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臺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生網路行為與網路成癮之調查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臺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生網路行為與網路成癮之調查研究"

Copied!
14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教育行政碩士在職專班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劉佳樂 教授 王明泉 博士

臺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生 網路行為與網路成癮

之調查研究

研究生:楊智傑 撰

中華民國一○二年六月

(2)
(3)

教育行政碩士在職專班 碩士論文

臺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生 網路行為與網路成癮

之調查研究

研究生:楊智傑 撰 指導教授:劉佳樂 教授 王明泉 博士

中華民國一○二年六月

(4)
(5)
(6)

時光飛逝,沒想到再次拾起書本的時間,竟在不知不覺中過去了。回首研究 生過程,首先,要感謝的是教育系師長們的教導,讓我對論文撰寫有了更深層的 認知,也讓我初步訂定了研究的主題與方向。

其次,能夠完成此篇論文,真的非常感謝我的指導教授王明泉老師與劉佳樂 老師不厭其煩的解答、解決我在面對論文時的問題、疑惑,並且在寫作期間給予 不斷的鼓勵及支持。也非常感謝口試委員林校長在百忙之中仍非常仔細地閱讀我 的論文,給予我十分寶貴的修正意見及看法。

再來,特別感謝彥穎學長與乃仁校長無償的協助處理論文的相關瑣事,當我 碰到瓶頸、感到煩躁時,更是我抒發情緒的出口;感謝一起口試的夥伴沅芳、美 雅、莉婷、汎海在口試前及當天所有相關事項的準備;感謝學校同事們給予我的 建議與鼓勵。沒有大家的幫忙,我一定無法順利完成論文。

最後,要感謝我的家人與老婆。感謝家人在我撰寫論文時的體諒、包容與辛 苦地照顧兩個活潑好動的女兒;感謝老婆,沒有妳,論文是絕對無法完成的。

智傑 謹誌

102.06

(7)

成癮之調查研究

作 者 : 楊 智 傑

國 立 臺 東 大 學 教 育 學 系

摘 要

現今兒童接觸到網路的機會快速地成長,近來甚至有智慧型手機 網路成癮症候群這類新興疾病的出現。本研究想瞭解目前臺東地區國 民小學高年級學生網路行為、網路成癮之現況及其相關程度。

本研究以臺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生為研究範圍,抽取 699 位的國小 高年級學生為研究樣本,根據受試者在「網路行為量表」和「網路成 癮量表」的反應,以描述性統計、t 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積差 相關及多元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假設考驗,本研究主要之發現如 下:

一、臺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生網路行為與網路成癮情形偏低。

二、臺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生網路行為與網路成癮情形因背景變項不同 而有差異。

三、臺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生愈常進行網路行為者,網路成癮的傾向也 愈高。

四、「不當使用」為最主要預測變項,即不當使用行為愈多,網路成 癮的傾向愈高。

最後,根據文獻分析、研究發現與研究討論,歸納出結論,並就 目前國小高年級學生網路行為及網路成癮之現況提出建議,以供日後 家長及學校單位之參考。

關 鍵 詞 : 國 小 高 年 級 、 網 路 行 為 、 網 路 成 癮 。

i

(8)

The Research on Taitung County Elementary Higher-grade Students’ Internet Behavior

and Addiction

YANG CHIH-CHIEH Abstract

Nowadays, increasing opportunities to access the internet even leads the children’s smart phone addiction disorders. 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is to understand the internet behavior and addiction’s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m.

The participants in this research were 699 higher-grade students in Taitung county elementary schools. According to the students’ reactions to the “ Internet Behavior Scale” and “Internet Addiction Scale”, several statistical methods, including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test, one-way ANOVA,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and multiple regression were used to test the results. The main findings were as follows:

1.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internet behavior and addiction were related-low in Taitung county elementary higher-grade students.

2.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showed differences of Taitung county elementary higher-grade students’ internet behavior and addiction.

3. The more often Taitung county elementary higher-grade students had internet behavior led to the higher internet addiction.

4. “Improper use” was the main predictor. It showed that more improper uses caused the higher tendencies of internet addiction.

Finally, on the basis of the data analysis, research findings and discussions, the researcher summarized the conclusions and gave the suggestions for parents and schools better understanding the internet behavior and addiction of the Taitung county elementary higher-grade students.

Key word : elementary higher grade、 internet behavior、

internet addiction

ii

(9)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 4

第三節 名詞解釋 ... 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我國網路發展現況及相關調查 ... 7

第二節 網路使用行為之意涵及相關研究 ... 9

第三節 網路成癮的定義、診斷標準及相關研究 ... 21

第四節 網路行為及網路成癮相關性之研究 ... 29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31

第二節 研究假設 ... 33

第三節 研究對象及研究方法 ... 35

第四節 研究工具 ... 36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 40

第六節 研究程序 ... 45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網路行為、網路成癮現況分析 ... 47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的國小高年級學生之網路行為分析 ... 58

第三節 不同背景變項的國小高年級學生之網路成癮分析 ... 74

第四節 網路行為與網路成癮之相關分析 ... 94

第五節 不同網路行為層面對於網路成癮之預測力分析 ... 95

第六節 綜合討論 ... 9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iii

(10)

第一節 結論 ... 117

第二節 建議 ... 122

參考文獻... 124

附錄一... 129

附錄二... 135

iv

(11)

表目次

表 2-2-1 網路使用行為層面 ... 11

表 2-2-2 國小學生網路行為之相關研究摘要表 ... 14

表 2-3-1 網路成癮之相關研究摘要表 ... 24

表 2-4-1 網路行為及網路成癮相關性之研究 ... 29

表 3-3-1 101 學年度臺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生數統計表 ... 35

表 3-4-1 網路行為量表預試因素分析摘要表 ... 38

表 3-5-1 臺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生網路行為及網路成癮之調查研究統計方法摘 要表 ... 40

表 4-1-1 研究對象基本資料 ... 48

表 4-1-2 網路行為量各層面平均數與標準差摘要表 ... 51

表 4-1-3 資訊閱讀層面題項平均數與標準差摘要表 ... 51

表 4-1-4 社交娛樂層面題項平均數與標準差摘要表 ... 52

表 4-1-5 流行休閒層面題項平均數與標準差摘要表 ... 53

表 4-1-6 不當使用層面題項平均數與標準差摘要表 ... 53

表 4-1-7 網路成癮各層面平均數與標準差摘要表 ... 54

表 4-1-8 強迫性上網層面題項平均數與標準差摘要表 ... 55

表 4-1-9 網路成癮戒斷反應層面題項平均數與標準差摘要表 ... 55

表 4-1-10 網路成癮耐受性層面題項平均數與標準差摘要表 ... 56

表 4-1-11 人際與健康問題層面題項平均數與標準差摘要表 ... 57

表 4-1-12 時間管理問題層面題項平均數與標準差摘要表 ... 57

表 4-2-1 不同性別與網路行為之 t 考驗摘要表 ... 58

表 4-2-2 不同年級與網路行為之 t 考驗摘要表 ... 59

表 4-2-3 不同族群與網路行為之 t 考驗摘要表 ... 59

表 4-2-4 不同居住地區與網路行為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 60

表 4-2-5 家中有無電腦與網路行為之 t 考驗摘要表 ... 61

表 4-2-6 家中電腦可否上網與網路行為之 t 考驗摘要表 ... 61

表 4-2-7 不同父親社經背景與網路行為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 62

表 4-2-8 不同母親社經背景與網路行為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 63

表 4-2-9 父母親是否會上網情形與網路行為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 63

表 4-2-10 不同父親對於子女網路使用態度與網路行為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 65

表 4-2-11 不同母親對於子女網路使用態度與網路行為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 65

表 4-2-12 不同網路使用年資與網路行為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 67

表 4-2-13 不同上網地點與網路行為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 68

表 4-2-14 不同每週上網次數與網路行為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 70

表 4-2-15 不同每次上網時間與網路行為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 71

表 4-2-16 有無自己的 Facebook 帳號與網路行為之 t 考驗摘要表 ... 73

v

(12)

