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现代物流信息管理 - 万水书苑-出版资源网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现代物流信息管理 - 万水书苑-出版资源网"

Copied!
4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第三章 信息产业管理. 知识点 信息产业、信息产业结构、信息技术 信息产业管理、信息产业政策、信息服务. z z. a. 难点 信息产业的结构与特征的分析 信息产业的分类、信息产业的管理体制. z z. ◆. 要求. 熟练掌握以下内容: z 信息产业管理的内容与主要任务 z 信息产业政策的特征、作用与信息产业政策的制定原则 z 信息服务业、网络信息服务业发展的对策 z 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与贡献 了解以下内容: z 网络信息服务的类型、网络信息服务业的组织. 3.1 信息产业概述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传统的经济结构、产业 结构和生产方式引发了巨大的变革,一个把信息产业作为社会先导产业、把信息经济作为社会 主导经济的信息时代已经到来。信息产业是以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核心,以信息产品的生产、 分配、消费和交换为主体,凭借自身强大的生命力不断发展壮大,迅速从传统产业中独立出来, 成为最有生命力的新兴战略产业。 3.1.1. 信息产业及其理论的形成. 产业的形成是对国民经济中某一行业的宏观整体而言,是指在国民经济大系统中,根据 构成该系统的各个元素(经济实体)经济活动的性质与特点,对国民经济结构进行的划分。产 业既是国民经济中具有某种相同或相似属性的一组元素(如企业等)的集合,也是国民经济按 一定标准(如生产性、服务性等)所进行的分类。 1.信息产业的形成 根据产业经济学原理,一个产业的形成并能持续发展,需要具备三个充要条件:①是社 会和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②是支撑产业发展的物质和技术基础;③是产业形成与发展所需的 宏观政策环境,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信息产业的形成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就是对各种资源的开发.

(2) 第三章. 信息产业管理. 101. 利用过程。进入现代社会以后,除了物质资源、能源资源、人力资源和金融资源以外,以知识 形态存在的信息资源构成了社会财富的主要来源。随着社会信息需求的不断增长,人类开发利 用信息资源的规模不断扩大,必然要出现一系列专门从事信息采集、加工、存储、流通、利用 和服务等相关活动的产业部门,即信息产业。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巨大进步,更是促进了信 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活动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2.信息产业形成的内在因素 (1)信息产业形成的基本条件 在生产力低下的原始社会,信息活动就普遍存在,信息活动也是当时人类社会生产活动 的有机组成部分,只是那时的生产活动处于最简单的直接交流阶段,规模很有限。因此,信息 活动的产业化既是人类社会的一个发展目标,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具体表现为:产业群体规 模化、产业功能社会化、产业政策规范化、产业分工专门化、生产过程系统化、生产技术现代 化、产品服务商业化、产品市场成熟化等诸多方面。 随着生产知识不断丰富,生产技能不断提高,人类社会的信息活动开始进入到积累和交 流阶段。当人类从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进而跨越到信息化社会以后,信息已经成为现代生产 力的要素之一,与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共同构成现代生产力的基础。信息要素通过优 化生产要素,使生产要素能够合理有效地配置,改进生产关系及上层建筑的素质和协调性等方 面,发挥信息要素的生产力功能,使生产力得到了巨大发展。 信息生产力对社会生产力系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推动生产力向现代生产力过渡 的革命型要素正发挥着划时代的巨大作用。信息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一个构成要素,其功能 作用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已演化为当代和未来新一代生产力的主体,使人类对信息及信息活 动的认识产生质的飞跃。这是信息产业能够形成的最基本条件。 (2)产业结构的变革 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国民经济领域里各种产业间的相互关系。在产业革命浪潮的推动 下,传统的产业结构面临着一次次大的变革。 信息产业的兴起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分工的合理体现。随着生产力 的发展,出现了社会分工,社会分工愈精细,劳动生产率就愈高,产业结构体系就愈加复杂。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新兴的产业总是伴随着新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以手工生产为 主的农业社会,体力劳动者作为生产力的主体,使用简陋的劳动工具,生产规模小,建立在农 业技术基础上的产业结构是以第一产业——农业为核心;以机器生产为主的工业社会,专业劳 动者逐渐取代了简单的体力劳动者,生产规模趋向大型化,建立在工业技术基础上的产业结构 是以第二产业——工业为核心;随着工、农业的高度发展,消费领域不断扩大,产业结构逐渐 形成了以服务为基础的第三产业——服务业为核心;在以信息生产力为主的信息社会,信息劳 动者正在成为劳动者的主体,以知识、智力和技术密集型为核心的产业就是第四产业——信息 产业为核心。 四大产业结构发展的历史表明,产业结构的发展在时间上存在着序列性,新兴产业的产 生总是以原有产业的发展为前提和基础。信息产业的形成就是信息产业从无到有的过程,这一 过程是在内在的主动因素和外在的影响因素共同作用下实现的。 (3)信息产业形成的主要推动因素 任何产业的形成都是靠社会需求推动的,信息产业也是如此。当人们的物质需求满足到 一定程度,人们对信息类商品和服务的消费欲望迅速提高、消费支出不断扩大。人们愿意购 买并消费信息产品及信息服务,这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带来高效率、高收益.

(3) 现代物流信息管理. 102. 和高智能,而且还能够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提高人们工作与生活的质量。社会成员对 信息产业的精神生活需求,成为信息产业形成的主要推动因素之一。 计算机的大量应用,促进了对经贸、法律、科技和教育等各类数据的需求,要对大量数 据进行快速、有效地传递,就要建立现代化的网络联系,因而带动了计算机业、网络通信业、 信息服务业的产生和发展,需要大量的服务人员,技术人员、维修人员、管理人员等,创造了 大量新的就业机会。当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成为一般社会成员稳定的需求时,信息产业将会迅 速形成和发展。 (4)信息技术的发展 20 世纪 40 年代以来,信息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当 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是信息产业产生、壮大的根本动力。信 息技术的发展在信息载体、信息工具和信息内容三个方面增强了人类的信息能力: 1)信息载体促进了信息设备制造业的形成和发展。 2)信息工具增强了开发、利用信息的广度和深度。 3)信息内容扩展了信息服务业的范围和服务方式。 信息技术具有对信息的获取、存储、传输及处理能力,信息技术的发展扩展了人类相应 信息器官的功能,同时也成为信息产业中相应行业的重要支撑技术,如图 3.1 所示。 信息获取技术. 信息传输技术 信息处理技术. 扩展人类记忆器官. 扩展人类交流器官 扩展人类思维器官. 图 3.1. 信息产品加工、制造业、服务业等 信息搜集、存储与制造业、服务业等. 信息产业. 信息技术. 信息存储技术. 扩展人类感觉器官. 电信、网络设备制造与服务业等 信息处理、控制设备制造业、计算机 制造与服务业等. 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形成关系. 随着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卫星通信技术、通信材料技术、 激光技术的高速发展,给信息传播、服务、管理领域带来了技术革命,使信息活动彻底改 变了传统信息活动的传输方式、处理方法和存储模式。新闻、出版、图书馆、档案馆等, 采用计算机及现代技术,改进了信息的获取、分类、传播和整理方式,使效益成倍提高。 通信、广播、电视、电影在现代技术的推动下,使信息的传播速度、传播范围,以及由此 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信息产业迅速 形成并发展起来。 3.信息产业理论的形成 20 世纪 60 年代初,美国经济学家马克卢普(F.Machlup)开创性地提出了“知识产业” 的概念,认为“知识产业”是一类为自己或为他人消费、使用而生产知识、提供信息服务或生 产信息产品的机构——厂商、组织和部门,有时可能是个人和家庭。知识产业包括:教育、科 研开发、传播媒介、信息设备和信息服务五个部分。马克卢普精辟地分析了知识生产与分配的 经济机制,并对美国的知识产业进行了定量测算。他的研究成果有力地证实了知识和信息在经 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是他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为后继学者开拓了一个全新的研究 领域,极大地震动了西方经济学界。有人评价说,“知识产业的概念简直是一个足以把传统经.

