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第四章第四章第四章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四章第四章第四章第四章"

Copied!
2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四章 第四章

第四章 第四章 歌曲教學活動教學設計之分析 歌曲教學活動教學設計之分析 歌曲教學活動教學設計之分析 歌曲教學活動教學設計之分析

前面的章節中筆者對於歌曲教學在語言教學中的增益角色已經做過 說明,也介紹過了目前華語教學教材裡歌曲的使用情形。在本章節中,筆 者將按照教學活動的設計原則,包括對目前歌曲教學活動實際施行的現況 進行分析與研究,發現現行教學活動的優點與缺失,以做為華語歌曲教學 活動設計的參考與補救的依循準則

本章節先以問卷與訪談方式對於現行教學活動進行需求分析,接著根 據需求分析的結果與文獻中的教學準則進行教學活動設計的規劃目標,進 而從規劃的目標當中建立教學中的教材角色、教師角色、學習者角色等定 位,為教學活動的設計設立原則性的規劃方針。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

即使音樂與歌曲是眾所皆知的藝術種類之一,比起其他的藝術類型,

音樂的可親性與普遍性是其他藝術所難以望其項背的。尤其音樂也做為文 化的一個承載體,沒有人敢說同一種音樂會出現在不同的兩個文化當中,

音樂隨著文化的演進而發展,音樂也繫著文化的嬗變而曲動;音樂是聽覺 的產物,從音樂中去認識文化似乎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了,當然,從音樂與 文化的連結進而當成一種媒介去讓人學習語言的認知,更是能讓學習者感 到自然與親切,更不用說音樂本身對於教學上的助益是多麼直接與出色。

音樂的普及性當然也被語言教師所注意到,歌曲活動是華語教學語言 課室中受到歡迎的教學活動之一。本研究中的需求分析就是以曾利用歌曲 來做為課室教學活動的教師與參與活動的學習者對於教學活動的過程中 的成效與建議進行研究的需求分析來源。

需求分析的指標是以設計提問問卷並讓受訪者的自由回答的訪談形 式完成。因為歌曲教學活動沒有固定教材,也沒有固定的教學形式,利用 這種開放式的訪談形式可以讓受訪者不受拘束地回應他們的觀點。受訪者 來源為有過歌曲活動教學與學習經驗的十五名台灣師範大學(MTC)與台

(2)

大國際華語研習所(ICLP)等華語教師與十五名國際扶輪社青年交換學生 中文班學習者,訪談題目對教師是以歌曲教學活動的流程、歌曲挑選標 準、教學問題建議等方向著手;對學習者的提問部分則是著重於歌曲教學 的影響與效果來得知需求所在。訪問時間於二零零六年十一月間以面訪形 式完成,三十筆資料皆為有效問卷。以下筆者將對於訪談的內容進行整理 整理與歸納,以對教師語對學習者兩部份,獲得以下的結果。

一 一 一

一. . . . 教師使用歌曲教學活動 教師使用歌曲教學活動 教師使用歌曲教學活動 教師使用歌曲教學活動

針對教師的十五則訪談的內容以題目的類型區隔後整理與分析如下:

1. 使用歌曲教學的時機

當作正規語言課後活動 當作正規的語言單元教材 15 1

因為沒有固定的文本教材,歌曲教學活動幾乎都被拿來當作課後的補 強小單元活動。但是也有一位教師看中歌曲中的文化訊息功能,把歌曲做 為文化教學的主體教材。

2. 使用歌曲教學活動的目的

改變課室氣氛 複習當課句型文法 歌曲提供額外語言輸入

10 8 7

增加娛樂效果 介紹文化

8 2

歌曲的情意功能是教師們選擇歌曲做為教學活動的首要考量。使用歌 曲來做為課室活動可以立即改變以教科書為主的語言課室氣氛,而且學習 者也能因為接觸像歌曲這樣的娛樂媒體而感到新鮮。當然歌曲中的教學功 能也受到教師的重視,不論是複習已學或是接受新知,歌曲也都在語言課 堂中有表現的空間。

(3)

3. 教學活動的內容

歌曲內容介紹 歌詞新字解釋說明 帶動歌詞朗讀

7 15 12

歌曲跟唱 歌詞內容提問討論 講義克漏字設計

15 9 5

其他媒體(MV)的增 強

歌曲內容的教學延伸

2 3

歌曲活動的實行內容當中,以新詞解釋與歌曲跟唱為最基礎的部分。

新詞解釋的必要性在於確認學生的理解能力,而歌曲跟唱是完成歌曲活動 的娛樂與情意功能。其次常見的內容介紹與歌詞朗讀等都可以提升學習者 對歌曲內容的認知。其他延伸的活動內容僅限於在歌詞講義中做克漏字、

或是教師在歌曲播放前後以提問方式評量學習者的理解能力等兩種,可見 歌曲教學活動中的變化類型不多。

4. 選擇歌曲的標準

氣氛歡樂的歌曲 較流行的歌曲 字詞簡單的歌曲

3 8 13

能複習當課詞彙句型 的歌曲

速度較慢的歌曲 學生要求的歌曲

8 8 4

評選歌曲的理由方面,多數的教師還是以能配合學習者能力的歌曲為 多,字詞簡單、曲速不快、歌詞有當課句型文法的歌曲通常被教師認為不 給學習者加重過多負擔與讓教學過程產生窒礙。也有不少教師偏重歌曲的 娛樂與情意功能,選擇了較流行的、學生喜愛的歌曲做為教學歌曲,期待 能提升學習者的情意動機。

5. 教師自我成效評估

(4)

