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節 研究方法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三節 研究方法 "

Copied!
1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39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構念

本研究主要包括三個主體:「垃圾郵件發送者(Spammer)」、「垃圾郵件

(Spam Mail)」「垃圾郵件接收者(Spam Receiver)」。在垃圾郵件的傳播過程 中,「發送者」傳遞「訊息」給「接收者」;同樣地,「接收者」選擇點選「訊息」

的反饋也常反映「發送者」的行為特性,因此在主體之間的傳播過程皆密切相 互影響。在第二章的文獻探討中,已分別收集相關的文獻作彙整與評析,瞭解 其各部分之重要概念之後,將作為後續正式進行研究時的構念建立、內容分析 類目建構、問卷設計等研究工具的參考,如圖 3-1:

圖 3-1 研究構念圖

(2)

第二節 研究架構

圖 3-2 為本研究之架構呈現,為解決三個研究主體中所產生的研究問題,

將各自運用適合的研究方法,來對所收集得來的研究素材進行分析成研究資 料,最後歸納、解釋,獲得最後研究結果。

(3)

41

圖 3-2 研究架構圖

(4)

第三節 研究方法

針對本研究之目的與問題,採用「內容分析法」與「問卷調查法」兩種研 究方法,分別說明如下:

一、 內容分析法

內容分析是分析訊息內容一種有系統的方法,可以當作特定傳播者及其傳 播訊息分析的一種工具,取代以訪問人的方式進行研究,從中觀察人類的背景 與特性(如,針對垃圾郵件發送者者);也能從內容分析法來檢查一段時間內所 出版的傳播品(如,垃圾郵件相關文件及垃圾郵件訊息),採以客觀化、系統化 的敘述(Severin & Tankard,1995)。而結果的檢視,往往能夠推論描述傳播內容的 趨勢、追溯學術或科技發展的軌跡,也可能揭示各國傳播內容的不同。

本研究在內容分析法的進行,先確定研究母體對象,列出收集得來可供研 究的各類型大量資料,經由眾多事實的呈現,並依據研究者自行設計的類目及 分析單元,來進行個別條列歸納,最後經過比較研討,發現特殊事實以推知普 通原理原則與現象,完整的內容分析實證研究步驟,如圖 3- 3(王石番,1991)。

圖 3- 3 內容分析實證研究步驟

資料來源:王石番(1991)

對於「垃圾郵件發送者」目前尚未有學者深度探討;而「垃圾郵件」部分 則有余曜成與汪志堅(2003)曾對垃圾郵件樣本進行「格式」與「類別」作內 容分析研究。研究者將參考學者及傳播理論來進行以下兩種研究母體(垃圾郵 件發送者與垃圾郵件)的內容分析。

社會現象的理論 或實際問題

(5)

43

(一)垃圾郵件發送者(Spammer)的內容分析 1. 定義研究母體

由於 Spammer 是跨國際的行動者,故研究母體包含國內外的惡意垃圾郵件 發送者,其主要為有寄發大量垃圾郵件干擾使用者正常的電子郵件收發行 為,及惡意利用垃圾郵件埋設病毒、程式碼等舉動的人。

2. 採用分析訊息內容的種類

(1) 過濾廠商提供的日誌檔(1 個月份)

(2) BBS 與垃圾郵件相關的討論版,例如:直銷版、網路銷售/賣家版、反 黑店版、反詐騙版等(約數十筆討論內容)

(3) Spam 國內外相關單位組織研究報告書,例如 ASRC、賽門鐵克、

Openfind、Sophos、FTC、Spamhaus 等定期/不定期出版發佈的調查數 據與內容陳述(約數十份文件)

(4) 刑警局偵九隊網路發佈的案件處理報導(約十多則)

(5) 線上討論群,例如資安論壇、反垃圾郵件聯盟、反垃圾郵件協會

(約一百筆討論文章)

3. 類目與單位設定

在所收集的大量文件中,針對「垃圾郵件發送者」,有明確與具體意義的代 表觀念,考量適宜性、窮盡與互斥性與信效度等,以「一段完整的描述句 子」作為單位,而類目的設定,則是考量符合本研究目的、問題所欲探索 的代表性概念,足以多角度剖析一個垃圾郵件傳播過程中發送者的整體特 性,於是訂定分析八個面向的類目:(1)背景、(2)動機、(3)獲取知識 管道、(4)發送對象、(5)發送技巧、(6)名單來源、(7)發送類別、(8)

