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坐標系與函數圖形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坐標系與函數圖形"

Copied!
17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信樺文化

01 坐標系與函數圖形

CHAPTER

(2)

目錄

01 坐標系與函數圖形

CHAPTER

1-1 實數

1-2 平面坐標系 1-3 函數及其圖形

學習評量 1-1 習題 1-2 習題 1-3 習題

(3)

0 1

HOME MENU E X I T

課本 P.

1-

1-1.1 數與數線 1

一、數線

 數線是用來表示數的直線,主要由原點、單位

長、正負方向三個要素組成。

 以圖 1-1 的水平數線為例:在一條直線上任意選 定一個點作為基準點,稱為「原點」,通常以字 母 O 標記。

2

原點

(4)

0 1

HOME MENU E X I T

課本 P.

1- 1

一、數線

 選定一線段長度作為測量基本單位,即稱為「單 位長」

1-1.1 數與數線

2

單位長

(5)

0 1

HOME MENU E X I T

課本 P.

1- 1

一、數線

 原點 O 將直線分成兩段,因此由原點出發沿數 線前進有兩個方向,以原點右方為正向,左方為 負向。

1-1.1 數與數線

2

正向 負向

(6)

0 1

HOME MENU E X I T

課本 P.

1- 1

一、數線

根據圖 1-1 ,其坐標描述說明如下:

 原點 O 的坐標為「 0 」,以「 O(0) 」表示。

 在 O 右方距離 2 單位長的一點坐標為「 +2 」,

以「 P(+2) 」表示,其中正號可省略。

 在 O 左方距離 3 單位長的一點 Q 坐標為「 - 3 」,以「 Q(-3) 」表示。

1-1.1 數與數線

P(+2)

2

Q(-3)

O(0)

(7)

0 1

HOME MENU E X I T

課本 P.

1- 1

二、實數

 整數

圖 1-1 中,從原點往左右兩邊以 1 單位長為間隔 依序找,即可找到所有整數點,其坐標對應到全 部的整數…,,,, 0 , 1 , 2 , 3 ,…。事實 上,整數是由正整數、零、負整數所組成。

 有理數

任何一個分數都可化為整數、有限小數或無限循 環小數我們稱之為「有理數」。

1-1.1 數與數線

3,4

(8)

課本P.

定理 4

可表示成 的數稱為「有理數」,其中 p 、 q 都 是整數且 。

有理數的定義

q p p  0

(9)

課本P.

例題

1

將下列各有限小數化為最簡分數:  (1) 0.2   (2) 0.

46   (3) 3.14 。

5

(1) 0.2 (2) 0.46 (3) 3.14

【另解】3.14

= 2

10

=1 5

= 46

100

=23 50

=314 100

=157 50

=3 14

100

=3 7 50

(10)

課本P.

隨堂練習

將下列各有限小數化為最簡分數: (1)0.05   (2)0.31 6

(3)12.4 。

1

5

(1) 0.05 (2) 0.316

(3) 12.4

= 5

100

= 1

20

= 316

1000

= 79

250

=12 4

10

=122 5

(11)

課本P.

例題

將下列各循環小數化為最簡分數:  (1)   (2) (3) 。

2

6

(1) 令 = 0.33… ,則 10x = 3.33… 。 因此 10xx = 3.33 - 0.33… ,

化簡可得 9x = 3 ,故 。

0.3 0.234 3.14

=0.3 x

= =3 1 x 9 3

(12)

課本P.

例題

將下列各循環小數化為最簡分數:  (1)   (2) (3) 。

2

6

(2) 令 …,

則 10x = 2.3434… , 1000x = 234.34… 。 因此 1000x10x = 234.3434 - 2.3434… ,

化簡可得 990x = 232 ,故 。 0.3 0.234 3.14

=0.234=0.23434 x

232 116

= =

990 495 x

(13)

課本P.

例題

將下列各循環小數化為最簡分數:  (1)   (2) (3) 。

2

6

(3) 令 …,

則 100x = 314.1414… 。

因此 100x1x = 314.1414 - 3.1414… , 化簡可得 99x = 311 ,故 。

0.3 0.234 3.14

=3.14=3.1414 x

=311 x 99

(14)

課本P.

