• 沒有找到結果。

臺東縣國中教師對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看法與態度之個案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臺東縣國中教師對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看法與態度之個案研究"

Copied!
9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 課程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蔡東鐘 博士

臺東縣國中教師對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 政策看法與態度之個案研究

研 究 生:陳怡妘 撰

中華民國一○二年八月

(2)
(3)

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 課程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碩士論文

臺東縣國中教師對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 政策看法與態度之個案研究

研 究 生:陳怡妘 撰 指導教授:蔡東鐘 博士

中華民國一○二年八月

(4)
(5)
(6)

誌謝辭

在準備教甄的漫漫長路,偶然受到李惠敏校長的鼓勵,

毅然決然放棄考上正式教師再讀研究所的想法,瀟灑的踏上 一段難忘的旅程-課程所三暑之旅。

有幸在蔡東鐘教授底下接受指導,那親切無私的態度讓 每次的 meeting 都有如沐春風之感,教授的真知灼見也著實 讓人佩服;張如慧教授與張玉山教授在計畫口審與口考時殷 殷切切的叮嚀,讓我受益良多,也備感榮幸。

樂意接受訪談的小姿老師、小巧老師,在課務繁忙之際 尚能竭盡所能分享自身的看法,有你們在教育現場耕耘付 出,臺東的孩子真幸福!

在寫作之路,若無同時扮演戰友與教官的佳雨督促、協 助,絕不可能一同享受畢業的喜悅;俊瑩、文俐的問候適時 溫暖了論文枯竭時刻。課碩三少女團體成員秋菊、惠佳、家 偉,亦動亦靜的我們揮灑青春的畫面歷歷在目,銀鈴般的歡 笑聲言猶在耳。

正直、熱情、對教育滿懷熱忱的好姐妹-玉櫻、姿樺、

炫穎、嘉玲、慧珊、鎔而,感謝你們一路以來的支持與鼓勵,

更在論文迫在眉睫時適時伸出援手,當我最佳的後盾。

一直以來相信我做的任何決定的家人們,你們的放手讓 我有更多伸展的空間,謝謝!

親愛的 100 級課碩班同學們,有你們的三個夏天,格外 精彩、格外燦爛,與你們同窗是件幸運的事,感謝你們無微 不至的照顧,約定好的旅行可別食言唷!

陳怡妘 謹誌於沙城

102.8.1

(7)

臺東縣國中教師對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 政策看法與態度之個案研究

作 者 : 陳 怡 妘

國 立 臺 東 大 學 教 育 學 系

摘 要

本 研 究 以 一 所 國 中 兩 名 教 育 人 員 為 研 究 對 象,利 用 質 性 研 究 的 策 略 , 並 以 半 結 構 式 訪 談 法 蒐 集 相 關 資 料 。 本 研 究 在 探 討 國 中 教 師 對 十 二 年 國 民 基 本 教 育 政 策 內 容 之 看 法 , 透 過 老 師 瞭 解 學 校 行 政 對 十 二 年 國 民 基 本 教 育 政 策 實 施 的 因 應 辦 法 及 瞭 解 國 中 教 師 對 十 二 年 國 民 基 本 教 育 政 策 的 實 施 在 教 學 形 態 上 的 改 變 。 透 過 資 料 的 分 析 與 訪 談 結 果 , 發 現 關 於 新 政 策 的 實 施 , 國 中 教 師 相 信 立 意 良 善 , 希 冀 政 策 勿 朝 令 夕 改 , 一 方 面 也 擔 憂 取 消 基 測 導 致 學 生 學 習 動 機 低 落 。 對 於 比 序 加 分 項 目 , 學 校 增 加 幹 部 名 額 、 以 公 共 服 務 銷 過 抵 過 、 鼓 勵 多 方 參 與 社 團 活 動 。 為 提 升 學 生 升 學 意 願 , 加 強 生 涯 適 性 輔 導 課 程 。 在 教 學 形 態 上 的 改 變 , 國 中 教 師 願 意 多 採 取 不 同 評 量 方 式 , 在 重 視 基 礎 學 科 能 力 上 , 也 加 強 發 表 、 團 隊 合 作 等 能 力 。

關 鍵 詞 : 十 二 年 國 民 基 本 教 育 、 教 學 形 態 、 比 序 、 升 學 意 願

(8)

ii

The Case Study of the Opinion and Attitude on the Policy of 12-year Compulsory Education of the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in Taitung County

Yi-Yun Chen Abstract

The study discussed the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opinions on the policy of 12-year compulsory education with the strategy of quality research. The subjects of the study were two educators of a junior high school. Through the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 they shared the opinions about how the school administration dealt with the the 12-year

compulsory education policy and how the teachers changed the way to teach with the practice of the policy. The data analysis and the interview result showed as follows:

1.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considered the policy was made with good intentions.

2.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expected the policy not be constantly changing.

3.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worried that the cancel of Basic Competency Test would make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lower.

For the examinations-free entrance competition, schools set more class officers, offered public service for demerit revoking, and

encouraged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various club activities. Besides, schools strengthened career adaptive counseling curriculum to increase students’ desire for further education. Concerning the changes of teaching ways,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were willing to adopt different ways of evaluation. Also, they were willing not only to place importance on the basic academic subjects but also build up the abilities of presentation and teamwork.

.

Keywords:12-year compulsory education, the ways of teaching,

examinations-free entrance competition, desire for further education

(9)

目 次

摘 要... i

Abstract ... ii

目 次... iii

圖 次... vi

表 次... v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3

第三節 名詞解釋 ... 3

壹、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 ... 3

貳、 多元入學 ... 4

參、 免試入學 ... 4

肆、 特色招生 ... 4

伍、 國中教育會考 ... 4

陸、 免試入學超額比序項目 ... 5

柒、 共同就學區 ... 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5

壹、 研究範圍 ... 5

貳、 研究限制 ...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歷年教育改革政策分析 ... 7

壹、 國民中學自願就學方案 ... 7

貳、 高中職多元入學方案 ... 8

參、 九年一貫課程 ... 9

肆、 免試入學方案 ... 11

伍、 小結 ... 13

第二節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相關政策探討 ... 14

壹、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緣起 ... 14

貳、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內涵 ... 17

參、 入學方式中的超額比序項目 ... 20

肆、 小結 ... 20

第三節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困境與因應策略 ... 21

(10)

iv

壹、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困境 ... 21

貳、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因應策略 ... 23

第四節 相關實證研究分析 ... 26

壹、 研究主題之面向 ... 26

貳、 研究對象類型 ... 27

參、 研究方法之異同 ... 27

肆、 不同背景變項之研究結果 ... 27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 ... 31

第一節 研究方法 ... 31

第二節 研究工具 ... 32

壹、 深度訪談 ... 33

貳、 訪談大綱 ... 33

參、 研究者 ... 34

肆、 訪談時間 ... 35

伍、 研究對象 ... 35

第三節 研究架構與歷程 ... 36

壹、 研究架構 ... 36

貳、 研究歷程 ... 37

第四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 38

壹、 轉譯逐字稿 ... 38

貳、 資料編碼與分析 ... 39

第五節 研究信效度 ... 40

第六節 研究倫理 ... 41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 43

第一節 小姿老師看十二年國教政策 ... 43

壹、 教師對十二年國教政策的看法 ... 43

貳、 教師對學校行政因應策略的看法 ... 45

參、 十二年國教對教師教學形態的影響 ... 47

第二節 小巧老師看十二年國教政策 ... 49

壹、 教師對十二年國教政策的看法 ... 49

貳、 教師對學校行政因應策略的看法 ... 53

參、 十二年國教對教師教學形態的影響 ... 56

第三節 教師對十二年國教政策看法的比較 ... 58

壹、 對十二年國教政策的看法 ... 58

貳、 對學校行政的因應 ... 60

參、 對自身教學型態的轉變 ... 6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63

(11)

