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論「星雲模式」的菩薩行證-以佛陀紀念館為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論「星雲模式」的菩薩行證-以佛陀紀念館為例"

Copied!
16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南 華 大 學

宗教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

論「星雲模式」的菩薩行證

-以佛陀紀念館為例

Bodhisattva’s Practice and Realization

in the Mode of Venerable Master Hsing Yun:

A Case Study of the

Fo Guang Shan Buddha Memorial Cente

r

研 究 生: 鄭瑋瑄

指導教授: 釋永本

何建興

(2)
(3)

中文摘要

佛陀紀念館(以下簡稱佛館)於2011 年 12 月 25 日開館後,陸續榮獲「國家建 築金獎」、「台灣宗教百景」、「國際博物館協會(簡稱ICOM)認證」及「中國最佳 歷史文化旅遊項目奬」等,更創下每年有一千萬的參觀人次,而星雲大師的「弘化 模式」,成為建構組織的核心價值。 本文以「星雲模式」為導向,探究人間菩薩體證佛館的菩薩行,此展現「模式 內涵」係三大操作方式:管理(領管智慧)方式、說法(建築施設)方式、做事(活 動設計)方式,也是「星雲模式」的主旨所在。而「菩薩行證」統攝菩薩道修行的 指標,更內涵「人間菩薩」的修學內涵,故「實證內涵」,含攝「星雲模式」弘化特 色,導引出「大乘思想,修證不二,行動證道,建設淨土」,即「菩薩行證」。因此, 「模式」展現營運方式,「行證」踐行精神理念,可從三大面向研析: 第一、管理(領管智慧)方式:佛館展現集體智慧,以「制度領導」和「分權 管理」為功能性導向。依循領導者「自覺管理」,管理者「管理模式」,讓佛館推動 佛光山走向「融合」、「共享」、「齊心」的管理原則,並實踐「三好」、「四給」,乃至 「五和」的核心價值之展現。因此,領導者(人)「自覺」與管理者(事)「行佛」, 展現「圓融無礙」,再透過「給」而歡喜人間,也帶來社會影響:一、入館免費;二、 發展交通首航,「博物館休閒」融入生活;第三、搭建國際往來橋樑,邁向全球化發 展。 第二、說法(建築施設)方式:透過硬體建築為說法的基底,以「歡喜入門, 接引度眾」入館。從禮敬大廳,多元的餐飲文化、方便的親民服務,到歡喜的紀念 飾品,廣開方便法門,攝化眾生入館,繼而施設出一座佛陀教室,體證人間佛教以 人本為主的思想,開展「慈悲觀」與「平等觀」的「同體共生」在人間。同時,創 造普世價值,是為「三好運動」。 第三、做事(活動設計)方式:館內舉辦軟體活動為精神指標,以「弘化多元, 廣度接受」參與,此設計「國際性」的多元活動,踐行「以人為本」,成就弘法效益: 一、動靜展演,傳承中華文化,共享人類記憶;二、教育推廣,提昇生命價值,實 踐人間佛教;三、神明聯誼,展現宗教融和,見證天下一家親。 透過活動設計,不分彼此,發展國際化、全球化,再透過建築施設,傳遞佛陀 教法,可以說活動與建築是相輔相成,成就「星雲模式」,而「菩薩行證」所展現佛

(4)

館六大的模式,是傳承、融和、創新、專業、教育、交流,此踐行「星雲模式」說 法給人「懂」、做事給人「接受、方便、歡喜」方式。為此,本文以「文獻學研究 法」、「思想研究法」為主,「經證」及「館方數據」為輔,舉事證理,展現「菩薩行 證」,踐行「星雲模式」,而成為「教化眾生」的學習典範。

(5)

Abstract

Fo Guang Shan Buddha Memorial Center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BMC) was opened on the 25th December 2011 and has won series of awards and recognitions

including the "National Building Golden Award", "Best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Theme Tourism Project Award" as well as being listed in “Top Hundred Religious Spots in Taiwan” and certified as a member of the 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Museum (ICOM). Furthermore, BMC hit a record of over a million visitors every year. Underlying all these, Venerable Master Hsing Yun’s model of dharma propagation constitutes the core value of the entire organiz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a bodhisattva’s practice and realization in the Hsing Yun Model, which is exemplified by three aspects of BMC: management, dharma propagation and operation. The analysis demonstrates that a bodhisattva’s practice and realization reflec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sing Yun model, which is to practice Mahayana’s non-duality and construct humanistic pure land. Hence, BMC’s operational approaches reflect the Hsing Yun Model and convey the spiritual meaning of a bodhisattva’s practice, which can be analyzed from three perspectives:

Firstly, management approaches with leadership wisdom: BMC elucidates collective wisdom through standardization and decentralized management. BMC leadership using self-awareness management promotes harmony, co-ownership and teamwork, and practices the core values of Three Acts of Goodness, Four Givings and Five Harmonies, which can be illustrated by: 1) free admission to BMC; 2) pioneering in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 as well as integrating “museum recreation” into daily life; 3) bridging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and global development.

Secondly, dharma propagation via architecture and facilities: general public are well received upon entering BMC’s architecture. At the Front Hall, diversified food stores, convenience services, various souvenirs and so on open various dharma gates for people to enter the Buddha’s teaching room. The public gets to experience the teachings of human-focused Humanistic Buddhism, such as compassion, equality, and the Three Acts of Goodness.

(6)

Thirdly, operational approach via event planning: BMC organizes activities and exhibi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inciples of diversified propagation, wide acceptance,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people-oriented. These events aim to achieve: 1) inheriting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co-owning human memory through dynamic and static performances; 2) enhancing life value and actualizing Humanistic Buddhism via educational promotion; 3) the demonstration of religious harmony via the Reunion of world Religious Associations.

BMC satisfies the Hsing Yun Model via events planning and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as well as the architecture. A bodhisattva’s practice and realization has been demonstrated by BMC’s six aspects: heritage, harmony, innovation, professionalism, education and exchange. This shows that the Hsing Yun Model enables people to understand dharma and gives people “acceptance, convenience and joy”. This study mainly uses literature review and ideology research, complimented by sutra texts and BMC data, to conclude that BMC reflects a bodhisattva’s practice and realization, as walking on the Hsing Yun Model, and becomes a study model of educating the public. Keywords: the Hsing Yun Model, a bodhisattva practice and realization, Three Acts of Goodness, Four Givings, Five Harmonies

(7)

目 次

中文摘要 ... i Abstract ... iii 目 次 ... v 圖目錄 ... vi 表目錄 ...vi i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 1 第二節 文獻探討 ... 2 第三節 研究方法 ... 8 第四節 全文架構 ... 9 第二章 主題釋義 ... 12 第一節 星雲模式 ... 12 第二節 菩薩行證 ... 21 第三節 小結 ... 30 第三章 從「菩薩行證」看佛館建館緣由與目的 ... 32 第一節 佛館建館的緣由 ... 32 第二節 佛館建館的目的 ... 43 第三節 小結 ... 53 第四章 「菩薩行證」在佛館的展現 ... 55 第一節 從「皆大歡喜」看「領管智慧」的功能性 ... 55 第二節 從「同體共生」看「建築施設」的人間性 ... 72 第三節 從「以人為本」看「活動設計」的國際性 ... 96 第五章 結論 ... 117 第一節 全文回顧 ... 117 第二節 研究成果 ... 121 參考書目 ... 126

(8)

附錄 ... 146 【附表1】從佛館「建築、活動、領管」看「教化眾生、教育人心」意涵表 146 【附表2】領導與管理分析表 ... 148 【附表3】佛館「不收門票」回響分析表 ... 149 【附表4】從「慈悲觀」分析星雲大師的「慈悲心行」意涵表 ... 150 【附表5】「三好運動」推展至政治家、教育家的事件表 ... 152

圖目錄

圖1 「星雲模式」的三大模式之意涵圖………14 圖2 「星雲模式的菩薩行證」之分析簡圖……….30 圖3 佛館空間布局的平面圖………....38 圖4 「中道圓融」次第分析圖………49 圖5 佛館組織圖………....57 圖6 佛館人力配置圖………....59 圖7 2013~2015 年佛館入館人數圖………..67 圖8 每年 2 月佛館入館人數圖………68 圖9 2015 年佛館入館人數圖………....69 圖10 2013 年~2015 年參訪團來訪團數圖………70 圖11 2013 年~2015 年參訪團來訪人數圖………71 圖12 2013 年~2015 年國際人士參訪團來訪人數圖………71 圖13 「禮敬大廳」、「成佛大道」與「萬人照相台」的地勢對照圖………73 圖14 「萬人照相台」的階梯與坡道設計位置圖………....……73 圖15 「四攝法」分析圖………....………. 74 圖16 「三好兒童館」互動式遊戲介紹圖………....…………..78 圖17 佛館立體浮雕位置圖…………..………..…..80 圖18 四大常設展「互動式」展示手法圖………83 圖19 建築施設的發展目標整合分析圖………..93 圖20 2013~2015 年展覽活動的總場次與總人數圖………..112 圖21 2013~2015 年展覽活動/展演活動的總人數圖………..114 圖22 2013~2015 年戶外教學的團數與人數圖………..115 圖23 2013 年~2015 年「神明朝山聯誼會」宮廟、信徒、陣頭、信徒、神轎分布圖……116 圖24 「菩薩行證」的六大展現模式圖………..119

