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北宜高速公路通車前後經濟效益之差異性分析 -以宜蘭縣休閒農業為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北宜高速公路通車前後經濟效益之差異性分析 -以宜蘭縣休閒農業為例 "

Copied!
12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宜蘭大學應用經濟學系 碩士論文

Department of Applied Economics National Ilan University

Master Thesis

北宜高速公路通車前後經濟效益之差異性分析 -以宜蘭縣休閒農業為例

A Difference Analysis on the Economic Benefits Before And After the Opening of Taipei-Ilan Freeway

—An Example from the Leisure Agriculture in Ilan County

指導教授:陳凱俐 博士

Advisor :Kai-Lih Chen Ph.D

研究生:李玉玲 撰

Graduate Student :Yu-Lin Lee

中華民國九十七年六月

June 2008

(2)
(3)
(4)
(5)

謝誌

研究所兩年,論文終於成功完成了,首先,要感謝的是我的家人,如 果沒有他們的支持下,學生是沒辦法毫無旁貸的全力以赴完成碩班的學 業,更是無法克服在論文進行不順時所帶來的挫折感,感謝你們。

接著要感謝的是最敬愛的指導教師陳凱俐老師及隨時支援學生統計上 所有問題的豐政老師,感謝您們雖然是極度忙碌,但總是給學生最用心、

詳盡、專業的指導,萬分感激。再來,要感謝雲雀老師,總是最懂得學生 在需要激勵時出現,然後不斷的鼓勵學生。另外,要感謝學生的口試老師 陳郁蕙老師及吳中峻老師,在百忙之中,前往來指導學生,讓學生的論文 更加提高完整性。

最後,要感謝一直在同一個研究室打拼的同學,綺貞、宛瑩、可欣、

佳芳、相墏,研究所一路走來的風風雨雨,還好有你們的相陪,讓我回憶 起這兩年,除了一起全力以赴趕論文的畫面以外,更多的是大伙兒相處時 的歡樂時光。另外,感謝碩一的學弟妹們,孟萱、維貞、文政、志華、郁 琳、瑋澍,因為你們的積極態度,讓我時時的提醒自己、督促自己,不斷 的加油再加油,感謝大家,謝謝!

(6)

論文摘要

北宜高速公路通車對宜蘭縣觀光相關產業究竟是正面或是負面影響,

眾說紛紜;財政部國稅局宜蘭分局的資料顯示,通車前營業稅逐年遞減,

在通車後則出現逆轉,成長0.5%,但旅館及民宿業卻頻頻抱怨住房率大幅 下降。從種種數據可得知,北宜高的通車前後,的確為宜蘭觀光產業帶來 改變。而休閒農業一直是宜蘭觀光產業中重要的一環,因此本研究以休閒 農業為例,探討北宜高速公路通車前(2004-2006 年)及通車後(2007 年)

在經濟效益上的變動情形,並以兩獨立群體比例差分別檢定通車後遊客在 休閒農業場所內以及非宜蘭遊客在宜蘭縣內住宿與其他花費之消費比例是 否具明顯改變,同時亦以非獨立樣本比率數的卡方檢定(McNemar 或 Symmetry 檢定),驗證通車後消費行為是否具明顯改變。

研究結果顯示,2004-2007 年間每年遊客人數的成長呈遞增;在貨幣收 益方面,休閒農業場所內僅2005 年微幅下降,大多呈現成長(2005 年下降 1.72%、2006 年上升 72.62%、2007 年上升 40.34%);在遊憩效益方面,雖 然2004 年至 2007 年在休閒農業場所內呈現成長(分別上升 15.56%、46.01

%、3.77%),但進一步比較平均每位遊客的遊憩效益,發現僅 2005 年呈現 成長(14.37%),2006 及 2007 年皆為微幅下降(3.28%、7.62%)。而在遊 客旅遊支出行為方面,在顯著水準0.05 下,「特產及紀念品」的支出比例,

通車後(45.18%)明顯高於通車前(31.60%);「餐飲」的支出比例,通車 後(23.65%)明顯低於通車前(30.32%)。此外,本研究於 2007 年問卷中 增加了北宜高通車前後預期與實際行為的調查,根據研究結果顯示,在顯 著水準0.05 下,北宜高速公路通車前後的各項消費行為皆具有明顯的改變。

根據以上的研究結果,可釐清北宜高速公路通車後對宜蘭觀光相關產 業的影響,提供政府在推動產業政策上參考依據。

關鍵詞:北宜高速公路、休閒農業、經濟效益、差異性分析

(7)

Abstract

Opinions are widely divided between whether the opening of the Taipei-Ilan Freeway to traffic renders negative or positive effects on the leisure industry in Ilan County.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Ilan Branch Bureau of the National Tax Administration of the Ministry of Finance shows that the sales tax before opening to traffic decreases yearly but after the opening, a 0.5% growth is regained. However, hotels and private house lodging operators complain frequently that the lodging rate declines in a large scale. Overall, the opening of Taipei-Ilan Freeway does bring changes to the leisure industry in Ilan. Since leisure agriculture plays an important roll in Ilan’s leisure industry, it was used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the economic benefit changes before (2004-2006) and after (2007) the opening of the Freeway. Tests were conducted o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percentage change of the two independent groups on whether there is significant change on the spending ratio of tourists in the leisure farm and tourist lodging inside Ilan County and other expenditure, and on whether there is significant change on the expenditure behavior of tourists based on Chi-square test of non-independent sample percentage (McNemar or Symmetry test).

The result shows that from 2004 to 2007, number of tourists increases progressively every year and also the monetary benefit, except a slight drop in 2005 in leisure farm (fall by 1.72% in 2005, rise by 72.62% in 2006 and rise by 40.34% in 2007). In the aspect of recreational benefit, there was growth in the period from 2004 to 2007 (15.56%, 46.01%, and 3.77%, respectively), yet by conducting further comparison on the average recreational benefit of each tourist reveals that 2005 was the only year which the benefit did grow (14.37%) and the other two years perform slight drops (3.28% in 2006, and 7.62% in 2007). In the aspect of tourist expenditure, under the significant level α =5%, the expenditure ratio of “special product of the area and souvenirs" after the

(8)

opening is obviously higher (45.18%) than before the opening (31.60%); the ratio of “food and drink" after the opening is obviously lower (23.65%) than before the opening (30.32%). Finally, in the 2007 questionnaire of this research, questions were added in survey on the expected and actual behaviors before and after the opening of the freeway. Results indicate that under the significant level of α=5%, various consumer behavior before and after the opening of the freeway are of significant difference.

Results from this research clearly reveal the effect on leisure industries in Ilan after the Taipei-Ilan Freeway opened to traffic and can provide the government references while implementing the industry policy.

Key word: Taipei-Ilan Freeway, leisure agriculture, economic benefit,

difference analysis

(9)

目錄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2

第三節 研究流程及架構... 2

第貳章 宜蘭縣休閒農業發展概況及經濟效益... 5

第一節 休閒農業的意義... 5

第二節 臺灣休閒農業發展概況... 8

第三節 宜蘭縣休閒農業發展概況... 21

第四節 國內經濟效益評估之實證研究... 30

第參章 北宜高速公路開設歷程及其影響... 39

第一節 北宜高速公路開設歷程... 39

第二節 北宜高速公路通車前專家學者預期影響相關文獻 ... 42

第三節 北宜高速公路通車後實際狀況之相關文獻... 48

第肆章 研究方法... 55

第一節 抽樣設計及問卷設計... 55

第二節 經濟效益評估方法... 60

第三節 統計檢定方法... 66

第伍章 研究結果... 71

第一節 2004 年至 2007 年經濟效益結果比較... 71

第二節 通車前後之消費結構比較-以遊客各項活動支出比例估計 .. 77

第三節 通車前後消費行為之比較分析... 80

第陸章 結論與建議... 87

第一節 結論... 87

第二節 建議... 89

(10)

中文部分... 91

英文部分... 99

網路資訊... 99

附錄 1 2004 年宜蘭縣休閒農業據點遊客問卷... 100

附錄 2 2005 年宜蘭縣休閒農場遊客問卷... 103

附錄 3 2006 年宜蘭縣休閒農場遊客問卷... 106

附錄 4 2007 年宜蘭縣休閒農業遊客問卷... 108

(11)