有效複習當課內容 有效放鬆學生心情 有效介紹文化

10 15 5

有效進行課程延伸 有效得到學習者反饋

5 4

由教師自我評估歌曲教學的成效結果後,所有的教師都認同歌曲對於 學習者的心理情緒放鬆具有很好的效果,教師都覺得學習者在活動中都表 現了和平時正規課程中不同的表情與態度;而且歌曲中的語言教學功能也 被多數教師所認可,認為可以與正規語言教學相關或是可以從歌曲的主題 內容中延伸其他活動。

6. 歌曲教學活動的難點

難以選擇合適的歌曲 教學活動形式侷限 詞語釋義課室氣氛低迷

9 15 2

歌曲無法達到教學目的 3

由以上的訪談結果可以看出,歌曲教學活動的成效雖然受到教師的認 可,但是在活動進行中也不難讓教學者發現活動執行的困難與障礙。最普 遍的問題就是教學活動的模式太少,教師如果自己沒有花太多心思去設計 活動形式,幾乎所有現行的教學活動都局現在歌詞解釋、聽歌、唱歌這樣 的窠臼當中,長久下來也會使得教學者與學習者感到疲乏。另外歌曲選擇 的問題也是教師在活動進行前最困擾的問題,因為歌曲內容的好壞往往影 響了整個課室的氣氛與學習成效,如何挑選歌曲亦是相當關鍵的難點。另 外也有教師提出歌曲教學活動最後常流於純粹的娛樂效果,而教學效果反 倒被抹滅進而影響他們選用歌曲活動的意願。也有教師提出活動進行中,

為了增加學習者理解能力的詞語釋義部分會將整體氣氛拉至低迷,在這一 部份的著重程度也是難以拿捏。

7. 歌曲教學活動的建議

(5)

希望有多樣化的活動 模式

有推薦的教學歌本 有延伸的教學活動參考

15 7 3

最後關於歌曲教學活動的建議大多針對教學難點而提出對歌曲教學 活動改善的期待。教師都希望有多樣化的教學活動模式可以選擇,來變化 偏向僵化的一般教學形式;也希望有一套可以滿足不同需求的歌本提供教 師在選曲上的方便。

從以上教師的需求分析,可以歸納出幾個面向,以提供本研究的重要 設計參考指標:

1. 在實際使用下,教師認為歌曲確實對於學習者的情意與語言輸入功 能具有其效果。

2. 選擇合適的歌曲通常是教師們在活動前最頭痛的問題,應該要有選 擇歌曲的準則來提供參考。

3. 歌曲教學活動的模式太過固定,需要更多活動來支援。

4. 如果有推薦的歌本與其他延伸的活動會增加教學的方便性與變化 性。

二 二 二

. 學習者使用歌曲教學活動 學習者使用歌曲教學活動 學習者使用歌曲教學活動 學習者使用歌曲教學活動

針對學習者的十五則訪談的內容以題目的類型區隔後整理與分析如 下:

1. 對歌曲教學的接受程度

喜歡 不喜歡

13 2

絕大多數的學習者對歌曲教學活動的態度都持正面態度。這一種喜好 的意向將是歌曲教學活動可以提升學習者注意力與學習動機的重要因素。

(6)

2. 教學後的記憶效果

可以演唱大部分歌曲 可以演唱出歌詞的字詞 可以哼出歌曲旋律

3 10 2

在教學活動後與學習者進行訪談。在他們從來沒有聽過、學過教授的 歌曲情況下,於 50 分鐘左右的教學活動內,多數的學習者即使無法演唱 完整的歌曲段落,但是都還是可以記住歌詞中的片段詞句與旋律。可以得 知利用歌曲中旋律與文字的搭配對多數的學習者具有容易記憶與回想的 效果。

3. 希望使用歌曲教學的頻率

一週一次 兩週一次 一個月一次

1 8 4

一學期一次 2

對於歌曲教學活動的使用頻率,大多數學習者認為兩週一次是他們最 希望的週期。

4. 歌曲教學對自己的語言能力有沒有提升的效果

有 沒有

14 1

除了情意的範圍之外,對於歌曲教學活動對於自己語言能力的提升,

大多數的學習者都表示認同。

5. 用歌曲教學對學習有哪些幫助

提振精神 容易記憶新詞語 可以學到額外語言輸入

(7)

8 12 7 演唱時有就感 能將語言知識與真實

文本結合

可以學習篇章的連結性

2 2 2

最後請學習者直接以實例說明他們認為歌曲教學活動的優點,結果發 現他們都點出了歌曲對於語言學習者在生理與心理上的增益。從回答的情 形來看,學習者對於旋律能提升記憶的功能特別印象深刻,單調的文字配 合不同的音高之後,他們多少都能夠靠著對音樂輸入後在腦中的盤旋反覆 狀態下回憶起某些詞語;另外歌曲的提供新詞語輸入功能,以及歌曲改變 課室氣氛提升學習興趣等部分也都有半數的受訪者認可。還有少許的受訪 者注意到了歌曲的語言內涵功能,包括了篇章功能與真實性。

在訪談當中,也有學習者提出了中文歌曲特有的聲調改變現象給他們 造成的困擾。

「歌曲裡面的聲調聽起來跟我知道不一樣。」(受訪者 F)

「因為聲調跟一般發音不一樣,所以填克漏字時有困難。(受訪者 D)

從以上學習者方面的訪談結果,筆者也從中歸納幾個重要現象的學習 需求:

1. 學習者大多數都喜歡用歌曲來教學,而且大部分也都認為對於語言 能力有幫助。

2. 在活動過後學習者多數都能記憶歌曲的部分旋律與歌詞。

3. 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能感受到歌曲帶給他們的生理方面的放鬆 感、心理層面的記憶效果與語言學習方面的增益。

