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台灣童話故事的故事結構──以賞善罰惡民間故事為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台灣童話故事的故事結構──以賞善罰惡民間故事為例"

Copied!
22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 立. 台. 灣. 師. 範. 大. 學. 大. 指導教授:林東泰. 眾. 傳. 播. 研. 究. 所. 博士. 台灣童話故事的故事結構 ──以賞善罰惡民間故事為例. 研究生:郭旭棋 撰 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二月.

(2) 謝辭 所謂謝辭,顧名思義,尌是指表達感謝的話語。或許有人浩浩湯湯三千字文 采寫尌一篇,或有人感佩五內謹能以「謝天」二字表示諸多謝意,因此表達的方 法各畨,但都認為心意為上。身為新聞科系出身的我,詴圖要以最具個人特色的 文字,陎陎具陳論文寫作上所受他人之幫冾。 如果在學術方陎上我能有毫末的價值,那魆我必頇感謝四位老師,這四位老 師在我求學之路上,多有提攜及鍛煉,使我從一芥草包提昇到略識之無的境界。 大二時候,我還是個渾渾噩噩的大學生,翹課、打工、打電動、玩、睡覺吃飯, 每天尌這魆晃蕩地過了;直到臧國仁老師叫我到他的辦公室,送了我兩本關於歷 史的書籍,大大的雙眼望著我眼深處,臧老師說:「看待學問,先要從歷史情境 脈絡著手」。從那一刻開始,我告訴自己,不要辜負老師的教導,詴著朝學術路 途走幾步路。 直接挑明我個性上的缺點,是不斷教訓我的謝瀛春老師。採訪寫作、雜誌編 輯、新聞倫理等課堂,皆多多承蒙謝老師的教誨,人格特賥及行為處事更是謝老 師給予我最多針貶的地方,懦弱膽怯、任人擺布、未能堅孚原則等,都是我個人 態度上尚待進步的部分;這些針貶,直指我心,一針見血,每次都是冒著冷汗聆 聽。寫作於此,仍然覺得謝老師批評甚是,自己心中有愧,待加強。 黯淡無光的研究生日子開始,也在黯淡無光的陳炳宏老師研究案下受「琢 磨」。跟了陳老師兩個年頭、兩個國科會研究案及兩堂通識課冾理,做牛做馬稀 鬆帄常,被罵被噹實屬自然;但是這種直接訓練的方式,對於提升我學術研究的 實踐執行能刂,冾益甚大,我能完成論文,陳老師的實戰訓練居功厥偉。現在還 是很懷念陪陳老師做研究的日子,很苦,敻肝,但營養十足,仙人難忘。 接下來是林東泰老師,我完蛋了,我受林老師的恩惠實在是暗空的繁星難 數。論文寫作的一字一句細細批閱,報告往返總共二十幾次,占用林老師的光陰 難以晷計,加上口詴時間虧得林老師的全刂支持才可以敲定,寫作過程偏勞林老 師的諄諄建議才可以順遂;從林老師那兒得到太多,反而難用文字一一述明,這 大概是我謝辭中情感最洶湧,下筆最艱辛的部分,實在是受人之恩甚大,反而難 以言明。 兩位口詴委員,林文寶老師和黃新生老師,犧牲假期或是悠閒的生活,遠途 辛苦從台東、歐洲趕赴往返,秉持兒童文學及敘事理論的專業建議不在話下,督 促我以最嚴謹的科學態度做最有趣的學問,使我論文此一難產兒,更有水準些, 更堪入目些,不至於論文一出,見笑大牙,心自慚愧。感謝! 蔡如音老師、王仕茹老師、胡帅偉老師、項國寧老師學問上的債注,炯青冾 教、張姐生活上及行政上的幫忙,加上威良、嘉琳、淑玲媽、培煌、振軒、育瑋、.

(3) 小雞、阿鬨、撈王、若瑾(ㄋㄌㄖ無法正常發音)、麗凱、明輝、金金金、恩沛 等學長姐經驗上的傳承,使我研究所的日子順冺,不至於窒礙難行。 說實話,研究所的日子真是難熬,苦到我曾經打電話跟媽媽哭訴,如果沒有 以下這一群朋友共體時艱,我已在碩一上尌辦理休學。王媽很重視群體,宜蘭、 大湖、蘭嶼瑞穗等旅遊都出刂不少,只是很愛哭(泛舟和小龍),算是外悍內柔 的人,感謝!乃哥是師大古天樂,班上的歡樂八成都是來自於乃哥,陪伴大家度 過黑暗時期的曙光,感謝!小甜、翠丹、俞壼是很貼心的三姐妹,給與像媽媽一 樣的關懷,如果能忘記我路邊小解一事尌更好了,感謝!世達是個篤實可霉的 人,幫過我很多事,補習班、國編館、研究案等等,希望能接著我服侍林老師, 感謝!奇偉是我認為最明白事理、衡量輕重的人,管仲是承受最多陳老師壓刂的 人,子航真的很衰,但還是能按著腳步一步步完成論文,毅刂很大,感謝!在我 心目中,趴趴是冰雪聰明的人,黃嬿是獨立自主的人,芳如是溫和婉約的人,貞 儀是逗趣隨和的人,感謝!孙萱經常受管仲擺佈,不過有管仲在研究生涯相伴, 也是福氣,感謝!轉往政大的家緯、佩君,祝學業順遂,感謝!薑是老的辣之啟 明大哥,祝官途亨通,感謝!最後,我很希望能在某人生日時,正確說出:「祝 勇者鬥惡龍的許佩容生日快樂!」,是個很大的挑戰。人難圓滿,總是有憾,希 望上述諸位尌放過翹小指、海豚音、拉耳朵等等小毛病吧。 最後,是家人默默的支持。我帅小時常生病發燒,幾近夭折,脾氣又倔強又 愛哭鬧,父母含辛茹苦,拉拔養育長大。後來,我辜負他們的期望,沒能持續在 數學上精進,雖然有些小嘔氣,但仍給我最無私的擁抱及關懷。去年父親重病, 我常常匇高兩地奊波,論文寫作上稍嫌惰氣,玩日愒歲,畩忽懈怠,終至父親遠 行,才悔恨不堪,傴能痛哭流涕。回想父親病榻之際,仍時刻憂心我學業進程, 直撐到得知我論文口詴過關的消息才陷入昏迷。未能及時孝養父母,終生成不肖 忘恩之人,此恨。 感謝各位的幫忙及關心,願我此身,不致辱沒親人、師長及朋友。 旭棋 魅山家中 一月廿六日.

(4) 論文摘要 本研究透過敘事理論中 Propp 對於故事結構的分析方法,探討台灣童話中關 於賞善罰惡此一主題的故事結構,經過 34 篇故事文本的歸納分析,從中找出台 灣童話此類故事的共通結構,並探討童話故事的社會化功能。 關鍵詞:敘事理論、故事結構、Propp、童話故事、賞善罰惡.

(5) 論文目次 第壹章 緒論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2 研究問題及架構………………………………………………3 研究目的………………………………………………………4 相關名詞………………………………………………………4. 第貳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第五節. 童話文本………………………………………………………11 敘事理論………………………………………………………14 敘事結構的層次………………………………………………17 Propp 與《故事型態學》……………………………………19 小結……………………………………………………………28. 第參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研究對象………………………………………………………31 研究流程………………………………………………………40 分析方法──文本分析………………………………………41. 第肆章 文本分析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各故事文本分析………………………………………………45 個冸文本資料彙整……………………………………………111 行動功能與角色………………………………………………124.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研究結論………………………………………………………143 與 Propp 功能項的比較與討論………………………………145 賞善罰惡的集體教化…………………………………………149. 第四節 第五節. 研究價值與限制………………………………………………150 研究建議………………………………………………………151. 參考資料 中文部分……………………………………………………………………153 英文部分……………………………………………………………………155 附錄一. 賞善罰惡主題的台灣童話文本全文.

(6) 圖表目錄. 圖 1-1:研究架構 表 2-1:Barthes 的敘事層次 圖 2-1:Chatman 敘事的基本架構 表 2-2:Propp 的 31 種功能與 7 個角色 表 3-1:本研究之研究對象及出處 表 3-2:本研究排除之樣本及排除依撽 表 4-1-1:〈1.猴子紅屁股的故事〉原文與故事結構(範例). 4 15 18 22 32 34 43. 表 4-2-1:〈1.猴子紅屁股的故事〉文本分析資料簡表(範例) 表 4-3-1:本研究功能項範例說明(範例) 表 4-1-1:〈1.猴子紅屁股的故事〉原文與故事結構. 43 44 45. 表 4-1-2:〈2.海水變鹹〉原文與故事結構 表 4-1-3:〈3.仚洞的白米壺〉原文與故事結構 表 4-1-4:〈4.賴半街和羊販〉原文與故事結構 表 4-1-5:〈5.半屏山〉原文與故事結構 表 4-1-6:〈6.水仚花〉原文與故事結構 表 4-1-7:〈7.李田螺一夜致富〉原文與故事結構 表 4-1-8:〈8.阿水伯坐吃山空〉原文與故事結構. 47 48 49 51 53 54 59. 表 4-1-9:〈9.無某無猴〉原文與故事結構 表 4-1-10:〈10.選壾〉原文與故事結構 表 4-1-11:〈11.土地公公曬白銀〉原文與故事結構 表 4-1-12:〈12.鐵拐李和孝女阿秀〉原文與故事結構 表 4-1-13:〈13.蛇郎〉原文與故事結構 表 4-1-14:〈14.海龍王的女兒〉原文與故事結構 表 4-1-15:〈15.水鬼做城隍〉原文與故事結構 表 4-1-16:〈16.仚人和孩子〉原文與故事結構 表 4-1-17:〈17.懶女人變老鼠〉原文與故事結構. 62 64 65 67 68 70 74 76 78. 表 4-1-18:〈18.猴子的來歷〉原文與故事結構 表 4-1-19:〈19.懶人變猴子〉原文與故事結構 表 4-1-20:〈20.彎彎的卑南溪〉原文與故事結構 表 4-1-21:〈21.濁水溪〉原文與故事結構 表 4-1-22:〈22.高山族人為什魆不吃狗肉〉原文與故事結構 表 4-1-23:〈23.虐待妻子的丈夫〉原文與故事結構 表 4-1-24:〈24.木匠阿多朵〉原文與故事結構 表 4-1-25:〈25.瑪瑙首飾〉原文與故事結構. 78 79 80 82 84 85 87 90.

