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臺語中日語借詞使用現況調查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臺語中日語借詞使用現況調查"

Copied!
10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許慧如 博士. 臺語中日語借詞使用現況調查. 研究生:詹依儒 撰. 2015 年 5 月.

(2) 摘要 因為臺灣歷史背景的關係,臺語中擁有許多日語借詞。本研究欲探討現今臺 語中日語借詞在臺灣多語且華語為優勢語的環境中的表現。 本研究以引出法(elicitation)利用圖卡方式收集語料,再將所收錄到的語料依 Winford(2003)借詞分類為基礎,搭配鄭良偉(1990)所提出臺語的四個語層分類。 研究結果顯示:一、「瓦斯」ga55 suh3在臺語中並無其它詞彙競爭,穩定地被臺 語說話者使用。「陽臺」be33 lan51 tah3、「高跟鞋」hai33 hi51 lu55在實驗中推論已 消失在臺語詞彙中。二、受試者使用「臺語特有詞」指涉欲測的日語借詞。三、 漢字臺語音讀現象普遍,視為「臺華共通詞」與日語借詞競爭。四、不是所有漢 字都能輕易臺語發音,因此實驗中另一普遍現象為語碼轉換。五、社會因素上, 年紀大的受試者使用日語借詞的比例高活力越大,反之亦然。男性使用日語借詞 活力高於女性受試者。中南部地區受試者使用日語借詞的活力高於北部受試者。 就讀臺語文相關系所的受試者日語借詞使用上活力高於非就讀臺語文相關系所 的受試者。食(植)物類的日語借詞使用日語發音的比例最高,科技類及醫療用品 類之詞彙多數受試者以華語思考表達,因此使用日語借詞的比例最低。. 關鍵字:日語借詞、臺語特有詞、臺華共通詞、語碼轉換、語言接觸。. I.

(3) Abstract Due to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aiwan, there are many lexical items borrowed from Japanese into Taiwanese. This research aims to probe into the use of Japanese loanwords in Taiwanese in the context of multi-language environment and Mandarin as dominant language in Taiwan. The research utilizes the method of elicitation, using graphic cards to elicit and collect language materials. Based on Winford’s borrowing categories, I categorize them along with the 4 language layers of Taiwanese proposed by Cheng, Robert L. (1990). The result reveals: 1. The word “gas”(ga55 suh3)has no other vocabulary to compete with it and is used steadily by Taiwanese speakers, while “veranda” (be33 lan51 tah3) and “high-heel shoes”(hai33 hi51 lu55)are presumed to have disappeared from Taiwanese lexicon after experiment. 2. Subjects used “specific Taiwanese words”to refer to the Japanese loanwords in the test. 3. Chinese characters in Taiwanese pronunciation is quite common, i.e.“Taiwanese-Mandarin common words,”which compete with the lexical items borrowed from Japanese. 4. Not all Chinese characters could be easily pronounced in Taiwanese. As such, another prevalent phenomenon in the experiment was code-switching. 5. Due to social variables, the older the subjects were, the more vigorously they used Japanese loanwords, and vice versa. Male subjects used Japanese loanwords more frequently than female ones. The subjects from the central and south of Taiwan tended to use Japanese loanwords more often than the northern counterparts. Furthermore, the subjects studying Taiwanese-related department were more actively in using Japanese loanwords than those studying otherwise. The Japaneseloanwords used in food (and plants) are most frequently pronounced in Japanese. Most subjects would think and express in Mandarin when it comes technological and medical items, so the use of Japanese loanwords are the least of all, nevertheless.. Keywords: Japanese loanword, specific Taiwanese words, Taiwanese-Mandarin common words ,code-switching, language contact. II.

(4) 摘要 臺灣因為歷史背景的關係,佇臺語內底有真濟日語借詞。本研究欲探討現此 時遮的日語借詞佇臺灣多語而且華語成做優勢語這款環境內底的表現。 本研究用引出法(elicitation)利用圖卡方式收集語料,閣將所收錄著的語料照 Winford(2003)的借詞分類做基礎,配合鄭良偉(1990)所提出的臺語四個語層分類。 研究結果顯示:一、「瓦斯」ga55 suh3佇臺語內底無其他的詞彙競爭,穩定予臺 語講話者使用。「陽臺」be33 lan51 tah3、「高跟鞋」hai33 hi51 lu55佇實驗中推論已 經消失佇臺語詞彙內底。二、受試者使用「臺語特有詞」回答本研究欲測的日語 借詞。三、漢字臺語音讀現象普遍,會當看做是「臺華共通詞」佮日語借詞的競 爭。四、毋是所有的漢字攏會當真簡單就用臺語發音,致使實驗得著另外一个普 遍的現象,也就是語碼轉換。五、社會因素來講,年紀愈大的受試者使用日語借 詞的比例愈懸、活力愈大。男性使用日語借詞的活力比女性受試者較懸。中南部 地區受試者使用日語借詞的活力比北部受試者較懸。臺語文相關系所的受試者日 語借詞的使用活力比非臺語文相關系所的受試者較懸。食(植)物類的日語借詞使 用日語發音的比例上懸,多數的受試者用華語思考表達科技類佮醫療用品類的詞 彙,所以使用日語借詞的比例上低。. 關鍵字:日語借詞、臺語特有詞、臺華共通詞、語碼轉換、語言接觸。. III.

(5) 目次 摘要 ............................................................................................................................................ I 目次 .......................................................................................................................................... IV 表次 ......................................................................................................................................... VII 圖次 ........................................................................................................................................ VIII 第一章. 緒論 ................................................................................................................. 1. 1.1. 研究動機 ......................................................................................................... 1. 1.2. 歷史背景及語言政策 ..................................................................................... 3. 1.2.1. 日治時期 ......................................................................................................... 3. 1.2.2. 國民黨政府時期 ............................................................................................. 6. 1.3. 名詞界定 ......................................................................................................... 8. 1.3.1. 臺語 ................................................................................................................. 8. 1.3.2. 華語 ................................................................................................................. 8. 1.4. 研究目的 ......................................................................................................... 9. 1.5. 論文大綱 ......................................................................................................... 9. 第二章. 文獻與回顧探討 ........................................................................................... 11. 2.1. 語言接觸與變化 ........................................................................................... 11. 2.2. 社會語言學觀點之語言變化 ....................................................................... 17. 2.2.1. 年齡 ............................................................................................................... 17. 2.2.2. 性別 ............................................................................................................... 19. 2.2.3. 地理位置與人口因素 ................................................................................... 20. 2.3. 借詞(borrowing) ............................................................................................ 20. 2.4. 臺語中的日語借詞研究 ............................................................................... 22.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26. 3.1. 受測日語借詞之收集 ................................................................................... 26. 3.2. 施測方法 ....................................................................................................... 33. 3.2.1. 引出法(elicitation) ........................................................................................ 33. IV.

(6) 3.3. 研究對象 ....................................................................................................... 35. 3.3.1. 受試者條件設定 ........................................................................................... 35. 3.3.2. 研究地區 ....................................................................................................... 36. 3.3.3. 研究人數 ....................................................................................................... 36. 3.4. 調查步驟 ....................................................................................................... 37. 3.4.1. 調查時間 ....................................................................................................... 38. 3.4.2. 調查工具 ....................................................................................................... 38. 3.5. 語料整理與紀錄 ........................................................................................... 39. 3.5.1. 語料整理 ....................................................................................................... 39. 3.5.2. 記音 ............................................................................................................... 46. 3.5.3. 語料分析 ....................................................................................................... 47.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 49. 4.1. 臺語中日語借詞語料整理 ........................................................................... 49. 4.1.1. 4.2. 語料整理 ....................................................................................................... 49. 4.1.1.1. 分類(A)完全借入日語借詞 ................................................ 52. 4.1.1.2 4.1.1.3 4.1.1.4 4.1.1.5. 分類(B)混合詞類 ................................................................ 56 分類(C)臺語特有詞類 ........................................................ 58 分類(D)臺華共通詞與論述(E)語碼轉換 ........................... 67 日語借詞收錄在文本中多寡與活力之關係...................... 70. 影響日語借詞使用的社會因素 ................................................................... 71. 4.2.1. 年齡 ............................................................................................................... 71. 4.2.2. 性別 ............................................................................................................... 76. 4.2.3. 地域性 ........................................................................................................... 77. 4.2.4. 教育 ............................................................................................................... 78. 4.2.5. 語言與文化 ................................................................................................... 80. 第五章. 結論與展望 ................................................................................................... 85. 5.1. 研究成果 ....................................................................................................... 85. 5.2. 未來展望 ....................................................................................................... 88. 引用書目 ................................................................................................................................. 89. V.

(7) 【附錄一】受試者基本資料 ............................................................................................. 97 【附錄二】受試者資料 ..................................................................................................... 98. VI.