(9)

表目錄

表1「星雲模式:說法方式」意涵分析表………..…16 表2「星雲模式:做事方式」意涵分析表………..…18 表3「星雲模式」的菩薩行證之內涵分析表………..…19 表4 從「星雲模式」看「建築施設」及「活動設計」分析表………20 表5 大乘菩薩思想的經證之意涵分析表………...….21 表6 「四攝法」詮釋之分析表………..…24 表7 「佛牙舍利」來台前的善因善緣分析表………34 表8 星雲大師具備「佛牙舍利」之特質分析表………36 表9 從恭迎「佛牙舍利」(泰國到台灣)大事紀看見希望之分析表………36 表10 「八塔」命名意涵與功能表………39 表11 1998 年~2011 年建築主體(含法會、活動)的佛館大事紀表………40 表12 1998 年~2011 年業界饋贈整理表………41 表13 佛館獲獎(得獎事蹟)及認證表………..42 表14 「心中有佛」與「我是佛」精神意涵分析表………46 表15 從〈致護法朋友的一封信〉談宗教融合觀之意涵分析表………50 表16 從「宗教融和」看「理(思想)事(實踐)圓融」之分析表………52 表17 「給」的特質分析表………...…56 表18 從常設展的展示手法看「三好」、「四給」核心意涵表………..……62 表19 佛館使命與管理原則的意涵分析表………..62 表20 管理模式分析表………..65 表21 「三好兒童館」的「四大特色」意涵表………..77 表22 「五和塔」的「人間性」分析表………..78 表23 「立體浮雕」系列的教化意涵與特色表………..80 表24 「佛陀的一生館」展示手法的精神意涵表………84 表25 「佛教節慶館」展示手法的精神意涵表………..86 表26 建築施設(慈悲心行)的發展目標分析表………..88 表27 〈平等〉與〈冬日的同樂〉意涵分析表………..90 表28 建築施設(平等心性)的發展目標分析表………..93 表29 活動設計的價值特色分析表………..99 表30 國際書展暨全民閱讀.蔬食博覽會「弘化廣度」之分析表…….……….101 表31 佛館依循佛光山走向全球化分析表………....103 表32 活動設計的發展目標分析表………....104 表33 名人回響分析表………....106

(10)

表34 館際交流的重要記事表………....108 表35「823 愛與和平宗教祈福大會」展現宗教交流的特色意涵分析表………110 表36 佛館 2013 年到 2015 年「傳承文化資產」的展演活動統計表………113 表37 2013 年~2015 年「神明朝山聯誼會」宮廟、信徒、陣頭、信徒、神轎分布表....115 表38 建築與活動的操作方式之分析表…….………...122 表39「創意結合」分析表………..………123 表40 星雲大師「五和」的意涵分析表………124

(11)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研究者接觸佛教數年後,發現提倡「人間佛教」的佛光山,所說的佛法都是「淺 顯易懂」,所辦的活動都是「接引度眾」,但是外界卻有佛光山沒有理論,只空談修 行(實踐)的負面之說,乃至說,辦的活動都與修行無關。為此,星雲大師為滿義 法師寫《星雲學說與實踐》序言說:「『通俗性』的佛法平易好懂,卻因此讓一些人 認為人間佛教沒有學術深度。」1又說:「對於這些積極入世的作為,卻又引來某些 人批評說人間佛教只有實踐,沒有思想理論。」2 台灣在滿義法師出版《星雲學說與實踐》之前,也就是2015 年 3 月發生「慈濟 財務不透明化事件」,成為社會輿論最為關切的話題,同時對佛教界的觀感,加深許 多的不好印象。這對於也是宗教團體的佛光山,形成無形傷害。為此,《人間福報》 3紀念創刊十五週年,特在2015 年 4 月 1 日開始連載刊登《貧僧有說要話》4四十說, 就是要讓社會大眾可以認識正義之聲並消弭不實之論。 從各界諸多的社會輿論與佛光山在1967 年開山後,對於佛教貢獻,應為「理論 與實踐並重」的道場,2005 年 8 月出版《星雲模式的人間佛教》5,提到「星雲模式」 一詞,應含有「理論與實踐並重」之意。因為這樣,佛光山才能在1967 年開山之後, 又於2011 年創建佛陀紀念館(以下簡稱佛館),並於 2016 年落成藏經樓,成為佛光 山代表佛教「三寶」6的重要象徵。同時,學術界才會想要研究「佛光山」、「人間佛 1 釋滿義:《星雲學說與實踐》(台北︰天下遠見,2015 年),頁 39。 2 入世的作為,如創辦文化、教育、慈善、共修等四大事業與活動,更推動淨化人心的社會運動, 如「三好」、「慈悲愛心人」等,是「以出世思想,做入世事業」的精神出發。參見釋滿義:《星 雲學說與實踐》,頁39;星雲大師一生倡導「三好」理念,即是「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 實為佛教常說「身、口、意」三業要清淨守持之意。為此,他常將「三好」化成口號,舉行各項 活動來推動「三好」,並稱它為「三好運動」。 3 2000 年 4 月 1 日創辦的人間福報,是第一份由佛教團體創辧的綜合性日報。創辦人星雲大師以關 懷社會、提倡文化、教育為理念,「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為目標。2007 年 9 月人間福報電 子報紙www.merit-times.com.tw 正式上線。可說是「與時俱進」的現代報紙。參見《人間福報》, http://www.merit-times.com/(引用時間:2016 年 1 月 20 日)。 4 旨在說從星雲法師一生弘化的歷程思想,是推動人間佛教弘傳人間的重要記錄。此書於《人間福 報》4 月 1 日創刊十五週年紀念,寫〈貧僧有話要說.序〉引起熱烈回響後,爾後出版成書,也發 行小冊子。參見星雲大師口述:《貧僧有話要說》(高雄:中華佛光傳道協會、福報文化,2015 年)。 5 「星雲模式」較具體提出是於 2005 年出版《星雲模式的人間佛教》,其探討星雲大師對人間佛教 做法與推展特色的模式,有歸納出四點弘化方式不同:說法的語言不同、弘化的方式不同、為教 的願心不同、證悟的目標不同。參見釋滿義︰《星雲模式的人間佛教》(台北︰天下遠見,2005 年)。 6 星雲大師口述:〈六說 佛光山『館』的奇緣〉,《貧僧有話要說》,頁 76。

(12)

教」、「星雲大師」,這三大重點,也才能如同業界有「藍海策略」7的領導方式,帶 領組織成功,故本文首要動機,就是「『星雲模式』的意義為何?」。 佛光山的「星雲模式」,如能代表「理論與實踐並重」,它又是如何實踐人間呢? 如以2011 年 12 月 25 日佛館開館來看,它是如何能在 2014 年 7 月 1 日,榮獲國際 博物館協會ICOM 認證,成為最年輕的正式會員?又如何將硬體設備、精神理念, 都呈現在這座充滿以「以人為本」8的建築上,乃至各項國內、國際性的活動等,接 引社會大眾走入佛館?同時,星雲大師也在建設佛館時,曾期許希望以佛館做為台 灣文化的窗口,讓全世界看見佛館,就能看到台灣。他是如何領導、管理他的人間 佛國?實踐最終的目標—「人間淨土」。所以,如何將「菩薩行證」落實在佛館的建 築、藝文展覽、國際活動(如「世界神明朝山聯誼會」)等,並帶佛教走向國際、兩 岸間?而這「菩薩行證」一詞變成本文想探入研究的第二個動機。 關於本文研究主要是以佛館為實例,「舉事證理」看星雲大師在實踐「星雲模 式」,帶來的社會影響、普世價值和弘法效益等,並再藉由「星雲模式」實踐「菩薩 行證」,再由「菩薩行證」看見「星雲模式」後,應可以成為各界自利利他的重要「典 範」,而這為本文研究的目的所在。

第二節 文獻探討

人間佛教已在全球五大洲掀起一股熱潮,讓當今社會關切「人間佛教」的話題, 已成為未來的發展的主流。 本研究文獻主要研析方向為「星雲模式」、「佛陀紀念館」為主,並將與本研究 相關的人間佛教,在「星雲模式」中,一併分析。今列舉幾本、幾篇,於專書、期 刊論文、學位論文等相關資料做探討。 7 「藍海策略」是為顧客創造有價值的創新,而「價值創新」(value innovation)是聚焦於為顧客和 公司創造價值躍進,進而開啟無人競爭的市場空間,正是藍海策略的基石。參見高希均:〈商機 獨創,利益共享〉,《天下文化》,2005 年 12 月 12 日, http://www.bookzone.com.tw/event/cb326/nin01_2.asp(引用時間:2015 年 12 月 1 日)。 8 2010 年諾貝爾化學奬得主鈴木章說:「對於佛光山及佛館殿堂有電梯非常感動,如此方便貼心的 設施,有機會將再帶家人同遊。」;大陸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說:「佛館設計蘊藏佛教理 念,館內工作人員服務品質良好,硬體設計更是處處充滿體驗互動,動線完全展現無障礙空間, 真可謂『人間佛國』。」參見編輯部整理:〈喬達摩:國際名人看佛館〉,《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http://www.fgsbmc.org.tw/GauD.aspx?PNO=2015140002(引用時間:2016 年 4 月 14 日)。

(13)

一、星雲模式(含人間佛教)

