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 華 大 學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中 華 大 學"

Copied!
8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九型人格工作坊學員之參與經驗研究 A Study of Participants’ Experiences at

Enneagram Workshop

系 所 別: 科技管理學系碩士班 學號姓名: M10303043 簡 秀 蓉 指導教授: 陳 棟 樑 博 士

中 華 民 國 104 年 7 月

(2)

科 技 管 理 學 系 碩 士 班

碩 士 論 文 九 型 人 格 工 作 坊 學 員 之 參 與 經 驗 研 究

簡 秀 蓉 (103)

(3)
(4)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九型人格工作坊學員之參與經驗研究 A Study of Participants’ Experiences at

Enneagram Workshop

系 所 別: 科技管理學系碩士班 學號姓名: M10303043 簡 秀 蓉 指導教授: 陳 棟 樑 博 士

中 華 民 國 104 年 7 月

(5)

摘要

九型人格為人格特質理論之一,源起於波斯地區的蘇菲教派。1994年,在美國 首次召開第一次全球九型人格研討會,九型人格漸漸少去蘇菲神祕教派的色彩,成 為備受討論的學問。民國100年,研究者人生初逢低潮,但卻透過參與九型人格工作 坊後,感受到九型人格對自我覺察與性格改善有明顯助益。再者,回顧文獻後發現 國內對九型人格為主題進行的研究實在是非常稀少,也促了研究者投入此領域進行 探索性研究。

本研究之目的在探討參與九型人格工作坊後的感受經驗與學習經驗。經立意取 樣後,共有七位參與九型人格工作坊的學員參與本研究,經由深度訪談與錄音來蒐 集資料與資訊,對此些資料進行編碼,建立為文本資料,且以詮釋現象學為典範,再 以主題分析法來分析資料,同步進行資料分析與資料蒐集,漸漸歸納為五個主題,以 此詮釋學員參與九型人格工作坊其現象背後的內在意義。

研究結果歸納為因緣際會參與緣、沉浸其中感受多、明心見性學習助、柳暗花 明性格清、舉步維艱應用難五個主要主題。研究發現成員參與動機是對九型人格感 到有興趣,想要透過學習此一工具來了解自己與他人,且多是在重要他人的介紹下 來參與。成員參與工作坊時感受到講師著重提問與引導學員多思考自己內在世界運 作,工作坊中體驗式的課程讓成員多能有開放的態度願意投入探索自己的型號。成 員在工作坊中學習面對自我,透過人版了解不同性格的差異與區分自己型號,進而 學習到提升自我的因應策略。在性格層面上,因參與工作坊而使自己嘗試調整舊有 認知與心態,開始同理他人,增加對他人的包容度與提升自我信心,產生性格改善 之願景。在九型人格應用方面,學習同好少且行銷工作坊不易。以上研究結果,可 做為未來推廣九型人格工作坊之參考。

關鍵詞:主題分析法、九型人格、工作坊

(6)

ABSTRACT

Enneagram is one of theories of personality characters, which could be traced to “the Sufi” in ancient Persian region. In 1994, the first conference on Enneagram was held in the United States,and Enneagram was no longer a mysterious belief, but became a formal and popular science then. About five years ago, I came to the cross road of my life, but I finally worked it out and discovered myself a lot after I studied Enneagram. Indeed, it strongly change my philosophy of life and views of value. Furthermore, I also realized that we are obviously lack of understanding about Enneagram in Taiwan. Therefore, I decide to choose it as my topic to study.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was trying to explore the feed-back, introspection and experience of participants after enrolling the Enneagram workshop. This research took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 and the in-depth interview has been taken for data collection by purposive sampling. There were seven participants interviewed, and the data were encrypted the code to establish the writing documents, which have been analyzed and sorted by thematic analysis. Following, the hermeneutic phenomenology was adopted as the paradigm. Gradually, we could generalize five topics from the data to explain the inside meanings behind the phenomenon about enrolling the Enneagram workshop. The data have been analyzed and sorting by thematic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e participants had emulated to acknowledge themselves belong to which personality and developed strategy for self-improvement by using the personal panel.

There were five main descriptions of personality been found:“motive of enrolling”,

“emotional experiences”, “apply practice by learning”, “self comprehensive” and

“applying predicament”. In the disposition factor; participants’ motives of enrolling are that they feel interested in Enneagram, and they want to discover other people and themselves by studying it, and therefore, most of them were recommended to enroll.

(7)

Participants can realize that the tutor focuses on questioning and leading participants to think and feel their own inside world. These experiential classes in workshop make participants discover their types with open attitudes. The participants adjusted their old cognitive and attitude after participating Enneagram workshop, willing to understand and accept others, and enhance self confidence, to achieve the ultimate goal ; personality improvement. There were very few studies on this relative field,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results, which can be provided for Enneagram applications’ reference.

Key words: thematic analysis method, the Enneagram, workshops

(8)

誌謝辭

在德菲爾智慧神廟上有一句箴言「認識你自己」,古希臘人把認識自己當作最 高的智慧。一路回首進修與完成論文的歲月,亦是一路自我探索、認識自己的過程,尤 其能夠看到自己面對遠大目標的態度與因應挫折的忍受程度,這探尋的過程實在不 易。

這一路上,最要感謝的是指導教授陳棟樑老師,謝謝老師時常的叮嚀與關心,總 是在繁忙之餘又不忘督促我的進度,對學生盡責、付出更是我的典範;感謝口試委 員陳俐文教授與劉旭冠教授在口試時給予的種種建議,使論文更臻完美;感謝譚得 祥學長在質性研究上與我討論,讓我有更多對於分析文本資料的想法;感謝子淵的 一路陪伴,協助我看到性格盲點,鼓勵我勇敢放手去做;感謝爸媽常常在我進修後 等我回家,點點溫暖都感恩在心,我愛你們;感謝老爹一路為我加油打氣,振奮我 精神,提醒我休息後再出發,我很幸運有這樣的老爹;感謝哥哥、嫂嫂在我進修之 餘能協助照顧家人,你們辛苦了;感謝Tim、Tod、Emily在九型人格工作坊實務方 面,給予我總總協助,每每都非常受用,謝謝你們;最後,更要感謝這七位願意受 訪的學員們,有你們的協助才讓我看到九型人格工作坊更多的全貌,讓我更能深入 探究,完成我的研究。驀然回首,這一路有你們陪伴,真好!

我熱愛九型人格,對於自己能為九型人格有所貢獻真的是非常喜悅,往後我還 是會在九型人格此領域繼續耕耘、探索。富蘭克林曾說「這世界上有三樣東西極其 堅硬,鋼鐵、鑽石、認識自己!」,從民國100年5月開始接觸九型人格的我,深感 此言;雖是艱難,但我還是會繼續一路探索下去,也願意協助更多人了解自己。

簡秀蓉 謹誌 中華大學科技管理學系碩士班 中華民國 104 年 5 月 25 日

(9)

目錄

摘要 ... i

ABSTRACT ... ii

誌謝辭 ... iv

目錄 ... v

表目錄 ... vii

圖目錄 ... viii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 2

第三節 名詞解釋 ... 3

第四節 研究流程 ... 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5

第一節 九型人格 ... 5

第二節 工作坊 ... 30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 36

第一節 研究取向與方法 ... 36

第二節 研究對象 ... 37

第三節 研究工具 ... 38

第四節 資料分析與處理 ... 40

第五節 研究的信度與效度 ... 43

第六節 研究限制 ... 45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 46

第一節 因緣際會參與緣 ... 46

第二節 沉浸其中感受多 ... 49

(10)

第三節 明心見性學習助 ... 53

第四節 柳暗花明性格清 ... 56

第五節 舉步維艱應用難 ... 6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65

第一節 研究結論 ... 65

第二節 研究建議 ... 68

附錄 A 訪談問卷 ... 76

(11)

表目錄

表 1 人格特質理論類型表 ... 5

表 2 九格人格類型翻譯對照表 ... 10

表 3 九型人格相關研究整理表 ... 29

表 4 工作坊定義彙整表 ... 32

表 5 工作坊相關研究整理表 ... 34

表 6 研究對象基本資料一覽表 ... 38

表 7 主題、概念彙整表 ... 63

(12)

