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台灣中部地區家庭語言政策調查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台灣中部地區家庭語言政策調查 "

Copied!
9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臺東大學華語文學系 臺灣語文教師碩士班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張學謙 博士

台灣中部地區家庭語言政策調查

研究生:莊蕙瑜 撰

中華民國一0三年九月

(2)
(3)

國立臺東大學華語文學系 臺灣語文教師碩士班碩士論文

台灣中部地區家庭語言政策調查

研究生:莊蕙瑜 撰 指導教授:張學謙 博士

中華民國一0三年九月

(4)
(5)
(6)

謝誌

讀研究所是我人生的眾多夢想之一,隨著這本論文的完成,我的研究所生涯 也將畫上完美的句點,實踐了讀研究所這個夢想。

能夠順利完成這本論文,最感謝我的指導教授張學謙博士和楊允言博士,兩 位老師除了積極、耐心地指導之外還體貼我的身體狀況,盡其所能的幫忙、關心 與鼓勵。進入研究所學習的這段時間,感謝所有老師用心教導,謝謝老師們在專 業上的指導。

感謝研究所同窗,一起切磋學習,讓我更有動力。尤其是台東在地的同學們,

你們的熱情,讓我每一回去台東就像回家一樣溫暖;感謝陳秀卿同學加油打氣、

陪我口考;特別感謝戴允華同學在百忙之中還幫我跑統計資料;最後要感謝默默 支持我的家人,謝謝爸媽、嬸嬸的支持和鼓勵,謝謝妹妹加油打氣和瑣事上的代 勞,謝謝哥哥的技術指導,謝謝這一路上所有幫忙我的人。

(7)

台灣中部地區家庭語言政策調查

摘要

本研究從家庭語言政策的理論出發,以問卷調查的方式探討台灣中部地區國 小學童家庭語言政策與語言保存關係。本研究以 Spolsky(2004)語言政策為理 論基礎,調查家庭語言實踐、語言意識形態與語言管理。

研究採問卷調查法,調查家長的語言能力、語言態度、家庭語言管理以及家 庭語言管理策略資料,考慮居住地域、婚姻類型、家庭結構類型等不同社會條件 變項,以描述性統計分析後之主要研究結果如下:

各族群家長大都具有雙語能力;但其子女的華語能力明顯優於母語能力;各 族群家長大都以母語與父母溝通,但與子女溝通時則以華語為主;大多數受訪者 支持在家使用母語和華語的雙語政策,認同家長具有傳承母語的責任,也認同子 女在學校修習母語課程;大多數受訪者在決定家庭語言時採取放任的方式,任其 自然形成。因此,家庭語言可以說是沒有管理的狀況;大多數的受訪家長在家庭 語言管理策略的部分,除了鼓勵子女說母語之外,可以說是毫無策略可言。

關 鍵 詞 : 家 庭 語 言 政 策 、 語 言 保 存 、 母 語

(8)

A Survey of Family Language Policy in Central Taiwan

Abstract

The research is base on the theory of Spolsky’s language policy.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mily language policy and preservation of native language in central Taiwan.

We used questionnaire to survey parent’s language ability, attitude toward native language speaking, and family language policy. Area of residence, marriage status and family structure were obtained for analysis.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is mainly descriptive statistics.

Most of parents own bi-lingual ability. However, their children speak Mandarin better than speak native language. Most of parents use native language to communicate with their parents. Instead, they speak Mandarin to their children. Most of parents agree with bi-lingual policy and recognize their responsibility on preservation of native language. They also support the policy of learning native language at school. On the other hand, they did not impose native language speaking at home on their children. Their attitude is to encourage native language speaking at home. No specific family language policy was observed in central Taiwan.

Keywords: family language policy, language preservation, mother tongue.

(9)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和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和研究問題... 2

第三節 名詞釋義... 3

第四節 研究範圍和限制...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6

第一節 挽救語言流失理論... 6

第二節 家庭語言政策... 9

第三節 台灣語言保存相關研究... 10

第三章 研究方法... 13

第一節 研究架構... 13

第二節 研究對象... 15

第三節 研究工具... 19

第四節 資料處理... 21

第五節 研究程序... 22

第四章 研究結果... 23

第一節 家庭語言能力分析... 23

第二節 語言態度... 35

第三節 家庭語言管理... 51

第四節 家庭語言管理策略... 6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79

第一節 結論... 79

第二節 建議... 81

參考文獻... 82

中文部分... 82

外文部分... 84

附錄... 86

附錄一 家庭語言政策與語言保存問卷... 86

(10)

圖目次

圖 一 家庭語言政策模式... 10

圖 二 研究架構圖... 13

圖 三 參與者三代間家庭成員的語言能力... 26

圖 四 三代間華語、華語台語、台語的語言能力... 29

圖 五 參與者小孩母語和華語能力平均數... 31

圖 六 三代家庭成員間交談使用母語和華語的比重... 32

圖 七 家庭最常用的語言... 35

(11)

表目次

表 二-1 世代分級表 ... 6

表 二-2 RLS 理論的各程度相關復興對策 ... 7

表 三-1 有效樣本基本資料統計一覽表 ... 17

表 四-1 參與者的語言能力 ... 23

表 四-2 參與者小孩的母語 ... 30

表 四-3 參與者小孩的母語能力 ... 30

表 四-4 參與者小孩的華語能力 ... 31

表 四-5 家庭成員間交談使用母語與華語的比重 ... 33

表 四-6 家人在家裡使用母語的頻率 ... 34

表 四-7 家庭最常用的語言 ... 34

表 四-8 學童家長對語言教育的態度 ... 36

表 四-9 不同地區學童家長的語言態度 ... 39

表 四-10 不同婚姻類型學童家長的語言態度 ... 43

表 四-11 不同家庭類型學童家長的語言態度 ... 47

表 四-12 學童家長的家庭語言管理 ... 51

表 四-13 不同地區學童家長的家庭語言管理 ... 53

表 四-14 不同婚姻類型學童家長的家庭語言管理 ... 56

表 四-15 不同家庭類型學童家長的家庭語言管理 ... 59

表 四-16 學童家長的家庭語言管理策略 ... 62

表 四-17 不同地區學童家長的家庭語言管理策略 ... 65

表 四-18 不同婚姻類型學童家長的家庭語言管理策略 ... 69

表 四-19 不同家庭類型學童家長的家庭語言管理策略 ... 74

(12)
(13)

第一章 緒論

本章共分四節:第一節研究動機和背景;第二節研究目的;第三節名詞釋義;

第四節研究範圍和限制。

第一節 研究動機和背景

語言是人類溝通的工具,連結族群的生活,文化傳承具體的表徵。語言的 功能是多面向的,它不僅是溝通的工具、思維的結構、記憶與認知的基 礎,

更是認同的記號、文化的載體。 透過語言可以了解先人的歷史,找到自己的 定位,找回族群的自我認同,表述自己在文化中的價值。所以保存語言就是在保 護人類的歷史文化。Krauss(1992)指出,21 世紀末有將近 90%的世界語言,將 面臨死亡、滅種、絕跡之威脅。全世界的語言卻正以驚人的速度流失當中,台灣 除了華語之外,其他各族群的母語皆有嚴重流失的現象。學者指出福佬話、客家 話同樣有衰微的跡象(Young, 1998),原住民語流失嚴重,則已經走向滅種之路

(黃宣範,1995)。張學謙(2003:108)指出「影響語言保存最重要的因素是家 長傳承族語給下一代的能力與意願」,家庭是母語世代傳承語言保存的關鍵。

台灣自 2001 年實施九年一貫課程,將「鄉土語言」列為國小課程之必選科 目,明定國小學生應由閩南語、客家語、原住民語任選一種選習,國中則依學生 意願自由選修,學校亦可提供上述三種語言之外的鄉土語言供學生選修(教育 部,2001)。國小課堂教授母語迄今已經超過十年,但相關調查指出母語仍持續 流失中,這顯示學校不是挽救母語流失的主要場域。學校對母語的作用是擴展 性的 和 貢 獻 式 的, 主 要 是 水平的語言功能擴張;但是家庭、社區的母語 傳授卻是垂直的代代相傳,而這 就是 母 語 賴 以永 續 生 存 的憑 藉(Fishman,

(14)

1991)。家庭和社區才是母語保存的根本,因此語言保存政策應擴展到家庭及社 區(Cooper, 1989; Fishman, 1991; King et al. 2008; Spolsky, 2004)。Harding & Riley

(1986)也曾經表示,家長的語言態度會決定語言在家庭中使用的情形,因此家 長的語言態度除了會直接影響孩子們的語言能力,甚至會影響語言的傳承。家庭 成為語言保存的最後的防線,弱勢語言最後的堡壘(徐正光、蕭新煌,1995)。