(一)專書 1.釋滿義,《星雲模式的人間佛教》9 闡述「星雲模式」有四大不同,分別為「說法的語言」、「弘化的方式」、「為 教的願心」、「證悟的目標」,並系統化加以整理佛光山弘化事蹟。 2.釋滿義,《星雲學說與實踐》10 以星雲大師弘揚人間佛教的思想理論與實踐,以其「信解行證」的修行次第與 要點,論說「星雲學說(佛性平等、緣起中道、自覺行佛、轉識成智)」體系。 3.鄧子美、毛勤勇,《星雲八十:學者看大師》11 是一本以學者角度看大師的台灣佛教書籍,書中作者以人生七個時期來介紹星 雲大師。 4. 學愚,《人間佛教:星雲大師如是說、如是行》12 本書主要以典範轉理論,並以不二法門之思想,系統化整理星雲大師的實踐 觀,如佛學與世學、傳統與現代、入世與出世、佛光教團與佛光宗等。 5. 程恭讓,《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研究》13 以「星雲大師與二十世紀人間佛教」、「星雲大師青年時期人間佛教思想之研 究」、「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內涵與特質之解析」、「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佛 理基礎之探索」四大核心解析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思想之研究。 (二)專書論文與期刊論文 1.陳兵,〈正法重輝的曙光-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思想〉14 研究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並從「從太虛人生佛教到星雲人間佛教」、「深 符佛意的人間佛教」、「以人為本的人間佛教」、「生活化的人間佛教」、「給人 歡喜的人間佛教」、「入世進取的人間佛教」、「現代化的人間佛教」、「融合的 9 釋滿義:《星雲模式的人間佛教》(台北:天下遠見,2005 年)。 10 釋滿義:《星雲學說與實踐》(台北:天下遠見,2015 年)。 11 鄧子美、毛勤勇:《星雲八十:學者看大師》(台中:太平慈光寺,2007 年)。 12 學愚:《人間佛教:星雲大師如是說、如是行》(香港:中華書局,2011 年)。 13 程恭讓:《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研究》(高雄: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5 年)。 14 陳兵:〈正法重輝的曙光-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思想〉,《普門學報》第 1 期(高雄:佛光山文 教基金會,2000 年),頁 297-343。

(14)

人間佛教」、「事業化、制度化、大眾化、國際化的人間佛教」、「星雲大師人間 佛教思想的貢獻」等十大方面加以分析。 2.釋妙牧,〈從宗教社會學觀點論析星雲大師的領導法〉15 以佛光山星雲大師領導為例,並以韋伯魅力型領導特質來研究星雲大師的生命 特質、宗教傳道的理念系統,更對於弘法上,以「傳統為本,現代為佐」、「出世精 神,入世事業」、「建立制度」加以論證現代領導者的特質是決定組織未來的重要運 作之模式。 3.劉澤亮,〈理念與實踐養成的人間佛教〉16 人間佛教的理念與人間佛教的踐行,是為雙向互動,也是養成了星雲模式的 人間佛教,故此文以「佛法上契理,在佛教上契機」、「堅持走人間路線」、「一 個開放式的結構」等三大方面來探討模式。 4.劉立夫,〈星雲模式人間佛教的實踐品格〉17 探討星雲模式人間佛教是靠「做」出來,不是「說」出來,故以星雲模式人間 佛教最重要的品格是實踐為核心主題。 5.釋妙田,〈台灣戰後社會變遷與佛教傳教多元化之研究—以佛光山 為例〉18 探討台灣戰後的社會變遷、佛光山組織結構與傳教多元化、科技化的策略。 此外,各界相關宗教期刊,主要探討星雲大師對佛教領導、管理、貢獻等,如 張培新〈宗教類非營利事業經營管理之研究—以佛光山為例〉19、李純櫻、李弘暉〈佛 教組織之策略性領導—以星雲大師與佛光山教團、國際佛光會為例〉20、林建德〈近 15 釋妙牧:〈從宗教社會學觀點論析星雲大師的領導法〉,《普門學報》第 40 期(高雄:佛光山文 教基金會,2007 年),頁 169-218。 16 劉澤亮:〈理念與實踐養成的人間佛教〉,《普門學報》第 40 期(高雄:佛光山文教基金會,2007 年),頁321-333。 17 劉立夫:〈星雲模式人間佛教的實踐品格〉,《2014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研究(下)》(高 雄: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4 年 12 月),頁 888-897。 18 釋妙田:〈台灣戰後社會變遷與佛教傳教多元化之研究—以佛光山為例〉,《佛光山開山 40 週 年—2007 年星雲大師與人間佛教學術研討會》(高雄:佛光山叢林學院,2007 年),頁 91-144。 19 張培新:〈宗教類非營利事業經營管理之研究—以佛光山為例〉,《玄奘學報》第 5 期(新竹: 玄奘人文社會學院,2002 年),頁 258-292。 20 李純櫻、李弘暉:〈佛教組織之策略性領導—以星雲大師與佛光山教團、國際佛光會為例〉,《非 營利組織管理學刊》創刊號(台北: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2003 年),頁 103-146。

(15)

二十年來台灣地區「人間佛教」研究發展概述〉21、程恭讓、李彬〈星雲大師對佛教 的十大貢獻〉22等4 篇,皆是重要的文獻探討之方向。 (三)學位論文 1.趙淑真(釋妙延),《星雲大師對人間佛教理念的詮釋》23 以人間佛教的理解特質,分析出兼具理論與實踐之詮釋的人間佛教、佛光淨土 之終極目標等。特質有五點,分別為「回歸佛陀的本懷」、「弘揚菩薩道精神」、 「以現世人本為依」、「生活於喜樂中」、「尊重與包容的融合性」。 2.孫寶惠,《非營利事業組織之國際化發展策略—以佛光山為例》24 本文依策略的SWOT 分析,對佛光山個案國際化的成就,做組織使命、個人 特質、工作體驗、組織目標認知、組織承諾進行研究,並探討出研究結果,如(1) 「星雲的模式」將組織推向國際舞台;(2)透過知識文化教育,是最能紮根「在地 化」的途徑;(3)佛光山實現了研發創新和行銷的能力;(4)設立壇講師,擴張 策略成功之所在;(5)說明資源和環境在國際化的同質化和差異化要用不同的策略 來克服。 3.吳宜庭(釋妙圓),《道藝一體之實踐――佛光山人間佛教文化弘法之 探討》25 指出佛光山作為弘揚「人間佛教」的指標教團,以「文化」先行,「道藝」並進, 弘法遍及五大洲。因此,文化弘法的「道藝關係」之發展模式,研討佛教思想與中 國傳統文化之關係與近代佛教現況,並以佛光山弘法為個案於建築施設、文字出版、 美術弘法、佛教音樂等多方面做深入研究,同時也了解「道藝合一」的實踐,闡發 「人間佛教」與「當代文化」發展的重要關係。 21 林建德:〈近二十年來台灣地區「人間佛教」研究發展概述〉,《佛教圖書館館刊》第 52 期(台 北:財團法人伽耶山基金會,2013 年),頁 6-17。 22 程恭讓、李彬:〈星雲大師對佛教的十大貢獻〉,《世界宗教研究》2015 年第 3 期(總第 153 期) (北京:《世界宗教研究》編輯部,2015 年),頁 11-16。 23 趙淑真(釋妙延):《星雲大師對人間佛教理念的詮釋》(宜蘭:佛光人文社會學院宗教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2005 年)。 24 孫寶惠:《非營利事業組織之國際化發展策略—以佛光山為例》(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 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年)。 25 吳宜庭(釋妙圓):《道藝一體之實踐――佛光山人間佛教文化弘法之探討》(宜蘭:佛光大學藝 術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 年)。

(16)

二、佛陀紀念館

佛館開館後,前後將近五年之久,對於相關文獻研究探討有限,僅列舉整理如 下: (一)專書 潘煊,《人間佛國: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紀事》26:利用空間美學方式,分析佛館 建築的理念、規劃、設計等思想的意涵。 (二)專書論文與期刊論文 1.釋滿果,〈論佛陀紀念館的時代意義(一)〉27 以「歷史」、「文教」、「修持」等三大面向探究。首先,從歷史角度探討舍 利塔的歷史淵源,並對佛館與傳統佛塔異同、與時俱進的時代意涵,都加一一論 析。 2.釋滿果,〈論佛陀紀念館的時代意義(二)〉28 探討二大方向,第一、以佛陀的言教和所制的戒規看佛舍利與佛塔的教育功 能;第二、佛館的教育功能,具有「見賢思齊的啟發教育」、「法界一體的生命教 育」、「以眾為我的全人教育」、「解行並重的實證教育」等四大特色。繼而對佛 館與佛舍利「至大無形」之間關聯性做深入探究。 3.陳清香,〈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的建築空間美學〉29 從佛館建築談中國與印度美學融合的特色,並了解建築背後的思想意涵。 4.釋如常,〈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營運的幾個核心理念〉30 研析佛館營運「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建構出三大理論:第一、硬體設施的 用心:「四給」;第二、軟體服務的誠心:「三好」;第三、教育推廣的用心:「以 文化弘揚佛法」。同時,對佛館如何由以「物」為主,轉換為以「人」為本的思想 26 潘煊:《人間佛國: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紀事》(台北:天下遠見,2011 年)。 27 釋滿果:〈論佛陀紀念館的時代意義(一)〉,《普門學報》第 59 期(高雄:佛光山文教基金會, 2010 年),頁 201-220。 28 釋滿果:〈論佛陀紀念館的時代意義(二)〉,《普門學報》第 60 期(高雄:佛光山文教基金會, 2010 年),頁 393-437。 29 陳清香:〈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的建築空間美學〉,《慧炬雜誌》第 571/572 合刊(台北:慧炬雜 誌社,2012 年),頁 20-25。 30 釋如常:〈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營運的幾個核心理念〉,《人間佛教學報藝文》雙月刊第3 期(高雄: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2016 年),頁 26-47。

