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二元算幾不等式的一個無字證明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二元算幾不等式的一個無字證明"

Copied!
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數學傳播 40 卷 2 期, pp. 35-38

二元算幾不等式的一個無字證明

一一 附記一段學思歷程

周伯欣

數缺形時少直觀, 形少數時難入微。

數形結合百般好, 隔離分家萬事休。

— 華羅庚 (1910∼1985)

假設 a1, a2, . . . , an 是 n 個非負實數, 我們定義 a1+ a2 + · · · + an

n 為此 n 數的 「算術 平均數 (Arithmetic Mean)」, 而 √na1 · a2· · · an 為 「幾何平均數 (Geometric Mean)」。 眾 所周知, 關於這兩個平均數, 恆成立不等關係:

a1 + a2 + · · · + an

n ≥ √na1· a2· · · an, (1) 其中等號成立的充要條件是 a1 = a2 = · · · = an。 此不等式稱為 「算幾不等式 (Arithmetic- Geometric Mean Inequality)」。

99 課綱的高中數學在高一上的第 1 章 「數與式」 中討論了 n = 2 的情況, 並以此不等 式去解決一些極值問題。 由於第 1 章也談到了常用的多項式的因式分解, 部分學校的教師會以

「三元三次輪換不等式」

a3+ b3+ c3− 3abc = (a + b + c)(a2+ b2+ c2− ab − bc − ca) (2) 為出發點, 結合配方技巧, 證明算幾不等式在 n = 3 的情況。 至於一般情況 (n 為任意正整數) 的證明, 則通常留到高一下學期講數學歸納法時作為進階例題講授 (Cauchy 的倒推歸納技巧)。

大數學家 Michael Atiyah 在其演講1 中討論了幾何與代數之間的關係,

1阿提雅 (Michael Atiyah) 〈二十世紀的數學:2000 年世界數學年講詞〉(翁秉仁譯) http://yaucenter.nctu.edu.tw/journal/0710/

%full content/%E4%BA%8C%E5%8D%81%E4%B8%96%E7%B4%80%E7%9A%84%E6%95%B8%E5%AD%B8 .pdf

35

(2)

36 數學傳播 40 卷 2 期 民 105 年 6 月

空間直覺或空間知覺是威力宏大的工具, 這也正是幾何學為何成為數學重要分支的 原因, 它不只能運用於顯然具有幾何特性的東西, 甚至對並非如此的東西也有用, 我 們可以試著為它賦予幾何形式, 如此一來就能運用我們的直覺。 直覺是我們最有力的 武器, 當你試著向學生或同事講解一段數學時就很明顯, 你的論證既長又難, 但是當 學生最後明白時, 他會怎麼說? 他說 : 「我看到了 (I see, 我懂了)!」 這裡 「看」 與

「理解」 是同義詞 · · ·

對於低維度的情況 (n = 2, 3), 一般來說我們也許可以嘗試尋找相應的幾何說明, 幫助我 們以直觀角度理解數學命題。 事實上, 以幾何圖形來說明數學定理已是近年來數學教育的一項 重點, 李國偉教授在其文章中寫道 : 「 近年在西方的數學教育文獻裡, 不時可見所謂 『無字證 明』 (Proof without Words) 的範例 · · · 『無字證明』 至少可以當作一種輔助的工具, 賦予式 子較具體的解釋, 從而說服學生接受它們的正確性。」2

絕大多數的高中數學教本3 在討論算幾不等式 n = 2 的情況之際, 基於 「數形結合」 的觀 點, 都會使用下圖來作為此不等式的無字證明。 筆者回憶初學算幾不等式時 (似乎是在國三讀相

圖 1

似形時), 對於代數的證明其實不甚了了, 而當時就是看了此圖才茅塞頓開, 深刻體會到一張圖 勝過千言萬語的威力!

多年之後, 筆者的身份易位, 從講台下聽講的學生變成講台上授課的老師, 每當講到算幾 不等式, 總是先講代數證明, 然後畫出此圖, 告訴學生不等式中的每一項其實都可以找到相對應 的幾何量, 心中期望當年自己學習時內心的雀躍可以傳達給學生, 讓學生可以感受到那種數形 結合的美妙。 然而, 在筆者的課堂上, 卻鮮見學生對此圖證有什麼心領神會的表現, 多半只是將 這張圖形背起來, 然後催眠自己: 這確實就是算幾不等式的無字證明了。

2李國偉, 證明是一種說服的過程 (Proof is a process of persuasion), http://highscope.ch.ntu.edu.tw/wordpress/?p=14904.

