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高一學生在解題歷程中的數學建模之分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高一學生在解題歷程中的數學建模之分析"

Copied!
4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2)

The analysis of the first-grade senior high

students’ mathematical modeling in problem

solving process: an example of exponent function

Ming-Hui Wang* Shian Leou Jeng-Fung Hung

Abstract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analyze the development of mathematical modeling and the related affective experiences of the first-grade senior high students in problem solving process. This research adopts the qualitative method. The subjects are three first-grade senior high students in Kaohsiung. They are from a homogenous cooperative problem solving group. This research adopts case study method and analyzes the protocol of the mathematical modeling in problem solving process by the technique of thinking aloud and interviews. The main findings and results are as follows:

The students in this case follow a fixed pattern in the development of mathematical modeling in problem solving process.

The mathematical problem solving and the mathematical modeling in problem solving process are corelated.

The related affective experiences in problem solving process are the individual problem solving experiences and the experiences in interactive problem solving process of the students in this case.

Keyword: problem, mathematical problem solving, mathematical modeling

* Ming-Hui Wang: A doctoral Student in Science Education Graduate School in National Kaohsiung Normal University

(A math teacher in National Kaohsiung Normal University Affiliated Senior High School)

Shian Leou: A professor in math department and vice principal in National Kaohsiung Normal University

(3)

壹、前言

一、研究動機

近 年 來,中 學 數 學 教 育 逐 漸 強 調「 問 題 解 決 」與「 數 學 建 模 教 學 」。 美 國 數 學 教 師 協 會 (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Mathematics, NCTM)在 1989 年 的 「 中 小 學 數 學 課 程 及 評 量 標 準 」 文 件 中 , 對 各 年 級 數 學 課 程 都 列 出 了 問 題 解 決 的 能 力 標 準 , 並 且 強 調 以 「 數 學 建 模 」 來 作 為 問 題 解 決 的 一 個 側 面 的 重 要 性;其 中 提 到 的 這 些 目 標 蘊 涵:1. 學 生 應 該 被 放 置 於 為 數 眾 多 的 和 各 種 相 互 關 聯 的 經 驗 中,這 些 經 驗 鼓 勵 學 生 去 評 價 數 學 的 進 取 精 神,發 展 數 學 的 心 智 習 慣,以 及 理 解 與 欣 賞 數 學 在 人 類 的 事 件 中 所 扮 演 的 角 色 ; 2. 應 該 鼓 勵 學 生 去 探 究 、 猜 測,甚 至 去 形 成 與 修 正 錯 誤,使 得 他 們 面 對 解 決 複 雜 的 問 題 時 能 夠 獲 得 在 能 力 上 的 自 信 心 ; 3.學 生 應 該 會 閱 讀 、 寫 作 , 以 及 討 論 數 學 ; 4. 有 關 一 個 推 測 的 有 效 性,學 生 應 該 能 夠 進 行 推 測、測 試,並 且 建 立 一 些 論 證 。

(4)
(5)
(6)
(7)
(8)
(9)

真 實 世 界 真 實 模 型 結 論 預 測 數 學 模 型 理 想 化 近 似 的 描 述 數 學 理 論 和 技 術 抽 象 化 符 號 的 表 達 比 較

