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最後,採用資料 分析的方式,配合實驗效果,瞭解學生知識信念的轉變歷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最後,採用資料 分析的方式,配合實驗效果,瞭解學生知識信念的轉變歷程"

Copied!
13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四章實驗研究

第四章 研究二:「調整知識信念的教學 策略」之實驗研究

本研究二針對目前國中生知識信念的情形,設計「調整知識信念 的教學策略」進行實驗研究,分析學生接受實驗教學後在知識信念的 轉變情形。首先,本研究依據研究一學生知識信念影響其學習歷程的 驗證結果,以知識信念的相關理論與實證研究為基礎,結合認知心理 學與經驗學習的觀點,考量調整知識信念的教學原則,設計調整學生 知識信念的教學策略。接著,運用本研究一的知識信念、學習動機、

行動控制策略與學習策略四個變項,考驗學生接受「調整知識信念的 教學策略」後,在知識信念與學習方面的實驗效果。最後,採用資料 分析的方式,配合實驗效果,瞭解學生知識信念的轉變歷程。

第一節 研究方法

壹、研究對象

本研究二以台北市介壽國中四個國一班級學生為研究對象,配合 實際教學現況,無法採隨機方式分派受試者,因此以班級為單位進行 教學,四個班級中的兩班為實驗組,另兩班為對照組。實驗組學生共 52 人(男生 28 人,女生 24 人),對照組學生共 53 人(男生 27 人,

女生26 人),均為常態分班的一般學生,未包括學習障礙等特殊學生。

由於本研究目的在瞭解實施調整知識信念的教學策略後,學生在 知識信念與學習歷程的改變,暫不探討性別與學業成績對知識信念改 變的影響,所以必須考慮兩組性別的比例、實驗前各班學業成績差異

(2)

第四章實驗研究

等因素。檢視本研究二的研究對象,男女比例為一比一,符合兩組性 別各半的原則;比較兩組學生在實驗前最近一次學習評量的結果,僅 實驗組一個班級的平均學業成績為73 分較低之外,其餘三個班級(包 括實驗組一班與對照組兩班)的平均學業成績為79-81 分相當接近,

因此本研究隨機選取的研究班級,已能避免性別與學業成績的影響。

至於兩組知識信念高低的差異,則在比較兩組知識信念的初期結果 後,運用統計分析方式加以控制。

貳、實驗設計

為探討本研究設計的教學策略能否提升國中生的知識信念與學 習過程,本研究二配合學生原有上課方式,採用準實驗研究的不等組 前後測設計。針對知識信念與其他學習變項,自變項為教學組別(實 驗組與對照組)、測量階段(初期與後期)兩者,依變項分別為學生 在知識信念量表、學習動機量表、行動控制策略量表及學習策略量表 的得分為依變項,屬於組別與階段(2×2)二因子受試者間受試者內 的混合設計。在實驗教學期間,實驗組接受「調整知識信念的教學策 略」,對照組則接受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的一般性教學。本實驗設計如 4-1 所示:

表 4-1 本研究的實驗設計

教學組別 實驗初期 實驗處理 實驗後期

實驗組 Y1 X1 Y3

對照組 Y2 X2 Y4

(3)

第四章實驗研究

X1 表示實驗組接受「調整知識信念的教學策略」融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的 實驗教學。

X2 表示對照組接受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的一般性教學。

Y1、Y2表示對實驗組與對照組進行初期,包括:知識信念量表、學習動機量 表、行動控制策略量表、學習策略量表的施測。

Y3、Y4表示對實驗組與對照組進行後期,包括:知識信念量表、學習動機量 表、行動控制策略量表、學習策略量表的施測。

參、研究工具

本研究二為實驗研究,使用的研究工具分為三大類,包括:測量 工具、「調整知識信念的教學策略」實驗課程、學生學習過程的相關 資料。其中,測量工具用來考驗學生接受實驗教學後的學習效果;「調 整知識信念的教學策略」實驗課程用來進行實驗處理;而學生學習的 相關資料則用於後續的歷程分析。

一、測量工具

本研究二所使用的測量工具與研究一相同,包括:知識信念量 表、學習動機量表、行動控制策略量表與學習策略量表等四種。

(一)知識信念量表:測量學生對學習與知識的基本假設,包括 能力天生、快速習得、知識簡單性與知識確定性四個面向。

(二)學習動機量表:測量學生對學習活動的動機,包括態度、

價值與興趣三種成分。

(三)行動控制策略量表:瞭解學生保護並維持學習意向的行動 控制策略,分為認知控制、情意控制、情境控制與他人控制四 種策略。

(四)學習策略量表:瞭解學生運用複誦、精緻化與組織等認知

(4)

第四章實驗研究

策略以及自我測試、監控與修正等後設認知策略的情形。

本研究二藉由學生在上述四個量表的初期結果與後期表現,考驗 學生接受實驗教學後,在知識信念與各學習變項上的提升效果。

二、「調整知識信念的教學策略」實驗課程

本研究「調整知識信念的教學策略」實驗課程,以 Bendixen 與 Rule(2004)知識信念改變的整合模式為理論基礎,考量知識信念改變 的潛在條件,參考認知論取向與經驗學習的觀點,依據 King 與 Kitchener(2002)調整知識信念的一般教學原則,配合學校原有課程與 重要活動,融入調整知識信念的教學策略。

在設計本實驗課程前,研究者先與相關教師討論,教師背景包 括:具有多年教學經驗的老師、在職進修碩士的老師、已接受教師專 業訓練即將進入教學現場的研究生等,透過他們描述國中生因本身想 法而導致學習困難的情形,初步瞭解國中生在知識信念各向度的發 展。接著根據本研究一「知識信念影響學習運作模式」的驗證結果,

考量知識信念透過學習動機與行動控制策略對學習策略的影響,最後 參酌研究者過去的教學經驗,設計出本研究「調整知識信念的教學策 略」實驗課程。

(一)課程內容

本實驗課程共進行十六週,每週兩堂課共九十分鐘,為原來學校 所安排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的上課時間。研究者考量國中一年級學生剛 進入新的學習階段,學生在轉換環境後多期望能提升學習表現,此時 若能透過引導的方式調整其知識信念,將能對其學習提供很大幫助。

因此,研究者以研究對象所使用的育成版國中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第一 冊為主,搭配學校舉辦的相關活動,採用融入式的教學,針對知識信

(5)

