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節 閱讀相關意涵及課外閱讀的重要性 本節研究的範圍分為二部份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 第一節 閱讀相關意涵及課外閱讀的重要性 本節研究的範圍分為二部份"

Copied!
3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旨在探討桃園縣國中生課外閱讀與基本學力測驗成績的關 係,故先研究國內外相關文獻,以建立本研究之理論架構,本章共分四 節:第一節探討閱讀相關意涵及課外閱讀的重要性;第二節分析影響課 外閱讀的相關因素;第三節探討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意涵;第四 節探討課外閱讀與學業成就的相關研究。

第一節 閱讀相關意涵及課外閱讀的重要性

本節研究的範圍分為二部份。首先探討閱讀相關意涵,其次分析課 外閱讀的重要性,了解閱讀的意義及課外閱讀的重要有助於課外閱讀的 推動。

壹、閱讀相關意涵 一、閱讀意涵

閱讀是教育與學習的核心,學校中幾乎每一門學科的知識都要經由 閱讀而學習。台東師院楊茂秀教授說:透過閱讀,可以跨越環境限制,

穿梭古今中外,進入另一個時間與空間,另一種文化。前教育部長曾志 朗也指出:「閱讀是教育的靈魂」,唯有透過閱讀才能打破課堂教育的限 制,也才有終身學習的可能(齊若蘭,民 91)。Roger(2001)認為閱讀 是從印刷或手寫文字中獲得意義的行為,它是學習的基礎也是日常生活 中最重要的技能之一,想要獲得資訊必須透過閱讀。閱讀是從文字、符 號、公式、圖表等書面材料中獲取資訊的過程,閱讀發展過程會隨著年 齡增加和能力提高而產生變化,閱讀分為二階段:(一)初期階段:把文 字符號變成聲音。(二)高級階段:書面材料的理解,是獲取知識的過程

(2)

(宋鈞,民 82)。以閱讀心理學的角度觀之,閱讀是一種從書面資料中獲 得意義的心理過程,也是學習必備的一種基本智力技能(朱作仁,民 82) 美國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 John Carroll 認為「閱讀」就是讀者依靠視線不 斷移動和停頓,藉由認字和理解,從印刷文字中接收有意義的信息的過 程。Carroll 進一步分析學習閱讀的過程必須:(一)學會說想要進行閱讀 的那種語言;(二)能掌握字和音的對應關係,以便弄清楚字的發音;(三)

會使用字形、上下文的關聯性等各種認字的訣竅;(四)明白文字是用來 表示口語中的對等詞,並了解兩者的意義是相同的;(五)能根據自己的 經驗對所閱讀的東西進行判斷和思考(王穎等,民 80)。

林振春(民 89)認為,閱讀是一種動機、一種能力、一種習慣、一 種風氣,要教出喜歡閱讀的孩子,首先要激發他的閱讀動機,營造家庭 的閱讀氣氛。閱讀是一種行為,這種行為不是天生的本能,而是一種後 天習得的技巧。林建平(民 89)認為閱讀是各學科學習必備的基本技巧,

它使學生了解外在的世界,擴展了生活的領域。洪蘭(民 91)認為閱讀 是主動的訊息獲取歷程,閱讀可以活化大腦,累積豐富的背景知識,激 發創造力。吳紹群(民 90)則認為閱讀是人類在社會上生存的重要技能,

也是吸收知識的具體行為。林清山(民 87)將閱讀分成兩個層次:一是 學習閱讀;另一是經由閱讀而學習。前者將閱讀視為學習的目的,後者 將閱讀視為一種工具。柯華葳(民 80)認為閱讀包含兩個部分,一是認 字(decoding),一是理解(comprehension)。認字是指閱讀時將印刷字轉 換為口語字的能力;理解是思考文字符號意義的歷程,並整合整篇文章 的意義。陳明來(民 90)認為閱讀是人類古老的活動之一,即使邁入資 訊時代,閱讀能力仍是學習型社會的指標之一,更是現代公民不可或缺 的素養。邱天助(民 88)認為閱讀是一種心情紓解,有移情作用,產生 同理(empathy)的效果,閱讀適當作品可以激勵自己,給予力量勇於面

(3)

對人生波折。黃毅志(民 89)以社會學視角觀察認為,閱讀之文化品味 高者,喜歡閱讀高品味之讀物,且在閱讀的過程中,又繼續提高文化品 味與文化資本。陳欣希(民 90)認為閱讀是多元感官與多元素材的交會;

閱讀是無時無刻都在發生的;閱讀就是生活。

Downing 和 Leong(1982)強調閱讀是意義的獲得,是一種譯碼的過 程,將閱讀符號譯成聲音的形式。Nagy(1997)認為人類有了文字就有 閱讀,它是隨文字發明而產生的活動,能突破時間及空間的限制,閱讀 是瞭解世界的一種方法。Deekle(1995)認為閱讀能提供廣泛而基礎之知 識和理解。研究閱讀的專家 Goodman 認為:閱讀是心理語言的猜測遊戲,

從眼睛視覺刺激給大腦,到大腦建構出意義;閱讀歷程必須經歷視覺、

感知、語法以及語意等四個循環;有效的閱讀首重於理解,且處在讀寫 的環境中自然能學會讀寫;閱讀同一篇文章的兩個讀者不會建構出相同 的意義(Goodman 著,洪月女譯,民 87)。

綜合上述研究發現:閱讀除了可以紓解心情,達到娛樂目的之外,

也是日常生活中及終身學習所必備的基礎能力。透過閱讀可以獲得資 訊、了解外在的世界,擴展生活的領域、累積豐富的背景知識,激發創 造力。閱讀也是各學科學習必備的基本技巧,學校中幾乎每一門學科的 知識都要經由閱讀而學習。

二、課外閱讀意涵

閱讀一般被制式化地分為「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顧名思義「課 內閱讀」大多是學生在課堂上,在教師指導下,有目的、有計劃、統一 進行的教科書閱讀,或課餘學生為了考試、為了提昇學習效果所從事的 參考書閱讀。李浩、滕曉青(民 92)認為,學生的閱讀活動,按照學習 環境和方式的不同,可分為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課內閱讀大都在課堂

(4)

上,在教師指導下,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而課外閱讀基本上是放任 自由的,教師和家長對其關注較少,學生課外閱讀的動機各異、水平不 一,方法內容不盡相同,但基本上課外閱讀在學生中是非常普遍的行為。

張清榮(民 84)認為閱讀包含以學校教育為推動力量,以升學考試為主 的「課內閱讀」和以消遣休閒為推動力量,以興趣紓解心情為主的「課 外閱讀」。陳明來(民 90)認為課外閱讀係指學生所閱讀的讀物是學校教 科書及升學參考書以外的讀物,其中包括教師在課程活動中指定讀物的 閱讀活動。

Roger(2001)強調閱讀在日常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並將其分 為三種類型:(一)例如,學生在教室裡閱讀教科書,上班族在工作場所 閱讀工作文件,一般人看交通標誌、看地圖、看菜單、看藥瓶子上的標 籤、看操作說明書或填寫所得稅申報單、工作申請單等,這些都稱為「功 能性閱讀」(functional reading)(二)有些人為了自己特殊嗜好或需求而 去閱讀小說、雜誌、傳記、冒險故事、時事報導、體育活動等就叫做「娛 樂性閱讀」(recreational reading)。(三)閱讀的目的是要從文本中得到一 種一般的概念,發現一件特別的事實或例子就稱為「調查性閱讀」(survey reading)。俄亥俄州立大學教育學博士 Maia Pank Mertg 則認為閱讀的主 要類型為:(一)增廣見聞式的閱讀。(二)求證式的閱讀。(三)附會風 雅式的閱讀。(四)消遣式的閱讀(洪鶯娟譯,民 67)。陳龍安(民 80)