本研究為張學謙(2012)《家庭語言政策與語言保存》的國科會計畫的一部 分,主要在探討家庭領域的語言政策。此研究計畫以運用 Spolsky(2004)語言 政策理論為架構,探究台灣中部家庭的語言政策的樣貌及其與語言保存或流失的 關係。感謝張教授同意提供計畫收集的問卷結果讓本研究分析。本研究將探討家 庭領域的語言政策面向,試圖勾勒出台灣中部地區(以下簡稱中部地區)國小學童 家庭語言政策的類型、探討影響家庭語言政策的因素,並分析家庭語言政策與語 言保存之間的關係。

第二節 研究目的和研究問題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為探討台灣中部地區國小學童家長的語言態度和家庭語 言管理、家庭語言管理策略與語言保存的情形。根據 Spolsky(2004)的語言政 策架構,家庭語言政策有三大面向,包括語言實踐、語言態度(語言意識形態)

及語言管理,本研究增列語言管理策略。本研究的目的可以細分為以下五個部分:

一、描述中部地區國小學童家庭語言實踐的狀況,評估其語言保存的狀況;

二、描述中部地區國小學童家長的語言態度,並探討語言態度與語言保存的 關係;

三、描述中部地區國小學童家長的語言管理,並探討語言管理與語言保存的 關係;

四、描述中部地區國小學童家長的語言管理策略,並探討語言管理策略與語

(15)

言保存的關係;

五、探討城鄉差異對家庭語言政策四個面向的影響。

家庭為母語保存的核心,家庭語言政策的調查有助於了解族群語言保存與流 失的因素,進而幫助語言復振的規劃。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研究將欲探討的研究問題分析如下:

一、各族群家庭家長不同社會背景變項的語言實踐(語言能力和語言使用)

狀況為何?家長與學童的語言能力為何?

二、家長的不同社會背景變項(居住地區、婚姻類型、家庭類型)在語言態 度方面是否有顯著的差異?

三、家長的不同社會背景變項(居住地區、婚姻類型、家庭類型、)在家庭 語言管理上是否有顯著的差異?

四、家長的不同社會背景變項(居住地區、婚姻類型、家庭類型)在家庭語 言管理策略上是否有顯著的差異?

第三節 名詞釋義

一、語 言 政 策

Haugen(1953: 701)將語言政策定義為:「語言學術單位及機關的標準化工 作,所有為語言文明化的形式,及所有語言改革和標準化的計畫。」語言政策就 是統治者針對語言問題及語言環境,考量政治發展與政治利益下所擬定的指導原 則及內容(邱敏捷,1998)。張尹贏(2008:5)指出:「語言政策是官方制定的 語言規劃,有明文法令作為依據,並施行至整個國家的政策。」

(16)

二、家 庭 語 言 政 策

以家庭為一個語言政策的執行單位,「關於家庭成員之間語言使用的明確

(explicit)、顯明的(overt)的規劃」(King et al., 2008: 1)。爲達成語言習得和 使用的非官方、自發的語言規劃(Pakir, 2003,轉引自張學謙,2011)。King et al.,

(2008: 907)將之定義為:「家庭成員間語言的使用上明確且公開的規劃,並提 供家庭內部語言如何管理、學習與協商的綜合概況研究。」

三、語 言 保 存

Thieberger(1990: 334)為語言保存下的定義為:(一)語言保存或流失情形 的記錄,(二)目的在增進語言保存的活動。前者可以說是「診斷」語言的病情,

後者則是「醫治」。

四、語 言 移 轉

Weinreich 認為當雙語社群原本習慣性地使用一個語言,後來被另一個語言 取代,這個社群即正在經歷語言轉移(引自 Gal, 1979)。

第四節 研究範圍和限制

本研究因受限於時間、人力、物力,導致研究無法涵蓋所有的對象及相關變 項,故將研究定名為「台灣中部地區家庭語言政策調查」。茲將本研究範圍與限 制說明如下:

一、就研究地區而言

本研究並未作大規模抽樣,母群體的來源僅限於台灣中部地區國小學童的 家長,然由於台灣各地區特性不盡相同,如經濟、地理及人文因素,所以學童

(17)

受到的影響層面會有不同的現象呈現,故研究結果的推論需非常小心謹慎,推 論範圍僅及於台灣中部地區。

二、就研究樣本而言

本研究以一百零二學年度,台灣中部地區五所國民小學,共 457 位學童家庭 家長為母群體。

三、就研究變項而言

與語言能力的相關變項很多,本研究無法全部含括,而僅以居住地區、婚姻 類型、家庭類型,來探討家長在語言能力、語言態度、家庭語言管理與家庭語言 管理策略的差異情形。

(1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共計四節:第一節挽救語言流失理論;第二節家庭語言政策;第三節台 灣語言保存相關研究;第四節語言保存的城鄉差異。

第一節 挽救語言流失理論

『挽救語言流失』理論(Reversing Language Shift , RLS)是Fishman(1991)

在深入研究世界各國語言發展後提出,此理論強調語言的復興應從家庭、社區逐 漸向外擴張,最後達到雙語的境界。不僅重視語言向下扎根的必要,且更具備多 元文化的教育觀。該理論將語言的流失程度區分為八種不同的程度,稱為「世代 失調分級表」(Graded Intergenerational Disruption Scale, GIDS),如表二-1。世 代失調分級表的作用,是讓我們可以檢視語言流失的情況,數字越大表示越嚴重。

表 二-1 世代分級表

1. 較高層次的教育、工作、大眾傳播媒体以及高層的政府運作;

2. 地方/地區性的大眾傳播媒体以及地方政府的民眾服務;

3. 包括本族群及其他族群的地方/地區性的工作場所;

4b. 部分的族群母語教育。課程設計及人事安排受其他族群的控制;

4a. 完全使用母語的學校。本族群對課程設計及人事安排有主導權;

II. 達到雙語社會(diglossia)之後再超越雙語的 RLS

5. 培養成年人及少年人讀寫能力的學校,並沒有取代義務教育;

6. 有世代相傳及人口集中的家戶/家庭/鄰里:母語傳承的基礎;

7. 社區裏還有老一輩使用本族語的文化交流;

8. 重建本族語,成年人再學習母語(將母語當作第二語言學習);

I.(意識啟發之後)欲達成雙語社會的 RLS 資料來源 Fishman(1991: 395)

(19)

如表一所示 RLS 要是達成雙語社會及超越雙語社會這二大部分。雙言現象

(diglossia)指涉語言在社會上的分工情形,高階與低階(強勢與弱勢)語言各 使用在特定的領域。高階語言使用在正式、公開的場合,而低階語言則使用於私 人、親密的場合。

表二為針對 RLS 的各程度提出相關復興對策。弱勢語言所處情境互有不同,

因此挽救語言流失之工作不應盲目實施,弱勢語言一開始至少應確保在私領域中 得到保存,再積極推動盡可能地運用在各個領域,不限於家庭及社區。挽救工作 成功與否的重要關鍵在於該語言使用網絡是否能盡其可能的擴大,使用範圍愈大 愈能促使更多人投入,而愈多人使用該語言,就愈能使之得以保存延用。

(20)

表 二-2 RLS 理論的各程度相關復興對策

級別 語言復興對策 主要用意

第 1 級 此階段各種語言都不能因此而掉以輕心,必須持續的 以各種方式維繫族語之地位,例如法國耗費相當多之 心力防禦英語勢力凌駕於自身母語之上。

欲超越雙語社 會,使母語得 已逐步進入政 治權力中心 。 第 2 級

在強勢語言主導的高級政府機關與媒體單位中,弱勢 族群缺乏意見表達管道。應促使政府開放與中央權力 相關單位之雙語服務,並在國家所屬媒體中安排以母 語表達之節目。

第 3 級 須設法在地區性機關部門等工作場所創立雙語服 務。使強勢及弱勢語言都能獲得平等之對待,滿足各 自的需求。

第 4 級

發展取代義務教育之母語教育:

4b 型學校由強勢語言者主導學校經營與課程配置;

4a 型學校則為完全由母語使用者經營校務,對學校 之課程內容有絕對設計與安排之權利。

第 5 級

可藉由讀寫之方式凝聚力量,須竭力提高母語在各類 媒體間使用頻率,使其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 受到重視。成立非取代義務教育之學校教育,教授母 語讀寫能力為主要任務。

啟發母語保存 意識,實現雙 語社會即公領 域使用官方語 言,私領域使 用母語)。

第 6 級

家庭為重要核心角色,同時須藉由家庭-家族-鄰里

-社區(home-family-neighborhood-community)之關係 擴大聯繫網絡,創造兒童時期完整的母語使用環境。

本級工作為語言發展之關鍵核心。

第 7 級 藉由各類組織團體與公眾的力量支持母語使用,確保 其應用不會受干擾,同時並透過音樂、戲劇、詩歌朗 誦等方式在不同世代間傳遞。

第 8 級

蒐集該語之民謠、俚語、傳奇故事等,以重建母語。

此工作相當艱難且所費時間長,但仍屬可為。且老者 實際所知往往超過他們自己所意識到之內容,故應努 力挖寶。

資料來源:轉引自莊雯瑾(2011)

(21)