(8) 表次 表 1.11932-1942 年懂日語人數概況表 ................................................................................... 5 表 1.2 臺北縣家庭場域語言使用調查 .................................................................................... 7 表 2.1 第一類:語言維持(language maintenance) .................................................................. 12 表 2.2 語言轉移(language shift) ............................................................................................. 13 表 2.3 土語化(接觸變體的形成)........................................................................................... 15 表 3.1 受測之日語借詞出處 ................................................................................................. 28 表 3.2 臺語中日語借詞調查表 .............................................................................................. 33 表 3.3 受試者條件 .................................................................................................................. 36 表 3.4 受試者人數來源 .......................................................................................................... 37 表 3.5 語言接觸後產生借詞之分類 ...................................................................................... 39 表 3.6.1 語料分類例 ............................................................................................................... 45 表 3.6.2 語料分類例二 ........................................................................................................... 45 表 3.6.3 語料分類例三 ........................................................................................................... 46 表 4.1 語料各分類百分比 ..................................................................................................... 50 表 4.2 日語借詞活力比較 ...................................................................................................... 53 表 4.3 實驗後所收集混合詞類之語料 .................................................................................. 56 表 4.4 實驗後所收集臺語特有詞之語料 .............................................................................. 58 表 4.5 實驗後所收集臺華共通詞之語料 .............................................................................. 63 表 4.6 收錄文本多寡與日語借詞活力之關係表 .................................................................. 70 表 4.7 日語借詞在各年齡層之使用 ...................................................................................... 71 表 4.8 老年、青年使用日語借詞、語碼轉換數量比較 ..................................................... 72 表 4.9 日語借詞在性別上之使用 .......................................................................................... 76 表 4.10 日語借詞在地域性上之使用 ................................................................................. 78 表 4.11 日語借詞在教育上之使用 ....................................................................................... 79 表 4.12 遺留在臺語中日語借詞統計結果表 ........................................................................ 82 表 4.13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教系之學生使用日語借詞比例表 ....................................... 83. VII.

(9) 圖次 圖 1.1 日語借詞分別借入臺灣不同母語(閩南語、客語、南島語) ..................................... 6 圖 2.1 取代型與新變型演進模式 ......................................................................................... 16 圖 2.2 廣義外來詞 .................................................................................................................. 23 圖 3.1 臺語語層架構 .............................................................................................................. 42 圖 3.2 實驗流程圖 ................................................................................................................. 48 圖 4.1 泛指現象 ..................................................................................................................... 61 圖 4.2 臺語中日語借詞在年齡上使用直線圖 ..................................................................... 72 圖 4.3 陳麗君(2010)調查 3 個年齡層使用臺灣語言中日語借詞活力直線圖 ................... 76 圖 4.4 臺語中日語借詞在性別上使用比例直線圖 ............................................................. 77 圖 4.5 臺語中日語借詞在地域上使用比例直線圖 ............................................................. 78 圖 4.6 臺語中日語借詞在教育上使用比例直線圖 ............................................................. 79 圖 4.7 各學科別對是否應該學會臺語、客語或原住民語聽說讀寫統計長條圖 ............. 80 圖 4.8 各屬性類別之日語借詞現今日語發音使用率比例圖 .............................................. 84. VIII.

(10)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動機 臺語1中借詞和臺灣的歷史背景有密切的關連,過去臺灣歷經 5 個不同政權 的統治,先是荷蘭人統治臺灣 35 年,西班牙統治臺灣北部的雞籠(今基隆)、滬 尾(今淡水)等地,長達了 16 年,接著鄭氏治臺 22 年,後來日本人領臺 50 年, 及二次世界大戰後「臺灣光復」2。前 3 個時期對臺語影響並不明顯,但仍可以 看到過去外來政權統治臺灣的痕跡,如新北市雙溪區3的「三貂角」 ,是西班牙 1629 年佔領淡水之後所命名,西班牙原文為 SANTIAGO,後來由臺語發音寫成漢字 「三貂角」(曹素香 1995:86)。後兩個政權,日本治理臺灣長達半世紀,國民黨 政府執政超過 50 年,這 2 個時期都有明確的語言政策4支持統治者推動思想改造, 臺語則在這兩個時期有明顯的改變,臺語中的日語借詞即是很好的佐證。日本治 理臺灣長達半世紀之久,對臺灣各方面影響甚多,有許多詞彙是臺語本身沒有的, 便直接從日語借用(蔡茂豐 1969:106),長久下來這些日語詞彙也就安穩的存在臺 語中,像是「麵包」臺語有人稱做 phang515則是由日語パン[pan]6借入臺語,還 有「壽司」臺語稱 su55 sih3(寿司すし[sushi],一種日本料理)、「生魚片」臺語稱 sa33 si55 mih3(刺身,さしみ[sashimi],一種日本料理)、臺語 tha33 tha55 mih3(畳,た たみ[tatami]為日式房屋中,鋪在地板上的厚草蓆)、「海苔」臺語稱 noo55 lih3(海 苔,のり[nori],植木名,食蓴科海苔屬)、臺語 oo33 lian51(お田,おでん[oden],. 1. 見本章 1.3.1。 薛化元等(2004),日本向盟軍宣佈無條件投降,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將軍發布「第 一號命令」 ,授權中國戰區最高統帥蔣介石接受在臺日軍的投降。實際上那是一次暫時 的武力接收、軍事占領,但當時大家基本稱之為「臺灣光復」 。 3 2010 年 12 月 25 日五都改制,原臺北縣雙溪鄉改為新北市雙溪區。 4 參本章 1.2.1 及 1.2.2。 5 本論文臺語採用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所公佈的臺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簡稱「臺羅 拼音」)(2006.10.14 公佈) 。 6 本論文日語假名以日語羅馬拼音示之。 2. 1.

(11) 關東煮裡的魚漿製品)、臺語 ga55 suh3(ガス[gasu],日語又源自於荷蘭語的 “gas”) 等,上述的臺語詞彙皆是從日語借入,並廣泛的被大家使用。 但在 1945 年國民黨政府接收臺灣後,陳儀受命擔任行政長官一職。在統籌 臺灣收復接管工作時,陳儀與陳立夫討論臺灣收復後教育工作的往來函件中將臺 灣受日本殖民一事解讀為「奴化」 ,並強調中國化教育改革的重要性(陳鳴鐘、味 與唐,1989:58)。因此國民黨政府接管臺灣初期,教育處規定各級學校一律授國 語(華語)7及語體文。二二八事件後全面禁說日語,禁用日語唱片,於 1956 年全 面推行「說國語運動」8,在學校方面則是禁止說臺語。1971 年規定辦公室及公 共場所應一律使用華語。9在獨尊華語的政策下,使得華語逐漸成為臺灣的通用 語(lingua franca)。在這樣的政策推動下使得臺灣走向一個「雙言又雙語的 (diglossia with bilingualism)的社會」 ,也就是說社會中的人除了會說母語外,也透 過學校教育等方式學習其他語言(曹逢甫,2000)。一個雙言又雙語(diglossia with bilingualism)的環境中,語言頻繁接觸容易造成語言改變,語言中最敏感的要素 是詞彙,它與民族特點及民族文化息息相關且反映在詞彙中(許威漢,2008:85)。 所以社會和語言的發展可以從該語言的詞彙中探究一二。從我們的日常生活即可 以發現有趣的語言變異現象,某天傍晚筆者在一次回家的路上經過一家麵包店, 老闆拉高嗓門大聲用臺語說, 「來喔!來喔!緊來買好食的『麵包』mī-pau 喔!」。 這樣的語言現象讓筆者感到有趣,引發筆者對現今臺語中日語借詞在雙言又雙語 (diglossia with bilingualism)的社會下,因語言接觸產生何種表現感到興趣。因此 本論文想探討在臺語中的日語借詞是否受到強勢語「華語」的影響語言產生變 化。. 7. 何萬順(2010),臺灣國民政府政權1956-1987年間實行所謂的「國語政策」,其內容為推. 行標準的北京話,但現今在臺灣所使用的華語不管在句法,詞彙或語音方面與所謂標準 國語(北京話)有很大的差別,因此本篇論文中所指涉在臺灣所說的國語皆以「華語」表 示。詳細華語名詞解釋,請參本章1.3.2。 8 此處的說國語運動指的是說華語。 9 參國立台灣文學館 http://nmtldig.nmtl.gov.tw/taigi/02sp/04_list.html. 2.

(12) 1.2 歷史背景及語言政策 語言學家 Edward Spair 在 Language: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Speech 曾說 「文化和語言之間的關係是一體兩面的,語言與文化是息息相關,語言反映當時 的社會生活及風俗信仰。文化可以解釋一個社會所思考和所做的事,而語言正是 一種思考模式」。因此要探討臺語中日語借詞的樣貌,必須先了解日語借詞所形 成的時空背景以及在何種情境下所產生的結果(Spair,1921)。. 1.2.1 日治時期 1894 年清、日兩國爆發甲午戰爭,隔年 1895 年 4 月 17 日李鴻章與伊藤博 文在日本馬關雙方簽訂和約,臺灣及澎湖諸島割讓給日本,從此日本對臺灣展開 長達 50 年的統治。1895 年日本人登入臺灣隨行帶著幾百名的翻譯員,但卻毫無 用處,因為臺灣當時通行的語言為土語(指臺語),翻譯員所會的中國話(北京話) 根本無法在當時的臺灣當作溝通的語言(林慶勳,2001:74)。為使能和臺灣人溝通, 以達到管理統治的目的外,以及為了配合殖民統治宣揚日本精神,開始大力推行 日本教育。明治 29(1896)年 5 月 21 日,伊澤修二部長公布了臺灣最初的獨自教 育法令〈國語傳習所規則〉第一條「設立國語傳習所之宗旨在將國語教授予本島 人10,以資其日常生活予以培養本國精神」(蔡茂豐,1977)。由此看出日語被訂 定為「國語」及日本教育的最終目的在培養「日本精神」。 11另外,總督府為了 消滅臺灣傳統「書院」、「義塾」的影響,頒布關於〈書房義塾規程〉,規定「書 院」應漸次開設日語課程,企圖藉由所謂的新式教育取代臺灣傳統的啟蒙教育。 日本治臺期間,系以同化臺灣人學習日語、建公學校及師範學校,用來消滅臺灣 傳統文化思想,並藉臺日籍學生之不同教育分軌以別尊卑,最終目的在於奠定殖 民基礎(張鐸嚴 1995:55-56)。 1919 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臺灣總督府實施「同化政策」 ,要求臺灣人 同化成日本人,以作個名符其實的日本國民(村上嘉英,1986:1)。但日本治臺初 期,由於反日的情節的關係,臺灣人對學習日語的興致並不高,對於以日語作為. 10. 本島人指居住在臺灣島上的臺灣人。 本章 1.2.1 中所指「國語」是為日語。. 11. 3.