第一節 研究結論 ... 63

壹、 教師對十二年國教政策看法 ... 63

貳、 學校行政的因應策略 ... 64

參、 教師對教學型態的想法 ... 64

第二節 建議 ... 65

壹、 政策規畫應盡早、完善 ... 65

貳、 教師的心態與教育理念適當調整 ... 65

參、 鼓勵教師多元評量 ... 66

肆、 超額比序中多元學習表現應簡化 ... 66

伍、 可規劃共同就學區 ... 66

參考文獻... 67

(一)中文部分 ... 67

(二)外文部分 ... 70

附錄... 71

附錄一 專家效度訪談大綱 ... 71

附錄二 教師訪談大綱與訪談同意書 ... 73

附錄三 臺東區免試入學超額比序項目積分對照表 ... 74

附錄四 臺東區免試入學超額比序項目多元學習表現積分對照表補充說明 .. 75

附錄五 各縣市共同就學區範圍 ... 78

(12)

vi

圖 次

圖 1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概念 ... 17

圖 2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系統架構 ... 19

圖 3 研究架構 ... 36

圖 4 研究歷程 ... 37

(13)

表 次

表 1 歷年教育改革政策統整表 ... 13

表 2 歷任教育部長與教育政策之沿革 ... 15

表 3 訪談時間表 ... 35

表 4 受訪者基本資料 ... 36

表 5 轉錄代號規則說明 ... 38

表 6 訪談資料編碼代號規則說明 ... 40

(14)

1

第一章 緒論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在馬總統建國百年文告中正式實施,宣示臺灣教育新 世紀的來臨,在教育現場的校長、行政人員乃至於基層教師,是否都對新的教 育政策通盤了解,是否已有完善的因應對策,皆為值得探討之要點。本章共分 成四節,第一節為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為研究目的,第三節為名詞釋義,

第四節為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邁向民國一百年,教育已屆新紀元,在討論聲浪中被提及超過二十年的十 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正式上路,一百年八月入學的七年級學生將成為第一屆適用 學生。

研究者本身在國小服務,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後對小學影響未若國、高 中影響層面大,儘管如此在課堂上仍會和小學階段的孩子談及國家教育政策的改 變,當我強調升學方式的改變時,孩子們超齡的反應著實讓我感到意外,有人手 舞足蹈歡喜不用參加考試就能有高中讀,相反的,有人皺著眉頭想著該怎麼選擇 未來就讀的學校,要讀社區高中還是參加特色招生,此為研究動機一。回到教學 職場上,身邊許多已有孩子屆齡小學的同事們對此議題甚是關心,紛紛表達雖是 教育工作者但對此新政策卻不甚了解,對孩子未來如何選擇更高一層的教育方式 也一知半解,此為研究動機二。目前已發表之論文多以量化為主,少部份量化輔 以質性訪談,且研究者服務區域為臺東縣,以臺東縣為研究範圍之論文有鄭世益 (2012)「公立國中因應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免試入學與特色招生之個案研究」, 以東部與西部公立國中之二位校長與教務主任為質性訪談對象;而陳信宏(2012) 國中學生、家長與教師對推行十二年國民教育意見之調查研究,是以臺東縣與臺 中市兩縣市之國中學生、家長與學校教師為對象,並以問卷為研究工具收集資 訊。因著研究者服務區域,欲以深度訪談方式深入了解臺東縣現階段擔任未來第 一屆適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升學制度之國中班級導師對新教育制度之看法,此 為研究動機三。因著種種原因與不時傳遞而來的訊息,驅使研究者想更進一步探

(15)

討國中老師們對此新政策之因應方式與看法。

中華民國百年元旦文告中,馬英九總統宣布,我國自民國100年起開始啟動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民國103年全國國中畢業生大多數能免試入學,並保留一 定比率的入學名額提供部分學生透過學科或術科考試,進入特色高中、高職、五 專就讀,並預定103年實施高中職學生全面免學費政策 (教育部,2011a)。同年八 月,馬英九總統正式宣布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確定如期於103學年度實施,並提 出理想國中願景與理想高中願景,持續落實推動29個方案,全面提升國家人才素 質,成就每個孩子的未來(教育部,2011b)。依此接踵而來的宣導活動立即展開,

有針對教師的政策認知教育課程,也有開辦於社區的與家長對談講座,十二年國 民基本教育標語徵選活動、海報競賽,近日更有宣傳廣告與微電影的放送,在在 顯示政府推動新政策之決心與執行力。

順應大眾對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認知,許多對新政策的疑問也因應而生。

十二年國教實施後,中小學的教育環境將產生巨大的改變,教師能力也應受到關 注,如何有效提升教師專業能力將是當務之急(歐用生,2011)。再者,國中畢業 生得經三年的適性學習與輔導,藉由瞭解自己的興趣、性向與能力,再選擇適合 的入學管道與學校(教育部,2012a),言下之意便需要更多有輔導背景的師資投 入,就少子化現象嚴重的臺灣而言,似乎無法在短時間內充份引進大量輔導師 資,若真為此則必須有多數教師缺額被迫減少。此外,免試入學意指傳統一試定 終生的考試制度廢除,取而代之的是就近入學與透過特色招生選擇欲就讀之學 校,達到人人皆能上高中之教育願景。目前的做法是整合高中職、五專多元入學 管道,一是「免試入學,一是「特色招生」,希冀透過「免試入學」舒緩國中升 學壓力,使學校教學正常化;而「特色招生」則希望達到創新教育,適性揚才的 目標。因此,政策內容建議學生參考國中適性輔導,優先選擇免試入學在所屬「免 試就學區」內升學 (教育部,2012b) 。

升學方式之巨大改變帶來的影響,好比巨浪來襲,第一波衝擊者非目前國 內 283 所之公立高中職學校莫屬了。自 94 年起,教育部籌組專案小組,推動十 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前置準備措施,為延長國民基本教育展開實際行動。各項前 置準備措施為推動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發揮了「砌磚奠基」之積極作用,並與「十 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計畫」有相當密切之關聯,推動優質高中職與評鑑計畫已 逐步施行(教育部,2012c)。為解決家長們對就近入學之疑慮,普遍宣導打破明 星學校之迷思,透過國中階段的生涯輔導選擇理想高中職,讓高中職社區化的 理想逐一實現。以往建立的欲通往更高學府乃至康莊大道就需配備的考試制 度,即將被取代成「會考」,「會考」不全用作特色招生依據,用途為測驗學生

(16)

3

的基本能力是否合乎標準,對任教於國中端教師來說,取消所謂的基測,學生 是否依舊認為讀書是件要事,會不會因為免試入學制度,讓孩子產生不需認真 琢磨課業仍有學校讀的想法,對國中教師來說,如何引導孩子正向思考、改變 教學策略與班級經營實在面臨燃眉之急。未來的國中教育應認可差異的存在,

善用差異來教學(陳美如、郭昭佑,2012),在這裡初步獲得了解答。

近幾年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之宣傳曝光率極高,儘管如此,大眾的接受度 仍待考驗,尤其是在第一屆參與會考學生仍在學情況下,無論是校長、行政人 員、教師,乃至於家長與最切身相關的學生,難免抱持些許的不安感。如何在 國家政府與學校協力推動下促成新教育制度與教育新世紀這樁美事,有待時間 來證明。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本研究基於上述之研究背景與動機,主要以深度訪談法了解臺東縣國中教 師對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之看法與態度,供日後實施與修訂政策時之參 考,是以研究目的如下:

一、瞭解國中教師對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內容之看法。

二、瞭解學校行政對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實施的因應策略。

三、瞭解國中教師因應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其教學形態的改變。

第三節 名詞解釋

壹、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

本研究所指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為九年義務教育之延伸,但後三年採非義 務性就讀,自願而不強迫入學。十二年年國民基本教育中的後期中等教育包含 高中高職及五專前三年。馬英九總統於 2011 年 1 月宣布,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 將於

