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四邊形的面積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四邊形的面積"

Copied!
1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四邊形的面積

蔡聰明

一 . 問題的提出

給一個三角形, 已知三邊長, 那麼它的 面積可用著名的 Heron 公式來求算。 這我們 在“談 Heron 公式: 記一段教學經驗”一文 中, 己經有所敘述[1]。 現在要加以推廣, 我們 自然想到了兩個方向: (i) 維數的提高, 從平 面問題變成空間問題; (ii) 邊數的增加, 從三 角形變成四邊形乃至更多邊形。 本文僅限於 討論推廣到四邊形的情形。

問題: 已知四邊形的四邊 a, b, c, d, 有 無類似於 Heron 的面積公式?

在文獻上, 這已經有 Brahmagupta 公 式 (628 年, 印度數學家) 及 Bretschneider 公式 (1842 年)。 不過本文關切的核心問題 是: 追尋、 思考的過程, 亦即如何猜測出公 式? 最好是能“合理地”看出來。 我們希望達 到這樣的目標: 給我“洞悟的眼光” (insight), 不要只給我“邏輯與數字”。 這是面對數學時, 一個基本而謙卑的願望。

不論是三角形或四邊形, 關於邊、 角、 對 角線及面積之間的關係, 有兩個重要的結果:

一個是邊、 角、 對角線的關係式, 例如畢氏 定理 (商高定理)、 餘弦定理與 Ptolemy 定

理; 另一個是面積表成邊、 角或對角線之公 式, 例如 Heron 公式, Brahmagupta 公 式與 Bretschneider 公式。 這些定理與公式 的關係非常密切, 具有一體兩面的偶伴關連, 簡直是屬於同一家族, 因此我們要一併加以 討論。 它們可以說是古典三角學、 平面幾何學 中美麗的珍珠, 令人流連玩味不忍釋手。 事實 上, 幾何學的向量代數化就是以這些素材作 為思考的動機與出發點。 對於高中生來說, 這 是一個鍛練思考的好論題。

二 . 三角形的溫故知新

最著名而熟知的是關於直角三角形的結 果:

畢氏定理:6 C = 90 ⇐⇒ c2 = a2+ b2 面積公式:S = 12ab, 參見下圖 1。

)            >          +       )                            >                   +

* *

?                    =                   ?                                   =

圖 1 圖 2

1

(2)

註: 畢氏定理在文獻上有 370 種證法 [5]。

接著飛躍到一般三角形, 此時比較豐富 多彩。 畢氏定理推廣成

餘弦定理:





a2 = b2+ c2− 2bc cos A

b2 = c2+ a2− 2ca cos B (邊、 角關係) c2 = a2+ b2− 2ab cos C

(1) 面積公式:

S = 1

2absin C

= 1

2bcsin A

= 1

2casin B (2)

S =qs(s − a)(s − b)(s − c) (Heron 公式) (3) 其中 s = 12(a + b + c)。

如何直觀地猜出 Heron 公式的討論請 參見 [1]。 上述 (3) 式的證明, 只不過是 (1)、(2) 兩式的簡單應用:

S = 1

2casin B (由(2) 式) 16S2 = 4a2c2sin2B

= 4a2c2(1 − cos2B)

= 4a2c2[1 − (c2+ a2− b2 2ac )2] (由(1) 式)

= 4a2c2− (c2+ a2 − b2)2 令 s = 1

2(a + b + c), 則

S2 = s(s − a)(s − b)(s − c), 證畢。

三 . 推廣到圓內接四邊形

四邊形這一國比三角形國還要靈敏、 詭 譎 (delicate, subtle)。 最顯著的是四邊形沒 有穩固性: 已知四邊 a, b, c, d, 並沒有唯一 決定一個四邊形 (採用全等觀點), 它還是可 以壓縮、 作邊的置換而變形。 例如長方形可以 作各種變形 (四邊保持不變):

c a c a

d d

b b

c b a d

a b c

圖 3

這四個四邊形都不全等, 並且面積都不 同。

問1. 已知四邊形四邊為 a, b, c, d, (i) 邊、 角、 對角線有何關係?

(ii) 面積如何表成邊、 角或對角線?

