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106-01-01高一歷史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106-01-01高一歷史"

Copied!
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範圍:

歷史(一)第一章∼第三章 本卷共4頁,另附答案卡

出題老師:廖元禎 審題老師:陸

筠臻

⼀、題組題:

⼩題2分,皆為單選,共40題,80分

(⼀一)閱讀以下兩兩則資料:

資料⼀一:「...2015年年台灣⼤大學研究發現,⼤大洋洲新幾內雅等地的構樹,帶有與

南台灣構樹相同的特有基因,成為第⼀一個以⺠民族植物學佐證台灣是南島語族起

源地的有⼒力力證據。」

資料⼆二:「...在學術界長期被認定的理理論是說,中國⼤大陸⽔水稻耕作⼀一路路發展到

臺灣,⽽而語⾔言在臺灣發展後奠定了了⽇日後南島語系的基礎,並於約4,000年年前隨⼈人

⼝口外移⽽而擴散。...臺灣知名⼈人類學者、慈濟⼤大學副校長許⽊木柱表⽰示:「這個問

題是過去七⼗十年年來來⼀一直有爭議的課題,⽽而所謂『臺灣原鄉論(Out of Taiwan)』

在臺灣已經成為政治正確的⾒見見解,但實際狀狀況恐怕並非如此,非常值得更更多的

探討。」

由英國哈德斯菲爾德⼤大學(University of Huddersfield)教授⾺馬丁.理理查斯

(Martin Richards)與同事們共同發表的最新報告,即根據⾄至今最全⾯面的區域

DNA分析,...太平洋島⺠民體內的粒線體DNA(mitochondrial DNA)很早以前

就出現在島嶼東南亞了了。

...由於冰河時期末之後(約11,500年年前),氣候變遷導致了了海海平⾯面上升、東南

亞與太平洋地貌上的改變。原本無法移動的⼈人⼝口就在約8,000年年前從印尼擴散出

去,島嶼東南亞與太平洋島嶼族群才會擁有相同的粒線體DNA與Y染⾊色體。

⽽而以語⾔言學的⾓角度分析就會發現,南島語系的許多分⽀支都可以往回追溯到臺灣,

DNA分析資料也顯⽰示約4,000年年前有⼀一部分的⼈人⼝口擴散是源⾃自於臺灣。但從臺灣

移出的⼈人⼝口卻只占島嶼東南亞與太平洋島嶼的20%。對於語⾔言擴散的原因,理理

查斯教授提出的解釋是,當時臺灣移⺠民構成了了菁英族群,或是與新宗教或哲學

相關。

1. 根 據 以 上 資 料 , 學 者 們 研 究 的 主 題 應 屬 於 ?   ( A ) 台 灣 與 大 洋 洲 的 構 樹 差 異 比 較  ( B ) 中 國 水 稻 的 向 外 擴 散 ( C ) 台 灣 原 住 民 的 起 源   ( D ) 南 島 語 系 的 語 言 差 異 。C 2. 關於學者們的見解,以下敘述何者有誤? (A)「台灣原鄉論」純粹是因為政治正確 而 存 在 的說法 (B)物種的相似性是引發台灣與大洋洲是否在發展上相關的重要原因 ( C )龐大多樣如南島語族仍可能會有共通語言 (D)南島語系的擴散與氣候變遷可能 有 關 。A

(⼆二)閱讀以下三則資料:

資料⼀一:「出草和戰⾾鬥不同,出草不是為了了打敗敵⼈人,⽽而是為了了奪取他⼈人財物,

只要獲得⾸首級就算成功。……襲擊的對象有的是其他族的家社,有些是路路⼈人,

⽽而且不⽤用先向對⽅方宣戰。……⾸首祭是原住⺠民以酒食供奉⾸首級的祭祀。」

資料⼆二:「獵得的⾸首級,⽬目的⽤用於祭祀,在原始觀念念中,獵頭是⼀一種神聖的⾏行行

為,也是祖先的遺訓,尤其是□□族,他們世代視獵頭為道德⾏行行為,是基於宗

教信仰⽽而來來的⼀一種觀念念。」

資料三:「□□族⼜又名『王字番』,在其習俗中,青少年年獵得⾸首級後,才能論

及婚事。」

3. 綜 上 所 述 , 有 關 原 住 民 獵 頭 習 俗 的 敘 述 , 何 者 有 「 誤 」 ?   ( A ) 有 特 殊 的 社 會 與 文 化 意 義   ( B ) 與 被 獵 者 有 深 仇 大 恨   ( C ) 是 一 種 成 年 禮   ( D ) 壯 士 的 勇 武 表 現 。B 4. 資 料 二 與 資 料 三 中 的 □ □ 族 , 最 有 可 能 是哪一族? (A)泰雅族 (B)達悟族 (C) 阿 美 族   ( D ) 西 拉 雅 族 。A 5. □□族有以部落近親為核心,執行祭祀儀式的組織,其名稱為? (A)漁團 (B)祭 團   ( C )贌社 (D)公廨。B 6. 漢 人 來 台 開 墾 時 , □ □ 族 也 曾 與 漢 人 先 衝 突 後 合 作 , 進 而 完 成 了 以 下哪一條水圳的開 發 ? ( A ) 曹 公圳 (B)八堡圳 (C)貓霧捒圳 (D)瑠公圳。D

(三)有學者敘述臺灣史前時期某階段的發展概況:「穩定的農耕定居⽣生活,使⼯工具

製造技術得到發展,改造環境的能⼒力力也進⼀一步加強,這便便⽀支撐了了⼈人⼝口的增加,

於是臺灣的史前住⺠民開始離開濱海海,轉向內陸擴張。⼀一批批的遷徙者建立起⼀一

個個新聚落落,其⾜足跡遍布全臺,甚⾄至抵達三千公尺的⾼高⼭山地區;這樣的遷徙,

同時也促進了了島內各族群的廣泛接觸。例例如:此時期重要的裝飾品,曾發現於

臺灣東部及北部。」請問:

7. 這 位 學 者 所 描 述 的 是 下 列 臺 灣哪一史前時期的概況? (A)舊石器晚期 (B)新石器 早 期   ( C ) 新 石 器晚期 (D)金屬器時期。C 8. 承 上 題 , 此 時 期 可 以 做 為 「 島內各族群的廣泛接觸」佐證的裝飾品,如下列哪一項物 品 ?   ( A ) 排 灣 陶 壺   ( B ) 麒 麟 巨 石   ( C ) 卑 南 人 獸 形 玉玦 (D)圓山貝塚。C

(2)

(三)《福爾摩沙島略略記》:「我所熟知的有八村:新港、⿇麻荳、蕭壠、⽬目加溜溜灣、

⼤大⽬目降、Tifulukan、Teopan、⼤大武壟(Tefurang)等。其居⺠民宗教、風俗習

慣和語⾔言相同。其位置也⼤大致相同,由海海邊到⼭山邊,以□□城總部為起點,所

有村落落都⼀一⽇日可達。」請問:

9. 上述文獻的作者是? (A)甘治士 (B)陳第 (C)奴易茲 (D)濱田彌兵衛。A 10. 作 者 所 記錄的原住民族應該是哪一族? (A)噶瑪蘭族 (B)巴則海族 (C)道卡斯 族   ( D ) 西 拉 雅 族 。D 11. 上 述 資 料 記 載 中 的 □ □ 城 應 為 下 列 何 者 ?   ( A ) 普 羅 民 遮 城   ( B ) 熱 蘭 遮 城   ( C ) 聖 薩 爾 瓦 多 城   ( D ) 聖 多 明 哥 城 。B 12. 甘 治 士 牧 師 所 記錄的原住民族,亦可在17世紀哪份文件中找到相關紀錄? (A)六十 七 《 番 社 采 風 圖 》   ( B ) 陳 淑 均 《噶瑪蘭廳志》 (C)佐山融吉《蕃族調查報告書》  ( D ) 郁 永 河 《 裨 海 紀 遊 》 。D 13. 關於該原住民族的文化與發展,下列敘述何者有誤? (A)為平埔族,屬母系社會, 部 落 中 以 「尪姨」主持宗教事務與治病工作 (B)男子負責狩獵與戰爭,年輕男子還 需 群 居 於 「 公 廨 」 中   ( C ) 受 民 國 8 0 年 代 的 原 住 民 正 名 運 動 影 響 , 已 經 獲 得 中 央 政 府 認 定 為 台 灣 原 住 民 族 之 一 (D)其 傳 統 信 仰 中,祖 靈 為「阿 立 祖」,至 今 仍 維 持 不 變。 C