(17)

做探究,並對出博物館走入休閒生活,也走入國際弘化的營運方式,提出實證和分 析。 (三)學位論文 1.賴凱慧(釋如常),《大化無形的弘法媒介—佛光山「宗教美術」理念 與實踐之探討》31 以「佛教藝文化」弘法與實踐為研究核心,分析位於台灣北、中、南三地的六 個佛光緣美術館的特色、經營現況,探討、比較困境與重新定位,並發揮佛教文物 的「量體」佛館與「具體」佛牙的雙重效益,及發揚人間佛教的特色,讓博物館的 典蔵、研究、展示與教育多重功能化,達到「寓教於樂」,再創宗教美學的影響力。 2.王常琳,《二十一世紀新式佛塔:佛陀紀念館及其宗教、文化與教育功 能的研究》32 研究佛塔起源、形制和功能性,並以佛館為實例,再分析佛館的宗教、文化、 教育的功能性。 3.杜佳鴻,《人間佛教淨土思想的開展:以佛光山為研究對象》33 運用文獻探究與思想研究兩種方法,研究宗教行門的實踐與學術理論,以達到 信仰面向和生命教育深化的目標。思想上,以「人間佛教」淨土思想開展,探究傳 統的自修自證及實踐菩薩道自他兩利,並以佛陀紀念館為實踐面,從創新的科技、 佛教藝術與非物質文化開展人間佛教,也成就人間淨土,踐行人間佛教的終極目 標。 綜合列舉,本研究較其他學者不同之處,有以下二點:第一、舉事證理:透過 佛館的建築,在空間布局、施設意涵,所展現手法,及活動接引,研析活動設計的 價值性,進而論證人間菩薩的實踐內涵,故本研究是「舉事證理」之研究;第二、 學習典範:建構星雲大師的操作模式,讓星雲模式(理論)與菩薩行證(實踐), 透過佛館來論證「行動教化,證道人間」模式,應為學習的典範。 31 賴凱慧(釋如常):《大化無形的弘法媒介—佛光山「宗教美術」理念與實踐之探討》(宜蘭:佛 光人文社會學院藝術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年)。 32 王常琳:《二十一世紀新式佛塔:佛陀紀念館及其宗教、文化與教育功能的研究》(嘉義:南華大 學宗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5 年)。 33 杜佳鴻:《人間佛教淨土思想的開展:以佛光山為研究對象》(嘉義: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碩士 論文,2015 年)。

(18)

第三節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是以「文獻學研究法」與「思想研究法」為主,再透過經證、佛館 行政組提供數據,做輔助分析。

一、文獻學研究法

文獻,又稱為文獻資料,原指圖書、典籍等,今泛指記錄訊息、知識的一切載 體。34文獻學主要研究是以文獻,進行蒐集、管理、整理、利用等四大步驟35,導引 出研究內容,而參考文獻如期刊雜誌、論文研究、專書、網路新聞等,都是研析的 方向。為此,透過研究、分析、歸納(為了綜合比較和分析說明)、推論(藉由星雲 大師和人間佛教思想的研究,推演或驗證其實踐的法門),認識佛教之重要性外,並 對已有的貢獻和未來的成就做分析,也利於確定過去事件的確實性和結論,幫助本 研究了解與研究主題相關的過去,解釋現在,與推測未來36,此為本研究的核心所在。

二、思想研究法

「思想研究法」,係以被研究對象的重要思想,進行深入研析,並做資料匯整。 同時,統整出系統化的研究內容,來利於了解被研究對象的思想脈絡及發展的演變 歷程。 為了讓論證具價值性,以經證、佛館行政組提供數據,如2013 年至 2015 年的 進館人數、展覽人數等數據,做為分析與佐證的依據。然而,佛館開館後,其成立 年限雖不長,相關文獻、書籍等取得資源或許有限,但在佛光山、國際佛光會、佛 館等處,所提供的刊物、年鑑、報告等,都是做為輔助資料的方式。整理如下: 1.相關報導,如《人間福報》、《人間通訊社》37等。 2.佛光山提供刊物、年鑑、報告,如 20、30、40 週年《佛光山開山紀念特刊》、 31、47 週年《佛光山開山年鑑》、2013-2015 年《佛光山我們的報告》等38 34 蔡耀明:《佛學的研究方法與學術資料》(台北:法鼓文化出版社,2006 年),頁 62。 35 蔡耀明:《佛學的研究方法與學術資料》(台北:法鼓文化出版社,2006 年),頁 76-127。 36 葉至誠、葉立誠:《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台北:商鼎文化,2001 年),頁 138-170。

37 佛光山於 2011 年設立人間通訊社 (The Life News Agency,簡稱人間社),2012 年底正式立案,成 為佛教第一個創辦的新聞通訊社。它不僅將國內外新聞資訊總匯,且報導內容多元化,如各宗教 界、藝術文化、教育人文、生活休閒、科學新知、慈善公益等,讓大眾藉由網路平台,閱讀新 聞。參見《人間通訊社》,http://www.lnanews.com/home(引用時間:2016 年 1 月 20 日)。 38 特刊:佛光山宗務委員會編:《佛光山開山廿週年紀念特刊》(高雄:佛光文化,1987 年)、佛光 山宗務委員會編:《佛光山開山30 週年紀念特刊》(高雄:佛光文化,1997 年。)、佛光山宗務 委員會編:《佛光山開山四十週年紀念特刊(1-10 冊)》(高雄:佛光山文教基金會,2008 年);

(19)

3.佛館提供報告、數據,如《喬達摩—佛陀紀念館館刊合輯》、《2013-2015 年度 弘法報告》等39。 4.國際佛光會提供特刊,如 2014-2015 年《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特刊》、2014-2015 年《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特刊》等40。 另外,參加學術研討會,如「人間佛教座談會」等,也都是文獻整理、分析的 重要資料。因此,對於研究價值是可提高的。

第四節 全文架構

人間佛教思想上,以佛館營運的核心價值—「三好」、「四給」41,為行善的開始, 而「三好」就是佛陀當初說的「身、口、意」三業清淨。「四給」則是具有「布施」 之意。在佛館的使命來說,讓展覽具有文化、藝術外,更是推展中國文化同時,也 是在保存人類文明,體現「佛教與藝文合一」。因此,「星雲模式」是一種模式、典 範,應有其研究價值性,故本文架構可分成五大部分,「緒論」、「主題釋義」、「從『菩 薩行證』看佛館建館緣由與目的」、「『菩薩行證』在佛館的展現」、「結論」。 第一章「緒論」,可分成四小節,分別為:「研究動機與目的」、「文獻探討」、「研 究方法」、「全文架構」。針對本文動機、目的概說後,再探討研究方法,並以「文獻 學研究法」與「思想研究法」為主,說明方式的內容。同時,對於輔助資料的取得, 也做出整理與分析。最後,將全文架構做個簡要的說明。 第二章「主題釋義」主要目的是釐清與分析「星雲模式」、「菩薩行證」這二個 名詞。分析步驟: 第一、「星雲模式」:列舉提過此名詞之人與詮釋定義,進行比對,歸納出普遍 年鑑,佛光山宗務委員會編:《佛光山開山31 周年年鑑》(高雄:佛光文化,1999 年)、佛光山 宗務委員會編:《2013 佛光山開山 47 周年年鑑》(高雄:佛光文化,2014 年);報告:佛光山宗 務委員會編:《佛光山2013 我們的報告》(台北:人間通訊社,2013 年);宗務委員會編:《佛 光山2014 我們的報告》(台北:人間通訊社,2014 年);佛光山宗務委員會編:《佛光山 2015 我們的報告》(台北:人間通訊社,2015 年)。 39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編:《喬達摩 1-23—2013/7/1-2014/6/15 佛陀紀念館館刊合輯》(高雄:財團法 人人間文教基金會,2014 年);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編:《喬達摩 24-46—2014/7/1-2015/6/15 佛陀 紀念館館刊合輯》(高雄:財團法人人間文教基金會,2016 年);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編:《2014 年度弘法報告(2013.07-2014.06)》(高雄:佛光山佛陀紀念館,2014 年);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編: 《2015 年度弘法報告(2014.07-2015.06)》(高雄:佛光山佛陀紀念館,2015 年)。 40 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編:《2014 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特刊》(台北: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2014 年); 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編:《2015 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特刊》(台北: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 2015 年);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編:《2014 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特刊》(台北:國際佛光會世界 總會,2014 年);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編:《2015 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特刊》(台北:國際佛光 會世界總會,2015 年)。 41 星雲大師一生倡導理念有三,分別是「三好」、「四給」、「五和」。「四給」即是「給人信心、 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實為佛教常說「布施」之意。

(20)

