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脊髓損傷者生涯信念與成功就業之相關性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脊髓損傷者生涯信念與成功就業之相關性研究"

Copied!
12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復健諮商研究所 碩士論文. 脊髓損傷者生涯信念與成功就業之 相關性研究. 研 究 生:徐維停撰 指導教授:林幸台教授. 中華民國 一百年 一月    .  . I .

(2)  .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脊髓損傷者生涯信念與成功就業相關性,瞭解脊 髓損傷者生涯信念提供脊髓損者以及實務工作者參考依據。本研究採 調查研究法,研究對象為參與台北市脊髓損傷協會與台北縣脊髓損傷 協會兩協會之會員。本研究所使用生涯信念調查包括兩部份:第一部 份為脊髓損傷者背景變項,包含: 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婚姻狀況、 障礙等級、障礙期間;第二部份為生涯信念檢核量表。有效樣本 195 人。問卷回收後,以描述性統計、t 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區別 分析等統計方式進行資料處理與分析,歸納為以下結論: 一、脊髓損傷者成功就業率為 31.28%,成功就業者以男性多於女性, 40 歲以下為主,障礙等級以中度居多,已婚多於未婚,高中以 上為主,障礙期間以 6 年以上;在年齡、教育程度、障礙等級有 顯著差異,在性別、婚姻狀況及障礙期間無顯著差異。 二、脊髓損傷者生涯信念普遍存有「逃避順從」此一生涯信念因素, 在生涯信念分量表中以「彈性與變化」、「自我主張」、「遷居/開 放意願」 、 「角色刻板印象」 、 「性別刻板印象」等五項生涯信念為 主。 三、脊髓損傷未成功就業存有「逃避順從」與「刻板印象」信念,成 功就業者較重視「自我價值」與「工作抱負」 。. II .

(3)  . 四、不同背景變與生涯信念關係,不同性別、年齡、教育程度、障礙 等級其生涯信念上有不同背景之差異;婚姻狀況、障礙期間則在 生涯信念上無顯著差異。 五、在六項背景變項及生涯六大因素方面,以「障礙等級」 、 「年齡」 、 「逃避順從」 、 「教育程度」的項目能預測脊髓損傷者就業狀況的 選擇,本研究區別分析樣本結果,正確率達八成二,表示預測的 準確度是高的。. 關鍵詞:脊髓損傷者、成功就業、生涯信念。. III .

(4)  . Career Beliefs of Employees with Spinal Cord Injury Abstract This research is for the purpose of discussing the spinal cord injury career beliefs and the success employment relevance, understood that the spinal cord injury career beliefs provides spinal cord injury as well as the practice worker reference. This research use the investigation methodology, the object of study to participate in the Taipei Spinal cord injury Association and members of the New Taipei spinal cord injury association. This research institute use career beliefs investigates including two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variable for the spinal cord injury background, includes: Gender, age, education level, marital status, level of injury, time since injury; The second part is the career beliefs. Effective sample 195 people. After questionnaire recycling, by statistical ways and so on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test, One-way ANOVA, discriminant analysis carries on the data processing and the analysis. The findings in this study were as folliws: 1. The spinal cord injury success employment rate is 31.28%, the success employment is the male, below 40 years old , level of injury :moderate majority, married , high school by on primarily, time since injury 6 years above. 2. The spinal cord injury career beliefs has “the escape to obey” generally. 3. The spinal cord injury has not succeeded the employment to have “the. IV .

(5)  . escape to obey” and “the mechanical impression” the beliefs.The merit employment takes “the self-value” and “the work aspiration”. 4. The different background changes with the career beliefs relations, different gender, age, education level, level of injury its career beliefs has difference of the different background; Marital status, time since injury in career beliefs not remarkable difference. 5. Six backgrounds and six career beliefs factors, by “level of injury”, “age”, “the escape obeys”, “the education level” the project can forecast the spinal cord injury work status. The discriminant analysis result, the accuracy reaches 82%, indicated that this research accuracy is very high.. Key words: spinal cord injury, employee, career beliefs.. V .

(6)  . 誌. 謝. 本論文的完成,特別感謝我的指導教授林幸台教授,對於我研究 所生涯這段期間的鼓勵與悉心指導,在老師指導下使我對我的論文有 新的思考與發現並提升我的論文寫作能力,同時開闊我學術的視野! 感謝論文口試委員林蔚芳教授對於我論文口試審查提出的建議,引領 我更周延的思考,讓論文更臻完善:感謝邱滿艷教授在我研究所學習、 實習、口試時,總是不斷鼓勵我並給予我建議與指導,督促我前進, 讓我得以完成學業,亦師亦友的情誼,永遠銘記在心。 感謝台北榮民總醫院身障重建中心黃炳勳主任和全體同事的支 持與鼓勵,感謝台南大學曾明基教授、內政部多功能輔具資源整合推 廣中心陽明大學李淑貞教授與王智仁組長、台北榮總復健部職能治療 顏秀紅組長、職能治療的伙伴們與職業評鑑黃瑞瑛老師,神經修復中 心同仁及病友,更感謝台北市脊髓損傷協會和台北縣脊髓損傷協會的 協助與參與此問卷的脊髓損傷者,讓我得以順利完成論文。 感謝在求學過程中指導的老師,金樹人教授、吳亭芳教授、彭慧 玲教授與王華沛所長,引領我進入復健諮商的領域,豐富我的學識; 感謝我研究所的同學們與學弟妹,使我在研究所的生活充實而豐富。 最後感謝我的家人,謝謝我親愛的父母、妹妹嘉徽與弟弟朗傑, 有您們的支持與鼓勵讓我工作之餘進修,沒有後顧之憂;並感謝我的. VI .

(7)  . 公公、婆婆、小姑芳琪,對我的支持與鼓勵。感謝我的先生,您和兩 兒佑與勳,一直是我學習過程和生活最大的支柱;研究過程是辛苦的, 但在此歷程中,有您們的陪伴,尤其是特別感謝鳳美小姐、朝明先生、 植和先生、芳蘭女士、松培先生、嘉銘先生、柏瑨先生、啟明先生、 鈿彬與立文陪我走過這辛苦與感恩的一年! 最後,願將這份成果,與我最愛的你們分享!. 徐維停 謹誌於台灣師範大學復健諮商研究所 中華民國 一百年 一月            .  . VII .

(8)  . 目. 次. 封面內頁 中文摘要.................................................................................................... II 英文摘要.................................................................................................. IV 誌. 謝..................................................................................................... VII. 目. 次....................................................................................................VIII. 圖. 次........................................................................................................ X. 表. 次........................................................................................................ X.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2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5 第三節 待答問題 ....................................... 5 第四節 名詞解釋 .......................................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8 第一節 脊髓損傷與影響其就業因素之探討.................. 8 第二節 脊髓損傷者的生涯問題 .......................... 14 第三節 生涯信念意涵與評量工具 ........................ 20 第四節 脊髓損傷者生涯信念與就業相關性研究............. 31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6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36 第二節 研究對象 ...................................... 39 第三節 研究工具 ...................................... 41 第四節 研究步驟 ...................................... 47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 48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50. 第一節 脊髓損傷者之背景現況 .......................... 50 第二節 成功就業與未成功就業脊髓損傷者之背景分析....... 53 VIII .

(9)  . 第三節 脊髓損傷者的生涯信念 .......................... 55  第四節 成功就業與未成功就業脊髓損傷者的生涯信念....... 57 第五節 脊髓損傷者背景變項與生涯信念之相關............. 61 第六節 背景變項、生涯信念對就業狀況之關聯分析......... 9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8 第一節 研究結論 ...................................... 98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建議 ............................... 102 參考文獻.................................................................................................105. IX .

(10)  . 圖. 次. 圖 3-1 本研究之研究架構 ....................................................................37. 表. 次. 表 3-1 取樣單位表 ................................................................................40  表 3-2 樣本基本資料分布情形 ............................................................40  表 3-3 生涯信念六大建構因素及其各分量表意義 ............................42  表 4-1 樣本輪廓分布結果表 ................................................................52  表 4-2 背景變項與就業狀況之檢定結果表 ........................................53  表 4-3 生涯信念檢核(分量表)分數表 ............................................55  表 4-4 生涯信念檢核(因素)分數表 ................................................56  表 4-5 生涯信念檢核分數(分量表)與就業狀況之檢定結果表 ....60  表 4-6 性別與生涯信念檢核分數 ANOVA 檢定表 ............................63  表 4-7 年齡與生涯信念檢核分數 ANOVA 檢定表 ............................65  表 4-8 年齡與生涯信念檢核分數 TUKEY 檢定表 ............................71  表 4-9 婚姻狀況與生涯信念檢核分數 ANOVA 檢定表 ....................77  表 4-10. 婚姻狀況與生涯信念檢核分數 TUKEY 檢定表 ..................80 . 表 4-11 教育程度與生涯信念檢核分數 ANOVA 檢定表 ..................81  表 4-12. 教育程度與生涯信念檢核分數 TUKEY 檢定表 ..................85 . 表 4-13. 障礙期間與生涯信念檢核分數 ANOVA 檢定表 ..................89 . 表 4-14. 障礙等級與生涯信念檢核分數 ANOVA 檢定表 ..................93 . 表 4-15. 背景變項在生涯信念的差異情形 ..........................................95 . 表 4-16. 不同背景變項生涯信念的情形(事後比較) ...........................95 . 表 4-17. 區別函數標準化加權係數及結構係數 ..................................96 . 表 4-18. 六項背景變項與六項生涯信念因素預測就業狀況之結果 ..97 . X .