隨堂練習

將下列各有限小數化為最簡分數: (1)   (2) (3) 。

2

6

(1) 令 …,

則 100x = 12.1212… 。 因此 100xx = 12 ,

故 。

=0.12=0.1212 x

12 4

= =

99 33 x

0.12 0.753 1.28

(15)

課本P.

隨堂練習

將下列各有限小數化為最簡分數: (1)   (2) (3) 。

2

6

(2) 令 …,

則 100x = 75.333… , 1000x = 753.333…

因此 1000x100x = 678 , 故 。

=0.753=0.75333 x

678 113

= =

900 150 x

0.12 0.753 1.28

(16)

課本P.

隨堂練習

將下列各有限小數化為最簡分數: (1)   (2) (3) 。

2

6

(3) 令 …,

則 100x = 28.2828… 。 因此 100x10x =2 8 ,

故 ,所以      。

=0.28=0.2828 x

=28 x 99

0.12 0.753 1.28

1.28=1+ =128 x 99

(17)

課本P.

定理 7

設 、 為兩有理數(即 a 、 b 、 c 、 d 均為整 數,且 b 、 d 均不為 0 ),則:

有理數的性質

a b

c d

(1)

= =

a c a c a + c

+ d + d

b d b d

b d

b

b bd

(2)

= b = b

b

a c a c a c

b d b

d d

d

d bd

(3) a c = ac b d bd

(4)當0時  = =

a a

c a c b = b ×bd ad c c

d b d ×bd bc

d d

(18)

0 1

HOME MENU E X I T

課本 P.

1- 1

二、實數

 無理數

可化為分數的實數稱作「有理數」,而不可化為

分數的實數稱作「無理數」。

1-1.1 數與數線

7

(19)

課本P.

定理 方根的性質與化簡 9

(4) 若 a 、 b 均①②為正數,則:

(1) 0 = 0

2 3 3 4 4

) ( ) ( )

(2)( a a a a a a...

4 6

2 4 6

(3)    a a a a a a ...

3 3 5 5 7 7

    a a a a a a ...

a b a b

a a

b b

(20)

課本P.

例題

化簡下列各式:  (1)   (2)

3

9

(1) (2)

27 3 -320

 

27 9 3 9 3 3 3

3

3-320 3 -64 35 3(-4) 35 -4 53

(21)

課本P.

隨堂練習

化簡下列各式:  (1)   (2) 。

3

9

(1) (2)

8 3 72

 

8 4 2 4 2 2 2

 

3 72 3 8 9 3 8 3 9 2 93

(22)

課本P.

定理 10

若 a 、 b 均為正數,則 。 當 時, a = b 。

算幾不等式

2

a b ab

2

a b ab

(23)

課本P.

定理 10

若 a a 、…、 an 均為正數(其中   ),

則           。

當          時,

a 1= a 2= an

算幾不等式(推廣)

... ...

 

 

1 2

1 2

n n

n

a a a

a a a

n

 2 n

... ...

 

 

1 2

1 2

n n

n

a a a

a a a

n

(24)

課本P.

例題

以長度 36 公尺的鐵絲網圍成矩形花圃,則如何圍可圍 出最大面積?此時面積為何?

設矩形的兩鄰邊長度分別為 x 公尺、 y 公尺,

則矩形面積為 xy 平方公尺,

又由題意知 ,即

由算幾不等式知 。

代入 可得 ,化簡得 ,

故 xy 的最大值= 81 。

由算幾不等式知 xy = 81 時, x = y 。

代入 得

故邊長均為 9 公尺時,矩形有最大面積 81 平方公尺

4

11

2x 2y 36 x y  18

2

x y

xy

  18

x y 18

2 xy xy  81

  18

x y 18 9

x = y = 2 =

(25)

課本P.

隨堂練習

今欲設計一長方形紙盒,其高度固定,長度與寬度之 和為 12 公分,則如何設計可得最大容積?

