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文化人類學授課者:戴伯芬(中華大學景觀建築系助理教授)連絡電話:02-23624766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文化人類學授課者:戴伯芬(中華大學景觀建築系助理教授)連絡電話:02-23624766"

Copied!
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輔仁大學社會學系

文化人類學

授課者:戴伯芬(中華大學景觀建築系助理教授)

連絡電話:02-23624766(h)

上課時間:每週一 10:10-12:00 a.m.

討論時間:每週一 12:00-13:00(上課前預約)

網址:tpofen@yahoo.com.tw 一、課程目的

分布於世界上約有數千個不同的少數民族,從數萬人到數百人不等的族群,共 同構成了這個世界多彩多姿的人類文明,生活在台灣的我們,越來越有更多的機會 行旅各地,接觸與認識這個世界不同的民族與不同的習俗,讓我們隨文化人類學的 課程,進入世界多元的原住民社會中,流覽人類學家深入蠻荒雨林的民族誌,並踏 尋冒險家進入沙漠極地的遊記,了解不同族群的不同面貌。

文化人類學是社會學系學生的一門基礎訓練課程,目的在培養學生具有文化觀 的思考分析力,以及現實觀察的田野能力。課程分為二個部份,第一學期是對於理論 的綜覽,以及田野工作能力的培養;第二學期則介紹文化人類學的各個專題,並練 習以團體的方式實際進入田野進行深度訪問,希望透過分組的田野實習,讓同學們 可以在團體中學習觀察分析的能力,並培養互助合作與集體討論的精神,同時可以 把理論分析與關懷的對象放在本身成長的週遭環境。

二、課程安排

文化人類學為一學年的課程,課程的設計分為二部份:上學期著重文化人類學一 般性的概念介紹,讓同學了解文化人類學的基本概念、田野準備工作,並安排一次 原住民博物館的參觀活動,熟悉與認識台灣與中國的少數族群。本學期開始,會以 萬華區做為田野調查的工作地點,展開長達一學期的調查工作,希望同學可以藉一 學期的田野工作,來練習團隊的調查工作,並學習訪談的技巧;下學期則進行文化 人類學的專題介紹,探討文化人類學的研究領域、理論思潮,由各組根據上學期的田 野經驗發展研究主題,進一步與理論進行對話。除了學期中的分組討論學習外,兩 個學期的期末皆安排進行各組的口頭報告,並要求繳交書面的成果報告,藉以訓練 同學口頭與書面報告的能力。

本學年選擇由人類學者Conrand Phillip Kottak著的文化人類學:文化多樣 性的探索(徐雨村譯,2005)為教本,為了增加理論的思考深度,推薦同學自行以澳 洲人類學家基辛(Kessing)所著的文化人類學與人類學與當代世界中譯本當作輔 助教材。而為了彌補學科訓練與現實分析的落差,除了中文與英文翻譯的教科書外,

每一個主題都儘可能附上相關的台灣本土人類學研究論文,做為補充教材,讓學生 除了熟習文化人類學的基本理論外,也可以從台灣本土的研究出發思考,進一步了 解台灣社會的現實問題。

三、課程要求

(2)

教材。

2.上課有任何疑問者,請隨時舉手發問。

3.各小組可依田野的需求,另行約定討論時間。

4.成績評鑑

1)期中報告 40%=20%書面報告成績+15%口頭報告成績+5%互評     形式:4人為一組針對萬華社區進行調查訪問。

    期中報告在學期末進行,在報告之前一週須繳交POWERPOIN給助教,始 得上台報告,未於前一週繳交者,口頭報告成績一律八折,至上台前仍未準備繳交 者,該口頭成績一律以50分計算。

2)期末考試 30%

3)平時成績 30%=10﹪期中作業成績+10﹪助教成績+10﹪期末自評。

※如有特殊狀況的學生,請另外與老師交換意見。

四、授課大綱

(一)參考書目

◎ 主要教科書:

1. Conard Philip Kottak著(2005)徐雨村譯,《文化人類學:文化多樣性的探 索》,桂冠出版社。

2.Howard,Michael.C 著(1993),李茂興,藍美華譯(1997)《文化人類學》,弘智出 版社。

2.Keesing著,張恭啟譯,a.《文化人類學》(1989).

b.《人類學與當代世界》(1989).