(四)元朝在☐☐☐地設立巡檢司。明太祖洪武20年年(1387),明廷將此地居⺠民遷往泉

州,乃取消巡檢司。明世宗嘉靖42年年(1563),為防範◦◦侵擾東南沿海海,再次加

強軍事布署,才⼜又恢復巡檢司。請問:

14. 元朝首先在臺灣的哪一個地區設立巡檢司? (A)澎湖 (B)小琉球 (C)笨港 (D) 安 平 。A 15. 上 文 中 的 ◦◦ 應 填 入 下 列 何 者 ?   ( A ) 倭 寇   ( B ) V. O. C   ( C ) 英 國 東 印 度 公 司   ( D ) 台 灣 原 住 民 。A 16. 在☐☐☐被立設巡檢司後,產生了以下何種影響? (A)漢人的海上活動終止,導致西 方 世 界 進 入 亞 洲 時 , 輕 易 取 得 此 地 海 上 霸 權   ( B ) 除 了 漁 民 在 此 捕 魚 , 其 他 勢 力 在 此 絕跡 (C)漢人及◦◦的海上活動沒有終止,但在政府的管理下,沒有向外擴散的現象  ( D ) 漢 人 及◦◦的海上活動不但沒有終止,且使鄰近的台灣也成為各方活動的據點。D 17. 明代雖設有海禁,卻有何處讓何國得與中國直接通商? (A)廣州,英國 (B)澳門, 葡 萄 牙 ( C ) 廈 門 , 美 國   ( D ) 澳 門 , 西 班 牙 。B

(五)國際海海權時代來來臨臨,「甲」國⾸首先⾄至臺灣本島,開始其殖⺠民統治。「⼄乙」國為

突破甲國之封鎖,並獲得與東亞⼤大陸、⽇日本傳教、通商貿易易之便便,亦曾占據臺

灣北部。然由於通商、傳教成效不佳,「⼄乙」國⼈人在統治16年年後遂告放棄,由

「甲」國控制全臺。請問:

18. 上 文 提 到 的 國 際 海 權 時 代 是 基 於 何 種 變 革 而 造 成 的 ?   ( A ) 1 4 世 紀 的 文 藝 復 興  ( B ) 1 5 世 紀 的 黑 死 病   ( C ) 1 6 世 紀 的 地 理 大 發 現   ( D ) 1 7 世 紀 的 科 學 革 命 。C 19. 「 甲 」 國 與 「 乙 」 國 分 別 是哪 個 國 家 ?   ( A ) 西 班 牙 、 荷 蘭   ( B ) 葡 萄 牙 、 英 國  ( C ) 法 國 、 美 國   ( D ) 荷 蘭 、 西 班 牙 。D 20. 使「乙」國決定放棄的原因之一是? (A)佔領馬尼拉後,其戰略地位遠較台灣為高 ( B ) 日 本 鎖 國 , 北 台 灣 已 失 去 重 要 性   ( C ) 與 「 甲 」 國 交 換 殖 民 地 的 協 議   ( D ) 取 得 澎 湖 , 得 以 更 短 的 距 離 與 中 國 進 行 直 接 貿 易 。B 21. 兩國在統治台灣時,皆曾統治原住民,以下的敘述何者正確? (A)「甲」國透過「長 老 」 及 「 地 方 會 議 」 間 接 管 理 原 住 民 , 「 乙 」 則 是 直 接 統 治 ( B ) 「 甲 」 、 「 乙 」 兩 國 都 透 過 傳 教 士 在 台 灣 進 行 基 督 新 教 的 傳 播 , 且 都 頗 有 成 效   ( C ) 「 甲 」 、 「 乙 」 兩 國 都 留 下 對 原 住 民 直 接 觀 察 的 紀錄 , 如 「 甲 」 國 的 「 淡 水 語 詞 典 」   ( D ) 「 甲 」 、 「 乙 」 兩 國 都 曾 遭 到 原 住 民 的 抵 抗 , 如 麻 荳 社 因 長 期 不 滿 而 對 「 乙 」 國 進 行 突擊,但 慘 遭 屠 殺 。A