(13) 溝通工具尚未有特殊的需求,即使透過正式體系的學校教育,日語的普及率仍就 不是很高,1920 年國語解者(指能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國語的人)只佔全部人口 2.86 %(周婉窈,1995:119)。1937 年中日戰爭全面爆發,總督府為確保臺灣人效忠天 皇,並防範臺灣人支持國民政府,於是推動「去中國化」政策,灌輸大日本臣民 意識,促臺灣人成為日本的忠臣良民,推行「皇民化運動」(張鐸嚴,1995:60-61), 全力推動臺灣人改變自己原有的生活模式。尤其國語能力的培養無疑是成為一位 皇民應具備的條件,因此日本政府設置許多「國語傳習所」,推行男女老幼在日 常生活、學校都得使用日語,並施行所謂的「國語家庭」12,鼓勵臺灣人從日姓、 過日本節日、學習日本文化及生活習慣。在這種的統治手段下,日語的普及率迅 速提升,從表 1.1 當時日語普及率調查數據,得知在 1945 年前日語普及率高達 58%。當時的學生在學校上課時使用日語來交談,一旦踏出校門的時候則是切換 成自己的母語-臺語來交談(蔡茂豐,1977:142)。當時日語的普及,使用臺語交談 中已有出現日語借詞。 如: tshīng se33 bi55 looh3 kat ne33 kut5 tai51(穿西裝打領帶) tsē tha33 khu55 sih3 khìjiok oo33 too55 bai51(坐計乘車去追摩拖車) 語料來源:王國齡(2003). 12. 彭煥勝(2009),1937 年開始認定所謂「國語家庭」首要條件是要全家都會使用日語, 有些州條件較寬鬆,未滿 4 歲及 60 歲以上者除外,其次必須過著「皇民式」的生活, 內容包括奉祀神宮大麻(拜日本天皇先天照大神)、改善正廳、改穿和服或國民服、設置 自用之浴廁、熟悉日式年節慶典,並要有日本國民的信念,像是參與公共事務及納稅, 符合以上條件者可以向州廳的「常用國語家庭審查會」申請,資格符合者即可以取得國 語家庭資格。. 4.

(14) 表 1.11932-1942 年懂日語人數概況表 項 別 公學校. 公 學 校 日 語 普 日語普及 合計. 臺人總人 百 分. 人數. 畢 業 生 及 設 施 設施結業. 口數. 比. 學生數 數. 學生數. 生數. 年度 1932. 291,067. 364,386. 42,381. 324,537. 1,022,371. 4,496,870. 22.7. 1933. 317,309. 394,686. 58,903. 356,611. 1,127,509. 4,612,274. 24.5. 1934. 359,267. 429,018. 98,523. 400,366. 1,287,174. 4,759,197. 27.0. 1935. 389,290. 467,442. 120,481. 474,126. 1,451,340. 4,882,288. 29,7. 1936. 418,592. 507,461. 150,463. 564,487. 1,641,003. 4,990,138. 32.3. 1937. 458,002. 551,146. 263,371. 661,461. 1,934,000. 5,108,914. 37.8. 1938. 527,127. 594,241. 317,756. 765,157. 2,204,281. 5,263,389. 41.9. 1939. 544,632. 605,158. 496,531. 812,139. 2,458,460. 5,392,806. 45.6. 1940. 582,615. 616,394. 763,263. 855,631. 2,817,903. 5,524,990. 51.0. 1941. 691,823. 736,795. 735,303. 1,076,041. 3,239,962. 5,682,233. 57.0. 1942. 790,676. ---. ---. 3,386,038. 5,249,468. 58.0. ---. 資料來源:臺灣總督府(1942). 當時的日本也正走向現代化發展最蓬勃的時候,也替臺灣社會帶來近代化的 改變。當時臺灣社會現代化幾乎與日本同步,日治時期臺灣開始實施戶口與國勢 調查、上下水工程建設等(林呈蓉,2002)。臺灣人也透過新式的現代教育接收西 方文明、基本科技以及新的思想觀念。臺灣的經濟變化可以用「農業綠色革命」 走向初步工業化來形容。1900 年底,日本政府在臺設立新式製糖廠,1920 年開 始建造嘉南大圳及其它灌溉系統等。因此臺灣早在 1920 年代便具備 1960 年、1970 年代東南亞地區的「綠色革命」經驗。1930 年代起,總督府積極推動工業化, 1939 年,臺灣的工業生產總值超過農業生產總值(薛化元等,2004:65)。過程中. 5.

(15) 產生相當多新造詞彙是臺語沒有的,於是日語詞彙漸漸進入臺語中,替臺語創造 了許多近代性的新詞彙(蔡茂豐,1969:160)。綜合上述因素,許多日語詞彙時 間久了自然而然成為臺語的一部分,造就所謂的日語借詞。 除了臺語中有日語借詞外,參圖 1.1,在客語及南島語中都能發現日語借詞。 由此可見,日治時期日本文化及思考模式也隨之深植在臺灣人的心中,因本文內 容有限, 因此只針對臺語中的日語借詞現況調查。. 圖1.1日語借詞分別借入臺灣不同母語(閩南語、客語、南島語) 資料來源:吳聖雄(1988). 1.2.2 國民黨政府時期 1945年10月25日國民黨政府接管臺灣後,發現臺灣仍處於日本化的階段,臺 灣島上通行的語言是日語及臺語,如商店老闆禮貌送客時,冒出來的是日語あ り が と う (謝謝);走在臺灣的街上都充斥著「町」、「丁目」、「番地」等地名(薛 化元等,2004),國民黨政府都視此為奴化的象徵。為了屏除奴化且亟欲建構臺 灣人的「中華民族意識」 ,當時的臺灣省公署行政長官陳儀積極主張推行國語13(華 13. 本章 1.2.2 所指的「國語」 ,依據劉寧顏(1994),所稱國語是以北京話發音為基礎的官 方語言,現今的台灣華語。. 6.

(16) 語),認為國文教育是教育工作當務之急,主要目的為消滅日語,鏟除日本文化 思想。組織「臺灣省國語推行委員會」,負責戰後國語的推行,為了力行去日本 化、剷除日語遂而主張復原臺語,透過方言比較作為學習國語的捷徑,進而訓練 大批的國語傳習人員,在各地廣置「國語推行所」,此一國語、臺語的過渡學習 模式,使得受壓抑已久的臺灣本土語言暫時獲得喘息。然而「臺語復原」只是為 了推行「國語運動」,如曇花一現「臺語復原」執行未滿一年即停辦(黃宣範, 1993)。 戒嚴之後,國民黨政府的語言政策從各方面進行,要求臺灣人只能使用國語, 並且將語言和政治掛勾在一起,標榜「語言不統一影響民族團結」。除此之外, 電視節目從方言節目不得超過一小時,到1975年立法院通過廣電法,規定「電臺 對國內廣播應以國語為主,逐漸減少方言…」,因此臺灣的學童逐漸失去聽說母 語的能力(盧廣誠,2003)。在這樣的語言政策下,造成獨尊華語,排斥本土語言 (臺語、客語、原住民語)。1987年7月宣布解除戒嚴後,語言使用逐漸不受限制, 但臺灣經過50年的國語(華語)教育政策後,多數的年輕人都失去母語的使用能力, 大多數的人不僅在學校和政府機關使用國語(華語),參表1.2連家庭場域中使用國 語(華語)的比例也來得比母語高(江文瑜,1996:404)。 表 1.2 臺北縣家庭場域語言使用調查 父親對小孩. 母親對小孩. 兄弟姊妹間. 國語(華語). 66.5%. 69.7%. 79.6%. 臺語. 29%. 26%. 14.6%. 客語. 2.4%. 2.5%. 1.4%. 南島語. 0.7%. 0.7%. 0.4%. 其它14. 0.2%. 0.4%. 3.4%. 資料來源:江文瑜(1996:404). 14. 父母親不在或沒有兄弟姊妹。. 7.

