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同理心訓練課程對高職學生同理心、情緒智力及人際 關係影響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同理心訓練課程對高職學生同理心、情緒智力及人際 關係影響之研究 "

Copied!
2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I

謝 誌

終身學習的理念,在職進修為讓自己更加充實,我又選擇師大教 育心理輔導研究所教學碩士班。利用白天教書,夜間在職專班進修,

雖然辛苦過來,令人終生難忘的三年,在心輔所師長與同學們生活,

在一起感受家的溫暖,感謝師長給予的指導,培育我在教育心理輔導 方面的專長與技術,而能在教學與工作發揮所長,衷心感激不盡。

為了完成碩士論文,於去年暑假提前辦理退休專心撰寫。如今論 文終於完成,特別感謝指導教授 毛國楠博士最是辛勞,在論文撰寫 期間在百忙中不吝於指正,遇到瓶頸時頗富愛心,總是適時引導與協 助,使我受益良多,終於能順利完成論文。在此敬謝毛教授的指導及 鼓勵。另外感謝口試委員劉教授焜輝博士、蔡教授順良博士提出精闢 的見解與寶貴的建議,使論文的品質更臻完善。

衷心感謝國立中壢高商陳前校長峰津先生;吳前校長正牧先生的 鼓勵;李校長麗花的支持,同仁如慧、貌伶、秀春、君惠、伊璟、宗 耀的協助,小管、大明、慶欣、豊珍、為鉥、瑞珠的關懷。另外感謝 劉政宏學長在論文統計以及美齡、桂如小姐在英文部份助我一臂之 力,更感謝我的家人給我的全力支持與關愛,讓我無後顧之憂,順利 完成進修課程,圓我能獲得台灣師大碩士學位的美夢,以這篇碩士論 文在教學輔導工作上畫下完美的句點,感激不盡我的多年同事及好朋 友們,均將銘感五內,謹記在心。

最後謹以此論文紀念父母養育之恩,感念父母教導的苦心,記得 父親曾鼓勵我,提及:「台灣師範大學是培養教師的最好學府」,所以 每次的進修機會我都會選擇台灣師大,謝謝恩師們啟發我在教育心理 輔導的知識與技能,因為學習讓我的人生更快樂、幸福,在此謹致上 最高的謝忱。

劉中夫 謹誌 2006.07.26

(2)

II

同理心訓練課程對高職學生同理心、情緒智力及人際 關係影響之研究

指導教授:毛國楠教授 摘 要

研究者主要目的在設計適合高職二年級學生學習「同理心訓練」

課程,並探討該課程教學對高職二年級學生同理心、情緒智力及人際 關係的影響效果。「同理心訓練」課程是整合知情意行,全方位的學 習目標,課程教學重視「小組活動」及「互動學習」進行教學,其中 課程教學共分為十六個單元,分上、下學期進行教學,主要在培養學 生對同理心的認識與瞭解,透過教學活動學習同理心技巧訓練及互動 練習,坦誠的表達自己的感覺及情緒,提升情緒智力及人際關係的能 力。

本研究採實驗組、控制組前後測準實驗設計,研究對象為國立中 壢高級商業職業學校二年級六十三名學生,分為兩組,實驗組學生進 行研究者之「同理心訓練」課程;控制組學生則進行原班級一般性課 程教學,不予以任何實驗處理。在實驗效果評估方面以「同理心量 表」、「情緒智力量表」及「人際關係量表」、「社會距離量表」為測量 工具,以瞭解同理心訓練課程對學生同理心、情緒智力及人際關係的 影響。在資料分析方面,本研究以「組別」作為自變項,學生在上述

(3)

III

三個測驗的「前測分數」為共變項,「後測分數」為依變項,以單因 子共變數分析法考驗研究假設。另輔以「社會距離量表」、「學生訪談 問卷」及「學生教學活動學習單」、「單元教學回饋表」及「學生練習 作業」、「教學過程及預期學習效果」、「單元課程教學講授綱要」、「學 生體驗活動反應記錄」等所得的資料作為質化分析,以深入瞭解教學 實驗之效果。綜合各項結果獲得以下研究結論:

一、同理心訓練課程經過實驗課程教學後,無法有效提升高職二年級 學生「同理心」的能力。

二、同理心訓練課程經過實驗課程教學後,能有效提升高職二年級學 生「情緒智力」能力。

三、同理心訓練課程經過實驗課程教學後,能有效提升高職二年級學 生「人際關係」的能力。

四、從實驗組學生「團體教學回饋表」反應發現:1.團體氣氛是愉快 的、溫暖的、輕鬆的,團體活動秩序部份經過檢討「事前協調溝 通會議」,各組逐漸有進步。2.學生表現從對自己不滿意逐漸進 入滿意,各小組長佔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小組活動共同參與練 習、輪流表達,事先預作安排準備,讓學生感受自我成長。3.

對團體活動看法覺得內容是有幫助的,喜歡動態多於靜態的活 動,輕鬆活潑沒有壓力進行教學活動,學生反應是快樂自在學 習、主動積極的投入。4.學習同理心技巧訓練,平時在生活上的 收穫,對人際關係是有進步的,情緒逐漸被重視,能有理性的想 法。5.對團體的看法,覺得自己是被接納的,有幾位內向與疏離 的學生,因為彼此互動增加而逐漸被瞭解而能接納。

五、實驗組學生在「社會距離量表」實施前、後測量比較在前測發現 被團體拒絕不喜歡的疏離學生總共五位,在後測時有兩位被選不 喜歡人次減少,其餘的三位學生沒有再出現被選不喜歡,明顯表

(4)

IV

現人際關係都有進步。研究者特別訪談這五位學生學習同理心的 心得反應發現:

1.參加同理心訓練課程後,學生覺得同理心技巧對人際互動是有 改善。

2.學習同理心訓練課程後,覺得對人際關係的擴展、朋友及同學 間的相處是非常有幫助的,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彼此尊重、接 納,能站在對方立場看事情,有同理的瞭解及態度相處,心靈 感覺是很快樂的。

3.從同理心訓練課程學習同理心技巧讓學生印象最深刻的有鼓 勵、提供資料、簡述語意、摘要、自我表露、初層次同理心、

勸導、情感反應等。

4.學過同理心訓練課程,對於同理心技巧,經常會應用在日常人 際生活當中,表達及體會別人的感覺及想法真好。

5.學習同理心訓練課程,學生比較重視非理性想法帶來情緒困擾 的影響。

研究者根據所得研究結果,提出下列建議:

一、「同理心訓練」課程具有正向輔導效果。

二、建立師生「同理瞭解」能促進學生的學習與成長。

三、「同理心訓練」課程教學的實施,應由班級導師推動以提升輔導 效果。

四、加強「理情教育」,妥善管理情緒,建立圓融的人際關係。

關鍵詞:同理心訓練、高職生、同理心、情緒智力、人際關係。

(5)

V

A Research on Empathy,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Relationship of Vocational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Empathy Training Courses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sign “Empathy Training” teaching courses appropriate for the second grade vocational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to investigate its influences on empathy,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relationship of students.

“Empathy Training” courses functioned to integrate knowledge, sense, feeling, action and the all-round learning goals. The training courses emphasized “team activities”

and “interactive learning”. There were totally sixteen units, which were delivered by a two-semester teaching mode, with main goals of developing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n empathy, frankly expression of feelings and emotions from empathy skills training and interactive practicing, which in turn, to raise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bilities.

