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九章 現代思潮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九章 現代思潮"

Copied!
3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九章 現代思潮 第一節 文化思潮 一、浪漫主義 (一)浪漫主義的興起 1.背景:科學和理性過度發展使人感到束縛盧梭已開始質疑 2.盛行年代:十八世紀末至十九世紀中期 3.起源地:日耳曼地區

以自然為高貴

狂飆運動

代表為作家歌德的《少年維特的煩惱》 ,表達人類內心感情的衝突和奮進精神 (二)浪漫主義的特質 1.崇尚情感 打破規範,挖掘自我的特性 相信人性本善,奉行個人自由與率真的感性呈現 以創作表現自我複雜、豐富的情緒 對政治頗關心支持保守主義、自由主義、民族主義皆有 2.反現實的傾向 厭惡重視物力功效的風氣 1

(2)

3.與民族主義的關係 情感面: 重視民族、傳統與制度 利用本土語言、民謠、神話、傳說,強化民族情感 現實面:拿破崙占領日耳曼地區 喚起日耳曼人的民族情感 其他國家也強化民族意識

格林童話中「小紅帽」

的插畫

(三)浪漫主義的成就 1.文學 特色:不再壓抑個人情感,強調人對抗現實的精神力量 代表: 歌德:在《浮士德》表現人的靈性掙扎 雨果:《悲慘世界》描述人的道德承擔 拜倫:透過詩歌歌頌人的理想追求鼓勵希臘爭取自由 ,對抗土耳其 也常描寫奇幻冒險的傳說故事如羅賓漢的故事 傳說中羅賓漢是一位中古英國的俠盜英雄,他劫富濟貧,並 且與專制國王(約翰王)、跋扈貴族(諾丁罕郡長)對抗。 3

(3)

2.繪畫 特色: 反對古典優雅含蓄的風格,表現奔放活潑、用色大膽 和造型奇異 取材大自然、近東與非洲的異國風情或古代神話 喜歡用畫面說故事 代表: 西班牙的哥雅表現愛國激情 英國的泰納擅長風景畫,美化現實景物 法國的德拉克洛瓦以強烈顏色營造濃烈情緒 啟發了印象派之父 莫內 3.建築 特色:中世紀流行的哥德式風格再次興盛 代表:德國科隆大教堂(世界第四高教堂)、英國國會大廈 5

(4)

4.音樂 特色: 強調豐富情感、自由變化與個人主觀感受 民謠大受重視,音樂家有時會用本國民間音樂創作 主要核心:日耳曼地區 代表:貝多芬、舒伯特、孟德爾頌、蕭邦 貝多芬〈英雄交響曲〉的封面 蕭邦在貴族沙龍演奏鋼琴 5.史學 特色: 研究民族早期的社會組織和文化 重視對英雄人物的描寫使史學富有文藝風格 代表: 赫爾德:喚醒日耳曼民族意識 A.每個民族會展現不同的民族特性 B.反啟蒙不認為會有一體適用的制度與文化 蘭克:如實呈現歷史原貌讓史料自己說話 A.考查檔案史料,完成多部中世紀民族史和教宗史 B.被視為現代史學研究的奠基者

推進愛國心

7

(5)

6.哲學 特色: 不再侷限於理性的範疇 肯定意志、直覺與自我的重要性 支持自由的價值 代表: 費希特:強調具行動力的自我意識激發德國國家主義 黑格爾: A.發展出強調精神的唯心主義 B.通過對歷史的檢視,解釋宇宙萬物不斷循環演進 拿破崙占領柏林期間,費希特 曾發表《告德意志國民書》 7.宗教

十八世紀

十九世紀前期

1.啟蒙運動強調理性思維 2.法國大革命打擊教會 3.工業革命講求務實 1.浪漫主義追求神祕和靈 性體驗 2.戰爭衝擊人心 9

(6)

(四)浪漫主義的影響與衰微 1.影響: 激發文學、藝術與音樂的創造力豐富歐洲文化內涵 對故土、母語和風俗民情的熱愛有助於民族主義發展 2.衰微:不切實際,與現實生活差距太大

