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說唱藝術教學在藝文深耕之行動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說唱藝術教學在藝文深耕之行動研究"

Copied!
12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屏東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郭 明 堂 博士. 說唱藝術教學在藝文深耕之行動研究. 研究生:曹連芳 撰. 中 華 民 國. 1 0 9. 年. 0 7. 月.

(2)

(3) 謝誌 感謝指導教授郭明堂教授,您總是像爺爺一樣的鼓勵我,在我懷疑自己的時 候,您堅定的告訴我「你很棒!要相信自己啊!」這些話總在我論文寫不下去的 時候激勵著我,讓我有信心繼續寫下去。從碩士班一年級懵懵懂懂修您的研究方 法,一直到小論文的挑戰,再到提計畫、論文口試的整個過程,感謝您總是給我 滿滿的正能量,給我許多寶貴的建議和無限的鼓勵。在學期結束前夕,我穿著碩 士袍想與您合照留念,您看著我的碩士帽,一邊對著我說恭喜畢業,一邊幫我撥 穗,這時,我已經感動得哭了!這一幕幕的畫面,我將永遠銘記在心,感謝教授 對我們總是充滿溫暖的愛。 感謝口試委員王瑞賢教授、呂佳真教授蒞臨參與口試審查,感恩您們提供具 有啓示性的觀點與建議,使這篇論文更臻完善,也提出許多創新的想法,讓我在 未來能夠開展多元的說唱藝術教學,將傳統文化深耕校園。 感謝用心的教育系,感恩李雅婷主任、陳正昌老師(冠軍老師)、湯維玲老師、 蔡孟翰老師、張瑞菊老師、潘淑琦老師、陸怡琮老師、林素秋老師、林月娥老師 教導我教育專業知識,更可貴的是能在您們身上學習到成為教師的素養,謝謝您 們的教導,連芳謹記在心。 感謝鳥松國小的大家長文惠慧校長支持我的教學研究,讓我將藝文深耕於校 園中,以說唱藝術開展孩子表演的新舞台;感謝三年忠班杜唯聖老師的全力支持, 感謝全班孩子與我共同成長,我會一直記得您們每一個認真的臉龐,不畏懼每次 表演挑戰的神情,您們都是最棒的。感謝學校的主任、老師和家長參加說唱成果 展演,不吝給我許多建議和指教,讓我的行動研究更具價值。 感謝鴻濤說唱藝術團曹錫榮團長及黃燕如老師,謝謝您們看見我的天才,您 們是全天下最棒的爸爸媽媽。回想起長大過程中,每個寒暑假到處表演、忙著教 學的日子,多麼羨慕同學到處去玩,後來才懂得,原來所有的磨練和付出,都是 您們賜予我生命中最寶貴的禮物。. i.

(4) 摘要 本研究採用行動研究法,探討說唱藝術教學在藝文深耕之行動研究。研究者 於 108 年 9 月 20 日到 109 年 1 月 3 日期間,以高雄市快樂小學三年忠班 26 位學 生為研究對象,進行十六堂的說唱藝術教學。研究過程中,研究者透過教學觀察 紀錄、課後省思札記、與協同教師之討論紀錄等,進行資料的蒐集與分析。本研究 歸納研究結果如下: 一、 說唱藝術教學設計良好: (一) 學生學習成效良好,勇於挑戰學習任務。 (二) 教師協同教學歷程中,增進團隊合作能力。 (三) 邀請藝術家入班教學,藝師典範的精神傳承。 二、 說唱藝術教學師生所遇到的困境及解決策略: (一) 教學時間限制,調整教學策略 (二) 因應學生個別差異,給予學習輔導 (三) 為增進學習的深度,減少教材的多元性 三、 成果展演對學生的影響: 學生在說唱小達人成果展演中,都能夠自信的站在台上進行說唱藝術的表演; 演出後,學生能自行在家中回顧自己與同學的表演影片,檢視自己演出的問題, 並修正自己的表演。經由團隊合作完成展演的過程中,學習與他人溝通協調、團 隊合作完成演出,達到共好之理念。 四、 教師專業省思與成長: 教師經由說唱藝術教學設計與實施,能從中不斷精進自己的專業能力,如教 材設計的能力、學習任務的規劃、教學時間與策略的安排,協同合作精進教師的 溝通合作力;教學時用心觀察每一位學生的差異性,提供適當的輔導與支持。. 關鍵詞:說唱藝術、藝文深耕、行動研究. ii.

(5) ABSTRACT This study adopted the action research method to discuss the teaching of quyi for arts and culture cultivation. From September 20, 2019 to January 3, 2020, the researcher recruited 26 students from Class A in the third grade of Kuaile Elementary School in Kaohsiung City. The students participated in 16 quit teaching sessions. The researcher observed and recorded the teaching activities, reviewed after-class reflection logs, and used discussion records with the teacher to collect data for analysis. The research results concerned the following: 1. The favorable quyi teaching design. (1) The students' learning is good. (2) Collaborative teaching enhances the teamwork ability of teachers. (3) Artists enter the class for teaching, and the art model is inherited. 2. Predicaments that teachers and students of quyi encountered and their solution strategies. (1) Teaching time limit, adjust teaching strategy (2) According to the individual differences of students, give learning guidance (3) To increase the depth of learning and reduce the diversity of teaching materials 3. The influence of the final performance event on the students. Students can confidently stand on the stage to perform rap art performances during the rap show, and also record the entire performance through live video recording; after the performance, students can review their performances with their classmates at home and review their performances And correct your performance. In the process of completing the show in teamwork with classmates in the class, learn to communicate and coordinate with others and complete the show in teamwork to achieve the concept of common good. 4. The teacher's professional reflection and growth.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rap art teaching, teachers can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ir professional abilities, such as the ability to design teaching materials, the planning of learning tasks, the arrangement of teaching time and strategies, and collaborate to improve the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of teachers. The difference of a student provides appropriate guidance and support. Keywords: rap art, quyi for arts and culture cultivation , action research iii.

(6) 目錄 謝誌 ...................................................................................................................................... i 中文摘要............................................................................................................................. ii 英文摘要............................................................................................................................iii 目錄 ................................................................................................................................iii 表目錄 ............................................................................................................................ vi 圖目錄 ..........................................................................................................................viii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 2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3 第三節 名詞解釋 ..........................................................................................................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7 第一節 說唱藝術之探討 .............................................................................................. 7 第二節 藝術領域課程之探討 ................................................................................... 14 第三節 說唱藝術教學之相關研究 ........................................................................... 19 第四節 表演藝術教學之相關研究 ........................................................................... 22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情境設計 ....................................................................................... 27 第一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 27 第二節 研究情境 ........................................................................................................ 31 第三節 研究者角色與背景........................................................................................ 40 第四節 研究工具 ........................................................................................................ 42 第四章 研究資料分析 .................................................................................................... 45 第一節 教學設計與實施 ............................................................................................ 45 第二節 說唱藝術教學歷程及學生學習的情形 ...................................................... 50 第三節 說唱藝術展演師長回饋 ............................................................................... 71 第四節 教師對說唱藝術教學的專業省思............................................................... 8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89 第一節 結論................................................................................................................. 89 第二節 建議................................................................................................................. 92 iv.

(7) 參考文獻........................................................................................................................... 94 附錄一 教學單元達成能力指標檢核表 ................................................................... 97 附錄二 教師教學日誌 ................................................................................................ 98 附錄三 教學討論紀錄表 ............................................................................................ 99 附錄四 教師與學生訪談題目 ................................................................................. 100 附錄五 學生活動照片記錄...................................................................................... 101 附錄六 家長同意書 .................................................................................................. 102 附錄七 說唱基本功單元 學生自評表 ................................................................... 104 附錄八 對口相聲單元 學生互評表 ....................................................................... 105 附錄九 說唱藝術教學回饋單 ................................................................................. 106 附錄十 說唱小達人成果展 家長問卷 ................................................................... 107 附錄十一 說唱小達人成果展 師長問卷............................................................... 108 附錄十二 說唱小達人成果展演節目表 ................................................................. 109 附錄十三 說唱藝術教案 .......................................................................................... 110. v.