4. 中文歌曲中聲調的變化問題,在教學活動中必須加以解決。

藉由需求分析的實行,同時接收教師與學習者教學與學習上的意見,

將可以做為活動設計的一大指標,達到以學習者為本、引導教學者的目 標。綜合以上對於教師語對學習者兩方面的需求分析後,除了印證歌曲在 實際教學中益處之外,也從以上的分析結果中提供了筆者設計教學活動時

(8)

必須注意的問題,而這些需求與建議都將是筆者建立設計大綱的重要參 考。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歌曲教學設計模式 歌曲教學設計模式 歌曲教學設計模式 歌曲教學設計模式

本研究之活動設計是依據 Richards & Prodgers(1986)的模式,分別 以七個項目進行檢視與陳述,包括教學理念(theories of language

learning)、教學目標(objectives)、教與學的活動(learning and teaching activities)、教學者的角色(role of teachers)、學習者的角色(role of learners)、教材的角色(role of maretials),以及評量(test)。

一 一 一

一、 、 、 、教學理念 教學理念 教學理念 教學理念

歌曲教學活動的最大特色是讓學習者在高度的興趣之下,去接收有用 的真實教材。在語言教學上,歌曲提供了另一個管道讓學習者可以更熟悉 與親近語言的認知能力,也可以提升學習者的口語表達與溝通能力,在進 行活動設計時,要特別注重活動的針對性與目標。

因為歌曲教學的特色,筆者認為歌曲教學活動的設計應該同時具備語 言的「功能觀」、「互動觀」與「溝通觀」。語言的「功能觀」重視語言的 認知功能,講求實用的;「互動觀」強調以各種方式進行互動,提高學習 者主動參與的意願,以達到學習的成效;「溝通觀」重實用也重功能,然 而是以溝通功能為依歸,並且使用真實教材來培養社會語言溝通的能力。

歌曲教學活動可以同時實現上述的三種語言教學理念,表現在以下幾點:

1. 教學具有認知性,不重視語言的形式而是功能。

2. 學習的有效輸入會因為歌曲的效果而依存在學習者記憶中,達成 認知實用性的功能。

3. 與教師、共同學習者的互動從一般的問答中轉變成一起合作、分 享與實現的形式。

4. 教學能有效提升學習者的參與程度。

5. 運用真實材料來加強學習者的社會認知,加強個人與社會的互動

(9)

與瞭解。

二 二 二

二、 、 、 、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即使音樂帶來的魔力使得歌曲可以給學習者帶來高度的興致,用來轉 換課堂氣氛,拿來當成娛樂與休閒也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如果教師是把歌 曲當成是一種「教學活動」,就不是放放音樂就可以了事的。進行歌曲教 學時,必須要確立教學的目標,歌曲活動進行時可能會帶來高度的娛樂與 放鬆效果,不過也絕不能忽略歌曲結構當中的歌詞讓語言教學有所憑據,

可以展現語言的實用性。

歌曲教學活動的教學目標是提高學習者認知與溝通的語言能力,從歌 曲中的歌詞文本去增加語言的知識,從課室活動練習中去加強溝通的能 力;同時也藉由對歌曲的欣賞提升並增進文化涵養。本研究所設計的歌曲 教學活動具體教學目標為:

1. 能從語言與情意的角度掌握歌曲的旋律、歌詞與意境。

2. 能藉由音樂的輔助提升對中文的學習興趣,增加學習動機、減少學 習的焦慮感。

3. 能藉由音樂性的輔助與活動中歌曲的反覆播放熟記並運用歌詞的 詞彙與語法。

4. 能從配合歌曲的朗讀吟唱中練習自己的口語能力並培養良好口音。

5. 能從歌曲增進對文化的認識與增加文化認同感。

三 三 三

三、 、 、 、教與學的活動 教與學的活動 教與學的活動 教與學的活動

由音樂的特性輔助來達成語言能力增進的目的是歌曲教學最重要的 理念,教學層面也有一定的目標,為了達成這些目的,本研究的歌曲教學 的教與學活動的設計將以下幾點為原則:

1. 針對性

中文歌曲教學活動為輔助語言課程的活動之一,活動本身必須具有實

(10)

際的教學效果,而非純娛樂性的消遣。歌曲教學活動必須針對教學本身有 所助益為目的,以歌曲教材,運用歌曲中的旋律催化學習者,在理解與浸 淫於歌曲的情境中進而達成給予更多有意義、可理解的語言輸入、練習口 語發音與詞彙文法、認識社會文化等實際作用。

2. 趣味性

歌曲教學對於學習者情意上的功能是提升學習者的學習興趣,進而提 升學習機減低課室中的焦慮感;即使歌曲本身的語言功能不容被忽略,但 是歌曲本身的情意功能才是歌曲教學的靈魂。進行歌曲教學時應該妥善運 用音樂的優勢,以旋律、以韻律、以歌詞的情意去引導學習者的注意力。

除了歌曲本身的內容具有聽覺印象的灌輸外,還可以利用其他的媒體 素材,像是圖片、影片等豐富教學的輸入,用多樣化的刺激來增強歌曲教 學的趣味性。

3. 實用性

教室裡的語言練習不能代表學習者就能恆久地保有語言能力,只有不 斷地在日常生活中演練,語言能力才可能維持一定的水準。歌曲是社會文 化的一種文本,可以隨時隨地在電視、電影、廣播等媒體中發現,這種為 一種傳播媒體的高取得性將可以讓學習者隨時對歌曲保持高度的警覺性 與注意力;當學習者在課室中學習到了某一首歌曲,也就更容易地在音樂 相當普及的語言環境中加以練習。

隨著流行音樂文化的發展,KTV 成為一種接受度高,也相當普遍的娛 樂方式。歌曲是 KTV 文化中最重要的根本,KTV 也成為一個練習與實踐 歌曲的一個平台,學習者在歌曲活動中所學習到的歌曲將可以在 KTV 充 分表現。

