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數度衍》的內容分析(二)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四章、《數度衍》的內容分析(二) "

Copied!
7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四章、《數度衍》的內容分析(二)

4.1 巽五冊分析

本冊共有三卷,分別為九卷的(方圓、弦矢弧) ,十卷的較容和十一卷的遞 加、外包、倍加,內容是屬於<少廣>的部分。 「少」多少也, 「廣」寬廣也。少 廣者討論從平面圖形面積、立體體積反算其邊長、周長和直徑等問題。而開平方、

開平圓、開立方、開立圓等問題則放在坎六冊。本冊大致上是以《算法統宗》 (程 大位著,1592 年)、《圜容較義》(利瑪竇授,李之藻演,1608 年)以及《同文 算指》 (李之藻著,1613 年)為底本而編寫成的,茲分析如下:

4.1.1 方圓

方圓的內容主要出自於《算法統宗》卷三方田章和卷七,少部分出自《圜容 較義》 ,首列「諸率」和「方內容圓圓內容方率說」 ,在這之後則是一系列方圓的 問題,共分為二十一類。以下列舉方圓的問題共二十一名目,這些問題應出自於

《算法統宗》和《圜容較義》 。為了便於分析,茲以現代的符號表示如下:

(一)方內容圓法

【方面求圓積庇積式】設方面(邊)為 a ,則:圓積=

0.75a2

, 庇積=

0.25a2

;或庇積=

)2

(4

4× a

,圓積=

2 )2

(4 4 a

a ×

(二)圓內容方法

【圓徑求方積冪積式】設圓徑(直徑)為

d

,則: (1)方積=

)2

7

( d5

; (2)冪積=圓積-方積=

2 )2 7 (5 4

3d d

(三)立方內容立圓法

【立方面求立圓積立庇積式】設立方面(邊)為 a ,則:(1)

立圓積=

3 16

9 a

; (2)立庇積=立方積-立圓積=

3 3 16

9 a

a

(四)立圓內容立方法

【立圓徑求立方積立冪積式】設立圓徑(直徑)為

d

,則: (1)

立圓積=

3 16

9 d

; (2)立方積=

)3 7

( d5

; (3)立庇積=立方積-

立圓積=

3 3 16 ) 9 7

(5d d

圓徑

方面

(2)

(五)平方求積法 (1)【徑求積式】設方徑為 a ,則方積=

a2

(2)【周求積式】設方周為

l

,則方積=

)2 (4l

(六)平圓求積法

(1)【徑求積式】設圓徑(直徑)為

d

,則圓積=

2 4 3d

(2)【周求積式】設圓周為 c ,則圓積=

12

c2

(3)【周徑求積式】設圓周為 c ,圓徑(直徑)為

d

,則圓積=

4 cd

(4)【半周求積式】設半周為

2

c

,則圓積=

) 3 (2c 2 ÷

(5)【半徑求積式】設半徑為

2

d

,則圓積=

)2 (2 3× d

(6)【半周半徑求積式】設半周為

2

c

,半徑為

2

d

,則圓積=

2 2

c ×d

(七)立方求積法

【徑求積式】設立方徑為 a ,則方積=

a3

(八)立圓求積法

(1)【徑求積式】設立圓徑(直徑)為

d

,則立圓積=

3 16

9 d

(2)【周求積式】設立圓周為 c ,則立圓積=

48

c3

(九)方環求積式【

《算法統宗》卷三之「平方環積」

【外方內方求環積式】設外方甲乙為

a ,內方丙丁為1 a , 2

則:庚壬丙甲環積=

a12 a22

或 [ ]

)

( 2 ) (

2 1 2 a1 a2 a

a

×

+

(十)圓環求積式

(1)【外周內周求環積式】設外周甲戊乙己為

l ,內周 丙 1

庚丁辛為

l ,則:甲丙戊庚環積=2

12 12

2 2 2

1 l

l

或利用「環 闊×通環之長」求環積。 (

《算法統宗》卷三之「圓環求積」

(2) 【內周外周求環徑式】 (

《算法統宗》卷七之「環田截積」

癸 壬

丁 己

丁 辛 庚

(3)

戊 己

庚 外角二 內角一 環闊四

設外周甲戊乙己為

l ,內周丙庚丁辛為1 l ,則環徑=2 6

2

1 l

l

(3)【內周環徑求外周式】設內周丙庚丁辛為

l ,環徑為2 d

,則外周=

l2

+ 6

d

。 (4)【外周環徑求內周式】設外周甲戊乙己為

l ,環徑為1 d

,則內周=

l1

− 6

d

(十一)四破合環法

【四破之一求去內外角成環式】

∵乙丙=5,由「方五斜七」可知,乙丁=7,又乙 戊=(內周÷3)÷2。

∴內角乙己=乙戊=(6÷3)÷2=1;