(4) 第三章. 信息产业管理. 103. 济学炸飞的炸药包。” 与马克卢普同时期的日本学者梅桌忠夫发表了《信息产业论》一文,在世界上首次提出 了“信息产业”的概念。梅桌忠夫的理论是一种阶段发展理论,特点是提出了产业发展或产业 结构变动,类似于动物进化的观点。他预言,在农业和重工业发展到一定水平以后,信息产业 就会得到迅速发展。梅桌忠夫的理论揭示了信息产业的拟人律演进机制,由此引起了人们对于 “信息社会”和“信息化”的关注和讨论,以至于对 20 世纪 60 年代末到 70 年代初日本政府 和企业的产业政策研究和制订都产生了强烈的影响。 波拉特(M.U.Porat)是继马克卢普等人之后,对信息产业理论与实践进行系统研究的集 大成者。美国商务部为他提供经费,委托他在信息经济领域里进行深入的研究,1977 年波拉 特发表了九卷本的研究报告《信息经济》,系统地提出了一套关于信息产业经济分析的体系和 测度方法,并对美国经济中的信息活动进行了定量分析测算。他将经济活动分为两类:一类与 物质和能量的转换有关,另一类与信息形态的转换有关。前者包括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在内的 物质经济,后者是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信息经济。他认为,信息是组织好的、可传递的数据, 信息活动就是与信息产品及信息服务相关的经济活动。信息活动所消耗的资源有两种:信息资 本(包括信息设备和信息建筑物)与信息劳动者。这种信息活动不仅涉及几个行业,而且渗透 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 波拉特把从事信息活动的部门分为一级信息部门和二级信息部门。一级信息部门是指直 接向市场上提供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部门,二级信息部门是指把信息服务只提供给内部消 费,而不进入市场的部门。波拉特发展了马克卢普的思想,提出的信息产业分析方法将人类社 会的基本产业结构从三分法发展为四分法,并且创造了一级信息部门和二级信息部门的概念, 找到了一种定量分析宏观信息经济的方法,并以此成功地利用现有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统计数 据,对信息产业的结构和经济规模做出了准确的描述。因此,波拉特对信息产业经济的研究做 出了重大的贡献,创造了独特的信息产业经济定量分析方法。 3.1.2. 信息产业的定义与特征. 从社会生产力的角度,可以把人类社会划分为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无论是 哪一种社会形态,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都是生产力。生产力就是以一定的生产关系联系起来的 人们,利用生产工具改变劳动对象以适合自己生存需要的过程。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中,随 着生产力的进步,社会分工逐渐完善,形成了从事不同生产活动的群体。“产业”就是在生产 活动中,具有同类性质的若干生产群体所形成的综合体。产业的形成是社会化分工的必然结果, 产业的发展则是由社会生产力水平所决定的。 1.信息产业的定义 当今世界正处于信息时代,信息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战略资源,是社会、经济、科技发 展的基础。随着信息科学理论的日趋成熟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世界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 和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以高新技术为代表的信息产业逐渐从第三产业中分离出来, 成为现今社会最具发展前途的产业。 对信息产业的定义,由于研究角度、重点和时间的不同,国内外著名学者有着不同的看 法,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学者。 (1)美国学者 美国信息产业协会(AIIA)认为:信息产业是指依靠新的信息技术和信息处理的创新手 段,制造和提供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生产活动组合。.

(5) 104. 现代物流信息管理. (2)欧洲学者 欧洲信息提供者协会(EURIPA)认为:信息产业是指提供信息产品和服务的电子信息工业。 (3)日本学者 日本学者认为:信息产业是为一切与各种信息的生产、采集、加工、存储、流通、传播 和服务等有关的产业。 (4)中国学者 我国学者认为:信息产业是与信息的收集、传播、处理、存储、流通、服务等相关的产 业的总称;或信息产业是指从事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信息设备与器件的制造以及为 公共社会需求提供信息服务的综合性生产活动和基础结构。 上述对信息产业的定义都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可以明显地看出,对于信息产业的定义从 外延特征是在不断地扩大,是一种演进的概念。 综合多方面的定义,信息产业是社会生产活动中专门从事信息技术开发,设备、产品的 研制、生产和提供信息服务的企业、部门的统称,是一个包括信息采集、生产、检测、转换、 存储、传递、处理、分配和应用等,门类众多的产业群。主要包括信息工业(包括计算机设备 制造业、通讯域网络设备制造业和其他信息设备制造业)、信息服务业(包括电信业、咨询业 等)和信息开发业(包括软件产业、数据库开发产业和电子出版业等)。 信息产业就是从事信息技术设备制造及信息产品生产、开发与流通服务的新兴产业群体。 信息产业化是指遵循经济规律和市场导向原则,从信息经济行为入手,将以往分散于各领域、 各部门的与信息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直接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组合起来,使其信息 活动逐步走上产业化的道路,在微观上形成一个信息经济活动的产业集合,在宏观上形成一个 相对独立的产业部门群。由此可见,信息产业化有两层含义:一是信息技术的产业化,二是信 息产品与信息服务的产业化。前者从第二产业中萌发并独立出了新的电子信息技术设备制造产 业,为传统产业改造和第三、第四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与物质基础;后者使第三产业中出现 了新兴的信息服务业,为带动传统信息产业的发展和第四产业的形成开辟了道路。 2.信息产业的特征 信息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充满活力的产业,与传统产业相比具有许多新的特征,它在 国家产业结构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充分认识这些特 征和作用,不仅是信息产业管理科学化的必要保证,而且对信息产业的持续发展也具有积极 的意义。 信息产业主要有以下特征。 (1)信息产业是具有战略性的新兴主导产业 信息已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战略资源,促进和实现社会信息化和信息社会化的信息产业, 就成为今天和未来社会发展中最大的战略产业,在工业发达国家,它正在逐步取代钢铁、造船、 汽车、石油等传统产业的战略地位,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2)信息产业是技术、知识、智力密集型产业 信息产业的核心技术(如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既是信息产业自身的装备技术,又 是服务和应用于社会各领域的应用技术。信息产业的主要资源是信息资源,并以知识和智力的 研究、开发、交流和服务为主要职能,人类社会的知识几乎都集中在或出自信息产业。 (3)信息产业投入高、风险高、增值能力高 信息产业是技术、知识和智力密集型产业,这决定了它不仅需要较高的智力投入,而且 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不论是信息产品的研制,还是提供服务,没有掌握先进信息技术的高.