歌曲是流動性與普及性皆高的社會文本,比起其他專門為華語教學設 計的教材先天的侷限性,以歌曲為教材有更多的機會去接觸,也有更多的 機會去練習;歌曲教學活動的重點應該透過不同形式的表達,讓這些被選 作為教材的歌曲都能充分地傳遞給學習者。

4. 多樣性

(11)

對學習者來說,如果對於教材的實行內容都過於一致,很容易讓學習 者覺得疲累,甚至失去耐心,以歌曲做為教材也必須注意歌曲的選擇性。

教師可以根據學習者的程度、喜好與歌曲內容在總數眾多的各類歌曲中選 擇出最適合教學的歌曲。

在實際教學時,歌曲也應該以多樣化的方式來施行。歌曲教學不應該 只落為解說、朗讀與吟唱的常態中,歌曲有主題、有內容、有段落、有韻 腳,都應該適當地運用在教學活動當中。具多樣性的歌曲教學活動更能彰 顯出歌曲在語言教學上的益處,也透過活動的設計讓學習者可以相互合 作、支援、切磋,全面性地能發揮教學活動的練習功能。

5. 互動性

歌曲教學活動應該盡量避免教師為主導的態勢,以增進互動性為目 的。每一首歌曲都是一種情意的闡述,每一個人對歌曲的意境解析也都可 能不一樣,甚至教師的意見也只是作者的態度之一;歌曲教學活動應該善 加利用這種歌曲解析的不確定性,讓歌曲成為一種可以相互討論交流的項 目,從活動的發展當中增進學習者與學習者之間、學習者與教師之間的互 動。

四 四 四

四、 、 、 、教學者的角色 教學者的角色 教學者的角色 教學者的角色

在歌曲教學活動當中,教師者的角色必須是語言教師、聽者、歌手、

作者與文化引藉者。

歌曲教學的本質還是屬於語言教學的一環,教學者為語言教師的角色 必須做到糾正錯誤、介紹語言知識、提供語言情境、話題引導、指派任務、

解決問題等任務,讓學習者在語言層面上的需求可以被滿足。

教學者也必須同時站在聽者、欣賞者的角度給予歌曲評價與感想,真 心地將自我的感覺表現出來,讓學習者也能感受到教學者的熱情;同時教 學者也應該將自己化身為歌曲的作者本身,可能是作曲家或是作詞家,在 聆賞歌曲的同時揣摩作者的心情去表達歌曲當中富含的情意,經過解說或 闡述讓學習者更能投入歌曲的意境之中。教學者也應該是演繹歌曲的歌 手,在引導學習者認識歌曲的同時,也應該用帶情感的朗讀方式來讓學習

(12)

者熟悉歌詞內容,甚至有時候更要直接演唱歌曲增加對歌曲的認同感並且 給學習者做示範。

有些歌曲具有高度的文化意識與社會思想,教學者應該具有良好的理 解力與常識將這些在歌曲中的現象用第三者的旁觀角度引藉給學習者,讓 學習者在學習歌曲活動的同時也認識文化現象。

教學者在歌曲教學活動當中的角色似乎是多變的,但是基本上就只是 吸收與施放的工夫:教學者必須充分地理解歌詞的內容、能用想像來體會 歌曲中的意境,再用各種最適當的方式去把這些感受傳達給學習者,一收 一放的過程當中也都要保有高度的熱誠,也會讓學習者感到更加投入。

五 五 五

五、 、 、 、學習者的角色 學習者的角色 學習者的角色 學習者的角色

學習者對音樂的廣泛接受度是歌曲教學能發揮功能的一大因素,學習 者在教學活動當中卻也扮演了主動積極的參與角色。首先歌曲教學活動本 身具備的語言功能需要學習者對於語言的認知能力與表達能力,以便能接 收教師的引導與語言輸入,在活動過程中可以順利進行。

由於歌曲是充滿情意與思想的文本,學習者也應該具備有基本的文本 討論能力。不僅僅只是旋律吟唱而已,歌曲教學活動有的時候必須是針對 歌詞的內容的探索過程,學習者也應該有能夠投入於歌詞中,對歌曲加以 想像、批判、欣賞、分析的能力。

除了語言與欣賞能力之外,歌曲教學活動也要求學習者必須對活動保 有強烈的投入感、認同感,甚至對文化的好奇心,都更能讓學習者獲得語 言以外更豐富的收穫。

六 六 六

六、 、 、 、教材的角色 教材的角色 教材的角色 教材的角色

教材在語言教學上的學習者與教學者之間流通的使用工具,教材應該 提供可供學習的語言材料,包括了詞彙、語法與課文等資訊,是語言學習 上可以憑藉的學習工具。歌曲教學活動的教材就是歌曲本身,歌曲具型

(13)

式、具內容,是理想教學材料。每一首歌曲是一則故事,可能是感嘆情感、

抒發思緒等情緒化的宣洩,也可能是介紹社會文化、說明情理與闡明真理 等意識的啟發,歌曲做為教材比起一般特別編列的語言教材往往含有更深 切的情意效果,而且也是絕對真實的語言實況教材。

但是歌曲做為語言教材在語言教學上的功能對於學習者來說應該有 程度上的表現差異。一般來說,歌曲教學都可以運用在不同程度的語言學 習者上,但是針對不同能力學習者的歌曲選擇應該也有程度上的區隔。因 為歌曲不是特別拿來設計做為語言教學的教材,是現有的、既存的材料,

內容上通常比較難以掌握歌曲內容的程度;特別是流行歌曲,一首歌曲裡 面可能會同時出現簡單的與困難的詞彙或語法點,很容易造成學習者的負 擔,於是選擇歌曲(選擇教材)就是歌曲教學當中相當重要的一環。

