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空白頁)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空白頁)"

Copied!
18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2)

(空白頁)

(3)

引 言

香港學校課程發展已經進入持續更新的新階段。為了回應本地、區域以至全 球各方面巨大且急劇的轉變,「學會學習」課程必須與時並進,以保持香港的競 爭優勢。我們鼓勵學校持續及深化 2001 年「學會學習」課程改革所取得的成果,

同時定出未來課程發展的新焦點,以達至整體學校課程的發展目標和學習宗旨,

讓所有學生獲益。

為配合中、小學的學校課程持續更新,課程發展議會對八個學習領域(小一 至中六)與常識科(小一至小六)的課程指引已作出更新,並建議學校採用。

在更新各學習領域和常識科課程指引時,課程發展議會轄下的相關學習領 域和專責委員會,經已充分考慮學校、校長、教師、學生和公眾人士的關注、需 要和建議。我們亦於 2015 至 2017 年舉辦了一系列學校簡介會和進行全港學校問 卷調查,以蒐集學校對各學習領域課程指引和常識科課程指引主要更新內容的意 見。

《小學常識科課程指引(小一至小六)》(2017) 將會取代 2011 年的版本。常 識科課程指引展示課程架構,說明常識科的課程宗旨、學習目標及學習重點,詳 述課程持續更新下常識科的發展方向,並且就課程規劃、學與教策略、評估及學 與教資源等提出建議。此外,常識科課程指引亦會更新有關有效學習、教學及評 估的示例, 供學校參考。

我們鼓勵學校充分考慮本身的情況、優勢和學生的需要,適當採用課程指引 的建議,以幫助學生達到學校課程的學習宗旨。學校宜參照《基礎教育課程指引

─聚焦 ‧ 深化 ‧ 持續(小一至小六)》(2014)和相關的學習領域課程指引(小 一至中六)(2017),加深認識各學習階段之間及學習範疇之間的連繫,以及如何 實踐有效的學習、教學和評估策略,確保對學校、學習領域、學科層面的課程規 劃有整全的理解。

課程發展是協作和持續進行的過程,各學習領域和常識科課程指引將會按照 學校實踐的經驗,以及學生和社會轉變的需要,作定期檢視和更新。

歡迎學校對常識科的課程發展提出意見和建議,來函請寄:

香港灣仔皇后大道東 213 號 胡忠大廈 13 樓

教育局課程發展處

總課程發展主任(幼稚園及小學)收 傳真:3104 0542

電郵:kpgs_cdi@edb.gov.hk

(4)

提 要 常識科

‧ 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學習經歷,讓他們更了解自己、社會、國家和世界。

‧ 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有效地學習和運用共通能力,以探究與科學、

科技及社會相關的課題和事件。

‧ 培養學生正面的價值觀和積極的態度,讓他們有健康的個人與群性發展。

現有優勢

‧ 學校已因應本身的發展優勢和學生的需要,規劃校本的常識科課程。

‧ 教師普遍認同常識科有助發展學生的共通能力(例如:溝通、研習與協作能 力)、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

‧ 探究式學習是常識科的重要學習策略,教師是學習的促進者,協助學生學會 學習。

‧ 隨着科技的發展,學校有足夠設備推動電子學習。

‧ 社區資源有助推動全方位學習。

‧ 學校重視以多元化的評估促進學生學習。

課程發展的路向

‧ 建立持續發展校本課程的文化,依據常識科的課程架構,並配合學生的需要、

興趣和社會的轉變更新課程。

‧ 在學校整體課程規劃中加強常識科課程的縱向連貫與橫向整合,與及跨學科學 習經歷的連繫。

‧ 繼續透過「課程持續更新」的新元素和善用學與教策略及資源,達成常識科的 課程宗旨。

‧ 根據常識科課程指引的評估原則,訂定校本的整體評估政策,發展教師的評估 素養,並善用評估數據 / 資料回饋課程規劃和學與教策略。

施行要則

‧ 所有小學按常識科課程指引的建議推行常識科課程。

(5)

課程宗旨

常識科課程旨在協助學生:

‧ 保持健康的個人發展,成為充滿自信、理性和富責任感的公民。

‧ 認識自己在家庭和社會所擔當的角色及應履行的責任,並關注共同的福祉。

‧ 培養對國民身份的認同感,並致力貢獻國家和世界。

‧ 培養對自然及科技世界的興趣和好奇心,了解科學與科技發展對社會的影響。

‧ 關心及愛護周遭的環境,實踐綠色生活。

學生應享有的學習機會

‧ 從小一至小六學習常識科。

‧ 獲得課程中與核心學習元素相關的學習經歷。

‧ 有充足的時間學習常識科,本科應佔小學課程總課時的百分之十二至十五。

中央課程

常識科的課程具備開放和靈活的課程架構,並訂定明確的學習目標和學習重點,

讓學生透過下列六個學習範疇,建構學科知識、發展共通能力,以及培養正面的 價值觀和積極的態度:

‧ 健康與生活

‧ 人與環境

‧ 日常生活中的科學與科技

‧ 社會與公民

‧ 國民身份認同與中華文化

‧ 了解世界與認識資訊年代

課程應均衡地涵蓋六個學習範疇。學校應在國民身份認同與中華文化的學習範疇 中,讓學生學習中國歷史和文化。

(6)

中央課程與校本調適

學校宜對中央課程作出調適,發展校本課程,以達到常識科課程指引所訂定的學 習目標和學習重點。學校可以採用以下的措施:

‧ 根據學生的需要、興趣和能力,調校學習重點。

‧ 因應學校的現有優勢,以及教師的專業知識與能力,成立教學團隊,共同組織 學習內容,以完成核心學習元素,選擇適當的學與教策略及評估模式、設計課 業及延展學習活動。

學與教

‧ 發展「課程持續更新」的新元素,推動 STEM 教育與編程學習,深化價值觀 教育與促進學生綜合運用共通能力,透過有效的學與教策略促進學習。

‧ 以多元化的教學策略,如探究式學習與電子學習,幫助學生深化學習,邁向自 主學習。

‧ 透過討論和分析生活事件的方式,讓學生建立正面的價值觀和積極的態度,強 化情意發展和國民身份認同。

‧ 誘發學生的興趣,進行探究及通過手腦並用和解難活動建構知識,以堅毅的精 神面對挑戰,提出具創意的建議。

‧ 靈活地使用課本和採用優質的學與教資源,避免把學習規範於課本內容及紙筆 測考。

‧ 善用社區資源,提升教師團隊的專業,開拓機會促進學生全方位學習。

評估

‧ 完善校本評估政策,提升教師的評估素養。

‧ 引入多元評估,全面反映學生整體的表現。

‧ 協助學生在不同的評估歷程中透過自我檢視與多方回饋,了解和改善自己的學 習情況,邁向自主學習。

(7)

目 錄

引言

i

提要

ii

第一章 概論

1

1.1 背景 2

1.2 常識科在學校課程的定位 2

1.3 課程發展的基本理念和方向 2

1.4 課程發展重點—聚焦 ‧ 深化 ‧ 持續 4 1.4.1 發展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 (STEM) 教育 4

1.4.2 深化價值觀教育 4

1.4.3 持續發展共通能力 6

1.5 常識科課程的發展策略 6

第二章 課程架構

9

2.1 課程宗旨 10

2.2 學習目標 11

2.3 常識科課程架構的組成部分 12

2.3.1 學習範疇 13

2.3.2 共通能力 13

2.3.3 價值觀和態度 14

2.4 學習重點 15

2.4.1 核心學習元素 15

2.4.2 延展學習活動 15

2.5 主題教學 39

2.6 全方位學習 39

第三章 課程規劃、管理與領導

57

3.1 中央課程與校本課程發展 58

3.1.1 常識科校本課程的規劃原則 58 3.2 課程的規劃、推行與評鑑 60

3.2.1 課程的規劃過程 61

3.2.2 課程資源的運用 63

3.2.3 課程的實施與監察 63

3.2.4 課程檢討 63

3.3 課程的管理與領導 64

3.3.1 科本領導的重要性 64

3.3.2 建立學習社群,資源共享 64

3.3.3 教師的專業發展 65

3.4 課程策劃的方向 66

3.4.1 發展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 (STEM) 教育 66

(8)