將課外閱讀類型由淺到深分為四類:(一)理解性閱讀;(二)詮釋性閱 讀;(三)評論性閱讀;(四)創造性閱讀。林振春(民 89)指出課外閱 讀的類型有:(一)累積性的閱讀。(二)理解性的閱讀。(三)鑑賞性的 閱讀。(四)評價性的閱讀。(五)創造性的閱讀。(六)消遣性的閱讀。

(七)專題性的閱讀。(八)發展性的閱讀。(九)探測性的閱讀。(十)

實用性的閱讀。(十一)交叉性的閱讀。大陸學者黃葵及俞君立(民 85)

(5)

依閱讀目的將閱讀的類型分為(一)學習性閱讀:1.累積性閱讀。2.理解 性閱讀。3.發展性閱讀。(二)工作性閱讀(三)研究性閱讀:1.檢索性 閱讀 2.評論性閱讀 3.考證性閱讀。4.考題性閱讀。5.創造性閱讀。(四)

生活性閱讀:1.消遣性閱讀。2.鑑賞性閱讀。陳明來(民 90)以閱讀目的 將閱讀分為:(一)學習型閱讀。(二)評論性閱讀。(三)研究性閱讀。

(四)創造性閱讀。(五)欣賞性閱讀。(六)消遣性閱讀。

綜合上述文獻,閱讀包括以學校教育為推動力量,著重在閱讀教科 書與升學參考書,以升學為導向的「課內閱讀」和依個人意願、興趣、

程度、需求及目的之不同而從事的「課外閱讀」。一般言之,課外閱讀是 自願選擇的閱讀,沒有任何限制與規定,以滿足求知慾或娛樂

(entertainment)需求,也是一種休閒(relaxation, recreation)活動(高 蓮雲,民 81)。

貳、課外閱讀的重要性

人類的知識絕大部分都是通過閱讀得到,閱讀在日常生活中扮演著 重要的角色,透過閱讀我們可以知道過去的事、現在的事、未來的事,

我們可以探索心靈、了解他人以及認識宇宙世界。喜愛閱讀的孩子,在 認知、解決問題與環境應對的能力,遠超過不愛閱讀的小孩。多閱讀且 及早培養閱讀習慣,不只提供孩子更廣大的想像空間,更能加強與人溝 通的能力,以及有助於日後終生閱讀習慣的養成(周祝瑛,民 90)。前教 育部長曾志朗先生從事認知心理學的研究,深切瞭解閱讀能力與閱讀習 慣的重要,積極推動閱讀運動(國家圖書館,民 89)「活到老,學到老」,

生活本身就是不斷的學習,尤其是科技發達、資訊日增的現代,更需要 終生學習以適應變化快速的社會需要,閱讀已是一生學習所不可少的基 本工具,不能閱讀,就無法學習(高蓮雲,民 81)。

(6)

閱讀對人文涵養、心智增進、知識增長、價值觀的改變、人生奮鬥 目標的啟發皆有深遠影響,先進國家皆視閱讀為提昇國民素質之利器,

推動不遺餘力(國家圖書館,民 89)。閱讀課外書刊可以擴展知識領域,

提高學生的知識水準以及涵養學生高尚的品格(胡鍊輝,民 78)。閱讀 能夠滿足人類追求愉悅、快樂等基本心理需求及知識增長的附加價值。

以休閒之視野來討論,閱讀可以是一種愉悅的享受過程;以知識獲取之 觀點來說,閱讀可以增廣見聞(謝彩瑤,民 90)。閱讀優良圖書有助於 青少年讀者的自我認知與社會化的過程,經由閱讀的過程,參考書中人 物角色解決問題的方式,發展出適合自己的解決問題之道,進而應用於 日常實際生活當中。另外以閱讀為治療的手段,或以文學提昇心理健康 的「書目療法」(bibliotherapy)可應用於青少年心理與行為之調適,亦 即青少年經由閱讀,產生正確的認知態度和行為,以導正其心理與行為 上的障礙(陳書梅,民 92)。

課外閱讀不僅能增進閱讀理解,對書寫形式、拼字、文法訓練或寫 作能力都有助益(Kirsch & Guthrie,1984)。而劉明宗(民 89)觀察也指 出,學生若能大量課外閱讀將產生以下數項功效:(一)提昇學習興趣。

(二)增進語文能力。(三)促進智力開發。(四)能陶冶思想品格。

(五)能養成好習慣。人的認知能力,一般指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

想像力以及思維力等,只要透過閱讀活動便能獲得深入的發展。閱讀對 於心靈就像運動對身體一樣重要,如果孩子的閱讀材料少,思想的訓練 也會少,直接影響思維,甚至影響大腦的發展(劉筱玲,民 92)。閱讀 可以增加背景知識,背景知識強的人在同等時間內所吸收到的知識,遠 比沒有背景知識的人多了很多。二十一世紀的有效學習方式應由廣泛閱 讀累積知識做起,並且藉由背景知識的建構再去創造新的知識,也唯有 具備豐富的背景知識才能培養創造力及批判思考能力(洪蘭,民 88)。

(7)

張瓊元(民 92)研究發現,閱讀能力與國家競爭力呈現正相關,閱讀能 力愈高的國家,其競爭力愈強,閱讀能力能預測國家競爭力。

綜合上述研究觀之,閱讀係一切學習的主要基礎,閱讀能力是終身 學習必備的能力之一,閱讀在日常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閱讀課外書刊 除了可以有效吸收知識,擴展知識領域,提高知識水準之外,也可以刺 激大腦神經的發展,使大腦不會退化。此外國民閱讀能力更是國家競爭 力的關鍵,也是檢視個人學習知能與國家教育政策成敗的重要指標。

第二節 課外閱讀狀況涵蓋之相關因素

影響學生課外閱讀的因素很多,個人的智力或思維能力和閱讀能力 的發展確實有極其重要的關係,但政府教育政策能大力支持、圖書館能 提供豐富的優良讀物、學校能運用適當閱讀策略、家長能鼎力的配合、

出版商能標示圖書的難易度等這些來自教育政策、家庭、學校和社會等 環境因素的刺激影響也有很大的關聯。George Weber 在一項研究中發現,

學校對學生的閱讀能力有三個顯著的影響要素:一、強而有力的行政人 員。二、學校對閱讀教學的重視。三、學校圖書館擁有大量可供學生閱 讀的書籍。另項研究也發現,能提供難度適中的閱讀教材並能運用啟發 思維能力的教學方式所培養出學生的閱讀能力,要比一般未進行這類方 法的教學方式要好(Weber,引自王穎等,民 80)。家庭參與孩子的學習與 否,能預估孩子們在閱讀及其他課業的成就,因此西元 1994 年「改革美 國學校法」中的第一條款,即包含發展「家庭--學校公約」的條款,就是 每一所接受第一條款補助的學校必須有一份「家庭—學校公約」,明列家 庭和學校在幫助學生達到高學業標準上的責任(施吟噡,無日期)。

(8)

本節擬從個人因素和外在因素來探討影響國中生課外閱讀相關因 素,其中個人因素包括閱讀動機、閱讀興趣、閱讀態度、閱讀習慣、性 別因素。外在因素包括家庭閱讀環境、學校閱讀環境和社區閱讀環境。

壹、 個人因素 一、閱讀動機

動機(motivation)是用來解釋人類行為產生的原因,心理學通常把 直接推動行為的內部動因稱為動機,而把激起動機活動的外部因素稱作 誘因(Inducement)。而學習動機是由學習需要、興趣、情緒、意志等因素 所組成。陳立(民 82)將「動機」詮釋為行為發動的起因,分為(一)

內在動機:就是本能或從生理需要產生的驅力;(二)外在動機:因外界 刺激而產生需求,內外動機是促成行為的因素。研究閱讀動機,一般多 採用閱讀動機問卷量表來調查(Wigfield & Guthrie,1995,1997; Gambrell, 1996;林建平,民 84; 李素足,民 87; 陳怡華,民 90; 陳明來,民 90;劉 佩雲、簡馨瑩、宋曜廷,民 92)。