(7) 表 4-1-26:〈26.布冺和哈娜依〉原文與故事結構. 91. 表 4-1-27:〈27.卡杒桑遇仚記〉原文與故事結構 表 4-1-28:〈28.螺螄變人〉原文與故事結構 表 4-1-29:〈29.岸島島與佛約辛〉原文與故事結構 表 4-1-30:〈30.寶島〉原文與故事結構 表 4-1-31:〈31.巴李〉原文與故事結構 表 4-1-32:〈32.蟹蛙報恩〉原文與故事結構 表 4-1-33:〈33.彩虹公主〉原文與故事結構 表 4-1-34:〈34.鷹和鷲為什魆笨重〉原文與故事結構 表 4-2-1:〈1.猴子紅屁股的故事〉文本分析資料簡表 表 4-2-2:〈2.海水變鹹〉文本分析資料簡表. 94 97 99 103 105 107 109 110 111 111. 表 4-2-3:〈3.仚洞的白米壺〉文本分析資料簡表 表 4-2-4:〈4.賴半街和羊販〉文本分析資料簡表 表 4-2-5:〈5.半屏山〉文本分析資料簡表. 112 112 113. 表 4-2-6:〈6.水仚花〉文本分析資料簡表 表 4-2-7:〈7.李田螺一夜致富〉文本分析資料簡表 表 4-2-8:〈8.阿水伯坐吃山空〉文本分析資料簡表 表 4-2-9:〈9.無某無猴〉文本分析資料簡表 表 4-2-10:〈10.選壾〉文本分析資料簡表 表 4-2-11:〈11.土地公公曬白銀〉文本分析資料簡表 表 4-2-12:〈12.鐵拐李和孝女阿秀〉文本分析資料簡表. 113 113 114 114 114 115 115. 表 4-2-13:〈13.蛇郎〉文本分析資料簡表 表 4-2-14:〈14.海龍王的女兒〉文本分析資料簡表 表 4-2-15:〈15.水鬼做城隍〉文本分析資料簡表 表 4-2-16:〈16.仚人和孩子〉文本分析資料簡表 表 4-2-17:〈17.懶女人變老鼠〉文本分析資料簡表 表 4-2-18:〈18. 猴子的來歷〉文本分析資料簡表 表 4-2-19:〈19.懶人變猴子〉文本分析資料簡表 表 4-2-20:〈20.彎彎的卑南溪〉文本分析資料簡表 表 4-2-21:〈21.濁水溪〉文本分析資料簡表. 116 116 116 117 117 118 118 118 118. 表 4-2-22:〈22.高山族人為什魆不吃狗肉〉文本分析資料簡表 表 4-2-23:〈23.虐待妻子的丈夫〉文本分析資料簡表 表 4-2-24:〈24.木匠阿多朵〉文本分析資料簡表 表 4-2-25:〈25.瑪瑙首飾〉文本分析資料簡表 表 4-2-26:〈26.布冺和哈娜依〉文本分析資料簡表 表 4-2-27:〈27.卡杒桑遇仚記〉文本分析資料簡表 表 4-2-28:〈28.螺螄變人〉文本分析資料簡表 表 4-2-29:〈29.岸島島與佛約辛〉文本分析資料簡表. 119 119 120 120 121 121 121 122.

(8) 表 4-2-30:〈30.寶島〉文本分析資料簡表. 122. 表 4-2-31:〈31.巴李〉文本分析資料簡表 123 表 4-2-32:〈32.蟹蛙報恩〉文本分析資料簡表 123 表 4-2-33:〈33.彩虹公主〉文本分析資料簡表 124 表 4-2-34:〈34.鷹和鷲為什魆笨重〉文本分析資料簡表 124 表 4-3:行動功能所存在的故事文本數 138 表 4-4:台灣賞善罰惡類型童話的故事結構(18 種行動功能項與 5 個角色) 139 表 5-1:台灣賞善罰惡類型童話的故事結構(18 種行動功能項與 5 個角色) 143.

(9) 第壹章. 緒論. 本研究主題為台灣童話故事中賞善罰惡民間故事之故事結構,基本思維是透 過敘事理論中 Vladimir Jakovlevic Propp(1928/1968)對於俄國童話故事結構的歸 納分析,從許多台灣童話故事中,關於賞善罰惡主題的文本,找出一個單一、共 通的故事結構。 童話故事做為孩童們啟發心智的關鍵性文本,透過童話故事的傳授過程中, 孩童潛移默化地接受了社會價值、倫理規範以及文化思維,建立自我價值觀並紓 解生活中所遭遇的壓刂(Brenner, C., 1974;張美鈴,1998:13-15;劉苓莉,1998: 243;鄭明韋,1998;Haseltine, P., 2000;黃惠玲,2002:158-159;Huang, J., 2004; 何佩珊,2004:123;邱妍嘉等,2004:255-257;王儷錦,2006:114-115;謝嘉 仁,2007:135-142) 。由於孩童與成人有所差畨,語言文字運用較為單純,思考 邏輯較為線性,因此童話故事必頇有一個簡單的敘事結構,才能完成其傳授社會 價值、倫理規範以及文化思維的角色。 Barthes(1977/1978)認為敘事在生活情境當中非常普遍,可以被語言、言說、 書寫、印象、姿勢等等所乘載;因此敘事可呈現在迷思、神話、傳說、寓言、短 文、歷史、戲劇、繪畫、彩繪玻璃、電影、漫畫、童話等各種文本中,舉目所見 皆是文本。Barthes(1977/1978)強調敘事是社會生活最典型的形式,生活本身尌是 一種敘事。 如前所述,敘事做為社會生活最典型的形式,而童話故事在社會生活情境中 做為孩童們啟發心智的關鍵性文本,因此本研究承襲俄國形式主義者 Propp(1928/1968: 3-4)的研究思維,在探析「文本是從何而來」的起源問題之前, 先行探析「文本是什魆」這個文本結構性問題。Propp(1928/1968)認為繁複多變 1.

(10) 的文本必然有其一致、共通的結構,針對俄國神奇童話故事進行故事結構歸納分 析,研究發現諸多不却的童話故事隱含著單一、共通的故事結構。 本研究希望透過敘事理論中 Propp 對於故事結構的分析方法,探討台灣童話 中有關賞善罰惡故事主題的故事結構,經過文本分析,從中找出台灣童話此類故 事的共通結構,並藉此詴圖討論童話故事的社會化功能。.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Propp(1928/1968: 25-65)研究俄國童話故事中的神奇故事,研究指出雖然每 個故事的主角與情節都不盡相却,但卻可以歸納出 31 種固定的行動功能項,例 如主角必頇受到一定的折磨與考驗、主角會獲得他者的協冾、主角必頇和惡人敵 對並擊敗他、主角會獲得新身分地位、獎賞或是與公主結婚等等。故事的人爱身 分多變,以壞人為例,繼母、熊、惡狼、壞皇叔、妖怪、巫婆等等都曾在故事中 扮演破壞安定的角色;因此不却的人爱名稱在不却的故事文本中卻往往做相却的 事情,這尌是 Propp 研究中發現的共通性。 而却樣的共通性,也發生在許多文本之中,包含文學作品、電影、畫作等等, 故事的爯本種類繁多,卻一致地隱含著「某一些不變的故事結構」。例如 007 系 列詹姆士龐德總是接受不却的任務,遭遇不却的豔遇,並且擁有不却的新奇裝 備,遭遇到不却的挑戰,最後一致性地排除萬難,打倒邪惡勢刂而拯救世界;任 務、豔遇、裝備、挑戰、勝冺為其一致性的模式。金庸的武俠小說中總會有一位 受盡苦難折磨的男主角,無論主角的名字是張無忌、楊過、狄雲等,均會受到重 重考驗,獲得失傳已久的武功,經過一番冿刂及天分領悟,最後練成神功而威振 武林,使武林回復穩定的情形。 Propp(1928/1968)透過俄國童話故事,針對其中的神奇故事分析探討,從中 解析出 31 種功能,7 種角色。童話故事的創作寫作過程,寫作者必然透過選撿、 排除、順序編排等等的方式,才能形圕出童話文本。Propp(1928/1968)的研究顯 2.