(17)

2014 年(民國 103 年)正式實施。此政策以「提升中小學教育品質」、「成 就每一個孩子」、「厚植國家競爭力」為三大發展願景。

貳、 多元入學

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中,將目前高中職、五專多元入學管道,整合 成「免試入學」與「特色招生」兩種入學方式,以改變以往考試領導教學、學生 背負沉重升學壓力之現象。

參、 免試入學

「免試就學區」是以直轄市、縣市行政區,兼採現行登記分發區為範圍,將 全國分為 15 區。位於就學區交界的學校,可訂為「共同就學區」。學生可申請 所屬區內適合的高中職就讀,不必為了學區搬家遷戶口。而五專免試就學區,

則為全國一區,學生可不限畢業國中所在地報名全國五專招生學校 (教育部,

2012a) 。

肆、 特色招生

經校務評鑑並由教育部認證為優質且具特色課程的高中職,申請獲主管機 關核准後,即可辦理特色招生。可分以下兩種方式,一為甄選入學,如藝術才 能班,包括音樂、美術、舞蹈、戲劇等類、體育班、科學班及高職職業類科 等,另一則是考試分發入學(教育部,2012c)。

伍、 國中教育會考

為確保國中學生學習品質,讓親、師、生及教育主管機關瞭解學生國中三 年的學習成果,並為下一學習階段做好必要準備,亦可作為高中、高職或五專 學生學習輔導的依據。國中教育會考每科分為 3 等級,成績等級粗略化,有助 降低學生彼此之間過於計較分數的競爭壓力 (教育部,2012c) 。

(18)

5

陸、 免試入學超額比序項目

當免試入學選填志願人數超出該校核定人數,則依各縣市訂定之超額比序 項目進行排序以決定錄取與否。教育部訂有「免試入學超額比序參考項目」及「多 元學習表現採計原則」,各直轄市、縣(市)應考量符合地區之特性、差異性訂 定適宜之超額比序項目,讓區內高中、職採用。

柒、 共同就學區

為了讓鄰近縣市的國中生可以跨縣市選擇離家近的高中職就讀,不一定也 不限在國中所在地的招生區升學,教育部規畫共同就學區,在考量地域關係下 提供學子更多選擇(教育部,2013a)。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壹、 研究範圍

本研究以臺東縣海線偏鄉國中為訪談區域,亦為研究者服務學校學區,選 擇偏鄉國中主要是因為學區附近高中職校只有一所,許多學生在完成國中學業 後未必選擇繼續升學,又或是非在本地就學,希望透過國中八年級教師的角度 了解十二年國教政策推行狀況。

貳、 研究限制

本研究主以文獻分析與半結構式訪談為主,考量時間與人力之限制,僅就 臺東地區海線一所國中進行研究。另透過文獻探討分析臺東縣國中教師對十二 年國教政策上路之因應方式,並從訪談資料中了解政策上路後對教師本身教學 有無影響,學校是否已有因應對策。

研究對象選擇臺東縣國中教師進行研究,有地域上之區別,此外亦考量受 訪者當時之身心狀況,研究結果恐無法精確推論並代表臺灣其他地區國中教師 之想法與心聲,此為研究限制。

(19)
(20)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歷年教育改革政策分析

教育改革政策,不是為改革而改革,而是為創新而推出的教育政策,務必 要建立一套系統來支持與運作(林生傳,2004)。民國 57 年延長國民教育實施 後,國中就學率明顯直線上升,國中教育蓬勃發展;民國 78 年毛高文部長積極 研議延長為十二國民基本教育之可行性,隔年,教育部規劃並試辦國中畢業生 自願升學方案,此一改革方案帶起後續接之免試多元入學方案。每每政府單位 宣布新政策上路,在教學第一線的教師、關心著自己的受教權的學生與擔憂孩 子未來是否隨政策擺盪不定的家長,他們的心聲,最足以代表多數人對政策的 看法。

以下從我國歷年來推動之教育改革政策做分析。

壹、 國民中學自願就學方案

為減輕以聯考方式決定學生的升學去向,喧鬧多時以升學為導向導致教學 不正常的現象,在民國 79 年毛高文部長任內有了重大變革,毛部長提出「國民 中學畢業生自願就學高級中等學校方案」,此方案推出後的五年壽終正寢。

「國民中學畢業生自願就學高級中等學校方案」的內涵可以兩點概述:

第一,替代傳統聯合招生考試,改以國民中學學生在校成績加權計分,以此 進行統一分發或登記分發至高中、高職與五專。

第二,在校成績以相對分數計分法計算,採行班級常模,方案初期採取五分 制。各班級、各科目最高給 5 分,最低給 1 分。分數分配如下:給 5 分者,限 5%~10%;給 4 分者,限 25%;給 3 分者,限 40%;給 2 分者,限 20%~25%;

給 1 分者,限 0~5%;五育各科目皆列入計算。此計算方式於 1994 年後改採九 分制。

(21)

此方案美意在使教師評定分數有依據,並可促進常態編班現象,消除明星 學校入學潮與越區就讀的盛況,並鼓勵五育均衡發展(林生傳,2004)。但後續 的問題與效應卻接連浮出,以學校端為例,教師評分壓力不減反增,各方來自 家長的質疑,反對的聲音紛紛出現,學校在面臨講求公平下忽略了教學本質,

學生學習效果無法展現。再者,同一縣市的學校本是異質,要在短時間內有齊 一的社會與文化生態本是難事。站在學生的角度評論之,班級內的競爭最為明 顯,以往的聯合招生考試制度是萬人競爭,考試分數拿得高者自然有更理想的 學校可就讀,惟在此方案下,同班同學是相互競爭者,因為有百分比的得分限 制,相形之下,若班級組成分數皆在高分群,一樣努力者將面臨擠不進高分群 的無助狀態;此外,因為要併入在校成績計算,學生面臨所有的考試都得奪得 高分才行,無數次的折騰,壓力甚大。家長擔心的除了質疑教師評分不公,還 有不實的檢舉與打小報告,在孩子升學的機會中,也發現進入名校的名額減 少,學生的素質也較以往聯合考試制度下更顯參差不齊(林生傳,2004)。種種 批評如排山倒海而來,讓教育部不得不在民國 86 年提出自學方案為多元入學方 式之一,由各縣市、地區自行決議是否採用。

貳、 高中職多元入學方案

因應世界潮流鼓勵發展多元興趣與才能,並緩衝自學方案帶來的沉重批評 與壓力,因運而生的高中職多元入學方案,在民國 86 年實施。

高中職多元入學方案於民國 86 年與民國 87 年間大可分為六大項:1.自願就 學方案;2. 資優生甄選入學;3. 完全中學直升入學;4.聯考分發入學;5. 申請 入學;6. 高中職推甄入學。入學方式的多元化讓學子擁有更多可選擇的入學機 會,但因複雜難懂(湯志民,2003;林生傳,2004),在民國 89 年正式廢除高 中職聯合招生考試制度後,併為三種入學方式:1.推薦甄選;2.申請入學;3.登 記分發入學。

此方案的優點改變智育當道決定升學關建的弊病,尊重學子在人格與各項 能力上的發展,不只照顧到弱勢族群與有專才學子的就學權益,也達到人盡其 才的理想。惟多元入學制度真正付諸實行後,發現其公平性也遭受極大的質疑

(林生傳,2004)。許多研究顯示透過新制多元入學方案中甄選入學與申請入學

(22)

9

的大學生,其父母的社經地位與教育程度相較高於透過舊制聯招入學的學生家 庭背景(蔡宜芳,2003)。

陳俐吟(2004)表示高中職多元入學方案本身的內容年年不同,變異性相當 大,包含招生對象不受限,應屆、非應屆、持同等學力者皆可參加;招生名額 放寬,學校擁有自主權,也增加學生選擇權;報名費調降,並照顧弱勢學子減 半報名費用。