(6) 第三章. 信息产业管理. 105. 级专业人才,没有充裕的资金支持,是不可能发展起来的。随着信息产业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 竞争越来越激烈,这种投入的数额和风险也在迅速增长。 (4)信息产业受外界影响大、更新速度快 信息产业的更新换代速度是其他产业的数倍或数十倍,甚至百倍、千倍,这主要是由于 科技进步缩短了信息产品从研制到生产、使用的周期。摩尔定律所揭示的规律一直在统治着信 息产业界,目前,平均每三个月就有一项新的信息技术问世,信息产品的平均寿命周期在 2.5 年左右。 (5)信息产业辐射面广、渗透性高 这是由于信息产业已高度融合于社会经济的各个部门,广泛渗透到其他产业的结构与形 态中,使得许多产业部门的产品和产值都包含有信息产业的产值。信息产业已辐射、并服务于 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提高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 (6)信息产业省资源、低公害 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信息资源对物质资 源、金融资源、人力资源和能量资源的优化和替代作用更加显著。并且,通过发展信息产业和 信息经济,人类生活和社会进步逐渐减少了对自然资源的依赖,一种低消耗、高增长的社会经 济发展模式已经形成。 (7)信息产业增长快、需求广,就业面大 信息产业一直以高于其他产业的增长速度迅猛发展,其平均增长率始终在两位百分数。 信息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广泛的市场需求和就业机会。在经济发达国家的社会就业结构中,信 息产业部门的劳动力已逐渐占有最大的份额。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的高智力特点,对就业者的 知识水平要求很高,这在某种程度上,会给社会带来结构性失业现象。 3.1.3. 信息产业的地位和作用. 信息产业的目标是提高人类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和水平,创造信息财富,改善生 活质量。信息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引起了产业结构、就业结构、资源结构直至社会结构的巨大 变化,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改变了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和 竞争方式。因此,信息产业在现代社会经济活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1.信息产业的地位 1)信息产业是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转变、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的核心。信息产业是 知识密集型产业,其形成与发展,在微观上体现在单位产品价值的构成中,物质、能源的消耗 减少,信息及信息服务的消耗增加;在宏观上表现为,GNP 中信息产业所占比重和社会就业 人口中信息劳动者所占比重迅速提高。此比重达到一定数值,如超过 50%,就意味着工业社 会已转化为信息社会。 以信息产业为中坚所形成的信息经济是社会信息化的先决条件。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发达 的信息产业,就不可能有高水平的现代化经济,更谈不上进入信息社会。因此,大力发展信息 产业,不能认为是一项常规的产业政策,而是实现人类社会新的飞跃,即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 会转变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战略举措。 2)信息产业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国家竞争实力的基础。在工业社会里,起主 导作用的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是战略资源。近几十年来,西方发达国家的传统工业都很 不景气,被称为“夕阳工业”。而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信息产业显示出了勃勃的生机和无限 的活力。.

(7) 现代物流信息管理. 106. 经济分析专家们认为,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是美国经济取得良好成绩的一个重要原因。 事实证明,在现代社会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知识密集型产业,资本是信息和知识。一个国家 的信息产业能力决定这个国家的生产力和竞争力,是取得经济成就的关键因素,是推动社会经 济持续发展的坚强后盾。 2.信息产业的作用 (1)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具有先导作用 信息产业凭借自身的强大生命力,从传统产业中迅速独立出来,成为国民经济各产业部 门发展的先导。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信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结合。信息产业在其发展过程中,通过与传统产业相互融合、 渗透,可以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使传统产业重新获得生机和活力。信息产业与传统产 业的关系就像是火车头与车厢的关系,例如,汽车工业通过采用 CAD/CAM/CAQC 以及 ERP/Intranet 等技术,不仅大大节约了原材料和制造成本,而且使技术更先进,驾驶更舒适, 质量更高,产品更新快,做到了按需定制,深受用户的欢迎,使汽车工业这一工业时代的代表 性产业更加繁荣兴旺。 2)信息产业是促进其他技术产业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信息技术是现代技术群的核心和领头 技术,其他技术及其产业难以突破的障碍只有在信息技术及其产业取得相应突破后才能克服。由 于各种技术功能的实现,都要应用信息技术,因此,其他高技术产品都必然以相应的信息技术设 备为其部件和功能子系统。因此,信息产业的发展水平对其他技术产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2)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结构具有软化作用 当今世界各国国民经济基础结构变化的突出特点是,世界经济模式正由以往的刚性结构 逐步向柔性结构转化,即从以生产大型化、重型化为主的“硬”经济结构时代,向以高效、智 能化的知识生产和信息服务活动为主的软件化经济结构时代过渡。这种经济结构软化主要表现 在以下五个方面。 1)产业结构软化。 z 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上升,硬产业比重下降。 z 在制造业等硬产业经济中,软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2)就业结构软化。就业人口中从事农林和制造业的蓝领工人人数在不断下降,而从事经 营管理、研究开发、咨询服务等“软职业”的白领职员所占比例越来越大。 3)消费结构软化。人们的消费重心从对商品的多少、大小、轻重等硬性需求,转向美观、 轻巧和高质量等软性需求;从对物质、能量等硬件商品的单一需求,转向物质与精神并重的双 重需求。文化娱乐、学习、旅游等精神需求在消费支出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 4)投资结构软化。 z 在整个国民经济总投入中对软产业的投资比重不断增加。 z 投资趋向的软化,即现代经济活动的投资正由大工程、先进设备等“硬投入”方面, 逐步转向人才、智力、信息和服务等“软投入”方面。 5)贸易结构软化。服务贸易在全球经济贸易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特别是随着信息商 品化和信息市场的发展, 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贸易已变得与物质产品的贸易一样重要。此外, 还有大量的信息贸易活动隐含在技术转让、设备引进、人才交流等经济活动中。 3.1.4. 信息产业的分类. 根据对信息产业定义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不同,人们对信息产业的划分出现了多种形式。.

(8) 第三章. 信息产业管理. 107. 1.美国的信息产业分类 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以信息为核心,将信息产业分成 8 类:包括广播网、通信网、通信技 术、集成技术、信息服务、信息包、软件服务和信息技术。 2.日本的信息产业分类 日本科学技术与经济协会将信息产业分为两大产业群:①信息技术产业,包括信息设备 产业、软件产业、信息媒介业;②信息商品化产业,包括报道业、出版业、数据库产业、咨询 业、代理人业、教育业和培训业等。 日本科学技术与经济协会认为,信息技术产业是指开发、制造和出售信息设备和软件的 产业。信息商品化产业是指使用信息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加工、传输和处理等,提供信息服 务的产业,培养适应知识化社会人才的产业和提供专业信息、代理主题行动的产业等。 3.中国信息产业分类 (1)信息产业分类的规则 根据逻辑学关于划分和分类的理论,对信息产业进行分类时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违反 这些规则进行的划分是不科学的,会犯最基本的逻辑错误。对信息产业进行划分的规则有以下 四条。 1)划分必须相称。划分必须相称是指划分出的各个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 既不能大于,也不能小于。 2)子项不能超级。在划分出的子项、子子项体系中,属于哪一层级的子项只能处在哪一 层级上,既不能上提,也不能下放,否则整个体系就会混乱。 3)子项要互相排斥。划分出的子项要互相排斥是指各子项之间必须是不相容的关系,或 者是各子项之间在内容范围上没有相互交叉或重复。如果划分的子项不是不相容的话,就会出 现有的对象既属于这个子项,又属于那个子项,必然在分类体系中引起混乱。 4)划分的根据必须同一。每次划分的根据就是划分的标准。根据必须同一,就是在每一 次划分中,只能是一个标准,不能在同一层次划分时采用不同的标准。 (2)信息产业的分类体系 根据上述分类标准和划分规则,构建的信息产业的分类体系包括三大门类:①信息技术 设备制造部门,包括微电子器件制造业、计算机设备制造业、通信与网络设备制造业、视听设 备制造业、缩微复印设备制造业、电子设备制造业、信息基础设施业;②信息商品化部门,包 括信息生产业、信息传播业、信息服务业;③内部信息部门。. 3.2 信息产业的结构 信息产业是一个多因素、多部门、多层次的产业系统。凡系统均有结构,结构是组成系 统要素间的相互联系方式。确定信息产业系统的结构,不仅可以了解信息产业发展过程中内外 各种因素的组成、联系和变化的趋势, 而且还可以为制定正确的信息产业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3.2.1. 信息产业结构概述. 由于人们研究的出发点和目标不同,对信息产业的划分和描述也有差异。经济学家有经 济学看法,社会学家有社会学解释,信息技术专家有技术方面的界定。研究信息产业的结构与 测度方法,探讨信息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明确信息产业的特征及其在 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进行信息产业管理的重要前提。迄今为止,在各种传统的产业分类法中,.