第二節 家庭語言政策

家長未能將母語傳承給下一代是語言流失的主因一(Fishman, 1991; Romaine, 1989; 陳淑嬌,2003)。Fishman(1991)將家庭-鄰里-社區的強化視為整個追求 語言文化代代相傳的核心工作。過去傳統的語言政策研究傾向於關注宏觀的議 題,微觀的議題如語言互動模式及語言實踐未受到重視。

Cooper(1989)認為,不管是國家、教堂、學校或家庭都可以作為語言政策 的決策單位。母語的保存必須落實在家庭領域中,家長應當肩負起傳承母語的責 任,而實踐的方法便是「雙語政策」。家長的態度或意識形態將影響家庭語言政 策的結果,進而產生增益式或是削減式的雙語現象(張學謙,2011)。家庭語言 政策對語言保存或流失有關鍵性的影響力(Luykx, 2003:39)。

家庭語言政策最常為學者引用的理論就是 Spolsky(2004)在《語言政策》

這本書所提出的語言政策模式。Spolsky(2004)提出的語言政策模式包括三個 部分﹕語言實踐;語言信仰(語言意識形態);語言管理(語言規劃)。1

Curdt-Christiansen(2009)提出響家庭語言政策的多種因素及條件,包括社 會語言、社會文化、社會經濟以及社會政治面向。這些面向當中以政治、文化及 經濟因素為影響家庭語言政策的主要影響因素。Curdt-Christiansen(2009)對家 庭語言政策模式提出了修正,補充了宏觀以及微觀因素,如圖二。

1 Shohamy(2006﹕52)將之定義為﹕(1)語言實踐﹕集中於實際發生的語言實踐;(2)語言 信念(語言意識形態)﹕語言政策背後的語言意識形態;(3)語言管理(語言規劃)﹕操控或

(22)

家庭語言政策

圖 一 家庭語言政策模式

(Curdt-Christiansen, 2009: 355,轉引自張學謙,2012:16)

King et al.(2008)根據 Cooper(1989)的語言政策分類法,提出家庭語言 政策有三個領域:(1)地位規劃:決定在什麼場合、使用什麼語言和小孩溝通;

(2)文本規劃:什麼樣的讀寫活動;(3)學習規劃:如何以及何時進行正式或 非正式的語言教學。

第三節 台灣語言保存相關研究

台灣本土語言流失嚴重,原本有二十幾種不同的語言,但是有一半已經死亡 了(李壬癸,1997)。族群語言流失是台灣各族群普遍的現象。要扼殺一個族群,

就從斷了他的母語著手;要拯救一個族群,就從挽救族群母語開始 (陳惠 世,2011)。如果我們把政府的國語政策視為是語言謀殺的話,那麼以經濟 利益考量而放棄傳承母語便是語言自殺,而現在台灣的各母語雖然從被謀 殺 的 危 機 中 被 解 救 , 但 卻 已 不 自 覺 的 逐 步 走 上 集 體 自 殺 之 路 (梁 淑 慧 ,

宏觀因素

‧政治

‧社會文化

‧經濟

‧社會語言環境

微觀因素

‧家庭讀寫環境

‧家庭期待

‧家長的教育與語言經驗

‧家長關於雙語現象得知識 語言意識型態

語言干預

家長經濟上的投資

家長的語言及讀寫知識

家長的社會網路

語言實踐

(23)

2011)。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報告,台灣已經被列入母語滅絕的危機地區,前 任行政院客家委員會(以下簡稱「客委會」)主委葉菊蘭女士更以:「台語正在『掛 號中』,客家話已進入『急診室』,而原住民語則已住進『加護病房』」來形容台 灣本土語言流失的慘況(黃以敬,2003)。根據鄭良偉教授的觀察,台灣人母語 滅種的徵兆,表現在母語使用的人口減少、母語使用的場合縮減以及使用母語的 能力減退(鄭良偉,1990)。

族群語言打擊最大的是,母語在家庭使用的流失。早在 1980 年代,社會語 言學家的調查就顯示,華語已入侵家庭,取代母語成為主要的家庭用語。十幾年 來,學校雖然實施母語教育,但是,母語持續在家庭流失(張學謙,2011)。

台灣各族群當中,原住民家庭母語流失最嚴重。1995 年內政部的統計報告 顯示原住民在家中主要使用的語言是華語,佔 60.49%,在家說母語的只有 35.8%

(引自張學謙,2011)。家庭是弱勢族群主要習得母語的場所,如果族群語言無 法在家庭使用,就無法保存,當族群語言不再是下一代學習的母語,就進入彌留

(moribund)的狀態,離滅亡不遠(Krauss, 1994)。

台語和客家話同樣面臨語言流失的問題。聯合報 2002 年 3 月 24 日曾調查台 語和客家話使用的情形,發現 77%的福佬人在家說台語,19%在家說華語;41%

的客家人在家說華語,超過在家講客家話的比率(37%)(張學謙,2011)。按理 說,福佬人是台灣人數最多的族群,占台灣總人口的 70%以上,應該不用擔心語 言流失。不過,從相關數據看來,台語同樣有流失的狀況。

桑德爾等(Sandel et al., 2006,轉引自張學謙 2011)調查台語傳承的狀況,

調查結果配合菲什曼(Fishman, 1991)八階段量表呈現,結果如下:

一、母語持續的向華語轉移,都會區比鄉村地區流失的更為迅速;

二、都會區的小孩很少彼此以母語交談;在鄉村地區的兒童常用語碼混合的 方式交談;

(24)

三、台語在鄉村地區以及擴充家庭處於菲什曼八階段量表的第六階段,台語 為家庭的日常語言,華語用於正式場合;

四、台語在都市地區已經是在菲什曼的第七階段,老一輩還會說台語,長輩 和兒童很少以台語溝通,兒童無法以母語流利的溝通,家長也不以母語 和小孩溝通;

五、台語已經在年輕這一代的兒童開始流失,都會地區傾向把台語和認同分 割,流失情形更加嚴重。

Sandel et al.(2006: 135)指出:

「家長使用較多的華語,較少的母語,可能導致兒童語言流失。也就 是,家長可以像和同儕一般談話一樣選用華語或是台語,但是他們經 常選用華語和兒童交談。」

這呼應了黃宣範(1995:249)的觀察:「父母親相互以母語交談,但用強勢 語言跟下一代交談」。家庭母語流失轉向使用華語,是台灣族群語言保存最大的 威脅(張學謙,2014)。依據 Sandel et al.(2006)的調查發現,台語在都會區已 經失去家庭這個領域,而鄉村地區則處於決定母語能否傳承的關鍵階段。

(25)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本研究是採用問卷調查法,藉由不同背景變項和語言能力、語言態度、家庭 語言管理以及家庭語言管理政策的差異情形,瞭解中部地區家庭語言政策的城鄉 差異。為了達到上述目的,研究者以中部地區五所國民小學共 457 位國小學童家 庭為研究對象,以「家庭語言政策與語言保存問卷」為研究工具,並請家長填寫 問卷。之後,將回收的問卷結果加以整理、輸入電腦、分析資料,並採用統計軟 體 SPSS12.0 版予以分析計算。本章共分為五節:第一節研究架構;第二節研究 對象;第三節研究工具;第四節資料處理;第五節研究程序。

第一節 研究架構

根據研究的目的及參閱國內外有關文獻,提出本研究之研究架構,如圖三所 示。

語言能力

1.其家人會說的語言 2.填寫者小孩的語言能力 語言使用情形

1.家長的語言使用情形 2.家庭成員的溝通用語現況

家庭語言管理&家庭語言管理策略 1.家庭語言傳承的態度

2.家庭語言的管理 3.家庭語言的策略

* 性別

* 年齡

* 居住地

* 地區

* 職業

* 教育程度

* 家庭類型

* 族群

* 配偶族群

* 配偶年齡

* 小孩年齡

* 小孩性別

圖 二 研究架構圖

(26)

一、變項說明

本研究擬探討家庭背景變項包括:

(一)性別:分男性、女性

(二)年齡:分 30 歲以下、31 到 40 歲、41 到 50 歲、51 歲以上等四個類 別。

(三)居住地:分北、中、南、東四個地區。

(四)地區:分都市地區、鄉鎮地區。

(五)職業:分軍公教、商、工、農、上班族、自由業、家管、其他等八個 類別。

(六)教育程度:分國小或以下、國中、高中職、大學(專)和碩博士等五 個類別。

(七)家庭類型:小家庭(夫妻、小孩)、三代同堂、單親家庭、祖孫家庭。

(八)族群:分福佬人、客家人、外省人、原住民、新住民等五個類別。

(九)配偶族群:分福佬人、客家人、外省人、原住民、新住民等五個類別。

(十)配偶年齡

(十一)小孩年齡

(十二)小孩性別:分男性、女性。

二、研究方向

依據研究架構圖三,本研究之研究方向說明如下:

(一)探討家長與學童的語言能力現況。

(二)探討不同變項(居住地區、家庭類型、婚姻類型)的家庭語言態度的 差異情形。

(三)探討不同變項(居住地區、家庭類型、婚姻類型)的家庭語言管理和 家庭語言管理政策的差異情形。

(27)