圖一 數學建模歷程的縮略表示(Maki & Thompson, 1973)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或 者 以 適 當 的 觀 點 來 重 新 描 述 問 題;此 階 段 對 照 到 數 學 建 模 的 形 成 真 實 模 型 (S2),重 點 在 於 要 確 認 和 收 集 那 些 在 該 問 題 中 被 考 慮 為 基 礎 的 概 念,此 步 驟 涉 及 形 成 可 靠 的 確 認 界 定、理 想 化 和 近 似 之 描 述,其 參 照 的 依 據 就 如 同 是 要 去 建 構 一 個 真 實 的 模 型 一 樣 。 探 索 (E)階 段 在 於 尋 求 相 關 資 訊 , 能 夠 合 併 成 分 析 -計 畫 -執 行 的 程 序 , 在 這 期 間 解 題 者 可 能 發 現 許 多 的 捷 思 策 略 ; 而 計 畫 -執 行 (PI) 階 段 關 心 的 是 計 畫 的 結 構、計 畫 執 行 的 程 序,以 及 過 程 中 對 計 畫 的 回 顧、監 控 與 評 估;這 二 個 階 段 對 照 到 數 學 建 模 的 建 立 數 學 模 型 (S3),個 人 透 過 對 真 實 模 型 的 觀 察 , 將 其 中 的 真 實 數 量 和 程 序 以 數 學 的 符 號 和 關 係( 集 合 、 函 數 、 方 程 式 等 )來 表 達 整 個 情 境,亦 即,將 該 真 實 模 型 轉 變 成 一 個 數 學 模 型。驗 證 (V)階 段 的 本 質 是 明 顯 的,包 括 回 顧、解 釋 整 個 解 答,檢 查 、 驗 證 答 案 的 正 確 性 等 ; 此 階 段 對 照 到 數 學 建 模 的 解 釋 數 學 模 型 (S4) 和 與 真 實 世 界 作 比 較 (S5), 解 釋 數 學 模 型 (S4)是 要 對 這 個 被 轉 成 數 學 語 言 的 數 學 系 統 模 型 作 解 釋,能 夠 產 生 新 的 訊 息,也 就 是 能 夠 解 釋 、 識 別 出 在 已 知 的 數 學 結 果 和 這 個 數 學 系 統 模 型 之 間 的 關 係;與 真 實 世 界 作 比 較 (S5) 是 把 在 數 學 運 作 基 礎 上 的 預 測 結 果 與 真 實 世 界 作 比 較,這 最 理 想 的 狀 況 是,透 過 此 數 學 模 型 都 可 以 對 實 際 情 境 中 的 事 件 作 出 解 釋,而 透 過 實 驗 其 他 的 預 測 結 果 到 後 來 也 可 以 被 證 實;如 果 不 是 這 樣 的 話,那 建 模 者 就 必 須 再 次 檢 驗 該 建 模 程 序 中 的 每 一 個 步 驟 , 透 過 一 次 又 一 次 的 重 複 與 精 煉 建 模 的 程 序,一 直 到 某 一 個 可 被 接 受 的 數 學 模 型 被 發 現 方 可 停 止 。 此 外 , 甲 、 乙 、 丙 在 第 二 、 三 、 四 、 五 題 中 的 數 學 解 題 歷 程 與 數 學 建 模 發 展 也 呈 現 類 似 的 對 照 情 形 , 如 下 圖 三 :

解題歷程 R →A→ E→V(○) →E →V(○) → E→V(×) →PI(答案) 2

建模發展 S1→S2→S3→S4→S5(○)→S3→S4→S5(○)→S4→S3→S5(×)→S3(答案)

解題歷程 R →A→ E→V →E →V(×) →E→PI(有不同答案)→PI(確認答案)

3

建模發展 S1→S2→S3→S4(×)→S5(×)→S3→S4(×)→S3(有不同答案) →S3(確認答案)

解題歷程 (1)R →A→ E→V(×) →E →V(×)→A →E →V(×)→ E→ V(○)→PI(答案)→

(2)PI(一般式)→PI(答案) 4

建模發展 (1)S1→S2→S3→S5(×)→S3→S5(×)→S2→S3→S5(×)→S3→S5(○)→S3(答案)→ (2)S3(一般式)→S3

解題歷程 R →E→V(×) →A →E →V(○)→E→ V(○)→E →PI(一般式)→PI(答案)

5

(26)

從 各 題 的 數 學 解 題 歷 程 與 數 學 建 模 發 展 之 關 聯 性 的 對 照 討 論,發 現 各 題 的 對 照 結 果 具 有 相 似 性 , 以 本 研 究 的 二 項 研 究 工 具 ( 即 Shoenfeld(1985)的 解 題 原 案 巨 觀 分 析 架 構 與 Maki 和 Thompson (1973) 的 數 學 建 模 五 步 驟 ) 來 合 併 呈 現 其 中 的 對 照 , 如 下 表 二 :

表二 Shoenfeld 的解題原案巨觀分析架構與 Maki 和 Thompson 的數學建模五步驟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伍、結論與建議