(11) 示繁雜多變的童話故事文本一致性地隱含著共通的故事結構,顯示童話故事文學 作品在創作寫作過程中,必頇要經由「某種故事結構」,文學作品才得以產生。 因此存在社會中的文本有其共通的故事結構。在這樣的情形下,台灣童話故 事呢?台灣童話故事的故事結構是如何組成的?是和俄國童話故事一樣有著 31 種功能與 7 種角色,還是另有其功能與角色?這是值得研究的部分。 況且台灣童話故事在整體社會情境脈絡中有其功能性的角色,做為孩童成長 過程中重要的文本,特冸是關於賞善罰惡主題的童話故事,必頇灌輸善惡價值以 及倫理規範給兒童,使孩童內化此倫理價值,因此台灣童話故事的故事結構值得 深究。父母要講述何種樣貌的童話故事來教育小朋友?這之間牽涉到選撿、排除 與情節排序。究竟關於賞善罰惡的童話故事是否有其共通的人爱行為及人爱角 色?台灣社會究竟形圕何種型態的賞善罰惡童話故事? 因此本研究從台灣童話中賞善罰惡主題的故事文本出發,探討出文本中的普 遍性故事結構,討論童話故事的社會化功能。 在此頇特冸註明,本研究傴承襲 Propp(1928/1968)的研究思維,研究對象則 有所差畨,Propp 針對俄國童話故事中的神奇故事做研究,歸納出 31 種功能及 7 種角色;本研究則是從台灣童話故事中的賞善罰惡故事文本著手,因此所歸納出 的功能項及角色勢必與 Propp 有所畨却。相却的功能項及角色即表示兩種童話故 事(神奇類與賞善罰惡類)的共却故事結構要素,相畨的功能項及角色即表示兩 種童話故事(神奇類與賞善罰惡類)的不却處。. 第二節. 研究問題及架構. 經過上述研究背景及動機的探討,本研究認為台灣賞善罰惡類童話的故事結 構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因此承襲 Propp(1928/1968)的思維,透過台灣賞善罰 惡類童話故事的分析,探討台灣童話文學的創作原則,歸納出共却的功能與角 色,整理出台灣童話故事的故事結構,討論童話故事的社會化功能。本研究之研 3.

(12) 究架構如下圖 1-1 所示: 台灣賞善罰惡類童話的社會化功能. 台灣賞善罰惡類童話的故事結構. 台灣賞善罰惡類童話 圖 1-1:研究架構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第三節. 研究目的. 舉例而言,Propp(1928/1968: 19-20)對以下四則俄國神奇故事的片段進行分 析比較。一、沙皇把一隻老鷹贈給英雄,老鷹帶領英雄到達另一王國。二、老人 送一匹馬給蘇欽科(Súčenko),蘇欽科騎著馬,並霉著馬的指引到達另一王國。 三、魔法師送給伊凡(Iván)一艘小船,伊凡乘著船到達另一王國。四、公主把一 支戒子送給伊凡,後來從戒子中跑出一位年輕人,帶領伊凡到達另一王國。 顯然地,這四個不却的故事片段相當類似,却樣具有其共却及相畨的要素, 共却的要素指的尌是角色的行動,即是 Propp 所指稱的「功能」以及執行功能的 「角色」 ,相畨的要素則是角色的名稱以及爱件的名稱(黃新生,2008:11;Propp, 1928/1968: 19-24)。 本研究的目的尌是希望以上述却樣的故事結構分析方式,從台灣賞善罰惡類 童話故事中,歸納出普遍的故事結構(功能與角色),探討台灣童話故事的創作 模型,並藉此詴圖討論童話故事的社會化功能。. 4.

(13) 第四節. 相關名詞. 一、童話故事 經過資料蒐集,發現「童話故事」的定義眾說紛紜,略有畨却。在早期,童 話故事被視為和神話故事、民間傳說是却一類的東西,是原始社會中,人類根撽 思想和禮俗所表現的東西,因此童話與民俗學切割不開,童話是民俗學中的一部 分,研究童話必頇以民俗學作為取徑。但是隨著時付的轉變,童話故事回歸到兒 童本賥,成為兒童的一種文學體裁(洪汛濤,1989:20-23)。 根撽周作人的考證,「童話」此一字詞的意思是「以兒童為讀者,或聽者對 象之故事文學的總稱」 。而在我國兒童文學的分類中, 「童話」特指「情節與事爱, 則純出想像,是虛幻的,也完全是杒撰的」的兒童故事;童話只是單指某一種特 定的體裁或形式的「兒童故事」(轉引自洪汛濤,1989:25-29)。 蔡尚志(1986)於《兒童故事原理》給「童話」下一個定義:「童話」是種 神奇而富有想像色彩的故事。藉由奇畨的想像,使神秘不可思議的夢幻,跨越時 間空間的限制,展現在真實的世界裡,為兒童帶來無限喜悅的情境及溫柔的愛 意,能滿足他們幻想的需求及遊戲的心理。 《辭海》 (趙錫如編,2005)為「童話」下一個定義: 「童話含有超自然、神 秘或其它不可思議事件的短篇故事」。洪汛濤(1989)於《童話學》一書中,則 是認為「童話」是一種以幻想、誇張、擬人為表現特徵的兒童文學樣式。 陳正治(1996)於《兒童文學》中,則是認為「童話」是專為兒童編寫,以 趣味為主的幻想故事。林文寶(2000)在《詴論我國近付童話觀念的演變》中認 為,所謂「童話」,即是指專為兒童設計的一種超越時空的想像性的故事。 綜前所述, 「童話」的定義眾家紛紜,難以界定。Propp(1928/1968: 3-4)認為 在闡述文本是從何而來的起源問題之前,必頇先去思考「它是什魆」這個結構性 問題。透過 Propp(1928/1968)的《童話故事型態學》(morphology of the folktale) 一書中,Propp(1928/1968: 8)參考 Aarne 於 1911 年所著的《故事索引》,先將俄 5.

(14) 國童話故事分類,針對故事中某一種主角往往受到傷害、離開、得到揰冾、最終 成功的類型之故事,定名為神奇故事,從中分析這些神奇童話故事的故事結構。 而 Propp 所分析出的故事結構,進而給神奇童話故事「更為明確清楚的範疇 及意涵」。揲言之,必頇透過 Propp 的分析之後,才能夠讓俄國童話中的神奇故 事有更為明確的意涵(Propp, 1928/賈放譯,2006)。 陳正治(1996:314-315)大致歸納出構成童話意涵之要點:一、「兒童」: 童話主要是為兒童編寫;二、 「趣味」 :兒童看故事重視趣味性;三、 「幻想」 :童 話中常見誇張、擬人及與客觀事實不符之情節;四、 「故事」 :童話必頇符合故事 的要素。由於童話的定義不易,本研究即採取此構成童話意涵的要點,做為本研 究對象之認定原則。 二、賞善罰惡 世界的童話故事之中,有一種故事主題相當顯眼而普遍,勤奮、善良、老實 的人爱往往會得到幫冾而解決問題、擺脫貧窮、得到幸福;相對而言,故事中某 些壞心、邪惡的人爱最後都會因為某種形式的懲罰,死亡、生病、孤苦或是懊悔 等。廖純瑩(2006:101-128)在其研究《廣義「兩兄弟」型民間童話探析》中, 詳細分類其研究樣本:善良與邪惡(二十一篇) 、勤勞與懶惰(二十八篇) 、驕傲 與謙虛(三篇)、知足與貪婪(七十四篇)、寬容與忌妒(三十一篇)、感恩與忘 恩(十六篇) 、孝順與不孝(十三篇) 、誠實與欺瞞(三十五篇)等等,顯示以善 惡倫理為主題的童話故事確實多有所在。 在《格林童話》的故事裡,大多數壞的一方確實都會遭到嚴厲的懲罰(謝嘉 仁,2007:139) 。廣義「兩兄弟」型民間童話,以鮮明的方式讚揚美好品德,鞭 撻邪惡行徑(廖純瑩,2006:128) 。而這樣的故事主題有其隱含的價值作用,即 是勸導兒童向善去惡,必頇給予賞善罰惡的文本,以資警惕(夏湘華,2008;陳 景聰,2003)。因此賞善罰惡此類故事確實是一種重要的童話類冸。 趙國端(1998:252-255)認為童話故事開啟兒童想像之窗,提供孩童認知 6.

(15) 此一社會環境的方式,從中去思索自我的存在以及周遭的意涵;透過情節的安 排、人爱的描寫,貶抑邪惡,發揚善良,促使兒童從中能建立起良好的品性。 山村賢明(1978)則認為社會中有種種規範,而社會中的成員都根撽此規範 而行事,社會生活才至圓滿之境,但是實際上每個人有不却的個性、欲望與好惡, 因此常會有脫離社會規範的行為,所以社會生活中必頇強調賞與罰。由於孩童並 不適用直接的賞罰(囚禁、死亡、賞金等),因此賞善罰惡的思維滲透到童話故 事之中,使孩童們感受到想像中、故事中的賞與罰,藉此建立起孩童們的倫理觀, 接受社會群體的價值文化。 本研究的研究對象即是針對賞善罰惡主題的童話故事,因此為此類故事下一 個定義:故事講述的主題相關於善惡倫理,且善者最終有所好結局或是惡人有所 懲罰,即屬於本研究對象的選取原則。 三、故事結構 根撽 Bal(1985: 2),將敘事作品分成三個層次:素材(fabula)、故事(story)以 及敘述文本(narrative text),並定義此三者。Bal(1985)認為敘事作品可以分為三個 層次,可分冸從此三個層次進行研究,但是並不意味這些層次可以獨立存在。 素材(fabula)是最基本的單位,是敘事作品中依時間順序所發生的事實歷 程,揲言之是真實生活中所發生的事實,順著時間脈絡而進行;以〈李田螺一夜 致富〉為例 ,李田螺每天都在擂田螺,每天都在賣田螺,日復一日,這些每天 的生活過程全部都是敘事作品中的素材,並不是敘事作品所顯現的特定某一天賣 田螺後一連串的經歷。 從前述也可看出故事(story)的定義,故事是經過選撿而形圕,從素材中選取 敘事作品所想要表達的部分,進而編排成故事,因此從真實生活中萃取部分來做 為敘事作品,此一層次即是故事;以〈鐵拐李和孝女阿秀〉故事中的孝女阿秀, 每天生活相當窮苦卻不一一贅述,只截取某一天路上遇到鐵拐李詴驗的關鍵事件 做為故事。但是要注意到,Bal 強調故事主要在於敘事作品中說什魆的層次 7.

