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休閒農業最早可追溯自1965 年代開發阿里山森林遊樂區開始,其中歷 經觀光花園、觀光茶園、市民農園等時期的演變,而自1989 年行政院農業 委員會委託國立臺灣大學農業推廣學系召開「發展休閒農業研討會」,並於 次年開始推動「休閒農業發展計畫」,成為臺灣發展休閒農業活動的緣起。

依據段兆麟(2006)的探討,臺灣休閒農業興起的原因可概略劃分為 供給及需求兩因素,供給方面,歸於生產者面臨的困境,臺灣農業在 1960 年代後期,開始遲緩成長,於是農業部門由支持部門轉為受補貼部門。由 於1990 年臺灣參與關貿協定(GATT)及 2002 年世界貿易組織(WTO),

讓原本開始沒落的傳統農業,在開放的國際市場中更加艱困,受到內部及 外部環境的劇烈衝擊下,傳統農業進行轉型、調整結構是必然的趨勢,藉 以提高競爭力、增加農民所得。需求方面,歸於消費者習性的改變,近年 來國民所得提高、週休二日制的實施,使得旅遊風氣逐漸興起,而都市環 境的惡化,再加上國民知識水準提高,轉向追求知性、自然、教育意義及

特色的休閒旅遊方式,因此考慮選擇具有遊憩、教育、環保、文化、社會、

健康、城鄉交流等功能的休閒農業,故在供需兩方面因素構成之下,也造 就臺灣休閒農業逐漸蓬勃發展。

發展休閒農業一直為政府推動的重要農業施政之一,以下針對臺灣休 閒農業的發展歷程及政策加以說明。

一、 臺灣休閒農業發展歷程

臺灣休閒農業發展至今已有數十年日益發展,依照休閒農場發展歷程 的特徵,可分為萌芽期、成長期、發展期等 3 時期,萌芽期從創立第一家 休閒農場開始,此期為時約16 年,完全是由農民自發性的嘗試,目的在藉 著開放農園供人採摘而節省人力,又可吸引遊客的興趣,而達到增加收入 的目標,以求農業發展的第二春。接著進入第二期休閒農業探索期,此階 段的開端是因1980 年臺北市政府在木柵推行觀光茶園計畫,此為政府單位 投入休閒農業揭開了序幕,隨著彰化縣農會東勢林場、臺南縣農會走馬瀨 農場、宜蘭縣香格里拉農場等三大農場成立及帶動下,臺灣休閒農業開始 蓄積起一股衝勁。接著進入休閒農業倡導期,此階段的開端是1989 年因「發 展休閒農業研討會」中確定「休閒農業」的名稱,這項訂名對於休閒農業 的定位與走向產生關鍵性的影響,並從此階段開始,農業界人士及社會積 極投入休閒農業,代表農業轉型發展的迫切性及民眾自然生態旅遊及農業 體驗的高度需求,緊接著經歷了休閒農業茁壯期、發展期至今,可以明確 的觀察到由傳統農業提升轉型為休閒農業的整個產業的變遷(段兆麟,

2007),詳見表2- 2。而根據行政院農委會休閒農業服務網公布,截至於 2008 年4 月底,全臺灣休閒農場有 1,100 多家,通過申請,經由農委會准予籌設 的有366 家,其中有 149 家已經通過正式評鑑,取得許可登記證。

表2- 2 臺灣休閒農業發展歷程表

表 2-2 臺灣休閒農業發展歷程表 (續)

1. 2004、2006 年「休閒農業輔導管理辦法」先後 修訂三次,主要精神在提升服務品質,促進穩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自段兆麟(2006)、段兆麟(2007)、吳美華(2007)

二、 臺灣休閒農業發展政策

表2-3 臺灣休閒農業發展的政策表(續)

表2-3 臺灣休閒農業發展的政策表(續 一)

2. 行政院台經字第 0930051134 號函核定「服務業發展綱領

表2-3 臺灣休閒農業發展的政策表(續二)

年代 政策法規 內容

2005–2008

1. 繼續舉辧優良休閒農場評 鑑。

2. 開始進行休閒農業區評鑑。

3. 農委會提出「中程施政計 畫」。

中 程 施 政 計 畫 當 中 策 略 績 效 目 標:

1. 營造鄉村新風貌,加漁業多元 化 經 營 建 設 , 發 展 休 閒 農 漁 業,開發地方創意農特產品,

創造農村就業機會,鼓勵農村 子弟根留故鄉。

2. 發展森林旅遊,引進民間投資 建設及經營管理。

3. 推廣多媒體網路電話旅遊導覽 系統,建立休閒農漁業電子化 運籌體系。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自陳昭郎(2005)、段兆麟(2006)、段兆麟(2007)、吳美華(2007)