表目錄

表2- 1 國內各研究學者對休閒農業的相關定義表 ... 6

表2- 2 臺灣休閒農業發展歷程表 ... 10

表2- 3 臺灣休閒農業發展的政策表 ... 11

表2- 4 2004 年休閒農場家數及比例 ... 17

表2- 5 休閒農業場家是否具有住宿、餐飲、農業及生態體驗等設施 ... 18

表2- 6 2004 年臺灣休閒農業主要的體驗活動或營運項目 ... 18

表2- 7 2005 年休閒農業場家數及比例 ... 20

表2- 8 「蘭陽農業旅遊手冊」依行政區及休閒農業活動分類之農場數一覽 表... 24

表2- 9 2003 年至 2007 年宜蘭縣休閒農業調查家數 ... 26

表2- 10 宜蘭縣各休閒農業場所經營種類及項目之百分比 ... 27

表2- 11 宜蘭縣准予籌設及取得許可證一覽表 ... 29

表2- 12 2003 至 2007 年宜蘭縣休閒農業與 2000 至 2007 年宜蘭綠色博覽 會之總貨幣收益... 31

表2- 13 國內及宜蘭地區遊憩效益實證研究結果 ... 32

表2- 14 2003 年至 2007 年宜蘭縣休閒農業與綠色博覽會之遊憩效益 .... 38

表3- 1 宜蘭交通史... 40

表3- 2 宜蘭縣民眾對北宜高速公路通車後的看法 ... 46

表3- 3 2005 年與 2006 年宜蘭縣各月份觀光人次表 ... 52

表3- 4 北宜高通車前預期與通車後實際狀況之正負面影響 ... 53

表4- 1 2004-2007 年各行政區有效樣本數 ... 56

表4- 2 三種非市場價值評估法內涵之比較 ... 61

表4- 3 旅遊成本法遊憩效益評估模型比較 ... 65

表5- 1 2004 年至 2007 年休閒農業場所內貨幣收益比較表 ... 71

(12)

表 5- 2 2004 年至 2007 年休閒農業場所內實質貨幣收益比較表-以 2006

為基期... 72

表5- 3 2004 年至 2007 年周邊收益比較表 ... 73

表5- 4 2004 年至 2007 年實質周邊收益比較表 ... 74

表5- 5 2004 年至 2007 年休閒農業場所內遊憩效益比較表 ... 75

表5- 6 2004 年至 2007 年非宜蘭遊客在宜蘭遊憩效益比較表 ... 76

表5- 7 通車前後休閒農業場所內支出比例差檢定結果 ... 77

表5- 8 通車前後各年度休閒農業場所內支出比例差檢定結果 ... 78

表5- 9 通車前後非宜蘭遊客自由行在縣內的支出比例差檢定 ... 79

表5- 10 2007 年遊客通車前後消費行為之變化 ... 81

表5- 11 2007 年與 2005 年「旅遊型態」之預期與實際行為 ... 84

表5- 12 2007 年與 2005 年「使用交通工具」之預期與實際行為 ... 84

表5- 13 2007 年與 2005 年「行程安排」之預期與實際行為 ... 85

表5- 14 2007 年與 2005 年「全程天數」之預期與實際行為 ... 85

表5- 15 2007 年與 2005 年遊客「是否更有意願前來宜蘭」及「全程天數」 之比例差檢定... 86

(13)

圖目錄

圖1- 1 研究架構圖... 4

圖2- 1 1989-2004 年休閒農場設立場數統計圖... 15

圖2- 2 1989-2004 年休閒農場設立累積場數統計圖... 15

圖4- 1 旅遊需求的消費者剩餘 ... 62

(14)

第壹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臺灣自1998 年實施週休二日制以來,民眾增加不少休閒時間,隨著休 閒意識抬頭,休閒生活的安排成為一門重要的學問。在都市地區人口快速 成長、綠地空間不敷使用下,越來越多的都市人走入附近的鄉村農園,參 與與農業相關的遊憩體驗活動,結合農業生產、農產加工、農村文化及遊 憩服務等層面的新興產業—休閒農業因而蓬勃發展。

宜蘭地區由於受中央及雪山山脈的阻隔,經濟發展一直受到限制,因 此,農政單位積極的輔導農民轉型經營休閒農業,使農業和遊憩資源得以 充分利用,藉此增加農業整體的經濟效益。宜蘭縣發展休閒農業一直為產、

官、學界所重視,也是中央及其他各地方縣市作為發展休閒農業的楷模。

2006 年 6 月北宜高速公路通車迄今已逾一年,報章雜誌對「北宜高速公路 通車對宜蘭產業之影響」有許多報導與討論,但尚無定論。財政部國稅局 宜蘭分局表示通車前營業稅逐年遞減,北宜高通車後營業稅則出現逆轉呈 現0.5%的小幅成長,但旅館及民宿業者則表示住房率大幅下降。依據交通 部國道新建工程局 2007 年元月份的統計,臺北宜蘭間雙向交通量較 2006 年元月份約成長35.7%-48.9%,宜蘭花蓮間則成長約 12.6%-25.4%,顯 示自北宜高速公路通車後,交通量明顯有所增加。另外,根據宜蘭縣政府 資料顯示,通車後的年遊客人次比通車前大幅成長 45.67%(以 2006 年 6 月至2007 年 5 月與前一年度同期間作比較)。如果僅就門票收入單項比較,

通車後比通車前成長 31.76%,重要節慶期間,成長更高達 53%至 73%,

從種種數據可得知,北宜高速公路通車,的確為宜蘭帶來較多的遊客,但 對於宜蘭相關產業的經濟效益是否有正面影響及遊客消費行為是否有所改 變等問題,則值得更深入探討。

由上述雖可發現,交通建設對於地方產業發展是重要因素之一,但對

(15)

地方觀光相關產業卻有呈現正負面效益評價不一的情形,然而有關北宜高 通車後對整個宜蘭地區觀光產業影響之相關學術研究或探討很少,復以休 閒農業一直是宜蘭觀光產業中重要的一環;因此,本研究以宜蘭縣休閒農 業為研究對象,進行北宜高速公路通車前後宜蘭縣休閒農業經濟效益等相 關議題的研究與分析。

第二節 研究目的

基於以上的研究背景及動機,本研究以宜蘭縣休閒農業為例,期待達 到下列之研究目的:

一、 分析探討北宜高速公路通車前後宜蘭休閒農業經濟效益變動情形。

二、 探討遊客在休閒農業場所內及非宜蘭遊客在宜蘭縣內住宿與其他花 費之消費比例是否明顯改變。

三、 探討非宜蘭遊客在「來宜蘭遊玩意願」、「旅遊型態—自由行或團體 旅遊」、「使用之交通工具」、「開自用車者使用之道路」、「行程安排—

專程或順道」、「全程天數—當天往返或在宜蘭住宿」等消費行為,

在北宜高速公路通車前後是否有明顯改變。

根據本研究的分析結果,釐清北宜高速公路通車後對宜蘭觀光相關產 業的影響,提供政府在推動產業政策上的參考依據。

第三節 研究流程及架構

本研究首先確認研究主題,再彙整 2004 年至 2007 年宜蘭縣休閒農業 經濟效益評估之研究資料,取得遊客支出、貨幣收益、遊憩效益及消費行 為等調查資料,並加以核對補正,以使各年度具有相同的比較基準;並以 2006 年為劃分點,將研究資料區分成兩群進行比較分析工作,其中 2004 年 至 2006 年屬北宜高速公路通車前資料,而 2007 年為北宜高速公路通車後 資料,利用SAS統計軟體為分析工具,進行通車前後經濟效益、消費比例及 非宜蘭遊客消費行為等三大部分的議題,進行通車前後差異性比較,最後

(16)

進行分析並撰寫研究報告,同時針對宜蘭縣休閒農業場所提出具體建議。

具體而言,本研究架構如圖1- 1。

本研究除了本章緒論外,第二章就臺灣及宜蘭縣休閒農業發展情況及 經濟效益相關文獻內容加以說明,第三章針對北宜高速公路通車對宜蘭縣 之影響進行相關文獻彙整,第四章則針對本研究之研究方法加以說明,第 五章為實證結果,第六章為本研究之結論與建議。

(17)

2004 年至 2007 年宜蘭縣休閒農業經濟效益評估研究資料 1.遊客支出調查資料

2.貨幣收益調查資料 3.遊憩效益調查資料

4.北宜高通車前後消費行為調查資料(2005 年、2007 年)

2004-2006 年北宜高通車前

以2006 年作劃分

實證結果

結論與建議

1. 經濟效益(包含貨幣收 益及遊憩效益)

2. 全體遊客休閒農業場 所內及非宜蘭遊客在 宜蘭縣內之消費結構 3. 非宜蘭在宜蘭之消費

行為 研究方法

緒 論

文獻回顧 宜蘭縣休閒農業

2007 年北宜高通車後

分析與比較 1. 差異性分析(比例

差檢定)

2. McNemar 或 Symmetry 配對檢 定

3. 適合度檢定

北宜高速公路

圖1- 1 研究架構圖

(18)

第貳章 宜蘭縣休閒農業發展概況及經濟效益

本章首先彙整各專家學者對休閒農業的定義,並且說明臺灣休閒農業 的發展背景及概況,同時亦探討宜蘭縣休閒農業的發展情況及經濟效益。

至於北宜高速公路通車對宜蘭觀光相關產業的探討,則在第三章中對相關 文獻加以整理。

第一節 休閒農業的意義

休閒農業一詞最早出現於1989 年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以下簡稱農委會)