方案實施後較為人所詬病的為推薦甄試入學與申請入學中小論文作品的真 實性(林生傳,2004),審查資料機制的嚴謹、公平、機密性在在受到莫大的考 驗,是否又隱含了高社經地位出身的學子相形之下擁有更多天生的本錢可應 戰。另因授權學校自主決定招生方式,有些學校在第二階段仍然自行辦理加考 學科測驗,顯示政策實行過程仍然遭受許多外力之影響(陳俐吟,2004)。

綜合論述之民國 90 年後甄選入學機制雖然讓學子的多元才能得以展現,但 變相的多「元」入學等於多「錢」入學也在民間蔓延開來,補習之風仍然興盛,

為加強第一階段書面審查資料與第二階段的多方才藝展現,各式各樣的才藝班 林立(陳俐吟,2004;李金娥,2006)。本應降低學子升學壓力、緩衝教師教學 邁向正常化、透過基本學力測驗達到命題標準化與齊一化,但這樣的實施結果 似乎有違當時多元入學方案立下的初衷:追求教育的公平與正義。

參、 九年一貫課程

為因應全球在經濟、資訊科技、教育政策上的迅速變遷,且世界各國於 1980 年代亦紛紛進行國家教育政策的改革(郭添財,2012),我國自民國 87 年 起陸續公布了《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期間課程綱要歷經三次 修訂,民國 97 年《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為最終版。

根據教育部 97 年頒布之課程綱要(教育部,2008),希冀學生在人本情懷、

民主素養、統整能力、本土與國際意識及終身學習方面擁有充足的內涵;透過 十大基本能力的培養,讓學生習得帶得走的能力;打破以往由中央到地方的課 程發展模式,改以學校本位為出發點;最重要的,莫若以學生經驗為出發點發 展課程。

(23)

這是從民國 57 年教育部正式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以來,第二次在課程上 的重大變革,影響範圍所及,可想而知。以往國小六年的課程與國中三年的課 程被視為獨立的個體,現在必須改變在教學第一現場的老師們對課程的運行模 式,實非易事。九年一貫教育政策受到後現代教育思潮的影響(游郁蘋,

2006),其推行理念有教育鬆綁、權力下放、教師專業自主,此與學校行政人 員、教師關係密切自當不在話下。從分科到合科教學,從科目到領域教學,多 了彈性與空白課程,多了發展學校特色的學校本位課程,從課程核心開始改 變,從一人擔負教學到協同教學,這樣的丕變對學生、家長、老師來說適應情 況又是如何?

透過學者們的研究與分析,可以從以下幾點來探究:( 陳宣伯,2001;葉 芷嫻,2001;王念騏,2002;張茂源,2002)

一、 政策推行宣導時程不足

此次的變革可說是歷年之最,但十分可惜的一推出即受到廣大的質疑與批 評聲浪。因政策推行匆促,學校行政與教師多處在一頭霧水狀況下,又何況是 未在教育現場之家長與社會大眾。在不了解的狀況下,政策又像多頭馬車缺乏 明確方向,以且戰且走的方式進行著。

二、 教師對新課程專業知能不足

儘管事前已辦理許多九年一貫課程研習,對接受師範體系課程教育的在職 教師來說是一大挑戰,他們需改變以往既定之教學模式,改變教學思考方向,

課程施行途中還得花費假日時間參與更多研習充實知能,不少老師是一邊參與 研習一邊回到班級將所學套用。馬馬虎虎、跌跌撞撞之下,導致教學成效不 佳,也影響教師對自我效能的觀感。

三、 學校推行本位課程不易

學校本位課程強調校方與社區資源作結合,令人遺憾的是在政策宣導不足 下,社區資源無法順利進入學校;另部分家長仍認為學校不應讓活動影響課程 正常運作,校方該如何拿捏發展特色課程所需耗費的時間與資源,實非一時半

(24)

11

刻能妥善解決之事。再者,學校教師未必對所服務社區之歷史、文化熟悉,若 學校行政未做好與教師間適當之溝通橋樑,本位課程將難以實施。

在九年一貫推行十年之後,在教學現場的教師有何感受與見解,劉祐彰、

王全興在民國 101 年作的研究結果顯示,教師在九年一貫課程推行時對課程變 革、學校組織發展及學校外在因素面臨不少困境與挑戰,與十年前對政策不確 定時的恐慌與不安似乎相差不遠。

綜合上述資料,新教育政策的頒布、實施到檢討,都環環扣著政策宣傳訊 息是否通暢、政策完備度等,務必在政策上路前就做好基本且確實的宣達工 作,教育人員在各項教育課程的訓練也得務實,最重要的是勿迷失教育本質,

培養學生帶得走的能力才不至淪為口號喊喊即作罷。

肆、 免試入學方案

民國 98 年 9 月,在推動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基礎下,教育部頒訂「擴大高 中職及五專免試入學實施方案」,簡稱「免試入學方案」,是為「十二年國民基 本教育先導計畫」中之一子項目,期盼能逐步擴大免試入學比率,藉由調整高中 職和五專多元入學方式,奠定未來實施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之重要核心基礎(教 育部,2009)。

免試入學方案辦理原則有以下幾點:1.學生主體;2.多元適性;3.就近入 學;4.保障弱勢;5.因地制宜;6.漸進彈性等六點,充分展現教育普及化與站在 公平正義原則下之真義。推行期程可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一、 宣導推動期:

99 學年度到 100 學年度,各公立高中職免試入學名額以核定招生名額的 5-35%為原則;公私立五專及私立高中職以核定招生名額的 35%為原則。

二、 擴大辦理期:

101 學年度起,各公立高中免試入學名額占核定招生名額的 40%以上為原 則;公立高職免試入學名額占核定招生名額的 60%以上為原則;各公私立五專 及私立高中職免試入學名額以核定招生名額的 70%以上為原則。

(25)

三、 全面實施期:

配合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之實施,免試入學方式將視情況做調整,以利各 招生區全面推動。惟部分學校及特殊類科因應發展特色及實際需要,得報經主 管教育行政機關同意後,彈性調整各期程免試入學之比率(教育部,2009)。

由教育部資料可得知,免試入學之名額逐年提高,除特色招生學校可報請 主管機關同意招生名額外,高中職入學率已達 123%。而免試入學方式可採三種 模式進行,分別是學區登記、國中薦送、學生申請等。此方案之做法已與十二 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理念入學方式多元化十分接近。

學者們評析此項方案的優點如下,對於國中生涯輔導及高中職學校特色發 展這一項,將有助於引領學生適性發展(廖櫻育,2012)多數教育人員對於免 試入學制度持正面看法,可達成五育均衡、提升常態編班功能、使國中教學正 常化及就近入學(賴幸妮,2010)。惟持相反意見者也不少,認為方案仍然存在 宣導與教育配套不足,且許多已錄取之免試生在國中的安置問題,反倒成為國 中校方的困擾,應提供高中職及五專銜接課程之配套措施(方曉青,2011)。「免 試」並非等同「失去競爭力」及「學習態度消極」,學生的心態應作調整(廖櫻 育,2012)所謂的免試入學暗藏著特殊資格升學條款,補習的風氣不減反增,

學生的教育選擇權受到影響,升學壓力事實上並無完全紓解(方曉青,2011)。

同樣的,國中教師大部分同意政策推動影響教學,但現實生活中其實存在評分 壓力,且引起學生學習動機的困難度提高,同時對於教育部鼓吹多年之教師專 業發展評鑑項目,以此亦不會增加教師參與評鑑之意願(李靜璦,2012)。教育 部授權地方可隨「因地制宜」這一項原則自訂入學評比與項目,並將全國高中職 劃分成 15 個招生區,招生條件多元且複雜,苦了不少國中學生、國中家長與為 收集資訊而忙得焦頭爛額的校方,更有部分公立學校以學子在校成績排名百分 比作為報名或錄取門檻,未免與免試入學一貫之宗旨相違背(黃政傑,2010;張 碧娟,2010)。