(35)
(36)
(37)
(38)
(39)

參 考 文 獻

吳依芳(2003)。建模教學活動對國二學生學習線形函數概念的影響。國 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系碩士論文。 岳忠玉(2002)。淺談數學建模及競賽輔導。西安航空技術高等專科學校 學報 Vol.20,No.1,Mar。 林明哲(1990)。國中學生數學解題行為之分析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姜啟源(1992)。數學模型。凡異出版社。 張景媛(1994)。數學文字題錯誤概念分析及學生建構數學概念之研究。 教育心理學報,27,175-200。 葉其孝(1998)。中學數學建模。湖南教育出版社。 葉明達、柳賢(2003)。高一學生數學合作解題互動歷程與情意因素之分 析。花蓮師院學報,16,233-268。 鐘劍,簡國明,桂紹輝(2000)。淺談數學與數學建模競賽。贛南師範學院學 報,No.6,Dec。

Artzt, A. F., & Armour-Thoms, E.(1997). Mathematical Problem Solving in Small Groups: Exploring the Interplay of Students’Metacognitive Behaviors, Perceptions, and Ability Levels.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Behavior, 16(1), 63-74.

Burghes, & Wood, A. D.(1980). Mathematical models in the social, management, and life sciences. New York: Wiley.

Friedman, A., Glimm J. G. & Lavery J.(1992). The mathematical and computational sciences in emerging manufacturing technologies and management practices. SIAM, Philadelphia, p.62-63.

Galbraith, P. L., & Clatworthy, N. J.(1990). Beyond Standard Models- Meeting the Challenge of Modelling. Educational Students in Mathematics, 21, pp. 137-163. Glimm, J. G..(1991).Mathematical sciences, technology, and economic

(40)

Goods, M., & Galbraith, P. (1996). Do It This Way! Metacognition Strategies in Collaborative Mathematical problem solving. Educational Studies in Mathematics, 30, 229-260.

Izsák, A.(2003). ” We want a statement that is always true”: Criteria for good algebraic representation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odeling knowledge. Journal for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34(3), pp. 191-227.

Lakatos, I.(1976). Proofs and refutations: The logic of mathematics discovery.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Lange, J. D.(1996). Using and Applying Mathematics in Education. In A. J. Bishop, K. Clements, C. Keitel, J. Kilpatrick,& C. Laborde, (Eds.),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Mathematics Education, pp. 49-98.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Lester, F. K. (1978). Mathematical problem solving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Some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considerations In L. L. Hatfield & D. A. Bradbard (Eds.), Mathematical problem solving: Paper for a research workshop. Columbus, Ohio: ERIC/SMEAC.

Maki, D. P., & Thompson, M. (1973). Mathematical Models and Applications: WITH EMPHASIS ON THE SOCIAL, LIFE, AND MANAGEMENT SCIENCES. Prentice-Hall, Inc.,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Mathematics.(1989).Curricalum and Evaluation Standards for School Mathematics. Palo Alto,Calif.: Dale Seymour Publications. Polya, G.(1945). How to solve it. Princeton,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Schoenfeld, A. H.(1985). Mathematical problem solving. Orlando, FL:Academic Press.

Uchiola, D., Cetron, M. J., & Mckenzie, F.(1996). A global revolution in science, mathematics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 Forum-Education Week, April 10, 1996, 1-8.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Any node that does not have a local replica of the object periodically creates a QoS-advert message contains (a) its δ i deadline value and (b) depending-on , the ID of the node

The academic achievement of math of high-grad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is significant related to their SES and the self-concept in math, but is non-related to their

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is to design the bus- related lesson plans based on the need of the students of the 3 rd to 6 th grade of an elementary school in remot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analyze the status of the emerging fraudulent crime and to conduct a survey research through empirical questionnaires, based on

In order to serve the fore-mentioned purpose, this research is based on a related questionnaire that extracts 525 high school students as the object for the study, and carries out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status quo of the food quality and service quality for the quantity foodservice of the high-tech industry in Taiwan;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explore the learning performance of grade 7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competencies during mathematics problem posing instruction.. According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work enthusiasm of the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the attitude of the enthusiasm and the effect of the enthusiasm.. In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