委託臺灣大學農業推廣學系主辦的「發展休閒農業研討會」,會議中訂定出

「休閒農業」的明確定義,後續隨著休閒農業的興起至近期的穩定發展,

無論是政府單位或學者專家對「休閒農業」一詞的看法各有不同,為了突 顯各自見解之不同,以下依年份的遠近順序,彙整各年度學者專家對休閒 農業的定義,詳見表2- 1。而學術界最常採用之定義為農委會公布實施的「農 業發展條例」(2000)第三條第五款及「休閒農業輔導管理辦法」(2000)

第三條第一款均延續「發展休閒農業研討會」的觀點,將「休閒農業」定 義為:「利用田園景觀、自然生態及環境資源,結合農林漁牧生產、農業經 營活動、農村文化及農家生活,提供國民休閒,增進國民對農業及農村之 體驗為目的之農業經營。」本研究亦採用學術界最常採用之定義。

綜合各專家學者觀點及農業發展條例之定義,進一步休閒農業與傳統 農業之差異,在於傳統農業主要是在提供基本需要的滿足,因此所提供的 產品多為初級原料,屬於初級產業,而休閒農業的核心產品則是農業的經 營及農村的生活,是一種生產過程與生活方式體驗,以農村特有的傳統人 文精神及自然景觀資源,達到休閒農業生產、生活、生態三者相輔相成之 形式,因此除了包括初級產業外,也提升至二級農產加工及三級服務產業,

成為同時含括一、二、三級的特殊產業,不但擴大了農業經營的範圍,也 提升了農業服務的層次。

(19)

表2- 1 國內各研究學者對休閒農業的相關定義表

專家學者 年代 定義

發 展 休 閒 農 業 研 討 會

1989

利用農村設施、農村空間、農業生產的場地、產品、農業 經營活動、生態、農業自然環境及農村資源,經過規劃設 計,以發揮農業與農村休閒遊憩功能,增進國人對農業與 農村之體驗,提升遊憩品質並提高農民收益,促進農村發 展。

江榮吉 1989

結合生產、生活、生態三生一體的農業,在經營上更是結 合了農業生產、農產加工及遊憩服務的「六級產業」,其形 成是相加的,但其效果卻是相乘的。因此,休閒農業是農 場經營管理業務的擴大和延伸,凡是為觀光或休閒體驗而 經營的農場,就是觀光或休閒農場,探討這種農業的經營 管理就是休閒農業。

孫樹根 1989 以農業生產為基礎,以提供休閒服務為輔,不但要生產出 某種形式的農產品,而且還要提供休閒服務產出。

徐明章 1995

在發展之初並無具體的內涵及定義,凡是在農業初級生產 過程中,帶入一些非農業活動,不論其屬商業、教育或其 他性質,只要提供休閒活動者,皆屬之。

陳凱俐 1996

提供國人體驗農村生活、摘採農產品以及兼具旅遊的事 業,依場地、環境等不同特性提供不同服務,有僅利用農 場產品者,有僅利用土地者,亦有綜合各種資源合併使用 者。

鄭健雄

陳昭郎 1996

主要是結合農業和農村等有形資源及其背後隱含的休閒觀 光、教育體驗與經營管理能力等無形資源所形成的一種新 興休閒服務產業。

林梓聯 1998

係利用農村自然環境、景觀、生態、農村設備、農村空間、

農特產品及文化資源等,經過規劃設計,以發揮農業與農 村觀光休閒旅遊功能,增進國人對於農業與農村田園生活 的體驗。

鄭健雄 1998

由從事農業生產活動、過著農村生活的農民們,他們以原 有的農業生產和農村生活的場地,配合著當地的地形、氣 候、地壤、水文等自然環境,經由適當的規劃設計,從事 鄉土性的休閒服務業,進而發揮鄉土的休閒功能。

(20)

表2-1 國內各研究學者對休閒農業的相關定義表(續)

專家學者 年代 定義

劉健哲 1999

以農村發展的角度探討所謂休閒農業應該是「利用農業環 境的獨特性(包括農村的自然物資與景觀等)、農業生產的 多樣性(如農產、園藝、林牧漁業經營場所等)、農村文化 的鄉土性(農村建築、聚落、廣場、街道、田野溪流、農 耕景象等)等各項農業與農村的豐富資源、提供市人或旅 遊者閒暇時調劑身心、享受綠意盎然的田野風光,體驗農 村生活的樂趣,以達到休閒渡假目的的一種事業」。

行 政 院 農

委會 2000

利用田園景觀、自然生態及環境資源,結合農林漁牧生產、

農業經營活動、農村文化及農家生活,提供國民休閒,增 進國民對農業及農村之體驗為目的之農業經營。

邱湧忠 2000

將生產性的農業經營提供觀光遊憩之用,除創造農村就業 機會外,也有助於農民所得的提高,也助長國人戶外休閒 及遊憩的風潮發展。

鄭智鴻 2000

一種運用農村自然生態、人文環境為資源,經過特殊的設 計規劃與經營管理,提供一般大眾充滿農業特色的休閒活 動機會與場所的農業經營方式。

黃光政 2001

是農業和休閒遊憩相結合的事業,也是農業生活化為主 軸,兼顧生產事業活動性和生態環境相容性功能的農業經 營,從居民參與休閒農業的目的而言,主要是在於休憩遊 憩、農業體驗、觀光消費、渡假、休養、健康、活絡其身 心機能的知性、感性和活動性。

莊振成 2002 具獨特性、多樣性、鄉土性、優美性等,有無形、無法移 動、獨特、及鄉土服務特性。

李榮華 2003

以農業資源(包括環境、產物)為基礎,提供休閒、遊憩 之使用。故就資源性質而言,休閒農業兼具農業和休閒的 特性。

黃振恭 2004

若以經營形態來看,休閒農業是以「以農業生產、生活、

生態等農業資源為基礎,以服務觀點提供遊客一種遊憩方 式,其中,包含農事上之體驗、教育、餐飲、住宿等觀光 活動,並以增進農村收益之農業經營方式」。

胡浩軒 2004 整合農業無形資源及教育性質、觀光遊憩等有形資源所形 成的一種新興的休閒產業。

(21)

表2-1 國內各研究學者對休閒農業的相關定義表(續一)

專家學者 年代 定義

郭乃文 2004 以農業及農村資源,與服務業結合,以農業生活型態、環 境及生產作接合。

郭煥成

劉盛和 2004 有效開發資源、與旅遊結合,建立新模式。提升就業及經 濟收入,促進交流,保護及改善農業環境。

蔡銪峰 2004

在既有農業生產活動之下,以農村資源及環境特色為經營 主體的新興農業經營形態,藉由既有農業生產活動規劃並 輔以相關設施的提供,滿足民眾於農場從事休閒及遊憩的 機會。

陳墀吉

陳德星 2005

一種運用農村生態、人文環境為資源,經過特殊的規劃設 計與經營管理,提供一般大眾充滿農業特色的休閒活動機 會與場所的農業經營方式。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第二節 臺灣休閒農業發展概況

休閒農業最早可追溯自1965 年代開發阿里山森林遊樂區開始,其中歷 經觀光花園、觀光茶園、市民農園等時期的演變,而自1989 年行政院農業 委員會委託國立臺灣大學農業推廣學系召開「發展休閒農業研討會」,並於 次年開始推動「休閒農業發展計畫」,成為臺灣發展休閒農業活動的緣起。

依據段兆麟(2006)的探討,臺灣休閒農業興起的原因可概略劃分為 供給及需求兩因素,供給方面,歸於生產者面臨的困境,臺灣農業在 1960 年代後期,開始遲緩成長,於是農業部門由支持部門轉為受補貼部門。由 於1990 年臺灣參與關貿協定(GATT)及 2002 年世界貿易組織(WTO),

讓原本開始沒落的傳統農業,在開放的國際市場中更加艱困,受到內部及 外部環境的劇烈衝擊下,傳統農業進行轉型、調整結構是必然的趨勢,藉 以提高競爭力、增加農民所得。需求方面,歸於消費者習性的改變,近年 來國民所得提高、週休二日制的實施,使得旅遊風氣逐漸興起,而都市環 境的惡化,再加上國民知識水準提高,轉向追求知性、自然、教育意義及

(22)