發送時間選擇。

4. 信度檢定

為提高信度檢定中的穩定信度(Stability Reliability),研究者經由「測驗與 再測驗法(test-retest method)」,在兩個不同時段裡編碼兩次,觀察相關性 高低,來反應觀察分析內容的穩定性。

(6)

5. 效度檢定

由於針對垃圾郵件發送者作內容分析,撰寫歸納結果多屬描述性質,故需 具備內容效度(Content Validity),求結果與其他類似研究一致來判定品質。

6. 資料分析與推論

於所蒐集得來的大量文件內容中,擷取重要的關鍵描述語,運用內容分析 研究理論中的「語意內容分析(Semantic content analysis)」,即依照描述語 意義,將符號歸類的過程(Severin & Tandard, 1995),此種分析主要針對 文字意涵,如:

(1) 指定分析(designation analysis)-分析人、事、物出現的次數,為主 題類目分析,例如垃圾郵件發送者之背景、常見手法等。

(2) 歸因分析(attribution analysis)-分析人格特質的次數,例如垃圾郵件發 送者通常對資訊技術敏銳、擅於挑戰等。

(3) 斷言分析(assertion analysis)-分析描述人、事、物情況的次數,這是語 幹分析,例如垃圾郵件技術與時具移、假日總是引發垃圾郵件大量發送 的高峰時間等。

基於描述現象的資料中,研究者將對八個類目個別進行推論統計及觀察結 果,歸納 Spammer 此傳播角色的各個面向特點,在某些類目中為因應細部描述 語而再細分小類,以明確得知每一類目的歸納結果。研究者以類似觀察案例的 方式,期能針對結果剖析、陳述各類別中所具之意義,以及觀察有無其他不同 解釋,例如綜合特別的案例來敘述,最後歸納出 Spammer 在各個類目中所呈現 的常見屬性及手法通則。

(二) 垃圾郵件(Spam mail)的內容分析 1. 定義研究母體

在第二章文獻探討中已對此研究母體-「垃圾郵件」有明確的操作型定義:

「主觀意識不想接收的大量電子郵件中,多以商業意圖或非商業意圖發 送,未經過接收者明確許可、並使用偽裝不明來源手法發送,而使用者也 無法使用退出機制的垃圾郵件,且可能讓本身電子郵件溝通變成困擾的結

(7)

45

果。」當母群體界定好後,鑑於人力物力因此必須抽取樣本作為研究對象。

2. 分析訊息內容樣本

本研究挑選一無使用狀態的電子郵件帳號,完全不在任何網際網路空間上 留下此一帳號,訂定於 2006 年 10 月~2007 年 4 月收集半年的垃圾郵件,

隨機抽樣 1000 封垃圾郵件作為研究標的。

3. 類目與單位設定

將針對所收集得到的垃圾郵件,觀察其「資訊類型」為純文字、採用多媒 體 HTML 格式、或完全空白者;及「內含資料」是否有提供輸入資料的表 單、或包含發訊者資料;及「主旨內容類型」為何種訴求的類別,如成人 情色、金融理財、教育學習等。

4. 信度檢定

為達成較高信度,研究者邀集一編碼員,在編碼前已詳知類目含意與範疇,

並遵循相同的編碼原則,登錄相同資料,在實際編碼過程中,如果相互遭 遇問題,即先暫停工作待彼此討論,互相修正不當觀點,達成協議,再繼 續編碼,提升信度。

5. 效度檢定

效度即正確性,指測量工具確能測出其所欲測量的特質或功能程度。本研 究所開設的類目,為根據文獻探討與分析歸納而產生的類目清單,而另一 方面就「樣本效度」來看,由於此部分所要內容分析的母群體,為無使用 狀態的電子郵件帳號之垃圾郵件,表無用之註冊其他商品網站、討論群、

聊天室等造成垃圾郵件類別偏向的變動因素。

6. 進行歸納

觀察垃圾郵件之主旨與內容,歸納垃圾郵件常見類別、內含資料與常見訊 息類型格式等等。

(8)

二、 問卷調查法

(一) 問卷預試

研究者考量本研究之問題與目的,參考過去相關研究之工具與方法,研擬 問卷之主要架構與題項,並於 2007 年 1 月進行問卷預試,將填答者反應語意不 清或窒礙難懂的語句及不合適之題項進行修正。