(11)  . 第一章. 緒論. 生涯是個人從出生到老死的生命歷程,而這個成長過程當中有許 多都涉及到生涯抉擇,如同 Miller-Tiedman 和 Tiedman(1990)將生 涯比喻為決定之舟,生涯之旅就如同一趟古老的航行之旅,領航員時 時刻刻都在做決定,將這艘船帶往最後的港口。 生涯的抉擇從狹義的職業選擇到廣義的終生發展之決策歷程。決 策歷程中,人們對個人、環境以及二者間交互作用察覺能力影響了個 人的生涯選擇,亦決定了其獨特的生涯走向。生涯發展是終生、動態 的一個發展歷程,與個體的其他身心特質發展相輔相成而形成個體的 整體發展。因此,在個體的生涯發展歷程中,生長與學習是並進且並 重的,個體可以透過適當的學習經驗來促使其發展更趨向成熟,亦可 能因為身心或外在環境的因素使其發展受到阻隔(陳麗娟,1992) Young 和 Murphy(2006)提到對脊髓損傷者而言,脊髓損傷者 因生理狀況影響個體恢復過程,復原不僅是身體上的恢復還包括心理 功能、社會功能與社會參與。脊髓損傷心理功能常見有負向心理狀況、 負向態度和思考模式,並常有挫敗感、低自我價值、沮喪、焦慮、孤 立等情緒,不僅影響復原情況,更阻礙生涯發展,脊髓損傷者重新走 入社會,常遇到「我該往何處去?」生涯歷程的面臨轉折,脊髓損傷 者更須以挑戰的精神(fighting spirit)面對自己的未來。. 1 .

(12)  . 在生涯轉銜地帶中,個人面對各種可能性的未來,必須在每個時 機為自己做抉擇,如此生涯歷程中的各種決定,便是生涯進程,每一 次的決定,或多或少扭轉舊有的生活,朝向另一個新的生涯方向(紀 憲燕,1994) 。.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依據內政部的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地區在民國 99 年底依據「身 心障礙者保護法」領有身心障礙手冊者計有 107 萬 6,293 人,其中身 心障礙人口以肢體障礙者 38 萬 7,369 人,占 35.99%最多(內政部統 計處,2010) 。推估脊髓損傷(Spinal Cord Injury, 簡稱 SCI) ,佔肢體 障礙 10%,約 4 萬人(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脊髓損傷者聯合會,2005)。 再則外傷性脊髓損傷(Traumatic Spinal Cord Injury)的平均受傷年齡 大多是發生於青壯年時期,處於 Erikson 發展階段的成人期早期(大 約 20~30 歲) 「親密對孤立」 ,此階段個人會尋求對他人的承諾,如果 不成功,則需面對孤立與自我接納;中年期(大約 31~65 歲)「精力 充沛與頹廢遲滯」,在這個階段,多數受傷者原為家庭經濟的主要負 擔者,正值實踐創造自我與他人的生命,成人需致力於工作,並且扶 養家人或照顧親人的需要和有教育下一代的需求,如果無法順利,則 會有不關心別人與社會,缺少生活意義的心理特徵。有報酬的工作更. 2 .

(13)  . 是一個成年人生活中重要的部分,除了提供經濟上的保障之外,也提 供一個與社會互動的環境和自尊感。卻因脊髓損傷而阻斷了自我創造 之進行,受創的生理與心理狀態,勢必將對脊髓損傷者個人及其家庭 產生極大的衝擊,故脊髓損傷者自受傷後的生涯發展的改變是值得特 別關注的議題。 脊髓損傷者大多為就業年齡之青壯年人口,受傷後醫療治療與長 期復健治療,使脊髓損傷者恢復最大身體功能,且能獨立生活之外, 近年來更以脊髓損傷者是否能夠重新回到職場做為復健成功的指標 (Jang, Wang, & Wang, 2005) 。對於脊髓損傷者個人而言,重回職場 代表重回有生產力的生活模式,可得到外在的經濟報酬以及內在的自 我肯定(Krause, Sternberg, Maides, & Lottes, 1998) 。 Kirshblum、Campagnolo 和 DeLisa(2001)也提到對脊髓損傷者 的家庭而言,重回職場可降低家人的心理壓力及減輕經濟負擔;對整 體社會而言,重回職場表示脊髓損傷者已具備有獨立活動的能力,可 獨立生活於社會中。重回職場對於脊髓損傷者的影響包括:出院後重 回職場的脊髓損傷者有較高的存活率(Krause, ternberg, Lottes, & Maides, 1997) 、生活滿意度較高(Krause, 1997) 、有工作者的身體活 動能力較佳、有較好的整體健康情形(Dryden, Saunders, Jacobs, Schopflocher, Rowe, &May, 2005) 。隨著醫學進步,脊髓損傷者壽命. 3 .

(14)  . 延長,重回職場不僅是一種確定財政狀態的保障,也影響生活其他方 面(Targett, Wehman, & Young, 2004) 。因此,若能找出脊髓損傷者重 回工作職場的影響因素,針對影響因素做改善或注意,提高其重回工 作職場的比率,將有助於減少脊髓損傷造成的社會成本及負擔 (Berkowitz, 1998) 。 近年來國內有關脊髓損傷者的研究文獻,主要是由醫學、護理角 度對脊髓損傷者出院後的居家照護、自我照顧能力以及生活品質進行 研究(邱雅紅,2003;高潔純、林麗嬋,2002;程敏華,2003),醫 療復健之相關研究(廖美雲、楊志方、鄭寶釵、陳貞吟、胡璦玲、林 孟志,2000),或是對脊髓損傷者的家屬、主要照顧者進行探討(游 世玲,2003),以質性研究探討脊髓損傷者職業生涯探索(林佩欣、 曾佳珍,2006;張瑋珊,2007);近年來隨著醫療進步,脊髓損傷者 存活率以及存活年數大幅提升,生活品質(Quality of Life,簡稱 QOL) 也被大量應用在評估脊髓損傷者復健的成效(張彧、王顏和、游正芬、 鍾智文、王榮德,2000),就業狀況、工作滿意度與生活品質相關性 研究(周俐君,2009) ;但較少探討就業狀況與生涯信念之相關研究。 本研究擬調查脊髓損傷者目前的就業狀況,藉由瞭解脊髓損傷者 生涯信念並分析成功就業脊髓損傷者所持之生涯信念與未成功就業 脊髓損傷者所持生涯信念是否有差異存在,探討生涯信念對脊髓損傷. 4 .

(15)  . 者就業關連性,具有研究價值。.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根據上述的研究動機,本研究可歸納出下列四項主要的研究目 的: 一、 探討脊髓損傷者之就業現況。 二、 探討脊髓損傷者的生涯信念為何。 三、 探討成功就業與未成功就業脊髓損傷者背景變項、生涯信念的 差異。 四、 分析成功就業與背景變項、生涯信念之間的關連性,透過此研 究提供復健諮商相關領域參考,以提供脊髓損傷者更好之就業 資源與協助。. 第三節 待答問題 根據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提出下列研究問題: 一、 脊髓損傷者成功就業與未成功就業狀況依其性別、年齡、教育 程度、婚姻狀況、障礙等級、障礙期間六項背景變項說明其成 功就業狀況為何? 二、 脊髓損傷者的生涯信念為何?. 5 .

(16)  . 三、 脊髓損傷者成功就業與未成功就業狀況依其生涯信念變項說明 其成功就業狀況為何? 四、 不同背景變項脊髓損傷者其生涯信念差異為何? 五、 探討脊髓損傷者背景變項以及生涯信念與就業狀況整體的關連 性。. 第四節 名詞解釋 一、 脊髓損傷者(Spinal Cord Injury):是指急性外傷性傷害或是 因疾病病變而侵犯脊髓與神經,造成運動、感覺或大小便功能 失常者。而本研究之脊髓損傷者指急性、外傷性脊髓病變而導 致各種程度的運動及感覺障礙及麻痺,均稱之。它的範圍為由 枕骨大孔(Foramen magnum)至馬尾(Caudaequina)及完全 性的神經根(Nerve root)損傷,均包括於內。本研究所指為台北 市脊髓損傷協會與台北縣脊髓損傷協會兩會之會員。 二、 成功就業(Employee):依據 Cowan(1990)的見解認為,就業須 有一段長達六個月的適應並穩定的工作的條件,以達適應與穩 定工作。本研究所指成功就業是指在個案受傷後已穩定就業滿 六個月以上。 三、 生涯信念(Career Beliefs):係指個人基於獨特的成長經驗,對. 6 .

(17)  . 於生涯選擇或職業決定問題所抱持的一些想法、觀念或信念 (紀憲燕,1994)。生涯信念是個體在面對自我生涯的發展中, 影響其做有關決定的信念而言。個人生涯發展計畫使個人針對 人生自我抉擇的契機,能夠幫助個體獲得明確的自我概念 (Zunker & Osborn, 2002) 。本研究所指生涯信念是指在「生涯 信念檢核量表」上的施測結果,本研究採用紀憲燕(2003)編 製的生涯信念檢核表,以瞭解個人獨特的生涯信念。. 7 .