The study employed quasi-experimental design, consisting of experimental and control groups. Sixty-three second year students of National Chung-Li Vocational High School of Commerce were recruited as the sample population. The stud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participated in the ”Empathy Training” courses,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in the normal courses. The study used “Empathy scale”, “Emotional Intelligence test”, “Relationship scale”, and “Social Distance scale” as measuring tools to examine the influence of empathy training courses on students’ empathy,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relationship. The study applied “groups” as independent variable, pre-scores of the abovementioned three points as covariables, post-scores as dependent scores, and examined research hypothesis by ANOVA method. The study also collected data from “Social Distance scale”, “Students Interview Questionnaire”,

“Students Teaching Activity Workbook”, “Unit Teaching Feedback”, “Students homework”, “Teaching Processing And Expectation Effects”, “Unit Teaching Headlines”, and “Students Learning Reaction Records” in order to quantify data, moreover it was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of the teaching experiment. The main results of the study were as followed:

1. “Empathy Training Courses” experimental teaching processes were ineffectively in raising empathy of students.

2. “Empathy Training Courses” experimental teaching processes were effectively in raising emotional intelligence of students.

3. “Empathy Training Courses” experimental teaching process were effectively raising in improving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of students.

(6)

VI

4. “Unit Teaching Feedback scale” from experimental students showed: A. The group was pleasant, warm and easy; the order of the group also gradually improved after

“the pre-communication meeting”. B. Students’ performance became increasingly satisfactory with the leader of group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The students experienced self-growth by the group participation and presentation. C.

The group perceived the activities as helpful; preferred dynamic activities and soft teaching process without pressure, students’ joyful learning and resulting in active participation. D. Empathy skill trained learning led to improvement on gains of achievement,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nd rational thinking. E. The students perceived admission towards the group, especially for the less active students, because of the interaction.

5. Five students of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rejected by the team before the “Social Distance scale” was implemented , while two were rejected at a lesser extent and three were not rejected after the implement.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considerably improved. The researcher interviewed these students and found that:

a. The students felt empathy skills toward relationship reaction improved after attending the empathy courses.

b. The students felt relationship extension with classmates helpful, with respect, acceptance and sense of empathy the main reasons. They felt happy with empathy understanding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fter attending the empathy courses;

c. The students were deeply impressed by encouragement, data provision, word abridgement, abstract, self expression, empathy, advices and emotion reactions from empathy courses;

d. The students felt good about the application towards daily life and consideration of others from empathy courses;

e. The students valued highly of irrational thoughts towards emotional disturbance from empathy courses.

Suggestions of the study were summarized as followed:

1. The advocacy beliefs on guidance must proceed from “Empathy Training”.

2. The buildup of “Empathy Understanding”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could enforce students’ learning and growth.

3. The implementation of “Empathy Training” should be pushed by the classroom teachers to enhance the effects.

4. “Rational Education” should be enforced on emotional management to build up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from empathy courses.

Keywords: empathy training, vocational high school, empathy, emotional intelligence, relationship

(7)

VII

目 次

謝誌……… Ⅰ

中文摘要……… Ⅱ

英文摘要……… Ⅴ

第一章 緒論……… 0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01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研究假設………07

第三節 名詞解釋………1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2

第一節 同理心的理論及同理心效果之研究………12

第二節 情緒智力理論與研究………21

第三節 人際關係理論與研究………35

第三章 研究方法……… 54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設計………54

第二節 研究對象………57

第三節 研究工具………58

(8)

VIII

第四節 實施步驟………64

第五節 資料處理………68

第六節 同理心訓練課程方案設計………69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86

第一節 同理心效果之分析………86

第二節 情緒智力效果之分析………88

第三節 人際關係效果之分析………89

第四節 質性資料之分析………92

第五節 綜合討論………95

第五章 結論與檢討及建議……… 99

第一節 結論………99

第二節 檢討……… 100

第三節 建議……… 103

參考文獻………108

中文部份………108

英文部份………118

(9)

IX

附錄……… 125

附錄一、同理心量表暨生活經驗問卷(情緒智力及人際關係量表)……125

附錄二、單元課程方案………144

附錄三、單元教學活動學習單………224

附錄四、單元教學活動學生練習作業………255

(10)

