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亞斯柏格症學生在魏氏兒童智力量表-第四版的表現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亞斯柏格症學生在魏氏兒童智力量表-第四版的表現"

Copied!
16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碩士論文. 亞斯柏格症學生在魏氏兒童智力量表-第 四版(WISC-Ⅳ)的表現. 指導教授:張正芬 教授 研究生:吳沛璇 撰. 中華民國九十八年二月.

(2) 誌謝 92 年從台灣師大特教系畢業後,就想著有朝一日一定要再回來這 裡當學生,很幸運且榮幸的,96 年讓我可以再回到系上念研究所,重 溫在這裡當學生的幸福感。在研究的路途上,我很感謝正芬老師不嫌 棄,願意當我的指導教授,且不論在學業或工作上,都給予我無條件 的支持與溫暖,在我徬徨無助的時候,如同那皎潔的月光一樣,為我 指引回家的路,讓我頓時見到了曙光。雖然往往在老師公文堆積如山、 三餐未能準時吃的狀況,拿著我個人的瑣碎私事去勞煩老師,但老師 總是很有耐心的播出空檔給我,犧牲自己做其他事情以及休息片刻的 時間,身為老師的學生,我是何其的幸運!同時,我也要感謝心怡老 師和宗仁老師,提供我許多額外學習的機會,給予我許多的指導。. 另外,特別感謝我的家人,他們是我努力向上的動力來源,無條 件忍受我在寫論文時的焦躁情緒,以及房間散佈文獻及資料以致難以 通行的雜亂。還要感謝我親愛的研究所同學,有你們大家一起陪同學 習,是最愉快的事情,回到研究室後,大家聊天吃飯的情景,也會成 為我一生難以忘懷的回憶。. 我也要特別感謝我學校的同事,有你們的支持,才能讓我安心的 在外面上課、寫論文,感謝你們包容因為進修帶給大家工作量增加的 困擾,也謝謝你們從來不在進修的日子,打電話給我討論學校的時間, 讓我沒有後顧之憂。. 最後,我以身為台灣師大特殊教育學系的畢業生為榮,也希望將 來系上也能以我為榮。. I.

(3) 中文摘要 本研究使用魏氏兒童智力量表-第四版中文版(WISC-Ⅳ)來探討 亞斯柏格症(AS)學生的智力表現情形。選取國小一到三年級(國小 組)以及國中七到九年級(國中組)各 25 名,共 50 名的 AS 學生作為 研究對象。主要目的有兩點:一、瞭解 AS 學生在 WISC-Ⅳ的智力表現 情形。第二:探討不同年齡階段的 AS 學生,是否有不同的認知特質表 現。. 本研究主要結果如下:1.雖然兩組 AS 學生在各項智商分數以及 14 個分測驗的表現並無顯著差異,但可以發現 AS 學生在 WISC-Ⅳ中,有 其獨特的認知組型。不論是國小組或國中組的 AS 學生,其全量表智商 (FSIQ)表現均高於平均數,四個因素指數中以語文理解指數(VCI)的 表現最好(121.36),處理速度指數(PSI)的表現最弱(89.84)。且分 測驗同樣以 VCI 中的四個分測驗表現最好(類同、理解、詞彙及常識) , 介於 12.80~14.22。PSI 中的符號替代及符號尋找相對較弱,介於 7.44 ~8.40。 2.內在差異表現部分,跟一般兒童比起來,AS 學生語文理解 指數-工作記憶指數、語文理解指數-處理速度指數以及知覺推理指數處理速度指數三組因素指數間呈現比較顯著的差異情形,代表 AS 學生 跟一般兒童比起來,在這幾個指數間呈現比較大的內在差異。而在 AS 團體中,同樣也發現 AS 學生在四個因素指數間有達到統計上的顯著差 異,代表 AS 學生內在能力的表現較不一致且差異值在常模中屬罕見。 另外,在三組分測驗比較和歷程分數差異比較上,只有少數的 AS 學生 呈現有顯著差異的情形,較沒有一致的發現。. 本研究結果可以提供第一線的教育人員、臨床心理師、精神科醫 師做為參考,但因為本研究只針對亞斯柏格症學生,未和一般兒童做 II.

(4) 比較,因此無法瞭解 AS 學生和一般兒童或者是其他臨床障礙組的差 異,建議將來的研究可以針對一些特定族群,做區分性的比較研究。. 關鍵字. 亞斯柏格症、魏氏兒童智力量表-第四版、智力、認知組型. III.

(5) Abstract. The research used the Wechsler Intelligence Scale for Children - Forth Edition Chinese version (WISC-Ⅳ) to discuss Asperger syndrome (AS) student's intelligence performance. Selecting 25 students both from primary school-first year to third year (pupil group) and the secondary schoolseven to nine grades (junior high school group), the total was 50 students with Asperger syndrome taking as the object of study. There were two points for the main purpose: Firstly, to understand AS students’ Intelligence performance in WISC-Ⅳ. Secondly, to discuss whether there was any different cognition characteristic performance in different age stage of AS student.. The main result of this research was as follows: First, two groups of AS student in each index score and 14 subtests performance were without any statistical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ut it could be found that AS student in WISC-Ⅳ had its unique cognitive profile. No matter in the pupil group or junior high school group's AS students, its Full Scale Intelligence Quotient (FSIQ) performance was higher than the mean value, the verbalcomprehen -sion index (VCI) performance (121.36) was the best, and the processing speed index (PSI) performance was the weakest (89.84) among the four IV.

(6) factor indices. As the index performance, four VCI subtests (Similarities, Comprehension, Vocabulary and Information) were better than the other subtests, it lay 12.80~14.22. Coding and Symbol Search in the PSI were relatively weak, it lay 7.44~8.40. Second, by the part of internal difference, comparing with the standardization sample, AS student had quite remarkable discrepancy between VCI-WMI, VCI-PSI and PRI-PSI. It showed quite big internal difference for AS student to be compared with the nonclinical child among these indices. And in AS group, it was also found AS student met quite remarkable difference among four factor indices, it showed AS student’s intrinsic capacity performance was not consistent and the discrepancy was rare in the typical develop child. Furthermore, in the comparison of three subtests groups and process subtest score difference, only minority AS student presented the remarkable difference. Subjects didn’t have the consistent performance.. This findings may provide the first line education personnel, clinical psychological teacher, neurological doctor for reference, but because thisr esearch only aims at Asperger’s syndrome student, not making comparison with the typical develop child, therefore, it is unable to understand differences between AS student and the typical develop child or other clinical barrier groups, it is suggested the future research might aim at some specific groups to distinguish for comparison research. V.

(7) Key word: Asperger’s syndrome 、Wechsler Intelligence Scale for Children - Forth Edition(WISC-Ⅳ) 、Intelligence、Cognitive profile. VI.

(8)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 1 . 第二節. 研究問題 ................................................................................................... 5 . 第三節. 名詞釋義 ................................................................................................... 6 .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亞斯柏格症者的歷史背景與發展 ......................................................... 10 . 第二節. 自閉症者的相關智能研究 ..................................................................... 18 . 第三節. 亞斯柏格症和高功能自閉症之智力表現情形 ..................................... 32 . 第四節. 魏氏兒童智力量表-第四版的變革及其解釋應用 ............................... 57 . 第三章 研究方法 ....................................................................................................79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79  第二節. 研究對象 ................................................................................................. 80 . 第三節. 研究工具 ................................................................................................. 81 . 第四節. 統計方法 ................................................................................................. 84 . 第五節. 研究程序 ................................................................................................. 86 . 第四章 研究結果 ....................................................................................................87  第一節. 亞斯柏格症學生在 WISC-Ⅳ中智商分數以及 14 個分測驗的表現 情形 ......................................................................................................... 88 . 第二節. 亞斯柏格症學生在 WISC-Ⅳ中的內在差異比較分析 .......................... 99 . 第五章 結果討論 .................................................................................................... 115  第一節. 亞斯柏格症學生在 WISC-Ⅳ的表現情形 ............................................ 115 . 第二節. 亞斯柏格症學生在 WISC-Ⅳ表現的內在差異情形 ............................ 120 . 第三節. 亞斯柏格症學生進行 WISC-Ⅳ施測時的特殊表現 ............................ 131 .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35 . 第一節. 結論 ....................................................................................................... 135 . 第二節. 限制與建議 ........................................................................................... 139  VII.

(9) 參考文獻 ....................................................................................................................141  一、中文部分 ....................................................................................................... 141  二、英文部分 ....................................................................................................... 141 . VIII.

(10) 表目錄 表 2-1-1. AD 和 AS 在 DSM-IV-TR(APA, 2000)的診斷標準 ..................................... 12 . 表 2-1-2. 亞斯柏格症和自閉症在診斷標準上的比較 ................................................. 16 . 表 2-2-1. 自閉症之相關認知模式研究摘要 ................................................................. 21 . 表 2-2-2. Mayes 和 Calhoun(2003)的重要研究結果摘要 ....................................... 28 . 表 2-3-1. Ehlers 等人(1997)的研究結果 ................................................................ 35 . 表 2-3-2. 亞斯柏格症和高功能自閉症的智能比較研究摘要表 ................................. 37 . 表 2-3-3. 亞斯柏格(AS)智能表現研究摘要 (1990~2007) ............................... 47 . 表 2-4-1. WISC-Ⅲ和 WISC-Ⅳ之異同比較 .................................................................... 62 . 表 2-4-2. 分測驗在 WISC-Ⅲ及 WISC-Ⅳ占 FSIQ 以及各因素指數的比重比較 ......... 63 . 表 2-4-3. WISC-Ⅳ因素指數領域定義及其他相關涵蓋的認知特質 ........................... 70 . 表 2-4-4. 各分測驗所欲測量的認知特質 ..................................................................... 71 . 表 2-4-5. WISC-Ⅳ分測驗的群組 ................................................................................... 73 . 表 4-1-1. AS 學生在 WISC-Ⅳ的各項智商分數表現及兩組 t 考驗情形 ..................... 90. 表 4-1-2. AS 學生在全量表智商以及四個因素指數分數的人數分佈情形 ................ 92. 表 4-1-3. AS 學生在 14 個分測驗的表現及兩組 t 考驗情形 ...................................... 97. 表 4-2-1. 全體 AS 學生組內各因素指數間的平均數 t 考驗統計表 ......................... 101. 表 4-2-2. 國小及國中 AS 學生 VCI-PRI 差異之平均數 t 考驗統計表 ..................... 102. 表 4-2-3. AS 學生四個因素指數間的差異分析 .......................................................... 104. 表 4-2-4. AS 學生在三組分測驗中的差異表現 .......................................................... 106. 表 4-2-5. AS 學生在分測驗中的優弱勢表現 .............................................................. 109. 表 4-2-6. AS 學生三組歷程分數差異表現情形 .......................................................... 112 IX.