(18)  .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脊髓損傷與影響其就業因素之探討 壹、脊髓損傷之定義與概況 所謂「脊髓損傷」是指急性外傷性傷害侵及脊髓與神經,造成運 動、感覺及大小便功能失常。通常是由於巨大的外力,如車禍、墜落、 重物壓傷、運動傷害等,使脊柱移位或骨折造成,而有些老年人發生 損傷的原因是閃跌、滑跤等小傷害。一般脊髓損傷都可發現其脊柱嚴 重的破壞,但也有些損傷患者的影像檢查看不到脊柱明顯的變化,當 然也有些人雖然傷及脊柱,但並未造成脊髓損傷。有些癱瘓的病人, 並不是外傷性傷害造成,而是由於腫瘤、脊血管、發炎等因素,這些 脊髓疾病的表現常與外傷性脊髓損傷相似。頸髓受傷會造成四肢癱瘓, 約佔所有脊髓損傷者的半數;若傷及胸髓、腰髓或薦髓,則會造成下 半身癱瘓。除了運動與感覺機能障礙外,脊髓損傷還會造成排尿、排 便困難及性功能障礙,也常見到呼吸問題、自主神經機能異常(王顏 和,1998)。 由於脊髓損傷者對其本身的身心衝擊甚大,不僅影響個人一生, 亦將對整個家庭造成巨大的影響,故值得復健諮商人員及醫療專業人 員持續關切。脊髓損傷者多為前途大好的年輕人。過半的患者年齡介 於 16-30 歲,其平均年齡為 33.4 歲 (Nation Spinal Cord Injure Statistical,. 8 .

(19)  . 2006)。根據「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脊髓損傷者聯合會」94 年的統計, 台灣每年約增加 1,000 位脊髓損傷者患者,肇因以車禍為主。引起脊 髓損傷的原因以交通事故居多,比例約為 56%,其次為高處摔下、職 業傷害、病變、運動傷害等,平均受傷年齡為 27.3 歲,受傷者中男 性約佔了八成六,學歷以高中居多,其次為國中、小學、大學,受傷 程度以下半身癱瘓所佔比例最高,約為六成九,四肢癱瘓者約佔三成 一(脊髓損傷潛能發展中心,2003)。而在美國,脊髓損傷者每年發 生率約 7,800 位,估計脊髓損傷者總人口數約 250,000 人(National Center for Injury Prevention and Control [NCIPC], 2007)。其中以車禍 為主因(44%),其次是暴力行為(24%)與跌倒(22%)和運動傷 害(8%)(跳水佔 2/3);以 16-30 歲為最,平均年齡為 33.4 歲,大 部分是具生產力的年輕人(NCIPC, 2007)。. 貳、脊髓損傷者就業情形與影響因素 一項對於台灣地區外傷性脊髓損傷者重回職場影響因素研究中 指出 169 位在大學醫院復健中心進行復健的傷者中有 80 位(47%) 重回職場(Jang, Wang, & Wang, 2005);而在對台灣地區脊髓損傷者 活動能力以及工作情形的調查指出,重回職場比率為 21.8%(Wang, Yang, Yen, & Lieu, 2002);另一項對脊髓損傷者生活品質的研究中, 重回職場的比例為 29.7%(Lin, Chuang, Kao, Lien, & Tsauo, 1997)。 9 .

(20)  . 從國外的研究顯示,一般人的就業比率約為 79.1%,而脊髓損傷 者平均只有 29%的就業比率(Hess, Riplet, McKinley, & Tewksbury, 2000;Krause, & Broderick, 2006;& Tomassen, Post, & Asbeck, 2000), 而 Krause 和 Broderick(2006)更指出脊髓損傷者在重返就業的歷 程中,比起一般人或身心障礙者有更明顯的障礙,且在 Krause(2003) , Berkowitz、O’Leary,Krause 和 Harvey(1998)以及 Tomassen 等人 (2000)的研究結果中亦發現相同的結論,他們共同認為影響脊髓損 傷者重返工作的因素,包括:年齡、性別、教育程度、致殘年齡、受 傷前的工作型態、日常生活功能,以及傷後有再就學或接受職業訓練 等。 DeVivo(1982)早期研究指出影響髓損傷者就業的因素為年齡、 性別、種族、受傷前是否有工作能力;DeVivo(1987)研究指出脊髓 損傷者受傷後曾經重回職場的比率為 19.4%,而影響因素為性別、行 動方便性、工作是否需要移動、種族、教育程度、日常活動能力、是 否有小孩;Krause(1992)的研究指出脊髓損傷者重回職場的比率為 48%,而受傷後曾經重回職場的比率為 75%,影響因素包括癱瘓程度、 年齡、教育程度;Murphy(1998)的研究指出重回職場比率為 33%, 受傷後曾經重回職場的比率為 56%,影響因素為日常活動能力、受傷 年數;McKenna(1999)研究指出重回職場比率為 44%,受傷後曾經. 10 .

(21)  . 重回職場的比率為 67%,影響因素為受傷年齡、受傷年數、癱瘓程度、 教育程度、受傷前工作;Tomassen(2000)研究指出重回職場的比率 為 37%,影響因素為性別、教育程度、受傷前工作、傷後再進修、日 常活動能力;Marphy(2003)指出重回職場比率為 47%,影響因素 為心理因素可有效的區辨有工作以及沒有工作的脊髓損傷者;Wang (2002) 的研究指出重回職場比率為 21.8%,影響因素為功能獨立性、 脊髓損傷程度;Schonherr(2004)指出重回職場比率為 67%,影響 因素為教育水準、工作期望、工作訓練;Jang(2005)指出重回職場 比率為 47%,影響因素為教育程度、身體功能獨立性;Kirsi(2006) 指出重回職場比率為 47%,影響因素為身體功能獨立、復健時間。環 境因素和其他個人的特徵,例如:年齡、教育水準和受傷嚴重程度, 對脊髓損傷者再僱用的成功與否有巨大影響,並在多種研究中被確認 (Chan, Lee, & Mak, 2000; Kewmen & Forchheimer, 1997; Krause, 1992)。 在回顧脊髓損傷者背景變項與成功就業之關係,Schonher、 Groothoff、Mulder 和 Eisma(2005)指出教育程度與重回職場呈正相 關。Hess、Ripley、McKinley 和 Tewksbury(2000)指出教育程度能 增加個人可能返回工作的範圍。另外,Schonher、Groothoff、Mulder 和 Eisma(2004)研究指出與職業重建成功結果有關的因素是年齡、. 11 .

(22)  . 教育水準、實際期望、受傷前的工作類型、損傷的類型和特殊疾病的 問題和障礙。且 Krause 和 Anson(1996)以及 Krause、Sternberg、 Maides 和 Lottes(1998)提到就業率隨著受傷後越多年而增加就業機 率。Krause(1998)為參與研究脊髓損傷者的受傷起始年齡劃分成五 個小組:小於 18 歲,18 到 25 歲,26 到 35 歲,36 到 45 歲和 45 歲 以上,發現受傷起始年齡顯著與目前就業狀態和從受傷後的就業狀態 有關。最高的就業率是受傷年齡在 18 歲(69%)以前,接下來的三個小 組減少到 45%的就業率,45 歲以後受傷者的就業率只有 9%。 在損傷程度是否會影響其就業的部分,不同學者看法歧異。 Berkowitz 等人(1998) 、Kemp 和 Vash(1971)、Krause(2003)以 及 Hess 等人(2000)認為損傷程度會影響其日常生活功能獨立程度 因此會影響就業,但 Tomassen (2000)的研究結果則是顯示二者並 無相關。有關受傷後期間長短是否會影響其重返工作,學者 Krause 在 2001、2005、2006 與其他學者的研究認為有影響,而 Meade 等人 (2004)與 Pflaum 等人(2006)也有相同的看法。 學者 Krause 的相關調查研究分析發現,重返工作的等待期間以 重返原工作或受傷前之專業領域最短,以經過再教育或職業訓練最長, 為此,受傷後期間的長短是否會影響就業則有待檢驗。但 Krause 指 出在有工作之脊髓損傷者當中,從受傷開始至研究調查期間為止平均. 12 .

(23)  . 約有 24 年的時間,但平均工作年資只有 8 年,此表示受傷後的 15 年期間,獲得全職工作的比例相當低,而這可能是因為不切實際的工 作期待所致,此結論似乎也呼應了多數學者認為個人因素是影響就業 的主要原因,而不切實際的工作期待可能也與其個人特質相關。 其他相關脊髓損傷者就業的因素,如:男性者脊髓損傷患者重回 職場比率較高(Tomassen, Post,& Asbeck, 2000)。另外 Athanasou、 Brown 和 Muphy(1996)指出社會支持以及心理因素等心理層面對於 脊髓損傷者重回職場比率也有影響;Schönher(2004)指出對於重回 職場有所期望者重回職場的比例是沒有期望者的 10.8 倍。其他研究 中我們知道脊髓損傷者重回職場的機會受病患的慢性病和障礙所限 制(Schoppen, Boonstra, Groothoff, Vries,Goeken, & Eisma, 2001; Wevers, Brouwer, Padberg, & Nijboer, 1993) 。而無法獲得和維持就業 的因素則包括︰與個人照顧相關的問題、缺乏機動性和缺乏交通運輸、 無法適應工作以及缺乏工作場所支持和支持的知識(Targett, Wehman, & Young, 2004)。. 小結: 本節文獻探討主要說明脊髓損傷之定義與就業概況,並由文獻整 理影響就業的背景變項是:性別、年齡、教育程度、障礙期間(受傷 年數)、障礙等級(癱瘓程度)均有可能對脊髓損傷者成功就業與否產生 13 .