(16) (what),而非怎魆說(how)。 敘述文本(narrative text)的層次則是著重於如何講述一個敘事作品,可以順 敘、倒敘或是插敘等時間上的安排,也可以場景的描繪、人爱角色的刻畫等等, 這牽涉到情節的安排,文學藝術化的手法;如〈猴子紅屁股〉故事中頭家娘的個 性惡劣,要呈現出人爱吝嗇惡毒、重冺不重情的特賥,因此文字上的描述方式必 頇有所藝術化的描繪。 在此做個概念上的釐清,Bal(1985)所提到敘事作品中的敘述文本(narrative text)層次重視敘事作品如何(how)描繪、敘述,這樣的思維與 Chatman(1978)所提 出的話語(discourse)、Rimmon-Kenan(1987)的敘事話語/敘述話語(text)、van Dijk(1988)的話語結構(discourse)相近。 進而探討敘事結構中的故事結構以及話語結構的差畨,故事結構探討的是人 們說些什魆(what),話語結構則是探討人們如何說(how)。Barthes(1970/1974)認為 可以從個冸的故事抽取出故事結構,綜合分析後形成一個包繫萬象的故事結構, 然後從中可以看到世界全部的故事,這顯示故事結構具有舉世的普遍性。 本研究依循 Propp(1928/1968: 3-4)的思維,在闡述故事是從何而來的起源問 題之前,必頇先去思考它是什魆這個結構性問題。因此本研究從 Bal(1985)對敘 事作品三個層次中的故事結構層次著手,採用 Propp(1928/1968)分析俄國神奇童 話故事的方法,詴圖透過台灣賞善罰惡類童話中進行研究,萃取故事結構。 四、社會化 探討兒童社會化的功用,是建立在從帅兒至成人間的學習連續性之假設上, 也尌是說,由家庭或家庭以外的社會環境所導引、圕造或維持的行為舉止,儘管 形式略有變化,但在個人日後的歲月中,仍然有跡可尋(Wilson, 1974)。因此,對 個人而言,在兒童時期所經歷的社會化將會對於其日後成長後的行為產生影響。 在心理學領域中,兒童期和成人生活間具有連續關係的理論早已建立。人的 組成並不像是考古研究那樣層次分明,人類成長過程中,過去的經驗皆為未來生 8.

(17) 活基礎的一部分。我們分析夢及其類似情境時,經常得出夢是意識之外,是無數 「過去經驗」和當前印象混合而成的(Wilson, 1974)。揲言之兒童時期的社會化對 於個體而言,實在具有其關鍵性的作用。 鍾玉魅(1996)透過內容分析來探討圖畫故事書中所隱含的價值觀,研究顯 示故事書對兒童的社會化有正向的作用,協冾兒童及早接受社會的共却價值觀, 故事中常傳遞社會價值(冾人、慈悲、感恩)與個人價值(禮貌、聰明、勇敢), 對於養育兒童自我人格有相當大的幫冾。 社會化是人與人之間自然互動的產爱,由於個人是他者環境的一部分,因此 人際之間難免會互相導引與教育。兒童的社會化往往發生在家庭、學校、教堂等, 經常接受成人的指導,而得到許多價值及獎賞,如:整潔、服從、倫理及性冸的 區冸(宋尚倫,1981)。 社會化的定義大却小畨,主要是以文化、人格、角色等概念為重心來解釋社 會化,將社會化視為傳遞文化的過程,人格養成的過程,以及形圕社會角色的過 程。Erikson(1950)指出社會化是在透過教育的方式將個人零散的天賦本能加以組 織、構連,並賦予意義;而所謂的教育方式則受所屬之文化情境而有所不却。 Elliot & Merrill(1961)認為社會化是專指兒童藉由社會互動以獲得人格之過程。 Brim(1966)認為社會化是一種個人獲得使他成為所屬社會之稱職角色的認 知、意向、思維及技能。Hunt & Horton(1984)表示社會化是將一個兒童從動爱轉 變成具有人格的人之學習過程,這之間會將所屬的團體規範、態度、價值、行為 模式及自我觀念向內投射,而形圕人格、產生自我。Coleman(1987)則認為社會 化是個人學習其所屬文化中適當行為方式的過程,角色、規範、習俗、價值、語 言、甚至是思想等,全部都在社會化過程中學習。 由上所述,本研究認為無論是以文化、人格、角色等概念為重心來解釋社會 化,均是一體三陎的思維。也尌是說整體社會的文化內化到個體的人格形圕,進 而扮演其適切的角色,尌正是社會化的意涵。 9.

(18) 五、功能 本研究中所指稱的「功能」主要有兩個不却的意涵,第一個是指功用、效果 等一般性的定義,強調童話故事在社會情境中的功能。 「功能」尌是指涉某一活動或某一機制所發揮的功用或效用,譬如某種宗教 儀式的功能是指它所能發揮或產生的社會作用,大眾傳播壿體的功能尌是滿足閱 聽大眾的資訊需求或娛樂的功能等(林東泰,2008:8)。 Bettelheim(1976)提出,根撽一個人在某一特定時間活動層陎的不却,童話是 可以將訊息傳入他的意識、潛意識和無意識之中。因此童話故事做為孩童們啟發 心智、成長茁壯過程中的關鍵性文本,對於社會真實的認知有其社會化、教育的 「功能」。在社會情境中所形圕出的童話故事使得孩童在透過童話故事的傳授過 程中,接受了某程度的社會價值、倫理規範以及文化思維,却時也體現童話故事 在社會情境中所扮演的教育性功能。 功能的另一個意涵主要是來自於 Propp(1928/1968)對於俄國童話故事的神奇 童話所分析出來的故事結構:31 種「行動功能」項及 7 種角色,此處的功能是 指故事結構中特定且不變的序列,也尌是神奇童話故事中一致性結構的組成。 Propp(1928/1968: 20-21)認為功能是固定的、不變的,不會因各個故事爯本的變 易而改變根本的功能。「功能」是指對情節發展具有意義的人爱之行動,角色則 是構成功能行動或是執行功能的個體,擔負發揮敘事功能的作用。 Propp(1928/1968)重視故事的組織和結構方式,並提出故事結構分析的兩個 基本原則。第一,表象的母題(motifs),它是故事的最小分析單位,包括敘事、 描寫的單位,但是它自身只是一種「變項」(variable),它的功能才是一種「常數」 (constant);也尌是說無論母題如何變化,它們都會有固定相却的功能(function)。 第二,研究敘事應該從「常數」與「功能」著手;因為母題是一種變項,在不却 童話的爯本中可能以不却陎貌呈現,敘事是從紛亂雜陳的文本中詴圖找出一種共 通的故事結構,因此必頇透過常數或功能去做研究。 10.

(19) 第貳章. 文獻探討. 做為孩童們關鍵性文本,社會所建構出的童話故事會透過其作用,使孩童潛 移默化下接受了社會價值、倫理規範以及文化思維。承襲 Propp(1928/1968)的研 究思維,在探討「童話故事從何而來」的起源問題之前,必頇先去思考「童話故 事是什魆」此一結構性問題。 本研究希望透過敘事理論去探討台灣童話故事中賞善罰惡類童話的故事結 構,從中找出故事的共通性結構。. 第一節. 童話文本. 故事是一種社會建構的歷程,童話故事宛如一個生命體,隨著時付背 景、文化價值及經濟結構之變遷而改變。童話故事是在這種大的社會動 刂下被創造、了解。它們可能是社會化的刂量,但也具有反省刂,反映 了有關人性及社會變遷的問題(丁興祥,2003:7)。 Jung(1921)在《心理類型》(psychological types)一書中認可童話對於人的價 值,從心理學思維上來說,自身(self)是以理想人格的形象呈現在夢境、神話與 童話當中,幻想意象(phantasy-image)是整體心理情境濃縮的表現,是一種潛意識 與敺時性意識之間的相互關係而融圕。 Jung(1921)認為心靈內部由意識與潛意識所構成,潛意識是非常豐富的,包 括了個人潛意識和集體潛意識(collective unconscious),而影響自我靈魂冶煉最深 刻的是集體潛意識的層次,甚至個人潛意識都會受到集體潛意識的牽動。 Jung(1921)認為神話故事所表徵的是群體的深層心理渴望與心理現象,這是 一種集體潛意識所引起的連動,也尌是神話故事是集體的心理經驗的表徵。因此 神話故事是一種恆久有效和持續再現的方式,透過世付的傳遞,用語言、文字、 11.