3.4.3 跨課程閱讀 78

3.4.4 專題研習 79

3.4.5 價值觀教育 84

3.5 課程規劃模式 87

3.5.1 學習範疇的橫向整合 88 3.5.2 設計富校本特色的主題學習 88 3.5.3 學習階段的縱向連貫 90 3.6 不同學習階段的課程銜接 91 3.6.1 小學與幼稚園教育的銜接 91 3.6.2 第一和第二學習階段的銜接 91 3.6.3 小學與中學課程的銜接 92

3.7 學習時間的靈活運用 93

第四章 學與教

97

4.1 主導原則 98

4.1.1 提供多元的學習機會 98

4.1.2 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98

4.1.3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99

4.1.4 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100 4.1.5 着重學生共通能力與價值觀的發展 100

4.2 學與教策略 101

4.2.1 合作學習 101

4.2.2 運用生活事件推動價值觀教育 102

4.2.3 科學探究 104

4.2.4 專題研習 106

4.2.5 應用編程,發展計算思維 111

4.3 跨課程閱讀 112

4.3.1 閱讀與寫作 112

4.3.2 新聞討論與資訊分析 115

4.4 電子學習 118

4.4.1 以資訊科技進行互動學習 118 4.4.2 善用多媒體推動學與教 119

4.5 全方位學習 121

4.5.1 服務學習 121

4.5.2 博物館學習 121

4.5.3 境外交流 122

4.6 學生課業 123

第五章 評估

125

5.1 評估的目的 126

5.2 評估的模式 126

(9)

5.3 總結性評估 130

5.3.1 總結性評估的設計 130

5.3.2 測考試卷中的時事題 130 5.3.3 從總結性評估回饋課堂教學 132

5.4 進展性評估 132

5.4.1 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 (STEM) 教育

的研習與評估活動 133

5.4.2 專題研習的評估 135

5.4.3 自我管理能力的評估 135

5.4.4 自我評估 138

5.5 自我評估與自主學習 138

5.5.1 預習與延展學習 139

5.5.2 學習歷程檔案 139

5.6 回饋對學習和評估的重要性 140

5.7 學校的評估政策 141

5.7.1 常識科評估政策的策劃與統籌 141

5.7.2 評估素養 142

5.7.3 評估活動與課業 143

第六章 學與教的資源

145

6.1 學校的資源管理 146

6.1.1 人力資源的規劃 146

6.1.2 校本資源庫的管理 146

6.2 學校的設備 147

6.2.1 常識室 147

6.2.2 學校圖書館 148

6.2.3 學校的資訊科技設備 149

6.3 優質的學與教資源 150

6.4 善用印刷素材 150

6.5 善用電子學習資源 151

6.5.1 電子書 151

6.5.2 教育電視 151

6.5.3 互聯網 152

6.5.4 教育局學與教資源平台 152

6.6 社區資源 153

附錄

155

一 協作式解決問題能力舉隅

156

二 整全性思考能力舉隅

157

三 自主學習舉隅—時間管理

161

詞彙釋義

163

參考資料

167

小學常識科專責委員會委員名錄

175

(10)
(11)

第一章

概論

(12)

1.1 背景

常識科課程最初是依據教育統籌委員會第四號報告書的建議編寫的,並於 1996 年首次推行。在 2002 年出版的課程指引則建基於早前推出的課程綱要及因應課 程改革的路向而撰寫。課程旨在引導兒童加深認識自己和他們所在的世界,以及 人類、事物與環境之間互相依存的關係。課程提供了豐富的內容來發展學生的基 礎知識、能力、價值觀和態度,以達到教育的宗旨。香港正隨著科學、科技和社 會的急劇發展而轉變。常識科需要維持開放而靈活的課程架構,幫助教師提高學 生「學會學習」的能力,以迎接新世紀的挑戰。

因應社會的發展和學校的需要,課程發展議會曾於 2011 年更新及增益課程指引的 內容,務求更能與時並進,使學生能透過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習內容,更有效地 學會學習。現在,中、小學課程已邁進學校課程持續更新的新階段,為幫助學生 面對二十一世紀所帶來的挑戰,及延續 2001 年課程改革的願景,學校課程應為 他們提供適切的學習經歷,協助他們建構知識和發展國際視野,並促使他們裝備 終身學習的能力,以切合知識型經濟和社會的需要。因此,課程發展議會在 2017 年更新常識科課程,配合 2014 年推出的《基礎教育課程指引──聚焦 ‧ 深化 ‧ 持續(小一至小六)》的相關內容,作為學校進一步聚焦檢視常識科的學與教的 參考,持續提升學生學習的效益。

1.2 常識科在學校課程的定位

常識科課程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學習經歷,以奠定科學教育、科技教育和個人、

社會及人文教育學習領域的知識基礎,漸次培養學生正面的價值觀、積極的態度 與共通能力。我們期望常識科成為學生思維發展的園地,全人發展的基礎,培養 他們關心家庭、學校、社區、社會以至國家和世界,表達關愛和尊重別人,並願 意為共同福祉努力。常識科會繼續以學生為中心,並按「聚焦 ‧ 深化 ‧ 持續」

的方向更新課程的規劃,協助學生邁向自主學習,促進全人發展。

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指引─聚焦 ‧ 深化 ‧ 持續(小一至小六)》(2014),常識 科約佔總教學時數的百分之十二至十五。

1.3 課程發展的基本理念和方向

常識科課程的設計理念著重學生整體的學習經驗。這些經驗能協助學生了解自 己、社會和世界,保持健康的個人發展,成為充滿自信、理性和富責任感的公民,

從而為家庭、社會、國家及世界作出貢獻。常識科的持續發展方向如下︰

邁向「學生為中心」的發展目標

概論

(13)

概論 以維持他們對科學與科技的興趣,並發揮創意;透過多元化的互動學習

活動,協助學生從多角度探究事物,關注社會和國家發展,培養他們珍 惜生命、自強自勉的積極態度和正面價值觀;善用資訊科技與電子學習 工具提升學與教的效益,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並提升他們的資訊素養。

維持開放而靈活的課程架構、強化課程的整體規劃

小學常識科提供開放而靈活的課程架構,讓學生透過豐富的學習經驗,

對六個學習範疇的內容有基本的認識,漸次發展他們的共通能力與正面 的價值觀。本課程指引進一步加強常識科內不同學習範疇間的橫向整合,

與及各學習範疇內容在不同學習階段的縱向連貫,協助學校作出整體規 劃,讓擬定的主題更切合學生的能力、興趣和需要。此外,「加強常識 科課程與幼稚園教育及中學課程的銜接」亦是常識科課程的重要目標。

優化學與教策略,重視評估素養

常識科教師如何把課題中的概念深入淺出,配合不同學習經歷的學與教 策略,按學生能力和程度善用資訊科技促進學習,是課程更新的重要議 題。教師應善用多元化的學與教策略,以及設計評估方法,從多角度反 映學生的學習效能與表現,並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此外,教師宜循以上常識科的課程發展方向和重點,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學習經 歷,包括︰

拓寬學習空間

學校應讓學生有充裕時間參與多元化的探究式學習活動以及全方位學習 活動,並學習善用電子工具和平台,在課堂以外主動搜尋和建構知識,

發展共通能力及正面的價值觀和積極的態度,促進學生的全人發展。學 校可鼓勵師生適當地運用社會資源,例如:博物館、社區組織、公營機 構及私人機構所提供的設施和活動,讓學習跑出課室,走進社會。

