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研究旨在探討與建構高中職社區化「適性課程改進」的成效指標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 本研究旨在探討與建構高中職社區化「適性課程改進」的成效指標"

Copied!
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一章 緒論

自從「生命共同體」的理念在台灣被廣泛討論以來,一時之間,有關 社區文化的重要性,在社區落實民主政治、實行地方自治、社區意識、社 區主義、市民主義等名詞不絕於耳,「社區」頓時成為一個時髦的字眼,

座落於社區之中的學校也成為凝聚、建立社區意識的焦點。學校的功能也 從教育學生擴充為社區服務,Moore 和 Lackney(1995)亦認為使學校成為 社區中心和終身學習社區,是 21 世紀學校重要的新教育方向;Townsend Otero(1999)也強調第三千禧年學校應建立學習型社區,Parson(1999)稱 這樣的學校為社區學習中心。如何整合資源,加強學校與社區的結合?乃 成為教育改革的重要課題。

過去高中高職教育涇渭分明的情況下,各項資訊、補助及督導均分別 規畫辦理,學生缺乏適性發展及彈性銜接高等教育的學習機會。目前教育 政策中等教育朝社區化方向發展,而且原來高中及高職教育資源之整合成 為後期中等教育發展之重要課題,教育部遂於九十學年度推動高中職社區 化計畫,將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對高中、高職各項補助加以整合,使教育資 源發揮最大之效益。目前已完成準備期,並進入九十三學年度的中程計 畫,主要目標為充分整合社區教育資源,建構適性學習社區;計畫的主要 內涵為建立社區四類系統基礎網絡,並與社區機構合作改進適性課程或輔 導工作,協助學生適性入學與發展。

本研究旨在探討與建構高中職社區化「適性課程改進」的成效指標。

雖然高中職社區化之中程計畫已規劃出適性課程改進之工作內涵,然而仍 缺乏指標之建構可以評估其執行成效,故本研究試圖以德懷術(Delphi)

研究方法,建構高中職社區化「適性課程改進」的成效指標構面及指標項 目,提供有關單位推動高中職社區化計畫之參考。

(2)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教育並非侷限於學校教育,教育改革也不能只在學校內進行,必須超 越學校校園,將家庭、學校、社會三者結合,而社區即為三者融合的基本 單位(教育部,民84)。社區與學校的關係應是相互合作而非相互對立的,

只有將對方視為可運用的資源,共同的夥伴及服務的對象,才可能真正結 合(黃鴻文,民83)。學校與社區的結合是世界潮流與共同趨勢,因此近 年來有許多學者對「學校社區化」議題進行探討,但大部份是集中於學校 運用社區資源的研究(張新松,民72;張幸愉,民 83;徐薇,民 88)及

「學校與社區的關係」的探討,後者主要包括學校的公共關係、學校與社 區的溝通與互動(胡邦欣,民89)及高級中等學校社區化政策之分析(楊 思偉,民 89)等。李錫津、劉世勳(民 91)認為高中職社區化是為了彌 補單一型學校所無法達成的教育理想與目標,配合高中職社區化的推動,

將社區內高中、綜合高中、完全中學及各類型的職業學校,締結合作伙伴 關係,資源共享,建構一個多校合作、沒有圍牆的學習園地。學生可充分 自主選擇修習課程,均衡各校的辦學品質,滿足學生適性發展的殷切需 求。十九世紀以來,關於學校社區化的議題,逐漸受到國內專家學者及主 管教育行政機關重視與探討,並且發展為高中職社區化之重要教育政策。

研究者服務於高級中學附設職業類科學校,參與此方案的教學執行工作,

與合作學校進行課程合作,並開設推廣教育課程,師資及教學資源共享,

此為引發研究者探討高中職社區化的重要動機;現在正值高中職社區化推 動階段,許多政策理念與執行狀況是否相互配合,而執行成效為何,深覺 有探討之必要。

教育部在民國八十八年即開始高中職社區化的規畫,並於八十九年三 月公佈之,將高中職社區化的推動分為準備期及中程計畫兩階段。準備期 為九十及九十一學年度。中程計畫預計自九十二學年度起至九十七學年度

(3)