(六)「本藩⽮矢志恢復,念念切中興;前者出師北討,恨尺⼟土之未得;既⽽而舳艫南還,

恐孤島難居;故冒波濤,欲闢不服之區;暫寄軍旅,養晦待時;非為貪戀海海外,

茍延安樂。⾃自當竭誠禱告皇天,共達列列祖,假我潮⽔水,⾏行行我⾈舟師……勿以紅⽑毛

火砲為疑畏……。」

22. 文中的「本藩」應是? (A)陳第 (B)沈有容 (C)鄭森 (D)施琅。C 23. 文中說到「前者出師北討」而失利,是指攻佔何地失敗? (A)北京 (B)南京 (C) 杭 州   ( D ) 泉 州 。B 24. 文中「孤島」是指何處? (A)金門、廈門 (B)澎湖 (C)臺灣 (D)小琉球。A 25. 文 中 「 竭 誠 禱 告 皇 天 , 共 達 列 祖 , 假 我 潮 水 , 行 我 舟 師 … … 勿 以 紅 毛 火 砲 為 疑 畏 … … 。 」 是 祈 求 上 天 賜 予 何 處 之 潮 水 ?   ( A ) 安 平 港   ( B ) 澎 湖   ( C ) 鹿 港   ( D ) 鹿 耳 門 。D 26. 「 本 藩 」 在 「 出 師 北 討 」 失 利 後 又 受 某 人 建 議 才 決 定 「 闢 不 服 之 區 」 , 某 人 是 指 ? ( A ) 何 斌   ( B ) 郭 懷 一   ( C ) 濱 田 彌 兵 衛   ( D ) 鄭 一 官 。A

(3)

27. 「 本 藩 」 為 「 養 晦 待 時 」 , 曾 推 行 許 多 措 施 , 其 中 有 關 於 「 寓 兵 於 農 」 , 何 者 有 誤 ? ( A ) 開 墾 的 土 地 稱 為 「 營 盤 田 」   ( B ) 此 一 措 施 可 減 少 政 府 在 軍 糧 上 的 支 出   ( C ) 此 一 措 施 有 助 於 管 控 地 方 ( 如 原 住 民 )   ( D ) 此 一 措 施 生產的大量糧食可供外銷日本, 換 取 軍 械 。D 28. 「 本 藩 」 「 闢 不 服 之 區 」 前 , 便 曾 靠 「 興 販 洋 運 , 以 足 糧 餉 」 。 其 中 關 鍵 便 在 「 五 商 十 行 」 。 下 列 有 關 「 五 商 十 行 」 的 敘 述 , 何 者 有 誤 ?   ( A ) 以 金 、 木 、 水 、 火 、 土 的 五 行 為 「 山 路 五 商 」 , 以 杭 州 為 中 心 活 動 , 蒐 集 以 絲 綢 為 主 的 商 品 , 轉 運 交 由 「 海 五 商 」 運 銷 外 國   ( B ) 以 仁 、 義 、 禮 、 智 、 信 的 五 常 為 「 海 路 五 商 」 , 以 廈 門 為 活 動 中 心 , 負 責 將 中 國 物 資 運 銷 至 東 亞 各 國   ( C ) 在 「 出 師 北 討 」 失 利 前 , 為 了 能夠有充足 的 軍 需 給 養 , 故 攻 取 臺 灣 為 復 興 基 地   ( D ) 五 商 十 行 實 際 掌 櫃 鄭 泰 死 後 , 便 漸 漸 與 鄭 氏 王 朝脫離關係。C

