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3-3 平面向量的內積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3-3 平面向量的內積"

Copied!
8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製作老師:趙益男 / 基隆女中教師

發行公司:龍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Ch3 平面向量

3-3 平面向量的內積

(2)

甲、向量的內積

課本頁次: 176

(

一 ) 向量的夾角

a b

對於兩個非零向量

a

b

將它們平移 , 使其始點重合 , 此時它們的夾角

(0  

180 ) , 稱為向量

a

b

的夾角 .

(3)

甲、向量的內積

課本頁次: 176

(

一 ) 向量的夾角

例如:在正三角形 ABC 中 , (1)

AB

AC

A B

C

60

的夾角為

60

(4)

甲、向量的內積

課本頁次: 176

(

一 ) 向量的夾角

例如:在正三角形 ABC 中 , (2)

AB

BC

的夾角為

120

A B

C

120

(5)

甲、向量的內積

課本頁次: 176

(

一 ) 向量的夾角

例如:在正三角形 ABC 中 , (3)

BC

AC

的夾角為

60

A B

C

60

(6)

甲、向量的內積

課本頁次: 177

(

二 ) 向量的內積

在物理學中 , 當用定力拖動一物體時 , 如果拖力

f

的方向與物體移動的方向成

角 , 且物體在力

f

的作用下產生的位移為

d

, 那麼力

f

對該物體所

作的功

W

W

| |

f

|

d

| cos

, 在數學上稱

  d

f

為向量

f

與向量 的

d

內積 .

f

| | |

d

| cos

(7)

課本頁次: 177

向量的內積的定義

當兩個非零向量

  a b ,

的夾角為

時 , 向量

a

b

的內積

  a b

定義為

另外 , 我們規定對任意向量

a

0

的內積為 0

    a 0 0 a 0.

a b

  

| |

a

|

b

| cos

(8)

甲、向量的內積

課本頁次: 177

(

二 ) 向量的內積 要注意的是:

(1) 內積

  a b

不是「向量」 , 而是一個「實數」 .   (2) 在內積的記法中 , 「 」

不能省略 ,

符號

  a b

另有特定的含義 , 但在本節中不作介紹 .   也不可以寫成「 」。

因為 | |

a

, |

b

| cos

都是「實數」

(9)

例 1

課本頁次: 178

已知

ABC

是邊長為 6 的正三角形 ,  求 (1)

AB AC   

解 :

的值

A B

C

60

AB AC   

6

6 6 6 cos60

   1

2

8

6

1

   6

(10)

例 1

課本頁次: 178

已知

ABC

是邊長為 6 的正三角形 ,  求 (2)

AB BC   

解 :

的值

A B

C

120

AB BC   

6

6 6 6 cos120

   1

2

8

6

1

6 ( )

 

(11)

隨 1

課本頁次: 178

已知向量

a

b

解 :

a

| | |

b

| cos45

的夾角為 45 ﹐

|

a

|  ﹐2 |

b

|  ﹐3

  a b

的值 .

2 45

2 2

  

3

3 2

a b

 

a

b

(12)

甲、向量的內積

課本頁次: 178

(

三 ) 內積的坐標表

2 2

( , ) bOBx y

    a OA ( , ), x y

1 1

的夾角

2 2 2

2 cos

AB

OA

OB

OA OB

cos

 2 |

a

| |

b

|

2 2 2

AB

OA

OB

為坐標平面上兩不平行向量 ,

 

為此兩個向量

OAB

中 , 利用餘弦定理

(13)

甲、向量的內積

課本頁次: 179

(

三 ) 內積的坐標表

2 2

( , ) bOBx y

    a OA ( , ), x y

1 1

cos

2 |

a

| |

b

|

OA 2

OB 2

AB 2

2 2

1 2

2 2

1 1 2

2

2 2 1

2 a b ( x y ) ( x y

2

) ( ( x x ) ( y y ) )