(24)  . 關鍵影響因素,而家庭因素也是影響脊髓損傷者就業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本研究以婚姻狀況來說明家庭支持因素,而本研究主要是針對脊 髓損傷者成功就業的相關因素,文獻回顧由這六項背景變項明確說明 與脊髓損傷者成功就業之現況,並探討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婚姻 狀況、障礙等級、障礙期間說明成功就業的預測向度。. 第二節 脊髓損傷者的生涯問題 Super(1976)對於「生涯」的定義是指:生活裡各種事件的方向; 它統總了人的一生中各種職業和生活的角色,由此表露出個人獨特的 自我發展組型;它也是人生自青春期以迄退休之間一連串有酬或無酬 職位的綜合,甚至也包含了副業、家庭和公民的角色。生涯的發展是 以人為中心的,只有在個人尋求它的時候,它才存在。生涯自然可以 由個人自主地賦予更積極的意義,而不僅是消極地等待它人的安排或 機會的來臨。 而生涯是自抉擇的產物,個人的生涯計畫或生涯決定行為是自我 觀念的一種投射。協助個人或得明確的自我觀念(特別是 Super 所謂 的職業自我觀念),是生涯輔導再協助個人了解職業之前或之時的重 要工作。因之,輔導個人了解和某項職業有關的個人抱負、價值、以 及心理需求滿足的程度,其重要性較了解一項職業的薪資收入或工作. 14 .

(25)  . 內容為高。 身心障礙者生涯發展步驟,以職業生涯區分將障礙者的生涯發展 分為以下三類次群體: (1)進入職業生涯前便發生障礙者(如:腦性 麻痺,或是先天者或盲者);(2)職業生涯之中發生障礙者(如:脊 髓損傷、截肢,或是偶發的聾者或盲者) ;(3)漸進式/progressive 或 不連貫/episodic 的障礙者(如: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或 雙極性精神病/bipolar disorder) 。Finch 和 Robinson(2003)指出成年 致殘的身心障礙者需面對角色重新調整、生活、生理上的調適,以及 可能因此失業,而需重新面對工作的心理衝擊,比起先天致殘的身心 障礙者來說,他們卻須面對更多的挫折和失落。 在國內桃園縣私立脊髓損傷潛能發展中心(2004)提到脊髓損傷 在就業問題與困難心理適應方面,自受傷後雖然經過四個心理適應歷 程(震驚期、否認期、憂鬱期、調適期),但要面對生涯就業的時候, 還是會有一些心理障礙,常見脊髓損傷者受傷後面臨就業出現有:1. 沮喪:長時間的受傷,影響到生理功能的退化、疼痛與心理上的情緒 低潮。2.缺乏自信心:失去健康、工作能力、失去很多東西的時候, 接著也就缺乏自信與陷入自憐。3.自卑感:輪椅的不方便、外型的改 變、能力不及、自我矮化。4.逃避:逃避現實生活、消極的態度、缺 乏責任感、悲觀、退縮。5.怕麻煩、嫌麻煩:怕麻煩別人協助,怕增. 15 .

(26)  . 加他人的負擔,寧可放棄機會。 Glass(1999)提出當脊髓損傷者調適不佳時,他們會不斷的抱怨醫 療的不當處置和對生活的不滿意,更因為低落的身體意象、和負向的 自我概念,而容易出現孤立自我和貧乏的人際互動問題。而在 Price、 Kendall、Amsters 和 Pershouse(2004)的研究中,亦發現他們將因身體 的疼痛、容易疲憊、以及缺少的肢體伸展性,而擴延持續沮喪的情緒、 和過渡依賴的行為,甚至影響到獨立生活的學習,因而導致生活品質 的滑落。因此,無法滿意的生活型態和降低的自我概念,尤其是對身 體的意象,和自我否認、人際分離,都是他們壓力的來源。 大多數的身心障礙者在成人時期均得到很少得職業選擇權 (Chubon, 1985)。從職業的發展歷程來看,職業覺察與職業選擇均 是在生涯早期時期塑造而來(Neff, 1960)。Kierman(1986)表示身 心障礙者之職業興趣及就業之成就是終身投入的過程,早期之職業興 趣的培養有助於身心障礙者生涯發展,但身心障礙者可能因為行動的 限制或是需要不斷的醫療而錯失生涯探索的機會,所以也使其生涯成 長受限。身心障礙學生在就業上更困難(Deloach1992;Frank, Karst, & Boles, 1989)。身心障礙學生之生涯發展比起非身心障礙學生常呈現 出較低的就業率,且需要較長時間去尋找工作(Frank,1989)。 Luzzo、Hitchings、Retish 與 Shoemaker(1999)發現身心障礙者. 16 .

(27)  . 的生涯發展的歷程較一般人複雜,職業認同與生涯抉擇上的問題更多。 生涯抉擇的困難與個人欠缺抉擇能力、目標不明、缺乏職業資訊、生 涯阻隔、價值衝突等原因密切相關(Germeijs & De-Boeck,2003; Holland et al., 1980;Ladany, Melincoff, Constantine, & Love, 1997; Osipow, 1999) ,是造成身心障礙者就業問題的一大主因(Enright, 1996; Enright, Conyers, & Szymanski, 1996; Hanger & Salomone, 1989)。 事實上,多數的學者都同意肢體障礙者確實較有可能導引情緒問 題 , 和 人 格 適 應 的 困 難 , 從 明 尼 蘇 達 多 重 人 格 量 表 ( Minnesota Multiphasic Personality Inventory, 簡稱 MMPI)來看,肢體障礙者在 慮病、抑鬱、和迫害三分量表的分數,通常會比一般人高些。在人格 的適應部分,肢體障礙者比一般人的自我價值感低,有較高的焦慮, 對自己缺乏整體性的概念。如社會環境的期待過高、對其體格存有歧 視的態度,或是負向的回饋,將更加影響肢體障礙者對自我身體的負 向態度、低自尊和低自我價值觀(Taleporos, Dip, & McCabe, 2001)。 許多學者都指出身心障礙者在就業的適應上,有著重重得阻礙和 困擾,從內在心理壓力,包括因自信心不夠、害怕它人嘲笑、畏苦怕 難、擔心喪失接受社會福利的權利、曾經有過不快樂的工作經驗等, 而缺乏工作動機、因身體殘缺而產生自我憐憫的情愫,從而表現出不 當的工作態度等(林千惠、徐享良、張勝成、林宏熾,1996;吳劍雄,. 17 .

(28)  . 2001);到外在社會環境的限制,諸如無障礙空間的缺乏,和不被社 會大眾接納和支持等(吳劍雄,2001);另在身心障礙者重新出發的 就業適應上,也有著不知該如何重尋工作?在重回原先的工作職場時, 可能需面對薪水減少,卻無力抗爭的愧乏感;最後甚而產生只能尋找 薪資少,無專業重擔工作的無助及無奈感(Moore, Feist, & Alston, 2002)。 目前的生涯發展的理論上也未必符合身心障礙者之適切性的理 論,因為在生涯發展理論的發展上,其所進行的研究並未能將身心障 礙者納入研究中(McCarthy, 1986)。 根據 Thomas 和 Berven(1984)的觀察,主要原因有二: 1.障礙者之間彼此差異性極大;與非障礙者之間也是存在差異性。 2.因為障礙者的異質性,而無法以單一的理論來推及所有狀況。 此外,障礙者所經歷的與非障礙者的差異甚大,這些差異包括: 1.早期生涯探索經驗的限制。 2.做決定能力的發展機會受限。 3.負向的自我概念,起因於社會對於障礙者的態度。 而 Szymanski、Enright、Herchenson 與 Ettinger(2003)則認為關 於身心障礙者的生涯諮商研究較少的原因:1.因族群的異質性高,且 缺少適合身心障礙者的心理測量工具;2.傳統上身心障礙者的轉銜與. 18 .

(29)  . 復健方案將就業成功視為效益,較少重視其生涯發展的過程。而且過 去多只針對身心障礙者生涯發展與阻礙的需求,可顯見研究對於身心 障礙者的生涯規畫位置較為被動角色,非具有主動積極規畫的能力。 因此,提供專業生涯諮商時,也會發現許多對於障礙者的錯誤想 法(misconceptions)及負面態度。雖然如此,復健諮商工作早已採用傳 統的生涯理論,以描述或預測身心障礙者職業選擇與職業成功的可能 性,但其重點較偏於工作上的適應,在生涯發展與選擇方面仍有帶進 一 步 的 研 究 (Hershenson & Szymanski, 1992; Rubin & Roessler, 1995)。 在 2006 年 NSW state SCI Services(NSW SSCIS)提出對脊髓損 傷者健康照護心理社會功能指引,提出以下四點建議:1.需要標準化評 估。2.須要確認心理社會功能障礙的因子。3.需要提供脊髓損傷者關 於教育和支持相關心理社會照護。4.需要藉由現今的心理社會服務模 式為藍圖促進脊髓損傷者心理社會的照護。. 小結: 本節說明脊髓損傷者受傷後因長時間生理功能的退化、疼痛生涯 上面心理調適的過程,其生涯發展面臨到職業和生活角色的改變;不 僅說明脊髓損傷者較一般人生涯發展面臨到更多的困難,從內在其心 理上適應不良時會出現低自尊心、負向的自我概念等,到外在社會環 19 .