第四章實驗研究

念的四個向度,設計「調整知識信念的教學策略」實驗課程。

本實驗課程分為七個教學單元,包括:我們這一班、校園之旅、

探索我和你、繩結探索、繩結活用術、生火有道及開啟智慧的寶盒(詳 細教學設計,見附錄六)。其中,繩結探索、繩結活用術與生火有道 這三個單元,是實驗學校教師在學期初經過討論後的補充教材,其餘 四個單元均為原有教材。本研究「調整知識信念的教學策略」課程與 實驗學校的原有課程內容相同,僅在原教材中適當的地方融入調整知 識信念的教學策略,以配合原有課程架構的原則下,瞭解學生接受「調 整知識信念的教學策略」後,其知識信念的改變情形。

(二)本課程的教學原則與策略

研究者探討調整知識信念的文獻後,參考Bendixen 與 Rule(2004) 的知識信念改變的整合模式(請見圖2-14)及 King 與 Kitchener(2002) 有關調整知識信念的教學原則,整合出本實驗課程的教學原則與策 略。同時依據本研究一「知識信念影響學習運作模式」中,知識信念、

學習動機、行動控制策略與學習策略四個潛在變項的關係,在教學過 程中強調知識信念影響學習的兩個重要中介變項「學習動機」與「行 動控制策略」。本實驗課程的教學原則與策略如下:

教學原則一:幫助學生發現不一致訊息並覺察目前知識信念 的限制

1.檢視目前知識信念:教師認知引導幫助學生檢視自己的信念 透過對話與討論的方式,幫助學生認識知識信念的四個主要面 向,引導學生檢查自己目前對學習與知識的想法,協助其發現這些想 法對學習過程的影響,接著再利用學習單,紀錄並整理自己目前對學 習與知識的想法,做為未來比較之參考。

(6)

第四章實驗研究

2.呈現實例:教師呈現不一致且貼近學生本身經驗的具體實例 個人對本身知識信念的懷疑,是改變知識信念的最原始成分,而 欲使個人對知識信念產生懷疑,則需提供有影響力的證據,藉由引起 認知衝突幫助學生發展知識信念(Bendixen & Rule, 2004; Hofer, 2001;

Hofer & Pintrich, 1997)。因此,在學生檢視目前的知識信念的同時,

需提供與其本身密切相關且強度夠強的實例,以幫助學生驅動知識信 念的改變機制,並朝向較為成熟的發展狀態。

教學原則二:學生評估自己的認知歷程並調整知識信念系統

3.提問引導討論:教師有系統的提問引導學生進行討論與思考 個人對本身知識信念具有許多不確定感時,可能產生沮喪、焦慮 或困惑的負面感受,因而選擇忽略對知識信念的懷疑(Bendixen, 2000;

Chandler, 1987)。此時需特別重視個人對後設認知的覺察,以及其對 本身知識信念的責任(Baxter Magolda, 2004; Hofer, 2004)。因此,透 過教師提問引導討論的方式,能幫助學生覺察本身的知識信念,思考 個人與環境的相互影響,維持注意力與努力的心智歷程,持續改變知 識信念的動力。

4.比較與評估:以小組合作與學習單讓學生練習比較與評估 面對與原有想法不一致的新訊息時,個人會比較這些新訊息並評 估自己原有知識信念的適用性,決定是否調整原有信念系統。此時若 營造積極討論的學習情境,鼓勵學生面對這些不一致的訊息與衝突,

將增加學生調整知識信念的可能性(Kuhn & Weinstock, 2002; Schraw, 2001)。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藉由小組討論與他人回饋等方 式,讓學生持續進行比較與評估;在教學活動後,透過學習單提供學 生再次比較與評估的機會。

(7)

第四章實驗研究

教學原則三:提供各種情境讓學生有機會去體驗調整後的知 識信念

5.行動體驗:教師設計體驗活動讓學生體會知識信念的意義 藉由完成學習任務的方式,能幫助學生整合各種訊息,從實踐過 程中再度經驗學習(Kolb, 1984)。因此,本研究配合學校重要活動與 單元內容,提供學生觀察與行動體驗的機會,讓學生再度體驗知識信 念的意義與調整知識信念的重要性,之後,運用觀察紀錄簿與行動體 驗學習單,幫助學生進行深度的審視與反思。

6.延伸思考:教師讓學生從討論中將體驗延伸到其他學習情境 為讓學生的知識信念系統逐漸精緻化,並能彈性調整以適用於其 他情境脈絡,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引導學生透過學習經驗的遷 移,將上述體驗連結到其他學習情境,包括:日常生活與學科學習等。

除上述教學原則與策略外,研究者考量學習動機與行動控制策略 是知識信念影響學習歷程的重要中介,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也運用認知 示範、觀察學習、分組競賽、個別練習、小組合作、成果發表與他人 回饋等教學方式,維持學生的學習動機與行動控制策略,以處理 Bendixen 與 Rule(2004)知識信念改變的整合模式中,有關情感與環境 對知識信念改變的影響。圖4-1 是本研究「調整知識信念的教學策略」

整體架構圖。

(8)

第四章實驗研究

圖 4-1 本研究「調整知識信念的教學策略」整體架構圖

三、學生課堂的學習成果

為瞭解學生接受實驗教學後在知識信念與學習方面的轉變歷 程,在教學實驗過程中,蒐集學生的知識信念檢視單、觀察紀錄簿、

行動體驗學習單、參與活動的心得、期末回顧單等五類資料,並觀察 學生平時上課表現與反應,以作為內容分析之用。各項資料說明如下:

(一)知識信念檢視單

本實驗研究以國中生目前的知識信念為基礎,透過調整知識信念 的 教 學 策 略 , 協 助 學 生 發 展 更 成 熟 的 知 識 信 念 。 根 據 Kuhn 與 Weinstock(2002)的研究發現,藉由鼓勵學生積極討論與評估知識信念

改變機制

知識論的懷疑 1.檢視目前知

識信念 2.呈現實例

(教學原則一)

調

教學策略 知識論的意志

1.提問引導討 論與思考 2.比較與評估

(教學原則二)

實際付諸行動 1.行動體驗 2.延伸思考

(教學原則三)

維持學習動機

運用分組競賽、小組合作、成果 發表等方式

增強行動控制外在環境 運用認知示範、觀察學習、個別 練習、同儕回饋等方式

(9)