表 4-3-1 不同性別時間與網路成癮之 t 考驗摘要表 ... 74

表 4-3-2 不同年級與網路成癮之 t 考驗摘要表 ... 75

表 4-3-3 不同族群與網路成癮之 t 考驗摘要表 ... 75

表 4-3-4 不同居住地區與網路成癮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 76

表 4-3-5 家中有無電腦與網路成癮之 t 考驗摘要表 ... 77

表 4-3-6 家中電腦可否上網與網路成癮之 t 考驗摘要表 ... 78

表 4-3-7 不同父親社經背景與網路成癮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 78

表 4-3-8 不同母親社經背景與網路成癮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 79

表 4-3-9 父母親是否會上網情形與網路成癮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 80

表 4-3-10 不同父親對於子女網路使用態度與網路成癮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 81

表 4-3-11 不同母親對於子女網路使用態度與網路成癮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 82

表 4-3-12 不同網路使用年資與網路成癮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 84

表 4-3-13 不同上網地點與網路成癮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 87

表 4-3-14 不同每週上網次數與網路成癮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 88

表 4-3-15 不同每次上網時間與網路成癮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 91

表 4-3-16 有無自己的 Facebook 帳號與網路成癮之 t 考驗摘要表 ... 93

表 4-4-1 臺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生網路行為與網路成癮相關摘要表 ... 94

表 4-5-1 網路行為變項與網路成癮之逐步多元迴歸分析 ... 95

vi

(13)

圖目次

圖 3-1 研究架構圖 ... 32

vii

(14)

第一章 緒論

本章旨在敘述研究背景與動機,提出研究目的、問題與研究限制。本章共分 為四節,第一節「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研究目的與問題」、第三節「名詞 解釋」、第四節「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老子言,不出戶,知天下。在現今無遠弗屆的網路世界中,更顯得易如反掌。

不分種族、性別或年紀,想要得知哪些訊息,只要會打開電腦、連上網路、動動 鍵盤與滑鼠,大部分的資料都可以在數秒以內呈現在眼前。

除資料的搜尋外,聊天室及通訊軟體的發達,也使得現代人在交友及聯絡上 有著與以往不同的改變。早期交友大部分都只侷限在個人的生活周遭,現今由於 網路的發展與無國界的特性,網路使用者就算只待在家裡,也能夠與數千公里外 的人交上朋友;從前只要快到聖誕節的時候,書局總是擺滿了各式各樣的聖誕卡 片,郵差也忙著為大家分送祝福。現在,有一定比例的實體祝福卡片已被網路賀 卡或者使用 E-mail 寄送一些寫有祝福話語的美麗圖片所取代。

以往,歌手想要宣傳新專輯、歌曲只能透過上電視節目,也被侷限在固定時 間。現在由於影片分享網站(如:Yotube)的便利性,有些歌手也開始使用它來發 表自己的新歌曲、創作等,完全不受限於時間與空間,歌迷只要想看或想聽,隨 時隨地,上網點選影片或音樂,就可以欣賞到自己喜歡歌手的演出。

再者,各式各樣的購物網站如雨後春筍般地出現,再搭配上貨運公司貨到付 款或者線上刷卡的服務,大至傢俱、小如食品都可以直接在網路上面購買、在網 路上面付款,直接送到購買者指定的地區,完全不用出門就可以享受到購物的樂 趣。

根據台灣網路資訊中心(2012)在民國 101 年 3 月台灣寬頻網路使用調查報 告,在該次的調查中,全國地區個人曾經上網的比率達 72%以上、家庭可上網比 率達 80%以上,其中個人使用無線上網及行動上網的比率更是顯著的增加,顯示 網路的發達且在個人日常生活中所佔的比例愈來愈重。

1

(15)

以往上網只能被限制在個人電腦、隨著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筆記型電腦、

平板電腦的出現,甚至智慧型手機也比比皆是,再加上 3G、4G 無限通訊系統的 進步,幾乎到了隨時、隨地可上網的境界。

同樣由台灣網路資訊中心(2012)於民國 101 年 3 月台灣寬頻網路使用調查 報告中指出,101 年未滿 12 歲曾上網人數較 100 年未滿 12 歲曾上網人數增加了 165,804 人;其中 101 年未滿 12 歲民眾曾上網之比例為 61.09%,與 100 年之上網 率(52.76%)相較之下上升了 8.33 個百分點,由上述可知,現今全國地區未滿 12 歲民眾曾上網的比例已達到六成以上。

接觸到網路的機會快速地成長,對於兒童而言,一方面可以吸收更多的資訊;

另一方面,兒童的心智、判斷力仍未成熟,再加上網路不設防的特性,亦可能接 收到不適當的訊息甚至於得到某些文明病。

劉文尚(2003)的研究中指出,電腦、網路的聲光效果和虛擬互動易讓心智 未成熟的學童難以分辨網路世界中的真假,進而沉溺在其中。

自由時報在 100.7.9 的報導中提到,一位國小剛畢業的學生,到色情網站上下 載色情影片放到自己的無名小站上,殊不知其行為已犯了妨害風化罪,除了法律 觀念較薄弱以外,從這則新聞中,也可以發現網路上色情資訊的取得也是相當容 易的。

在個人的身體健康方面,依據教育部的重要教育統計資訊顯示,以年份而言,

國小學生六年級學生的裸視視力不良率從 90 學年度的 47%到 100 學年度增加到 65%;以年級而言,100 學年度一年級學生的近視比例約為 29%,三年級學生的 近視比例約為 46%,而六年級學生的近視比例為 65%,顯見國小學生視力隨著年 級愈高而變得愈差。卡優新新聞網在 100.9.20 的報導中提到,近視是台灣地區相 當普遍的眼部疾病,除了電視、漫畫的影響之外,沉迷於網路世界和電動玩具也 是重要因素;優活健康網 uho 亦在 100.9.23 的報導中提到,有位 10 歲的國小學童,

在放學後或假日的空閒時間,就會使用電腦進行線上遊戲或上 Facebook,結果近 視度數一年暴增兩百度。根據上述報導,雖然造成視力不良率隨年份和年級增加 的因素很多,其中電腦和網際網路的使用,占了一定的成分。

近來,甚至有智慧型手機網路成癮症候群這類新興疾病的出現,讓人不得不 思考,電腦與網際網路在發展的同時,除了正面的助益之外,是不是也帶來許多 需要去正視的負面問題。

研究者所在之區域雖然位處台灣的後山~台東,在教學的過程中也不難發現電 腦及網路對於小學生的吸引力。也許在台東的家庭中擁有電腦的比例沒有其他縣 市高,但與學生在言談之中也發現,雖然放學後或假日時沒有學校的電腦可用,

2

(16)

還是會到家裡附近的網咖店裡面使用電腦及網路,有一些沒有零用錢的小朋友也 會在網咖裡面,就算只是看著別人使用也能夠得到滿足。

綜合上述的研究背景與動機,本研究想瞭解目前臺東地區國民小學高年級學 生網路行為、網路成癮之現況;並且瞭解臺東地區國民小學高年級學生網路行為 與網路成癮的程度為何。

3

(17)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綜合研究背景與動機,本研究旨在探究臺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生網路行為與網 路成癮之現況、差異與相關情形。本研究目的如下:

一、瞭解臺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生網路行為之現況與差異情形。

二、瞭解臺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生網路成癮之現況與差異情形。

三、瞭解臺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生網路行為與網路成癮之相關情形。

四、瞭解臺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生網路行為對網路成癮之預測力。

五、根據以上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作為臺東縣教師及家長對於學生使用網路 之參考。

根據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之研究問題如下:

一、探討臺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生網路行為之現況與差異情形為何?

二、探討臺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生網路成癮之現況與差異情形為何?

三、探討臺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生網路行為與網路成癮之相關情形為何?

四、探討臺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生網路行為對網路成癮之預測力為何?