綜合學生的學習經歷

常識科的主題教學及全方位學習活動,能加強課程內各學習範疇內容的 連繫,使學習更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例如︰常識科的專題研習可配合 跨課程閱讀和參觀活動,深化學生的學習; 生活事件的分享可讓學生認 識《基本法》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使學習更加切合學生的需要和興趣。

這些學習經歷都能促進學生的個人及群性發展,並加強共通能力的培養。

(14)

提升學生對科學與科技的興趣和好奇心

學校宜發展 STEM 教育,讓學生有機會透過運用科學和科技,增強綜合 和應用知識與技能的能力,同時可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提升他們的創意、

創新及解難能力。教師宜提供多元化的學習經歷,包括:專題研習、電 子學習、科學探究、設計簡單的科技產品等,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計算思 維與自學能力。

強調學生情意方面的發展

常識科課程重視與情意發展相關的學習元素,包括情緒管理與健康生活 方式、法治精神與國民身份認同等,培養學生對社會、國家和世界的歸 屬感。在推行價值觀教育方面,教師可透過時事討論、生活事件分享、

專題研習與全方位學習活動,以及在校本課程中,策劃和推行有意義的 學習經歷。

1.4 課程發展重點—聚焦 ‧ 深化 ‧ 持續

教育局在 2000 年開始推動課程改革,以啟廸學生思維,促進他們「學會學習」。

正當我們推行學會學習課程改革的同時,香港以至全球均出現許多變化和挑戰,

如經濟、科學、科技、社會等方面的發展。因此,我們必須加強「學會學習」的 課程改革,令已取得的成就可以持續及深化,以保持香港的競爭優勢,裝備學生 應付本地及國際社會的各種轉變。為配合學校課程的持續更新,常識科維持開放 而靈活的課程架構,並注入以下的發展重點,包括︰

1.4.1 發展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STEM)教育

持續優化常識科的課程以加強學生綜合和應用知識與技能的能力。學校 可以透過優化課程規劃,增強常識科課程中與科學、科技範疇相關核心 學習元素的連繫,並選擇配合學生學習能力的數學概念和技能,以增潤 有關應用科學與科技來解決日常生活問題的學與教活動,為學生提供手 腦並用的學習機會,幫助他們發揮創意,不斷創新。相關例子見第三 章「課程規劃、管理與領導」、第四章「學與教」及第五章「評估」。

1.4.2 深化價值觀教育

學校應繼續採用全校參與方式,推廣《基礎教育課程指引─聚焦 ‧ 深 化 ‧ 持續(小一至小六)》(2014)建議的七種首要培育的價值觀和態 度(即:堅毅、尊重別人、責任感、國民身份認同、承擔精神、誠信和

(15)

概論

健康生活方式

學校需促進學生健康的個人與群性發展,持續培養學生的同理心、日常 生活的自理能力、良好衞生習慣、情緒管理等,讓學生學會積極樂觀地 面對和處理壓力、尋求協助與維持精神健康。學校宜選取合適的學習材 料,讓學生按需要和能力,學習應對如「生、老、病、死」的課題,懂 得珍惜和尊重生命。學校須持續推廣「禁毒教育」與「性教育」,協助 學生掌握健康的交友之道與拒絕誘惑。此外,面對氣候變化,學校仍須 加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利用生活化的課題,讓學生從「衣、食、住、行」

中,學會健康的生活方式,實踐綠色生活。

關愛共融、尊重法治精神、願意為美好生活努力

學校需讓學生明白香港居民的多元文化背景,與及遵守法律與規則的重 要,體驗香港居民和諧共處,關愛共融的生活。學生透過認識《基本法》

的憲制背景和「一國兩制」,可啟發他們認識中央與香港特別行政區的 關係,關注社會事務。學生從生活體驗和小組討論中,明白香港居民所 享有的權利和應盡的義務,成為尊重法治的公民。

國民身份認同,對國家和社會的歸屬感

學生能透過「國民身份認同與中華文化」學習範疇,增進對中華文化發 展的認識,了解及欣賞歷史與文化的承傳,並尊重及關懷國家與香港的 發展。教師可建基於學生參觀香港的博物館和古蹟的經驗,讓他們了解 國家與香港發展的歷史和時序;也可以協助學生探討歷史上重要人物和 事跡,讓他們認識自己的國家和國民身份。學校宜繼續以有趣的故事和 貼近日常生活或學生經驗的課題,讓學生透過跨課程閱讀、專題研習與 電子學習等方式促進學習。

資訊素養

學校宜繼續通過專題研習、探究學習、電子學習等策略,讓學生有效及 合乎道德地使用資訊(包括︰認識資訊世界,並運用資訊科技處理資訊 和建立內容;學習如何運用資訊科技找出、評估、提取、整理和表達資訊,

以創建新的想法;保護個人私隱及避免作出如網絡欺凌或侵犯知識產權 等傷害他人或侵犯他人權益的行為)。學生在發展自理能力與個人健康和 安全方面,須作出適當的考慮和抉擇(例如:保護眼睛健康、不沉迷上 網等)。

(16)

1.4.3 持續發展共通能力

自 2001 年起,我們已針對二十一世紀學生的學習所需,在學校課程中識 別了九項至為重要的共通能力。建基於課改的實踐經驗、社會變化以及 最新研究結果,為了讓教師有更深入的認識,同時使學生能綜合應用共 通能力,上述九項共通能力按性質分成三組:基礎能力、思考能力和個 人及社交能力。詳見第二章 2.3.2 節。

常識科教師宜建基現有優勢,在各學習階段持續發展的學生的溝通能力、

明辨性思考能力與創意;也可以在設計的學習活動中,提供機會讓學生 綜合應用共通能力,展示學習成果。

1.5 常識科課程的發展策略

我們鼓勵學校建立團隊的文化,依據常識科的課程架構並配合學生的需要、興趣 和社會的轉變發展校本課程。學校宜在整體課程規劃中加強常識科課程的橫向整 合和縱向連貫,及與其他科組的連繫,達成常識科的課程宗旨。此外,學校可運 用由教育局、大專院校及其他相關機構提供的各種資源與服務,為常識科拓展更 多學與教的空間。

常識科課程實施至今,在學與教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學校宜建基於現有優勢,

持續向下列目標邁進:

•第一學習階段(小一至小三)

學生 教師

‧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發展自我管 理能力

‧能夠應付日常生活的需要,與人建 立和諧的關係,並發展同理心

‧初步運用電子學習工具學習,學會 尊重知識產權

‧對觀察周遭環境產生濃厚興趣,主 動參與學習

‧透過親身實踐的學習經歷,對自然 界及科學世界中的事物產生好奇心

‧ 讓學生透過與日常生活有關的學 習經歷,加強個人及群性教育,

懂得關愛共融,尊重別人

‧避免讓課本主導教學;提供多元 化的學習活動,維持學生的學習 興趣,主動參與探究學習

‧善用電子學習策略,推動資訊科 技互動學習

‧設計手腦並用的學習活動,引發 學生對自然界及科學世界的興趣

(17)

概論

•第二學習階段(小四至小六)

學校亦應根據常識科課程指引的評估原則,訂定常識科的整體評估政策,並善用 評估數據或資料剖析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優化學與教策略,促進學習。

學生 教師

‧ 積極參與科學探究,以掌握基本科 學過程技能;透過設計與製作的活 動,解決日常生活遇到的問題

‧ 積極參與學習,以開放態度接受多 方(如︰教師、同儕與家長)的 回饋,發展自主學習能力

‧ 實踐健康生活方式;懂得與人相處 ,持守關愛共融的正面態度

‧ 關注社會與國家發展;尊重法治精 神,願意為美好生活努力

‧ 發展資訊素養,懂得有效和符合道 德地運用資訊及資訊科技

‧ 透 過 STEM 教 育 活 動, 協 助 學 生 初步發展綜合和應用知識與技能的 能力,發揮創新創意潛能

‧ 善用多元化的學與教策略,協助學 生邁向自主學習

‧ 培養學生珍惜生命、自強自勉的積 極態度和正面價值觀,幫助他們個 人和社交發展,健康成長

‧ 透過多元化的學習資源與活動,培 養學生對國家和社會的歸屬感與國 民身份認同

‧ 指導學生善用電子學習工具促進學 習,並培養他們的資訊素養

(18)
(19)