第四章實驗研究

的學習情境,將能增加學生調整知識信念的可能性。因此,除在教學 過程中,伺機提問以引導思考外,也在實驗初期、中期與後期的教學 活動後,立即提供知識信念檢視單,幫助學生比較自己過去與現在對 學習或知識的基本假設,提高學生自我反思的機會(詳見附錄七)

(二)觀察紀錄簿

在實驗教學過程中,研究者配合學生現況與課程內容,依據調整 知識信念的教學原則,幫助學生覺察與原有信念不一致或衝突的訊 息,以啟動學生知識信念的改變歷程。Baxter Magolda(2004)指出覺察 不一致訊息是改變知識信念的第一步,當這些訊息與個人本身的關聯 愈強,愈能驅動學生調整知識信念。因此本研究提供觀察紀錄簿,以 便學生在學習過程觀察並紀錄相關訊息(詳見附錄七)

(三)行動體驗學習單

行動體驗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收集各種資 料、評估相關訊息、尋求可能資源,藉由實際行動深入檢視自己對學 習與知識的想法,以幫助學生調整知識信念。因此,在實驗教學期間,

配合單元課程與學校活動,提供學生行動體驗的機會,並在行動體驗 後輔以學習單,幫助學生再度審視行動體驗的過程,以進行深度的反 思(詳見附錄七)

(四)參與活動的心得

為幫助學生在參與教學活動後,養成對學習過程進行覺察與檢核 的習慣,並能連結到其他的學科學習。所以針對以生活情境為主的學 習單元,讓學生自由回顧學習歷程,分享學習的心得與收穫,再透過 課堂討論,瞭解他人的想法並獲得回饋。希望藉由分享心得與同儕回 饋的方式,引導學生發現知識信念對學習的重要性。

(10)

第四章實驗研究

(五)期末回顧單

期末回顧單用來瞭解學生接受實驗教學後的感受與想法,協助學 生回顧實驗處理的每個單元,反思在教學活動後,自己對學習與知識 想法上的改變,評估這些改變對學科學習的影響。藉此收集所需的資 料,提供分析學生知識信念轉變與修正教學策略之用(詳見附錄七)。

肆、實施程序

本研究的實施程序可分為知識信念現況初探、課程設計、實驗教 學三部分,分別說明如下:

一、知識信念現況初探

研究者在設計實驗課程前,首先探討知識信念的相關文獻,瞭解 學生知識信念的發展階段,以及調整知識信念的可能機制;接著與相 關教師進行討論,蒐集學生知識信念影響學習的具體表現,初步瞭解 國中生知識信念的發展;最後,根據實驗組教師對學生知識信念現況 的描述,參考研究者過去的教學實務經驗,結合知識信念的現況與相 關理論,作為調整知識信念教學策略之參考。

二、課程設計

研究者依據研究一「知識信念影響學習運作模式」與知識信念現 況初探的結果,考量調整知識信念的教學原則,以 Bendixen 與 Rule(2004)知識信念改變的整合模式為理論基礎,參考基模精鍊與概 念改變的認知歷程,採用經驗學習的教學方式,建構「調整知識信念 的教學策略」,設計適用於國中生的實驗課程,再經過與相關教師討 論並修正後,作為進行實驗教學之用。

(11)

第四章實驗研究

三、進行實驗教學

本實驗教學從92 年 9 月 21 日至 93 年 1 月 7 日為期十六週,利用 每週兩節,每節五十分鐘的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時間。實驗組接受「調 整知識信念的教學策略」,對照組進行一般教學而未接受實驗教學。

(一)前測

在實驗教學前,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生均需完成知識信念量表、學 習動機量表、行動控制策略量表與學習策略量表的初期測量,用以瞭 解學生在調整知識信念前的起點狀態,並作為實驗結束後比較教學效 果的統計分析資料。

(二)實驗處理

完成初期後,隨即進入「調整知識信念的教學策略」實驗教學。

本研究為能更貼近真實的教學情境,並使研究結果能加深加廣至運用 層面,所以採用融入式的教學法,在設計實驗課程時,配合學校進度 與原有教材,依據研究者所擬「調整知識信念的教學策略」,設計相 關的教學活動(詳細的教學計畫,請見附錄六)。在十六週的實驗期 間中,實驗組接受「調整知識信念的教學策略」實驗教學,而對照組 維持一般性教學,兩組的教學單元相同,但學習重點不同。

實驗組的二班學生由一位目前正進修碩士的輔導教師,實施「調 整知識信念的教學策略」實驗課程;對照組的二班學生則由同校另一 位輔導教師,針對原有的單元目標進行一般性教學,兩位教師均為輔 導學系畢業,擔任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的專任教師,具有輔導與教學的 豐富經驗,每週授課的時數與班級數相同,在實驗教學期間都會與研 究者共同討論教學進度與單元內容,以保持兩組學生接受相等的教學 時數與教學單元。表4-2 為實驗組與對照組教師的基本資料對照表。

(12)

第四章實驗研究

表 4-2 實驗組與對照組教師的基本資料對照表

組別 實驗組教師 對照組教師

班別 A 班 B 班 C 班 D 班

性別

年齡 26-30 歲 26-30 歲 學歷 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目前就讀在職進修教學碩士班

師範大學輔導學系

經歷 輔導老師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師

輔導教師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師

為使實驗組教師確實掌握本實驗課程的精神,研究者詳細說明本 研究內容與教學策略,請其仔細看過本課程的教學計畫後提供回饋意 見。經過多次討論,研究者確認實驗組教師已掌握本課程的教學特色 後,才進入實驗教學。在實驗教學期間,研究者全程觀察並錄音錄影,

針對每次教學情形,持續與實驗組教師進行討論與回饋,隨時修正並 調整教學方式,以確實掌握實驗精神與教學策略。

(三)後測

本研究在實驗處理結束後,於一週內對實驗組與對照組實施立即 後期,兩組學生完成知識信念量表、學習動機量表、行動控制策略量 表與學習策略量表,以瞭解實施教學實驗後的效果。此外,在實驗教 學期間,研究者收集實驗組學生學習的相關資料,以便進行資料分析。

伍、資料分析與處理

由於本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的需要,除量表的施測結果外,在教 學實驗期間,研究者收集學生學習的相關資料,作為後續歷程分析之 用,以下說明統計分析與內容分析兩部分。

(13)

