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民小學「課文本位的融入式生命教育課程設計模式」之檢討與修正/ 163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國民小學「課文本位的融入式生命教育課程設計模式」之檢討與修正/ 163"

Copied!
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民小學「課文本位的融入式生命教育課程設計模式」

之檢討與修正

徐超聖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系副教授

一、前言

目 前 在 探 討 學 校 生 命 教 育 推 動 時 , 一般 而言 最主 要 是透 過正 式 課 程、非正式課程和潛在課程的三層面 來進行(林佳慧,2015;張錦媛、胡 敏華,2015)。孫效智(2013)則從「校 園文化」概念指出,除透過正式課程、 非正式課程(包括週期性活動、節慶 活動、社團活動、服務學習)、潛在課 程(包括班級經營、師生互動、校園 環境、學校制度)外,增加「學校使 命與校園精神」(包括校訓、校徽、校 旗、校歌、標語)第四層面。而徐超 聖、潘小慧(2015)則針對「學校使 命和校園精神」部分,考量到現行學 校中比較常使用之語詞而將「學校使 命和校園精神」修正為「學校願景和 核心價值」。 上述的四種生命教育推動作法, 就國小而言,正式課程、非正式課程 和潛在課程也是常用來推動生命教育 的方式,至於透過「學校願景和核心 價值」部分,對學校而言仍屬較陌生 的概念,未來需要進一步論述並提出 具體策略,本文將先針對三種課程中 的正式課程部分討論之。正如前述, 國小的生命教育推動時,一般而言主 要是透過正式課程、非正式課程和潛 在課程的三層面來進行,但相較於非 正式課程和潛在課程,正式課程的推 動較不容易。而推動不易之原因主要 是目前 在國小階段 沒 有生命 教育課 綱,生命教育無法像七大領域能單獨 設科實施,而是採用九年一貫課程的 作法將七大議題融入學習領域方式進 行。但融入究竟是否有落實,可從研 究者進行校務評鑑的觀察進一步說明 之。 研究者在校務評鑑過程中發現, 學校的課程計畫固然呈現若干單元註 記會融入生命教育,但查閱資料時學 校教師卻無法提供相關文件,例如融 入之教案、教材或學習單。而透過教 師的訪談和觀察則會發現教師主要是 以很自然的、很隨機的、無意圖的預 先規劃去進行口頭的融入,而訪談學 生時也發現學生對所謂教師是否在學 習領域課程融入生命教育,印象非常 模糊而不確知。對此落差訪談教師通 常以要趕進度而無法花額外時間教生 命教育為主要理由。因此,究竟如何 協助國小教師解決此問題以落實生命 教育,已成為生命教育推動的重要關 鍵問題。研究者針對此問題曾在 2017 年 6 月提出「課文本位的融入式生命 教育課程設計」模式(徐超聖,2017), 提供現場教師參考,而本文則因應十 二年國教即將實施,進一步對模式進 行檢討與部分修正,以提供現場教師 參考。

(2)

二、生命教育融入課程模式

有關生命教育議題融入課程設計 作法,徐超聖(2017)分析過去文獻 後整理出兩個模式:蔡明昌和吳瓊洳 ( 2004 ) 模 式 及 徐 超 聖 和 潘 小 慧 (2015a)模式。此外,他又進一步參 考兩模式及教育部(2017a)「課文本 位的閱讀理解教學」計畫中的概念, 而提出「課文本位的融入式生命教育 課程設計」模式。以下簡單說明此三 模式的意義。 (一) 蔡明昌和吳瓊洳(2004)模式 蔡明昌和吳瓊洳的融入模式是在 原 先 選用 的教 科書 中 ,抽 出若 干 單 元,調整其課程內容、知識結構與組 織情境脈絡,再以生命教育的核心概 念設計主題統整教學單元來補足,因 而上課節數並未增加,教學活動也依 學校情境設計,有助於課程之順利實 施。他們提出生命教育融入課程設計 的八大步驟為:(1)選擇適當的生命 教育主題(2)選定教學科目及單元(3) 發展生命教育教學目標(4)選擇生命 教育內容,融入原有教材(5)發展新 的教學過程(6)增加新的過程技術(7) 增加新的教學資源(8)蒐集有關活動 及建議新的活動主題。 (二) 徐超聖和潘小慧(2015a)模式 徐超聖和潘小慧(2015)在「國 民小學生命教育校園文化推動模式手 冊」專案研究中指出,生命教育融入 正式課程作法有四種為:(1)在該科 目 裡 添加 一個 或幾 個 生命 教育 單 元 (2)把生命教育融合到該科目內現有 單元中教授(3)將生命教育某些課程 主題融 入該科目的 作 業與課 外活動 (4)進行多學科式的融合發展生命教 育的主題式課程。 (三) 徐超聖(2017)「課文本位的融入 式生命教育課程設計」模式 徐 超 聖 ( 2017 ) 使 用 教 育 部 (2017a)「課文本位的閱讀理解教學」 計畫中的概念,而提出「課文本位的 融入式生命教育課程設計」模式。在 該計畫中所謂的「課文本位」是指「不 捨近求遠地另外設計補充教材,也不 需花費額外的時間教學,而是以現行 的各版本教科書為文本,融入各年級 相應學習策略的教學」,因而此模式的 好處是教師不需花額外時間另行設計 生命教育補充教材及額外時間進行生 命教育,而是以教師所用的現行各版 本教科書為文本融入生命教育。 由於此作法可顧及教師現場教學 的教學進度,因而較容易被教師所接 受,徐超聖根據此理念提出「課文本 位的融 入式生命教 育 課程設 計」模 式,其模式含五大步驟:(1)確定生 命的意義並選擇適當的生命教育主題 (2).選定適合融入生命教育的教學領 域及單元(3).發展生命教育教學目標 (4)發展生命教育內容和教學策略 (5)發展生命教育評量策略。 在上述的三個模式中,徐超聖和 潘小慧(2015)模式中的四種作法可 將「(2)把生命教育融合到該科目內 現有單元中教授」和「(3)將生命教