第二章

課程架構

(20)

常識科的課程架構是由多個互相連結的部分組合而成,當中包括:

‧ 學科基礎知識;

‧ 共通能力及

‧ 正面的價值觀和積極的態度。

下圖展示了知識、共通能力及價值觀和態度三者之間的關係:

課程架構說明學生在第一學習階段和第二學習階段應學習的知識、技能、價值觀 和態度。學校和教師可靈活自主地規劃及發展不同的課程模式,以配合學生的需 要。

常識科六個學習範疇內的核心學習元素能銜接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科學教育 與科技教育三個學習領域的學習內容。學校及教師宜同時參考個人、社會及人文 教育、科學教育和科技教育三個學習領域的課程指引。

2.1 課程宗旨

常識科課程旨在協助學生能夠︰

‧ 保持健康的個人發展,成為充滿自信、理性和富責任感的公民;

‧ 認識自己在家庭和社會所擔當的角色及應履行的責任,並關注共同福祉;

‧ 培養對國民身份的認同感,並致力貢獻國家和世界;

‧ 培養對自然及科技世界的興趣和好奇心,了解科學與科技發展對社會的 影響;

‧ 關心及愛護環境,實踐綠色生活。

課程架構

知識

共通能力 價值觀和態度

(21)

課程架構

國民責任感身份認同 閱讀習慣 語文能力 八個學學習能力習領域的知識

健康生活方式

過去十多年,課程發展議會就教育目標和學校課程宗旨,訂定七個學習宗旨,其 中掌握學科的基礎知識、共通能力的發展與正面價值觀的培養,都與常識科的課 程宗旨互相配合,息息相關。

2.2 學習目標

我們期望學生能:

‧ 了解自己的成長和發育,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尊重自己和別人,並重視 發展和諧人際關係的價值觀;

‧ 了解香港社區的發展和轉變,欣賞和尊重香港的多元文化;

‧ 關心家人、社會、國家以至整個世界,從而明白自己在這些環境中所擔當 的角色和應履行的責任,尊重法治精神,為共同福祉努力;

‧ 對探索科學和科技世界產生興趣,並能綜合和應用科學與科技的知識與 技能,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 了解科學及科技發展對人類社會和環境產生的影響,實踐綠色生活;

‧ 發展有效及符合道德地運用資訊及資訊科技的能力,持續學習。

(22)

2.3 常識科課程架構的組成部分

了解世界與 認識資訊年代

健康與生活

國民身份認同 與中華文化

社會與公民 日常生活中的 科學與科技

範疇間 人與環境

彼此聯繫

共 通

能 力

價 值 觀 和 態 度 小學常識科的宗旨及學習目標

多元化的學與教策略 多向的學習評估

多元化的學習經歷,奠定科學教育、

+ +

整全的課程規劃

(23)

課程架構 2.3.1 學習範疇

學習範疇的作用是組織課程內容。常識科課程共有六個學習範疇,為學 生提供多元化的學習經歷,以奠定科學教育、科技教育和個人、社會及 人文教育學習領域的知識基礎,漸次培養學生正面的價值觀與共通能力。

六個學習範疇包括:

‧ 健康與生活

‧ 人與環境

‧ 日常生活中的科學與科技

‧ 社會與公民

‧ 國民身份認同與中華文化

‧ 了解世界與認識資訊年代 2.3.2 共通能力

共通能力是幫助學生學會學習的基礎。通過不同科目或學習領域的學習 與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共通能力,這些能力還可以在不同的學習情況 應用。課程發展議會於 2001 年提倡九項共通能力,包括﹕溝通能力、運 用資訊科技能力、運算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研習能力、協作能力、批 判性思考、創造力和解決問題能力,鼓勵學校課程切實推行。

共通能力的持續發展

建基課程的實踐經驗,九項共通能力可分成三組:基礎能力、思考能力、

個人及社交能力。教師可透過設計具意義的情境,讓學生能綜合及應用 共通能力。

常識科課程架構靈活,提供空間讓學生發展共通能力,並應用於不同學 習範疇。學校在規劃課程時,宜有意義地組合不同的共通能力,讓學生 有機會在日常生活中,綜合運用這些共通能力,展示學習成果。下列的

基礎能力 思考能力 個人及社交能力

溝通能力 明辨性思考能力1 自我管理能力

數學能力2 創造力 自學能力3

運用資訊科技能力 解決問題能力 協作能力

1 2015 年起,建議使用「明辨性思考」作為 critical thinking 的中譯,以強調其要義是謹慎思考,明辨分析。

2 在《學會學習:課程發展路向 終身學習 全人發展》(2001),數學能力稱為運算能力。

3 在《學會學習:課程發展路向 終身學習 全人發展》(2001),自學能力稱為研習能力。

(24)

1. 協作式解決問題能力

協作式解決問題能力指學生透過有效分工、整合知識、經驗和觀點,同 心協力去解決問題的能力。相對於獨自解決問題,協作式解決問題的優 勢在於團隊成員能受惠於他人意念的啟發,提升創意和解難方案質素。

在二十一世紀,善用資訊科技,與不同觀點和專長的人一起協作以解決 問題,尤為重要。

2. 整全性思考能力

明辨性思考能力、創造力和解決問題能力慣常被歸類為高階思維能力,

這三種能力也可結合為整全性思考能力,從而處理複雜的問題。基於學 生的學習經驗,發展學生整全性思考能力可協助他們運用明辨性思考能 力判斷資料的可信性;運用創造力開發更多的可能性;運用解決問題能 力檢視每個方法的可行性。

2.3.3 價值觀和態度

價值觀是學生應發展的素質,也是行為和判斷的準則。培養學生積極的 人生態度,有助他們以樂觀積極的心態,面對生活的挑戰與難題。

學校須將「堅毅」、「尊重他人」、「責任感」、「國民身份認同」、「承 擔精神」、「誠信」和「關愛」,列為七種首要培育的價值觀和態度︰

在小學常識科,價值觀教育可呈現於相關學習範疇的課題和活動,學校 可透過生活事件與時事分析,提供價值觀教育範疇(例如︰性教育、健

堅毅 尊重他人責任感 國民身份認同 承擔精神誠信 關愛

堅毅 尊重他人

責任感

國民身份認同 承擔精神 誠信 關愛

(25)

課程架構 價值觀教育與積極態度的培養已經滲透於常識科課程內相關的學習範疇

中,包括︰

‧ 同理心與健康生活態度,珍惜生命,拒絕誘惑;

‧ 珍惜與愛護大自然,關注和承擔環境保育的責任;

‧ 堅毅精神,以誠信面對挑戰與解決疑難;

‧ 關愛共融、尊重法治精神、願意為美好生活努力;

‧ 國民身份認同、關心國家與社會的發展;

‧ 有效及符合道德地運用資訊,提升資訊素養。

2.4 學習重點

學習重點是根據學習目標,更具體地訂定學生於第一學習階段及第二學習階段應 學習的內容。因此,每個學習範疇內都詳細列出須學習的知識和理解部分、可發 展的技能和應培育的價值觀和態度。

2.4.1 核心學習元素

常識科六個學習範疇內的核心學習元素能銜接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

科學教育與科技教育三個學習領域的學習內容,為學生的持續學習,提 供豐富的學習經歷與穩固的知識基礎。

這六個學習範疇的內容,約佔常識科整體課程百分之八十的學習時間,

能切合學生的發展需要。對一般學生而言,集中學習核心學習元素是更 佳的選擇,因為他們會有更充裕的時間,掌握基本的知識、發展共通能 力及相關的價值觀和態度。

2.4.2 延展學習活動

延展學習活動約佔常識科課程百分之二十的學習時間,讓學生對核心學 習元素的課題作更深入的研習。學校可以不同形式設計延展學習活動︰

一、自主學習活動

教師可鼓勵學生進行跨課程閱讀、完成自學的延展課業,以對特定課題 作更深入的探討。自主學習活動能為學生帶來挑戰,並讓他們有機會從 經歷中建構知識和鞏固學習,從中獲取更大的成就感。

