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作品及個人創作的藝術表達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四章 作品及個人創作的藝術表達 "

Copied!
2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四章 作品及個人創作的藝術表達

第一節 藝術觀點與繪畫理論

藝術是人類滿足欲求最美妙的形式,藝術家在各種滿足表現中透過藝 術創作述說生命的經驗,試圖用藝術的語言對存在加以「闡述」,這種「詮 釋」世人對生命奧秘體驗的表白,藝術創作表現到此,可說是生命真實之 轉載,然「創作使成了藝術家對自己生命的發展過程的透視」

58

由於被真實世界的洪流和混亂所折磨,心中有一種對於安寧的巨大急 切需求,於是冀圖在藝術中尋求解放,或許也可以說是,想從現實世界中 縮回於內在自我,如同蠶作繭一樣,根本就是在創造一個符合於自我內心 所需要的精神國度,有一套屬於自己的價值理念,在這理念之下藝術家藉 由心象表徵的圖像或創作,將現實情境內化,提昇為一種哲學意境,藝術 亦如「自如」的生活真理而與其生命相應共鳴。

59

因此,個人在繪畫創作中以追求從「心淨」透過「無我」到體悟「真 我」的心靈境界,而現今藝術表達方式已具多元化和多樣性,然個人雖身 處於現代水墨畫的蛻變時代中,除了技法和表現形式的求新求變之外,仍 對中國藝術精隨中的「虛靜」特質,情有獨鍾,「虛」者;在於忘掉自我的 存在,心境空曠一如虛空,心地廣大一如虛無,如此而能與宇宙合而為一 體,正是道家所謂的「喪我」、「無己」、「離形去知」而儒家也有所謂「心 齋」「坐忘」的純粹意識,這也是莊子所言:在心齋的「虛靜」中追求達到

(2)

物我兩忘,主客合一的「心與物異」之境界。

60

又佛家所說的「空」,也就是要人達到「心齋」「無己」境界,主要是 消弭生理的欲求,去除實用、功利性與知性的認知,只有在此狀態下,精 神才能真正得到解放,也就是說,中國繪畫強調一種出世的精神,一種情 境的再現,是創作者對於宇宙萬物的心靈體驗,突破自我意識的層層枷鎖,

藉由「虛靜」得到「無我」的精神最高層次境界。

61

繪畫創作所講究的是過程,而非結果,每一次的創作皆從心靈的悸動 開始透過構思,在追求虛靜的表現本質意圖之下以清晰、空靈、虛無、和 諧或隱喻象徵等等表現言外之意,語外之音的意涵,藝術的特點是將「人」

「表象」與「理性」的總合以全新的深度與力量呈現出自身的觀念,而在 作品中反應存在的最高意義;然而「現代化」並不只是時間的意涵而已,

更是對生命真實的反思和對自己生命真諦的醒悟(圖 3-2)。

註 58:謝銀玲(1995),在可見的與不可見的之間,現代美術第 60 期,台北市立美術館,

頁 73。

註 59:同註 51。

註 60:徐復觀(1984),中國藝術精神,台北:學生書局,頁 70-80。

註 61:曾肅良,論中國的虛靜美學,水墨新紀元,2002 年水墨理論與創作國際學 術研討會論文集,頁 197-205。

(3)

(圖3-2)作品與內在心靈的關係:

象徵 符號意象 虛靜無我

真我內在 心靈

作品 內在心靈

的原始意念 作品詮釋

看不見的意象 隱喻

(4)

第二節 個人創作意象思維的表達意涵 - 「看不見的意象」

意象思維的表達形式是以覺知體驗的美感或感動來呈現內心的潛在意 念,個人創作過程中把「意象」轉換作為審美和予以體會的內容,亦即並 不只是「想像」某種東西即是某種東西,而是「感知」所潛藏的內在意涵 之某種圖像,個人創作的作品或畫面上以不同形式或造形的表現,以求得 合乎內心所想表達「看不見的心靈意境」。

而本章節即探討有關個人創作藝術表達的概念,也就是指個人創作及 作品有關傳達的問題。藝術即反應生活,所以主要是以作品內容及潛在理 念來加以詮釋。任何一件藝術品不僅是顯現在美學上的存在,它同時具有 時代性的意義價值,和反映社會集體的心靈現象。