即求如何設計可得最大底面積。

設長度為 a 公分,寬度為 b 公分 由算幾不等式知

將 a+b = 12 代入得 ,

故 ab 的最大值= 36

由算幾不等式知 a+b = 1 時, a = b 故 a = b = 6

因此當長度、寬度均為 6 公分時,可得最大容積。

4

11

2

a b ab

6 ab ab  36

(26)

課本P.

例題

設 a>0 , b>0 。已知 ab = 18 ,求:

(1)2a+b 的最小值  (2) 此時的 a 、 b 之值。

(1) 由算幾不等式知

將 ab = 18 代入得

化簡得 ,故最小值為 1 2 。

(2) 由算幾不等式知 2a+b = 12 時, 2a = b , 即 ,故 a = 3 , b

= 6 。

5

12

2a b2 2a b

2 2 18 36 6

2 a b 2a b  12

2 12 6

a = b = 2 =

(27)

課本P.

隨堂練習

設 x>0 。求: (1) 的最小值  (2) 此時 的 x 之值。

(1) 由算幾不等式知

化簡得 ,故 最 小值為 6 。

(2) 由算幾不等式知 時,

故 。

5

12

9 9

2 9 3

x x x

x

9 x x

 9 6

x x 9

x x

 9 6

x x 9

x x

 6 2 3 x

(28)

0 1

HOME MENU E X I T

課本 P.

1- 1

二、實數

實數的組成

1-1.1 數與數線

13

實數

有理數

無理數

整數

有限小數

無限循環小數 無限不循環小數

(29)

課本P.

定理 13

設 a 、 b 、 c 為實數。

(1) 加法交換律: a + b = b + a 。 (2) 乘法交換律: a×b = b×a 。

(3) 加法結合律: (a + b) + c = a + (b + c) 。 (4) 乘法結合律: (a×b) ×c = a× (b×c) 。

(5) 乘法對加法的分配律: (a + b)×c = a×c + b×c 。 (6) 等量公理:①若 a + c = b + c ,則 a = b 。

② 若 a - c = b - c ,則 a = b 。

③ 若 a×c = b×c 且 c ≠ 0,則 a = b 。

④ 若 a÷c = b÷c (此時 c ≠ 0),則 a = b 。

實數的四則運算規則

(30)

課本P.

定理 14

(1) 完全平方: (a + b)2 = a2 + 2ab + b2 (a - b)2 = a2 - 2ab + b2

(2) 完全立方: (a + b)3 = a3 + 3a2b + 3ab2 + b3 (a - b)3 = a3 - 3a2b + 3ab2 - b3 (3) 平方差: a2 - b2 = (a + b)(a - b)

(4) 立方和: a3 + b3 = (a + b)(a2 - ab + b2 ) (5) 立方差: a3 - b3 = (a - b)(a2 + ab + b2 )

常用的乘法公式如下:

(31)

課本P.

例題

化簡下列各式: (1)   (2) (3) 。

(1)

(2) (3)

【另解】

6

14

1 3 2

4 12

5 5 1

3 2

1 2

=3 2 2 ( )2

= 2

3 2

= 2

3 2

= 2 6 4

12

= 4

4 3

= 4

2 3

= 2

3

2 3

= 3 3

=2 3 3 5

5

5 5

= 5 5 ( )2

= 5 5 5

=5 5

5 = 5 5

5

( 5)2

= 5 = 5

(32)

課本P.

隨堂練習

化簡下列各式: (1)   (2) (3) 。

(1)

(2) (3)

6

15

1 2 3

6 24

3 3 1

2 3

1 3

=2 3 3

= 3

2 3

= 3 6 6

24

= 6

4 6

= 6

2 6

= 3

6

3 6

= 6 6

=3 6 6 3

3

( 3)2

= 3 = 3

= 6 2

(33)

課本P.

例題

化簡下列各式: (1)   (2)

(3) 。 (1)

7

15

1

7 6

1 1

3 2 2 3

1

7 6

( )

( ) ( )

1 7 6

= 7 6 7 6

1 1

3 2 6 2

( ) ( )

2 2

7 6

= 7 6

7 6

= 7 6 = 7 6

(34)

課本P.