(11) 表 5-2-1. 國小及國中 AS 學生的分測驗優弱勢 ......................................................... 124 . 表 5-2-2. 自 閉 症 、 高 功 能 自 閉 症 和 亞 斯 柏 格 症 在 分 測 驗 的 優 弱 勢 表 現 情形 128 . X.

(12) 圖目錄 圖 2-1-1. 自閉症光譜系列障礙 ...................................................................................... 17. 圖 2-4-1. Wechsler 各版本智力量表歷史演進 ............................................................ 58 . 圖 2-4-2. WISC-Ⅳ的測驗組織架構(修正自 Wechsler,(2003) :WISC-Ⅳ technical and Interpretative Manual) ................................................................... 66 . 圖 3-1-1. 研究架構 ......................................................................................................... 79 . 圖 3-5-1. 研究程序圖 ..................................................................................................... 86 . 圖 4-1-1. AS 學生在各智商分數表現的人數分配百分比圖 ........................................ 93 . 圖 4-1-2. AS 學生在各項智商分數低於平均數的人數百分比 .................................... 94 . 圖 4-1-3 AS 學 生 在 各 項 智 商 分 數 高 於 平 均 數 一 個 標 準 差 的 人 數 百 分比 94  圖 4-1-4. 兩組以及全體 AS 學生在 14 個分測驗的平均數表現折線圖 ..................... 98 . XI.

(13)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壹、 研究動機 亞斯柏格症(Asperger Syndrome,以下簡稱 AS)最先是由維也納 小兒科醫生 Dr. Asperger 以德文於 1944 年所提出,但因第二次大戰 後,世界通用語言以英文為主,所以 Asperger 醫師的研究在當時除歐 洲以外並未被注意,直到 1981 年 Lorna Wing 將之翻譯成英文後,才 被 世 界 各 國 廣 泛 討 論 , 尤 其 是 在 世 界 衛 生 組 織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簡稱 WHO)和美國心理協會(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簡稱 APA)將之從自閉症中分出,且獨立成單一類別後, 更引起大家的關注及好奇。近幾年,臨床上普遍將這些同樣在溝通、 人際互動有困難且伴隨有固著行為的一群人,泛稱為自閉症光譜障礙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簡稱 ASD)。. 自從將自閉症的概念延伸後,那一些在光譜右端的ASD輕症學生, 如高功能自閉症、亞斯柏格症以及未註明性之廣泛性發展障礙,面臨 在鑑定及診斷上的困難,因為他們之間的界線較為模糊,不易釐清, 且在診斷標準上也多有重疊的特質。國內外目前對於AS的診斷常用 WHO編撰的國際疾病分類手冊-第十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簡稱ICD-10, 1992)以及APA編撰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 -第四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簡稱 DSM-Ⅳ ,1994)兩種標準,作為診斷上的依據,此外,國內近年來也 有台灣師範大學張正芬教授以及長庚醫院吳佑佑醫師正在共同研發編 制亞斯柏格及高功能自閉症的行為檢核表,提供我們作為未來初步篩 檢AS時的依據,但正因為許多行為特質與症狀常常有重疊或模糊不清 的狀況,光靠診斷手冊還是無法100%的做出正確無誤的診斷,因此, 1.

(14) 開始有許多學者使用魏氏智力量表(Wechsler, 1974, 1981, 1991, 2003) ,試圖藉此來輔助區分亞斯柏格症、自閉症、以及其他諸如注意 力缺陷、腦傷、精神分裂症及失讀症的患者(Asarnow, Tanguay, Bott & Freeman, 1987; Dennis et al., 1999; Ehlers et al., 1997; Rumsey & Hamburger, 1990) ,期待從他們的智力表現結果,尋找不同族群間, 是否存在不同的智力表現模式。. 早期許多針對自閉症者認知特質所做的研究,發現他們有獨特的 認知模式,同樣的,在 AS 開始被廣泛討論後,許多研究也開始試圖尋 找 AS 的智力組型及表現模式。若這一群具有相同臨床特徵的 AS 也像 自閉症者一樣,有其獨特的認知組型,將來在作鑑定時,或許就可以 採用智力測驗的結果來輔助我們的研判,像是 Mayes 和 Calhoun 在 2004 年針對 809 位具有臨床上障礙的孩子所做的智力研究發現,採用專心 注意、處理速度和理解分測驗低於平均數的這個指標,可以診斷出是 否為高功能自閉症,正確率高達 73%,因此他們認為智力組型可以幫 助臨床上的診斷,且部分有很高的正確率。. 除了在診斷上可以幫助我們多一個依據外,瞭解智力表現在教育 上,也可以進一步地讓第一線的教育人員更清楚個案的認知特性,包 括他們在學習上的優弱勢能力,進而擬定更適切的學習內容及調整學 習方式。例如:針對語文理解較好的孩子,我們可以用語言來架構新 的知識,用文字來幫助新知識的概念更加清楚,而針對視覺推理能力 較好的孩子,我們則可利用圖形化的組織圖或者用空間概念來幫助釐 清新知識之間的關係。所以,瞭解智力表現最大的意義在於幫助我們 瞭 解 孩 子 的 認 知 特 質 , 而 非 只 是 得 到 幾 個 分 數 。 此 外 Vig 和 Jesrysek(1999)也建議,在診斷自閉症時一定要先瞭解其智能程度, 才能判斷問題行為和智能相不相稱,以及一些行為表現是否為自閉症 2.

(15) 的顯著特質?舉例來說,在一群共同具有情緒困擾的孩子中,智力範 圍可能從智力平均數上下兩個標準差之內都有涵蓋,但對於智力較低 的孩子,我們會把他情緒困擾歸因於他們的認知能力無法理解社會情 境或者無法習得正確表達情緒和抒發情緒的方式而導致,而針對智力 正常的孩子,我們比較會把情緒困擾歸因於心智理論缺陷或者是神經 心理的缺陷。由於一般人相信,不同智力的人在外在行為表現上也有 其相對應之特質,所以瞭解智力不但可以幫助我們瞭解一個人的認知 狀況,還可以幫助我們預測其行為表現,更凸顯智力在診斷及教育上 的重要性。. 綜合上述,從智力表現的結果除了可以直接讓我們更加清楚的瞭 解受試者的認知能力及其優弱勢外,還可以間接作為臨床上診斷的參 考依據,加上因應魏氏兒童智力量表-第四版(Wechsler Intelligence Scale for Children-Forth Edition; 以下簡稱 WISC-Ⅳ)的問世,對於第 三版有諸多修正,並且改用四個因素指數來代表整體智力表現,取代 傳統只用語文智商(Verbal Intelligence Quotient,以下簡稱 VIQ)及作 業智商(Performance Intelligence Quotient,以下簡稱 PIQ)這兩個分數 來概括說明一個人的智力情形。由於新版測驗在整體架構上的大幅改 變,使得一些在過去被視為是 AS 所具有獨特表現的分測驗(如連環圖 系、物型配置等) ,在 WISC-Ⅳ中都已經不存在,且拿掉許多含有時間 限制的分測驗,因此,使用 WISC-Ⅳ,作為研究 AS 智力表現的工具, 除了符合時代的需求,也可以讓我們更精準的知道個案在各項能力的 表現,以及更有利於日後分析個案之優弱勢。. WISC-Ⅳ雖在 2003 年就已經出版,但至今,不論國內或國外都尚 未有針對 AS 所做的智力研究,過去的研究,幾乎都還是使用魏氏兒童 智力量表-第三版(Wechsler Intelligence Scale for Children-Third 3.

(16) Edition,以下簡稱 WISC-Ⅲ) ,筆者希望能藉由這份研究,在 WISC-Ⅳ (中文版)問世之際,幫助我們對於亞斯柏格症者的認知表現有更深 入的瞭解,並且進一步探討不同年齡的 AS 學生在智力表現上是否具有 不同的特質,期待這份研究結果對於將來在診斷及教學輔導上有所幫 助。. 貳、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有二:(一)透過標準化的智力測驗-WISC-Ⅳ(中 文版)的實施,增進我們對於亞斯柏格學生智力表現情形的暸解。 (二) 探討不同年齡階段的亞斯柏格症學生,是否有不同的認知特質表現。. 4.

(17) 第二節 研究問題 本研究使用 WISC-Ⅳ為研究工具,以瞭解 AS 學生的智力表現情 形,研究主要的二個研究問題如下: 一、亞斯柏格症學生在 WISC-Ⅳ(中文版)的四個因素指數以及分測驗 表現如何?國小組和國中組間是否有顯著差異?. 二、亞斯柏格症學生在 WISC-Ⅳ(中文版)的四個因素指數和 14 個分 測驗表現,是否存有內在差異?. 5.