作品中採用的「形式」和「媒介」乃是個人藉以將「意象」化為「內 容」與「意義」的融合「圖像」。而「圖像」(image)是用來將世界譯成人可 以觸及和可以想像的物象;它仍自存於人與世界之間,雖然沒有以純寫實 和具象的呈現真實世界,反而以隱喻或轉換、借喻達意等超現實形式呈現,

個人在創作過程中嘗試各種不同的材料和形式,任何一件作品裡,從造形 上的構思到不同類別媒材的領悟,以尋求效果表現的最高境界,也就是力 圖將內心的意念及思想轉換成可見的圖像,引起觀者共鳴和省思。

柯林悟〈Colling Wood〉的藝術表現理論(Expression theory of Art)其名 著《藝術原理》(The principles of Art)中談及,藝術創作是一種表現

(5)

(expression),也是一種想像的活動,他將人類的心靈活動分成感覺、想像(潛 意識)與理智三種情感層面,

62

藝術既為理性與情感的交流,除在想像及構思的掌握之外,以適切的 技法來詮釋整體的表現時,必要有兩點考量:(一)可引導觀者脫離一般的認 知看法,建構對觀念之理解和感情的新體悟,(二)以「心眼」品味作品,

達到真情和觀念的相互交融,簡言之,藝術即是生活的反映,藝術不必像 真實的物、地、人或事件,但卻必須有情感衝動和理念的傳達(圖 3-3.4)

圖 3-3:創造過程的思考。63 人-場

人-人 人-事 人-物 人-境

作品→表達 身體, 環境

非轉換-再現/複製 轉換 -呈現/表現

生活世界

(6)

圖 3-4:

64

62:林國芳(1999),紀末的氣息-真我、我、自己,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頁 140-141。

63:同註 62。

64:整理自註 62。

心靈理念的世界

物質可見的世界(只是影像,心靈的影像)

真理的世界,永恆不變→象徵、圖像、符號

慾望的世界,幻起幻滅→寫實手法(具象表現)

(7)

第三節 創作說明與作品詮釋

藝術作品的創作是多元及多領域,所醞釀而成的,此次研究的創作說 明試圖由一、內容題材的選擇,二、形式構成的探討,三、媒材技法的試 驗等三方面加以說明。

一、內容題材的選擇

藝術不外乎生活體驗的反映,每個人似乎對自己所處環境、世界擁有一個 意識的、無意識的,變化無常的覺知意象,對於身邊的人事境物都有一份 情感,平日便有隨時記下「感動心境」的習慣,或用文字或用「簡圖」描 述當時的意境或感受,也許是一段際遇、一種情緒,是無法對人傾吐的想 法或是一個獨白。

「畫出有感覺的作品」是個人創作的原動力,因之這些手記便是個人創作 題材,所以可以從作品中透視自我成長的「心靈軌跡」也可說是發現自己 生命的發展過程。

二、形式構成的探討

藝術形式是傳達藝術內容的鑰匙,是構成藝術美的基本要素之一它涵蓋了 創作者所欲呈現或傳達給觀眾的意象和內涵,以達到物我交融的境界,其 目的無非是將內容表現得更生動,因之;不同的內容題材所要表達的意境 在形式構成上也有所差異,雖以水墨為主要表現媒材,但仍採中西並融方 式來創作,打破傳統水墨形式的框架和侷限,但從媒材的選擇構思、繪製

(8)

到裝裱等都有所不同。

四、 媒材的試驗

筆、墨、紙、顏料是水墨創作中最主要的媒材,以下將分別介紹個人 試驗所用之媒材:

1.筆-國畫用長流、蘭竹、山馬筆…等。

油漆刷、水彩筆、油畫筆(扇形筆)、原子筆……等。

2.墨-墨汁、墨條研磨、黑色廣告顏料、黑色膠彩畫水干和礦物質顏料等。

3.紙-國畫用宣紙、礬紙、日本紙、韓國壯紙及國泰研發膠彩畫用紙、義大 利水彩紙、法國 ARTCHES 水彩紙、日本水彩紙、粉彩紙、燈籠紙。

4.顏料-國畫用顏彩、水干顏料、礦物質顏料、廣告顏料、壓克力顏料、水 彩、彩色鉛筆、粉彩、蠟筆、油漆筆…等。

5.特殊媒材-膠水、鹽巴、牛奶、豆漿、酒精、明礬…等。

在技法上的實驗上,採用:

1.半自動性技法-噴、灑、拓、揉、撕…製造肌理效果 2.特殊技法-轉印、浮水印、拓墨及拼貼…等

3.在主要表現技法上仍以筆、墨、線條為主,注重乾、濕、濃、淡、焦墨 的使用及中鋒、側鋒、逆鋒、順鋒、散鋒、轉鋒的特質表現,視畫面需要 採用積墨法、破墨法、潑墨法、拓墨法等來營造不同的情境。

而在創作表現上綜合白描、工筆、寫實或超寫實、半具象等中西技法交

(9)

融使用等方式,兼顧傳統與現代,寫實與超現實的形式表現時代科技進步,

可以嘗試使用的媒材甚多,選擇性使用,或可以添增創作表現形式上的時 代性和精神。

◎在作品的詮釋上

本研究創作作品以「愛與責任--椅子的獨白」、「生命的探索—尋回失 落的心靈」系列為主,陳述這一段時日的生活感觸,並透過創作剖析內心 的潛在意識和探索現代社會社會帶給人們的迷思,企圖以此尋回失去的性 靈,找到生命的真諦。

作品的「椅子」代表著許多的意義,如:責任、職位、權力、依靠、

穩定、安全…等等,為詳實詮釋每件作品將分:創作緣由、象徵意義、形 式媒材與技法等三方面說明於下:

(10)

「愛與責任-椅子的獨白」系列

A-1. 家 34 公分×70 公分 水墨、紙本 2004

◎創作緣由:

每一個人,不管古人還是現代人,一天忙碌之後,都想要回到一個地方-「家」,在 家;你可以休息、可以哭泣、可以發洩情緒;再遠的遊子也會有思鄉情愫,「家」

是一個連結情感,珍藏生命的地方,每個成員都有一份對它的責任和依戀;追尋生 命的意義就從這裡開始。

◎象徵意義與形式:

(一) 象徵意義:

中國式的房舍-故鄉的家,有親 人的家

春聯-充滿著溫馨和喜氣 高山-依山傍水是每個人心目中 美麗的家園

日、月、雲-長長久久在心中的 思念和避風港

(二)形式分析:

以中國水墨移動視點和虛實佈 局的觀點構思

◎媒材與技法:

1.媒材:

水墨為主,顏料、金、銀色廣告 顏料、粉彩、法國水彩紙 2.技法:

甲、以渲染方式呈現氣的流動感 乙、以金、銀色噴灑營造夜空下 星光點點和鄉間古厝閃閃的燈

丙、注重墨的乾濕深淺和墨韻效

◎詮釋:

家是每個人的心靈寄託和珍藏 情感的地方,然而維繫它的融 合,需要付出責任,因為親情的 情愫是綿密而深遠的。

(11)

A-2 .相邀來看雲 2 尺 × 4 尺 水墨 . 紙本 1998

◎創作緣由:

現代人在高度工業化的社會裡,每日忙碌,內心更加為了工作,子女問題、經濟問題 而緊張煩惱不堪…….。何不找個時間,給心靈一點閒暇,放鬆心情;清靜一下,窗戶 邊茶几旁一杯茶,坐下來拋開塵事,冥思靜坐,讓我們相邀來看雲!

◎象徵意義與形式:

(一) 象徵意義:

椅子-忙碌之後坐下來休息 石頭-夫妻

窗戶-窗外有藍天 (二)形式分析:

甲、構圖以均衡方式呈現,它的舒適 和穩定感

乙、設色-以墨色為底而染上較多色彩 來營造閒暇的心境

丙、表現形式-以水墨精神融合西方超 現實表現形式

◎媒材與技法:

1.媒材:

水墨、水彩、金色墨水、有色原子筆、

色鉛筆 2.技法:

甲、以墨拓印兩邊肌理

乙、以線條勾勒出具裝飾圖紋,表達 中西方交流下的時代藝術文化。

◎詮釋:

以現代水墨的觀點,打破傳統的束縛,將西方的超現實表現融合於東方水墨精神當中,

隱喻出現代人內心對自然的呼喚,和渴望得到心靈的寧靜。

(12)

A-3.