(17) 1.3 名詞界定 1.3.1 臺語 臺灣閩南語有別於中國閩南語,由於臺灣四百年來歷史的緣故,融合了平埔 族語、羅馬語、漢語、日語,形成有別於福建地區的多元閩南語。因此在臺灣有 許多名詞是用來指涉臺灣閩南語,李勤岸(2007:37)曾統計過共有17種稱呼用來指 稱臺灣閩南語,如「臺語」、「河洛語」、「鶴佬語」等。 林慶勳(2001:6) 認為臺灣閩南語是唐山渡海而來的一種「方言」,300多 年前初來乍到,可能與泉州音、漳州音完全無別,時間一久,多少受到南 島語、荷蘭語、日本語、北京官話等不同語言不同程度的影響,自然而然 就與原鄉的閩南語有所不同,因此有人稱臺灣閩南語是另一種語言,而不 是單純的方言。 臺灣使用閩南語的人口超過七成,大約是1400萬以上,不過其中又分「漳州 腔」與「泉州腔」的差異,我們每天無時無刻都可以聽聞,但臺灣地小人稠,交 通方便,自然造成腔調參雜,逐漸形成一種「不漳不泉」、「亦漳亦泉」的臺灣 閩南語新腔調(洪惟仁,1992:15)。林央敏(1997:132-133)認為廣義的臺灣話是指 臺灣人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語言,舉凡臺灣閩南語、客語、原住民語、臺灣華語, 而狹義的臺灣話是指閩南語。綜上而言,臺灣使用的閩南語不同於中國的閩南語, 且大眾多數能接受「臺語」為目前在臺使用的閩南語,故本文使用「臺語」一詞, 指稱在臺灣使用的閩南語。. 1.3.2 華語 語言學家Kubler認為臺灣普遍使用的華語,由於受在地閩南方言的影響,臺 灣所使用的華語不管是語音、句法和詞彙方面和多數美國中文語言記錄有所不同, 因此臺灣華語已經可以獨立為一個華語方言(Kubler,1979)。黃宣範在《語言、社. 8.

(18) 會與族群意識:臺灣語言社會的研究》中表示,臺灣所使用的華語已經具有明顯 又獨特的面貌(黃宣範,1993:5)。Swihart(2003)也指出中國的普通話和臺灣所使 用的華語常被視為單一語言,但實際上兩者在語音、書寫系統、詞彙、句法差異, 已經形成兩個不同的漢語。綜上所述,臺灣華語與中國的北京官話是不同的,為 本文行文流暢,因此臺灣華語將以華語代替之。. 1.4 研究目的 本論文主要觀察臺灣三個世代間不同性別、不同教育背景及不同居住地對臺 語中日語借詞的表現,藉此探討臺語中日語借詞目前使用狀況。本研究欲達到下 列目的: 1.. 調查日語借詞在臺語中使用類型及變化為何?. 2.. 討論前項語料收集引發改變的可能原因為何?. 3.. 考察依社會變項而區分不同群組,對日語借詞表現和語言 使用模式有何不同?. 4.. 語言社群未來發展趨勢為何?. 1.5 論文大綱 本研究共分5章,第1章為緒論,主要探討研究動機的起源、臺灣歷史背景及 語言政策的介紹,以便觀察臺語中日語借詞的發展與語言社群之社會歷史脈絡相 互連結及相關名詞解釋、本篇論文之研究目的、章節大綱。第2章為相關文獻探 討與回顧,內容著重於(一) 語言接觸與變化、(二)影響語言變化之社會因素、(三) 借詞之研究、(四)回顧有關臺語中日語借詞之相關文獻,以作為本論文之理論架 構。第3章為研究方法與設計,首先依序說明語料的收集,從日語借詞如何挑選, 挑選後的日語借詞以何種方式呈現給受試者、目的為何、如何挑選受試者、調查 的步驟、語料記錄整理方法以及執行流程。第4章研究結果,統計先前所收集而. 9.

(19) 來的語料並且記錄,進而考察語言接觸後,臺語中的日語借詞呈現何種分類,分 析語料的表現及變化,並探討現今臺語中日語借詞的表現是否因為強勢語---「華 語」的影響而削弱,或是臺語中的日語借詞在華語的環伺下仍穩定有活力,亦或 是在其他語言競爭下,日語借詞有其他的表現。再者本論文以年齡、性別、地域 性、等社會變項,考察不同群組的日語借詞表現和語言使用模式,進而推測臺灣 語言社群中使用日語借詞的發展趨勢。第5章總結與展望,總結本研究之成果及 未來展望,同時提出該論文的侷限以及代日後深究的議題。. 10.

(20) 第二章 文獻與回顧探討 本章主要將文獻探討分成四小節,第 1 節討論語言接觸與變化的相關研究; 第 2 節討論影響語言變化之社會因素;第 3 節回顧先前學者對借詞之研究;第 4 節討論日治時期臺語與日語接觸後所產生的日語借詞,學者是如何定義這些日語 借詞,以及回顧有關臺語中日語借詞之相關文獻。. 2.1語言接觸與變化 沒有任何語言可以孤立存在於社會當中,也就是語言會隨著社會的改變而產 生語言接觸。當說話者在一個空間中使用兩種以上的語言即視為語言接觸 (language contact)(Weinreich,1953:1)。美國學者布賴特(J.B Pride)提出語言和社會 結構是共變理論,當社會逐漸改變或是劇烈改變時,語言現象會隨著社會的改變 而有不同的表現(葛本儀,2003),可見語言與社會文化息息相關。語言接觸分為 直接接觸和間接接觸,前者指的是雙語人主動以兩種以上語言溝通,後者則是指 藉由書面或口語為中介(黃馨慧,1995)。換句話說,語言接觸途徑除了透過面對 面的方式,亦可以藉由電視、電影、音樂、網路等傳播方式進行 (Thomason,2001:2;Winford,2003:29)。語言接觸常見的方式有藉由個人旅行、通婚 或是國際間的經商貿易或戰爭等產生語言接觸(Appel&Muysken,1987:1-6),美國 黑人英語(African American Vernacular English,簡寫作 AAVE)即是一個語言接觸 所產生方言變異的例子,當時隨著跨大西洋非洲奴隸貿易的興起,奴隸之間和奴 隸與奴隸貿易者之間因溝通而產生的一種方言(Fromkin,2003)。呂嵩雁(2007)一書 指出臺灣後山地區是屬一個多語接觸區。廖致苡(2009)指出移居至花蓮的客家人 與當地的阿美族混居、通婚平常,造成阿美語與客語頻繁的接觸下形成「阿美客 家語」及「客家阿美語」。 過去的語言學研究多著重在於從雜亂的語料中整理出一條條的規則,把解釋. 11.

(21) 不出來的語料看作方言混雜(dialect mixture)15或是自由變異(free variation)16,排除 語言變異的可能,但其實 Sapir(1921)先前就提出人人都知道語言是會變化,只是 當時多數語言學家多採視而不見。 表 2.1 第一類:語言維持(language maintenance) 借用的情況 接觸程度. 語言結果. 例子. 偶然的接觸. 只發生詞彙借用. 中度的接觸. 詞彙和輕微的結構借 拉丁語對早期現代英語的影響. 現代英語從法語借詞,如ballet. 用 強烈的接觸. 適度的結構借用. 德語對羅曼西語的影響. 融合的情況 接觸類型. 語言結果. 例子. 臨近地區位置. 一定程度的結構擴散. 語言聯盟,如巴爾甘地區. 社區內多語制. 深度的結構擴散. 馬拉地語對庫普瓦爾(Kupwar)島 內的爾都語的影響. 單一語言對少數族 深度的結構擴散. 土耳其與對希臘語的影響. 群的影響 社區間的高度接觸 高度的詞彙或結構擴 澳大利亞阿納姆地語言 (貿易或異族通婚). 散. 資料來源:徐大明(2006)翻譯與整理 Winford(2003: 23-24)、Thomason&Kaufman(1988:50). 15. 徐大明(2006:3),方言混雜(dialect mixture)是指在有方言的情況下產生的語言狀況,例 如在某個城市社群中,有來自不同方言地區的人或群體。或是在方言交界的地方,由於 許多個人或群體之間具有語言差異,因而導致個人語言不能保持完全一致,這樣的現象 被解釋為不同語言系統相互交叉的結果。 16 徐大明(2006:3),自由變異(free variation)是指一些在相同環境當中出現的兩個或更多 形式,且具有相等的語義功能,就會把它們視為自由變異(free variation)。. 12.

(22) 語 言 接 觸 常 常 是 語 言 變 化 的 主 要 原 因 , Winford(2003:23-24) 、 Thomason&Kaufman(1988:50)將語言接觸後的結果分為三 種類型, 語言維持 (language maintenance)、語言轉移(language shift)、土語化(接觸變體的形成)。第 一類是語言維持(language maintenance),參表 2.1。依照接觸的時間長短分為兩部 分 , 語 言 的 借 用 (borrowing) 和 語 言 融 合 (language. integration) 。. Thomason&Kaufman(1988:21,74-75) 提 出 借 用 (borrowing) 是 受 惠 語 (recipient language)的說話者借用來源語(source language)的成分,使得當地語言有外來語的 成分。借用(borrowing)會依接觸的程度有所不同的結果,輕微的接觸只會發生詞 彙的借用,舉例來說,現代英語借用法語 ballet 一詞。雅美/達悟語和日語接觸 後陸續借入日語詞彙,擴充了雅美/達悟語的詞彙層(賴莉芳,2010)。中等程度的 接觸除了詞彙的借用外,也會借入結構,全面的接觸會使得相當程度結構被借用。 舉例來說,拉丁語對早期現代英語的影響,以及花蓮地區的阿美族學習客語時由 於受到南島語的無送氣音的影響/ts/、/p/、/t/、/k/,大多以不送氣代替送氣音(廖 致苡,2009)。語言融合(language integration)是接觸的語言系統互相適應的結果, 像是臺語的「漳泉濫」即是一個例子,當時漳州腔及泉州腔兩個勢力相當的方言 在臺灣頻繁的接觸下相互融合成新的混和方言,因而形成不漳不泉,亦漳亦泉的 臺語(洪惟仁,1995)。 表 2.2 語言轉移(language shift) 接觸類型. 轉移後語言使用. 例子. 快速完全. 幾乎不受原使用語言干擾. 美國城市移民大量轉用英語. 有權勢的少數 適度受原始用語的干擾. 英國諾曼法語轉向英語. 族群快速轉用 本地社區轉用 高度受原始語言干擾. 愛爾蘭人轉用英語. 外國語言 資料來源:徐大明(2006)翻譯與整理 Winford(2003: 23-24)、Thomason&Kaufman(1988:50). 13.