綜合上述來評析,免試入學方案之爭義不外乎學區劃分是否公平、教育資 源不均、公私立高中職素質未平均、特殊招生導致補習風氣不減反增、免試升 學影響學子求學意願降低、明星學校就學區人潮湧等現象,在在顯示此十二年 國民教育先導計畫中學區登記理想在過渡時期中,是否仍應搭配國中學校薦送

(26)

13

與學生申請入學方式,以弭平或削減未來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入學方式正式實 施時可能出現的風波。

伍、 小結

從民國 79 年的「國民中學自願就學方案」至近代的免試入學方案,每每一 次的教育政策變革帶來的起伏與影響之大可想而知,政策推行成功與否的關鍵 不外乎 1.宣傳是否落實,當社會大眾接受新政策的頒布訊息之時,通常也得面 臨立即執行與接受,未有紮實的宣傳工作,未有充足的民間意見反映內容,未 有足夠的時間做政策修正,導致新政策上路時常沒過幾年便在批評聲浪中下 臺;2.政策是否真的涵蓋公平面,新政策在訂定之時蘊含無限美意,但執行層 面卻發現有許多漏洞可鑽,鼓勵升學的背後隱藏著小手段,許多表達不公平的 聲浪席捲而來,催促著下一個新政策的誕生。執政者若能多聽取各方的意見,

商議政策的時程延長,從各個角度謹慎思量與評斷,將使國家教育政策擁有更 多正面的支持意見。

表 1

歷年教育改革政策統整表

教育政策 特色

1.國民中學自 願就學方案

1.在校成績固定比率方式計分,使常態分班理想落實。

2.成績採五育計算,落實五育均衡的理想。

3.程度較差之學生有機會進入第一志願。

4.在學三年期間,每次測驗或考試分數皆要採計,學生壓力甚大。

5.學生間關係變質,彼此就是競爭對手。

6.原本成績不佳學生進入明星高中後,出現適應不良之情況。

7.有機會以聯考入第一志願之學生,卻因固定計分方式而未能考取。

2.高中職多元 入學方案

1.入學方式多元,升學選擇機會多。

2.各高中職可針對學校發展特色,自行設立入學條件,選擇符合需 求學生入學。

3.在申請入學與推薦甄試的加分項目中,國中校方藉由開辦各種競 賽與活動使學生有加分機會,形成學習上的功利主義現象。

4.申請入學與推薦甄試審查資料機制遭受不公平之非議,社經地位 高者擁有多元能力展現的機會。

3.九年一貫 課程

1.將國中小課程聯結成一脈體系,以課綱為學習指標。

2.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習得帶得走的能力。

3.打破以往中央掌控的課程發展模式,推行學校本位。

4.政策宣導不足,實施期程倉促。

5.教師需花更多時間適應新課程與參加研習,無形中產生巨大的壓

(27)

教育政策 特色 力。

6.學校本位課程推行不易,紛紛表達耗時與耗費資源。

4.免試入學方

1.有機會達到五育均衡發展、使國中教學正常化。

2.緩解學生越區就讀,達到就近入學的理想。

3.學生學習態度兩極,有可能成為 M 型化情形。

4.生涯輔導課程有助學生進行生涯探索。

5.提早獲得錄取通知的學生在校的安置問題為校方帶來困擾。

6.提高國內國中生的升學率。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第二節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相關政策探討

民國 100 年 8 月入學之國一新生是第一屆適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之學 子,本節將介紹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之緣起與政策內涵,探討與以往教育政策 不同處。

壹、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緣起

教育部規劃重大教育政策多有其沿革與背景,我國推動延長國民教育自民 國 70 年代起即有呼聲(林新發,2012),而自民國 57 年起的國民義務教育迄今,

已逾四十個年頭,歷任教育部長無不為提升國家教育軟、硬實力而戮力,但在 推動多年的教育改革中,逐漸發現聯考制度的廢存,始終是各界矚目的焦點,

許多人更表示這是我國教育制度無法正常發展的主因,因而在高中、職與大學 的入學方式上往往著墨最多(黃炳煌,1997)。從十多前教育部規劃的「高中多 元入學管道」的內容來看,包含六大項:1.基本學力測驗分發入學;2.推薦甄選 入學;3.申請入學;4.自願教學輔導方案分發入學;5.資賦優異及特殊身分學生 保送入學;6.直升入學等,為保持考試之公信力,採取「國中基本學力測驗」與

「考招分離」提高學生升學率與提高社會大眾對多元入學方案的信心(周祝瑛,

2009)。

(28)

15

表 2

歷任教育部長與教育政策之沿革

年度 大事記要 教育部長

72 年 1.規劃實施「延長以職業教育為主的國民教育」計畫。

2.開辦延教班。 朱匯森

75 年 1.規劃實施「延長以職業教育為主的國民教育」第二階段計畫。

2.調整延教班。 李煥

78 年 1.規劃「延長以職業教育為主的國民教育」第三階段計畫。將延 教班納入學制,改稱實用技能班,積極研議延長國民教育為十 二年之可行性。

2.規劃原則: (1) 自願入學( 2 )有選擇性( 3 )免學費。

毛高文

79 年 規劃並試辦國中畢業生自願升學方案。 毛高文 82 年 1.開辦國中技藝教育班以銜接實用技能班。

2.修訂職業學校法,將實用技能班納入正式學制。 郭為藩 83 年 1.83 學年部分地區開始試辦完全中學。

2.85 學年開始試辦綜合高中。 郭為藩 86 年 1.高職自 89 學年起採免試登記入學。

2.高中、五專、高職自 90 學年起採多元入學方式。 吳京 87 年 配合免試多元入學方案,加強補助高中職縮短學校間差距。 林清江 88 年 1.開始加強辦理高中職評鑑。

2.教育基本法公布施行,規劃三年內開始實施十二年國教 。 3.組成工作小組及研究小組積極規劃研擬推動十二年國教。

楊朝祥

90 年 1.訂定高中職社區化推動方案。

2.全面實施高級中學多元入學方案及高級職業學校多元入學方 案,全面取代傳統聯考。

3.整合高中多元入學方案及高職多元入學方案為「高中及高職多 元入學方案」

曾志朗

92 年 1.正式推動高中職社區化方案。

2.委託進行實施十二年國民教育理論基礎比較研究等計畫。

3.全國教育發展會議將規劃十二年國民教育列為討論議題。

黃榮村

93 年 1.籌組「推動十二年國民教育工作圈」

2.積極進行推動十二年國民教育規劃工作。 黃榮村 94 年 1.持續推動高中職社區化中程計畫

2.會議指示我國應及早規劃十二年國教,以解決目前國中教學不 正常現象。

杜正勝

95 年 1.成立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規劃工作小組及專案辦公室。

2.完成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規劃方案。

3.推動優質高中輔助計畫。

4.推動優質高職-產學攜手計畫。

杜正勝

(29)

年度 大事記要 教育部長 5.推動大學繁星計畫。

6.完成十二年一貫課程參考指引。

7.繼續推動高中職社區化中程計畫。

96 年 行政院蘇院長宣布 2007 年開始推動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 杜正勝 97 年 12 月「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計畫」名稱修正為「十二年國民基

本教育先導計畫」,持續推動、修正及研擬各方案。 鄭瑞城 98 年 9 月 4 日發布「擴大高中職及五專免試入學實施方案」 鄭瑞城 99 年 9 月成立行政院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推動小組、教育部十二年國

民基本教育工作小組。 吳清基

100 年 1.馬英九總統於建國百年元旦祝詞宣示:「今年開始啟動十二年 國民基本教育,預定民國 103 年高中職學生全面免學費、大部 分免試入學」

2.積極研議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計畫及相關配套措施。

吳清基

資料來源:歸納自教育部網站(2012a)