(18) 第三節 名詞釋義 本研究定名為「亞斯柏格症學生在魏氏智力測驗-第四版(WISCⅣ)的表現」 ,為了在做研究時有更清楚的方向及界定,特就重要的名 詞釋義如下: 壹、亞斯柏格症學生(Asperger syndrome,以下簡稱 AS) 本研究徵求的亞斯柏格症樣本為生理年齡 7~9 歲以及 13~15 歲 之兒童,目前就讀小一到小三,以及國中七到九年級普通班的在學學 生,且具有公、私立教學醫院或醫學中心以上之醫院診斷為亞斯柏格 症,或經由台北縣市政府鑑定就學輔導委員會鑑定為亞斯柏格症之兒 童。 另外,所有受試者皆在一年內未施做過魏氏兒童智力量表-第三 版,以避免練習效果,且經過初步訪談調查後皆未伴隨有其他神經心 理或精神疾病。. 貳、 智力表現 指亞斯柏格症學生在魏氏兒童智力量表-第四版(WISC-Ⅳ)中的 表現。WISC-Ⅳ可得到最具有代表性的全量表智商(FSIQ)以及四個因 素指數分數(語文理解、知覺組織、工作記憶和處理速度) ,另外還有 14 個分測驗分數,研究者由上述的分數表現結果,進一步分析亞斯柏 格症學生具有哪些優弱勢能力,並且探索不同年齡階段的亞斯柏格症 學生,是否會有不同的智力表現。. 參、 內在差異 本研究所指的內在差異主要有四個部分,詳述其內如容下: 一、AS 學生在四個因素指數間的差異情形 乃指 AS 學生其四個因素指數分數的平均數,和一般常模之平均數 6.

(19) 比較後,有無高於平均數或低於平均數的情形。 二、AS 學生在 14 個分測驗中的優弱勢表現情形 1.將 AS 學生在 14 個分測驗的分數,和一般常模兒童比較,有無 高於或低於平均數的情形。 2.將 AS 學生的分測驗分數,分別和 14 個分測驗平均、10 個分測 驗平均、VCI 分測驗平均以及 PRI 分測驗平均數的差異值,和一 般同齡兒童的差異值比較後,檢驗有無達到統計上顯著或臨床 上罕見的情形。 三、AS 學生在兩兩分數間的差異情形 1.在 AS 團體中(國小組、國中組、全體) ,檢驗兩兩因素指數間, 是否有達到顯著差異。 2.將 AS 學生在幾個重要的分測驗間(記憶廣度 VS.數‧字序列、 符號替代 VS.符號尋找、類同 VS.圖畫概念)的差異值和同齡兒 童比較,檢驗是否達到統計上的差異,或者是臨床上的罕見性。 四、AS 學生在歷程分數的差異分析 瞭解 AS 學生在各項歷程分數(圖形設計 VS.圖形設計無時間加 分、順序背誦廣度 VS.逆序背誦廣度、刪除動物雜亂 VS.刪除動物結構) 的差異情形,是否達到統計或臨床上的差異。. 7.

(20) 8.

(2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為了更加瞭解 AS 學生的智力組型,本章擬分為四個小節來探討, 第一節首先探討亞斯柏格症者的歷史演進及發展,瞭解他們和自閉症 的關係,以及他們會被獨立分出來成為單一類別的原因。同時也探討 他們在診斷標準上之異同,以釐清 AS 和其他自閉症光譜系列障礙之關 係,另外,由於早期 AS 尚未受到重視,且 AS 和自閉症在部分認知特 質非常相像,部分的 AS 甚至會被歸到自閉症的範疇中,在 DSM-Ⅳ和 ICD-10 以前的診斷標準,AS 也的確含蓋在自閉症的範疇之下,加上過 去對於自閉症者智能的相關研究,已經累積不少豐碩的結果,因此, 第二節我們先回顧從 1943 年自閉症出現後,有關自閉症者的相關智能 研究,以期藉由早期對於自閉症者的智能研究結果,幫助我們對同樣 具有三大核心障礙的亞斯柏格症者之認知特質有基本的認知。第三節 以亞斯柏格症為中心,先瞭解 AS 和高功能自閉症的異同,因為兩者在 三大核心特質以及認知功能最為相近,再逐漸聚焦,深入瞭解近年來 針對 AS 所做的智力研究,分析影響 AS 智力表現的相關因素。第四部 份將探討 WISC-Ⅳ的改變、和 WISC-Ⅲ異同,以及在教育上的解釋及應 用。. 本章整理過去自閉症及 AS 在魏氏智力量表各版本中的智力表現, 搜尋的範圍從 1965 年到 2007 年有關自閉症及亞斯柏格症的智力研 究,其中包括 WISC(Wechsler, 1949) 、WAIS(1955) 、WISC-R(1974)、 WAIS-R(1981)、WISC-Ⅲ(1991)、WAIS-Ⅲ(1997)等相關研究,部 分針對學齡前的個案會使用 WPPSI-R(1989) 。. 9.

(22) 第一節 亞斯柏格症者的歷史背景與發展 自閉症於1943年被發表後,1978年首次正式出現在世界衛生組織 所編的ICD-9中(WHO, 1978) ,1980年,美國心理學會也跟進,在DSMⅢ(APA, 1980)將自閉症的診斷標準列於其中,初期雖然有些許爭議和 模糊的地方,但歷經幾次的修訂,至1992 的ICD-10、 1994 的DSM-IV 及2000年的DSM-IV-TR版本,對自閉症的診斷標準已獲得大家的認同, 而國內也在民國86年的特教法將自閉症列入,屬於法定的12個障礙類 別之一。. 亞斯柏格症於自閉症發表的隔年,由Dr. Asperger以德文在歐洲 報告和自閉症非常相似的症候群(Asperger, 1944),不同的是,報 告中的病童先會講話後會走路,且語言發展近乎正常,此外,二者在 人際關係及同一性的特徵幾乎完全一致。因係以德文發表,當時在歐 陸未受到重視,直至1981年,Lorna Wing將Dr. Asperger的報告翻成 英文後,才逐漸引起世人的關注。在這以前,這一群孩子多被診斷為 自閉症(Autism Disorder,以下簡稱AD),因為他們同樣有社會互動 的困難,並且伴隨著固著行為,和大家所熟知的自閉症者之特徵非常 相像,但經過進一步瞭解後,通常都會發現他們整體的功能和認知表 現 比 AD好 , 所 以 , 這 一 群 孩 子 又 被 納 入 所 謂 高 功 能 自 閉 症 者 (High-functioning Autism,以下簡稱HFA)的名稱下。再經過一段 時間的觀察後,漸漸有人發現,這一群孩子並沒有顯著的語言發展遲 緩的現象,且認知型態以及行為表現和那些智力較高的自閉症者的孩 子又不太一樣,至此,主張將AS獨立出來自成一類的呼聲逐漸產生。. 和AD相比,AS直至1992年,在WHO所頒佈的ICD-10中才獨立出來, 過兩年,APA承襲這樣的架構,在DSM-Ⅳ中也將AS從AD中劃分出來,此 10.

(23) 二系統對AS的診斷大致相同,它們一致的指出AS有:(一)社會性互 動質的障礙;(二)行為、興趣、活動方面有刻板、狹隘的形式;(三) 語言、認知方面沒有臨床上顯著發展遲緩的現象;(四)生活自理、 適應行為、對環境的好奇符合同齡的發展,沒有臨床上顯著的遲緩現 象(此點二診斷系統略有不同,ICD-10強調的是三歲前的發展和同齡 兒童相似,DSM-IV 則未特別指明年齡);(五)此障礙不符合其他特 定的PDD 或精神分裂症的診斷準則(張正芬、吳佑佑,2006)。. 雖然ICD和DSM兩大系統對於AS和AD都各有其明確且尚稱一致的的 診斷標準,但是比較兩大診斷系統後,仍可發現AS和AD在診斷標準上 也有其相似之處,因此容易造成混淆,茲以最近修訂的DSM-IV-TR(APA, 2000)對AS和AD的診斷標準來說明兩者的異同,從表2-1-1中,我們可 以發現他們兩者(一)都有社會互動質的障礙(二)都有行為、興趣 拘限、刻板的問題(三)此障礙都會造成他們在社會、職業或其他重 要領域適應上的困難。. 11.

(24) 表 2-1-1. AD 和 AS 在 DSM-IV-TR(APA, 2000)的診斷標準 AD. AS. A. A total of six (or more) items from (1), (2), and (3), with at least. A. Qualitative impairment in social interaction, as manifested. two from (1), and one each from (2) and (3):. by at least two of the following:. 1. qualitative impairment in social interaction, as manifested by. 1. marked impairment in the use of multiple nonverbal. at least two of the following:. behaviors such as eye-to eye gaze, facial expression,. a. marked impairment in the use of multiple nonverbal. body postures, and gestures to regulate social interaction. behaviors such as eye-to-eye gaze, facial expression, body postures, and gestures to regulate social interaction. 2. failure to develop peer relationships appropriate to developmental level. b. failure to develop peer relationships appropriate to developmental level. 3. a lack of spontaneous seeking to share enjoyment, interests, or achievements with other people (e.g., by a. c. a lack of spontaneous seeking to share enjoyment, interests, or achievements with other people (e.g., by a. lack of showing, bringing, or pointing out objects of. lack of showing, bringing, or pointing out objects of. interest to other people). interest). 4. lack of social or emotional reciprocity B. Restricted repetitive and stereotyped patterns of behavior,. d. lack of social or emotional reciprocity. interests and activities, as manifested by at least one of the. 2. qualitative impairments in communication as manifested by 12.

(25) 續表 2-1-1. AD 和 AS 在 DSM-IV-TR(APA, 2000)的診斷標準 AD. AS. at least one of the following:. following:. a. delay in, or total lack of, the development of spoken. 1. encompassing preoccupation with one or more. language (not accompanied by an attempt to compensate. stereotyped and restricted patterns of interest that is. through alternative modes of communication such as. abnormal either in intensity of focus. gesture or mime). 2. apparently inflexible adherence to specific, nonfunctional. b. in individuals with adequate speech, marked impairment in. routines or rituals. the ability to initiate or sustain a conversation with others. 3. stereotyped and repetitive motor mannerisms (e.g., hand. c. stereotyped and repetitive use of language or. or finger flapping or twisting, or complex whole-body. idiosyncratic language. movements). d. lack of varied, spontaneous make-believe play or social. 4. persistent preoccupation with parts of objects. imitative play appropriate to developmental level. C. The disturbance causes clinically significant impairment in. 3. restricted repetitive and stereotyped patterns of behavior,. social, occupational, or other important areas of functioning.. interests, and activities, as manifested by at least one of the. 1. There is no clinically significant general delay in. following:. language (e.g., single words used by age 2 years,. a. encompassing preoccupation with one or more. communicative phrases used by age 3 years). 13.