特色的休閒旅遊方式,因此考慮選擇具有遊憩、教育、環保、文化、社會、

健康、城鄉交流等功能的休閒農業,故在供需兩方面因素構成之下,也造 就臺灣休閒農業逐漸蓬勃發展。

發展休閒農業一直為政府推動的重要農業施政之一,以下針對臺灣休 閒農業的發展歷程及政策加以說明。

一、 臺灣休閒農業發展歷程

臺灣休閒農業發展至今已有數十年日益發展,依照休閒農場發展歷程 的特徵,可分為萌芽期、成長期、發展期等 3 時期,萌芽期從創立第一家 休閒農場開始,此期為時約16 年,完全是由農民自發性的嘗試,目的在藉 著開放農園供人採摘而節省人力,又可吸引遊客的興趣,而達到增加收入 的目標,以求農業發展的第二春。接著進入第二期休閒農業探索期,此階 段的開端是因1980 年臺北市政府在木柵推行觀光茶園計畫,此為政府單位 投入休閒農業揭開了序幕,隨著彰化縣農會東勢林場、臺南縣農會走馬瀨 農場、宜蘭縣香格里拉農場等三大農場成立及帶動下,臺灣休閒農業開始 蓄積起一股衝勁。接著進入休閒農業倡導期,此階段的開端是1989 年因「發 展休閒農業研討會」中確定「休閒農業」的名稱,這項訂名對於休閒農業 的定位與走向產生關鍵性的影響,並從此階段開始,農業界人士及社會積 極投入休閒農業,代表農業轉型發展的迫切性及民眾自然生態旅遊及農業 體驗的高度需求,緊接著經歷了休閒農業茁壯期、發展期至今,可以明確 的觀察到由傳統農業提升轉型為休閒農業的整個產業的變遷(段兆麟,

2007),詳見表2- 2。而根據行政院農委會休閒農業服務網公布,截至於 2008 年4 月底,全臺灣休閒農場有 1,100 多家,通過申請,經由農委會准予籌設 的有366 家,其中有 149 家已經通過正式評鑑,取得許可登記證。

(23)

表2- 2 臺灣休閒農業發展歷程表

時期 年代 內容 成立

家數 1965 林業單位開發阿里山森林遊樂區,發展多目標功

能的林業經營,提供國人遊樂活動。

1976 闢建田尾公路花園的環園公路,國內首座公路花 園形成。

1976 大湖草莓園開放觀光採果,興起農業結合觀光旅 遊風氣。

萌芽期 1980 年前 (觀光農園

草創期)

1980 臺北政府在木柵創辦觀光茶園,此為政府推廣休 閒農業的肇始。

33

1981 將觀光茶園經營模式推廣到全臺北市的觀光農 園。

1982

臺灣省執行「發展觀光農業示範計畫」,在各縣 市開始大力推動觀光農園,奠定休閒農業發展基 礎。

1984 彰化縣農會「東勢林場」正式營運,為休閒農業 發展作啟發作用。

1988

1. 臺南縣農業「走馬瀨農場」正式營運,從農業 經營轉型為觀光休閒服務,提供多元的服務。

2. 宜蘭縣「香格里拉休閒農業」開始營運。

成長前期 1980–1989 年

(休閒農業 探索期)

1989 民間開始響應休閒農業,如苗栗縣南庄鄉三魚 湖、獅潭鄉仙山綜合農園遊樂區等地區。

141

1990 行政院農委會開始將休閒農業的發展列入農業 政策。

1992 宜蘭縣頭城休閒農場開始營運。

成長中期 1989–2000 年

(休閒農業

倡導期) 1994 桃園縣龜山鄉成立臺灣第一個市民農園。

610

成長後期 2000–2003 年

(休閒農業 茁壯期)

2002

行政院農委會將「一鄉一休閒園區」計畫改為「休 閒農漁園區計畫」,增加區內軟體等各項資源,

並以策略聯盟方式構成園區。

1021

(24)

表 2-2 臺灣休閒農業發展歷程表 (續)

時期 年代 內容 成立

家數

發展期 2004 年–迄今

(休閒農業 發展期)

2004

1. 2004、2006 年「休閒農業輔導管理辦法」先後 修訂三次,主要精神在提升服務品質,促進穩 定發展,鼓勵創意發揮,參加國際旅展等,試 辦長宿休閒,都在帶動提升品質,並且規劃品 質的認證。

2. 輔導休閒農場申請籌設及登記,達成合法化經 營。

3. 規劃與推動具國際觀光水準的休閒農業區,以 提升區域性休閒農業品質。

1102 (2004)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自段兆麟(2006)、段兆麟(2007)、吳美華(2007)

二、 臺灣休閒農業發展政策

從1980 年由臺北政府在木柵創辦觀光茶園開始,為公部門投入推廣休 閒農業揭開序幕。政府方面不僅提供硬體、軟體等資源協助輔導轉型,在 政策法規方面,從 1992 年由農委會訂定「休閒農業區設置管理辦法」,規 定面積50 公頃以上為設置休閒農業區的條件,為臺灣針對發展休閒農業的 首部法規,至 1999 年制定「休閒農業輔導辦法」,2000 年制定「休閒農業 輔導管理辦法」為休閒農業的母法,期間經歷過多次修訂,至今已逐漸具 體化,休閒農業相關政策法規的發展,詳見表2- 3。

表2- 3 臺灣休閒農業發展的政策表

年代 政策法規 內容

1989

1. 農委會頒布實施「森林遊樂 設置管理辦法」

2. 農委會委託臺灣大學農業推 廣系舉辦「發展休閒農業研 討會」,確定「休閒農業」名 稱。

農委會開始積極執行休閒農業相 關計畫:

1. 組成發展休閒農業策劃諮詢小 組。

2. 研訂休閒農業輔導法規。

3. 加強宣導工作。

(25)

表2-3 臺灣休閒農業發展的政策表(續)

年代 政策法規 內容

1989

4. 加強教育訓練。

5. 休閒農業教育與研究,增進學 理基礎。

1990 農建計畫中增設「發展休閒農 業計畫」

積極輔導休閒農業之發展,自此 臺灣邁入推展休閒農業時代。

1992 農委會訂定「休閒農業區設置 管理辦法」

規定面積50 公頃以上為設置休閒 農業區的條件。

1995 「農業政策白皮書」-整體規 劃農漁村社區

依據地區農業特色及景觀資源,

規劃發展休閒農業及娛樂漁業。

1996

農委會將「休閒農業區設置管 理辧法」修定為「休閒農業輔 導辦法」,並編定休閒農業工作 手冊。

區分「休閒農業區」及「休閒農 場」的概念與不同輔導方式。

1997 「跨世紀農業建設方案」-推 動兼顧人文與自然的農漁建設

整體規劃休閒農業區,擴大輔導 休閒農園、觀光及娛樂漁業之發 展,提升服務品質及經營管理能 力。

1999 農委會修定「休閒農業輔導辦 法」

規定休閒農場土地得予變更,並 對已經營之休閒農場列入專案輔 導。

2000

1. 「農業發展條列」增列關於 休閒農業的基本規定。

2. 農委會制定「休閒農業輔導 管理辦法」。

3. 發布「休閒農場建築物設計 規範」。

4. 公布「觀光農園標章使用要 點」。

放寬申請休閒農場的面積規定。

(26)

表2-3 臺灣休閒農業發展的政策表(續 一)

年代 政策法規 內容

2001

1. 行政院經建會公布「國內旅 遊發展方案」,中將「輔導建 設農漁牧休閒渡假區」列為 重點工作。

2. 交通部觀光局訂定「邁向二 十一世紀農業新方案」-發 展本土、生態、三度空間的 優質觀光新環境

3. 農委會推行「一鄉一休閒農 漁園區」計畫。

1. 揭櫫推動文化、生態、健康旅 遊發展策略。

2. 加強農漁村組織及推廣教育訓 練功能,發展當地農漁產業文 化、休閒農業、以及兼顧自然 保育與景觀維護。

3. 一 個 鄉 鎮 設 置 一 個 園 區 為 原 則。

2002

1. 行政院字第 0910027097 號 函核定「挑戰2008 國家發展 重點計畫」。

2. 交通部觀光局公布「民宿管 理辦法」。

3. 農委會開始進行「休閒農漁 園區」計畫。

4. 實施休閒農業區劃定審查作 業要點。

將「發展休閒農業計畫」納入「新 故鄉社區營造計畫」,同時配合

「觀光客倍增計畫」辦理。

2004

1. 農委會修訂「休閒農業輔導 管理辦法」及其他相關法規。

2. 行政院台經字第 0930051134 號函核定「服務業發展綱領 及行動方案」

3. 農委會委託臺灣休閒農業學 會舉辦法休閒農業場家全面 性調查,及優良休閒農場評 鑑。

將「規劃與推動具國際觀光水準 之休閒農業區」列為觀光及運動 休閒服務業主軸措施。

(27)

表2-3 臺灣休閒農業發展的政策表(續二)

年代 政策法規 內容

2005–2008

1. 繼續舉辧優良休閒農場評 鑑。

2. 開始進行休閒農業區評鑑。

3. 農委會提出「中程施政計 畫」。

中 程 施 政 計 畫 當 中 策 略 績 效 目 標:

1. 營造鄉村新風貌,加漁業多元 化 經 營 建 設 , 發 展 休 閒 農 漁 業,開發地方創意農特產品,

創造農村就業機會,鼓勵農村 子弟根留故鄉。

2. 發展森林旅遊,引進民間投資 建設及經營管理。

3. 推廣多媒體網路電話旅遊導覽 系統,建立休閒農漁業電子化 運籌體系。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自陳昭郎(2005)、段兆麟(2006)、段兆麟(2007)、吳美華(2007)

由以上說明可知,臺灣休閒農業由早期農民自發性的嘗試,而後加上 政府部門提供輔導協助下,至今發展歷程一路走來日益成長。而在政策面,

政府單位從輔導農民轉型的輔導辦法至辦理休閒農業區評鑑的規範,顯示 此產業不再只重視於追求產業擴大,更著重提升休閒農業之品質,突顯此 產業趨向成熟歷程,無論是從發展歷程,還是從政府政策等兩方面,都可 看得出發展休閒農業是政府農業發展的一貫政策,更彰顯出傳統農業轉型 為休閒農業是必然的趨勢。

三、 臺灣休閒農業發展情形

依據2004 年行政院委託臺灣休閒農業學會辦理「休閒農業場家全面性 調查」的報告指出,從1989 年至 2004 年全臺灣休閒農場累積家數共有 1,102 場,從圖2-1 及 2-2 顯示,臺灣休閒農業家數一路呈現遞增,尤其是從 1999 年至2001 年設立家數的成長率分別約為 50.82%、38.04%、14.96%,雖然 近兩年的休閒農場家數增加速度有呈現趨緩,但大致仍具有一定的成長幅 度,顯然休閒農業的產業發展相當看好,吸引大量業者投入,因此可看出

(28)

農業轉型發展的主要趨勢(段兆麟,2006),詳見圖 2- 1及圖 2- 2。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8 33

21 28

46

33

42 45

60 61 92

127 146

138

66

15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年度

圖 2- 1 1989-2004 年休閒農場設立場數統計圖 資料來源:段兆麟(2006)

1102 1021 1087

737 883

518 610

457 394

352 310

149 182

203

231 277

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98 9

199 0

199 1

199 2

199 3

199 4

199 5

199 6

199 7

1998 199

9 200

0 200

1 200

2 200

3 200

4 年度

累 積 家 數

圖 2- 2 1989-2004 年休閒農場設立累積場數統計圖 資料來源:段兆麟(2006)

(29)

為了更進一步了解全臺灣休閒農業近年的經營情形,本研究彙整 2004 年、2005 及 2006 年全臺灣休閒農業之相關調查及文獻,整理如下。

(一) 2004 年休閒農業場家全面性調查計畫

根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委託農業發展計畫「2004 年度休閒農業區評鑑 及產值調查計畫-產值調查部分」,透過調查及訪問的方式,全面性了解目 前經營與休閒農業相關業務的場家。調查結果得知休閒農場共1,102 場,發 展多集中於北區(44.7%),其中,以宜蘭縣 128 場居首位,南投縣 100 場 居次,二縣場數共佔五分之一,詳見表2- 4。另外針對農場內的設施以及目 前主要的體驗活動或營運的項目進行調查,根據結果顯示,在農場內設施 方面,休閒農場擁有的設施以餐飲設施最多為 631 場,佔 57.3%,其次為 農業及生態體驗設施者 459 場,佔 41.7%,再者為住宿設施者 334 場,佔 30.3%,詳見表 2- 5。在體驗活動或營運的項目方面,以教育解說最多,有 953 場,佔 86.5%、其次是教學體驗 703 場,佔 63.8%,詳見表 2- 6。無論 從休閒農場的設施或是農場的經營項目,從2004 年度就可看出全臺灣休閒 農業經營的用心才顯得如此的豐富性。

最後,根據統計結果,臺灣地區休閒農業全年的遊客規模約為4,913 萬 人,營收項目分為門票、餐飲、住宿及在場銷售收入等,則全場年總收入 總額為45 億元。平均每場年總收入為 409 萬元(陳昭郎和段兆麟,2004)。

(30)

表2- 4 2004 年休閒農場家數及比例

地區別 縣市 場數 百分比

宜蘭縣 128 11.6%

基隆市 10 0.9%

臺北市 91 8.3%

臺北縣 65 5.9%

桃園縣 94 8.5%

新竹縣 34 3.1%

苗栗縣 70 6.4%

小 計 492 44.7%

臺中縣 74 6.8%

臺中市 24 2.2%

南投縣 100 9.1%

彰化縣 62 5.6%

雲林縣 55 5.0%

小 計 315 28.7%

嘉義縣 37 3.4%

臺南縣 56 5.1%

高雄市 6 0.5%

高雄縣 38 3.4%

屏東縣 33 3.0%

澎湖縣 9 0.8%

小 計 179 16.2%

花蓮縣 50 4.5%

東區

臺東縣 60 5.4%

小 計 110 9.9%

金門縣 6 0.5%

合 計 1102 100.0%

資料來源:行政院農委會(2004)

(31)

表2- 5 休閒農業場家是否具有住宿、餐飲、農業及生態體驗等設施

設施項目 住宿 餐飲 農業及生態體驗

場數 百分比 場數 百分比 場數 百分比 是 334 30.3% 631 57.3% 459 41.7%

否 768 69.7% 471 42.7% 643 58.3%

合計 1102 100.0% 1102 100.0% 1102 100.0%

資料來源:行政院農委會(2004)

表 2- 6 2004 年臺灣休閒農業主要的體驗活動或營運項目

活動項目 是 否 合計

次數 953 149 1102

教育解說

百分比 86.5% 13.5% 100.0%

次數 703 399 1102

教學體驗

百分比 63.8% 36.2% 100.0%

次數 650 452 1102

風味餐飲

百分比 59.0% 41.0% 100.0%

次數 620 482 1102

鄉村旅遊

百分比 56.3% 43.7% 100.0%

次數 568 534 1102

生態體驗

百分比 51.5% 48.5% 100.0%

次數 532 570 1102

果園採摘

百分比 48.3% 51.7% 100.0%

次數 484 618 1102

農作體驗

百分比 43.9% 51.6% 100.0%

次數 349 753 1102

農莊民宿

百分比 31.7% 68.3% 100.0%

次數 328 774 1102

蔬菜採收

百分比 29.8% 70.2% 100.0%

(32)

表2-6 2004 年臺灣休閒農業主要的體驗活動或營運項目(續)

活動項目 是 否 合計

次數 256 846 1102

農業展覽

百分比 23.2% 76.8% 100.0%

次數 200 902 1102

民俗技藝

百分比 18.1% 81.9% 100.0%

次數 167 935 1102

林場體驗

百分比 15.2% 84.8% 100.0%

次數 165 937 1102

牧場體驗

百分比 15.0% 85.0% 100.0%

次數 123 979 1102

漁場體驗

百分比 11.2% 88.8% 100.0%

次數 101 1001 1102

農村酒莊

百分比 9.2% 90.8% 100.0%

次數 55 1047 1102

市民農園

百分比 5.0% 95.0% 100.0%

資料來源:行政院農委會(2004)

(二) 2005 年休閒農業經營產值調查

根據行政院農委會辦理之「2005 年休閒農業經營產值調查」中資料顯 示,休閒農場依北、中、南、東區及離島之劃分,與「2004 年全面性調查 休閒農業場家」有些許改變,宜蘭縣由北區改變歸為隸屬於東區,苗栗縣 亦由北區改隸屬於中區,離島部分2005 年則不計入,調查結果顯示休閒農 業共1,098 場,發展多集中於中區(45.45%),其中,以苗栗縣 185 場居首 位,其次為南投縣151 場居次,第三為宜蘭縣 120 場,詳見表 2- 7。由於此 年度無法取得全年的遊客人數、各項營業收入及全場年總收入等資料,故 在此無法列出與2004 年度休閒農業區評鑑及產值調查計畫進行比較(黃琮 琪,2005)。

(33)

表 2- 7 2005 年休閒農業場家數及比例

地區別 縣市 場數 百分比

臺北市 18 1.64%

臺北縣 53 4.83%

基隆市 12 1.09%

桃園縣 104 9.47%

新竹市 7 0.64%

新竹縣 57 5.19%

小 計 251 22.86%

苗栗縣 185 16.85%

臺中市 26 2.37%

臺中縣 84 7.65%

彰化縣 24 2.18%

南投縣 151 13.75%

雲林縣 19 1.73%

小 計 499 45.45%

嘉義市 – –

嘉義縣 24 2.18%

臺南市 – –

臺南縣 27 2.46%

高雄市 2 0.18%

高雄縣 27 2.46%

屏東縣 50 4.55%

小 計 130 11.84%

宜蘭縣 120 10.93%

臺東縣 70 6.37%

東區

花蓮縣 28 2.55%

小 計 218 19.85%

合 計 1098 100.00%

資料來源:行政院農委會(2005)