止,共六年的時間,以強化學校和社區互動關係,整合社區教育資源,建 構出高中職學生能夠適性學習的社區,期使學生無論在哪一所高中職就 讀,皆能獲得適性學習的環境。

民國九十三年三月二十八日教育部公佈的「高中職社區化建構適性學 習社區推動工作計畫」中提及,適性學習社區應包括:普通教育、技職教 育、特殊-資優教育、特殊-身心障礙教育四類適性學習課程。每類適性學 習課程推動工作要項,包括:強化適性學習社區基礎網絡、推動適性課程 改進、落實輔導網絡整合計畫。其中推動適性學習社區課程改進計畫為主 管教育行政機關主動規劃,及各社區主動或配合辦理之計畫項目,應由各 社區依據教育需求評估結果、社區資源加強補助重點、社區資源現況及需 求優先順序研提計畫。其中適性課程改進重點包括「轉型綜合高中」「學 校類科調整或整併」「領域課程整合或類科(組)課程整合」「課程區域 合作」、「建置整合型分類教學資源中心」等。

目前國內對上述適性課程改進之重點工作仍屬實驗性階段,尚未經過 實證研究,而教育是繼續不斷改進的過程,故本研究旨在建構一套高中職 社區化「適性課程改進」成效指標。教育部於八十九學年度進行高職評鑑,

透過自我評鑑和訪問評鑑,可以瞭解學校辦學現況,而且診斷辦學存在的 問題,並就問題的癥結交換意見,提供必要的協助與建議,所以評鑑有其 功能及重要性;而高中職社區化正值推動階段,成效指標之建構亦有同等 之功能及重要性,具有建構之必要,透過此指標可以瞭解參與高中職社區 化計劃高中職校實際辦理內容及執行成效,並進行問題診斷,以作為將來 改進修正之依據。教育部亦可根據具體、客觀之資料,協助學校完成其目 標,以提昇未來高中職社區化適性課程改進之辦理績效。

(4)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壹、研究目的

本研究主要探討高中職社區化「適性課程改進」應具備的指標內涵,

藉由文獻探討及德懷術(Delphi)的驗證,進而建構高中職社區化「適性 課程改進」成效指標,以提供推動高中職社區化相關單位之參考。據此,

本研究之目的有下列四項:

一、探討有關高中職社區化的發展背景與實施現況。

二、建構高中職社區化「適性課程改進」成效指標之構面。

三、發展高中職社區化「適性課程改進」成效指標各構面之項目。

四、提出高中職社區化「適性課程改進」成效指標具體建議,以供有關 當局之參考。

貳、待答問題

根據研究目的,本研究著重於下列兩個待答問題:

一、高中職社區化「適性課程改進」成效指標應包含哪些構面?

二、高中職社區化「適性課程改進」成效指標各構面應具備項目為何?

(5)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壹、研究範圍

本研究的研究範圍,從研究對象、研究內容二方面加以說明: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的對象為參與教育部自九十二學年度起所推動的「高中職社 區化中程計畫」之高中職校(台灣地區的公私立高級中等學校,包含高 中、高職、綜合高中、完全中學高中部、特殊學校高職部及單獨設立之 進修學校)行政人員、大專校院專家學者及主管教育行政機關代表,進 行有關高中職社區化「適性課程改進」成效指標之建構。

二、研究內容

高中職社區化適性學習系統,包括:強化適性學習社區基礎網絡、

推動適性課程改進、落實輔導網絡整合計畫。本研究只針對適性課程改 進部分加以深入探討,並建構其成效指標。

貳、研究限制

雖然本研究在研究架構上力求完整,但基於主客觀因素,仍有若干限 制,茲分述如下:

一、研究對象

根據Reza 和 Vassilis 的意見,德懷術的專家以 10 至 15 位參與意見 即為足夠(吳政達,民88)。本研究主要建構高中職社區化「適性課程 改進」成效指標,為求研究內容之完善,因此以參與高中職社區化計畫 之高中職校行政人員四位,大專校院專家學者四位,與主管教育行政機 關代表四位,為德懷術諮詢委員。

二、研究內容

本研究對於強化適性學習社區基礎網絡及落實輔導網絡整合計畫

(6)

不列入探討之範圍,其原因為本研究探討的內涵以適性課程改進為主,

三個範疇差異性大,在分析上較為複雜,故深入研究分析之重點將放在 適性課程改進的層面。

三、德懷術問卷調查之過程

目前參與高中職社區化核心工作之推動人員並不多,在樣本數有限 的情況下,本研究採用德懷術(Delphi)的方法建構指標,由於德懷術 問卷調查是一種在反覆式與匿名式的調查過程中,取得德懷術諮詢委員 最後達成的共識。但是,在調查過程中最容易遇到諮詢委員意見不一 致,卻無法一起討論的情形,或是因特殊原因中途退出。在此種限制下,