4

(18)

第三節 名詞解釋

一、國小高年級學生

本研究中所稱之國小高年級學生,係指 101 學年度就讀於臺東縣公立國民小 學五、六年級的男女學生,不包含私立小學。

二、網路行為

泛指網路使用者使用網路功能以達成某種目的的一切行為。本研究所指稱之 網路行為經由參閱鄧瑞源(2007)「新竹市國民小學高年級學生網路使用行為及其 影響之研究」、吳秀娟(2009)「國小學童網路使用行為及其創造力表現關係之研 究」、王文玲(2010)「國小高年級學生網路使用行為之研究」等相關研究後,研 究者將網路行為分為資訊閱讀、社交娛樂、流行休閒、不當使用等四個層面。

三、網路成癮

本研究中所指的網路成癮係指國小高年級學生過度沉迷於網路使用,以致於 對日常生活造成之影響。本研究以陳淑惠(2000)所編修之「中文網路成癮量表 修訂版」為施測工具,其中包含強迫性上網、網路成癮戒斷反應、網路成癮耐受 性、人際與健康問題及時間管理問題等五個層面。

5

(19)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一、研究範圍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 101 學年度就讀於臺東縣公立國民小學高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不 包含私立小學。

(二)研究變項

本研究的變項為國小高年級學生網路行為與網路成癮之現況與差異,及二者 之相關情形。網路行為此一變項包括資訊閱讀、社交娛樂、流行休閒、不當使用 等層面;而網路成癮包含強迫性上網、網路成癮戒斷反應、網路成癮耐受性、人 際與健康問題及時間管理問題等五個分層面。在樣本的背景變項方面,針對國小 高年級學生的性別、年級、族群、居住地區、家中有無電腦、家中電腦可否上網、

父親社經背景、母親社經背景、父母親是否會上網、父母對於子女上網態度、網 路使用年資、最常上網地點、每週上網次數、每次上網時間、有無自己 Facebook 帳號等因子進行探討。

(三)研究法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

二、研究限制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因人力、時間、經費上的限制,僅以臺東縣公立國小高年級學生為調 查對象。因此,在研究結果的推論上,無法推論到其他地區之高年級學生。

(二)研究變項

本研究探討國小高年級學生網路行為與網路成癮二變項間之現況、差異與相 關。因此,僅能針對此二變項之各層面與整體進行統計與分析,至於文獻中曾論 及之層面,因人力與精力上的限制,則無法兼顧。

(三)研究法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為主,學生在填答時可能會受到個人認知、情緒等主客 觀因素影響,而使研究結果有所誤差。

6

(2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目的主要為了解國小高年級學生網路行為與網路成癮之現況與相關,

研究者者蒐集相關文獻,加以歸納、分析之後,作為本研究之理論基礎。內容共 分為四節:第一節為我國網路發展現況及相關調查;第二節為網路行為之意涵及 相關研究;第三節為網路成癮的定義、診斷標準及相關研究;第四節為網路行為 及網路成癮相關性之研究。茲分述如下:

第一節 我國網路發展現況及相關調查

根據資策會 FIND 在 2012 年 3 月底的調查 2012 年第 1 季我國經常性上網人口 達 1102 萬人。

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TWNIC)在 2012 年 3 月的調查報告中,個人曾 上網依「年齡層」來看,全國地區 12 歲以上民眾曾經上網比例以「12 歲~14 歲」

最高,為 100.00%;其次為「15 歲~19 歲」99.56%、「20 歲~24 歲」99.72%、「25 歲~34 歲」97.81%及「35 歲~44 歲」96.15%,介於 96.15%至 99.72%,而以「55 歲以上」之上網比例最低,為 34.12%。

個人曾上網依「性別」來看,全國地區 12 歲以上民眾曾經上網男性與女性比 例分別為 78.67%與 75.84%。

個人「平日使用寬頻時數」依序為「1小時以上,未滿2小時」19.83%、「2小 時以上,未滿3小時」19.57%、「3小時以上,未滿4小時」12.90%、「半小時以上,

未滿1小時」8.12%、「4小時以上,未滿5小時」7.54%;「假日使用寬頻時數」依序 為「2小時以上,未滿3小時」15.91%、「1小時以上,未滿2小時」14.27%、「3小時 以上,未滿4小時」11.16%、「5小時以上,未滿6小時」8.97%、「不一定」8.90%。

個人曾上網依「地點」來看,全國地區12歲以上民眾最常上網地點以「家中」

和「工作場所」最多,其次為「學校」、「咖啡廳、餐廳、速食店」、「網咖」等。

個人上網以功能而言,歷年寬頻上網之個人最常使用寬頻上網功能主要前五 項為「瀏覽資訊網頁、網頁(WWW)」、「電子郵件(E-mail)」、「網路即時傳呼或聊 天室」、「搜尋資訊」及「網路遊戲」。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調查的前五名較歷年 來有所異動,今年調查結果中的前五項依次為「搜尋資訊」、「網路社群」、「看新

7

(21)

聞氣象」、「瀏覽資訊、網頁(WWW)」、「網路遊戲(線上遊戲)」,其以「網路社 群」之相對次數登上前五名,上升幅度較為明顯。其中「網路社群」部分,以最 近 使 用 人 數 剛 突 破 10 億 人 的 Facebook 而 言 , 根 據 調 查 網 站 CheckFacebook

(www.checkfacebook.com)的統計結果,台灣使用Facebook的人數達1340萬人,

超過台灣總人口數的一半,比例驚人。

社團法人中華白絲帶關懷協會「2011台灣網路社群親子參與調查報告」中,

指出電腦及網路是兒少學生家中常使用的數位科技用品(71.1%),其次為數位電 視(46.9%)、手機(37.7%)、MP3/MP4(36.2%)、電動遊樂器(33.4%)等。以 時數而言,小學三年級至國中二年級兒少週間平均上網時間為1.39小時,週末假日 平均上網時間為3.32小時。從上述資料可得知,電腦及網路的使用的確佔了青少年 生活中的一大部分。

8

(22)

第二節 網路使用行為之意涵及相關研究

一、網路的特性

網際網路最早起源於 1960 年代的美國,一直到 1990 年代 Internet 上的應用越 來越廣泛,現在大家經常使用的全球資訊網(World Wide Web,WWW)就是在此時期 出現,從此之後網路使用越來越普遍。

網際網路之所以能夠日益普遍且和人類生活密不可分,其實與其特性有很大 的關聯。從眾多研究中可以整理出網路的特性如下:

(一)互動性

所謂的互動性許怡安(2001)認為在使用網際網路時,使用者可以在網 路上選擇一對一、一對多、多對一或多對多的溝通方式,無侷限的發表自己 的言論或是交換訊息,對方也可以在收到訊息後給予回應,因此產生極佳的 互動性。

(二)接近性

指的是網際網路使用的地點、時間可以依照使用者自身需求而不同,使 得使用者能夠以最接近自己需求的方式使用網路,藉此達成使用者的目標與 需求的滿足。

(三)匿名性

透過網際網路的使用,使用者就像躲在電腦後面發表自己言論一般,不 用公開自己的真實身分,鄭綺兒(2002)表示即可以匿名的方式使用網路,

而且同一個使用者可以同時擁有多個網路帳號,彷彿創造多個自己一樣,可 以讓使用者更安心且自由的使用網路,故又可稱為「虛擬真實」。

(四)全球性與資源共享性

網路的使用使沒有國際之分,使用者只要能上網便能輕易獲取全球性的 資訊,全世界各地的訊息得以立即交換,因此產生了全球化的傳播環境,猶 如地球村的呈現(周倩、楊台恩,1998)。

(五)即時性

網路具有即時性,使用者可以隨時更新資訊與傳遞,不受時空的限制(鄭 綺兒,2002)。因此人們可以更快搜尋到新的訊息,會得更多的資訊。

(六)非同步性

9

(23)

許怡安(2001)認為網路具有非同步傳播的特性,使用者不需要同時進 行傳遞與接收的活動,使用者自身便可以自由選擇在任何時間接收訊息,能 依照自己的需求使用網路。

(七)介面化

施香如(2003)指出網路的傳遞是透過電腦作為介面,並不需要藉由人 與人面對面的溝通。使用者可以決定是否繼續進行訊息交換或是終結與對方 在網路上的關係。

(八)數位化

網路上的各種資訊以數位化的方式結合不同的媒體型態,如文字、影音、

動畫等,以整合的方式,將多種媒體界面統一匯存在單一的設備上(黃孟元,

1999)。因此資訊更便於使用與儲存,資料不易流失。

綜合上述網路多種特性,可以得知網路可以依照使用者之需求而有不同的使 用時間與用途,非常符合人性之需求,因此才會被人們廣泛的使用,而不會消失。

二、網路行為

網路所能提供之功能愈來愈多樣化,使用者在網路上所能達成的事項也更多 元化。因此在對網路使用行為進行分類時,便會因研究者的考量而呈現不同的分 類,但大部分的研究認為網路的使用動機會影響到網路的行為。