X

表目次

表 2-1-1 同理心訓練相關研究………19

表 2-2-1 國內學者對情緒智力與同理心相關研究…………30

表 2-2-2 國內學者對國小學童情緒智力相關研究…………32

表 2-3-1 人際關係與同理心相關研究………44

表 2-3-2 團體輔導訓練方案人際關係相關研究………51

表 3-6-1 同理心訓練的能力目標與實施目的設計網要……70

表 4-1-1 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同理心量表………87

表 4-1-2 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同理心量表………87

表 4-2-1 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情緒智力量表………88

表 4-2-2 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情緒智力量表………89

表 4-3-1 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人際關係量表………90

表 4-3-2 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人際關係量表共變數分析結果 摘要表………90

(11)

XI

圖目次

圖 2-2-1 理情治療「A-B-C-D-E」技巧使用過程彼此關係圖..26

圖 3-1-1 研究架構圖………54

圖 3-1-2 研究實驗設計圖………55

圖 3-4-1 研究實施步驟圖………64

(12)

1

第一章 緒 論

本章分為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第二節研究問題與研究假設、第三

節名詞釋義三部份,依序說明如下: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一、研究問題的重要性

青少年青春期階段面臨個體內、外在環境巨大改變的轉型期,一方面充滿

了熱誠、活力與希望,另一方面也面臨著無數挑戰、不安、失落與矛盾。高中

職階段的青少年在心智上漸漸成熟,具有批判能力及反抗權威,不受拘束的言

論,再加上須承受長輩期望與同儕間學業成績競爭的壓力,因此經常會有挫折

感,卻不具有足夠的因應能力;而青少年期尋求自我認同,對未來人生的態度

具有重大影響。

其次,就研究者在實務經驗上對高職學生的瞭解,大多數的學生在學業成

績並非特別理想,為此易對自己失去信心,覺得很挫敗而產生自卑感,在人際

互動上比較敏銳,也在意班級同儕間對自己的看法,希望獲得同儕的友誼關懷

與支持;但缺乏人際互動的社交技巧能力,而導致非理性的想法,進而形成問

題行為。就高中職階段發展青少年的特徵而言,在這階段青少年想要學習獨立,

(13)

2

有自己的想法,漸漸減低對父母依賴,向外延伸、重視同儕團體活動,因此同

儕關係是青少年期的重要他人之一。青少年如果不能在班上被其他同學所接

納,不但影響自己的情緒更會影響到學業成績。可見,同儕關係在青少年階段

具有相當的影響力。青少年期是個體追尋自我認識的時期,這時期的發展影響

個人一生的價值。此時,青少年期經驗很大身心變化,如生理上的快速成長、

認知能力改變、渴望同儕的認同、尋求獨立自主及對適應壓力的建立等等,如

何幫助在身心各方面適應良好,對高職階段青少年期發展的需要,有三個問題

是值得關心的:

(一)同理心可以滿足社會的需求

社會性是人類基本需求。從與別人的關係及溝通中分享訊息,交流感情,

消除歧見,並透過彼此回饋及協助而促進個體自我了解與發展。同理心在社會

及人格上的發展扮演重要的特質。鄭小萍(1991)觀察到有同理心的人較易有動

機展現合作、幫助及利他社會行為,且能去辨識、了解並以溫暖的眼光對待別

人。由此可知,同理心是人際互動中很重要的心理基礎。

(二)良好人際溝通能力是需要學習的

青少年常因社交技巧不足,而導致在團體中互動不良,例如無關的自我中

心陳述,他人說話時無法專注傾聽、打岔、無法給他人適當的回饋等,皆造成

溝通上的障礙。黃惠惠(2002)提出溝通的目的是在雙方交換訊息互相了解。因

(14)

3

此關係的建立須透過當事人的自我表露才能達到。雙方必須向對方開放自己,

把自己的想法、感受向別人表露。當與對方分享時,對別人的開放愈多時,彼

此關係將會成長、愈深入,人際關係愈好。同理是站在對方體會其感受,但並

不等於同意他,是讓對方知道你關心他、且尊重他,了解並接受他。Gibb(1961)