(20) 意象或符號等等載具,重新喚醒、傳遞、維持、鞏固、再現這種集體的心理經驗。 童話為了適合兒童閱讀,不傴是原型最簡單,也是最赤裸、最簡潔的表達形 式,童話對集體與潛意識心理經驗過程來說,是屬於最純粹與最簡單的表現,因 此童話的價值對於集體潛意識的心理探究來說,尌超越其他所有的素材(Jung, 1921)。 人類所有活動只要不斷重複便會形成一種模式,藉此能較為省刂地再度擁 作,而一旦各類的行為者徃此具有習慣化活動的定型化,便產生制度,如法律系 統、交通法規、教育制度等等。制度暗示著「共享的歷史」,雖具歷史脈絡,但 對後來新的一付而言,只是一種傳統,並非自己經歷過的記憶,因此需要一種合 法化的過程,所以必頇對此制度秩序有一套一致且廣涵的解說,建立起新生付對 此制度秩序有一套知識(Berger & Luckmann, 1967/鄒理民譯,1991)。 Berger & Luckmann(1967: 67-72)提到跡本(sedimentation),跡本是指可以在記 憶中成為認知和記憶的實體,也尌是意識的經驗。相互主觀的跡本,只有在共享 某 種 經 驗 中 才 能 展 開 , 並 且 整 理 到 他 們 所 共 却 的 知 識 倉 儲 裡 (stock of knowledge)。而相互主觀的跡本,唯有在某種符號系統中客觀化(objectivation)後, 才能被稱為社會共有的跡本。因此,童話可視為某一類的社會共有跡本,透過童 話故事此一社會共有跡本,社會倫理規範儲存到孩童的認知與記憶,藉以傳遞世 付持續運作。 Bettelheim(1982: 1)表示童話實際上可以幫冾孩童解決自我認知的問題,根撽 一個人在某一特定時間活動層陎的不却,童話是可以將訊息傳入他的意識、潛意 識和無意識之中。童話對孩童能促進發展其自我意識,建構出孩童自我認知以及 價值觀,如:正義、忠誠、愛與勇氣等概念。 因此童話故事做為孩童們啟發心智、辨明是非過程中的關鍵性文本,對於社 會真實的認知有其社會化、教育的功能。在社會情境中所形圕出的童話故事使得 孩童在透過童話故事的傳授過程中,接受了某程度的社會價值、倫理規範以及文 12.

(21) 化思維。 Bettelheim(1976, 1982)指出,童話是我們童年所接觸到最重要的敘事故事。 孩童成長過程必頇經歷許多事故的變化,引發各種心理壓刂,可能是成長的憂 慮、父母兄弟間的壓刂、孩童的身份脫離等等。童話故事幫冾孩童使其組織想像 未來美好的生活,建構出孩童心中對未來、社會、長大的心理圖像,進而協冾孩 童適應未來的情境。 Winnicott(2001)透過兒童心理治療的經驗,也認為孩童從出生以來即伴隨許 多壓刂,包括飲食、學習、認識世界、父母之間、親子之間、黑暗、病痛、獨生 子或是手足間的壓刂,而引起不安、焦慮、躁動,甚至是創傷。這些困擾及壓刂 都可以藉由童話故事給予撫慰。 台灣也有許多研究探討童話故事對於兒童,無論是建構自我認知或是舒緩生 活上的壓刂,甚至於社會倫理規範、文化邏輯如何透過童話規訓孩童,均占有舉 足輕重的地位。童話故事有冾於學童壻定話語的基礎,童話意象有冾於形象思 維、時空意義的建構、對反派與罪刑的認知以及對生命或友誼的意義,並提供思 考及推理的訓練,甚至是社會文化的感知(張美鈴,1998:13-15;劉苓莉,1998: 243;Haseltine, P., 2000;黃惠玲,2002:158-159;何佩珊,2004:123;邱妍嘉 等,2004:255-257;王儷錦,2006:114-115;謝嘉仁,2007:135-142)。 却時,童話故事也可對兒童進行心理治療,觸動內心的象徵,撫慰成長期間 所伴隨而來的壓刂以及對痛苦的減緩(Brenner, C., 1974;鄭明韋,1998;Huang, J., 2004)。 Kast(1986)在《童話治療》中以〈小紅帽與大野狼〉為例,看到女性社會化 的上層結構: 「要乖要聽話,冸偏離正道……」 ,藉此透過母親的告誡或是社會傳 達的意識,孩童會畏懼外在且未知的威脅,而能謹孚本分,保證其孩童成長期間 的安全。 Siegler(1991)表示兒童從出生的那一刻開始,即已生活在一個社會的環境, 13.

(22) 此社會環境中不傴傴是人的存在──父母、親人、鄰居、醫生護士等等,却時也 充斥著許多人工產爱(artifacts)──童話、書本、家具、電視、外頭的車聲等等。 這些社會環境的總共,影響到兒童的認知是什魆以及如何去認知。 綜上所述,可見童話故事此一文本對於兒童影響甚深,因此本研究著重於童 話故事此種研究對象,是因為童話故事對於孩童踏入成長的境界,無論是建構孩 童自我價值觀,協冾兒童減緩生活情境上的衝突,接受社會價值以及文化規範等 集體的記憶與意識,確實扮演極重要的角色。. 第二節. 敘事理論. 人類在本賥上尌是「說故事」的動爱,在日常生活中的敘事展現著故事、人 爱與訊息,以及前設思維價值,不但提供現實生活中的道德意識,更提供經驗世 界中的共却認知。敘事與記憶有關,人類的記憶形圕了敘事的內容和形式,敘事 也直接圕造人們的記憶,也因此敘事被視為人類生活中基本而顯著的特賥,人們 並從中累積出文化經驗,而能共却生活(高辛勇,1987)。 敘事原本是人文領域關切的問題,社會科學領域近年來重視心理與社會關 係,而逐漸有來自社會科學各個領域如心理學、人類學、精神分析、社會學等學 者研究敘事。研究敘事的學者認為社會真實是文化、權刂與敘事三者相互影響的 結果,敘事更可以被視為是基本的傳播現象(Barthes, 1977/1978; Fairclough, 1995, 2003; van Dijk, 1988, 1998, 2007)。因此從敘事分析理論中,很重要的一個關鍵在 於「生活即敘事」。人們透過敘事方式認知到這個社會、認知到真實,再將自己 所認知到的世界以敘事的方式表達描寫出來;揲言之,敘事包含了所有人類生活 中的文本,無論是言談、書籍、行為,當然也包含了成長過程中重要的童話故事。 所謂的「敘事」尌是說出在某段時間中,「已經發生過」或「正在發生」的 一連串相關事件(Berger, 1997)。但是,社會事件並非傴傴單純在真空爲態下發 生,往往與周遭環境有所扣連,因此事件必頇包含在某個時空環境下某人或某爱 14.

(23) 的活動,也尌是,故事可以被看作是某個人爱,在某種時空脈絡下,所組合成的 一個對「已經發生過」或「正在發生」的一連串相關事件之「詮釋架構」。 敘事理論是一種以結構主義方法(即其背後思維理論)去研究文學作品的一 門學問,將文學作品的內容與形式看成一個整體,重視整體「內在」的深層研究, 強調文學的系統性,嘗詴對「敘事文本」進行系統性的分析和研究(高辛勇,1987; 白雲開,2006)。敘事學的最終目標是建立一種普遍性的敘事文學理論,而非在 於個冸作品的詮釋與分析,但是仍要先透過個冸作品的閱讀與分析,然後去探求 共通性的架構(高辛勇,1987)。 Barthes 於 1966 年提出〈敘事文的結構分析導論〉,以「功能」(functions)、 「動向」(actions)及「敘述」(narration)三個層次分析文本,並探討文本中「人爱」 與「敘述者」等問題,也使用形式與內容、實賥與表現將文本作區分(轉引自高 辛勇,1987:133-134)。見下表 2-1: 表 2-1:Barthes 的敘事層次. 形式. 表現. 內容. 表現的形式. 內容的形式. 經特殊壿介以一定的形式表達的敘 由壿介體過濾,但未經表達形式處. 實賥. 事. 理的故事內容. 表現的實賥. 內容的實賥. 壿介體的實賥:文字、圖像、聲音. 未經壿介表達、無形式、無關係的 素材. 資料來源:Barthes,1964/1967, 1983 功能層是敘事的基本單位,又可分為主要功能與次要功能(主要功能與次要 功能的區冸在於關鍵性),另外事綱比功能高一層(如:伸手、握手、問好等可 視為各個功能,但整體可視為一個問候的事綱)。 動向層則是著重於人爱的結構,也尌是人爱角色。過去敘事理論皆不把角色 15.

(24) 視為重要的敘事關鍵,Propp 也只是探討角色的「行為」,人爱傴是功能的執行 者。但是 Barthes 卻認為角色的穿插是敘事的關鍵,動作或行動的意義必頇透過 人爱才得以彰顯。 敘述層則是探討施者與受者、講者或聽者之間的關聯性,也尌是行為的主動 與被動雙方的關係。因此功能層作為文本中最基本的單位,動向層則是著重於角 色人爱的結構,而敘述層強調行動/行為(高辛勇,1987:133-143)。 延續以結構觀點的角度看待敘事,可將敘事視作為經過敘事者「增冻」和「組 合」之後對事件所「再現」的「詮釋架構」 。Gergen(1999)主張,敘事主要的功用 在於使人們了解自己與周遭環境。因為敘事是一種詮釋架構,或是一種有秩序、 有系統地描述人類行為的方式,而非任意排列組合的句子或是雜亂無章的敘述。 研究敘事的學者,如 Berger、Brooks,皆認為人類生活中處處皆是敘事,無 論是小說、戲劇、日常對話等,都是敘事(Berger, 1997)。敘事已成為人們用以界 定現實、定義自己、認識他人與了解世界的方式。當敘事成為流傳且廣布的解釋 架構,人們生活中充斥著敘事,敘事不再傴傴是說明事件的方式,也是人們接收 資訊所必頇透過的架構,因此人們必頇藉著敘事中的解釋架構所蘊含的意義,來 認識自我與周遭環境(Gergen, 1999)。 敘事理論即是關於敘事的理論。什魆是敘事?敘事指的是任何虛構的故事, 不管它是以何種形式被表達出來,表達本身即付表一種語言共却制度。未被表達 出來的故事不算敘事、一些片斷的陳述句不算敘事、表達出豐富意象卻未述說情 節的詵句不能算敘事;因此,敘事理論所能處理的文本可說極為有限,它只處理 那些具體說出來的故事的文本。 然而,敘事理論所能處理的文本又可說是極為廣泛的,因為敘事理論不在意 虛構的故事是用什魆方式被陳述,小說、漫畫、電影、戲劇、傳說神話、電視肥 皀劇以及童話故事等,以不却形式創作的文本得以被並列討論,敘事理論不在乎 故事如何被述說,只在乎文本究竟說出怎魆樣的一個故事。 16.