圖目錄

圖 1 研究流程圖 ... 錯誤! 尚未定義書籤。

圖 2 九角星圖 ... 8

圖 3 九型人格整合的方向 ... 20

圖 4 九型人格瓦解的方向 ... 21

圖 5 連接點-1 號連接 4 號、7 號 ... 22

圖 6 連接點-2 號連接 4 號、8 號 ... 23

圖 7 連接點-3 號連接 6 號、9 號 ... 24

圖 8 連接點-4 號連接 1 號、2 號 ... 24

圖 9 連接點-5 號連接 8 號、7 號 ... 25

圖 10 連接點-6 號連接 9 號、3 號 ... 26

圖 11 連接點-7 號連接 5 號、1 號 ... 27

圖 12 連接點-8 號連接 2 號、5 號 ... 27

圖 13 連接點-9 號連接 3 號、6 號 ... 28

(13)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在了解參與九型人格工作坊後,參與學員的真實經驗與自身感受,並且 探討九型人格學對學員在生活中造成何種影響。本章共分成四節,第一節說明研究 背景與動機,第二節為研究目的與問題,第三節為名詞解釋,第四節介紹研究流程。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民國 100 年,人生初逢低潮,當時我的心理狀態非常不健康,每每總是情緒滿 盈想落淚,也經常問上天為何讓我有如此這般遭遇?民國 100 年 5 月,朋友介紹我 去上九型人格工作坊,我隨口答應了,卻也展開一連串探尋內在真實自我的過程。

從民國 100 年 5 月至民國 104 年 7 月,為期 4 年左右,我每年幾乎有 2 至 4 次回到 工作坊裡協助講師,或扮演工作坊中人版角色,平時亦常用通訊軟體和講師或九型 人格同好討論此一學問,也常涉略相關書籍,更積極的將這樣的學問用在生活中觀 察內省自我。學習九型人格後,自己的內在世界明顯有所調整,面對生活能更坦然 放鬆,真是當初參與九型人格工作坊時始料未及的。

民國 103 年 5 月鄭捷台北捷運隨機殺人事件造成 28 人死傷,引起社會大眾驚 恐。當時鄭捷被偵訊時神態自若表示「對砍人、殺人一事完全不後悔,如再來一次 會殺更多人」,此言一出引發大眾譁然,各家媒體均大幅報導並針對鄭捷的心理人格 狀態進行分析,人格兩字也屢次出現在奇摩熱門關鍵字,顯出大眾對人格議題的關 心。

在眾多人格特質理論裡,十六人格因素、人格三向度理論、內外控人格特質、五 大因素模式等都是經常提及的人格特質理論,與其有關的相關研究不勝枚舉(卓千 妏,2013;洪筱筑,2013;張仁芳,2005;張惟然,2014;莊麗淑,2013;許文穎,2011;

郭慧如,2013;陳馥,2013;彭聖文,2013;楊志清,2008;劉淑芬,1999;劉瑞 達,2014),但是翻找關於九型人格的相關研究卻是幾稀矣 (王敏,1992;汪倪 均,2013;曾雅芳,2010;謝芳宜,2006;戴靖濚,2010),也因如此,開始引發研 究者投入此領域研究的動機。

(14)

1994 年,在史丹福大學召開第一次全球九型人格研討會後,九型人格逐漸成為 備受討論的一門學問(www.enneagram.com)。九型人格在美國也開始成為「顯學」,美 國中央情報局、通用集團、微軟集團、惠普與可口可樂等集團都拿九型人格來當作 解決問題的工具與策略(王季香,2004;崔岩,2010)。香港經濟日報也曾報導使用 九型人格探討領袖天賦(吳曉怡,2006)與突破職場困境(梁朗燕,2008);2010 年在 台灣崛起的「非關命運」此一節目開始提及九型人格;九型人格全球學會(EPTP)亞 洲中心於 2013 年 12 月 1 至 4 日在中國廣州舉辦九型人格世界大會,請來 Helen Palmer 傳授九型人格;國際九型人格學協會(IEA)也即將在 2015 年 5 月 29 至 31 日 於中國上海舉辦第四屆中國國際大會。由此可見,九型人格開始在亞洲地區漸漸被 傳授與討論。

研究者涉略九型人格相關研究時發現,以往的研究者多採用問卷調查法(王 敏,1992;汪倪均,2013;謝芳宜,2006)與質性訪談法(曾雅芳,2010;戴靖濚,2010),研 究面向都是九型人格應用方面的研究,反而針對學習九型人格產生的自我改變與影 響是完全沒有著墨的,這也讓研究者更加確立研究方向。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基於上述研究動機,本研究透過質性研究半結構式訪談與訪談省思札記來蒐集 資料,探究參與九型人格工作坊學員參與工作坊的感受與學員參與工作坊後的改 變。本節說明研究目的與問題,分述如下:

一、研究目的

為了深入瞭解學員參與九型人格工作坊之脈絡,研究目的說明如下:

1.探究學員參與九型人格工作坊的真實經驗與自身感受。

2.探討學員參與九型人格工作坊後對於學員各方面產生的影響。

二、研究問題

根據本研究目的,本研究問題如下:

(15)

1.瞭解學員參與九型人格工作坊的機緣與動機?

2.探究學員親身經歷九型人格工作坊的課程內容?

3.了解學員參與九型人格工作坊後,學員對自己的了解?

4.探討學員參與九型人格工作坊後對學員產生的影響?

第三節 名詞解釋

一、工作坊(workshop)

工作坊(workshop)是一種專業短期密集的學習,在一特定的空間,針對某一專 題,透過不同的方式,如活動、討論、練習等,讓不同立場、族群的人能夠自我探 索、共同參與、相互學習、產生理念並應用新知識。

二、人版(panel)

人版(panel)指已學過九型人格,也對自己有較多的內在觀察,並確認自己型號 的人。九型人格口述傳統中,在學習九種性格時,除了講師講授之外,更會邀請各 型號人版(panel)在學習場域中講述自己的世界觀與注意力,透過講師與學員的提 問,經由人版口述自己的性格往往總能讓學員更了解該型號,是活生生的教學媒材。

第四節 研究流程

本研究在了解學員參與九型人格工作坊的真實經驗與感受,探討學員透過工作 坊學習九型人格學後對於學員產生的影響。研究者採用質性研究裡的詮釋現象學為 典範,針對研究問題,探討文獻,擬訂訪談大綱,檢視訪談大綱後完成訪談,進而 整理與分析資料,提出研究結果與發現(如圖 1 所示)。

(16)

圖 1 研究流程圖

擬定研究主題

文獻探討

編製訪談大綱

實施訪談

資料分析與整理

結論與建議

(1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根據研究主題,研究者蒐集且整理相關文獻,針對九型人格、工作坊等二 大項內容進行文獻探討,以期能充分理解,做為後續研究探討之依據。

第一節 九型人格

九型人格是人格特質理論裡的一門學問,以下先針對人格特質理論進行文獻探 討,並依序闡述九型人格由來、九型人格類型、九型人格連接點以及九型人格相關 研究。

一、人格特質理論

人格(personality)一字源自於拉丁文「persona」,是希臘古代演員演戲時所戴的 面具。面具代表演員的角色,觀眾從面具知道演員扮演之人物,進而了解其肢體語 言傳達之意涵,也可從中預期角色的行為發展(胡宜中、王仁宏、易慧珍,2012 ; Hergenhahn,1990)。Allport(1961)提出人格是心理系統的動態組合,用來決定個人適 應外在環境的特殊形式。國內學者張春興(2000)也提到人格是指個體於生活歷程 中,對人、事、己以及對整體環境適應時,在其行為上所展現的獨特個性。不同的 人格特質之所以形成是受到遺傳、時空、經驗、文化差異、生長環境等因素所影響,因 此可用 來區別 彼此 間 的差異 , 而這 些人 的 多種特 質統稱 為人 格 特質 (Costa &

McCrae,1985)。也因為每個個體人格各自有差異,所以人格特質理論也開始廣泛的 被提出,以下介紹常見的人格特質理論介紹如表 1:

表 1人格特質理論類型表 人格特質理論類型表

類型 提出者 提出內容說明

十六人格因素 Cattell(1965) Cattell 提出「人格因素論」,將人格特質歸納成二 大類:表面特質(surface traits)與潛源特質(source

(18)

表 1(續)

類型 提出者 提出內容說明

traits),表面特質可透過主觀的觀察得知,但內隱 的潛源特質需藉由因素分析方法才能知悉,且潛 源特質才是構成人格的基本特質。Cattell 透過分 析歸納受試者的自陳式問卷,最後發展出十六人 格因素如下:樂群性、聰慧性、穩定性、好強性、興 奮性、有恆性、敢為性、敏感性、懷疑性、幻想 性、世故性、憂慮性、激進性、獨立性、自律性、緊 張性。(Sixteen Personality Factory Questionnaire:

簡稱 16P.F.) (張春興,2009) 內 外 控 人 格 特

Rotter(1966) Rotter 根據社會學習理論首次提出內外控人格特 質概念,且強調「控制所在」(locus of control)的 重要性。內外控信念的定義是指個體對於自己行 為後果控制的看法。內控信念是認為事情的結果 是自己所能控制與決定的;外控信念是認為事情 的結果是由自身以外的他人或者命運所左右(賴清 財、蘇俊賢,2009)。

人 格 三 向 度 理 論

Eysenck(1970) Eysenck 透過人格問卷的分析提出二向度人格理 論,即「內向性-外向性」和「神經質」,後續又加 入第三向度「精神病質」,因此建構出 Eysenck「精 神病質-外向性-神經質」人格三向度理論(張鳳 燕、楊妙芬、邱珍琬、蔡素紋,2004; Robert&

Lynn,1998)。

(19)

表 1(續)

類型 提出者 提出內容說明

五大因素模式 Costa&McCrae(

1985)

Costa& McCrae 綜合各人格理論,提出「五大因素 模式」(Five Factor Mode;簡稱 Big Five):包括神 經 質 、 外 向 性 、 開 放 性 、 親 和 性 、 嚴 謹 性 。 (Costa&McCrae,1985)

九型人格 Ichzao(1970) Ichzao 在艾瑞卡學院中首次對人類的九種激情給 予明確的定義,這樣性格的九種激情,被稱為九 型人格分支的行為,就是性格潛在的關注點(注意 力)。Ichzao 除了提出性格的九種激情,也提出九 種激情各自高層對立面,還為每種性格類型都設 置了高等對立面轉化的基本主題(徐揚,2007 ; Palmer,1995a)。

註:研究者自行整理

由以上文獻可知,目前有許多的人格理論被提出,透過文獻整理發現人格特質 理論採用類型學的方式,將人格分成二向度、三向度、五向度、九向度、十六向度 皆有。本研究採取 Oscar Ichzao 在 1970 年時所提出的九型人格做為研究方向,想要 了解參與九型人格工作坊後,真實接觸到此一學問的人們,如何運用九型人格學在 生活中,並且探討九型人格學對人們在生活中造成何種影響。

二、九型人格由來

九型人格(Enneagram)源自興起於公元 9 世紀中葉波斯地區的神秘信仰-蘇菲教 (Sufi,伊斯蘭教的神祕教派),蘇菲意指一個與心連結、有愛的人。教徒通常群居一 起,將自己生命貢獻在探索靈智方面;蘇菲教徒在自我靈性上的修持,或幫助他人 紓解自我,都利用九型人格此一工具來認識自我(林綉亭,2008) 。九型人格的英文

(20)

Enneagram,來自於兩個希臘詞彙 ennea 和 grammos,ennea 代表數字九,grammos 的意思是尖角。而九型人格的圖表正好是一顆九角星,這個九角星的模式,能夠揭 示物質世界中任何事物的發展過程,蘇菲教用這種九角星圖(如圖 2)研究宇宙的變化 過程和人的自我意識發展(徐揚,2006 ;Palmer,1988)。

圖 2 九角星圖

資料來源:Understanding Yourself and the Others in Your Life,Palmer,頁 90

九型人格最初傳入西方是在 1920 年時,當時 George Ivanovich Gurdjieff 吸收蘇 菲教裡透過口頭傳播的九型人格,並用在自己的教學裡。Gurdjieff 不曾教導過九種 人格類型,所教導的是個人的主要特徵(chief feature)和主要缺失(chief fault),並強調 一定要有老師指點,否則個人無法自己發現自己的主要特徵與主要缺失(王敏,1992;

Gamard,1986)。

而我們目前所熟悉運用的九型人格是玻利維亞籍的傳教士 Oscar Ichzao 在 1960 年代開始發展的。1950 年代,他在阿富汗從蘇菲教派學到了這項人格學,後續在智 利開辦艾瑞卡學院(Arica Institute);到了 1970 年代,Oscar Ichzao 在紐約市成立美國 艾瑞卡學院,許多知名的心理學家與精神病理專家(如 Claudio naranjo)都陸續成為他 的學生(謝芳宜,2006)。

1972 年時,Helen Palmer 博士在一有關意識轉換的研討會上,無意間他的一個 學生提起了九型人格此一系統,學生的分享引發 Helen Palmer 的高度興趣,於是

(21)

Helen Palmer 加入了美國柏克利大學的研究組,當時帶領研究組的人正是來自智利 的精神學家 Claudio naranjo,他正是師承 Oscar Ichzao 的九型人格。也因著 Claudio naranjo 的精神病理背景,加上他也參加了艾瑞卡學院的訓練,Claudio naranjo 開創 地用心理學思想表述九型人格的理論,他把九型人格中的基本性格理論與現代心理 學中的類型學聯結在一起,於是 1970 年代,九型人格也開始不再神祕莫測(徐 揚,2006; Palmer,1988)。

Palmer and Daniels 相繼加入美國柏克利大學研究組,並於 1993 年正式將九型 人格引入史丹福大學教程(崔岩,2010)。全球九型人格網站(www.enneagram.com)指 出 Helen Palmer 投入九型人格的研究至今已三十餘年,對於九型人格有獨特的理 解,她整合心理學與靈性層面,主要採觀照意識(witnessing consciousness),或所謂 內在觀察者(Inner Observer)的觀點來切入九型人格。在 1994 年,她身為第一次全球 九型人格研討會共同主席,首次在史丹福大學召開九型人格研討會議。至此,九型 人格漸漸少去神祕教派的色彩,逐漸成為備受討論、推廣、開始被大眾研究的一門 學問。

二十世紀,九型人格在美國成為「顯學」。美國中央情報局利用此工具協助幹員 分析、判斷、了解各國領袖的行為;通用、微軟、惠普與可口可樂等集團拿九型人 格來協助員工解決問題與面對衝突,甚至廣泛運用在個人成長、潛能開發、推行業 務、管理部屬及處理各種人際關係如夫妻相處、子女教養等問題上(王季香,2004;

崔岩,2010)。

三、九型人格類型

九型人格大師 Plamer(1995a)曾說過我們每個人都不一樣,述說著各異的故 事,但都可能都是真相。九型人格學說裡認為每個人因人格類型的相異,所以都用 不同的看法與視角去看待我們的生活,如婚姻、工作、兒女...等,且各自形成九種 不同的主要觀點(徐揚,2007;Plamer,1995a)。

九型人格顧名思義是在探討九種不同的人格,因為中文翻譯者想要快速讓讀者

(22)

們了解每種人格的最主要特徵,所以各翻譯者取其各類型的主要特徵來命名某一型 號人格,卻也造成同一型人格在中文命名有不同的名稱(方照瑜,1997;中原,2009;

徐揚,2006;胡挹芬,2011;莊千慧,2006;趙燕飛,2014;鄧艷,2014)。本研究 整理各學者對九型人格各類型中文命名如表 2:

表 2 九格人格類型翻譯對照表 九格人格類型翻譯對照表

方照瑜 (1997)

莊千慧 (2006)

徐揚 (2006)

胡挹芬 (2011)

趙燕飛 (2014)

第一型人格 (The One,一號)

革新者 完美主義者 完美主義者 理想崇高者 使完美者

第二型人格 (The Two,二號)

幫助者 給予者 給予者 古道熱腸者 善交際者

第三型人格 (The Three,三號)

動機者 表演者 實幹者 成功追求者 自我測試者

第四型人格 (The Four,四號)

藝術家 浪漫主義者 浪漫主義者 個人風格者 深海潛水者

第五型人格 (The Five,五號)

思考者 觀察者 觀察者 博學多聞者 解謎者

第六型人格 (The Six,六號)

忠實者 懷疑論者 懷疑論者 謹慎忠誠者 管家

第七型人格 (The Seven,七號)

通才者 縱情享樂者 享樂主義者 勇於嘗新者 即興表演者

第八型人格 (The Eight,八號)

領導者 保護者 保護者 天生領導者 大師

第九型人格 (The Nine,九號)