在程度上必須依照學習者語文能力為重要依據外,歌曲教學的材料還 應該要注意到教材的豐富性、趣味性、取得方便性等,於教學活動上提供 適當、適切的歌曲教材才能在歌曲教學活動上打下穩固的基礎。

七 七 七

七、 、 、 、評量 評量 評量 評量

由於歌曲教學活動的教材仰賴不同的歌曲的內容,並沒有一個固定的 教材文本或是訓練單元當成是評量的依據,所以歌曲教學活動的評量重點 除了是活動進行中學習者的吸收與配合之外,必須靠教師在設計教案中透 過不同的方法在活動進行中或是活動過後對學習者進行評量。

在聽力的評量部分,因為歌曲將文字與音樂結合,在歌曲教學活動 中,透過樂曲的播放,學習者最先感受到的就是聽力的訓練。通常教師應 該在進行歌曲教學活動時,讓學習者在看不到歌詞文本之下,先放一遍歌 曲;學習者這時候看不到能提供閱讀的文本,只能藉由聽力去理解歌曲中 的文本意義,這種半強迫式的聽力測驗,可以讓學習者立即從歌曲的播放 過程當中去檢視自己聽力能力。第一次不接觸文本的歌曲閱聽,就如讓學 習者直接去接觸母語者說話。教師可以在這時候提問、聽後複述等方式來 評量學習者的聽力。

歌曲也是口說的一種媒體,可以朗讀也可以演唱,這些都是口語評量

(14)

的方法,歌曲朗讀、歌曲演唱都是歌曲教學中常見的口語訓練,而教師還 可以設計其他活動來評量學習者口說的能力。像是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 問答、分派主題上台發表意見、小組討論,或是播放一次歌曲之後,指派 一位或數位學習者上台朗讀歌詞,其他學習者把他們說出來的歌詞寫下來 等,這些以歌曲為中心發展的評量活動方式都可以讓學習者經過口語的演 示及描述實現。

歌曲教學的閱讀訓練,倚賴於對歌曲中歌詞的理解,一般來說,可以 進行的有紙本問答與開放討論。紙本問答是教師在學習者閱讀歌詞後提出 問題,學習者在紙本上寫下他們的想法;開放討論是老師給學習者關於歌 詞理解與歌詞內容發展的問題之後,讓學習者分組或個別發表意見。

聽力、閱讀與口說能力是在歌曲教學活動中可以立即評量出來的,寫 作的評量往往被忽略。歌曲教學的文本固定(歌曲的旋律、歌詞都已經固 定了),學習者很容易可以在文本上面聆聽、跟唱與認讀語義,但是寫作 的評量也能與其他的語言能力訓練配合,像是聽寫歌詞內容練習是訓練學 習者「聽」與「寫」的練習,學習者一邊聽歌曲,一邊將歌詞中的內容寫 下來;歌詞填空練習是將歌詞當中的某些語句留白,讓學習者閱讀過整篇 文章後依他的語感與語文常識去填寫可能的、合適的語句,可以訓練「讀」

與「寫」的能力;另外教師還可以在歌曲練唱活動進行結束後另外給予寫 作練習,比方說從閱讀歌詞後去寫出一篇相關主題的短文,或是進行歌詞 改寫、甚至是給予主題讓他們自行創作一首歌詞等,這些寫作的練習必須 針對學習者語言能力差異與語言能力的完整程度給予加強。

歌曲因為同時具有聽、說、讀、寫等語言訓練元素在其中,教師應該 在設計活動的過程當中同時思考評量的方法,讓學習者的學習成果更為有 效、更有說服力。

八 八 八

八、 、 、 、小結 小結 小結 小結

由以上各小節的分析,可以得知歌曲教學活動是一種同時強調功能與 溝通的教學方法,同時在教學時應該確立教學的實際訓練目標與教學方 法,以達到歌曲教學在情意上與語言認知上的助益目的。同時在設計與實 行教學活動方面也應該重視活動內容的性質是否能達到教學的最大效

(15)

果;再確立活動中教學者、學習者與教材還有評量方法的任務與實施要 點,以達成歌曲教學活動設計的設計綱要。

本研究就將從以上幾點教學活動編寫的原則中,再深入探討幾個重要 的活動設計問題後於下一章設計規劃幾個可以實施的歌曲活動教學範例。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歌曲教學實施前的關鍵 歌曲教學實施前的關鍵 歌曲教學實施前的關鍵 歌曲教學實施前的關鍵問題 問題 問題 問題

在正式進入教學範例設計之前,筆者將第一節的需求分析教師與學習 者提出的問題加以進行深入探討。

一 一 一

一、 、 、 、 中文 中文 中文 中文歌曲中的聲調問題 歌曲中的聲調問題 歌曲中的聲調問題 歌曲中的聲調問題

歌曲的語言呈現必須和旋律結合,升降的音調也決定了語言聲調,語 言入樂影響而影響語言本身的聲調調值,是演唱聲調語言歌曲的現象。因 為漢語是聲調語言,聲調做為辨義的成分,因為聲調的不同將會產生語義 上的區隔。

中文歌曲在語音呈現上是根據旋律的起伏而變動,不但失去了本來的 音高,也可能造成語義難以對立。漢語的聲調有四個,第一聲是高平調、

第二聲是升調、第三聲是低降聲調,第四聲是高降聲調,這些聲調如果相 互排列組成一段語音,會因為相鄰的排列而造成音高的變化,這些相鄰的 音高排列後,整個相對音高的對比是第一聲最高,其次是第四聲、第二聲,

第三聲最低。

因為漢語的語音排列原本就具有曲調起伏的效果,但是入樂之後就可 能因為放在旋律之下而讓語音本身產生變化。徐富美 & 高林傳(2003)