故在探討網路使用行為之前,應該先了解何謂網路使用動機。「動機」是指引 起個體活動,或維持已引起的活動,並導使該活動朝向某一目標的內在歷程(張 春興,1992)。「網路使用動機」則是指使用網路來滿足其需求的內在歷程。

國外研究者 Ebersole(2000)曾將中學生網路使用動機,歸納出七項:研究及 學習動機 (佔 52%)最高者,接著依序是:上網找樂子或是刺激的事(佔 8%)、

與他人溝通與聯繫(佔 7%)、尋找運動和遊戲相關資訊(佔 6%)、利用網路取得 有形事物(佔 5%)、無聊為了打發時間(佔 5%)、購物及尋找消費情報(佔 1%)。

國內研究部分有研究發現網路使用動機因網路場域和使用者不同而有差異,

董潔如(2002)指出進行高中學生網路使用動機之研究,將研究結果歸納出高中 學生使用網路的動機最強的三項依序是「無聊、打發時間或純消遣娛樂」、「可立 即知道最新訊息」、「收發 Email」。陳冠名(2004)的研究中發現青少年上網活動 中,以連線遊戲及聊天為主。另外,有關國中生的網路使用活動,以即時通、線 上遊戲、聊天交友、電子郵件及資料查詢為最多。

因此觀察使用者網路使用動機就可得知其網路使用行為為何。根據文獻整理 將網路使用動機歸納為三大類:

10

(24)

(一)工具性動機:使用網路進行資訊搜尋、尋找作業資料、觀看新聞、閱 讀各類網站文章、查詢生活休閒資訊、運用線上資料庫。

(二)社交性動機:經營個人部落格、上社群網站、使用通訊軟體、使用電 子郵件、使用聊天室等工具進行溝通及聯繫,拓展延伸人際關係的積 極型。

(三)娛樂性動機:網路提供了許多內容豐富與多樣性的娛樂選擇,玩網路 遊戲、上電子佈告欄(bbs)、線上聽音樂、線上瀏覽影片、線上購物、

看網路小說、下載多媒體檔案等,已成為大部分人的休閒活動與滿足 打發時間需求(Garramone,Harris & Anderson,1986;Griffiths,1997;

Kaye,1998;Sheizaf,1986;Stewart,1999;王嵩音,2007;朱美慧,

2000;蔡珮,1995;蕭銘鈞,1998)。

在瞭解網路使用動機後,便能進一步探討網路使用行為之層面,根據林偉傑

(2008)針對國小學童所整理出的網路使用行為層面,如表 2-2-1:

表 2-2-1

網路使用行為層面

1

網路使用行為層面

研究者/年代

蒐 集 資 料

瀏 覽 網 頁

瀏 覽 資 訊

電 子 郵 件

聊 天 交 友

電 子 佈 告

即 時 傳 訊

連 線 遊 戲

下 載 遊 戲

下 載 軟 體

網 路 購 物

教 育 學 習

薛 秀(2001) * * * *

許毓容(2001) * * * * * *

顧為瑾(2002) * * * * * *

黃玉萍(2002) * * *

嚴增虹(2002) * *

何志宗(2004) * * *

許明遠(2004) * * *

施文超(2005) * * *

楊易蕙(2005) * * *

賴昱霖(2006) * * *

許玉霞(2006) * *

荊溪昱(2006) * * *

11

(25)

續表 2-2-1

資料來源:整理自林偉傑(2008)。

從上表對於網路使用行為所調查出來的內容,可以發現國小學童具備網路使 用能力,而且所使用網路活動所包含的層面非常廣泛。研究者因個人研究目的,

將學童之網路行為分為三個層面:分別是「資訊閱讀」、「社交娛樂」、「流行休閒」

三個層面。

除此上述三個層面之外,研究者另外加入一個層面為「不當使用」,將此層面 加入研究中之原因是源自於教育部(2012)「教育雲端應用及平台服務推動計畫」, 計畫中提到提供網路守護天使系統防止不當資訊對學童造成危害,不當資訊中拒 絕存取資訊之網站(頁)的定義依據教育部(2003)臺灣學術網路(TANet)資訊 使用管理小組所訂定之「臺灣學術網路(TANet)拒絕存取之網站(頁)分類審議 原則」,說明如下:

(一)色情:

1.包含裸露、煽情、媒介色情交易、色情圖片/影片/聲音/文字、色情文學、

情色聊天室、兒童及少年色情、販賣色情用品及性行為等。

2.網站標明「僅供成人瀏覽」,「需年滿 18 歲以上才可進入」,「必須到可 以飲酒之年齡才可瀏覽」等,且其內容足以引起感官或性慾之刺激者。

(二)賭博:

1.包含線上賭博、地下錢莊等。

2.教導賭博,販賣賭具等。

(三)暴力恐怖:

1.登載或解說任何暴力行為或殘害身體如人體肢解、自殘等圖文內容之網 站等。

2.性虐待、強烈殘暴行為之文字、圖片、影片等。

3.血腥之車禍照片。

翁嘉穗(2006) * * *

鄧瑞源(2006) * * * *

林宛頻(2008) *

林娌竹(2008) * * * * *

台灣網路

資訊中心(2009)

* * * * * *

12

(26)

4.恐怖或驚嚇之圖片、影片等。

(四)毒品及藥物濫用:

1.鼓勵使用毒品。

2.毒品販賣或提供非法藥品相關資訊。

3.毒品種植及製作。

4.教導各種吸毒方式。

(五)其他:

其它違反 TANet 使用之目的,列為拒絕存取之資訊者如指導或鼓勵犯罪、

幫派組織、偷竊技巧、詐欺、自殺,以及指導製造或使用武器、改造、

販賣槍砲、武器交易等之網站或網頁。

可見網路不當使用之種類繁多,為了解臺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網路不當使用 之現況情形,故將此層面納入研究範圍。

綜合上述,本研究所探討的網路使用行為層面,即以此「資訊閱讀」、「社交 娛樂」、「流行休閒」、「不當使用」。為主,茲分述如下:

(一)資訊閱讀行為

學生使用網際網路的搜尋引擎搜尋各式各樣訊息的行為,擅用網路的 功能,藉由網際網路尋求解答,瀏覽各式各樣的網頁與資訊,為自己 解決生活上及課業上的疑難問題。

(二)社交娛樂

學生運用網路上所提供的即時雙向溝通的管道工具進行溝通及聯繫,

拓展延伸人際關係,進行交流與對話,進行社交互動以及使用網際網 路的各項工具與功能,達到娛樂目的之行為,如:玩線上遊戲等。

(三)流行休閒

藉由網路查詢流行事物,進而在網路上購買喜愛之商品、瀏覽偶像圖 片,聆聽偶像歌曲或者瀏覽相關影片等。

(四)不當使用

學生使用網際網路的各項工具與功能,造成違法犯罪的行為,如進入 色情、賭博、犯罪等網站,散播不實謠言,進行網路霸凌、網路欺騙 下載盜版音樂、遊戲、軟體。因為網路之使用,對使用者造成負面效 應。

茲將國內學者針對國小學生網路行為之相關研究摘要如表 2-2-2:

13

(27)

表 2-2-2

國小學生網路行為之相關研究摘要表

2

研究者 研究題目 研究發現

許怡安

(2000)

兒童網路使用與網路媒體素 養之研究-以台北縣市國小 高年級學童為例

一、學童在「網路使用能力」及「資訊評估能 力」上表現,優於「網路安全能力」、「網 路法律能力」及「網路禮儀能力」。

二、「居住地區」、「家長干涉參與程度」與 「網路使用自我控制能力」是影響網路媒 體素養的重要變項。

陳炳男

(2002)

國小學生網路素養及其相關 因素之研究

一、國小學生網路素養在「網路知識」與「網 路使用態度」等二個分量表上,不同性別 間有顯著差異(女>男)。

二、國小學生網路素養在「網路知識」與「網 路操作技能」量表上,不同年級間有顯著 差異;且六年級學生優於五年級學生。

葉淑菁

(2002)

國小學童網路使用行為與網 路倫理態度之研究

一、就電腦網路使用時間,以 3~4 年為最多;

最常上網的地點是在家裡最多其次是學 校;每週平均上網次數,以 2~3 次最多。

二、在網路倫理態度方面,國小學童在網路著 作權、網路隱私權、網路禮儀的表現是趨 於積極正向。

三、年級、學校大小、父母支持的態度、家中 電腦工具書的有無不會造成網路倫理態度 與行為之不同。除了性別是網路倫理態度 與行為上重要差異因素,研究結果顯示國 小高年級女生學童的網路倫理態度與行為 較男生國小學童符合與遵守網路倫理。