3.莊英章等著,《文化人類學》(1992),空中大學。

4.Ember Carol R & Ember Melvin,Cultural Anthropology(1988), Prentice Hall.

5.Nanda,Serena(1991),Cultural Anthropology,4ed.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5ed.Prentice-Hall press.(1990,6ed.)

◎其他參考書目:

李亦園編著(1974)《文化人類學選讀》,食貨出版社。

林美容(1989)《人類學與台灣》,稻香出版社。

林惠祥著(1966)《文化人類學》,商務出版社。

許烺光著,張瑞德譯(1991)《文化人類學新論》,聯經出版社。

陳國鈞著(1991)《文化人類學》,五南出版社。

黃應貴著(1982)《詮釋與見證:當代人類學家》,正中出版社。

莊銻昌與孫錫明編著(1992)《文化人類學的理論架構》,淑馨出版社。

劉其偉編著(1991)《文化人類學》,藝術家出版社。

衛惠林著(1979)《社會人類學》,商務出版社。

徐正光,林美容主編(1999) 《人類學在台灣的發展-經驗研究編》,中央研究院

(3)

民族學研究所。

徐正光,黃應貴主編(1999) 《人類學在台灣的發展-回顧與展望編》,中央研究 院民族學研究所。

(二)課程進度 9.17 課程介紹及分組

1.請描述你( 妳)曾經經歷過的異文化現象。

2.請確定分組名單。

9.24 主題一 導論:何謂文化人類學?

**Textbook,ch1.

*Keesing,a,ch1.

*Kanaaneh Moslih(1997)‘The“Anthropologality“ of Indigenous Anthropology, Dialetical Anthropology,1-21.

10.6 中秋節放假

10.1 主題二 應用人類學

**Textbook,ch2.

*謝劍著(1989)應用人類學,桂冠出版社。

10.8/15 主題三 人類學的研究方法(兩週)

**Textbook,ch3.

*Keesing,a,ch1.

**楊國樞等著(1988)《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ch10、ch18,東華出版社。

**蔣斌(1986)〈反省式民族誌與社會學質化方法:二個研究傳統的文獻評述與討 論〉,《考古人類學刊》51(2):106-28,1986。

**陳美華(1999)〈反思「參與觀察」在台灣漢人宗教田野的運用:一個女性佛教 研究者的觀點〉《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88:335-367。

**劉斌雄(1996)〈臺灣的田野是無盡的寶藏〉,《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 刊》80:19-26。

**文崇一(1996)〈我在民族所做社區研究的經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 刊》80:15-18。

*基辛著,張恭啟譯, 〈人類學的情境與倫理〉,《思與言》18(3):247- 266,1980。

*王嵩山(1996)〈人類學、原住民知識與行動:一個初步的討論〉,《人類與文 化》31:122-135。

10.22 主題三 當代人類學的理論思潮 11.29 **Textbook,ch2.

**莊英章,ch2。

*黃應貴著(1982),《詮釋與見證:當代人類學家》,正中出版社。

*莊銻昌&孫錫明編著(1992)《文化人類學的理論架構》,淑馨出版社。

(4)

【11.5繳交研究計畫大綱】

11.5 主題五 人類學與博物館(期中考週)

**陳奇錄(1992)〈台灣的博物館和人類學的發達〉,《台灣土著文化研究》,聯經 出版社(1992),pp11-26。

**任海(1993)〈博物館及其對台灣原住民文化的製造〉, 《山海文化》創刊號。

11.12 ##參觀省立博物館 【11.19 繳交參觀作業】

11.26 主題六 文化 ** Textbook, ch4.

*Keesing, ch3.