製造和平者 調停者 調停者 嚮往和平者 講故事的人

註:研究者自行整理

因為九型人格在各學者所採用的中文命名中有所不同,因此九型人格中文命名 不免帶有翻譯者主觀色彩。由於並無學界公認標準譯文版本,研究者於研究時為避 免使讀者產生先入為主之刻板印象,亦曾考量是否僅以號碼代之,但為了讓讀者便 於了解各型性格特徵及避免混淆,研究者試圖在客觀、嚴謹的前提下參考各學者版

(23)

本,並挑選出本文認為妥適之名稱,希望能讓讀者在了解九型人格的同時,也能對 各型性格的刻劃感到具體生動。若讀者因研究者採用此些名稱而感到困惑或質疑,尚 請見諒,研究者虛心接受各界批評指教,但也請諒解此乃研究中不得不為之必要作 為。因此,研究者在本研究中將第一型人格至第九型人格名稱依序採用如下:完美 主義者、給予者、表演者、浪漫主義者、觀察者、懷疑論者、享樂主義者、保護者、和 平主義者等。

本研究將過去九型人格之各類型人格的整體特徵、世界觀、注意力、弱點、優 點等五大面向整理(王敏,1992;方照瑜,1997;徐揚,2006;徐揚,2007;徐揚、劉 建平,2012;莊千慧,2006;趙燕飛,2014;Daniels & Price,2000;Plamer,1988;

Plamer,1995a;Plamer,1995b;Rhodes,2009;Riso,1995)如下:

(一)第一型人格:完美主義者

完美主義者整體特徵如下:他們行為端正,內心總有一個評判者在監督,當內 心的標準變成嚴格的自我要求,會不斷產生自責的想法,且對他人和自己都有極高 度的要求。完美主義者有強制的傾向,只做正確的事情,相信做事總會有一種正確 的方法。因為完美主義者想要成為一個更好的人,所以在高層道德與倫理觀念上有 自己堅定的信仰,他們高道德觀且強調勤勞、節儉、誠實、努力。完美主義者對事 情的看法多是絕對的,非對即錯,只考慮唯一正確的方式,對他們而言事件沒有模 糊地帶存在,「應該」、「必須」和「一定」是他們經常使用的詞。他們有天生的優越 感,認為自己比他人強,認為自己才是對的,且因為害怕犯錯而常常猶豫,在做決 定時常感擔憂,故會拖延行動,一直想確保到底如何做才是對的,他們在做對事情 時會有幸福感。

完美主義者看待世界的觀點是「世界是不完美的,我要力求完美」。完美主義者 追求成為一個完美的人,他們會做出大量犧牲也不以為苦,即使會因為犯錯而飽受 批評,但完美主義者只會把批評當作是一種修練;不過他人的批評對完美主義者來 說是非常痛苦的,因為他們早已身陷自責狀態,以致更無法抵抗他人的批評。完美

(24)

主義者認為只有嚴格的自我監督,能使每一步都走的完美無缺憾,才能達成目標,使 他們贏得讚美。

完美主義者注意力多放在評估環境中的是非,注意到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

擔心犯錯、過於積極、害怕違反社會規範、害怕失去自制力是完美主義者的弱點;

正直、追求更進步、理想主義、做事努力、勤勞、獨立自主、自我克制、很負責任、維 持高標準是完美主義者的優點。

(二) 第二型人格:給予者

給予者整體特徵如下:給予者願意滿足他人的需要而表現出多個不同的自我,但 常會在多面貌的自我之間感到疑惑,疑惑到底哪一個才是真正的自我?給予者喜歡 自己被他人需要的感覺,他們喜歡成為他人生活的中心,且對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 重要性感到驕傲,藉此獲得被欣賞和被愛的感覺。不過他們難以意識到自己真正的 需要,對自己的需求感到困惑,總是透過幫助他人來滿足自己。給予者對他人的幫 助往往需要獲得回報,也就是他們給予他人幫助是為了得到回報(give to get)。給予 者內心渴望獲得自由,但他們總感覺自己被他人的需求所控制。

給予者看待世界的觀點是「大家需要我的幫助,我是受歡迎的」。給予者努力讓 自己成為受歡迎的人,他們很容易關注到他人的需要,當他人的需要被大聲說出 來,給予者則改變自己來滿足這些需要,同時也壓抑、放棄自己的需求來滿足別人 的需求,以利獲得對方的關愛,只因為給予者想要成為他人眼中最重要的人。他們 知道該如何表現、調整自己才能受到歡迎,為了滿足這些重要人士,給予者可以扮 演不同的角色來迎合,他們非常願意為他人提供支持,並因此感到驕傲。

給予者注意力多放在渴望獲得他人的認同,注意到要成為他人不可或缺的對 象。擔心被他人拒絕或不被欣賞、害怕讓別人失望、易依賴他人是給予者的弱點;

能了解他人感受、給予他人支持、樂於付出與幫助他人、慷慨大方、對人事物有鑑 賞力、喜愛浪漫、表達能力佳、有行動力則是給予者的優點。

(三) 第三號型人格:表演者

(25)

表演者的整體特徵如下:他們看重自己的表現和成就,透過自己的成就和行動 來得到他人的愛,也講究效率與競爭。表演者相信愛情來自於「你能提供什麼」而 不在於你是誰,他們情感生活較匱乏,因為其心思多在工作上,也難以了解到個人 的感覺。表演者在「真正的自我」和「自己的工作或角色」之間感到困惑,常常有

「我等同於我在做的事」的感覺,也容易把二者混為一談。表演者像變色龍,他們 會不斷改變角色和形象,而且會為了爭取認可而打造對他們有利的形象。表演者也 多關注事務的積極面,不理會消極面的訊息。

表演者看待世界的觀點是「這世界是勝者為王的,而我只能成功,不能失敗」。

表演者渴望成為成功的人,樂於面對競爭,在競爭中獲勝,他們極力避免失敗,即 使失敗,他們也會重整旗鼓,把失敗變成更大的成功,因為只有勝利者才值得擁有 他人的愛,得到他人的認可。表演者關注個人成就的生活,常常把自己打造為成功 人士,甚至把自己想像為成功者並擁有相當的社會地位。表演者也因不停忙碌工 作,追求成就,以致於無法把工作形象與真實自我區分開來,造成欺騙自我的狀況。

表演者注意力多放在希望自己的表現得到他人積極正向的關注,且注意到他人 對自己工作結果的認可。害怕別人比我優秀、擔心自己沒有活力或沒有效率、怕無 法達成想要的目標、不接受讓自己分心無法達到目標的事物(如情緒)是表演者的弱 點;有能力、有效率、充滿希望的態度、優雅、有自信心、有實踐力、有幹勁、具 領導能力、遇事沉著冷靜則是表演者的優點。

(四)第四型人格:浪漫主義者

浪漫主義者的整體特徵如下:他們常被遙不可及的事物深深吸引,容易把一個 不存在的愛人理想化,也常認為別人擁有他們遺失的幸福,他們渴望得到那些遺失 的美好,對他們而言,理想狀態永遠不是「此時此刻此地」。浪漫主義者多帶有高雅 的優越感,他們依靠著情緒、禮貌、華麗的外表和良好的品味等外在表現來掩飾自 卑且支撐自己的自尊,以用來避免自己是平庸之輩。浪漫主義者容易被憂鬱的情緒 所吸引,多半帶有憂鬱及抑鬱傾向,他們追尋真實,常常感覺現實不是真的。他們

(26)

相信當自己被真愛包圍時,真正的自我將會出現。激烈的事物比如生死、災難、性 愛、遺棄、戲劇化等情緒,容易吸引到浪漫主義者的目光。浪漫主義者輕視普通生 活,他們透過藝術追求、幻想和戲劇性的行為來掩飾生活的平淡。

浪漫主義者看待世界的觀點是「有些東西其他人擁有,而我卻失去了,我曾經 被拋棄過」。浪漫主義者追求遺失、得不到的事物,他們總是把注意力放在遺失的美 好、失去的愛,但當其他人卻擁有這些浪漫主義者無法得到的事物時,他們的嫉妒 之心於是升起。那些已經擁有、輕而易舉得到的事物,對浪漫主義者而言,總是枯 燥且毫無價值的。浪漫主義者在關係中有「推拉」的傾向,亦即「有關係時就想推 開對方,失去對方時又想拉回他」。他們是渴望得到愛的人,卻總是認為他們被奪走 愛的來源,心中總有一種缺失感、遺棄感、不完整感,而使他們感到悲傷抑鬱,但 浪漫主義者也在這樣的情感起伏中感受到自己強烈的存在感。