14

(28)

續表 2-2-2

王建翔

(2004)

國小兒童網路使用行為之研 究-以桃園市國小高年級學 童為例

一、學生平均接觸網路年資為兩年至三年;國 小學童最常使用的使用網路活動是玩線上 遊戲。

二、國小學童上網地點以家裡上網最多;每週 使用網路的時間與網路使用年資呈現顯著 相關。

三、每週上網時間與網路使用年資均與年級呈 現顯著。

四、上網時間多寡影響到學生對網路的依賴 感,及對人際關係的看法;高度使用網路 之學生對學習時間分配及管理能力變差,

影響到學習意願。

林奕汝

(2004)

台中市國小高年級兒童網路 態度、父母管教方式(網路 議題)與兒童網路使用行為 之研究

一、國小兒童不同的父親、母親教育程度與其 網路使用行為有顯著相關。

二、國小兒童不同的母親網路支持態度與其網 路使用行為有顯著相關。

三、父母管教方式(網路議題)與兒童網路態 度有顯著相關

四、兒童網路態度因其網路使用行為不同而有 顯著的差異。

五、父親、母親管教方式(網路議題)因兒童 網路使用行為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蔡沛錡

(2004)

網路使用行為、人際關係與 網路成癮之研究-以嘉義市 國小高年級學童為例

一、主要上網地點在家中有六成,以網咖為主 要上網地點只佔總人數的 3.6%。

二、上網主要目的與活動為線上遊戲、WWW 與 搜尋資料。

三、男生較易有網路成癮傾向;學業成績較差 的學童網路成癮傾向較高;網路能力較佳 者成癮傾向越高。

四、使用網路遊戲及溝通互動功能越多,越容 易出現網路成癮傾向;而以搜尋資料為主 要使用功能,則成癮傾向較低。人際關係 越差者其網路成癮傾向越高。

15

(29)

續表 2-2-2

謝明達

(2004)

國民中小學學生網路使用行 為與網路成癮之區辨研究

一、網路使用動機前三名為「無聊、打發時間 或純消遺娛樂」、「增加平時與朋友聊天 的話題」、「替代傳統郵寄書信、打電話 連絡方式」。國民中小學學生上網的主要 動機為社交動機。

二、國民中小學學生網路成癮者在性別及年級 比例的分佈上均具有顯著差異,且男性與 國二學生成癮比例較高。

楊易蕙

(2005)

國小學童網路使用行為與人 際關係、自我概念之研究

一、 國小學童接觸網路的年資都在 1-2 年,主要上網的 地點在家裡,每週上網2-3 次和每次上網 2 小時以 內者最多,使用的活動以玩線上遊戲、教育學習和 使用搜尋引擎尋找資料為最。

二、 男生的每週上網次數和每週上網時間多於女生。

三、 六年級學童的網路使用年資較四年級長;六年級學 童的網路使用活動以通訊使用類為主,而四年級學 童的網路使用活動以資訊學習類和休閒娛樂類為 主。

四、 管教態度為「准許使用」者的網路使用年資較長,

每週上網次數和每次上網時間較多,上網地點也以 家中為主,網路使用活動以沒有使用資訊學習類和 有使用休閒娛樂類較多;但「不准許使用,但特殊 情形時可以使用」和「家中沒有網路可以使用」的 管教態度則與其相反之。

16

(30)

續表 2-2-2

林宛頻

(2009)

臺中市國小高年級學生電腦 網路使用行為與同理心發展 關係之研究

一、 不論是在平常日或假日,國小高年級學生平均每天 的網路使用時間介於「不滿 1 小時」和「1 小時以 上,不滿3 小時」之間。

二、 學生在假日的每天網路使用時間比平常日長。

三、 國小高年級學生的平均網路使用年齡介於「1 年以 上,未滿3 年」和「3 年以上,未滿 5 年」之間。

四、 在網路使用活動項目方面,國小高年級學生最常「使 用網路搜尋引擎」,其次是「玩線上遊戲」、「觀 看影音動畫」、「使用 e-mail」、「使用線上聊天 軟體」、「瀏覽班級網頁」、「下載軟體」、「瀏 覽學習性質網站」、「使用部落格」等活動項目。

五、 男生每天的網路使用時間較長。

六、 男生比女生更常為了「搜尋自己有興趣的資訊」、

「覺得無聊,想打發時間」、「結交朋友」而使用 網路;女生比男生更常為了「功課需要」而使用網 路。

七、 男生比女生更常在網路上「下載軟體」、「玩線上 遊戲」、「觀看影音動畫」;女生比男生更常在網 路上「使用 e-mail」、「使用部落格」、「瀏覽班 級網頁」。

八、 六年級學生的網路使用年齡比五年級學生長。六年 級學生的網路使用年齡在2 年以上的比例也比五年 級來得高。

九、 六年級學生比五年級學生更常為了「功課需要」、

「搜尋自己有興趣的資訊」、「結交朋友」、「表 達個人意見」、「增加平時和同學聊天的話題」而 使用網路。

十、 六年級學生比五年級學生更常在網路上「使用網路 搜尋引擎」、「下載軟體」、「觀看影音動畫」、

「使用線上聊天軟體」、「使用 e-mail」、「使用 部落格」。

17

(31)

續表 2-2-2

鍾佩育

(2009)

國小高年級學童網路使用行 為與自我概念、人際關係之 研究

一、 國小學童使用網路的資歷多為4 年以上,每次上網 以1 小時以下和每週上網 2~3 次者最多,主要上網 地點是家中,最常使用的活動為玩線上遊戲。

二、 國小高年級學童中以六年級、家長對網路使用態度 為鼓勵使用並加以指導者的網路使用資歷較長。

三、 國小高年級學童中以男生、家長對網路使用態度為 放任使用且不加過問者的網路使用頻率較高。

四、 男生較常在家中、網路咖啡店及朋友或同學家上 網;家長對網路使用態度為嚴格禁止不准使用的學 童,較常在家中以外的地點上網。

五、 男、女生皆常玩線上遊戲;六年級學童較常使用聊 天、交友活動;家長對網路使用態度為放任使用且 不加過問的學童較能隨意使用網路活動。

吳秀娟

(2009)

國小學童網路使用行為及其 創造力表現關係之研究

一、 男女生在網路使用行為沒有顯著差異。

二、 「社交溝通行為」、「休閒娛樂行為」、「搜尋資 料行為」層面的使用情形上,六年級學童使用頻率 高於五年級學童。

三、 在網路使用行為的整體使用上,父母網路態度為「鼓 勵使用網路」的學童使用頻率高於父母網路態度為

「准許使用網路但限制時間」的學童。

18

(32)

續表 2-2-2

沈惠萍

(2010)

高雄市國小學童網路使用行 為、親子關係與生活適應之 關係研究

一、 高雄市國小學童網路使用行為現況

對國小學童而言,使用網路的時間以六年以上最 多,最常上網的地方以家裡最多,每週平均上網次 數以一星期 2-3 次最多,每次上網的平均時間以一 小時以內最多,上網最主要的動機與目的是和朋友 一起玩遊戲。

二、 高雄市國小學童網路活動類型現況對國小學童而 言,「玩線上遊戲」、「使用搜尋引擎尋找資料」

及「下載遊戲、影片、MP3」是最常使用的網路活 動類型,而最少使用的網路活動類型為網路購物,

由此得知國小學童因年紀小,很少參與網路購物的 活動。

王文玲

(2010)

國小高年級學生網路使用行 為之研究

一、 平均每週上網的時間,以0-5 小時最多。

二、 平均每次上網的時間,以30 至 60 分鐘最多。

三、 每週上網的頻率,每週一至二次為最多。

四、 網路使用年資,以五年以上的網齡最多。

五、 上網地點,以自己家中最多。

六、 上網主要動機,以搜尋資料最多。

七、 上網的主要目的,以玩電腦遊戲最多。

八、 網路日誌/部落格是最近竄紅的新網路活動類型,有 近五成學生有使用。

林祐瑩

(2011)