外角庚丁=乙丁-乙己-己庚(即戊丙)=7-1-4=

2。

(十二)二破至九破率說

以四破為率,即以四分之一圓為準,所以二破即二分之一圓,相當於

2 4

個四

破,增加

2

2

個四破。三破即三分之一圓,相當於

3

4

個四破,增加

3

1

個四破。…九

破即九分之一圓,相當於

9

4

個四破,減少

9

5

個四破。

(十三)合破成立圓法

如右圖,通曰: 「以圓周剖之,周大則剖多,周小則 剖少,以剖後之一破,腰無圓形而止也。如以子丑圓周,

剖為三十二破,一破如丙丁甲乙形,甲乙平而不圓矣。又 以丙丁甲乙剖為二,如丙甲乙、甲乙丁兩形,而兩形必等,

則三十二其丙丁甲乙形而成立圓,六十四其丙甲乙形,亦 成立圓也,蓋丙至丁,半周也,十六其甲乙,亦半周也」。

(十四)方內容弧矢六角八角法

(1)【直方內容弧矢形式】

(引自《算法統宗》卷三之「直內容弧矢」

設方長(即弦)= c,方闊(即矢)= v,則:弧內積=

2 ) (c+v v

, 二角餘積=全積-弧內積=

2 ) (c v v cv +

(2)【直方內容六角形式】

(引自《算法統宗》卷三之「直容六角」

由 5

2

+ 9

2

= 106 ≠ 10 可知,直方所容的六角形並非正六角形,其中

甲 乙

弧 矢 形

(4)

六角形面積=18×(20-

10

21 ×

)=18×15=270,四角餘積=4×

9 2 5

1× ×

=90。

(3)【方內容八角形式】

(引自《算法統宗》卷三之「方容八角」

由 5

2

+ 5

2

= 50 ≠ 7 可知,方內所容的八角形並非正八角 形,其中全積=(2×5+7)

2

=17

2

=289,四角積=2×5

2

=50,八 角形面積=全積-四角積=289-50=239。

(十五)方內容小圓法【

(引自《算法統宗》難題少廣四第一題

設半方面為 x ,則圓徑為

2x20

,由「圓積+餘積=方積」

可知:

(2 20)2 2400 (2 )2 4

3 x + = x

,推得

x2 +60x=2700

,利 用「帶從開平方法」 (詳見開平方)求得 x =30,所以方面=

x

2

=60, 圓徑=

2x20

=40。

(十六)圓內容小方法

(1)設半徑為 x ,則方面為

2x6

,由「方積+餘積=圓 積」可知:

2 (2 )2

4 72 3 ) 6 2

( x + = x

,推得

x2 +24x=180

,我 們可利用「帶縱開平方法」 (詳見開平方)求得 x =6,所以 方面=

2x6

=6,圓徑=

2x

=12。【

引自《算法統宗》難題少廣 四第二題

(2)設圓徑為

d

,離邊為 v ,由「弦矢求徑術」

v v c

d

= +

)

2

2 ( 1

可知:

2 2

)

2

( 2 2 ) ( 2

2

d d v

v dv

c

= − = − − ,

然後,利用「弧矢法」可得大弧積

S (c v)v 2

1 +

=

,內方積

= (

d

− 2

v

)

2

。又直方闊= [

( 2 )

]

2

1 c d v

,所以,直方積=

[

( 2 )

]

( 2 )

2

1 c d v d v

。而小弧弦=

d2v

,小弧勾=

) 2(

1 dc

,利用「弧矢法」可得小弧積=

六 角

八 角

方內圓外為餘積

方面六十

圓內方外為餘積

圓徑十二

方面六

(5)

四 十 二

2 ) 2 (

) 2 2 (

1 d c d c

v

d





+

,並且大圓積可利用「大圓積=2×大弧積+2×直方積

+2×小弧積+內方積」求得。 【

引自《算法統宗》難題少廣四第三題

(十七)圓內容錠形法【

引自《算法統宗》卷三之「方內容錠」

】 設圓徑為

d

,由「方五斜七」可知:圓內容方邊=

7 5d

所以,錠內積=容方積=

)2 7 (5d

,兩欖積=4 個弧積=

) 7 7 7 (5 2 ) (

2 d d d

v v

c+ = + ×

。而以「全圓積=錠內積+兩欖積」

求得的圓面積會比以「圓徑求積

2 4 3d

S =

」來得多,其原因 是因為以「斜求方」算得的容方邊較大。

(十八)大平方內容小平圓求積圓法

設大方面為小圓徑

d

的三倍,所以大平方可容 9 個小平方,

積圓 9 個,庇積 9 個。又由「方內容圓法」圓積=

2 4

3d

,庇

積=

2 4

1d

知:3 個庇積相當 1 個圓積,所以 9 個庇積相當 3 個圓積,故言「積空成圓三也」再加「積圓九」 ,又言「共積 圓十二也」 。

(十九)大立方內容小立圓求積圓法

設大立方面為小立圓徑

d

的三倍,所以大立方可容 27 個小立方,積立圓 27 個,立庇積 27 個。又由「立圓求積 法」立圓積=

3

16

9 d

立庇積=

3 16

7 d

知:9 個庇積相當 7 個圓積,所以 27 個立庇積相當 21 個立圓積,故言「積空

成圓二十一也」再加「積圓二十七」 ,又言「共積圓四十八也」 。

(二十)大平圓內容小平圓求積圓法

設大圓徑為小圓徑

d

的三倍,由「平圓求積法」可知:

全圓實=

2 2 4 ) 27 3 4(

3 d = d

,容積圓七=

2 2 4 21 4

7×3d = d

,所

以隅空=

2 2 4 2 3 4

6d = × d

,故言「積空成圓二也」再加「容

四十二

大圓徑十二

錠 形

(6)

積圓七」 ,又言「共積圓九也」 。

(二十一)大立圓內容小立圓求積圓法

本題設大立圓徑為小立圓徑

d

的三倍,由「立圓求積法」

可知:全圓實=

3 3 16 ) 243 3 16(

9 d = d

,容積立圓十五=

2 3

16 135 16

15× 9 d = d

,所以隅空=

2 2 16 12 9 4

108d = × d

,故言

「積空成立圓十二」再加「容積圓十五」 ,又言「共積立圓 二十七也」 。

4.1.2 弧矢弦

弧矢弦的內容主要出自於《算法統宗》卷七。首列「弧矢解」 ,在這之後則 是一系列弧矢弦的問題,共分為五類。為了便於分析這五類題型,茲以現代的符 號說明如下:

(一)圓徑截積求弦矢法

(引自《算法統宗》卷七之「圓田截積」)

式:圓徑十三,截積三十二,問矢弦各幾何?曰:矢 四,弦十二。

今解:設矢長為 v ,已知截積為 32,則弦長=

v v2

64 −

,半

弦長=

v v

2 64 −

2

,又圓徑為 13,由「弦矢求徑術」

v v

c

d

= +

)

2

2 ( 1

可知:

2

2

2 ) ( 64 ) 13

(

v

v v

v

=

− ,推得

5v4 +52v3 +128v2 =4096

其中 4096 為實,

128 為上廉,52 為下廉,-5 為隅。用「開三乘方法」 (見十四卷)可得

v=4

, 所以矢長=4,弦長=

v

v

64

=12。

(二)弧積離徑求矢弦弧背圓徑半徑法

(引自《算法統宗》卷七之「弧矢求積積求弦矢」)

式:弧積一百二十八,離徑五,問矢、弦、背、圓徑

、半徑各幾何?曰:矢八弦二十四,弧背二十九零

,圓徑二十六,半徑十三。

今解:蓋本題設數,截弦為矢的三倍,即

c=3v

,於 是弓形面積

S c v v (c v) (c v)v

2 ) 1 2(

1 + = 2 =

=

,推得

容小圓十五

大圓徑十二

矢四

圓 徑 三 十

半 徑 十 三 圓 徑 二 十 六

弦 二 十 四

弧背二十九零

離徑五矢八

(7)

勾三 矢一

弦五

股四

S v

c

− = 2 ,

S S v c v S

= 2

= − 。 《增刪算法統宗》卷六賈步緯補註: 「步緯考此弧 矢算法為偶合,不能移馭他形。」所言極是。

由原文中已知

S =128

,所以 8 16 128 2 = =

=

S

v S

c

=

v

+ 2

S

= 8 + 16 = 24 。

設弧背為 a , 《算法統宗》中所用求弧背的公式為「

d c v a

2

2

+

= 」 ,而原文中的弧

背是利用「

c c v a

2

2

+

= 」求得,其中的「半弦背差

c v2

」是錯誤的,因此,算得 的弧背二十九零不同於《算法統宗》中的弧背二十八零。

而圓徑則是利用「弦矢求徑術」

v v

c

d

= +

)

2

2 ( 1

求得的。由原文中已知

=24

c

v=8

,所以圓徑 8 18 8 26 8

) 12 2

( 1

2 2

= +

= +

= +

=

v

v c

d

(三)弧矢內股弦求勾法

(引自《算法統宗》卷七之「弧矢內 股弦求勾」

式:圓徑十,矢一,為勾幾何?弧弦幾何?曰:勾三,

弧弦六。

今解:已知圓徑為

d

,矢長為 v ,則弦長=

2

2

)

( 2 2 ) (

2

d d v

− 或

d2 (d2v)2

(四)弧矢內勾弦求股法

(引自《算法統宗》卷七之「弧矢 內勾弦求股法」

式:圓徑十,弧弦六,為股幾何?弧矢幾何?曰:股 四,弧矢一。

今解:已知圓徑為

d

,弦長為 c ,則矢長=

2

2

)

( 2 2 ) 2 (

c d

d

− − 。

(五)圓徑直方闊求兩弧矢積法

式:圓徑七十四,直方闊二十四,為兩弧積各幾何?直方積幾何?曰:弧積各一 千一百八十七五,直方積一千七百三十二。

勾三

矢一 弦五 股四

(8)