十九世紀中期後走向衰微

寫實主義文學

歷史聚光燈

1.時間:十九世紀中期 2.背景:工業化、資本主義 3.主旨: 關注人的行為 反思浪漫主義 4.課題:客觀描述工業化現象與人生百態 5.代表:狄更斯的《雙城記》、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

p.169

11

(7)

二、現代主義 (一)「世紀末」心態 1.十九世紀中後期:物質文明進步,人們對未來充滿信心 2.十九世紀末:開始質疑進步觀 資本主義經濟浮動,西方國家經濟面臨困難 社會瀰漫不滿與不安氣氛 對未來感到憂心、感傷、焦慮 3.影響:興起「現代主義」 重視非理性層面 西方學術文化逐漸脫離傳統 (二)現代主義思潮

否定傳統理性,強調人的主觀感受

客觀標準越來越模糊

㇐次世界大戰後達到鼎盛

13

(8)

無意探索宇宙真理 反對普世價值(如道德)與永恆理念 批判理性精神造成社會疏離 訴諸本能、感性及自我生命經驗 二 十 世 紀 特色:富有現實精神,批判宗教 代表:尼采 宣稱「上帝已死」 藉由排除舊價值,期許人們不斷超脫 向上,追尋本性自我成為「超人」 十 九 世 紀 後 期 1.哲學 2.文學 背景:一次大戰後,歐洲經歷動盪,進步觀迅速消沉 特色: 充滿陰鬱、悲涼、空虛與厭世的氣息 對時代哀怨、社會反感與政治的抗議 嘗試各種前衛的實驗性技法 展現自我內心的個人觀感,擴大與欣賞者間的距離

看不懂?

15

(9)

代表: 卡夫卡的《變形記》以主角蟲化而受家人厭棄的情節 象徵現代人際關係的疏離冷漠 海明威的《老人與海》聚焦於主角的內心世界 A.魚:象徵理想和欲望 B.大海:代表社會的變化無常 C.鯊魚:惡勢力帶來的悲劇命運 D.老人:勇於搏鬥的硬漢精神 17

(10)

喬伊斯的《尤利西斯》屬於「意識流」文學 A.透過大量內心獨白,描寫人物的思想與感情 B.刻畫主角一天之內的經歷和心境 C.以隱喻方式營造獨特風格

受佛洛伊德「精神分析論」的影響

2.藝術 印象主義 特色: A.著重光線造成的效果 B.捕捉個人對外在事物的瞬間印象 C.又稱為「外光畫派」,主張在戶外直接描繪景物 代表:莫內、雷諾瓦

• 流派迭起,風格多變

• 「為藝術而藝術」,重視主觀創作精神

• 並未追求確實獲具體形象描繪

19

(11)

後印象主義 特色: A.重視畫家的主觀感受 B.強調色彩應用與視覺效果 代表:塞尚、高更、梵谷

主張回歸事物的基本元素

- 線條、色塊

表現主義 特色: A.脫離對自然的模仿 B.藝術應表現作者創作時的情感 C.善用強烈的色調與原始簡樸的線條

孟克,吶喊(Skrik),1893年

21

(12)

野獸派 特色: A.畫風強烈、用色大膽鮮豔 B.放棄傳統的遠近比例與明暗法,採用平面化構圖 代表:馬諦斯

戴帽子的女人(La femme

au chapeau),1905年

立體派 特色: A.將圖像分解為幾何圖形,再重新組合 B.呈現創作者強烈的主觀感受,但對觀賞者而言抽象難懂

畢卡索(Pablo Ruiz Picasso),

1881~1973年

(13)

一次大戰後的藝術 達達主義 A.表現一種抗議立場 B.以「反藝術」嘲諷傳統美學 噴泉(Fountain),1917年 留鬍子的蒙娜麗莎 (L.H.O.O.Q),1919年 超現實主義 A.呈現一種避世態度 B.受佛洛伊德影響,認為藝術家該在夢幻世界中尋找 現實和心靈的真實 C.相信潛意識比現實更為真切 25

(14)