浪漫主義者注意力多徘徊在人或物的無用性與有用性之間,他們關注現實事物 的缺點和虛構事物的優點,也關注遙遠無法得到的,討厭眼前擁有的。擔心受到他 人拒絕或遺棄、害怕不被注意與重視、不屑俗氣普通的東西、不屑缺乏情感深度的 人和經驗是浪漫主義者的弱點;熱情、崇尚浪漫、感受力強、富有創造力、情感濃 烈、可以感受他人的痛苦、有豐富深入的情感是浪漫主義者的優點。

(五)第五型人格:觀察者

觀察者的整體特徵如下:他們在情感上總是與他人保持一段距離,遠離公眾,設 立自己與他人的界限,而且注重對自己隱私的保護,不願被牽扯到他人生活中。

觀察者認為知識就是力量,他們喜歡學習知識,探求生存的本質、世界運轉的動因 等較本質上的問題,以避免空虛感。觀察者傾向把生活劃分成不同區域,把生活的 各個部分分開,他們有很多不同類型的朋友,但這些朋友永遠不會被觀察者介紹給 對方。觀察者努力保持獨立且過度強調自我控制,把自己的注意力從情感中抽離出 來,也把與人的接觸從生活中隔離開來。觀察者重視情感控制,藉此才能讓他們產 生清晰的思維與分析,而不被情感干擾,他們喜歡把義務與責任區分清楚,不願意

(27)

接觸其他人與事,也不願意去體驗感情。

觀察者看待世界的觀點是「這世界是有侵略性的,我們需要個人空間來思考,為 自己補充能量」。觀察者不願被牽扯到他人生活中,經常對他人的需要與自己的義務 感到疲憊,喜歡把責任、義務分清楚,也避免和社會產生連結,寧願脫離,不願參 與,原因是他們認為資源、時間有限,而這社會總要掠奪他們的資源與時間。於是 觀察者產生了防禦的策略「撤退」,就是盡量減少與他人接觸,簡化自己的需要,來 保護自己的私人空間;他們也簡化物質享受,認為金錢唯一的好處就是讓自己不被 干擾,使自己能夠購買私密生活,有更多時間去學習和追求他們感興趣的學問。觀 察者對知識貪婪,尤其是那些深奧的科學、解釋人類行為的系統知識等,他們從精 神生活中找到巨大樂趣且生活在自己的思想裡。

觀察者注意力多放在別人想從我這裡得到什麼?他們對他人的期待很敏感,希 望能保留自己的隱私權。拒絕強烈的情緒感受、拒絕讓自己受到要求的人與情境、不 足與空虛的感覺常盈心中是觀察者的弱點;遇到危機時沉著應對、崇尚簡樸、獨立 自主、學識豐富、思慮周密則是觀察者的優點。

(六) 第六型人格:懷疑論者

懷疑論者整體特徵如下:他們用思考代替行動,在採取行動時猶豫徬徨,害怕 受到他人的攻擊,因為內心的懷疑而影響到他們行動的步伐,所以經常延遲行動,拖 延到最後一刻才決定採取何種方案。懷疑論者害怕承認自身憤怒,也害怕惹怒他人。

懷疑論者經常懷疑他人動機,尤其是權威人士的動機,他們難以和權威相處,不願 意屈服,又不敢公然反抗。半信半疑,疑信參半,疑心很重是懷疑論者的重要特徵,他 們留意環境中的危險訊息,且在周圍環境中找尋能夠驗證內心恐懼的線索。

特別的是懷疑論者這種懷疑的態度展現在兩種極端型態:恐懼型懷疑論者會非常猶 豫不決,常覺得自己受到迫害,並急著屈服以保護自己;反恐懼型懷疑論者雖然一 直處在顧慮之中,但能站出來面對恐懼,以積極主動方式面對害怕。

懷疑論者看待世界的觀點是「這世界是危險的,我們是質疑權威的」。懷疑論者

(28)

認為世界是充滿風險的,那種習慣於先為未來預做準備的性格,導致懷疑論者常常 因事物的模糊不確定,而感到焦慮或恐懼,為了消除這種不安全的感覺,他們可能 會採取極端的兩種策略,即「面對(Fight)」或「逃避(Flight)」,他們可能會選擇一個 強有力的保護者,依附其下,獻上忠誠以求換得平等對待;也可能極度不信任權威,提 出批判,展現反抗。懷疑論者對權威有極端態度,要麼順從,要麼反抗,常懷疑他 人的動機,他們總想檢查他人的內心,看看他們真實的想法是什麼,想看清表面現 象隱藏著什麼事實,臉孔背後藏著什麼企圖。總有些事情讓懷疑論者感到不安,他 們總認為讓他們不舒服的原因正是對方的惡意、不真實或虛偽,因為性格如此之 故,他們在環境中總是搜索能夠解釋內在恐懼感的線索。總之,懷疑論者用懷疑的 目光,看待一切,因懷疑而不安,當他們擔心自己受到世界攻擊時,同時也做了最 壞的打算來面對。

懷疑論者注意力多放在他人隱藏的意圖,經常在環境中搜尋潛藏他人意圖的線 索,容易反對自己依賴的權威,導致自己疏遠權威。擔心幫不上忙、害怕面對危險 與傷害、無法控制場面、被內心的懷疑與消極想法牽絆住而阻礙自己對目標的追求 等都是懷疑論者的弱點;機智、敏感、值得信賴、忠誠、有懷疑精神、有毅力、有 責任感、敏銳的觀察力則是懷疑論者的優點。

(七)第七型人格:享樂主義者

享樂主義者整體特徵如下:他們喜歡豐富多彩的生活,會尋找刺激、新鮮、冒 險而有趣的事情,喜歡同時參與多項活動,尋求顛峰體驗。享樂主義者用快樂的選 擇取代深層的痛苦與感覺,追求快樂實際上是在逃避痛苦,他們躲藏在精神的快樂 中,用談話、計劃和思考取代與人深入的接觸。享樂主義者保持多重選擇,避免對 單一行動做出承諾,因為他們害怕受到承諾的限制而沒有選擇權。享樂主義者喜歡 制定計劃,但多是頭腦想想罷了,所以不一定會去執行,當他們想過此計劃似乎就 等於在腦袋中執行一遍了。享樂主義者避免與他人發生直接衝突,且擅於從有限制 或有困難的任務中理智地逃脫。

(29)

享樂主義者看待世界的觀點是「這世界充滿機會和選擇,我們憧憬未來」。享樂 主義者喜歡同時擁有許多種選擇,並為自己安排備案計劃,他們往往準備了過多的 計劃,貪饕的結果反而使自己無法完全投入到某一件事情中。享樂主義者根據這樣 一系列連續的選擇來計劃未來,增加生活中的愉快感,逃避枯燥和痛苦,他們多半 認為自己無所不能,把思想集中在未來成功的計劃上,且喜歡把計劃付諸實現。享 樂主義者喜歡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相信生命是沒有止境的,總有許多有趣的事情 在等著他們,他們喜歡冒險,並對未來雄心勃勃,幻想最好的機會和最滿意的生活 就在眼前。

享樂主義者的注意力放在與快樂相關的人事物和樂觀的未來計劃。逃避挫折、不 想受到限制、逃避痛苦的情境與感覺、避免無趣的事物是享樂主義者的弱點;熱愛 生命、充滿熱忱、樂意助人、樂觀、精力充沛、富創造力與想像力、保持樂觀開朗、幽 默風趣、具有前瞻性則是享樂主義者的優點。

(八)第八型人格:保護者

保護者的整體特徵如下:他們注意正義與權力,喜歡保護他人,傾向控制自己 的佔有物和空間,也會控制那些能影響自己生活的人,他們經常用「過度」的自我 表現與生活方式,如瘋狂娛樂、暴飲暴食、徹夜狂歡、大聲喧嘩……等,當作克服 厭倦的良藥。保護者難以控制自己的衝動,公開發洩怒火,展示自已的力量,他們 會把打架與性愛當作與他人接觸的方式,對願意站出來接受自己挑戰的對手充滿敬 意。保護者常常把所有事情極端化,用「要麼全有要麼全無」的關注方式關注事情,所 以對他們而言事情沒有中間地帶,如他人要麼是強大,要麼是弱小;周圍的人要麼 是公平的,要麼是不公平的。保護者難以意識到自我的依賴性,害怕流露溫柔的情 感,避免自己軟弱。

