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從接觸互動的譬喻轉化談符號設計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從接觸互動的譬喻轉化談符號設計"

Copied!
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從接觸互動的譬喻轉化談符號設計

梁容輝* 陳品妙**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 助理教授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 研究生

近幾年隨著資訊科技的蓬勃發展,無線辨識系統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藍芽(bluetooth)、

無線上網(Wi-Fi)等無線技術(wireless technology)已開始廣泛地被應用於每個人日常生活當中,像是:交易 消費、搭乘交通運輸工具、出入管制閘道、傳輸檔案、上網、遊戲玩樂等。無線技術與傳統機械式、電 子零件相比,具有較為靈活的互動性,也可隱藏在物體裡或任何的實體空間當中。這些遍佈運算(ubiquitous computing)本身就是抽象的,內含數位訊息則是虛擬的,必需藉由嵌入其他物件的方式、或利用符號作為 媒介,才能夠被實體空間中的社會行動者看見。本研究從調查現有接觸互動(touch interaction)開始,使用 譬喻轉化社會行動者在實體空間的動作,並設計為符號以進行社會行動者心智模式的認知探討。

關鍵詞:遍佈運算、無線技術、接觸互動、符號、譬喻

一 緣由及目的

人是一種以動作、姿勢、行動來表達和溝通的靈 長類動物。人們的行為是以姿勢配合動作的方式 來表現,而具有溝通訊息的動作才能稱為姿勢 (Morris, D.,1989)。過去在實體空間中使用投幣 或按壓等觸碰的互動方式,隨著科技越來越先 進,越來越多服務改採以物件為基礎(object-based interactions) 和 以 觸 碰 為 基 礎 (touch-based interactions) 的 互 動 行 為 來 完 成 (Martinussen E.

S.,2008)。這些行動運算(mobile computing)、遍 佈 運 算 (ubiquitous computing) , 及 擴 增 實 境 (augmented reality)也開始改變社會行動者移動、

交易等行為模式。本研究中將把這些需經由類觸 碰 動作達成的 互動行為稱 之為接觸互 動(touch interaction)。只是在實體空間的社會行動者要如何 在環境裡發現數位訊息?如何去觸碰虛擬感應點 (contactless reader) ?

”看不見、隨處都在運算、不依靠任何個人裝置,

但卻存在於每個地方的架構中” (Weiser M. , 1991)。人們對於無線技術所存在虛擬架構的薄 弱,造成人們無法直接想像數位資訊在實體空間

圖 1 實體空間的接觸互動符號 通訊作者

陳品妙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 設計研究所

106 台北市大安區基隆路 4 段 43 號設計研究所 M9410304@mail.ntust.edu.tw

傳遞的方式,也無法瞭解它是以怎樣的形式來表 達 (黃盈茗,2007。)雖然無線技術本身無法提供 技術以外的外在形式意義,但為了表現無線技術 和實體空間互動的關聯,必須利用符號來傳達訊 息(Martinussen E. S.,2008)。Cassirer E.認為”人是 符號的動物”。自古以來人們即習慣藉由符號作為

(2)

媒介來獲得訊息,符號亦是經由人的經驗所交織 而成的。現今實體空間裡可見使用符號指示的接 觸互動符號(圖 1),主要皆是以手直接觸碰或是手 持物件觸碰的方式表示。符號化的思維和符號化 的行為固然是人類生活中最富於代表性的特徵,

但是符號本身隱含的譬喻更是不容忽視。

人會認為事物如何運作、如何發生、和人如何行 為的概念模式,這是因為我們有一種傾向把事物 加以解釋而引起。當人類企圖理解與表現抽象概 念時,譬喻無疑是重要媒介。譬喻是人類思維中 普 遍 存 在 且 是 其 中 最 重 要 的 部 份 (Lakoff, G.

1987;Johnson, M. 1993) 。實體空間中的數位訊 息原始面貌是數字化,但透過人來傳遞,它們即 會是充滿知識、想法、情感的數位訊息(Cheok, A.