(34)

(三) 從經營者面估計2006 年國內休閒農業區產值

陳昭郎等人(2007)於 2006 年 12 月 25 日至 2007 年 1 月 18 日針對全 國50 個休閒農業區的主委,瞭解各休閒農業區之經營家數,作為此研究之 依據,合計共1,056 家經營者,進行背景資料、人力成本及經營收入等調查。

此研究主要透過以下三種估計方式獲得休閒農業區之總產值。

1. 透過問卷調查獲得之平均每家每月營收,以估得全國休閒農業區 1,056 家之全年總營收,介於40.9 億元-108.6 億元。

2. 從蘭陽農業發展基金會委託計畫中,宜蘭休閒農業發展協會(2006)

指出宜蘭休閒農業區之總產值為 23 億 7,333 萬元,且宜蘭休閒農業區 佔總休閒農業區的24%,即可推估全國休閒農業區總產值為 98.9 億元。

3. 此研究主要依據黃琮琪等人(2006)之研究結果指出全國休閒經營戶 有 5,614 戶,為休閒農業區經營戶之 5.32 倍,則可推估全國休閒農業 總產值介於217.8 億-577.5 億元。

根據此三年度的調查結果,1989 年至 2004 年休閒農場家數,數十年來 皆呈現遞增,至今2005 年的 1,098 家及 2006 年的 1,056 家,才開始出現略 微減少,此表示休閒農業已經趨向成熟期發展,走向更精緻化、專業化的 經營,無法提升到此程度的業者,必然開始被市場淘汰。至於2004 年至 2006 年產值及經營項目調查,由於調查對象、方式與內容皆不盡相同,因此僅 能就各別年度分析探討,無法同時進行三年度的比較分析,也無法看此三 年度全臺灣地區休閒農業產值的增減趨勢。

第三節 宜蘭縣休閒農業發展概況

宜蘭縣土地面積為214,362 公頃,2006 年底登記耕地面積 27,298 公頃,

佔土地總面積之 12.73%;全區農戶數為 28,446,佔總戶數 19.66%,農業 人口數為 128,144,約佔總人口數之 27.83%。宜蘭縣屬亞熱帶氣候,年平

(35)

均溫為22.3 ゚ C,年雨量為 2,828 公釐,集中在 9 至 11 月。主要栽培作物有 水稻、甘藍、桶柑、文旦、茶、青蔥、蓮霧、柳橙及青蒜等。全縣得天獨 厚的自然地理環境,蘊涵著豐富的地質、地形與水文變化,加上動植物生 態的多樣性,孕育出樸實豐碩的農業資源;在人文環境上由於眾多族群先 民的墾殖,地方上沿習著傳統農業社會、地方民俗節慶,因而舉辧建醮、

牽罟、搶孤,及傳統廟會布袋戲、歌仔戲更是代表著傳統農業開墾之精神,

不論在自然景觀環境或人文歷史環境上,均有著濃厚的農業色彩。因此宜 蘭縣具有如此優勢的資源下,逐漸轉型發展休閒農業,配合運用這些傳統 的地方文化產業、豐富的民俗文化活動,以及獨特的生態環境,更能達到

「生產」、「生活」、「生態」以三生為一體之發展主軸。

宜蘭縣依行政區區分為12 個鄉鎮,分別為頭城鎮、礁溪鄉、員山鄉、

宜蘭市、壯圍鄉、五結鄉、羅東鎮、冬山鄉、三星鄉、蘇澳鎮、大同鄉及 南澳鄉,另外,若依休閒農業區區分,共有13 個休閒農業區及 2 個籌備會,

成立的時間依序為2000 年的枕頭山休閒農業區、2001 年的中山和玉蘭休閒 農業區、2002 年共有 5 個休閒農業區成立,分別為羅東溪、橫山頭、冬山 河、珍珠及天送埤休閒農業區,2003 年共有 3 個休閒農業區成立,分別為 時潮、新南及梅花湖休閒農業區,2005 年有 1 個休閒農業區成立,為大進 休閒農業區;此外,2006-2007 年成立 3 個休閒農業區籌備會,分別為新 港澳、大湖及大南澳籌備會,其中大湖籌備會已於2008 年正式獲准成立為 大湖底休閒農業區。欲了解宜蘭縣休閒農業的轉型與成長,分別可透過2003 至2007 年各年度宜蘭縣政府委託進行的「宜蘭縣休閒農業經濟效益評估」

等報告中的業者調查得知,以下分別說明之。

一、 2001 年宜蘭地區休閒農業之產值評估(吳中峻等人,2003)

吳中峻等人從生產面進行2001 年宜蘭地區休閒農業產值調查,依據吳 柏青等人(2002)「宜蘭地區休閒農業資源調查」報告的資料顯示,宜蘭縣

(36)

從事休閒農業之場(區)共 183 處,但扣除四種情況:(1)農漁會提供資 料屬休閒農業,但經訪談後負責人表示不屬於休閒農業;(2)資料重複刪 除其中之一;(3)產銷班皆刪除,一則因產銷班以生產與運銷為主,二則 產銷班班長不易就個別班員在休閒農業方面之經營情況予以回答;(4)尚 在規劃中無法回答者,因此實際調查休閒農業之場(區)共有164 處。

二、 2003 年與 2004 年宜蘭地區休閒農業經濟效益評估(陳凱俐,2003、

陳凱俐等人,2004)

2003 年與 2004 年兩年度的經濟效益評估調查,皆依據宜蘭縣政府委託 蘭陽農業發展基金會於 2003 年出版的「蘭陽農業旅遊手冊」,訪談宜蘭縣 休閒農業場所的業主,該手冊共計117 家休閒農業場所,但其中有 10 家營 業性質不屬於休閒農業,2 家已歇業,另有 5 個休閒農業區因屬區內業者共 組委員會的型式,非真正的經營體,故不列入調查對象,因此該二年度實 際共調查100 家休閒農業場所。

三、 2005 宜蘭休閒農業經濟效益評估(陳凱俐,2005)

2005 年除了如同 2003 年及 2004 年依據蘭陽農業發展基金會 2003 年出 版的蘭陽農業旅遊手冊(一版),另外,再參考 2004 年出版的「蘭陽農業 旅遊手冊」(二版),手冊中所介紹之休閒農業活動及場區依行政區整理,

詳見表2- 8,合計有 138 處。此年度研究業者及遊客調查未包含其中的(1)

產業文化活動-頭城鎮鱻節、五結鄉走尪、五結鄉越光米故鄉、三星上將 梨文化活動、三星蔥蒜節為鄉鎮公所或農會所辦理,因其多為搭配季節性 農產品;(2)大溪、梗枋、南方澳、南澳及東澳五個漁港,因其主要為漁 產品販售;(3)十一個休閒農業區(時潮休閒農業區、新南休閒農業區、

枕頭山休閒農業區、橫山頭休閒農業區、冬山河休閒農業區、羅東溪休閒 農業區、珍珠休閒農業區、中山休閒農業區、梅花湖休閒農業區、天送埤 休閒農業區、玉蘭休閒農業區),因是區內業者共組委員會的型式,非真正

(37)

的經營體;(4)礁溪鄉金車生物科技蘭花園,因目前未開放參觀或體驗;(5)

宜蘭市民農園,以每單位面積租金2,000 元出租給民眾自行耕種,非以營利 為主要目的;(6)羅東鎮羅東田園藝廊與市民農園,因其為農會所有,非 以營利為主要目的;(7)羅東鎮之羅東溪休閒農業區中陳家老宅古厝未列 入,為展覽性質,為非營業單位;(8)冬山鄉仁山植物園,因其為縣政府 轄下之植物園;(9)冬山鄉圓茗緣,因目前為外包餐廳;(10)員山鄉的元 凱機械,因其經營型態不屬休閒農業;(11)大同鄉泰雅山莊休閒農莊,因 其今年已歇業;(12)三星鄉芭哩莎花卉農場,目前專業花卉生產,無體驗 活動。扣除上列後,實際調查之場家共計108 家。

表2- 8 「蘭陽農業旅遊手冊」依行政區及休閒農業活動分類之農場數一覽 表

類型

頭 城 鎮

礁 溪 鄉

宜 蘭 市

壯 圍 鄉

員 山 鄉

五 結 鄉

羅 東 鎮

冬 山 鄉

三 星 鄉

大 同 鄉

蘇 澳 鎮

南 澳 鎮

合 計 產業文

化活動 1 0 0 1 0 2 0 0 2 0 0 0 6 漁港 3 0 0 0 0 0 0 0 0 0 1 2 6 休閒農

業場所 5 6 4 4 30 3 9 26 10 13 5 0 115 休閒農

業區 0 1 0 1 2 1 1 3 1 1 0 0 11 合計 9 7 4 6 32 6 10 29 13 14 6 2 138

資料來源:陳凱俐(2005)

