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肆章 結果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肆章 結果"

Copied!
1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肆章 結果

本章依實驗所測得之數據,經統計處理及分析後,分成:一、受 試者基本資料;二、5000 公尺測驗;三、六分鐘全力划;四、5000 公尺呼吸自覺努力程度等四個部分加以說明。

一、受試者基本資料

本研究以 10 名女性西式划船隊員為受試對象,10 位受試者依照 相似的生活、修課形態及宿舍分配,先配對再隨機分配到 A 組(n=5)

或 B 組(n=5),其基本資料如表 1-1 所示。

表 1-1 受試者基本資料(M±S.D)

年齡(歲) 身高(公分) 體重(公斤) 5000 公尺成績(秒) 6 分鐘成績(公尺)

A 組

(n=5) 21.8±1.5 165.0±3.2 60.5±9.6 1330.9±63.7 1468.6±36.87 B 組

(n=5) 21.6±1.5 167.2±2.4 59.6±7.2 1309.66±44.2 1471.2±56.68

(2)

分析本研究之 A 組及 B 組其年齡、身高、體重、5000 公尺測驗 等基本資料,發現各組在統計上並無顯著差異(P>.05)如表 1-2。A、

B 二組的年齡、身高、體重、5000 公尺、6 分鐘測驗前測成績皆無顯 著差異。

表 1-2 受試者基本資料獨立樣本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SS df MS F Sig.

年齡 .100 1 .100 .044 .838 誤差(年齡) 18.000 8 2.250

身高 12.544 1 12.544 1.610 .240 誤差(身高) 62.332 8 7.791

體重 1.849 1 1.849 .026 .876 誤差(體重) 572.536 8 71.567

5000 公尺成

(秒) 1125.721(b) 1 1125.721 .374 .558 誤差(五千) 24051.300 8 3006.412

6 分鐘成績

(公尺) 532.900 1 532.900 .233 .642 誤差(6 分鐘) 18290.000 8 2286.250

(3)

二、5000 公尺測驗:

本研究二個組別的受試者(N=10)在 5000 公尺測驗之數據,是 A 組先 為控制組,經過 5 週後,成為訓練組,而接受呼吸肌訓練。B 組則先 為訓練組,接受 5 週呼吸肌訓練後,交換成為控制組。以第一賽前期

(95 年 2 月 27-4 月 2 日)及第二賽前期(95 年 4 月 10-5 月 14 日)為 分期的階段,以賽前期作為訓練期,比賽期為訓練終期,可以加以控 制平日專長訓練的強度,而不至發生因專長訓練狀況不佳而產生成績 表現有所差異。計算成績時以接受實驗操弄前的成績為前測成績,以

B 組為例,第一次測驗為實驗組的前測,第二次測驗為實驗組後測。

而第二次測驗亦為 B 組成為控制組時的前測成績,而第三次測驗則 為 B 組成為控制組的後測成績。

將 10 位受試者以重複量數變異數分析後,F(1,18)=.88,如表 2-1,沒有交互作用因此進行主要效果分析,分析後得知實驗組完成 5000 公尺測驗的成績由 1321.59 秒進步到 1273.01 秒,P<.05,以圖 2-1 表示。

表 2-1 5000 公尺重複量數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SS df MS F Sig.

組間 67754267.91 1 67754267.91 16167.64 .00 交互作用 97.656 1 97.66 .023 .88

誤差 75433.20 18 4190.733

(4)

1100.00 1150.00 1200.00 1250.00 1300.00 1350.00 1400.00

實驗組 對照組

5000(秒)

前側 後側

圖 2-1 不同組完成 5000 公尺測驗之前後測比較

但若試以第一次測驗與第二次測驗之值作比較,則發現第二次測驗實 驗組與控制組成績即有顯著之差異,F(1,8)=14.25,<.05。若是以第 二次的測驗成績作為換組後的前測成績,恐有不妥之處。再者,二組 間基本資料雖無組間差異(因分組時為配對後的隨機分配),但組間 的變異數稍大,需要考量組內造成的變異,於是往後之 5000 公尺測 驗成績及 6 分鐘測驗成績數據將考慮個人之起始能力,重新考慮改以 各階段的進步率探討,所修改過的數據為表 2-2 所示:

進步率 1: (第二次測驗成績-第一次測驗成績)/第一次測驗成績 進步率 2: (第三次測驗成績-第二次測驗成績)/第一次測驗成績 進步率 3: (第三次測驗成績-第一次測驗成績)/第一次測驗成績

(5)

表 2-2 5000 公尺原始資料修改過後的進步率:

受試者 進步率 1 進步率 2 進步率 3

1 -0.00066372 -0.0070796 -0.007743

2 -0.00758065 -0.0329839 -0.040565

3 -0.01550926 -0.0255401 -0.041049

4 -0.01634396 -0.0038283 -0.020172

5 -0.00256392 -0.0051991 -0.007763

6 -0.04245142 0.0201046 -0.022347

7 -0.02289343 0.0146961 -0.008197

8 -0.0191804 0.0092436 -0.009937

9 -0.02733871 0.0095968 -0.017742

10 -0.03937785 0.0288316 -0.010546

將資料經二因子混合設計變異數分析後,發現組別與實驗操弄的交互 作用達顯著,(F(2,16)= 23.891)其摘要表如表 2-3。

表 2-3 不同組別與測驗分期之 5000 公尺成績二因子混合設計變異 數分析摘要表:

SS df MS F Sig.

組別 .003 2 .001 17.487 .000 交互作用 .004 2 .002 23.891 .000*

誤差 .001 16 .000

因數據間有交互作用,需做單純主要效果,所以進行單純主要效果有 二大部分,(一)先就二組之不同期進步率比較,在 A 組中進步率 1 與 進步率 2,3 皆達顯著差異,F(2,8)=4.024,p=.062*。B 組中進步率 1 與進步率 2,3 皆達顯著差異,且進步率 2、3 之間亦達顯著差異。

F(2,8)=35.264,p=.000。如表 2-4

(6)

表 2-4 AB 組間單純主要效果摘要表:

SS df MS F Sig.

A 組 .001 2 .000 4.024 .062*

誤差(A 組) .001 8 .000

B 組 .006 2 .003 35.264 .000*

誤差(B 組) .001 8 .000

(二)以同期之 A、B 二組比較:

1.在進步率 1 中,A、B 二組的進步率達顯著,F(1,8)=15.080,p=.005。

2. 在進步率 2 中,A、B 二組的進步率達顯著,F(1,8)=20.011,p=.002。

3. 在進步率 3 中,A、B 二組的進步率未達顯著,F(1,8)=1.505,p=.255。

由於第一進步率是前測後 B 組進行訓練,A 組為控制組,達顯著可能 可以支持顯著是由實驗操弄而得。如表 2-5,第二進步率是前測後 A 組進行訓練,B 組為控制組,達顯著可能可以支持顯著是由實驗操弄 而得。

2-5 單純主要效果摘要表:

SS df MS F Sig.

第一進步率 .001 1 .001 15.080 .005

誤差(第一進步率) .001 8 .000

第二進步率 .002 1 .002 20.011 .002

誤差(第一進步率) .001 8 .000

第三進步率 .000 1 .000 1.505 .255

誤差(第一進步率) .001 8 .000

(7)

三、6分鐘全力划

本研究二個組別的受試者(N=10)在 6 分鐘全力划測驗之數據,是 第一組實驗操弄組在經過 5 週之呼吸肌訓練後,成為第二控制組,而 未受呼吸肌訓練。

全部的數據成績將以個人測驗後所造成的個人進步率做統計分 析,所修改過的數據為 3-1 所示:

進步率 1:(第二次測驗成績-第一次測驗成績)/第一次測驗成績 進步率 2:(第三次測驗成績-第二次測驗成績)/第一次測驗成績 進步率 3:(第三次測驗成績-第一次測驗成績)/第一次測驗成績

表 3-1 6 分鐘原始資料修改過後的進步率:

受試者 進步率 1 進步率 2 進步率 3

1 0.001401 0.009804 0.011204 2 0.002591 0.020725 0.023316 3 -0.0046 0.017083 0.012484 4 0.006267 0.009053 0.01532 5 0.001401 0.009104 0.010504 6 0.013803 -0.00897 0.004831 7 0.026316 -0.00623 0.020083 8 0.027963 -0.01798 0.009987 9 0.050691 -0.02765 0.023041 10 0.040211 -0.02505 0.015162

第一控制組也將在 5 週的無實驗操控後,成為第二實驗組。若以 進步率經二因子混合設計變異數分析後,發現組別與實驗操弄的交互 作用達顯著,(F(2,16)=20.614)其摘要表如表 3-2。

(8)

表 3-2 6 分鐘全力划之二因子混合設計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SS df MS F Sig.

