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The Comparative Study with Compensation Consciousness to Working Willingness of Wholesale Store in Taiwan and China 王正德、陸春霖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The Comparative Study with Compensation Consciousness to Working Willingness of Wholesale Store in Taiwan and China 王正德、陸春霖"

Copied!
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The Comparative Study with Compensation Consciousness to Working Willingness of Wholesale Store in Taiwan and China

王正德、陸春霖

E-mail: 9222806@mail.dyu.edu.tw

ABSTRACT

The research takes Taiwanese and Mainland wholesale stores as target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wage consciousness on working willingness. The research uses questionnaire to investigate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 between wage consciousness and working willingness. The results may supply a reference for Taiwanese firms when they face setting wage structure. The research found: 1

、Only benefits have influence on job involvement. And the results are more significant in Taiwna than in China. 2、Both basic salary and performerce reward have influence on organization commitment. However, the results about benefits are less significant in China than in Taiwan. Therefore, the research suggests the wage structure should be set by fair and reasonable way, and it’d better have the function of inspiring personnels. Only when firms set their wage structure well, do they encourage personnels to have better performance in operation.

Keywords : wholesale store ; working willingness ; wage consciousness Table of Contents

目錄 封面內頁 簽名頁 授權書 iii 中文摘要 v 英文摘要 vi 誌謝 vii 目錄 viii 圖目錄 xi 表目錄 x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 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6 第三節 研究目的 7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量販店之定義 9 第二節 台 灣量販店現況 17 第三節 中國大陸量販店現況 20 一、中資企業方面 20 第四節 薪酬的意義與薪酬認知之探討 30 一、薪酬 之意義 30 二、薪酬之目的與功能 31 三、薪酬設計之基本原則 32 四、薪資理論 (一)市場供需理論:Adam Smith認為薪資 是依據勞力市場的供給與需求而決定的。 34 五、薪酬制度之設計方法 35 第五節 工作意願的探討 48 第三章 研究方法 54 第一節 研究架構 54 第二節 研究假設 55 第三節 操作性定義 56 第四節 資料收集與變數衡量方法 57 第五節 資料分析方法 58 第四章 資料分析與研究結果 60 第一節 基本資料分析 60 第二節 台灣薪酬認知對工作意願的影響 66 第三節 大陸薪酬認 知對工作意願的影響 70 第四節 台灣與大陸薪酬認知對工作意願有不同的影響 74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77 第一節 研究結 論 77 一、薪酬認知對工作投入之影響 77 二、薪酬認知對組織承諾之影響 78 第二節 研究建議 78 一、實務面的建議 79 二

、後續研究建議 80 參考文獻 81 中文部分 81 英文部分 87 薪酬認知對工作意願之研究問卷 90 圖目錄 圖1 本研究架構……

………..55 表目錄 表1台灣量販店發展經過 2 表2中國2001年時前15大零售商 4 表3中國大 陸主要非中資量販店進入大陸一覽表 5 表4國外量販店相關定義 11 表5國內量販店相關定義 14 表6 2003年台灣量販店店數 統計表 17 表7 2000年與2001年平均每戶每月收支比較 19 表8中國大陸主要非中資量販店業者 23 表9大陸批發零售貿易業銷 售額年增率 28 表10 大陸人口年齡結構 28 表11 福利之定義 44 表12 福利模式、需求層級及福利措施歸納表 46 表13 量販店 薪酬認知 47 表14 性別分佈表 60 表15 性別分佈表 61 表16 職位分佈表 61 表17 在台灣工作年資分佈表 62 表18 教育程度分 佈表 63 表19 性別分佈表 63 表20 性別分佈表 64 表21 職位分佈表 64 表22 在台灣工作年資分佈表 65 表23 教育程度分佈表 65 表24 台灣地區本薪、績效獎金及福利對工作投入之迴歸分析 67 表25 台灣地區本薪、績效獎金及福利對離職意願之迴歸 分析 69 表26 大陸地區本薪、績效獎金及福利對工作投入之迴歸分析 71 表27 大陸地區本薪、績效獎金及福利對離職意願 之迴歸分析 73 表28 本研究結果 74 表29 台灣與大陸目前量販店的薪酬結構的比較 75 表30 台灣與大陸薪酬認知對工作意願 有不同的影響 76

REFERENCES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1. 王麗容(1991),企業福利與人力資源管理,提升工作品質與企業發展研討會,高雄:中山大學。 2. 中衛發展中 心(2001),台灣零售業主要頁態定義研議極限況調查計畫,臺北:中為發展中心。 3. 尤丁白(1991),量販店之市場區隔及行銷策略研究-

以臺北縣市為實證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4. 中國零售行業研究報告(2001),中國行業/市場研究系列報告,北京華 通人市場資訊有限責任公司。 5. 北京大學教育學院網站, http://www.gse.pku.edu.cn。 6. 台灣經濟研究院(2002),2001年流通產業研究