(七)某⼤大⾂臣上奏清廷的奏疏:「僅守澎湖⽽而棄臺灣,則澎湖孤懸汪洋之中,……是

守臺灣,即所以固澎湖。臺灣、澎湖⼀一守兼之,沿邊⽔水師汛防嚴密,各相犄⾓角,

聲氣關通,應援易易及,可以寧息。……臺灣⼀一地雖屬外島,實關四省之要

害。……當此地⽅方削平,定計去留留,莫敢擔承。⾂臣思棄之,必釀成⼤大禍;留留之,

誠永固邊圉。」

29. 這位大臣是 (A)吳三桂 (B)施琅 (C)尚之信 (D)馮錫範。B 30. 這位大臣是上奏給哪位皇帝? (A)康熙 (B)雍正 (C)乾隆 (D)嘉慶。A 31. 這 位 大 臣 以哪一個角度切入,指出台灣的重要性? (A)軍事 (B)經濟 (C)文化  ( D ) 思 想 。A 32. 由 於 這 位 大 臣 的 力 陳 , 清 廷 頒 布 了 什 麼 政 策 ?   ( A ) 在 臺 灣 設 置 一 府 三 縣   ( B ) 在 臺 灣 實 施 自 強 新 法   ( C ) 正 式 頒 布 《 渡 臺 禁 令 》   ( D ) 臺 廈 道 更 改 為 臺 灣 道 。A 33. 清 朝 治 臺 之 初 , 有 所 謂 班 兵 制 度 , 為 何 清 朝 不 用 臺 灣 本 地 人 為 兵 ? ( 甲 ) 擔 心 本 地 人 為 兵 會 據 地 反 抗 ( 乙 ) 認 為 臺 灣 曾 受 鄭 氏 統 治 , 軍 民 帶 有 反 清 意 識 ( 丙 ) 乃 施 琅 建 議 , 藉 以 安 皇 帝 之 心 ( 丁 ) 臺 灣 乃 文 治 社 會 , 一 般 人 寧 考 科 舉 而 不 願 當 兵 。 以 上說法正確的是: ( A ) ( 甲 ) ( 乙 ) ( 丙 )   ( B ) ( 乙 ) ( 丙 ) ( 丁 )   ( C ) ( 甲 ) ( 乙 ) ( 丁 )   ( D ) ( 甲 ) ( 丙 ) ( 丁 ) 。A

(八)臺中《神岡鄉志》記載:「18世紀初,由於『下埤』和整個『圳』的開發,啟

開了了臺中盆地發展的序幕。因為『岸裡社』的活躍,⼤大⼟土官阿莫、敦仔與□□

的合作,提供了了先⺠民在此奮⾾鬥的平臺,促進了了『阿河巴草原』不斷的『⽔水⽥田

化』,也奠定了了神岡⼆二百八⼗十多年年發展基礎。」

34. 上 述 的 「圳」指的是下列何者? (A)曹公圳 (B)八堡圳 (C)貓霧捒圳 (D)瑠 公圳。C 35. 文中□□所指的人物是誰? (A)陳賴章 (B)張達京 (C)姜秀鑾 (D)吳沙。B 36. 在 開 鑿 水圳 的 過 程 中 , 為 取 得 龐 大 的 土 地 資 源 , 採 用 了 何 種 策 略 ? ( A ) 割 地 換 水  ( B ) 減 四 留 六   ( C ) 番產漢佃 (D)無主地國有化。A 37. 開 鑿 水圳主要是為了農業生產, 「 一旦水田化之後,生產力雖有提高,卻需要精耕細 作 , 原 有 農 民 無 法 耕 作 全 部 的 地 , 乃 將 多 餘 田 地 租 給 佃 農 並 收 取 地 租 , 佃 農 又 將 承 租 的 水 田 轉 租 給 現 耕 佃 人 , 並 向 現 耕 佃 人 收 取 地 租 。 」 這 是 對 某 一 墾 佃 制 度 的 解 釋 , 請 問 此 制 度 造 成 什 麼 影 響 ?   ( A ) 加 速 漢 人 對 原 住 民 族 土 地 的 侵 墾   ( B )繳交正供給官 府 的 人 可 能 不 是 實 際 耕 作 者   ( C ) 加 強 合 股 經 營 的 財 力 以 開 墾 土 地   ( D ) 土 地 持 有 權 混 亂 造 成 民 間 械 鬥 頻 繁 。B