學者專家對閱讀動機各有不同的觀點:張春興(民 72)認為閱讀動機 原則上都是內動的,但是引起動機的原因可能是內發的,就是一般所言 的好奇心與求知欲,也可能是外誘的,即教育上常用的獎懲措施。郭麗 玲(民 89)認為青少年大多為了休閒、擴展知識與經驗、磨鍊理解力以 及使思想馳騁等動機而閱讀課外讀物。林儒(民 91)認為外在環境的誘 因,才有可能激起人類內在知識探求方向,閱讀必須有外在環境的激發,

才有可能延伸閱讀的面向。吳宜貞(民 87)指出,促進閱讀動機的因素 包括:(一)教師之明確閱讀模式。(二)豐富藏書之教室環境。(三)選 擇之機會。(四)和他人互動機會。(五)熟知書籍的機會。(六)提供適 當誘因。Wigfield 與 Guthrie 等也認為閱讀動機的成份應包括:(一)好奇

(9)

( curiosity):指對特定閱讀主題的興趣,對有興趣學習的渴望並建構新 主題於先備知識上;(二)投入(involvement):透過主觀工作價值與正 向情感的美感享受而忘我地投入閱讀中;(三)重要(importance):主觀 地視閱讀為重要的工作價值;(四)成績(grades):希望被視為好學生或 為得到某種好成績而閱讀;(五)認可(recognition):視獲得實際能力或 目標達成的認可是成功的閱讀;(六)競爭(competition):在閱讀中勝過 別人的渴望(Wigfield &Guthrie, 1995,1997; Wigfield, Guthrie, &

McGough,1996)。社會動機(因閱讀時與同儕、朋友或家人分享或透過追 求閱讀意義而能成為某社群一員的過程中,會因社會文化原因而順從、

符應外在或他人的期望而閱讀)促進閱讀量的增加(Guthrie, Schafer, Wang,

& Afflerbach, 1995)和閱讀成就(Wentzel,1996)

國內外相關研究發現:(一)閱讀動機在性別、年級、社經地位、種 族及城鄉之間具有顯著差異:女生的閱讀動機,閱讀的自我信念較強,

對閱讀評價較高,其閱讀態度較男生正向(李素足,民 87; Wigfield &

Guthrie, 1995, 1997)。(二)學生的閱讀動機(閱讀的重要性、好奇心、

美感享受、以及為成績而閱讀)與閱讀行為(閱讀次數、頻率、數量和 廣度)皆有顯著相關(Wigfield &Guthrie,1995,1997;Wigfield et al.,1996)

(三)閱讀動機會影響閱讀材料處理的深淺、閱讀時間投入的多寡、以 及閱讀種類或閱讀的目的(如好奇心、獲得認可、獲得好成績等)的選 擇,而閱讀的信念(能否成功閱讀的能力和信心)與價值也影響閱讀成 就(Wigfield & Guthrie, 1997)。

國內外有關兒童與青少年閱讀動機方面可能影響因素之探討分述說 明如下:

(一)兒童方面

陳怡華(民 90)研究發現國小四年級學生的閱讀動機與國語科學業

(10)

成就有顯著的相關。林建平(民 84)以問卷調查發現,高閱讀理解兒童 有較高的閱讀動機。劉佩雲、簡馨瑩、宋耀廷(民 92)研究台北縣國小 五六年級學童閱讀動機與閱讀行為結果顯示:閱讀動機與閱讀行為之間 呈現正相關,而女生的閱讀動機高於男生,五年級學生的閱讀動機與閱 讀行為皆高於六年級,在閱讀動機上有社經地位的差異,高社經地位者 的閱讀動機較低社經地位者強。馮秋萍(民 87)研究認為兒童課外閱讀 動機是因為無聊、為了打發時間等原因,屬娛樂性但非目的性的行為。

林士郁(民 90)研究也發現國小學生的閱讀動機和父母的閱讀教養方式 有顯著正相關,並且個人閱讀動機較高時,為課業、為興趣而閱讀的時 間、天數都會增加,到書店買書或上圖書館借書的數量也相對較多。陳 雁齡(民 91)研究發現大多數中部地區的學童都喜愛參與閱讀活動,參 與閱讀活動的動機大多為求得新知,而增加新的知識、增進作文能力和 找到問題的解答是國小學童認為閱讀對自己最大的影響。顏美鳳(民 92)

調查台北縣國小六年級學生課外閱讀動機以「充實生活知識與經驗」居 多。李素足(民 87)研究中部地區國小高年級學童閱讀動機發現:女生 顯著高於男生,城鄉間具有顯著差異,小型及中型的學校顯著高於大型 學校。

Wigfield & Guthrie(1997)的閱讀動機問卷調查發現,兒童的閱讀內 在動機比外在動機更能有效預測閱讀的數量與廣度,而且女生的閱讀動 機比男生高。Gambrell 等(1996)從訪談結果發現影響國小中年級學童 閱讀動機的四個重要因素:1.接近書本的機會。2.擁有自主選擇書本的權 力。3.對故事內容的熟悉度。4.在閱讀過程能否和他人溝通、交換心得、

獲得肯定等的人際互動。Wigfield &Guthrie(1995 )對小學 4-6 年級學童 的研究發現,不同年級的閱讀動機有顯著差異,年級愈低,閱讀動機愈 高,年級愈高,閱讀動機愈低。

(11)

(二)青少年方面:

蘇蘅(民 83)研究指出,青少年閱讀漫畫的原因依次為內容有趣好 笑、畫面美觀動人、打發時間、內容生動感人、具有想像力以及內容刺 激。陳明來(民 90)研究台北市公立國中生課外閱讀行為發現,學生的 閱讀動機與性別、態度有關,主因是打發時間。水心(民 66)對國中學 生課外閱讀興趣的研究指出,一般國中學生從事課外閱讀的主要原因在 於增加知識,其次是因為課外讀物內容有趣好笑。他認為國中學生從事 課外閱讀的最主要動機,是出於主動的求知慾和好奇心。黃育君(民 87)

探究雲林縣青少年課外閱讀動機可歸納為:1.學習與求知:包括學校課業 與個人知識的探索、吸取新知識與新觀念,避免與外界脫節、滿足好奇 心;2.休閒娛樂:做為消遣與休息,使身心放鬆並打發時間;3.與生活相 關:增進人際關係、尋求問題解決之道,及為未來工作做準備;4.心靈啟 迪:滿足想像力、做為感情的宣洩、獲得情緒安慰等;5.其他:如師長或 朋友的影響等。

李浩、滕曉青(民 92)研究發現,高中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動機主 要來自三方面:教師的要求,朋友的影響,以及自我的需求(自我放鬆、

提昇、滿足)。楊曉雯(民 85)歸納建國中學學生的閱讀動機為:1.刺激 性動機(人、地點、事件、以及可得性等的刺激):屬於外在非預期性動 機,強度弱,壓力小,易於形成閱讀樂趣;2.目的性動機(老師指定、本 身學習目標):具預期性,動機較強、壓力較大,易產生疲勞。俄亥俄州 立大學教育學博士 Maia Pank Mertg 在某項研究中發現,高等學校的學生 閱讀原因,以「消遣」為最高動機;「求知」則為其次(洪鶯娟譯,民 67)。

Mellon(1990)在針對鄉村青少年的閱讀原因調查中表示,青少年閱讀的 原因主要在於娛樂、找尋好工作、瞭解世界所發生的事物,以及使生活 更為成功而閱讀。此外,有些青少年閱讀的原因則在於閱讀可逃避現實

(12)

或滿足好奇心。

綜合以上研究發現:中外兒童的閱讀動機在性別與年級上有差異,

女生的閱讀動機高於男生,低年級的閱讀動機高於高年級,閱讀動機與 閱讀行為有關;中外青少年學生的閱讀動機類似,包括增加知識、打發 時間、消遣、休閒娛樂、刺激等因素。小學生與青少年學生課外閱讀的 相同動機為求得新知、打發時間和娛樂。學生的閱讀動機大致可歸納為:

(一)內在動機:好奇心、娛樂、消遣、求新知;外在動機:家庭、學 校、同儕影響。(二)閱讀動機在性別、年級、社經地位、城鄉之間具顯 著差異(三)閱讀動機與閱讀次數、頻率、數量和廣度等閱讀習慣皆有 正相關。(四)閱讀動機與閱讀物的內容、外觀、可得性以及熟悉度有關。

二、閱讀興趣

張春興(民 72)認為動機促動的行為活動如果能獲得動機的滿足時,

個人將繼續傾向於重複該種活動,此種傾向即稱為興趣。興趣是因活動 獲得動機滿足而伴隨產生的一種愉快情緒。蕭前瑛(民 82)將興趣解釋 為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和從事某項活動的意識傾向。它表現為人們對 某件事物,某項活動的選擇性態度和積極的情緒反應。按內容,興趣可 分為物質的和精神的興趣。按目的,興趣可分為:(一)直接興趣,就是 事物本身引人入勝而產生的興趣;(二)間接興趣,就是事物的作用或活 動的結果所引起人們的興趣。黃葵和俞君立(民 85)認為閱讀興趣是指

「讀者對讀物和從事閱讀活動的喜好程度」,是「對讀物的內容、意義進 行積極探究以及對自身從事閱讀活動的主動性心理傾向」,而這種傾向會 表現在對文本和閱讀活動的喜愛與積極之閱讀態度上。Wade 等(1999)

認為引起讀者興趣的文本特徵(text characteristics)有:(一)重要、新 穎及有價值的資訊;(二)意想不到的資訊;(三)能使讀者的先前知識 經驗與文本內容連接的資訊;(四)可想像及描述的措辭;(五)作者提

(13)

出的概念與讀者所熟悉的連接,如比較或類比。造成讀者沒有興趣的文 本特徵有:(一)難以理解;(二)缺乏適當的解釋及背景知識;(三)困 難的措辭語法;(四)缺乏連貫性;(五)文本所出現的新訊息及理論沒 有可靠性。袁琳(民 87)也認為閱讀興趣反映出讀者積極的閱讀傾向,

並引導讀者對文獻資訊進行有目的的選擇,同時它還控制和發展閱讀活 動的深度與廣度。Douglas Waples(1932)認為影響讀者閱讀活動的主要 變數有性別、教育、職業、年齡、環境及閱讀時間等,而 Stephen Karetzky

(1982)則認為影響閱讀最重要的因素是讀者的閱讀興趣。

閱讀興趣是引起閱讀行為的主要原因之一,也與閱讀需求、閱讀動 機有密切的關聯。閱讀需求通常是閱讀興趣形成與發展的基礎,而閱讀 興趣也會引起閱讀動機,因此閱讀興趣會影響閱讀活動的進行,即讀者 閱讀資料的類型往往都由閱讀興趣來決定。PISA 學生能力評估也顯示,

對閱讀表現出高度興趣的學生,在閱讀測驗中的表現都明顯優於不愛閱 讀的學生,由此可見,閱讀興趣與閱讀能力之間,確實有密不可分的關 係(引自齊若蘭,民 91)。此外,家長的社經地位和教育程度、各國教育 制度、教師教學方式和其他社會因素都有可能影響學生閱讀表現的差 異,但是閱讀興趣的高低無疑是最重要的因素。

Wicks(1995)研究青少年的閱讀態度發現:(一)青少年男生常受到宣 傳廣告的影響而決定其課外閱讀的類型,此外也會根據讀物的種類、作 者及叢刊來選擇小說。(二)青少年閱讀小說的主要原因為消磨時間、消 遣娛樂或自我修養。此外能引起其閱讀動機的小說必須具備能增加想像 力、能協助短暫地逃避現實、情節驚悚以及能協助瞭解人類行為的現實 主義。(三)青少年的閱讀比較功利性質,會傾向學校指定的閱讀。

Mellon(1987)歸納北卡羅來那州東部中等學校九年級學生較常閱讀 資料有 :報紙、雜誌及漫畫書。其他如科學小說、運動或運動員傳記,

(14)

神秘及青少年浪漫愛情。但男女不同:男生傾向雜誌、運動/運動員傳記 及漫畫書;女生則傾向浪漫、神秘和雜誌。不過「年輕澳洲人閱讀中心」

(Australian Centre for Youth Literature,簡稱 ACYL)研究發現,十至十八 歲的男性青少年只有 31%覺得閱讀有趣,24%不想讀學校規定的讀物,其 他 45%則對閱讀沒有興趣或根本不碰讀物。而研究報告推測可能原因:

1.青少年同儕次文化不重視閱讀而重視娛樂。2.中學生功課增加,閱讀只 是其中之一。(三)家長以為大孩子已學會閱讀,停止督促。(四)中學 沒有大量閱讀時間,也可能中學的閱讀物無趣。(五)中學圖書館成為學 習資源中心,擺設與氣氛較嚴肅,也較難找到有趣的讀物(李瑟,民 91)。

PISA 研究指出,每個國家對閱讀表現高度興趣的學生,在閱讀測驗 的表現都明顯高於不愛閱讀的學生。從來不為興趣閱讀的學生平均閱讀 成績遠低於 OECD 的平均分數(引自齊若蘭,民 91)。

何耀坤(民 66)研究中學生的課外閱讀結果指出,中學生最喜歡看 漫畫,運動記事次之,然後是小說、文藝、經濟、家庭和政治。在閱讀 傾向方面,則注重刺激單純和實用性。

學者水心(民 66)在一項針對國民中學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研究中發 現,一般國中學生最喜讀的課外讀物,就類別而言依次為小說故事類、

歷史傳記、詩歌散文、地理遊記、藝術、以及自然科學和青年修養等類 的讀物,以性別作進一步分析則可發現冒險、神怪、歷史等故事最受男 生喜愛;幽默、歷史和冒險等故事最受女生青睞。

胡鍊輝(民 78)發現新竹市國中學生喜歡的閱讀物依次是:科學新 知、民間故事、童話故事、動植物自然新知、新詩、漫畫以及升學參考 書。

陳明來(民 90)研究發現性別、學業成就及閱讀態度與台北市國中 生的閱讀興趣有關。學生經常閱讀的課外讀物以漫畫居多,其次是圖書。

(15)

最喜歡的課外讀物是漫畫、推理偵探小說、幽默笑話、冒險小說及電影 連續劇原著。

黃育君(民 87)研究青少年閱讀行為發現,年齡與性別是影響青少 年閱讀興趣的主要因素,依主題內容分,青少年喜歡冒險故事、動物和 神秘故事。依性別分,女孩較喜歡愛情小說和歷史故事;男孩則較喜愛科幻 小說、戶外運動介紹、冒險故事與戰爭史等書刊。依資料型式分,國內的幾項 研究則呈現出青少年閱讀資料依次集中於圖書、報紙與雜誌,其中圖書即包括 各類小說、非小說與漫畫而以小說最受歡迎。

賴淑賢(民 88)利用問卷調查喬治亞中學(Georgia middle school)

六至八年級美國中學生的閱讀嗜好發現:(一)閱讀老師在教學活動中所 指定的書是中學生會選擇其所閱讀的書種的最大原因;(二)書中的故事 以及書中的角色是中學生選擇其所閱讀的書種的第二重要原因;(三)電 影、書的封面、同學朋友的推薦、父母兄姊等家人的推薦也都會影響中 學生閱讀時的選擇。西元 2002 年天下雜誌針對全台灣地區的課外閱讀調 查顯示,國中生最愛看漫畫,其次是科幻、偵探類書籍(引自齊若蘭,

民 91)

綜合上述研究,青少年因為在校上課時間長,升學課業壓力大,儘 管課外讀物呈現多面向,但仍以漫畫、推理、科幻、武俠、言情等類小 說為主軸,以調劑身心,舒緩情緒,打發時間為導向,而這些讀物大都 價值較低,也較不具學術價值。