指出同理心不但可以口語表達,非口語的部分如表情、動作、聲調也都要一致,

才能讓對方真正感受到被接納與了解。因此「同理心訓練」課程以人際關係技

巧為主題,希望幫助現階段青少年有效解決人際問題,增進更好的人際關係及

促進個體的發展。

(三)加強理情教育提升其情緒智力與生活適應

情緒對個人的影響甚大,已是極明顯的事實,尤其在教與學的歷程中,情

緒更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故青少年情緒穩定與否對其學習成效有決定性的影

響。青少年的情緒極不穩定,多是直接的和感性的,且不易自我控制,故需要

有適當的理情教育課程來協助青少年其情緒與心理成長發展,而理情教育重要

在增進情緒的穩定性,希望藉著認知、情意、行為的方法幫助學生認識,並能

感覺到自己情緒與感受,進而處理不當的情緒,因此透過「同理心訓練」課程

進行「理情教育輔導」可以增進個人的情緒能力 (張春興,1996)。

國內學者對於團體輔導方案課程有「讀書治療團體」(范美珠,1987)、「自

我肯定訓練」(葉宗文,1989)、團體諮商方案設計與實例(謝麗紅,1990)、「藝

(15)

4

術治療團體」陳三興(1989)等,他們均認為同理心強調澄清事實與感受,經由

尊重與澄清,人際間的問題可以獲得解決,進而促進朋友、同事、同學、師生、

夫妻與親子間的和諧。青少年生理發展自個體生理成熟邁入心理成熟的階段,

但是也由於青春期提前出現,容易因「身心失衡導致青少年情緒困擾」(張春興,

1997)。因而在教育過程中,也應須注意壓力的造成對個體負面情緒、學習及人

際關係、生活適應的影響。所以研究者希望藉由「同理心訓練」課程學習,增

進學生有同理心的態度。換言之,即將心比心、設身處地與對方產生共鳴性了

解,並向對方表達其了解、接納其感受,增加人際互動的機會,才能提昇彼此

人際關係及做好情緒管理。

二、研究動機

本研究有以下幾個研究動機:

(一)設計課程促進高職生青春期社會性需求的滿足與個人成長

心理學家 Maslow 的需求層次論中的第三層次,是愛與隸屬需求,即每個人

都希望被接納、關注、鼓勵、欣賞、支持(張春興,1997)。也就是說,人人都

希望自己有所隸屬,在團體中能被接受。若此需求不滿足,會有孤寂感、自覺

不屬於團體(黃惠惠,1999)。可見和諧的人際關係,不僅能滿足個人的需求如

被愛的需求,更能促使個人成長,協助個人自我實現(林彥妤、郭利百加譯,

1996)。

(16)

5

(二)協助高職生自我了解,藉由同理心學習課程,發展情緒智力能力

當我們與人互動時,可從他人對我們反應中得知他人對我們的看

法,而情緒表達是與生俱有的,個人藉由學習環境來發展我們的情緒智力

(Shapiro,1997;Weisinger, 1998)。情緒智力發展是非常重要的,情緒智力高

的人較能夠勇敢面對不愉快、錯誤或消極行為。

(三)藉由「同理心訓練」課程的學習,培養良好情緒管理,增進本身的人際關

情緒的表達是與生俱有的,每個人可以經由學習慢慢改變。「同理心訓練」

即是學習適當的情緒表達,給予適當合理管理控制,以同理心順應他人的需求,

達到良好的人際關係(王淑琍,1990)。同理心包括有三個要素:1.感同身受 2.

