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同儕交互發問」合作學習的歷史教學評量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五章 「同儕交互發問」合作學習的歷史教學評量 "

Copied!
3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五章 「同儕交互發問」合作學習的歷史教學評量

從 教 育 學 的 觀 點 來 看 , 學 校 中 的 任 何 教 學 活 動 , 都 是 有 計 畫 的 企 圖 使 學 生 的 身 心 產 生 改 變127,可見「教學」並非一個自然的 行 為 , 它 是 為 了 達 到 某 些 目 標 而 設 計 的 一 連 串 學 習 活 動 。 由 此 可 知 , 教 學 必 要 有 目 標 , 而 判 斷 教 學 目 標 是 否 達 成 的 依 據 , 就 是 「 教 學 評 量 」 了 。 一 套 較 為 完 善 的 評 量 措 施 , 可 以 正 確 瞭 解 、 評 估 每 位 學 生 的 學 習 現 況 、 學 習 結 果 及 學 習 遷 移 , 同 時 亦 可 作 為 老 師 對 自 身 課 程 設 計 與 教 學 成 效 的 檢討與改進,故所謂教學評量(evaluation),可說是「對 教 與 學 兩 方 面 所 做 的 評 估 或 鑑 定 工 作128, 它 必 須 要 能 與 課 程 目 標 配 合 , 要 能 融 入 課 程 內 容 、 教 學 方 法 和 學 習 活 動 中 , 並 且 能 確 實 評 估 出 學 生 朝 向 教 學 預 期 結 果 所 努 力 的 程 度 。 個 有 效 能 的 教 師 運 用 評 量 的 作 法 , 絕 不 單 單 只 是 為 學 生 評 分 , 計 算 學 生 的 測 驗 分 數 , 更 重 要 的 , 是 評 估 學 生 學 習 態 度 、 精 神 和 進 步 的 情 形 , 同 時 以 此 作 為 課 程 計 劃 與 教 學 修 正 的 依 據129

秉 此 理 念 , 本 章 將 就 「 同 儕 交 互 發 問 」 合 作 學 習 於 歷 史 科 認 知 與 情 意 教 學 目 標 上 的 學 習 效 果 作 一 評 鑑 , 藉 以 明 白 學 生 於 學 習 後 是 否 確 實 有 所 改 變 , 以 及 其 改 變 的 質 與 量 的程度。

1 2 7

陳 豐 祥 , < 情 意 教 學 目 標 在 歷 史 教 學 上 的 應 用 -理 論 與 實 際 -〉 , 《 高 中 歷 史 教 學 與 研 究 第 三 輯 》 , 台 灣 省 政 府 教 育 廳 編 印 , 1997, 頁 20 。

1 2 8

陳 豐 祥 , 《 歷 史 教 學 評 量 的 理 論 與 實 際 》 , 台 北 : 學 生 書 局 , 1994, 頁 1。

1 2 9

單 文 經 , 《 教 學 引 論 》 , 台 北 : 學 富 文 化 事 業 有 限 公 司 , 2001, 頁 94-95。

(2)

第一節 認知目標的教學評量 一、 認知目標的評量指標

本 研 究 認 知 目 標 的 評 量 指 標 , 乃 是 以 符 合 下 列 幾 項 評 量要點作為設計標準的130:

(一 )「 效 度 」 。 多 數 學 校 的 考 試 要 求 的 是 「 公 平 」 , 往 往 忽 略 了 效 度 。 其 實 , 缺 乏 「 效 度 」 的 公 平 不 是 真 正 的 公 平 ! 老 師 若 只 是 憑 著 個 人 的 知 識 、 經 驗 或 喜 好 , 而 忽 略 了 教 學 目 標 要 旨 去 測 驗 學 生 , 這 樣 的 公 平 在 效 度 上是有缺失的,就如同分數≠能力、智商≠智慧一樣,

有 效 度 的 評 量 , 無 論 在 學 生 學 習 的 方 法 或 內 容 上 , 皆 應配合課程目的與目標、學科的內容與特性為之。

(二 )「 多 重 資 訊 來 源 」 。 亦 即 多 元 化 評 量 之 意 。 傳 統 紙 筆 測 驗 可 以 可 靠 的 測 量 學 習 表 現 , 但 很 少 能 反 映 出 學 生 的 思 考 、 了 解 能 力 , 為 了 達 到 全 方 位 評 鑑 的 目 的 , 老 師 有 必 要 應 用 各 種 評 量 資 訊 , 採 多 元 化 方 式 進 行 評 量 。 這 並 非 意 味 否 定 傳 統 紙 筆 測 驗 的 評 量 方 式 , 而 是 擴 展 教 學 的 評 量 內 涵 使 其 更 加 符 合 學 生 的 個 別 差 異 與 多元。

(三 )「 合 適 與 適 當 」 。 意 即 採 用 合 適 的 評 估 方 法 和 適 當 的 利 用 評 估 手 段 ( 即 評 量 工 具 ) 。 評 估 方 法 和 工 具 的 選 擇 必 須 考 慮 到 所 收 集 資 訊 的 型 態 如 何 使 用 , 以 及 學 生 能 力 發 展 的 層 次 和 成 熟 度 , 不 做 沒 有 必 要 的 評 量 , 也 不省卻任何應該進行的評量。

根 據 上 述評 量 原 則,研 究 者 設 計 了「 單 元 成 就 測 驗 」、

「 教 材 提 問 」 、 「 討 論 主 題 」 、 「 口 語 錄 音 」 , 4 項 檢 測 本 研 究 認 知 目 標 是 否 達 成 的 評 量 方 式 作 為 評 量 指 標 。 茲 將 結果一一說明如下:

1 3 0

參 考 張 靜 嚳

< 建 構 教 學 問 題 與 評 量 > , 《 建 構 與 教 學 》 第 8 期 , 國 立 彰 化 師 範 大 學 , 1996, 06, 頁 3。

(3)

二、認知目標的評量結果分析

(一)「單元成就測驗」

每個單元課程結束後即進行「單元成就測驗」。測驗 共有三回,分別是單元(七)、(八)、(九),最後總 結三回平均再加上全校性「段考」的平均分數,實驗組為 81.95 分,控制組 81.65 分(參考附錄三),雖然實驗組的 平均分數比控制組多了 0. 3 分,但若比之(八)上段考兩 班 0.55 分的平均落差(實驗組平均 77.23 分控制組 76.68 分),實驗組反而稍退了些,不過大致而言兩班在成績表 現上都屬優良可說無分軒輊。從這個角度看,本研究實驗 方法對學生應付一般偏重記憶測驗的考題,幫助是不大的。

(二)學習手冊「單元教材提問」

分為「六 W」與「精緻化題幹」兩部分。實驗組學生 普遍「六 W」的提問都回答的很好,而「精緻化題幹」的 提問能力則是優劣立見。單元(七)時共計 8 名學生有依 照「精緻化題幹」的說明寫出他們的提問內容,到了單元