           

1 2 1 2 1 2 1 2

2 a b 2 x x 2 y y a b x x y y

           

cos

 2 |

a

| |

b

|

2 2 2

OA

A B

O B

(14)

甲、向量的內積

課本頁次: 179

(

三 ) 內積的坐標表

2 2

( , ) bOBx y

1 1

 

( , ), aOAx y

 

為坐標平面上兩平行向量﹒ 

( ) a r b r

      ( , ) x

1

y

1

r x ( , )

2

y

2

( )

a b   r bb

     r | b

|2

r x (

22

y

22

)

2 2 2 2 1 2 1 2

( rx x ) ( ry y ) x x y y

   

a

b

有一為

0

時,

  a b   x x

1 2

y y

1 2

 0

(15)

內積的坐標表示

課本頁次: 179

2 2

( , ) bx y

1 1

( , ), ax y

是坐標平面上任意兩個非零向量 ,  

1 2 1 2

a b   x xy y

a

   b

的內積

  a b

(16)

例 2

課本頁次: 180

已知

a (7,1)

(1)

(3,4) b

解 :

﹐ 求

ab

 

4

7

3

1

   

25

(7,1)

(3,4)

ab

 

(17)

25

例 2

課本頁次: 180

已知

a (7,1)

(1)

(3,4) b

解 :

﹐ 求

ab

 

(2)

a

b

的夾角

a

b

的夾角為

cos

a

| | |

b

|

  a b

2 2

7 1 50 5 2

   

a

| |

2 2

5

3 4 25

   

b

| |

5

25

5 2

1

2

  45 

(2)

(18)

隨 2

課本頁次: 180

ABC

中﹐

﹐求 (1)

( 2,3), (2, 2), (3,7)

ABC

解 :

已知三頂點坐標為

AB   AC

 

4

5

5

4

  

0

4, 5

   5,4

AB AC   

(19)

隨 2

課本頁次: 180

ABC

中﹐

﹐求 (2)

( 2,3), (2, 2), (3,7)

ABC

解 :

已知三頂點坐標為

BAC

 

4

5

5

4

  

0

4, 5

   5,4

AB AC   

cos BAC

AB

| | |

AC

|

AB AC  

0

   90

AB

| | |

AC

|

0

(20)

內積的性質

課本頁次: 180

a a  

 

(1) (2) (3) (4)

a b   b a

   

( r a     )  br a b (  )

( )

abca b   a c

      

,

a b c

  

為實數 ,

r

為任意向量

|

a

|2

(21)

甲、向量的內積

課本頁次: 181

(4)

       a ( b c ) a b a c

1

,

1

,

2

,

2

,

3

,

3

ax y bx y cx y

  

證: 設

1 1

 

2 3 2 3

( ) , ,

abcx yxx yy

  

   

1 2 3 1 2 3

x x x y y y

   

1 2 1 3 1 2 1 3

x x x x y y y y

   

1

,

1

 

2

,

2

 

1

,

1

 

3

,

3

a b   a c   x yx yx yx y

   

1 2 1 2 1 3 1 3

x x y y x x y y

   

∴        a ( b c ) a b a c

(22)

例 3

課本頁次: 181

已知

a

求 (1)

b

解 :

的夾角為 60 ﹐

|

a

|  ﹐2 |

b

|  ﹐

3

(     ab ) (  ab )

的值 .

2

3

2

2

 5

(     ab ) (  ab )

a a a b b a b b

               

 |

a

|2  |

b

|2

(23)

例 3

課本頁次: 181

已知

a

求 (2)

b

解 :

的夾角為 60 ﹐

|

a

|  ﹐2 |

b

|  ﹐

3

的值 .