(8) 表目錄 表 2- 1 說唱藝術相關研究之比較 ................................................................................. 11 表 2- 2 說唱藝術教學在第二階段之學習重點規劃 .................................................... 15 表 2- 3 說唱藝術教學對應之藝術核心素養 ................................................................ 17 表 2- 4 說唱藝術教學相關研究比較表......................................................................... 19 表 2- 5 表演藝術教學相關研究比較表......................................................................... 22. 表 3- 1 行動研究時程表.................................................................................................. 29 表 3- 2 學生人數分析表.................................................................................................. 32 表 3- 3 學校分析表 .......................................................................................................... 32 表 3- 4 校訂課程表 .......................................................................................................... 36 表 3- 5 學生特質分析表.................................................................................................. 38 表 3- 6 資料編碼代號及其意義 ..................................................................................... 43 表 3- 7 十二年國教第二學習階段目標統整 ................................................................ 45 表 3- 8 十二年國教藝術學習內容說明......................................................................... 46 表 3- 9 說唱藝術課程表.................................................................................................. 47. 表 4- 1 說唱藝術課程表.................................................................................................. 51 表 4- 2 第一循環行動研究課程表 ................................................................................. 52 表 4- 3 學生自評表第一題 ............................................................................................. 58 表 4- 4 學生自評表第二題 ............................................................................................. 58 表 4- 5 學生自評表第三題 ............................................................................................. 59 表 4- 6 學生自評表第四題 ............................................................................................. 59 表 4- 7 學生自評表第五題 ............................................................................................. 59 表 4- 8 學生自評表第六題 ............................................................................................. 59 表 4- 9 第二循環行動研究課程表 ................................................................................. 61 表 4- 10 學生互評統整 .................................................................................................... 66 表 4- 11 學生心得回饋單第一題 ................................................................................... 67 表 4- 12 學生心得回饋單第二題 ................................................................................... 67 表 4- 13 學生心得回饋單第三題 ................................................................................... 68 表 4- 14 學生心得回饋單第四題 ................................................................................... 68 vi.

(9) 表 4- 15 學生心得回饋單第五題 ................................................................................... 68 表 4- 16 學生心得回饋單第六題 ................................................................................... 69 表 4- 17 教師回饋單第一題 ........................................................................................... 71 表 4- 18 教師回饋單第二題 ........................................................................................... 71 表 4- 19 教師回饋單第三題 ........................................................................................... 72 表 4- 20 教師回饋單第四題 ........................................................................................... 73 表 4- 21 教師回饋單第五題 ........................................................................................... 73 表 4- 22 教師回饋單第六題 ........................................................................................... 74 表 4- 23 教師回饋單第七題 ........................................................................................... 75 表 4- 24 家長回饋單第一題 ........................................................................................... 77 表 4- 25 家長回饋單第二題 ........................................................................................... 77 表 4- 26 家長回饋單第三題 ........................................................................................... 77 表 4- 27 家長回饋單第四題 ........................................................................................... 77 表 4- 28 家長回饋單第五題 ........................................................................................... 77 表 4- 29 家長回饋單第六題 ........................................................................................... 78 表 4- 30 家長回饋單第七題 ........................................................................................... 79. vii.

(10) 圖目錄 圖 3- 1「計畫-實踐-檢討」之教師行動循環模式................................................. 27 圖 3- 2 研究流程圖 ......................................................................................................... 30 圖 3- 3 研究架構圖 ......................................................................................................... 31 圖 3- 4 學校教育願景 ..................................................................................................... 35 圖 3- 5 班級座位圖 ......................................................................................................... 38 圖 3- 6 多元資料收集的三角交叉檢測........................................................................ 44 圖 3- 7 說唱藝術教學架構圖 ........................................................................................ 48. 圖 4- 1 學習歷程紀錄 ..................................................................................................... 62. viii.

(11)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題目為「說唱藝術教學在藝文深耕之行動研究」。本章描述研究者撰寫本論文之研究背景 與動機,然後提出研究目的與問題,再針對本研究的相關名詞作定義,並提出有關的研究限制。本章 共分成四節,第一節為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為名詞解釋;第四節 為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壹、 藝術政策的推動 面對近年戰爭、貧窮、人權、永續發展…等問題,世界各國莫不以迎向多元融合、永續發展為教 育改革重要課題。為因應全球化浪潮,近十多年來,教育部先於 2005 年公布「藝術教育政策白皮書」, 旨開發創意產業,同時培養藝術專業人才,2008 年發布「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補助國民中小學 藝術與人文教學深耕實施要點」,實施藝術與人文深耕計畫;再於 2013 年訂定「教育部補助辦理藝 術教育活動實施要點」 ,2014 年起辦理「美感教育中長程計畫-第一期 五年計畫(103 年至 107 年)」, 以美感從幼起、美力終身學為政策協力方向,從「課程教學」、「教職知能」與「支持資源」三大面 向。結合 103 年 11 月公布之「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 課程綱要總綱」九項核心素養中的「藝術涵養 與美感素養」,在各教育階段、各領域/科目之素養導向課程與教學落實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讓「美 感素養」成為全人教育中不可或缺之素養。 教育部於 2017 年發布「美感教育中長程計畫-第二期五年計畫」,以「美感即生活-從幼扎根、跨 域創新、國際連結」,盱衡國際教育發展趨勢與國內美感教育現況,透過國家層級課程改革、政策推 動,及地方層級在地文化實踐,落實美感教育,和文化部攜手推動文化體驗教育計劃。學校應與民間 單位合作,辦理系列性藝術課程與教學,引領學生以實作體驗美感,規劃展演等資源充實全臺各地校 園學習環境,鼓勵學校發展校本特色,推動跨領域統整課程教學與學習體驗之方法與策略,培育學生 多元學習與創意思考的素養,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一。 貳、 研究者實務經驗的發現 臺灣有豐富深厚的人文素養、傳統藝術文化。近年來臺灣藝術與文化界人士、社區與產業工作者 看重國民美感的培養,美感教育得以納入更多資源。來自社區自發的美感行動是臺灣美感教育最美的 風景,政府部門與民間攜手協作將可創造更多美感教育能量。 研究者畢業於國立臺灣戲曲學院,從小學習表演藝術,與兩岸國寶級的老師學習傳統戲曲,深感 傳統藝術文化的寶貴,以及文化藝術傳承的重要性。同時,受表演藝術家庭的影響,自小在藝術環境 1.

(12) 的耳濡目染之下成長,身為在地藝術家,同時也是教學者,體認到傳統說唱藝術的文化傳承實為可貴, 應將它發揚光大,為藝術紮根。 然而,在現在的教育現場當中,卻很少看到說唱藝術的教學,首要原因是說唱藝術家都陸續退休 了,其次是藝文活動通常在北部較為熱絡,高雄的學子較少機會受到傳統戲曲藝術的薰陶,實為可惜。 因此,本研究盼能運用自身專長,將說唱藝術教學融入三年級藝術領域課程,教導孩子學習說唱藝術, 期能帶領孩子體驗說唱藝術之美,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二。 參、 傳統藝術的傳承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將說唱藝術列為中華民國文化資產,好的傳統文化需 要傳承延續,將這優秀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教師是課程潛力的主導、開發及關鍵,甄曉蘭(2003) 指出「教師是課程教學轉化過程中,課程潛力開發的主導者」。說唱藝術具有教育及娛樂功用,需透 過同儕之間密切的合作及練習,運用說、學、逗、唱的表演,以詼諧的方式呈現。 在教育部的正式課程中,提到提升國民美感素養與多元的藝文學習,感知文化藝術的價值,推動 傳統文化的認同建構具美感的人事物,協助學校與民間藝文團體合作,將藝術扎根在校園,並擴及社 區。研究者在快樂國小代課期間,發現孩子對於表演的潛力無限,但沒有相關課程能夠引導孩子開展 這方面的才能,而說唱藝術課程也符應學校願景所推動的美感教育,故本研究針對快樂國小三年忠班 學生進行說唱藝術教學,並設計有系統的教學課程,將藝術家帶進校園,入班進行協同教學,與班級 導師共同合作,讓學生體驗傳統藝術之美,使每位孩子都能自發學習,與同學攜手合作,共同完成說 唱藝術的表演,在研究中也探討師生互動所遭遇的困難及解決策略,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三。.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壹、 研究目的 教學現場是教學動態實踐的歷程,教學的脈動,會隨著學生的表現不斷起伏與修正,在此瞬息萬 變的教學場域中,透過質性研究中豐厚的描繪與互動特質(劉仲冬,1996)。 本研究目的為教師在國小藝術領域中,引導學生如何以說唱藝術進行演出,體驗自身表演的樂趣。 學生透過說唱藝術的教學活動,實踐說唱藝術的表演。 本研究主題為說唱藝術教學在藝文深耕之行動研究,鑑於目前國小普遍缺乏表演藝術資源及設計 傳統藝術課程的經驗,研究者透過與民間說唱藝術團體協同合作,進行共十六節之說唱藝術教學,因 此研究目的分為以下四項:. 2.

(13) 一、說唱藝術教學前,設計與實施。 二、說唱藝術教學過程,教師教學歷程及學生學習情形。 三、說唱藝術教學後,進行說唱成果發表。 四、說唱藝術教學後,教師的專業省思。 貳、 待答問題 本研究在課程目標部分,根源於十二年國教課程藝術領域之核心素養,以此為基礎,加以轉化, 進行課程設計,此部分對應至第一研究目的;教師教學實施則落實於第二研究目的,希冀藉由詳實的 描述與省思,忠實還原課程實施現場,提供國小教師進行「說唱藝術教學」之參考。在此基本研究架 構下,對應出相關之研究問題如下: 一、說唱藝術教學的設計與實施為何? 二、教師實施說唱藝術教學活動,教與學之困境與解決策略為何? 三、說唱藝術成果展對學生的影響為何? 四、說唱藝術教學實施後,教師的專業省思為何?.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以研究對象學生之背景及生活環境做為課程之設計,以達成課程符合學習者之生活經驗之 連結。此外,藝術教育屬於點滴工程,需透過長時間的耕耘,但礙於課程進度及堂數,僅以十六堂設 計此課程。 壹、 研究對象 本研究僅以高雄市快樂國小(化名)108 學年度三年忠班學生為研究對象,探討說唱藝術教 學設計與教學策略。故其研究結果無法推論至每一個班級,僅可作為面臨類似教學情境或研究 情境之參考。 貳、 研究時程 本研究於 108 年 9 月 20 日至 109 年 1 月 3 日實施說唱藝術教學課程,故實施的時間僅有十六節, 每週有 1 節課,故總計有十六節課,此為本研究之限制。 參、 研究方法 本研究是教育實務工作者在教學現場發現到傳統文化流失的問題後,試圖以「說唱藝術教學」來 提升學生藝術表現之能力,故採取行動研究法來進行研究,蒐集分析的資料有:教學觀察紀錄、課後 3.

