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肆章 結果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肆章 結果 "

Copied!
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肆章 結果

本章節將研究期間所得之實驗資料依照:一、受試者基本資料;二、

攝氧量;三、換氣量;四、心跳率;五、呼吸頻率;六、血乳酸;七、自 覺努力程度;八、均方根肌電振幅;九、運動時間等各項生理值的測驗結 果加以呈現比較與分析。

一、 受試者基本資料

本實驗之受試者為 12 位有腳踏車健身習慣男性,平均年齡、身高、

體重與身體質量指數,如表 4-1 所示:

表 4-1 受試者個人基本資料 人數 年齡

(yrs)

身高 (cm)

體重 (kg)

身體質量指數 (kg/m

2

) 12 23.30 ± 0.97 175.62 ± 6.66 72.63 ± 7.32 23.52 ± 1.44

二、 攝氧量

在運動強度150 W、200 W與衰竭時,直立姿勢、彎把姿勢與俯握姿勢 平均攝氧量如表 4-2,統計後結果發現交互作用呈顯著水準 (F=11.158, p

< .05)(附錄4-1),進一步進行單純主要效果之顯著性檢定。

表 4-2 不同騎乘姿勢於不同負荷時的攝氧量(單位:ml/kg/min) (n=12)

150 W 200 W 衰 竭

UP

26.34 ± 3.23

*

34.20 ± 3.37 49.97 ± 5.78

*

DP

27.92 ± 2.69 35.30 ± 3.85 48.99 ± 5.88

*

AP

28.37 ± 3.07 36.45 ± 4.44 46.63 ± 6.58

* p < .05 和 AP 比較

p < .05 和 DP 比較

(2)

在150 W的運動負荷下,直立姿勢、彎把姿勢與俯握姿勢的攝氧量分別 為26.3 ± 3.2、27.9 ± 2.7、28.4 ± 3.1 ml/kg/min,考驗結果達顯著水準 (F=3.721,

p < .05),以 LSD 法進行事後比較,發現俯握姿勢大於直立姿勢 (p < .05),

而彎把姿勢與俯握姿勢、直立姿勢與彎把姿勢之間則無顯著差異。

在200 W的運動負荷下,直立姿勢、彎把姿勢與俯握姿勢的攝氧量分別 為34.2 ± 3.4、35.3 ± 3.8、36.4 ± 4.4 ml/kg/min,考驗結果並無顯著差異。

在衰竭時,直立姿勢、彎把姿勢與俯握姿勢的最大攝氧量分別為50.0 ± 5.8、49.0 ± 5.9、46.6 ± 6.6 ml/kg/min,考驗結果達顯著水準 (F=13.084, p< .05),以 LSD 法進行事後比較,發現直立姿勢大於彎把姿勢,彎把姿勢 大於俯握姿勢 (p < .0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150 W 200 W 衰竭

運動負荷

攝氧量(ml/kg/min)

UP DP AP

圖 4-1 不同騎乘姿勢於不同負荷下之攝氧量

(3)

三、 換氣量

在運動強度150 W、200 W與衰竭時,直立姿勢、彎把姿勢與俯握姿勢 平均換氣量如表4-3,統計後結果發現並無顯著交互作用(附錄4-2),進一 步進行主要效果之顯著性檢定。

表 4-3 不同騎乘姿勢於不同負荷時的換氣量(單位:L/min)(n=12)

150 W 200 W 衰 竭 UP

52.25 ± 6.96 75.42 ± 11.84

*

124.52 ± 21.40

DP

53.46 ± 5.66

*

75.17 ± 11.40

*

125.68 ± 19.29

* AP

49.43 ± 6.20 69.87 ± 9.83 114.02 ± 15.88

* p < .05 和 AP 比較

經主要效果檢定得知,直立姿勢、彎把姿勢與俯握姿勢的換氣量分別 為84.1 ± 2.8、84.8 ± 2.7、77.8 ± 2.4 L/min,考驗結果達顯著水準 (F= 10.523,

p < .05),以 LSD 法進行事後比較,發現直立姿勢大於俯握姿勢,彎把姿 勢大於俯握姿勢 (p < .05),而直立姿勢與彎把姿勢則無顯著差異。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50 W 200 W 衰竭

運動負荷 換氣量(L/min)

UP DP AP

圖 4-2 不同騎乘姿勢於不同負荷下之換氣量

(4)