36

(3 a 2 b ) (3 a 2 b )

       

9 a a 6 a b 6 b a 4 b b

                3 a

|

2 b

|

3 a

|

2 b

| 2

 9|

a

|2

12 a b  

+4|

b

|2

2 2

2 2 3

9 12 cos60 4 3

        

|

3 a 2 b

|

6

(24)

  b

隨 3

課本頁次: 182

已知

a

b

解 :

的夾角為 120﹐

|

a

|  ﹐3 |

b

|  ﹐

4

的值 .

13

( a b ) ( a b )

       

a a a b b a b b

               

a

| |

a

|

b

| 2

 |

a

|2

2 a b  

+ |

b

|2

2

2 cos1

2

3 3 4 20 4

      

|

a b

|

13

(25)

a

|

b

| 2 |

b a

| 2

例 4

課本頁次: 182

已知 ABCD 為平行四邊形,試證:

證明 :

2 2 2 2

2( )

AC

BD

AB

AD ,

AB     a AD   b

A B

D C

a

b

AC

2

B D

2

AC

2

BD

2

b

|

a

|2

2 a b  

+ | |2  |

b

|2

2 b a  

+ |

a

|2

(

= 2( |

a

|2 + |

b

|2 )

)

2 2

2(

AB AD

)

「平行四邊形定理」

(26)

隨 4

課本頁次: 182

ABC

中﹐

的長

6, ,

4, AC 8

AB   BC

解 :

已知

D 為 BC

的中點﹐求中線

AD

A

B

4

6 C

8

x D x

設 AD x

E

為平行四邊形

 四邊形

ABEC

由平行四邊形定理

8

2 (2 )

x

2 2(42

6

2)

64 4

x

2 104

x

2 10

x

10

AD  10

(27)

甲、向量的內積

課本頁次: 182

(

四 ) 兩向量垂直的判定

當向量

a

b

的夾角為直角時 ,  

ab a  

b

垂直 , 記作 我們稱

兩向量垂直的定義

(28)

甲、向量的內積

課本頁次: 183

(

四 ) 兩向量垂直的判定

a b

 

| |

a

|

b

| cos

cos

  a b

a

| | |

b

|

cos

0

  a b 0

  a b 0

cos

0 (0  

180 )

90

  

 90

(29)

甲、向量的內積

課本頁次: 183

(

四 ) 兩向量垂直的判定

  aa

b

, 則 

b

(1) 設 為任意兩個向量 .

0

a b  

 

;反之亦成立。

1 1

( , ) ax y

b ( , ) x y

2 2

(2) 為任意兩個向量 .

  a b

, 則 

x x

1 2

y y

1 2

 0

;反之亦成立。

(30)

例 5

課本頁次: 183

設向量

a (1, 3)

(1) 已知

(2, 1) b  

解 :

ac

 

 

1

3

3

s

0

    

1

s

1, 3

   3 , s

0

0 a    c   ac

求實數 s 的值﹒

(3, ) cs

(31)

例 5

課本頁次: 183

設向量

a (1, 3)

(2) 已知

(2, 1) b  

解 :

(  at   b )  b

(1 2 ) 2 ( 3

t t

) ( 1) 0

         5

t

5 0

  

 

(1

2 t

, 3

t

)

2, 1

0

(  at   b )  b  (  at   b )  b  0

求實數 t 的值﹒

(3, ) cs

(2,

(1, 3) 1 ) ( 1 2 , 3 )

b t

t

a     t      t

 

1

t  

(32)

隨 5

課本頁次: 184

已知

a ( ,2) k

b   ( 4,3 k 1)

垂直

解 :

( 4)

2

(3 k 1)

0

 

k

 

1

k

( 4,3

2) 0

(

k

,

k  1)

0

a    b   ab

求實數 k 的值﹒

(33)

例 6

課本頁次: 184

設向量

a

向量

b

解 :

垂直 , 且 |

a

|  ﹐2 |

b

|  ﹐ 若

4

r a    b

2 a   b

亦垂直 , 則實數 r 的值為何?