(八)資料⼀一:「遠賈賈以⾈舟楫運載米、粟、糖、油。⾏行行郊商皆內地殷⼾戶之⼈人,……正

對渡於蚶江、深滬、獺窟、崇武者曰泉郊,斜對渡於廈⾨門者曰廈郊,間有糖船

直透天津、上海海等處者……。」

資料⼆二:「乾隆隆50年年⾄至道光末年年為□□貿易易商之黃⾦金金時代,港⼝口帆檣林林立,⽩白

帆輕驅海海風,⼈人皆輕衣⾺馬肥,豪商林林⽇日茂(現新宮⾥里里泉州街⽇日茂⾏行行舊址)為⾸首,

資產算⼗十萬者百家,商賈賈櫛比,⽽而貧富之懸隔甚少,糊⼗十萬之⺠民⽽而有肩摩轂

擊,……公共事業皆由八郊處理理,⽂文化⽂文物泉郊會館為八郊聯聯誼會之⾸首席郊,

泉郊主要係與泉州地區貿易易,其⼤大宗之進⼝口貨為⽯石材、⽊木材、絲布、⽩白布、藥

材等。在清代道光咸豐年年間最盛時期,泉郊所屬商號達⼆二百餘家,……熱鬧之

街市為米市街、⿂魚脯街、杉⾏行行街、⾦金金盛⾏行行(銀樓樓錢莊業)等,商賈賈櫛比。島內

之市場殆及臺灣中南部⼀一帶,執全臺灣商業之⽜牛耳。」

38. 兩 段 資 料 是 在 敘 述哪個港市的外貿情形? (A)資料一是艋舺,資料二是府城 (B) 資 料 一 是 府 城 , 資 料 二 是 鹿 港   ( C ) 兩 段 資 料 皆 是 府 城   ( D ) 兩 段 資 料 皆 是 鹿 港 。D 39. 「 間 有 糖 船 直 透 天 津 、 上 海 」 的 商 業 組 織 是哪一種? (A)港郊 (B)鹿郊 (C)北 郊   ( D ) 南 郊 。C 40. 所 謂 的 「 郊 」 , 其 性 質 與 下 列 何 者 最 接 近 ?   ( A ) 行 號   ( B ) 企 業   ( C ) 財 團   ( D ) 公 會 。D

(4)