國小學童網際網路使用行為 與資訊能力之

相關研究

一、 大部份的學童網路使用年資在1-2 年及 3-4 年,而 有些學生在低年級甚至更早,就已經接觸網路世界。

二、 大部份學童每週上網時間在1 小時以內及 1-5 小時。

三、 將近九成的學生選擇在家裡上網。

四、 父母對子女使用網路的態度是正面的,也有助於提 昇學生資訊能力。

五、 超過三成的學生上網純粹休閒娛樂,與課業無關。

六、 近八成及五成左右的學生常使用的功能是下載電腦 遊戲及搜尋資料。

19

(33)

續表 2-2-2

周柏宏

(2011)

國小學童網際網路使用行為 與家庭及個人因素之研究

一、 多數學生在學校教授電腦課程前就已經接觸網路。

二、 學生網路年資大部分在3-5 年之間。

三、 學生上網以假日或電腦課這類具規範的時間為多,

天天都能上網或完全不能上網者並不多。

四、 每週上網時間,以3 小時以內為多。

五、 上網地點在家者超過八成。

六、 大部分學生上網以玩線上遊戲為主、其次是聊天、

交友。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綜合上述研究發現,國小學生的網路行為中占大多數的有:玩線上遊戲、使 用部落格、尋找資料…等,而臺東縣國小學生的網路行為是否與其他地區相同,

將於研究中進一步討論。

20

(34)

第三節 網路成癮的定義、診斷標準及相關研究

聯合報於 2012.10.3 的報導當中提到有家長投書教育部長信箱,要教育部重視 學生網路成癮的問題,建議大學凌晨一點應該斷網;教育部電算中心副主任韓善 民亦指出很多大學生住校時日夜顛倒,上網打電動遊戲或交友,因此上午上課時 爬不起來,影響健康與課業。

網路成癮,亦可稱為網路沉迷、網路上癮等,隨著網路功能的多樣化,個人 花費在網路的時間愈來愈長,網路成癮已成為現代人生活不可漠視的部分。

一、網路成癮的定義與診斷標準

Addiction 可翻譯為入迷、上癮或成癮。Disorder 在中文的翻譯中可以解釋 為一種失調、一種障礙,不到疾病(disease)的程度。Disorder 較為強調心理、

情緒及行為方面上的問題。

網路成癮(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IAD),最早是由美國精神科醫生 Goldberg(1996)所提出,他認為網路成癮此專有名詞是用來形容過度沉浸於 網路使用之中而形成類似於行為性成癮的失調行為。

Goldberg 認為一個人要被診斷為網路成癮,必須符合一定的標準,這些 標準中的三個或三個以上的必須在十二個月內持續的發生:

(一)耐受性:這是指希望增加上網的時間才能得到滿足或繼續使用相同的 時數上網則滿足感會遞減。

(二)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戒斷症狀在幾天內發展後一個月減少網路使用或停 止使用網路,並且必須對個人、社交、職業造成困擾或損害。這些症 狀包括:躁動,即顫抖、震顫、焦慮,強迫性思考在網路上發生的事 情,對網路有幻想與夢境的情況,自發或非自發性的打字動作。透過 使用網路以減輕或避免上述戒斷症狀。

(三)網路的使用比起以往更頻繁或更長的時間。

(四)曾經出現想要減少或停止網路的使用,但無法做到。

(五)很長的時間都用在使用與網路相關的活動(例如:嘗試新瀏覽器等)。

(六)因為網路的使用而放棄或減少重要的社交,工作或休閒活動。

(七)察覺因過度使用網路所造成生理、心理、學業、社交或工作方面的問 題。

21

(35)

在最近的研究中,其他特徵也已確定。首先是煩躁不安或煩躁不安時,

企圖減少或停止使用網路的感覺。第二個是使用網路作為一種逃避問題或緩 解感情的無助、內疚、焦慮或抑鬱。第三個特點是,網路成癮者對於家人或 朋友隱瞞與網路的參與程度。

心理學家Young(1996)則認為網路成癮是一種不包含麻醉劑使用的衝動 控制失常行為。Young 對於網路成癮的診斷可以由以下八項標準進行判斷,若 八個問題之中有五個以上的回答是肯定的,即表示有網路成癮的可能性:

(一)我會專注於網路上所進行的活動,並在使用結束後仍繼續想著上網時 的情形。

(二)我覺得我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在網路使用上才能得到滿足。

(三)我曾努力想要控制網路使用或停止網路使用,但沒有成功。

(四)當我企圖減少或停止使用網路時,會感覺沮喪、心情低落或脾氣容易 暴躁。

(五)為了上網,我願意承擔重要人際、工作、教育或工作機會損失的風險。

(六)花費在網路上的時間比我原先預期的還要久。

(七)我曾經向家人、朋友或他人說謊以隱瞞我涉入網路的程度。

(八)我上網是為了逃避問題,如:無助、罪惡感、焦慮或沮喪等。

Griffiths(1998) 在科技成癮的相關研究中,認為網路成癮與電腦成癮、

電玩成癮、電視成癮類似,也是科技成癮的一種。Griffiths將網路成癮的分為 以下六項指標,認為假如符合其中三個以上,即可被界定為網路成癮:

(一)顯著性(Salience):某種特定行為已成為個人生活中最重要的活動,

甚至可以控制個人的思考、感情與行為。

(二)心境轉變(Mood Modification):個人進行該成癮行為後產生的情緒變 化,並且形成一種因應策略,用來因應生活中的負向情緒。

(三)耐受性(Tolerance):個人必須透過增加成癮行為的量,才能得到滿 足。

(四)戒斷徵兆(Withdrawal Symptoms):當減少或停止成癮行為時所引起 的不愉快感覺。

(五)衝突(Conflict):成癮行為造成成癮者發生人際關係、其他活動的衝 突或個人內心的衝突。

(六)復發(relapse):成癮者就算成功的戒除成癮行為,之後仍會再復發,

22

(36)

重複先前的成癮行為模式。

周榮(1997)將網路成癮定義為「由重複的對於網路的使用所導致的一種 慢性或週期性的著迷狀態,並帶來難以抗拒的再度使用之慾望。同時並會產生想 要增加使用時間的張力與忍耐、克制、退縮等現象,對於上網所帶來的快感會一 直有心理與生理上的依賴」。

陳淑惠(1999)綜合 DSM-IV對各成癮症之診斷標準以及臨床個案的觀察 與網路重度使用者的焦點訪談結果,進而依循傳統成癮症的診斷概念模式,

將「中文網路成癮量表(CIAS)」初步建構為「網路成癮核心症狀」與「網路 成癮相關問題」等兩個次層結構,並在2003年再將量表修改為「中文網路成 癮量表修訂版(CIAS-R)」,將二個次層面共五個因素分述如下

(一)網路成癮核心症狀(Core Symptoms of Internet Addiction)

1. 網路成癮耐受性(Tolerance of Internet Addiction):指隨著網路使 用經驗的增加,必須透過更多的網路內容或更長的使用時間,才能 得到與原先程度相當的滿足。

2. 強迫性上網行為(Compulsive Internet Use):指一種難以控制的上 網渴望或衝動。一旦上網之後就難以離開網路。使用網路時特別有 精神,並且希望能花費更多的時間在使用網路上。

3. 網路退癮反應(Withdrawal from Internet Addiction):假使突然被 迫離開網路,容易產生受挫的情緒反應,如:情緒低落、生氣、空 虛或精神不集中等。

(二)網路成癮相關問題(Related Problems of Internet Addiction)

1. 人際與健康問題:使用網路後而忽略原有的社交與生活,並漸漸與 家人、朋友疏遠,甚至為了上網而對家人、朋友說謊。身體方面則 出現不適反應,例如:乾眼、頭痛、肌肉酸痛、睡眠不族等。

2. 時間管理問題:因上網時間過長而耽誤工作、學業或影響正常生 活。

二、網路成癮相關研究

隨著網路在個人生活中的比例愈來愈重,人們對於網路愈來愈依賴、使用時 間愈來愈長,新聞裡出現網路過度使用的報導也愈來愈頻繁,以網路沉迷或網路 成癮為主題的研究也日益增加。

23

(37)

茲將國內學者針對學生網路成癮之相關研究依照研究對象為「大學」、「高中、

職」、「國中」、「國小」之順序摘要如表2-3-1:

表2-3-1

網路成癮之相關研究摘要表

3

研究者 研究題目 研究發現

朱美慧

(2000)