第二節 研究對象

本研究是以台灣中部地區五所國民小學之學童家庭為標的母體群(target population),由於時間、人力和物力的限制,故採用隨機抽樣之方式,以學校為 單位,由母體群中抽取部分學校之學童家長為樣本,進行抽樣問卷調查。

一、抽樣及回收狀況分析

本研究在中部地區共發出問卷 780 份,回收 684 份,經剔除填答不完整之無 效問卷 227 份,總計有效問卷 457 份。茲將取樣的學校及有效樣本分配情形列於 表三-1 是受訪者個人基本資料。

二、背景變項的描述

根據 457 份有效問卷之基本資料調查表填答結果,茲將家長的背景資料整理 如表 三-1。依據有效樣本之資料分佈情形分述如下:

(一)性別方面

填答問卷的男性有 126 人,佔 27.6%,女性有 331 人,佔 72.4%,由資料中 可以看出母親負責指導學生課業的比例遠高於父親。

(二)年齡方面:

問卷填答者年齡在 30 歲以下者有 8 人,佔 1.8%;31 到 40 歲者有 229 人,

佔 50%;41 到 50 歲者有 201 人,佔 44%;51 歲以上者有 19 人,佔 4.2%。

(三)居住地:

問卷填答者為台灣中部地區居民。

(四)地區:

(28)

問卷填答者居住在都市地區者有 272 人,佔 59.5%;居住在鄉鎮地區有 185 人,佔 40.5%。

(五)職業:

問卷填答者計軍公教有 48 人,佔 10.5%;商業人員有 80 人,佔 17.5%;工 業人員有 36 人,佔 7.9%;農業人員有 8 人,佔 1.8%;上班族有 107 人,佔 23.4%;

自由業有 36 人,佔 7.9%;家管有 109 人,佔 23.9%;其他有 33 人,佔 7.2%。

(六)教育程度:

國小或以下有 5 人,佔 1.1%;國中有 20 人,佔 4.4%;高中(職)有 159 人,佔 34.8%;大專者有 228 人,佔 49.9%;碩、博士者有 45 人,佔 9.8%。

(七)家庭類型:

全部樣本中,資料填答者家庭類型為小家庭(夫妻、小孩)有 286 人,佔 62.6%;三代同堂有 147 人,佔 32.2%;單親家庭有 9 人,佔 2%;祖孫家庭有 15 人,佔 3.3%。

(八)族群:

全部樣本中,資料填答者為福佬族群有 371 人,佔 81.2%;客家族群有 33 人,佔 7.2%;外省族群有 41 人,佔 9.0%;原住民族群有 10 人,佔 2.2%;新住 民族群有 2 人,佔 0.4%。

(九)配偶族群:

全部樣本中,資料填答者配偶族群為福佬族群有 366 人,佔 80.1%;客家族 群有 37 人,佔 8.1%;外省族群有 26 人,佔 5.7%;原住民族群有 12 人,佔 2.6%;

新住民族群有 16 人,佔 3.5%。

(十)配偶年齡:

(29)

問卷填答者配偶年齡在 30 歲以下者有 5 人,佔 1.1%;31 到 40 歲者有 196 人,佔 42.9%;41 到 50 歲者有 227 人,佔 49.7%;51 歲以上者有 29 人,佔 6.3%。

(十一)小孩年齡:

問卷填答者小孩年齡在 8 歲以下者有 102 人,佔 22.3%;9-10 歲者有 133 人,

佔 29.1%;11 歲以上者有 222 人,佔 48.6%。

(十二)小孩性別:

問卷填答者小孩性別為男性的有 232 人,佔 50.8%;女性的有 225 人,佔 49.2%。

表 三-1 有效樣本基本資料統計一覽表

背景變項 細 目 人 數 百 分 比

性 別 1. 男 126 27.6

2. 女 331 72.4

年 齡

1. 30 歲以下 8 1.8

2. 31 到 40 歲 229 50

3. 41 到 50 歲 201 44

4. 51 歲以上 19 4.2

地區 1.都市地區 272 59.5

2.鄉鎮地區 185 40.5

職 業

1. 軍公教 48 10.5

2. 商 80 17.5

3. 工 36 7.9

4. 農 8 1.8

5. 上班族 107 23.4

6. 自由業 36 7.9

7. 家管 109 23.9

8. 其他 33 7.2

教育程度

1. 國小或以下 5 1.1

2. 國中 20 4.4

3. 高中職 159 34.8

4. 大學(專) 228 49.9

5. 博、碩士 45 9.8

(30)

表 三-1 有效樣本基本資料統計一覽表

背景變項 細 目 人 數 百 分 比

家庭類型

1.小家庭 286 62.6

2.三代同堂 147 32.2

3.單親家庭 9 2

4.祖孫家庭 15 3.3

參與者的族群

1. 福佬人 371 81.2

2. 客家人 33 7.2

3. 外省人 41 9.0

4. 原住民 10 2.2

5. 新移民 2 0.4

配偶的族群

1. 福佬人 366 80.1

2. 客家人 37 8.1

3. 外省人 26 5.7

4. 原住民 12 2.6

5. 新移民 16 3.5

配偶的年齡

1. 30 歲以下 5 1.1

2. 31 到 40 歲 196 42.9

3. 41 到 50 歲 227 49.7

4. 51 歲以上 29 6.3

小孩年齡

1. 8 歲以下 102 22.3

2. 9-10 歲 133 29.1

3. 11 歲以上 222 48.6

小孩性別 1. 男 232 50.8

2. 女 225 49.2

(十三)背景變項的分析

受訪者的背景資料對於分析結果有相當的影響,由上述受訪者的背景資料,

有幾點特別值得我們注意,這些特點不僅會影響分析結果,也是讀者在閱讀本文 時應謹記在心的:

1.問卷填答者以女性佔大多數(有 331 人,佔 72.4%),由資料中可以看出 母親負責指導學生課業的比例遠高於父親。

2.問卷填答者的居住地為台灣中部的都市地區佔較多數(有 272 人,佔

(31)

59.5%)。

3.問卷填答者的族群多為福佬、客家以及外省族群為主,原住民及新移民佔 少數。

4.問卷填答者的家庭類型多為小家庭(有 286 人,佔 62.6%)。

5.問卷填答者的小孩多為高年級(8 歲以下為低年級;9-10 歲為中年級;11 歲以上為高年級,有 222 人;佔 48.6%)。

第三節 研究工具

一、量表編製依據與經過

本研究工具為「家庭語言政策與語言保存問卷」,其發展過程如下:1.本問 卷參考 Spolsky(2004)、Schwartz(2008)及 Schwartz et al.(2010)等相關文 獻編制而成;2.問卷初稿完成後,邀請學者專家協助評估問卷的可行性,並提供 修改意見,收回意見後,進行修改,完成預試題本;3.選取臺東縣某國小進行問 卷預試,以評估問卷各試題的適切性。

二、填答與記分方式

本研究工具「家庭語言政策與語言保存問卷」共六十個題目(請參閱附錄),

內容共分為五大部分。

第一部份為填答者的背景資料,共有12題,相關背景資料包括:性別、年齡、

居住地、城鄉、職業、教育程度、家庭類型、填寫者的族群、配偶的族群及年齡,

小孩的年齡及其性別等。除了族群選項,因為有雙重認同的可能,可複選外,其 餘為單選題。

第二部分有五小項,透過語言能力以及語言使用狀況,刻畫家庭語言實踐的 樣貌。B1 為「語言能力」請問卷填答者勾選其家人(父母親、配偶的父母親、

(32)

本人、配偶、小孩)的會說的語言(指具有日常對話的能力的語言),列出華語、

台語、客語、原住民語、新移民語及其他的選項,會說的語言可能多樣,因此這 個項目可複選。B2 為填寫者小孩的語言能力,有三小題,第一小題詢問小孩的 母語,有華語、台語、客語、原住民語、新移民語及其他等六個選項;第二及第 三小題分別詢問小孩的母語能力及華語能力,同樣分為流利、聽懂,會說一些、

聽懂一些,不會講、無法聽說等選項,分別給 4 分、3 分、2 分、1 分。以上關 於語言能力的項目可以用來測量三代語言多樣性的消長狀況,同時也能比較小孩 的母語和華語的能力。B3、B4 與 B5 評估家庭母語與華語使用的狀況。B3 為家 庭成員(包括夫妻與父母、夫妻之間、夫妻與子女、祖父母與子女)交談使用母 語與華語的比重,單選題,分為:母語為主、大多母語、約一半、大多華語、華 語為主、不適用等選項。B4 則詢問家人在家裡母語使用的頻率,分爲五個等級:

幾乎沒有、很少、偶爾、經常、總是,分別給 1 分、2 分、3 分、4 分、5 分。

B5 詢問家庭最常用的語言華語 、台語、客語、原住民語、新移民語及其他等。

第三部分是用來調查填答者的「語言態度」,藉以了解家庭語言政策的語言 意識形態面向。由於「語言意識形態」這個術語可能不容易了解,因此問卷使用

「語言態度」的說法。這個部分的題目改編自 Schwartz(2008)的問卷。態度的 題目有幾題涉及一些對語言學習的看法,如越早學華語越好(第 1 題),母語對 華語有不良的影響(第 5 題),小孩容易在外學習華語(第 6 題),雙語兒童學業 比較好(第 7 題),學校母語的重要性(第 8 題),家長有保存母語的責任(第 9 題),學校實施母語教育(第 10 題),會說母語才算是那個族群的人(第 11 題),

台灣只要華語就好(第 12 題),第 2、3、4 題分別詢問對家庭只說華語、只說母 語以及在家說母語和華語的看法。受訪者選擇 Linkert 五點量表最能表示對題目 贊成或反對程度的選項。計分方式為勾選『很反對、『反對』、『沒意見』、『贊成』、

『很贊成』分別給 1 分、2 分、3 分、4 分、5 分;第 1、2、5、12 題為反向題,

則反向計分,勾選『很反對、『反對』、『沒意見』、『贊成』、『很贊成』分別給 5

(33)

分、4 分、3 分、2 分、1 分。

第四和第五部分分別調查家庭語言管理程度及語言管理策略。家庭語言管理 由六個問題組成,分五等級表示對陳述的同意程度,數字越大表示越贊成。語言 管理程度的題目改編自 Schwartz et al.(2010)的問卷。問題包括:與配偶討論 與子女的交談語言(第 1 題),對影響小孩說母語的信心(第 2 題),參考雙語資 料(第 3 題),徵詢專家(第 4 題),請教親友(第 5 題)及長輩順應小孩語言使 用的程度(第 6 題)。第六題是反向題,因此計分時,將採反向計分,長輩順應 小孩語言使用,可以說是自由放任的語言管理。這些題目主要是想了解家庭語言 管理的程度,後續進行統計時,除了報告個別的平均值,還會將這六個題目的得 分加總形成語言管理意識指標。

第五部分是關於家庭語言管理策略的問題,有 12 個題目。填寫者勾選採用 某策略或是參與的程度,分為四個等級,1 表示不曾,2 表示很少,3 表示偶爾,

4 表示經常。這 12 個管理策略有控制或營造家庭語言環境:如要求子女在家說 母語(第 1 題),強調母語的重要(第 2 題),鼓勵子女說母語(第 3 題),擁有 母語出版品(第 4 題),有趣的母語活動(第 5 題),觀賞母語視聽媒體(第 6 題),到說母語的地方(家鄉)旅行(第 11 題),參與社區母語活動(第 12 題);

引入說母語的人到家庭的策略有:安排子女與說母語的人做朋友(第 9 題),請 會說母語的人照顧小孩(第 10 題);母語教育相關的策略有:要求子女選母語課

(第 7 題),子女參加母語認證或比賽(第 8 題)。同樣的,後續進行統計時,也 將報告個別的平均值,並將這 12 個題目的得分加總形成語言管理策略指標。

第四節 資料處理

本研究於調查問卷回收後,將全部有效量表資料整理編碼輸入電腦,並以 SPSS12.0 版,統計套裝軟體進行統計分析,以驗證待答問題。茲將本研究所採 用描述性統計的資料處理方式,以次數分配、百分比、平均數及標準差,來探討

(34)

參與者及其家族成員的語言能力、語言態度、家庭語言管理和家庭語言管理策略 的概況。

第五節 研究程序

本研究的程序與步驟分三階段進行:

一、準備階段

(2014 年 3 月 1 日至 2014 年 4 月 30 日)

1.依據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並參閱相關文獻後確定研究題目。

2.蒐集、閱讀、分析各國及國內之相關文獻資料,經修正後,初步擬定研究 計畫。

二、實施階段

(2014 年 5 月 1 日至 2014 年 5 月 31 日)

1.為達到研究目的,依據研究計畫並參考相關文獻與實證研究之研究工具,

並草擬預試量表。

2.將編擬之草擬預試問卷量表修正編制預試問卷量表。

3.問卷回收後,將每份資料逐一登錄在電腦中,以為統計套裝軟體分析資 料。為確保問卷資料輸入的正確性,輸入完成後必須再做一次確認。

三、完成階段

(2014 年 6 月 1 日~2014 年 6 月 30 日)

1.依據問卷資料以 SPSS/Windows 12 中文版統計套裝軟體進行建檔及資料分 析。

2.統整歸納與探討,提出研究結論與建議,並撰寫研究論文。

(35)

第四章 研究結果

本章旨在將所回收的家長問卷所得的資料與結果,採用適當的統計方法進行 分析,以了解目前中部地區家庭語言政策和語言保存的城鄉差異。本章共分四 節:第一節家庭語言能力分析,第二節語言態度,第三節家庭語言管理,第四節 家庭語言管理策略。

第一節 家庭語言能力分析

一、參與者的語言能力

表四-1 為中部地區問卷填答者各族群家長與其家族成員(父親、母親、配偶 的父親、配偶的母親、配偶以及子女)會說的語言及其語言能力做討論。參與者 最常見的語言形態主要有四種:華語與台語的雙語能力、僅說台語,僅說華語,

以及會說華語、台語和客語的三語人。除了上述四類,還有僅說客語、僅說原住 民語、以及其他種類的雙語組合(華語客語、華語原住民語、華語新住民語)和 三語組合(華語台語原住民語),不過這些雙語和三語的人數相當少,把它們合 成一組,列為〝其他〞。而華語台語客語這一類的三語人和〝其他〞這兩組的數 據和前三組差距太多,故這兩組不列入討論範圍,本研究僅針對參語者及其上述 家族成員的華語台語、台語、華語這三種語言的語言能力做討論。

表 四-1 參與者的語言能力

參與者族群 總和

福佬人 客家人 外省人 原住民_族 新移民

參 華語 1.90% 6.10% 70.70% 0.00% 50.00% 8.50%

與 台語 26.40% 9.10% 2.40% 0.00% 0.00% 22.30%

者 客語 0.30% 9.10% 0.00% 0.00% 0.00% 0.90%

父 原住民語 0.00% 0.00% 0.00% 30.00% 0.00% 0.70%

親 新移民語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會 其他 0.50% 3.00% 2.40% 0.00% 0.00% 0.90%

(36)

參與者族群 總和

福佬人 客家人 外省人 原住民_族 新移民

的 華語客語 0.00% 12.10% 7.30% 0.00% 0.00% 1.50%

語 華語原住民語 0.00% 0.00% 0.00% 20.00% 0.00% 0.40%

言 華語台語客語 2.70% 57.60% 0.00% 0.00% 50.00% 6.60%

華語台語原住民語 0.00% 0.00% 0.00% 30.00% 0.00% 0.70%

參 華語 1.10% 0.00% 19.50% 0.00% 50.00% 2.80%

與 台語 31.30% 12.10% 12.20% 10.00% 0.00% 27.60%

者 客語 0.00% 9.10% 0.00% 0.00% 0.00% 0.70%

母 原住民語 0.00% 0.00% 0.00% 20.00% 0.00% 0.40%

親 新移民語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會 其他 0.00% 0.00% 2.40% 0.00% 0.00% 0.20%

說 華語台語 64.40% 30.30% 56.10% 10.00% 50.00% 60.00%

的 華語客語 0.00% 12.10% 0.00% 0.00% 0.00% 0.90%

語 華語原住民語 0.00% 0.00% 0.00% 40.00% 0.00% 0.90%

言 華語台語客語 3.20% 36.40% 9.80% 0.00% 0.00% 6.10%

華語台語原住民語 0.00% 0.00% 0.00% 20.00% 0.00% 0.40%

參 華語 7.00% 12.10% 14.60% 0.00% 0.00% 7.90%

與 台語 25.60% 24.20% 31.70% 10.00% 50.00% 25.80%

者 客語 1.10% 0.00% 0.00% 0.00% 0.00% 0.90%

配 原住民語 0.30% 0.00% 0.00% 10.00% 0.00% 0.40%

偶 新移民語 1.10% 0.00% 2.40% 10.00% 50.00% 1.50%

父 其他 0.30% 0.00% 0.00% 10.00% 0.00% 0.40%

親 華語台語 59.30% 57.60% 41.50% 10.00% 0.00% 56.20%

會 華語客語 1.10% 3.00% 0.00% 0.00% 0.00% 1.10%

說 華語原住民語 0.30% 0.00% 2.40% 40.00% 0.00% 1.30%

的 華語新住民語 0.00% 0.00% 2.40% 0.00% 0.00% 0.20%

語 華語台語客語 4.00% 3.00% 4.90% 0.00% 0.00% 3.90%

言 華語台語原住民語 0.00% 0.00% 0.00% 10.00% 0.00% 0.20%

參 華語 3.00% 3.00% 7.30% 0.00% 0.00% 3.30%

與 台語 26.10% 24.20% 34.10% 0.00% 50.00% 26.30%

者 客語 1.30% 0.00% 0.00% 0.00% 0.00% 1.10%

配 原住民語 0.50% 0.00% 0.00% 10.00% 0.00% 0.70%

偶 新移民語 1.10% 0.00% 2.40% 10.00% 50.00% 1.50%

母 其他 0.50% 0.00% 0.00% 10.00% 0.00% 0.70%

親 華語台語 60.40% 60.60% 46.30% 10.00% 0.00% 57.80%

會 華語客語 1.60% 3.00% 0.00% 0.00% 0.00% 1.50%

說 華語原住民語 0.30% 0.00% 2.40% 40.00% 0.00% 1.30%

(37)