(9) 现代物流信息管理. 108. 都没有将信息产业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门类划分出来。因此,对信息产业结构的确定涉及到对 产业结构的再认识和产业的重新分类。 3.2.2. 信息产业结构分析. 1.信息产业结构 按照信息产业界较为公认的结构划分方法,信息产业分为两级:一级信息部门和二级信 息部门。一级信息部门的划分较为简单,可以根据国家、地区的经济普查或统计调查,按照各 产业的分类细目,建立一级信息部门账户体系,并使之与国民收入和生产账户相协调。 在一级信息部门的建立过程中,有些信息行业(如计算机、电信等)可以直接从原产业 分类结构中划分出来,另外一些行业则是信息产业和非信息产业的混合体(如金融保险业、 医疗卫生业、不动产业等),需要通过详细调查和具体分析来确定信息生产与信息服务所占 的份额。 二级信息部门的情况比较复杂,因为该部门的信息产品或信息服务的价值未能在市场上 直接反映出来,而是作为中间产品或中间投入在非信息行业内部消耗。专家们通过测量那些直 接支持二级信息部门运行所消耗的各种劳动力和资本的价值,推算出这些部门中不直接进入市 场的信息服务的“准市场”价值。 例如,美国学者波拉特由此测算出,1967 年美国信息经济产值约占 GNP 的 46%,信息劳 动者人数占就业总人数的 45%,信息部门就业人员的总收入占就业者总收入的 53.52%,信息 部门就业人员的收入比非信息部门就业人员收入平均高 38%。 2.信息产业的定量分析 对信息产业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主要有最终需求法、增加值法和估算法,以及附加价值 的概念。 最终需求法(又称最终产品支出法) ,包括计算个人消费支出(耐用品、非耐用品和服务 等)、国内民间总投资(固定资本投资、建筑、机械设备、库存等)、净出口(出口减去进口)、 政府采购支出等。最终产品是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以年计)已经加工完毕进入市场,可供社会 使用和消费的产品。研究最终产品的构成,可以了解各部门产品的市场份额,发现影响国民经 济发展的“瓶颈”部门。 增加值是指在生产商品和提供劳务的过程中所增加的价值,包括固定资产折旧和新创造 价值两大部分,但是不包括作为中间消耗的物质产品和劳务的价值。研究增加值的构成可以了 解各部门对 GNP 的贡献有多少,分析出各部门的经济效益。考虑到有些信息部门没有独立的 数据,故需要引进“附加价值”的概念,将传统产业中与信息活动有关的贡献分离出来,分离 时主要使用估算法来确定相关的比例。据统计建筑业的信息附加值为其总产值的 15%,不动 产业约占 38%,医疗部门约占 50%,银行业约占 81%等。 例如,波拉特根据上述分析,得出美国信息产业 1967 年的测度结果:按最终需求法计算, GNP 的 21.9%来自一级信息部门,GNP 的 3.4%来自二级信息部门;按增加值法计算,GNP 的 25.1%来自一级信息部门,GNP 的 21.1%来自二级信息部门,即 1967 年美国 GNP 的 46.2% 是由信息产业创造的。 1986 年,我国的经济研究人员运用波拉特方法对国内的信息产业进行了首次定量分析, 并发表了研究报告——《中国信息经济初步分析》 。该项研究的数据主要来自《中国 1982 年人 口普查资料》 、有关部委的 1982 年统计年报、财政部的 1982 年决算、国家统计局 1982 年 GNP 测算数据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等资料。具体分析步骤如下。.

(10) 第三章. 信息产业管理. 109. 1)根据 1984 年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列出的 14 大类 668 种行业,从中识 别出 8 大类 140 种信息行业,占所有行业的 21%;根据《中国 1982 年人口普查资料》列出的 8 大类 301 种职业,从中识别出 5 大类 120 种信息职业,占所有职业的 40%。 2)区分、归纳出一级信息部门,测算其产值及其就业人数。 3)采用排异法推算二级信息部门及其就业人数的计算方法为: 二级信息部门就业人数=信息部门总人数-(一级信息部门就业人数) 4)利用人均工资、人均固定资产折旧,估算出二级信息部门的人均收入和人均固定资产 折旧额。 5)二级信息部门增加值的计算方法为: 二级信息部门的增加值=二级信息部门就业人数×(人均工资+人均固定资产折旧额) 6)测算结果:1982 年中国的信息产业产值为 698~795 亿元,占 GNP 的 14%~16%。其 中一级信息部门为 455 亿元,约占 GNP 的 9%;二级信息部门为 243~340 亿元,占 GNP 的 5%~7%。1982 年中国的信息劳动者为 4574 万人,占总劳动人口的 8.77%。 3.2.3. 信息产业宏观结构分析. 1.信息产业的宏观结构 信息产业内涵丰富,外延广泛。从宏观上,可以把信息产业划分为信息工业和信息服务 业。在国民经济活动中,信息产业由六部分组成。 1)信息基础设施业:包括计算机、通信设备、网络设备制造、广播电视设备和其他传媒 设备制造,信息建筑的建造与装修等行业。 2)信息生产与开发业:包括研究开发、发明创新、数据库开发以及气象、测绘、勘察、 计量等行业。 3)信息报道分配业:包括新闻报道、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印刷出版、教育和教养等行业。 4)信息传播流通业:包括邮政、电信、计算机网络等行业。 5)信息提供服务业:包括文献服务、报导服务、检索服务、咨询服务和网络内容提供等 行业。 6)信息技术服务业:包括软件开发、信息处理、系统集成、系统维护和技术培训等行业。 2.信息产业的三个层次 信息设施制造部门原属于工业,严格地说不能隶属于信息产业,把它们从工业中分离出 来,有利于分析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发展的依存关系。要从工业中把信息工业分离出来,必 须结合信息产品和信息产业的定义,着重考察产品的用途。凡属于为生产信息产品或提供信 息服务创造物质条件的均为信息“生产资料”制造部门。将信息建筑业从建筑业中分离出来 也是如此。 在信息化过程中,出现了信息产业化和产业信息化两种趋势,直接信息部门是最基本的 信息产业部门,是信息产业化的直接结果,而间接信息部门是产业信息化的主要对象。间接生 产信息产品或提供信息服务的部门, 因为融合在其他非信息部门里,没有形成独立的产业部门, 不能直接归并到信息产业中,所以要将其从非信息部门中分离出来,再归并到信息产业中,这 将有利于考察产业信息化的进程。 借鉴先进国家的对信息产业结构划分的经验,结合我国经济的特点,并考虑到信息产品 的性质,广义的信息产业可分为三个层次,信息技术部门、信息商品化部门(直接信息部门) 和准信息部门(间接信息部门)。.