按數學思考的常理, 我們先退到特例, 再 逐步尋幽探徑, 前進到一般情形。 什麼是四邊 形的簡單特例呢? 我們很自然地想到了長方 形:

(3)

a c a bb

圖 4

它由兩個相同的直角三角形 a, b, c 湊在一 起, 因此邊與對角線的關係仍然只是畢氏定 理: c2 = a2 + b2, 並且面積 S = ab。 這 些都沒有新義。

如何“化腐朽為神奇”呢?

如果我們將上述長方形的邊作置換成鳶 形:

a b

y x

a b 圖 5

那麼面積 S = 12xy; 但是邊與對角線的關 係仍然不易看出來。 事實上, 鳶形可以在四邊 保持不變之下, 作壓縮或拉伸, 讓對角線 x, y 變動。 因此還是有點滑溜不易把捉的感覺。

我們知道任何三角形必可內接於一個圓之中, 四邊形則不然。

我們稍退一步: 考慮圓內接矩形與鳶形 db

c a

圖6

ca y bdx

圖 7 圖 7 鳶形的面積為

S= 1 2xy 而邊與對角線的關係是什麼呢?

顯然圖 6 的矩形與圖 7 的鳶形具有相同 的面積 (以圓心連接四頂點立知), 故

1

2xy = ab 因為 a = c, b = c, 所以

xy = 2ab = ab + cd (4) 亦即兩對角線的乘積等於兩對邊乘積之和。

這就是圓內接鳶形的邊與對角線的關係式。

以這個公式來觀看圖 6, 我們發現

αβ = ac + bd (5) 也成立, 因為 (5) 式不過是畢氏定理

α2 = a2+ b2

之“兩元化”或 “兩儀化”(因為 α = β, a = c, b = d)。 因此 (4) 式可以看作是畢氏定理 的一種推廣。

上述結果啟示我們猜測: 圓的任意內接 四邊形, 其邊與對角線具有 xy = ac + bd 的 關係, 參見下面圖 8。

(4)

c d a

bE A

DC B

xy

圖 8

事實上, 我們可以證明這個猜測, 而且不 難。 過 D 點作一直線交 AB 於 E 點, 使得

6 CDE =6 BDA。 於是容易看出

△CDE ∼ △BDA 並且 △ADE ∼ △BDC 從而

CD

BD = CE

AB, BC

AE = BD AD 於是

CD· AB = BD · CE AD· BC = AE · BD

兩式相加得

CD· AB + AD · BC = BD(AE + CE)

= BD · AC

亦即

ac+ bd = xy. (6) 證畢。 因此, 我們得到:

定理1: (Ptolemy, 150 年) 設 ABCD 為圓內接四邊形, 四邊分別為 a, b, c, d, 對 角線為 x, y, 則 xy = ac + bd。

這個結果精巧美妙, 又是畢氏定理的推 廣。 天文學家 Ptolemy (90-168 年) 利用它 做出歷史上第一張弦函數表。 他對天文學非 常狂熱, 他說過: “渺小平凡的我, 本應如蜉蝣 一般朝生暮死。 但是每當我見到滿天繁星在 空中依照自己的軌道井然有序地運行時, 就 情不自禁有身在天上人間之感, 好像是天神 宙斯 (Zeus) 親自饗我以神饌。” 真是令人感 動。

B C

A D

db

a c

y x

圖 9

去年 (1992 年) 大學聯考自然組有一考 題如下: 在圖 9 中, AD 為圓之直徑, B, C 為半圓周上兩點。 a = AB, b = BC, c = CD, d = AD, 試證 d 為方程式 x3+ (a2+ b2 + c2)x − 2abc = 0 之一根。

這當然有種種證法, 但是利用 Ptolemy 定理配合畢氏定理的做法是最簡潔漂亮的。

令 x = BD, y = AC, 則 xy = ac + bd

(5)

x2 = d2− a2 y2 = d2− c2

於是

(d2− a2)(d2− c2) = x2y2= (ac + bd)2 展開、 化簡得

d3− (a2+ b2+ c2)d − 2abc = 0 這就得證了。

根據筆者閱卷的經驗, 沒有看到考生採 用上述證法。 答對的考生多半是採用: 作補助 線與餘弦定理來做, 較煩瑣。

接著我們探尋圓內接四邊形的面積公 式, 仍然參考圖 8。 首先觀察到, 面積由四邊 a, b, c, d 唯一決定。 四邊形的邊作置換可能 影響全等, 但並不影響面積。 因此圓內接四邊 形的面積理應有對應的 Heron 公式, 我們令 其面積為 S(a, b, c, d)。

問2. S(a, b, c, d) =?