二、專題研習

專題研習宜以有意義、真實及開放性的問題為核心,引發學生的學習動

(26)

三、科學與科技學習活動

在設計有關科學與科技的學習活動時,學校可以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掌 握科學過程技能,在製作過程中掌握科技學習能力,以解決日常生活問 題。

專題研習和科學與科技學習活動的課時建議*如下︰

*以上課時建議適用於科本專題研習或科學與科技活動。

跨學科的專題研習或 STEM 教育活動應安排於佔小學總課時 19% 的「可 供彈性處理的時間」內進行。

六個學習範疇的學習重點、核心學習元素及延展學習建議臚列如下:

專題研習 科學與科技學習活動 第一學習階段 不少於 15 小時 不少於 15 小時 第二學習階段 不少於 20 小時 不少於 20 小時

(27)

課程架構 學習範疇一:健康與生活

本學習範疇旨在引起學生對個人成長與發育的關注,並幫助他們建立健康的生活 方式。學生應能掌握有關生理、心理及社群健康的基本知識,以正面的態度面對 自己的成長與發育;發展自理能力,能夠在個人健康和安全方面作出適當的考慮 和抉擇,並以同理心關懷和愛護社群。教師應引導學生透過全方位學習,探討一 些有關健康的問題。

學習重點

第一學習階段 第二學習階段

知識和理解 ‧識別成長與發育過程中的 不同階段

‧認識身體不同部分和器官

‧了解成長與發育的個別差 異

‧知道保持個人及環境衞生與 安全的重要性及方法

‧認識食物對健康的重要

‧認識食品的烹調方法及加工

‧了解自己的需要和興趣,

明白個人的情緒與行為會 影響自己與他人

‧了解家庭對個人的重要性

‧了解吸食毒品的禍害

‧了解積極生活的重要性,

並藉此反映對生命的愛惜

‧認識身體的主要系統與器 官的功能

‧知道青春期生理及情緒上 的轉變及其處理方法

‧知道影響個人健康及安全 的因素

‧知道處理危機的方法

‧了解自己的需要、抱負和 優點,以及如何面對自己 的弱點

‧意識到個人的行動會對自 己及他人有正面或負面的 影響

‧了解吸食毒品對個人、家 庭和社會的影響

‧認識建立人生目標的重要 性

‧知道怎樣作出明智的消費 抉擇

‧了解個人與社區健康的重 要性

(28)

第一學習階段 第二學習階段 技能 ‧養成健康的生活及飲食習

‧在日常生活中照顧自己,

並養成自律精神,以應付 日常生活中,個人衞生、

個人安全及情緒方面的問 題

‧在日常生活中遵守安全規 則

‧按長輩給予的建議,對有關 健康的問題作出抉擇

‧適當地運用語言或非語言 的方式與他人溝通和表達 自己的情緒

‧編訂個人作息時間表和適 當使用金錢的計劃

‧能夠處理青春期的個人心 理和生理上的轉變,實踐 健康生活

‧掌握情緒處理及拒絕誘惑 的技巧

‧分析有關個人健康的資料 ,並作出適當的考慮和抉 擇

‧識別有關健康及環境衞生 的時事,並探究其中的一 些項目

‧識別一些由於性別不同導 致期望不同的事例,並了 解這些期望如何影響個人 選擇與取捨

‧向家人、朋輩及其他長輩 表達個人的焦慮、緊張及 疑問,並在有需要時為自 己或朋友向長輩、輔導人 員或機構尋求協助

‧發展自我肯定技巧,同時 促進與家庭成員及朋輩的 關係

‧作出明智的消費抉擇 價值觀和態度 ‧珍惜及致力維持健康

‧對健康生活,包括:飲食 習慣、作息及運動等各方 面持積極的態度

‧接受成長中的各種轉變及 成長與發育的個別差異

‧欣賞每個人的獨特之處,

尊重各人有不同的優點與 缺點

‧接納青春期成長與發育的 個別差異

‧愛惜自己的身體

(29)

課程架構

核心學習元素

第一學習階段:

‧ 身體不同部分和器官

‧ 成長與發育過程中的不同階段和轉變

‧ 男孩與女孩的異同

‧ 個人的獨特性(例如:喜好與厭惡、素質與能力、思想與感受)

‧ 編排每日作息時間

‧ 與家人和朋友相處

‧ 表達感受與情緒方面的需要,及其對自己與他人的影響

‧ 在簡單的兩難情況下作出抉擇

‧ 解決日常生活紛爭的技巧

‧ 食物、運動及休息對健康的重要性(例如︰均衡飲食、恆常運動、保持正 確姿勢、保護眼睛)

‧ 食物衞生的重要性,加工食品的安全

‧ 基本的個人衞生習慣與環境衞生(例如︰正確洗手的方法、不亂拋垃圾)

‧ 個人安全(例如︰保護自己的身體,包括私隱部位)

‧ 日常生活的基本安全措施(例如︰家居安全、運動安全)

‧ 當面對困難時(例如:健康方面、安全方面)找尋協助的方法

‧ 正確處理及使用藥物的方法

‧ 在日常生活中(例如︰個人衞生、情緒、時間和金錢)自我管理的能力

‧ 使用有害物質(例如︰煙、酒)及吸食毒品的禍害

第一學習階段 第二學習階段

價值觀和態度

(續)

‧珍惜與家人、朋輩及周遭 的人的和諧關係

‧對使用藥物持正確態度

‧避免使用有害物質及吸食 毒品

‧接納對性的感覺與性反應 ,並以正面的態度處理這 些感覺及反應

‧培養同理心,關注別人的 感受

‧拒絕不良行為

‧尊重和珍惜生命

‧樂於參與推廣 / 維持社區 健康的活動

(30)

第二學習階段:

‧ 身體主要系統及器官的功能

‧ 個人成長的不同階段與特徵

‧ 兩性在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及社交方面的轉變

‧ 青春期成長與發育的個別差異

‧ 處理壓力及挫折(例如︰朋輩壓力、騷擾、學業、情緒)

‧ 性別角色與關係

‧ 對性的感覺、反應及處理方法

‧ 增進人際關係及自我肯定的技巧(例如︰表達情緒的方法、個人 / 每個人 的優點與缺點)

‧ 面對陌生環境與挑戰

‧ 在日常生活中,處理和減低危機的策略(例如︰安全、健康、人際關係)

‧ 健康的生活方式(例如:作息定時、不沉迷上網、健康飲食)

‧ 常見疾病的主要成因,對身體健康的影響及預防方法(例如︰傳染病與非 傳染病)

‧ 運用和管理金錢

‧ 香港的環境衞生問題與解決方法

‧ 吸食毒品、濫用物質對個人、家庭和社會的影響

‧ 拒絕賭博、吸毒、抽煙、飲酒和性的要求

‧ 日常生活中的簡易急救方法與安全事項

‧ 在預防意外、急救服務及防止暴力方面提供協助的人士與機構

‧ 推廣 / 維持社區健康的活動 延展學習建議

教師可按照學生的能力、興趣和學校的優勢,選取本學習範疇的一些內容,讓學 生作較深入的研習。例如:

在第一學習階段,學生學習有關健康飲食的課題時,透過專題研習探討甚麼是有 益的食品,包括認識營養標簽,並為「健康旅行日」和「健康聖誕聯歡會」設計 餐單和預備食品,實踐健康飲食。