(九)增加到 25 名,其餘 15 名程度較弱的學生並無能力 將知識組織後提出較高層次的問題(參見附錄四「精緻化 題幹」提問作業應答能力統計)。特別是在經過「事件三」

(詳見第四章第三節)的策略修正處理後,研究者深以為

「六 W」的提問練習,頗適合用一對一高能力與低能力的 配對方式為之,但「精緻化題幹」在同儕互助學習上,則 比較適合以「能力相當者」編為一組的方式作為安排。前 者可讓高能力同學因著對低能力者的學習幫助而多了份榮 譽心和責任感,能力較低的同學則因覺得自己進步許多而 增加了成就感與學習意願;後者除提升學生的認知層次能 力外,對同儕間彼此的〝腦力激盪〞幫助很大(學生們常 常是處於一種既〝比較競爭〞又〝 互助合作〞的狀態下在 進行這項學習任務的)。茲列舉幾則學生實作的應答內容 以為說明:

(4)

註 :高 能 力 學 生 實 作 :「 六 W」 與 「 精 緻 化 題 幹 」 回 答

註 : 低 能 力 學 生 實 作 : 「 六 W」 與 「 精 緻 化 題 幹 」 回 答

(5)

註 : 中 等 程 度 學 生 實 作 「 六 W」 與 「 精 緻 化 題 幹 」 回 答

(6)

(三)學習手冊「單元討論主題」

各 組 就 手 冊 內 的 單 元 主 題 , 以 分 組 討 論 的 方 式 決 定 出 答 案 , 然 後 針 對 每 一 組 的 回 答 進 行 全 班 發 問 、 意 見 提 供 、 看 法 表 達 等 課 堂 活 動 。 以 最 後 呈 現 在 黑 板 上 的 回 答 來 看 , 各 組 都 有 把 教 材 內 容 的 重 點 條 列 整 理 出 , 然 而 深 度 思 考 或 有創見的看法畢竟不多。另外,當學生們進行意見發表時,

研 究 者 一 旁 記 錄 「 確 實 參 與 討 論 」 的 人 數 , 並 於 事 後 分 析 發 言 學 生 的 特 質 , 發 現 當 學 生 在 自 己 的 組 別 討 論 答 案 時 , 男 女 生 、 程 度 中 低 高 者 , 發 言 都 算 踴 躍 並 無 明 顯 差 別 , 回 答 內 容 深淺 有 別 但普 遍 合 理,然 而 一 旦 進 行「 全 班 討 論 」,

必須舉手、公開對全體同學發言時,男女生比例依舊相當,

但 中 等 程 度 的 同 學 很 明 顯 是 發 言 最 熱 烈 的 一 群 ( 參 見 附 錄 五 ),這 個 現 象 與未 進 行 實 驗 課 程 前,採 一 般 講 述 法 教 學 , 在 師 生 問 答 時 , 多 數 是 高 程 度 學 生 應 答 老 師 提 問 的 情 形 差 異 頗 大 , 這 是 否 可 以 作 為 「 同 儕 交 互 發 問 合 作 學 習 法 」 對 中 等 程 度 學 生 影 響 較 大 的 一 個 推 論 ? 實 值 得 未 來 作 進 一 步 的驗證。

有 關 學 生 對 主 題 討 論 的 回 答 情 形 , 茲 附 上 每 單 元 兩 篇 較具代表性的實作,以為說明:

(7)

註 : 單 元 ( 七 ) 實 作 : 說 明 較 明 確 但 無 新 意

註 : 單 元 ( 七 ) 實 作 : 回 答 中 肯 但 說 明 較 籠 統

(8)

註 : 單 元 ( 八 ) 實 作 : 回 答 出 重 點 但 說 明 籠 統 。

註 : 單 元 ( 八 ) 實 作 : 說 明 詳 細 但 太 過 單 一 。

(9)

註 : 單 元 ( 九 ) 實 作 : 說 明 不 夠 精 確 。

註 : 單 元 ( 九 ) 實 作 : 回 答 詳 實 若 有 自 己 的 看 法 則 更 好 。

(10)

(四)口語歷程錄音

錄 音 的 目 的 是 為 了 瞭 解 實 驗 組 學 生 對 於 歷 史 課 程 認 知 層 次 、 口 語 表 達 的 能 力 如 何 。 評 量 的 方 法 , 是 將 實 驗 前 、 後 學 生 對 於 歷 史 教 材 的 交 互 問 答 口 語 互 動 歷 程 , 由 錄 音 帶 轉譯為文字稿,而後進行分析、比較。

研 究 者 將 整 個 錄 音 過 程 , 先 作 三 大 類 的 區 分 : l.提 問 者 普 遍 提 出 什 麼 樣 的 問 題 ; 2.應 答 者 如 何 回 答 問 題 ; 3.問 與 答 交 替 進 行 時 是 否 出 現 漸 次 深 入 的 思 考 。 從 這 三 個 角 度 仔 細 聆 聽 、 分 類 處 理 並 篩 選 掉 無 意 義 的 對 談 後 , 學 生 們 在 認 知 層 次 口 語 表 達 上 出 現 的 變 化 , 就 漸 漸 清 晰 了 。 茲 以 原 案實例分別針對上述三大分類,作評量分析說明:

類一:有關〝提問〞方面。

( 前 測 )

▲ 是 什 麼 戰 爭 引 來 中 國 人 對 列 強 的 欺 壓 心 懷 怨 恨 ?

▲ 辛 丑 和 約 賠 款 總 金 額 是 多 少 ?

▲ 義 和 團 以 什 麼 方 式 向 民 眾 宣 傳 「 扶 清 滅 洋 」 ?

▲ 義 和 團 事 變 又 叫 什 麼 ?

( 後 測 )

▲ 辛 丑 和 約 內 容 中 , 曾 有 外 國 軍 隊 進 駐 北 京 , 請 問 : 為 什 麼 要 以 軍 隊 進 駐 ?

▲ 袁 世 凱 為 什 麼 要 解 散 國 會 ?

▲ 護 國 之 役 最 後 怎 麼 樣 了 ?

▲ 武 昌 起 義 後 , 哪 些 地 方 是 宣 佈 獨 立 的 ? ( 按 : 課 本 只 寫 〝 各 省 紛 紛 獨 立 〞 , 並 沒 言 明 省 分 , 此 題 必 須 查 圖 )

分析說明:

前 測 時 學 生 的 提 問 多 數 是 依 照 課 本 的 句 子 , 以 「 填 充 題 挖 洞 」 的 方 式 , 直 接 將 填 充 問 題 轉 為 問 句 , 而 到 了 後 測 時 , 則 是 能 將 文 章 看 完 一 個 段 落 後 , 挑 選 出 自 己 認 為 重 要 或較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顯示學生已能將單一〝問句〞

提升至一個完整的概念〝問題〞。

(11)

類二:有關〝應答〞方面。

( 前 測 )

問 : 清 朝 末 年 , 山 東 一 帶 有 人 以 武 術 與 民 間 祕 密 宗 教 , 成 立 以 什 麼 為 號 召 的 義 和 團 ?