4.二十世紀的建築 特色: 利用鋼鐵、玻璃等新材料 造型更簡單樸素 沒有多餘裝飾,講求實用性 代表:包浩斯學派

包浩斯學校校舍

5.二十世紀的音樂 前期:突破傳統古典音樂創作手法 荀白克:以無調性旋律和不協調和聲創作 奧地利作曲家 荀白克

華沙生還者

27

(15)

史特拉溫斯基:以不規則變化節拍營造強烈、緊張氛圍 後期:創作更多元,不再只是聽覺,而是思想意念傳達

史特拉溫斯基的芭蕾舞劇

《春之祭》

第二節 社會經濟思潮 一、自由主義 (一)背景:中產階級的訴求

十七世紀後期,西歐經濟發展

中產階級興起

不滿政治、經濟權利,集中貴族手中

29

(16)

(二)主張

主張公開競爭

相信人的善性、理 性,個人能了解問 題所在

追求個人自由

反對專制王權,

但不贊成全面民主

政治上

代議政治

經濟上

自由放任

強調教育功能

尊崇個人成就

自由主義者

(三)代表人物

彌 爾

1.天賦人權 2.國家、政府的職 責為確保人權 *功利主義 1.考量最大多數 人的最大幸福 2.當個人行為與 多數人利益衝 突以道德和 法律控制 1.政府維持最低限 度權力 2.個人不涉及他人 利害,就有完全 行動自由 3.自由討論是發現 真理最佳途徑

皆為英國人英國工業腳步最快,提倡自由主義最力

奠基者

集大成

嚴格地服從

自由地批判

31

(17)

二、資本主義 (一)資本主義的興起 資 本 主 義 形 成 背 景 理 論 基 礎 工業革命發展 獲利再投資 中產階級壯大 資本不斷累積

十九世紀達到全盛 西方經濟活動的主要原則

啟蒙學者 亞當斯密 代表作:《國富論》 立論:最佳經濟政策—自由放任 (二)資本主義的特色

1.保障私

有財產

反「共產、均產、高額所得稅率」 私人保有生產工具

2.個人經濟

活動自由

反「國營、公賣」 追求最大利潤

3.維持競爭

原則

反「定物價、定工資、實施保護關稅」 自由市場,以供需決定商品價格 投資原則:提高生產、降低成本、擴大市場 33

(18)

(三)資本主義的弊端與修正 1.社會問題的出現 可能出現生產過剩、產業蕭條、景氣不振的連鎖反應 引發通貨膨脹、失業等現象 大型企業壟斷加劇貧富不均與勞工問題

美國稱壟斷市場的組織

為「托辣斯(Trust)」,

如洛克斐勒的標準石油

公司

2.政府的因應

◆實施高關稅保護政策

◆社會福利政策

十九世紀

晚期

經濟

大恐慌

◆方式:

調整稅率

增加貨幣發行

擴大政府支出、增加就業機會

◆凱因斯倡導政府介入

美國的新政

為代表政策

35

(19)

三、社會主義 (一)背景:工業社會和資本主義的反動 1.十九世紀時,工業革命與資本主義造成諸多社會問題 2.貧富對立的惡化 (二)社會主義的特徵 1.由公共控有生產設備 2.平均財產和權力 3.合理分配利潤 4.追求社會公義與平等

幫助勞資關係中

弱勢的勞工階級

資本主義

社會主義

強調競爭原則

個人利益追求

號召群體合作

推展社會福利

支持者

既得利益者

弱勢族群

資產家

中上層人士

大 眾

貧寒百姓

37

(20)

(三)社會主義的派別 1.經濟互助的烏托邦社會主義 聖西蒙 傅立葉 歐 文 出身 法 國 法 國 英 國 主張 以全國性的經濟 互助體為單位 以小型自立的「同 居社」為單位 1.以小型區域公社 為社會組織基礎 2.在自己的工廠實 施改革 政府負責生產與 分配工作 合理分配利潤給每 個人 縮短工時、提高 工資,取代資本 主義的競爭原則 2.暴力鬥爭的馬克思社會主義

1848年

馬克思、恩格斯

發表《共產主義宣言》

階級鬥爭

由武力取得政權

★人類歷史=㇐部階級鬥爭史

資產階級

(資產家)

掌握生

產工具

剝削(壓低工資以獲

取最大利潤)