綜合以上表格所述,民國 72 年起朱匯森部長已提出延長以職業教育為主的 國民教育,經李煥部長的實施推行,至毛高文部長將延教班納入學制並改稱實 用技能班,積極研議延長國民教育為十二年之可行性。民國 83 年起郭為藩部長 任內之試辦完全中學與綜合高中計畫,是為高中職社區化的理想打頭陣。繼任 之吳京部長則宣布高中、五專、高職自 90 學年起採多元入學方式。民國 88 年開 始加強辦理的高中職評鑑措施,是為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打下優質高中職 的基礎,民國 90 年的高中職社區化方案,也在在顯示政府已為勢在必行的新政 策鋪上便道。隨之而來的整合高中多元入學方案及高職多元入學方案為「高中及 高職多元入學方案」為多元入學政策實施的巔峰時期。

陳羿汎(2010)歸納歷任教育部長推行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之採行方 式,有以下幾點共同點:1.以延長職業教育為主;2.融合普通及技職教育;3.多 元入學方案為主;4.提升後期中等教育品質;5.重新定義十二年國教推行方式。

接著上任之吳清基部長任內正式成立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推動與工作小組,並 在馬英九總統的百年元旦文告中宣示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啟動時程。

(30)

17

貳、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內涵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計畫分成五大理念、七個面向、二十九個方案,以「提 升中小學教育品質」、「成就每一個孩子」及「厚實國家競爭力」為遠景,並以

「培養現代公民素養」、「引導多元適性發展」、「確保學生學力品質」、「舒 緩過度升學壓力」、「追求社會公平正義」、「均衡城鄉教育發展」為目標。十 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內含基本上可分為兩階段,第一階段為九年國民教育,後三 年銜接高級中等教育,有「教育普及」、「高中、高職(五專前三年)免學費」、

「免試入學」、「自願非強迫入學」四種變革(教育部,2012d)。

圖 1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概念

資料來源:教育部網站(2012a)

在四種變革中,「教育普及」自民國 57 年發展國民義務教育開始即為我國 教育政策之特色,「自願非強迫入學」則有別於九年一貫教育之義務教育,十二 年國民基本教育為非強迫性。「高中、高職(五專前三年)免學費」意指自民國 103 年 8 月起,所有就讀公私立高中、高職及五專(前三年)學生皆享有政府給予 之學費補助,藉此增加學生就學意願,並降低家長供子女就讀時的經濟負擔,

(31)

達到社會公平正義的理想(陳冠州,2009)。「免試入學」意指不需參加任何高 中職及五專所辦理之入學測驗即能有學校讀,教育部預計 103 年規劃高中職五 專免試比率至少 75%,108 年將擴大至 85%,特色招生部分保留 15%-25%,扭 轉過去獨重智育的教育現象(教育部,2012d)。而「自願非強迫入學」目的在提 供充足且多元的就學機會給廣大學子,前提為尊重學生與家長的教育選擇權及 參與權,採不強迫入學方式,傳達受教育是學生的權利而非義務的觀念。

(32)

19

圖 2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系統架構

資料來源:教育部網站(2012a)

(33)

楊朝祥對我國推行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下了註解,他提到這是「多元智慧、

多元入學、多元成就」的展現(教育部,2012e),給學生更多元化的入學方式,

校方提供多元智慧發展的教育場所,幫助孩子建立並擁有多元成就,人人是英 才,校校是明星,讓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願景得以呈現

參、 入學方式中的超額比序項目

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中,當免試入學選填志願人數超出該校核定人 數,則依各縣市訂定之超額比序項目進行排序以決定錄取與否。教育部訂有「免 試入學超額比序參考項目」及「多元學習表現採計原則」,各直轄市、縣(市)

應考量符合地區之特性、差異性訂定適宜之超額比序項目,讓區內高中、職採 用。

教育部訂定超額比序項目其用意為以下三點,第一在避免抽籤決定入學資 格的發生,第二為壓縮教育會考比重並模糊鑑別度之後尋求替代物,第三是透 過此法引導改善國中及高中職的教育問題(林勝結,2013)。王金國(2012)提出 如果「考上好學校」的觀念未改,超額比序的項目未來將有可能會如同國文、英 文等學科一樣被重視,依此是否會產生如同傳統只重學科的惡性循環,原本著 重多元參與與服務學習的美意恐被曲解。

超額比序時機在免試入學申請名額超出需求時,15 個學區有自己的訂定標 準,在多元學習表現的採計認定上也作了進一步的修正,以達公平性,也使教 師與校方在採計、認定上有更好的依歸,倘若高中普遍優質化的理想能實現,

比序項目的使用。

肆、 小結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與推行近五十年之國民義務教育不同點在 1.非強迫入 學,以開展多元進路的方式鼓勵升學;2.高中職免學費,減輕家長與學子在學 費上的負擔,以此建立在人人都能繼續往高中職就讀的前提下,期盼能提升國 力與國民素質。在 103 年第一屆適用學生時程未屆之時,特色招生之辦法與比 序項目仍舊會是大眾議論紛紛的焦點,有待執政者與相關單位審慎議定之。

(34)

21

第三節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困境與因應策略

在各地舉辦的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議題公聽會與座談會,嘗試解決許多教 師與家長的疑問,究竟新政策上路會遇到哪些棘手的問題,又該如何以最完滿 的方式處理妥當,考驗著政策推行者的智慧。以下臚列近幾年學者提及之相關 論述與分析。

壹、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困境

聯合報於一百零二年四月二十二日公布民調顯示,有六成七家長對十二年 國教免試入學的公平性沒信心,五成七的家長更質疑其辦學品質,引起各界的 譁然(李建興,2013);根據親子天下於一百零一年六月針對全國五都十七個縣 市國中老師做的調查發現,有 95%的老師同意,為迎接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

應在課程與教學設計上有所改變(陳雅惠,2012)。但令老師茫然的是誰來告訴 他們該如何改變,他們想動,卻動不了。

一、 信心不足

老師的改變是使政策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之一,但多數老師信心不足,他 們害怕取消基測後,拾起書本時該怎麼教?是把重心放在前百分之三十可加深 學習學生身上,還是先為後百分之三十學生引導性向探索(陳雅惠,2012)

二、 宣傳難以落實

每當有新的法令公布,最怕無法及時達到宣傳效果,導致誤解與誤會層出 不窮的產生。不清楚政策,資訊混亂不清,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第一屆適用學 生已八年級,但特色招生細節卻得至隔年三月才能公布(陳雅惠,2012)。儘管 已在各縣市舉辦數場公聽會,仍有許多一般民眾與家長不知現今國家教育制度 已改變。相對於教師而言,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相關研習一辦再辦,校內外研 習並行,深怕有老師成為漏網之魚未接收到此重大教育訊息,但真正花時間去 了解、釐清政策意涵的又有幾個,多數只知一二而未深究其箇中涵意。

(35)

又相對於高社經地位家長會主動替孩子蒐集升學相關資訊,相對的,弱勢 家長無從提供更多資源與訊息給孩子,造成惡性循環,教師的傳達在此突顯其 重要性,可選擇走入社區深入執行(張如慧,2012)。

三、 私校競爭力超越公立學校

私校競爭力恐超越公立學校,私校教師行動力高,改變速度快於公立學校 (陳雅惠,2012)。公立學校教師反應沒有多餘時間加入所謂的專業社群精進教 學,但私立學校卻已如火如荼展開許多教師精進課程與研習,這是足以威脅公 立學校入學率的一大因子。

四、 是否真的減緩升學壓力

王金國(2012)提出明星高中之「特色招生」肯定存在競爭,所謂的「免試入 學」恐因學生申請人數過多得依條件「比序」,這樣的政策設計不免讓人聯想又 是另一番競爭。李家同(2013)認為新制度下特色招生名額少,十分有野心的學 生絕對比原來更加用功,因為他們知道名額少了,競爭力不減反增。