性的定義,再針對滿義法師提出弘化特點,與菩薩的精神內涵做研析,並列舉佛館 實例,研究出「模式內涵」即是三大操作方式:管理(領管智慧)方式、說法(建 築施設)方式、做事(活動設計)方式,亦「星雲模式」的主旨所在。 第二、「菩薩行證」統攝菩薩道修行的指標,更內涵「人間菩薩」的修學內涵。 此先做定義釐清,再對「實證內涵」,含攝「星雲模式」弘化特色,導引出「大乘思 想,修證不二,行動證道,建設淨土」,即「菩薩行證」。 最後,歸結「星雲模式」(理論)建構全方位的「理念系統」,「菩薩行證」(實 踐)貫穿行動的精神意涵,導引出「模式」展現營運方式,「行證」踐行精神理念, 此「行動教化,證道人間」模式,體證「菩薩行證」在人間佛國。 第三章「從『菩薩行證』看佛館建館緣由與目的」,分成三小節。首先介紹「佛 館啟建緣起」、「佛館形式原由」。前著,以「佛牙舍利」為核心,看星雲大師的弘化 思想;後者以空間布局、施設意涵,研析菩薩修學次第及法門,並再以「佛牙舍利」 為主軸,分析弘揚「人間佛教」是「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最後,以 實踐「淨佛國土、度眾生願」做為本章的小結。 第四章「『菩薩行證』在佛館的展現」,為本文的核心所在。主要探討「星雲模 式」如何展現在佛館的硬、軟體中。本章共分為三小節: 第四章第一節從「『皆大歡喜』看『領管智慧』的功能性」:探討「星雲模式」 要談到他的「領管智慧」。所以,先從他的「給」探討,且是「歡喜布施」,乃至「無 所求(無我)」的為教、為眾生。繼而再探討他對「人」的領導方式是「制度領導: 非佛不作」,對「事」的管理方式是「分權管理:唯法所依」。因此,星雲大師對社 會影響:一、入館免費;二、發展交通首航,「博物館休閒」融入生活;第三、搭建 國際往來橋樑,邁向全球化發展。 第四章第二節「從『同體共生』看『建築施設』的人間性」:主要是以人本為思 想,透過建館後,所施設意涵來分析出「慈悲觀」和「平等觀」是「同體共生」的 展現,再看佛館施設的布局,及背後思想理念,繼而探究建築如何達到佛館的發展 目標,讓建築說法、空間運用,呈現在這座充滿「慈悲心行」、「平等心性」的博物 館。最後,再以「普世價值」研析建築所帶來的影響性。 第四章第三節「從『以人為本』看『活動設計』的國際性」:主要以人間佛教的 特質—「以人為本」為出發,看活動理念和活動價值,其主要了解二大意涵,第一, 活動不只是實踐,也有理論。第二,讓大眾了解修行是「接引度眾」的法門。此舉 辦各項活動的特色與精神意涵,所呈現出四大面向的創造:(一)創造建築施設的功 能性;(二)創造操作模式的多元性;(三)創造布局方式的全球性;(四)創造活動 設計的人間性,並利於說明菩薩實證內涵在活動設計中展現。最後,藉由數據分析, 探究活動所帶來的弘法效益:一、動靜展演,傳承中華文化,共享人類記憶;二、 教育推廣,提昇生命價值,實踐人間佛教;三、神明聯誼,展現宗教融和,見證天

(21)

下一家親。 第五章「結論」,主要論析星雲大師的操作模式可為學習的典範,故分成二方面 解析:第一、全文回顧,針對星雲模式,建設人間淨土,及菩薩行證,通達法界圓 融,做歸結;第二、研究成果,發現(一)操作模式重於人本思想和實證內涵;(二) 創意與科技結合,展現「人間性」;(三)踐行「五和」思想,實現「法界圓融」;(四) 佛館推動佛光山走向全球化的趨勢。為此,本文透過佛館所展現「菩薩行證」,踐行 「星雲模式」,可為「教化眾生」的學習的典範。

(22)

第二章 主題釋義

本研究的主題—「『星雲模式』的菩薩行證」,可分成「星雲模式」、「菩薩行證」 兩個名詞,其主因是要藉由在人間實踐,論證在佛館的「星雲模式」如何成就現代 化42的「菩薩行證」模式,故分成二小節,探討其釋義。

第一節 星雲模式

「星雲模式」可從「定義釐清」看「狹義」的定義,再藉由「模式內涵」看「廣 義」的定義,由小而擴大的分析如下:

一、定義釐清

「星雲模式」一詞最早出現在淨慧法師於1989 年 4 月 14 日,在長江峨眉號遊 船上,發表〈機施教與時代精神—星雲大師率團回大陸弘法探親感言〉時說: 他將太虛大師宣導的人生佛教思想(理論)奉為圭臬,數十年來身體力行(實 踐),使佛教與人生打成一片,同時代並行不悖。他所開創的佛光山事業,實 際上是實現人生佛教(實踐)和佛教時代化的一個系統工程(理論),可以稱 之為“星雲模式” 。43 由上述,可知模式與理論、實踐有「相輔相成」之意。2005 年 8 月 20 日,滿義法 師出版新書《星雲模式的人間佛教》44,再度出現「星雲模式」一詞,將星雲大師一 生的弘法模式,以四大不同特色來探討。第一、說法的語言不同;第二、弘化的方 式不同;第三、為教的願心不同;第四、證悟的目標不同。此模式被喻為「星雲大 師獨特的弘法方式」45也是「人間佛教特有的做法與推展的特色。」46;2007 年覺繼 42 「現代化」這個名詞,它代表著進步、迎新、適應、向上的意義。不管國家、社會、宗教等等, 都會隨時代空間、時間的轉換,不斷的尋求發展,不斷的趨向所謂的“現代化”。而佛教自佛陀創 教以來,也無不隨著時代,配合當時的風尚。參見符芝瑛:〈佛教界創意大師〉,《傳燈:星雲 大師傳》(台北:天下文化出版公司,1995 年),頁 90。 43 括符內的文字是筆者加入,以利點出意涵。淨慧法師:〈機施教與時代精神—星雲大師率團回大 陸弘法探親感言〉,《顯密文庫》,1989 年 4 月 14 日, 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44679(引用時間:2016 年 1 月 17 日)。 44 釋滿義:《星雲模式的人間佛教》(台北:天下遠見,2005 年)。 45 希古 曲塘:〈人世間的星雲傳說-《星雲模式的人間佛教》評說〉,《普門學報》第 42 期(高 雄:佛光山文教基金會,2007 年),頁 263-264。 46 高希均:〈台灣的「星雲奇蹟」—人間佛教在寧靜中全球興起〉,《星雲模式的人間佛教》(台北: 天下遠見,2005 年),頁 4。

(23)

法師認為星雲模式在太虛—印順開出的人間佛教新局中,把佛教以「理論」“人間 化"推向「實踐」“化人間”的層面。472011 年學愚則以「注意在實踐中創造理論, 做到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以理論來指導實踐,以實踐來充實理論」48,詮釋模式定義。 由此可知,這皆代表「解行並重」,也是「決定組織運作成敗的關鍵模式」49,更是 一種學習典範50; 2015 年 5 月 8 日,滿義法師再度出版關於星雲大師的弘化模式— 《星雲學說與實踐》51,更以理論與實踐為主軸,分析星雲大師的「信解行證」,可 說是行菩薩道的指導方針,也讓「星雲模式」成為「星雲學說」。為此,本研究以滿 義法師的「星雲模式」為主,探討星雲大師在人間佛教的思想與實踐。

二、模式內涵

「星雲模式」有著弘化不同的特色,更隱攝人間菩薩行化人間的精神內涵,此 可說「模式」是展現營運方式,「行證」踐行菩薩的精神理念。分析如下: 第一、「佛光教團以悲智願行的菩薩精神,為佛光人組織的架構」52來看,組織 含攝菩薩精神,成就「星雲模式」的組織架構。第二、思想以「群我關係」的調和; 實踐以「慈悲濟世」的願心;法門以「散播人間」的歡喜,實乃為達到「光大佛教, 普利群倫」53,是以菩薩的「慈悲」、「歡喜」、「人和」等特質,展現「星雲模式」是 具「解行並重」思想。因此,可歸結出「星雲模式」(理論)建構全方位的「理念系 統」,「菩薩行證」(實踐)貫穿行動的精神意涵,讓星雲大師一生弘化全球的模式, 可分成三大操作方式: 第一、管理(領管智慧)方式:弘揚人間佛教為核心思想,展現領導者在操作 方式上的領管智慧,而開展出第一模式(主模式)。 第二、說法(建築施設)方式:在主模式下,需有二大副模式,成就主模式的 運作管理,故以佛教藝文為定位方向,透過建築施設,將佛陀法要說法人間,形成 47 釋覺繼︰〈人間佛教的“人間化”與“化人間”〉,釋覺繼、學愚主編︰《人間佛教的理論與實踐》 (北京︰中華書局,2007 年),頁 140。 48 學愚:〈典範的建立〉,《人間佛教:星雲大師如是說、如是行》(香港:中華書局,2011 年), 頁26。 49 高希均說:「『模式』就是指決定運作成敗的一套方法、一個過程、一種組織、一種判斷。」參見 高希均:〈台灣的「星雲奇蹟」—人間佛教在寧靜中全球興起〉,《星雲模式的人間佛教》,頁 4。 50 敢於承擔當這一社會責任與歷史使命的表率,若有更多的後繼者同樣敢於承擔,學習把握星雲模 式之人間佛教的傳承、開放、多元理念,則同樣作為華人世界之大陸佛教的崛起也可翹首以待。 參見孫群安:〈傳承、開放、多元—從現代化理論看星雲模式的社會承擔〉,學愚主編:《人間 佛教的社會角色及社會承擔》(香港:中華書局,2011 年),頁 31。 51 釋滿義:《星雲學說與實踐》(台北:天下遠見,2015 年)。 52 佛光山宗務委員會編,《佛光山開山四十週年紀念特刊 1 佛光宗風》(台北:佛光文化,2007 年), 頁16。 53 佛光山宗務委員會編,《佛光山開山四十週年紀念特刊 1 佛光宗風》,頁 16。