答 : 成 立 以 「 扶 清 滅 洋 」 為 號 召 的 義 和 團 。

再 問 : 義 和 團 以 什 麼 方 式 向 民 眾 宣 傳 「 扶 清 滅 洋 」 的 思 想 ? 再 答 : 以 演 木 偶 戲 的 方 式 向 民 眾 宣 傳 「 扶 清 滅 洋 」 的 思 想 。 問 : 八 國 聯 軍 打 完 之 後 , 清 廷 簽 定 什 麼 條 約 ?

答 : 辛 丑 和 約 。

( 後 測 )

問:光 緒 30 年,日 俄 為 何 要 爭 奪 中 國 的 東 北 ?(按:該 生 問 的 是「 日 俄 戰 爭 」

答:日 本 看 好 那 個 地 方,而 俄 國 覺 得 那 兒 是 她 的,她 早 已 占 領 了 ; 束 北 有 礦 藏 , 俄 不 可 能 讓 日 本 搶 , 到 時 候 日 本 搶 過 來 , 日 本 可 以 攻 打 俄 國 … ( 被 打 斷 )

再 問 : 不 是 都 已 經 公 開 了 , 為 何 要 爭 奪 (按 : 指 「 列 強 瓜 分 」 時 東 北 是 俄 國 的 勢 力 範 圍

再 答:一 起 吃 一 塊 餅 跟 一 個 人 獨 占(示 意:不 同 吧 ?)… 了 解 沒 … 利 益 跟 欲 望 … 中 國 無 法 處 理 的 …

問 : 為 什 麼 他 們 的 改 革 , 會 跟 「 戊 戌 變 法 」 很 像 ? (按 : 指 的

「 庚 子 後 新 政 」 內 容 多 與 「 戊 戌 變 法 」 雷 同 一 事 。 答 : ( A 生 ) 找 不 到 別 的 改 革 。

(B 生 ) 因 為 之 前 就 有 一 個 範 本 。

(C 生 )他(按 : 指 慈 禧)根 本 就 不 想 改 變, 所 以 直 接 把 它 拿 出 來 用 。

(D 生 ) 敷 衍 。

再 問 : 可 是 「 戊 戌 」 ( 當 時 ) 也 不 是 很 多 人 都 贊 成 啊 ? 再 答 : (C 生 ) 因 為 「 戊 戌 」 當 時 是 太 突 然 了 …

(B 生 ) 沒 有 給 它 準 備 啦 , 如 果 有 給 它 準 備 …

(C 生 ) 對 啊 , 一 下 子 就 不 用 考 試 (按 : 指 廢 除 科 舉 考 試) ,所 以 讀 書 人 才 會 反 對 啊 , 那 現 在 你 先 說 我 要 改 我 要 改 , 再 慢 慢 去 改 的 話 應 該 就 可 以 了 呀 !

(12)

分析說明:

前 測 時 學 生 們 的 回 答 多 數 是 單 一 、 片 斷 的 解 釋 , 到 了 後 測 時 則 較 能 提 出 完 整 的 說 明 , 這 顯 示 學 生 已 漸 漸 瞭 解 如 何將對史事認知的所有資料組織起來,並透過思考、排序、

整理後,用語言表達出自己的想法。

類三:有關〝問、答〞互動方面。

( 前 測 ) A 生 :義 和 團 幹 了 什 麼 事 ?

B 生 :殺 外 國 人 … 去 北 京 城 殺 了 外 國 人 。 A 生 :北 京 的 哪 裡 ?

B 生 :嗯 … 北 京 城 啊 …

A 生 :北 京 的 外 交 使 館 啦 ! 包 圍 外 交 使 館 區,所 以( 後 來 )外 國 軍 隊 才 會 到 使 館 區 內 保 護 人 啊 !(指 後 來 簽 訂 的 辛 丑 和 約 內 容 中 , 外 國 軍 隊 可 駐 入 使 館 區 一 項 )

B 生 :那 為 什 要 削 平 沿 海 和 北 京 的 砲 台 ?

… ( 無 人 應 答 一 片 沉 寂 )

按 : 課 文 內 沒 有 任 何 線 索 可 以 幫 助 回 答

( 後 測 )

A 生 :嗯 … 慈 禧 太 后 假 裝 他 有 自 知 之 明 而 沒 發 動 「 戊 戌 政 變 」 的 話 , 那 「 戊 戌 變 法 」 會 不 會 成 功 ?

B 生 :我 覺 得 會 耶,只 要 時 間 夠 久 的 話 … 慢 慢 來,一 定 可 能。時 間 夠 久 一 定 可 以 成 功 。

C 生 : 我 沒 有 說 不 會 成 功 , 但 只 能 說 只 有 一 半 機 率 會 成 功 , 因 為 他 們 當 時 太 快 了 , 思 想 還 沒 有 轉 過 來 , 大 家 還 沒 有 真 的 支 持 , 況 且 …

D 生 : 我 覺 得 有 可 能 , 因 為 這 次 是 制 度 面 改 革 , 那 些 人 (按 :指 主 要 領 導 者)比 較 懂,知 道 該 從 哪 裡 改,怎 麼 改。只 是 當 時 時 間 太 短,

改 太 快 了 。

C 生 : 不 行 !這 麼 改 下 去 , 改 了 半 天 還 是 帝 制 , 帝 制 到 最 後 一 定 會 垮 , 所 以 我 覺 得 不 會 成 功 。

D 生 :但 這 個 制 度 本 身 很 好 啊,只 因 為 當 時 改 太 快,只 要 後 來 慢 慢 讓 大 家 都 能 接 受 , 應 該 會 成 功 。

E 生 :不能用獨權的啦,這樣到最後沒辦法吸收其他人的想法,會失敗 的 … 。

(13)

分析說明:

前 測 時 學 生 完 全 侷 限 在 指 定 的 課 本 教 材 內 作 問 答 , 一 旦 問 題 超 出 指 定 範 圍 , 多 數 學 生 是 回 答 不 出 任 何 想 法 的 , 而 到 了 後 測 時 可 以 發 現 , 他 們 較 能 跨 越 單 一 史 事 的 認 知 , 作 聯 想 或 假 設 性 問 題 的 思 考 推 演 , 這 表 示 學 生 漸 漸 能 把 較 多 歷 史 事 件 的 重 要 概 念 作 串 連 , 並 從 中 探 索 它 們 之 間 的 因 果 聯 結 甚 至 大 膽 地 作 「 反 事 實 」 的 邏 輯 推 論 , 雖 然 回 答 的 理 由 仍 嫌 鬆 散 、 薄 弱 , 但 能 在 短 短 十 分 鐘 內 作 出 較 高 層 次 的 問 答 互 動 誠 屬 難 得 , 可 見 , 本 研 究 的 實 驗 方 法 在 學 生 表 達能力與認知層次的提升上確實有所助益。