在第二學習階段,學生可以透過個案分析,探討與本學習範疇有關的社會問題,

例如:賭博、援交、沉迷網上遊戲等,了解這些問題的成因及對青少年的影響。

此外,學校亦可以引入校外資源,例如有關機構提供的參觀、講座和工作坊,讓

(31)

課程架構 學習範疇二:人與環境

本學習範疇旨在喚起學生對環境及可持續發展生活的關注。學生應對大自然和環 境與人類的關係有基本認識,並願意承擔環境保育的責任。他們應能透過探討生 物與環境相互依存的關係,氣候變化對人類的影響,從而明白珍惜地球資源,保 護環境的重要,並願意實踐綠色生活。

學習重點

第一學習階段 第二學習階段

知識和理解 ‧認識生物的基本需要、特徵 及生長過程

‧認識生物的簡單分類

‧認識生活在不同環境的生物 及生物互相依存的關係

‧識別日與夜的特徵,以及其 對人們日常生活的影響

‧識別本地氣候的特徵及其對 人們生活的影響

‧ 知道我們生活環境的特色

‧ 了解本地社區的自然環境和 人文活動的相互關係

‧了解節約能源的需要

‧ 知道一些生物的生命週期過 程

‧知道生物的多樣性及其分類

‧認識生物與環境互相依存的 關係

‧知道不同氣候地區的特徵

‧識別及描述氣候與季節的轉 變及其影響

‧了解人們如何受自然環境影 響及他們如何面對自然環境 的限制

‧認識地球蘊藏豐富的資源

‧了解人們對環境保育的責 任,珍惜和善用地球資源

‧了解使用天然資源的代價及 妥善管理與運用資源的不同 方法

技能 ‧細心觀察周遭的環境

‧進行簡單分類,找出生物的 異同

‧觀察地圖及照片上的形貌

‧繪製圖像地圖以說明社區的 主要形貌

‧根據生物特徵進行分類

‧策劃並進行和環境有關的簡 單探究活動

‧ 繪畫簡圖 / 地圖及其他圖像 展示資料

(32)

核心學習元素

第一學習階段:

‧ 生物的特徵

‧ 生物的基本需要及生長過程

‧ 生物的簡單分類(例如:動物與植物、無脊椎與有脊椎動物、有花和無花 植物)

‧ 栽種植物或照顧小動物

‧ 不同環境下的生物及生物互相依存的關係

‧ 日與夜的特徵,日與夜的現象與日常生活的關係

‧ 香港氣候與天氣的轉變及其對日常生活的影響

‧ 在不同的天氣下進行活動時的安全事項(例如:所需裝備、應變措施)

第一學習階段 第二學習階段

技能

(續)

‧栽種植物或照顧小動物

‧建立環保的生活習慣

‧ 在地圖及其他圖像顯示各種 圖樣

‧ 報告在家中、學校及其他場 所使用能源的模式

‧ 適當地使用天然資源,實踐 綠色生活

價值觀和態度 ‧欣賞不同種類生物的異同

‧欣賞生物在自然環境中如何 互相依存

‧培養愛護動植物的態度

‧ 關注環境保育及善用天然資 源

‧表現對保護環境與改善環境 的關注,並付諸行動

‧ 欣賞大自然的奧妙,表現對 探索環境的興趣

‧ 尊重和愛護生命,並關注瀕 危物種

‧認同保育環境的重要性,並 積極參與環境保育

‧面對不同的意見時,持開放 及客觀的態度

‧ 關注氣候變化帶來的問題

‧ 關注本港及國家的環境問題

(33)

課程架構 第二學習階段:

‧ 生物世界的循環

‧ 生物的生命週期

‧ 生物的多樣性及分類(例如:兩棲類、爬行類)

‧ 生物與自然環境的互相依存關係和影響

‧ 生物形態和功能及其對環境的適應力(例如:動物的保護色、植物的針葉)

‧ 關注瀕危物種

‧ 生物在不同氣候地區的生活

‧ 自然環境的轉變對人們的影響(例如:氣候變化、自然災害)及人們應對這 些轉變的策略

‧ 個人對環境保育的責任

‧ 地球作為資源的泉源

‧ 可再生能源(例如:風能)與不可再生能源(例如:天然氣)

‧ 一些本港及國家的環境問題

‧ 善用資源及實踐綠色生活(例如:源頭減廢、節約能源)

延展學習建議

本學習範疇旨在喚起學生對環境及可持續發展的關注,教師宜讓學生在真實的環 境中學習,以豐富他們的學習經歷。例如:教師讓學生透過戶外參觀和生態旅遊

(例如:參觀香港動植物公園、濕地公園、郊野公園),親身接觸大自然。

在第一學習階段,學生可選擇他們感興趣的植物作較深入探究,透過栽種植物及 進行簡單實驗,探究植物生長的條件,如光對植物生長的影響。

在第二學習階段,學生可按自己的興趣選擇一個環保議題,進行專題研習。他們 可以扮演不同的持份者,從多角度思考議題。學生亦可以就一些環保議題進行辯 論,以發展明辨性思考能力。此外,學生可設計及進行科學探究,以找出節約資 源的方法,例如:設計花灑頭以節約用水、找出哪種電燈泡最省電。在學習過程 中,學生可以發展解難能力及創意。

(34)

學習範疇三:日常生活中的科學與科技

本學習範疇旨在透過手腦並用的活動,培養學生對科學與科技的好奇心和興趣,

並幫助他們掌握基本的科學過程技能和科技學習能力。本學習範疇期望學生對自 然世界及科技世界中每天發生的事情更加關注,對觀察周遭事物產生興趣並樂於 提出問題,以及對大自然及一些簡單的自然現象有基本認識。學生應在教師的引 導下,學會綜合和應用知識與技能,並發揮創意。本學習範疇也期望學生把科學 與科技的經驗聯繫到日常生活中,並以安全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學習重點

第一學習階段 第二學習階段

知識和理解 ‧認識能源及知道它們在日常 生活中的用途

‧識別常用的物料及其在日常 生活中的用途

‧認識科學科技解決日常生活 問題的例子

‧ 認識及描述天空中物體的基 本變化模式

‧ 認識太陽位置和影子變化的 關係

‧認識物體遇熱的變化

‧認識不同物質的熱傳導性

‧認識力的例子

‧知道一些為改善人類生活而 作出貢獻的科學家的例子

‧知道科學概念可以解釋及預 測一些現象,以及這些解釋 需要以實驗證據作支持或否 定

‧ 認識常用物料的一些特性及 其用途

‧區別可逆轉的改變和不可逆 轉的改變

‧ 認識一些與光、聲、電、運 動及能量相關的規律和現象

‧ 認識一些簡單機械及省力方 法

‧ 認識太陽系內的一些星體及 地球的特徵

‧ 說明一些在地球上可觀察到 的,由地球及月球運動所引 起的轉變或現象

‧認識人類探索太空的目的

‧知道科學與科技的發展在日 常生活的應用及影響

‧ 知道設計循環的概念及其應 用

(35)

課程架構

第一學習階段 第二學習階段

技能 ‧ 進行觀察、簡單的量度及分 類,作出記錄及進行簡單匯 報

‧ 從觀察常見的自然現象預測 可能發生的變化

‧理解直接而簡單的因果關係

‧憑感官識別物料的特性和變 化

‧ 以日常物料設計及製作人工 物品

‧ 自行或與友儕協作,識別問 題及設計可行的解決方案

‧討論觀察所得並作出解釋

‧應用科學過程技能於探究活 動,綜合和應用知識與技能 解決日常生活問題

‧使用工具及應用科技時遵守 安全規則

‧以不同形式交流科學探究結 果及解決問題的方法

‧運用不同的物料設計和製作 模型,並測試所製成模型的 功能及特性

‧應用編程解決問題,發展計 算思維

價值觀和態度 ‧對自然與科技世界表現好奇 心和興趣

‧對了解不同產品如何運作表 現好奇心和興趣

‧ 在科技學習活動中,欣賞科 技產品的功能及外觀

‧ 意識到科學及科技與日常生 活的緊密關係

‧ 在使用科學與科技時,關注 安全事項

‧ 欣賞科學家和發明家的探究 精神及其貢獻

‧對科學表現好奇心和持續的 興趣

‧ 接受建基於證據的決定及推 論

‧ 欣賞宇宙的奧秘

‧ 關注應用科學與科技對人類 及環境所帶來的好處及壞處

‧ 欣賞科技產品的設計和功能

‧ 重視在日常生活中應用科學 與科技時的安全措施

‧ 關注科學與科技的最新發展 方向及欣賞為此作出貢獻的 人

(36)