保持客觀 3.傳達感受,人際關係達到「同理」層次,進而溝通,並不容易。然

而可以藉由團體的訓練及反應練習,逐漸提升人際交往的品質。

(四)透過適合學生需要的「同理心訓練」課程,以增進學生心理健康

隨著時代思潮與社會型態的變遷,教育方式也起了急遽的變遷,

教育不再只是強調知識的傳授,亦逐漸重視「全人教育」發展;教師不但要教

導學生基本的知識,還要教導其如何學習,更要啟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日漸重要。

許多心理學家和教育學者,亦開始發展適用於學校心理健康課程以導正情緒與

行為困擾,使能更有效、更客觀地處理個人的人際問題,而同理心訓練課程的

(17)

6

學習,可以增進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

游雅吟(1996)及陳建宏(1997)研究顯示說明認知能力越佳、理解多重

情緒的能力越高、EQ越高,其負面情緒越少,對人際關係的敏感度也越低,

外在滿足感與內在滿足感越高,而生涯規劃的能力也越高,團隊管理技能及一

般管理技能也越好。因此,本研究重點一:同理心於人際互動過程中,能夠設

身處地以他人的立場,去體會當事人心境的心理歷程,所以在課程設計依據青

少年期發展需要及特性,理解對方的感受,適當表達關懷及支持,增進彼此關

係的成長及滿足內心需求,對青少年期的發展需求是很重要的。

由於目前社會上似乎有多數人,對於自身的情緒無法做到有效管理,並且

無法站在對方的立場去思考,同理心訓練課程強調認知、情意、行為等三大目

標,重視學生身心全人發展、培養學生健康正向的關懷、接納、認同與自我表

露的特質、學習將心比心,以同理心體諒他人。故社會上人際間的關係無法和

諧,衝突就會產生,都是起因雙方溝通不良誤解對方的意思,雙方能夠多一點

耐性、用心傾聽及有同理心能力,彼此感受會相知相惜而有體會被重視及被關

心,雙方情緒就會沉澱,所以平和的 EQ 才能讓雙方理性面對問題,化危機為轉

機。因此,本研究重點二是,青少年期情緒智力發展很重要,情緒智力對未來

成就的影響甚於傳統普通智力更具影響力。所以,理情教育幫助學生學習真誠

(18)

7

的表達,與別人分享情緒經驗與感覺,而同理心訓練課程設計亦為培養理性的

溝通能力,面對問題,進而處理不當的情緒、幫助學生接納自己情緒的感覺,

使學生能夠運用同理心技巧,在人際互動中,有效地提升自己的情緒智力及人

際關係。

三、研究目的

(一)探討同理心訓練課程,對高職學生同理心能力之影響。

(二)探討同理心訓練課程,對高職學生情緒智力之影響。

(三)探討同理心訓練課程,對高職學生人際關係之影響。

(四)根據研究發現,提出具體建議,以作為日後研究和實施團體輔導之

參考。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研究假設

一、 研究問題

承本章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目的,本研究所探討的研究問題如下:

(一) 如何設計一套適用於高職學生,整合認知、情意的同理心訓練

課程教學方案?教學方案應培養學生同理心能力,並對高職學生的同理心

能否提升效果。

(19)

8

(二) 本研究經過同理心訓練課程實驗教學之後,對於高職學生的

情緒智力是否具有提升效果?

(三) 本研究經過同理心訓練課程實驗教學之後,對於高職學生是

否提升人際關係效果?

(四) 根據研究發現提出具體建議,以作為日後研究和實施團體輔

導之參考。

二、 研究假設

針對上述研究問題,提出以下幾點研究假設:

(一) 實驗組接受同理心訓練課程教學後,在「同理心量表」的分數

高於控制組。

(二) 實驗組接受同理心訓練課程教學後,在「情緒智力量表」的分數高於控制

組。

(三) 實驗組接受同理心訓練課程教學後,在「人際關係量表」的分數高於控制

組。

第三節 名詞解釋

茲將研究中所涉及的重要名詞分別解釋:

(20)