總 結 「 口 語 歷 程 錄 音 」 評 量 分 析 的 結 果 , 可 知 同 儕 交 互發問合作學習有助於學生在認知方面的幾項進步:

l、學生能由:提出單一問題→概念性、統整性問題。

2、學生能由:單一解釋的回答→完整說明問題的答案。

3、學生 能由:指定教材的討論→聯想或假設性的思考推演。

不 過 在 進 行 錄 音 時 , 根 據 研 究 者 自 身 的 經 驗 , 並 無 法 完 全 按 照 同 儕 交 互 發 問 法 原 先 的 設 計 : 讓 學 生 〝 自 行 〞 進 行 口 語 問 答 互 動 , 老 師 只 負 責 錄 下 過 程 。 其 實 整 個 錄 音 歷 程 還 是 需 要 老 師 開 場 的 引 導 、 中 途 的 鼓 勵 、 幫 助 釐 清 問 題 或 修 正 答 案 , 並 且 對 於 良 好 的 互 動 要 立 即 給 予 肯 定 , 有 時 也 要 注 意 整 個 問 答 情 境 的 氣 氛 是 否 融 洽 , 適 時 要 緩 和 現 場 並 控 制 秩 序 和 時 間 。 總 之 , 這 階 段 的 學 習 者 , 仍 舊 是 非 常 需 要 老 師 各 方 面 的 教 授 與 督 導 。 老 師 要 改 變 的 應 該 是 教 學 的心態與方法,不能改變的,是整個教學歷程的責任!

(14)

第二節 情意目標的教學評量 一、情意目標的評量指標

本研究「同儕交互發問」教學法情意目標的評量理念,

主要根源於合作學習的「四大要素」131:

(一 )「 積 極 的 相 互 依 賴 」: 學 生 必 須 知 道 若 想 成 功 地 完 成 小 組 的 作 業 , 小 組 內 的 成 員 必 須 相 互 依 賴 。

(二 )「 面 對 面 的 互 動 」:要 求 小 組 成 員 進 行 有 意 義 的 彼 此 互 動 。 (三 )「 用 適 當 的 人 際 及 小 組 技 巧 指 導 學 生 」 : 要 有 真 正 良 好 的

合 作 學 習 , 老 師 應 提 供 一 些 技 巧 , 例 如 問 問 題 及 回 答 問 題 , 確 定 每 個 人 都 是 互 動 參 與 且 被 尊 重 。

(四 )「 個 別 責 任 」: 小 組 內 的 各 個 成 員 必 須 清 楚 確 知 他 應 負 的 責 任 , 且 接 受 必 要 的 評 估 、 回 饋 及 教 學 協 助 。

研 究 者 將 此 四 大 要 素 融 入 歷 史 科 情 意 目 標 的 教 學 評 量 中 , 設 計 了 包 括 「 學 習 興 趣 」 、 「 學 習 目 標 取 向 」 、 「 互 動 品 質 檢核 」以 及「 合 作 學 習 同 儕 選 擇 」等 4 項 評 量 工 具 , 作為本研究情意目標的評量指標,茲將結果一一說明如下。

二、情意目標的評量結果分析

(一)「歷史學習興趣調查表」

實 驗 之 初 , 研 究 者 即 已 對 受 測 班 級 作 了 此 項 調 查 , 並 從 中 檢 擇 出 〝 反 應 相 當 〞 的 兩 個 班 級 隨 機 指 派 一 為 實 驗 組 一 為 控 制 組 ( 詳 見 附 錄 二 ) , 而 當 研 究 者 作 第 二 次 歷 史 學 習 興 趣 調 查 時 , 因 只 有 實 驗 組 有 教 學 行 為 上 的 改 變 , 控 制 組 無 任 何 變 項 因 素 存 在 , 故 第 二 次 調 查 只 針 對 實 驗 組 同 學。再者,既然此項調查兩組前測時的回應結果相當一致,

1 3 1

吳 文 忠、謝 名 起 譯,《 課 堂 研 究 》,台 北:五 南 圖 書 出 版 公 司,2004,頁 373-374。

(15)

故 在 最 後 的 評 量 結 果 分 析 時 , 研 究 者 只 針 對 實 驗 組 的 前 、 後 測 回 應 作 比 較 , 而 不 再 與 控 制 組 作 交 叉 分 析 說 明 , 理 由 是 : 「 與 前 測 的 實 驗 組 作 的 評 量 結 果 分 析 , 理 論 上 應 對 與 控 制 組 的 差 異 比 較 , 具 有 同 等 效 度 」132。 在 評 量 數 據 的 呈 現上,如表 5-1 所附,研究者是將實驗組與控制組相關的 回 答 一 併 列 出 , 然 而 在 文 字 描 述 時 , 則 是 針 對 實 驗 組 的 調 查結果作說明。

1 3 2

從 實 驗 變 數 的 角 度 而 言 , 兩 組 在 此 項 調 查 的 起 始 行 為 是 一 樣 的 , 而 只 有 實 驗 組 有 教 學 行 為 改 變 , 故 評 量 上 可 針 對 有 實 驗 變 數 的 班 級 作 比 較 分 析 , 而 沒 有 實 驗 變 數 的 控 制 組 , 自 然 可 不 必 再 作 一 次 評 量 調 查 。

(16)

表 5-1 實驗後,兩組歷史科學習興趣調查總表 A 班(實驗組) B 班(對照組) A 班後測

1.歷史有用 11 13 23

2.歷史重要 11 13 26

3.喜歡歷史 20 22 28

4.喜歡上歷史課 38 37 38

5.喜歡上歷史課的原因:

(1)我覺得歷史有用 9 13 23

(2)我覺得歷史重要 8 11 26

(3)我喜歡歷史,對歷史有興趣 15 16 18

(4)我喜歡聽歷史故事 30 31 26

(5)老師脾氣很好很少處罰學生 23 25 32

(6)老師講課有趣、生動 28 31 30

(7)老師能使我歷史成績進步 20 18 29

(8)課本簡單易懂份量少負擔輕 5 4 12

(9)其它 0 0 1

6.討厭上歷史課的原因:

(1) 我覺得歷史不重要 2 3 2

(2)要背太多很煩 2 3 2

(3)我對唸書沒興趣,包括歷史 2 3 2

(4)老師常不注意到我的存在 0 0 0

(5) 我常被歷史老師處罰 0 0 0

(6)老師上課單調乏味缺乏變化 0 0 0

(7)老師講課令我不知重點在哪 0 0 0

(8)老師無法控制班上上課秩序 0 0 0

(9)課本編寫內容繁瑣不易閱讀 2 1 0

(10)其它 0 0 0

7.喜歡歷史但不喜歡上歷史課

(1)是 0 0 0

(2)否 40 40 40

8 .喜歡上歷史課但不喜歡歷史

(1)是 8 10 11

(2)否 32 30 29

(17)