(24)

第二模式(副模式)。 第三、做事(活動設計)方式:有建築後,需以活動的「開放性」(弘化廣度, 不分教、派、族等)來接引大眾,形成第三模式(副模式)。 此三大操作方式,與滿義法師提出的特色,實為相通性,又在菩薩特質,踐行 精神思想,而建構出模式含攝行證,行證貫穿模式,其圖示54如下: 圖1「星雲模式」的三大模式之意涵圖 由上表,繼而研析行證意涵,誠如星雲大師說: 所謂的人間的佛教,是希望用佛陀的開示教化作為改善我們人生的準繩(思 想),用佛法來淨化我們的思想,讓佛法作為我們生活的依據(實踐),使我 們過得更有意義,更有價值(菩薩行證)。55 思想與實踐,即是圓融「理」、「事」,使意義和價值提升,是為展現「菩薩行證」, 故模式可從舉事證理。 (一)管理方式:以「傳統為本,現代為用」為方式,展現菩薩「發心立願,慈悲 喜捨」;以「人間佛教為根底」為弘傳,展現菩薩「證悟人間,圓滿眾願」。 菩薩以慈悲、喜捨度眾,而發心、發願成就眾生,故踐行大願行,圓滿眾生所 54 「星雲模式」的三大模式之意涵圖,由筆者製圖。 55 括符內的文字是筆者加入。參見星雲大師:〈如何建設人間佛教〉,《學佛網》,2014 年 11 月 30 日,http://big5.xuefo.net/nr/article23/234032.html(引用時間:2016 年 5 月 22 日)。

(25)

願。因此,「為教的願心不同」,實乃成就星雲大師「發心」多大,「立願」多深,自 然「證悟的目標」也就有差異。如同觀音菩薩,以慈悲、無畏、無我、平等的觀音 心,發「觀音十大願」,並藉由觀音力「拔苦予樂」度眾生,使能「稱其名故,即得 解脫」56(有求必應),自然證悟人間是「圓滿眾願」。 1.發心立願,慈悲喜捨 立願實乃是目標訂定,也才能有「力量」驅使前進,而成就佛道是願力而必成。 《省菴法師語錄》卷1:「發心為首。修行急務。立願居先。願立則眾生可度。心發 則佛道堪成。」57所以,「願為導御,能有所成」58。菩薩度眾生心、滿眾生願,就 是從願為首,而願由心生,此「菩薩心、大願行」,實乃觀音菩薩以發心(願),圓 滿一切眾生願,是因「觀音心」具足「妙智力」,方能救世間苦。59而「觀音心」主 要是建構於菩薩的「慈悲心」,故「妙智力」踐行「大悲行願」。 創建佛光山期間,發願「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60。爾後, 1972 年建立「僧眾等級」、1985 年自己退位,由弟子接任住持一位、1988 年美國西 來寺落成、1992 年組織國際佛光會,讓出家眾和在家眾一同護持佛教、1993 年成立 「檀教講師制度」、2011 年佛館落成,2016 年藏經樓即將落成等,這樣從無到有, 從國內到國外,讓佛光山走向國際化、全球化,應是「發心立願」。 然而,一生從「願」起,讓「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這可為願力 昇華的行願。而成功的理念或性格,成就不同的願心,此願心為教又不為己的悲願, 也就有所不同。在理念上,主張「一個人的心量有多大,成就便有多大;願力有多 堅,力量就有多強。」61、「不要向別人要求什麼,要問自己能給別人什麼。」62、「拒 絕要有代替。因為輕易拒絕別人,往往傷人信心;若能以積極的方式代替消極的拒 絕,才是自利利他之道。」63一生的無私奉獻,心量越大,「給」得越就多,能此成 就將佛法遍灑三千大千世界。在觀念與性格上,主張「要明理,不要光是說理;明 理才能從善如流。」64、「弘法度眾不可灰心,要有鍥而不捨的精神,愈是困難挫折, 愈要視之為逆增上緣。」65良好的性格,也是成就立願執行成功與否。 因此,站在佛教的立場來看,從理念上,「由自己擴至眾生」;從觀念與性格上, 56 《妙法蓮華經》卷 7,《大正藏》冊 9,頁 56 下。 57新纂卍續藏》冊62,頁 234 中。 58 《大智度論》卷7,《大正藏》冊 25,頁 108 中。 59 《妙法蓮華經》卷 7,《大正藏》冊9,頁 58 上。 60 星雲大師︰〈觀音緣〉,《人海慈航:怎樣知道有觀世音菩薩》(台北:有鹿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2011 年),頁 70。 61 釋滿義︰《星雲模式的人間佛教》,頁 218。 62 釋滿義︰《星雲模式的人間佛教》,頁 218。 63 釋滿義︰《星雲模式的人間佛教》,頁 219。 64 釋滿義︰《星雲模式的人間佛教》,頁 219。 65 釋滿義︰《星雲模式的人間佛教》,頁 219-220。

(26)

「由世界擴至眾生」,一生皆以「眾生」為依歸,實踐「給人太多、給己太少」的「模 式」,讓佛教可以從佛光山發展至佛教界,乃至宗教界,帶給「四海皆為一家人」的 誓願,應已是踐行菩薩「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66。 2.證悟人間,圓滿眾願 人間佛教是契理契機,因依循佛陀教義同時,也能善巧方便,為不同眾生給予 不同機緣說法,讓佛法離不開生活,生活離不開佛法,自然證悟人間也不同。為此, 人間菩薩如能學習觀音菩薩能「心念不空過,能滅諸有苦」67,自然與菩薩心相印, 也就能修如菩薩的身口意行為,讓眾生滿願同時,也證悟佛陀的法要。 人間佛教提倡「同體共生」、重視「眾緣成就」,因此有「以眾為我」的人生觀。 68因此,從滿義法師角度來說,明白證悟是在「眾中」,與眾人相處又講「因緣法」, 更是以「中道」69思想,建立起法要,也建立起人間佛教的思想大體系。因此,佛光 山提倡「人間佛教」是人間性、生活性、利他性、喜樂性、時代性、普濟性,來開 創佛光淨土,實乃效法菩薩施化眾生所願。 (二)說法方式:以「給人懂」,展現菩薩「歡喜樂說,辯才無礙」 說法要令人起信,方能如同觀音菩薩能「念念勿生疑」,並「於苦惱死厄,能為 作依怙!」70,而《大方廣佛華嚴經》卷6:「信為道元功德母,增長一切諸善法。」 71所以,要成就辯才的無礙,應以樂說、應機教化一切,引導眾生入門,才能令眾生 於苦惱死厄中,以佛法為父為母,做為領航依怙,此說法由內向外,以發心(內自 悟)與發展(轉化利他)將佛教推展出去,實踐人間佛教。 表1 「星雲模式:說法方式」意涵分析表 說法方式 特性 意涵 樂觀說理 國際性 透過在本館大覺堂(建築),舉辦「星雲人文世界論壇」(活 動),以「改變」、「夢想」、「開創人類的未來」、「科技與宗 教的對話」為軸心,邀請世界級的思想領袖開講,讓「一 問一答」方式,呈現多元弘法。 66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 23,《大正藏》冊 10,頁 127 上。 67 《妙法蓮華經》卷 7,《大正藏》冊 9,頁 57 下。 68 釋滿義︰《星雲模式的人間佛教》,頁 365。 69 釋滿義︰《星雲模式的人間佛教》,頁 365-367。 70 《妙法蓮華經》卷 7,《大正藏》冊 9,頁 58 上。 71 《大正藏》冊 9,頁 433 上。

(27)