(23) 第二類現象(參表 2.2)則是語言轉移(language shift),Weinreich(1953:68-72) 解釋當一個語言社群的主要使用語言逐漸被另一個語言取代,那麼該社群的語言 發生語言轉移現象。Fishman(1972:88)認為語言的維持與轉移在於慣用語言使用 模式的改變,且語言可以指的是不同語言或同一種語言不同地區的變體,或是同 一地區的不同社會階級變體。表 2.2 語言轉移又分三種情況,第 1 種轉移的過程 快速且完全,那麼轉用後所使用的語言本身很少或是沒有受到原語言的干擾,像 是群體移入美國後轉用英語。第 2 種有勢力的少數族群快速的發生語言轉移,轉 移後的語言會多少受到原始語言的干擾,比如說,英國使用諾曼法語的說話者轉 向英語。第 3 種本土社區語言轉移使用外來語言,那麼外來語言會嚴重受到原始 語言的影響,舉例來說,愛爾語的愛爾蘭人轉而使用英語(徐大明,2006:253)。 臺灣有關於語言轉移的研究,研究彰化與雲林地區客家人客語使用的狀況發 現,彰化地區的客家人在客語的使用上已經被臺語取代,已無人使用客語,而雲 林地區的客家人在客語使用上也逐漸轉移,客語使用僅限於在家中長輩、客家同 事、朋友(楊名暖,1989)。蘭嶼地區雅美/達悟族在家庭場域中,有五成的中年世 代的家長直接以華語與晚輩溝通,顯然年輕世代的雅美/達悟語族在語言使用上 逐漸轉向華語(賴莉芳,2010)。陳淑娟(2001)調查大牛欄方言與客語長期接觸下, 也發生語言轉移現象。老年人在家與父母最常使用臺語的比例高於中年人,而中 年人與父母親使用客語的比例卻比老年人高,這顯示在家庭領域中大牛欄方言逐 漸被客語取代,但近期又面臨華語進入家庭,成為新一代的家庭語言。. 14.

(24) 表 2.3 土語化(接觸變體的形成) 類型. 特徵. 雙語混用. 相似於語言保持,外來詞彙運用在被保留下的語言中。. 洋涇濱語. 限於特地領域使用,如:貿易區域,兩種語言互相簡化及適. (Pidgin). 應,形成一種通用語。. 克里奧語. 語法的形成受到不同程度上層語言和底層語言的影響,如:. (Creole). 詞彙多由上層語言組成。. 資料來源:徐大明(2006)翻譯與整理 Winford(2003: 23-24)、Thomason&Kaufman(1988:50). 第三類(參表 2.3)則為語言土語化,細分 3 種類型。第 1 種類型是指兩種語 言一起使用,兩方的詞彙會互相進入對方的語法框架中,但這種類型是少見,說 話者往往會簡化某一語言或是從原來的語言發展出新語言變體。第 2 種類型是洋 涇濱語(Pidgin)的產生,早期因為貿易的關係,不同語言的雙方為了溝通需求, 雙方以溝通時所常用的簡單字彙、語句以及肢體語言為基礎,混合創造出兩方都 能明瞭的簡單字句。第 3 種為克里奧語(Creole),不同語言背景的人起初只是為 貿易交流需要溝通,久而久之更需要共同語言來進行日常生活的溝通,而產生了 克里奧語(Creole)。 李仲民(2005)根據董忠司(2003)將語言接觸下所形成的兩大模型取代型及新 變型合併成下圖 2.1:. 15.

(25) 圖2.1 取代型與新變型演進模式 原語型. A. …………….. Aa. Bb. 雙/多並用型(語言接觸初期). ……………. Ab. Ba. 雙/多語交融型(語言接觸中期). ……………. 競爭與妥協 Ab. Ba. 新變型取代型 資料來源:李仲民(2005:50). 說明: 1.. A 表示本土語言,A 語言可以擁有 a1、a2、a3…….an 等語言成份,簡寫為 Aa。. 2.. B 表示外來語言,B 語言同樣可以擁有 b1、b2、b3…bn 等語言成份,簡寫 為 Bb。. 3.. Ab 表示本土語言被影響而具有 B 語言的語言成份。. 4.. Ba 表示外來語言被 A 影響而具有 A 語言的語言成份。 李仲民(2005)以此模型為基礎觀察宜蘭縣居民對臺語中日語借詞的表現,發. 現日語借詞進入臺語後,臺語原有詞彙和日語借詞相結合成新詞彙,但新詞彙語 義不變,語音上則會發生新變化,如「紅蘿蔔」在日語唸成にんじん/ninjin/,又 臺語本身也有『紅菜頭』âng-tshài-thâu 一詞來指稱「紅蘿蔔」 ,語言接觸下因而 衍伸出 âng lin35 jin51 的說法,李仲民認為這種現象多發生在年輕人身上,推論年. 16.

(26) 輕人對臺語及日語不熟,雖常聽到這兩種說法但不常說,造就了 âng lin35 jin51 的 說法,李仲民認為這原本應該是一種語碼錯雜(code-mixing)的現象,但不是單一 一人有這樣的現象,所以也成為一種紅蘿蔔的說法。. 2.2 社會語言學觀點之語言變化. 社會語言學研究發現,語言變異不是單純只會受到語言系統內部的影響,還 會受到外在社會因素的影響。因為社會因素而改變的語言變體稱為「社會變體」 (social variant),導致社會變體產生的稱作「社會變項」(social variable),包括了 語言社群、年齡、性別、社會階層、民族、語體、家庭、社會網絡、地理區及認 同。以下文獻探討社會因素以本論文所控制的「社會變項」(social variable)為主。. 2.2.1 年齡 在Labov早期研究的引導下,越來越多的變異學派語言學家不斷的進行有關 年齡的研究。因為他們發現當變體表示某一變化時,最主要的相關社會因素就是 年齡。Chamber(2003:355)表示變化與年齡的關係是最年長的那一組言談中,出 現少量的某一個變體,而中年組的言談中該變體出現的頻率較年長組高出一些, 青年組的話語中出現該變體頻率最高。與年齡變項有密切相關的是「年齡級差」 (age-grading)和「進行中的變化」(change in progress)。「年齡級差」(age-grading) 是說變體連續反覆出現在特定的年齡層,是一種可預設的變化過程。 Chambers(1995:188-189) 舉 出 加 拿 大 安 大 略 南 部 就 是 個 典 型 「 年 齡 級 差 」 (age-grading)的地方,這個地方的居民還是孩童時,最後一個字母Z都讀成/zee/, 但這些小孩子長大成人後字母Z不再讀成/zee/而是/zed/,這樣的變化在連續幾代 人都是如此呈現。 「年齡級差」(age-grading)強調在個體語言的改變是和不同的成 長背景有關,但是整個社群的語言是不會改變,也就是說語言社群的個人隨著年 齡的增長、社會角色等的改變,使得在不同年齡語言變體的使用也會不同,然而. 17.

(27) 整個社群的語言並未有改變。 「進行中的變化」(change in progress)則是在年輕人 的語言中對某一變體的使用呈現逐漸增加的趨勢,變化不會因為年齡的增加而消 失不見。Labov說明變化共分為3階段:一開始是靜態階段(initial status): 該階段 變化開始緩慢且靜態的傳播,中間為快速增加階段(rapid increasing): 變化隨著傳 播速度快速增加,最後平穩完成階段(tailing-off): 傳播速度趨於緩慢變化完成。 依上述的變化軌跡是S型曲線(S-shaped curve),也可以反映在所有的語言變化。 關於年齡用來研究語言變化還可以採「顯象時間」(apparent time)及「真實 時間」(real time)兩種方式。Labov(1972:275)利用年齡層分佈對語言變化所進行 的共時研究(synchronic),屬於「顯象時間」(apparent time)研究,Chamber(1995:193) 說明「真實時間」(real time)研究則是針對同一批人在不同時間所做的研究。 「顯 象時間」(apparent time)研究比「真實時間」(real time)研究來的多。Holmes(1992:228) 表示對社會語言學家來說,使用「顯象時間」(apparent time)的方法調查語言變 化是最立即有效率的方法,因為社會語言學家無法等到20年之後再去觀察「真實 時間」(real time)發生什麼變化。Chambers(1995:194)認為「真實時間」(real time) 方法所花的研究時間較長許多,又因為社會語言學發展不夠長久,較少有機會為 了作比較,再回到同一個語言社群用相同研究方法做研究。本文關於年齡與臺語 中日語詞彙變化的研究,所採取的方式以顯象時間(apparent time)為主。 有關年齡與語言變化的相關研究,Labov(1972)調查馬薩葡萄園島(Martha’s Vineyard Island)的居民,發現老年世代(60歲以上)使用標準語音變體的比例較年輕 世代(31-60歲)高。陳淑娟(2001)曾調查六十位大牛欄居民,探討大牛欄老年及中青 年兩代間兩個漳音特點[ui]、[io]的變化,發現中青年已經逐漸向臺語的優勢音靠 攏。蔡瑜(2001)調查金門金城臺語之社會變異,發現音變隨著年齡減少而增加,因 此該語言社群在變體的使用上與年齡有很大的關係。. 18.