(26) 續表2-1-1. AD和AS在DSM-IV-TR(APA, 2000)的診斷標準 AD. AS D. There is no clinically significant delay in cognitive. stereotyped and restricted patterns of interest that is. development or in the development of age-appropriate. abnormal either in intensity or focus. self-help skills, adaptive behavior (other than in. b. apparently inflexible adherence to specific,. social interaction), and curiosity about the. nonfunctional routines or rituals. environment in childhood.. c. stereotyped and repetitive motor manners (e.g., hand or. E. Criteria are not met for another specific Pervasive. finger flapping or twisting, or complex whole-body. Developmental Disorder or Schizophrenia.. movements) d. persistent preoccupation with parts of objects B. Delays or abnormal functioning in at least one of the following areas, with onset prior to age 3 years: (1) social interaction, (2) language as used in social communication, or (3) symbolic or imaginative play. C. The disturbance is not better accounted for by Rett’s Disorder or Childhood Disintegrative Disorder.. 資料來源:美國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CDC)網站 14.

(27) 雖然兩大系統對AS和AD的診斷有部分相同的特質,但由於AS已經 從AD切割出來,所以還是有相異之處,在表2-1-2中,我們看到這14點 特徵,有7點屬於AS和AD共有的特徵,另外7點則各分屬於AS和AD的診 斷標準,而非兩者都需要具備的特質。在瞭解AS和AD的相關診斷標準 後,我們大致可以歸納出AS和AD最大的不同點在於他們在三歲以前並 沒有明顯和其他孩子不同的地方,尤其是在語言或認知發展的部分, 不會出現遲緩的現象,且從一般日常生活中,也不容易發現AS孩子在 遊戲或者社會適應方面的困難,因此,AS孩子在早期的確較難發現, 甚至長大後也大多被認為只是比較「有個性」的孩子。. ICD-10和DSM-Ⅳ雖然能夠提供我們在診斷AS和AD時,有明確且具 有公信力的標準,但事實上,有許多AS的特質在這兩套診斷標準中, 仍具有爭議或者是沒有列入,例如:臨床上發現許多AS有動作協調性 的問題,但在診斷標準中動作笨拙卻非必要的條件。因此我們在診斷 AS或選擇診斷標準時,必須清楚瞭解哪些部分我們仍須抱持保留的態 度,避免錯誤診斷造成的傷害。. 所以,雖然說AS和AD在自閉症的三大核心障礙的特質上非常類 似,但從診斷標準來看,還是發現他們有不同的地方,診斷的重點也 不太相同,最明顯的就是,語言表現及年齡是在診斷AD時重點,但卻 非AS的診斷內容;而社會互動及行為、興趣的固著則同為AS和AD的診 斷重點之一,且目前臨床上對於這兩套診斷標準的內容仍有爭議及值 得討論的地方。. 15.

(28) 表 2-1-2. 亞斯柏格症和自閉症在診斷標準上的比較 AS. AD. 症狀出現於三歲前. 2. 3. 認知發展遲緩. 2. △. 語言發展遲緩. 2. 3. 非口語溝通困難. 3. 3. 固定、反覆的獨特語用. 2. *. 3. 動作笨拙. △. 2. 生活自理困難及生活適應的困難. 2. *. 3. 缺乏分享行為. 3. 3. 社會情緒運用困難. 3. 3. 缺乏想像式遊戲. 2. 3. 獨特及沈溺的興趣. 3. 3. 沈迷特定物品. 3. 3. 常同性的動作. 3. 3. 排他性(不符合其他障礙類別). 3. 3. *. *. *. 註:△非必要診斷條件,但有可能出現的症狀 *有爭議的項目. 1995年至今,越來越多的文獻採用自閉症光譜障礙(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s, 以下簡稱ASD)的名稱,來統稱具有自閉症核 心障礙,但症狀輕重不一的群體(張正芬,2003) ,自閉症的核心障礙 包括有社會互動的困難、溝通障礙及行為興趣的固執及有限等三大領 域,在DSM-Ⅳ是用廣泛性發展障礙( 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以下簡稱PDD)來稱呼這一群廣義的自閉症族群,ASD或PDD 這條線下面除了我們熟知的自閉症者外,在左端還包括雷特症(Rett's syndrome,簡稱Rett),兒童解離障礙(Childhood Disintegrative 16.

(29) Disorder,簡稱CDD),右端則有症狀比較輕微的亞斯柏格症以及未註 明的廣泛性發展障礙者(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 Not Otherwise Specified,簡稱PDD-NOS),從圖2-1-1可以概略的看出這 五個組群在光譜上的位子,代表著他們在自閉症的三大核心障礙上, 有情節輕重不等之差異。雷特症和兒童解離障礙屬於比較嚴重的疾 病,多在幼年時期就會被診斷並接受醫療及教育的介入,而AS和 PDD-NOS則因為症狀比較輕微,不是那麼容易在早期發現並接受療育。. 圖 2-1-1. 自閉症光譜系列障礙. 由於早期的研究多以自閉症者為研究對象,到近期才出現比較多 關於亞斯柏格智力特質的相關研究,且因為亞斯柏格症常常會和其他 同樣在光譜右端的高功能自閉症者及 PDD-NOS 混淆,有鑑於此,Witwer 和 Lecavalier 兩人在 2008 年針對 1994~2006 年的 22 篇研究整理後 發現,AS 和 AD 之間的確有許多臨床特質是非常相像的,單用現有的診 斷標準,很難幫助我們做清楚的區分,且該研究也發現,IQ 的表現是 兩者最大的差異。所以,瞭解 AS 和 AD 的智力表現,可以大略的幫助 我們區分兩者差異,對於了解他們的行為表現和特質也有很大的幫助 (Witwer & Lecavalier, 2008) 。. 接下來我們先從早期的自閉症智能相關研究出發,由於目前對於 AD 的認知功能的研究,已經累積不少,且有比較一致的結果,因此, 藉由瞭解 AD 的認知特質,來幫助我們對於具有相同核心障礙的 AS 學 生智能表現,有初步的概念。. 17.

(30) 第二節 自閉症者的相關智能研究 亞斯柏格症被視為是自閉症光譜系列的延伸(Green, 1990),在AS 的概念尚未普及且為人所知時,有關AS的研究屈指可數,其原因應該並 非是早期沒有AS,而是有些AS可能被歸到自閉症中,如同在本章第一節 中所提到的,AS和AD在行為興趣的固著以及社會互動上有質的障礙等特 質非常相像,因此,我們可以透過過去關於AD智力表現情形的諸多研究, 進而對AS的智力表現情形有基本的認識。. 從1970s開始,許多研究開始探究自閉症在WISC-R (Wechsler, 1974) 的認知表現(e.g., Allen, Lincoln, & Kaufman, 1991; Ehlers et al., 1997; Happé, 1994; Lincoln, Allen, & Kilman, 1995; Lincoln, Courchesne, Kilman, Elmasian, & Allen, 1988; Siegel, Minshew, & Goldstein, 1996; Venter, Lord, & Schopler, 1992),多數都在比較 他們在語文智商(VIQ)及作業智商(PIQ)之間的差異,Bruin、Verheij 和Ferdinand(2006)和Siegel、Minshew和Goldstein等人(1996)的兩 份研究,分別綜合比較共18篇關於自閉症者在智力上的表現,進一步分 析各項分測驗在語文及作業分量表中最好及最差的表現,試圖歸納出自 閉症者的認知組型,本節中再加入後續有關自閉症者的智力研究,依發 表時間先後將結果摘要如表2-2-1。. 從表 2-2-1 中我們可以發現雖然是不同時期所做的研究,卻大致可 以歸納出相同的結果。雖然並非所有的研究皆支持自閉症者有 PIQ 高於 VIQ 的組型,但在 30 項整理出的研究中,有 15 項的研究結果為 PIQ>VIQ 且差距達 10 分以上(約 50%) ,而沒有一篇的 VIQ 高於 PIQ 超過 10 分, 顯示半數的研究認為自閉症者在非語文相關的認知表現比語文好,而鮮 少得到語文優於非語文的結果。我們不難理解之所以會得到這樣的結 果,乃是由於自閉症者本身就有語言使用及理解的困難。然而,進一步 18.

(31) 分析其中 14 項 FSIQ≧85 的研究,卻發現只有 6 項的 PIQ>VIQ(差距大 於 1 以上者,約 42.9%,平均差距為 10.3) ,但 9 篇 FSIQ<70 的研究中, 全都呈現 PIQ>VIQ 的趨勢(平均差距為 17.67) 。意指,VIQ 和 PIQ 之間 的差距會隨著整體智商的表現而有不同,有智商越低,越容易呈現 PIQ >VIQ 的趨勢,且 PIQ 和 VIQ 之間的差距較高智商者大。推測整體智力 較差的 AD,語文的能力也越差,但是操作的能力卻不見得會受到整體能 力的影響,甚至有操作較整體智力表現高的現像。. 另外,Joseph、Tager-Flusberg 和 Lord 三人在 2002 年做的研究結 果發現,VIQ 和 PIQ 的差距不只會隨著整體智商而改變,年齡和社會功 能也是影響認知組型的因素之一。他們的研究發現自閉症組的 PIQ 高於 VIQ 的狀況比其他 ASD 的孩子顯著,且在學齡前的孩子身上,這樣的狀 況更明顯,等到年紀較大的時候,PIQ 高於 VIQ 的情形就沒有這麼明顯。 進一步分析進入學齡後兒童的表現,發現功能比較差的孩子比較會出現 非語文和語文智商之間的差距,顯示認知組型有可能會因兒童年齡和行 為功能的表現有所不同。. 上述研究雖然支持自閉症者有 PIQ 優於 VIQ 的智力表現,但仍有學 者認為自閉症者的獨特智力組型並不存在。Siegel、Minshew 和 Goldstein 等人在 1996 年的研究,分別以 45 名平均年齡 10 歲的兒童以 及 36 名平均年齡 26 歲之成人自閉症者,施以 WISC-R 及 WAIS-R,結果 發現兒童組的 PIQ 等於 VIQ(96) ,成人組的 PIQ(89)略小於 VIQ(94), 所以他們不認為自閉症者具有 PIQ>VIQ 的認知組型。. 除了兩種智商表現之間的差異外,許多研究還針對分測驗的表現進 行分析。扣除沒有進一步分析分測驗結果的研究後發現,在作業量表中 最高分為圖形設計(100%) ,最低分大多是符號替代(27 篇中有 15 篇, 約佔 55.6%) ,其次為連環圖系(7 篇,約 25.9%) ;語文量表的最高分 19.