核心學習元素

第一學習階段:

‧ 手腦並用的科學探究活動

‧ 自然現象(例如:日與夜的規律、光和影)

‧ 常用的物料、它們的特性及用途

‧ 以常用的物料設計及製作物品

‧ 能量的來源及其在日常生活的用途(例如:光和電)

‧ 熱傳導及其相關現象(例如:不同物質的熱傳導性、冷縮熱脹)

‧ 力的例子(例如:推力、拉力)

‧ 力在日常生活中的相關現象(例如︰力可改變物體的形狀及可使物體移動)

‧ 科學與科技對日常生活的幫助(例如:家居、學校的設施及設備)

‧ 運用科學與科技解決家中的問題

‧ 進行科學活動與應用科技的安全措施

‧ 著名的科學家及其貢獻(例如:張衡與地動儀、愛迪生與電燈泡)

第二學習階段:

‧ 手腦並用的科學探究活動

‧ 探究一些與光、聲及電的特性和相關現象(例如:光的反射、閉合電路)

‧ 能量的例子及能量轉換(例如:光能、聲能、電能)

‧ 力的例子(例如:摩擦力、磁力)及其與運動的相關現象

‧ 簡單機械(例如:槓桿、斜面、滾子)

‧ 區別可逆轉的改變(例如:水的三態)和不可逆轉的改變(例如:燃燒)

‧ 一些常用物料的特性和應用

‧ 在地球上可觀察到的一些由太陽、地球和月球運動所引起的轉變或現象 (例如:日蝕、月蝕)

‧ 太陽系的奧秘(例如:太陽系的太陽和行星)及地球的特徵(例如:形狀 和結構、海洋和陸地的分佈)

‧ 太空探索與日常生活

‧ 應用設計循環設計和製作產品

‧ 應用編程解決問題,發展計算思維

‧ 科學與科技的發展在日常生活的應用及其對日常生活的影響

‧ 應用科學與科技時的安全和個人責任

(37)

課程架構 延展學習建議

學校可提供延展學習元素,讓學生對某些課題作更深入的學習。學校可考慮以下 例子:

‧ 當學生運用平面鏡認識「光的反射」的一些現象和規律後,教師可安排學 生進一步運用「凸面鏡」和「凹面鏡」,認識不同類型的鏡子所產生的影 像和實物的關係。活動後,讓學生解說「凸面鏡」和「凹面鏡」在日常生 活的應用。

‧ 除課本的資料外,學生可從其他途徑更深入探討著名的科學家和發明家的 事跡及貢獻;例如:學生可透過閱讀課外書籍,認識一些科學家或發明家 的故事(例如︰高錕與光纖、伽利略與望遠鏡),然後研習他們的發現或 發明對日常生活的影響。

‧ 學校也可考慮讓學生更深入地研習部分核心學習元素,例如在科學探究活 動中引導學生提出假設、設計和進行實驗、蒐集和分析數據、作出判斷、

提供報告及結論。

(38)

學習範疇四:社會與公民

本學習範疇旨在啟發學生認識社會及關注社會事務,了解公民的權利和義務,並 提高他們的公民意識。透過探究式學習,教師可引導學生從多方面認識香港和探 討社會事件。整個學習範疇的學習重點不在於死記硬背資料,而是讓學生發展適 應社會變遷的能力,尊重法治精神,關愛共融,成為盡責的公民。

學習重點

第一學習階段 第二學習階段

知識和理解 ‧知道本地社區的特色

‧識別在不同社群中,個人的 角色、權利及責任

‧知道尊重他人權利的重要性

‧ 認識香港居民的多元文化背 景

‧ 認識社會中各行各業,服務 社會的人

‧ 知道本地居民以交易活動來 滿足需要

‧識別社區的設施與服務

‧初步認識《基本法》的由來 及其重要性

‧ 初步認識「一國兩制」

‧ 知道社會法律和規則對香港 居民生活的重要性

‧認識香港的歷史

‧認識影響香港經濟發展的因 素

‧知道香港主要的經濟活動

‧認識社會所作出的經濟決定 能影響我們的生活和環境

‧了解在不同社群中,成員和 諧相處的重要性

‧ 認識《基本法》的憲制背景 及「一國兩制」

‧ 了解個人的權利與義務;個 人如何受《基本法》及本地 法律制度的保障

‧ 了解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與 地區組織的功能及服務

技能 ‧ 按時序排列事件發生的次序

‧ 描述和比較社會上不同的風 俗、習慣及傳統

‧ 蒐集社會人士如何透過個人 努力或與人合作,滿足自己 與他人需要的例子

‧ 嘗試從資訊中分辨事實與意 見,作為發展明辨性思考能 力的基礎

‧ 分析一些在家庭、學校或社 會的問題,並嘗試提出解決 方法

(39)

課程架構

核心學習元素

第一學習階段:

‧ 家庭與學校的成員

‧ 個人在家庭、學校、社會及其他社群中的角色及責任

‧ 本地社區的特色(例如︰歷史名勝、自然環境、社區生活)

‧ 社區提供的商品、設施與服務

‧ 香港居民的多元文化背景及他們對香港歷史發展的貢獻與影響

‧ 本地社區的各行各業

‧ 進行貨品及服務的交易,以滿足個人及家庭的需要

‧ 消費及使用社區設施與服務時應有的權利與義務

‧ 人與人之間的不同之處,以及尊重他人權利的重要性

‧ 在社區內與人溝通及和睦相處

‧ 法律與規則的重要性

第一學習階段 第二學習階段

技能

(續)

‧ 適當地行使個人權利,並善 用社區服務及設施

‧ 實踐公民應有的責任

‧ 反思如何在權利與責任間取 得平衡,以及在不同環境和 透過不同途徑,行使權利,

履行責任 價值觀和態度 ‧ 欣賞能夠滿足我們的需要及

維持社區和諧而作出努力和 貢獻的人

‧ 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士及 其權利

‧ 欣賞香港多元文化的特色

‧ 認同公平法規的重要性,並 樂意遵守法規

‧ 建立對本地社會的歸屬感

‧關注社會事務,尊重法治精 神

‧關注本地社會的發展和文化 遺產的保存

‧ 欣賞香港居民對社會轉變的 適應力

‧ 樂意在不同社群中與其他成 員和諧相處

‧ 欣賞社會各界對香港作出的 貢獻

‧ 欣賞和尊重香港的多元文化

‧ 尊重及樂意遵守《基本法》

與法規

‧ 認同基本權利的重要性,及 在適當的情況下履行責任

‧ 樂意服務社會,關愛他人

(40)

第二學習階段:

‧ 在不同社群中與其成員和諧共處

‧ 香港的歷史和發展

‧ 影響香港經濟發展的因素(例如:地理位置和資源)

‧ 香港的主要產業和新興行業

‧ 香港與國家和世界各地的貿易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與地區組織的功能與服務

‧ 《基本法》的憲制背景與「一國兩制」(例如:宗教、體育)

‧ 根據《基本法》,香港居民所享有的權利和應盡的義務

‧ 遵守法律與規則的重要性

‧ 參與社會事務的重要性(例如:參與籌款活動或義務工作)