,臺北:台灣經濟研究院。 7. 台灣經濟研究院(2003),2002年流通產業研究,臺北:台灣經濟研究院。 8. 朱劍敏、熊德、林漢志(2002),新 華社,經濟日報,3月18日,2版。 9. 行政院主計處 (2001),行政院主計處行業標準分類零售業細項分類架構圖,臺北:行政院主計處。

10. 李建華(1992),員工分紅入股理論與實務,清華管理科圖書中心。 11. 李永全(1994),員工入股計畫之租稅效果、分配效果及可行性研 究,國立中山大學財務館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2. 李志華(1982),台灣企業績效評估方式之研究,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

13. 李孟熹(1985),流通Q&A,臺北:商周文化。 14. 邱方正(2003),台灣經濟研究月刊,量販店西進大優勢,第26卷第3期。 15. 吳秉 恩(1991),「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理念、運作與實務」,中國企業經濟研究院。 16. 吳家聲﹙1991﹚,從工作環境談利潤分享制度,勞 工行政,第39期。 17. 吳家聲﹙1991﹚,公營事業民營化與員工分紅、入股制度之探討,公、民營事業單位實施勞工分紅入股與年終 獎金制度之研究,台灣省研考會。 18. 吳復新(1997),「激勵保健理論」之應用,空大學訊,第195期,頁46-54。 19. 吳師豪(1996),經 營零售業態的成功關鍵因素-(1),商業現代化,第14卷,頁16-21。 20. 洪瑞聰、餘坤東、梁金樹(1998年4月),管理與資訊學報,V.3 pp.33-54。 21. 洪榮昭、楊松德(1991),企業福利措施對提升工作意願與生產力之研究,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叢書。 22. 柯木興(1986年7月)

,勞工退休作業手冊,中國社會保險學會,pp5。 23. 施博棋(1995),企業退休金提撥策略決定因素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財務館裡研究 所碩士論文。 24. 施教裕(1991年12月),薪酬福利對勞資關係之影響,勞工行政,第四十四期。 25. 徐佳銘(1993),多國籍企業之特徵與 績效評估方式關係之研究-台灣地區之實證,中國文化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碩士論文。 26. 孫德修著,從人才到人財,人力資源管理時 戰手冊,中為發展中心出版,民88。 27. 耿慶武(2001),「中國大陸人口就業城市趨勢與展望」,中國大陸之研究,第44卷,第11期。

28. 黃錦祿(1995),台灣製造業經營績效指標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資訊館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9. 黃英忠、曹國雄、黃同圳、張火燦、

王秉釣等編著,人力資源管理,臺北:華泰書局,第一版,民87。 30. 黃英忠(1997),現代人力資源管理,臺北:華泰書局。 31. 黃靜 婷(1993),勞資關係氣氛、勞工申訴處理與勞工工作意願之研究,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32. 張火燦著,「績效評估的模式與 相關理論」,人事管理,v.37,第17-23頁,民85。 33. 張火燦著,「薪酬的相關理論及其模式(續)」,人事管理,v.384,第19-30頁,

民85。 34. 張火燦(1996),薪酬的相關理論及其模式,人事管理,第三十三卷,第二期。 35. 陳金福(1982),我國企業員工分紅入股制度

,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 36. 陳怡如(1997),企業實行員工分紅入股制度對工資決策之影響,中央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37. 陳 月霞、施博琪(1996),台灣企業退休金概況,公務人員退撫基金季刊,pp.13-27。 38. 陳啟祥(1999),台灣量販店經營模式之研究,國立 中興大學企館研究所碩士論文。 39. 陳維鸚(1992年12月),會計月刊,第88期。 40. 陳哲彥(1998) ,人力資源管理與組織績效之關係─本 土及外資企業的比較,國立中山大學 人力資產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41. 陳隆麒﹙1992年11月﹚,員工持股計畫與公司績效之研究,管 理評論。 42. 陳富祥(1984),個人屬性、工作滿足、工作投入之相關性,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43. 許巨集(1995),高科技 產業的教育訓練制度與組織績效之相關性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企業館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44. 曾詩穎﹙1999﹚,員工之薪資福利滿意 度對企業績效影響之研究-以美、日、中電子資訊業為例,中國文化大學國企所碩士論文。 45. 辜秋屏﹙1997﹚高階主管酬勞與公司經營 績效之實證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46. 張笠雲(1991),網路台灣企業的人情關係與經濟理性,臺北市:遠流出版社。

47. 張旭利 (1989),企業策略,企業文化及企業績效關係之研究-以石化業為例,國立中央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48. 張志 誠(1999),退休金提撥生產效率與股價之互動關係,國立中山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49. 張明雄(1995),競爭策略、技術策略配 合與經營績效之關係研究-以石化業為例,國立中央大學企業館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50. 游宏智﹙1998﹚,利潤分享制度對員工工作態度 影響之研究,中原大學企管所碩士論文。 51. 零售市場(2003年3月),量販店3月份店數統計,第407期 52. 楊國樞等﹙民79﹚,「中國人 的價值觀社會科學觀點」,臺北市: 桂冠圖書公司。 53. 趙必孝(1994),國際企業子公司人力資源管理:策略、控制與績效,國立中山大學 企業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 54. 趙義隆(1999),兩岸四地消費者教育現況與發展,消費者報導雜誌,第216期,頁55。 55. 諸承明(1995),