(二) 正式問卷

問卷內容主要有三部分:第一部份為先行瞭解個人背景與電子郵件的使用 情形,第二部份進而探知使用者對垃圾郵件的「認知、態度」,而第三部份則是 要瞭解使用者在個人的觀感與習慣之下會對垃圾郵件進行的「處理方式」。問卷 題項的設計,主要將第二章文獻探討中所獲得的概念,以符合本研究問題及目 的之方向來進行個題型與變項的設計。

表 3-1 為問卷設計的結構,題項性質多為類別變項,主要運用的統計方法 包含:描述性統計、交叉分析、卡方考驗等。

表 3-1 問卷設計結構

層面名稱 變項

名稱 包含的題項

【第一部份】

個 人 基 本 資 料 與 電 子郵件使用情形

基本 資料

1. 性別 2. 年齡 3. 教育程度 4. 職業 電子

郵件 使用 情形

5. 擁有的電子郵件信箱 6. 最常使用的電子郵件信箱 7. 每天接收垃圾郵件比率 8. 每天清理垃圾郵件花費時間 9. 接收垃圾郵件主要類型

第一部份問題主要參考以下篇調查報告,為探求使用者利用電子郵件的基本瞭 解以及對垃圾郵件的過去經驗感受等,而關於「垃圾郵件的類型選項」,為參酌 第二章文獻分析中所得之垃圾郵件類別彙整表,選取最常見的前 12 項類別作為 選項的設計。

z NII/ALS 的 E 世代網路公民電子郵件使用調查(2006)

z 中華民國網路消費協會的垃圾郵件電子網路調查報告(2000)

z CNET「辦公室『信』騷擾大調查」(2003)

(9)

47

【第二部份】

使 用 者 對 於 垃 圾 郵 件的態度

特徵

認知 10. 認知的垃圾郵件特徵 垃圾郵

件干擾 程度

11. 使用者對於垃圾郵件的干擾程度

12. 一天收到多少封垃圾郵件開始感到困擾 13. 對垃圾郵件感到困擾的主要原因

反制垃 圾郵件 工具

14. 是否知道反制垃圾郵件工具 15. 認為目前反制垃圾郵件工具成效

【第三部份】

使 用 者 對 於 垃 圾 郵 件的行為

判讀

方式 16. 您對垃圾郵件的主要判讀依據

處理 方式

17. 當您收到垃圾郵件的主要作法

18. 當您發現系統有時會把正常郵件判讀為 垃圾郵件時,此後您的作法

19. 當您所使用的電子郵件信箱的垃圾郵件 情形很氾濫時,你最終處理方法是

點選 經驗

20. 是否曾點過垃圾郵件廣告上的超連結 21. 延續上題,會點選的原因是

22. 延續上題,若你曾點開垃圾郵件的話,

23. 你點閱的類型有哪些

24. 延續上題,當打開垃圾郵件看了之後的 感受

第二部份與第三部份的問題,主要參考朱筱琪(2004)、涂家綺(2006)、蘇倍 慶(2005)、陳致成(2003)等談論使用者心理與行為層面的碩士論文,與中 華民國網路消費協會(2001)的「垃圾郵件網路調查報告公佈」,以及國外 Pew Internet & American Life Project 在 2003 年的研究報告"Spam: How It Is Hurting

Email and Degrading Life on the Internet"。

研究者參酌之後並依照平時對垃圾郵件的觀察自行擬定題項。

(10)

數據

圖 3-2 研究架構圖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第二部份-職業生涯期待與就業準備-7.工作能力 4.希望做什麼職類的工作? 第二部份-職業生涯期待與就業準備-6.工作興趣/期待 5.希望在哪裡工作?

在現行的 99

關於宋代寺院的合法性,日本的高雄義堅先生《宋代教史の研究》第三章的第一節、竺

常識 第二冊 單元二 奇妙的空氣 第三課: 空氣的探究.

第二站 第三站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檢定

浮尖 浮尖     第二層 第二層 第二層 第二層(STEM (STEM (STEM (STEM學會 學會 學會 學會))))、第三層培訓 、第三層培訓

“Successful Knowledge Management Projects,”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Winter 1998. H., Some principles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並整合「 顧客關係管理」,以問卷調查方式,了解機械行業對「顧 客關係管理」的認知與狀況。 在前述的基礎下, 探討企業實施顧 客關係管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