‧ 向政府、機構或團體表達意見的渠道與方法 延展學習建議

學校可透過為學生提供延展學習活動(例如:專題研習、全方位學習、網上自學 遊戲),深化及 / 或延伸核心學習元素的探究,延續學生的學習樂趣。以下是學 習活動的例子:

‧ 當學生學習與權利和義務相關的課題時,可參考《基本法》的學習材料,

掌握《基本法》對香港居民生活的重要性。教師亦可鼓勵學生蒐集有關聯 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的資訊,以加強他們對兒童權利的認識,從而培養 他們「尊重法治,盡義務、享人權」的正面態度。

‧ 學校可以專題研習的方式,讓學生了解香港不同族裔人士的生活情況和文 化特色,以培養他們尊重和接納不同文化背景人士的價值觀和態度。學生 可以問卷方式蒐集家人、鄰居與同儕對不同族裔人士的認知與了解,也可 以透過新聞討論,了解文化差異對生活的影響,從而學會關愛共融。

(41)

課程架構 學習範疇五:國民身份認同與中華文化

本學習範疇旨在透過有趣的故事和貼近日常生活的課題,增加學生對中國歷史、

中華民族和文化,以及國家發展的興趣。整體期望提升學生對國家的認知和對國 民身份的認同,並藉著探究性的學習,增加學生對國家的了解及歸屬感。教師應 引導學生運用不同來源的資料,以培養其對國家發展和時事的關注。學習範疇的 重點不著眼於教師教授了多少課題或學生能記誦多少資料。相反,學校應按學生 的需要、興趣和能力,選取及調適學習內容,讓學生從多角度了解國家的歷史與 文化。

學習重點

第一學習階段 第二學習階段

知識和理解 ‧認識象徵國家的事物及其意 義

‧知道中國首都及一些重要城 市的主要特色

‧ 認識中華民族的起源

‧ 認識中華文化

‧ 認識一些對中國歷史影響深 遠的人物和故事

‧ 認識中國的地理位置、地理 特徵及版圖

‧ 知道中國的自然環境與人民 生活的關係

‧ 認識中國歷史上重要的朝代 及時序

‧ 了解重要的歷史人物和事件 對國家的影響

‧ 了解中華文化的獨特性及重 要性

‧ 認識香港的發展及國家歷史 與文化

‧ 了解中華文化對香港居民生 活的影響

‧ 認識國家的經濟和科技發展

‧ 初步了解中央與香港特別行 政區的關係

技能 ‧以時序方式表達中國時代的 變遷(過去、現在、未來或 日、星期、月與年等)

‧識別中國的象徵

‧探討中華文化的特色

‧ 閱讀及使用簡單的平面及立 體圖,以顯示中國的地理特 徵

‧ 識別中國不同朝代文化的主 要特徵

(42)

第一學習階段 第二學習階段 技能

(續)

‧閱讀中國歷史人物故事及其 年代的歷史事件

‧ 從書本及其他來源蒐集資 料,並以不同的形式和風格 表達

‧ 運用學習工具記述中國歷史 人物及其對歷史的貢獻

‧ 透過閱讀或運用時間線,了 解中國歷史與中華文化

‧ 蒐集及篩選資料,比較中國 多元民族文化的異同

‧ 探討歷史人物與事件對國家 發展的影響

‧運用不同的資料,從多角度 了解昔日與現今發生的事件

‧透過個案分析,辨別事實與 意見、資料與證據

價值觀和態度 ‧ 建立時序觀念,欣賞前人作 出的貢獻

‧ 欣賞中國傳統文化及對尋找 更多的相關資料產生興趣

‧ 認同保存文化遺產的重要性

‧ 尊重中國悠久的歷史與文化

‧ 透過認識中國歷史,欣賞中 國人的價值觀

‧ 關心國家的人民和事物

‧ 欣賞香港與國家歷史與文化 的承傳

‧ 培養對國家及民族的歸屬感

‧ 對了解中國歷史及中華文化 表現興趣

‧ 建立對保護國家文化及承傳 的關注

‧欣賞國家悠久的歷史及文化

‧表現對國家過去、現在和將 來發展的關注

‧ 培養尊重歷史證據的研習態 度

‧ 以開放態度接納不同觀點,

從多角度分析事件及人物

‧ 培養對民族和國家的歸屬感 及責任感

(43)

課程架構 核心學習元素

第一學習階段:

‧ 我的祖國:國旗、國徽、國歌、首都、重要城市(例如:西安)及一些重 要的國家日子

‧ 中華民族的起源(例如:上古傳說、大禹治水、從李鄭屋漢墓看漢代文化)

‧ 中華文化的特色(例如:節日的故事、文字的源起、多元民族的習俗)

‧ 對中國歷史影響深遠的人物和故事(例如:秦始皇與萬里長城、張騫與絲 綢之路)

‧ 一些重大或有趣的國家事件或事物(例如:大熊貓、食在中國)

第二學習階段:

‧ 中國的地理位置、地理特徵及版圖

‧ 中國的自然環境和人民生活(例如:黃河、長江、珠江流域一帶)

‧ 根據文化遺產(例如:古城、建築、文化與藝術),認識中華文化的特色

‧ 從香港古蹟認識國家歷史與文化(例如:從宋王臺看宋朝歷史、從 香港圍村看中國傳統文化)

‧ 對中國歷史影響深遠的人物和故事(例如:鄭和與海上絲路、詹天佑與中 國鐵路、孫中山與辛亥革命)

‧ 中國歷史上重要的朝代及時序

‧ 一些對今日社會有重要影響的歷史事件(例如:鴉片戰爭、辛亥革命、抗 日戰爭、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中英聯合聲明》的簽署、香港特別行 政區的成立)

‧ 國家近期的發展(例如:經濟和科技方面)

‧ 中國與世界其他地方的連繫

‧ 中央與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關係 延展學習建議

學校可提供延展學習元素,讓學生對某些課題作更深入的學習。在計劃延展學習 元素時,學校可考慮以下例子:

‧ 就學生感興趣及與他們的生活經驗有關的課題進行研習,例如:當學生學 習有關國家文化特色時,可以他們的家鄉為主題,透過不同的方法進行專 題研習(例如:訪問長輩或親友、蒐集可證明其家族歷史、風俗和傳統的 物件和圖片等)。研習後,學生可用不同形式展示他們家鄉的特色。

(44)

‧ 當學生學習重要的歷史事件或國家近年的發展時,可選擇一個他們感興趣 的課題(例如:鴉片戰爭對中國的影響、國家航天科技的發展、中醫藥、

國家在世界的角色等)進行深入的研習。學生可從不同的來源蒐集資料,

例如:參觀博物館、從書本中和互聯網上蒐集資料、參加有關講座和訪問 專家。

‧ 讓學生多閱讀歷史名人傳記與對社會有貢獻名人的軼事,並以不同的形式

(例如:角色扮演、閱讀報告)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意見。教師更可鼓勵 學生利用網上平台或社交媒體,展示與名人有關的事件,使學習更富趣味,

並促進自主學習。

‧ 如果學生對中國歷史和中華文化感興趣,教師可以在課程中涵蓋較多相關 的課題、歷史事件或人物,並鼓勵學生閱讀課外書籍或蒐集更多資料,然 後與同學分享學習成果。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Encouraging students to think purposefully about what they want, and how they’re getting there, is a great way to make creative writing assessable.. One more

Help pupils create paradigmatic associations by introducing the superordinates of different sports (e.g. water sports, track and field events, ball games) and guiding them to

Effective Use of e-Learning Materials to Facilitate Assessment for Learning in English Language in Primary School.

Schools may strategically enhance the professional capacity of teachers in curriculum leadership, learning and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assessment practices through participating

Source: The Mediation Process: Practical Strategies for Resolving Conflict', 3rd Ed

Assessment for learning for Enhancing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and

Enhancing Assessment for Learning with reference to 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 Progression

Unlocking Formative Assessment: Practical Strategies for Enhancing Pupils' Learning in the Primary ClassroomL. London: Hodd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