(32) 大多是記憶廣度(26 篇中有 12 篇,約佔 46.1%)其次為類同(7 篇, 26.9%) ,最低分多為理解(27 篇中有 24 篇,約佔 88.9%)。. 20.

(33) 表 2-2-1. 自閉症之相關認知模式研究摘要 年齡. 研究者及出 N. 範圍. 工具. VIQ. PIQ. /M 4. (1965). 7~13/. WISC. 88. 最高. 最低. 最高 最低. 71. 算術. 理解. 圖形. 符號. 設計. 替代. 10.4. Lockyer &. 19. NR/. WISC/. Rutter,. 21. 15.6. WAIS. (1970). 27. Tymchuk et. 20. NR/. WISC. 15.7. /WAIS. 4~12/. WISC. al.(1977) Bartak,. 59. PIQ分測驗. FSIQ. 版年 Wassing,. VIQ分測驗. 9. Rutter, &. 74. 71. 75. 記憶. 理解. 廣度. 90. 81. 88. 記憶. 設計. 理解. 廣度 67. 97. NR. NR. 記憶. 圖形 符號. 圖形 符號 設計. 理解. 廣度. 替代. 替代. 圖形 符號 設計. 替代. 圖形. 符號. 設計. 替代. 圖形. 符號. 設計. 替代. Cox(1975) Freeman et. 21. al.(1985a) Asarnow et. WISC-R. 90. 105. 97. 類同. 理解. 8.8 23. al.(1987) Narita &. 6~12/. NR/. WISC-R. 85. 99. 91. 類同. 理解. 10.4 45. Koga,. 10/. WISC. 61. 78. 66. NR. 記憶. 理解. 廣度. 圖形 連環 設計. 圖系. 圖形. 連環. 設計. 圖系. NR. NR. (1987) Ohta, (1987) 16. 6~14/. WISC. 65. 85. 72. 常識. 理解. 10.2 Schneider & Asarnow,. 15. NR/ 10.7. WISC-R. 80. 94. (1987). 21. 86. NR. NR.

(34) 續表2-2-1. 自閉症之相關認知模式研究摘要 年齡範. VIQ分測驗. 研究者及出 N. 圍. 工具. VIQ. PIQ. FSIQ. 版年 /M Lincoln et. 33. al.(1988) Lincoln et. 13. al.(1988) Rumsey &. 83. Hamburger. 最低. 最高. 理解. 圖形 符號. WISC-R. 71. 76. 記憶. 17.5. WAIS-R. PIQ顯著高於VIQ. 廣度. 8~12/. WISC-R. 60. 記憶. 69. NR 10. 最高. 8~29/. 84. 18~39/. 理解. 廣度 WAIS. 103. 104. PIQ分測驗. 104. 26.4. 記憶. 理解. 廣度. 最低. 設計. 替代. 圖形. 連環. 設計. 圖系. 圖形. 連環. 設計. 圖系. (1988) Rumsey &. 10. Hamburger(1. 18~39/. WAIS/. 26. WAIS-R. 7~32/. WISC-R. 22.8. WAIS-R. 6~12/. WISC-R. 96. 96. 96. 記憶. 理解. 廣度. 圖形 連環 設計. 圖系. 990) Szatmari et. 17. al., (1990). Allen,. 20. Lincoln &. 85. 81. 82. 記憶. 類同. 廣度. 56.7. 84.65. 68.4. NR. 理解. 10.3. 圖形 符號 設計. 替代. 圖形. 物型. 設計. 配置. 圖形. 連環. 設計. 圖系. Kaufman, (1991) Venter, Lord, &. 58. 10~37/. WISC-R. 14.69. WAIS-R. 71.04. Schopler, (1992b). 22. 83.25. 75.66 類同. 理解.

(35) 續表2-2-1. 自閉症者之相關認知模式研究摘要. 研究者及出. 年齡範 N. 工具. 版年. VIQ. PIQ. 15. al.,(1992) Shah &. 15~40/. PIQ分測驗. 最高. 最低. 最高 最低. FSIQ. 圍/M. Minshew et. VIQ分測驗. WAIS-R. 99. 93. 96. NR. NR. NR. NR. 6~25/. WISC-R. 73. 97. 83. 類同. 理解. 圖形. 符號. NR. WAIS-R. 57. 71. 62. 設計. 替代. 6~16/. WISC-R. 96.2. 96.6. 96. 圖形. 符號. 設計. 替代. 圖形. 符號. 設計. 替代. 圖形. 符號. 設計. 替代. 圖形. 符號. 設計. 替代. NR. NR. 21.1 18. Frith, (1993) Siegel et. 45. al,(1996). 10.06. Siegel et. 36. al,(1996). 16~51/. 40. al.. 6.1~15. 理解. 類同 WAIS-R. 94.6. 89.3. 91.7. 26.53. Ehlers et. 常識. 記憶. 理解. 廣度 WISC-R. 81.3. 78.8. 80.1. 類同. 算數. .8/9.9. (1997) Ozonoff. et. 23. al. (2000). NR/13. 3. 63 Mayes &. 47. Bayley 3~6. Coalhoun a. WISC-Ⅲ. 110.. 104.. 9. 1. 40. 55. 47. 104. 100. 68. 63. 100. 102. Stanfor 93. 108.9. d-Binet 17. (2003). 31. NR 63. 6~15. 常識. Ⅳ WISC-Ⅲ 104. a. 註: 學齡前及學齡後受試者皆分為高低智商兩組. 23. 理解. NR.

(36) 續表2-2-1. 自閉症者之相關認知模式研究摘要 年齡範. VIQ分測驗. 研究者及出 N. 圍/. 工具. VIQ. PIQ. FSIQ. 版年 M Manjiviona & 26. 7~15/1. WAIS-R. Prior (1999). 1.6. WISC-R. 89.2. 89.6. PIQ分測驗. 88.6. 最高. 最低. 最高. 最低. 常識. 算數. 圖形. 符號. 設計. 替代. 類同. 迷津 陳心怡、張正 18. 5.6-17. 芬、楊宗仁, 8. /12.5. WISC-Ⅲ. 66.95. 75.02. 68.35. 記憶. 理解. 廣度. 圖形. 符號. 設計. 替代. 圖形. 連環. 設計. 圖系. 2004 Koyama et al., 2007. 37. 5.4~30. WISC-R. .3/12.. WISC-Ⅲ. 6. WAIS-R. 92.8. 97.9. 94.6. 記憶 廣度. 理解. 註:NR=not reported;*顯著. 雖然說自閉症者在作業分量表最好的表現在圖形設計上,但臨床上 發現他們在物型配置的表現也不錯,代表自閉症者在非語文的理解以及 視覺動作整合的能力不錯,但符號替代同時也需要視動能力的輔助,而 此項目卻剛好是自閉症者表現較弱的地方,所以我們可以得到一個結 論,就是圖形設計和物型配置的表現佳不代表他們有良好的視動能力 (Gena, Taku, Brenda & Richard , 2000),必須整體評估所有分測驗 的表現後才能下結論。但為何自閉症者會在同樣需要視動整合能力的三 個分測驗有不同的表現? Sattler (1988)曾對符號替代表現不佳做了以 下的解釋:運筆能力差、追蹤困難、對測驗沒興趣、精神不佳、或者對 於符號的細節過份的關注。雖然這些都有可能造成符號替代的困難,但 推測自閉症者可能由於運筆能力差、追蹤困難,或者是對於符號的細節 過分關注而造成他們在符號替代的表現較差,詳細原因仍需進一步的研 24.

(37) 究來證實。. 從上述資料我們可以知道,自閉症者在非語文知覺組織、機械式記 憶、以及部分整體之空間關係能力為他們內在的優勢表現;而他們比較 差的能力則在於抽象符號操弄運作、算術心算、專心注意能力、及對一 般社會常規之理解力。至於知覺以及空間認知功能方面,Ohta(1987) 的研究也發現自閉症者的確在抽象理解、知覺化訊息、以及連續的視聽 資訊等方面的處理有困難,在許多早期的研究中也都有發現相同的結果 (Bartak et al., 1975; Wassing, 1965)。另外,Allen、Lincoln和 Kaufman於1991年的研究結果也發現自閉症者在認知方面的優勢為處理 片段、零碎的知覺訊息、知動整合能力、以及機械式的記憶能力。. 在因素指數方面,Mayes 和 Calhoun (2005)的研究顯示自閉症者在 專心注意(Freedom from Distractibility Index,簡稱 FDI)以及處 理速度(Processing Speed Index,簡稱 PSI)的表現比其他兩個因素 指數語文理解(Verbal Comprehension Index,簡稱 VCI)和知覺組織 (Perceptual Organization Index,簡稱 POI)差,研究中也發現,91 名自閉症中,有 79%(約 72 名)他們的處理速度低於全量表智商,同 樣在專心注意的表現也顯著低於全量表智商,這個現像是在其他非神經 生理障礙者(如:智能障礙)身上所沒有的,但在具有神經生理障礙的 患者身上(如:ADHD, ADD, LD, 雙極性疾患、腦傷、脊柱損傷)卻發現 有相同的情形(PSI<FSIQ) ,所以他們認為用這個標準來診斷神經生理 障礙的兒童可以達到 98%的預測力,如果進一步用(FDI+PSI)÷2<IQ 甚至有 99%的預測力。. 有處理速度困難的孩子,通常在學習速度、理解新知識、表現速度 以及心智忍受疲勞的能力較差(Priifitera, Weiss, & Saklofske, 1998),Kaufman(1994)指出,PSI 有困難的兒童在動作協調的能力也 25.