表 5-1 的調查呈現出下列幾個特色:

1、認為歷史有用、重要的人數增加了 l 倍,但原因多數仍 集中在考試可以多拿分。

2、喜歡歷史的人數稍有增加,查閱增加的原因,有人認為 可以一針見血的分析事情頗有趣,有人認為以前的事可 以當作現在的警惕,可以讓我們了解過去等等。

3、認為老師使他成績進步的學生從 20 人增加到 29 人,顯 示更多學生覺得自己成績進步了,但在「單元成就測驗」

時實驗組的分數並沒有進步,可見主觀上學生覺得自己 有 了 多 一點 的 收 穫,只 是 這 個 收 穫 沒有 表 現 在 分 數 上 , 但情意上他們〝覺得〞自己進步了。事實上從課堂互動 中,研究者確實觀察到實驗組比之控制組,問答的能力 與內容的確好得多,研判學生之所以〝感覺〞到自己有 進步,其主因應該來自於「課堂互動」的頻繁。

4、 值 得 一 提 的 是 , 認 為 課 本 簡 單 易 懂 的 人 由 5 名 增 加 到 12 名 , 由 於 本 大 題 : 你 ( 妳 ) 為 什 麼 喜 歡 上 歷 史 課 ? 是採開放複選的方式讓學生自由選擇,而主動意識到課 本簡單易懂的人數能夠增加 1 倍多,這應該可以解讀為 學生閱讀的理解能力增強了,這個理解能力包括了思考 力與專注力,可見本實驗方法確實有助於提升學生認知 與情意上的學習。

5,第二次的調查,增加了心得133一項,回答很分歧意見很 多樣,有趣的是,多樣意見是分散在各種程度,並沒有 好(或壞)的感受特別集中在高(或低或中等)程度學 生身上的現象。以下,研究者選出各種意見中普遍的看 法,以供參考。

1 3 3

學 生 的 學 習 手 冊 ( 三 ) 最 後 亦 增 加 心 得 一 項 , 之 所 以 兩 處 出 現 同 一 項 作 業 , 原 因 在 於 調 查 表 是 研 究 者 要 保 留 的 資 料 , 而 學 習 手 冊 是 要 在 批 改 後 交 還 給 學 生 , 作 為 他 們 「 學 習 作 品 集 」 之 用 。

(18)

註 : 持 肯 定 看 法 ( 一 )

註 : 持 肯 定 看 法 ( 二 )

(19)

註 :持 否 定 看 法 (一 )

註 :持 否 定 看 法 (二 )

(20)

註 : 正 反 看 法 皆 有 的 ( 一 )

註 : 正 反 看 法 皆 有 的 ( 二 )

註 : 正 反 看 法 皆 有 的 ( 三 )

(21)

(二)「歷史科學習目標取向量表」

近 年 來 對 於 行 為 動 機 與 目 標 的 研 究 中 , 普 遍 希 望 能 提 出 一 個 整合 認 知 與情 意 成 份 的「 成 就 目 標 」架 構1 3 4,對此 , 目前受到研究文獻最多注意的乃是Ames & Archer (1988)

提 出 的 「 勝 任 目 標 」 取 向 與 「 表 現 目 標 」 取 向 兩 大 類 。 如 同 本 文 第 四 章 第 二 節 有 關 「 歷 史 科 學 習 目 標 取 向 量 表 」 設 計 說 明 中 所 言 : 學 生 於 教 學 實 驗 後 , 若 能 對 勝 任 目 標 取 向 量 表 認 同 , 則 亦 應 代 表 此 次 研 究 的 教 學 方 法 , 確 實 有 助 於 情意目標的達成(詳見本文第四章第二節)。

本 量 表 採 行 的 評 量 方 法 , 是 擇 取 適 合 歷 史 科 教 學 評 量 應用的「觀察法」(observational techniques)之「評定量 表法」135作為評量的具體措施,以數字l~5 表示傾向的程度

( 一 般 稱 為「 數 字 評 定 量 表 」),當 學 生 選 擇 5 的 數 字 時 , 表示非常傾向「勝任目標」,依數字遞減直到選擇 1 的 數 字 時 , 則 表 示 學 生 傾 向 於 「 表 現 目 標 」 為 主 的 行 為 動 機 。 實 驗 組 與 控 制 組 於 教 學 前 測 時 , 各 作 了 一 次 此 項 量 表 調 查,詳細統計結果見表 5-2。

1 3 4

所 謂 「 成 就 目 標 」 意 指 一 個 整 合 的 信 念 與 情 感 的 型 態 , 會 影 響 行 為 表 現 的 意 圖 , 並 以 不 同 的 追 求 成 就 的 行 為 、 投 入 成 就 的 行 為 、 對 成 就 行 為 的 反 應 等 方 法 表 現 出 來 。 參 考 游 惠 音 , 《 同 儕 交 互 發 問 合 作 學 習 對 小 六 年 級 學 生 社 會 科 學 習 成 就 表 現 、 勝 任 目 標 取 向 及 班 級 社 會 關 係 之 影 響 》 , 國 立 台 灣 師 範 大 學 教 育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 , 1995, 頁 40。

1 3 5

「 觀 察 法 」 指 的 是 教 師 在 自 然 的 情 況 下 , 觀 察 學 生 學 習 行 為 與 態 度 的 改 變 。

「 觀 察 法 」的 具 體 措 施 有 三 種,分 別 是「 軼 事 記 錄 法 」、「 評 定 量 表 法 」、「 項 目 檢 核 法 」 。 其 中 「 評 定 量 表 法 」 是 將 欲 評 定 的 行 為 或 特 質 先 確 定 其 意 義 後 , 再 依 所 界 定 的 意 義 編 製 成 不 同 類 型 的 量 表 , 本 研 究 採 用 的 類 型 是 「 數 字 評 定 量 表 」。參 見 陳 豐 祥,< 情 意 教 學 目 標 在 歷 史 教 學 上 的 應 用 -理 論 與 實 際 ->,《 高 中 歷 史 教 學 與 研 究 第 三 輯 》 , 台 灣 省 政 府 教 育 廳 編 印 , 1997.06, 頁 18-20。

(22)

表 5-2「歷史科學習目標取向量表」(一)兩組回答統計

( A 班 :實 驗 組 B 班 :控 制 組 )

5 4 3 2 1

非常 接近 還算接近 沒意見 不太接近 非常不接近 A 班 B 班 A 班 B 班 A 班 B 班 A 班 B 班 A 班 B 班 (l)上課時,我努力學習的主要目的