(30)  . 境的限制,諸如無障礙空間的缺乏、行動受到限制和不被社會大眾接 納和支持的刻板印象;並藉由文獻回顧說明傳統生涯理論在脊髓損傷 者應用與限制。. 第三節 生涯信念意涵與評量工具 本節將針對生涯信念的意涵、研究工具以及相關實徵研究逐一探 討。 壹、生涯信念的意涵 根據 Bandura(1977)社會學習理論的觀點,信念是經由個體的 學習經驗以及與環境的互動下逐漸形成的。Krumboltz(1992)認為 生涯信念是對自己以及對自己在工作世界中的發展之假設,這些假設 不論是否具有建設性,都會影響個體的生涯選擇。信念沒有好壞,但 是個體如何做生涯決定、尋找工作以及尋求升遷的歷程中,均仰賴他 如何地相信自己以及工作世界;如果個體的信念是準確並且具有建設 性,將會採取能夠幫助自己達成目標的行動,反之,若是自我挫敗的 信念,則可能採取無助於目標的行為(Krumboltz, 1994) 。Thompson (1976)指出許多人職業選擇困難或焦慮與不滿意,係根源於錯誤的 信念,例如過度強調正確性、唯一性、終始性、認為人的一生一定會 出現一個最完美理想的決定、對測驗的效能錯誤期待、對興趣與能力. 20 .

(31)  . 有錯誤的誤解,均可能造成沒有建設性的生涯行為出現。學者將這些 錯誤的信念標記為不合理的期待、誤解或生涯迷思(Thompson, 1976; Woodrick, 1979) 。金樹人(1986)以東方文化的觀點看待這些束縛生 涯發展的信念,將之稱為「執著的觀念」或「非理性的想法」,亦同 樣認為生涯決定的結果受到自身信念影響。 紀憲燕(2003)指出生涯信念的兩個特性,正可為上述學者之觀 點做一整理。ㄧ是生涯信念具有獨特性,Ryan-Jones(1990)認為由 於每個人的經驗不同,所形成的生涯決定信念自然因人而異,因此信 念具有獨特性。另一則是生涯信念無分好壞、合理或不合理, Krumboltz(1991)強調一個所謂錯誤的信念不一定會造成問題,只 有當這個信念對個體的生涯選擇或生涯發展造成負面影響時,才將其 視為「不適應信念」。 Mitchell 與 Krumboltz(1990)更進一步指出四種影響個體生涯 信念發展的因素,分別為天生的特性和能力、個人獨特的學習經驗、 環境條件或情境以及工作取向的技能。經由這些因素交互作用之後, 便形成個體的生涯信念。足見影響生涯信念發展的範圍涵蓋個人本身 以及社會環境,在協助個案發掘阻礙其生涯選擇或決定之信念時,應 擴及包含對於自我觀察的推論以及世界觀的推論(Enright, 1996) ,以 期能夠去除不適應的生涯信念,從而建立起對自我與工作世界的正向. 21 .

(32)  . 看法,才能產生積極有效的生涯決定與生涯準備行動(吳芝儀, 2000)。 綜上所述,從生涯信念可以了解個人對於自我觀與世界觀之推論, 儘管有些社會中根深蒂固的信念不見得正確無誤,人們可能仍不疑有 他的懷抱著(Liu, 2003),只是當這些信念阻礙個人生涯發展時,就 應有更積極的作為調整之,以期產生具有建設性的行動。. 貳、生涯信念的評量工具 由於信念是經由學習以及與環境互動中逐漸形成的,因此更需要 發展符合其社會文化之量表以測量個體的生涯信念。國外部分, Woodrick(1979)發展出「生涯態度問卷」是最早用來評量生涯迷思 的工具,量表共有五十題,皆為關於生涯與生涯決定之描述,可得到 十九項生涯的迷思,經因素分析後得到十三項因素,分別為(一)最 終決定:係指相信一旦做了生涯決定,絕對不改變、 (二)性別角色: 係與傳統對兩性之刻板印象有關、(三)大學教育即職業訓練:指相 信進大學唯一目的是得到技能與工作、(四)專家迷思:係指相信專 家可指引個人選擇工作、(五)完美工作:係為相信每個人都會獲得 完美的工作、 (六)時間的推移:指相信時間的遞移會促成生涯決定、 (七)早期定向:係指相信多努力、及早計畫與快速行動就能達成生 涯選擇、 (八)工作中心:係指相信工作是生活中最重要的層面、 (九) 22 .

(33)  . 正確性:指相信生涯規劃是純然科學的事、(十)工作倫理:指相信 只要努力工作就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情、(十一)相信幸福感決定於 生涯的成功、(十二)職業地位:係相信人的實質價值可以從其所選 擇之職業判斷、(十三)興趣與能力的關係:係指相信只要有興趣就 能成功,即使能力低也沒有關係。 Murry(1989)設計了「生涯信念問卷」(CBQ),其內容共有三 十八題, 分四大部分,因素分析後獲得五個因素,分別是(一)職 業主義:係指相信就讀的科系與未來的職業有密切相關,也相信高等 教育是為了職業做準備、(二)未定向標記:認為處於未定向的狀態 是不好的,必須立即做出生涯決定、(三)不適切的努力:係相信興 趣與能力是相同的,努力就能夠成功,而不切實際的去追求不可能達 成的目標、(四)依賴:係指過度依賴專家,希望得到重要他人的贊 同,對於自己做決定沒有信心、(五)逃避:乃是不認為自己可以掌 握自己的生活,而有的一種無助態度(引自紀憲燕,1994) 。 Stead (1991)發展出「生涯迷思量表」 (CMS) ,共含二十七題, 內容可分為四類:1.測驗迷思;2.自尊迷思;3 .正確性的錯誤知覺; 4.有關自我的迷思。 Krumboltz(1991)從認知心理學與認知治療的角度彙編了「生 涯決定信念量表」 (CBI),全量表共九十六題,二十五個分量表,五. 23 .

(34)  . 大標題分別是我現在的生涯狀況、使我快樂的必要條件、影響我做決 定的因素、我願意做的改變以及我願意採取的行動。二十五項分量表 則有現在的職業狀況、生涯規劃的情況、對於生涯不確定的接納程度、 開放性、高成就、大學教育、內在的滿足、同儕公平性、結構化的工 作環境、控制感、責任感、他人的讚許、人我的比較、同領域不同工 作間的差異性、生涯路徑的彈性、學用是否必須一致的觀念、是否願 意嘗試新工作、是否願意改變工作地點、自我成長、堅毅、冒險、學 習工作技巧、配合工作變化力求進步、克服阻礙以及願意努力工作等。 經因素分析後,得到四項因素,分別為(一)工作本身有無價值、 (二) 探索新的選項或維持一致的生涯方向、(三)依靠自己或尋求他人協 助以及(四)順從或不受限制。 Stead(1991)編製的「生涯迷思量表」 ,包含二十七題,可分為 四個因素,分別為(一)測驗迷思:係指過度依賴測驗,認為測驗結 果可以預測生涯發展、(二)自尊迷思:係指過度強調自我價值與生 涯選擇間的關係、 (三)完美誤解:為過度要求完美、 (四)生涯焦慮 迷思:若生涯選擇不能滿足個人需求便令人極度沮喪(引自 Stead, Watson, & Foxcroft, 1993) 。分別從生涯現況、對生涯的需求、影響決 定因素、改變意願及可能阻礙問題解決的因素五方面,探討個人對生 涯的想法。. 24 .

(35)  . 歸納上述國外用以研究生涯信念的工具,可發現生涯信念所涵蓋 的範疇廣泛,同時關注自我與環境,特別是對於工作領域的觀察,因 此研究工具普遍包括較多的題數與分量表,以期能夠將生涯信念的特 殊性與獨立性藉由量表充分呈現,協助個案更容易辨識阻礙其生涯發 展之因素。 國內部分,吳芝儀(1991)依照 Mitchell(1980)所提四類阻礙 生涯決定「以偏蓋全」的信念以及 Beck(1979)、Keller(1982)等 人所提之錯誤思考歷程導致扭曲的生涯觀:1.武斷推論;2.過度概化; 3.誇大或低估;4.個人中心化;5.兩極化或絕對性思考,編製了「生 涯決定信念量表」共 30 題,包括下列七項因素:1.絕對適切;2.工 作世界;3.期望標準;4.決定方法;5.自我懷疑;6.決定結果;7.人境 適配。 楊淑珍(1997)根據我國高中與大學生自陳之生涯信念,編製成 為生涯信念量表。量表有三種形式,包括以概念分析編成的甲長式 (181 題) 、甲短式(130 題)以及以因素分析編成的乙式(99 題)。 除了乙式將甲長式與甲短式之「他人讚許」與「追求成功」兩分量表 合併為「成就讚許」而得到十二項分量表外,其餘兩式均包含十三項 分量表,分別為(一)抉擇責任:係指個人願意擔負生涯抉擇之責任 的程度、(二)職業準備:指個人對高等教育是未來就業準備之必要. 25 .