(14) 省思札記、訪談紀錄、教學討論等。 由於研究者本身即為研究工具,分析結果難免會受研究者本身立場、觀察重點、主觀信念、研究 情境所影響,出現疏漏或偏頗之處,為降低上述情形發生,研究者在研究歷程中採三角檢定方式來檢 驗研究資料,時時檢視研究過程中可能產生之主觀成見及預設立場,以提升本研究之品質。. 第三節 名詞解釋 壹、 說唱藝術 「說唱藝術」又稱為「曲藝」,俗稱說說唱唱,不論是臺灣學者所謂的「說唱藝術」,或是大陸 專家口中的「曲藝」,皆是我國流傳久遠的一門表演藝術,也是各種說唱藝術形式的總稱。 「說唱藝術」的內容涵蓋甚廣,由於表演的形式、唱腔、使用語言的不同,細分可多達三百多種。 「說唱藝術」是以說和唱的方式,用各地方言、中國的音樂和特有的又說又唱的表演技巧,憑藉表演 者的一張嘴,以生動的描繪,形象的模擬,塑造人物並表達思想情感,把一段故事或情景給表達出來 的一種「敍述性的表演」,形式活潑而且多樣。本研究「說唱藝術」是指經常於校園中表演或欣賞之 相聲、繞口令、數來寶、與打竹板。 貳、 藝術課程 總綱中提出「自發」、「互動」、「共好」三大核心素養之教育理念願景,藝術領域的課程發展, 強調以核心素養來連貫、統整與發展個教育階段的課程與學習。藝術領域以其在不同領域的實踐力, 能以創作、鑑賞、展演等機制,為不同領域醞釀多元思維、作法與價值。在教育場域中,以藝術領域 潛移默化學生的美感素養,提供未來成為公民後的創新素養。 隨著十二年國民教育的啟動,臺灣教育改革走向新的里程碑,無論在課程開發以及師生的教與學, 也都將配合新時代的趨勢,邁向創新的教育。經由多元的藝術學習與美感經驗的累積,培養以學習者 為中心的感知覺察、審美思考與創意表現能力,從快樂學習的過程,充實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本研 究是指十二年國教藝術領域課程。 參、 藝文深耕 「藝文深耕」係指教育部於 2008 年頒布的「教育部補助國民中小學藝術與人文教學深耕實施要 點」,其計畫目標為結合藝術家或專業藝文團體資源與學校藝文師資,深化學校本位藝術與人文課程 推展,提升藝術與人文教學品質,並強化藝術欣賞與創作體驗教學,增進學生藝術欣賞及創作能力, 進而涵養藝術人口,豐富其生活與心靈。 4.

(15) 其辦理方式除了由學校主動徵求邀請外,亦得由藝術家或專業藝文團體自備相關資歷證明向各校 提出合作方式,申辦學校得依需求選擇不同方式辦理。本研究實施的「說唱藝術教學」,邀請藝術家 入班進行創作教學指導,期程共一學期,為時 16 節課,以促進學生之藝術學習興趣,並提昇教師之 藝術教學技能與課程品質。 肆、 行動研究 行動研究應用在教育方面就是所謂的「教育行動研究」。教育行動研究是指實務工作者結合學者 專家的力量,針對實務問題進行研究,以謀求解決實際所遭遇的問題。本研究之行動研究就是屬於教 育行動研究,其定義為研究者根據實際教育情境中的觀察,發現到教育現場中學生缺乏表演藝術課程 的問題,進行相關資料的蒐集與分析,設計「說唱藝術」課程,期盼能改善此問題,並促進研究者之 教學效能與學生之學習成效。. 5.

(16) 6.

(1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針對說唱藝術教學及十二年國教課綱中的藝術領域綱要,探討相關文獻資料,藉以了解 教師如何在藝術領域進行說唱藝術教學。第一節為說唱藝術之探討;第二節為藝術領域之探討;第 三節為說唱藝術教學之相關研究;第四節為表演藝術教學之相關研究。. 第一節 說唱藝術之探討 「文化即生活、生活即文化」 ,國內的傳統說唱藝術之紮根與傳承應持續不綴, 「說唱藝術」是傳 統文化之美,應努力向下紮根,使其向上結果。本節探討說唱藝術之發展、特徵、類型、文化價值四 個面向及說唱藝術的相關文獻,分別進行文獻探討。 壹、 臺灣「說唱藝術」發展 在臺灣說唱藝術的發展,首先要認識臺灣獨特的移民歷史。臺灣在漢民族移入前,及有原住民族 十個支系,明末清初漢族移入,又增加了閩南語系和客家語系,他們將鄉音、文化習俗、民間藝術移 植到臺灣,由於移民中以來自閩南泉州、漳州占多數,而形成以福佬語系為主流,雖然後來發展自成 一格,但其與大陸閩南系統的文化有深厚的淵源卻是不爭的事實。 說唱藝術既源於生活,其發展當然與生活環境息息相關。最早從事說唱的藝人,多是為生計所迫 才以此為業,任何一個說唱曲種要在當地立足,首先必須要有群眾支持,也就是有市場,才有發展的 機會,而其先決條件就是語言。 閩南系統的說唱,由於移入時間較早,移入時有足夠的群眾基礎,加上漸次結合了臺灣的風土民 情與民間所流行的歌謠戲曲,得以在社會的基層民眾間廣為流傳,似乎也就順理成章的演變成為「臺 灣說唱」的代表。相對而言,臺灣的客家說唱,發展就大受限制。 民國三十八年以後隨國民政府來台而移入的各類說唱曲種,雖然種類繁多,但由於移入時間晚, 礙於語言隔閡,僅受特定的階層或族群喜愛,難以深植於基層,以至於有些優美的曲種蘇州彈詞,不 免後繼無人。另一方面,既然缺乏廣大市場,自然少有人會以此維生,反而較多是發自興趣而演出, 自娛娛人,有些曲種在這種情形下被保留了下來。 今天在臺灣的說唱藝術,嚴格來說都是大陸移植,它嗎具有相似的藝術特徵,同屬說唱範疇且或 多或少都已「臺灣化」了,不過由於移植的時間先後有別,並應當時面臨的主客觀條件,自然而然的 各自循著不同的路線發展。(葉怡均,2000). 7.

(18) 藝人張國棟先生在相聲在臺灣的發展過程一文中寫道:「相聲藝術在臺灣的發展和軍中樂隊是分 不開的……未從軍前,就喜歡相聲藝術,又見過真佛的軍中人士不少,向魏龍豪、陳逸安、丁長華、 胡覺海、張復生、謝君儀、馬元亮等先進都來自軍中,在他們的影響誘導下,還有張聯、劉可耀、張 振鵬、張國棟、郭富海、吳國良等諸位。」 民國七十七年左右,有趙中興成立了「京華曲藝團」、丁仲成立了「中華曲藝團」,同一時期馮 翊綱、宋少卿成立了「相聲瓦舍」。在南部則以高雄為集中地,以張復生組成「國風曲藝團」以及韓 方組成「漢聲說唱藝術團」,努力在南臺灣推廣,並常於北部交流,開創出另一片天地。 民國八十年以後,文化正逐漸轉向,本土化成為主流,社區總體營造促進社區意識抬頭,較多的 資源流入社區,政治運動造成社會結構和行政體制的大幅變革,連帶影響文化生態,原係外來文化、 又是小眾市場的大陸系說唱藝術團體,為因應局勢,不得不經營出獨特的路線和風格。 臺灣陸續成立了許多說唱藝術團,為傳統相聲藝術傳承而努力,演出內容迎合時事,囊括各類曲 藝形式,並常邀請大陸藝人來台交流。研究者在國立臺灣戲曲學院讀書時期,曾與說唱老師王友蘭教 授學習,友蘭教授即是當時成立「大漢玉集」的團長,她投入廣播電視的製作,再電子傳媒上傳送民 俗藝術。 除了說唱藝術團體之外,有些劇團演出的劇目或形式,也或多或許的語相聲有關,例如「表演工 作坊」一系列以相聲為題目的作品,是由演員直接飾演劇中角色,戲劇特徵明顯而有別於說唱。另外 還有比較特別的「相聲瓦舍」,他們自成立以來,演出活躍,也培養了不少觀眾。(葉怡均,2000) 貳、 「說唱藝術」之特徵 「說唱藝術」是一概念性的集合名詞,為各種說唱藝術形式的總稱。說唱藝術有三、四百種,每 一曲種都足以寫一本厚厚的書,有關說唱藝術的歷史考證更是玲瑯滿目,故在此僅就說唱藝術的共同 處做介紹。 文學、音樂、表演是「說唱藝術」的三項基本要素,它正是這三種藝術的綜合體(吳文科,2002; 施德玉,2002)。吳文科(2002)提到,說唱藝術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藝術。 以口頭語言進行「說唱」的表演時,即是對於口頭語言的藝術化處理。依其中說與唱的比例,既 可以是「語言性」較強,而在「音樂性」上主要呈現為節奏性的「唸誦」;也可以是「音樂性」較強 而「語言性」較弱的「吟誦」。亦即無論「說唱」是怎樣的組合,都是在「語言性」與「音樂性」的 共同範圍內變化。 文學、音樂、舞蹈、戲劇、美術、雜技等,都是說唱藝術所吸收並運用的藝術元素;惟實際上, 說唱藝術的本質特徵,與上述的藝術形式是有區別的,尤其是與文學、音樂、戲劇是有不同的:. 8.