認為若是要將華語入樂也應該注意到語音聲調與曲調的一致問題,避免造 成音階錯置的「倒字現象」。他們認為要講求曲調與聲調的和諧,應該具 有以下四點原則。

(1) 聲調高低起伏應該與曲調高低相配合:歌詞聲調高的、呼應的 曲調也要高。

(16)

(2) 歌詞聲調若是平聲,應該用單音來譜曲,若是升、降調,應該 用兩個音來配合。

(3) 因為相鄰音高的對應關係,如果應用在曲調上,第一聲的曲調 要高於第四聲、第四聲要高於第二聲、第二聲要高於第三聲。

(4) 為了擴大歌曲的音域範圍,相鄰音高的準則是以「樂句」為單 位,也就是以一段歌詞的起末字來決定相鄰音高的調值。

這樣的譜曲準則可以讓漢語的聲調即使入樂以後,還能保有本來的調 值,於是「音樂」不會變成「隱約」、「守候」不會成了「收喉」。但是事 實上在流行音樂作曲的時候,曲調與語言聲調的和諧關係常常被忽略,潘 麗珠(2003)也認為流行歌曲對旋律性的偏重大過於對語文的要求,倒字 現象在現代的流行樂曲中是很常見的。既然流行音樂的譜成有時候事先有 詞再有曲、有時候是先有曲再有詞,而作曲作詞者也不一定會因為根據以 上的準則來填詞譜曲;如果使用這些出現倒字現象的歌曲來進行教學,教 師必須要針對這樣的情形進行補救。

雖然漢語語音在流行歌曲中可能會產生不當搭配,但是也不能因噎廢 食,否定歌曲對於語音的增益能力,而是以預防與補救的方式來補強這一 方面的缺點。要補救流行歌曲中的倒字現象,最常見的方式就是在歌曲播 放的前後先讓學習者熟悉正確的聲調語音,先讓學習者具有標準的語音觀 念,可以預防他們在接觸歌曲後造成語音概念的混淆。這種告知正確語音 的措施,教師可以加強用朗讀歌詞、或是聽力問答等方式來實施,讓學習 者正確熟悉詞語本身的聲調性質。

歌曲中的聲調錯置與消失可能會造成學習者對於正確聲調的模糊概 念,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用歌曲來練習語音少了聲調的牽絆,更可以 專注在語音音節當中並且更自在地投入其中。歌曲中的語言音調被旋律所 牽制,學習者只要隨著歌曲旋律而發出由聲母韻母搭配的音節即可。聲調 一直是對外漢語教學語音上最關鍵的難點,尤其是對母語沒有聲調的漢語 學習者來說,漢語的聲調變化是學習上的關鍵問題。因為學習者對於聲調 概念還不夠熟悉,當單字嵌入文句中就往往顧此失彼難以掌握妥當,而且 也受到母語的語調影響,對於漢語的連續變調還不能習慣(徐麗華,

(17)

2003)。

但是在歌曲中沒有口語的變調問題,而是隨著旋律起伏的曲調變化,

學習者演唱歌曲的同時不用再去擔心自己的聲調是不是符合一般口語的 標準,只要將音節的聲韻表現妥當,並且依照旋律音高的升降搭配即可。

在這種角度來看,學習者藉由演唱歌曲可以免除對於聲調的恐懼感,反而 更能投入演唱,而加強練習發音,並享受「說話」的樂趣。

二 二 二

二、 、 、 、 歌曲選擇標準的問題 歌曲選擇標準的問題 歌曲選擇標準的問題 歌曲選擇標準的問題

歌曲教學活動中,看的是歌曲歌詞、聽的是歌曲旋律、演唱的是歌曲 整體、活動內容討論的是歌曲、教師對學習者的期待也是歌曲的認知,歌 曲是教學活動中的教材,也可以說是教學活動中的主體,但是,到底應該 選擇什麼歌曲來當作歌曲教學的教材?

除非特地為了教學活動而特別創作教學歌曲,否則一般在教學活動中 使用的歌曲都是已經發表的流通中歌曲,但也因為這些歌曲不是針對教學 而設計,歌曲的教學功能較難以掌握,如果挑選了一首不適當的歌曲,將 會同時造成學習者與教師的負擔。在上一章的文獻探討中幾位學者也都討 論了一些歌曲挑選的原則,在這裡筆者將針對挑選中文歌曲的準則再進行 分析與整理。當教師要實施歌曲教學活動,必須選擇一首或多首歌曲來進 行教學時,應該要考慮以下的幾個問題:

1. 教師用歌曲想達成什麼功能?

2. 預期採用何種歌曲類型?

3. 歌曲是不是適合學習者?

4. 歌曲是否會被喜愛?

首先要思考的問題是歌曲的功能問題。教師選定的歌曲應該要確定教 學上的功能,以便於教學活動的進行。歌曲教學也講求目的性,教師應該 要思考:我要用這個活動給學生什麼?對他們來說有什麼幫助?一首歌曲 有詞有曲,教師可以因為功能的針對性不同,而在活動的過程當中給予目 的性的增強與輔助。

(18)

從教師的功能針對性的需求就可以大致對選擇歌曲有一個方向:想用 歌曲活動來緩和教室氣氛並提供語言知識可以選擇新近的流行歌曲、想用 歌曲來加強課程的詞彙與語法可以選擇選擇詞當中反覆練習重點帶加強 重點的歌曲、想用歌曲來介紹社會文化也可以找出合適的歌曲來輔助。選 擇歌曲的同時,教師一定要確定教學活動的目的,才能決定選擇的歌曲。

即使是歌曲也分成不同的種類,也有不同的功能。教學歌曲雖然最具 有教學上的功能,但是目的性太過強烈,歌曲也多半呆板;另外也很常在 教材中出現的童謠因為是目標語的兒童母語者為歌曲實施對象,旋律簡單 易記、歌詞也相當平易近人,但是歌詞的內容廣度不足,能夠提供學習者 思考的空間有限。這兩種歌曲的優點都是詞曲簡單,很容易讓學習者琅琅 上口,但是內容,難引起學習者的深度思考,就學習者的程度來看比較適 合初級的漢語學習者。