今解:已知圓徑為

d

,直方闊為 w ,則全積=

2 4

3d

,矢長

2 w d

,利用「徑矢求弧弦法」可得弦長=

2 ) 2 )(

(

2

d w

w d

d

− −

,又用「弦矢求弧積法」

S (c v)v 2

1 +

=

可求得兩弧積,而直方積可由「直方積=全積-兩弧積」

求得。

4.1.3 較容

較容的內容是以利瑪竇和李之藻合譯(1608 年)的《圜容較義》一書為底 本增刪修改而成的。共分成五各部分,分別是「同周異容」 、 「同容異周」 、 「倍大」 、

「變形同容」 、 「相似」 。每個主題都分別列出一些定理。方中通除了抄錄該書「論 曰」的證明外,有些題目則在「通曰」中引用中國傳統的「以盈補虛」

1

的方法 證明。可見方氏在介紹西法的同時也不忘融入中算的方法。

一、同周異容

通曰: 「周不可以論容,故方田不以周步為率,同周者形必異,形異,容故 異耳。」即周長相同的幾何圖形,其形狀是不固定的,面積當然也隨之不確定。

以下是本主題的九個式子:

(式一)同周多邊形容 積,大於少邊形容積。

(式二)同周四直角形,

等邊容積,大於不等邊容 積。

(式三)同周等邊四角 形,直角容積,大於斜 角容積。

(式四)同周有法形,

多邊容積,大於少邊容 積。

(式五)同周等底三角 形,等邊容積,大於不等 邊容積。

(式六)同周多邊形,

等邊容積,大於不等邊 容積。

(式七)同周多邊等邊 形,等角容積,大於不 等角容積。

(式八)同周圓形容積,

大於有法形容積。

(式九)同周渾圓形容 積,大於長圓形容積。

茲舉一例分析如下:

同周等邊四角形,直角容積大於斜角容積。

直角如甲乙丙丁四角形,每邊五,

共周二十;斜角如戊己丙丁四角形,

每邊五,共周二十。

以斜角截戊庚丁三角形,補己辛丙三 角形,適足。是庚辛丙丁形,與戊己 丙丁形之容等矣。以直角截庚辛丙丁

今解:

本題是用「以盈補虛」的原理解題,

將直角三角形「戊庚丁」補至「己辛 丙」 ,面積不變。即平行四邊形戊己丙 丁面積=矩形庚辛丙丁面積,所以,

矩形甲乙丙丁多平行四邊形戊己丙丁

1出入相補,又稱以盈補虛,是中國古代解決面積、體積問題的主要方法。

二十四 矢二十五

(9)

戊 己

丁 丙

乙 丁 丙

戊 己

辛 庚

戊 己

甲 乙

丁 丙

外,尚餘甲乙庚辛形,乃多於斜角者 也。

一塊小矩形甲乙庚辛。

在國一數學(康軒版)第二冊有類似上題 的命題:底邊固定的平行四邊形中以長方形的 面積最大。一般的證法是從面積公式下手,以 高去判斷兩者的面積大小。本題的解法可以提 供給學生另一條思考的方向。另外,文本中四 邊形的命名似乎沒有定法,有時按照順時針排 列,有時候又按某一橫向或縱向排列。

二、同容異周

通曰: 「有積於此,可方可圓,可斜可直,周之不一,其積實同。周既不可 以論容,容亦不可以論周也。」此外,他又認為「此與同周異容相反,同周以少 邊為小,言容之小也。同容以少邊為大,言周之大也。舉一可以類推。」同樣地,

面積相同的幾何圖形,其形狀是不固定的,周長當然也隨之不確定。所以,這部 分文中只舉一式說明。茲分析如下:

同容少邊形周,大於多邊形 周式:少邊如甲乙丙形,多邊 如甲己丙丁形,以甲乙丙形分 為二,得甲丁丙、甲丁乙兩 形。以甲己丙丁形分為二,得 甲己丙、甲丁丙兩形。相較皆 等容,而甲丙長於己丙,甲乙 長於甲丁,是以少邊者為大 也。

今解:

少邊如△甲乙丙,多邊如矩 形甲己丙丁,兩者面積相等,

如圖都是由兩塊全等的直角 三角形組合成的。△甲乙丙的 底邊乙丙=乙丁+丁丙=甲 己+丁丙,但甲丙>己丙,且 甲乙>甲丁,所以,少邊者△

甲乙丙周長較大。

三、倍大

所謂的「倍大」指的是幾何圖形的面積多一倍的意思。這裡分成兩式,分別 是「同底倍大容積式」和「不同底倍大容積式」 ,茲舉一式說明如下:

同底倍大容積式:乙丙 底,甲乙丙形,得戊乙己 丙形之半。作甲丁線,甲 丁乙形,與甲戊乙形等。

甲丁丙形,與甲己丙形等 故也。

通曰:下同乙丙底,上 切甲點,作與乙丙平行 線,得長方形始可。

今解:

<作圖>過△甲乙丙的頂點甲作 底邊乙丙的平行線戊己,再分別從 乙、丙兩點作平行線戊己的垂線,

則所構成的長方形戊乙丙己即為 所求。

<證明>過甲點作△甲乙丙底邊

垂線甲丁,則△甲丁乙

△乙戊

甲,△甲丁丙

△丙己甲,故

長方形戊乙丙己和△甲乙丙同

底,且面積為後者的兩倍。

(10)

辛 庚 己

戊 丁

乙 甲

壬 癸

丑 子

乙 甲

戊 乙

庚 己

四、變形同容

所謂的「變形同容」指的是幾何圖形的形狀改變而面積不變。這裡分成六式,

分別是「六角變四角式」 、 「六角變三角式」 、 「圓形變四角三角式」 、 「銳觚形變直 角立方形式」 、 「斜角能含圓形變直角立方形式」 、 「渾圓變直角立方形式」 ,茲舉 兩式說明如下:

今解:

正六邊形甲乙丙丁戊己的面積=6 倍△甲乙庚的面積=

6×b‰³ ×2Mh

Mh b‰³ ×

×

3

Mh b‰³•¸’šü ×

又壬癸=庚辛,且癸子=甲乙丙丁 線。

故長方形壬癸子丑面積=正六邊形甲 乙丙丁戊己的面積。

(一)六角變四角式:六角如甲乙丙 丁戊己有法形,欲變為四角形。視六角 之心於庚,自庚至甲乙,作直角線庚 辛,另作壬癸線與庚辛線等,作癸子與 甲乙丙丁線等,則壬癸子丑四角形與甲 乙丙丁戊己六角形之所容等也。

論曰:自庚到各角,皆作直線,皆分 作三角形,皆相等。其甲乙庚三角形,

與甲辛、辛庚二線所作矩內直角形等。

若以甲乙丙丁半形之周線為癸子線,以 與壬癸線共作矩內直角形,即與有法全 形等,蓋此半邊三其三角形,照甲乙庚 形,作分中垂線,其矩內直角形,具倍 本三角形故也。

通曰:半徑線作橫線,半周線作直 線,兩形之容相等。則以六角形之全徑 全周作四角形,其容四倍矣。然六角之 徑,必須兩角中分之辛寅相對為徑,非 角對角之甲丁為徑。

(二)圓形變四角三角式:圓形如甲乙丙形,先變為四角形,視圓心於丁,

得半徑丁乙線,另作丁乙線相等,作乙戊線,與甲乙丙半周線等,則丁乙戊己 四角形,與甲乙丙圓形之所容等也,次變為三角形,倍乙戊線為乙庚線,與甲 乙丙全周等,又作丁庚線,則丁乙庚三角,與甲乙丙圓形之所容等也。

通曰:截丁己辛形為辛戊庚形,則丁乙戊己形內虛丁己辛地,與丁乙戊己形 外盈辛戊庚地相等,則等圓形之四角變為三角,等四角之三角,自等於圓形也。

此題「通曰」中引用中國傳統的「以盈補虛」的方法證明,可見方中通在 介紹西法的同時也不忘融入中算的方法。

五、相似

通曰: 「形相似而大小不同也,相似者,可比例也,不相似者,非比例也。」

這裡的「相似」和現今的意義是一樣的。共有「并線并形求與并線形同容式」 、 「兩

(11)

壬 辛 庚

戊 己 丁

乙 丙 甲

形互并求同周式」和「兩形互并較容式」三式,茲舉一式說明如下:

并線并形求與并線形同容式:有甲乙 丙及丁戊己三角形二,兩形相似,因并 甲丙、丁己為丁辛一直線,於上作直角 方形,又并甲乙、丁戊為丁庚,乙丙、

戊己為庚辛,乃并此二線上所作兩方 形,與丁辛線上方形之所容等也。

論曰:引長丁戊至庚,令戊庚與甲乙 同度,從庚作線與戊己平行,又引丁己 長之,令相遇於辛,從己作己壬線於戊 庚平行,則己壬辛之角形,與丁戊己相 似,而丁戊己與甲乙丙相似矣。何者?

己壬辛角與庚角等,庚角與丁戊己等,

己(應為戊)角又與乙角等,而辛角與 丁己戊角及兩角俱等,壬己辛角與甲角 亦等,又己壬邊與戊庚相等,則亦與甲 乙相等,而壬辛與乙丙,己辛與甲丙,

俱相等,故丁辛線,兼丁己甲丙之度;

丁庚線,兼丁戊甲乙之度;庚辛線,兼 戊己乙丙之度。庚壬,即戊己也,然則 丁辛上直角方形,於丁庚及庚辛上兩直 角方形并,自相等矣。

通曰:此與勾股求弦相通也。丁庚上方 形,股冪也;庚辛上方形,勾冪也;丁 辛上方形,弦冪也。弦冪之內,應有勾 股二冪也。

今解:

<作圖>

以△丁戊己為基本圖形,延長丁戊至 庚,且戊庚=甲乙;過庚作庚辛線平行 戊己,且交丁己的延長線於辛,構成直 角三角形丁庚辛。

<證明>

(1)∵壬角=庚角,庚角=丁戊己角,

丁戊己角=乙角。∴壬角=乙角。

(2)∵辛角=丁己戊角,丁己戊角=丙 角。∴辛角=丙角。

(3)又戊庚=甲乙,∴△己壬辛

△甲 乙丙。故戊庚=己壬=甲乙,壬辛=乙 丙, 己辛=甲丙。又庚壬=戊乙,故 直角三角形丁庚辛滿足三邊分別是這 兩相似對應邊的和,自然此三角形的三 邊會滿足「勾股弦定理」 。

《數度衍》第十一卷主要是以《同文算指》卷五和《算法統宗》卷六為底本編 寫而成的,其內容有「遞加」 、 「外包」 、 「倍加」 ,

2

茲分析如下。

4.1.4 遞加

遞加即等差,等差數列是人類發現最早的數列。在中國數學史上,關於等差 數列的記載,最早見於《周髀算經》 ,但問題和算法均很簡單,僅限於以公差逐 項累加。 《九章算術》涉及等差數列問題雖有 8 題,但僅<均輸章>第 19 問給出 了推算公差的公式,而《張丘建算經》中的等差數列問題,無論從題目的數量、

內容的豐富以及算法的完備上來說,都是最為突出的。

3

《算法統宗》也有一題 談論到「七人等差分錢」的問題。而本節的主要內容應是出自《同文算指》卷五 之遞加法,不過方中通所寫的遞加比較為完整。

2遞加法即等差,有時也稱隔母法;外包即包方、包圓、包三角、包立方立圓立三角的問題;倍 加法即等比。

3參考王渝生、劉鈍主編《中國數學史大系-南北朝隋唐數學》(石家庄: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0 年),頁 118。

(12)

首先給出「循次順加」 、 「超二位加」等五個數列如下:

(1)循次順加(公差為 1):1,2,3,4,5,6,7, 8,9,10,11。

(2)超二位加(公差為 2):1,3,5,7,9,11,13(奇數超加);

2,4,6,8,10,12,14(偶數超加) 。

(3)超三位加(公差為 3):1,4,7,10,13,16,19。

(4)超四位加(公差為 4):1,5,9,13,17,21。

(5)超五位加(公差為 5):1,6,11,16,21,26。

而遞加數列的公式共有十四個,為了便於說明,茲以現代符號表示如下:

號 類別 以現今符號表示

1 截三位較 設 a

i

(i=1,2,…,n,…)代表遞加數列的一般項,則 a

i

+a

i+2

= 2a

i+1

2 截四位較 設 a

i

(i=1,2,…,n,…)代表遞加數列的一般項,則 a

i

+a

i+3

=a

i+1

+a

i+2

。 3

截四位遞 加遞減較

設 a

i

(i=1,2,…,n,…)代表遞加數列的一般項,則 a

i+3

=a

i+1

+ a

i+2

-a

i

,a

i+3

前數,a

i

後數也。同理,a

i

=a

i+1

+a

i+2

-a

i+3

4

超加求積 法

a (i=0,1,2,…,n)代表遞加數列的一般項,i a 首位,0 a 次1

一位,

a 末位,則n

∑ ∑ ( )

= =

× + +

= +

n =

i

n

i

n i

i

n a a a

a a

a

0 1

1 0

0 2

5

順加求積 法

即公差和首項均為 1 的等差級數的求和公式,

( )

n n n n

i i

n

i n

i

× +

= +

∑ ∑

=

=

= 2

1

1 1

1

或 ( )

2 +1 n

n

6

順加異首 求積法

即公差為 1 但首項不為 1 的等差級數的求和公式,

( )( )

2 +1

= +

=

a n n i a

n

a i

7

四面順加 求積法

即正方形堆垛的求和公式,

2) )( 1 1 3 (

1 6

) 1 2 )(

1 (

1

2 + + = + +

=

=

n n n n

n i n

n

i

8

長闊順加 求積法

即長方形堆垛求和的公式,

6

) 15 1 2 )(

1 (

2 ) 1 ( 5 6

) 1 2 )(

1 ) (

5 ( ) 5 (

1 2

1

+ +

= +

+ + +

= + +

= + ∑

= =

n n

n

n n n

n i n i i

i

n

i n

i

3

) 2 / 1 2 / 5 5 )(

1

(n+ n+ + +

n

9 奇偶超加 奇數超加求積式

(13)

即首項為 1 公差為 2 的等差級數,

2

1 2

) 1 1 2 ) ( 1 2

( n n n

i

n

i

+ =

=

=

。 偶數超加求積式

求積法

即首項公差均為 2 的等差級數,

) 1 2 (

) 2 2 2 (

1

+ + =

=

=

n n n

i n

n

i

。 超加求尾數式

即一個等差級數已知首項 a、公差 d、項數 n,求其末項的方 法,a

n

=a+(n-1)d。

超加求首數式

10

超加求首 尾數法

即一個等差級數已知首項 a、公差 d、項數 n,求其首項的方 法,a=a

n

-(n-1)d。

11

積和求位 數及首尾 二位數法

設此等差級數的和為 S

n

、首項 a、公差 d、末項 a

n

,則:

2 )

( n

n

a a

S = n +

, 

 

÷  +

= 2

n n

a S a

n

;若

an

+

a

=

p

an

a

=

q

, 可得

2

q an = p+

2 q a= p

12

積較求首 尾二位數 法

設此等差級數的和為 S

n

、首項 a、公差 d、末項 a

n

,則:

2 )

( n

n

a a

S n +

=

a

+

an

= 2

Sn

÷

n

;若

an

a

=

q

,可得

2 ) 2

( S n q

an = n ÷ +

an

=

a

+

q

13

超加求逐 位細數法

設此等差級數的和為 S

n

、首項 a、公差 d,則:

[ ] [ ]

2 ) 1 ) (

1 ( 2

1 )

1 (

1

d n na n d n na

d i a S

n

i n

+

=

+ + + +

=

+

=

=

Λ





= 2

) 1 (

1 n n d

n S

a n

,再利用

ai

=

a

+ (

i

− 1 )

d

求出每一項。

14

超加求超 母及逐位 細數法

就是一個等差級數已知項數、前幾項總和與後幾項總和,求 其公差及每一項的方法。

4.1.5 外包

本節的主要內容應是出自於《算法統宗》卷六之方圓三稜和附束法,不過方 中通所寫的遞加還介紹「包立方立圓立三角」 。外包可分為四類,分別為包方、

包圓、包三角、包立方立圓立三角。如果中心不算,包方、包圓、包三角三者每

一種層數都會形成一等差數列,其公差分別為 8、6、9,茲以現代符號說明如下。

(14)

一、包方法

(引自《算法統宗》卷六之「方箭」

(一)外周求積式

「外周三十二,問總積幾何?曰:八十一。術:除中心一在外,以二層八,與外 周三十二相并,得四十,又以四十與外周三十二相乘,得一千二百八十為實,以 三層十六為法除之,得八十,加中心一,得八十一為總積。」

今解:已知外周=32,∵總積=1+8+16+24+32=

1+(8+32)+(16+24)=1+2(8+32);∴總積=

16 81 ) 32 8 (

1+32 + =

。又設外周= x ,則總積=

16 ) 8

1+ x( +x

(二)積求外周式

「總積八十一,問外周幾何?曰:三十二。術:去中心一在外,餘八十,以三層 十六乘之,得一千二百八十為實,以二層八(即超母)為縱,用帶縱開平方法除 之(詳十二卷) ,得三十二為外周。」

今解:已知總積=81,由總積=

16 ) 8

1+ x( +x

可知,

(811)×16

x(8+x)

,推得

1280

2 + x8 =

x

,利用「帶縱開平方法」 (詳見開方法)可求得

x=32

(三)外周求層式

「外周三十二,問層幾何?曰:除心四層,連心五層。術:以超母八,除外周三 十二,得四,即除心之層數也。加心一層,共五層。」

今解:設外周為

Sn

= n 8 ( − 1 ) ,則

8(n1)=32

,所以,除心之層數=

4 8 32 1= ÷ =

n

,加心一層,即

n=4+1=5

(四)外周及層數求積式

「外周三十二,除心四層,問總積幾何?曰:八十一。術:除中心一在外,以二 層八并外周三十二,得四十,以四層乘之,得一百六十,減半得八十,加中心一,

得八十一為總積。」

今解:已知外周=32,除心層數=4,所以,總積=1+8+16+24+32=1+(8+

32)+(16+24)=1+2(8+32);所以,總積=

81 2

) 32 8 (

1+ 4 + =

二、包圓法

(引自《算法統宗》卷六之「圓箭」

(一)外周求積式

「外周三十六,問總積幾何?曰:一百二十七。術:除中心一在 外,以二層六與外周三十六相并,得四十二,又以四十二與外周 三十六相乘,得一千五百一十二為實,以三層十二為法除之,得 一百二十六,加中心一,得一百二十七為總積。」

十外一方 二周五八 三層包

(15)

今解:已知外周=36,∵總積=1+6+12+18+24+30+36=1+(6+36)+(12+

30)+(18+24)=1+3(6+36),∴總積=

127 12

) 36 6 (

1+36 + =

。又設外周= x ,則

總積=

12 ) 6 1 x( +x

+

12 12

2

+ x 6 +

x

(二)積求外周式

「總積一百二十七,問外周幾何?曰:三十六。術:去中心一在外,餘一百二十 六,以三層十二乘之,得一千五百一十二為實,以超母六(即二層)為縱,用帶 縱開平方法除之,得三十六為外周。」

今解:已知總積=127,由總積=

12 ) 6

1+ x( +x

可知,

(1271)×12

x(6+x)