我們進一步觀察到 S(a, b, c, d) 具有下 列性質:

(i) S(a, b, c, d) 的量綱 (dimension) 為 L2 (即長度的平方),

(ii) 邊界條件: 當 a+b+c = d 或 b+c+d = a 或 c+ d + a = b 或 d + a + b = c 時, S(a, b, c, d) = 0, 故由因式定理 知 S(a, b, c, d) 有 (a + b + c − a), (b + c + d − a), (c + d + a − b) 與 (d + a + b − c) 之因子。 四者乘起來, 量綱為 L4

根據這兩條線索, 啟示我們提出下面的 猜測:

S2 = K(a + b + c − d)(b + c + d − a)·

(c + d + a − b)(d + a + b − c)

其中 K 是待定常數。 以正方形之特例代入上 式, 立即求得 K = 161 。 於是我們的猜測完全 明朗:

S2 = (s − a)(s − b)(s − c)(s − d) (7) 其中 s = 12(a + b + c + d)。

這是我們所要的答案嗎? 我們試驗長方 形, 發現 (7) 式成立。 對於 d = 0 之特例, 四邊形變成三角形, 而 (7) 式變成 Heron 公 式。 因此, 在還沒有證明之前, 我們已經有了 相當的理由相信 (7) 式就是圓內接四邊形的 面積公式。

否證或證明, 要走哪一條路? 讓我們嘗 試證明吧。 仍然參見圖 8。 四邊形的面積

S = △ABC + △ACD

= 1

2absin B + 1

2cdsin D

4S = 2ab sin B + 2cd sin D (8)

由餘弦定律知

a2 + b2− 2ad cos B

= y2= c2+ d2 − 2cd cos D 所以 a2 + b2− c2− d2

= 2ab cos B − 2cd cos D (9)

將 (8), (9) 兩式平方相加得 16S2+ (a2 + b2− c2− d2)2

(6)

= 4a2b2+ 4c2d2− 8abcd cos(B + D) (10)

因為 B + D = 180, cos(B + D) = −1, 故得

16S2+ (a2+ b2− c2− d2)2 = (2ab + 2cd)2 從而

16S2 = (2ab + 2cd)2− (a2+ b2− c2− d2)2

= [(a + b)2− (c − d)2

[(c + d)2− (a − b)2]

= (a + b + c − d)(a + b − c + d) (c + d + a − b)(c + d − a + b)

令 s = 12(a + b + c + d), 則得

S2 = (s − a)(s − b)(s − c)(s − d) 我們的猜測得證。

定理2:(Brahmagupta,628年) 設ABCD 為圓內接四邊形, 四邊為 a, b, c, d, 則其面 積為

S =q(s − a)(s − b)(s − c)(s − d)。

(10) 註. Brahmagupta 誤以為此公式適用 於任何四邊形。 事實上, Heron 已指出一般 四邊形無法由其四邊唯一決定。

四 . 一般四邊形

一 般 四 邊 形ABCD可 分 成 凸 四 邊 形 (convex quadrilateral), 如下圖 10, 以及 凹四邊形, 如下圖 11。

A

D c C

d a bE

X 1

Y 2 X 2

Y 1

B

OA

D c C

B

d c

y a b

10

圖 11

我們先討論凸四邊形的情形。 如圖 10, 設 ABCD 為一個凸四邊形, 並且

AB = a, BC = b, CD = c, DA = d AC = x, BD = y,

s= 1

2(a + b + c + d), S = ABCD 的面積。

我們要研究的論題仍然是問 1, 首先探 討四邊 a, b, c, d 與對角線 x, y 的關係。 對 於圓內接四邊形的情形, Ptolemy 定理告訴 我們: xy = ac + bd。 但是對於一般凸四邊 形, 如何呢?