⼆、單選題: ⼩題2分,共10題,20分

41. 對 於 臺 灣 史 前 時 期 遺 址 的說明,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目前考古顯示,臺灣早在 舊 石 器 時 代 早 期 即 有 文 明產生,這就是現今原住民的祖先 (B)距今一萬年前,臺灣 海 峽 形 成 , 自 此 與 中 國 大 陸 完 全 隔絕,兩地文明演進自此完全無關 (C)大坌坑文化 時 期 , 農 業 萌 芽 , 開 始 種 植 根 莖 類 作 物   ( D ) 十 三 行 遺 址 可 見 稻 米 遺 跡 , 此 時 正 當 新 石 器晚期。C 42. 1 9 8 8 年 在 臺 東 秀 姑 巒 溪 河 口 、 受 東 海 岸 隆 升 運 動 形 成 的 河 階 上 , 發 現 這 個 文 化 層 , 時 間 約 當 距 今 兩 千 年 至 五 百 年 , 是 東 部 地 區 史 前 時 代 最晚一期的文化,廣泛分布於花 蓮 奇 萊 平 原 與 臺 東 平 原 之 間 的 縱 谷 與 海 岸 地 帶 。 出 土 的 遺 物 以 夾 砂 紅 陶 器 為 主 , 器 形 有 罐 、缽並有陶支腳。學者指出:「部分陶器形制和阿美族祭祀用器相似,陶片的火 候 一 般 較 高 , 推 測 可 能 為 阿 美 族 的 祖 型 文 化 。 」 請 問 關 於 上 述 推 測 的說明,何者比較 恰 當? (A)推 測 有 誤,因 為 僅 依 據 出 土 陶 器,無 法 做 出 適 當 的 判 斷 (B)推 測 合 理, 光 是 地緣關係就可做為判斷的依據 (C)該史前文化存在時間已銜接當代,做出這樣 的 判 斷 並 不 為 過   ( D ) 沒 有 發 現 文 字 資 料 , 無 法 做 出 任 何 正 確 結 論 。C 43. 臺 灣 原 住 民 族 的歷史,是近幾年研究重點之一,下列敘述,何者有誤? (A)關於荷 蘭 入 臺 以 前 的 原 住 民 族歷史,因為原住民沒有文字,所以對他們的了解主要來自其他 史 料 記 載   ( B ) 荷 蘭 人 統 治 期 間 的檔案資料或傳教士見聞之紀錄是很珍貴的研究史料  ( C ) 原 住 民 族 的 政 治 組 織 以 部 落 ( 社 ) 為 單 位 , 未 曾 建 立 跨 族 群 、 部 落 的 政 治 組 織   ( D ) 清 朝 統 治 期 間 , 官 方 將 臺 灣 的 原 住 民 族 分 為 生 番 、 熟 番 ; 日 本 統 治 期 間 , 則 分 為 平 埔 族 及 高 砂 ( 高 山 ) 族 。C 44. 下 列 何 者 充 分 顯 示 出 清 治 初 期 採 取 「 為 防 臺 而 治 臺 」 的 消 極 政 策 ?   ( A ) 禁 止閩省居 民 入 台   ( B ) 禁 止 在 臺 居 民 開 發 沿 海 地 區   ( C ) 限 制 生 鐵 輸 入 臺 灣   ( D ) 在 臺 灣 建 築 城 垣 以 防 亂 黨 。C 45. □ □ 是 自 荷 蘭 時 代 即 流 寓 來 臺 的 民 間 文 人 , 被 譽 為 臺 灣 傳 統 漢 文 學 的 先 驅 , 對 臺 灣 的 中 國 文 教 制 度 推 廣 貢 獻 甚 大 。 請 問 下 列 對 □ □ 的 事 蹟 的 敘 述 , 何 者 正 確 ? ( A ) 曾 在 目 加 溜 灣 社 , 設 學 授 徒 ( B ) 建 孔 廟 以 培 育 人 才   ( C ) 實 施 科 舉 制 度 , 拔 擢 人 才   ( D ) 輔 佐 世 子 鄭 經 。A 46. 「本庄有埔地壹所,坐落芝芭里,土名內海墘庄。茲佃於郭龍宅犁分半張。東至車路, 西 至 崙腳 小 路 為 界 , 南 至 車 路 , 北 至 張 家 厝 為 界 。 四 至 明 白 為 界 。 前 去 出 本 鑿 築 埤 圳 , 鑿 成 田 園 。 逐 年 收 成 粟 粒 麻 豆 雜 子 。 未 成 水 田 , 照 庄 例 一 九 五 抽 的 。 業 主 得 一 五 , 佃 耕 得 八 五 , 不 許 未 抽 先 糶 , 盜 車 別 庄 。 若 成 水 田 , 奉 文 丈 甲 。每甲納租八石, 經 風 淨 乾 好 穀 , 運 到 本 港 船 頭 下 船 。 如 不 下 船 , 車 赴 倉 口 交 足 , 不 得 少 欠 升 合 及 窩 匪 開 賭 情 事 。 如 有 此 等 , 併 三 年 後 開 墾 未 遍 , 至 荒 誤 課 , 其 埔 地 不 論 已 墾 未 墾 , 送 還 業 主 別 行 招 墾 , 此 批 不 堪 行 用 。 若 欲 回 堂 轉 退 下 手 , 須 同 下 手 之 人 到 宅 印 認 佃 約 , 不 許 私 退 私 頂 , 要 退 匪 人 , 至 茲 多 事 , 今 欲 有 憑 , 給 批 一 紙 , 付 執 為 照 。 」 根 據 上 述 契 約 內容,我們可以了解當時的租約要點應為何? (A)此契約只說明土地性質與土地界 線 , 並 無 列 出 開 墾 後 的繳 租 形 式   ( B ) 契 約 規 定 的 納 租 數 額 是 繳 納 給 業 主 的 正 供  ( C ) 郭 姓 墾⼾戶要求佃⼾戶若三年內未將土地開墾完整,墾⼾戶有權收回 (D)佃⼾戶若有需 要 可 自 行 轉 讓 佃 耕 權 , 無 須 知 會 業 主 。C 47. 以 下 是 節錄自乾隆10年,福建布政使司布政使高山上呈〈陳臺灣事宜疏〉內容:「臣 思 生 番 群 聚內山、熟番錯居社地、漢民散處各莊,自應劃清界限,各管各地;不得混 行 出 入,相 尋 釁 端。臣 於 清查莊產之便,順途勘驗。覺從前所立之界,並無山河依阻, 易 於 無 憑 ; 但 日 久 相 延 , 又 未 紛 更 改 易 。 相 應 飭 令 地 方 官遴委佐雜,眼同各番土目指 出 現 在 管 理 分 界 之 處 , 再 行 立 表 , 劃 清 界 限 ; 使 生 番 在內、漢民在外,熟番間隔於其 中 。 清 界 而 後 , 漢 民 毋 許 深 入 山 根 , 生 番 毋 許 擅 出 埔 地 ; 則 彼 此 屏 跡 , 斷絕往來,自 不 致 生 釁 滋 事 矣 。 」 請 問 上 述 的 官 方 建 議 , 主 要 是 針 對 臺 灣 島內 哪 一 項 問 題 而 來 ?  (A)漢 番 衝 突 頻 繁,建 議 維 持 劃 界 封 山,並 以 熟 番 做 為 緩 衝 地 區 (B)限 制 移 民 來 臺, 解 決 漢 番 衝 突 問 題   ( C ) 民 間 械 鬥 頻 繁 , 漢 人 拉攏 番 民 對 抗 另 一 族 群 , 應 將 之 分 開  ( D )圳道修築易被生番毀壞,與熟番合作才易完成。A 48. 清 代 郁 永 河 在 《 裨 海 紀 遊 》 中 記 載 : 「 ( 荷 蘭 人 ) 建 二 城 , 二 城 彷 彿 西 洋 人 所 畫 屋 室 圖 , 周 廣 不 過 十 畝 , 意 在 架 火 砲 , 防 守 水 口 而 已 ; 非 有埤堄(城上呈凹凸形而有射孔 的 矮 牆 )闉闍(城門),如中國城郭,以居人民者也。」請問「二城」中作為商業中 心 的 是哪一座城? (A)聖多明哥城 (B)普羅民遮城 (C)熱蘭遮城 (D)聖薩爾 瓦 多 城 。B 49. 承上題,關於該城的建立,緣起為何? (A)原住民反抗後,集中管理 (B)漢人反抗 後 , 加 強 防 禦 ( C ) 取 代 西 班 牙 人 後 , 重 新 興 建   ( D ) 據 有 台 灣 後 , 做 為 統 治 中 心 。B 50. 1 4 世 紀 的 日 本 與 明 朝 間 的 貿 易 並 不 順 利 , 遂 逐 漸 與 中 國 商 人 形 成 走 私 貿 易 。 1 6 、 1 7  世 紀 時 , 在 臺 灣 活 動 的 日 本 人 , 除 了 海 盜 與 海 商 之 外 , 尚 有 官 方 派 遣 的 人 士 。 日 本 官 方 對 臺 灣 具 有 野 心 是 基 於 什 麼 因 素 ?   ( A ) 擴 張 版 圖 , 使 國 土 增 加   ( B ) 尋 求 與 中 國 通 商 的 海 外 據 點   ( C ) 臺 灣 原 住 民 殺 害 日 本 漁 民   ( D ) 與 中 國 競 爭 東 亞 的 領 導 權 。B