保護者看待世界的觀點是「這世界是不公平的,我們要保護那些無辜的人」。弱 肉強食,優勝劣敗是保護者對世界的看法,他們關注正義,喜歡保護他人,他為朋 友和那些無辜的人提供庇護傘,讓這些弱勢躲在保護者身後,他們對能夠保護弱小

(30)

者的自己感到驕傲,他們表達愛意的方式就是給予弱者強而有力的保護。當保護者 挺身去和那些不公正的惡勢力進行鬥爭時,他們並不會在衝突中退縮,因為他們認 為自己是正義的執行者。保護者對讓他們感覺良好的事情,產生過大的慾望,會沒 有節制,如徹夜狂歡,瘋狂工作,直到疲憊不已,過度是他們發洩多餘能量的方式。

保護者注意力多放在誰控制權力,他是否公平?他們尋找環境裡任何與失控有 關的暗示。不喜歡依賴、避免自己軟弱、不接受不確定感、不接受尊敬的人不重視 我,是保護者的弱點;有保護他人的能力、講求公平正義、態度果決、勇敢、情感 強烈強大、能自己作主、展現力量、意志力強是保護者的優點。

(九) 第九型人格:和平主義者

和平主義者的整體特徵如下:他們根據習慣來行動,透過不斷重覆熟悉的解決 方式延緩必要之改變,總認為時間還很多,明天再做也不遲,常常做著「次重要的 事」,因和平主義者用這樣不必要的事物來取代真實的需要,而最重要的事往往被留 在最後一刻才做。和平主義者努力維持中立,這樣的立場往往像是「我沒有說反對 你,但也不能確定我是同意你的」。和平主義者願意放棄自己的觀點,跟隨他人的想 法,且關注他人的立場,所以難以保持自己的主張,但他們卻能有感知對方內心體 驗的能力。和平主義者在關係中很難與他人分開,也很難一個人行動,通常難以做 出決定,又很難說「不」,無法拒絕他人。和平主義者透過被動與堅持頑固的態度來 控制局面,不作為,讓時間去改變一切,靜靜等待結果出現。和平主義者對憤怒反 應延遲,他們總是壓抑身體的能量和怒火,把能量分散到瑣碎的事上,且認為憤怒 意味著與他人分離。

和平主義者看待世界的觀點是「這世界不會在意我們的努力,還是舒服的待 著,保持平和的心態」。和平主義者認識到自我的主張不會受到重視,他們只能麻醉 自己,分散自己的精力,以忘記自己;他們也傾向按照他人的日程規劃來安排生活,因 為他們覺得自己地位較輕,但又希望與他人保持友好關係,所以經常迎合他人,難 以說「不」拒絕他人。和平主義者表面上很順從,但內心是生氣的,雖然生氣僅限

(31)

於內心不會表現出來,因總害怕發怒會導致與他人分離;但當要迎合他人時,他們 常感到自己不被重視,故有種矛盾的心態。和平主義者習慣把自身能量和注意力從 真正的需要中移開,所以常表現出怠惰的特徵,他們透過遏制身體能量來讓自己保 持平衡,這種抑制總讓九號有足夠能量去從事且注意無關緊要的事,卻把最重要的 事放在最後一刻,這樣的習性總侷限和平主義者的思維,讓他們忘記生命中真正重 要的事物。和平主義者做決策的過程是非常緩慢的,他們不習慣變動、不願冒險嘗 試、不喜歡麻煩,總習慣去做熟悉的事物,平和的待著。

和平主義者注意力多放他人的立場,企圖讓自己融入他人的計劃安排和思想觀 點。避免衝突、避免對立、逃避不舒服的感覺、不想做太費精力的事是和平主義者 的弱點;關心別人、感同身受、堅定不移、有愛心、接納度高、適應力佳為其優點。

由以上陳述看來,九型人格各類型的整體特徵各異,尤其看待世界的觀點明顯 呈現九種性格為何各自不同,加上放置注意力之處也各不相同,所以各類型人格所 呈現的優缺點也不同。以上所述,只是將九型人格的人格類型大致陳述,讓人依此 判斷自身「型號」有大致的規準,但是要真正確定自己的人格類型不是如此容易的,因 為這是一門需要透過自我反覆觀察的學問。再者,人格與環境的相互變動,讓判斷 型號更加複雜,也因為人格運作是一動態的過程,所以我們更要理解九型人格連接 點,當我們多理解這樣人格運作的動態過程,才能更準確地判斷自己的型號。

四、九型人格連接點

Riso(1995)提到九型人格中的其中一型會最接近真實自我,但並非此一人格整體 特徵描述裡的每一項特徵都能適用於同一型號的人,因為九型人格是動態的體系,每 個同型號中有人格健康的、普通的、不健康的狀態,即使是同型號的人們,會各自 隨著時間與情境,在特徵連續指標(指健康的、普通的、不健康的)中移動(方照 瑜,1997 ;Riso,1995)。

再者,九角星圖互相交錯的線條,還暗示著不同性格的人在面對壓力與身處安 全環境時,可能呈現與正常狀態下的性格有所不同;也就是九角星圖的每個角都由

(32)

三方面構成,即每一種性格類型是由主宰性格(正常狀態)、壓力狀態、安全狀態所 構成。主宰性格是指構成性格的整體特徵,且平時在日常生活中發揮作用的,也就 是被自己認定的「型號」;第二方面的性格是在壓力狀態下才會發揮的;第三方面的 性格是安全狀態下發揮作用的(徐揚,2009; Palmer,1988)。

就九型人格的理論中,每個人會從自己的主宰性格,朝特定方向整合或瓦解。

所謂正向發展是指人長期處於安全狀態,性格會往「整合」的方向發展並進步,人 格健康成熟,且會暫時出現另一性格的優點;負向發展乃指人長期處於壓力狀態 下,性格往「瓦解」的方向發展且退化,淪為負面的人格狀態,且暫時出現另一性 格的缺點(王季香,2004;方照瑜,1997;徐揚,2009;曾雅芳,2011;Riso,1995;

Palmer,1988)。是以,若往「整合」的方向發展,人格整合方向的順序如圖 3:1→7

→5→8→2→4→1;9→3→6→9。若往「瓦解」的方向發展,人格瓦解方向的順序如 圖 4:1→4→2→8→5→7→1;9→6→3→9(方照瑜,1997; Riso,1995)。

圖 3 九型人格整合的方向

資料來源:探索你的人格型態,Riso,頁 37

(33)

圖 4 九型人格瓦解的方向

資料來源:探索你的人格型態,Riso,頁 36

Palmer(1988) and Riso(1995) 從主宰性格會朝特定方向整合或瓦解,來解釋人在 安全環境下與受到壓力時人格狀態的不同,這樣的觀點較趨向兩極論點看待人格,也 就是整合時人格放鬆展現優勢,瓦解時人格受壓展現劣勢。然而 Rhodes(2009)提出 較不一樣的積極看法:他認為不論是整合的方向,或者是瓦解的方向,這些都是主宰 性格的連結點。如果把主宰性格看做是一種能量資源與動機來源,連接點像是儲備 資源處,它為我們對應的人生課題提供了額外的支持。這樣的連接點就如同我們可 以向前或撤退的地方,當我們使用主宰性格的策略似乎無法處理某些問題時,就會 利用連接點所提供的策略、視角來處理(趙燕飛,2014 ; Rhodes,2009)。本研究採 取 Rhodes(2009)的積極看法來介紹九型人格連接點:

(一)一號連接點:七號 v.s.四號

圖 5 粗實線表示一號與七號連接,讓一號放鬆下來,少一點拘謹。一號變得更 快樂、有創造力、無憂無慮,他們掙脫了框架規則的束縛,重新發現玩樂的意義,開 始享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圖 5 粗虛線表示一號與四號連接,讓一號對其內心更能覺察,尤其是一號的情

(34)

感體驗,這樣的一號與人性更為貼近,所以得以超越原本二元對立、非黑即白的思 考方式,也讓他們更貼近藝術、文學的天賦才華,豐富其生活。

圖 5 連接點-1 號連接 4 號、7 號

資料來源:職場和戀愛中的九型人格,徐揚譯,頁 40

(二)二號連接點:四號 v.s.八號

圖 6 粗實線表示二號與四號連接,讓二號體驗到那些隱藏在變化情緒下的深刻 情感,讓二號超越自己的外部形象,認識到真正的自己與自身需求。二號開始用內 心深處的自我來與人相處,離開原先的外部形象,真正掌握自己”給予是為了得到 (give to get)”的操控動機並為之負責。