(11) 现代物流信息管理. 110. 1)信息技术部门,包括信息设施制造业、软件业、信息媒介业、信息建筑业等。信息技 术部门是指为生产信息产品或提供信息服务提供各种支持的部门,包括提供信息设施(如计算 机、网络设备等)的部门、提供软件的部门、提供信息媒介(如电信、邮政等)的部门和信息 建筑业,等等。 2)信息商品化部门,包括教育业、教养业、新闻业、出版业、咨询业、代理业、数据库 业等(“教养业”是对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教育等职业的总称)。信息商品化部门是指在信息技 术部门的支持下,进行社会、企业和家庭生活方面的信息化活动的部门。信息商品化部门有两 个基本特征:①生产活动的成果是信息产品;②生产活动的成果作为商品在市场上进行交换。 按信息产品的用途,信息商品化部门分为三种:①是与经济活动直接相关的部门(如代理业、 咨询业、数据库业等) ;②是与经济活动无直接关系的部门(如教养业) ;③是介于两者之间、 与经济活动有一定关系的部门(如教育业、新闻业、出版业等) 。 3)准信息部门,包括金融保险业、医疗卫生业、不动产业等。准信息部门是相对于信息 商品化部门而言的,其生产活动性质及产品用途均与信息商品化部门类似,二者的区别在于产 品的交换形式不同:准信息部门的产品不通过市场进行交换。准信息部门的活动组织形式依附 于非信息产业,是非信息产业生产活动的一个环节。由于准信息部门的信息产品是在非信息产 业内部生产、使用或消费的,故一般都不能独立核算其产值,只能根据在这些部门工作的信息 人员情况来推算。 3.信息产业的投入产出分析 信息产业投入产出分析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信息产业与非信息产业之间的相互 依赖关系,从信息经济的角度分析信息产业的内部结构与外部关联的特征,研究信息产业政策 和发展战略等。 根据各信息部门的特点,可以编制出信息产业的投入产出表,以此可以了解和推算信息 产业的发展进程。信息产业的投入产出分析主要采用两种方法计算产值:分离法和推算法。 1)分离法。从已有的三大产业的投入产出表中,将有关信息产业的部分行业分离出来, 并将其产值相加,即可得到信息技术部门和直接信息部门的产值。 2)推算法。由于间接信息部门的产值不能直接从原有的产业内分离出来,要根据部门内 信息人员在全体职工中的比例,来推算信息部门产值在该部门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在假定信 息工作者的劳动生产率与其所在单位全员劳动生产率相同的基础上,可推算出间接信息部门的 产值。间接信息部门产值的推算公式如下: 间接信息部门产值=信息劳动者人数×该部门全员劳动生产率 例如,在 1990 年,国家信息中心以“1987 年中国投入产出表”为基础,对 1987 年的中 国信息产业规模进行了投入产出分析。结果表明,1987 年我国 GNP 为 11743.11 亿元,按最终 需求法计算,GNP 的 16.47%来自信息技术部门和信息商品化部门,比 1967 年的美国低 5.43%。 准信息部门的份额为 2.68%,比 1967 年的美国低 0.72%;按增加值法计算,GNP 的 13.12%来 自信息技术部门和信息商品化部门,比 1967 年的美国低 11.98%,GNP 的 12.27%来自准信息 部门,比 1967 年的美国低 8.83%。1987 年我国信息产业对 GNP 的总贡献为 25.39%,比 1967 年的美国低 20.81%。这说明我国的信息产业与美国相比,无论是在产业结构上,还是在经济 效益上,都有很大的差距。 3.2.4. 信息产业内部结构分析. 从系统的观点看,信息产业的宏观体系结构包括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信息产业内部.

(12) 第三章. 信息产业管理. 111. 要素间的相互关系,称为信息产业的内部结构;二是信息产业与其外部环境的相互制约、 相互作用,称为信息产业的外部关联。这里主要讨论第一个因素:信息产业内部要素间的 相互关系。 信息产业的内部结构包括产值结构、就业结构、部门结构、投资结构、技术结构、产品 结构、层次结构和区域分布结构等。信息产业的发展必然对国民经济的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产 生深刻的影响,研究信息产业发展中的内部结构,特别是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以及由此对国 民经济其他产业结构的影响程度,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信息产业的产值结构 信息产业的产值结构是指信息产业的总产值、信息产业各部门的生产总值占国民生产总 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实际百分比。前者是信息产业外部结构的产值结构,后 者是信息产业内部结构的产值结构。美国在不同时期信息产业产值占 GNP 的百分比如表 3.1 所示,部分国家的信息产业产值占 GDP 的百分比如表 3.2 所示。 表 3.1 美国不同时期信息产业产值占 GNP 的百分比 年份 百分比. 1967. 1972. 1985. 1987. 1990. 2000. 46. 50. 60. 67. 75. 90. 表 3.2 部分国家信息部门产值占 GDP 的百分比 国家. 年度. 一级信息部门. 二级信息部门. 信息部门总计. 美国. 1972. 24.8. 24.4. 49.2. 英国. 1972. 22.0. 10.9. 32.9. 新加坡. 1973. 12.8. 11.6. 24.4. 日本. 1979. 14.7. 20.7. 35.4. 匈牙利. 1982. 16.3. 19.2. 35.5. 中国. 1982. 9.0. 6.0. 15.0. 一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和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反映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 要指标,信息产业各部门占 GNP 或 GDP 的比例,就构成了信息产业的产值结构。通过分析信 息产业的产值结构,明确信息产业各部门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程度,根据不同的贡献采取有针对 性的战略措施,促进信息产业整体均衡、协调地发展。 根据部分国家对信息产业经济规模的定量分析结果(见表 3.2),可知在世界各国信息产 业部门的产值结构中,一、二级信息部门对 GDP 的贡献存在着差别,这与各国的工业基础和 信息服务发展历史有着密切的关系。美国和新加坡的一、二级信息部门的产值大体持平,他们 强调的是信息产业的整体均衡发展; 日本和匈牙利一级信息部门的产值低于二级信息部门的产 值,这表明他们比较重视企业或组织内部的信息活动,并使信息产业各部门之间保持一定的协 调比例;英国和中国一级信息部门的产值明显高于二级信息部门的产值,这说明他们注重以一 级信息部门来带动整个信息产业的发展。总之,从表中的数据可以反映出世界各国,在信息产 业的产值结构上有相当大的差距,世界各国的信息产业发展道路并不相同。 工业化水平低是发展中国家的信息产业与信息经济启动缓慢的普遍原因。对于广大发展 中国家来说,单纯发展一级信息部门的做法恐怕难以从根本上保证本国信息经济的健康发展。 因此,发展中国家在发展信息产业时,应特别注意信息产业各部门的整体协调发展,在加强对.

(13) 112. 现代物流信息管理. 一级信息部门投入的同时,优先增加对二级信息部门的投入,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和政府信息 化,通过信息化来促进工业化的发展,从而为信息产业和信息经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信息产业的就业结构 关于信息产业内部的就业结构,是指各种信息职业的就业人数占全国总劳动人口的分布 比例。从信息产业就业结构形成的历史过程和变化规律来看,信息产业的发展与整个国民经济 的增长,特别是与引起现代经济起飞的劳动力结构调整之间有着不容忽视和不可分割的联系。 社会就业结构随着社会产业结构的变化而变化,四大产业的从业人数也跟着变化,在上世纪呈 现出的就业规律与特征是:农业就业人数急剧下降,工业明显上升,而后又逐渐下降,服务业 始终缓慢上升,信息业的递增率最高,就业人数显著增长。发达国家的信息产业之所以发展得 较快,就在于信息劳动力的不断增加和结构调整,使信息产业的就业人数占国民经济全部就业 人口的百分比不断上升,甚至超过了50%。而发展中国家的农业人口的百分比过大,以至于严 重地妨碍了信息产业的发展。 由于信息职业种类繁多,为了便于统计各种信息职业人数,联合国经济与发展组织 (OECD)将信息职业划分为四大类。 1)信息生产者,包括科技人员、信息采集与咨询人员、市场调查与协调人员等。 2)信息处理者,包括监管人员、信息处理与管理人员、文秘以及相关的办公人员等。 3)信息分配者,包括各类教育和信息传播工作者。 4)信息基础设施职业者,包括各类信息设备的制造和操作者、邮政电信工作者。 其中,世界各国的信息处理者在信息劳动者中占有的比例最高,其次是信息生产者,信 息分配者和信息基础设施职业者居第三位。有关研究数据表明,在美国、日本、英国、芬兰、 澳大利亚等世界上信息产业发达的国家中,信息部门的就业人数占总劳动力的百分比,在 20 世纪 80 年代为 30%~40%,到了 90 年代达到了 50%以上;而我国在 20 世纪 80 年代,信息产 业的就业总人数占总劳动力百分比仅为 8.77%,到了 90 年代上升为 32.1%,虽然取得了很大 的发展,但是,我国的经济信息化程度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具有很大的差距。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信息处理人员的匮乏,是妨碍发展中国家发展信息产业和实现国民 经济信息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信息产业的发展一方面可以通过其产值的递增情况来描述,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信息劳 动者人数的变化来分析。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历史表明,劳动力作为一种资源,与资本有相似 之处。劳动力流向哪个产业,哪个产业就得到加强,就获得了发展的条件;没有足够劳动力的 产业,其发展就会受到限制。但是,劳动力又是一个可塑性极强的生产要素,不仅有质和量的 区别,而且有结构层次的区别。世界各国信息产业的发展水平不同也表明,劳动力流向和结构 的变化,对于信息产业的结构调整和变化趋势有着巨大的制约作用。 3.信息产业的其他结构 (1)部门结构 产业部门是具有相同特征产业的集合体,选取不同的特征可以集合不同的产业。信息产 业的部门是以产业的产出形态不同为特征,将信息产业划分为信息设备制造部门和信息商品化 部门。产出为物质形态产品的划分为信息设备制造部门,产出为非物质形态产品和信息劳务的 划分为信息商品化部门。 根据产出性质的不同,可将信息商品化部门再分为信息生产、信息传播、信息服务三个 部门。信息生产部门产出的是创造性的新信息,信息传播部门产出的是传播他人信息的劳务, 信息服务部门产出的是用户信息需求的服务。.