(36)  . 條件的看法、 (三)最終決定:係為個人彈性應變的能力、 (四)他人 讚許:係指個人在意他人讚許其生涯決定的程度、(五)追求成功: 指個人對於課業或職業之成功或失敗的看法、(六)工作為重:係指 個人重視工作的程度、(七)職業地位:指個人重視未來職業地位的 程度、(八)經濟報酬:指個人在未來職業選擇上,重視經濟報酬的 程度、(九)性別角色:係指個人受性別刻板印象影響的程度、(十) 興趣取向:係指個人對興趣即是能力的看法、(十一)逃避抉擇:指 個人是否能面對生涯抉擇的問題、(十二)歸諸命運:為個人自我控 制的能力、(十三)力求完美:指個人對生涯抉擇方面的問題求完美 的程度。 紀憲燕(2003)以本土研究為基礎,蒐集我國大學生之生涯信念 相關資料,並且參考 Murry(1989)的生涯信念問卷、Krumboltz(1991) 的生涯信念量表、Stead(1991)的生涯迷思量表以及吳芝儀(1991) 生涯決定信念量表,編成「生涯信念檢核表」,共七十二題,包含二 十個分量表,分別為自我效能、控制企圖、工作決定審慎、面子主義、 彈性與變化、外在取向、自由傾向、遷居/開放、逃避傾向、生涯重 心、順從傾向、自我價值、自我主張、規劃萬能/專業至上、工作嘗 試、工作萬能、工作本身之價值、測驗/專家取向、性別刻板印象、 角色刻板印象。經因素分析後得到六個因素,分別為(一)完美主義:. 26 .

(37)  . 指個體意欲控制未來,期盼自己能有好的表現,有時又擔心自己的能 力不足、(二)外在取向:係指個體容易因受到外在的壓力與期待而 放棄自己想要的、(三)逃避順從:係指個體不願意面對挑戰與責任 而設定較低的生涯目標、(四)自我價值:指個體相信在工作超越他 人是建立自我價值的唯一方式、(五)工作抱負:指個體相信主修科 目與未來的工作有息息相關,並對工作抱持著高度期望、(六)刻板 印象:係指個體過度相信測驗結果與專家建言,或對職業角色、性別 角色持有刻板印象。上述六類中「逃避順從」這一項在國外的相關文 獻較不易見到,卻普遍存在於我國學生之中(紀憲燕,1994)。與 Krumboltz(1991)的生涯信念量表做比較,可以發現面子主義、性 別刻板化印象以及外在取向乃為我國學生所特有之信念(金樹人, 1997)。顯見此量表足以反映國內特有的社會文化,使研究結果真實 貼近現實並且具有本土價值。 國內評量生涯信念之工具與國外學者所發展的形態類似,皆呈現 題數多、分量表亦多的狀況,顯見生涯信念不易評量的特性,以及研 究者欲從巨細靡遺的分類中歸納出可能阻礙個體生涯發展原因的努 力。本研究衡量研究對象以及量表之適配與完整性,採用紀憲燕(2003) 編製之「生涯信念檢核表」檢核。. 27 .

(38)  . 参、與生涯信念相關之研究 一、生涯信念與年齡的相關研究 國外關於年齡與生涯發展的研究雖多,但探討其與生涯信念關係 者,仍只有 Murry(1989)所做的研究發現不合理信念的程度會隨者 年齡增長而減低。而國內紀憲燕(1994)以自編之生涯決定信念量表 對大學院校中大三、大四的同學實施,結果發現,年齡越大,越不同 意「生涯自我效能」、「外在取向」、「測驗╱ 專家取向」及「面子傾 向」等信念,也就是說愈由外控轉為內控發展。. 二、生涯信念與性別的相關研究 男女在職業發展方面的差異,尚難有一肯定的結論(陳麗娟, 1987)。然而有關兩性在各種特質之差異,一直為學者關心的問題, 生涯決定信念與性別關係之探討,亦為此類研究之一。Nathan(1986) 發現,男女所抱持的普遍性生涯迷思並無顯著差異。Levine(1987) 指出,有學者發現女生所做的決定常受他們本身對別人責任的影響, 而非依據客觀具體的原則,其對自我的認定跟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有關: 而男生的自我認定則經由獨立及自治形成。Murry(1989)則發現男 性在「不適切努力」(inappropriate striving)及「逃避」(avoidance) 的得分高於女性,表示男性較相信只要努力便可以成功;不過他們卻 傾向於逃避做生涯決定。此外,Murry 也發現男性似乎較受未定向狀 28 .

(39)  . 態所困擾,也較受外控信念(beliefs reflect external locus of control) 的影響。Krumboltz (1991)的研究指出,男女的生涯決定信念差異不 大,但女生較願意努力;Lunney(1993)也發現性別之間的差異不大。 至於國內方面的研究,金樹人、林清山、田秀蘭(1989)研究結果發 現男女生在部份職業觀念上仍有顯著差異。紀憲燕(1994)研究結果 顯示男女大學生對生涯信念的同意程度有差異存在。男性的大學生同 意自我價值、工作取向及自我期望標準等信念的程度高於女性的大學 生;女性大學生在同意測驗/專家取向、工作環境等信念之程度高於 男性的大學生。由以上綜合可知,男女生在生涯信念上的差異尚難有 一肯定的結論。. 三、生涯信念其他的相關研究 Don & Welch(1985)採用 Woodrick(1980)的生涯態度量表, 評量 400 位高中生所抱持的生涯迷思,結果發現這群受試者所同意的 生涯迷思內容包括:大學教育是為職業作準備、專家迷思、時間能夠 解決一切、興趣及能力等。 金樹人、林清山、田秀蘭(1991)對公私立大專院校學生進行調 查,以瞭解大專學生的職業觀念,結果發現大專院校學生的職業觀念 頗具有彈性,唯對「工作職位越高,顯得個人越有價值」 、 「對所從事 的工作感到興趣,就能擁有成功的事業」 、 「在還沒有把所有資料分析 29 .

(40)  . 完之前,不太適合作決定」等觀念尚有執著的傾向。 張小鳳、林蔚芳(1996)針對大台北地區 383 位大專三、四年級 與 320 位高中職校一年級的學生進行生涯信念的探討研究中發現,他 們一致認為生涯目標和就業態度會隨時間和環境的變化而改變,也相 信工作本身即具價值,並多半傾向自由的工作環境、期待掌握未來和 認為社會對於性別在工作上有差異。 王麗芬(2002)對於台灣地區十一所公私立大學及獨立學院之大 一至大四學生為研究對象,共計 1054 人,採用問卷調查法進行資料 收集,所使用的研究工具包括「個人信念量表」 、 「生涯信念檢核量表」 、 「生涯決策量表」 。研究結果發現不同性別在生涯信念上有差異存在; 大學生的非理性信念與生涯性念有典型關係存在,大學生的生涯信念 可以有效預測生涯決定。. 小結: 在生涯輔導的領域當中, Thmpson(1976)首先倡言錯誤的信 念既是心理困擾的癥結,那麼錯誤觀念應也可能是導致職業困擾的根 源(引自吳芝儀,1991)。信念代表一個人的認知與價值判斷,因此 由社會學習論的觀點來看,這些獨特的經驗形成「自我觀察推論」 、 「工 作世界觀推論」以及「工作取向技能」等皆會導致與生涯有關的特定 行動(Mitchell & Krumboltz,1984) 。而錯誤的自我觀念推論與工作世 30 .

(41)  . 界觀推論導致不適切的工作取向技能,進而造成生涯決定的困難 (Krumboltz,1983) 。所以,生涯決定信念對個人的生涯抉擇影響作用 不可忽視。 許多研究均顯示不論是個體認知的能力、認知發展或認知複雜度 對於個人生涯決定過程都具有相當的影響力。因此,脊髓損傷者自受 傷後復原過程不僅是身體上得恢復還包括心理上功能、社會功能與社 會參與,脊髓損傷者重新走入就業,就業的議題是生涯困擾時,應先 瞭解其生涯信念是否阻礙生涯的發展。 由以上文獻探討生涯信念意涵、生涯信念的評量工具和生涯信念 在性別、年齡的關係,回顧生涯信念之研究,作為本次研究之參考。. 第四節 脊髓損傷者生涯信念與就業相關性研究 就業的目的不僅在獲取金錢,對個人的成長、適應及對社會的發 展、進步而言,工作背後蘊藏諸多重要的功能。特別是對脊髓損傷者 者而言,工作中的自我認同、自我尊重、自我價值、社會地位、思考 方式等面向,更值得被關注,正因為如此,脊髓損傷者成功就業的重 要性更不容忽視。 林淑玟(1988)以職訓機構內肢體障礙者自我觀念系統與生涯成 熟的關聯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其影響因素分為:個人背景(包括:. 31 .