9

一、同理心訓練課程

本研究同理心指的是在兩人關係中,彼此一方進入對方的內心世

界,設身處地的去體會他的感覺;再將自己所感覺、了解到的,以對

方能了解的語言和非語言表達方式,傳達給對方知道的整個歷程。本

研究的同理心訓練課程是指以 Carkhuff(1969)和 Stone 與 Vance(1976)的訓練

方法,分為說明(instruction)、模仿(modeling),及以國內學者的「助人歷程

與技巧」(黃惠惠,1994)

暨團體諮商方案設計與實例(謝麗紅,2001)解決問題的諮商架構(邱

德才,2003)、讓我們更快樂理性情緒教育課程(吳麗娟,1996)為參

考依據。配合高職學生的認知發展需要,整合認知、情意、技能三大

層面的同理心訓練教學方案,培養學生的同理心理解能力、關懷及支

持態度,推動情境中的溝通能力及對情緒處理的能力。團體課程共有

十六個單元。分上、下學期進行每單元 50 分鐘,每週一次。

二、高職生

本研究所謂「高職生」,係指就讀於國立中壢高級商業職業學校高中二年級

學生為實驗對象,一班為實驗組,一班控制組,兩班皆為常態編班,男:女生

人數比例、學生家庭社經水準,其他科目任課教師等背景因素皆大致相同。

(21)

10

三、同理心

指能夠感受對方感覺、情緒及需求等共鳴的能力,本研究的同理心是設身

處地以別人的立場去體會當事人感覺的心理歷程。兩個人內心世界是坦誠溝

通,人我關係達到「同理」瞭解,藉團體中技巧訓練和反應練習。本研究參考

Carkhuff(1969)及 Gazde(1977)等人的同理心量表,並依據青少年身心發展,

以同理心量表上得分作為同理心的指標,得分愈高表示愈有同理心,得分愈低

表示缺乏同理心。

四、情緒智力

情緒智力指的是情緒管理智慧以及能力的優劣,包含五種層面的能力;瞭

解自己的情緒、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緒、自我激勵、認知他人情緒以及人際關係

的管理(Goleman,1995)。

本研究所指的情緒智力是參考蘇逸珊(2002)之「情緒智力量表」,量表所

測得的情緒智力內涵包括:瞭解自己的情緒、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緒、自我激勵、

認知他人情緒以及人際關係的管理,其中,「認知他人情緒」以及「人際關係的

管理」併為「人際情緒智力」。並加上 Mayer & Salovey(1997)的「表達自身情

緒」的能力共五個層面,分數愈高表示情緒智力越佳。

五、人際關係

人際關係指的是為人與人之間的一種社會互動方式,互動的範圍極為廣

(22)

11

闊,包含了親人、同學,或更親密的摯友之間,且此種互動方式會因為個人不

同的人際交往模式而造成各種不同的互動型態。

研究者所指人際關係是指在蘇逸珊(2002)「人際關係量表」所測得之分數,

共分為家庭關係、親密友誼、幽默感、同儕關係、社會接納等五個分量表,得

分越高者,表示人際關係越好。另外研究者為瞭解同理心訓練課程,對於高職

學生人際關係效果的質化研究部份,以天馬文化公司編訂「社會距離量表」所

測得之分數,分析班級成員人際關係的實際情形諸如孤獨、境界、明星兒以及

在團體社會地位指數、團體凝結度等,得分越高者表示人際關係越好。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erefor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hospitality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 based on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and also determine the moderating

In order to serve the fore-mentioned purpose, this research is based on a related questionnaire that extracts 525 high school students as the object for the study, and carries out

The purposes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investigate relations among learning motivation, learning strategies and satisfaction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s well as to identify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learning organization culture on teachers’ study and teaching potency in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s.. The research tool of

The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investigate the major factors for choose Vocational College from Taiwanese Vocational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to identify any differences

This purpose of study was to realize, as well as the factors of influe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egrated in teaching by junior high school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ulticultural literacy and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of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in Taichung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explore the learning performance of grade 7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competencies during mathematics problem posing instruction.. Accor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