3例如許志農主編。 高中數學 (一)。 臺北市 : 龍騰文化有限公司, 2015。

(3)

二元算幾不等式的一個無字證明 — 附記一段學思歷程 37

筆者對於如此消極的結果感到十分喪氣, 於是筆者自問 : 「到底是為什麼這張圖會讓學生 感到難以理解呢? 有更簡單的圖解嗎?」 在一番調查後, 對於學生感到不易理解的問題, 總算是 找到理由。 之所以造成理解困難的點就在於圖中的 √

ab, 這個量的導出, 其實賴於相似三角形 的邊長比例關係 (或謂子母相似性質), 另外還牽扯到圓周角的度量 (半圓才有直角)。 確實這些 知識都在國三上學期談過, 但是國三下學期幾乎不談幾何, 再加上暑假兩個月, 筆者的學生升上 高一後, 腦袋中的幾何知識早已拋到九霄雲外。 等到講這張圖的時候, 教師端對學生的期待與學 生端具備的知識就產生了落差!

筆者為尋求更簡單的圖解以幫助學生學習, 遂查閱了大量相關資料。 目前關於此類無字證 明的文獻, 大抵以 MAA 出版, 由 Roger B. Nelsen 所著的“Proofs without Words: Exer- cises in Visual Thinking”4, 兩卷收錄最為詳盡。 不過該書所收集的證明, 筆者認為數學難度 均不亞於圖 1。 秉著 「盡信書不如無書」 的精神, 筆者決心自己來想出一個 「易懂」、「預備知識 少」 的無字證明。

終於在 2014 年 11 月 6 日晚上, 當時筆者躺在床上準備就寢, 不知為何, 腦袋想著立體 空間中多面體的切割問題, 突然, 一個想法在筆者腦中迸現, 「這樣不就證明了算幾不等式嘛!」

筆者立刻自床上跳起, 奔到書桌畫下腦中的圖形。 以下是筆者當時的思路: 考慮兩正方形, 面積 分別為 a 與 b, 不失一般性, 假定 a ≥ b。 這兩個正方形的邊長分別為 √

a 與 √

b (我想這是 從 a 獲得√

a 的一個最簡單的方式), 將這兩個正方形相併在一起, 然後同時沿主對角線方向切 割, 如圖 2 所示: 如此我就得到 a

2 與 b

2 (各是半個正方形), 兩塊三角形的面積和正是 a+ b 2 。

圖 2 那 √

ab 怎麼辦呢? 注意到 √

ab = √ a ·√

b, 然後我盯著圖 2 看, 發現了一塊平行四邊形 (底= √

b, 高=√

a, 面積就是我要的√ b ·√

a 啊!

4肖占魁、 徐沙鳳 (譯)。 尼爾森: 數學寫真集 (第 1 季) 無須語言的證明。 北京: 機械工業出版社,2014。(Roger B. Nelsen, 1993)。

肖占魁、 符穩聯 (譯)。 尼爾森: 數學寫真集 (第 2 季) 無須語言的證明。 北京: 機械工業出版社,2014。(Roger B. Nelsen, 1993)。

(4)

38 數學傳播 40 卷 2 期 民 105 年 6 月

圖 3 拿剛剛切的兩塊三角形與這平行四邊形相比較, 得到

圖 4 a

2 + b 2 ≥√

b ·√

a (3)

這不正是我想要證明的算幾不等式嘛! 等號顯然在而且只在 a = b 時成立。

筆者檢討這個證明, 可以確定這個證明所需要的預備知識大概是最少的! 而關於易懂性, 筆者自發現這個證明後, 往後都改用此證明來進行教學, 至今還沒遇過嫌這個證明難懂的學生。

2014 年想到這個證明時, 自忖這個證明不難, 應該老早有人想到, 只是當下我沒見到, 因 此也就沒有發表出來與數學界及教育界的前輩切磋。 然而一年多過去了, 始終未見到任何一本 教科書、 講義、 補充教材, 抑或是論文或專業書籍刊載此證明。 今年開學的第一週, 筆者去了趟 台北國際書展, 見到三民書局出版的三重高中蔡宗佑老師所著的 《按圖索驥: 無字的證明》 一書, 拿起來特地翻查不等式一章, 其收錄的無字證明仍不脫 Nelsen 的書之範疇。 回家思考數日, 不 揣譾陋將此證明發表出來, 供大家參考批評。 若能起到拋磚引玉的效果, 那是筆者最為欣慰的!

—本文作者現任教於台北鵬展文理補習班, 並於清大歷史所攻讀碩士學位—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Peretz, An inequality for circle packings proved by semidefinite programming [J], Discrete Comput. Rockafellar, Convex Analysis [M],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New

介紹了有關比例三角形的卅七道幾何性 質, 相信大家對比例三角形所架構出的推理 體系及巧妙精準的幾何圖形, 一定有了深刻 的印象。 也可以清楚地見到, 第一篇的 37 個

丁遵標, 與三角形高有關的幾何性質,

2010 年 AIME 邀請賽第一階段的第 5 題也是關於三角形內切圓等分線的題目, 22 年後

定理: : : :2.1-2 全等三角形對 全等三角形對應角的對邊相等 全等三角形對 全等三角形對 應角的對邊相等 應角的對邊相等 ... S.三角形全等定理 三角形全等定理 三角形全等定理

[r]

[r]

生活中的平面圖形: 三角形、四邊形及圓形是生活中最常見的平面圖形,這一節我們將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