圖 6 粗虛線表示二號與八號連接,二號開始學會直接堅定、大聲表達自己的立 場,不必運用情感操控來獲得所需。八號的能量可以穩定二號的情感,弱化二號的 情緒反應,讓二號更加腳踏實地,也提升他們的自信心,使他們在獨立做事時感覺 良好。

(35)

圖 6 連接點-2 號連接 4 號、8 號

資料來源:職場和戀愛中的九型人格,徐揚譯,頁 64

(三)三號連接點:六號 v.s.九號

圖 7 粗實線表示三號與六號連結時,三號開始行動緩慢下來,變得更謹慎,以 避免做出不成熟與不明智的行為,且更能考慮到自身行為對所愛的人產生的影響。

透過與六號連接,三號對周圍環境與周圍人事更加覺知,開始以服務他人為重,通 過追求卓越來嘉惠他人,不把焦點放在顯耀自己成就。

圖 7 粗虛線表示三號與九號連結,三號開始學會慢下來休息、放鬆、忘記煩惱,也 就是學習平衡使用九號能量,使工作時不倉促,放鬆時不虛脫,也開始學習如何「停 下腳步、聞聞花香」,意識到人生不僅只有成功,也要體驗生活的樂趣。

(36)

圖 7 連接點-3 號連接 6 號、9 號

資料來源:職場和戀愛中的九型人格,徐揚譯,頁 84

(四)四號連接點:一號 v.s.二號

圖 8 粗實線表示四號與一號的連接,讓四號原本激烈的、戲劇化、躁動不安的 能量被控制住,且帶來一些紀律性,這種穩重踏實的約束使得四號展現出有教養、優 雅的藝術表達,創造專注、精緻、令人陶醉的創意。

圖 8 粗虛線表示四號與二號連接,讓四號有更溫和、慈悲的生活態度,讓四號 找到自己與他人更多共同點,建立更緊密的人際關係,學會敞開心扉,與人坦誠溝 通,保持情感均衡的狀態。

圖 8 連接點-4 號連接 1 號、2 號

資料來源:職場和戀愛中的九型人格,徐揚譯,頁 107

(37)

(五)五號連接點:八號 v.s.七號

圖 9 粗實線表示五號與八號連接時,五號獲得八號那種”強大”的能量,使五號 變得內向而專注,產出一種驚人類似原子能的能量,這種能量使五號不說話也能鎮 住全場。

圖 9 粗虛線表示五號與七號連接給了五號一種童真、富想像力的能量,使五號 能化工作為玩耍,當然在五號身上,此種能量是內斂的,不是非常明顯,連接到七 號的五號,也常沉迷讓他喜歡的遊戲,連續玩幾天都停不下來。

圖 9 連接點-5 號連接 8 號、7 號

資料來源:職場和戀愛中的九型人格,徐揚譯,頁 128

(六)六號連接點:九號 v.s.三號

圖 10 粗實線表示六號與九號連接給六號帶來平靜,提供穩固的能量,是種與土 地、內在平靜相連的感覺。九號能量讓六號意識到,雖然生活危機多到無法預測,但 內心中永遠可以有一個避難處讓六號歇息。九號能量讓六號敞開心扉,活在當下,不 受焦慮擺佈,不再為未來擔心。

圖 10 粗虛線表示六號與三號連接讓六號的能量更高昂,讓他們上緊發條,立即 行動。此時往往造成六號遇事不思考,過於草率、太快行動,也沒有方向目標,只

(38)

想立即行動將焦慮擺脫,但連接三號能量,往往促成六號追求成功,取得高成就與 發展的機會。

圖 10 連接點-6 號連接 9 號、3 號

資料來源:職場和戀愛中的九型人格,徐揚譯,頁 152

(七)七號連接點:五號 v.s.一號

圖 11 粗實線表示七號與五號連接後,七號不得不放慢自己步伐與腳步,全方面 考慮各種選項,做出更為理性、踏實與成熟的決定。對七號而言,承認自己需要放 緩腳步是難事,但是這也能使七號避免做出衝動的決定。

圖 11 粗虛線表示與一號連接的七號,替七號更帶來更多自律性,更加追求卓 越,注重細節,將想法化做行動,且能具備堅持到底的持久力,讓七號更為踏實與 專注。對七號而言,他們變得較為清醒與有紀律,也變得更有批判性。

(39)

圖 11 連接點-7 號連接 5 號、1 號

資料來源:職場和戀愛中的九型人格,徐揚譯,頁 176

(八)八號連接點:二號 v.s.五號

圖 12 粗實線表示八號與二號連接,讓八號體會自己情感脆弱的面向,幫助八號 找到自己的心,使他們對他人更有同理心,故捨棄用本能去領導他人,而是用心帶 領他人,開始用這樣二號的人道主義能量來改變世界。

圖 12 粗虛線表示八號與五號連接,讓八號收回己身能量,試著冷靜下來,重整 精神,有更深思熟慮的生活態度。讓八號藉機釋放蓄積過多的情感能量,獲得清明 疏離的片刻,也有助於八號適當運用權力。

圖 12 連接點-8 號連接 2 號、5 號

資料來源:職場和戀愛中的九型人格,徐揚譯,頁 199

(40)

(九)九號連接點:三號 v.s.六號

圖 13 粗實線表示九號與三號連接,讓九號充滿衝動與活力感,讓九號快速進入 工作狀態,開始行動,更專注於任務,也開始變得有條理、有定力、有目標。這樣 的連接,也讓九號像三號一般停不下來,不停工作到筋疲力盡,那種豐沛的動能讓 九號很難踩剎車。

圖 13 粗虛線表示九號與六號連接,刺激九號喚醒原本的無動於衷,使九號解救 那傾向淹沒於瑣碎事務中的自己,戰勝自己的內在阻力,正視關注自己的需要與渴 望。

圖 13 連接點-9 號連接 3 號、6 號

資料來源:職場和戀愛中的九型人格,徐揚譯,頁 223

在九型人格學發展的歷程裡,Plamer(1995b)認為整個九型人格是一個流動體 系,個人能量在安全狀態、壓力狀態和主宰性格 (正常狀態)下流動。但這不代表著 安全狀態或壓力狀態下的特徵是強迫顯現出來的,而是代表主宰性格發揮不當時,所 產生的簡單因應策略(徐揚、劉建平,2012;Palmer,1995b)。Rhodes(2009)根據了 Palmer 的論述,卻發展對連接點較積極正向的看法:人們借用了連接點所提供的角色與策 略,去處理我們在主宰性格下無法處理的問題,而這樣兩端的連接點並不是安全或 壓力狀態下的產物,也沒有哪一個連接點是絕對正面或負面,也沒有哪一個連接點

(41)

一定是優是劣。這樣的看法反而對連接點做了較中性的詮釋,也帶有積極樂觀的色 彩。

五、九型人格相關研究

美國中央情報局利用九型人格此一工具協助幹員分析、判斷各國領袖的行為;

通用、微軟、惠普與可口可樂等集團拿九型人格來協助員工解決問題,九型人格開 始在美國逐漸成為「顯學」 (王季香,2004;崔岩,2010)。但是在台灣,九型人格 的研究卻很少有學者涉略,相關文獻也較少有,以下整理各學者在九型人格領域的 研究如表 3:

表 3九型人格相關研究整理表 九型人格相關研究整理表

研究者

(年代)

研究主題 研究對象

與研究方法

研究結果

王敏

(1992)

我國大學生九行人

格之相關因素研究

研 究 對 象 為

1479 位國內公

私 立 大 學 暨 獨

立 學 院 之 大

三 、 大 四 學

生,採用問卷調

查法。

1.九型人格量表信度與效度良好,可以做為一般

人格量表使用,但內部相關高,不適合用來分類

與診斷。

2.性別、學院別、家庭子女數、排行、宗教信仰

不是形成人格差異的主要因素。

謝芳宜

(2006)

探討人格九型、密

碼彩光與星座應用

於人格特質衡量有

效性之實證研究

81 位宜蘭縣羅

東 高 商 學 生 為

研究樣本,採用

問卷調查法。

職業興趣量表與人格九型量表二者有顯著相

關;人格九型量表、星座分組與密碼彩光之間並

無相關。

(42)

表 3(續)

研究者

(年代)

研究主題 研究對象

與研究方法

研究結果

曾雅芳

(2010)