(19) 一、 說唱藝術是藉助口頭語言進行「說唱」的表演藝術;文學是藉助語言及文字進行審美創造 的表意藝術。 二、 說唱藝術的主要藝術材質是人的「口頭語言」;音樂的主要藝術材質是「樂音」。 三、 說唱藝術是「說法中現身」,以第三人稱的口吻,進行「一人多角的跳出跳入」式的表演, 是個抽象、模擬的想像空間;戲劇是「現身中說法」,以第一人稱的口吻,進行「一人一角的進入角 色」式的表演,是個具象、直接的真情實景。 說唱藝術以地方色彩濃郁的語言、曲調,通俗簡單且豐富多彩的內容;型式簡便卻變化無窮的表 演型式,建構一個親和力極強的表演風格。在其演變的過程中,又以極強的融合力吸收其他各類藝術 的長處。故而試圖由說唱藝術的傳遞推廣,來推動對傳統文化的探討與肯定,是一有效且簡便的方式。 (林文彬,1990,頁 58-61)。 參、 「說唱藝術」的類型 說唱藝術在大陸是歸類在曲藝類目下的,在《中國大百科全書》裡有一段話::「曲藝是由古代 民間的口頭文學和歌唱藝術經過長期發展演變形成的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曲藝的藝術特徵,是通過 說唱敷衍故事和刻畫人物形象。他臻於成熟的標誌,是產生了職業化或半職業化的藝人,並以地區、 民族和曲藝藝術流派的差異發展衍變成多種曲種,而成為中國各族人民所喜文樂見。」 說唱藝術源於民間,說唱藝術之所以叫說唱藝術是有道理的,因為它所包含的藝術形式,既有說 的,又有唱的,另外還有說唱兼有的。說的是指相聲、評書等,以說為主沒有伴奏;唱的是指大鼓、 琴書、單弦、時調等音樂性強且有樂器伴奏;而說唱兼有的又分為兩類,一類稱為韻誦體,如竹板快 書等有節奏,要合轍押韻而無音樂,一類是半說半唱,也就是在一段節目中既已全無伴奏的說白,又 有音樂伴奏的唱詞,在大鼓和單弦中都有這種例子。 說唱藝術是這些曲種的統稱,根據統計,各地的說唱藝術形式共計有三四百種,為了能互相區分, 有人把少數民族的說唱藝術暫時放一邊,進而把說唱藝術分為大鼓、漁鼓、彈詞、琴書、牌子曲、雜 曲、走唱、評書、快板快書、相聲等十類。但由於十類分得太細,界線又不清楚,因此在十類的基礎 上,又分為四大類,就是把大鼓、漁鼓、彈詞、琴書、牌子曲、雜曲和走唱等七類合稱為曲類類,再 加上評書類、快板快書類以及相聲類。 這十大分類簡述如下,研究者另統整「說唱藝術的類型及特色」如表。說唱藝術十大門類之特色 說明如下。 一、 大鼓類:臺灣常見的大鼓有京韻大鼓、西河大鼓、梅花大鼓。 二、 漁鼓類:演唱者敲打漁鼓掌握節拍,臺灣可聽到的河南墜子是在道情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三、 彈詞類:大多由演員自彈自唱,以蘇州彈詞、揚州彈詞主流,臺灣還有演唱的是蘇州彈詞。 9.

(20) 四、 琴書類:主要伴奏為揚琴,故稱為琴書。山東有山東琴書,江蘇有徐州琴書。臺灣較少見 琴書表演。 五、 牌子曲:直接採集民歌小調歌曲連綴而成,臺灣常見的有八角鼓演唱、單弦牌子曲。 六、 雜曲類:戲曲曲牌演化而成,而且是單一曲牌反覆演唱。在臺灣偶爾會聽到的天津時調即 屬於這類 七、 走唱類:載歌載舞,如東北二人轉、西北二人台、雲南花鼓燈等。 八、 評書類:大多是單人演說故事並評述,形式簡單,無伴奏樂器。有北京評書、蘇州評話、 臺灣講古,單純語言加上表情動作的純說話的藝術。 九、 快板快書類:是用竹板、鐵板打擊節奏並講述故事,有山東快書、竹板快書等。 十、 相聲類:有單口、對口及群口等形式呈現,演出時沒有伴奏,常見的道具是方巾和摺扇, 用說學逗唱等藝術手段逗樂觀眾。(葉怡均,2000) 肆、 「說唱藝術」文化傳承之價值 隨著說唱藝術團的相繼成立,加以表演工作坊成功而且精采的演出,連帶活絡學校的社團活動與 學生參與,使「說唱藝術」成為傳統文化中,對年輕一輩最具影響力與號召的項目。 「說唱藝術」以其精簡且具親和力的外貌,在幽默詼諧中提供對傳統文化的省思,文本的傳達更 突顯其在現今社會的價值,我想,「說唱藝術」是值得社會大眾多去了解並欣賞的。 根據「教育部美感教育中長期計畫」指出美感從幼起,美力終身學。因為升學主義的影響,學校 一般藝術與美感的教育較不易受到重視,尤其在升學階段,藝術類課程常不得不被主科借用,教學不 易正常化,以至於藝文教育未能具體落實。藝術才能班的設置與教材教法,往往過於強調術科面向的 操作,並以升學為主要的導向,忽略了一般性及生活層面美感教育的薰陶。 藝術長久以來被認為無涉於產值的效益,且因非考試科目,所以,藝術的學習在一般人成長的過 程中,一直是處於邊陲的地位,藝術無用論,藝術的學習不被鼓勵的情形,普遍深植於臺灣社會一般 人的價值信念。 相聲大師魏龍豪先生在民七十六年《相聲比賽優良腳本專輯》中特別指出:「相聲」是在舊時代 「生」,新時代裡「長」的一種民間藝術。因為它是土生土長的民間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深受廣 大群眾的喜聞樂見。融合民間文化,讓教學與時代接軌,可以讓學生在時間流中找到自己的定位。綜 整上述,研究者從說唱藝術的特性、功用及臺灣說唱藝術的發展,可以清楚的看到說唱藝術的教育價 值是很高的,更是讓孩子們開展自我,培養美感的管道。說唱藝術的表演,也能讓人練就高度的技藝、 良好的口語表達能力、機智的反應、穩健的臺風、自信的應對儀態,還能傳承傳統藝術,因此學習說 唱藝術真是一舉數得。(王友蘭、王友梅,2012) 10.

(21) 伍、 說唱藝術之相關研究 一、說唱藝術相關研究之比較 研究者整理國內有關「說唱藝術」之論文,且論文內容著重於探討說唱藝術之發展,並將之列表 於表 2-1 加以呈述之: 表 2- 1 說唱藝術相關研究之比較 研究者 研究 研究目的 主題. 研究 對象. 研究 方法. 主要結論. 林文彬(1990) 說唱藝術中道 談說唱藝術的內容 臺灣 古今. 田野 調查. 一般對說唱藝術的內容的區分, 以文武別之。隨著社會形態的變 遷,為了適應城市裡忙碌群眾的 需求,說唱長篇故事不再能吸引 人了,於是有了短篇選段的出現, 被取長篇故事中的精彩片段,發 展成獨立的小段, 篇幅雖短,故 事卻完整。許多的曲種便循此演 進,就現存的曲種來看,亦如演 述短篇的居多。. 張華芝(1999)相聲藝術與臺 研究相聲藝術在臺 魏龍 田野 灣四大家初探 灣發展的情形,並分豪、吳調查 析傳統相聲與現代 兆南、 流行相聲間的異同 陳逸安 與丁仲. 探討臺灣地區的相聲,就必須了 解魏龍豪、吳兆南、陳逸安與丁 仲這四位先生,因為在臺灣地區 的相聲是以他們幾人為核心,而 後以輻射的方式發展,傳播到各 地。. 樊光耀(2001)魏龍豪、吳兆 釐清有關魏龍豪、吳魏龍 田野 南相聲研究 兆南及臺灣相聲源 豪、 調查 起之疑點,歸納其作吳兆 品與傳統相聲之關 南 連,並探究兩人的相 聲詮釋觀與創作觀. 希望用相聲的方式,使各方面的 文化、學術、社會風氣、禮義道 德,更進步、更圓滿。這是吳兆 南對魏、吳相聲中社會意義的期 許。. (續下頁) 11.