將圓內接四邊形稍作壓縮, 四邊保持不 變, 即 ac + bd 不變, 但是對角線 x 與 y 卻 一個變長, 另一個變短 , 記為 x0 與 y0。 那

(7)

麼 x0y0 與 xy 何者較大呢? 似乎不容易看 出來, 真理藏得比較深了 (但是我們相信有真 理可尋)。 下面我們要採用所謂的“探索性的 演繹法”, 模仿原先 Ptolemy 定理的證明方 法, 試試看會得到什麼結論。

回到圖 10 之一般凸四邊形。 作出點 E, 使得

6 DAE =6 CAB 且 6 ADE =6 ACB

於是 △ADE ∼ △ACB, 故 AD

ED = AC

BC, 即 bd= x · ED (11) 另外也有

AB

AE = AC

AD, 並且 6 DAC =6 EAB 從而 △ABE ∼ △ACD, 故

AB

BE = AC

CD, 即 ac= x · BE (12) (11)+(12) 得

ac+bd = x·BE+x·ED = x·(BE+ED) 因為 DE + ED ≥ BD = y, 故

xy ≤ ac + bd. (13) 在上述演繹過程中, 我們也發現: (13) 式中的 等號成立之充要條件是 E 落在對角線 BD 上, 即 A, B, C, D 四點按序共圓。

對於凹四邊形的情形, (13) 式也成立。

如下圖 12, 將 AB, BC 對 AC 作鏡射, 得 到凸四邊形 ABCD, 令 BD= y, 則由上 述證明知

xy ≤ ac + bd

因為 y ≤ y, 所以

xy ≤ ac + bd.

D c C A B

B ' d x

a b

y

y '

圖 12

進一步, 我們觀察幾種特異與退化的情 形 (詳情請參見 [2]):

(i) 當四邊形 ABCD 凹扭成X形時 (圖 13), (13) 式也成立,

D A

B Cb

y d x

c

圖 13

(ii) 當四邊形 ABCD 退化成三角形時, 不 論是有兩點重合或其中一點落在一個邊 上 (圖 14), (13) 式仍然成立。

(8)

A A

B C , D B C

D

圖 14

(iii) 當四邊形ABCD 退化成在一直線上 時, (13) 式成立, 並且當四點在直線上 按 A, B, C, D 之順序排列時, (13) 式 變成等式: 即 AB · CD + BC · AD = AC· BD。 (Euler 定理)。

總結上述之討論, 我們得到

定理3: (推廣的 Ptolemy 定理, 弱型) 對於平面上任意四點 A, B, C, D, 下 式恆成立:

AB· CD + BC · AD ≥ AC · BD 並且等號成立的充要條件是 A, B, C, D 四 點按序共圓或按序共線。

註. 直線與圓具有同等地位, 直線是具有 無窮大半徑之圓。

從直角三角形的畢氏定理: c2 = a2+b2, 到任意三角形的 c2 ≤ a2 + b2 (當 6 C ≤ 90) 或 c2 ≥ a2+ b2 (當6 C ≥ 90), 有精 確的餘弦定理: c2 = a2+ b2−2ab cos C。 同 理, 從圓內接四邊形的 Ptolemy 定理: xy = ac+ bd, 到任意四邊形的 xy ≤ ac + bd, 應 該也有相應的精確等式吧?

回 到 圖 10 之 一 般 凸 四 邊 形。 由 於△ADE ∼ △ACB 且 △ABE ∼

△ACD, 故

6 AED = 6 B 且 6 AEB=6 D

6 BED = 2π − (6 AEB+6 AED)

= 2π − (6 B +6 D)

由餘弦定理知

y2 = ED2+BE2−2ED·BE cos(6 BED) y2 = ED2+BE2−2ED·BE cos(B + D)

兩邊同乘以 x2

x2y2 = (x · ED)2+ (x · BE)2

−2(x · ED)(x · BE) cos(B + D)