三、閱讀態度

孫曄(民 82)將態度解釋為個體對人、事、物的一種積極或消極的 反應傾向,亦即態度就是個體對人、事、物、情境或想法所產生的特殊 反應或想法。一般心理學家認為態度的結構包括三個成分:(一)認知成 分:個人對態度對象是否贊同、是否相信;(二)情感成分:個人對態度

(16)

對象是否喜歡;(三)意動成分:個人對態度對象的行動意圖,行動準備 狀態。美國社會心理學家 H.C. Kelman(1961)把態度的反應區別為三種:

(一)順從:外在表示接受某種態度,但內在並未接受;(二)認同:由 於喜歡而願意接受的態度;(三)內部化:對態度對象完全認同,並成為 自己內在的一部分。態度可以影響行為,態度是引導或決定行為的動力,

積極態度可以引發贊同行為,消極態度產生不贊同行為。心理學家研究 發現態度越是強烈和明確,態度與行為越可能一致,態度越是具體,則 與行為的相關越高。

張春興(民 90)認為態度包含三種性質:(一) 認知性(cognitive):

對態度的對象有所認識與瞭解。(二)情感性(affective):對態度對象的 愛惡。(三)行為性(behavioral):對態度對象實際行動。Michael 等(1995)

指出,「閱讀態度是個人對閱讀行為的情緒感受與看法」,例如對課外讀 物表現喜歡或討厭的態度。Lewis 與 Teale(1980)認為閱讀態度包含三項因 素:(一)個人發展:閱讀的價值是獲得洞察自我、他人及生活的方式。

(二)效用:閱讀上的價值是達成教育或職業的成功,或是生活的經營。

(三)快樂:從閱讀得到的快樂。相關文獻發現,女生在閱讀態度上較 男生穩定、積極而正向(謝美寶,民 92;Kush &Watkins, 1996)。

有關課外閱讀態度之國內外相關研究分析探討如下:

Mellon(1992)研究北卡羅來那州東部中等學校九年級學生結果顯 示:(一)學生對閱讀態度基本上呈正面積極,但常因時間不夠,雖想閱 讀但沒有真正行動。(二)從事休閒閱讀活動的比例為 82%,不從事休閒 閱讀的學生,男生為女生的兩倍。(三)休閒課外讀物的主要來源為學校 圖書館。

陳明來(民 90)調查發現台北市公立國中生的課外閱讀態度是屬於 積極的態度,且和性別、學業成就及平均每天課外閱讀時間有關聯。

(17)

由上述國內外研究結果顯示:(一)基本上學生對課外閱讀態度是正 面積極的。(二)青少年學生課外閱讀常受到學校課業影響。(三)性別、

課外閱讀時間會影響閱讀態度。

四、閱讀習慣

閱讀習慣包含閱讀時間、閱讀數量、閱讀頻率、閱讀資料來源、閱 讀地點、閱讀時段、購書費用、選擇讀物根據及閱讀資料類型等要素。

習慣是一種觀念而非一種實體,習慣形成的過程是漸進式的,習慣常常 被廣泛用來描述重複的行為。張春興(民 72)從心理學的觀點認為習慣 有三種解釋:(一)習慣本身就是行為;(二)習慣是指某種行為表現的 方式;(三)習慣是指某種行為表現時,伴隨出現的另一種行為,因此習 慣是學得的行為。莊慧美(民 91)認為閱讀是一種行為,也是一種習慣,

既然是習慣,便可養成。閱讀習慣的養成不要操之過急,環境、時間、

教材的選擇,都有助於提昇閱讀能力知正面作用。另有文獻也發現:閱 讀頻率、廣度與數量高者會多參與社群,且可預測其閱讀理解、閱讀成 就與社會組織參與的程度(Guthrie, Schafer, & Hutchisan, 1991;Stanovich

& Conningham,1992)。此外與閱讀頻率關係最密切的是閱讀效能(閱讀的 能力),相關研究指出:當學童缺乏閱讀效能時會傾向避免具挑戰性(艱 澀內容)的閱讀活動(Baker & Wigfield,1999)。另有研究也指出:閱讀動 機愈高、閱讀次數愈多者,其閱讀頻率也愈高;愈喜歡閱讀文學類書籍 者,其閱讀動機愈強且愈常閱讀(劉佩雲、簡馨瑩、宋曜廷,民 92)。而 閱讀時間愈多者,知識理解能力與文學素養之發展則愈佳

(Krashen,1997/1998)。Shanahan 等(1998)學者研究指出,學生課外閱讀 越多,對閱讀越感興趣,而且閱讀技巧越能改進。林淑女(民 90)主張 有閱讀習慣的孩子,會有習慣看書、習慣思考,具備了自己尋找答案與 解決問題的能力,並具備終身學習的基本能力。學生會不會為興趣而閱

(18)

讀、喜不喜歡和別人討論讀過的書、逛書店和上圖書館看書的頻率高不 高,以及重不重視閱讀,都會影響他們未來的閱讀習慣。PISA 研究顯示:

OECD 國家中,44%的十五歲學生只有在需要蒐集資訊時才會閱讀;32%

的中學生表示,他們從來不曾純然為了享受閱讀的樂趣而閱讀;21%的學 生甚至認為閱讀完全是浪費時間。31%的學生會每天自由閱讀自己有興趣 的讀物,但時間不超過三十分鐘,而每天為樂趣而閱讀半小時到兩小時 的學生,其閱讀測驗平均分數明顯高於前者(齊若蘭,民 91)。

Lesesne(1991)調查中學生閱讀行為結果顯示:中學生不常進行課 外閱讀活動,有 75%學生表示每天閱讀時間低於 1 小時;20%學生表示過 去 6 個月內只閱讀 1 本書。

Mellon(1987)歸納研究結果顯示:1.九年級中學生從事休閒閱讀地 點以家裡(臥室或客廳)居多,其次為學校及搭乘校車時;2.以閱讀時間 而言:男生多在週末晚上,女生則經常在週末及週末晚上。

Terry(1994)從 6-8 年級學生中發現:1.由學生每天花在家庭作業的 時間(6 年級 1-2 小時有 22%,8 年級 40%)可解釋中學生各種閱讀行為 下降趨勢現象。2.年級愈高,娛樂為學生閱讀因素的比例愈高。

Peter D. Hart and Associates 對年齡在十二至十八歲的青少年所作的 調查顯示有 56%受訪者每年閱讀至少十本書,其中以初中生最勤於閱讀,

70%每年閱讀超過十本書,相較下,高中生只有 49%每年至少閱讀十本書

(藍先茜,民 90)。

Wicks(1995)研究結果顯示:(一)八到十年級的男生平均每天固 定閱讀 40 分鐘,或兩星期一本書,但隨著年級增加,其差異性擴大。(二)

從事閱讀時間大都是在晚上、睡覺前、和星期假日。(三)讀物來源主要 是學校圖書館、自己購買、他人贈送、和公共圖書館。(四)青少年男生 常受到宣傳廣告的影響而決定其閱讀的小說讀物,此外也會根據讀物的

(19)

種類、作者及叢刊來選擇小說。(五)青少年閱讀小說比例多於閱讀非小 說比例,而且比較傾向學校指定的閱讀。

Mellon(1987)研究青少年結果顯示:(一)閱讀資料來源:1.從朋 友處借書:女生 71%、男生 48%;2.公共圖書館:女生 66%、男生 40

%;3.自己購買:男女 83%。(二)男女生皆會利用晚間與週末閱讀,而 暑假亦為其閱讀的時間。(三)閱讀地點:1.在家:男生(78 %)、女生

(94%);2.在校期間:男女(50%以上);3.在校車上:男生(25%)、女 生(50%)。

水心(民 66)研究台灣地區國中生結果顯示:(一)閱讀資料來源依 次為:自己購買、家裡已有、向別人借的,很少是從圖書館裡借來的。(二)