(22) 劉增鍇(2001)大陸曲藝近. 研究臺灣的曲藝活. 研究過去五十年曲藝在. 五十年在臺. 動,分別以歷史重 曲藝 田野. 臺灣之發展,最終 目 的. 灣之發展. 要事件、曲藝本身. 調查. 在於探尋曲藝未來的. 的發展和客觀環境. 「 可 行 之 路 」。掌握時機. 等原則,探討曲藝. 進行收集、整理曲藝的. 在臺灣的「移植」、. 第一手資料,使未來學. 「衰落」與「新生」. 者至少擁有一代可信的 資料。拋 磚 引 玉 , 引 起 其 他 學 者 對曲 藝 之 重 視。. 葉怡均(2004)笑亦有道:論 澄清相聲於當代所 相聲 田野 相聲之藝術. 遭遇之審美與定位. 調查. 表現. 本文廣為蒐集了兩岸之相關 資料,參考前人論述並對照 個人於相聲編演之實務經 驗,澄清相聲於當代所遭遇 之審美與定位等各種問題, 進而裨益於「相聲藝術」之 未來發展。. 王友梅(2009)相聲的前世. 探討相聲表演形式 臺灣 文件. 今生-以「相 轉變. 現今相聲表演更呈現多元,. 分析法戲劇舞台有相聲,相聲藝術. 聲與戲劇」的. 似戲劇,如:相聲劇、小品. 關聯爲主. ⋯.. 只要萬變不離其宗,相聲 藝術精髓得以傳承,樂見相 聲藝術有更多的發展空間, 適應不同時空。讓相聲的今 生、來生都活得精采。. 二、相關研究之分析 研究者根據國內說唱藝術之相關研究,整理成表 2.1,並分析如下: (一)研究主題、目的方面:. 12.

(23) 研究者將上述研究主題概分為兩類方向:一是探討說唱藝術的發展(劉增鍇,2001;林文彬, 1990),二是探討相聲在臺灣的演變(王友梅,2009;葉怡均,2004;樊光耀,2001;張華芝,1999)。 可知上述研究之研究目的傾向探討說唱藝術的發展,或是藉相聲的劇本及演員演出,來觀察其形 式演變,對臺灣的相聲發展有正向的幫助。然而,對於以說唱藝術為主軸來實施表演藝術的研究則還 有待進一步的探討。 (二)研究對象方面: 在上述相關研究中可發現,研究對象範圍遍及中國與臺灣的劇本及演員。國內說唱藝術家王友梅 (1999)在《相聲的前世今生—以「相聲與戲劇」的關聯為主》中也提到:現今相聲表演更呈現多 元,戲劇舞台有相聲,相聲藝術似戲劇,如:相聲劇、小品⋯。只要萬變不離其宗,相聲藝術精髓得 以傳承,樂見相聲藝術有更多的發展空間,適應不同時空。讓相聲的今生、來生都活得精采。 我國於民國 86 年公布「藝術教育法案」之後,學校推展藝術教育有了法源依據,而教育部推行 的九年一貫課程,在藝術與人文領域中也將表演藝術納入在內,所以研究表演藝術教學在國中小階段 的應用是極為重要的課題。九年一貫課綱中亦載明藝術與人文為「陶冶學生藝文之興趣與嗜好,俾能 積極參與藝文活動,以提升其感受力、想像力、創造力等藝術能力與素養」。 (三)研究方法方面: 上述研究的相關研究所採用的研究方法多為田野調查法(劉增鍇,2001;林文彬,1990;葉怡 均,2004;樊光耀,2001;張華芝,1999)。其中葉怡均還加入了歷史描繪法,王友梅(2009)是 以文件分析法去探討相聲的前世今生。 (四)主要結論方面: 由上述相關研究所獲得的研究結論與發現中,研究者歸納說唱藝術的功能與價值,略述如下: 1.說唱藝術的價值:相聲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應發揚光大。 2.相聲的演變:從傳統相聲到劇場相聲,相聲與戲劇息息相關。 3.培養美感:以多元的藝術演出啟迪心靈。 4.臺灣相聲特色:臺灣的相聲充滿多元文化的色彩,獨具一格。 5.說唱藝術紮根:應將說唱藝術傳承下去,讓新的時代延續相聲之美。 三、結語 針對以上論文之研究問題可發現,上述論文所關心的皆偏重於說唱藝術的發展與相聲演變。在上 述的分析中,可以發現說唱藝術的價值與功能已受到重視與肯定。此外,上述論文的研究建議將說唱 藝術傳承,本研究以藝術領域做為研究方向,所以,研究者認為更重要的是如何將說唱教學融合到課 程設計之中。故本研究將問題聚焦於: 13.

(24) (一)、探討運用「說唱藝術教學」在藝術領域的設計方式。 (二)、探討實施「說唱藝術教學」後,成果發表對學生的影響。 (三)、探討實施「說唱藝術教學」後,教師的省思與修正。. 第二節 藝術領域課程之探討 本研究探討說唱藝術教學在藝術領域的運用,在設計說唱藝術課程之前,教師應先分析教育部課 程綱要中所規範之核心素養,了解學生應達成的學習目標,藉由十二年國教藝術領域的探究,分別探 討藝術課程之基本理念、課程目標、學習重點,及統整說唱藝術與藝術領域之關聯,再探討與表演藝 術教學相關的研究,以確立本研究說唱藝術課程之學習目標。 壹、 藝術基本理念 藝術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是人類文化的累積,更是陶育美感素養及實施全人教育的主要途徑。 人們藉由藝術類型的符號與其多元表徵的形式進行溝通與分享、傳達無以言喻的情感與觀點。基於藝 術具有如此的本質與特性,能激發學生的直覺、推理與想像,促進其創意及思考的能力。從表現、鑑 賞與實踐的學習過程,體驗美感經驗,創造藝術價值,從而領悟生命及文化的意義。 21世紀的藝術教育具多元視野,學校應善用在地人才、文化與空間及數位媒介等,讓學生探索 與感受生活環境中的人事與景物,認識與鑑賞環境中各類藝術形式與作品。學生能運用感官、知覺和 情感,透過實作、實地參訪學習、參與操作、提升自主學習與探索能力,以辨識藝術的特質與意義, 了解藝術與生活、社會、時代、文化、國家與族群的相關議題。教師應鼓勵學生依據個人經驗及想像, 發展其自主性的創造能量,學習溝通、表現、創作與發表,豐富其身心靈,涵養美感素養與宏觀視野, 感受生活的幸福,並與他人共創美善的社會與文化。 本藝術領域課程,包含國民中小學教育階段的音樂、視覺藝術與表演藝術,以及普通型高級中等 學校的音樂、美術、藝術生活等必修科目,與表演創作、多媒體音樂、基本設計、新媒體藝術等四科 加深加廣選修科目。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自發、互動、共好」的理念下,藝術 領域課程不但能啟迪學生的藝術潛能和興趣,同時可進一步建立人與自己、人與他人、人與環境之尊 重多元、同理關懷、公平正義與永續發展的和諧共生關係,傳承文化與創新藝術。 藝術領域的課程發展,強調以核心素養來連貫、統整與發展國民小學、國民中學與普通型高級中 等學校的課程與學習。課程內容適時連結各領域/科目,並融入各項議題,結合藝術領域的基本素養 與社會文化的關切。整體而言,經由多元的藝術學習與美感經驗的累積,培養以學生為中心的感知覺 察、審美思考與創意表現能力,從快樂學習的過程,充實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14.