(42)  . 年齡、教育程度、接納殘障的程度、殘障年數、殘障嚴重程度、性別、 致殘時期)與家庭環境(包括:家庭社經地位、父親教育期望、母親 教育期望、父親職業期望、母親職業期望)兩大類,使用「田納西自 我概念量表」 、 「職業自我觀念量表」 、 「修訂生涯發展量表」 、 「對殘障 的態度量表」及「個人背景與家庭調查問卷」等研究工具,對機構內 接受職訓之 178 位肢體障礙學員進行調查研究,結果指出肢體障礙者 在自我觀念、職業自我觀念與生涯成熟間有顯著的正相關。在自我觀 念中以「職業自我觀念」 、 「社會自我觀念」最能有效預測。另外,生 涯發展認知上可由道德倫理自我、心理自我及自我行動來加以預測。 研究也指出不同性別的肢體障礙者在生涯成熟上並無顯著差異。 Burkhead 與 Cope(1984)以 40 名肢體障礙與 46 名非障礙的大 學生為研究對象,發現女性的職業成熟高於男性,尤其在認知方面的 「自我評估」與「問題解決」能力,但在職業選擇的態度方面並無顯 著差異。 Enright(1996)以 59 位身心障礙大學生和 60 位非身心障礙的大學 生為研究對象,施以生涯決策量表和生涯信念量表(Career Beliefs Inventory),結果發現 20 類生涯信念中,僅以自我懷疑生涯信念 (Self-doubting career beliefs)與生涯未決定的相關達顯著水準。 張英鵬(2001)使用生涯信念量表在其研究中探討 440 位不同背. 32 .

(43)  . 景變項身心障礙大專學生生涯決定信念是否有差異,其背景變項有障 礙類型、障礙程度、性別、年級、學程階段、學校類型、學校性質等 7 項,使用生涯信念決定檢核表發現背景向度比較在面子主義、工作 本身之價值、生涯重心、自我主張、遷居/開放意願、角色刻板印象、 性別刻板印象上 7 個分量表皆無任何項度的顯著差異,其於 13 個分 量表皆有不同背景之差異;並說明身心障礙大學生有性別刻板印象、 控制企圖、規劃萬能/專業至上、自由傾向之生涯決定特質。生涯決 定信念影響身心障礙大專學生之生涯決定能力,進而影響其生涯規 畫。 許雅惠、黃雅玲(2005)調查 73 位大專院校身心障礙生生涯阻 礙加以探討,研究結果發現身心障礙大專院校學生其所遭遇之生涯阻 礙包含自己對於自身障礙的負向認知、家人的影響以及工作職場等三 大類別;覺知到的生涯阻礙因素依序為:身心障礙身份、猶豫行動, 不同身心障礙類別在意志薄弱、猶豫行動、資訊探索、科系選擇、學 習狀況、學習困擾、性別因素上顯著差異,在特質表現、方向選擇、 身心障礙身份因素無顯著差異。 Krause 和 Broderick(2006)指出影響脊髓損傷者重返工作的因 素包含有人格特質、內外控信念、自我接納、社交技能等。事實上身 心障礙者因失業所導致的沮喪和低自尊,對於重新就業有負面的影響,. 33 .

(44)  . 也使其承受更大的心理壓力,導致生理功能降低,更不利於重返工作。 另外,肢體障礙者亦可能缺乏自我倡導技巧(White &Shear, 1992) 以及信心不足,認為自己無法對就業市場有所貢獻(Straughair & Fawcitt, 1992),這種種因素均加劇其失業的風險。 鳳華、張瑋珊、江奕葶、黃雅蘋(2007)以深度訪談 5 位脊髓損 傷者,目標在能發展出適用於脊髓損傷者之生涯輔導方案,協助成員 重新面對自我及規劃未來,研究結果指出生涯輔導團體對脊髓損傷者 有正向影響,增加其對自我的了解、他人的了解、生涯阻隔信念的澄 清及成員的開放程度皆有具體成果。透過內容分析,發現影響脊髓損 傷者在生涯發展中的重要影響因子有與脊髓損傷者生涯發展有關正 向因子:自我概念、正向信念、價值觀、及正向行為觀點。. 小結: 脊髓損傷者面臨重新走入社會,「是否為自己做好生涯決定」的 處境,是生涯議題中首要關切的,有時甚至成為困擾的問題,當面臨 問題時,有人表現出無所適從,有的人選擇逃避,更有些人則選擇迎 向挑戰。 從國、內外的文獻統整中,發現主要以脊髓損傷者生涯阻礙、重 返工作因素和職業自我觀念。對於以生涯信念與就業相關性的觀點出 發,探索個人如何成功自我引發重返職場的探索,卻相當闕如。 34 .

(45)  . 因此,本研究透過瞭解脊髓損傷者成功就業的因子與其的生涯信 念機轉運作方式的探索,以進一步作為建議國內未來可協助的方向。 生涯信念是近幾年內新興的熱門名詞,脊髓損傷者的就業問題, 亦是逐年來受關注的焦點話題之一,前項是待開採的神秘寶地,後項 卻是困擾政策已久的難解習題,結合兩者的用意,在於另尋出路性的 思考,期能對於脊髓損傷者就業時考量不僅考量其背景變項,並能考 量其個人的獨特生涯信念。因此,藉由本研究分析脊髓損傷者背景變 項: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婚姻狀況、障礙等級、致殘期間與生涯 信念的六因子因素(完美主義、外在取向、逃避順從、自我價值、工 作抱負、刻板印象),來探討脊髓損傷者成功就業之職業生涯機轉運 作方式的探討,來提昇此一族群的重返就業之路。. 35 .

(46)  .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為達成研究目的,瞭解脊髓損傷者就業情況及其生涯之內涵,並 探討成功就業與未就業之脊髓損傷者兩者在生涯信念上的差異,進一 步分析生涯信念檢核表與就業狀況的預測程度,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 方式來收集資料。經由第二章文獻討論後,對於脊髓損傷者就業狀況 與生涯決定信念有基本認識與瞭解,但因為國內仍缺乏針對脊髓損傷 者就業與生涯信念相關之研究。因此,研究者綜合國內外相關資料, 使用針對國人設計之生涯信念量表以「生涯信念檢核表」為主要研究 工具,請國內 16 至 65 歲脊髓損傷者填答,所得資料進行分析與討論, 以下依序說明研究架構、研究假設、研究對象、研究工具、實施程序 與資料處理。. 第一節 研究架構 本研究依據研究動機、目的與文獻探討,提出的研究架構,見圖 3-1:本研究之研究架構. 36 .

(47)  . 脊髓損傷者背景變項. 生涯信念六項因素. 1.性別. 2.年齡 . 因素 1:完美主義 因素 2:外在取向. 3.教育程度. 4.婚姻狀況. 因素 3:逃避順從 因素 4:自我價值. 5.障礙等級. 6.障礙期間. 因素 5:工作抱負 因素 6:刻板印象. 脊髓損傷者就業狀況 1.成功就業 2.未成功就業. 圖 3-1 本研究之研究架構. 本研究的變項包括一、「背景變項」:『人口學特徵』、『損傷 特徵』;二、「生涯信念」:指生涯信念檢核量表;三、「就業狀況」: 成功就業與未成功就業兩項變項;以下分別針對各變項之內容進行說 明。. 壹、背景變項 指脊髓損傷者個人之狀態,分為『人口學特徵』與『損傷特徵』 兩部分。 一、人口學以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婚姻狀況說明,內容如下: (一)性別:分為男性和女性。 (二)年齡:以 5 歲為區間,探討自 16 歲至 65 歲之肢體障礙者,. 37 .

(48)  . 分為 1.16-20 歲;2.21-25 歲,3.26-30 歲,4.31-35 歲,5.36-40 歲;6.41-45 歲;7.46-50 歲;8.51-55 歲;9.56-60 歲;10.61-65 歲。 (三)教育程度:分為 1.國小以下;2.國中;3.高中(職);4.專 科;5.大學;6.研究所(及以上); (四)婚姻狀況:分為 1.已婚;2.未婚;3.其他。 二、損傷特徵以障礙程度(等級) 、障礙期間說明,其操作型定義為: (一)障礙程度(等級) :以受測者領有中華民國身心障礙者手冊, 手冊上之殘障等級,分為 1.輕度;2.中度;3.重度;4.極重度。 (二)障礙期間:自受傷迄今時間,以每三年為一區間,分為:1.0-3 年;2.3-6 年;3.6-9 年;4.9-12 年;5.12-15 年;6.15 年以上。. 貳、生涯信念 係指個體在面對自我生涯的發展中,影響其做有關決定的信念而 言。本研究採用紀憲燕、林幸台、金樹人(2003)生涯信念檢核表, 以了解個人獨特的生涯信念,本研究所指生涯信念是指在「生涯信念 檢核量表」上的施測結果。. 参、依變項:脊髓損傷者就業狀況 指受傷後就業之狀況,變項則分為 1.已穩定就業達六個月以上,. 38 .