12.3 主題七 族群與種族

**Textbook, ch5.

*Keesing, ch2.

12.10 主題七 語言與溝通

**Textbook, ch6.

*李莎莉等, 〈語言田野有感〉,《人類與文化》99-101,1982。

*李壬癸, 〈從語言的證據推論台灣土著民族的來源〉,《大陸雜誌》(59,1):1- 14,1979。

12.17 主題八 謀生方式

**Textbook, ch7.

觀看影片:猶山節考

##開始各組研究成果報告 12.24 口頭報告(一)

12.31 口頭報告(二)

1.7 口頭報告(三)

1.14 期末考試(繳交學期報告)

(5)

輔仁大學社會學系

文化人類學(Cultural Anthropology)

授課者:戴伯芬(中華大學景觀建築系助理教授)

連絡電話:23624766(h)

上課時間:每週一 10:10-12:00 p.m.

討論時間:每週一 12:00-13:00p.m.(上課前預約)

網址:tpofen@yahoo.com.tw 一、課程安排

本學期的課程內容主要著重於人類學理論介紹,透過專題式的討論方式,讓同學 熟習文化人類學傳統研究領域,如經濟、親屬、政治、宗教的介紹外,也進一步介 紹目前新的應用人類學領域,如醫療、觀光等。每一個主題除了介紹文化人類學的 學科次領域主要的理論外,另附上台灣本土的相關經驗研究,希望引發同學的學習 興趣,更了解台灣社會的現實,並進一步可以在個別有興趣的領域中發展自己未來 的研究主題。為了增加學生理論與經驗對話的能力,延續上學期的田野調查,同學 們必須進一步做不同類型的居民的訪談,以掌握原住民的看法和意見。

二、成績評鑑

1)期中考試 30%

2)平時成績 40%=10%自評+20%訪談記錄(每組兩位訪談)+10%文獻報告(個 人)。

3)期末報告 30%=20%書面報告+10%口試報告 三、授課大綱

2.24 課程介紹及上學期期末考試、學期報告檢討 3.2 主題一 台灣人類學的發展

**黃應貴(1984) 〈光復後台灣地區人類學研究的發展〉, 《中央研究院民族所集 刊》55:105-46,1984。

**崔伊蘭(1997)〈人類學在台灣發展的檢討與展望〉, 《考古人類學刊》52:

185-210,。

**黃應貴(1999) 〈導論:幾個有關人類學在台灣之發展的議題〉,收錄於徐正光 編,《人類學在台灣的發展:回顧與展望篇》,pp.25-57。

* 陳其南(1975) 〈光復後高山族的社會人類學研究〉,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 所集刊》,40:19-37,1975。

* 黃應貴主編(1993) 《光復以來台灣地區出版人類學論著目錄》,中華民族學會暨 漢學研究資料及服務中心編印。

*黃樹民,〈傳統主義、反傳統主義與台灣人類學的發展〉,《人類學在 台灣的發展》,pp.197-209。

3.9 主題二 經濟人類學 3.16 **textbook ch7.

(6)

   * 陳茂泰著, 〈從旱田到果園-道澤與卡母界農業經濟變遷的調適〉, 〈台灣土著社會文化研究論文集,聯經出版社,民75年。

* 黃應貴, 〈光復後高山族的經濟變遷〉,黃應貴編,《台灣土著社會文 化論文集》,民國七十五年,聯經出版社。

   * 黃應貴, 〈共享與經濟:東埔社與梅山的例子〉, 《東埔社布農人的 社會生活》ch2,中研院民族所。

主題三 政治人類學   政治制度一:政治組織  政治制度二:法律與衝突     **textbook ch12,13。

   **莊英章, 《人類學的政治理論》,選本,PP153-188。

**黃應貴著,〈台灣土著的兩種社會類型及其意義〉, 《台灣土著社會文化 研究論文集》,聯經出版社,民75年。

**劉文雄,〈台灣原住民族運動路線之初步探討〉,原住民文化議論 文,1994年。

*衛惠林,〈台灣土著社會的部落組織與權威制度〉, 《考古人類學刊》

25:71-92。

*李亦園, 〈台灣土著社會的部落組織與權威制度〉, 《台灣土著民族的 社會與文化》:381-394。

* 徐正光,《政治人類學》,黎明出版社,民國六十八年。

3.23 主題四 親屬人類學 3.30 親屬人類學一:親屬制度

親屬人類學二:婚姻制度 **textbook ch8,ch9.