每天所花在閱讀課外讀物的時間,大多數為三十分鐘及不足三十分鐘。

(三)大多數在自己家裡閱讀,少部分則在學校、書店、地方圖書館等 地方閱讀。

胡鍊輝(民 78)研究新竹市國中生結果顯示:(一)閱讀時間:星期 例假日佔(84.3%)、下午放學後(16.3%)、晚上溫習功課時(12.6%)、

中午飯後(7.1%)、以及早自修時間(5%)。(二)閱讀地點:家裡看課 外書最多,佔 90.2%,其次是在教室,佔 16.1%;其他為在學校以外的 圖書館(15.1%),書攤(13.6%),學校圖書館(12.8%)。(三)國中各 科教師都不太重視學生課外閱讀,只有 50.6%反應曾有老師介紹優良課外 讀物。(四)學生向圖書館借書情形普遍不踴躍。

蘇蘅(民 83)研究台北市青少年結果顯示:(一)閱讀資料來源:向 同學、朋友借閱(35.6%)、向租書店租閱(24.45%)、是自己購買(23.5

%),兄弟姊妹所購買(10.3%)(二)閱讀時間:一星期一小時以下(53

%)、一週在二至四小時(32.2%)、一週五小時以上(14.8%)。(三)閱 讀地點:在家中(86.8%)、在學校(36.7%)、漫畫出租店(27.8%)、其

(20)

他同學家(23.89%)。

陳明來(民 90)研究台北市國中生結果顯示:(一)閱讀資料來源以 自己和父母兄姊購買為主。(二)學生平均每天課外閱讀時數在一小時以 內,從事課外閱讀活動的時間大多是在放學後及星期假日。(三)從事課 外閱讀活動的地點以自己家裡居多。(四)選擇課外讀物的因素,以「書 本內容主題」「師友家人的推薦」及「原著改拍成電視劇或電影」為主。

黃育君(民 87)研究雲林縣青少年閱讀行為歸納如下:(一)閱讀資 料來源依次為:1.向文化中心圖書館或學校圖書館借閱。2.向同學或朋友 借閱。3.家中或自己購買。4.漫畫出租店租借;(二)閱讀場所依次為:

1.自己臥房的書桌上閱讀。2.學校教室。3.文化中心圖書館。4.學校圖書 館與書店;(三)每日閱讀時數依次為:1.一小時至二小時最多。2.半小 時至一小時。3.半小時以下。4.二小時以上。(四)從事閱讀時段依次為:

1.週末假日或寒暑假。2.每天晚上自修時間。3.學校下課時間或自修課時 間。4.每天睡覺之前或早上睡醒之後。5.上課時偷偷閱讀。6.每天坐火車 上學途中閱讀。

白璐(民 62)研究台北市中學生結果顯示:(一)不論初、高中學生,

平均回家花在課後作業時間需要二小時以上居多,因此,一般學生課外 閱讀時間並不多,平均每星期三小時以下者居多。(二)課外讀物主要來 源是由自己購買,其次是向別人借閱或家裡藏書。而向圖書館或小說出 租店租的人數並不多,可見中學生利用圖書館借書的人不多。

綜合以上國內外研究有關學生的閱讀習慣歸納如下:

(一)學生課外閱讀場所依次為:家裡、學校或圖書館。

(二)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時段大都在週末假日或放學後。

(三)學生課外讀物來源為:小學生大都來自家人,中學生除了自行購 買外也來自朋友、家人或圖書館。

(21)

(四)學生每天課外閱讀時間都不長,主要和課業壓力有關。

五、性別因素

根據相關研究顯示性別和年齡都和閱讀活動有顯著的相關性,但本 研究的對象都是年齡相仿的國中三年級學生,因此本文僅就性別部份加 以探討研究。

青少年會因好奇心與求知慾而閱讀,但許多研究指出性別是影響閱 讀的重要因素(Mertg 著,洪鶯娟譯,民 67;Greaney,1980)。Wigfield and Guthrie(1995)研究顯示,男女生的閱讀動機是不同的,女生的閱讀動 機較男生高,也比較願意投入閱讀活動。羅如蘭(民 82)研究指出,青 少年比兒童更具性別意識,兩性閱讀興趣的分別較顯著,此外對人與事 的觀點漸趨複雜,因此閱讀喜好會有所差異。Mellon(1990)的調查顯示,

青少年男學生喜歡的閱讀資料型式依次為:雜誌、運動和漫畫;女學生 依次為:浪漫愛情小說、神秘故事和雜誌。胡鍊輝(民 78)調查國中生 閱讀課外書刊發現,性別對於閱讀內容的喜好有所差異:漫畫(男 23%、

女 11.9%)、童話故事(男 27.8%、女 44.4%)、科學新知(男 56.0%、女 25.2%)、動植物自然新知(男 35.3%、女 38.9%)、童話故事(男 33.7%、

女 48.1%)、新詩(男 6.3%、女 29.6%)、升學參考書(男 15.1%、女 17.8%) 水心(民 66)發現男生最喜歡的故事依次為:冒險、神怪和歷史,而女 生最喜歡的故事依次為:幽默、歷史和冒險。蘇蘅(民 83)研究指出青 少年閱讀漫畫種類,會因讀者的性別而有所差別,男生比較愛看體育、

武俠和幽默爆笑類,女生偏愛浪漫愛情類。黃育君(民 87)歸納各研究報告 指出:青少年對於小說類圖書表現得很感興趣,男生對於科幻、冒險、

運動等動作性主題較有興趣,女生則對浪漫愛情小說、歷史故事等神秘 想像類的主題較有興趣。陳明來(民 90)發現不同性別的國中生在課外 閱讀動機以及不同類別主題的課外讀物喜愛程度上有差異存在,男生喜

(22)

愛依次為:漫畫、推理偵探小說、冒險小說、幽默笑話及武俠小說;女 生喜愛的依次為漫畫、推理偵探小說、電影連續劇原著、幽默笑話及文 藝愛情小說。

PISA 閱讀測驗的結果顯示不管在任何國家,女生顯然都是比較高明 的讀者。十五歲女生思考和判斷資訊的能力勝過男生四十五分,比男生 懂得解讀資訊,甚至擷取資訊的能力都優於男生。男女的閱讀興趣大不 相同:女生愛讀小說,男生則比女生愛看報紙、漫畫及上網。女生不但 比較懂得閱讀,也比較愛閱讀。男生多半為了需要而閱讀,46%的男生只 在必須閱讀時,才會閱讀,但只有 26%的女生如此表示,所以女生比男 生更能享受閱讀的樂趣。45%的女生每天花半小時以上純為興趣而閱讀,

但只有 30%的男生花同等的時間享受閱讀之樂。45%的女生認為閱讀是她 們最喜歡的嗜好,她們會和別人討論讀過的書,但只有 25%的男生這麼 表示(引自齊若蘭,民 91)。

從以上相關研究顯示,性別的確會影響青少年閱讀興趣,一般而言,

國中男生的數理成績普遍都優於國中女生,而國中女生的文科成績都略 勝國中男生一籌。究其原因除了遺傳基因外,和男生較偏好自然科學類 讀物,女生偏好文學作品有某個程度的關聯。

貳、 環境因素

西元 1960 和 1970 年代有幾項研究發現,家庭背景對孩子的閱讀成 就有很大的影響。一項有關兒童和青年在閱讀方面的國際研究顯示,開 發中國家明顯落後於已開發國家;同一國內,貧窮家庭的兒童往往比中 等家庭和富裕家庭的兒童差。另項研究也顯示父母對孩子教育的關切和 主動參與對孩子成就的幫助,比他們的經濟地位和文化程度更為重要(王 穎等,民 80)。因此有關影響課外閱讀的外在因素應包含家庭、學校、社

(23)