(49)  . 稱為成功就業;2.未成功就業。定義說明如下: 其變項則分為 1.已穩定就業達六個月以上,稱為成功就業;2.未 成功就業(主要包含從未就業與曾就業但就業未滿六個月) 。. 第二節 研究對象 本研究受試樣本的取樣,採立意取樣(purposive sampling)方式, 選取已參加台北市與台北縣脊髓損傷協會正式會員,由研究者以電話 洽詢台北縣與台北市脊髓損傷協會,說明本研究目的,兩協會統計至 民國 99 年 7 目底前有效會員人數,台北市脊髓損傷協會計有 330 位 正式會員,台北縣脊髓損傷協會計有 450 位正式會員。 經研究者與兩協會聯繫,考量有效回收問卷,協會建議以採面訪 方式提高問卷填答正確性與回收率,本研究於民國 99 年 7-9 月兩協 會舉辦會員活動各選取 1 大型活動報名人數準備足夠問卷,並於會員 報到時發給問卷填答,無法手寫者由研究者或家屬以口問方式代為填 答。 本研究總計發出正式問卷 240 份,回收有效問卷 195 份,回收率 81.25%。樣本基本資料分布情形如表 3-2 所示。. 39 .

(50)  . 表 3-1 取樣單位表 單位名稱 台北市脊髓損傷協會 台北縣脊髓損傷協會 總 計. 協會會員 330 450 780. 正式問卷數 90 150 240. 表 3-2 樣本基本資料分布情形 項目 台北市脊髓損傷協會 合計 66 性別 男性 44 女性 22 年齡 16-20 歲 0 21-25 歲 3 26-30 歲 10 31-35 歲 5 36-40 歲 8 41-45 歲 6 46-50 歲 10 51-55 歲 9 56-60 歲 9 61-65 歲 6 殘障等級 輕度 0 中度 23 重度 40 極重度 3 婚姻狀況 未婚 41 已婚 25 其他 0. 40 . 回收數 66 129 195. 台北縣脊髓損傷協會 129 82 47 0 0 1 4 6 9 24 27 25 33 1 16 109 3 37 82 10.

(51)  . 表 3-2 樣本基本資料分布情形(續) 項目 台北市脊髓損傷協會 合計 66 教育程度 未就學 0 國小 0 國中 10 高中 36 專科 16 大學 4 研究所 0 致殘時間 0-3 年 6 3-6 年 3 6-9 年 17 9-12 年 12 12-15 年 17 15 年以上 11. 台北縣脊髓損傷協會 129 0 34 48 37 7 3 0 13 23 32 19 31 11. 第三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研究工具為採用紀憲燕、林幸台、金樹 人(2003)生涯信念檢核表,量表內涵與計分方式說明如下。 在生涯信念的變項方面,生涯信念之內涵,依據「完美主義」 、 「外 在取向」 、 「逃避順從」 、 「自我價值」 、 「工作抱負」 、 「刻板印象」六項 生涯信念,其又分為, 「自我價值」 、 「彈性與變化」 、 「面子主義」 、 「工 作決定審慎」 、 「生涯自我效能」 、 「工作嘗試」 、 「外在取向」 、 「逃避傾 向」、「測驗/專家取向」、「工作本身之價值」、「生涯重心」、「自我主 41 .

(52)  . 張」、「規劃萬能/專業至上」、「自由傾向」、「遷居/開放意願」、「順從 意願」 、 「工作萬能」 、 「角色刻板印象」 、 「性別刻板印象」 、 「控制企圖」 共 20 個分量表其題目共 72 題,採用四點量表方式,從「很不同意」、 「部分不同意」 、 「部分同意」 、 「很同意」分為四個等級,計分方式依 序為 1 分到 4 分,除第 21、65 題採反向計分,其他題目均為正向計 分題,表 3-3,說明生涯信念建構六大因素及各分量表名稱意義。 表 3-3 生涯信念六大建構因素及其各分量表意義 建構因素. 分量表名稱及分數高低的意義. 完美主義. 分量表 1:自我價值 相信自我價值是建立在工作上卓越超群的表現,認為 職業代表個人的身分。 低分的意義:個人可以從工作以外的地方建立價值感。 高分的意義:個人可以從工作上卓越超群的表現。. 完美主義. 分量表 2:彈性與變化 相信生涯目標和就業態度會隨著時間轉移、環境變遷 而改變。 低分的意義:生涯目標和就業態度會改變,有彈性。 高分的意義:相信一成不變,堅持到底。. 完美主義. 分量表 3:面子主義 相信每個人都會獲得完美的工作,不容許自己出錯, 害怕失敗,擔心若找不到滿意的工作,會給家人添麻 煩。 低分的意義:容許自己出錯。 高分的意義:不容許自己出錯,擔心給家人添麻煩。.   42 .

(53)  . 表 3-3 生涯信念六大建構因素及其各分量表意義(續) 建構因素. 分量表名稱及分數高低的意義. 完美主義. 分量表 4:工作決定審慎 相信職業是一生一次的重大決定,所選擇的工作必須 與個人各方面的特質、興趣、專長相配合,並且要滿 足自己各方面的需求,藉此克服性格上的缺點。 低分的意義:人生有多次選擇的機會;很難找到完全 適配的工作。 高分的意義:一生只有一次選擇;必須找到完全適配 的工作。. 完美主義. 分量表 5:生涯自我效能 懷疑自己做生涯決定的能力,認為無法找到合適、喜 歡的工作。同時也擔心無法勝任工作的要求,而為自 己設定較低的目標。在選擇工作時,傾向自己所擅長 的工作,而較不顧及興趣。 低分的意義:較不懷疑自己做決定的能力。 高分的意義:懷疑自己做決定的能力,擔心無法勝任 未來的工作,不相信可以找到滿意的工作。. 工作抱負. 分量表 6:工作嘗試 相信目前專長,可以保證未來成功;不願意嘗試冒險 的新工作,喜歡一致不變的生涯選擇。 低分的意義:目前的專長無法保證一切,願意嘗試新 的工作。 高分的意義:目前的專長可保證未來的成功,不願意 嘗試新的工作。.         43 .

(54)  . 表 3-3 生涯信念六大建構因素及其各分量表意義(續) 建構因素. 分量表名稱及分數高低的意義. 外在取向. 分量表 7:外在取向 做生涯決定時,傾向於接受家人的期望及社會價值觀。 低分的意義:較不受家人期望及社會價值觀所左右。 高分的意義:傾向接受家人期望及社會價值觀。. 逃避順從. 分量表 8:逃避傾向 傾向為自己設定較低的目標,以避免失敗;在遭遇問 題時,則期望問題能自行解決。 低分的意義:設定合宜目標,面對問題,並解決它。 高分的意義:設定較低目標,逃避問題。. 刻板印象. 分量表 9:測驗/專家取向 相信心理測驗的結果或專家指導,可以告知個人選擇 某一項職業。 低分的意義:心理測驗的結果或專家的建議僅能做為 部分的參考。 高分的意義:相信心理測驗的結果或專家的建議。. 工作抱負. 分量表 10:工作本身之價值 相信工作本身即具價值。 低分的意義:工作本身即具價值。 高分的意義:工作是達成其他目標的手段,本身不具 任何價值。. 逃避順從. 分量表 11:生涯重心 相信職業不是生活的全部。 低分的意義:職業是生活的全部。 高分的意義:職業不是生活的全部。.     44 .

(55)  . 表 3-3 生涯信念六大建構因素及其各分量表意義(續) 建構因素. 分量表名稱及分數高低的意義. 自我價值. 分量表 12:自我主張 相信只有自己了解什麼工作最適合。 低分的意義:相信有其他人可以協助自己。 高分的意義:只有自己最清楚所適合的工作。. 工作抱負. 分量表 13:規劃萬能/專業至上 是生涯規劃與專業技能為獲致職業成就得萬靈丹。 低分的意義:有其他無法掌握因素會影響生涯發展。 高分的意義:生涯規劃及專業技能是成就的萬靈丹。. 外在取向. 分量表 14:自由傾向 喜歡沒有督導、自由的工作環境,以盡情發揮。 低分的意義:願意接受督導。 高分的意義:喜歡沒有督導的工作環境。. 外在取向. 分量表 15:遷居/開放意願 不願意為了工作而遷居,也不想將自己的作未來決定 的理由告訴他人。 低分的意義:願意為工作而遷居,也願意開放自己做 決定的理由。 高分的意義:不願意為工作而遷居,也不願意將做決 定的理由告訴他人。. 逃避順從. 分量表 16:順從意願 願意完全遵照老闆的意思行事。 低分的意義:不願意完全遵照老闆指示。 高分的意義:願意完全遵照老闆指示。.    .  . 45 .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is research intends to explore implementation obstacles concerning the procedures of employment counseling services, the merits and defects of models of employment

Effects of job satisfaction and perceived alternative employment opportunity on turnover intention -an examination of public sector organizations.. The Career

The research is about the game bulls and cows, mainly discussing the guess method as well as the minimax of needed time in this game’s each situation.. The minimax of needed

1.5 In addition, EMB organised a total of 58 forums and briefings (45 on COS and 13 on special education) to explain the proposals in detail and to collect feedback from

Wang, Solving pseudomonotone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 and pseudocon- vex optimization problems using the projection neural network,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17

The research purposes of this paper are discussing the special connotation of the śūraṃgama-samādhi, and based on the Buddhist scriptures and treatises discussing the

Microphone and 600 ohm line conduits shall be mechanically and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receptacle boxes and electrically grounded to the audio system ground point.. Lines in

The core of this research is focusing on Service Innovation, discussing on the composite factors of manufacturing servitization through literatures and questionnaires fr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