我國大專學生個人特性、網 路使用行為與網路成癮關係 之研究

一、 男性比女性有網路成癮行為傾向。

二、 愈是虛擬社交、愈是休閒娛樂、愈是虛擬情感的網 路使用行為,愈傾向上網時間失控。

陳淑惠

(2003)

中文網路成癮量表之編製與 心理計量特性之研究

一、 網路成癮高危險群學生上網時數顯著高於一般學 生。

二、 網路成癮高危險群學生在網路成癮分量表的總分與 各分量表的得分上,均顯著高於一般學生。

黃仁楷

(2012)

大學生網路使用行為與網路 成癮之研究

一、 男性高危險網路成癮比例比女性高。

二、 與網路成癮有顯著相關的網路行為由高至低排序如 下:在論壇觀看帖子內容,在論壇分享、張貼帖子,

玩網路遊戲,玩社群網站遊戲,瀏覽色情網站,分 享社群網站內容,觀看社群網站內容,觀看影片或 聆聽音樂以及相關娛樂,使用網路即時通訊工具,

觀看網路上的新聞。

三、 網路成癮傾向的比例在1%左右。

24

(38)

續表 2-3-1

董潔如

(2002)

高中學生網路使用動機、使 用行為、個人特性與網路沉 迷現象之初探

一、 男生、擁有自己的個人電腦、成績排序在後面三分 之二、有四年以上的網路經驗、經常利用平日或網 咖上網者,有較高的沉迷傾向。

二、 平均每週上網路時數與網路沉迷呈顯著正相關。

三、 男生成為網路沉迷高危險群的機率為女生的2.6倍。

四、 網路沉迷高危險群學生較常在網咖上網,較常使用 連線遊戲、聊天室、色情網等較具負面評價的網路 項目。

戴秀津 楊美賞 顏正芳

(2004)

台灣南部青少年網路成癮及 其對身心健康影響之探討

一、 男生成為網路成癮高危險群為女生的3倍。

二、 網路成癮高危險群平均每周上網時數高達30.9小 時。

黃雅雪

(2006)

生活壓力與網路沉迷之研究 -以新莊地區國中生為例

一、 男性國中生比女性更容易有網路沉迷的傾向。

二、 八年級國中生的網路沉迷傾向較其他年級為高。

三、 每周平均上網時數超過40小時以上者網路沉迷傾向 最高。

四、 網路使用項目為「上網聊天交友」、「上情色網站」、

「下載軟體」、「線上遊戲」等最容易有網路沉迷 傾向。

25

(39)

續表 2-3-1

陳佩庭

(2008)

臺 東 縣 國 中 生 網 路 使 用 行 為、動機與網路成癮之調查 研究

一、 臺東縣國中男生較女生容易產生網路成癮傾向。

二、 臺東縣國中學生家中有電腦者較無電腦者有「網路 成癮戒斷反應」、「網路成癮耐受性」、「時間管 理問題」等傾向。

三、 臺東縣國中學生居住在偏遠地區者「網路成癮戒斷 反應」部分較居住在特偏地區嚴重。

四、 臺東縣國中學生網路使用年資在8年以上的學生,較 容易產生網路成癮傾向。

五、 經常在網路咖啡廳及家裡使用網路的學生,網路成 癮的危險性較在學校上網與其他地方上網者高。

六、 臺東縣國中生每周網路使用時數較高的學生,網路 成癮的危險性較高。

歐家喬

(2009)

少年早發性與晚發性的網路 沉迷影響因素之研究—以桃 園縣國中生為例

一、 桃園縣的國中生中,男性學生的網路沉迷情況,較 女性嚴重;年齡部分,年紀越大的,網路沉迷的情 況越嚴重。

二、 家庭收入越高者,其子女網路沉迷現象越嚴重;父 母親一週在家吃晚飯次數越少者,其子女網路沉迷 的現象則越嚴重。

三、 桃園縣國中生中,網路沉迷越嚴重者,其好友經常 上網咖的人數越多,而且即時通與 MSN 上的好友 也會越多。

四、 愈認為網友重要的桃園縣國中生,其沉迷於網路世 界的情況也越嚴重。

26

(40)

續表 2-3-1

梁良淵

(2007)

探討嘉義地區國小學童之休 閒活動類型、學習態度與網 路成癮之相關研究

一、 嘉義縣學童之網路成癮現象平均大於嘉義市學童。

二、 沿海及山區的學童,其在整體網路成癮的表現較市 區學童為嚴重。

三、 四年級學童,在整體網路成癮上的表現較五、六年 級嚴重。

四、 男學童在整體網路成癮上的表現較女學童嚴重。

五、 父親教育程度為國小或國中的學童,其在整體網路 成癮上之表現較嚴重。

六、 自己房間或網咖等地方上網的學童在整體網路成癮 的表現較嚴重。

七、 上網時數愈長的學童在網路成癮上的表現較上網時 數短者嚴重。

八、 家人對學童上網態度採取只要在家都沒關係者,其 網路成癮現象較限制上網時間者為嚴重。

吳慧菁

(2008)

國小高年級學童人格特質、

父母管教方式與網路成癮行 為的關係-以桃園縣國小為 例

一、 男童明顯較女童呈現出較多的網路成癮行為。

二、 父親及母親教育程度在網路成癮行為上並無顯著差 異。

27

(41)

續表 2-3-1

黃瑟娟

(2011)

新北市三重與蘆洲兩所國小 高年級學童網路成癮與學業 成就相關之研究

一、 網路成癮的現況為中間偏低程度,以網路成癮耐受性 較為嚴重。

二、 在網路成癮方面男生的嚴重性高於女生。

三、 六年級學童在網路成癮趨向上高於五年級學童。

四、 家庭型態為單親的學童在網路成癮趨向上高於其他 家庭型態的學童。

五、 上網年資在四年以上的學童在網路成癮的程度高於 四年以下的學童。

六、 每週上網時間六小時以上的學童在網路成癮的程度 高於六小時以下的學童。

七、 上網類型以互動式為主的學童,趨向網路成癮情況較 為嚴重。

八、 上網地點在網咖的學童趨向網路成癮情況較為嚴重。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綜合上述研究發現,男性網路成癮之嚴重性高於女性、網路使用時間愈長者 之網路成癮程度愈高、較常在網咖上網者網路成癮的情況愈嚴重等…等,而臺東 縣國小學生的網路成癮程度與原因是否與其他地區相同,將於研究中進一步討 論。

28

(42)

第四節 網路行為及網路成癮相關性之研究

至於網路行為與網路成癮的相關性為何,進行哪種類型的網路行為愈多,愈 容易造成網路成癮的傾向。研究者針對國內的相關研究,將國內研究中與網路成 癮呈正相關之網路行為整理如表 2-4-1:

表 2-4-1

網路行為及網路成癮相關性之研究

4

研究者

研究發現

與網路成癮正相關之網路行為

周榮(1996) 長時間使用 Email 和 BBS 的人,其網路上癮指數也較高,其正相關值 達顯著水準以上。

游森期(2001) 網路成癮高危險群在 WWW、聊天室、ICQ、BBS、網路遊戲、色情網 站等網路使用者項目之使用時間顯著較高。

董潔如(2002) 經常上網使用色情網、連線遊戲、聊天室等具有負面評價的內容,可 能是促成高中學生網路沉迷的原因之一。

彭郁歡(2003) 經常從事網路遊戲、聊天交友、電子佈告欄的青少年與網路成癮有很 大的關係。

陳冠名(2003) 網路沈迷高危險群青少年與一般青少年的網路使用行為,在「下載」

及「連線遊戲」兩項達顯著差異。

廖思涵(2005) 在網路各類活動的使用上,如果生活休閒類、遊戲類與聊天交友類的 使用頻繁度越高,其網路沉迷的危險性就越高。

褚志鵬、林珍如、陳 國文(2008)

網路連線遊戲、瀏覽色情網、瀏覽/更新部落格,對高中學生網路成癮 構面顯著正向影響。

謝龍卿(2004)

E-MAIL、聊天室、網路遊戲、色情網站等預測變項與網路成癮有高度 的相關。

龔慧玲(2010)

喜好上網交友和線上娛樂的大學生,網路成癮的癥狀發生的 傾向的較高,顯示善於在網路上尋找虛擬社交和找尋生活娛 樂來源的大學生,在網路成癮各方面因素都有明顯的相關性。

29

(43)