第四章實驗研究

一、統計分析

本研究採用2×2 二因子混合設計變異數分析來考驗假設二至假設 五,並以.05 為顯著水準。由於研究者關心多變項的組間差異與事後 考驗,加上多變項分析法具有控制實驗的第一類型錯誤率、較能反映 真實情境、同時考慮數個依變項間的關係等優點(陳正昌等,2003;

林清山,1991),因此本研究採用二因子多變項變異數分析。在變異 數分析前,先檢驗是否違反「變異數同質性」的基本假設,再執行二 因子多變項變異數分析,若交互作用達顯著水準,則考驗多變項單純 主要效果(multivariate test of simple main effect),針對有顯著者進一 步事後比較。此外,也進行單變項的F 考驗,分別找出哪些依變項有 顯著差異。

二、內容分析

(一)蒐集與處理學生學習的成果資料

在實驗教學期間,研究者依據研究問題蒐集相關文件與資料,分 析學生知識信念的轉變過程,瞭解實驗組學生對實驗教學的感想。

1.資料蒐集

在資料蒐集方面,為配合「調整知識信念的教學策略」之實驗研 究,主要以學生學習歷程的文件資料為主,包括:知識信念檢視單(實 驗初期、中期與後期共三份)、觀察紀錄簿、行動體驗學習單、參與 活動的心得與期末回顧單。再輔以小組競賽評分表、小組課堂報告、

教師教學省思、課堂的錄音錄影及研究者的觀察紀錄等其他相關資 料,瞭解學生接受實驗教學後在知識信念的變化情形。

(14)

第四章實驗研究

2.資料處理

在資料整理方面,首先將所蒐集到的各種書面資料加以分類,並 整理成文字檔儲存;再依據研究需要將部份課堂錄音錄影等資料轉為 文字稿,以作為內容分析的參考。由於本研究中所蒐集的資料種類相 當多,加上資料來自於不同的教學組別,所以為了方便檢索與解讀,

針對各項資料加以編碼。

在呈現研究結果時,以T 代表教師,EA1 代表實驗組 A 班男生,

EA2 代表實驗組 A 班女生,EB1 代表實驗組 B 班男生,EB2 代表實 驗組B 班女生,後兩碼為班級學號。例如:

(1)EA129 檢視(一)、EA129 檢視(二)、EA129 檢視(三):指實驗組 A 班男生 29 號在實驗初期第一份知識信念檢視單、實驗中期第二份 知識信念檢視單、實驗後期第三份知識信念檢視單的資料。

(2)EA206 觀察:指實驗組 A 班女生 6 號初期在觀察紀錄簿的資料。

(3)EB202 體驗:指實驗組 B 班女生 2 號中期在行動體驗學習單的資料。

(4)EB127 心得:指實驗組 B 班男生 27 號後期在參與活動心得的資料。

(5)EB135 回顧:指實驗組 B 班男生 35 號後期在期末回顧單的資料。

此外,當研究結果引用到學生的原始資料時,皆以標楷體字型呈 現,並在原始資料後括弧說明資料來源。

(二)資料分析的步驟

本研究主要分析文件內容,以瞭解文件的背景脈絡與隱含意義。

在資料蒐集過程中,研究者即開始整理相關資料,並反覆篩檢資料中 的重要訊息,將這些重要訊息歸納成數個暫時的類別,再透過持續比 對的方法(constant comparative method),精鍊並修正原先暫時性的類 別(Strauss, 1987)。另外,為儘量降低研究者主觀想法對研究結果造 成影響,利用研究生團體討論的時間,請受過質性研究訓練的研究生

(15)

第四章實驗研究

參與資料分析,並在歸納出暫時性類別後,以研究者課堂觀察紀錄及 研究者與實驗組教師討論情形加以檢核。資料分析步驟如下:

1.整理並篩檢重要訊息

研究者在實驗期間不斷收集學生學習的相關資料,並將這些資料 加以歸類整理,在實驗結束後,研究者與協同研究者分別閱讀相關文 件資料,再從資料內容中篩檢重要訊息,接著將這些重要訊息初步分 類,列出能涵蓋資料意義的分類標題,以尋找能理解資料內容的方式。

2.歸類與比對

初步篩選出重要訊息後,研究者與指導教授經由不斷檢視與討 論,再度進行歸類與比對的工作,最後決定暫時性的分析主題,研究 者再持續搜尋與分析主題有關的資料內容,最後形成本研究中知識信 念各向度的核心類別。

3.詮釋核心類別

檢視本研究問題與目的後,配合相關文獻與資料內容,檢查每個 類別之間的連結關係,針對各類別的現象加以描述與詮釋,必要時搭 配研究者的課堂觀察並與實驗組教師討論,以做為資料分析的補充。

最後,根據資料分析結果,註明原始資料來源,完成研究結果的撰寫。

(三)資料分析的信效度檢核

1.信賴度

本研究採用以下方法提高資料分析的信賴度:(1)研究者在實驗教 學期間全程參與觀察,並利用文件蒐集、與相關教師討論、錄音錄影 等不同方式獲得資料,增加資料的真實性與正確性。(2)參與研究的相 關人員分別從不同角度分析資料,研究者再比對過去相關的理論與研

(16)

第四章實驗研究

究結果,藉此提升分析與詮釋的適切性。(3)本研究直接引用文件資料 的原始內容,儘量減低進行推論的描述,努力避免研究者主觀的影響。

2.效度

本研究採用三角檢核法(triangulation)進行資料分析的效度檢 驗,三角檢核法是指將同一結論用不同的方法、在不同的情境和時間 裡,對研究樣本中的不同人進行檢驗,目的是藉由盡可能的多元管道 對目前建立的結論加以檢驗,期望獲得結論的最大真實度(陳向明,

2002)。本研究以下列方式進行三角檢核法:(1)運用多元的方式來蒐 集資料,包括文件蒐集、量表施測、課堂觀察、與教學者討論等。(2) 透過與實驗組教師、指導教授、參與資料分析的研究生等人的討論,

對研究問題尋求多方角度的比對。(3)引用相關文獻與本研究的部分結 果加以佐證,以檢視資料分類與詮釋的合理性與一致性。

本研究二為「調整知識信念的教學策略」之實驗研究,主要目的 在建構調整知識信念的教學策略,設計相關教學活動,透過實驗教 學,考驗學生接受「調整知識信念的教學策略」後,在知識信念與學 習方面的效果。本研究結果分為三節,首先,探討「調整知識信念的 教學策略」課程設計並舉例說明教學策略;其次,比較實驗組與對照 組學生接受實驗處理後的效果;最後,分析實驗組學生知識信念的轉 變歷程。