( r a    b )  ( 2   ab )

b

2r |

a

|2

ra b 2a b

| |2  0

b

2r |

a

|2 - | |2  0

2

4

2

2 2 0

r 8

r

16 0

r  2

(   a    b   ab  0) ( r a b ) ( 2 a b ) 0

        

(34)

隨 6

課本頁次: 184

設向量

a

若向量

b

解 :

的夾角為 30°, |

a

|  ﹐2 |

b

|

3

a

r a   2

垂直 , 則實數 r 的值為何?

b

( 2 )

ar ab

  

r | a

|2

2a b

 0

22 2

3

0

  r   

2 r 3

 

( 2 3 3

2 3 ) b

a     

  

( 2 ) 0

a r a b

      

(35)

乙、兩直線的交角

課本頁次: 185

直線法向量的定義

n

當非零向量 與直線 L 的一個方向向量垂直時﹐

n

稱向量 與直線 L 垂直﹐並稱其為直線 L 的 一個法向量

n

L

(36)

乙、兩直線的交角

課本頁次: 185

: 0

L ax by c   

: 0

L ax by   

,

Pb a L

上取一點

在直線

OP  ( b a , ) / / L

( , ) b a

為 L 的一個

方向向量

x y

O L

( , ) Q a b ( , )

P b a

L

,

Q a b

在平面上取一點 得向量

OQ ( , ) a b

為 L 的一個法向量

( , ) a b

( , ) 0

( , )

OP   OQ    b aa b    ab a bO

OQ P

    OQ L

(37)

直線的方向向量與法向量

課本頁次: 186

: 0

L ax by c   

若直線 L 的方程式 ﹐則

,

v   b a

(1) 向量

為直線 L 的一個方向向量﹒

,

na b

(2) 向量

為直線 L 的一個法向量﹒

,

na b

: 0

L ax by c

 

,

v   b a

(38)

隨堂

課本頁次: 186

設直線

L : 4 x  6 y   5 0

解 :

下列哪些向量可為 L 的法向量﹖

1

  4,6 n

(1)

(2)

n

2

 6,4

1

  4,6

nn

 

(3)

n

3

   2,3

(4)

n

4

3, 2

(5)

 

5

6,9

n

是 L 的一個法向量﹒

(1) ○ (2) ×

(3) ○

n

3

  2,3 / /n   4,6

(4) ×

(5) ○

n

5

  6,9 / /n   4,6

(39)

乙、兩直線的交角

課本頁次: 186

兩直線

L L

1

,

2 相交 ,

其交角形成兩雙對頂角

1

2

 

 1 2

180 n

1

  n

2

分別為

L

1

L

2

的一個法向量 , 且其夾角為

  

 2

 180 

若求兩直線的交角 , 則求兩直線法向量的夾角即可 .  

  

1

n

1

n

2 的夾角

L

1

L

2 的一個交角

(40)

例 7

課本頁次: 187

求兩直線

解 :

1

: 3 3 0

L x y   

L

2

: 2 x y    1 0

的交角 .

cos

  n n

1 2

n

1

| | |

  n

2 | 1601

5

5 25 12

45

1

(3,1) n

L

1

的法向量為

2

(2, 1) n   L

2

的法向量為

設 L1 與 L2 的銳夾角為 θ

∴交角為 45° 或 180° - 45° = 135°

(41)

隨 7

課本頁次: 187

求兩直線

解 :

1

: 3 1 0

L x y   

L x

2

:  3 y   2 0

的交角 .

cos

n

1

| | |

  n

2 |

  n n

1 2

4

3

4

3

2 3 3 4 2

 30

1

( 3, 1)

n  

L

1

的法向量為

2

(1, 3)

n   L

2

的法向量為

設 L1 與 L2 的銳夾角為 θ

∴交角為 30° 或 180° - 30° = 150°

(42)

丙、點到直線的距離

課本頁次: 188

0 0

( , )