是想學到更多歷史知識 2 3 8 5 22 20 4 7 4 5

(2)我覺得歷史上的確有些人物可以

作為我人生的榜樣 4 4 7 8 18 10 4 9 7 9

(3)如果我不能把歷史學的很好,我

會思考如何改進 2 2 8 7 18 16 10 11 2 4

(4)我覺得和同學討論歷史是有趣的 4 6 5 7 23 14 6 9 2 4

(5)對我來說,了解歷史本身就是一

件有趣的事 2 4 12 12 17 16 5 6 4 2

(6)我不會以成功或失敗去評斷歷史

人物的價值 4 3 4 4 8 9 16 15 8 9

(7)如果做錯了題目,那表示自己對 於歷史教材內容還有不懂的地 方

6 8 9 11 11 8 7 9 7 4

4 2 25 24 6 9 (8)我樂於主動涉獵有關歷史方面的

資訊 2 3 3 2

(9)我會尋找適合自己的方法,以便 幫助自己確實明瞭歷史課程的內 容

2 3 5 2 3 7 24 20 6 8

(10)上歷史課時答錯問題,我願意重

新思考並找出答案 4 4 6 8 17 15 8 7 5 6

(11)當老師公佈考試成績時,我會想

和自己以前的歷史分數相比較 7 9 6 7 3 4 14 14 10 6 (12)我希望可以因為我在歷史課堂上

的表現很努力而得到老師的讚 美

5 3 6 5 9 14 12 6 8 12

(13)我覺得多了解歷史事件的來龍去 脈,應該可以讓我對人生更加了 解

2 4 13 9 13 15 8 7 4 5

(14)我覺得將自己融入歷史情境

中,是有趣的事 4 6 11 10 11 14 6 4 8 6

(15)我同意「過去的教訓可以作為未

來的警惕」這句話 9 5 6 8 13 17 7 7 5 3 選項說明

題目內容

兩組人數統計

(23)

(16)學習歷史讓我的視野、思考變得

開闊,所以我很高興 4 6 6 6 21 18 5 7 4 3

(17)知道一些忠臣烈士的事蹟,會讓

我覺得感動又敬佩 2 2 4 3 30 32 2 1 2 2

(18)我喜歡需要思考可以抒發己見的

歷史作業 2 2 4 3 20 17 6 9 8 9

(19)我覺得學到新的歷史知識比考試

分數更重要 2 2 4 3 25 25 6 4 3 6

(20)我覺得有時對歷史課本的敘述表

示懷疑,是一種不錯的學習精神 4 6 10 11 20 18 3 3 3 2

(21)學習歷史時,當我發現比以前有 更高的學習信心與興趣時,就表示自 己進步了

6 8 9 8 18 16 4 4 3 4

為 了 說 明 方 便 , 研 究 者 將 以 量 表 內 的 左 邊 句 子 也 就 是 傾向「勝任目標」 的描述為評量主題,將受測學生回答選 擇數字為 4 或 5 的人數相加,作為比較兩組其間差異的分 析依據。茲以表 5-3 說明之。

表 5-3 「勝任目標傾向」兩組前測人數統計表

( A 班 :實 驗 組 B 班 :控 制 組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總計

(%)

A 班

10 11 10 9 14 8 15 6 7 10 13 11 15 15 16 10 6 6 6 14 15

27.02 B 班

8 12 9 13 16 7 19

題 目

總人 數

組別

5 5 12 16 8 13 16 13 12 5 5 5 17 16

27.61

說明:▲百分比的算法,是先將總人數相加,除以 21 個題目後再除以全班人數(40 人)。

(24)

從表 5-3 中可以看出兩組在前測時,有關「勝任目標」

的傾向表現非常接近,所占全班人數的百分比分別是實驗 組:27.02 %、控制組:27.61 % ,可見兩組在歷史科學 習心態上頗為雷同,但都偏低!原因在於,這個結果顯示 出有超過 7 成以上的學生,不認為「勝任目標」是重要的,

而這樣的心態,背後所代表的意義是:「勝過別人比學習 本身更具價值」136。到了實驗結束的後測處理時,由於控 制組並無任何教學行為上的改變,加上其前測結果與實驗 組雷同度頗高,故後測的評量分析,將比照「歷史學習興 趣調查表」的說明方式,以實驗組的前、後測為主,詳細 統計結果見表 5-4。

1 3 6

立 論 來 源 可 參 考 本 文 第 四 章 第 二 節 對 「 勝 任 目 標 」 與 「 表 現 目 標 」 差 異 所 作 的 說 明 。

(25)

表 5-4 「歷史科學習目標取向量表」實驗組前、後測調查統計表

5 4 3 2 1

非常 接近 還算接近 沒意見 不太接近 非常不接近 前

測 後 測

前 測

後 測

前 測

後 測

前 測

後 測

前 測

後 測 (l)上課時,我努力學習的主要目的

是想學到更多歷史知識 2 2 8 13 22 17 4 4 4 4

(2)我覺得歷史上的確有些人物可以

作為我人生的榜樣 4 8 7 8 18 16 4 4 7 4

(3)如果我不能把歷史學的很好,我

會思考如何改進 2 8 8 10 18 18 10 2 2 2

(4)我覺得和同學討論歷史是有趣的 4 10 5 12 23 10 6 6 2 2

(5)對我來說,了解歷史本身就是一

件有趣的事 2 4 12 14 17 17 5 3 4 2

(6)我不會以成功或失敗去評斷歷史

人物的價值 4 4 4 10 8 12 16 6 8 8

(7)如果做錯了題目,那表示自己對 於歷史教材內容還有不懂的地 方

6 10 9 12 11 10 7 6 7 2

(8)我樂於主動涉獵有關歷史方面的

資訊 2 2 4 8 25 20 6 7 3 3

(9)我會尋找適合自己的方法,以便 幫助自己確實明瞭歷史課程的內 容

2 5 5 10 3 7 24 12 6 6

(10)上歷史課時答錯問題,我願意重

新思考並找出答案 4 4 6 10 17 18 8 6 5 2

(11)當老師公佈考試成績時,我會想

和自己以前的歷史分數相比較 7 7 6 8 3 3 14 14 10 8 (12) 我希望可以因為我在歷史課堂上

的表現很努力而得到老師的讚 美

5 5 6 8 9 9 12 10 8 8

(13) 我覺得多了解歷史事件的來龍去 脈,應該可以讓我對人生更加了 解

2 2 13 15 13 12 8 7 4 4

(14)我覺得將自己融入歷史情境

中,是有趣的事 4 4 11 14 11 10 6 4 8 8 選項說明

題目內容

實驗組人數統計

(26)