(28) 2.2.2 性別 性別差異是當今社會語言學中最有活力的社會變項之一。兩性使用標準語言 的表現,可以從社會網絡和市場力量中的社會階級及經濟因素加以討論。工人階 級的婦女因為工作而廣泛接觸到標準語,因此平常的言語也較男性容易使用標準 語(Terttu&Raumolin-Brunberg,2003:111)。Labov(1963)對馬薩葡萄園島及對紐約市 的調查(Labov,1966)是最早將性別因素作為語言變異中一個重要的變項,它的 研究雖然關注的焦點在語言變化,但是他仍然強調人類語言行為的兩個共有特 點: 所有階層和年齡的女性都比相同條件的男性在使用標準語來得高,鑒於 標準語言是菁英語言,其他群體向標準語的靠近暗示講話人在語言上偏離 了自己所屬的群體。 下層中產階級對自己的語言的“矯枉過正”(hypercorrection)。它們不斷藉 由使用上層階級所使用的言語,以期望獲得更高的聲望,在這樣的過程中 女性仍然處於領先地位。(徐大明,2006:163) Labov認為這是從城市、鄉村、西方和非西方社會等語言社群所歸納出來的原則, 但卻有其它研究提出不同看法,Fasold(1992:98)認為其實兩性語言在統計上並沒 有明顯的差異。有些學者則認為男性使用較多的標準語言變體,女性則多使用地 方方言(Wodak&Benker,1997:138)。臺灣有關性別和語言之間的研究,結果多與 Labov的理論相同,臺灣女性多偏好使用優勢語言,也就是華語(施玉惠 1984:209), 換句話說在臺灣華語普遍受到低年齡層、女性的愛戴,臺語則受到高年齡層及男 性的擁護(洪惟仁,2004)。但也有學者提出語言的使用與性別並無直接的關係(曹 逢甫、連金發,1996:23),因此本篇論文想探討臺語中日語借詞所產生的變異是 否與性別有一定的關連性。. 19.

(29) 2.2.3 地理位置與人口因素 地理位置及人口數的多寡在語言變化中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之一。 Fishman(1972)認為地方口語逐漸向標準語或優勢語靠攏,其走向是從都市、商業 或工業地區,一路擴散到非都會區、農業區、郊區。語族人口的多寡、分布情形、 都市化程度及職業取向等也會影響語言轉移及流失(黃宣範,1993)。以臺語來說, 臺北大稻埕的同安腔,在臺灣並不多人使用,在臺北使用的人數也不多,但多數 的南部人認為同安腔的臺語最能代表「北部腔」、「臺北腔」。是因早期大稻埕曾 是臺灣經濟中心(洪惟仁,1994)。. 2.3 借詞(borrowing) 語言接觸往往是語言、方言演變和發展的原動力之一(鄒嘉彥、游汝杰, 2004:1)。接觸不深可能頂多造成詞彙的借用,深入的接觸可能造成一個全新的語 言,由此可知語言接觸的結果跟接觸的深淺有密切的關係。語言彼此長時間接觸 下,語言產生融合、轉移是必經的過程。語言接觸的過程中以詞彙為最常被借用 的語言成分。借詞(borrowing)之所以容易產生,主要原因為二,當沒有適當的詞 彙可以表達新的概念。不同的文化相互接觸,受惠語(recipient language)的說話者 接觸到來源語(source language)的新事物或觀念,當這些新事物及新觀念無法在 受惠語(recipient language)找到同等或相似的詞彙時,自然就會直接向來源語 (source language)借用(Weinreich,1953:56;Ferguson,1971:13)。再者,借詞(borrowing) 的使用還有為了提升地位(Deroy,1956),例如英語的cuisine (菜餚),在法文當中原 指廚房,在英國10-13世紀被法國人統治期間,便借用了大量的法語來代表一些英 國人認為比較文雅的概念。 17 以下幾位學者對語言學中的借詞提出看法, Sankoff(2002)認為一個群體學習另一種較通用的第二語言,且在日常生活中大量 的使用這些第二語言詞彙,這些詞彙稱為借詞(lexicalborrowing)。Weinreich(1953) 17. 參考網路資料:http://www.huayuqiao.org/articles/yuwenjianshetongxun/8105. 20.

(30) 則認為有些詞彙只是偶而使用,稱為偶借詞(none borrowing)或稱為語碼轉換 (code-switching),這些詞彙一但被借用的頻率達到一定的程度,就會變成借詞 (borrowing),這些被借入的詞彙在音系上也會受到受惠語(recipient language)音系 的影響有所改變。就如同臺語裡頭,有許多從日語借來的詞彙,例如:「啤酒」 bi51lu11、「打火機」lai51tah3,皆屬臺語向日語所借用的詞彙,日語詞彙借進臺語 後也會因為臺語屬聲調語言(tone language)有所調整。 Poplack(1993)認為語碼轉換(code-switching)和詞彙借用(lexical borrowing)在 界定上不是那麼清楚,因而將這兩類分別提出來做比較,他把詞彙借用(lexical borrowing)分為兩種類型,第 1種是某些外來詞彙已經穩定的使用在 受惠語 (recipient language)中,那麼稱這些詞彙為借詞(loan-words)。第2種則是個人臨時 借用的偶借詞,偶借詞和語碼轉換最大的不同在於,偶借詞只使用單一語法。 Bloomfield(1933)把借詞細分三種類型,有文化的借詞(cultural borrowing)、方言 的借詞(dialect borrowing)及親密的借詞(intimate borrowing)。文化的借詞(cultural borrowing)與方言的借詞(dialect borrowing)差異在於前者指來自不同的語言,後 者指來自不同的方言,其實兩者間有時區分並不容易,因語言的界線和方言的界 線並沒有絕對的區分。舉例來說文化的借詞(cultural borrowing)是指英語使用者 當時為了解日本藝妓文化,因而將“geisha”這個詞借入英語詞彙裡(Kimura-Kano, Makimi,2006)。方言的借詞(dialect borrowing)例子則可舉中國八年抗戰的時候, 社會上的領導階級與文化人紛紛遷入西南各省,受到西南方言的影響,如「要得」 等詞由領導階級與文化人傳播,逐漸變成中國話的常用詞。第3類親密的借詞 (intimate borrowing)常發生在當一個政治社會中同時說兩種語言的時候,語言分 為高階語言(high language)及低階語言(low language),通常低階語言(low language) 借自高階語言(high language)詞彙,臺語中的日語借詞就屬親密的借詞(intimate borrowing),臺灣經過日本好幾十年的統治,所以臺語中保留不少的日語成份, 如tha33tha55mih3(周法高,1995)。. 21.

(31) 2.4 臺語中的日語借詞研究 曹素香(1995)從臺語小說中挑選出228個日語借詞,並依食、衣、著、行、 育、樂、職業、工業、政治、經濟、醫藥、社會生活共12類逐一分類,其中以工 業產品、科技、醫藥為最多,因此臺語中的日語借詞多和民眾的日常生活有關, 而高層級的政治、經濟詞彙則佔少數。曹素香認為當時借入臺語中的日語借詞包 含2大類。一種為借用某種新觀念意義的詞彙,通常用意譯來表示。另一種借用 某種事務名稱的概念,通常用音譯。筆者認為曹素香界定臺語中的日語借詞標準 是採廣義角度,同先前多位學者提出廣義的借詞認定,只要漢語向外族語言借詞, 包括譯義、借形、借音三種方式都算是外來詞 18 (張清源,1957:140)。姚榮松 (1992:330)認為借詞從另一個語言取得而來,或藉由翻譯的概念或模仿的方式, 所取得另一種語言的外來成份(alienism),稱為外來語(alien word)。就上述而言, 廣義的借詞包括義譯詞、借形詞、音譯詞三種,義譯詞是指翻譯原詞的意義和自 創詞去標示外來的概念,如日語「圖書館」としよかん/toshokan/,日語先借《史 記.蕭相國世家》:「何獨先入,收泰丞相御史律令『圖書』藏之。」中「圖書」 一詞,並添加「館」以構成新詞,「圖書館」としよかん/toshokan/用來指歐美 詞 彙 “library” 。 音 譯 詞 則 是 把 來 源 語 (source language) 的 語 音 借 入 受 惠 語 (recipient language),如臺語lai51 tah3由日語ライタ-/raitaa/借入。借形詞則是受 惠 語(recipient language)向來源語 (source language)借其文字符號,如受惠語 (recipient language)日語借其來源語(source language)漢字「雜誌」一詞,用來描 述定期刊物名稱「雜誌」ぎっし/zasi/。 主張狹義借詞定義的學者認為只有音譯部分才是借詞(高名凱、劉正埮, 1958),而利用漢語原來的構詞方式把別的語言中的詞彙所代表的概念介紹到漢 語中則是義譯,不可視為借詞(王力,1933:134)。就上述而言,筆者認為狹義借 詞的定義只著重在語音的模仿。 18. 山口要(2008)指出在漢語學界借詞常被稱作外來詞。. 22.