(25) 貳、 藝術領域之課程目標 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自發、互動、共好」的理念下,藝術課程不但能啟迪 學生的藝術潛能和興趣,同時可進一步建立人與自己、人與他人、人與環境之尊重多元、同理關懷、 公平正義與永續發展的和諧共生關係,傳承文化與創新藝術。 藝術領域的課程發展,強調以核心素養來連貫、統整與發展國民小學、國民中學與普通型高級中 等學校的課程與學習。課程內容適時連結各領域與各科目,並融入各項議題,結合藝術領域的基本素 養與社會文化的關切。整體而言,經由多元的藝術學習與美感經驗的累積,培養以學生為中心的感知 覺察、審美思考與創意表現能力,從快樂學習的過程,充實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藝術領域課程旨在培育學生具備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以及面對未來、開展不同生涯所需終身學 習的素養。其目標如下: 一、 增進對藝術領域及科目的相關知識與技能之覺察、探究、理解,以及表達的能力。 二、 發展善用多元媒介與形式,從事藝術與生活創作和展現的素養,以傳達思想與情感。 三、 提升對藝術與文化的審美感知、理解、分析,以及判斷的能力,以增進美善生活。 四、 培養主動參加藝術與文化活動的興趣和習慣,體會生命與藝術文化的關係與價值。 五、 傳承文化與創新藝術,增進人與自己、他人、環境之多元、同理關懷與永續發展。 參、 說唱藝術教學在藝術領域之學習重點 學習重點係結合本領域基本理念、課程目標與核心素養發展而來,包含「學習表現」與「學習內 容」,用以引導說唱藝術課程設計、教材選擇、教學與學習評量的實施,如表 2-2,說明如下: 表 2- 2 說唱藝術教學在第二階段之學習重點規劃 說唱藝術教學 表現 鑑賞. 實踐. 藝術領域 核心素養. 國小三年級 學習內容. 表 E-Ⅱ-2. 表 A-Ⅱ-1. 表 P-Ⅱ-1. 開始、中間與 聲音、動作與劇 展演分工與呈 結束的舞蹈或 情的基本元素 戲劇小品。. 藝 E-A1 參與藝術活. 現、劇場禮儀。 動,探索生活美 感。. 15.

(26) 表 P-Ⅱ-2. 藝 E-A3. 各類形式的表. 學習規劃藝術. 演藝術活動。. 活動,豐富生活 經驗。. 1-Ⅱ-4. 學習表現. 2-Ⅱ-3. 3-Ⅱ-5. 能感知、探索 能 表 達 參 與 表 能透過藝術表. 藝 E-B1 理 解 藝 術 符. 與表現表演藝 演 藝 術 活 動 的 現形式,認識與 號,以表達情意 術的元素和形 感知,以表達情 探索群己關係 式。. 感。. 觀點。. 及互動。 3-Ⅱ-1. 藝 E-C2. 能樂於參與各 透 過 藝 術 實 類藝術活動,探 踐,學習理解他 索自己的藝術 人感受與團隊 興趣與能力,並 合作的能力。 展現欣賞禮儀。 肆、 說唱藝術教學與藝術領域之關聯 根據《藝術領域課程手冊》指出國民小學藝術領域課程安排在三至六年級,其中三、四年級 為第二學習階段,五、六年級為第三學習階段。國民小學以領域教學為原則,在領域課程架構下, 內容包含音樂、視覺藝術、表演藝術三個科目,每週節數為 3 堂課。 國民小學之藝術領域包括音樂、視覺藝術及表演藝術。十二年國教藝術領綱以「學習構面」 與「關鍵內涵」組織領域課程架構,統整領域內不同科目之間的共同內涵,學習構面包括「表現」、 「鑑賞」和「實踐」,「關鍵內涵」其中「表現」之關鍵內涵包括:歌唱演奏、視覺探索、媒介 技能、表演元素、創作展現;「鑑賞」之關鍵內涵包括:審美理解、審美感知;「實踐」之關鍵 內涵包括:藝術參與、生活應用。依據不同的關鍵內涵,進而引導「學習表現」與「學習內容」 之建構,兩者可發展出一對一或一對多的不同組合,協助教師課程設計、教材研發、教科書編審、 以及評量的實施。. 16.

(27) 藝術領域之課程發展應整合社會資源以及文化資產,著重領域內不同科目教師之協作,以凝 聚藝術教育共同圖像,進行彈性、累進、多元、創新的課程設計。依據藝術領域特性以及教育趨 勢,課程發展應注重素養導向,與生活做連結,及多元適性,視學生的性向與學習需要去做規劃。 研究者從藝術領綱中,探究藝術課程所涵蓋之核心素養、學習重點,設計符合國小三年級階 段之教學方式,從不同的學習構面引導,作為藝術課程之「說唱藝術」教學活動,以達成培養學 生基本能力及素養的目標。身為教師需了解多元的教學活動,設計符合學生學習目標,因此教師 應先清楚說唱藝術與藝術領域核心素養具體內涵之間的關係。 下表 2-3 為本研究針對說唱藝術教學在藝術領域實施,分析學生可學習到的能力,最後參 照藝術領域核心素養與學習重點,規劃說唱藝術教學內容。 表 2- 3 說唱藝術教學對應之藝術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面向 十二年國教藝術領域核心素養具體內涵. 說唱藝術教學 學生學習內容. 學習表現. 學習內容. 說唱藝術教學. A 自主行動. 1-Ⅱ-4. 表 E-Ⅱ-2. 說唱基本功. A1 身心素質與. 能感知、探 開始、中. 了解說唱藝術的表演形式。. 自我精進. 索與表現. 間與結束. 2.聆聽教師表演的示範,經. 藝-E-A1. 表演藝術. 的舞蹈或. 教師引導進行練習。. 參與藝術活動,. 的元素和. 戲劇小. 3.能運用說唱藝術的形式表. 探索生活美感。. 形式。. 品。. 演繞口令、數來寶。. 3-Ⅱ-5. 表 A-Ⅱ-1. B 溝通互動. 能透過藝. 聲音、動. 並進行劇本選擇、分組練習。. B3 藝術涵養與. 術表現形. 作與劇情. 2.唸讀角色的台詞,透過討. 美感素養. 式,認識. 的基本元. 論了解角色的狀態,揣摩角. 藝-E B3. 與探索群. 素。. 色的聲音表情。. 善用多元感官,. 己關係及. 3.能與小組同學合作表演對. 察覺感知藝術與. 互動。. 口相聲。. 對口相聲. 17. 1.透過學習說唱藝術表演,. 1.與同學討論、讀劇本內容.

(28) 生活的關聯,以. 2-Ⅱ-3. 表 P-Ⅱ-1. 豐富美感經驗。. 能表達參. 展演分工. 成果展演。. 與表演藝. 與呈現、. 2.同學在演出時,能專注且. C 社會參與. 術活動. 劇場禮. 安靜欣賞,當一位好觀眾。. C2 人際關係與. 的感知,以 儀。. 3.觀賞演出後發表自己的想. 團隊合作. 表達情感。 表 P-Ⅱ-2. 法。. 藝-E-C2. 3-Ⅱ-1. 各類形式. 透過藝術實踐,. 能樂於參. 的表演藝. 學習理解他人感. 與各類藝. 術活動。. 受與團隊合作的. 術活動,探. 能力。. 索自己的. 說唱小達人. 1.能與同學合作,共同完成. 藝術興趣 與能力,並 展現欣賞 禮儀。 根據上表 2-3 是以學生階段學習重點作為表演藝術教學設計參考,針對國小三年級階段之藝 術課程實施說唱藝術教學,將以學生生活經驗作為教學設計之核心,讓學生透過說唱藝術教學, 提升藝術表達能力。 根據藝術領綱指出,教材編選宜融入劇場藝術家、工作職掌與製作流程,可邀請藝術家到校。 本研究也請到說唱藝術團體協同教學,並共同參與課程設計與指導,讓藝術家入班,以示範演出 作為典範學習。 因此,本研究中說唱藝術教學之表演教材,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主,在學習中達到溝通互動 為設計主軸,教學以協同教學方式進行,使學生透過說唱藝術教學培養藝術實踐之能力。. 18.

(29) 第三節 說唱藝術教學之相關研究 壹、 說唱藝術教學之比較 研究者整理國內有關「說唱藝術教學」之相關文獻,且論文內容著重於探討教學,並將之列表於 表 2-4 加以呈述之: 表 2-4 說唱藝術教學相關研究之比較表 研究者 研究 研究目的. 研究 研究. 主要結論. 主題. 對象 方法. 洪雪香. 相聲在國小語文 相聲. 國小 行動研究 分析教學要領,深入探討相聲作為. (2004). 輔助教材之研究. 語文輔助教材的功能,相聲的確可 以提昇教師專業教學技能、提高學 生學習快樂指數,肯定相聲確實可 以成為輔助國小語文教學的利 器,最後也闡述相聲保持傳統藝術 文化瑰寶的真實意涵。. 莊淑媛. 說唱的嘉年華會- 說唱教學. 國小 行動研究 研究者發現國小國語文領域普遍. (2005). 說唱表演融入低. 忽視「聆聽與說話」教學,所以選. 年級語文領域之. 擇任教之二年級學生為共同研究. 行動研究. 之對象,以自編教材為例,進行課 程。. (續下表). 19.