(17)

第四章實驗研究

第二節 「調整知識信念的教學策略」之 課程設計結果

本研究根據知識信念改變的相關理論,設計一套「調整知識信念 的教學策略」實驗課程,實際運用於真實的教育情境。為瞭解設計本 課程可能遭遇的問題,本節針對課程設計與教學方法進行討論,提供 未來設計調整學生知識信念課程的參考。

壹、「調整知識信念教學策略」課程設計的步驟分析

本實驗課程採用融入式的教學設計,依據實驗學校所選用綜合活 動學習領域的原有教學內容,配合實驗學校的重要活動,設計相關的 教學活動。課程設計的步驟包括:瞭解原版本的課程內容、分析原版 本的教學方法、設計融入調整知識信念的教學活動、實施後依據實際 狀況隨時調整。以下說明本實驗課程設計的步驟。

一、瞭解原版本的課程內容

設計課程前需瞭解原版本的課程內容與架構,以融入「調整知識 信念的教學策略」。本研究以研究對象使用的育成版國中綜合活動學 習領域第一冊為原版本。

(一)原版本的課程內容

原版本包括溫馨校園、青春飛揚及吾愛吾家三個教學主題,共計 十個單元(如表4-3),考量學生剛進入新學習階段的特質,配合學校 相關活動,統整綜合活動領域內的輔導活動、童軍教育、家政教育,

設計相關的教學活動。

(18)

第四章實驗研究

表 4-3 原版本的單元目標與課程內容對照表 教學

主題

單元 單元目標 課程內容

(一)

校園之旅

1.認識校園人文與自然環境。

2.培養運用校園資源的能力。

3.培養對學校的認同感。

4.培養欣賞植物與愛護校園之心。

1-1.以學生為主體瞭解校園人事物。

1-2.運用學校資源解決問題。

1-3.進行欣賞校園植物之旅。

1-5.以創意自發多元活動介紹學校。

(二)

探索你和

1.化解團隊的陌生感。

2.建立彼此信任感與團隊凝聚力。

3.促進團隊有效溝通與合作協調。

4.發展合作精神和培養團隊認同。

2-1.探索加入新團體的心情。

2-2.化解團隊陌生感的暖身活動。

2-3.團隊合作以促進溝通與協調。

2-4.完成任務增進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

(三)

我們這一班

1.學習民主制度下的規範與運作。

2.凝聚班級的向心力。

3-1.創作班呼與班徽表達班級特色。

3-2.從創作中選拔班呼與班徽。

3-3.透過活動凝聚班級共識。

(四)

遇見百分 百的我

1.建立積極的自我概念。

2.了解自己的特點,建立自信心。

3.觀察別人,從他人觀察了解自己。

4-1.從「做我真好」描繪自我概念。

4-2.從「聽你聽我」增進自我瞭解。

4-3.以「101 真我」統整自我概念。

(五)

魅力四射

1.體會合宜儀態是自尊尊人的表現。

2.討論青春期清潔問題並尋求解決。

3.理解姿態造成的影響。

4.培養適當穿著的禮貌。

5.提升展現合宜儀態的能力,並增進 在生活中實踐的意願。

5-1.在「人氣指數」活動中,創造自 己的理想形象。

5-2.瞭解並養成青春期的清潔習慣。

5-3.討論穿著禮儀並檢視良好姿態。

5-4.透過「獨領風騷」展現合宜儀態。

(六)

捍衛自我

1.建立自我保護的觀念與能力。

2.了解身體自主權的重要性。

3.培養團體事務的參與感。

6-1.瞭解處理平時可能遭受的騷擾。

6-2.瞭解自己與他人的身體界線。

6-3.學習保護自我的方式。

二.

(七)

開啟智慧 的寶盒

1.認識多元智慧及各項智慧的差異。

2.藉由活動自我肯定及欣賞他人。

3.掌握自己的長處,進而幫助自己的 生活和學習。

7-1.進行「數學燈謎」瞭解多元智慧。

7-2.討論如何將智慧用於生活學習。

7-3.練習辨識自己與他人的情緒。

7-4.從「神奇智慧球」了解自己智慧。

(八)

家庭總動

1.了解家庭成員接納與關懷的重要。

2.學習合理處理家人衝突問題。

3.學習行動表達愛,增進家人親密。

4.觀察父母、家人做家務的辛勞。

5.樂於參與家庭活動,增進情感。

8-1.討論與家人相處的方式。

8-2.練習如何處理衝突。

8-3.適時表達對家人的愛與感恩。

8-4.瞭解參與家庭活動的重要性,實 際參與家庭事務。

(九)

居家美爽

1.了解家中清潔的問題並設解決。

2.能體會美化環境會使人身心愉悅。

3.妥善處理家中垃圾,將資源再利用 並應用於美化環境。

9-1.從活動學習空間整理的方法。

9-2.討論如何進行資源回收。

9-3.練習美化居家環境。

三.

(十)

打造安全 的家園

1.學會預防與處理家庭意外事故。

2.增進居家安全的常識。

3.能判斷適用於個人、家庭安全維護 原則與處理方法。

4.能認識居家生活中潛藏的危機。

10-1.透過「火線追緝令」活動接受 防火安全教育。

10-2.從「用電大觀園」瞭解安全用 電的原則與注意事項。

10-3.學習防火與用電安全的常識。

(19)

第四章實驗研究

(二)實驗學校教師規劃後的課程內容

原版本課程內容分為校園之旅、探索你和我、我們這一班、遇見 百分百的我、魅力四射、捍衛自我、開啟智慧的寶盒、家庭總動員、

居家美爽爽與打造安全的家園共十個單元。經過實驗學校教師們學期 初的討論與規劃,配合學校的相關活動,保留我們這一班、校園之旅、

探索我和你、開啟智慧的寶盒四個單元,並加入繩結探索、繩結活用 術與生火有道三個補充單元,共計七個單元。本研究為融入「調整知 識信念的教學策略」,以實驗學校教師規劃後的原有教學內容為主,