四、 2006 年宜蘭地區休閒農業經濟效益評估(宜蘭縣休閒農業發展協會,

2006)

由於 2004 年與 2005 年同時進行業者與遊客調查,研究結果發現業者 對於營業額的回答趨於保守,由業者調查得到的結果遠低於遊客調查,因 此2006 年僅針對遊客進行調查。為節省調查經費並達到訓練業者協助遊客 調查之目的,調查方式由人員訪問改為留置問卷,將問卷留置於縣內各休

(38)

閒農業景點供遊客填答,並設計「填問卷抽大獎」活動以增強遊客填答動 機。為了確保各休閒農業之業者了解問卷用意及內容,便於遊客填答有疑 慮時提供諮詢,因此於95 年 6 月底先針對休閒農業景點之業者進行講習,

通知對象包括下列各種情況:(1)取得登記證之農場;(2)准予籌設之農 場;(3)提出申請審核或補件中之農場;(4)宜蘭縣休閒農業發展協會會 員中經營休閒農業者;(5)各休閒農業區推動管理委員會;(6)參加宜蘭 縣休閒農業發展協會各項整合行銷之業者;(7)包含於「蘭陽農業旅遊手 冊」一版或二版中之農場,合計156 家。

五、 2007 年宜蘭地區休閒農業經濟效益評估報告(陳凱俐,2007)

宜蘭縣休閒農業經濟效益評估已進行多年,由於 2004 年與 2005 年同 時進行業者與遊客調查,研究結果發現業者對於營業額的回答趨於保守的 經驗,因此2006 年僅針對遊客進行調查,且為了節省調查之人力與時間成 本,改採留置問卷方式,由於第一次採用留置問卷難免產生問卷可信度之 疑慮,2007 年加強對業者之教育訓練,在教育訓練講座中進行業者問卷調 查,根據 2006 年經濟效益評估彙整資料中取得休閒農業區及其他業者 156 家、位於休閒農業區及其他包含民宿部分的資料共 332 家,參考包括 2007 年宜蘭縣休閒農場籌設情形一覽表、2004 年 12 月出版的蘭陽農業旅遊手 冊、宜蘭縣合法登記的 234 家民宿及網路上最新取得新設立的休閒農業場 所、民宿和茶園等併入研究的對象群,依此追蹤是否有歇業、合併、純生 產而不列入休閒農業等情形做資料的彙整,經篩選後決定調查的休閒農業 場所共有278 家。

由於法規上對「休閒農場」有一定的規範(休閒農業輔導管理辦法第 三條第一款),而上述的調查對象並不一定完全符合此等規範,而是以實際 經營範圍是否符合「休閒農業」定義作為取捨標準,為避免名詞上的混淆,

本研究以「休閒農業場所」取代「休閒農場」之用詞。宜蘭縣休閒農業由

(39)

以上的2001 年、2003 年至 2007 年各年度的調查顯示,由於 2001 年的休閒 農業場所的調查基準不同,故在此不納入比較。從 2003 年至 2007 年休閒 農業場所從100 家增加至 278 家,其中,2006 年至 2007 年兩年期間,調查 家數由156 家增加至 278 家,呈現大幅成長,最主要是因 2007 年多納入休 閒農業區內合法登記民宿部分,詳見表2- 9。

表2- 9 2003 年至 2007 年宜蘭縣休閒農業調查家數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目標調查家數 100 100 108 156 278 家數成長率(%) - 0.00 8.00 44.44 78.21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自陳凱俐(2003、2004、2005、2007)、宜蘭縣休閒農業發展協會(2006)

另外,按照經營種類分類,除了2007 年未依經營種類分類調查外,2003 年、2004 年及 2005 年係依場內主要作物的種類來區分,主要分為水果、觀 賞植物(花卉)、特用作物(茶、藥用植物)、一般作物(蔬菜、米)、畜產、

蜂蜜、漁業、蜜餞、釀酒、民宿、綜合、其他型等12 種類別,其中,三年 度皆以綜合型佔最多(19.35%、18.95%、20.95%),其次為特用作物(18.28

%、17.89%、15.24%)。至於經營項目,除了 2003 年未依經營項目分類調 查外,2004 年、2005 年及 2007 年分類項目及內容不盡相同,但可整合歸 類為特產或紀念品(包含直接銷售與純生產)、娛樂體驗(展示、採蔬果、

農業體驗、會議室、解說導覽、露營、烤肉、卡拉OK、腳踏車、DIY其他 等)、餐飲(提供正餐或茶點)、住宿(合法性),其中,2004 年以餐飲佔最 多(61.05%),其次為農業體驗(57.89%);2005 年以娛樂體驗佔最多(96.19

%),其次為特產及紀念品(62.86%);2007 年以娛樂體驗佔最多(74.14

%),其次為特產及紀念品(73.76%)。2006 年由於未進行業者調查,因此 未將經營種類及項目進行分類,詳見表 2- 10。

(40)

表2- 10 宜蘭縣各休閒農業場所經營種類及項目之百分比

年度 2003 2004 2005 2007

有效樣本家數 93 95 105 263

經營種類 百分比

(%)

百分比 (%)

百分比 (%)

百分比 (%)

水果 11.83 11.58 11.43

觀賞植物(花卉) 10.75 10.53 11.43 特用作物(茶、藥用植物) 18.28 17.89 15.24 一般作物(蔬菜、米) 5.38 5.26 4.76

畜產 6.45 7.37 4.76

蜂蜜 2.15 2.11 1.90

漁業 8.60 8.42 8.57

蜜餞 2.15 2.11 3.81

釀酒 2.15 2.11 0.95

民宿 12.90 13.68 14.29

綜合型 19.35 18.95 20.95 其他(精雕館、農會特產品展售

中心) 1.90

未 調 查 經 營 種 類

經營項目

娛樂體驗(展示、農業體驗、會 議室、解說導覽、露營、烤肉、

卡拉 ok、其他)

96.19 74.14

展示 54.74

特產及紀念品(店面銷售,包含

直接銷售與純生產) 51.58 62.86 73.76

採蔬果 43.16

農業體驗 57.89

會議室 26.32

解說導覽 50.53

餐飲 61.05 60.00 53.61

露營 19.00

烤肉

未 調 查 經 營 項 目

38.95

(41)

表2-10 宜蘭縣各休閒農業場所經營種類及項目之百分比(續)

年度 2003 2004 2005 2007

有效樣本家數 93 95 105 263

經營項目 百分比

(%)

百分比 (%)

百分比 (%)

百分比 (%)

住宿 49.47 47.62 56.65

卡拉 ok 18.95

其他 15.79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自陳凱俐(2003、2004、2005、2007)、宜蘭縣休閒農業發展協會(2006) 由上表可看出宜蘭休閒農業的多樣性,表中各經營種類之百分比,儘 管2003 年至 2005 年變化不大,但從 12 項各家經營種類之百分比來看,可 看出宜蘭休閒農業內資源的互補,其中,以綜合型及特用作物(茶、藥用 植物)為較普遍性的經營種類。至於經營項目,由於 2004 年、2005 年及 2007 年歸納經營項目間合併的差異,以致於無相同基準點比較,雖然三年 度各家經營項目百分比無法看出很顯明的波動,但是,進一步仍可看出特 產品及紀念品及住宿於 2005 年至 2007 呈現成長的趨勢,另外從經營項目 中,看的出宜蘭縣休閒農業業者為消費者考量的用心,提供多樣性的項目 可供遊客選擇。因此,在宜蘭如此豐富資源及傳統農業轉型的急迫性之下,

發展休閒農業是宜蘭縣必然的趨勢。

根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的公布,截至於2008 年 3 月底,全臺灣 1,100 多家休閒農業場所中,通過申請、經由農委會准予籌設的有366 家,其中 有149 家已經通過正式評鑑,取得許可登記證,而在宜蘭縣的部分,通過 申請、准予籌設的有35 家,其中有 20 家已取得許可登記證,詳見表 2- 11。

(42)