(5)

參考答案

1

C

11

B

21

A

31

A

41

C

2

A

12

D

22

C

32

A

42

C

3

B

13

C

23

B

33

A

43

C

4

A

14

A

24

A

34

C

44

C

5

B

15

A

25

D

35

B

45

A

6

D

16

D

26

A

36

A

46

C

7

C

17

B

27

D

37

B

47

A

8

C

18

C

28

C

38

D

48

B

9

A

19

D

29

B

39

C

49

B

10

D

20

B

30

A

40

D

50

B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當對問題回答產生困難時,不要硬掰,你可以誠實 承認自己知識有限,無法作答。這樣老師馬上會轉

明道中學 108 學年度第二學期國中部第三次定期評量 國一地理 適用班級:國一全體 命題老師:李唯甄 校題老師: 蕭雅文老師

十一 第三單元:西方歷史 情境引導及小組討論 十二 第三單元:西方歷史 情境引導並完成英文學習單 十三 第三單元:西方歷史

第一章:宋元 經濟蓬勃與民族關係發展的時代 課題

看現代中國歷史》為題舉行中五級電影欣賞會,選擇合適的時段播放張 藝謀導演的電影《活著》

關於宋代寺院的合法性,日本的高雄義堅先生《宋代教史の研究》第三章的第一節、竺

講授石湖墟歷史 (課程原有課題) 中文科老師與歷

歷史科課程綱要 (1996) 歷史科修訂課程 (第一次諮詢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