再由 (11) 及 (12) 式得

x2y2 = a2c2+ b2d2− 2abcd cos(B + D) (14) 因為 A + B + C + D = 360, 故也有

x2y2 = a2c2+ b2d2− 2abcd cos(A + C) (15) 我們注意到兩個特例: (i) 當 B + D = 180 時, 亦即 A, B, C, D 四點共圓時, (14) 或 (15) 式化約成 Ptolemy 定理: xy = ac + bd。 因此 (14) 或 (15) 式均可視為 Ptolemy 定理的推廣。 (ii) 當 B + D = 90 時, (14) 或 (15) 式化約成

x2y2 = a2c2+ b2d2 (16)

(9)

另外, (14) 式對於凹四邊形也成立, 其 證明只要參考下面圖 15, 而過程完全跟上述 凸四邊形的論證一樣。

A

ED C

Bd x

cy ba

圖 15

定理4: (推廣的 Ptolemy 定理, 強型) 對於任意的四邊形, 如圖 10 或圖 11, 恆有

x2y2 = a2c2+ b2d2− 2abcd cos(B + D).

對於任意的四邊形, 顯然由 (14) 式可得 (13) 式, 亦即由定理 4 可推出定理 3。

最後我們追尋任意四邊形的面積公式, 這個問題較微妙而麻煩, 不過還是有跡可尋 的。 我們參考下面的圖 16及圖 17

A B

D c C

y x

d b

a

A x C

DB b

a y

d c

圖 16 圖 17

四邊形有四個邊 a, b, c, d, 四個角6 A, 6 B,

6 C, 6 D, 以及兩條對角線 x, y, 總共有 10 個要素, 它們並非完全獨立, 例如我們有強型 的推廣的 Ptolemy 定理以及四個角之和為 360, 這兩者都是對於 10 個要素的限制條 件。

四邊不足以決定四邊形的形狀, 這是整 個問題的麻煩所在。 因為我們要追尋的不是 四邊形的全等問題, 而是面積問題 (前者嚴 苛, 後者較寬鬆: 兩四邊形全等則面積相等, 反之不然), 所以從兩條對角線切入較簡潔。

我們分成三個步驟來思考。 先討論凸四邊形 的情形。

(10)

A

D B

C x

y

D A

C b B

c a

d

y 2 x 2

x 1 y 1

O

圖18

圖19

(I) 已知四邊形的兩條對角線 x, y, 並 且它們互相垂直, 參見圖 18。 顯然四邊形的 面積為

S = 1

2xy (17) (II) 已知對角線 x, y 及它們的夾角 θ, 參見圖 19。 令四邊形的對角線 x = x1+ x2, y= y1+ y2, 於是四邊形的面積為

S = △AOB+△BOC +△COD+△DOA

= 1

2x1y1sin θ + 1

2x1y2sin(π − θ) +1

2x2y2sin θ + 1

2x2y1sin(π − θ) S = 1

2xysin θ (18)

當 θ = 90 時, (18) 式化約成 (17) 式。

(III) 更進一步, 又知道四邊, 亦即已知 a, b, c, d, x, y。 此時四邊形唯一決定了。 如 何求面積呢? (18) 式仍然成立, 但是如何將 sin θ 消解成 a, b, c, d 呢? 這使我們想到了 餘弦定理。 由 (18) 式得

16S2 = 4x2y2sin2θ= 4x2y2(1 − cos2θ)

= 4x2y2− (2xy cos θ)2

又因為 (參見圖 19)

2xy cos θ = 2(x1+ x2)(y1+ y2) cos θ

= 2x1y1cos θ + 2x1y2cos θ +2x2y2cos θ + 2x2y1cos θ

= 2x1y1cos θ − 2x1y2cos(π − θ) +2x2y2cos θ − 2x2y1cos(π − θ)

= (x21+ y12− a2) − (x21+ y22− b2) +(x22+ y22− c2) − (x22+ y12− d2)

= −a2+ b2 − c2+ d2

所以 16S2 = 4x2y2− (a2− b2+ c2− d2)2 (19)

我們也可將 (19) 式, 透過配方, 改寫為 16S2 = (2ac + 2bd)2− (a2− b2 + c2− d2)2

−4(ac + bd)2+ 4x2y2

= (a + b + c − d)(b + c + d − a) (c + d + a − b)(d + a + b − c)