(14) 第三章. 信息产业管理. 113. (2)技术结构 信息产业的技术结构,是指由信息产业在产业活动中使用的各种技术类型所组成的体系 结构。信息产业的技术结构分为主体技术和支撑技术两类,主体技术有:信息获取技术(包括 传感、探测技术等)、信息传播技术(包括网络、通信技术和传播软件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包 括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信息利用技术(包括控制、系统集成技术和数字化 技术)等;支撑技术有:电子技术、材料技术和生物技术等。 (3)层次结构 信息产业层次结构是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方面描述信息产业的结构。 1)微观层次。以专业化分工为原则,根据科研项目或研究方向组成信息产业的研究机构; 在各高校、科研院所等地,建立信息专业的教学和研究基地;在电子行业、电信行业和图书馆 情报业,从产品到服务建立完整的信息企业市场体系,形成产业活动的网络结构。 2)中观层次。根据产业部门的能级耦合原则建立起一个或几个以科研开发中心、高科技 园区为主体的信息产业群。其主体是适应区域信息资源优势的电子、金融、电信、科研、图书、 情报、软件开发、咨询服务等产业。这种组织结构,通过所在的中心城市或区域,推动信息产 业和与信息产业相关联的产业一起发展。 3)宏观层次。信息产业的宏观层次又包括国家宏观、亚宏观和超宏观三个方面。 国家宏观层次,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以国家为研究对象的信息产业结构;另一个是具 有独立经济实体的国家级组织机构,例如,国家信息中心、中国国际信息中心等。 亚宏观层次,是指国家内几大经济区或若干大型产业带。在这种经济区内,信息产业的 组织结构具有整体性,并通过内部循环机制,实现最佳的区域综合效益。 超宏观层次,是指国家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接壤之处。 3.2.5. 信息产业的外部关联. 信息产业的发展不仅受到内部结构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到外部环境的各种因素制约。 这些因素包括消费结构、社会结构、贸易结构、市场机制、科技进步、政策法规、社会可提供 的资源条件和经济发达程度等。其中,消费结构和社会结构是决定信息产业外部结构变化的主 要因素。 1.信息产业的消费结构 消费结构是包含需求结构和供给结构、收入结构和价格结构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综 合体。消费结构的形成取决于信息的供求结构关系,从根本上说,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配置、 信息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保证信息经济的快速增长,必须使信息产品的生产和服务在结构上满 足社会的信息需求。信息生产脱离了信息需求,也就失去了意义。对于运用信息资源的生产单 位,在需求结构的引导下,相应地实现最大限度的产出,就构成了供给结构。需求结构和供给 结构相互统一,就形成了消费结构与生产结构的合理性。需求结构对于信息产业的成长起着主 导性的作用,它是决定信息产业扩大再生产过程的重要因素。 根据实际调查得知,中小企业的信息需求正处于非常强烈却又无法得到满足的状态。这 反映出我国在发展信息产业的过程中,对于信息需求结构重视不够,忽视了中小企业的信息需 求。我国中小企业受体制和生产经营性质的局限,对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需求差别较大,这 反映了信息产业的结构改变要有一个相当长的适应过程。由于我国信息产业的产品结构与需求 结构不一致,使得一些中小企业对获取信息的积极性不高。 消费结构的改变还取决于国民收入水平,恩格尔定律表明了这种收入与消费结构的变更.

(15) 114. 现代物流信息管理. 关系。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消费结构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特别是从购买物质生活用品转向 购买信息活动用品,这将促进信息产业的发展,影响信息产业的结构变化。目前,我国城镇居 民家庭的人均消费支出结构中,虽然是以物质产品消费为主要内容,但是在信息产品和信息服 务方面的支出增长迅速,这对信息产品的生产和流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2.信息产业的社会结构 信息产业的形成、发展和结构变化无时无刻不受到社会结构的影响。信息产业结构作为 社会经济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其他社会结构的组成部分有着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 因此,信息产业的结构将表现为社会经济各种结构的内在联系和组合,也将受到人口结构、城 乡结构、家庭结构、阶层结构、文化结构等社会结构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其中,人口结构是劳 动力结构的基础,其变动将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关系,也影响着信息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一个国家的人口结构与就业结构、产业结构的关系,决定了这个国家人力资源配置与自 然资源配置的协调程度。人口结构是社会现实,而且在短期内难以改变。就业结构必须建立在 人口结构的基础上,人口结构是就业结构形成与变动的基本约束条件。就业结构是产业结构的 一部分,人口结构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一般是通过就业结构的变动来实现的。 在一定条件下,就业结构要服从产业结构的需要,保证产业结构的协调稳定。如果只考 虑就业结构,不从人口结构来考虑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就不能表明信息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和 变动规律。人口结构包括年龄结构、性别结构、民族结构、文化教育结构等,其中文化教育结 构对信息产业的影响最大。文化教育结构影响着产业选择能力、转换方式和转换进度,文化教 育水平的不同导致了不同的信息素质,引起了不同的信息需求变化。文化教育水平越高,对信 息产品的数量和质量的需求就越高,信息消费支出也就越大。我国人口素质水平偏低,文化教 育结构不合理,科技人员所占百分比小,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阻碍了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 3.信息产业的外部关联效应 信息产业的外部关联既包括影响信息产业发展与结构变化的因素,又涉及信息产业与其 他产业之间的关联效应。 z 关联效应:是指某一产业投入产出关系的变动,对其他产业投入产出水平的影响及其 连锁反应。 z 后向关联效应:当信息产业扩张或收缩时,引起了向信息产业提供“原料”(中间产 品)的其他产业的扩张或收缩,则称为信息产业的后向关联效应。 z 前向关联效应:当信息产业扩张或收缩时,引起了把信息产业的产品作为中间投入的 其他产业的扩张或收缩,则称为信息产业的前向关联效应。 信息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后向关联表明了信息产业部门对其他产业部门产品的需求程度, 信息产业的发展具有从前面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作用;信息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前向关联表明了 其他产业部门对信息产业部门的需求程度,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对其他产业具有推动作用。 其他产业部门对信息产业部门的产品需求越大,信息产业的发展就越能有效地促进其他 产业的扩张。其他产业部门的信息需求不足,会导致信息产业的萎缩。因此,要大力发展商品 经济,促进市场竞争,扩大社会的信息需求。由于产业的前后关联以及关联的波及效应,信息 产业的生产活动必然影响或受影响于其他产业的生产活动。. 3.3 信息产业管理 信息产业的形成与发展,不仅使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且还给传统.