由以上說明可知,臺灣休閒農業由早期農民自發性的嘗試,而後加上 政府部門提供輔導協助下,至今發展歷程一路走來日益成長。而在政策面,

政府單位從輔導農民轉型的輔導辦法至辦理休閒農業區評鑑的規範,顯示 此產業不再只重視於追求產業擴大,更著重提升休閒農業之品質,突顯此 產業趨向成熟歷程,無論是從發展歷程,還是從政府政策等兩方面,都可 看得出發展休閒農業是政府農業發展的一貫政策,更彰顯出傳統農業轉型 為休閒農業是必然的趨勢。

三、 臺灣休閒農業發展情形

依據2004 年行政院委託臺灣休閒農業學會辦理「休閒農業場家全面性 調查」的報告指出,從1989 年至 2004 年全臺灣休閒農場累積家數共有 1,102 場,從圖2-1 及 2-2 顯示,臺灣休閒農業家數一路呈現遞增,尤其是從 1999 年至2001 年設立家數的成長率分別約為 50.82%、38.04%、14.96%,雖然 近兩年的休閒農場家數增加速度有呈現趨緩,但大致仍具有一定的成長幅 度,顯然休閒農業的產業發展相當看好,吸引大量業者投入,因此可看出

農業轉型發展的主要趨勢(段兆麟,2006),詳見圖 2- 1及圖 2- 2。 1021 1087

737 883

518 610

457

231 277

0

為了更進一步了解全臺灣休閒農業近年的經營情形,本研究彙整 2004 年、2005 及 2006 年全臺灣休閒農業之相關調查及文獻,整理如下。

(一) 2004 年休閒農業場家全面性調查計畫

根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委託農業發展計畫「2004 年度休閒農業區評鑑 及產值調查計畫-產值調查部分」,透過調查及訪問的方式,全面性了解目 前經營與休閒農業相關業務的場家。調查結果得知休閒農場共1,102 場,發 展多集中於北區(44.7%),其中,以宜蘭縣 128 場居首位,南投縣 100 場 居次,二縣場數共佔五分之一,詳見表2- 4。另外針對農場內的設施以及目 前主要的體驗活動或營運的項目進行調查,根據結果顯示,在農場內設施 方面,休閒農場擁有的設施以餐飲設施最多為 631 場,佔 57.3%,其次為 農業及生態體驗設施者 459 場,佔 41.7%,再者為住宿設施者 334 場,佔 30.3%,詳見表 2- 5。在體驗活動或營運的項目方面,以教育解說最多,有 953 場,佔 86.5%、其次是教學體驗 703 場,佔 63.8%,詳見表 2- 6。無論 從休閒農場的設施或是農場的經營項目,從2004 年度就可看出全臺灣休閒 農業經營的用心才顯得如此的豐富性。

最後,根據統計結果,臺灣地區休閒農業全年的遊客規模約為4,913 萬 人,營收項目分為門票、餐飲、住宿及在場銷售收入等,則全場年總收入 總額為45 億元。平均每場年總收入為 409 萬元(陳昭郎和段兆麟,2004)。

表2- 4 2004 年休閒農場家數及比例

地區別 縣市 場數 百分比

宜蘭縣 128 11.6%

基隆市 10 0.9%

臺北市 91 8.3%

臺北縣 65 5.9%

桃園縣 94 8.5%

新竹縣 34 3.1%

苗栗縣 70 6.4%

小 計 492 44.7%

臺中縣 74 6.8%

臺中市 24 2.2%

南投縣 100 9.1%

彰化縣 62 5.6%

雲林縣 55 5.0%

小 計 315 28.7%

嘉義縣 37 3.4%

臺南縣 56 5.1%

高雄市 6 0.5%

高雄縣 38 3.4%

屏東縣 33 3.0%

澎湖縣 9 0.8%

小 計 179 16.2%

花蓮縣 50 4.5%

東區

臺東縣 60 5.4%

小 計 110 9.9%

金門縣 6 0.5%

合 計 1102 100.0%

資料來源:行政院農委會(2004)

表2- 5 休閒農業場家是否具有住宿、餐飲、農業及生態體驗等設施

設施項目 住宿 餐飲 農業及生態體驗

場數 百分比 場數 百分比 場數 百分比 是 334 30.3% 631 57.3% 459 41.7%

否 768 69.7% 471 42.7% 643 58.3%

合計 1102 100.0% 1102 100.0% 1102 100.0%

資料來源:行政院農委會(2004)