(38) 會有困難,導致他們在書寫速度上也較緩慢,這個現象我們可以從符號 替代低於符號尋找的結果中證實,因為符號替代比符號尋找需要更多書 寫及動作協調的能力配合,臨床上也不難發現他們的確會有書寫上的困 難。. 除了探討自閉症者在智力測驗上的各項表現情形之外,也有許多研 究調查自閉症者的智力表現是否會受到年齡因素的影響(Freeman, Ritvo, Needleman, & Yokota, 1985a; Lord & Schopler, 1989; Mayes & Calhoun, 1999, 2003) 。Freeman 等人(1985a)進行長期研究後發現, 4~7 歲語文及非語文智商都高於 70 的自閉症孩子,一段時間後語文智 商從平均 82 進步到 96,而非語文智商也從 94 到 109,但在智商低於 70 的自閉症兒童組卻發現相反的結果,他們的智商維持穩定的狀況,即使 在一段時間後也不會有所改變。另外,Lord 和 Schopler (1989),將 3 ~7 歲的自閉症兒童依年齡分成三組,進行長期追蹤的研究,發現他們 在作業智商在開始有些許的進步(從 57~64) ,但隨著年紀漸長,作業 智商也呈現穩定的狀態(6 歲時測量非語文智商為 58,11 歲時在測量還 是維持 58) 。顯示年齡和 IQ 的高低會影響自閉症兒童智力的穩定度還有 認知組型。除了上述的長期追蹤研究之外,有研究也發現有接受過早期 療育的自閉症兒童的智商表現會有顯著的進步(Sheinkopf & Siegel, 1998; Smith et al., 2000; Ozonoff & Cathcart, 1998)。. Mayes 和 Calhoun(2003)為了繼續探究年齡和 IQ 分數在自閉症者 身上的表現和關係,該研究選取了大範圍 FSIQ 分數(14~143)以及年 齡分佈(3~15 歲)的樣本進行研究,以 FSIQ=80 為切截分數,將各年 齡層的個案分為高智商組(FSIQ>80)及低智商組(FSIQ<80)進行資 料分析,除了呈現 FSIQ、PIQ 和 VIQ 之外,還做許多學業成就方面的測 驗(如:數學、書寫、閱讀、視動能力、圖畫理解……等) ,是近年來比 較完整且龐大的研究,樣本人數總共 164 人。研究發現自閉症者的能力 26.

(39) 分佈圖(ability profile)會隨年齡和智商而改變,33%的受試者在一 年後發現智商有顯著的進步(≧15) ,且在學齡前,受試的語文智商低於 作業智商,但到了學齡期間,語文智商和作業智商的差距就逐漸縮小。 另外,在 WISC-Ⅲ各項分測驗表現中,高智商組(IQ>80)最高分的前 二項為類同、常識,最低分為符號尋找;低智商組(IQ<80)最高分的 前二項為物型配置、圖形設計,最低分為理解。因此,全量表智商較高 的自閉症者,語文分量表的表現相對比作業分量表好;相反的,全量表 智商較低的自閉症者在作業分量表的表現相對比語文智分量表。其他重 要的研究發現摘要如下表 2-2-2。. 27.

(40) 表 2-2-2. Mayes 和 Calhoun(2003)的重要研究結果摘要. 領域. 發現. 發展里程碑和 IQ 的關係. 1.「動作正常、語言遲緩」在高低智商組的比例差不多(65 %:67%)。 2.「動作及語言皆遲緩」在低智商組比例比高智商組多(32 %:11%)。 3.「動作及語言皆正常」在高智商組比例比低智商組多(20 %:3%). IQ 和年齡的關係. 1.在低智商組:VIQ 和 PIQ 和年齡有顯著正相關(r=0.33,. p<0.0001) ,代表不論是 PIQ 還是 VIQ,智商會隨年齡而 增加。 2.在高智商組:只有 VIQ 有隨年齡增加而增長的趨勢。. PIQ 和 VIQ 的差距. 1.有隨著年齡增加差距縮減的趨勢。 2.由於 VIQ 增加的比較多,所以 P/V 比會逐漸縮小,到七 歲,由於 VIQ 已經超越 PIQ(在高智商組),所以 P/V 比 會有負數出現。 3.在低智商組,P/V 比值在五歲以前還可以維持,但進入 學齡階段,差距就逐漸減少,到 9 歲時,差距消失,10 歲時,VIQ 甚至已經超過 PIQ。. 視覺及圖畫動作能力. 1.在高 IQ 組,能力顯著下降。. 工具:視覺理解使用 TONI 2.在低 IQ 組,這方面能力沒有明顯的改變。 以及 Leiter、視動能力. 3.視覺理解測驗在各年級及 IQ 組都高於一般的視動能力. 測驗用 Developmental. 測驗,且除了學齡階段高 IQ 組,其他都超過 FSIQ。. Test of Visual-Motor. 4.在各年段的高 IQ 組,IQ 都顯著高於視動測驗,顯示視. Integration. 動能力在自閉症兒童的各項能力中是屬於比較落後的,尤 其在智商較高的兒童身上。. 28.

(41) 續表 2-2-2. Mayes 和 Calhoun(2003)的重要研究結果摘要. 領域 視覺及圖畫動作能力. 發現 5.和之前發現自閉症者在視知覺有缺陷的研究結果一致. 工具:視覺理解使用 TONI (Allen et al., 1991; Freeman et al., 以及 Leiter、視動能力. 1985b; Rumsey and Hamburger, 1990),也和視動整合能. 測驗用 Developmental. 力缺陷的研究結果一致(Gillberg and Ehlers, 1998;. Test of Visual-Motor. Szatmari et al., 1990; Volkmar and Klin, 1998; Wing,. Integration. 1991)。. 能力分佈. 1.在學前,高低 IQ 組的 PIQ 都>VIQ,進入學齡後此現象 並未達顯著。 2.在高智商組能力差距大約在 6~7 歲時消失,而低智商 組雖然剛開始有最多 15 分的差距,但在 9~10 歲間差距 也消失。. 該篇研究的價值在於探討年齡與IQ以及其他各項能力發展間的關 係,發現年齡對於IQ是一個很重要的影響因素,而IQ也和其他能力的發 展息息相關,再次強調探討IQ對於瞭解自閉症者發展的重要性。也讓我 們瞭解,除了探討自閉症者是否存在PIQ>VIQ的組型之外,還必須考慮 到年齡對於智力表現的影響,提供我們一個新的探索方向。最後,Mayes 和Calhoun給我們一些建議,針對不同年段以及不同IQ的自閉症兒童,我 們應該給予不同的介入模式,例如在早期,應該多給予語言方面的刺激, 補強語文能力的落差,但是進入另一個階段後,應該著重在其他方面的 訓練而不是只有在語文方面,且由於視覺空間為自閉症兒童的優勢,所 以在教學上也應該將教材作適度的調整,多以視覺圖像的方式呈現,書 寫方面的弱勢,建議可用電腦輸入、延長時間、改變題型或以口頭回答 來替代,再次印證了瞭解認知特質在教學上及介入上的重要性。除此之 外,還有一個重要的訊息,那就是早先的能力不代表之後的能力表現, 29.

(42) 能力會隨著時間的發展而進步,且若搭配早期療育的介入,效果會更加 顯著。. Parks(1983)和 Rutter(1995)強調智力評量在診斷自閉症者身上所 扮演的重要角色。Morgam(1986)發現,要分辨同樣智力低下的智能障 礙者與自閉症者,其中最大的不同乃在於自閉症者的社會能力和智力表 現不一致。至於,自閉症者是否具有獨特的認知組型?大部分的研究普 遍支持在分測驗表現有獨特的優弱勢組型,Lincoln 等人認為這樣的組 型是可信且穩定的(Lincoln, et a., 1988) ,例如他們在作業分量表中, 圖型設計的表現最好,符號替代的表現較差,也有少部分研究認為連環 圖系為他們的弱勢能力;比起作業量表的表現,語文量表分測驗比較沒 有一致的結果,一些研究認為記憶廣度為自閉症者的優勢能力,但比較 多的研究認為理解為他們弱勢能力。雖然從過去的研究中,可以發現自 閉症者在認知表現上有獨特的模式,但是我們在診斷自閉症兒童時,不 應該以這樣的組型作為診斷的唯一標準,而是把他作為診斷的參考及佐 證的資料。. Mayes 和 Calhoun 在 2008 年這一篇最新的研究中,首次採用 WISCⅣ來探討 HFA 的認知表現,研究結果發現,HFA 在 VCI 和 PRI 的分數跟 一般兒童比起來都顯著高於平均數,且 PRI 略高於 VCI,而 WMI 和 PSI 則在平均數以下,且兩著皆顯著低於 VCI 和 PRI,整體智力(FSIQ)的 表現則和一般兒童差不多。另外,在分測驗的表現中,理解為 VCI 中的 弱勢,圖形設計為 PRI 中的優勢,整體最差分測驗則表現在符號替代、 符號尋找、數字序列以及記憶廣度上,雖然大致上認知組型和 WISC-Ⅲ 的結果差不多,但因為 WISC-Ⅳ有部分分測驗拿掉時間和動作因素的影 響,更可以發現自閉症者在視覺推理上的優勢,因此,該篇研究更進一 步發現 HFA 在 WISC-Ⅳ中的圖畫概念和矩陣推理兩個分測驗,為所有非 語文分測驗中表現最好的項目。 30.

(43) 綜合上述的研究結果,我們可以發現大部分的研究認為 AD 在智力測 驗的表現上有其獨特的認知組型,但由於過去對於 AS 的瞭解不多,因 此,在這些研究樣本中,必定參雜有部分功能較好的 AD 或者是 AS。由 於一般認為 AS 的智力表現在平均數左右或以上,因此,從先前的 30 篇 研究結果中,進一步整理針樣本年齡為 6~16 歲且 FSIQ≧85 的研究,發 現在這 8 篇研究中,除了兩篇研究得到受試者的 PIQ 顯著高於 VIQ 的結 果外(Freeman et al.,1985a; Schneider & Asarnow, 1987),其他 6 篇研究都認為受試者的 VIQ、PIQ 之間並沒有差異。而在分測驗的表現 上,語文分量表中表現較好的分測驗為記憶廣度或類同,最差的表現大 部分在理解;作業量表中的優弱勢表現分別依然是在圖形設計及符號替 代上,或許透過這些早期的研究,我們可以推測 AS 學生在智力測驗的表 現情形。. 31.