薪資設計要素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以組織特性與任務特性為情境變數,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56. 鄭邦偉﹙1990﹚,台 灣地區企業內員工分紅入股之研究,台灣銀行季刊,第四十一卷第一期。 57. 蔡玲玉﹙1989﹚薪資管理與勞資關係氣氛之研究,政大企 研所碩士論文。 58. 歐育誠(1988),薪資淺說,人事月刊,v6.pp.14-22 59. 劉莉蘭(1994),員工分紅,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60.

劉旭清(1998),員工分紅入股制度的意義,勞工第一百二十期。 61. 簡立婷(1998),量販店採購決策之研究,國立臺北大學企業館裡研究 所碩士論文。 62. 簡瑟芬(1992),報酬制度與員工工作意願之研究,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63. 顏文欽﹙1997﹚,員工分紅 入股滿意度、工作投入度與離職意向關係之研究─以半導體之上市公司為例,東吳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英文部分 1.

Arthur,J.B.(1992),”The link between strategy and industrial relation systems in American steel minimills,”Industrial and Labor Retaliations Review,pp45,488-506. 2. Buchko,Aaron A(1992),”Effect of Employee Ownership on Employee Attitudes─A Test of Perspectives”Work and Occupations,p59-78. 3. Delery ,J.E.and Doty,D.H.(1996),”Modes of theorizing in strategic HR Resource Management:Teste of Universalistic, contingency,and configurational performance,”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39(4),pp.802-835. 4. Delery ,J.T.and Huselid,M.A.(1996),”The impact of HR resource management practices on perceptions of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40(1),

pp.71-188. 5. Estrin,S.and Wilson,N.﹙1986﹚,”The Microeconomic Effect of Profit Sharing:The British Experience”,Center for Labor Economics,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London. 6. Husield,M.A.,Jackson,S.E.and Schuler,R.S.(1997),”Technical and strategic HR resource management effectiveness as determinants of performance,”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40(1),pp.171-188. 7. Klein,KJ(1987),”Employee Stock Ownershipp.and Employee Attitudes:A Test of Three Models“,Journal of Finance, May, pp.349-363. 8. Meade,J.E.﹙1972﹚,”The Theory of Labor-Managed Firms of Profit Sharing,”Economic Journal,Vol.82. 9. Milkovich, G. T. (1988),”A Strategic Perspective on

Compensation Management”, Research in Personnel and HR Resource Management, Vol.6,pp.263-288. 10. Miller,S.M.(1990),”The strategic management of technological R&D:An ideal process for the 1990’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5(2):pp153-163. 11.

Nkomo,S.M.(1987),”HR Resource Planing and Organization Performance :An Exploratory Analysis,”St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8),pp.387-392. 12. Robbins, S. P. , Personnel(1978),”The Management of HR Resource, 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Hall,Inc. 13.

Henderson, R. I., Compensation Management: Rewarding Performance, Reston, Viginia:Reston Pubishing Co.,1979. 14. Robbins, S. P. (1993), Organizanonal Behavior(6th ed.). NJ:Pronuce-Hall. 15. Steinherr,A.﹙1977﹚,”On the Efficiency of Profit Sharing and Labor Participation in Management”, 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 Vol.8 16. Schuler, R. S. (1987), Personnel/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3th ed.). 17. New York West Publishing Co. Venkatraman & Ramanujam (1986), Measurement of Business performance on Strategy Research:A Comparison of

(3)

approach,”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1(4),PP801-814. 18. Younde, M.A., Shnell, S.A.,Dean,J.W.Jr.and Lepak,D.P.(1996),”HR resource management manufacturing strategy, and firm performance,”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9(4), pp.836-886.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Most of the studies used these theme parks as a research object and mainly focused on service quality, customer satisfaction and possible reasons that influence the willingness of

The study derives five parameters as background factors, personality trait, community trait, and aggression behavior for the research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studies to

This study uses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to investigate the main technology develop- ment evaluation models adopted by Asian (Taiwan, Japan, Korea, Singapore, and Mainland

This study uses ANSYS FLUENT commercial code coupled with User-Defined Function (UDF) program to numerically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internal pressure and

In order to serve the fore-mentioned purpose, this research is based on a related questionnaire that extracts 525 high school students as the object for the study, and carries out

Therefore, this study uses Mainland Chian tourist as survey respondent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store expertise, shopping satisfaction and share of wallet.. The study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learning organization culture on teachers’ study and teaching potency in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s.. The research tool of

The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investigate the major factors for choose Vocational College from Taiwanese Vocational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to identify any differ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