(3)

育某些課程主題融入該科目的作業與 課外活動」歸納為「融入式」而「(1) 在該科目裡添加一個或幾個生命教育 單元」和「(4)進行多學科式的融合 發展生命教育的主題式課程」歸納為 「主題式」,但「融入式」的具體作法 並未說明,而蔡明昌和吳瓊洳及徐超 聖則在其文中有具體的步驟。本文將 因應十二年國教即將實施,而對「課 文本位的融入式生命教育課程設計」 模式,進一步對步驟與內涵進行檢討 與修正。

三、「課文本位的融入式生命教

育課程設計」模式之修正

研究者所提出的「課文本位的融 入式生命教育課程設計」模式的五個 步驟及其說明,經實踐後將修正為六 步驟:(1)確定生命的意義與生命教 育取向(2)選定適合融入的生命教育 主題.(3)選定適合融入生命教育的教 學領域及單元(4)發展生命教育教學 目標(5)發展生命教育內容和教學策 略(6)發展生命教育評量策略。以下 在論述其內容時,研究者將引入十二 年國教的理念,對此模式內涵進行部 分修正並對原內涵進行重點提醒。 (一) 確定生命的意義與生命教育取向 生命教育涉及「生命學」及「教育 學」,但一般在論及生命教育時,常見 的現象是直接討論生命教育而未先討 論生命學的基本概念,例如生命是什 麼?生命的本質、目的、意義和價值為 何?有關生命 的根本 意義 ,徐超 聖 (2017)指出可能涉及 DNA、宗教、 哲學、意識型態(機械論、生機論、系 統論)或是「技術」問題,因而定義非 常分歧很難有定論。另外,生命教育取 向涉及研究的不同取向,不同取向將會 影響生命教育的推動主軸,有關取向目 前可參考黃德祥(2000)生命教育的五 大取向-宗教取向、生理健康取向、志 業(生涯)取向、死亡教育或生死學取 向死亡,或吳庶深、黃麗花 (2001)的宗 教教育取向、健康教育取向、生涯規劃 取向、倫理教育取向、死亡教育取向。 由於生命教育涉及此兩個根本議題,因 而生命教育融入前應先確定此兩個基 本內涵,據此才能開展出生命教育的內 容與活動。 (二) 選定適合融入的生命教育主題 有關生命教育的主題可參考的內容 很多,本文建議因應十二年國教的實 施,可參考教育部(2017b)「十二年國 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暨普通 型高級中等學校議題融入說明手冊(初 稿)」,該文件提及生命教育的五大「學 習主題」(哲學思考、人學探索、終極關 懷、價值思辨、靈性修養)及十七個「議 題實質內涵」。或參考教育部(2017c)「生 命教育科學習重點草案(綜合領域研修 小組修正版 106.06.01)的五大「類別」(哲 學思考、人學探索、終極關懷、價值思 辨、靈性修養)及十一個「項目」(思考 素養、後設思考、人的特質與人性觀、 人的主體性與自我觀、哲學與生命意 義、生死關懷與實踐、終極信念與宗教、 道德哲學的素養及其應用、生活美學的 省思、靈性自覺與修養、人格統整與靈 性修養)。惟這些是草案,未來應隨時注 意最新所公布的訊息。