參與者族群 總和

福佬人 客家人 外省人 原住民_族 新移民

的 華語新住民語 0.00% 0.00% 2.40% 0.00% 0.00% 0.20%

語 華語台語客語 5.10% 6.10% 4.90% 0.00% 0.00% 5.00%

言 華語台語原住民語 0.00% 3.00% 0.00% 20.00% 0.00% 0.70%

參 華語 5.10% 9.10% 19.50% 10.00% 50.00% 7.00%

與 台語 4.60% 6.10% 0.00% 0.00% 0.00% 4.20%

者 客語 0.00% 3.00% 0.00% 0.00% 0.00% 0.20%

會 原住民語 0.00% 0.00% 0.00% 10.00% 0.00% 0.20%

說 華語台語 88.10% 18.20% 80.50% 20.00% 0.00% 80.50%

的 華語客語 0.00% 9.10% 0.00% 0.00% 0.00% 0.70%

語 華語原住民語 0.00% 0.00% 0.00% 20.00% 0.00% 0.40%

言 華語台語客語 1.60% 51.50% 0.00% 0.00% 0.00% 5.00%

華語台語原住民語 0.30% 3.00% 0.00% 40.00% 0.00% 1.30%

華語台語新住民語 0.30% 0.00% 0.00% 0.00% 50.00% 0.40%

參 華語 6.50% 9.10% 12.20% 20.00% 50.00% 7.70%

與 台語 4.30% 12.10% 4.90% 0.00% 0.00% 4.80%

者 客語 0.80% 0.00% 0.00% 0.00% 0.00% 0.70%

配 原住民語 0.00% 0.00% 0.00% 10.00% 0.00% 0.20%

偶 新移民語 0.00% 0.00% 2.40% 0.00% 0.00% 0.20%

會 華語台語 81.70% 69.70% 70.70% 20.00% 50.00% 78.30%

說 華語客語 0.50% 0.00% 0.00% 0.00% 0.00% 0.40%

的 華語原住民語 0.30% 0.00% 0.00% 20.00% 0.00% 0.70%

語 華語新住民語 0.80% 0.00% 0.00% 0.00% 0.00% 0.70%

言 華語台語客語 4.00% 9.10% 9.80% 0.00% 0.00% 4.80%

華語台語原住民語 0.50% 0.00% 0.00% 30.00% 0.00% 1.10%

華語台語新住民語 0.50% 0.00% 0.00% 0.00% 0.00% 0.40%

參 華語 27.80% 45.50% 46.30% 40.00% 50.00% 31.10%

與 台語 2.70% 6.10% 0.00% 0.00% 0.00% 2.60%

者 客語 0.30% 0.00% 0.00% 0.00% 0.00% 0.20%

小 原住民語 0.00% 0.00% 0.00% 10.00% 0.00% 0.20%

孩 華語台語 67.40% 36.40% 48.80% 40.00% 0.00% 62.60%

會 華語客語 0.00% 3.00% 0.00% 0.00% 0.00% 0.20%

說 華語原住民語 0.30% 0.00% 0.00% 10.00% 0.00% 0.40%

的 華語新住民語 0.00% 0.00% 2.40% 0.00% 0.00% 0.20%

語 華語台語客語 1.10% 9.10% 2.40% 0.00% 0.00% 1.80%

言 華語台語原住民語 0.30% 0.00% 0.00% 0.00% 0.00% 0.20%

華語台語新住民語 0.30% 0.00% 0.00% 0.00% 50.00% 0.40%

(38)

從表四-1 顯示,在全體家長語言能力的自我描述中,問卷填答者與家族成員 們的語言使用都以華語台語最多,排名第二的語言使用情況則因不同世代而不 同。從圖四可看出參與者的三代親屬中,語言人口百分比的差異,第一代語言能 力排名第二的為單台語,但到了第二代及第三代語言能力排名第二的轉為單華 語,由下圖四更能清楚看出各世代語言能力差異。

圖 三 參與者三代間家庭成員的語言能力

根據表四-1 參與者和其家族成員的語言能力逐一討論,分析如下:

首先參與者父親會說的語言,最常見的形態主要有四種:華語與台語的雙語 能力(佔 57.5%)、接著是僅說台語(佔 22.3%),然後是僅說華語(佔 8.5%),

另外有 6.6%的華語、台語和客語的三語人,還有〝其他〞佔 5.1%。進一步分析,

台語和華語的人口可知,台語人口可以從會台語的人口(包含雙語及三語中會使 用台語的人)(87.1%)高於華語人口2(8.5%+57.5+1.5+0.4+6.6+0.7)75.2%。

參與者母親會說的語言,華語與台語的雙語能力最多(佔 60%)、接著是僅 說台語(佔 27.6%),然後是華語、台語和客語的三語人(佔 6.1%)最後則是僅 說華語(佔 2.8%),另外還有〝其他〞佔(佔 6.6%)。進一步分析這個群體台語

2 華語人口:從華語單語、華語台語雙語、華語客語、華語原住民語、華語台語客語以及華語

台語原住民語合計推算出。

(39)

和華語的人口可知,台語人口 94.1%;華語人口 71.1%,台語人口高於華語人口。

參與者配偶父親,華語與台語的雙語能力最多(佔 56.2%)、接著是僅說台 語(佔 25.8%),然後則是僅說華語(佔 7.9%)最後是華語、台語和客語的三語 人(佔 3.9%),另外還有〝其他〞佔(佔 6.2%)。進一步分析這個群體台語和華 語的人口可知,台語人口 86.1%;華語人口 70.8%,台語人口高於華語人口。

參與者配偶母親,華語與台語的雙語能力最多(佔 57.8%)、接著是僅說台 語(佔 26.3%),然後則是僅說華語(佔 3.3%)最後是華語、台語和客語的三語 人(佔 5%),另外還有〝其他〞佔(佔 7.6%)。進一步分析這個群體台語和華語 的人口可知,台語人口 89.8%;華語人口 69.8%,台語人口高於華語人口。

以參與者長輩這個世代而言,這個世代的台語人口高於華語人口,女性的單 語台語人口又高於男性單語台語人口,這個現象可能是這個世代的大多數女性失 學沒有受教育,不會說國語所導致。

參與者本人,華語與台語的雙語能力最多(佔 80.5%)、接著是僅說華語(佔 7%),然後則是最後是華語、台語和客語的三語人(佔 5%),最後是僅說台語(佔 4.2%)另外還有〝其他〞佔(佔 3.3%)。進一步分析這個群體台語和華語的人口 可知,台語人口 91.4%;華語人口 95.3%,華語人口高於台語人口。

參與者配偶,華語與台語的雙語能力最多(佔 78.3%)、接著是僅說華語(佔 7.7%),然後則是僅說台語以及華語台語客語的三語人並列第三(佔 4.8%),另 外還有〝其他〞(佔 4.4%)。進一步分析這個群體台語和華語的人口可知,台語 人口 89.4%;華語人口 94.1%,華語人口高於台語人口。

以參與者本身這個世代為群組而言,這個世代的華語人口高於台語人口,這 個現象可能有三個原因:第一是這個世代的受到上個世代族群通婚的影響,所以 擁有雙語能力的人口增加,第二是這個世代的女性有上學受教語,第三則是國民

(40)

大幅提升。特別是女性的單語華語人口由上一個世代的單語華語平均數 3.05%

(2.8%+ 3.3%=6.1%,6.1%÷2),提升至 7.7%,甚至高於這個世代僅說華語的男 性人口。

參與者小孩,華語與台語的雙語能力最多(佔 62.6%)、接著是僅說華語(佔 31.1%),然後則是僅說台語(佔 2.6%)最後是華語、台語和客語的三語人(佔 1.8%),最後是另外還有〝其他〞(佔 1.9%)。進一步分析這個群體台語和華語的 人口可知,台語人口 67.6%;華語人口 96.9%,華語人口高於台語人口。

根據圖四,目前參與者的族群語言使用的情況是,華語台語雙語的使用比例 (69.7%)遠比僅說華語(9.8%)、台語(16.2%)使用比例來的高。並發現到參與者由 長輩的語言使用(台語)到小孩的語言使用有華語化的趨勢。而說華語小孩的人口 數(佔 96.9%)又遠高於說台語小孩的人口數(佔 67.6%),顯示台語能力在這個小孩 的世代有大量流失的跡象。會有這種現象的產生有三種原因: 第一是這個世代的 受到上個世代華語人口多於台語人口的影響,所以這個世代華語能力的人口持續 增加,第二是上個世代國民政府實施強制的單一語言政策,因此在家長在語言上 有高階低階語言的分別,因此家長會選用高階語言,第三則是參與者多為居住在 都市的小家庭,因此造成這世代的華語能力大幅提升。