區等三種環境因素。

一、 家庭因素

(一)家長參與

家庭在推動閱讀活動方面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Nobor(1985)的研 究指出,在休閒時間裡有閱讀圖書或報紙習慣的父母,其子女對閱讀活 動的興趣就愈高。Mellon(1992)認為在家裡呈現閱讀的媒材,並且有閱 讀行為的示範,成人可以成功地引起孩子在家閱讀的動機。Hannon(1995)

認為父母與孩子在家的時間充裕,親子關係緊密,是發展閱讀的良好環 境。根據西元 1998年美國國家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簡 稱 NAS)的「防止年幼學童的閱讀困難」(Preventing Reading Difficulties in Young Children)研究報告指出:家庭中包括父母、祖父母及哥哥姊姊 等成員,在協助孩童學習及增進閱讀能力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如果 家長能讀書給孩子聽或和孩子一起閱讀;家長本身有閱讀的習慣並鼓勵 孩子閱讀;家裡擺著不同的閱讀書目;家長對自己孩子的閱讀成果有高 的期許;家長能教導孩子讀書並回應孩子對書的興趣等,這種家庭的孩 子比那些父母從不參與孩子閱讀活動的家庭,會是比較好的閱讀者。(施 吟噡,無日期)。

Adunyarittigun(1997)研究低成就低動機的學生也發現,父母參與 的結果顯示,學生在閱讀上的自我效能和動機皆有提昇。Kane 與 Warner

(1997)研究結果認為影響兒童閱讀動機因素中,家庭環境是相當重要 的一項因素,當家庭環境是支持與鼓勵閱讀活動時,兒童的閱讀動機會 被有效提昇。Carr(1995)則發現當家庭和學校中在閱讀上如果有示範的 人,則可以促進兒童的閱讀動機。林淑女(民 90)也指出「身教重於言 教」,父母要以身作則,一起參與閱讀活動,從相互分享過程中,提昇孩 子的閱讀動機與興趣。張秋雄(民 89)認為家中閱讀環境的設置能引起

(24)

閱讀動機,其理由為取閱方便、閱讀自由、享受「擁有」的滿足感、容 易營造書香氣息。墨爾本大學針對澳洲兩百六十個家庭所做的研究發 現,家庭成員,尤其家長在家有從事讀寫或常上圖書館等文化活動,有 助孩子在學校的表現,比孩童智商指數更能預測未來能否成功閱讀(李 瑟,民 91)。De Graff(1986)研究指出,家庭因素影響子女教育成就主 要是透過家庭讀書氣氛即讀書的時間和上圖書館的次數。

(二)家庭文化資產

家庭文化資產,家長的社會地位和受教育程度,都是影響孩子閱讀 能力的重要因素。家長學歷高低會影響家庭文化刺激的豐富程度,學歷 較高的家長懂得利用較多的方式,例如書報、雜誌、電腦等,提供孩子 較多的文化刺激(馬信行,民 74)。Greaney(1980)發現,家庭社經地 位高的子女從事較多的課外閱讀。Morrow(1983)研究指出,家中藏書 量大的確是影響學生熱衷課外閱讀的重要因素之一。據德國負責執行 2000 年國際 PISA 測驗的 Jurgen Baumert 研究認為,就統計數字來看,在 閱讀能力、數學能力及科學能力等三個測驗領域中,社會背景與學習成 就顯現了很大的關聯性,就閱讀能力這部分,更是所有 OECD 參與國當 中,關聯性最大的(朱啟華,民 92)。另一項研究也顯示,美國的四年級 學生當中,約有百分之四十仍不能達到基本的閱讀水準,而其中又以社 經地位較低及少數族裔背景的學生,在閱讀方面遇到較多的困難。

PISA 研究也指出,家庭文化資產的影響力更勝於實質財富。亦即是,

家裡的文學作品、詩集、藝術品愈多和父母親愈常和孩子討論書籍、電 影、電視節目內容,通常孩子的閱讀能力也愈強(引自齊若蘭,民 91)。

家長從事與閱讀相關活動(本身的閱讀習慣、是否經常為子女買書、是否 經常在家看書、是否會上圖書館等)也可以增加子女的文化刺激,創造良 好的文化環境。父母的鼓勵及父母的高教育程度都會提高子女花在閱讀

(25)

的時間(Blackwood et al., 1991)。謝孟穎(民 91)研究也顯示家庭文化 情境的刺激,的確會導致學生不同的學習能力。此外對中下階層的學生 而言,透過閱讀可以增加其文化刺激,增加其文化資產,進而有助於學 業成績的提昇(De Graaf et al., 2000)。黃育君(民 87)研究亦認為影響 青少年閱讀或不閱讀,家庭環境為原因之一。有受訪者表示因受家裡父 母或兄姊喜愛閱讀的因素影響而養成看課外讀物的習慣,也有受訪者表 示父母非常反對他們在面臨升學壓力的情況下從事課外閱讀。

(三)先前經驗

家庭是提供學生初始學習的場所,學生早期的閱讀習慣將會影響其 日後閱讀行為,根據研究顯示,零至六歲是人的大腦生長最迅速的時期,

讓幼兒盡早接觸圖書,他們會更容易養成閱讀的習慣;六至十二歲是兒 童閱讀的豐沛期,孩子閱讀就像海綿吸水一樣,遇上他們感興趣的圖書,

不管甚麼題材或類別,他們都會喜歡。當兒童接受了閱讀的訓練後,他 們便會慢慢的從中發現閱讀的樂趣,繼而自發的閱讀,養成良好的閱讀 習慣(阿草,民 92)。Dolores Durkin 對上學前就開始學習閱讀的兒童調 查發現,這些兒童的共同之處都是對書籍感興趣並且一入學就比同等智 力但沒有提早開始閱讀的同學占了優勢,而且保持到高年級(大美百科 全書,167 頁)。加拿大「培養閱讀人」的全國總召集人布莉森也指出,

就學前就已閱讀的兒童,比未曾讀過書的小孩,有多 80%的機率完成中 學課程,開始閱讀的年齡愈早,未來的基本讀、寫能力也愈好(楊淑娟,

民 91)。Elizabeth Warner McElroy(1968) 研究指出,青少年時期有閱 讀習慣者,成人時期將會繼續保持閱讀的興趣及習慣,並會擴增其閱讀 的主題範圍。此外由閱讀中獲得的印象,也會左右讀者參與閱讀活動的 意願。嚴媚玲(民 87)研究指出從小有閱讀習慣的理工學院的學生對課 外閱讀的動機會比較強。由此可見閱讀習慣愈早養成對於日後的閱讀動

(26)

機、閱讀能力、閱讀態度、閱讀廣度都有影響。

綜上所述,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家庭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家 長參與、家庭社經地位、家庭文化資產以及先前經驗都是影響學生閱讀 活動的關鍵因素。家長參與直接影響學生的閱讀習慣的培養,家庭社經 地位及文化資產對學生閱讀行為產生正面影響、先前閱讀習慣增強學生 閱讀能力與閱讀行為。

二、 學校因素

(一)教師、同儕態度

在教育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期望,師生互動的結果對學生學業成 就、學習行為等皆有影響,同儕亦是影響閱讀者閱讀方向的重要因素。

賴淑賢(民 88)利用問卷調查 499 名 6~8 年級美國中學生的閱讀嗜好,以探 討中學生最喜愛閱讀的十本書和促使中學生選擇這些閱讀書類型的原 因,調查結果顯示,教閱讀課程的老師在教學活動中所指定的書是中學 生會選擇其所閱讀的書種的最大原因,另外同學朋友、父母兄姊等家人 的推薦也都會影響中學生閱讀時的選擇。Heathington and Alexander

(1984)研究指出教師之閱讀行為對學生的閱讀態度有正面影響,但根 據李寶琳(民 89)研究發現大部分教師普遍缺乏有關青少年讀物的知識 與資訊。胡鍊輝(民 78)調查也發現新竹市國中的各科教學,不重視課 外讀物的閱讀,學生閱讀的領域,仍侷限在課本和升學指南一類的書籍。