P x yn a b ,

L

1 1

( , ) Q x y

: 0

L ax by c   

與點

P x y ( , )

0 0

0 0

( ) ( ) 0

a x at b y bt c

      t ax

0 2

by

02

c

a b

 

  

1 1 0 0

( , ) ( x y x at y , bt )

   

0 1 0 1

( x x y , y ) t a b ( , )

   

1 1

( , )

Q x y

在 L 上 

ax

1

by

1

  c 0

/ / ( )

QP     QPn

點 P 到直線 L 的距離

QP t n t   

(43)

丙、點到直線的距離

課本頁次: 188

: 0

L ax by c   

與點

0 0

( , )

P x yn a b ,

L

點 P 到直線 L 的距離

0 0

( , ) P x y

1 1

( , ) Q x y

0 0

2 2

ax by c

t a b

 

 

/ / ( )

QP     QPnQP t n t   

0 0

2 2

ax by c a b

 

 

2 2

0 0

2 2

ax by c

a b a b

 

  

 =

QP     t n t n

(44)

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

0 0

2 2

.

ax by c

d a b

 

 

課本頁次: 188

0 0

( , )

P x y L ax by c :    0

到直線 的距離 d 為

(45)

例 8

課本頁次: 188

求點 解 :

( 3 , 1 )

P L : 3 x  4 y   5 0

的距離 .

2 2

3 3 4 1 4 ( ) 3

d    5

 

10

 5

到直線

 2

(46)

隨 8

課本頁次: 189

求點 解 :

2 ( 1 , )

PL : 12 x  5 y   4 0

的距離 .

2 2

( 1) 2

12 5

12 ( ) 5

d   4

  

26

 13

到直線

 2

(47)

P(2 1) 且與圓 C 相切的直線方程式

例 9

課本頁次: 189

已知圓

C x

: ( 5)2

y

2 25

解:

﹐ 求通過圓外一點

設 m 為過 P 的切線 L 的斜率 : 1 ( 2)

L y m x

 

y

O (5,0)

x

( 2,1) 5

P

(2 1) 0

mx y m

   

2 2

| 5 0 2 1|

( 1) 5

m m

m

 

 

2 2

49 14 1 1 25

m m

m

12

m

2 7

m

12 0

(48)

P(2 1) 且與圓 C 相切的直線方程式

例 9

課本頁次: 189

已知圓

C x

: ( 5)2

y

2 25

解:

﹐ 求通過圓外一點

: 1 ( 2)

L y

 

m x

y

O (5,0)

x

( 2,1) 5

P

12

m

2 7

m

12 0

(4

m

3)(3

m

4) 0

3 4 4 3

 

m

∴切線方程式為 3

1 ( 2)

y

  4

x

4

1 ( 2)

y

   3

x

3 x  4 y  10 0 

和 4 x  3 y   5 0

(49)

P(7 4) 且與圓 C 相切的直線方程式

隨 9

課本頁次: 190

設圓

C x

: ( 2)2 (

y

1)2 5

解:

﹐ 求通過圓外一點

設 m 為過 P 的切線 L 的斜率 : 4 ( 7)

L y m x

 

y

O

x

(2, 1)

(7,4)

P

7 4 0

mx y m

   

2 2

| 2 1 7 4 | ( 1) 5

m m

m

 

 

2 2

25 50 25 1 25

m m

m

 

m

0

(50)

P(7 4) 且與圓 C 相切的直線方程式

隨 9

課本頁次: 190

設圓

C x

: ( 2)2 (

y

1)2 25

解:

﹐ 求通過圓外一點

y

O

x

(2, 1)

(7,4) : 4 ( 7)

P

L y

 

m x

0

 

m

4

 

y

∴切線方程式為 y  和 4 x  7

另一條為鉛直切線

x

7

( 水平切線 )

(51)

兩平行直線的距離公式

2 1 2

2 2

1

2 2

.

c c c

d a b a b

c  

  