(16) 第三章. 信息产业管理. 115. 的经济价值观和产业体系带来了彻底的变革。作为新兴产业,一方面,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 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目标与希望,是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基本动力;另一方面,信息产业的 迅猛扩张必然会产生大量的、人们前所未遇的问题和矛盾,出现管理体制的混乱。如何解决这 些问题和矛盾,理顺管理体制,深化对信息产业发展规律的认识,加强对信息产业活动的科学 管理,实现信息资源的优化组合和信息产业结构的调整,加速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是信息产业 管理的主要任务。 信息产业是由生产信息产品或从事信息活动的企业、单位或行业组成,既包括新兴的行 业(如信息处理、数据库、咨询业等),也包括原有的某些行业(如教育、邮政、印刷、出版 等)。信息产品既有实物形式的,也有精神形式的。因此,信息产业是一种复合产业,是科学 技术不断发展、社会分工逐步细化,新兴行业与原有行业交叉渗透、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将原 有各行业进行优化、组合,所形成的新产业。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种优化组合还将继续 深入下去,直到信息产业与国民经济形成最佳的组合状态。因此,只有对信息产业的特征和作 用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信息产业的内部结构与外部关联有了更准确的认识,才能对信息产业 的管理体制等问题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3.3.1. 信息产业管理的含义. 信息产业管理是对信息产业的发展进行规划、决策、组织、协调和指导的一种控制活动。 信息产业是一个高速发展、体系庞大、结构复杂、联系众多的新兴产业,信息产业管理是在国 民经济宏观管理体系下的产业管理,比一般的产业管理要复杂得多,涉及的范围要广泛得多。 信息产业管理(相对于国民经济的宏观管理和企业的微观管理属于中观管理),是由政府 主管部门实施的、为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对信息产业的各类产业活动进行规划、组织、 协调和控制的社会活动的全过程,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一种政策法规的管理,要通过信息产业管 理体制来实现。 信息产业管理的主体是国家工信部和各级信息产业局。信息产业管理的客体是信息产业 活动,包括信息产业的规模和水平的发展,产业组织的构建,产业内各行各业活动的协调,与 其他产业之间的交往等。 信息产业管理的任务是对内促进本产业的发展,对外协调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关系。完成 任务的标准是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这就要求信息产业管理者必须站在国家利益的立场 上,支持那些能够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活动对信息产业的要求,限制甚至牺牲本产业的某些局 部利益。 例如,中国电信同工信部完全脱钩,从整个信息产业的发展来说,打破垄断,改变政企 不分的落后状况,是符合国家经济发展对信息产业的要求,但是,对中国电信来说,脱离的同 时就失去了部分市场以及工信部对原中国电信离退休人员的负担等。 3.3.2. 信息产业管理的内容. 信息产业管理工作主要有六个方面的内容。 1.政策法规管理 信息产业的政策法规管理,是指信息产业管理部门通过信息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对信 息产业进行管理。因为信息产业是由许许多多企业组成的,企业的运作是各个企业管理者的事 情,信息产业管理者不能直接指挥企业的各种生产经营活动,只能通过建立相应的政策法律来 规范企业管理者的行为,使企业管理者按照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去行动,达到信息产业管理的.

(17) 116. 现代物流信息管理. 目的。因此,政策法规管理既是信息产业管理的主要内容,也是信息产业管理的主要手段。 2.信息产业发展的宏观调控 产业活动是以生产社会化的形式进行的,任何社会化的生产活动都要进行调节。市场经 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是政府以指导性规划进行的间接调控,利用信息产业政策和经济杠杆, 实现信息产业的结构优化和总体平衡,保证信息产业持续、稳定地发展和良性循环。 宏观调控的任务由国家级的信息产业管理部门完成,负责制定信息产业的政策、规划和 标准,对全国性的信息产业活动(如全国性的信息基础设施),由国家统一部署实施,对信息 产业内各行各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由信息产业的管理部门进行协调,使信息产业的发展符合国民 经济发展的整体利益。 例如,工信部按照国家发展战略的要求,制定的信息产业“十一五”规划,确定了信息 产业发展的五大任务:①大力发展集成电路、软件等核心产业,重点培育数字化音视频、新一 代移动通信、高性能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等重点产业群,以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②加强 宽带通信网、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电信业转型,增强企业业务创新和市场 拓展能力,提高对信息化建设的支撑服务水平;③加强信息资源开发与共享,推进信息技术的 普及和应用,推动全社会信息应用水平的提高;④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在更加开放的市 场条件下,不断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⑤健全行业管理和监管体系,坚持依法行政,创造良 好的外部环境,保持行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态势,加快推进信息产业由大到强的转变。 这五大方面就是国家通过工信部对全国性的信息产业活动进行宏观调控,最大限度地使 信息产业的发展符合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体利益。 3.信息产业的信息市场监管 市场调节机制是推动信息产业生产要素的流动、促进信息资源优化的基本机制,对于信 息产品的生产、流通、组织与调控也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因此,要大力培育和发展信息市场体 系,完善信息交易法规和信息市场管理制度,使市场调节机制在法制的监管下运行,逐步地形 成有序的信息市场体系。 在规范的信息市场体系中,信息企业将获得充分的自主经营权,各自承受着信息市场化 带来的竞争压力。规范的信息市场体系使信息企业摆脱了行政束缚和行业垄断,是信息企业发 展的动力。 4.推进信息化的进程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大力推进信息化, 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举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 在信息产业管理任务中,信息产业肩负着推进各类信息化进程的责任:既有信息产业、 信息企业的信息化,也有非信息产业、非信息企业的信息化,还有国民经济信息化、社会信息 化等。 工信部将充分发挥国家对信息化建设的主导作用,实现统一规划和标准,协调各部门、 各行业的信息系统工程建设,大力组织重点领域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鼓励发展各类公共数据 库,实现资源互动共享,以改造传统产业为重点,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信息化建设。 5.信息产业的技术创新 自主知识产权是信息产业独立形成的主要标志,必须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才能在信息 技术的核心技术上取得自主知识产权。在信息产业管理中,要大力推进产业内各部门科研机构 的优化组合和改组转制,在企业建立信息技术开发中心,实现技术创新、开拓市场和生产经营.

(18) 第三章. 信息产业管理. 117. 一体化。要促进信息产业的技术创新,必须把握六个方面。 1)信息产业的科研、开发和产品生产部门,要牢固地树立市场意识,积极面对市场,把 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工作的出发点。 2)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格局,逐步建成企业主动、 市场拉动、环境促动、政府推动的信息产业化运行机制。 3)信息企业要成为技术成果产业化的主力军,积极占领国内外的现有市场和潜在市场, 担负起技术创新的重任。 4)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信息科研成果,要以产业化为目标,把产品化、商品化放在 突出的位置,要以体制改革和机制转换为契机,将自身建设成为信息产业技术创新的源泉和 中心。 5)信息技术创新不能闭门造车,要与当前国际信息产业的科技水平接轨,使我国信息技 术成为世界信息技术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6)信息产业的技术创新必须集中有限的资源,把科研资源用在刀刃上,实现重点领域的 重点突破,最大限度地发挥技术创新的整体作用。 6.信息企业的运营指导 产业管理部门不能代替企业管理者去管理企业,但是,产业管理部门也不能对企业的生 产运营情况不闻不问。 信息产业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对信息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给予具体指导,帮助企业建 立现代企业制度、做好各项日常管理工作等。 3.3.3. 信息产业的管理体制. 信息产业的形成与发展,不仅使自身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部门,而且使国民经济结 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以信息产业为中坚力量 所形成的现代化信息经济是社会信息化的先决条件。因此,加强对整个信息产业的管理,保证 信息产业的持续发展,提高社会信息化水平,是一项十分重大而艰巨的任务。 1.信息产业管理体制的定义 信息产业管理体制是指对信息产业进行宏观管理的体制,是推动信息产业发展的管理机 制,以及运用其进行管理的各级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等的统一体。 该定义涉及三个方面:管理机制、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 (1)管理机制 管理机制是指推动信息产业发展的各种社会力量和约束力,包括运用何种社会动力,采 用何种方法,推动信息产业各部门的活动,协调他们之间的关系。 (2)管理机构 管理机构是指管理信息产业活动的各级组织机构,包括如何设置信息产业组织管理机构, 设置哪些管理层次,各层次之间的关系如何确定,以及各自的权利和责任等。 (3)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有两方面的含义:①管理机构运用管理机制的方式、方法的规范化和法制化; ②保证信息产业各部门能正常运行的规则的规范化,包括在什么范围内,对什么样的问题采 取什么样的程序进行解决、实施管理,对信息产业活动必须遵循的准则进行规范化。 信息产业的管理体制是实现信息产业发展目标的重要组织保证,决定着信息产业运行方 式的有效性,制约着信息产业的管理水平,是合理组织信息产业发展所需人力、物力、财力和.