D,2006)。社會行動者如何將人與無線技術的接 觸互動轉化,並以譬喻將之視覺化成符號成為本 研究中探討的重點。

因次,接下來會繼續針對接觸互動,譬喻,訊息 傳達,符號的部份進行探討。

二 接觸互動 Touch Interaction

現階段在實體空間最常見的接觸互動大致可歸納 成三類:一種是以使用悠遊卡(如圖 2)或電子錢包 為例,在實體空間物件中嵌入無線技術,進行資 料儲存或運算處理,運用感應的方式以無線電波 為載波進行資料的存取,只需將具有感應技術的 物件靠近感應讀取設備的感應區域內,約 1 到 2 秒即可完成數位訊息存取。觀察現有互動接觸符 號,佔大部分以企業識別系統延伸,社會行動者 需辨識持有相對應符號的感應物件。這類接觸互 動具有某種物體所形成的實體範圍,符號主要是 傳遞訊息。另一種接觸互動則是在實體空間中的 無線技術,無實體劃分的區域範圍,需依賴符號

圖 2 接觸互動

圖 3 無線上網

圖 4 行動條碼

指示或使用可感應設備作為媒介顯示。例如:無 線上網。(如圖 3)。此外,還有一種為點對點方式。

使用手機去接觸行動條碼連結上網(如圖 4),在這 裡,條碼具有符號效果也類似傳統按鍵的功能,

必須確實接觸符號全部才能完成接觸互動。

三 譬喻 Metaphor

Lakoff, G.,與 Johnson, M 在 1980 提出「人類概念 系統的建構與定義都屬譬喻性」。明確指出人類思 維過程多半屬譬喻性,我們用以思維與行為的日 常概念系統其本質上是譬喻性的。無線技術嵌入 物件中增添實體物品的資訊及溝通能力,因而被 稱為有意識的器物。Norman, D.曾說過”人的思 考、以及與知識相關的問題解決和計劃,好像與 過去經驗的關係比較大,與邏輯推演的關係比較 小”。因為人有一種傾向把事物加以解釋而引起的 概念模式。在面對實體空間中單從外形難以察覺 存在的具感知能力物件時,人們習慣藉由已知的 物體來作譬喻表示。

目前每個人對於無線技術的認知皆不相同,因此 也產生不同的定義描述。但在蒐集文獻時發現人

(3)

們以聲音、光線、風、磁極、水、煙,這些與無 線技術在能量、空間裡具有相同特性的符號來作 譬喻(如表 1)。

表 1 無線技術符號譬喻轉化 無線技術

印象

實體世界 譬喻

無線技術 實體符號 以中心為起

點向四周擴 散。

從中心發射 訊號

以漩渦的方 式擴散。

隨距離擴散 的特性。

像磁極般封 閉的迴圈。

存在,只是 存在視線之

外。

四 溝通Communication

從語言文字與符號來看溝通工具,就可以了解溝 通並不只靠單一的符號,任何言語行為為都包含 了通過手勢、姿勢、服飾、髮式、香味、口音、

社會背景等這樣的語言來完成信息傳達。Jakobson, R. 認為任何交流都是由說話者所引起的信息構 成的,信息需要兩者之間有所接觸,接觸可以是 口頭的、視覺的、電子的或其他形式,像是以代 碼作為形式的言語、數字、書寫等,終點皆是受 話者。當我們沒有與人進行對話時,來自其他「語 言」的信息也爭先恐後地湧向我們:燈光閃爍、

法律限制、廣告宣傳、香味或臭氣等,甚至連感 受也是某方面有系統的把某種有意義的東西傳達 給我們。這情況表明人在世界上的作用最重要的 是交流,人既是發送者也是接受者,不僅蒐集也 在傳播訊息。而信息則必須涉及兩方都能理解的

語境,因為語境才能使信息具有意義。

當人們面對具有感知的物體或空間時,為了幫助 理解經驗,會將那些已具有實體物件的對象轉化 為人的譬喻,以人的動機、特徵與活動表達 (如 表 2)。因此在蒐集文獻時也發現,大部分關於接 觸互動的文字說明上使用人際互動常見的打招呼 行為,或是以為了引起對方注意的動作,表達訊 息、情緒的方式來作擬人化的說明。