(44) 第三節 亞斯柏格症和高功能自閉症之智力表現情形 由於亞斯柏格和高功能自閉症在 ASD 光譜上的位置很相近,因此, 陸陸續續有研究開始討論亞斯柏格症和高功能自閉症的異同,其中 DeLong 和 Dwyer(1988)的研究發現 IQ 高於 70 的 AD,有很高的比例顯 現出 AS 的特質,這是在 IQ 低於 70 的 AD 身上所看不到的,所以他們認 為亞斯柏格症和高功能自閉症的相似性應該很高。由於在做診斷的時 候,常常無法很清楚的將 HFA 和 AS 做切割,在國外,就算是使用 DSMⅣ作為診斷依據,臨床上也會發生,其實不是 AS 而是 HFA 的狀況(Miller & Ozonoff, 1997) ,所以,瞭解高功能自閉症者的認知功能,或許可以 幫助我們瞭解亞斯柏格症者的認知能力。. 本節搜尋 1990 年後,針對 AS 所做的智力研究作比較分析,十四篇 近期的研究中,AS 樣本大多採用 DSM-Ⅳ和 ICD-10 作為診斷標準,只有 一篇是使用 Gillberg 和 Gillberg 於 1989 年提出的診斷標準 (Ehlers et al., 1997) ,我們早在本章第一節中就已經得知兩個系統對於 AS 的診斷 標準相當一致,而 Gillgerg 和 Gillerg 診斷標比較大的不同就是接受早 期語言發展遲緩以及認為 AS 有比較獨特的語言模式。期望從這些近期的 研究中,可以幫助我們瞭解 AS 學生的認知特質。. 壹、亞斯柏格症和高功能自閉症者之智力比較 以神經心理學的角度,有些研究認為 AS 和 HFA 在認知組型上有不 同的表現模式(Klin et al., 1995) ,但也有研究認為兩者在認知和其 他社會、動作以及神經心理的測驗表現上並沒有差異(Howlin, 2000), 因此,至今,仍沒有足夠的證據及資料支持 AS 和 HFA 是兩群完全不同特 質的人,所以,欲瞭解 AS 的智力表現,先探究 HFA 的智能表現更是不可 缺少的。 許多研究試圖從心智理論(Baron-Cohen, Leslie & Frith, 1985) 、 32.

(45) 核心統整(Happé, 1994)和執行功能(Ozonoff, Pennington & Rogers, 1991)的角度將 AS 從 HFA 中分離出來,大部分的研究最後都發現自閉症 者在這三個部分都有缺陷,而 AS 則是在執行功能上有很大的困難。 Ambery、Russell、 Perry、Morris 和 Murphy(2006)的研究發現自閉 症者在執行功能上的困難主要是在彈性轉換及字詞產生(word generation)上,並沒有發現有抑制方面的困難,且在中樞統合的部份, 也沒有發現 AS 有類似 AD 在這方面的缺陷。Ozonoff、Rogers 和 Pennington 在 1991 將 AS 和 HFA 比較後發現,兩組的執行功能表現都比 控制組差,但 AS 的心智理論相關測驗(ToM1、ToM2)則比 HFA 好,跟控 制組的表現差不多。顯出不論從三大領域或者臨床上的表現看來,HFA 和 AS 的認知特質存有些許不同的地方。. 在智力表現方面,雖然大部分的研究認為 AS 的智力表現比 HFA 好, 且 VIQ 也比 HFA 高,但是,也有研究得到沒有差異的結果。最早 Szatmari、 Tuff、Finlayson 和 Bartolucci(1989)採用 Wing(1981)對於亞斯柏 格症描述的標準,選取 26 位 AS 以及 17 位 HFA 進行比較,發現兩者不論 是在 FSIQ、VIQ 以及 PIQ 表現都沒有顯著差異,只有在社會互動、語言 以及溝通的能力表現有不同,所以作者在當年下了一個結論,認為「AS 可以說是 PDD 的另外一種亞型,AS 和 HFA 之間的差異只出現在一些臨床 表現上」(Szatmari et al., 1989, p.132)。之後,Ozonoff 等人在 1991 年針對 10 名 AS 和 13 名 HFA 做比較,發現 AS 的 VIQ 比 HFA 高,且 HFA 的 VIQ 和 PIQ 之間有很大的差距,但在 AS 組中卻沒有這樣的狀況。 之所以會有這些互相矛盾的結果,研究者認為,可能是因為 AS 的診斷標 準不一致,造成外在效度無法確立的關係(Ozonoff, Rogers & Pennington, 1991, p.1115)。Mankiviona 和 Prior(1999)也支持 AS 的 VIQ 較 HFA 高,且整體智力表現也比較好,然而 Miller 和 Ozonoff 在 2000 年的研究中卻提出了另外一個觀點,他們也發現 AS 組的全量表智 商及語文智商高於 HFA 組,但若將兩組的全量表智商控制,則這樣的差 33.

(46) 異隨即消失,所以他們認為造成此差異的主要原因,應該跟亞斯柏格症 者整體的認知表現較好有關,而不是語文和作業之間的差異。. Ehlers 等人選取 IQ 皆>70 的 AS、AD、注意力缺陷者(DAMP)各 40 名,比較他們 WISC-R(1977)上的表現(Ehlers, et al., 1997),其 重要結果摘要如表 2-3-1,我們可以發現不論是在 FSIQ、VIQ 及 PIQ 分 數表現上,AS 都是三組中表現最好的,而自閉症組則最差(p<.001), 證實 AS 的整體能力比 AD 好;在語文量表的分測驗中,每一個分測驗 AS 的表現都比自閉症好,尤其是在理解分測驗,AS 是三組中表現最好的; 但在操作分測驗中,除了圖畫補充及連環圖系外,其他並沒有 AS 顯著高 於自閉症的趨勢。這個結果顯示,AS 在語文方面的表現顯著比自閉症者 還要好,而操作分測驗則為必比 AD 好,研究最後做邏輯回歸分析後發 現,用 WISC 作為區別亞斯柏格症和自閉症的工具,可以達到 49%的正 確診斷率,有不錯的預測效果。. 34.

(47) 表 2-3-1. Ehlers 等人(1997)的研究結果. p-level WISC Factor. <.05. <.01. 常識. <.001 AS>AD, DAMP. 類同. AS>DAMP. AS>AD. 算數 詞彙. AS>DAMP. AS>DAMP. AS>AD. DAMP>AD. AS>AD. 理解. AS,DAMP>AD. 記憶廣度. AS>DAMP. AS>AD. 圖畫補充. AS>DAMP. AS>DAMP>AD. AS>AD. AS>DAMP. AS,DAMP>AD. 連環圖系 圖形設計. AS>DAMP. 物型配置 符號替代 FSIQ. AS>AD. VIQ. AS,DAMP>AD. PIQ. DAMP>AD. AS>AD. 註 AS: Asperge syndrome、AD: autism、DAMP: deficits in attention, motor control and perception. 由於早期不論是對 HFA 或者是 AS,都尚未有一套明確的診斷標準及 定義,因此早期對 AS 和 HFA 所做的研究比較容易受到質疑,1990 年後, 針對 AS 和 HFA 智力表現做比較的研究較多(張正芬,吳佑佑,2006; Bruin, Verheji, & Ferdinand, 2006; Ehlers et al., 1997; Ghaziuddin & Mountain-Kimchi, 2004; Gilchrist et al, 2001; Koyama, Tachimori, Osada, Takeda, & Kurita, 2007; Klin, Volkmar, Sparrow, Cicchetti, & Rourke, 1995; Miller & ozonoff, 2000; Ozonoff, Rogers, & 35.

(48) Pinnington, 1991; Ozonoff, South, & Miller, 2000) ,茲將這些研究 依照發表年代的順序,歸納整理如表 2-3-2。. 36.

(49) 表 2-3-2. 亞斯柏格症和高功能自閉症的智能比較研究摘要表 樣本. AS 的 AS 的. 研究. N(age). AS 和 AD(HFA)相異處. AS 和 AD(HFA)相同處. VIQ> FSIQ>HFA HFA. Ozonoff, Rogers, AS=10. 1. AS 的 VIQ 顯著較 HFA 高。. & Pinnington. (M≒11.8). 2.HFA 的 PIQ-VIQ 差距明顯較 AS 高。. (1991). HFA=13. 3.AS 的語文記憶較 HFA 好。. 1.FSIQ 沒顯著差異。. 3. 2. 1.FSIQ 沒顯著差異。. 3. 2. 3. 2. (M≒12.4) Klin et. AS=21. 1.AS 的 VIQ 顯著較 HFA 高。. al.,(1995). (M=16). 2.HFA 的 PIQ>AS. HFA=19. 3.AS 的 PIQ-VIQ 差距明顯較 HFA 高。. (M=15) Ehlers et al.,. AS=40. 1. AS 的 VIQ 平均數顯著高於 HFA。. 1.AS 和 HFA 兩組的 VIQ 平均數. (1997). (M=9.8). 2. 除了圖形設計、物型配置及符號替. 皆大於 PIQ。. HFA=40. 代,其他所有分測驗平均數都是 AS>. 2.專心注意的表現最差。. (M=9.9). HFA 3.AS 的 VCI 顯著高於 HFA。 37.