四、 心跳率

在運動強度150 W、200 W與衰竭時,直立姿勢、彎把姿勢與俯握姿勢 平均心跳率如表4-4,統計後結果發現並無顯著交互作用(附錄4-3),進一 步進行主要效果之顯著性檢定。

表 4-4 不同騎乘姿勢於不同負荷時的心跳率(單位:beats/min) (n=12)

150 W 200 W 衰 竭

UP

150.42 ± 13.35

*

172.21 ± 11.21

*

190.17 ± 8.58

*

DP

145.88 ± 10.33

*

166.04 ± 10.55

*

187.75 ± 8.50

*

AP

139.63 ± 10.98 161.83 ± 12.39 184.42 ± 11.05

* p < .05 和 AP 比較;

p < .05 和 DP 比較

經主要效果檢定得知,直立姿勢、彎把姿勢與俯握姿勢的心跳率分別 為170.9 ± 2.8、166.6 ± 2.6、162.0 ± 2.9 beats/min,考驗結果達顯著水準 (F=

33.640, p < .05),以 LSD 法進行事後比較,發現直立姿勢大於彎把姿勢,

彎把姿勢大於俯握姿勢 (p < .05)。

130 160 190

150 W 200 W 衰竭

運動負荷 心跳率(beats/min)

UP DP AP

圖 4-3 不同騎乘姿勢於不同負荷下之心跳率

(5)

五、 呼吸頻率

在運動強度150 W、200 W與衰竭時,直立姿勢、彎把姿勢與俯握姿勢 平均呼吸頻率如表 4-5,統計後結果發現並無顯著交互作用(附錄4-4),

進一步進行主要效果之顯著性檢定。

表 4-5 不同騎乘姿勢於不同負荷時的呼吸頻率(單位:次/分)(n=12)

150 W 200 W 衰 竭 UP

29.42 ± 4.14

*

36.92 ± 8.37 52.50 ± 7.29

DP

30.17 ± 5.27

*

36.58 ± 7.98 53.17 ± 7.37

AP

31.42 ± 5.48 37.83 ± 8.31 54.25 ± 8.18

* p < .05 和 AP 比較

經主要效果檢定得知,直立姿勢、彎把姿勢與俯握姿勢的呼吸頻率分 別為39.6 ± 1.5、40.0 ± 1.7、41.2 ± 1.8 次/分,考驗結果達顯著水準 (F= 5.427,

p < .05),以 LSD 法進行事後比較,發現俯握姿勢大於直立姿勢,俯握姿 勢大於彎把姿勢 (p < .05),而直立姿勢與彎把姿勢則無顯著差異。

20 30 40 50 60

150 W 200 W 衰竭

運動負荷

呼吸頻率(次/分)

UP DP AP

圖 4-4 不同騎乘姿勢於不同負荷下之呼吸頻率

(6)

六、 血乳酸

在運動強度150 W、200 W與衰竭時,直立姿勢、彎把姿勢與俯握姿勢 平均血乳酸如表 4-6,統計後結果發現並無顯著交互作用(附錄4-5),進 一步進行主要效果之顯著性檢定。

表 4-6 不同騎乘姿勢於不同負荷時的血乳酸(單位:mmole / L) (n=10)

150 W 200 W 衰 竭

UP

2.21 ± 0.75 3.54 ± 1.68 8.21 ± 0..98

DP

2.26 ± 0.76 3.65 ± 1.28 8.18 ± 0.74

AP

2.27 ± 0.74 3.54 ± 1.48 7.97 ± 1.53

經主要效果檢定得知,直立姿勢、彎把姿勢與俯握姿勢的血乳酸分別 為4.7 ± 0.3、4.7 ± 0.3、4.6 ± 0.3 mmole / L,考驗結果並未達顯著水準。

0 2 4 6 8 10

150 W 200 W 衰竭

運動負荷 血乳酸(mmole/L)

UP DP AP

圖 4-5 不同騎乘姿勢於不同負荷下之血乳酸

(7)

七、 自覺努力程度

在運動強度150 W、200 W與衰竭時,直立姿勢、彎把姿勢與俯握姿勢 自覺努力程度如表 4-7,統計後結果發現並無顯著交互作用(附錄4-6),

進一步進行主要效果之顯著性檢定。

表 4-7 不同騎乘姿勢於不同負荷時的血乳酸(單位:mmole / L) (n=10)