民謠當中通常用簡單的意象去描寫豐富的社會文化意義,利用民謠歌 曲做為介紹文化的教材是很不錯的選擇,而且民謠的歌詞主題也都相當一 致,不會出現多樣焦點、多頭馬車的情形,對於凝聚學習者的思考方向也 是一大優勢。但也因為民謠多為社會文化的經驗集結,如果教師的教學目 的不在於此,那麼民謠歌曲能夠延伸的討論方向就比較侷限。流行歌曲是 最新、最容易親近、也是最直接的情意藝術成果,能夠表現的面向也相當 廣,也是學習者最容易接受,也最願意接受的歌曲類型,流行歌曲的廣度 很強,不過在歌詞內容的語言功能就難以掌控,出現的詞語、文法謬誤也 不少,教師必須要多費心審視歌曲的合宜性。就語言程度來區分,民謠與 流行歌曲的語言與文化討論面向較廣,比較適合拿來當作初中級以上的語 言學習者教材

選定決定歌曲功能與歌曲種類後,應該在眾多歌曲當中挑選適當的歌 曲。一首合適的歌曲應該包含以下的項目:

1. 歌曲的歌詞內容可以達成教師的教學目的與功能。歌詞情意應該達 到教師的需求。

2. 歌曲難度不超出學習者程度太多:歌曲不應該給學習者太重的額外 負擔。

(19)

3. 曲速不過快。快板的歌曲雖然可以炒熱教室氣氛,但是在語言教學 功能上反而造成障礙。

4. 歌手發音咬字應該清楚。歌手的語音示範作用應該從咬字去檢視。

5. 歌詞表現形式與主題必須清楚可解。避免選用寫作方式太過艱澀難 懂、曲折隱晦,而內容主題也不夠強烈的歌曲。

選擇歌曲做為教材最後要考量到的問題是情意方面的問題,究竟該教 學習者想要的歌曲還是教師想教的歌曲?由學習者來選擇想學的歌曲是 不是就能達到最好的學習效果?在一般的情況之下,是由教師來選擇歌曲 教材直接給予學習者歌曲的魅力。由教師來選擇歌曲教材,可以因應教師 所預期達到的教學目的與功能,選擇對學習者最有助益的歌曲來進行教 學;但是情意功能也應該發揮在教師身上,教師最好選擇自己也熟悉、喜 歡的歌曲,這種教師對於歌曲的情感投射在活動的引導過程當中也必定能 傳達給學習者。

但是也有可能是學習者主動要求教師教導想學的歌曲。如果撇開學習 者的程度不談,這種情形通常跟從學習者的年齡與文化接觸量有關:一般 說來,年紀較輕、或是與中文文化關係較密切(例如華裔子弟)的學習者 他們接觸中文流行文化的機率較頻繁、意願也較高,如果學習者對於這些 流行文化的認同感與歸屬感很強,自然會對最新流行音樂的敏感度高,學 習者在日常生活中聽到了某些中文歌曲,也會希望教師有機會在課堂上能 夠教唱。學習者能夠自動自發對於目標語的文化產物感到興趣,並且以高 度學習動機想要學習對語言有幫助的語言材料,是最理想的積極學習態 度;然而問題就在學習者想學的歌曲不一定適合他們學習。

以前的歌詞與歌名是內斂、含蓄的,九0年代初期的歌曲歌詞是明朗 而直接的(曾慧佳,1995),但是一直到這幾年的中文流行歌曲則是直接 的描述歌詞與文學性很強的作品共生,就像周杰倫的〈東風破〉,即使詞 曲的意境皆美,但是要將歌詞的意境在短短的活動時間介紹給學習者絕非 易事。要是學習者要求教師在歌曲活動當中教授這首作品,教師除了把歌 曲囫圇塞給學習者讓他們強記發音以便能夠演唱外,還有多少時間可以去 好好熟悉歌詞的優美意境,這樣一來歌曲教學活動純粹只變成了音樂課。

(20)

學習者自己有興趣的作品未必適合學習,這是由學習者來選擇歌曲的時候 會造成的問題。

由老師來選擇歌曲至少可以先對歌曲的形式方面先進行過濾。這一層 過濾的步驟教師一方面是選擇可以幫學習者製造增強的歌曲,一方面也是 可以避免教授歌曲本身在歌曲內容上產生不必要的麻煩。就第一點的增強 方面來說來說,歌曲形式中的副歌與曲式重複都是幫學習者增強記憶的手 段,所以在歌詞當中如果出現越多教師期望的語言增強點,就應該多加利 用。一般來說,重點增強的重複至少要在歌曲當中重複三次以上,才會讓 學生建立印象。

像是蕭亞軒的〈後來的我們〉歌詞中的副歌:

從前的我們 哭著笑著 都總是兩個人

後來的我們 就連招呼 都有一點陌生

從前的我們 哭著笑著 都相信會永恆

後來的我們 為什麼不能

這首歌有「後來」與「從前」兩個語法點在歌詞當中的副歌依存,每 唱一次副歌就能練習到兩次的「後來」與兩次的「從前」,整首歌共演唱 了三次副歌,就各有六次的練習機會,再加上重複歌曲的練習,累積下來 的輸入量就很可觀。這種強化與重複的刺激效果就要比歌曲中只出現過 一、兩次教師想練習的語法點來得強。

除了可以從歌曲的形式中加強練習之外,教師挑選歌曲還可以先杜絕 歌詞中的謬誤發生。例如光良的〈都是你〉部分副歌歌詞:

想念的心

裝滿的都是你 我的鋼琴

彈奏的都是你

(21)

我的日記

寫滿的都是你的名

這首歌歌詞不算太艱深,曲調也簡單易學,意境也佳,但是在歌詞中 的「寫滿的都是你的名」,卻犯了不該將束縛語素「名」直接拿來當作「名 字」使用而出現的文學修辭考量下的文法錯誤。像這種類似的失誤,就必 須要考教師在挑選歌曲前先考量到是否應該選擇使用,以免造成學習者日 後的不當沿用。

由教師挑選歌曲是一種守衛與的功夫,但如果教師選擇的歌曲,學習 者不想學,學習者想學的歌曲教師又不能認同教學上的價值,這種矛盾該 如何解決?筆者認為,不要忽略學習者的高學習興趣的請求,如果能教授 學習者有興趣的歌曲,並且變化不同活動類型來提供語言知識,那最理想 的教學狀況;但是也絕對不能忽略教師對於教學活動目的的堅持與專業的 評析能力,事實上教師與學習者都應該正視歌曲教學的教學功能,歌曲教 學不只是娛樂殺時間,一切的選取標準應當還是以教學為導向。如果碰到 學習者要求教師教授喜歡的歌曲,可行的折衷方法可以是由學生先選出幾 首有興趣的歌,教師再從中挑選適合的作品。

歌曲普遍地具有良好的心理與生理促進功能,用歌曲活動來改變語言 教學的課室氣氛與教學型態本來就是歌曲教學的基礎與本質,所以使用歌 曲來教學就一定會帶來相當的學習成效,教師應該在這樣的基礎認知下去 選擇「合適的」歌曲,不要太拘泥自己選歌而造成「學習者是否會不喜歡?」

之類的疑問,相信音樂的力量是歌曲教學的教師信念。

綜合以上的討論,筆者認為歌曲教學活動的歌曲選擇步驟可以以下表 來說明。

(22)

圖四-1 歌曲選擇標準 確定選曲方向後,還要思考以下這些問題:

1. 歌曲是不是至少有充分的重複可以讓學習者記憶?

2. 歌曲是不是因為文學修辭而產生文法的錯置與讓步?

3. 教師對歌曲是否有充分的信心與情意足以發揮出歌曲的魅力?

三 三 三

三、 、 、 、 學生與教師的合適度問題 學生與教師的合適度問題 學生與教師的合適度問題 學生與教師的合適度問題

在前面幾個章節中,筆者介紹過了歌曲教學的優勢與教學重點,但是 在真正採用歌曲教學之前,還要再注意一個相當關鍵的問題:教師與學生 都「適合」歌曲教學嗎?

即使歌曲教學的理論本身對於語言教學都具有正面幫助,但是歌曲與

歌曲類型

(教學歌曲、童 謠、民謠、流行歌

曲)

歌曲本質

(難易度、曲速、聲音 可辨度、可討論性)

歌曲是否能增 進學習情意

是否具教學功能 與目的

選擇與採用歌

(23)

理論都只是教學工具的俱全而已,真正要施行與接收的都還是人本身。歌 曲教學是仰賴音樂對於人普遍的正向作用而得以延伸成為一種教學活 動,但是對於歌曲在第二語言課室中的個體實現還是會有不一樣的喜好結 果。

Krashen(1983)認為年齡差異也是第二語言習得學說有關的另一個重 要問題,即使一般來說以長期角度來看兒童學習語言具有優勢,但是成人 也是成人對世界的認識更多更廣,因而能幫助他們理解輸入。比如說把同 樣的訊息傳送給四歲大與二十四歲大,而語言能力相當的學習者,後者可 能理解程度較高,這得歸功於他對世界的認識與其他閱歷較深的緣故。不 過在這種現象背後,雖然成人學習者的社會經驗較豐富,相對的包袱也變 重了,他們比較想要在合宜的場合做合宜的事。吳惠芳(2002)認為成人 的心理負擔遠比兒童來得大,他們雖然累積了生活經驗但是在第二語言學 習的課堂上往往轉化成一種心理障礙,成人怕丟臉、害羞、怕挫折,這種 情況反倒會阻礙語言學習。歌曲教學的本意是要消除這些預設的情意障 礙,但是因為學生個體的差異,不能夠完全保證歌曲教學能夠在所有人身 上發揮功能,若教師使用歌曲的目的是期望學生跟唱為主也反而可能造成 學生情意負擔。所以在實施歌曲教學之前,教師應該先熟悉班上學習者的 個性,拿捏妥當後再行使用;若是學習者的個性內向害羞,不願意在課堂 上演唱,而教師還是想注重歌曲教學功能,那麼教師就應該偏重在歌曲活 動的其他功能,避免造成學習者的不快感。

相對的,教師在歌曲教學過程當中不但扮演了引導的角色,更需要將 歌曲當中的情意鮮活地傳達給學生,讓歌曲教學能讓學習者在放鬆的心情 中學習的本質可以充分發揮;如果教師本身的個性太過於害羞或內向,或 是對音樂歌曲沒有熱情也都會影響歌曲教學的效果。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第四章 直角座標與二元一次方程式.

第四章 直角座標與二元一次方程式.

第五章 多項式.

第五章 多項式.

本計劃的目的是透過 發展具校本特 色的語文課程,以加強學生在文學 和中華文化的學習。學校可善用課 程提供的「建議篇章」

中國語文課程為各學習階 段提供「建議篇章」, 推薦 適合學生程度的文言經典作 品。. 教師可按學校情況,靈 活地把「建議篇章」融入課

第四章: 中學報稅的設計 第五章: 初中諒程主建議 第六章: 高中諒我建議,..

二、 學 與教: 第二語言學習理論、學習難點及學與教策略 三、 教材:.  運用第二語言學習架構的教學單元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