表1 「星雲模式:說法方式」意涵分析表(續) 說法方式 特性 意涵 借喻引理 利他性 佛館獻燈祈福法會中,以〈為馬來西亞 MH17 空難祈願 文〉,來為大眾祈福。72這樣多元的弘化方式,感動社會人 心。 法給人懂 多元性 《佛陀的一生》,以4D 動畫呈現,展現現代弘傳的多化性; 實踐佛法多元化,可從口號,再借由佛館建築的命名73,呈 現佛法數字(法數)74,踐行立體式的「佛法概論」,可為 人間佛教的最高體現。 星雲大師依循說法方式,皆以人間佛教為思想,「傳統為本,現代為用」為手法,為 菩薩「教化眾生」所施行方便法。所以,從論壇的軸心主題看出,講演以樂觀說理, 如菩薩接引度眾,走向國際化,此應具備菩薩的「歡喜樂說」。透過一句話引導,為 「借喻」,再藉由說明意涵的「引理」,為菩薩的「辯才無礙」展現,此說法隨時代 改變,呈現不同方式,乃以佛陀教法為核心,開創出的創意手法,給人懂,是為說 法的主要目的,也是菩薩的「教化眾生」展現。 (三)做事方式:以「接受、方便、歡喜」,展現菩薩「應機教化,悉以大樂」 說法語言,化為口號(說的層次),再藉由社會運動(做的層次),建構「三好」 淨化人心、「四給」歡喜布施、「五和」75圓滿人生等思想,踐行創新且創意的人間 佛教,讓弘揚非口號的重視行佛,應為星雲大師展現模式的核心價值。為此,以「弘 法是家務,利生為事業」為己任,並寄託在佛法的教育、文化、慈善等佛教事業上, 是為了傳教的方便。76誠如觀音菩薩以三十三身示現說法,「遊諸國土,度脫眾生」, 72 2014 年 7 月 19 日有來自 2014 國際青年生命禪學營的 40 餘國青年們(1500 位),在副住持慧峰 法師的帶領下,一同為MH17 罹難者及家屬祝禱。參見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編,《2014 國際佛光 會世界總會特刊》(台北: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2014 年),頁 124。 73 參見第三章第一節「佛館建館的緣由」,會有更詳盡的探討,故本節先略談。 74 星雲大師說:「數字代表次第,並有計數的功能。在佛教經典中,有以法數為核心,再加以解說 法數的意義者。如《佛光大藏經‧增一阿含經一》的目錄編集,係依法數增一,相次彙集,便於 持誦,憶念不忘。」參見星雲大師︰〈佛教的法數〉,《佛光教科書7‧佛教常識》(高雄︰佛光 文化出版社,1999 年 10 月初版),頁 165、180。 75 星雲大師一生倡導理念有三,分別是「三好」、「四給」、「五和」。「五和」,是在 2010 年提 出,即「自心和悅、家庭和順、人我和敬、社會和諧、世界和平」。他認為,由於科技進步,「天 涯若比鄰」,「地球村」的時代已來臨;生活在地球村的人們,應該相互幫助、尊重與提攜。要 想創造幸福安樂的人生,最重要在於「和」。人人從自我健全做起,進而到家庭、人我、社會, 以此為基礎,便能達到世界和平。參見星雲大師:〈星雲大師現代詮釋—五和〉,《人間福報》, 2014 年 5 月 23 日,http://www.merit-times.com/NewsPage.aspx?unid=351627(引用時間:2016 年 2 月28 日)。 76 星雲大師:〈怎樣做個佛光人-第一講〉,《人間佛教系列(一)佛光與教團-佛光篇》(高雄︰ 香海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6 年),頁 17-18。

(28)

77實乃令眾生能生起如同菩薩大慈悲、大智慧、大勇猛心,繼而離苦惡,證悟大樂 之果。 表2 「星雲模式:做事方式」意涵分析表 做事方式 意涵 給人接受 2015 年舉行「以法相會─寶寧寺、毗盧寺明、清代水陸畫展暨學術研 討會」,將水陸法會走上「學術地位」,使在活動中修行,在論文中深 入經藏,皆可說是「解行並重」。 通達方便 佛館的使命,第二項「生命教育:透過文化藝術推動生命教育,及綠 能環保。」78如校外教學活動,培養尊重包容、學習互動及淨化靈的 目標79,皆以行方便之門,通達度眾為誓願。 歡喜融和 運用iBeacon 科技80的手法,讓2014 年 9 月 14 日至 12 月 7 日展出「七 寶瑞光-中國南方佛教藝術」,具有二大特色,第一、感應導覽(結 合手機);第二、互動元素,呈現創意的方式。同時,是佛館2014 年 7 月至 2015 年 6 月年度的展覽統計中,排行第二名(參觀人數約 984,521 人)81,由此可見帶來的歡喜性頗高。 透過國際性的水陸畫研討會,讓道場儀軌、藝術展示和國際視野,深具學術、藝術 的價值。此針對的議題有地域性的水陸發展、水陸儀文歷史演變、中國水陸圖像風 華、日韓國水陸地域特色等。同時,邀請學者發表論文,並透過兩岸、韓、日、美 等地學者同台交流宗教儀軌與藝術研究成果82,可為「給人接受」,也成就菩薩能「應 機教化」;「文教為主,慈善為輔,共修活動為方便」,讓弘化模式由小擴大,再由自 身(家庭)回向社會,乃至國家,成就菩薩能「普度眾生」;「創意第一」要「契理 與契機」統一和「現代與傳統」融合。而「現代化」代表進步、迎新;「契理契機」 77 《妙法蓮華經》卷 7,《大正藏》冊9,頁 57 中。 78 〈佛館緣起〉,《佛光山佛陀紀念館》,http://www.fgsbmc.org.tw/intro_origin.html(引用時間:2016 年2 月 11 日)。 79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編:〈佛陀紀念館的發展目標〉,《博物館奇蹟-佛陀紀念館的故事》(高雄︰財 團法人人間文教基金會,2016 年),頁 126。 80 使用最新的藍牙 4.0 技術「Beacon」進行導覽。首先,先下載並安裝「七寶瑞光-中國南方佛教藝 術展」App,再至靠近文物 1 公尺時,手機自動跳出相關文物介紹。除了 iBeacon 近場感應導覽 外,這次導覽App 還加入手機互動元素,例如當走到「陶佛像搖錢樹」前,搖一搖手機,真會搖 出驚喜。參見〈佛教千年古物展 運用最新科技導覽〉,《自由時報》,2014 年 9 月 24 日,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1114665/print(引用時間:2016 年 2 月 9 日)。 81 參觀人數的數據。參見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編:《2015 年度弘法報告(2014.07-2015.06)》(高雄: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2015 年),頁 22。 82 于郁金、洪秋亮:〈開創研究新契機 「以法相會─寶寧寺、毗盧寺明、清代水陸畫展暨學術研討 會」登場〉,《中華海峽兩岸新聞報》,2015 年 11 月 21 日, http://www.ccsn0405.com/2015/11/blog-post_53.html(引用時間:2016 年 7 月 12 日)。

(29)

83代表日新月異、接受。星雲大師也說: 教義是傳統的,方法是現代的;思想是出世的,事業是入世;生活是保守 的,弘法是進步的;戒律是原始的,對社會入世是現代的。84 「佛教現代化」要「與時俱進」,佛教有新的觀念,才能自我更新而推展弘法事業。 而提倡「現代化」弘化理念,是將佛教「走出去」。因此,成就人間菩薩「自利利他」 的融和思想。最後,當給人「接受、方便、歡喜」,便能「悉以大樂」,展現「圓滿 眾願」。 一生以弘揚「人間佛教」為弘化的起點,以菩薩心、菩薩情,將菩薩行持思想、 菩薩踐行,體證人間,以達到「淨佛國土,度眾生願」的願景。因而,從星雲大師 對四大菩薩的思想,看佛館的「建築施設」、「活動設計」及「領管智慧」,應皆行持 菩薩行化人間的正行。 表3 「星雲模式」的菩薩行證之內涵分析表 星雲模式 核心思想 星雲思想85 菩薩精神 起點 「人間佛教」弘揚 菩薩 行證 管 理 人間佛教 為根底 人我一如 四海一家 觀音的慈悲,給眾生 方便,為眾生服務。 悲 觀音 大悲 證悟人間 圓滿眾願 傳統為本 現在為用 道德倫理 生活實踐 以普賢的功行,契理 契機,隨順眾生,行 難行能行之事。 行 普賢 大行 發心立願 慈悲喜捨 說 法 樂觀說理 借喻引理 法給人懂 智慧語言 現代弘化 以文殊的智慧,引導 眾生走出迷途,獲得 光明。 智 文殊 大智 歡喜善說 辯才無礙 做 事 給人接受 通達方便 歡喜融和 菩薩道場 體現人間 以地藏的願力,使佛 法進入每個家庭裡, 傳遍世界每個角落。 願 地藏 大願 應機教化 悉以大樂 終點 「淨佛國土」指標:教化眾生,建設人間淨土 83 所謂「契理契機」,使傳法的方式日新月異,容易讓人接受為原則。如:經典方面,佛陀時代, 以口授傳法,佛涅槃後,隨著時代的進步才有貝葉的抄經、刻經、印經,發展到現在的電腦大藏 經。參見符芝瑛:〈佛教界創意大師〉,《傳燈:星雲大師傳》,頁90。 84 星雲大師:《星雲日記(四)凡事超然》(高雄︰佛光出版社,1993 年),頁 157。 85 星雲大師:〈如何建設現代佛教〉,《開山星雲大師》, http://www.masterhsingyun.org/article/article.jsp?index=53&item=76&bookid=2c907d49462713fa0146 282394530000&ch=6&se=2&f=1(引用時間:2016 年 5 月 21 日)。

(30)