無產階級

(工人)

出賣勞

動力

工資遠低於所生產

出的產品價值

工人被迫以暴力

推翻資產家

建立無階級的

大同社會

39

(21)

★階級鬥爭史應超越國與民族=全世界的改造運動

反民族主義

主張國際主義

1864年

國際工人協會

(第一國際)

1864年第㇐國際在倫敦

開會現場㇐景

成為左派思想的主流

1989年,各國勞工政黨代表

在巴黎集會成立社會主義國

際(第二國際),直到1914年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而終止

。最知名的行動便是宣告5月

1日為國際勞動節,3月8日為

第二國際

41

(22)

3.馬克思社會主義分流 原因:19世紀後期,西方並未出現嚴重的勞資衝突 主張:用民主立法的手段促成社會主義建設 代表:伯恩斯坦 訴求對象應由工人擴及所有貧民階級 以選票實現社會改革 結果:造成分裂

社會革命派

(堅持革命路線)

社會民主派

(走修正路線)

4.溫和的社會主義 代表:英國的「費邊社」 成員:社會學者韋伯夫婦、劇作家蕭伯納等知識分子 主張:透過選舉實現社會福利、工業國有化等改革 實際作為: 參與英國工黨的成立 以出版、演講、座談會等方式傳播社會主義思想

1924年起開始與保守黨輪流執政

43

(23)

第三節 科學思潮 一、達爾文的進化論

工業

革命

民主化

政策

新發明

改善社會經濟、保障人民、生活品質改善

人對未來充滿自信

進步觀

盛行

達爾文提出進化論

(一)達爾文進化論 1.背景: 1830年代達爾文跟隨「小獵犬號」考察世界各地生物 透過觀察紀錄及蒐集標本,提出生物進化原理 2.主張: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暗示人類與猿猴有共同祖先挑戰上帝造人的概念及人為 萬物之靈的思想 45

(24)

(二)社會達爾文主義 1.代表:英國學者史賓塞 2.主張: 合理化中產階級競爭優勢、貧富不均及資本主義的競爭 態度 白種人的負擔 發展出「優生學」的觀點以人為方式控制「不適」人 群的過量繁殖 3.影響:曾經盛極一時,一次大戰後才稍微緩和 二、佛洛伊德的心理分析

悲觀焦慮心態瀰漫

反省理性與科學,重視非理性層面

經濟不景氣 勞工、農人生活困頓

• 人的行為受「潛意識」的動機所支配 • 以「精神分析」證明非理性因素對人的深刻影響 • 發表《夢的解析》 47

(25)

三者協調得宜

人會依照社會環境,展現 該有的行動舉措 本能衝動 人的理性 主宰道德行為的 力量(社會規範)

三者不能協調

人會產生焦慮,無法排解 會導致心理問題 (一)佛洛依德的理論 1.心理結構:本我、自我、超我 2.壓抑的潛意識

防衛機制

適度防衛能保護自我

過度防衛卻可能引發

心理疾病

49

(26)

會經歷數個心理階段

口慾期→肛慾期→性器期→潛伏期→生殖期

人格的發展過程

多數人能妥善控制

無法順利調適者

會導致心理障礙

如伊底帕斯情結

強調性欲的影響力

3.心理分析療法

自由聯想

讓病人暢所欲言

突破防衛機制

病人得以發洩潛意識的念頭

病人以「自我」克服負面力量

透過夢境分析

了解病人壓抑的記憶和心思

並加以紓解

51

(27)

(二)佛洛伊德學說的影響

• 重視幼兒教養

• 以心理治療取代刑罰

• 影響人們對性的態度

• 意識流小說

• 超現實主義

• 藝評家的評論

依據

• 解釋人類內在心理世界

• 進行臨床上的心理治療

教 育

道 德

佛洛伊德

的影響

文 學

藝 術

精神醫學

心理學

三、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一)愛因斯坦的科學成果

◆光速為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四度空間(長度、寬度、高度、時間)

★狹義相對論(1905年)

◆質量和能量可以互相轉換(揭開核子時代序幕)

★質能轉換公式

★廣義相對論(1916年)

53

(28)