九型人格與工作價

值觀關聯性之研究

-以 80 後世代為

採 質 性 訪 談 的

方式訪問 26 位

80 後工作者。

在 80 後世代中,80 後工作者在第二型、第七型

與第九型的性格之人數比例比 80 前工作者來得

高,而第一型、第三型與第八型的性格之人數比

例較低;且各性格之工作價值觀都不相同。

戴靖濚

(2010)

九型人格與學習態

度之研究-以碩士

班研究生為例

採 質 性 訪 談 的

方式訪問 23 位

研究生。

不同性格類型的碩士班研究生在對同學與自我

的態度上,有著不一樣的學習態度。

汪倪均

(2013)

五大與九型人格對

工作績效、組織公

民行為及工作滿意

度的影響

研究對象為 175

位 某 一 上 市 科

技公司員工,採

用問卷調查法。

若企業想預測人格測驗求職者是否能有好的工

作績效、組織公民行為及工作滿意度,建議以五

大人格測驗為主,九型人格量表較不適用。

註:研究者自行整理

從上述文獻中發現,以九型人格為主題進行的研究實在是非常稀少,而針對參 與九型人格工作坊的研究更是尚未開發的領域,因此也促成研究者投入此領域進行 探索性研究。

第二節 工作坊

本節就工作坊起源、工作坊意涵與工作坊相關研究做詳細說明。

一、工作坊起源

工作坊(workshop)是一外來用語,在<朗文當代大辭典>上,workshop 有兩種意 思:一是作坊、小工廠;另一是研討會、專題討論會(李安明、陳怡安、謝婉琪,2012)。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版>( http://dict.revised.moe.edu.tw/)中定義工作坊是由數人組成

(43)

以從事專門技術表演的團體,或指該團體工作的場所。

工作坊源自於現代建築設計領域,這種教學模式最早起源於德國魏瑪建立的包 豪斯學院(Staatliche Bauhaus,1919-1937),此學院為現代設計的先驅。包豪斯學院倡 導的技術與藝術並重、理論與實踐兼俱的教育理念迄今影響世界建築設計教育,其 教學過程有如「工廠學徒制」,強調學生身份是「學徒」,教師則扮演負責理論專業 教育的「形式導師」與協助輔導實踐的「工作室師傅」。因為學生實踐技術與手工藝 課程的環節需要特定場地,因此學生日常平時實踐技術的空間-「工作坊」,逐漸成 為包豪斯學院實踐教育的核心,故以此形成的實踐模式也叫做「工作坊教學模式」(姜 雪、劉春陽,2010;劉禹、王來福,2009)。

工作坊(workshop)是一種方式用來促進不同立場、族群的人探討問題、思考主 題與讓彼此相互交流的教學法。大致執行的方式是由某個專業領域的主講者指導 10 至 20 人左右的成員,透過活動、討論的方式,去探討與實踐某個議題。主要的工作 細節如下:訂計劃、設定步驟、訂定具體任務與策略、預期成果、展示最終成果、領 導與決策、團隊交流合作等。工作坊的主要目的是透過相關團體的參與、學習與討 論來激發彼此思考,產生理念,形成某種成果(李安明等,2012;姜雪、劉春陽,2010)。

工作坊教學模式原是應用在現代建築設計領域的,但是近年來逐漸應用在非設 計領域是因其最大優勢在於提供知識與技術並重,理論與實踐兼俱,能讓學生將所 學理論與知識融會貫通,這樣的過程在其他教學模式較無法達到。再者,大多數專 業的基本培育重點也是「以實踐為前提,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滿足學生在實 際工作上的需要」,這與設計專業領域培育學生注重之處幾近相同。於是乎,這樣的 以學生為核心,由教師來引導的工作坊教學模式,不僅是適合在設計為主的專業中 實行,在其他的專業也可以實施(劉禹、王來福,2009)。

工作坊是透過公眾參與的方式,提供成員思想上的碰撞、公開各自想法,也是 彼此建立共識的平台,在思想討論交流上具有重要的價值,因此工作坊的教學模式 逐漸開始傳播開來(周毅剛、袁粵,2006;黃文翠,2009)。現今工作坊教學模式在

(44)

台灣應用在各種領域,如兒童藝術體驗、高中生學習人際溝通、培訓冒險輔導種子 教師、校長專業發展、護理人員 PBL 的學習、文化創意企劃人員職能融入、養護機 構長者學習手工藝、教育社會大眾生態與環境保育等領域(江展溢,2011;李安明 等,2012;吳韋伶,2014;洪瑋蔓,2012;黃柏涵,2014;葉子萃,2014;陳安琪,2014;

蕭淑貞、黃玉珠、王月英,2007),都以工作坊教學模式來傳達各領域的知識與訊息。

二、工作坊意涵

工作坊根據團體動力學理論,以 8 至 15 人為適宜參加人數,參加人數明顯較少。

工作坊之所以名稱有”坊 ”一字,是因為與大量高產出的「工業生產模式」相反,反 而是極其相似少量低產出的「手工作坊生產模式」,故而得其名。工作坊的形式與組 織以靈活為著稱,基本上是以在某一領域有豐富經驗與知識的主講者為核心,在其 帶領之下,透過不同形式的活動設計,如提問、討論、活動、體驗、分享等形式,共 同研究某一議題。工作坊的時間與地點安排更為靈活,工作坊實施時間少則三小 時,多則五天;場地可在正式的會議室、學校,亦有可能在某人家中或旅遊景點,時 間與地點的彈性很大。再者,工作坊探討的話題多有針對性與主題性,許多時候,這 樣聚焦針對主題的討論,可以做較深入的探討與剖析,讓參與者對主題的內容產生 較宏觀的見解與視野(黃文翠,2009;趙麗敏、鞠瑞麗,2006;蕭淑貞等,2007)。

以下是本研究者從文獻裡整理出各學者對「工作坊」一詞種種不同的定義,如 以下附表 4:

表 4 工作坊定義彙整表 工作坊定義彙整表

年份 學者 定義

1994 蔣欣欣、馬桐齡 藉由小團體的經驗,透過領悟來探索內心的問題,以 達到個人成長之目的。同時,提供一個安全的環境,成 員間彼此相互尊重以利自我探索,轉化學習,探究彼

(45)

表 4(續)

年份 學者 定義

此內心深處情感、價值觀與態度。

1999 Brooks-Harris

&Stock-ward

是短期密集的學習,強調小組成員互動、積極投入參 與、嘗試能力拓展、培養問題解決能力、行為改變和 應用新知識。

2006 周毅剛、袁粵 是一種須當場作練習且密集討論的集會

2010 張楚鶯 最初是一種用來研究專題的學習方式,後來逐漸發展 成一種實踐教學的模式。注重技術與藝術兼俱,學習 者如學徒,學習過程採師徒制,將所學實踐於特定場 地與空間。

2010 姜雪、劉春陽 相關的群體以開放的討論來刺激思考、彼此共同參 與、相互學習、產生理念,以獲得成果來證實其價值。

2012 李安明、陳怡 安、謝婉琪

是一種專業組織團體,透過不同方式,如活動、討 論、演講等,讓不同立場、族群的人們互相探討、交 流彼此思考。

註:研究者自行整理

綜合上述看法,本研究者認為「工作坊」是一種專業短期密集的學習,在一特 定的空間,針對某一專題,透過不同的方式,如活動、討論、練習等,讓不同立場、族 群的人能夠自我探索、共同參與、相互學習、產生理念並應用新知識。

三、工作坊相關研究

工作坊源自德國魏瑪建立的包豪斯學院,且逐漸演變成工作坊教學模式後,已 廣泛運用在各種領域,例如兒童藝術體驗(葉子萃,2014)、高中生學習薩提爾模式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We understand the needs of English teachers in identifying quality English multimodal resources for their teaching and students’ self-learning, and these episodes on Culture

● develop teachers’ ability to identify, select and use appropriate print and non-print texts of a variety of text types and themes to enhance students’ motivation and confidence in

To nurture in students positive values and attitudes and enhance their literacy skills development through appreciation of and interaction with literary texts in the junior

 Providing participants with opportunities to design tasks and activities to help students develop their skills in selecting, extracting, summarising and interpreting

 Providing participants with opportunities to design appropriate tasks and activities to help students develop their skills in selecting, extracting, summarising and

 Providing participants with opportunities to design appropriate tasks and activities to help students develop their skills in selecting, extracting, summarising and

 Promote project learning, mathematical modeling, and problem-based learning to strengthen the ability to integrate and apply knowledge and skills, and make. calculated

Students are provided with opportunities to learn and develop the skills, strategies and confidence needed to participate in Guided and Independent Reading as well as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