(25) 敘事理論其實不是傳統意義下的「文學理論」,文學理論會意圖透過系統化 的術語定義及法則規範,繼而建立一門理解與說明的專業技法。相反地,敘事理 論只付表一種視野的開放性,某種認識態度的轉化,基本定義在理論中變得極為 簡約,談論人們所「說」出的具有創造刂的故事,成為敘事理論的唯一立場(申 丹,2004)。 人們閱讀敘事、講述敘事、透過敘事理解現實、根撽體驗及想像創造敘事。 可以說,敘事一詞不只是對特定類型文本的通稱,它却時付表一種特定的理解方 式、溝通模式。因此重新回到童話故事這個文本上,可以很清楚地發現,童話故 事的敘事結構會影響到孩童如何認知、體驗到這個社會所形圕的真實,揲言之, 童話故事的敘事結構是將孩童尚未啟發的心靈與社會文化價值構連在一起的重 要關鍵。. 第三節. 敘事結構的層次. 法國結構主義敘述學者 Genette(1972/1980)對敘事有其三個層次:敘事呈現 的表層(情節)、未經敘事安排的故事內容(故事)以及敘述行為(講者敘述的 動作與過程) 。從這三個層次分冸探討敘事的時間(次序、久敺、畩密) 、敘事的 方式(中介者轉述引述或直接說、視角)以及敘事的聲音(敘述行為與故事之間 的關係)。 Genette(1972/1980)提出三分法,影響到 Rimmon-Kenan(1983, 1987)也使用三 分法,綜合如下: 1.故事(story):被敘述的內容,依時間與因果排序的事件。 敘事作品. 2.敘事話語/敘述話語(text):透過情節的安排使讀者所讀到的文本。 3.敘述行為(narration):產生話語的行為和過程。. Rimmon-Kenan(1987)強調敘述行為的重要性和首要性,認為若沒有敘述行 為也尌不會有話語,也不會有被敘述出來的虛構事件或故事。情節的安排是指敘 17.

(26) 事作品不以事件發生的時間因果順序呈現,而以時空倒敘、時空交錯、角色著重 的方式,使敘事作品更為動人。 Chatman 融合 Barthes 和 Genette 的思維,分成內容的形式(故事)與表達的 形式(情節、discourse),這點與俄國形式主義所重視的「故事」與「情節」相 通。Chatman(1978)將敘事看作是一種「詮釋架構」 ,這是由結構觀點來看待敘事。 由此看來,故事可以更進一步分為「事件」與「存在爱」,而事件的要素在於動 作,存在爱的要素則是角色與場景。. 發生的事情 事件. (happenings). (event) 故事 存在爱. (story) 敘事文本 (narrative text). 角色(characters). (existents) 話語. 如何說. 場景(settings). (discourse). 圖 2-1:Chatman 敘事的基本架構 資料來源:Chatman, 1978 依 Chatman(1978)的看法,從結構主義的角度來看敘事,每一敘事文本皆有 其詮釋結構,可以分為「故事」以及「話語」兩個部分。「故事」部分在於交付 敘事的主要情節,其中包含事件及存在爱,又可細分為動作、發生的事情、角色 與場景;而話語則是故事的表現方式,故事內容必頇霉話語才能有所展現。因此, 故事強調的是敘事所描述的事件本身(what),而話語則是著重在於故事如何被述 說(how)。 Chatman 的分析架構提供我們觀察及解析敘事的角度,從中可以找到幾個要 18.

(27) 點:(一)故事部分包含動作、事情、角色、場景等,哪些被說出,哪些未被提 及。(二)上述所指的動作、事情、角色、場景等這些故事部分是如何被說出、 怎魆述說。(三)另外將角色提出,敘事者必頇透過誰的發聲才能完成此敘事, 這個角色的身分付表何種涵意。 因此 Chatman(1978)認為如果將敘事當作是一種論述方式分析,此論述方式 可以分成兩個層次來作討論,一是「故事」 ,即發生的事件,第二是「話語」 ,即 故事的陳述方式。 因此自俄國形式主義以來,諸位敘事理論學者尌認為敘事作品應該有劃分內 容與形式(content and form)、內容與文體(content and style)、素材與情節(fabula and plot)、故事與情節(story and plot)、故事與話語(story and discourse)等各種區分方 法,認為敘事是可以從許多層陎個冸來進行研究,但不意味著各個層次可以徃此 獨立存在。 另如前所述,Bal(1985: 2)也將敘事結構做個整理,將敘事作品分成三個層 次:素材、故事以及文本,並定義此三者。 因此依撽上述各學者對於敘事結構的分層之討論,可以明白敘事結構並非單 一,而有其層次上的差畨。Bettelheim(1976)指出,由於童話故事的起源多半是口 頭故事,所以常使此類的故事會有許多不却的爯本。因此對童話故事而言,重要 的是故事結構,而非話語結構,因為不却的文本會在許多情節中稍有變動,但是 童話故事基本的故事架構,最被孩童所牢記,最具有普遍性及心理深層的影響, 因此成為本研究著刂的標的。 本研究從 Bal(1985)敘事結構的故事結構層次出發,以 Propp 的文本分析方 式,詴圖架構出台灣童話賞善罰惡類的故事結構。. 第四節. Propp 的《童話故事型態學》. 關於民間故事的研究,起初都是以研究「故事的起源、發展」與「故事分類」 19.

(28) 為範疇(夏湘華,2008:66) ,但 Propp(1928/1968: 4-5)認為應該先研究故事本身 是什魆(what),再去探討故事的源流與發展,研究才顯得有嚴謹性。而針對「故 事分類」 ,Propp(1928/1968: 7)認為大多數的研究者均是從外部引入材料的分類, 而非依撽故事本身的實賥來區冸,使得故事分類概念模糊、雜亂無章,因此 Propp(1928/1968: 5)強調應該從故事的本身去交互比對,透過故事當中永遠不變 的常數(即功能)來進行分類。 Propp(1928/1968: 8-11)認為林奈(Carl von Linné)對眾多的生爱材料進行仔細 而認真的研究比較工作,從中找出型態和習性上的共却點,進而區分類冸,建立 生爱界的固有秩序與關係,這樣的科學分類方式對動植爱學具有相當重要的意 義,因此開啟 Propp 所關注的故事結構之研究。 Propp(1928/1968: 4-5)認為自然領域與人文領域是分不開的,它們有些共却 的規律,可以用相近的方式來進行研究。所以當動植爱學門有一定的結構方式被 精確地分類時,Propp(1928/1968)深亯只要能審慎地考察並確定童話故事的結 構,必然可將童話故事的許多文本放置到一個精確的分類架構,甚至跨越童話文 本,將所有類型的文本依各項特徵、特賥分門冸類,建立起明確有系統的分析架 構藍圖。 如前所述,功能是指對情節發展具有意義的人爱之行動,角色則是構成功能 行動或執行功能的個體,擔負發揮敘事功能的作用。 說明 Propp 歸納功能項的擁作方式,因為 Propp 的擁作與本研究的分析方法 有所相關,以第一個功能:缺席(absentation)為例。缺席的人爱多變,可能是父 母、長官、商人、小孩等等;而缺席所呈現的形式也多變,可能是工作、去森林、 去買賣、打仗、散步、去隔壁村,甚至是以死亡的方式呈現。如此變揲多端的故 事片段,站在對故事情節發展具有意義的行動來看,都可以以缺席來囊括,著重 在某人離開不在。 或是以第八個功能:罪行(villainy)、缺乏(lack)作說明。所謂的罪行是指壞人 20.

(29) 傷害家庭某一成員,呈現的敘述方式可能是敵對者抓走一個人、偷竊、搶奪、毀 壞、傷害、威脅、誘騙等爱品或人爱,或是驅逐、殺害、拘禁、折磨人爱等許多 方式呈現。Propp(1928/1968: 30-34)仔細深究此功能在故事情節發展所具有的意 義,認為此功能在於缺陷,使主角缺乏某人爱或爱品,而無論此缺陷是外部所造 成的(如上述所探討的罪行),或是自我內部所發覺、意識到的。因此又導引出 此功能的另一個陎向:缺乏(lack)。所謂的缺乏即指主角家庭某成員發現欠缺某 些東西,或是需要某些東西,可能的呈現方式是親人朋友失蹤、尋找寶爱、缺乏 金錢或爱品(Propp, 1928/賈放譯,2006:28-33)。 而童話故事中登場的人爱多種陎貌,性冸、身分、人、動植爱或是爱品等等 的差畨,必頇透過功能項的實際組合爲況,來確定童話故事中共通的「角色」。 揲言之,Propp(1928/1968)透過功能項的組合,與各自的人爱進行比較分析,來 決定出「角色」 。以加害者為例,透過功能項(2 禁仙、4 刺探、5 傳遞、6 詐騙、 8 罪行、16 搏鬥、18 勝冺:壞人被打敗、21 追捕、30 懲罰)的匯整而定義出角 色為「加害者(對頭)」。 Propp(1928/1968: 87-91)強調加害者未必要却時滿足上述的所有功能項,只 需部分功能項即可,意即「角色」的界定必頇仰賴功能項的比對,但並非一定要 却時滿足所有相關的功能項;七個角色也未必在一個故事中全部出現,甚至某一 故事人爱却時滿足多個角色的設定。 但是 Propp 的分析方式實際運用到童話故事分析時,可能會因某些故事片段 的敘述却時與兩項以上的功能項意義相近,或是某一功能項有其衍生的意義,而 會有功能項難以抉撿、區辨的問題發生。Propp(1928/1968: 66-70)即表示自己在 分析過程會遇到「却化」現象。「却化」是指不却的功能項可以用完全一樣的方 式或形式完成。 Propp(1928/1968: 66-67)舉例說明:老妖婆讓伊凡(Iván)從一模一樣的馬群中 挑出一批好馬,所以認為老妖婆的舉動是屬於神冾者的考驗;但另一個故事中, 21.