例題

化簡下列各式: (1)   (2)

(3) 。 (2)

7

15

1

7 6

1 1

3 2 2 3

1 1

3 2 2 3

1 1

3 2 6 2

( ) )

( ) ( ) ( ) ( )

 

 

1 3 2 1 (2 3

3 2 3 2 2 3 2 3

( ) ( )

2

2 2 2

3 2 2 3

3 2 2 3

3 2 2 3

3 2 4 3

 2 2

(35)

課本P.

例題

化簡下列各式: (1)   (2)

(3) 。 (3)

7

15

1

7 6

1 1

3 2 2 3

1 1

3 2 6 2

1 1

3 2 6 2

( )

( ) ( )

1 2 1 6 2

3 2 2 6 2 6 2

( ) ( ) ( )

2 2 2

2 6 2

3 2 6 2

2 6 2

6 4

( )

2 2 6 2 3

6 2 4 3

5 2 3 6 12

(36)

課本P.

隨堂練習

化簡

7

16

1 1 1

1 2 2 3 3 4

1 1 1

1 2 2 3 3 4

2- 1 3- 2 4- 3

= + +

2-1 3- 2 4-3

=( 2- 1)+( 3- 2)+( 4- 3)

= 4- 1

=1

(37)

課本P.

例題

設 n 為整數,若 , 則 n 之值為何?

8

16

 

n 1 n

2 1 1

( )

 

1 1 ( 2+1) 2+1

2 1 2 1

2 1 2 1 2 1

由1< 2< 4可知1< 2<2,即 2=1....

2+1=1....+1=2....

n n n

代回題目可得 <2....< +1,故 =2

(38)

0 1

HOME MENU E X I T

課本 P.

1- 1

一、絕對值的幾何意義

 數線上點的坐標包含相對於原點的方向和距離。

 坐標的正負只是表示該點相對於原點的方向,去 掉正負符號後的數字才是該點到原點的距離。這 個「去掉正負符號後的數字」就被定義為原數的 絕對值,表示其到原點的距離。

 例如 2 的絕對值為 2 , -3 的絕對值為 3 。

 為了方便敘述,我們常以符號「 」表示「 a 的絕對值」。

1-1.2 絕對值

16

a

(39)

課本P.

定理 17

(1) :數線上 (a) 到 (0) 的距離。

(2) 。 (3) 。

絕對值的定義與性質

a

( )

( )

a a a

a a

  0

0

a   a

(40)

課本P.

公式 17

設 A (x1) 、 B (x2) 為數線上兩點, A 、 B 間的距離

數線上兩點間的距離公式

AB x1 x2

(41)

課本P.

例題

求滿足下列各式的整數解:

(1)      (2)      (3)       (4)     。

(1) 即求滿足「數線上一點 (x) 到原點 (0) 的距離 等於 0 」的整數 x 。由圖可知,只有原點 (0) 可滿足該條件,故 x =0 。

(2) 即求滿足「數線上一點 (x) 到原點 (0) 的距離 等於 3 」的整數 x 。

由圖可知, 。

9

18

-3 -2 x

3 3

-1 0 1 2 3

x  0 x  3 x  3 x  3

x  3

(42)

課本P.

例題

求滿足下列各式的整數解:

(1)      (2)      (3)       (4)     。

(3) 即求滿足「數線上一點 (x) 到原點 (0) 的距離 等於 -3 」的整數 x 。

但距離不可能是負的,故 x 無解。

(4) 即求滿足「數線上一點 (x) 到原點 (0) 的距離 小於 3 」的整數 x 。

由圖可知, 。

9

18

x  0 x  3 x  3 x  3

x = 0, 1, 2 

(43)

課本P.