研究者會以本研究的研究目的為主,自行進行刪除或取用,再透過下一 次的問卷調查,以取得諮詢委員的意見。

四、研究結果之推論

為顧及研究可行性及研究的精細程度之考量下,本研究限定研究範 圍為高中職校,故對研究範圍外之其他學制,其研究結果無法推論。

(7)

第四節 名詞釋義

本研究各相關主要名詞,包括:「高中職」、「高中職社區化」、「適性 學習系統」、「適性課程改進」、「成效指標」,茲分別說明如下:

一、高中職

本研究所稱高中職,係指台灣地區的公私立高級中等學校,包含:

高中、高職、綜合高中、完全中學高中部、特殊學校高職部及單獨設立 之進修學校。

二、高中職社區化

教育部於九十二年三月辦理高中職社區化公聽會中,釐清高中職社 區化之定義為:「規畫一個適當的社區地理範圍,社區內高中職校透過 教育資源的整合,共同建構成為一個高中職學生能夠適性學習的社區,

同時延伸學校教育,回應社區民眾繼續教育需求,帶動社區學習文化,

奠定終身學習社區的基礎。」

三、適性學習系統

本研究的適性學習系統,係指社區內高中職校之普通、技職(含工 業、商業、家事、農業、海事、水產、藝術等類之日間部、實用技能班 及建教合作班)、特殊-資優、特殊-身心障礙等四類。適性學習系統包 括:基礎網絡及轉換機制二部份,以適性課程改進及輔導網絡整合為核 心,建立校際或學校與社區間建立橫向及垂直的互動交流機制,回應社 區教育需求。另外,技職稀有類科、特殊-資優及特殊-身障學習系統,

若確有跨區規畫需求者,得進行跨區適性學習系統規畫。

(8)

四、適性課程改進

適性課程改進主要分為兩個部份(1)主管教育行政機關依教育需 求評估結果,主動規劃合作式之計畫,輔導各適性學習社區得主動或配 合研提計畫辦理,例如:轉型綜合高中、職校精緻發展計畫、整合型分 類教學資源中心設置等計畫;(2)各適性學習社區為有效整合社區教育 資源,提供多元化品質高之課程,得自行研提課程區域合作計畫報主管 教育行政機關審查辦理。

五、成效指標

所謂指標的定義是綜合反應社會現象某一方面情況的絕對數、相對 數或平均數。指標乃是用一件事代表另一件事的狀態或變化,為「一種 指示量數,用以測量事物的品質或數量。」用作指標者可以是數字、符 號、文字或是顏色等,事實上概念是實証研究的基礎,指標則是概念的 量數,因為指標能夠化繁為簡,且能清楚表述,因而對概念更進一步的 瞭解,並提供做為價值判斷的參考依據。指標的建立需要經過資料收 集、分析、解釋後才能略見雛形(張希仁,民 79;謝金青民 86;黃政 傑、李隆盛等,民87)。

本研究所謂成效指標係依據「教育部九十學年度高中職社區化推動 方案工作實施計畫成效指標」及「教育部九十一學年度高中職社區化中 程計畫衡量指標」,訂定出更具參照標準的項目,應用德懷術,建構高 中職社區化「適性課程改進」成效指標之構面及項目,提供訪視人員及 學校進行檢核。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基本概念 有效教學 差異化教學 多元化評量 適性輔導... A-5-3教學活動中融入學習策略的指導

香光莊嚴門第七十二期〕民國九十一年十二月 wv 一一三.. 行動。所以,說社區的要旨即要在無組織的地理社區內 9

督導考核各學 校及機構推展 性別平等教育 情形,以建立 性別平等教育 氛圍,提升本 市市民及學校 教職員工生性 別平等教育觀

二、 學 與教: 第二語言學習理論、學習難點及學與教策略 三、 教材:.  運用第二語言學習架構的教學單元系列

第十條 香港特別行政區應當通 過學校、社會團體、媒體、網絡 等開展國家安全教育,提高香港 特別行政區居民的國家安全意識

中華民國九十六年十月一日勞職特字第 0960501957 號令訂定 中華民國九十七年七月十日勞職特字第 0970503244 號令修正

中華民國八十四年八月三十日 教育部台(84)參字第○四二七六三號令訂定發布 中華民國八十六年四月九日 教育部台(86)參字第八六○一七四一七號令修正發布第二條、第三條條文

結合 NPO 或 NGO 團體基於組織使命及發展推動文化與教育、觀光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