五、 學生學力下降

實施九年義務教育已引發教育國力下降的現象,英語與數學能力也呈現明 顯的城鄉差距(周祝瑛、劉豫敏、胡祝惠,2013),取消基測而以會考取代之十 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讓人憂心學生學力是否因而下降,進而降低國家競爭力,亦 間接打擊長久建立的菁英教育(張碧娟,2010;黃政傑,2010)。

六、 比序項目是否適切與公平

李建興(2013)認為臺灣國中畢業生可入高中職名額其實已大過需求,超額 比序項目從反向思考真的打破大眾對菁英、名校的迷思嗎?豈不加重入學競爭 情況。服務學習加分這一項指標會不會造成學生價值觀的偏頗,拿記功嘉獎來 銷過抵過的辦法會不會混淆道德觀(楊朝祥,2013)。

(36)

23

七、 偏鄉學生就學選擇侷限

十二年國教政策將免試入學區畫分為 15 個學區,臺東區獨立成一區,也未 有共同就學區設置,偏鄉學生在擇校時會考量距離遠近,侷限選填學校的意 願,鄭燿男(2007)提出偏遠學校高中職校設置不均等問題,受限於縣市幅員遼 闊,學生只能就近選擇離家近之高中職就讀,也有因家中經濟考量無法負荷高 額學費者,只有國中學歷甚或中輟,若能提供交通與食宿的補助,將有助於鼓 勵偏鄉學生至居住地外之縣內高中職就讀,升學率亦相對提升。

八、 小結

綜合整理面對新政策的困境,包含大眾對新政策的實施尚在陌生階段,因 而造成信心不足的問題,宣傳期程普遍認為過短,儘管已舉辦數場次的研習,

教師仍認為隨著政策的浮動不確定性增加許多,相對的對於政策的認知也只能 窺視一二,有種且戰且走的感覺。公立學校面對私校的競爭壓力,教師的專業 成長有待提升與考驗。多數現職教師憂心的學升學力下降、不用認真聽課就有 學校讀的想法,恐會造成班級經營管理與教師教學型態的轉變。面對超額比序 入學方案,會不會造成 M 型競爭社會愈趨明顯,服務學習的真義是為人還是為 己,一再衝擊世俗對此加分項目的眼光。故政策上路面臨的困境與難處,其解 決之道應運而生。

貳、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因應策略

一、 發展專業社群,有效資源整合

面對長期以來考試引導教學的教學環境,一時片刻要這個大環境做立即的 更動似乎不是件容易的事,於是各縣市推行方針相對的扮演極重要的角色。丁 亞雯(2012) 認為落實校長的專業領導可帶領行政走向轉型,提升學校專業社群 發展;提高教師專業效能可活化教學,真正培養學生帶得走的能力,使學生發 展出真正的學習;結合各方資源則能落實以學生為中心之教育思想,透過資源 整合發展學生未來能力。

(37)

吳清山(2012)分析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的成敗,人和學校的因素居於 關鍵地位。有優質的校長和教師,家長便不會計較孩子所選擇與分發的學校品 質好壞,透過校長的專業領導和學習領導,投入充實的經費和人力強化教學設 備,無論在軟體或是硬體層面,逐步打造優質校園。

二、 強化師資教學能力

師資再培訓,從實質改善教學(王金國,2012)實為課程改革成敗之因素,

現職教師若不更新教育觀念,未按教育現況作課程與教學的調整,將無法達到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真正傳達之美意。

童鳳嬌(2011)提出老師面臨政策的轉型,專業教學知能也應隨之成長,先 有好政策,才有好教育;先有好老師,才有好學生。老師肩負重任,是課程實 施者,取消國中基測後如何讓孩子依舊保持對學習的高度興趣,著實值得加以 審思,因此在教學豐富化、活潑化、多元化、適性化更顯重要。

教師是培育人才的關鍵角色,基本上教師應具備的能力應包含知識、情 意、技能等,擁有學科知識還不夠,還要懂得對學生展現教學熱忱,使學生如 沐春風、如臨化雨(吳清山,2012)。因此在一系列教師研習進修課程中,也應 重視教師面臨新政策轉變影響的心理素質層面,讓師生在教與學中共同成長,

達到教育的至善點。

此外,考量學生學習條件之差異,可實施分組合作學習教學方式,此作法 亦能因應教師教學型態的轉變,為孩子多元能力培養的管道(林新發、鄧珮秀,

2013)。

三、 補救教學確保學力不下降

為確保免試入學的升學方式有可能造成學生學力下降的疑慮,教育部研擬

「國民中小學補救教學實施方案」(教育部,2012d),為鞏固十二年國民教育基 本學力,並優化學習基礎,針對一百學年度國一入學之新生全面實施補救教 學,且不受限於身分別,經診斷資格符合者則為補救教學受輔學生。無論是教 學、教材、評量、行政支持及督導,完整的配套措施全面到位。

(38)

25

102 年起,現職教師均需取得教育部規劃之 8 小時研習證明,而現職教師以 外之教學人員包含退休教師、資格符合之大學生則需完整取得 18 小時之研習證 明,始能擔任補救教學師資,以確保補救教學品質。

四、 加強教師輔導知能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鼓勵孩子多元學習,進而對未來有多元的發展,在國 中階段的生涯探索期需教師循循善誘,擔任燈塔的角色指引方向。林新發、鄧 珮秀(2013)提出應增加學校的輔導師資人力,在課程上著重學生生涯教育,輔 以生涯輔導記錄手冊,與孩子共同找出升學方向。

五、 學生因應策略

針對學子如何因應新政策上路,王韻齡(2012)提出應屆八年級生應對十二 年國民基本教育教育會考的教戰守則,包括加強閱讀能力、以平常心面對加分 項目、審慎選填志願序。而針對七年級生,為能盡快適應國中新生活,可把握 以下幾項原則:1.正常作息,早睡早起;2.自行規畫讀書與考試進度;3.作業、

作品準時交;4.加強英語聽力能力;5.踴躍參與社團,開拓視野。

童鳳嬌(2011)針對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上路,也以 4c 策略提供學子 方向,分別是嘗試學習文化上的改變(change),以往智育優先的觀念應引導改 進,把學習場所從水泥牆阻隔的教室移到戶外,給予多元學習機會,藉以開拓 視野;透過學習創造向上的機會(chance),學如逆水行舟,引導孩子向上向 善,陶鑄良善的品格;勇於接受教育變革的挑戰(challenge),孩子們似乎長期 過著讀書、補習、考試三者循環的日子,失去該年齡應有的活潑與活力,應鼓 勵孩子走出教室走出考試帶來的桎梏,與大自然打交道,與社會人群打交道,

展現對生命的熱忱與執著;形塑慢學和美學文化(culture),減緩面臨大考帶來 的急速衝擊與壓力,透過政策改革放慢孩子與學校的腳步,停下來思索未來藍 圖,師生也擁有更多交心的時間,乃至於孩子與家庭的關係也將更趨和諧。

國中端的孩子多數正面臨心智發展的關鍵轉變期,在人際關係的建立上已 使多數孩子迷失、困惑,若學校與家庭能提供適當的協助,心理層面的也好,

(39)

實務層面的也好,以關懷為基底出發,陪伴孩子、教導孩子,而不是一味的充 填、施壓。拉孩子一把,給世界更多進步與改變的機會。

六、 小結

此次的教育政策變革是歷年之最,除向上延伸到高中端,學前教育也涵括 在內,是影響層面最廣博的一次變革。無論是教師、學生、家長或是關心著的 社會大眾,多數人皆已透過平面、電子媒體等方式認識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

在 103 年第一屆適用學生採行免試升學方案時刻到來之前,我們最迫切需要 的,是政策的穩定性與確定性,希冀在此前提下,學校端能有及時、充裕的時 間做好萬全的準備,學生們也對自己未來的生涯有初步的規劃與方向,家長們 能扮演好支援的角色,在追求多數人的公平正義下-新政策的上路能有美好的 開始。