例題

求滿足下列各不等式的實數解:

(1)      (2)     。

(1) 即求滿足「數線上一點 (x) 到原點 (0) 的距離 小於 3 」的整數 x 。因此,點 (x) 比點 (3) 、 點 (-3) 離原點 (0) 更近,由圖可知, -3< x <

3 。

(2) 即求滿足「數線上一點 (x) 到原點 (0) 的距離 大於或等於 3 」的實數 x 。因此,點 (x) 比 點 (3) 、點 (-3) 離原點 (0) 更遠或正好是這兩 點,

由圖可知, 。

10

18

-3 x

3 3

0 3

x  3 x  3

x 3或3x

(44)

課本P.

定理 19

設 a >0 , x 為實數。

(1) 若 ,則 ;反之亦然。

(2)① 若 ,則 ;反之 亦然。

  ②若 ,則 ;反之 亦然。

(3)① 若 ,則

;反之亦然。

② 若 ,則 ;反之亦然。

絕對值方程式、不等式

( 由例題 9,10 得到以下結論 )

x a x  a

x a   a x a x a   a x a

x a x > a x < a x a x a x  a

(45)

課本P.

例題

求滿足下列各式的實數解:

(1)        (2)        (3)       。

11

19

-1 2 5 x

3 3

x 2 3

x x

(1) - 2=±3,故 =2±3=5或-1

( ) ( )

x x

【另解 - 2 =3即表示點 和點 的距離為3,2 x =2±

3=5或-1

x

(2) -5 2 +1 5

x x

 

化簡可得-6 2 4,故-3 2

x x

(3) 3 -1>2 或3 -1<-2,

x > x < x > x < 1 化簡可得3 3或3 -1,故 1或-

3 x

2 1 5 3x 1 >2

(46)

課本P.

隨堂練習

求滿足下列各式的實數解:

(1)        (2)        (3)       。

8

19

x

4 3 1 x 3 2 2x 3 5

x x x 1

(1) 4 - 3=± 1,所 4 =4 或2,故 =1 2

x x <

(2) - 2< -3<2 ,故1< 5

x + x +  

(3) 2 3 5或2 3 5

x x   x x   所 2 2或2 8,故 1 4

(47)

課本P.

習題

1-1

20

1. 將下列各循環小數化為最簡分數:

(1) (2) (3)

  (1)

0.7 0.321 5.12

(48)

課本P.

習題

1-1

20

1. 將下列各循環小數化為最簡分數:

(1) (2) (3)

  (2)

0.7 0.321 5.12

(49)

課本P.

習題

1-1

20

1. 將下列各循環小數化為最簡分數:

(1) (2) (3)

  (3)

0.7 0.321 5.12

(50)

課本P.

習題

1-1

20

2. 化簡下列各式: (1) (2)

  (1)   (2)

343

3

 243

(51)

課本P.

習題

1-1

20

3. 設 a > 0 , b > 0 。已知 2a + 3b = 6 ,求:

  (1) ab 的最大值  (2) 此時的 a 、 b 之值。

  (1)  

(52)

課本P.

習題

1-1

20

3. 設 a > 0 , b > 0 。已知 2a + 3b = 6 ,求:

  (1) ab 的最大值  (2) 此時的 a 、 b 之值。

  (2)  

(53)

課本P.

習題

1-1

20

4. 設 a > 0 , b > 0 。已知 ab = 12 ,求:

  (1) a + 3b 的最小值  (2) 此時的 a 、 b 之 值。

  (1)  

(54)

課本P.

習題

1-1

20

4. 設 a > 0 , b > 0 。已知 ab = 12 ,求:

  (1) a + 3b 的最小值  (2) 此時的 a 、 b 之 值。

  (2)  

(55)

課本P.

習題

1-1

20

5. 化簡下列各式:  (1)     (2)     (3)     。

  (1)

  (2)  

  (3)  

1 3

2 18

7

7

(56)

課本P.

習題

6. 化簡下列各式: (1)     (2)        

  (1)

       

1-1

20

1 2  3

1 1

5 3  5 3

 

(57)

課本P.

習題

6. 化簡下列各式: (1)     (2)        

  (2)

       

1-1

20

1 2  3

1 1

5 3  5 3

 

(58)

課本P.