組別 .002 2 .001 13.635 .000

交互作用 .005 2 .002 30.096 .000 誤差 .001 16 7.655E-05

所以進行單純主要效果有二大部分,(一)先就二組之不同期進步率比 較,在 A 組中進步率 1 與進步率 2,3 皆達顯著差異,F(2,8)=14.701,

p=.002。B 組中進步率 1 與進步率 2,3 皆達顯著差異,且進步率 2、

3 之間亦達顯著差異。F(2,8)=22.804,p=.000。如表 3-3

表 3-3 單純主要效果摘要表:

SS df MS F Sig.

A 組 .001 2 .000 14.701 .002

誤差(A 組) .000 8 .000

B 組 .006 2 .003 22.804 .000 誤差(B 組) .001 8 .000

(二)以同期之 A、B 二組比較:

1.在進步率 1 中,A、B 二組的進步率達顯著,F(1,8)=21.535,p=.002。

2. 在進步率 2 中,A、B 二組的進步率達顯著,F(1,8)=38.602,p=.000。

3. 在進步率 3 中,A、B 二組的進步率未達顯著,F(1,8)=.000,p=.989。

由於第一進步率是前測後 B 組進行訓練,A 組為控制組,達顯著可支

(9)

持顯著是由實驗操弄而得。第二進步率是前測後 A 組進行訓練,B 組為控制組,達顯著可支持顯著是由實驗操弄而得。如表 3-4

表 3-4 單純主要效果摘要表:

SS df MS F Sig.

第一進步率 .002 1 .002 21.535 .002

誤差(第一進步率) .001 8 .000

第二進步率 .002 1 .002 38.602 .000

誤差(第一進步率) .000 8 5.958E-05

第三進步率 .000 1 .000 .000 .989

誤差(第一進步率) .000 8 .000

(10)

四、5000公尺呼吸自覺努力程度:

表4-1 受試者呼吸自覺努力程度紀錄 編號 第一次測驗 第二次測驗 第三次測驗

A1 7 8 10 A2 5 7 7 A3 7 8 5 A4 6 4 9 A5 5 4 5 B6 7 8 10 B7 6 9 8 B8 9 7 9 B9 5 7 3

B10 3 6 4

研究二個組別的受試者(N=10)在5000公尺測驗時之呼吸自覺數據,以 二因子混合設計變異數分析後,發現並無交互作用,F(2,16)=1.094,

p=.359。如表4-2

表4-2 呼吸自覺量表之二因子混合設計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SS df MS F Sig.

組別 5.600 2 2.800 1.094 .359 交互作用 3.467 2 1.733 .678 .522

誤差 40.933 16 2.558

主要效果分析分為二部分,(一)A組及B組的主要效果請看表4-3,結 果顯示A組及B組皆無顯著差異。

(11)

表4-3 5000公尺測驗不同組呼吸自覺相依樣本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SS df MS F Sig.

A 組 4.133 2 2.067 .780 .490 誤差(A 組) 21.200 8 2.650

B 組 4.933 2 2.467 1.000 .410 誤差(B 組) 19.733 8 2.467

A組的之呼吸自覺F(2,8)=.78,P>.05,沒有顯著差異。B組之呼吸自 覺F(2,8)=1.00,P>.05,沒有顯著差異。在5000公尺測驗後的呼吸自 覺量表在A、B二組皆無顯著差異。如表4-3

(二)不同時期之主要效果結果亦無差異,結果顯示請看表4-4。

表4-4 5000公尺測驗不同時期呼吸自覺相依樣本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SS df MS F Sig.