表2- 11 宜蘭縣准予籌設及取得許可證一覽表

鄉鎮別 取得許可登記 准予籌設

頭城鎮 藏酒休閒農場 頭城農場、北關休閒農場、蘭陽 蟹園休閒農場

礁溪鄉 大塭休閒農場、二圍休閒農場

宜蘭市 圳頭農場、禾風竹露休閒農場 蘭平休閒農場、夢土上休閒農 場、龍潭千里光藥園休閒農場 壯圍鄉 噶瑪蘭休閒農場

礁溪休閒農場、礁溪傳奇休閒農 場、鄉下休閒農場、掌上明珠休 閒農場

員山鄉

庄腳所在休閒農場、勝洋休閒農 場、天牛休閒農場、山水休閒農 場、秀水谷休閒農場、枕山庄休 閒農場、優勝美地休閒農場

夢想家休閒農場、紫雲雨林生態 教育休閒農場、蘭城花事休閒農 場、愛心樹休閒農場、自然休閒 農場

五結鄉 茅仔寮休閒農場、冬山河畔休閒

農場

羅東鎮 香草星空休閒農場、月眉休閒農

冬山鄉

宜蘭厝休閒農場、廣興休閒農場

、童話村農場、香格里拉休閒農 場

旺樹園休閒農場、大進休閒農場

、冬山吉祥休閒農場、三富休閒 農場、冬山河橋三堵水生植物生 態休閒農場、宜農牧羊休閒農場 三星鄉

正統休閒農場、牛鬥古舍古鄉音

眠腦教育休閒農場、安農溪休閒 樂休閒農場、凡梨花休閒農場、

祥居雅舍休閒農場 農場、誠德園休閒農場

大同鄉 英仕休閒農場、尊宇休閒農業有

限公司休閒農場、黎園休閒農場

蘇澳鎮 南澳休閒農場 碧涵軒休閒農場

南澳鄉 大南澳北溪休閒農場

資料來源:農業易遊網(2008)

(43)

第四節 國內經濟效益評估之實證研究

一、休閒農業經濟效益評估方法

經濟效益可區分為有形的貨幣收益及無形的遊憩效益兩大部分,前者 因存有市場價值,故可以估計明確價值;後者則不易採用市場價格衡量,

必須運用「非市場估價方法」(Non-Market Valuation Technigues)加以估計。

相關評估方法將於第肆章研究方法中詳細說明,以下僅針對相關實證研究 之結果加以彙整。

二、國內休閒農業經濟效益評估之實證研究

除本章第二節所回顧臺灣休閒農業產值調查研究外,以下針對國內從 遊客調查評估休閒農業之有形效益(貨幣收益)及無形效益(遊憩效益)

的相關研究加以整理說明。

宜蘭縣政府自2000 年起,每年舉辦以親近綠色、體驗綠色、瞭解綠色 為訴求的「宜蘭綠色博覽會」,為宜蘭最具代表性的產業文化活動,由於綠 色博覽會是結合農業、生物科技、生態和環境保護的農業活動,重點在推 展綠色概念、珍惜農業,且並不以營利為目的,旨在促進產業發展,與休 閒農業息息相關,在此亦納入回顧範圍。

(一)貨幣收益

2000 年至 2007 年宜蘭綠色博覽會及 2003 年至 2007 年宜蘭休閒農業主 辦單位皆委託進行遊客調查以推估經濟效益,其場內貨幣收益及外縣市遊 客為宜蘭帶來的周邊收益評估結果整理如下:2003 年至 2007 年宜蘭縣休閒 農業的場內總貨幣收益為分別為2003 年 1,212,530 千元-1,621,580 千元、

2004 年 1,108,290 千元、2005 年 1,089,260 千元、2006 年 1,880,260 千元、

2007 年 2,638,800 千元。2000 年至 2007 年綠色博覽會的場內總貨幣收益則 分別為2000 年 38,000 千元、2001 年 64,350 千元、2002 年 102,000 千元、

2003 年 91,960 千元、2004 年 121,890 千元、2005 年 126,130 千元、2006 年

(44)

138,290 千元、2007 年 128,460 千元。

在非宜蘭遊客為宜蘭帶來的總周邊貨幣收益方面,2003 年至 2007 年宜 蘭縣休閒農業外縣市遊客所帶來的總周邊貨幣收益為分別為2004 年

2,705,490 千元、2005 年 2,958,920 千元、2006 年 4,359,540 千元、2007 年 6,521,000 千元。2000 年至 2007 年綠色博覽會的總周邊貨幣收益則分別為 2000 年 77,580 千元、2001 年 125,430 千元、2002 年 108,290 千元、2003 年 217,060 千元、2004 年 220,870 千元、2005 年 274,550 千元、2006 年 312,600 千元、2007 年 356,260 千元,詳見表 2- 12。

表2- 12 2003 至 2007 年宜蘭縣休閒農業與 2000 至 2007 年宜蘭綠色博覽 會之總貨幣收益

年度

總遊客人 數(千人)

非宜蘭遊 客所佔比

平均每人 場內花費

(元)

貨幣收益

(千元)

平均每位 非宜蘭遊 客在宜蘭 支出(元)

總周邊貨 幣收益

(千元)

下界:

1,266

下界:

1,212,530 2003 164

上界:

1,693

798.84

上界:

1,621,580

2004 100 1,817 71.26% 609.96 1,108,290 2,089.53 2,705,490 2005 108 1,837 72.94% 592.97 1,089,260 2,208.34 2,958,920 2006 156 2,771 71.93% 678.50 1,880,260 2,187.06 4,359,540

2007 278 3,114 81.35% 847.36 2,638,800 2,574.05 6,521,000 2000 130 43.48% 153.75

(不含門票) 38,000

1,684.76 77,580 2001 156 63.72% 171.58

(不含門票) 64,350 1,694.00 125,430 2002 262 61.53% 171.58

(不含門票) 102,000 1,047.44 108,290 2003 300 67.67% 306.53

(含門票) 91,960 1,404.92 217,060

2004 309 71.50% 395.05

(含門票) 121,890 1,429.96 220,870

數據

表 2- 1  國內各研究學者對休閒農業的相關定義表  專家學者  年代  定義  發 展 休 閒 農 業 研 討 會  1989  利用農村設施、農村空間、農業生產的場地、產品、農業經營活動、生態、農業自然環境及農村資源,經過規劃設計,以發揮農業與農村休閒遊憩功能,增進國人對農業與農村之體驗,提升遊憩品質並提高農民收益,促進農村發 展。  江榮吉  1989  結合生產、生活、生態三生一體的農業,在經營上更是結合了農業生產、農產加工及遊憩服務的「六級產業」,其形成是相加的,但其效果卻是相乘的。因此,休閒農
表 2-1  國內各研究學者對休閒農業的相關定義表(續一)  專家學者  年代  定義  郭乃文  2004  以農業及農村資源,與服務業結合,以農業生活型態、環 境及生產作接合。  郭煥成  劉盛和  2004  有效開發資源、與旅遊結合,建立新模式。提升就業及經濟收入,促進交流,保護及改善農業環境。  蔡銪峰  2004  在既有農業生產活動之下,以農村資源及環境特色為經營主體的新興農業經營形態,藉由既有農業生產活動規劃並 輔以相關設施的提供,滿足民眾於農場從事休閒及遊憩的 機會。  陳墀吉  陳德星
表 2- 2  臺灣休閒農業發展歷程表  時期  年代  內容  成立  家數  1965  林業單位開發阿里山森林遊樂區,發展多目標功 能的林業經營,提供國人遊樂活動。  1976  闢建田尾公路花園的環園公路,國內首座公路花 園形成。  1976  大湖草莓園開放觀光採果,興起農業結合觀光旅 遊風氣。 萌芽期 1980 年前  (觀光農園  草創期)  1980  臺北政府在木柵創辦觀光茶園,此為政府推廣休 閒農業的肇始。  33  1981  將觀光茶園經營模式推廣到全臺北市的觀光農 園。  1982
表 2-2  臺灣休閒農業發展歷程表 (續)  時期  年代  內容  成立  家數  發展期  2004 年–迄今  (休閒農業  發展期)  2004  1. 2004、2006 年「休閒農業輔導管理辦法」先後修訂三次,主要精神在提升服務品質,促進穩定發展,鼓勵創意發揮,參加國際旅展等,試辦長宿休閒,都在帶動提升品質,並且規劃品質的認證。 2
+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Robinson Crusoe is an Englishman from the 1) t_______ of York in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the youngest son of a merchant of German origin. This trip is financially successful,

fostering independent application of reading strategies Strategy 7: Provide opportunities for students to track, reflect on, and share their learning progress (destination). •

Now, nearly all of the current flows through wire S since it has a much lower resistance than the light bulb. The light bulb does not glow because the current flowing through it

Hope theory: A member of the positive psychology family. Lopez (Eds.), Handbook of positive

volume suppressed mass: (TeV) 2 /M P ∼ 10 −4 eV → mm range can be experimentally tested for any number of extra dimensions - Light U(1) gauge bosons: no derivative couplings. =>

• Formation of massive primordial stars as origin of objects in the early universe. • Supernova explosions might be visible to the most

正向成就 (positive accomplishment) 正向目標 (意義) (positive purpose) 正向健康 (positive health).. Flourish: A visionary new understanding of happiness

Most of teachers agree with positive effects of the 99 curriculum on practical instruction in school, however, they seem to concern inequalities of content between volumes 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