習題

7. 求滿足下列各式的實數解:

(1)     (2)        (3)

  (1)

  (2)

       

1-1

20

3 x   1 8 2 x  3  7 x  3  4

(59)

課本P.

習題

7. 求滿足下列各式的實數解:

(1)     (2)        (3)

  (3)    

   

1-1

20

3 x   1 8 2 x  3  7 x  3  4

(60)

課本P.

習題

8. 化簡循環小數  為最簡分數或整數。

     

   

1-1

20

0.9

(61)

課本P.

習題

9 . 設 a > 0 , b > 0 。已知 a + b = 12 ,求:

  (1) a b 的最大值  (2) 此時的 a 、 b 之值。

  (1)  

1-1

20

(62)

課本P.

習題

9 . 設 a > 0 , b > 0 。已知 a + b = 12 ,求:

  (1) a b 的最大值  (2) 此時的 a 、 b 之值。

  (2)  

1-1

20

(63)

課本P.

習題

10. 已知不等式        的實數解為       ,

則 a 、 b 之值為何?

   

1-1

20

 3 

ax b    1 x 3

(64)

0 1

HOME MENU E X I T

課本 P.

1- 2

• 直角坐標系中,由一條水平數線、一條鉛直 數線建構出坐標系統。其中水平數線稱作

「 x 軸」,鉛直數線稱作「 y 軸」,兩者均 為「坐標軸」。一般來說,會讓兩數線的原 點 重 疊 , 此 交 點 即 稱 作 坐 標 系 統 的 「 原 點」。

1-2.1 直角坐標系

21

(65)

0 1

HOME MENU E X I T

課本 P.

1- 2

• 平面上一點 ,若其分別向 x 軸、 y 軸作垂 直線,對應到的數線坐標分別為 a 、 b ,則 以數對表示 (a,b) 點的平面坐標,記作「 P ( a , b ) 」;其中 為 點的「 x 坐標」或稱

「橫坐標」, 為點的「 y 坐標」或稱「縱 坐標」。

1-2.1 直角坐標系

21

(66)

0 1

HOME MENU E X I T

課本 P.

1- 2

• 兩坐標軸將坐標軸 以外的平面分成四 塊區域,這四塊區 塊由右上角開始,

依逆時針順序分別 為「第一象限」、

「 第 二 象 限 」 、

「 第 三 象 限 」 、

「第四象限」,常 以 羅 馬 數 字

「Ⅰ」、「Ⅱ」、

「Ⅲ」、「Ⅳ」來 簡單標記。

1-2.1 直角坐標系

21

(67)

課本P.

定理 22

1. (1) 若點在 x 軸上,則其 y 坐標為 0 。

(2) 若點在 y 軸上,則其 x 坐標為 0 。

2. (1) 點 P(a,b) 在第一象限內: 且

(2) 點 P(a,b) 在第二象限內: 且

(3) 點 P(a,b) 在第三象限內: 且

(4) 點 P(a,b) 在第四象限內: 且

坐標平面的性質

a > 0 b > 0 a < 0 b > 0 a < 0 b < 0 a > 0 b < 0

(68)

課本P.

例題

1

若點 在第四象限,則點 在第幾象限?

由於點 在第四象限,故

。由 可知, 的正負情形必為 (+ , +) 或 (- , -)

。再由 可知, (+ , +) 不合,因此只 可能是

(- , -) ,故 在第三象限。

22

a a b b

, +

a,b

a ,a + b b

a > 0

b a + b < 0 a > 0

b

a b,

a + b < 0

a b,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從幾何圖形上來看,所有指數函數,在 (0,1) 的切線斜率恰 好為一的函數也只有惟一一個,因此

如果函數是由基本函數所組成,至少需要注意:分式函 數分母會等於 0

從幾何上看,一個在區間上的每一點都連續的函數,其函數 圖形沒有分斷。直觀上,這樣的連續圖形我們可以一筆劃完

[r]

All rights reserved.. 1

前一章我們學過了一次函數,本章將繼續延伸到二次函數。二次函數的函數圖形為拋

前一章我們學過了一次函數,本章將繼續延伸到二次函數。二次函數的函數圖形為拋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