(30) 李惠珍. 說唱藝術之數唱 說唱教學. 國小 行動研究 說唱藝術之數唱策略對於國小兩. (2006). 策略對國小二年. 名二年級學習障礙且有聽覺記憶. 級疑似學習障礙. 方面的弱勢學生,在正確性、流暢. 學生的國語文記. 性、記憶保留量等方面國語文記憶. 憶成效研究. 之成效。在國語文記憶的正確性、 流暢性方面有顯著的提昇此外在 學習、口語表達上也有明顯的進 步;數唱策略的成效獲得教師們的 肯定。. 張翠櫻. 國民小學低年級 說唱教學. 國小 行動研究 研究者發現當學生從事「說唱藝. (2006). 說唱藝術課程與. 術」表演時,所展現出來的自信風. 教學之研究-以. 采。於是改編、設計一套「說唱藝. 臺北縣修德國小. 術」課程,在國小低年級階段實施。. 為例 黃榮泰. 兒童台語說唱. (2008). 教學研究. 說唱教學. 國小 行動研究 歸納各項兒童台語說唱的特色與 其應用。期待在學生方面,經由兒 童台語說唱的表演與互動,增進學 生對台語的興趣,養成愛用台語的 習慣;在老師方面,經由兒童台語 說唱與台語教學的結合,充實台語 教學題材,除了增進老師本身的教 學技能外,也能繼續台語的傳承。. 蔡淑娟. 數來寶教學對國 說唱教學. 國小 行動研究 研究發現數來寶教學可改善國小. (2010). 小自閉症兒童的. 自閉症兒童的口語表達問題;研究. 口語表達能力之. 的主要結果如下:1.數來寶教學明. 成效. 顯增進國小自閉症兒童的句子完 整比率及句尾語調正確比率。2.褪 除教學後,上述教學效果仍然獲得 保留。. 20.

(31) 唐有慶. 以自編校園說唱 說唱教學. 國小 行動研究 研究者以新住民學童與本國籍學. (2012). 藝術教材提升新. 童做為對照,進行校園說唱藝術教. 住民學童說話能. 學。課程內容以自編說唱藝術教. 力之研究. 材;供教師從事教學或說話訓練。. 貳、 相關研究之分析 研究者根據國內說唱藝術教學之相關研究,整理成表 2-4,並分析如下: 一、研究主題、目的方面: 研究者將上述研究主題概分為兩類方向:一是探討兒童相聲與教材發展(洪雪香,2004),二是 探討說唱藝術教學(莊淑媛,2005;李惠珍,2006;張翠櫻,2006;黃榮泰,2008) 。以及蔡淑娟(2010) 探討數來寶的教學。 可知上述研究之研究目的傾向探討說唱藝術的教學,藉課程設計實施,提升學生的口語表達能 力。然而,對於以說唱藝術為主軸來實施藝術教學的研究則還有待進一步的探討。 二、研究對象方面: 在上述相關研究中可發現,研究對象範圍都在國小。傳統的說唱藝術源自百姓的生活,植基於老 祖宗的智慧與民間各種習俗,粗淺的認知與跨時代的特性使學生不知如何應用在生活中,十二年國教 課綱即將上路,將藝術生活化目標,為實施傳統藝術立下良好的註解。 三、研究方法方面: 上述研究的相關研究所採用的研究方法多為行動研究法(莊淑媛,2005;李惠珍,2006;張翠櫻, 2006;黃榮泰,2008;蔡淑娟,2010)。其中洪雪香(2004)以文件分析法探討相聲文本的發展。 四、主要結論方面: 根據上述統整,研究者加以分析整理,得到以下幾點結論: 研究「說唱藝術」的論述不少,但是關於如何將「說唱藝術」落實、推展在藝術領域的論述卻很 少,是故研究者訂定以說唱藝術課程與教學之研究,希望能在校園中推廣,為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藝 術-「說唱藝術」深耕在校園,散播更多藝文種子。 由上述說唱藝術教學實施內容一覽表,研究者分析對本研究的啟發說明如下: (一) 研究者與說唱藝術團隊合作,以協同教學方式授課。 (二) 教學內容將說唱藝術之相聲、繞口令、打竹板、數來寶,適時納入課程設計。 (三) 因說唱藝術的創作不多,若能融入重大議題,其必要性、前瞻性及學習成效,值得投入研究、 創作及評估。 21.

(32) 第四節 表演藝術教學之相關研究 本節探討表演藝術教學相關研究,歸納學者研究目的與結論統整如下: 壹、表演藝術相關研究之比較 研究者整理國內有關「表演藝術教學」相關文獻,且論文內容著重於探討表演藝術教學,並將之 列表於表 2-5 加以呈述之: 表 2- 5 表演藝術教學相關研究比較表 研究者 研究 研究目的 主題. 研究. 研究. 對象. 方法. 王文信(2002) 國小教師實施 探討個案教師如何 國小. 主要結論. 行動研究 學 生 透過 戲劇 活 動 的. 表演藝術戲劇 實施表演藝術戲劇. 參與和欣賞,判斷彼此. 教學之個案研 教學及其評量學生. 演出的優、缺點,進而. 究. 學習的情形,並透過. 培 養 學生 對劇 情 、 角. 個案教師實施戲劇. 色、對話、場景等戲劇. 教學觀察學生學習. 元 素 完美 呈現 的 成 就. 表現。. 動機。. 謝政達(2002) 藝術與人文領 透過多感官的統合 國小. 行動研究 透 過 藝 術 領 域 的 學. 域統合課程的 知覺學習,以創意戲. 習,建立學生基本藝文. 探索-以多感 劇的手法,達成九年. 素 養 ,傳 承與 創 新 藝. 官學習的統合 一貫課程中跨學科. 術,鼓勵兒童參與藝文. 為例. 領域的整合課程目. 活 動 學習 創作 和 表 達. 標. 其觀念和情感,藉以啟 迪孩子本質。. 黃秀英(2003) 以「創作性戲 「創作性戲劇教學」國小. 行動研究 1.以「創作性戲劇教學」. 劇教學」統整 統整「藝術與人文」. 統整「藝術與人文」學. 「藝術與人. 習 領 域的 課程 設 計 方. 學習領域的課程設. 文」學習領域 計. 式,應先分析分段能力. 之課程設計與. 指標之學習目標、將創. 教學實務-以. 作 性 戲劇 的活 動 內 容. 22.

(33) 國立北師附小. 與音樂、視覺藝術作結. 四年級藝術與. 合、並重視創作性戲劇. 人文課之行動. 教學之順序,做為課程. 研究為例. 組織之原則。 2、實施「創作性戲劇 教學」統整「藝術與人 文」學習領域的課程設 計後,學生的學習情形 更專注也更有效率。. 張美豔(2011) 臺灣國民小學 發展國民小學傳統 國小. 行動研究 1.融合當代藝術教育,. 傳統藝術課程 藝術課程方案. 建立以文化認同、人文. 方案發展與實. 核 心 及生 活實 踐 為 理. 踐之教學行動. 論 基 礎的 當代 傳 統 藝. 研究. 術教育。 2.從傳統藝術本質、社 會性、文化多元性及生 活實踐發展國民小學 傳統藝術課程方案。 3.以當代視覺文化之影 像隱喻、概念轉換及敘 說 等 實施 策略 進 行 國 民 小 學傳 統藝 術 課 程 與教學研究。 4.連結學生的生活經驗 檢 視 國 民 小學 傳 統 藝 術 課 程方 案的 發 展 與 實踐,亦促進師生共同 的成長。 5.貫徹大傳統與小傳統 的 精 萃於 國民 小 學 傳 23.

(34) 統藝術課程方案中,藉 由 相 關議 題的 思 辨 促 進學生的批判能力。 廖順約(2011) 表演藝術如何肢體動覺的活動. 國小. 行動研究 社 會 越來 越重 視 表 達. 開發兒童的肢學習. 能力,表達屬於個人的. 體. 能力表現,是可以帶著 走、隨時用的武器。表 演 藝 術教 學是 利 用 戲 劇表演的技巧,引導孩 子探索身體和聲音,了 解 自 己身 體和 聲 音 表 達的優勢和極限,逐漸 建立表達的習慣。. 李其昌(2016) 跨領域美感課 跨領域美感實驗課 國小. 行動研究 藝 術 不僅 是獨 立 的 學. 程之實施方式 程的實施. 習領域,也可以拓展其. 與教學策略. 擅於「互動溝通」的屬 性,變成各學科系統化 的「藝術工具」,也就 是 在 適當 的時 機 運 用 藝術為教學媒介,並結 合教學策略,協助教師 進行有效教學。. 貳、相關研究之分析 研究者根據國內表演藝術教學之相關研究,整理成表 2-5,並分析如下: (一)研究主題、目的方面: 研究者將上述研究主題概分為兩類方向:一是探討表演藝術課程實施(王文信,2002;謝政達, 2002) ,二是探討表演藝術課程設計(黃秀英,2003;張美豔,2011) 。以及廖順約(2011)強調肢體 開發的重要,李其昌(2016)探討實施美感課程的教學方式。 可知上述研究之研究目的傾向探討表演藝術的教學,藉課程設計實施,提升學生的藝術表達能 24.