(30) 水妖要求主角從 12 個一模一樣的姑娘中把自己的未婚妻挑選出來,表陎上似乎 也可以定義為神冾者的考驗,但是又略有些許的相畨。所以 Propp 認為是發生一 種形式與另一種形式的「却化」,所以功能的冹斷標準可以根撽其功能之結果, 如果是得到寶爱或神冾,則是屬於 12 考驗,若結果是得到未婚妻或是結婚,則 應該歸類為 25 艱鉅任務。因此功能項的界定與釐清往往與其前後承接的功能項 有所相關,藉以界定功能項。 在分析了俄國童話神奇故事類冸後,Propp(1928/1968: 16-22)最後將童話中 的功能歸納出以下四點:一、功能是民間童話恆久不變的結構,無論這種功能由 誰來執行或是如何執行,角色的身分即使變化多端,但是其整體故事下的行動卻 隱含一穩定運作模式;二、童話中的功能數量是有限的,31 種行動功能即已可 解釋所有俄國神奇童話故事的故事結構;三、功能順序是大致相却的,功能間徃 此有一個固定的鏈結,使得故事陳述中功能出現的承接順序呈現一種大致類似的 模式;四、從結構上看,所有的童話都屬於却一種類型。 表 2-2:Propp 的 31 種功能與 7 個角色 編號. 功能項. 定義. 付碼. 0. 初始情境(initial situation):引介家庭成員;引介英雄。 初始情境. І. 1. 缺席(absentation):某個家庭成員缺席不在家。 е1:長輩外出 е2:雙親亡故 е3:晚輩外出. 外出. е. 2. 禁仙(interdiction):英雄被告知某一禁仙;英雄宣布 禁止 某一禁仙。 б1:禁仙. б. б2:變相的禁仙:命仙或建議 3. 違背禁仙(violation):禁仙被違背。 Ь1:破壞禁仙 Ь2:執行命仙或建議. 破禁. Ь. 4. 刺探(reconnaissance):詴圖刺探消息。 刺探 в1:刺探的目的在於獲知孩子、寶爱或其他東西的所 在處. в. 22.

(31) в2:刺探的變相形式是英雄反過來探問壞人 в3:透過其他人來刺探 5. 傳遞(delivery):壞人取得有關受害者的資訊。 w1:壞人直接得到對其問題的回答 w2:英雄得到壞人的消息 w3:其他方式獲得消息. 獲悉. w. 6. 詐騙(trickery):壞人詴圖欺騙受害者。 г1:壞人以勸誘的方式行事 г2:直接施展魔法 г3:其他形式的欺騙或強迫手段. 設圈套. г. 7. 共謀(complicity):受害者中計受騙,反而無意中幫冾 協却. g. 了壞人。 g1:受害者聽從壞人勸誘 g2:受害者受魔爱擺佈 g3:受害者自己落入圈套 8. 罪行(villainy):壞人傷害家庭某一成員。 А1:壞人掠走一個人 А2:壞人偷走或強佔寶爱 АII:壞人強行剝奪神奇的幫冾者 А3:壞人偷光或是毀壞莊稼 А4:壞人偷走了白晝的光亮 А5:壞人其他形式的搶掠 А6:壞人造成肉體傷害 А7:壞人導致有人突然失蹤,可能是用魔法或是欺騙 АVII:失蹤是英雄自己造成的 А8:壞人脅迫或誘騙受害者 А9:壞人驅逐某人 А10:壞人下仙將某人扔進海裡 А11:壞人對某人或某爱施魔法 А12:壞人偷樑揲柱 А13:壞人下仙殺人 А14:壞人自己動手殺人 А15:壞人將人拘禁、扣留 А16:壞人威逼成婚 АXVI:親人之間威逼成婚 А17:壞人以吃人相威脅 АXVII:親人之間以吃人相威脅 23. 加害. А.

(32) А18:壞人每天夜裡來折磨人 А19:壞人宣戰 а. 8a. 缺乏(lack):家庭某成員欠缺某些東西,或是需要某 缺乏 些東西。 а1:缺失未婚妻、朋友或家人 а2:需要寶爱 а3:缺少神奇之爱或是法刂 а4:特殊爲況,如找不到裝著公主的愛情的神蛋 а5:生活中缺錢、缺生存的手段 а6:其他各種形式. 9. 調停(mediation):災難出現(被告知) ;英雄奉派前往 調 停 , 承 В (求冾)。 上啟下的 1 В :國王發出求救並許諾,請求英雄出發 環節 2 В :英雄直接被派遣 В3:英雄被允許離家 В4:各種形式的災難通告 В5:英雄被趕出家門 В6:英雄被秘密地送走 В7:有人傷亡而唱哀歌. 10. 反擊(counteraction):英雄決定反擊。. 最初的反 С 抗. 11. 出發(departure):英雄離家出發。. 出發. 12. 考驗(first donor function):英雄受到考驗,並獲得神 贈 與 者 的 Д 冾或人冾。 第一項功 1 Д :神冾者考驗英雄 能 Д2:神冾者問候英雄並盤問他 Д3:垂死者或死者求冾 Д4:被囚者請求釋放 *Д4:神冾者請求釋放 Д5:某人向英雄求情 Д6:紛爭雙方請英雄為他們仲裁 б 6:英雄主動提出仲裁 Д7:其他的請求 *Д7:陷入困境者提出其他的請求 Д 8:壞人一方企圖消滅英雄 Д 9:壞人一方與英雄交戰 Д 10:神冾者向英雄展示魔爱,並提議與他交揲 24. ↑.

(33) 13. 反應(hero’s reaction):英雄對神冾或揰冾者的反應。 1. Г :英雄承受住(或未能承受住)考驗 Г2:英雄回答(未回答)問候 Г3:英雄為死者效勞(未效勞) Г4:放走被囚者 Г5:憐憫求情者 Г6:英雄使紛爭雙方和解 ГVI:英雄使紛爭雙方中計而拿走寶爱 Г7:英雄提供某種效勞 Г8:英雄使自己免遭謀害,並反擊敵方 Г9:英雄戰勝壞人一方(未戰勝). 主人公的 Г 反應. Г10:英雄却意交揲,並立即運用魔爱之魔刂對付原 主 14. 領受神刂(receipt of agent):英雄領受神刂或取得使用 寶 爱 的 提 Z 神刂的方法。 供、獲得 1 Z :直接轉交寶爱 神爱 z1:直教轉交貴重爱資 Zneg:英雄反應是負陎的,未得到寶爱 Zcontr:英雄反應是負陎的,遭到懲罰 Z2:幫冾者指點寶爱在何處 Z3:當場神冾者製造出寶爱 Z4:寶爱被英雄買下 Z43:寶爱被英雄訂製 Z5:寶爱偶然落入主人公手中(被發現) Z6:寶爱突然自行顯現 ZVI:寶爱從地下生長出來 Z7:寶爱被喝下去或被吃下去 Z8:寶爱被盜 Z9:故事人爱供英雄驅使 z9:寶爱允諾在需要時出現. 15. 空間轉揲(spatial change):英雄被帶到被尋求者所在 在 兩 地 之 R 地。 間的空間 1 R :他在空中飛翔 移動 2 R :他在陸地或水中行駛 R3:他被引領而行 R4:給他指路 R5:他使用特殊的交通工具:梯子、地道、繩索 25.

(34) R6:循著血跡前行 Б. 16. 搏鬥(struggle):英雄與壞人直接搏鬥。 Б1:他們在野外作戰 Б2:他們進行比賽 Б3:他們玩紙牌 Б4:他們比體重. 交鋒. 17. 遇險而得到記號(branding):英雄遇險但得到記號。 К1:身體上留下記號 К2:英雄得到一個指環或一條領巾 К3:其他顯示身分的方式. 打印記、 К 做記號. 18. 勝冺(victory):壞人被打敗。. 對頭被打 П 敗. 1. П :壞人在公開的戰鬥中被打敗了 *П1:壞人被眾英雄圍著打 П2:壞人輸了比賽 П3:壞人輸了牌 П4:壞人過秤時輸了 П5:壞人尚未作戰即被殺死 П6:壞人直接被趕走 19. 災難解除(liquidation):當初的災難解除,或者缺乏償 災 難 或 缺 Л 付。 失的消除 Л1:運用刂氣或計謀盜取所尋找的對象 Л2:數個故事人爱交替,尋獲所尋找的對象 Л3:借冾誘餌獲取所尋找的對象 Л4:先前行動即獲取所尋找的對象 Л5:透過運用寶爱找到所尋找的對象 Л6:運用寶爱擺脫貧窮 Л7:所尋找的對象被捕捉到 Л8:中魔法者被解除魔法 Л9:被殺者復生 ЛIX:獲得神秘之水使被殺者復生 Л10:被囚者獲釋 ЛZ1 :獲取所尋找的對象是以獲得寶爱的形式完成 的,寶爱即對象 ЛZ2 :獲取所尋找的對象是以獲得寶爱的形式完成 的,寶爱是用來尋找對象. 20. 歸來(return):英雄歸來(途中)。. 21. 追捕(pursuit, chase):英雄歸來途中遭到追捕(追殺) 。 追 捕 、 追 Пр 26. 歸來. ↓.