設計相關的教學活動。

(三)分析原版本的教學方法

原版本的基本理念是提供反思訊息、擴展學習經驗、推動整體關 懷、鼓勵多元自主,達成生活實踐、體驗意義、個別發展、學習統整 等課程目標。原版本課程從具體內容延伸到抽象觀念,從個人發展擴 展到個人與家庭、個人與社會的互動關係,重視結合國一新生的生活 經驗,透過生活實踐課程,運用學校與社會資源,引導學生進行反思 與體驗,進而建構意義並連結到其他學習領域。

原版本的教學法以經驗學習為理論基礎,強調經驗學習模式的教 學步驟,先以反思圖或圖畫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再加強整合學生的 新舊經驗,接著藉由體驗活動提供學生實作的機會,最後運用檢討活 動幫助學生進行評估與反思。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運用講述、團 體討論、創意思考、聯想、辯論、問答、角色扮演、回饋活動等教學 方法,幫助學生進行學習。

研究者對分析原版本的課程內容與教學方法後,分就課程設計理 念、教學方法、教材內容等方面進行比較說明。

(20)

第四章實驗研究

1.課程設計理念方面

調整知識信念需透過具體事例,引導學生覺察與發現,所以本研 究強調提供學生不一致的新訊息,鼓勵學生投入比較與評估的反思歷 程,運用各項資源讓學生實際觀察與體驗。而原版本重視提供反思訊 息,配合國一學生的新生活,整合學校與社區資源,引導學生達成生 活實踐、體驗意義與個人發展的目標,與本實驗課程的設計理念一致。

2.教學方法方面

為幫助學生調整知識信念,本研究參考Kolb(1984)經驗學習循 環模式的啟示,提出呈現實例、提問引導討論、行動體驗等教學策略,

強調從具體事物著手,經過反思觀察與實際體驗,逐步建構出個人意 義。而原版本採用經驗學習的理論基礎,透過體驗與檢討幫助學生進 行反思,它與本研究的教學策略不謀而合。

3.教學內容方面

雖然原版本有部分符合本實驗教學的想法,但它的教材內容是以 生活中的各項事物為主,藉由教學活動幫助學生加深加廣生活經驗,

以增進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本實驗課程是從生活中的實例出發,透 過引導省思的方式,幫助學生調整其對學習與知識的想法,進而遷移 到學科學習與生活情境,所以原版本並未能達成本實驗目的。為完整 掌握本實驗教學的精神,並使實驗組與對照組維持相同的教學單元,

研究者在儘量不影響真實教學的原則下,參考原版本的教材內容,融 入本研究「調整知識信念的教學策略」,設計相關的教學活動。

二、設計融入調整知識信念的教學活動

(一)本實驗課程中融入調整知識信念的活動

進行原有教材分析後,研究者參考知識信念的相關理論與文獻,

(21)

第四章實驗研究

根據本研究提出的「調整知識信念的教學策略」整體架構,檢視原有 教材中適合實施調整知識信念的教學單元與活動,最後選出適合融入 教學策略的教材,以作為本實驗教學的課程內容。表 4-4 列出本實驗 教學的課程內容,包括單元目標與融入調整知識信念的活動。

(二)本實驗課程特色

本課程目標在於調整學生的知識信念,依據知識信念的改變機 制,分就能力天生、快速習得、知識簡單性與知識確定性四個面向,

幫助學生知識信念的發展。本實驗課程具有以下特色:

1.設計具體的教學活動以調整知識信念

本研究根據「調整知識信念的教學策略」整體架構圖(見圖4-1),

考量調整知識信念的教學原則,建立「調整知識信念的教學策略」,

設計教學活動運用於教學情境中。例如:透過呈現各種用火方式,幫 助學生發現古今對火有不同的認識,覺察知識可能隨著環境改變,引 起學生的認知衝突並檢視自己對知識的想法,驅動學生知識信念的改 變機制。

2.重視學習動機與行動控制策略的中介效果

依據本研究一「知識信念影響學習運作模式」的驗證結果,知識 信念會透過學習動機與行動控制策略的中介,影響學生學習策略的運 用情形。本課程運用一些教學方式維持學生的學習動機與行動控制策 略,幫助學生覺察個人因素與外在環境對知識信念發展的影響。例 如:設計眼盲心不盲等任務,讓學生小組合作完成任務,瞭解團隊激 勵與他人協助對學習的重要性,再經由增強學習動機與運用行動控制 策略,維持調整知識信念的動力。

(22)

第四章實驗研究

表 4-4 本實驗教學的單元目標與融入調整知識信念的活動

單元名稱 單元目標 融入調整知識信念的活動

單元一 我們這一班

1.認識班級成員,培養同 儕間的默契。

2.凝聚班級共識,設定班 級成長目標。

3.瞭解合作學習的重要性 與意義。

【小隊呼考驗】

從隊呼表演過程,檢視自己對學習 的想法,發現多加練習會表現更好。

【班徽夢工廠】

從認識徽章檢視自己對知識的想 法;設計班徽瞭解知識之間有關係。

單元二 溫馨校園-

校園之旅

1.熟悉校園並認識校區。

2.瞭解學校各處室運作。

3.學會向相關處室求助。

【校園追蹤】

覺察知識信念的重要;瞭解面對學 習困難時,需尋求資源努力解決。

單元三 溫馨校園-

探索我和你

(配合學校 活動)

1.從校慶活動熟稔校園環 境,適應新學習階段。

2.瞭解同儕合作的重要。

3.實際完成任務,體驗問 題解決歷程。

【校慶遊園會】

從舉辦遊園會的行動體驗,學會比 較並評估各種訊息,瞭解解決一個 問題需運用許多不同的知識。

單元四 繩結探索

1.認識繩子材質與功用。

2.學會繩結的基本打法與 使用情境。

3.瞭解如 何 在生 活中運 用繩結。

【世界大不同】

討論繩結功用,發現知識會因時間 或環境而被修正。

【解結】

從不斷解結中,體會多練習能提升 表現,堅持努力能學會困難事物。

單元五 繩結活用術

1.透過解結的過程,認識 繩結的原理。

2.從活動考驗小組默契,

發現同儕合作的重要。

3.學會與他人溝通和協調 的方法。

【練功比一比】

探索解結的各種方法,瞭解學習需 逐步累積。

【眼盲心不盲】

從合作完成任務,瞭解合作能提高 表現,一個問題不只一種解法。

單元六 生火有道

1.瞭解生火與滅跡方法。

2.瞭解各種生火方式。

3.透過戶外活動,實際進 行生火體驗。

【戶外野炊樂】

體驗面臨困難需調整情緒並持續 行動,藉由團隊合作能達到自己原 先能力所無法完成的學習目標。

單元七 開啟智慧的 寶盒

1.瞭解現代與古代學生的 學習差異。

2.探討學習意義與理由。

3.認識多元智慧的內涵。

4.瞭解個人有不同智慧。

【神奇智慧球】

認識多元智慧,覺察每個人有不同 能力,運用策略能增進學習能力,

檢視自己對知識與學習的想法。

(23)