*Keesing著, 《文化人類學》,ch8。

  * 陳其南編, 《婚姻、家庭與社會》,允晨出版社,民國七十五年。

* 黃應貴,'家庭', 《東埔社布農人的社會生活》ch5,中研院民族所,民國 七十一年.

**石磊,〈影響親屬結構的幾個基本因素〉,選本,PP119-128。

**劉斌雄,〈親屬稱謂研究的發展〉,選本,PP139-152。

**Keesing著,《文化人類學》,ch7。

*衛惠林,〈論繼嗣群結構原則與親關係範疇〉,黃應貴編,《台灣土著社 會文化論文集》,民國七十五年,聯經出版社。

*Robin Fox著,石磊譯, 《親屬與婚姻》,黎明出版社,民國六十八年。

5.11 主題五 宗教人類學 **textbook, ch12。

**Keesing著,《文化人類學》,ch13。

   **李亦園著,〈宗教人類學〉,選本,PP239-246。

* 劉斌雄、胡台麗著,《台灣土著及歌舞民俗活動之研究》,中研院民 族所,民國七十四年。

*黃應貴,〈宗教變遷〉,《東埔社布農人社會生活》ch2,中研院民族所。

*林美容, 《人類學與台灣》,稻香出版社,1989。

*李亦園著, 《台灣土著的信仰與文化》,台北:聯經出版社,民國七十 一年.

5.18 ## 期中考試 主題六 性別

**Textbook,ch11.

**Keesing,"人類學與當代世界",ch4。

(7)

**張長華, 〈婦女人類學簡界〉,《人類與文化》17,民國七十一年。

*黃美英, 〈貧窮與歧視間的掙扎:台灣原住民婦女的都市經驗〉,原住 民文化會議,1994年。

*李悅端與柯志明, 〈小型企業的經營與性別分工-以五分埔成業社區 為例的分析〉,《台灣社會研究季刊》17期,1994年。

主題七 藝術

**Textbook,ch13.

5.23 主題八 當代世界體系     **Textbook, ch14.

*翁玲玲, 《麻油之外:婦女坐月子的種種情事》, 稻鄉出版社, 1994。

主題九 殖民主義與發展

**Textbook, ch15.

主題十 文化交流與存續

**Textbook, ch16.

## 繳交期末報告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本計劃的目的是透過 發展具校本特 色的語文課程,以加強學生在文學 和中華文化的學習。學校可善用課 程提供的「建議篇章」

文學 文學 文學 文學 中華文化 中華文化 中華文化 中華文化 品德情意 品德情意 品德情意 品德情意 學習 學習 學習.. 學習 過程 過程

(如善用學時、課程和教學上運用「有機結合、自然連繫」等)設計學習任務外 [ 詳見分 章一︰學校課程持續更新──深化成果 迎變求進及分章二︰學校整體課程規劃──有 機結合

中國語文課程為各學習階 段提供「建議篇章」, 推薦 適合學生程度的文言經典作 品。. 教師可按學校情況,靈 活地把「建議篇章」融入課

校本文化 文化 文化及 文化 及 及文學課程 及 文學課程 文學課程整體規畫 文學課程 整體規畫 整體規畫 整體規畫. 一年級 二年級 三年級

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大學及絕大部分專上院 校接納應用學習中文(非華語學生適用)的「達 標」

為配合中學中國語 文課程的實施,教育局課 程發展處邀請教師、學者 推薦適合中學生學習的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