(19) 118. 现代物流信息管理. 信息等资源,保证信息产业系统正常运转的主要手段。 2.信息产业管理体制的模式 信息产业的管理体制有三种模式:集中式、分散式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式。 (1)集中式 集中式管理体制是由国家按照既定的规划,对全国信息产业的发展进行有意识的控制和 协调,对信息产业的各行各业、各个部门的发展进行统一的管理,使全国的信息产业形成一个 有机整体的管理机制。这种体制从中央到地方都有专门的职能管理机构,在行政与业务上进行 统一领导。 这种体制的优点是有利于统一调动信息生产要素,充分发挥国家宏观调控的功能,尤其 是对全国性的信息工程,容易实施,可实现全国信息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充分共享。 这种体制的缺点是需要政府的大量投入,行政管理机构庞大,容易导致整个产业管理体 制的僵化,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信息环境,对企业会形成束缚,限制企业的自主发展。如果出 现部门所有的条块割据的局面,还会造成行政垄断,扼杀公平竞争,极大地束缚和妨碍信息产 业的发展。 (2)分散式 分散式的管理体制是指政府不对信息产业做任何干预,完全由信息产业各部门、各企业 根据信息市场的需求自行进行协调的管理体制。 这种管理模式是信息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根据市场需求自发形成的,在这种管理体制之下, 国家对信息产业的发展并无统一的管理,各级政府部门也没有设立相应的信息产业管理部门。 信息产业各部门的发展方向、工作内容和任务等,完全是各单位根据市场的需求自由地选择, 选择的准则是企业自身的发展需求和效益,并由此形成有效的竞争,在竞争中求得信息产业各 部门、各企业的相对平衡。 分散式管理体制的优点是能够及时地满足不断变化的社会信息需求,服务效率和质量比 较高,可以满足企业或部门为了适应环境变化而进行灵活管理的需要。 分散式管理体制的缺点是国家缺乏整体的统筹安排和全面规划,难以进行全国性的信息 工程项目,影响信息产业的平衡发展,产业内各行业的过度竞争还会导致资源的浪费。 (3)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式 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式的管理体制是将集中式和分散式结合在一起的管理体制,可以避免 上述两种模式的弱点,发挥两种模式的长处。这两种模式各有其特点,各国的信息产业管理体 制多是采纳这两种模式的长处,实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信息管理模式。 一个国家的信息产业实行什么样的管理体制,应根据这个国家的政治经济体制、社会经 济水平和该产业的发展水平、资源约束条件、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等情况决定。有的国家强 调集中(如日本的产业政策导向模式),有的国家强调分散(如美国的自由市场竞争模式)。 我国信息产业的管理体制采用什么样的模式,应该从我国的国情和信息产业的现状出发。 我国现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经济尚不发达,信息产业发展起步不久,各类资源 条件都很有限,产业的发展水平、社会的环境也不理想,全国的信息产业长期以来是行业分割, 部门所有,各自为政。在微观上信息企业是集中式管理,而宏观上信息产业却是分散式管理, 信息资源低水平重复开发和利用现象严重。既不能推动信息企业的发展和竞争,也不能发挥信 息产业的整体效益。 根据我国的国情和信息产业现状,结合集中式模式和分散式模式的优点,在我国建立 宏观由国家调控和微观由市场调节的宏观集中与微观分散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是必然、合.

(20) 第三章. 信息产业管理. 119. 理的选择。这样,一方面信息企业将脱离行政束缚和行业垄断,而获得充分的自主经营权, 同时也将承受信息市场竞争的压力而产生新的发展动力;另一方面,信息市场在国家的宏 观调控下得到规范,形成有序完善的信息市场体系,为推动信息产业的持续发展和良性循 环奠定基础。. 3.4 信息产业政策 信息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其中最主要的一点是必须依赖于对信 息产业的优先发展和长期扶持的国家宏观政策,依赖于信息产业政策的科学制定和有效实施。 要实现信息产业的有效管理,必须有与信息产业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信息产业政策,政 府对信息产业的宏观调控,就是通过信息产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实现的。信息产业作为现代国 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在制定信息产业政策时必须 注意信息产业的自身特点和活动规律,对信息产业实行适当的产业超前政策,以扶持信息产业 的优先发展。 信息产业政策既是信息政策的一部分,也是产业政策的一部分,是信息政策与产业政策 相关部分的组合。信息产业政策的主要功能是指导信息产业的发展,实现信息资源的最优配置, 保护民族信息产业,强化信息产业管理。 3.4.1. 信息产业政策的特征. 现代社会的信息产业活动都是在信息产业政策的宏观指导下进行的。信息产业政策作为 人类开展信息产业活动的原则和指导方针,其特征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信息产业政策的层次性 信息产业活动是广泛多样的,呈现出许多层次。既有全球性、全国性的信息产业政策, 也有地区性、部门性的信息产业政策。有人将其分为宏观信息产业政策、中观信息产业政策和 微观信息产业政策。信息产业政策的各个层次不是绝对的,只具有概念上的相对意义,某些高 层次的微观政策在低层次看来就是宏观政策了。这些不同层次的信息产业政策相互联系、相互 影响,形成了具有一定层次结构的信息产业政策体系。 2.信息产业政策的目的性 信息产业系统是有目的性的系统,信息产业政策与其他政策相比,具有很强的目的性。 这主要表现在信息产业政策的目标不仅在每一个信息产业政策的制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而且在信息产业政策的实施中也起着唯一的指导作用。任何信息产业政策都必须阐明其目标, 不同的信息产业政策具有不同的目的。目标不明确会造成信息产业政策的失误,给社会信息事 业和信息产业的发展带来负作用,甚至导致信息环境的混乱。 3.信息产业政策的整体性 信息产业政策不是孤立的,而是以整体效应的形式出现的。信息产业政策的整体性既表 现为信息产业政策是由政策规划、政策执行、政策评估等环节构成的整体过程,又表现为信息 产业政策与其他信息政策相互联系构成信息政策的完整体系,还表现为信息产业政策与信息环 境中的其他要素相互作用,构成信息环境系统。因此,在制定一项信息产业政策时,必须考虑 它与其他信息政策的匹配,必须注意它与信息环境中的其他要素的协调。 4.信息产业政策的动态性 信息产业政策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政策制定过程,而且是一个解决和处理社会信息经济.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对于电磁现象,尽管我们仍然还是从力学的角度来理解各种各样的物理对象以及物理过程,但最关键

⒊复习:有限信息最大或然法 (LIML,Limited Information Maximum Likelihood ). •

REITs 起源于上世纪 60 年代的美国,目前全球 REITs 市场规模近 2 万亿美元,其中美

2010 年由于美联储推出量化宽松政策的预期以及市场对美国经济下探的担忧,使得具有 避险功能的日元更受青睐,带来日元升值压力。为此,日本央行在 2010

22 韩立余: 《当代单边主义与多边主义的碰撞及其发展前景》 , 《国际经济法学刊》2018 年第 4 期,第 3 9-40

污水處理 (sewage / wastewater treatment) 係 使自然或人為介入水中的污染物質重新分離出 來,以減輕水污染的負荷或將其中有害物質轉 化為無害物質。採用三原則 : 固液分離

长江流经湿润地区,流域广,支流多,汛 期长,水量大,上游干流和中游支流洪水 来量大,特别是雨期大范围内普降暴雨 , 滞洪能力: 长江中游没有足够的调洪、滞洪场所

内蒙古大草原沙化退化,自然因素也好,人为因素也罢,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