一個人出去走走 109 公分×157 公分 水墨、紙本 2004

◎創作緣由:

人們總是牽掛著親情和責任,面對困惑、孤獨和壓力似乎認定那是自己的宿命,有時 候也想暫時離開一下。一個人出去走走;帶回滿滿白雲的祝福與大家分享。

◎象徵意義與形式:

(一) 象徵意義:

椅子-擁有穩定舒適的生活 佛手-感恩上天的庇祐和祈福

白石頭-放下心中的罣礙如白雲般輕鬆自在 大石頭-現代人身兼數職的重任

(二)形式分析:

甲、以左右對稱漸層方式追求安定平靜的意

乙、以水墨為主、淡彩為輔 丙、表現形式-追求禪的境界

◎媒材與技法:

1.媒材:

水墨為主、金色墨水、膠水、鹽巴、粉彩、

水彩、水干顏料 2.技法:

甲、以法國水彩紙上膠礬水,以防止顏料的 暈染

乙、噴膠製造背景肌理和特殊效果。

丙、以筆墨線條勾畫主題 丁、以重彩提示畫面主題

◎詮釋:

以工筆水墨的技法,在西畫的進口水彩紙 上;嘗試表現在上天的庇佑下心靈悠遊自在 的感覺。

(13)

A-4. 真情 109 公分×157 公分 水彩、紙本 2003

◎創作緣由:

生命像似一條長長的隧道,亮光在遙遠的盡頭黑暗中蹣跚前進,一切的酸甜苦辣,悲 歡離合全在暗影中晃動.... 走到逼近它時,現場已成了往日陳跡,唯有真情是永 恆長存的。

◎象徵意義與形式:

(一) 象徵意義:

古厝-老家

椅子-親人依然相伴 老樹-親情的庇蔭 金爐-祈福

(二)形式分析:

甲、構圖-以西畫構圖方式,注重光線、

陰影、明暗的表現。

乙、設色-以墨色為主,水彩、粉彩為輔。

◎媒材與技法:

1.媒材:

水墨為主、金、銀色廣告顏料、法國水彩 紙、菜瓜布、牙刷

2.技法:

甲、噴墨法:表現樹的茂密 乙、渲染法:營造光陰的效果 丙、以線條勾勒屋瓦和椅子

丁、強調門上的福字和門牌,傳達時光歲 月的洗鍊,仍深映著親情的溫暖

◎詮釋:

採用多種媒材營造畫面的效果氣氛,且運用西方的水彩技法來探尋水墨光影的表現,

傳達鄉村經過時光洗鍊後的古厝;雖然外觀已陳舊,但仍深烙著親情的溫暖。以傳統 水墨皴擦技法,呈現歲月的痕跡;而兩張相依的椅子代表著真情的永恆不變。

(14)

A-5. 心靈之旅 1.5 尺×3.5 尺 水墨、紙本 2002

◎創作緣由:

人生如寄旅,而我們永遠懷抱著燃燒的親情和責任,但困惑、孤獨、死亡似乎是 旅途中的宿命,然愛是責任、是細細而綿長的情愫;牽引著我們。使自己不致於 在命運的亂流中迷航;也因為懷抱這份無法割捨的愛而走向歸途。

◎象徵意義與形式:

(一) 象徵意義:

鳥籠-自我內心的桎梏 繩子-綿延不斷的牽掛 椅子-母親常坐的椅子-責任 限制-依靠

(二)形式分析:

甲、構圖:以中軸式強化迎面 性的畫面張力

乙、設色:以水墨為主、淡彩 為輔

丙、表現形式-以隱喻、象徵 手法透過超現實形式

◎媒材與技法:

1.媒材:

水墨用具、色鉛筆、膠水、水 彩、有色原子筆

2.技法:

甲、噴墨法:先營造烏雲流動 翻騰的效果

乙、以雙鈎強化椅子、鳥籠的 造形

丙、以色鉛筆描繪淡淡的藍天 和雲彩

◎詮釋:

以水墨渲染的特殊效果,表現 遨翔的動感,鳥籠代表著一生 的親情和責任,透過自己的表 現象徵圖像,表達內心的悸 動。

(15)

A-6. 宿命 3×6 尺 水墨 紙本 2004

◎創作緣由:

生命的起伏本來就無法預知,當無常活生生出現時,只有逆來順受「生老病死」仍是 無法避免,人到老年,不僅身體衰弱心靈更加空虛,唸佛之外終究離不開那張輪椅,

期盼的是兒孫們的陪伴與關懷。

◎象徵意義與形式:

(一) 象徵意義:

牆-與外面的社會脫節 輪椅-老人的依靠 影子-孤獨的真我 椅子-老人的夥伴

纏繞的繩子-零亂無奈的心情 (二)形式分析:

以上下反轉,左右色彩對比暗喻兩 者的差異性

◎媒材與技法:

1.媒材:

水墨為主、金、銀色廣告顏料、膠 彩水干顏料、扇形油畫筆、水彩、

膠水、炭筆 2.技法:

甲、先以銀色加膠繪製造肌理,再 噴水染淡墨

乙、以筆勾勒主題再設色

丙、以大排筆統整畫面使達 完整性

◎詮釋:

透過上下反轉的形式,突顯強烈的 差異性,空盪無人的客廳椅子便是 老人的忠實朋友,「佛經」則是內 心安定的力量,時而望著窗外,期 盼著兒孫的歸來。

(16)

A-7. 思恩 3 尺×7 尺 水墨、紙本 2004

◎創作緣由:

時代進步,社會價值觀的改變,直接影響了家庭制度的型態,時常聽老人們談及年輕 當媳婦的辛酸故事,怎奈如今不但沒能享受媳婦熬成婆的喜悅,反成更孤獨的老人,

一個個的朋友都走了…留下來的只有當年姐妹們在世的片段回憶和面對死亡的恐懼。

◎象徵意義與形式:

(一) 象徵意義:

古厝-三合院式的大家庭 牆-傳統媳婦的限制

沒人坐的一堆椅子、一個個離開的姐 妹們留下剪不斷的思念

雨絲-如細針般密密麻麻的情愫 (二)形式分析:

甲、構圖:兩段式黑白對比 乙、設色:水墨為主淡彩為輔

丙、表現形式-以代喻形式營造孤獨寂 寞的情境

◎媒材與技法:

1.媒材:

水墨為主、粉彩、膠水、水干、尺、

牙刷 2.技法:

甲、噴墨法:處理灰暗的夜空 乙、墨色拓印繪製房舍屋頂 丙、以長尺、扇形筆描繪雨絲 丁、以筆墨線條鈎繪主題和以粉彩上 淡彩

◎詮釋:

透過作品意象體會老人的情境,領悟 到現代人不免要為提早來臨的孤寂生 活,作心靈的提昇;了解生命的意義。

(17)

A-8. 裹小腳的女人 1.5尺×7 尺 水墨、紙本 2004

◎創作緣由:

現今社會雖說男女平等。但在大環境和女人心理有意無意識中仍感受到所肩負 的責任和壓力遠超過實質的尊重,加上治安的紊亂造成女性的缺乏安全感和生 活在莫名的恐懼中,時時處於內外焦慮不安的情緒裡。

◎象徵意義與形式:

(一) 象徵意義:

古厝的窗櫺-傳統的道德規範 爬藤類的植物-紊亂的思緒纏繞心

窗內的人影-身不由己的無奈 三寸金蓮-無法去除的束縛和侷限 (二)形式分析:

甲、構圖:採中軸式的構圖方式,

強調主題的單一性和畫面的效果 乙、設色:以淡雅色彩著色 丙、表現形式-以隱喻和象徵方式 表現,身為現代女性的種種局限和 壓抑

(三)媒材與技法:

1.媒材:

膠彩用壯紙、膠彩顏料、明礬、粉 彩、膠水、浴室防滑墊

2.技法:

甲、噴墨法:表現古厝窗戶的圖紋 乙、潑墨法重彩繪製綠色藤類植物 丙、以双鈎填色工筆技法描繪三寸 金蓮鞋

◎詮釋:

以幽靜沉寂的意象傳達內心沉重 負荷和潛在壓抑的無奈心境。

(18)

「生命的探索-尋回失落的心靈」系列

B-1. 心牢-無止盡的重複 91 公分×108 公分 水墨、紙本 2004

◎創作緣由:

每日如鐘擺,日復一日,慣性的生活方式,麻木了思緒和情感,但心中的大石 頭越來越大,索性拿把椅子坐在前面好好的看,好好想,如何剷除它?

◎象徵意義與形式:

(一) 象徵意義:

石頭-壓力、負荷、責任 椅子-自己

數字-時間

波浪摺紙-無休止的重複 (二)形式分析:

甲、構圖:圓形構思 乙、設色:淡灰色

丙、表現形式-以隱喻方式表達,

結合設計理念,以求合乎「虛靜」

的意境

◎媒材與技法:

1.媒材:

菜瓜布、素描鉛筆、胡粉、雲母(金 粉)、轉印字

2.技法:

甲、以素描技法繪出石頭 乙、用菜瓜布壓印出肌理

丙、以手工紙摺出波浪造型貼於四

丁、直接用轉印字轉印數字

◎詮釋:

感慨生命的短暫;時間常在人們日 復一日的追求財富與名利中渾然 流逝;回頭已是枉然,何不把握每 一個當下呢!

(19)

B-2. 淨心 3 尺×3 尺 水墨、紙本 2003

◎創作緣由:

焦慮、憂心和無奈感;已是現今人們內心揮之不去的夢靨。對社會的亂象似乎 已到無法忍受的地步,善良的人們知道無法改變大環境;只有轉變自己的心念,

修好自己的心。於是許多人終日點著佛燈找尋菩薩道,似乎忽略了;其實「道」

就在自己的心中,每日擦拭污濁的心念使之清淨無塵,自然可以「定中而有慧」

◎象徵意義與形式:

(一) 象徵意義:

空白圓心-代表著無我的虛靜 心靈

人物-終日提燈尋求菩薩道者 (二)形式分析:

甲、構圖:採取「禪」畫的表 現形式-簡素幽玄

乙、設色:以水墨為主淡彩為

丙、追求虛靜意境,以簡素的 形式表達無限的義涵

◎媒材與技法:

1.媒材:

水墨為主、粉彩、膠彩、膠水、水干顏料、礦物質顏料、鹽巴、菜瓜布 2.技法:

甲、噴墨法:營造夜空中浩瀚的宇宙 乙、以傳統山水皴法畫出層層山峰 丙、以筆墨線條鈎出僧侶人物

◎詮釋:

運用西畫材料和用具,融合水墨的技法和特效;營造夜空中浩瀚的宇宙。畫面 中的留白圓,代表著每個人都無需長途拔涉;向外尋求的一顆「清淨心」

(20)

B-3. 看山 3 尺×6 尺×2 尺 水墨、紙本 2004

◎創作緣由:

心情低落,沮喪困惑時總愛翻翻書,書中一段話解開了內心的焦慮-「不開心,

不曠達的人,最主要的關鍵在於不能承擔」說的真好,原來自己所有不悅和埋 怨都是出自於個人的不能承擔不能以平直的態度去看世事,去接納包容和面 對,才能放曠達觀隨遇而安。

◎象徵意義與形式:

1.椅子代表著真我

2.以水墨山水為表現形式,採上下反轉的構圖,表現內心轉念的豁達和釋懷

◎媒材與技法:

1.媒材:

水墨為主、菜瓜布、扇形筆、金銀色顏料、膠水 2.技法:

甲、墨拓法表現山的肌理 乙、噴槍暈染暗面

丙、白描勾出白雲和皴點出山頭的樹和草

◎詮釋:

藉由山雲的形象,引導自我悠遊於天地宇宙之間。

(21)

B-4. 聆聽自然的啟示 3 尺×3 尺 水墨、紙本 2003

◎創作緣由:

我們的環境人口太密集了,人多車多房子多,各種吵雜聲更讓人終日不得安寧,

閒暇假日大家便喜歡往郊區走走,看山玩水聽風賞雲,怪不得修道之人喜歡修 行在山中,更能體會大自然的慈悲。

◎創作內容與形式:

甲、以一般山水法構思,在形 式上採上下反轉的對應方式 乙、內容以倒影傳達大自然的 啟示

◎媒材與技法:

運用傳統水墨技法與媒材,描 繪現代山水景緻

◎詮釋:

每個人都是一塊石頭,隨著亙 古不停的生命之河,流入寬廣 的海洋來到海邊經過海浪的洗 鍊,人生就圓融了。(參閱鄭石 岩著<活出自己的如來>)

(22)

B-5. 嗡嘛呢叭咪吽 3 尺×3 尺 水墨、紙本 2003

◎創作緣由:

我們每個人都擁有一個內在的心靈世界,它和外在世界一樣,有山河大地,有 風有雨;每當風雨交加之後,總能恢復晴空萬里,萬物崢嶸,那是因為每個人 都有一顆純真的心和慈悲的胸懷,那就是我們心中的太陽--「悟性」。

◎象徵意義與形式:

(一) 象徵意義:

密宗的咒語-打開心中的蓮花- 慈悲心

佛像-慈悲心 山-內心的光明面 (二)形式分析:

甲、中軸式構圖

乙、以設色為主墨色為輔 丙、以換喻方式企圖開啟人性 的光明面

◎媒材與技法:

1.媒材:

藍黑色印台、橡皮章、粉彩、

膠水、有色原子筆、顏料 2.技法:

甲、保麗龍拓印佛像,橡皮章 拓印山

乙、以線條畫出咒語

◎詮釋:

相信人心本善,亦嚮往達到自 心的寧靜和祝福國泰民安!

(23)

B -6 緣起 3 尺×3 尺 水墨、紙本 2003

◎創作緣由:

打開電視實在沒有什麼可看的,偶而看看DISCOVERY 頻道的節目還蠻不錯的

「宇宙的奧秘」和浩瀚實在讓人覺得人類的渺小和生命的稍縱即逝,大家為何 而爭?

◎創作內容與形式:

以宇宙為主題,大小星球和隕 石在無窮無際的太空中,遵循 著自己的軌道運行著,並以許 多的圓形構圖使畫面統一調和

◎媒材與技法:

以渲染方式呈現動感,使用吹 風機和特殊媒材:鹽巴、金銀 色墨水、膠水、有色鉛筆、橡 皮章壓印肌理

◎詮釋:

運用西畫材料和用具,融合水 墨的技法和特效;描繪廣大無 際浩瀚的宇宙帶給人們的啟示 和對生命緣起之探究 。

數據

圖 3-4: 64  註 62:林國芳(1999),紀末的氣息-真我、我、自己,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頁 140-141。  註 63:同註 62。  註 64:整理自註 62。 人 的 世 界  心靈理念的世界  物質可見的世界(只是影像,心靈的影像)  真理的世界,永恆不變→象徵、圖像、符號  慾望的世界,幻起幻滅→寫實手法(具象表現)  藝術 家  作品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家長表示欣賞子女的作品及創作 過程,並認同藝術發展對子女成

運用想像力、形式/技巧表現一個 的夢境 回憶 的一刻,以形式/技巧,表達 的情 景/情緒。. 從評賞

從視覺藝術學習發展出來的相關 技能與能力,可以應用於日常生 活與工作上 (藝術為表現世界的知

在基礎教育階段,學生通過視覺藝術評賞、視覺藝 術創作和視覺藝術知識 三個學習範疇

從物料、媒介和 形式的選擇、技 術掌握、及個別 作品的處理,以 判斷所表現的創. 意及想像力

達、創意及思 維,透過音律 的演繹,具體 地展現. 靈活運用在創 作上,樂曲與

新高中課程中國語文科第十個選修單元:「普通 話與表演藝術」中提到的學習目標,正是期望學 生能「欣賞不同類型的普通話表演藝術,學習語

中國烹飪技術發達,許多西方人 看來不可食的物品,經過中國廚 師手藝,變得使人一見而食欲頓 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