第四章實驗研究

3.運用融入式的教學方法進行實驗研究

本課程在學習領域的教材中,配合學校原有安排的教學活動,融 入調整知識信念的教學策略,再視學生的學習情形隨時調整,並不需 要安排額外的教學時間,因此更契合知識信念發展的動態歷程,符合 真實的教學情境。例如:配合學校原有校慶活動,讓學生有舉辦遊園 會的經驗,再從學生參與活動所遭遇的困難著手,引導學生逐步發現 解決一個問題需用到許多不同知識。

4.透過比較與評估的認知歷程調整信念

藉由呈現實際例子,驅動學生檢視原有知識信念;再透過課堂討 論與自我反思等方式,幫助學生進行比較與評估。以神奇智慧球為 例,呈現某項智慧好但某項智慧不佳的例子(如:愛因斯坦等),討 論「這些例子和你以前對能力的想法有哪些不同?」「你覺得哪些方 法能增加能力?」等問題;再思考「你現在對學習能力的想法和以前 有哪些不同?」「你發現自己有哪些優勢能力?」「你對能力的瞭解 如何影響你的學習?」「哪些方法能增加學習能力?」等問題。

5.提供行動體驗的機會以增進覺察能力

本課程運用各種行動體驗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脈絡 中親身體會,實際觀察不同的知識信念對學習的影響,以覺察或驗證 自己對學習與知識的想法。例如:學生從不斷練習結繩的過程中,體 會多練習能提升結繩表現,覺察到堅持努力能學會自己原先學不會的 事物,進而將調整後的知識信念付諸行動。

6.運用提問與學習單幫助學生整合想法

教學時運用提問引導思考,幫助學生有系統檢視知識信念;教學 後提供各種學習單,輔助學生再次深度反思,以整合其對學習與知識

(24)

第四章實驗研究

的基本假設。以班徽夢工廠為例,教學時提問「奧運徽章的設計運用 視覺藝術、地理位置以及哪些不同領域的知識?」「這些知識之間有 哪些關係?」等問題,引導學生逐步思考知識的相關性;教學後提供 觀察紀錄簿,學生在平時上課或做作業時,仔細觀察哪些科目間有關 係,進而反思並整合自己對知識結構的想法。

7.將實驗教學的成果遷移到學科的學習

本課程為更貼近學生的生活情境,儘量避免學生過去學習經驗影 響實驗教學,因此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為脈絡,透過延伸思考的方 式,幫助學生將學習經驗連結到學科學習。以解結為例,學生先討論

「為什麼大多數人第三次的解結成績都比第一次好?」「哪些方法可 讓我們更有效運用五分鐘的練習時間?」;再連結學科學習「你覺得 學習哪些科目最困難?」「你用過哪些方法學習這些科目?」「你覺 得它進步的情形如何?為什麼?」「下次可用哪些方法幫助自己學習 這些科目?」

三、比較本實驗課程與對照組課程的差異

當決定實施調整知識信念的教學單元,並確認本實驗課程的特色 後,即開始設計本研究「調整知識信念的教學策略」實驗課程。本課 程主要是以學校原有教材為基礎,在不影響課程架構的情況下,採用 融入式的教學設計。學校原有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的教材,即在培養學 生學習的動機、意向與策略,兩組學生接受相同的學習動機、行動控 制與學習策略等教學。本實驗課程僅在原有教材融入「調整知識信念 的教學策略」,因此藉由呈現實驗組(接受本實驗課程)與對照組(實 施原有教材)的實驗處理情形,將更能掌握本實驗課程的設計理念,

4-5 列出實驗組與對照組的實驗處理對照表。

(25)

第四章實驗研究

表 4-5 實驗組與對照組的實驗處理對照表

實驗組

對照組

教學重點 教學重點 教學策略

1.進行隊呼考驗,培 養團隊默契。

2.認識生活標誌,合 作設計班徽。

(同左)

3.檢視自己對學習的想法,瞭解充分 練習的重要性。(快速習得)

4.藉由認識各種徽章,發現知識與知 識間有關係。(知識簡單性)

5.學習與他人合作。(提升學習動機)

檢視知識信念 呈現實例 提問引導思考 尋求相關性 小組合作競賽 成果發表

1.認識校園分佈圖。

2.瞭解學校各處室 的功能與運作。

(同左)

3.從認識各處室運作,延伸瞭解學習 需各方面配合。(知識信念的重要)

4.瞭解面對學習困難,需尋求可能的 解決方式。(增強行動控制)

小組討論 實地觀察 延伸思考 連結學科學習

1.從校慶活動熟悉 校園。

2.藉由舉辦活動,學 習 與 同 儕 合 作 的 方法。

(同左)

3.瞭解解決一個問題,需運用各種相 關知識。(知識簡單性)

4.學會比較與評估,以獲得較佳問題 解決。(調整知識信念的認知歷程)

引導對話 小組討論 行動體驗 比較與評估

1.認識繩子材質與 功用。

2.學習繩結打法與 適用情境。

(同左)

3.比較繩子的不同功用,瞭解知識可 能被修正。(知識確定性)

4.從解結體驗多加練習有效,並連結 到學科學習。(快速習得)

5.體驗多練習能幫助自己學不會的事 物。(快速習得)

觀察與比較 連結生活經驗 行動體驗 延伸思考

1.從解結瞭解繩結 原理。

2.突破障礙以體驗 合作。

3.學習進行溝通。

(同左)

3.探索解結的各種方法,瞭解學習需 要逐步累積。(快速習得)

4.瞭解一個問題會有各種不同的解決 方式。(知識確定性)

呈現實例 比較與評估 行動體驗 連結學科學習

1.瞭解生火與滅跡 方法。

2.透過教師示範與 小組合作,學習生 火要領。

(同左)

3.瞭解努力參與活動並與他人合作,

可提升學習表現。(能力天生)

4.學習克服困難,努力完成任務。(維 持學習動機、增強行動控制)