課本頁次: 190

1

:

1

0

L ax by c    L ax by c

2

:  

2

 0

兩平行直線

1 1

( , )

P x y L

1

L

2

d

P x y ( , )

1 1

L

1 上﹐

的距離 d

L

1

L

2

P

到直線

L

2 的距離

1 1 2

2 2

ax by c

d a b

 

1 1 1

axby   c

1 1 1

0

axby   c

(52)

兩平行直線的距離公式

1 2

2 2

.

c c

d a b

 

課本頁次: 190

1

:

1

0

L ax by c    L ax by c

2

:  

2

 0

兩平行直線

的距離 d 為

(53)

10

課本頁次: 190

求兩平行直線

解 :

1

: 3 4 2 0

L xy  

2

: 6 8 7 0

L xy  

的距離 .

2 2

6 8 d 4 7 

 

3

 10

1

: 3 4 2 0

L xy    6 x  8 y   4 0

2

: 6 8 7 0

L xy  

(54)

10

課本頁次: 191

求兩平行直線

解 :

1

: 2 3 0

L xy  

2

: 2 2 0

L xy  

的距離 .

2 2

1

3 (

) 2) d  ( 2

  

 5 5

 5 

1

: 2 3 0

L xy  

2

: 2 2 0

L xy  

(55)

11

課本頁次: 191

已知兩直線

解 :

1

: 2 1 0

L x y   

L x

2

:  2 y   5 0

求兩直線的交角平分線方程式 .

2 2 2 2

2 5

1 ( 2

2) 1

2 ( 1)

x

y y

x   

 

 

∴ 兩直線的交角平分線方程式為

,

2 x y 1 x

2

y

5

 

2 x y   1   ( x 2 y 5 )

4 0

x y    或 x y    2 0

(56)

11

課本頁次: 191

求兩直線

解 :

1

: 3 4 7 0

L xy  

L

2

: 4 x  3 y   2 0

的交角平分線方程式 .

2 2 2 2

3 4 7

3 4

4 3 2

4 3

x y x y

  

 

 

∴ 兩直線的交角平分線方程式為

,

3 x 4 y 7

4

x

3

y

2

 

3 x 4 y 7 ( 4 x 3 y 2)

9 0

x y    或 7 x  7 y   5 0

(57)

丁、柯西不等式

課本頁次: 192

ab

為兩個非零向量

a

| | |

b

| cos

   a b  

﹐因為 cos

1 cos

   a b  

| | |

ab

| | | |

ab

| 當不等式等號成立時﹐ cos

1

0

   或

180 

a

b

平行

a

b

中有一為

0

時﹒ 柯西不等式也成立 為其夾角

(58)

柯西不等式

課本頁次: 192

,

ab ,

對於任意兩向量 不等式

a b  

 

| | |

ab

|

恆成立 , 且等號成立於

  a

/ /

b

a

b

中有一為

0

時﹒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梁維慧主任 沈桂枝主任 呂文雅老師 楊詠絜老師 卓俐秀老師 吳羽婷老師 蘇徉老師 翁妘蓁老師... 教師不斷的討論 討論再討論

項目 指標 指標內涵及執行成果說明 3-3

[r]

青松侯寶垣中學 陳志成老師丶蕭偉權老師 香海正覺蓮社佛教正覺中學 陳偉倫老師丶陳國基老師 香港四邑商工總會黄棣珊紀念中學 徐崑玉老師丶梁浩權老師 香港聖公會何明華會督中學

有學生的作 有學生的作 有學生的作 有學生的作 品未能儲存 品未能儲存 品未能儲存 品未能儲存 老師的信.. 老師的信 老師的信 老師的信

本校教師亦會透過不同形式的評估,如校內的中文

平台操作 題庫內容 教師使用

This study aims at evaluating the learning effects on the part of students from the teacher-designed concrete vector classroom-teaching approach in Plane Vector course on the ba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