(35) 力。然而,對於以說唱藝術為主軸來實施藝術課的研究則還有待進一步的探討。 (二)研究對象方面: 在上述相關研究中可發現,研究對象範圍都在國小。教育部在《總綱》中也提到: 學習者應能 廣泛運用各種工具,有效與他人及環境互動。這些工具包括物質工具和社會文化工具,前者如人造物 (教具、學習工具、文具、玩具、載具等)、科技(含輔助科技)與資訊等,後者如語言(口語、手 語)、文字及數學符號等。工具不是被動的媒介,而是人我與環境間正向互動的管道。故本研究結合 學生生活情境設計課程,藝術是重要的溝通工具,應培養學生具備藝術涵養與生活美感。 (三)研究方法方面: 上述研究的相關研究所採用的研究方法多為行動研究法(王文信,2002;謝政達,2002)。其中 廖順約(2011)與李其昌(2016)以文件分析法探討藝術教學實施的方式。 (四)主要結論方面: 由上述相關研究所獲得的研究結論與發現中,研究者歸納表演藝術的教學與功能,略述如下: 1.表演藝術的價值:藝術教育是美感教育的核心。 2.表演藝術困境:教育現場缺乏表演藝術資源。 3.教師的教學策略:教學策略實為依《總綱》之「三面九項」的核心素養內涵模式進行教學設計 與成果推廣。 4.課程的設計:藝術不僅是獨立的學習領域,也可以拓展其擅於「互動溝通」的屬性,變成各學 科系統化的「藝術工具」,也就是在適當的使用時機運用藝術為教學媒介,並結合教學策略,協助教 師進行有效教學。。 5.學生的學習:以學生為中心,給學生表演的舞台,讓他們展現自我。 三、結語 針對以上論文之研究問題可發現,上述論文所關心的皆偏重於表演藝術的教學與設計。在上述的 分析中,可以發現表演藝術的價值與功能已受到重視與肯定。此外,上述論文的研究建議教學現場重 視藝術課程,本研究以藝術領域教學做為研究方向,所以,研究者認為更重要的是如何將說唱教學融 合到課程設計之中。故本研究將問題聚焦於: (一)、探討以「說唱藝術教學」於藝術領域的課程設計。 (二)、探討實施「說唱藝術教學」後,學生的學習情形。 (三)、探討實施「說唱藝術教學」後,教師的省思與修正。. 25.

(36) 26.

(37)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情境設計 本章共分四節,第一節說明研究方法與步驟;第二節是有關研究情境的分析;第三節說明研究者 角色與背景;第四節說明研究工具。. 第一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壹、 研究方法 一、 行動研究法 Kemmis 和 McTaggar(1988) 是最先提出行動研究概念的學者。Baumfield, Hall & Wall(2008) 三位學者修正他們著名的螺旋狀圖形,在 2008 年提出很像腳踏車輪子的「教師探究問題與行動模式」 圖形,他們認為教師探究問題的行動研究有兩個重要的過程:一是將自己探究的問題聚焦;二是以 產生循環(cycle)的方式,再次發現新問題與行動,一輪接一輪演變下去,符合計畫-執行-評估 的模式,無須太固著於研究的傳統模式,而是要找出適合自己教學情境的研究工具,並確定這些研 究工具能產生「回饋的資料」。 第一輪行動研究 第二輪行動研究 反省結果 反省並解釋行動. 定義你的研究. 修正研究問題. 問題 評估. 評估. 檢討行動研究. 檢討行動研究 分析初步的假. 實踐. 新的假設. 設. 計畫 計畫. 發展行動計畫. 再實踐行動計畫. 修正行動計畫. 評估 執行. 圖 3- 1「計畫-實踐-檢討」之教師行動循環模式 資料來源:Baumfield, Hall & Wall, 2008 : 5。(修正與補充 Kemmis & McTaggart, 1988). 27.

(38) 貳、 研究步驟 一、 界定問題 研究者閱讀文獻並觀察教學現場,擬定出我的第一輪行動研究步驟和流程如下: (一) 定義研究問題: 研究者在代課期間,從教學實務中發現快樂國小孩子具有活潑、外向,樂於表現的特質, 但是學校缺乏表演藝術的教學資源,故與學校老師討論此問題,並整合在地藝術家入班教學, 以協同合作方式授課,為孩子設計說唱藝術的課程,開展孩子的表演舞台。 (二) 評估: 為解決現場缺乏表演藝術資源的問題,本研究結合在地藝術家協同教學,並在課程實施前 入班觀察每一位學生的個人特質,並與導師討論過後,規劃適宜學生學習的說唱藝術課程。 (三) 分析初步的假設: 研究者閱讀說唱藝術與表演藝術教學的相關文獻,歸納統整前人的研究結果與建議後,定 義出本研究的問題。 (四) 發展行動計畫: 研究者探究十二年國教課綱之總綱核心素養後,擬定說唱藝術教學方案在藝術領域中實 施,依據藝術領綱之學習重點去規劃課程。 (五) 實踐計畫: 以協同教學等策略,與協同夥伴共同實施說唱藝術教學,行動研究期間蒐集學生學習歷程 之資料,作為省思修正之參考。 (六) 檢討行動研究: 進行實際研究階段,觀察並蒐集相關的資料進行分析,並與老師討論給予建議。 (七) 反省並解釋行動: 反省評估課程方案,閱讀相關文獻資料,探討問題,進行課程修正,並循環進行。 實施八堂說唱藝術教學之後,檢討教學並改善困境,實施第二輪行動研究,其步驟和流程如下: (一) 修正研究問題: 分析目前的教學情境,發現教學策略或課程設計上的相關問題,提出修正的方案,與協同 教學團隊共同討論解決對策。 (二) 評估: 找尋可以修正的方法,與協同夥伴共同討論,並詢問專家老師之建議,多方蒐集資料。. 28.

(39) (三) 新的假設: 依學生學習狀況彈性調整教學策略,如:分組教學、個別指導、差異化教學。 (四) 修正行動計畫: 調整教學策略,實施差異化教學、個別指導,配合學生能力做教學修正。 (五) 再實踐行動: 修正後,實施第二輪行動研究。 (六) 檢討行動研究: 進行實際研究階段,觀察學生學習歷程,紀錄學生學習情況、學習歷程,多元評量檢視學 生學習,蒐集相關資料,解釋並分析資料,統整歸納研究問題。 (七) 反省結果: 彙整學生學習的相關資料,提出課程檢討與建議。 二、 行動研究進度表 本研究歷經文獻探討及界定問題,擬定行動計畫進行教學行動研究,歷經時間如下表3.1所示: 表 3- 1 行動研究時程表 實施期程 107 年 實施項目. 8. 9. 108 年. 109 年.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文獻研讀 問題界定 研究計畫 撰寫 設定研究 對象 前期研究 計畫發表 及修正 資料收集 與修正 實施研究 課程 修正研究 29. 2. 3. 4. 5. 6.

(40) 課程 資料收集 與分析 教學實施 研討 撰寫論文 及發表 三、 研究流程 依本論文之研究動機、研究目的及相關文獻探討,呈現說唱藝術教學之流程如圖。設定教學目的 透過計畫、行動、觀察、省思、修正之螺旋反覆歷程,進行表演藝術教學。本研究流程如圖3.2所示。. 圖 3- 2 研究流程圖. 30.

數據

表 P-Ⅱ-2  各類形式的表 演藝術活動。  藝 E-A3  學習規劃藝術 活動,豐富生活 經驗。  學習表現  1-Ⅱ-4  能感知、探索 與表現表演藝 術的元素和形 式。  2-Ⅱ-3  能 表 達 參 與 表演 藝 術 活 動 的感知,以表達情感。  3-Ⅱ-5  能透過藝術表 現形式,認識與探索群己關係及互動。  3-Ⅱ-1  能 樂 於 參 與 各 類藝術活動,探 索 自 己 的 藝 術 興趣與能力,並 展現欣賞禮儀。 藝 E-B1  理 解 藝 術 符號,以表達情意觀點。 藝E-C2 透 過
圖 3- 5 班級座位圖
圖 3- 7 說唱藝術教學架構圖  課程設計之初步構想是:以「說唱基本功」 、 「對口相聲」 、 「說唱小達人」三個學習單元含括整個 教學活動,其中「說唱基本功」以繞口令、數來寶為主,並增加打竹板節奏訓練; 「對口相聲」則著 重學生的人際合作能力;最後則在「說唱小達人」展示學習成果。手邊劇本素材以鴻濤說唱藝術團的 自編劇本為主。針對每個單元說明如下:  (一) 說唱基本功  本研究所編選教材為鴻濤說唱藝術團所提供之劇本,並從前期研究實作過的劇本做為參考, 前期研究實施後,觀察學生學習狀況,發現劇本長度不宜過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In the context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Education, STEM education provides impetus for the choice of learning and teaching materials and design of learning

• To enhance teachers’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learning and teaching of grammar in context through the use of various e-learning resources in the primary

The short film “My Shoes” has been chosen to illustrate and highlight different areas of cinematography (e.g. the use of music, camera shots, angles and movements, editing

← This allows teachers to adapt the school-based English Language curriculum and devise learning/teaching materials that better suit the diverse abilities, needs

• Information on learners’ performance in the learning task is collected throughout the learning and teaching process so as to help teachers design post-task activities

Co-teaching has great potential when defined as a form of collaboration that involves equal partners contributing different types of expertise to the process of planning,

To tie in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commendations of the Task Force o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and enable Primary School Curriculum Leaders in schools of a

Schools may strategically enhance the professional capacity of teachers in curriculum leadership, learning and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assessment practices through participa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