(4)

(三) 選定適合融入的生命教育的教學 領域及單元 有關在現有教材和課程先選定適 合的生命教育的教學領域及單元,再 據以生命教育的核心概念和主題發展 主題統整教學單元部分,一般而言均 認為目前各學習領域和重大議題都涉 及生命教育。即使未來生命教育已列 入 十 二年 國教 課綱 中 十九 項議 題 之 中,本文仍認為生命教育仍與八大學 習領域和其他的十八項議題有關。 因此,未來對於各「領域課程」 的基本理念、課程目標、學習重點中 的「學習表現」和「學習內容」、實施 要點等相關內涵和「議題課程」的「基 本理念」、「學習主題和實質內涵」、「融 入領域/科目的說明」等相關內涵應進 行詳細的分析,以瞭解該領域和議題 的本質和內涵。而對於根據課綱所發 展的教科書中各單元的宗旨和單元中 的主題或課文,也同樣需要進行深入 分析和了解,以選擇較適合融入生命 教育的相關領域、單元、主題、課文。 (四) 發展生命教育教學目標 有關生命教育融入課程的教學目 標,徐超聖(2017)指出涉及三類的 目標,一是原領域課程的教學目標, 二是生命教育的教學目標,三是融入 課 程 的教 學目 標。 該 文引 用王 瑞 壎 (2012)針對海洋教育議題融入領域 的方式,提出三種作法,一是,某領 域能力指標包含生命教育能力指標, 則可補充說明或加註此指標即可視為 生命教育指標;二是,某領域能力指 標無生命教育能力指標,則於教學目 標中增列與此領域相近的生命教育能 力指標;三是,統整融入領域與生命 教育兩 者目標成為 一 個統整 教學目 標。例如將語文目標「能理解作品中 對周遭人物的尊重與關懷。」和生命 教育目標「能了解每個生命均有價值, 都值得被尊重。」統整延伸為「能理 解作品中對周遭人物的生命價值而予 以尊重與關懷。」。 研究者發現上述第三類的目標常 常被現場教師所忽略,因而所設計的 教學目標常常不是融入兩領域的統整 教學目標,而是偏向其中之一領域的 目標,因而導致其根據目標而設計的 教學活動並無法彰顯具統整兩領域的 融入式教學特質,此點是未來在推動 融入式生命教育時需特別注意者。設 計者應清楚列出所統整的融入領域與 生命教育兩者目標而成為一個統整單 元的新教學目標為何,如此才能讓融 入兩領域的新教學目標,能具體落實 在統整單元的教學活動中。 (五) 發展生命教育內容和教學策略 有關生命教育內容融入部分,除 參考課 綱內涵外, 也 可參考 徐超聖 (2015)所提及之較新理念,如生命 教育內容要兼重生命的生存生計與價 值意義、引進兒童哲學觀點、探討宗 教與靈性以及參考國外目前所重視的 新興議題(如重視對身心靈的自尊自 重與健全發展、尊重他人和團隊互助 互重相 互合作、關 注 生命尊 重與珍 惜、認知與積極面對生命的無常、藥 物濫用與網路媒體、性關係的認識與

(5)

親職教育、對金錢與經濟的認識、防 制霸凌以及身體意象等)。惟研究者發 現目前學校比較未能發展結合在地化 情境的教學內容,因而生命教育內容 較無法符應在地學生的的特殊生命需 求。此種選擇在地化而發展能符應在 地學生生命需求的教與學的內容,以 發揮生命教育能具紮根與永續效果的 原則,本文期許教師能視此為進行生 命教育融入時的關鍵原則。 至 於 在 教 學 策 略 部 分 , 徐 超 聖 (2017)所提的操作與體驗活動外, 加入提問策略(questioning strategies) 以啟發學生主動思考並進行活動中和 活動後的反省與反思和實踐與應用, 以及適時結合數位化雲端科技及參考 相關網站上的生命教育教案和教材進 行教學以豐富教學資源引發學生學習 興 趣 與動 機的 部分 , 仍屬 重要 的 提 醒。而為符合十二年國教強調素養導 向教學原則,未來尤其要將學習內容 和教學能結合學生生活情境以引發學 生的反思及解決生命課題。 (六) 發展生命教育評量策略 生命教育實施後的評量可採取的 評量一向很多元,如講述法、討論法、 聽演講、參觀體驗、讀書報告、角色 扮演、競賽與辯論、訪問與調查、影 片觀賞與分享、服務學習…等等。而 基於十二年國教的理念,本文強調生 命教育的評量設計,應能讓學生統整 其在生命教育的認知、技能、情意的 學習結果,並延伸到學生日常生活的 生命課題的問題解決與學習。