150 W 200 W 衰 竭

UP

11.82 ± 1.40 14.27 ± 1.68 16.91 ± 1.45

DP

11.64 ± 1.43 14.55 ± 1.63 17.09 ± 1.51

AP

11.36 ± 2.01 14.55 ± 2.02 17.00 ± 1.95

經主要效果檢定得知,直立姿勢、彎把姿勢與俯握姿勢的自覺努力程 度分別為14.3 ± 0.4、14.4 ± 0.4、14.3 ± 0.5,考驗結果並未達顯著水準。

5 10 15 20

150 W 200 W 衰竭

運動負荷

UP DP AP

圖 4-6 不同騎乘姿勢於不同負荷下之自覺努力程度

(8)

八、 均方根肌電訊號

在運動強度150 W與200 W時,直立姿勢、彎把姿勢與俯握姿勢股外側 肌均方根肌電訊號如表 4-8,統計後結果發現並無顯著交互作用(附錄

4-7),進一步進行主要效果之顯著性檢定。

表 4-8 不同騎乘姿勢於不同負荷時的均方根肌電訊號(單位:µV)(n=11)

150 W 200 W

UP

86.76 ± 50.37 114.65 ± 49.49

DP

113.70 ± 45.01 159.14 ± 65.48*

AP

75.45 ± 44.41 107.00 ± 52.35

* p < .05 和 AP 比較

經主要效果檢定得知,直立姿勢、彎把姿勢與俯握姿勢的股外側肌均 方根肌電訊號分別為100.70 ± 14.68、136.42 ± 16.47、91.23 ± 13.90 µV,考 驗結果並未達顯著水準。

0 50 100 150 200 250

150 W 200 W

運動負荷 均方根肌電訊號V)

UP DP AP

圖 4-7 不同騎乘姿勢於不同負荷下之股外側肌均方根肌電訊

(9)

九、 運動時間

在漸增負荷測驗過程中,受試者分別以直立姿勢、彎把姿勢與俯握姿 勢三種不同騎乘姿勢運動至衰竭,其運動時間分別如表 4-9。

表 4-9 不同騎乘姿勢運動至衰竭的時間(單位:sec.)(n=12)

UP DP AP

運動

時間

797.25 ± 80.99 771.33 ± 84.63

*

756.17 ± 95.14

*

* p < .05 和 UP 比較

如表4-9所示,不同騎乘姿勢直立姿勢、彎把姿勢與俯握姿勢的運動時 間分別為 797.3 ± 81.0、71.3 ± 84.6、756.2 ± 95.1 sec.,經相依樣本單因子 變異數分析進行考驗,考驗結果達顯著水準 (F=7.969, p < .05) (附錄4-8),

以 LSD 法進行事後比較,發現直立姿勢大於彎把姿勢,直立姿勢大於俯握 姿勢 (p < .05),而彎把姿勢與俯握姿勢則無顯著差異。

600 650 700 750 800 850 900

UP DP AP

騎乘姿勢 運動時間(sec.)

UP DP AP

圖 4-8 不同騎乘姿勢運動至衰竭時間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如善用學時、課程和教學上運用「有機結合、自然連繫」等)設計學習任務外 [ 詳見分 章一︰學校課程持續更新──深化成果 迎變求進及分章二︰學校整體課程規劃──有 機結合

第四章: 中學報稅的設計 第五章: 初中諒程主建議 第六章: 高中諒我建議,..

(1)如果說有部是第二結集後由上座部所分出,則其戒條次第 應接近五分律

第一篇 國際安全與軍事情勢 第一章 國際安全環境 第二章 全球軍事情勢 第三章 亞洲軍事情勢 第四章 中共軍事情勢.. 第二篇

MASS::lda(Y~.,data) 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MASS::qda(Y~.,data) Quadratic Discriminant Analysis class::knn(X,X,Y,k,prob) k-Nearest Neighbour(X 為變數資料;Y 為分類)

Keywords: time management, the analysis of the factor, the analysis of the reliability and the validity... 第一章

決定隱藏層神經元數,對一層隱藏層觀察神經元數 1~10 個之測試 範例誤差均方根 RMS 最小者,結果取隱藏層觀察神經元數為 10

因此在表 5-4 評估次項目中,統計結果顯示政治穩定度、房產政 策、官僚政治以及景氣是接受度最高的,可以顯示政局安定以及當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