我們可以再進一步的在三代3間家族成員,三種類型組合的語言能力(華語、

台語、華語台語)再做分析。如下圖五:

第一代華語能力能力4的人口平均數為 71.7%;第二代華語能力的人口平均 數為 94.7%;第三代華語能力的人口為 96.9%。第一代華語台語的人口平均數為 62.9%;第二代會華語台語的人口平均數為 85.9%;第三代會華語台語的人口

3 三代指:第一代為參與者父親、參與者母親、參與者配偶的父親、參與者配偶的母親,第二

代為參與者本人與配偶,第三代為參與者子女。

4 第一代華語能力:參與者父親、參與者母親、參與者配偶父親、參與者配偶母親,這四組人

的華語能力平均。(75.2%+71.1%+70.8%+69.8%)/4=71.7%。

(41)

64.6%。第一代台語能力5平均數為 89.2%;第二代台語能力平均數 90.4%;第三 代台語能力 67.6%。由這個數據可看出,從第一代到第三代這三個世代的華語能 力持續的增加的跡象;第二代擁有華語台語的雙語能力人口較第一代多,呈現增 加狀態,而第二代和第三代相互比較之下,第三代的雙語能力則是流失,第三代 的雙語能力流失率為 21.16%6;第二代的台語能力甚至高於第一代,台語能力在 第三代呈現大量流失的狀態,第三代的台語能力流失率為 22.38%。

圖 四 三代間華語、華語台語、台語的語言能力

二、參與者小孩的語言能能力

從下表四-2 以總數來看,問卷填答者小孩的母語為華語(佔 50.8%),這個 數據顯示,參與者小孩的母語不一定是其族群的語言,也就是語言和族群認同分 割。

以族群來看,參與者子女過半數母語是華語的族群依序是:外省族(佔 78%)、客家族群(佔 57.6%),原住民及新移民因樣本數太少不予討論。進一

5 台語能力:從台語單語人口、華語台語雙語人口、華語台語客語人口、華語台語原住民語以

及華語台語新住民語人口合計推算出。

(42)

步來看福佬族群子女的母語雖然過半數為台語,但與華語的比例相當接近,因此 福佬族群應該更注意母語傳承。除了福佬族群之外,客家族群的小孩母語為台語 的佔 39.4%;外省族群的小孩母語為台語的佔 19.5%;這數據告訴我們華語跟台 語一樣都有族群之間溝通的功能,其他非福佬族群也有這些語言能力。客語以及 原住民語就比較屬於族群內的語言。

表 四-2 參與者小孩的母語

福佬人 客家人 外省人 原住民_族 新移民 總和

華語 47.4% 57.6% 78% 40% 50% 50.8%

台語 51.8% 39.4% 19.5% 0% 50% 46.8%

客語 8% 3% 0% 0% 0% 9%

原住民語 0% 0% 0% 60% 0% 1.3%

新移民語 0% 0% 0% 0% 0% 0%

其他 0% 0% 2.4% 0% 0% 2%

表四-3,為參與者小孩的母語能力,其平均數為 3.4,除了參與者為外省族 群的小孩母語能力為流利之外,其餘各族群參與者小孩的母語半數以上都未達流 利的程度,福佬族群的小孩〝聽懂,會說一些〞的百分比甚至比〝流利〞高;客 家族群的小孩有高達兩成以上〝聽懂一些,不會講〞,甚至有 3%〝無法聽說〞。

表 四-3 參與者小孩的母語能力

參與者族群 無法聽說 聽懂一些 聽懂 流利 平均數 標準差

不會講 會說一些

福佬人 0.3% 6.2% 47.2% 46.4% 3.4 0.62

客家人 3% 18.2% 39.4% 39.4% 3.15 0.83

外省人 0% 4.9% 19.5% 75.6% 3.71 0.56

原住民_族 0% 40% 30% 30% 2.9 0.88

新移民 0% 0% 50% 50% 3.5 0.71

總和 0.4% 7.7% 43.8% 48.1% 3.4 0.65

由下表四-4 我們可以看出在 457 份有效問卷中,家長對其子女華語能力的評 估,其平均數為 3.9,各族群無顯著差異,無論是福佬、客家、外省族群皆有九 成以上達流利的程度,這表示各族群的華語能力都很強。

(43)

表 四-4 參與者小孩的華語能力

參與者族群 無法聽說 聽懂一些 聽懂 流利 平均數 標準差

不會講 會說一些

福佬人 0% 0.5% 7.8% 91.6% 3.91 0.30

客家人 0% 0% 6.1% 93.9% 3.94 0.24

外省人 2.4% 0% 7.3% 90.2% 3.85 0.53

原住民_族 10% 10% 0% 80% 3.5 1.08

新移民 0% 0% 0% 100% 4 0.00

總和 0.4% 0.7% 7.4% 91.5% 3.9 0.36

下圖六是根據表四-3 參與者小孩的母語能力和表四-4 參與者小孩的華語能 力所繪製而成,從圖六我們可以很明顯的觀察出,不論是福佬還是客家族群的小 孩華語能力平均數都高於母語能力平均數。

圖 五 參與者小孩母語和華語能力平均數

三、家庭成員間交談使用母語與華語的比重

依據表四-5 問卷填答者家庭成員交談使用母語與華語比重為:

夫妻與父母(第一代和第二代)溝通主要是傾向母語(佔 55.1%),無論是 福佬、客家或是外省族群大多數都以母語和父母溝通。夫妻之間的溝通主要是傾

(44)

向華語(佔 44.8%)。參與者和子女(第二代和第三代)溝通主要是傾向華語(佔 62.1%)。配偶和子女(第二代和第三代)溝通主要是傾向華語(佔 62.5%)。祖 父母與子女(第一代和第三代)溝通主要是傾向母語(佔 46.4%)。子女之間的 溝通則是傾向華語(佔 69%)。

三代人用母語華語溝通的比例和流失率:

第一代和第二代以母語溝通的人口比例為 55.1%、華語為 23.8%;第一代和 第三代以母語溝通比例為 46.4%、華語溝通 28.4%;第二代和第三代以母語溝通 比例為 17.4%、華語溝通 62.3%7。第一代和第二代以及第一代和第三代這兩組跨 世代用母語溝通的流失率為 15.79%8。第二代和第三代這兩組代間溝通的母語流 失率為 46.78%9。下圖七更能清楚看出世代間語言使用差異及語言移轉的變化(第 一代的代間溝通使用的語言無法由問卷資料取得,因此下圖無法呈獻出來)。

圖 六 三代家庭成員間交談使用母語和華語的比重

7第一代和第二代母語溝通比例:(16.7%+18.1%)/2,華語溝通比例:(62.1%+62.5%)/2

8第一代和第二代母語的溝通比例-第一代和第三代母語溝通比例(55.1%-46.4%)佔第一代和第

二代母語的溝通的比例,即 8.7/55.1。

9第二代夫妻之間母語溝通比例-第三代子女之間母語溝通比率(29.5%-15.7%)佔第二代夫妻之間

母語溝通比例,即 13.8/29.5。

(45)

表 四-5 家庭成員間交談使用母語與華語的比重

傾向母語 約一半 傾向華語 不適用 平均數 標準差

夫妻 福佬人 59.3% 20.8% 19.1% 0.8% 2.27 1.28

與 客家人 42.4% 30.3% 27.3% 0% 2.61 1.30

父母 外省人 34.2% 14.6% 51.3% 0% 3.17 1.63

原住民_族 30% 0% 70% 0% 3.70 1.49

新移民 50% 0% 50% 0% 2.50 2.12

總和 55.1% 20.4% 23.8% 0.7% 2.41 1.36

您 福佬人 31% 28.6% 40.2% 0.3% 3.03 1.29

與 客家人 27.3% 9.1% 63.7% 0% 3.55 1.52

配偶 外省人 24.4% 17.1% 58.5% 0% 3.39 1.48

原住民_族 10% 0% 90% 0% 4.20 0.92

新移民 0% 0% 100% 0% 4.00 0.00

總和 29.5% 25.4% 44.8% 0.2% 3.13 1.33

您 福佬人 15.9% 24.3% 59.8% 3.55 1.18

與 客家人 21.3% 9.1% 69.7% 3.85 1.50

子女 外省人 22% 7.3% 70.7% 3.63 1.53

原住民_族 10% 0% 90% 4.50 0.97

新移民 0% 50% 50% 4.00 1.41

總和 16.7% 21.2% 62.1% 3.60 1.24

配偶 福佬人 17.3% 22.4% 60.4% 3.55 1.21

與 客家人 27.3% 6.1% 66.7% 3.70 1.53

子女 外省人 22% 7.3% 70.7% 3.63 1.53

原住民_族 10% 0% 90% 4.40 0.97

新移民 0% 0% 100% 4.00 0.00

總和 18.1% 19.3% 62.5% 3.59 1.27

祖父母 福佬人 49.9% 25.9% 23.5% 0.8% 2.59 1.31

與 客家人 27.3% 24.2% 48.5% 0% 3.33 1.47

子女 外省人 36.5% 12.2% 48.8% 2.4% 3.10 1.70

原住民_族 20% 0% 60% 20% 4.30 1.64

新移民 50% 0% 50% 0% 3.00 2.83

總和 46.4% 23.9% 28.4% 1.3% 2.73 1.40 子女 福佬人 14.3% 15.4% 68.5% 1.9% 3.82 1.26 之間 客家人 21.2% 12.1% 66.7% 0% 3.79 1.43