(32) 山口要(2008)從廣義的角度,加以分類外來詞,參圖2.2。. 圖2.2 廣義外來詞 資料來源:山口要(2008:171). 山口要(2008)提到外來詞是一個大集合,包含了借詞及譯詞,借詞包括借形 詞和音譯詞,借形詞可以細分為混合詞、借形詞。音譯的部分則分為完全音譯、 半音半譯、音譯加類詞。譯詞的部分只含一種譯義,譯義又細分為全譯詞及半譯 詞。臺語中的日語借詞屬音譯部份,依照借詞狹義定義而言,無庸置疑可以直接 判定為借詞。借形詞的形式是否可以做為判斷日語借詞,則有不同意見,王力 (1993:153)認為借形詞的日語借詞其構詞方式和文字的表現都是源自於漢語,且 使用時不是依照日語讀音,而是讀其漢字。另一派則認為從日語借入的這些漢字 詞彙,雖然早已存在古代漢語,但現代漢語的使用意義,則是日本賦予的,也就 是說漢字詞彙的日語借詞,不管是日語義譯歐美詞彙或是日本自己創造,賦予詞 彙意義的權力都在日本(陳原,2000),如「經濟」一詞,在漢語的舊有意思是經 世濟民,意思同於現在「政治」,日語向漢語借用把它當作“economic”的義譯 詞,而後漢語也沿用這個意思(山口要,2008)。本論文所挑選的臺語中的日語借 詞為了看出明顯的外來語特色,避免有模糊不清,因此採狹義的定義來界定日語 借詞。 日治時期,臺語在學校裡仍為可使用語言,在校外則是台灣人之間通用的語. 23.

(33) 言(丁錦昌,2009)。然而國民黨政府遷臺後…,大量推行以北平方言為基礎的標 準語(楊秀芳,1991),也就是現今台灣的通用語華語。從上述可以得知臺灣語言 使用人口以臺語及華語為大宗。近幾十年來因為政權的改變,華語已經成為臺灣 人的通用語,華語的勢力慢慢的滲透到原本使用臺語的場合,因此可以在許多場 合聽到臺語的說話者將華語詞彙融入到臺語中。李仲民(2005)提到有些日語詞彙 進入臺語後並非一直穩定留在臺語裡,如:「蘋果」lin51goo11、「麵包」phang51 等隨著社會環境的改變。1945年國民黨政府戰敗後撤退來臺後實施國語政策,日 語逐漸不被使用,有些詞彙因而被華語所取代,舉例來說,「麵包」日語借詞 phang51在臺語當中就受到「麵包」一詞及mī-pau的挑戰,phang51這個日語借詞 開始動搖。許慧如(2010)在〈新臺語初探—從新世代臺語廣播節目主持人看起〉 的技術報告中研究發現,年輕一輩的廣播主持人,在臺語的使用上,不論是語音、 詞彙亦或是句法都出現了華語的特徵。比如說,「機車」臺語中日語借詞為oo33 too55 bai51,但在此次的技術報告中所收集到的語料,受試者幾乎都讀作ki-tshia, 即「機車」兩字的臺語發音。此外,臺語詞彙中與華語語義相同或相似之詞彙, 逐漸被華語詞彙取代並用臺語發音華語詞彙。例如,「馬路」ㄧ詞,在臺語對應 的詞彙是「車路」tshia-lōo,逐漸被「馬路」的臺語發音bé-lōo取而代之。由此 技術報告可推論較年輕輩的臺語使用者其臺語表現明顯受華語干擾。現今臺灣語 言環境,華語、臺語交叉使用已是臺灣目前使用語言的常態,使得臺語中的日語 借詞在使用上卻呈現日趨萎縮的發展。丁錦昌(2009)碩士論文〈臺語之日語借詞 研究〉,發現華語、臺語交叉使用在年輕一輩出現頻率高,年輕人只要遇到不會 說得日語借詞,便會直接從華語借,丁錦昌問卷調查沙鹿鎮學生及民眾在語言環 境中,對日語借詞理解、使用的程度,發現兩相程度皆隨著年齡的遞減而衰退。 賴巽匯(2006)藉由臺語中的日語借詞及華語中的日語借詞互為消長的語言 現象,及大眾在表達臺語句時,普遍須以華語、臺語交叉使用,探討臺語的發展 歷程。結果臺語原本擁有74%的語言人口,如今轉變成一種「萎縮型語言」。李 勤岸(2008)調查1920年代鄭溪畔和賴仁聲純用臺語羅馬字所寫的臺語小說及. 24.

(34) 1990年代陳雷和陳明仁用漢羅拼音所寫成的臺語小說,利用電腦斷詞分析處理, 挑選出非本土語層的外來詞彙,從不同時期的語料瞭解臺語詞彙移借狀況及臺語 詞彙的變遷。比較這兩個詞庫,發現臺語中的日語借詞,並不如預測般的有顯著 的下降,但華語詞彙則因為華語語言政策的關係而不斷的增加。李南衡(2008)碩 士論文,比較1930年代日治時期賴和的作品,及1980年代國民黨政權統治時期王 禎和所寫的作品兩相比較,探討臺語小說經過不同政權所實施的國語政策對臺語 中借詞的影響。邱藍萍(2008)探討賴仁聲文學創作的時間穿越日本政權、國民政 府時期,在政治、語言環境的改變下影響其臺語小說中所使用的詞彙,作者以1945 年為劃分,觀察1945年前後日語借詞在數量上的差異,發現國民黨政府撤退到臺 灣後所推行「國語運動」,使得賴仁聲小說中的日語借詞因為強勢語---華語的影 響下,數量略為減少,有些詞彙由華語取而代之。. 25.

(35)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本研究分為 2 階段,第 1 階段以問卷調查法。在臺灣北部、中南部尋找臺語 流利之受試者以及大學就讀臺語文相關科系的受試者,調查其個人背景做為分析 第 2 階段所收集而來的日語借詞,是否維持或轉移之依據。第 2 階段採田野調查 法之方式,以引出法(elicitation)向受試者收集語料,並錄音記錄。藉由收集不同 世代、不同背景之受試者語料,觀察現今日語借詞在不同的社會背景下之變化。. 3.1 受測日語借詞之收集 先挑出欲測的日語借詞,為了避免所挑選出的日語借詞,在界定上有模糊地 帶,因此依山口要(2008)碩士論文〈臺灣閩南語的日語借詞研究〉中挑出欲測的 日語借詞。19山口要(2008)的研究中把日語借詞分類為純粹音譯詞、半音半義詞、 漢字借形詞。筆者從山口要(2008)所分類純粹音譯詞的日語借詞中隨機挑選出 60 個日語借詞為測試詞彙。如上一章所述,純粹音譯的日語借詞最具有外來色彩, 在判斷日語借詞上較無疑慮。 自表 3.1 的村上 a、村上 b、王順隆以及村上 c 等 4 行,可看出這 60 個日語 借詞是山口要從哪一個或哪些材料收集而來,但考量到山口要所引用的 4 個材料 當中有 3 個文本的作者為同一人即村上嘉英,為了加強證明這些日語借詞的普遍 性,筆者又參考教育部閩南語常用詞辭典20及蔡茂豐(1969)〈國語化的日語及臺 語化的日語研究〉所收錄之詞彙。 換言之,加上前述山口要碩士論文所引用的 4 個文本,本論文共計參考 6 個 19. 山口要(2008)〈碩士論文臺灣閩南語的日語借詞研究〉中所調查的日語借詞由以下四. 種材料所收集而來: (1) 村上嘉英,1979,〈閩南語におけ る日本與語彙の受容樣態〉,《天理大學學報》,. 119 輯,頁 27-43,天理:天理大學。 (2) 村上嘉英,1986,〈臺灣閩南方言中來自日語的外來詞〉,《天理大學學報》,148. 輯,頁 1-6,天理:天理大學。 (3) 王順隆,2005, 〈臺灣閩南語中日語外來語聲調與日語音結節構的對應關係〉,《2005. 語文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南:南臺科技大學。 (4) 村上嘉英,2007,《東方臺灣語辭典》,東京:東方書店。 20.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http://twblg.dict.edu.tw/holodict_new/default.jsp. 26.

(36) 文本來作為判斷這些日語借詞普遍性的基準,製成表格後發現以下詞彙只出現在 上述 6 個文本當中的其中 1 個,可視為普遍性較低的日語借詞:an33 te55 na11(天 線)、be33 lan51 tah3(陽台)、hai33 ja55 lah3(菸灰缸)、khoo55 phih3(影印)、ma33 su55 khuh3(口罩)、pha33 su55 phoo51 tooh3(護照)、the51 puh3(膠帶)。而關於日語借詞普 遍性的高低,本論文將另行討論此一差異是否影響該日語借詞的活力。. 27.

(37) 表 3.1 受測之日語借詞出處 臺語中的日語借詞. 華語翻譯. 村上 a21. 村上 b22. 王順隆23. 村上 c24. a33 sa55 ga55 oh3. 牽牛花. ●. ●. an33 the55 na11. 天線. ●. bai33 oo55 lin51. 小提琴. ●. ●. bang51 ga11. 漫畫書. ●. ●. ban51ba11. 保險桿. ●. ●. ba55 tah3. 奶油. ●. bi51 lu11. 啤酒. ●. ●. biat5 tooh3. 彈簧床. ●. ●. ●. 教育部25. 蔡茂豐26. ●. ● ●. 21. 村上嘉英(a),1979,〈閩南語におけ る日本與語彙の 受容樣態〉,《天理大學學報》,119 輯,頁 27-43,天理:天理大學。. 22. 村上嘉英(b),1986,〈臺灣閩南方言中來自日語的外來詞〉,《天理大學學報》,148 輯,頁 1-6,天理:天理大學。. 23. 王順隆,2005,〈臺灣閩南語中日語外來語聲調與日語音結節構的對應關係〉,《2005 語文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南:南臺科技大學。. 24. 村上嘉英(c),2007,《東方臺灣語辭典》,東京:東方書店。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26 蔡茂豐,1969, 〈國語化的日語及臺語化的日語研究〉,《日語文諸問題的研究》,臺北:大新出版社。 25. 28.