佛光山是行菩薩道的道場,而星雲模式的內涵是菩薩行證。在管理方式,效法觀音 為眾生服務,展現「人我一如」,自然「圓滿眾願」,而當「四海一家」時,「證悟人 間」,此人間佛教以「隨順眾生」,關懷社會,效法普賢,實踐慈悲喜捨,發心立願, 行難行之行。同時,說法以文殊的大智、做事以地藏的大願,就是要給予眾生,現 代弘化,使人間菩薩能應機教化,展現「給人懂」且廣受大眾「接受」、「方便」、「歡 喜」,達到「教化眾生」,繼而「建設人間淨土」,此菩薩行證,可藉由佛館呈現: 表4 從「星雲模式」看「建築施設」及「活動設計」分析表 建築施設 活動設計 悲 風雨走廊左右側「文殿、武殿、四塔」 世界神明朝山聯誼會 智 金佛殿「古德法語箱」 萬人歌頌偉大的佛陀音樂會86 願 六度塔「一筆字」 佛陀紀念館地宮珍寶入宮法會87 行 三好兒童館「三好學園」 紙風車兒童劇團演出台灣幻想曲88 綜合上表列舉,人間佛教成就菩薩行證人間的修煉場,而菩薩行證是建設人間淨土 的踐行之門,此模式的精神內涵是四大菩薩「悲、智、願、行」。所以,實踐菩薩正 行與證道人間的弘化方式,皆能具體在模式內展現。 86 以音聲弘揚佛教,要追溯 1953 年組織「佛教青年歌詠隊」為首創。2013 年慶祝佛館雙周年,再 度首創「禮讚佛陀—萬人音樂會」,讓佛教歌曲成為弘化的創意手法。參見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 編輯部:〈喬達摩:2015 年萬人歌頌偉大的佛陀音樂會〉,《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http://www.fgsbmc.org.tw/GauD.aspx?PNO=2015070002(引用時間:2016 年 2 月 13 日)。 87 徵集當代具有「歷史、信仰、生活、文化」特色文物為主。而佛館自 2009 年至 2015 年 7 月份徵 集統計,共計有35 個國家的人士參與,通過審查入選之文物約計 7,558 件,並依地宮別、分類編 目陸續存放入地宮,截至目前已入藏地宮之文物共計1,691 件。此外,該法會除了珍寶入宮外, 也會宣讀〈為世界和平祈願文〉,可為典範的共修活動。參見佛光緣美術館總部典藏組、編輯部: 〈喬達摩:貫穿古今 邁向未來─佛陀紀念館地宮珍寶〉,《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http://www.fgsbmc.org.tw/GauD.aspx?PNO=2015030007(引用日期:2016 年 5 月 22 日)。 88 2013 年 7 月 11 日,紙風車兒童劇團首度在佛館菩提廣場演出。該劇將靜態故事由動態故事呈現, 所彰顯做人處事的道理,與三好、四給的精神是相同。如林承穎表示,「只想和你在一起─導演 吳念真的人生故事」,學到「尊敬師長父母」(三好),又如「海底總動員─落跑魚大賽」,讓陳 子賓學到「心中的感謝要付諸行動才能感動他人」(四給)。參見江怡慧:〈紙風車兒童劇團佛館 演出「台灣幻想曲」兒夏大會師南區場一同觀賞〉,《國際佛光會中華佛光青年總團》,2013 年 7 月 16 日,http://www.bliayad.org.tw/news-detail.php?id=145(引用時間:2016 年 5 月 22 日);陳 璿宇:〈紙風車兒童劇團「臺灣幻想曲」 佛館首度演出〉,《人間通訊社》,2013 年 7 月 11 日, http://www.lnanews.com/news/%E7%B4%99%E9%A2%A8%E8%BB%8A%E5%85%92%E7%AB%A 5%E5%8A%87%E5%9C%98%E3%80%8C%E8%87%BA%E7%81%A3%E5%B9%BB%E6%83%B3 %E6%9B%B2%E3%80%8D%20%E4%BD%9B%E9%A4%A8%E9%A6%96%E5%BA%A6%E6%BC %94%E5%87%BA.html(引用時間:2016 年 5 月 22 日)。

(31)

第二節 菩薩行證

佛館建館後,依舊保有傳統寺院建築的大門及四大菩薩殿堂(以悲塔、智塔、 願塔、行塔四塔為命名),並融合現代化設備,如4D 動畫電影呈現「佛教的一生」 故事等。藉由山門、殿堂為傳統寺院特徵,而隨時代變遷,現代化弘化方式,是接 引眾生首要條件。此施設手法,應可以看出菩薩道場的佛光山,是重視「悲智願行」 菩薩的精神,且以「融合傳統與現代」,展現出現代菩薩的特性。而歷代菩薩的悲智 雙運、福慧雙全,是基本性格,現代菩薩是承繼傳統(歷代菩薩)與現代融合,因 而展現行化人間的菩薩,以大乘性格,行持善巧方便,普度眾生。陳履安說: 佛光山是菩薩道場,不管出家、在家(佛性平等),人人奉行菩薩道(普度眾 生),甚至不管資歷深淺,都能放下身段,只要眾生需要什麼(應機教化), 大家就去做什麼。所以在佛光山的道場,可以學習發菩提心(行菩薩道)。89 佛光山是大乘菩薩思想,也是以人間佛教為弘揚的核心所在,而這與星雲大師提出 現代菩薩的性格,實有相應之處,分析如下: 表5 大乘菩薩思想的經證之意涵分析表 菩薩性格90 思想 核心 經 證 意 涵 包容歡喜 的慈悲性格 不管出家 、在家 佛性 平等 《大般涅槃經》卷9 云:「一切眾生皆有 佛性。」91 佛陀提倡佛性平等,對眾 生行持平等,打破種姓制 度、男女不平等。所以, 佛性平等,眾生也平等。 89 括符內,是筆者自己加入,而陳履安,當時為佛光山信徒總代表。參見星雲大師:〈星雲日記 27‧真修行(1994/1/1~1994/1/15)〉,《七葉佛教書舍》, http://www.book853.com/wap.aspx?nid=1604&p=1&cp=4&cid=72&sp=3(引用時間:2016 年 3 月 11 日)。 90 星雲大師︰〈現代菩薩的性格〉,《佛光教科書 3‧菩薩行證》,頁 149-154。 91《大正藏》冊12,頁 419 上。

數據

表 34  館際交流的重要記事表………………………………………………………....108  表 35「823 愛與和平宗教祈福大會」展現宗教交流的特色意涵分析表……………110  表 36  佛館 2013 年到 2015 年「傳承文化資產」的展演活動統計表………………113  表 37 2013 年~2015 年「神明朝山聯誼會」宮廟、信徒、陣頭、信徒、神轎分布表....115  表 38  建築與活動的操作方式之分析表…….………………………………………...122  表 39「創意結合」分析表…………
表 1  「星雲模式:說法方式」意涵分析表(續)  說法方式 特性 意涵 借喻引理  利他性 佛館獻燈祈福法會中,以〈為馬來西亞 MH17 空難祈願文〉,來為大眾祈福。72這樣多元的弘化方式,感動社會人 心。 法給人懂  多元性 《佛陀的一生》 ,以 4D 動畫呈現,展現現代弘傳的多化性;實踐佛法多元化,可從口號,再借由佛館建築的命名73,呈 現佛法數字(法數) 74 ,踐行立體式的「佛法概論」,可為 人間佛教的最高體現。 星雲大師依循說法方式,皆以人間佛教為思想, 「傳統為本,現代為用」為手法,為 菩薩「
表 5  大乘菩薩思想的經證之意涵分析表(續)  菩薩性格 92 思想  核心  經    證  意    涵  護法衛教  的無畏性格  人人奉行 菩薩道  普度 眾生  《佛說無量壽經》卷2 云:「彼國菩薩皆當 究 竟 一 生 補處——除其本願為 眾生故 ——以弘誓 功德而自莊嚴,普欲 度脫一切眾生。」 93 菩薩誓願深似海,廣度眾生為修行目的,也是菩薩道 最 具 代 表 的 核 心 。 所以,人人行持菩薩心,處處學菩薩行,使趣向菩薩成佛之道,即能如同菩薩以普度眾生為誓願。  善巧度眾  的方便性格
表 6  「四攝法」詮釋之分析表(續)  法 門 分類 方式 引文 意涵 同 事 星雲   借喻引 理 同事攝:是乃隨順行。如菩薩以「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願力示現無量身形入諸六道,令眾生在黑暗裡見到光明,在無助中得到幫助,在徬徨時得到依靠,在苦難時得到救濟。  借菩薩為喻,顯現出說法的淺顯易懂 (引理)原 文 同心者,以道性智同空,無生法中以無我智同生,無二 空同原境。諸法如相,常生常住常滅世法相續流轉無量,而能現無量形身色心等業,入諸六道一切事同。空同無 生、我同無物,而分身散形,故入同法三昧。  透過
+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臺灣 OCLC 管理成員館聯盟」迄2021年已成立15年,現由本館擔任召集館。為使成員館瞭解 OCLC 與

為此,我體會大師這本書,人間佛教佛陀本懷,即是要從本懷

錄取通知並確認行程:完成審核之學校,本館將以電子郵件

星雲大師演講中常提到「我是佛」的觀念,在佛學理論中談「眾

並且,今年五月,集結有志之士,於台北府開設大日本台灣

1982 年法師受聘晉山佛教會館。聞皈依居士慨 歎:「雖皈依佛門磣神佛不分」。省視當代佛

我國佛學界泰斗印順導師(以下簡稱印老)於 1942 年(當時 37 歲) ,在他的《印 度之佛教》 (以下簡稱《 1943

有種種性,種種國土人出家,用不正音壞佛經義,願世尊聽我用 闡提之論,正佛經義。佛言:我法中不貴浮華之言語,雖質朴不 失其義,令人受解為要。 14 (《大正藏》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