,推 得

x2 + x6 =1512

,利用「帶縱開平方法」 (詳見開方法)可求得

x=36

(三)外周求層式

「外周三十六,問層幾何?曰:除心六層,連心七層。術:以超母六,除外周三 十六,得六,即除心之層數也。加心一層,共七層。」

今解:設外周為

Sn

= n 6 ( − 1 ) ,則

6(n1)=36

,所以,除心之層數=

6 6 36 1= ÷ =

n

,加心一層,即

n=6+1=7

(四)外周及層數求積式

「外周三十六,除心六層,問總積幾何?曰:一百二十七。術:除中心一在外,

以二層六并外周三十六,得四十二,以六層乘之,得二百五十二,減半得一百二 十六,加中心一,得一百二十七為總積。」

今解:已知外周=36,除心層數=6,所以,總積=1+6+12+18+24+30+36

=1+(6+36)+(12+30)+(18+24)=1+3(6+36);所以,總積=

2 127 ) 36 6 (

1+6 + =

三、包三角法

(引自《算法統宗》卷六之「三稜」

(一)外周求積式

「外周三十六,問總積幾何?曰:九十一。術:除中心一在外,以二層九與外周 三十六相并,得四十五,又以四十五與外周三十六相乘,得一千六五百二十為實,

以三層十八為法除之,得九十,加中心一,得九十一為總積。」

今解:已知外周=36,因為,總積=1+9+18+27+36=1+(9

+36)+(18+27)=1+2(9+36);所以,總積=

18 91 ) 36 9 (

1+36 + =

。又設外周= x ,則總積=

18 ) 9

1+ x( +x

(16)

(二)積求外周式

「總積九十一,問外周幾何?曰:三十六。術:除中心一在外,餘九十,以三層 十八乘之,得一千六百二十為實,以超母九為縱,用帶縱開平方法除之,得三十 六為外周。」

今解:已知總積=91,由總積=

18 ) 9

1+ x( +x

可知,

(911)×18

x(9+x)

,推得

1620

2 + x9 =

x

,利用「帶縱開平方法」 (詳見開方法)可求得

x=36

(三)外周求層式

「外周三十六,問層幾何?曰:除心四層,連心五層。術:以超母九,除外周 三十六,得四,即除心之層數也。加心一層,共五層。」

今解:設外周為

Sn

= n 9 ( − 1 ) ,則

9(n1)=36

,所以,除心之層數=

4 9 36 1= ÷ =

n

,加心一層,即

n=4+1=5

(四)外周及層數求積式

「外周三十六,除心四層,問總積幾何?曰:九十一。術:除中心一在外,以二 層九并外周三十六,得四十五,以四層乘之,得一百八十,減半得九十,加中心 一,得九十一為總積。」

今解:已知外周=36,除心層數=4,所以,總積=1+9+18+27+36=1+(9+

36)+(18+27)=1+2(9+36);所以,總積=

91 2

) 36 9 (

1+ 4 + =

四、包立方、立圓、立三角法

這裡所謂的立方、立圓、立三角,分別指的是正立方體、正六角柱、正四面 體。而包立方、立圓、立三角不像包方、包圓、包三角可以形成等差數列,茲以 現代符號說明如下。

(一)包立方法

(1)立方面求層式

「立方面九,問層幾何?曰:除心四層,連心五層。術:通曰,以面九,去中心 一,存八,折半得四,即除心之層數也。加心一五層,每層一面加二,故二數為 一層也。」今解:設面為

an

= 1 + 2

n

,則

1+ n2 =9

,所以,除心之層數=

4 2 ) 1 9

( ÷ =

=

n

,加心一層,故連心五層。

(2)立方層求面式

「立方除心四層,問面幾何?曰:九。術:通曰:以四層倍之為八,加中心一,

得九,即方面。」今解:設面為

an

= 1 + 2

n

,則底

a4

= 1 + 2 × 4 = 9 。

(3)立方面求外包式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六)無正當理由連續曠職二日以上,校方得予解雇。在僱用期間,乙方應接受甲方

李家三姊妹計劃合資購買一部健身器材,小妹分攤 x 元,大姊分攤的錢比小妹的兩倍少 250. 元,二姊分攤的錢比小妹的一半多

(六)無正當理由連續曠職二日以上,校方得予解雇。在僱用期間,乙方應接受甲方

甲、乙兩間通訊行,各以相同的成本買入一款新手機。甲通訊行按成本

前一學期學業成績總平均 70 分以上者,操行成績甲等(80 分以上) 。成績單未登記 有操性成績者,須檢附【表二】獎學金推薦函乙份。2. 前一學期學業成績總平均

以及高三數學甲Ⅰ、Ⅱ,與數學乙Ⅰ、Ⅱ的選修課程,其中數學 IV 分為 A、B 兩版,B 版 擴充了 A 版的內容,所增加的題材在課程綱要中以◎

「唯識相」的部分即佔了二十四個偈頌,亦即佔了五分之四(80%)的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