表 2- 6 2004 年臺灣休閒農業主要的體驗活動或營運項目

活動項目 是 否 合計

次數 953 149 1102

教育解說

百分比 86.5% 13.5% 100.0%

次數 703 399 1102

教學體驗

百分比 63.8% 36.2% 100.0%

次數 650 452 1102

風味餐飲

百分比 59.0% 41.0% 100.0%

次數 620 482 1102

鄉村旅遊

百分比 56.3% 43.7% 100.0%

次數 568 534 1102

生態體驗

百分比 51.5% 48.5% 100.0%

次數 532 570 1102

果園採摘

百分比 48.3% 51.7% 100.0%

次數 484 618 1102

農作體驗

百分比 43.9% 51.6% 100.0%

次數 349 753 1102

農莊民宿

百分比 31.7% 68.3% 100.0%

次數 328 774 1102

蔬菜採收

百分比 29.8% 70.2% 100.0%

表2-6 2004 年臺灣休閒農業主要的體驗活動或營運項目(續)

活動項目 是 否 合計

次數 256 846 1102

農業展覽

百分比 23.2% 76.8% 100.0%

次數 200 902 1102

民俗技藝

百分比 18.1% 81.9% 100.0%

次數 167 935 1102

林場體驗

百分比 15.2% 84.8% 100.0%

次數 165 937 1102

牧場體驗

百分比 15.0% 85.0% 100.0%

次數 123 979 1102

漁場體驗

百分比 11.2% 88.8% 100.0%

次數 101 1001 1102

農村酒莊

百分比 9.2% 90.8% 100.0%

次數 55 1047 1102

市民農園

百分比 5.0% 95.0% 100.0%

資料來源:行政院農委會(2004)

(二) 2005 年休閒農業經營產值調查

根據行政院農委會辦理之「2005 年休閒農業經營產值調查」中資料顯 示,休閒農場依北、中、南、東區及離島之劃分,與「2004 年全面性調查 休閒農業場家」有些許改變,宜蘭縣由北區改變歸為隸屬於東區,苗栗縣 亦由北區改隸屬於中區,離島部分2005 年則不計入,調查結果顯示休閒農 業共1,098 場,發展多集中於中區(45.45%),其中,以苗栗縣 185 場居首 位,其次為南投縣151 場居次,第三為宜蘭縣 120 場,詳見表 2- 7。由於此 年度無法取得全年的遊客人數、各項營業收入及全場年總收入等資料,故 在此無法列出與2004 年度休閒農業區評鑑及產值調查計畫進行比較(黃琮 琪,2005)。

表 2- 7 2005 年休閒農業場家數及比例

地區別 縣市 場數 百分比

臺北市 18 1.64%

臺北縣 53 4.83%

基隆市 12 1.09%

桃園縣 104 9.47%

新竹市 7 0.64%

新竹縣 57 5.19%

小 計 251 22.86%

苗栗縣 185 16.85%

臺中市 26 2.37%

臺中縣 84 7.65%

彰化縣 24 2.18%

南投縣 151 13.75%

雲林縣 19 1.73%

小 計 499 45.45%

嘉義市 – –

嘉義縣 24 2.18%

臺南市 – –

臺南縣 27 2.46%

高雄市 2 0.18%

高雄縣 27 2.46%

屏東縣 50 4.55%

小 計 130 11.84%

宜蘭縣 120 10.93%

臺東縣 70 6.37%

東區

花蓮縣 28 2.55%

小 計 218 19.85%

合 計 1098 100.00%

資料來源:行政院農委會(2005)

(三) 從經營者面估計2006 年國內休閒農業區產值

陳昭郎等人(2007)於 2006 年 12 月 25 日至 2007 年 1 月 18 日針對全 國50 個休閒農業區的主委,瞭解各休閒農業區之經營家數,作為此研究之 依據,合計共1,056 家經營者,進行背景資料、人力成本及經營收入等調查。

此研究主要透過以下三種估計方式獲得休閒農業區之總產值。

1. 透過問卷調查獲得之平均每家每月營收,以估得全國休閒農業區 1,056 家之全年總營收,介於40.9 億元-108.6 億元。

2. 從蘭陽農業發展基金會委託計畫中,宜蘭休閒農業發展協會(2006)

2. 從蘭陽農業發展基金會委託計畫中,宜蘭休閒農業發展協會(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