四、結語

本文最主要考量十二年國教即將 實施而係針對研究者在 2017 年 6 月提 出「課文本位的融入式生命教育課程 設計」模式進行檢討與部分修正,包 括第一階段增加「生命教育取向」,第 二、五、六階段連結十二年國教理念 修正其內涵的說明,第三、四階段則 對原內涵進行重點提醒。此模式主要 是解決國小教師因教學進度而無法花 額外時間教生命教育之問題,期盼教 師能參考此模式,而在不需花額外時 間另行設計生命教育補充教材及額外 時間下,即可進行生命教育。此模式 提出後 已因應十二 年 國教的 即將實 施,而在本文提出步驟與內涵之部分 修正,惟未來此模式仍需不斷透過實 踐反思以檢討修正以提升其實用性。 參考文獻  王瑞壎(2012)。海洋教育議題課 程綱要的教學實踐與轉化。通識教育 學報,10,191-219。  李真文、羅寶鳳(2015)。邁向十 二年國教的生命教育:師資培育的教 學與課程設計。教育研究月刊,251, 16-30。  吳庶深、黃麗花(2001)。生命教 育概論:實用的教學方案。臺北市: 學富。

(6)

 林佳慧(2015)。Small Things with Great Love-在服務中與生命真實相 遇。國家教育研究院教育脈動電子期 刊,3期,2015年09月。取自 file:///C:/Documents%20and%20Setting s/User/My%20Documents/Downloads/p df20150904154822.pdf  孫效智(2013)。高級中學生命教 育校園文化推動模式。臺北:教育部 學生事務及特殊教育司。  徐超聖(2015)。國小階段生命教 育推動理念的新展望。臺灣教育評論 月刊,4(10),87-95。  徐超聖、潘小慧(2015)。國民小 學生命教育校園文化推動模式手冊。 臺北: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  徐超聖(2017)。生命教育校園文 化模式之探討。載於國立台北教育大 學、銘傳大學、國立健康護理大學、 法鼓文理學院(編),2017第一屆IELE 學術論文研討會─創造教育新生命(頁 176-205)。台北市: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 (會議日期2017/06/11)。  教育部(2017a)。課文本位閱讀 理解教學。取自 http://pair.nknu.edu.tw/pair_system/Sear ch_index.aspx?PN=PlanInfo  教育部(2017b)。十二年國民基 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 高級中等學校議題融入說明手冊(初 稿)。取自 file:///C:/Documents%20and%20Setting s/user/My%20Documents/Downloads/% E8%AD%B0%E9%A1%8C%E8%9E% 8D%E5%85%A5%E8%AA%AA%E6% 98%8E%E6%89%8B%E5%86%8A.pdf  教育部(2017c)。生命教育科學 習重點草案(綜合領域研修小組修正版 106.06.01)。取自 https://drive.google.com/open?id=1v2Ddu mALWMRNSwlY5nRiETkgiLa9lAya  黃德祥(2000)。小學生命教育的 內涵與實施,載於林思伶主編,生命 教育的理論與實務(頁280-298)。臺北 市:寰宇。  張錦媛、胡敏華(2015)。生命教 育的內涵與實務。國家教育研究院教 育脈動電子期刊,3期,2015年09月。 取自 file:///C:/Documents%20and%20Setting s/User/My%20Documents/Downloads/p df20150904153846.pdf  蔡明昌、吳瓊洳(2004)。融入式 生命教育的課程設計。教育學刊,23, 159-182。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現時,STEM 教育已融入了在小學課程當中;不少學校在規劃及組織 STEM 相關學習活 動時,更融入藝術教育/人文精神的學習元素,以

初中科技教育學習領域課程資源 課題四 金錢的性質 策略和管理—延伸學習元素.. 單元 E4

初中科技教育學習領域課程資源 課題六 單利息、複利息和金錢的時間值 策略和管理—延伸學習元素.. 單元 E4

 為協助新來港非華語學生融入學校,教育局 資助啟動課程及適應課程,並為啟動課程畢

初中科技教育學習領域課程資源 課題: 商業、營商環境和全球一體化 策略和管理— 核心學習元素.. 單元 K7

為配合中學中國語 文課程的實施,教育局課 程發展處邀請教師、學者 推薦適合中學生學習的材

• 與生命教育主題相關的各類多元選修課程:「幸 福學、學幸福」、「哲學與生活運用」、「電影

高中課程會多元化;讓學生有第二次機會而設計的其他教育 課程(例如毅進計劃及在中學試行的類似計劃),會因應新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