(38) 臺語中的日語借詞. 華語翻譯. 村上 a. 教育部. 蔡茂豐. be33 lan51 tah3. 陽臺. ●. bok3 sin51 gu11. 拳擊. ●. ●. ●. bu33 la51 jia11. 胸罩. ●. ●. ga55 suh3. 瓦斯. ●. ●. ge55 je11. 紗布. ●. ●. ●. goo33 lu55 huh3. 高爾夫球. ●. ●. ●. hai33 ja55 lah3. 菸灰缸. ●. ha33 moo55 ni55 khah3. 口琴. ●. hai33 hi51 lu55. 高跟鞋. han35 too55luh3. 方向盤. ha55 muh3. 火腿. ●. hoo33 oo55 tai51. 繃帶. ●. hui33 lu55 muh3. 底片. ●. 村上 b. 王順隆. 村上 c. ● ●. ●. ●. ●. ● ● ●. ●. ● ●. 29. ●. ●. ●. ●. ● ●.

(39) 臺語中的日語借詞. 華語翻譯. ian35 jin51. 村上 a. 王順隆. 村上 c. 教育部. 引擎. ●. ●. ●. jiak5 kuh3. 拉鍊. ●. kha33 bang51. 皮包. kha33 me55 lah3. ●. 村上 b. ●. ●. ●. ●. ●. 照相機. ●. ●. ●. khang35 pang51. 招牌. ●. khe33 tsiap5 puh3. 番茄醬. ●. khoo55 phih3. 影印. lai51 tah3. 打火機. ●. ●. ●. la33 ji55 ooh3. 收音機. ●. ●. ●. lin35 jin51. 紅蘿蔔. ●. ●. ma33 su55 khuh3. 口罩. ●. ma33 sa51 tsi11. 按摩. ●. me51 si11. 名片. ●. 蔡茂豐. ●. ● ●. ●. ●. 30. ●. ●. ●. ●. ●. ●. ●. ● ●. ●.

(40) 臺語中的日語借詞. 華語翻譯. mi33 sin51. 裁縫機. moo51 tai11. 馬達. ●. ne33 kut5 tai51. 領帶. ●. oo51 ba11. 大衣. oo33 lin51 gioo51. 村上 a. 村上 b. 王順隆. 村上 c. ●. 教育部. 蔡茂豐. ●. ●. ●. ●. ●. ●. ●. ●. ●. ●. ●. ●. ●. 洋娃娃. ●. ●. oo33 too55 bai51. 機車. ●. ●. phang51 ku11. 爆胎. ●. phang51. 麵包. ●. pha33 su55 phoo51 tooh3. 護照. phu33 loo55 phe55 la51. 螺旋槳. ●. ●. se33 bi55 looh3. 西裝. ●. ●. siat5 tsuh3. 襯衫. ●. siok3 phang51. 吐司.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1.

(41) 臺語中的日語借詞. 華語翻譯. 村上 a. 村上 b. su33 lit5 pah3. 拖鞋. ●. ●. thang51 su11. 衣櫥. thang55 khah3. 擔架. the51 puh3. 膠帶. ●. then51 tooh3. 帳篷. ●. thoo33 lam51 puh3. 撲克牌. tsit5 puh3. 小費. ●. ●. tsiok5 kih3. 猜拳. ●. ●. tha33khu55 sih3. 計程車. ●. ●. ●. thoo33ma55 tooh3. 番茄. ●. ●. ●. ●. ●. ●. thoo33 la55 khuh3. 卡車. ●. ●. ●. ●. ●. ●. thai51 ia11. 輪胎. un51 tsiang11. 司機. 王順隆. 村上 c. ● ●. ●. ●. ●. ●. 蔡茂豐. ●. ●. ●. ●. ●. ●. ●. ●. ● ●. 32. 教育部. ●. ●.

(42) 3.2 施測方法 3.2.1 引出法(elicitation) 將這 60 個詞彙依屬性分類成生活相關類、娛樂類、科技類、醫療用品類、 音樂器材暨運動類、服飾配件類、運輸工具暨零件類、食(植)物類,上述分類由 筆者自省後再找三位語言學領域的同學檢驗之。詳見表 3.2:. 表 3.2 臺語中日語借詞調查表 語義領域. 日語借詞(華語翻譯) biat5 tooh3 (彈簧床). be33 lan51 tah3 (陽臺). ga55 suh3 (瓦斯). khang35 pang51 (招牌). lai51 tah3 (打火機). me51 si11 (名片). thang51 su11 (衣櫥). then51 tooh3 (帳篷). the51 puh3 (膠帶). bang51 ga11 (漫畫書). oo33 lin51 gioo51 (洋娃娃). tsit5 puh3 (小費). thoo33 lam51 puh3 (撲克牌). an33 the55 na11 (天線). khoo55 phih3 (影印). kha33me55lah3 (照相機). hui33 lu55 muh3 (底片). la33 ji55 ooh3 (收音機). mi33 sin51 (裁縫機). 醫療用品類. ge55 je11 (紗布). hoo33 oo55 tai51 (繃帶). thang55 khah3 (擔架). ma33 su55 khuh3 (口罩). 音樂器材暨. bai33 oo55 lin51 (小提琴). bok3 sin51 gu11 (拳擊). goo33 lu55 huh3 (高爾夫球). ha33 moo55 ni55 khah3 (口琴). ma33sa51 tsi11 (按摩). tsiok5 kih3 (猜拳). bu33la51 jia11 (胸罩). hai33 hi51 lu55 (高跟鞋). jiak5 kuh3 (拉鍊). kha33 bang51 (皮包). ne33 kut5 tai51 (領帶). oo51 ba11 (大衣). se33 bi55 looh3 (西裝). su33 lit5 pah3 (拖鞋). 生活相關類. 娛樂類. 科技類. 運動類. 服飾配件類. siat5 tsuh3 (襯衫). 33. hai33 ja55 lah3 (菸灰缸) pha33 su55 phoo51 tooh3 (護照).

(43) 語義領域. 運輸工具 暨零件類. 食(植)物類. 日語借詞(華語翻譯) ban51ba11 (保險桿). han35 too55 luh3 (方向盤). ian35 jin51 (引擎). phu33 loo55 phe55 la51 (螺旋槳). moo51 ta11 (馬達). phang51 ku11 (爆胎). oo33 too55 bai51 (摩托車). tha33 khu55 sih3 (計程車). thoo33 la55 khuh3 (卡車). un51 tsiang11 (司機). a33 sa55 ga55 oh3 (牽牛花). ba55 tah3 (奶油). bi51 lu11 (啤酒). ha55 muh3 (火腿). khe33 tsiap5 puh3 (番茄醬). lin35 jin51 (紅蘿蔔). phang51 (麵包). siok3 phang51 (吐司). thai51ia11 (輪胎). thoo33 ma55 tooh3 (蕃茄) 除了這 60 個研究詞彙外,試驗還加入了 50 個干擾詞彙,這些詞彙的設計是為了 避免受試者察覺此次的試驗主要是調查日語借詞,在有意識且不自然的情況下回 答,而影響調查結果。 詞彙挑選出來後以圖像示之,並依引出法(elicitation)引導出筆者想要測試的 日語借詞。圖像化的目的有二,(一)受測者中的老年組,有些因為早年生活困苦, 沒有機會接受教育而不識字,若所測試的日語詞彙製成字卡,受測的過程可能會 到阻礙。(二)若挑選出的日語借詞以文字表示,擔心受試者可能會受到漢字的影 響,直接以臺語音譯漢字。為了避免以上兩點筆者欲測試的日語借詞用圖片表示, 請受試者依所看到的圖片說出圖片內容物,圖像誤導時,筆者也會從旁引導問話, 並告知受試者全程將錄音記錄。. 34.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From the above- mentioned perspective, this research paper analyses Buddhist interaction in Taiwan and Hokkien; the ordination of Taiwanese Sangha in Kushan Mountain and, after the

Mensching, all world religions tend to take shape as soteriology, which always includes two issues they share in common: first, in its general ideal of saving

8 The most pertinent information about the transmission of the texts that extoll the three pilgrims who traveled to India in search of the dharma and translat- ed sacred

Teachers may consider the school’s aims and conditions or even the language environment to select the most appropriate approach according to students’ need and ability; or develop

The subjects for the present study are 495 first-graded students from five Taiwanese senior high schools, and 270 freshmen from the Department of

That is to say, while the building with the Chinese character ‘工’ shaped architectural plan is the common building type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Vietnam, building layout in

* School Survey 2017.. 1) Separate examination papers for the compulsory part of the two strands, with common questions set in Papers 1A & 1B for the common topics in

DVDs, Podcasts, language teaching software, video games, and even foreign- language music and music videos can provide positive and fun associations with the language f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