(二)跨領域的影響力

◆二戰時建議美國能早日完成原子彈的研究

◆愛因斯坦在二戰後積極反核

1.促成美國發明原子彈

◆人文學者跳脫一元

◆突破現實想像的藝文作品,例如「時空旅行

2.「相對」觀念深入人心

第四節 美國精神 一、政治文化 (一)啟蒙精神的實踐 1.實現自由、平等的思想

獨立宣言

美國憲法

美國

獨立運動

保障人民言論、宗教 信仰、出版與集會結 社等自由 所有人生而平等,具有 「生存、 自由與追求幸 福(快樂) 」等權利 55

(29)

2.建立相互制衡的民主制度 時間:1789年美國實施世上首部成文憲法 特色:中央政府和州政府分權對立、三權分立

美國聯邦政府

立法

行政

國會

總統

內閣

司法

美國國會

參議會

參議員:

各州兩名

眾議員:

依各州人口

比例配額

57

(30)

聯邦派

19世紀初沒落

共和派

自由黨

1824年

南北戰爭 後沒落 1850年 共和黨,1854年創黨,首 位當選總統者為林肯 民主黨,1824年由第 七任總統傑克遜創黨

◎美國兩黨政治的形成

共和黨

(偏右)

民主黨

(偏左)

保守傳統,限

制政府規模

改革開放,以

政府力量追求

社會公義

V.S

民主政治

成熟發展

協商僵局

政府停擺

59

(31)

(二)多元族群的美國夢

美國夢

新世界

豐富資源

自由、平等

開放文化

物質寬裕

政治、宗教

人身自由

努力

好生活

隨著美國的開闢 和發展,貧富差 距和權力壟斷越 來越嚴重,美國 夢也越難以實現

過去的觀點

民族大熔爐

現在的觀點

沙拉拼盤

61

(32)

二、實用主義 (一)實用主義的內涵

杜威

應用在教育方面

「從實踐中學習」

實用主義

科學革命

工業革命

皮爾斯

關注現實問題的解決,

重視行動,講求功效

實用與實證的精神

Learning by doing

(二)務實觀念盛行 1.原因:美國人原本就有務實的文化精神 2.結果:成為二十世紀主流思潮 積極、務實的精神「人定勝天」、「努力必得成果」 產業文化具有商業化、世俗化的取向大眾文化的發達

好萊塢電影是美國大眾文化

的重要象徵

63

(33)

階級瓦解

傳統社會

民主化

工業化

大眾社會

三、大眾生活 (一)大眾社會下的大眾生活 1.大眾社會成形 2.大眾文化的流行

大眾社會

大眾文化

傳播媒體

義務教育

文化產業

廣告

最早實施義務教育的是

1717年的普魯士

65

(34)

(二)美國文化席捲全球

政治、經濟

大眾傳播的發達

工商業的發展

上下層文化差距較小

美國化

大眾文化發展快速

• 1940~50年代南韓、日本、臺灣、菲律賓 • 冷戰結束後蘇聯共產集團地區、中國大陸

全球化=美國化?

在地文化何在?

美國究竟是不是文化霸權?

6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培養創意 發展音樂 培養評賞音樂 認識音樂 及想像力 技能與過程 的能力 的情境. 價值觀 與

培養創意 發展音樂 培養評賞音樂 認識音樂 及想像力 技能與過程 的能力 的情境. 價值觀 與

Heal the World Michael Jackson You Raise Me Up Secret Garden Climb Every Mountain Rodgers & Hammerstein You are My Hiding Place Selah. God Will Make a Way

Twilight of the Gods: The Beatles in Retrospect (London 1973).. The Complete Beatles Recording Sessions

閱讀劇本 了解劇情 文學賞析 音樂欣賞 創作背景、 配器法等 不同版本 深入探討 與原著的 關係 作出評論.

個晚上的打齋法事儀式,約只需四小時便完成。道⼠陳鈞告訴筆者,有些

矜持 矜寡 方便 便宜 銀行 行走 覺悟 睡覺 質問 人質. 快樂 音樂 樂業

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 |英國語文教育| 藝術音樂教育 | STEM 教育 全球意識與文化敏感度 |體驗學習| 接觸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