第一次測驗 .000 1 .000 .000 1.000 誤差 24.000 8 3.000

第二次測驗 3.600 1 3.600 1.309 .286 誤差 22.000 8 2.750

第三次測驗 .400 1 .400 .054 .823 誤差 59.600 8 7.450

由摘要表可知,第一次測驗之呼吸自覺F(1,8)=.00,P>.05,沒有顯著 差異。第二次測驗之呼吸自覺F(1,8)=1.309,P>.05,沒有顯著差異。

第三次測驗之呼吸自覺F(1,8)=.40,P>.05,沒有顯著差異。三次5000 公尺測驗後的呼吸自覺量表皆無顯著差異。

(12)

五、5000公尺血乳酸濃度:

完成5000公尺測驗的運動前後,分別進行血乳酸濃度的測試。以 運動前後的血乳酸濃度差異作為了解經由呼吸肌訓練後,血乳酸增加 的濃度是否有達顯著的差異,5000公尺血乳酸濃度紀錄表請見表

5-1。比較實驗組與控制組的後測成績,T值為0.11,p>.05,未達顯著。

表示呼吸肌訓練對血乳酸濃度不會有影響。

表5-1 不同組別5000公尺血乳酸濃度前後測濃度及T值紀錄表:

組別/測驗 前測 後測

控制組 13.77mmol/L 12.14mmol/L 實驗組 12.44mmol/L 13.19mmol/L

T 值 0.48 0.11

數據

表 2-2  5000 公尺原始資料修改過後的進步率:  受試者  進步率 1  進步率 2  進步率 3  1  -0.00066372 -0.0070796 -0.007743 2  -0.00758065 -0.0329839 -0.040565 3  -0.01550926 -0.0255401 -0.041049 4  -0.01634396 -0.0038283 -0.020172 5  -0.00256392 -0.0051991 -0.007763 6  -0.04245142 0.0201
表 2-4  AB 組間單純主要效果摘要表:   SS  df  MS  F Sig.  A 組  .001 2 .000  4.024 .062*  誤差(A 組)  .001 8 .000    B 組  .006 2 .003  35.264  .000*  誤差(B 組)  .001 8 .000        (二)以同期之 A、B 二組比較:  1.在進步率 1 中,A、B 二組的進步率達顯著,F(1,8)=15.080,p=.005。  2
表 3-2  6 分鐘全力划之二因子混合設計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SS  df  MS F Sig.  組別  .002 2  .001  13.635  .000 * 交互作用  .005 2  .002  30.096  .000 * 誤差  .001 16  7.655E-05       所以進行單純主要效果有二大部分,(一)先就二組之不同期進步率比 較,在 A 組中進步率 1 與進步率 2,3 皆達顯著差異,F(2,8)=14.701, p=.002。B 組中進步率 1 與進步率 2,3 皆達顯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如善用學時、課程和教學上運用「有機結合、自然連繫」等)設計學習任務外 [ 詳見分 章一︰學校課程持續更新──深化成果 迎變求進及分章二︰學校整體課程規劃──有 機結合

第四章: 中學報稅的設計 第五章: 初中諒程主建議 第六章: 高中諒我建議,..

(1)如果說有部是第二結集後由上座部所分出,則其戒條次第 應接近五分律

第一篇 國際安全與軍事情勢 第一章 國際安全環境 第二章 全球軍事情勢 第三章 亞洲軍事情勢 第四章 中共軍事情勢.. 第二篇

MASS::lda(Y~.,data) 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MASS::qda(Y~.,data) Quadratic Discriminant Analysis class::knn(X,X,Y,k,prob) k-Nearest Neighbour(X 為變數資料;Y 為分類)

Keywords: time management, the analysis of the factor, the analysis of the reliability and the validity... 第一章

決定隱藏層神經元數,對一層隱藏層觀察神經元數 1~10 個之測試 範例誤差均方根 RMS 最小者,結果取隱藏層觀察神經元數為 10

因此在表 5-4 評估次項目中,統計結果顯示政治穩定度、房產政 策、官僚政治以及景氣是接受度最高的,可以顯示政局安定以及當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