表 2 接觸互動與人際互動比較 實體空間接觸互動

各類文字簡介 人際互動 只需揮一揮手上的

卡就完成付款。

揮手 招手

在感應器上輕碰一 下即完成交易。

以手碰 觸他人 身體

卡片放置於讀取感 應器上,感應完成後

取回。

握手

只須於櫃台的讀卡 機刷一下。

嘻哈式 打招呼

只要將卡片輕輕貼 觸感應器 3 至 5 秒,

即可完成付款。

身體的 碰觸

將卡片輕觸感應區 上的標誌,即可迅速

完成交易

擊掌 歡呼

於刷卡機上輕輕一

拍,即可完成交易。 拍肩膀

五 符號Sign

Eco, U.指出符號就是任何可以拿來「有意義地代 替另一種事物的東西」。符號是人類發展過程中經 過千辛萬苦及群聚的團體共識約定成俗所建構出 來的,也是可以拿來有意義地代替另一種事物的

(4)

東西。符號以聲、光、形、色、物、象等任何人 類所可能接收到的訊息來類比與代表這一群人對 思考及對人的行為的理解,進而符號可以作為這 一群人的對內外描述與這一群人間的溝通的工 具。因此,在實體空間裡使用符號作為社會行動 者與無線技術溝通的管道。符號學家也主張,藉 著符號以及符號的運作,我們了解一切具有意義 的事物。只是符號產生意義的方式複雜。

就符號學理論而言,字、句、照片、圖片、

手勢等符號要能產生意義只有以下三種方式:

1. 圖像(icon):可以是世界上某個東西的圖 片。通常圖解也屬於這類符號。現今實體空間中 接觸互動符號用於操作方式多屬此類。

2. 象徵(symbol):象徵符號配合的是歷史發 展、風俗民情約定俗成、而且很明顯是任意性的 關係。例如:綠燈表示前進。綠色本身並不具有 向前走的意思。兩者之間是任意性的關連。

3. 指示(index):此類符號之所以具有意義,是 因為出現在世界上的某處與某時。例如:街上指 示方向的箭頭。這就是一個指示,表示交通的正 確行進方向。

六 現況分析與討論

圖 5 實體空間中現有接觸符號

現今實體空間中的接觸互動以廣泛應用在搭乘公 共運輸系統捷運、火車、公車、纜車、渡輪及部 分路段的國道客運,或是使用路邊停車位停車扣 款和進出停車場,參觀部分博物館、風景區及特 定醫院看診等(如圖 5)。隨著無線科技的普及化,

實有需重新檢視這領域的符號設計。Arnall, T.在 2006 年已提出一套圖形語言設計,針對當今的無 線行動通訊環境,他定義了以接觸為基礎的互動 (touch-based interaction)。約略將這些使用符號的

類別分成五種:圓圈(circles),、無線(wireless)、以 卡 片 為 基 礎 (card-based) 、 以 手 機 為 基 礎 的 (mobile-based)和箭頭(arrows)。Liddle, D.指出科技 在進入人類日常生活中的消費者階段時,產品設 計的任務即是令其容易操作又有娛樂性,必須利 用互動設計將數位科技的價值呈現出來。這樣的 互動設計程序應用在接觸互動中,也表示符號設 計上面必須包含對於實體空間中社會行動著的社 會慣習、以及從哪些關係中產生出來並獲得詮釋 的關注。

結論

本研究針對實體空間中社會行動者與無線技術接 觸互動仰賴作為媒介的符號進行討論分析。無法 被看見的無線技術涵蓋許多感受和情感,透過符 號來表現出人們的感官體驗。現階段僅針對設計 接觸互動符號提出發展條件建議:

1. 符號的引導性。

2. 社會行動者的認知。

3. 經驗的再現。

以作為後續本研究進行設計發現、實驗測試之參 考。

參考文獻

Cassirer, E.著,甘陽譯(1990)。人論。台北:桂冠。

Lakoff, G., Johnson, M 著,周世箴譯(2006)。我們 賴以生存的譬喻。台北:聯經。

Morris, D. 著,郭軒盈譯(1989)。人類行為。台北:

桂冠。

Norman, D.著,卓耀宗譯(2006)。設計心理學-以使 用者為中心安全易用的日常用品設計原理。台 北:遠流。

Rheingold, H.著,張逸安譯(2004)。聰明行動族- 下一場社會革命。台北:聯經。

Scollon, R., Scollon, S. W.著,呂奕欣譯(2005)。實 體世界的語言。台北:韋伯。

Terence Hawkcs 著,陳永寬譯(1988)。結構主義與 符號學。台北:南方出版社。

黃 盈 茗 (2007) 。 Visualizing Bits as Urban Semiotics。私立銘傳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碩士論文。

楊裕富(1998)。設計的文化基礎──設計、符號、

溝通。台北:亞太。

Arnall, T. (2006) A graphic language for

(5)

touch-based interactions, Mobile Interaction with the Real World(MIRW 2006).

Cheok, A. D., Teh, k. S., Nguyen, T. H. D., Qui, T. C.

T., Lee, S. P., Liu, W., Li, C. C., Diaz, D. and Boj, C.

(2006) Social and physical interactive paradigms for mixed-reality entertainment, Computers in Entertainment(CIE), Vol. 4, No. 2, April 2006.

Martinussen E. S., Arnall T. (2008) Designing with RFID, Tangible and Embedded Interaction ’09, February 16–18, 2009, Cambridge, UK.

Moggridge, B.(2006) Designing Interactions.

Cambridge, MA:MIT Press.

Weiser, M. (1991) The Computer for the 21st Century. In Scientific American, vol. 265, no. 3, pp.

66-75.

Smart_card http://en.wikipedia.org/wiki/Smart_card

(6)

Pictogram Design from Metaphor Transformation in the Touch Interaction

Rung-Huei Liang * Pin-miao Chen **

Graduate School of Design,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ith the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vigorously developed, the wireless technology like as RFI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bluetooth, Wi-Fi and so on is used extensively in daily activities (ex: access payment, ticketing and access control systems).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method such as 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apparatus, the wireless technology has more flexible interaction. The ubiquitous computing within the wireless technology is abstract and comprising virtual digital messages. Therefore, the wireless technology is caught sight of social actors living physical space by means of embedded in other object or signified via symbol. This research starts from investigating present touch interaction, and utilizes the pictogram designed by metaphor transformation to further discuss general cognition of social actors.

Keywords -ubiquitous computing, wireless, touch interaction, metaphor, sign

Corresponding Author

Pin-miao Chen

Graduate School of Design,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43, Sec. 4, Keelung Rd., Taipei, 106 ,Taiwan, R.O.C M9410304@mail.ntust.edu.tw

(7)

%#& 1 -

caadrialopages final. pdf/CHI 1 OiCON. pdf/cid2009. pdf/desform demo 0920 v01. p

df/icid2009-touchinteraction. pdf/memoicon. pdf/social-radio. pdf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es the cognition and attitude of traffic safety education toward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 in Taichung. Six aspects are analyzed within this research,

Therefore, this research discuss the library materials distribution problem of urban public library systems which according to Apte and Mason’s (2006) strategy

Therefore, in this research, innovative curriculum was designed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horticultural therapy program and activities with Special Education Syllabuses

Therefore, in this research, innovative curriculum was designed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horticultural therapy program and activities with Special Education Syllabuses regulated

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is to study changes resulting from parents attending a study group designed by class teacher that include reading a chosen book and engaging in

In view of it, this research is based on the foundation with the companies that check and approve to manage property of VoIP business of general bureau of telecommunication in

According to this research, we discuss that built the absorbing barriers to improve and prevent the traffic noise for individual acceptances and suggestions of the residents in

The fundamental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discuss the solution strategies and error types when seventh-grade students in middle school solved simple equations with 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