天下雜誌所做的「全國中小學教師閱讀大調查」也發現,在臺灣的國中、

國小裡,閱讀被定義為有幫助、但不被重視的“課外活動"。有 89%的 老師認為,閱讀有助於激發學生創意、想像力;81.5%的老師認為可以提 昇學生自我學習能力,更有 56.5%的國中小老師都認為閱讀有助於邏輯思 考。(游常山,民 91)。

黃育君(民 87)研究也指出青少年受學校政策影響甚大,許多受訪

(27)

者表示,學校老師對於學生課外閱讀,多持鼓勵的態度,國文教師常會 介紹或推薦學生閱讀某類書籍,有時亦會影印課外優良文章提供學生閱 讀。另有受訪者也因老師推薦書籍而開始從事閱讀,有些受訪者更表示,

學校方面也會開出書單要求學生利用寒暑假期間閱讀。受訪青少年表示 其選擇閱讀的因素來自同學或朋友的建議,而且因閱讀相同的題材,有 共同的話題可與同學分享彼此的心得,使自己在群體中獲得認同。Bodart

(1992)研究指出,學生反應若有機會與同儕分享其所閱讀的資料時,

他們會更喜歡從事課外閱讀活動。

(二)班級書庫及圖書館利用

國民教育階段的教學以學生為主體,以生活經驗為重心,教育理念 強調「給魚,不如教釣魚的方法」,強調學習方法及知識的活用,此時圖 書館功能就彰顯出來了。學校圖書館是教學資源中心,除提供師生相關 教學資源外,若要真正發揮其功能,應安排「圖書館時間」或定期舉辦 圖書館利用教育,讓學生認識圖書館並學會如何利用館藏資源,此外也 應經常舉辦各項活動,例如主題書展、新購圖書介紹、新書導讀、書評、

閱讀心得寫作、課外閱讀測驗比賽、好書票選、借閱排行榜等各種不同 推廣活動,藉此引導學生閱讀動機,刺激學生閱讀興趣,提高閱讀能力,

擴展知識領域。馮秋萍(民 87)研究指出,學生的課外閱讀與書籍的取 得來源有關,學校圖書館的館藏會影響學生對於課外讀物的選擇。

天下雜誌調查指出,在台灣只有 44.3%國中教師會指導學生利用圖書 館(游常山,民 91)。Burks(1996)分析高中生青少年圖書館利用情形,

調查報告顯示只有少部分學生固定使用圖書館。而老師出的報告作業對 圖書館利用情形影響最大。Krashen(1993)研究顯示,有 30~97%的學生提 及閱讀資料,係來自各類型圖書館,他並且指出,學生愈容易接觸學校 圖書資源中心,自願閱讀數量愈多,閱讀理解能力、文法使用及寫作風

(28)

格等閱讀成就顯著的進步;另外 Von Sprecken & Krashen (1998)以十一所 中學學生一整年的閱讀課程為研究對象,結果顯示,如果容易取得圖書,

90%的學生會閱讀;Yarlin(1968)研究圖書館對青少年學生閱讀成績的影 響,結果顯示:設有圖書館的學校的學生,三年內其閱讀成績較那些學 校沒有圖書館的學生提昇較多,且差異達顯著水準。

胡鍊輝(民 78)則認為班級書庫之設置可以方便學生借閱課外讀物,

對於促進學生課外讀物之閱讀幫助很大,以英國蘇格蘭的小學中、高年 級為例,他們在教室外面走廊設置許多書架,其目的就在方便學生依照 自己的興趣和需要去取書閱讀。但根據天下雜誌調查臺灣國民中學顯 示,只有 10.6%的國中老師每天使用圖書角,國中使用讀書角的頻率很少

(游常山,民 91)。何耀坤(民 66)研究發現,以學校圖書館為中心的 課外閱讀活動,在學校未發揮很大的效果,主要原因在於學生功課負擔 大,對課外閱讀不重視。PISA 調查結果也顯示,學生是否經常運用學校 的圖書館、電腦、網路資源等,遠比硬體設備充足與否更形重要(齊若 蘭,民 91),就如同一般學者專家認為,圖書館館藏不在多而在於需要被 充分使用,其道理是相同的。因此如何透過班級書庫或加強學生使用圖 書館的知能,對於學生的閱讀活動應有所助益。

(三)閱讀融入教學

我國國民中小學的課程標準規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介紹課外 補充讀物,讓學生做延伸閱讀,藉以補充課內閱讀之不足。教師在實際 教學中,也應該要將閱讀指導法和其他教學方法結合運用,同時根據不 同的年級、不同的程度、以及教材的特點,採取不同的指導方式,以培 養學生獨立閱讀(理解、記憶、分析、綜合、組織、鑑賞等能力)、及欣 賞文學作品的能力與興趣(胡鍊輝,民 78)。陳雁齡(民 91)研究發現 大多數學生喜愛參與閱讀活動,學生參與頻率最高的閱讀活動是閱讀指

(29)

導課。林秀娟(民 90)研究顯示,閱讀討論教學可以提昇國小四年級學 童閱讀動機。Guthrie 與 Wigfield(2000)的研究發現,接受概念導向閱 讀教學(Concept-oriented reading instruction, CORI)的學生,在閱讀動機 問卷的「閱讀的好奇心」份量表上,顯著高於傳統教學法的學生。Koskinen

(2000)等人 研究發現,學生的閱讀動機會被閱讀教學計劃所引發,其 中有超過 60%的兒童會每天閱讀。

陳明來(民 90)調查指出,現階段國中教育,以國文科教師最常進 行課外閱讀指導活動。蘇秀錦(民 90)則提出,理想的課外閱讀指導方 式應該讓學生每日勻出一點時間來閱讀,國文老師可利用每次課堂上給 同學十分中閱讀一篇短文,然後要求同學邊讀邊畫下可供作文運用的部 份,如此便可輕易地將短文的閱讀置入每天的學習課程中,讓課外閱讀 確實走入學生的日常生活,落實課外閱讀的真義。

美國教育政策也強調,教師教學應透過加強閱讀教學,來培養學生 語文能力,以作為科學教育的基礎。但根據閱讀教育推展的探討,有關 學生閱讀教育的遲滯不前因素如下:1.在師資培育的歷程中缺乏閱讀指導 能力的課程。2.在升學為導向,並以教科書為尙的學習情境中,閱讀能力 不受重視。3.在制式的課程與標準中並無閱讀指導之授課時間。4.教材未 納入閱讀指導。5.因非升學考試之科目,家長不重視,甚或不同意學生因 閱讀其他讀物而分心(國家圖書館,民 89)。由此可知教師、家長的認知,

教育政策、師資培育、家庭、學校環境因素、以及教師的教學活動都是 影響學生課外閱讀的重要因素。

三、 社區閱讀環境

閱讀興趣不是影響閱讀的單一因素,資料的可得性也是決定閱讀與 否的重要原因,課外讀物的取得愈方便,學生的閱讀動機就愈高,根據 研究(黃育君,民 87;蘇蘅,民 83;Wicks,1995;Mellon,1987)指出,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考試科目(編號):日文閱讀與翻譯

你有權要求查閱及更正教育局所持有關於你的個人資料。如需查閱或更正個人資料,請以書面向有關高級學校發

• 中文科、常識科及圖書科協 作,以「活在資訊中」為主 題,進行本科、跨學科讀書 會,增加閱讀量,培養閱讀 興趣..

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大學及絕大部分專上院 校接納應用學習中文(非華語學生適用)的「達 標」

 以課程為目標時,課程包含的是所欲達成的 一組目標,強調課程目標的重要性,所以也 著重於課程目標的選擇、組織、敘寫,並以

關於宋代寺院的合法性,日本的高雄義堅先生《宋代教史の研究》第三章的第一節、竺

就算盡了孝道。其實,用錢財養活父母,只是最基

在整個學與教過程中,教師按不同因素(如課程和學習目標、學生的興趣、能力和需要等)運 用適切的學與教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