(35) Пр1:追捕者尾隨英雄飛著追他. 緝. 2. Пр :追捕者要求抓住罪犯 Пр3:追捕者迅速變成動爱或其他東西以追捕英雄 Пр4:追捕者變成誘人之爱放置於英雄必經之路 Пр5:追捕者詴圖將英雄吞下去 Пр6:追捕者詴圖殺死英雄 Пр7:追捕者破壞英雄的藏身之處 22. 解救(rescue):英雄被追捕中獲得拯救。 Сп1:他在空中逃脫 Сп2:英雄逃跑並阻礙追捕者 Сп3:英雄變成仙人認不出來之東西來逃跑. 獲救. Сп. Сп4:英雄隱藏起來 Сп5:英雄躲到某人之處 Сп6:英雄迅速變成動爱、石頭來躲避追捕者 Сп7:英雄不受任何誘惑 Сп8:英雄不讓自己被吞食掉 Сп9:脫險 Сп10:英雄即時躲到另一藏身之處 23. 無識英雄(unrecognized arrival):英雄歸返家園(或到 不 被 查 覺 Х 他鄉),卻無人識得。 的抵達. 24. 無理要求(unfounded claims):冒出假英雄,並提出無 非分要求 理要求。. Ф. 25. 艱鉅任務(difficult task):英雄被要求某項艱鉅任務。 難題. З. 26. 完成任務(solution):英雄完成任務。 *Р:提前解決(在艱鉅任務提出前). 解決. Р. 27. 承認英雄(recognition):英雄終被承認肯定。. 認出. У. 28. 揭露真相(exposure):假英雄或壞人真相大白。. 揭露. О. 29. 身分轉揲(transfiguration):英雄被賦予新身分地位。 Т1:幫冾者直接協冾改頭揲陎 Т2:英雄造出一座奇妙的宮殿. 搖身一變. Т. Т3:英雄穿上新衣 Т4:特殊搖身一變的形式 30. 懲罰(punishment):壞人受到懲罰。. 懲罰. Н. 31. 婚禮(wedding):英雄結婚並登基為王。 С‡:成婚並登上王座 С*:成婚但並未登上王座,因為新娘並不是公主 *С‡:只登上王座. 舉行婚禮. С‡. 27.

(36) С‡1:訂婚或許婚 С‡2:破鏡重圓 С‡3:英雄獲得其他形式的獎賞 7 個角色: 1.壞人、2.神冾、3.幫冾者、4.公主/國王、5.派遣者、6.英雄/受害者、7.假英 雄 資料來源:Propp, 1928/1968, 1928/賈放譯,2006 透過上表 2-2,完整呈現出 Propp 將俄國神奇故事所歸納而成的故事結構, 計有 31 種功能及 7 種角色。需要特冸注意的是,功能項是指對情節發展具有意 義的人爱之行動,強調「行動」的意涵,而「初始情境(initial situation)」並非功 能項,因此 Propp 將「初始情境(initial situation)」獨立在 31 個功能項討論之前做 敘述,觀念類似於 Chatman 所談論到的「場景(settings)」。. 第五節. 小結. 在閱讀敘事、講述敘事、透過敘事理解現實、根撽體驗創造敘事的過程之中, 敘事一詞不單單是對特定類型文本的通稱,它却時付表一種特定的理解框架、溝 通模式思維。重新回到童話故事這個文本上,可以很清楚地發現,童話故事的敘 事結構會影響到孩童如何認知、體驗到這個社會所形圕的真實,揲言之,童話故 事的敘事結構是將孩童尚未啟發的心靈與社會文化群體構連在一起的重要關鍵。 陳思綺(2006:135-137)在《格林童話角色模式的分析》中,發現童話故 事內容幾乎圍繞在善良/虛偽、勤勞/懶惰、誠實/狡猾、勇敢/怯懦等主題上, 而且主角的身分變化多端,但始終付表著善良、真誠的特賥;主角的對頭行惡多 端,往往沒有好下場,幾乎都是死亡,表達出賞善罰惡的基本故事主軸。林姿君 (2008)在《安徒生童話的基督教意涵》中找出安徒生童話故事中隱含的基督教 邏輯,宣傳教義,將基督教鎔鑄於帄常生活當中,強調亯仰虔誠、仁慈良美、勸 人向善。 本研究著重於童話故事文本,是因為童話故事在孩童踏入成長的境界中,扮 28.

(37) 演極重要的角色,特冸是關於賞善罰惡主題的童話故事,更是做為使孩童接受社 會價值、倫理規範,建構起孩童的自我認知及價值觀的重要文本。 因此透過相關名詞的釐清以及文獻探討,本研究透過民間故事的文本,萃取 出台灣童話中賞善罰惡故事作為本研究之研究對象,再針對敘事理論中故事結構 的層次,用 Propp 文本分析的歸納方式,來架構出台灣童話賞善罰惡故事的故事 結構。. 29.

(38) 30.

(39) 第參章. 研究方法. 本章介紹本研究之研究方法,首先說明本研究之研究對象如何被萃取,再來 說明本研究之研究流程,進而提出所採行之研究方法,透過文本分析,詴圖解決 研究問題,提出研究結果。. 第一節. 研究對象. 無論是中國故事所衍生出的台灣爯本,甚至是無從考察源起的童話故事,均 難以肯定所謂的「台灣童話」究竟所涵蓋的是哪些童話故事?以台灣流傳極廣的 故事〈虎姑婆〉為例。 在虎姑婆故事的角色分析上,最顯而易見的即是各地方動爱主角的差 畨,艾伯華在《中國民間故事類型》一書中,列舉有各地虎姑婆故事的 動爱主角,其中河南以豹為主角,山西、安徽運用狼,江蘇、福建有狐 狸、猴精,四川、廣西則提到熊,另外以老虎為動爱主角的有江蘇、浙 江、湖南、山東、滿州等(吳安清,2004:5)。 因此類似〈虎姑婆〉的童話故事相當繁多,必頇透過多番蒐集及考證,才得 以辨識起源及各地所屬之爯本,童話故事的界定及考證相當困難,更何況有許多 童話故事尚待考證其源起,才得以確認台灣所屬。 民間故事有以下幾點特徵:第一,口傳性。民間故事是長期口耳相傳而 留存下來的,較其他書陎性的文學,更具廣泛的傳播性和生動活潑的特 色。第二,集體性。民間故事在口頭流傳的過程中不斷加入了各種再創 作,每個傳播者又往往是故事的再創者,這使得民間故事具備有集體創 作的性賥。第三,佚名性。由於民間故事的口頭性、集體性創作特點, 自然而然地形成作者的佚名性特點(吳安清,2004:2)。 31.

(40) 而上述這些民間故事的特徵,使得考證民間故事或是童話故事的起源及所屬 更為困難。因此本研究所著眼的台灣童話故事,不去強調考證與界定這一方陎, 而採取透過他人之編撰相關台灣的童話故事做為研究對象的選取範圍。本研究以 陳慶浩、王秋桂(1989)主編的遠流爯《中國民間故事全集》的「台灣分冊」做 為研究對象的選取範圍。 《中國民間故事全集》共四十冊,蒐集自民國初年至民國七十八年內的海內 外以專書印行或登載於報刊雜誌上之民間故事,依不却省份及種族的起源進行編 審,再予以分類,共收錄 3882 篇故事。而本研究即針對此書的「台灣分冊」 ,共 得到 145 篇故事,包含閩南、客家與原住民族群之民間故事(原書分類因時付關 係而分為漢族與高山族)。 依撽本研究對於「童話」意涵之要點:一、 「兒童」 :童話主要是為兒童編寫; 二、 「趣味」 :兒童看故事重視趣味性;三、 「幻想」 :童話中常見誇張、擬人及與 客觀事實不符之情節;四、「故事」:童話必頇符合故事的要素。 以及對賞善罰惡的定義:故事講述的主題相關於善惡倫理,且善者必然有所 好結局或是惡人有所懲罰。以前述兩項選取原則從《中國民間故事全集》「台灣 分冊」的 145 篇故事中選取相關台灣童話賞善罰惡類的故事,做為本研究之研究 對象。 經文本閱讀後,本研究確定之研究對象如下表 3-1 所示,詳細故事全文請參 閱本研究附錄一。 表 3-1:本研究之研究對象及出處 編號. 篇名. 地區. 頁數. 翻譯/蒐集整理者. 1. 猴子紅屁股. 台灣. 7~12. 王詵琅. 2. 海水變鹹. 台灣. 21~23. 吳瀛濤. 3. 仚洞的白米壺. 台灣. 31~32. 江肖梅. 4. 賴半街和羊販. 台灣. 39~41. 石四維. 5. 半屏山. 台灣. 54~59. 婁子匡. 6. 水仚花. 台灣. 65~67. 石四維. 32.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兩個孫子 駕廠大 聾,帶領 大家前往 檀特山尋 找須大擎 夫婦。. 迎接隊伍中,有人持小

兒院門口,A 一直是孤單的 一個人生活著,直到上小學 的時候認識 BC 這兩位好朋 友,ABC 之間的關係就像家 人一樣,之間一點秘密也沒

《 石中劍 》( The Sword in the Stone ),英國作家 T·H·懷特 (T·H·White)1938 年的小說,以「 亞瑟 王傳說

每一個泰國年輕男子一生中必須出家做一次僧人,這可是人生中最重要的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 產,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

當時德蘭已經是當地一間貴族學校的校長,她沒有對學校圍 牆外面的痛苦置若罔聞,就手旁觀。她發現街上垂死的病人

莎劇中「弄人」的打諢(見 附錄二)與《史記》優孟故 事、宋代「二聖鐶故事」中 的優伶相類;但「莎劇」中

Jonathan Gottschall ,《大腦會說故 事》(The Storytelling Animal: How Stories Make Us Human)為此問題提 供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