第四節 相關實證研究分析

新教育政策正式上路之前,無論是在教育現場第一線的教師,或是關心著 孩子未來的命運將隨政策改變而搖擺不定的家長,抑或是政策直接接受者學 生,不同的角色對於教育政策之看法本不相同。國內學者因著十二年國民基本 教育政策即將正式上路,針對教師、家長、學生為對象進行研究。目前國內學 者相關研究,可依研究題目、研究對象、研究方法、研究發現四個面向做分析 與歸納:

壹、 研究主題之面向

因政策尚未正式實施,所以大部分研究題目多在闡述對十二年國民基本教 育政策之認知程度與看法,但已有文章專注在學校端之因應策略,也有研究者 想了解受訪者對此政策之態度,其他更周延、多面向之題目目前仍較缺乏。

(40)

27

貳、 研究對象類型

相較於九年一貫教育政策實施涵蓋面以國小及國中為主,十二年國民基本 教育影響對象層級較廣。研究對象從高中及國中端之校長、主任、教職員、家 長,到國小畢業生家長皆有,也有研究者訪談學者專家闡述對新教育政策之見 解,其中比較特別的為方曉青(2011),訪談對象涵蓋民國九十九年及一百年參 與免試入學之高一學生、國三學生、家長、國中教師、高中教師與補教業者,

可見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受到之關注與影響層面之大。

參、 研究方法之異同

從各相關研究內容上可看出:研究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實施意見或認 同度者,多採問卷調查法;分析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看法與因應策略者多 採訪談調查法;而想同時了解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評估、看法或態度者則 兼採問卷調查法與訪談調查法。

肆、 不同背景變項之研究結果

針對以國中教職人員為對象所做的論文內容中,可分以下幾項陳述:

一、 性別的不同與教師對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看法與態度

賴幸妮(2010)研究發現男性受試者對免試入學制度同意的傾向高於女性受 試者。方曉青(2011)研究顯示不同性別之國中教育人員對免試入學制度意見沒 有明顯差異。羅媛琦(2012)研究發現就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之認同度看 來,男性教師之認同感高於女性教師之認同感,而對於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 策因應之適性輔導能力、自我檢視能力、教學專業能力,女性教師有較高之認 同感。傅振宇(2012)研究發現無論男姓與女性教師對於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 推動確切作法的認知程度排序上幾乎是相同的。

就性別來說,認知程度未有太多差異,但接受度方面男性教師高於女性教 師,有較高之認同感。

(41)

二、 擔任職務的不同與教師對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看法與態度

賴幸妮(2010)研究發現校長較擔任其他職務的國中教育人員傾向同意免試 入學制度、提升學生學習動機與同意免試入學制度應繼續辦理。傅振宇(2012) 研究發現擔任不同職務的國中教師對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計劃中的「十二年 國民基本教育可以促進國中生五育均衡發展」、「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可以落實 中學生性向探索與生涯輔導,引導多元適性升學與就業」兩者具有高的認同度,

但是對於「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可以有效舒緩國中生過度升學壓力」、「十二年 國民基本教育可以強化國中學生學習成就評量機制,以確保國中學生基本素養」

兩者的認同度較低。陳信宏(2012)研究指出擔任職務為級任導師者對於廢除基 測學生素質會降低的意見高於專任教師者,專任教師者對十二年國教能縮短就 學機會不均的意見高於行政人員(含兼任教師)。羅媛琦(2012)的研究顯示教師兼 行政的國中教師對十二年國教政策之認知程度比較好。

歸納歷年來研究結果指出,兼行政工作之教師或本身為行政職者在政策認 知與認同度上明顯較高,教師較擔憂學生學力下降等問題。

三、 縣市的不同與教師對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看法與態度

賴幸妮(2010)研究顯示臺中縣及雲林縣較臺中市的受試者傾向不同意免試 入學制度可增加國小畢業生就近就讀國中學校意願;而臺中縣較臺中市及彰化 縣傾向不同意免試入學制度採計在校成績不會影響制度公平性與公信力。方曉 青(2011)以新竹縣市作為研究範圍,研究顯示新竹市國中教育人員較新竹縣國 中教育人員傾向同意免試入學會增加國中同學間競爭壓力;新竹市國中教育人 員較新竹縣國中教育人員更不同意免試入學可減緩考試領導教學的情形;新竹 市國中教育人員較新竹縣國中教育人員傾向同意免試入學採計在校表現使教師 在評量上更加謹慎。陳信宏(2012)的研究認為居住縣市是項極重要的影響變 項,在其研究中,以臺中市與臺東縣作為研究範圍,「臺中市」組對十二年國教 為免考試、免費與非強迫、高中職校社區化至鄰近學校就讀、國高中師資能夠 負擔課程的銜接、政府教育預算的編列充足、政府宣導十二年國教政策目標充 足、十二年國教能縮短就學機會不均及全額補助公私立學費差額的各項意見均 高於「臺東縣」組,而「臺東縣」組對廢除基測學生素質會降低、縮小城鄉學校

(42)

29

資源有助減少教育品質差距、課程設計注意銜接問題、教育經費應專款專戶編 列預算及分階段實施十二年國教配套措施的各項的意見均高於「臺中市」組。鄭 世益(2012)以東部(臺東縣)、西部(新北市、雲林縣)為研究範圍,其研究發現國 中教學現場因應免試入學,存在城鄉差距;國中課後輔導與寒暑假學藝活動仍 然開辦,東西部學校做法有異有同。

四、 服務年資的不同與教師對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看法與態度

賴幸妮(2010)研究顯示服務年資不同對免試入學各項意見並無不同。方曉 青(2011)研究發現 26 年(含)以上之國中教育人員較其他年資之受試者更為同意 免試入學制度。陳信宏(2012)在研究上發現「11~15 年」組對十二年國教為免考 試、免費與非強迫的意見高於「21~30 年」組,「11~15 年」組對政府宣導十二 年國教政策目標充足的意見高於「31 年以上」組。

由以上研究結果可得知,除賴幸妮(2010)的研究較無差異,隨着年份加 長、教師對政策熟悉度增加,年資較淺者對新政策中的入學制度贊同比例較 高。

五、 小結

從近幾年學者們的研究結果可以得知男性教師對於新政策的接受度高於女 性教師,惟女性教師在因應能力上有較高的得分,對政策認知則無有太大差 異。兼任行政職務或本身是行政人員對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有較高的認同 度與認知。縣市別的研究結果並未趨向同一構面,研判與研究縣市類型尚未完 整有關。而服務年資的不同則以年資較淺者同意聲浪較高。研究者認為若有更 多更完整的數據、資訊作採計與歸納,輔以質性研究探討箇中影響因素,從半 結構式訪談中收集更多資訊,將可收集到信效度較高的資料,以茲作為政策改 進的參考。

(43)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e‐Learning Series: Effective Use of Multimodal Materials in Language Arts to Enhance the Learning and Teaching of English at the Junior Secondary Level. Language across

help students develop the reading skills and strategies necessary for understanding and analysing language use in English texts (e.g. text structures and

• e‐Learning Series: Effective Use of Multimodal Materials in Language Arts to Enhance the Learning and Teaching of English at the Junior Secondary Level. Language across

refined generic skills, values education, information literacy, Language across the Curriculum (

volume suppressed mass: (TeV) 2 /M P ∼ 10 −4 eV → mm range can be experimentally tested for any number of extra dimensions - Light U(1) gauge bosons: no derivative couplings. =>

• Formation of massive primordial stars as origin of objects in the early universe. • Supernova explosions might be visible to the most

The researcher of this study maintained that the junior high school curriculum emphasized too much on plane geometry and should incorporate existing high school curriculum

• elearning pilot scheme (Four True Light Schools): WIFI construction, iPad procurement, elearning school visit and teacher training, English starts the elearning lesson.. 2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