(15)我同意「過去的教訓可以作為未

來的警惕」這句話 9 9 6 12 13 9 7 5 5 5

(16)學習歷史讓我的視野、思考變得

開闊,所以我很高興 4 4 6 10 21 19 5 3 4 4

(17)知道一些忠臣烈士的事蹟,會讓

我覺得感動又敬佩 2 2 4 4 30 31 2 1 2 2

(18) 我喜歡需要思考可以抒發己見的

歷史作業 2 2 4 4 20 22 6 4 8 8

(19) 我覺得學到新的歷史知識比考試

分數更重要 2 2 4 4 25 22 6 8 3 4

(20) 我覺得有時對歷史課本的敘述表

示懷疑,是一種不錯的學習精神 4 4 10 13 20 17 3 3 3 3

(21)學習歷史時,當我發現比以前有 更高的學習信心與興趣時,就表示自 己進步了

6 6 9 14 18 14 4 3 3 3

此項問卷後測的調查結果,如表 5-5 的說明:

表 5-5「勝任目標傾向」實驗組前、後測人數統計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總計

(%)

前測

10 11 10 9 14 8 15 6 7 10 13 11 15 15 16 10 6 6 6 14 15

27.02 後測

15

題 目

總人 數

時段

16 22 22 18 14 22 10 15 14 15 13 17 18 21 14 6 6 6 17 20

37.74

說 明 : ▲ 百 分 比 的 算 法 與 表 5-3 同 。

從表 5-5 的數字統計可知,本研究的實驗方法的確對 於 學 生 在 歷 史 科 「 勝 任 目 標 」 取 向 上 的 意 願 與 瞭 解 程 度 提 升了不少(整整 10 個百分點),若從細目分項人數的變化 中加以分析,則可發現人數增加最多的前 3 名依序是第 4 題:「覺得和同學討論歷史是有趣的」、第 3 題:「會思 考如何將歷史學的更好」、第 9 題:「會尋找適合自己的

(27)

方 法 幫 助 自 己 確 實 明 瞭 歷 史 」 。 「 討 論 歷 史 是 有 趣 的 」 明 顯 地 是 對 於 同 儕 交 互 發 問 合 作 學 習 方 法 的 肯 定 , 而 另 兩 題 則 是 對 於 歷 史 學 習 觀 念 與 態 度 上 的 改 變 , 由 此 可 見 經 由 同 儕 交 互 發 問 合 作 學 習 的 互 動 討 論 , 學 生 在 情 意 方 面 的 學 習 是 有 受 到 正 面 影 響 的 , 這 一 點 應 該 可 以 確 認 。 另 外 , 值 得 注 意 的 是 第 17 、 18 、 19 三 道 題 目 , 學 生 前 、 後 測 的 回 答 沒 有 變 動 , 查 閱 此 三 題 題 旨 分 別 是 : 「 歷 史 事 蹟 讓 我 覺 得 感 動 」 、 「 喜 歡 需 要 思 考 的 歷 史 作 業 」 、 「 學 到 新 的 歷 史知識比分數重要」。較諸有正面影響的第 3、4、9 題,

第 17、18、19 題在情意目標的層次上其實是較高的137,故 更 為 精 細 的 說 法 應 該 是 : 「 同 儕 交 互 發 問 合 作 學 習 對 於 歷 史 科 情 意 目 標 較 低 層 次 的 學 習 是 有 助 益 的 」 。 至 少 , 本 研 究教學實驗後的評量結果是如此。

綜觀以上的分析,研究者歸納出二個結論:

1、「同儕交互發問」合作學習確實有助於學生將學習行為 與觀念,導向於「勝任目標」取向。

2、「同儕交互發問」合作學習對於歷史科情意目標的學習 有正面影響。

(三)學習手冊「互動品質檢核表」

本項調查主要是為了解隨著三階段教學實驗的進行,

實驗組同學對於課堂上與同組成員互動的經驗與感想。調 查分別於單元(七)、(八)、(九)的學習手冊中各進 行乙次。茲以表 5-6 學生的回答人數統計作為評量依據: 數

1 3 7

第 3、 4、 9 題 較 傾 向 於 「 接 受 」 與 「 反 應 」 等 較 為 基 本 層 次 的 情 意 目 標 , 而 17、18、19 三 題 則 較 傾 向 於「 欣 賞 」與「 價 值 」等 較 高 層 次 的 情 意 目 標 。參 見 陳 豐 祥 , 〈 情 意 教 學 目 標 在 歷 史 教 學 上 的 應 用 -理 論 與 實 際 -> , 《 高 中 歷 史 教 學 與 研 究 第 三 輯 》 , 台 灣 省 政 府 教 育 廳 編 印 , 1997.06, 頁 5。

(28)

表 5-6 實驗組互動品質檢核人數統計表 選項

各單元人數 非常符合 符合 普通 不符合 非常不符合

題目

單元七 單元八 單元九 單元七 單元八 單元九 單元七 單元八 單元九 單元七 單元八 單元九 單元七 單元八 單元九

1.進行交互發問時,我會盡

量根據「六W」技巧提問 5 11 25 7 18 13 14 9 2 10 2 0 4 0 0

2.進行交互發問時,我會盡 量根據「精緻化題幹」技巧

提問 0 6 8 6 10 13 9 10 11 15 8 6 10 6 2 3.進行交互發問時, 我會盡

量檢核對方答案是否正確 5 16 18 12 10 8 8 90 10 9 3 2 7 2 2

4.進行交互發問時, 我會盡

量幫助對方找出正確答案 5 11 11 12 8 16 8 6 6 8 10 3 8 5 4

5.進行交互發問時,我會盡

力正確回答對方問題 8 11 13 10 12 18 11 8 4 5 5 3 6 4 2

6.進行小組討論時,我會盡

力提出自己的看法 4 4 8 6 16 11 7 4 5 13 12 12 10 4 4

7.進行小組討論時,我會尊

重他人提出的看法 4 4 8 6 12 11 17 8 5 9 12 12 4 4 4

8.課程學習遇到困難時,我

會主動尋求組員的協助 2 4 8 2 10 10 12 11 7 18 11 11 6 4 4

9.組員學習遇到困難時,我 會主動再說明教材給他(她)

6 6 8 4 10 10 5 9 7 15 11 11 10 4 4 10.組員學習遇到困難時,我

會盡力協助他(她)找到答案 6 6 10 5 6 8 13 13 7 10 11 11 4 4 4

11.組員間學習情況不佳 時,例如:嬉戲、聊天,我會

善意的制止他(她)們 4 4 4 13 9 7 19 23 25 2 2 2 2 2 2 12.我會主動在學習間稱讚

或鼓勵努力學習的組員 4 4 4 13 9 7 19 23 25 2 2 2 2 2 2

(29)