呈現實例 提問引導討論 比較評估 行動體驗 延伸思考

1.瞭解自己學習的 理由與意義。

2.認識多元智慧的 內涵。

(同左)

3.檢核自己能力,瞭解自己所具有的 各種能力。(能力天生)

4.發展知識信念以克服學習困難。

檢視知識信念 呈現實例 行動體驗 延伸思考 括弧內文字為調整的知識信念與學習過程

(26)

第四章實驗研究

(一)教學重點的範圍不同

本實驗課程兼顧原有教材與調整知識信念的教學目標,藉由活動 本身達成原版本的單元目標,再透過相關教學策略(如:提問引導思 考、尋求相關性、比較與評估、實地觀察、自我檢核等),以達成調 整學生知識信念的教學目標。

(二)認知處理的層次不同

原有教材重視學生獲得知識與運用生活技能(如:學生瞭解生火 與滅跡的方法後,透過教師示範與小組合作,練習生火要領)。但本 實驗課程強調學生在獲得許多知識後,需進一步針對這些知識本身進 行反思(如:學生認識生火與滅跡的各項知識後,提問引導討論「不 同情境需要哪些不同的生火要領?」,幫助學生反思所學知識)

(三)反思問題的深度不同

原有教材運用「省思小札」幫助學生反思,省思問題多在探索活 動本身(如:在這個活動中,你認識幾位朋友?進行完上述活動後,

你對校園有沒有一些新發現或更深入了解?)或進行活動的理由

(如:為什麼要找出班級特色?新產生的班徽及班呼對班級將會有何 幫助?)。本實驗課程在活動中逐步提問引導(如:奧運五環旗不同 顏色分別代表哪一洲?它們有哪些意義?你發現設計徽章需用到哪 些不同領域知識?這些知識彼此間有哪些關係?),幫助學生進行更 深層的思考。

(四)學習遷移的程度不同

原有教材主要幫助學生學習課堂中的各項知能,但較少引導學生 進行學習遷移。本實驗課程則試圖在活動結束後,藉由老師提問、小 組討論或學習單等方式,延伸學生的思考並連結到其他學科學習上

(27)

第四章實驗研究

(如:從設計徽章知道知識之間可能有關係,你平常上課還發現哪些 科目之間有關係?這和你過去對科目的想法一樣嗎?為什麼?)

(五)中介效果的影響不同

原有教材設計許多體驗活動,學生從完成體驗活動的過程,瞭解 提升學習動機的重要。而本實驗課程考量本研究一「知識信念影響學 習運作模式」的驗證結果,在教學活動中考慮學習動機與行動控制對 學習的影響,幫助學生瞭解增強學習動機與行動控制策略的理由。

貳、「調整知識信念教學策略」教學策略的結果分析

本研究依據文獻探討與研究一的模式驗證結果,以知識信念的改 變機制為基礎,找出調整學生知識信念的教學原則與策略,建立「調 整知識信念的教學策略」整體架構。在此架構中,運用適當的教學策 略將抽象的知識信念具體化,並進一步連結到其他學習;營造提升學 生學習動機與行動控制策略的環境,藉由學習動機與行動控制策略的 中介效果,增加學生調整知識信念的可能性。

當研究者參考知識信念的相關文獻,並架構調整知識信念的教學 策略後,接著必須想辦法將教學策略連結到教學活動中,這個過程並 不容易,但卻相當重要。以下針對本研究「調整知識信念的教學策 略」,包括:檢視目前的知識信念、呈現實例、提問引導討論、比較 與評估、行動體驗與延伸思考等,分別舉例說明。

(28)

第四章實驗研究

策略一 檢視目前的知識信念

策略二 呈現實例

策略三 提問引導思考

教學情境:進行『我們這一班』的單元

1.學生瞭解設計隊呼或徽章需用到不同領域的知識。

2.教學活動結束後,提供「我的觀察紀錄簿」(請見附錄七),

學生觀察並紀錄平時上課、做作業或溫習功課時,科目之間 哪些內容有關係。

3.檢視自己觀察前與觀察後對知識簡單性的想法。

說明:藉由課堂討論的方式,先鬆動學生對知識之間並無關係的想法;

再透過觀察紀錄的方式,讓學生在平常學習情境中,發現不同學 科間存在某些關係;最後從「我的觀察紀錄簿」的問題,幫助學 生回顧自己過去對知識間有無關係的想法,從不斷檢視目前知識 信念的過程中,逐漸調整知識信念。

教學情境:進行『繩結活用術』的單元

1.老師先徵求認為沒有練習也能表現很好的同學,請他們競賽 在最短時間內表演繩結魔術,將他們完成的時間分別紀錄在 黑板,藉此呈現「練習前的表現」

2.開放一段時間讓學生練習,接著請剛才參加競賽的學生再做 一次競賽並紀錄時間,藉此呈現「練習後的表現」

說明:以學生本身或同儕的經驗為例子,實際呈現練習前與練習後的表 現差異,幫助學生瞭解學習需要花時間和力氣,練習的次數和時 間可能影響學習表現,進而調整學生快速習得的想法。

教學情境:進行『溫馨校園』的單元,學生舉辦遊園會後,提問引導學 生思考,問題依序如下:

1.「你的小組在準備遊園會時曾遇到哪些困難?」

2.「你們當時用哪些方式解決困難?你還想到哪些方式?」

3.「你覺得解決這些困難需用到哪些知識?」

4.「你觀察到解決哪些困難也需用到不同知識?」

說明:當學生參與活動後,透過引導式提問,先讓學生回顧活動中所遇 到的困難,再進一步反思解決困難的各種方法及相關知識,逐步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O 居民瞭解當地文化資產與他們的關係。在 認同這些理念和觀念下,自己能否有足夠

第五章 多項式.

第五章 多項式.

 幫助教師掌握跨課程閱讀的理念,規劃實 踐的方法;透過校本經驗分享,促進教師

隨機實驗是一種過程 (process),是一種不能確定預知會

從實際的教學實踐中,我發覺「主題說話活動」的確能讓學

2-1 化學實驗操作程序的認識 探究能力-問題解決 計劃與執行 2-2 化學實驗數據的解釋 探究能力-問題解決 分析與發現 2-3 化學實驗結果的推論與分析

推理論證 批判思辨 探究能力-問題解決 分析與發現 4-3 分析文本、數據等資料以解決問題 探究能力-問題解決 分析與發現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