(50) 續表2-3-2亞斯柏格症和自閉症的智能比較研究摘要表 樣本. AS 的 AS 的. 研究. N(age). AS 和 AD(HFA)相異處. AS 和 AD(HFA)相同處. VIQ> FSIQ>HFA HFA 2. 2. 1.AS 和 HFA 的 PIQ 沒有顯著差異。. 3. 3. 3. 3. Ozonoff,. AS=12. 1.AS 的 FSIQ、VIQ 及 PIQ>HFA,但. 1.AS 和 HFA 的符號替代都比一般人. South, &. (M=13.9). 沒有顯著差異。. 差,圖形設計也沒有比較好。. 2.AS 的理解比 HFA 好。. 2.AS 和 HFA 的常識都比圖形設計高。. Miller (2000) HFA=23 (M=13.3). 3.AS 及 HFA 在 VIQ>PIQ 的比例皆較 高。. AS=14. 1.AS 的 VIQ 及 FSIQ 皆較 HFA 高。. HFA=26. 2.AS 的 VIQ-PIQ 差距較大。. (M≒10). 3.AS 的視知覺功能較 HFA 好。. Gilchrist et. AS=20. 1.AS 的 VIQ 顯著較 HFA 高. 1.PIQ 沒有顯著差異。. al, (2001). (M≒1.1). 2.AS 的理解比 HFA 顯著較高. 2.分測驗都是圖形設計最好、理解最. Miller & Ozonoff, (2000). HFA=13. 差。. (M≒1.7) 38.

(51) 續表2-3-2. 亞斯柏格症和高功能自閉症的智能比較研究摘要表 樣本. 研究. AS 和 AD(HFA)相異處. AS 的. AS 的. VIQ>AD. FSIQ>AD. 3. 3. 3. 3. AS 和 AD(HFA)相同處. N(age) Ghaziuddin &. AS=22. 1.AS 的 VIQ 比 HFA 高(P<.001),. Mountain-Kimchi. (M=12). FSIQ 雖較 HFA 高,但未達顯著。. (2004). HFA=12. 2.AS 的常識、算數及詞彙分測驗顯. (M=12). 著優於 HFA。 3.AS 的 VIQ 及 PIQ 差距有達到顯著 (V>P),但 HFA 無。. Bruin, Verheji,. AS=11. 1.HFA 的 VIQ 和 PIQ 間沒有顯著差. 1.HFA 及 AS 的 VIQ 平均數皆>PIQ. &. (M=8.6). 異;但 AS 的 VIQ 顯著>PIQ。. 平均. Ferdinand(2006). HFA=13. 2.因素指數方面:HFA 的四個因素指. (M=8.6). 數間沒有顯著差異;但 AS 的 VCI 顯 著>POI 及 FDI。 3.AS 的 VIQ、PIQ 和 FSIQ 都顯著高 於 HFA。. 39.

(52) 續表2-3-2 亞斯柏格症和高功能自閉症的智能比較研究摘要表 AS 的 AS 的 研究. AS 和 HFA 相異處. AS 和 HFA 相同處. VIQ> FSIQ>HFA HFA. 張正芬、吳佑佑. AS=35. 1.AS 在 FSIQ、VIQ、PIQ、VCI、 1.FDI、POI 兩組沒有顯著差異,且 FDI. (2006). (M≒12). PRI 都顯著高於 HFA。. 皆是兩者最低的。. HFA=43. 2.AS 的 VIQ 平均(107.42)略. 2.兩者 VIQ 及 PIQ 皆未達顯著差異。. (M≒11). 高於 PIQ 平均(102.75)。. 3. 3. 3. 2. 3.HFA 的 VIQ 平均(89.5)略低 於 VIQ 平均(95.54) Koyama, et. AS=36. al(2007). (M=12.8) 2.AS 組 的 VIQ>PIQ , HFA 的 分,理解最差,在作業量表都是圖形設 HFA=37. 1.AS 的 VIQ 顯著高於 HFA。. PIQ>VIQ,但皆未達顯著。. 1.兩組在語文分量表都是記憶廣度最高. 計最高分。. (M=12.6) 3.AS 的詞彙和理解顯著優於 2.兩組 FSIQ 沒顯著差異。 HFA 而符號替代顯著較 HFA 差。. 註:AS=亞斯伯格症、AD=自閉症、HFA=高功能自閉症 FSIQ=全量表智商、PIQ=作業智商、VIQ=語文智商、VCI=語文理解、POI=知覺組織、FDI=專心注意、PRI=處理速度 40.

(53) 在這 11 篇研究中,有五篇得到 AS 的 FSIQ 並沒有顯著高於 HFA 的研 究結果(Ehlers et al., 1997; Koyama et al., 2007;. Klin. et al.,. 1995; Ozonoff, Rogers, & Pinnington, 1991; Ozonoff, South, & Miller, 2000) ,只有一篇認為 AS 的 VIQ 並沒有高於 HFA(Ozonoff, South, & Miller, 2000) ,其他的研究都支持 AS 的整體能力或語文智商優於 HFA,尤其以支持 AS 的 VIQ 顯著高於 HFA 的研究居多。雖然並非所有的 研究都得到 AS 的 VIQ 或 FSIQ 都高於 HFA 的結果,有些雖然得到 AS 的 FSIQ 或 VIQ 表現高於 HFA 將近 10 分,但卻沒有到達統計上的顯著 (Koyama et al., 2007; Manjiviona & Prior ,1999; Ozonoff, South, & Miller ,2000)。不過,我們還是可以認為,這兩點是 AS 和 HFA 在認知 表現上最大的不同,也是在區分他們兩者時最重要的兩項特徵。也就是 說,我們一般認為 AS 的整體智力表現可能比 HFA 好,或者 VIQ 比 HFA 高。. 至於 AS 和 HFA 的相似處,除了他們的智商大多數都在平均數左右 外,專心注意為他們兩組共有的弱勢表現(Bruin, Verheji, & Ferdinand, 2006; Ehlers et al., 1997; Manjiviona & Prior, 1999) ,另外在分 測驗部分,圖形設計為共同優勢而理解為他們在語文分量表的弱勢 (Gilchrist et al., 2001) ,符號替代也較一般人差,常識的表現比圖 形設計還要好(Ozonoff, South, & Miller, 2000)。. 近年來,針對 AS 和 HFA 的認知表現作比較的研究,大部分都認為他 們兩者的認知特質表現有所不同。Szatmari(2000)曾針對 AD 和 AS 蒐 集所有相關的成就測驗資料來比較他們的認知型態,整個研究分為兩個 階段,階段一為個案 6~8 歲時所做,第二個節階段延續第一階段,在個 案年齡 9~13 歲時所做,研究的結果有幾個較為重要的發現,(一)AS 的句子理解和算數成績顯著高於自閉症者。 (二)隨著年齡增加,自閉症 組在非語文 IQ 有顯著降低的趨勢,在畢保得圖畫詞彙測驗(PPVT)的分 數有顯著上升,而在算數及閱讀則沒有上昇或下降的趨勢。 (三)AS 組 41.

(54) 隨著年齡的增加 IQ、視動整合及算數的分數沒有顯著差異,而在閱讀能 力有增加趨勢。這樣的研究結果顯示,自閉症組的某些能力會隨著年齡 的改變而有增加或退化的趨勢,而 AS 組在一般能力的退化情形沒有自閉 症者嚴重,穩定度較高,且在閱讀能力方面有增加的趨勢。. 2004 年,Chaziuddin 以及 Mountain-Kimchi 兩人,單獨針對 22 名 亞斯柏格症(AS)以及 12 名高功能自閉症(HFA)在智力的表現上做比 較(Chaziuddin & Mountain-Kimchi, 2004),該篇有四個主要的研究發 現: (一)AS 的 VIQ 和 PIQ 間有顯著差異但 HFA 沒有此現象; (二)AS 的 FSIQ 及 VIQ 顯著高於 HFA;(三)AS 有 VIQ 高於 PIQ 的趨勢,但在 HFA 組卻沒有這樣的趨勢; (四)在分量表部分,AS 的算數、常識及詞彙都 顯著優於 HFA(p =.05) 。. 張正芬、吳佑佑(2006)兩人同樣針對亞斯柏格症者和高功能自閉 症者在發展及症狀表現之間作比較,他們從 WISC-Ⅲ的分數中發現 AS 在 全量表智商(FSIQ) 、語文智商(VIQ) 、作業智商(PIQ) 、語文理解智商 (VCI) 、知覺組織智商等五個智商指數皆顯著高於 HFA,但兩組在專心 注意、處理速度上的表現並無顯著差異,且處理速度智商都是兩組中最 低的。AS 的語文智商高於作業智商但未達顯著差異,HFA 的語文智商則 低於作業智商但未達顯著差異,顯示兩組都沒有顯著的 VIQ-PIQ 差距。. 最近一篇針對 AS 和 HFA 認知功能作比較的研究是 Koyama、T achimoru、 Osada、Takeda 和 Kurita 於 2007 年在日本所進行的,他們 選取 36 名 AS 及 37 名 HFA 施以日本版的 WISC-R、WISC-Ⅲ以及 WAIS-R, 兩組樣本的年齡範圍很廣(AS 的年齡範圍 5.6-30.5 歲;HFA 的年齡範圍 5.4-30.3 歲) ,發現 AS 的 VIQ 顯著高於 HFA,且 AS 的理解及詞彙分測驗 優於 HFA,但符號替代卻比 HFA 差,至於 FSIQ,和 PIQ 的表現,兩組得 到差不多的結果。 42.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Consistent with the negative price of systematic volatility risk found by the option pricing studies, we see lower average raw returns, CAPM alphas, and FF-3 alphas with higher

6 《中論·觀因緣品》,《佛藏要籍選刊》第 9 冊,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1

The first row shows the eyespot with white inner ring, black middle ring, and yellow outer ring in Bicyclus anynana.. The second row provides the eyespot with black inner ring

• Effective Use of the Learning Progression Framework to Enhance 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 Teaching and Assessment in Reading and Writing at Primary Level.

• Assessment Literacy Series: Effective Use of the Learning Progression Framework to Enhance 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 Teaching and Assessment in Writing at Primary Level. •

• Assessment Literacy Series - Effective Use of the Learning Progression Framework to Enhance 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 Teaching and Assessment in Writing at Primary Level.

How Can Parents Help Their Children Adapt to School Life Home-School Co-operation for Nurturing the New Generation Develop Children’s Potential through Comprehensive and

Wang, Solving pseudomonotone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 and pseudocon- vex optimization problems using the projection neural network,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