續表 2-2-4

陳怡君(2011) 使用『聊天交友類』與『生活休閒類』、『玩線上遊戲』的頻率越高、

的頻繁度,網路沈迷的傾向越高。

黃仁楷(2012)

網路成癮有顯著相關的網路行為由高至低排序如下:在論壇觀看帖子 內容,在論壇分享、張貼帖子,玩網路遊戲,玩社群網站遊戲,瀏覽 色情網站,分享社群網站內容,觀看社群網站內容,觀看影片或聆聽 音樂以及相關娛樂,使用網路即時通訊工具,觀看網路上的新聞。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從上述研究中可發現,愈常進行互動類、遊戲類、下載類及色情類之網路行 為者,網路成癮的傾向愈高。而臺東縣國小學生的網路行為與網路成癮之相關性 是否與其他地區相同,將於研究中進一步討論。

30

(44)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本章旨在說明研究的設計與實施情形,共分為六節,依序為研究架構、研究 假設、研究對象及研究方法、研究工具、資料處理與分析、研究程序,以下就各 節分項敘述說明。

第一節 研究架構

本研究擬了解臺東縣國民小學高年級學生在網路行為與網路成癮之現況,並 且探討不同背景變項的臺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生在網路行為與網路成癮是否有所差 異,及了解網路行為與網路成癮之間的關係。根據研究動機,研究目的與文獻探 討,提出本研究的架構圖。

本研究架構之背景變項是指受試學生的性別、年級、族群、居住地區、家中 有無電腦、家中電腦可否上網、父親社經背景、母親社經背景、父母親是否會上 網、父母對於子女上網態度、網路使用年資、最常上網地點、每週上網次數、每 次上網時間、有無自己 Facebook 帳號;網路行為包含資訊閱讀、社交娛樂、流行 休閒、不當使用等四個分層面;網路成癮包含強迫性上網、網路成癮戒斷反應、

網路成癮耐受性、人際與健康問題及時間管理問題等五個分層面。

研究以問卷調查方式,以臺東縣國民小學高年級學生為對象進行研究,如圖 3-1。首先考驗不同背景變項的學生在網路行為與網路成癮之間的差異情形(研究 架構圖中 A、B);並且探討網路行為與網路成癮之間相關情形(研究架構圖中 C)。

31

(45)

圖 3-1 研究架構圖

1

網路成癮 強迫性上網 網路成癮戒斷反應

網路成癮耐受性 人際與健康問題 時間管理問題 背景變項

性別 年級 族群 居住地區 家中有無電腦 家中電腦可否上網

父親社經背景 母親社經背景 父母親是否會上網 父母對於子女上網態度

網路使用年資 最常上網地點 每週上網次數 每次上網時間 有無自己Facebook 帳號

網路行為 資訊閱讀 社交娛樂 流行休閒 不當使用 A

B

C

32

(46)

第二節 研究假設

根據第一章之研究問題,本研究提出研究假設如下:

假設 1 不同背景變項之國小高年級學生在網路行為上有顯著差異。

1-1 不同性別之國小高年級學生在網路行為上有顯著差異。

1-2 不同年級之國小高年級學生在網路行為上有顯著差異。

1-3 不同族群之國小高年級學生在網路行為上有顯著差異。

1-4 不同居住地區之國小高年級學生在網路行為上有顯著差異。

1-5 家中有無電腦情形之國小高年級學生在網路行為上有顯著差異。

1-6 家中電腦可否上網情形之國小高年級學生在網路行為上有顯著差異。

1-7 不同父親社經背景之國小高年級學生在網路行為上有顯著差異。

1-8 不同母親社經背景之國小高年級學生在網路行為上有顯著差異。

1-9 父母親是否會上網情形之國小高年級學生在網路行為上有顯著差異。

1-10 父母對於子女上網態度不同之國小高年級學生在網路行為上有顯著差異。

1-11 不同上網年資之國小高年級學生在網路行為上有顯著差異。

1-12 不同最常上網地點之國小高年級學生在網路行為上有顯著差異。

1-13 不同每週上網次數之國小高年級學生在網路行為上有顯著差異。

1-14 不同每次上網時間之國小高年級學生在網路行為上有顯著差異。

1-15 有無自己 Facebook 帳號之國小高年級學生在網路行為上有顯著差異。

假設 2 不同背景變項之國小高年級學生在網路成癮上有顯著差異。

2-1 不同性別之國小高年級學生在網路成癮上有顯著差異。

2-2 不同年級之國小高年級學生在網路成癮上有顯著差異。

2-3 不同族群之國小高年級學生在網路成癮上有顯著差異。

2-4 不同居住地區之國小高年級學生在網路成癮上有顯著差異。

2-5 不同家中有無電腦情形之國小高年級學生在網路成癮上有顯著差異。

2-6 不同家中電腦可否上網情形之國小高年級學生在網路成癮上有顯著差異。

2-7 不同父親社經背景之國小高年級學生在網路成癮上有顯著差異。

2-8 不同母親社經背景之國小高年級學生在網路成癮上有顯著差異。

2-9 不同父母親是否會上網情形之國小高年級學生在網路成癮上有顯著差異。

2-10 不同父母對於子女上網態度之國小高年級學生在網路成癮上有顯著差異。

2-11 不同上網年資之國小高年級學生在網路成癮上有顯著差異。

33

(47)

2-12 不同最常上網地點之國小高年級學生在網路成癮上有顯著差異。

2-13 不同每週上網次數之國小高年級學生在網路成癮上有顯著差異。

2-14 不同每次上網時間之國小高年級學生在網路成癮上有顯著差異。

2-15不同有無自己 Facebook 帳號之國小高年級學生在網路成癮上有顯著差異。

假設 3 國小高年級學生在網路行為與網路成癮間有顯著相關。

假設 4 國小高年級學生之不同網路行為層面對於國小高年級學生之網路成癮程度 具有預測效力。

34

數據

圖 3-1  研究架構圖  ................................................................................................
表 2-2-2  國小學生網路行為之相關研究摘要表 2 研究者  研究題目  研究發現  許怡安 (2000)  兒童網路使用與網路媒體素養之研究-以台北縣市國小 高年級學童為例  一、學童在「網路使用能力」及「資訊評估能      力」上表現,優於「網路安全能力」、「網     路法律能力」及「網路禮儀能力」。  二、「居住地區」、「家長干涉參與程度」與      「網路使用自我控制能力」是影響網路媒         體素養的重要變項。  陳炳男 (2002)  國小學生網路素養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圖 3-1  研究架構圖 1  網路成癮  強迫性上網  網路成癮戒斷反應 網路成癮耐受性 人際與健康問題 時間管理問題 背景變項 性別年級族群居住地區家中有無電腦家中電腦可否上網父親社經背景母親社經背景父母親是否會上網父母對於子女上網態度網路使用年資最常上網地點每週上網次數每次上網時間有無自己Facebook 帳號 網路行為 資訊閱讀 社交娛樂 流行休閒 不當使用 A B C  32
表 3-4-1  網路行為量表預試因素分析摘要表 6 預視問卷題 號  不當使用  流行休閒  社交娛樂  資訊閱讀  分量信度  總量信度  Q18  .882  .827  .813 Q20 .879 Q19 .868 Q17 .837 Q21 .566 Q5 .720 .804 Q3 .650 Q15 .598 Q4 .586 Q14 .577 Q13 .448  Q6  .441  Q10  .743  .805 Q7 .711 Q8 .684  Q9  .592  Q12  .446  Q1  .
+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o reduce the leakage current related higher power consumption in highly integrated circuit and overcome the physical thickness limitation of silicon dioxide, the conventional SiO 2

3.Th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whose parents with higher educational background spend more time than the students whose parents with lower educational background in the

Network behavior of university students has internet addiction factor, data collection factor, entertainment media factor, affection.. communication factor, and online

The academic achievement of math of high-grad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is significant related to their SES and the self-concept in math, but is non-related to their

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is to design the bus- related lesson plans based on the need of the students of the 3 rd to 6 th grade of an elementary school in remote

Based on a sample of 98 sixth-grade students from a primary school in Changhua County, this study applies the K-means cluster analysis to explore the index factors of the

The usage of computer and Internet has provided a passageway to satisfy the needs.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probe into the Internet usage/online behavior and Internet

Students’ cognition toward low-carbon diet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grades, could be affected by their comprehension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