從表 5-6 中,我們可以看出覺得自己會根據「精緻化 題 幹 」 提 問 的 學 生 畢 竟 不 多 , 然 而 隨 著 實 驗 的 進 行 , 人 數 有漸漸增加趨勢,這一點倒是值得肯定。第 3~5 題乃檢驗 一 對 一 交 互 發 問 時 間 答 狀 況 , 到 了 實 驗 的 最 後 階 段 已 有 超 過 2/3 以上人數符合互動要求;第 6~10 題主要調查的是 分 組 作 業 與 討 論 的 活 動 情 形 , 約 有 2/3 弱 的 學 生 達 到 要 求,成果雖還不錯,但人數少過一對一時的互動,可見「分 組 人 數 」 對 合 作 式 教 學 法 的 成 敗 是 有 影 響 的 。 今 後 老 師 在 應 用 分 組 討 論 於 歷 史 教 學 時 , 對 於 如 何 分 組 應 多 加 留 意 。 最 後 兩 題 是 與 合 作 氣 氛 有 關 的 問 題 , 學 生 們 的 回 答 多 數 集 中 在 〝 普 通 〞 一 項 , 事 後 研 究 者 口 頭 詢 問 的 結 果 , 學 生 們 對 此 狀 況 沒 有 特 別 正 反 面 的 感 受 , 普 遍 覺 得 課 堂 討 論 熱 烈 、 流 暢 , 同 儕 間 爭 議 不 大 , 彼 此 互 動 的 〝 肢 體 語 言 〞 一 如平常談不上褒貶,合作氣氛算是融洽。

(四)「合作學習同儕選擇表」

此 項 問 卷 調 查 , 意 在 了 解 學 生 經 過 分 組 學 習 後 , 對 同 組 成 員 ( 包 括 自 己 ) 的 種 種 表 現 , 有 些 什 麼 感 想 。 由 於 問 卷 是 以 各 組 間 組 員 互 評 為 主 , 故 在 分 析 時 , 以 每 一 小 組 為 範 疇 作 評 量 說 明 時 的 界 定 , 從 〝 喜 歡 程 度 〞 的 回 答 結 果 看 來 , 各 小 組 間 普 遍 對 組 員 的 好 惡 感 並 沒 多 大 改 變 , 但 在 評 語 上 多 數 同 學 對 同 組 成 員 的 〝 感 想 〞 多 了 許 多 , 可 以 解 釋 的 是 , 學 生 不 見 得 在 教 學 實 驗 結 束 後 , 改 變 了 對 同 儕 的 好 惡 感 受 , 但 確 實 因 著 頻 繁 的 互 動 增 加 了 彼 此 包 括 人 格 特 質 與 對 歷 史 學 習 態 度 上 的 了 解 , 而 「 互 動 」 與 「 瞭 解 」 正 是 培養尊重他人、彼此包容、合作學習精神的重要開端。

茲 將 同 一 學 生 前 、 後 測 對 同 組 成 員 的 建 議 與 感 想 作 一 對 照 比 較 , 以 佐 研 究 者 上 述 之 說 明 : ( 已 將 實 作 中 學 生 姓 名全部隱藏,只保留座號)

(30)

A 同 學 前 測

A 同 學 後 測

(31)

B 同 學 前 測

B 同 學 後 測

(32)

綜 觀 以 上 本 章 對 歷 史 科 認 知 與 情 意 目 標 評 量 分 析 的 結 果 , 可 以 確 知 「 同 儕 交 互 發 問 合 作 學 習 」 的 確 對 提 升 歷 史 科 的 教 學 品 質 有 所 助 益 , 只 是 在 應 用 時 老 師 們 一 定 要 根 據 自 身 的 教 學 環 境 、 教 材 資 源 、 學 生 特 質 等 條 件 的 不 同 , 去 應 用 策 略 而 不 是 套 用 方 法 , 如 此 , 才 能 設 計 出 最 符 合 師 生 需要的教學活動,真正達成教學目標。

數據

表 5-1 實驗後,兩組歷史科學習興趣調查總表  A 班(實驗組) B 班(對照組)  A 班後測  1.歷史有用  11 13 23  2.歷史重要  11 13 26  3.喜歡歷史  20 22 28  4.喜歡上歷史課  38 37 38  5.喜歡上歷史課的原因:  (1)我覺得歷史有用   9 13 23  (2)我覺得歷史重要   8 11 26  (3)我喜歡歷史,對歷史有興趣  15 16 18  (4)我喜歡聽歷史故事  30 31 26  (5)老師脾氣很好很少處罰學生  23 25
表 5-2「歷史科學習目標取向量表」 (一)兩組回答統計  ( A 班 :實 驗 組   B 班 :控 制 組 )   5  4  3  2  1  非常 接近 還算接近 沒意見  不太接近  非常不接近 A 班 B 班 A 班 B 班 A 班 B 班 A 班  B 班  A 班  B 班 (l)上課時,我努力學習的主要目的 是想學到更多歷史知識  2  3  8  5  22 20 4  7  4  5  (2)我覺得歷史上的確有些人物可以 作為我人生的榜樣  4  4  7  8  18 10 4  9
表 5-4 「歷史科學習目標取向量表」實驗組前、後測調查統計表  5  4  3  2  1  非常 接近  還算接近 沒意見  不太接近  非常不接近 前 測  後 測  前 測  後 測  前 測  後 測  前 測  後 測  前 測  後 測  (l)上課時,我努力學習的主要目的 是想學到更多歷史知識  2  2  8  13  22  17  4  4  4  4  (2)我覺得歷史上的確有些人物可以 作為我人生的榜樣  4  8  7  8  18  16  4  4  7  4  (3)如果我
表 5-6 實驗組互動品質檢核人數統計表  選項  各單元人數  非常符合  符合  普通  不符合  非常不符合 題目  單元七 單元八 單元九 單元七 單元八 單元九 單元七 單元八 單元九 單元七 單元八 單元九 單元七 單元八 單元九 1.進行交互發問時,我會盡 量根據「六W」技巧提問  5  11  25  7 18  13 14  9 2 10  2  0  4  0  0 2.進行交互發問時,我會盡 量根據「精緻化題幹」技巧 提問  0  6 8 6 10  13  9 10  11  15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一 寫作評講(詩歌) 運用三至五個評講重點賞析同儕創作的詩歌 二 寫作評講(短文) 運用寫作評量表評鑑同儕創作的文章. 三

問題類型 非結構化問題 結構化問題 結構化問題 結構化問題 學習能力 不具學習能力 不具學習能力 自錯誤中學習 自錯誤中學習 學習能力 不具學習能力 不具學習能力

工作紙 合作學習 同質分組 腦基礎 電子學習 自主學習 異質分組 翻轉教室 生活應用 提問技巧 探究式..

為配合中學中國語 文課程的實施,教育局課 程發展處邀請教師、學者 推薦適合中學生學習的材

貼近學生生活 增加學習興趣 善用應用機會 提升表達能力 借用同儕協作 提升學習動機 豐富學習經歷

在整個學與教過程中,教師按不同因素(如課程和學習目標、學生的興趣、能力和需要等)運 用適切的學與教策略 [

‧相信閱讀在學習中的重要性─「透過閱讀 能達到培養學生樂善勇敢,有自學的能力

• 這種 學與教策略把歷史了 解和歷史思考的權利還給 學生,激發了同學之間的 互動,有利協作能力的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