−4[(ac + bd)2− x2y2] S2 = (s − a)(s − b)(s − c)(s − d)

−1

4[(ac + bd)2 − x2y2] (20)

(11)

由此立即看出:

A, B, C, D四點按序共圓

⇐⇒ xy = ac + bd (Ptolemy 定理)

⇐⇒ S2 = (s − a)(s − b)(s − c)(s − d) (Brahmagupta 公式)

值得特別注意的是, 在上述對於凸四邊 形的三步驟論證中, (17)、(18)、(19)、(20) 四 個公式對於凹四邊形仍然成立。 這只要參考 下圖 20 並且仿上述論證即可得證。

A BD

Ca d

y 1

x x 1 y 2

bc

圖 20

接著, 透過強型的推廣的 Ptolemy 定 理, (19) 式可以進一步改寫成如下:

16S2 = 4(a2c2+ b2d2− 2abcd cos(B + D))

−(a2− b2 + c2− d2)2

= (2ac + 2bd)2− (a2− b2+ c2− d2)2

−8abcd(cos(B + D) + 1)

= (a + b + c − d)(b + c + d − a) (c + d + a − b)(d + a + b − c)

−16abcd cos2(B+ D 2 )

S2 = (s − a)(s − b)(s − c)(s − d)

−abcd cos2(B+ D

2 ) (21) 顯然也有

S2 = (s − a)(s − b)(s − c)(s − d)

−abcd cos2(A+ C

2 ) (22) 總結上述討論, 我們得到

定理 5:(Bretschneider 公式,1842 年) 對於任意四邊形 (不論凹凸), 其面 積S為

16S2 = 4x2y2− (a2− b2+ c2− d2)2 或 S2 = (s − a)(s − b)(s − c)(s − d)

−1

4[(ac + bd)2− x2y2] 或 S2 = (s − a)(s − b)(s − c)(s − d)

−abcd cos2(B+ D 2 )

推論1. 當四邊形為圓外切四邊形時, 則 S =√

abcdsin(B+ D 2 ).

推論 2. 當四邊形既是圓內接也是圓外 切四邊形時, 則

S =√ abcd

推論 3. 在四邊 a, b, c, d 給定的情形 下, 以圓內接四邊形的面積為最大。

五 . 結語

將本文的討論推廣到五邊形的情形就已 經很困難而不切實際 (事實上是走不通)。 另

(12)

一方面, 推廣到三維空間, 這會涉及到面積與 體積的計算, 畢氏定理與 Ptolemy 定理也會 有進一步的推廣, 這些是向量幾何的美麗論 題。

參考資料

1. 蔡聰明: 談 Heron 公式 — 記一段教學經 驗, 數學傳播, 第 17 卷第一期, 1993。

2. 許振榮: 關於 Ptolemy 的定理, 數學傳播, 第 7 卷第三期, 1983。

3. E. W. Hobson: A treatise on plane and advanced trigonometry, Dover, 1957.

4. Z. A. Melzek: Invitation to geometry, John Wiley and Sons, 1983.

5. E. S. Loomis: The Pythagoream propo- sition, 1968.

本文作者任教於國立台灣大學數學系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第五章 多項式.

第五章 多項式.

定理 10.2-1 座標平面上兩點距離公式 座標平面上兩點距離公式 座標平面上兩點距離公式 座標平面上兩點距離公式 ... 33

利用和角公式證明 sin2α=2sinαcosα

如圖,已知平行四邊形 EFGH 是平行四邊形 ABCD 的縮放圖形,則:... 阿美的房間長 3.2 公尺,寬

定理: : : :2.1-2 全等三角形對 全等三角形對應角的對邊相等 全等三角形對 全等三角形對 應角的對邊相等 應角的對邊相等 ... S.三角形全等定理 三角形全等定理 三角形全等定理

在一張長50公分,寬30公分的長方形畫 紙上,畫上一個最大的正方形,其餘的 就剪掉。請問最大正方形面積為多少?剪

有一長條型鏈子,其外型由邊長為 1 公分的正六邊形排列而成。如下 圖表示此鏈之任一段花紋,其中每個黑色六邊形與 6 個白色六邊形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