外省人 26.8% 2.4% 68.3% 2.4% 3.66 1.67

原住民_族 10% 0% 90% 0% 4.50 0.97

新移民 0% 0% 100% 0% 4.50 0.71

總和 15.7% 13.6% 69% 1.8% 3.82 1.30

(46)

四、家人在家使用母語的頻率

表四-6 問卷填答者家人在家使用母語的頻率以〝經常〞(佔 41.4%)最多,

但是約有兩成填答〝很少〞和〝幾乎沒有〞的選項,母語流失可以從這邊窺見端 倪。以族群別來看,福佬族群經常在家使用母語佔 45.6%最高,這可能是導致表 四-2 福佬族群小孩的母語還有過半數為台語的原因之一。

表 四-6 家人在家裡使用母語的頻率

福佬人 客家人 外省人 原住民_族 新移民 總和

幾乎沒有 2.4% 15.2% 7.3% 30% 0% 4.4%

很少 14.3% 27.3% 12.2% 10% 50% 15.1%

偶爾 27% 21.2% 19.5% 50% 50% 26.5%

經常 45.6% 27.3% 26.8% 0% 0% 41.4%

總是 10.8% 9.1% 34.1% 10% 0% 12.7%

五、家庭最常使用的語言

表四-7 可得知華語為家庭中最常使用的語言(佔 71.6%);其次是台語(佔 27.8%),客語在客家族群家庭幾乎不使用了。除了福佬族群之外,客家族群有 18.2%;外省族群有 9.8%的人口,在家庭中常使用台語,再次證明台語和華語一 樣都有族群之間溝通的功能。下圖八能更清楚看出所有參與者不分族群,在家中 最常使用的語言皆以華語佔較多數,無一例外。

表 四-7 家庭最常用的語言

福佬人 客家人 外省人 原住民_族 新移民 總和

華語 67.9% 81.8% 90.2% 90% 100% 71.6%

台語 31.5% 18.2% 9.8% 0% 0% 27.8%

客語 3% 0% 0% 0% 0% 2%

原住民語 3% 0% 0% 0% 0% 2%

新移民語 0% 0% 0% 10% 0% 2%

(47)

圖 七 家庭最常用的語言

由上述可知從參與者孩子的母語能力來看,除了外省族群的母語最流利 (75.6%)之外,福佬(46.4%)、客家(39.4%)其他族群的母語能力流利程度都沒有超 過一半。小孩母語能力流利的有 41.8%,不流利的有 51.9%,而相對的小孩的華 語能力流利高達 91.5%,不流利的只有 8.5%。家庭成員間交談時第一代對第二 代使用母語交談曾高達 55.1%,華語只有 23.8%。但是,第二代對三代使用華語 的的比例將近 56.5%,甚至比第一代對第二代的母語交談的比例還高,而使用母 語的比例只有 21.4%。第三代華語使用 69%,母語更低到只有 15.7%。值得一提 的是第一代跟第三代之間的溝通母語佔 46.4%而華語只有 28.4%,似乎為母語的 傳 承 丟 下 了 救 命 浮 板 。 華 語 為 家 庭 中 最 常 用 的 語 言 占 最 多 (71.6%) , 台 語 (27.8%),客語(2%),原住民語(2%),新移民語(2%)。這些數據說明,不管是哪 個族群的母語都漸漸被名為「國語」的土壤一鏟一鏟的覆蓋,取而代之的華語將 會為母語的未來豎起墓碑。

第二節 語言態度

本節主要分成三個部份論述:一是不同地區學童家長的語言態度;二是不同 婚姻類型學童家長的語言態度;三是不同家庭類型學童家長的語言態度。

(48)

根據問卷 C 語言態度整理出資料如表四-8,問卷結果顯示大多數家長贊成早 一點學習華語(強勢語言),不認為家庭中應該只有華語一種語言;不贊成為了 保存母語,在家中跟小孩只說母語,換句話說是贊成家中使用語言為母語和華語 的雙語現象。不認為母語對小孩的華語有不良的影響,認為小孩很容易在外學會 華語,對會雙語的兒童學業成績比較好,持保留態度;認同母語非華語的學生,

學校教授母語教育的重要性,認為家長有保存母語的責任,贊成學校實施母語教 育,不認同會說該族語言才是該族群的人,不贊成為了方便在台灣只說華語就好。

表 四-8 學童家長對語言教育的態度

傾向反對 中立 傾向贊成 平均數 標準差

1.我認為越早學華語,華語會 越好

個數 43 116 298 3.81 0.97

百分比 9.4% 25.4% 65.2%

2.我贊成在家中跟小孩只說 華語

個數 263 124 70 2.51 1.01

百分比 57.6% 27.1% 15.3%

3.我認為家庭為了保存母語 必須跟小孩只說母語

個數 196 119 142 2.92 1.07

百分比 42.9% 26% 31%

4.我贊成在家說母語和華語 個數 7 42 408 4.26 0.70

百分比 1.5% 9.2 89.2%

5.我認為母語對小孩的華語 有不良的影響

個數 356 70 31 2.04 0.91

百分比 77.9% 15.3% 6.8%

6. 我認為小孩很容易在外學 會華語

個數 21 122 314 3.82 0.81

百分比 4.6% 26.7% 68.7%

7. 我認為會雙語的兒童學業 比較好

個數 80 206 171 3.30 0.95

百分比 17.5% 45.1% 37.5%

8. 我認為對母語非華語的學 生,學校的母語教育相當重要

個數 28 154 275 3.70 0.83

百分比 6.2% 33.7% 60.1%

9. 我認為家長有保存母語的 責任

個數 7 83 367 4.04 0.70

百分比 1.5% 18.2% 80.3%

10.我贊成學校實施母語教育 個數 18 93 346 3.95 0.78

百分比 3.9% 20.4% 75.7%

11.我認為會說母語,才算是 那一個族群的人

個數 163 164 130 2.91 1.04

百分比 35.7% 35.9% 28.4%

12. 我認為華語最方便,台灣 只要說華語就好

個數 337 101 19 2.07 0.84

百分比 73.7% 22.1% 4.1

數據

表  二-2 RLS 理論的各程度相關復興對策 級別  語言復興對策  主要用意  第  1  級  此階段各種語言都不能因此而掉以輕心,必須持續的 以各種方式維繫族語之地位,例如法國耗費相當多之 心力防禦英語勢力凌駕於自身母語之上。  欲超越雙語社 會,使母語得 已逐步進入政 治權力中心  。 第  2  級 在強勢語言主導的高級政府機關與媒體單位中,弱勢族群缺乏意見表達管道。應促使政府開放與中央權力相關單位之雙語服務,並在國家所屬媒體中安排以母語表達之節目。 第  3  級 須設法在地區性機關部門等工作
圖  一  家庭語言政策模式
表  三-1 有效樣本基本資料統計一覽表  背景變項  細      目  人      數  百  分  比  家庭類型  1.小家庭  286  62.6 2.三代同堂 147 32.2  3.單親家庭  9  2  4.祖孫家庭  15  3.3  參與者的族群  1
表  四-4  參與者小孩的華語能力  參與者族群  無法聽說  聽懂一些  聽懂  流利  平均數  標準差          不會講  會說一些              福佬人  0%  0.5%  7.8%  91.6%  3.91  0.30    客家人  0%  0%  6.1%  93.9%  3.94  0.24    外省人  2.4%  0%  7.3%  90.2%  3.85  0.53    原住民_族  10%  10%  0%  80%  3.5  1.08    新移民
+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9 The pre-S1 HKAT is conducted in all secondary schools in July every year to assess the performance of students newly admitted to S1 in Chinese Language, English Language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influence level of the variables to pension reform, 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job characteristic,

There are existing learning resources that cater for different learning abilities, styles and interests. Teachers can easily create differentiated learning resources/tasks for CLD and

Thu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determine the segments for wine consumers in Taiwan by product, brand decision, and purchasing involvement, and then determine the

Therefor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hospitality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 based on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and also determine the moderating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researcher’s 19 years learning process and understanding of martial arts as a form of Serious Leisure and then to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status quo of the food quality and service quality for the quantity foodservice of the high-tech industry in Taiwan;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ulticultural literacy and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of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in Taich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