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資料分析與研究結果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四章 資料分析與研究結果 "

Copied!
3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四章 資料分析與研究結果

本章旨在對研究樣本施測後,根據前述之研究方法,將所得的資 料進行統計分析,以解答本研究所提出的各項問題,進而瞭解目前台 南縣國中學生之政治態度現況及與學生背景變項之關係。本章共分為 四節探討:第一節為國中學生政治態度之現況分析;第二節為個人背 景和國中學生政治態度相關性之分析;第三節為國中學生政治態度之 相關性分析;第四節為國中學生政治態度之預測分析。

第一節 國中學生政治態度之現況分析

本研究之自變項為性別、父母族群、家庭社經地位、班級幹部經 驗、大眾媒體接觸頻率、父母管教方式、教師教學方式;依變項為政 治態度,包括國家認同、政治信任感、政治功效意識、政治疏離感、

政治參與傾向及民主素養。本節先針對以上變項作資料之基本描述統 計,以瞭解其分佈情形及在統計上的意義。之後以研究者自編之「政 治態度量表」問卷的抽樣調查結果進行統計分析,以瞭解台南縣國中 學生政治態度之現況,且驗證研究假設一:台南縣國中學生政治態度 傾向積極正向。

壹、基本資料分析

本研究針對九十五學年度第一學期就讀台南縣九年級之國中學生 發放問卷,共發出 1070 份,回收 1059 份,剔除無效問卷 40 份,共獲 得 1019 份有效樣本,有效樣本回收狀況如表 4-1-1。

表 4-1-1:樣本回收狀況分析表

份數(份) 比率(%)

有 效 樣 本 1019 95.2%

無 效 樣 本 40 3.7% 98.9%

未 回 收 11 1.0%

計 1070 100.0%

(2)

貳、有效樣本基本資料分析 受試者的各項資料整理如下表 4-1-2,茲將受試者各項基本資料說 明如下:

(一)性別:回收的樣本男女約各半,但以男生稍高(51.9%)。

(二)父親族群:多數學生的父親為「閩南人」(82.4%);次之的「外 省人」比例僅 7.6%。

(三)母親族群:多數學生的母親為「閩南人」(84.4%);次之的「外 省人」,比例僅 7.3%。

(四)擔任班級幹部的經驗:本研究將幹部經驗分為三等級,其中擔 任過 1 次表示偶爾擔任;擔任過 2 次表示經常擔任。較高比

例的學生經常擔任幹部(42.0%);未擔任過幹部的比例亦達 33.7%。

(五)每週收看幾次電視新聞報導:本研究的接觸大眾媒介以收看新 聞為主,並將其分為三等級:0-1次,表示很少收看新聞;2-3 次,表示偶爾收看新聞;4次(含)以上,表示經常收看新聞。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42.1%的學生經常收看新聞,偶爾收看者,

亦有39.6%之比例。由此可知,台南縣國中學生對於時事之接觸 程度,傾向熱衷積極。

(六)家庭社經地位:本研究之家庭社經地位是以父母親中社經地位 指數較高者為代表。根據調查結果顯示,台南縣國中學生的家 庭背景多數屬屬中社經地位(52.3%)。

(七)父母管教方式:台南縣國中學生的父母在管教子女方面,傾向 採民主方式,比例高達 81.6%。

(八)敎師教學方式:台南縣國中學生的教師在教導學生方面,傾向 採民主式教學方式,比例高達 94.9%。

(3)

表 4-1-2:有效樣本之基本資料分析表

變 項 項 目 數 百分比

(1)男 529 51.9%

性別

(2)女 490 48.1%

(1)閩南人 840 82.4%

(2)客家人 50 4.9%

(3)外省人 77 7.6%

(4)原住民 4 0.4%

父親族群

(5)其他 48 4.7%

(1)閩南人 860 84.4%

(2)客家人 25 2.5%

(3)外省人 74 7.3%

(4)原住民 12 1.2%

母親族群

(5)其他 48 4.7%

(1)無 343 33.7%

(2)擔任過 1 次 248 24.3%

擔任班級幹部經驗

(3)擔任過 2 次 428 42.0%

(1) 0~1 次 195 19.1%

(2) 2~3 次 404 39.6%

每週收看電視新聞報 導次數

(3) 4 次(包含以上) 420 41.2%

高社經地位 291 28.5%

中社經地位 532 52.3%

家庭社經地位

低社經地位 196 19.2%

(1)民主式 832 81.6%

父母管教方式

(2)權威式 187 18.4%

(1)民主式 967 94.9%

教師教學方式

(2)權威式 52 5.1%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參、政治態度量表之描述統計

研究者以自編之「政治態度量表」問卷的抽樣調查結果進行統計

分析,藉以探討台南縣國中學生政治態度之現況。本研究之量表採李 克特式五點量表,共計42題,每題最低得分為1分,最高為5分,量表 最高分為210分,最低分為42分,分數愈高,表示政治態度愈趨正向積 極。分析方法則以問卷題項之個別、因素之平均數與標準差為主,以

(4)

瞭解個別題項於受訪者心中之認知情況。政治態度量表中各面向的題 數、平均數、標準差、每題平均得分,其統計結果如表4-1-3:

表4-1-3:台南縣國中學生政治態度統計摘要表

題數 平均數 標準差 最大值 最小值 每題平 均得分 總量表 42 156.14 13.25 189 113 3.72 教師教學方式 5 17.47 2.48 23 9 3.49 父母管教方式 4 13.33 3.29 20 4 3.33 國家認同感 5 12.45 3.80 24 5 2.49 政治信任感 10 26.13 6.86 44 11 2.61 政治功效意識 6 19.01 3.99 30 8 3.17

政治疏離感 7 16.70 4.89 29 6 2.39 政治參與傾向 7 22.44 4.18 35 11 3.21 民主素養 7 28.61 4.17 35 15 4.09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由表4-1-3可知,在受試的1019名國中學生中,政治態度總量表之 總平均分數為156.14分,標準差為13.25分,平均每題得分為3.72分,本 研究問卷以3為中數,高於3其態度趨於正向、積極;低於3其態度傾向 消極。總量表每題平均得分為3.72分,結果顯示出國中學生之政治態度 偏向正向、積極,此與陳秋燕(1994)、翁志宗(1998)、王錦雀(1997)

的研究發現相符。

而在各分量表的每題平均得分中,以「民主素養」分量表的得分 最高,達4.09分,顯示國中學生的民主素養為積極正向。此外,在標準 差方面,以「政治信任感」6.86分最高,表示國中學生之政治態度中,

以「政治信任感」的認知差異最大。由表4-2-1,進一步分析該地區學 生在分量表的表現如下:

(5)

一、「國家認同感」面向

本分量表乃從「族群認同」、「統獨意識」上來設計,由表 4-1-4 可得知受試學生在「國家認同感」分量表中的測試結果,其分量表積 分為 5~25,全體受試者平均得分為 12.45,平均每題得分為 2.49 分,

顯示現階段國中學生對國家認同偏向消極的態度;而從表 4-1-4 的第 3、5 題可知,國中學生對台灣未來的前途,超過六成偏向統一;而從 第 2 題可知,認定自己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的學生比例為 26.12%,

不同意的比例為 45.54%,無意見為 28.34%;由第 4 題可知,24.63%

的學生同意大家都是中國人,44.9%不同意,30.47%無意見。由此可 知,不同意台灣人也是中國人的比例偏高。

由此可知,在統獨意識上,台南縣國中生較傾向統一;而在族群 認同上,則傾向認同自己是台灣人。

表 4-1-4:「國家認同」分量表各單題平均數摘要表

「國家認同感」分量表題項

1.我有時會以大陸的錦鏽河山感到

驕傲 1.57 7.95 44.55 22.67 23.26 2.42 0.98 2.我認為我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 7.07 19.05 28.34 24.24 21.30 2.66 1.21

*3.如果兩岸關係現狀不能維持,

我比較希望看到台灣獨立而不是 中國統一

2.75 4.81 27.18 29.05 36.21 2.09 1.03 4.我們的祖先都是先後從大陸來到

台灣的,所以我們大家都是中國人 5.10 19.53 30.47 29.06 15.84 2.79 1.07

*5.台灣宣布獨立,是我們生存於

國際社會的一條重要途徑 2.75 13.64 35.33 26.60 21.69 2.49 1.06 分量表平均分數 2.49

註:加*為反向題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6)

二、「政治信任感」面向

由表 4-1-5 可得知受試學生在「政治信任感」分量表中的測試結 果,其分量表積分為 10~50,全體受試者平均得分為 26.13,平均每 題得分為2.61分;而從表4-1-5中可得知此分量表各題作答結果大部分 呈現低度的政治信任感,此與葉佳文(2001)的研究結果相符。此研 究結果表示現階段國中學生對政治領導人物或政府官員的作為抱持著 不信任的態度,推論可能原因是學生經由報章媒體的報導,得知許多 弊案所致,而執政當局對此結果當有所警惕。

表 4-1-5:「政治信任感」分量表各單題平均數摘要表

「政治信任感」分量表題項

6.我相信政府官員在電視上或報

紙所講的話 0.39 2.76 34.19 34.98 27.69 2.13 0.87 7.政府決定重大政策時,會把人民

的福利放在第一優先考慮的地位 13.64 19.92 23.26 25.42 17.76 2.86 1.30 8.大多數政府官員都有足夠的知

識和能力,能勝任自己的工作 2.75 14.92 31.01 36.31 15.02 2.54 1.01 9.大體說來,我們的政府有能力解

決國內外所遇到的困難 3.53 14.13 34.84 34.45 13.05 2.61 1.00

*10.大部份官員在處理公務時,

都會偏袒跟自己有關係的人 5.10 8.93 17.86 40.63 27.48 2.24 1.10 11.政府大多數的時候會慎重運用

納稅人的錢,不會浪費 3.93 10.11 16.59 37.49 31.89 2.17 1.10 12.人民遇到困難時(如貧病沒有

醫療 費用),政府機構會設法 14.52 31.21 32.39 16.00 5.89 3.33 1.09

(7)

表4-1-5(續1)

幫助我們

13.民意代表會向政府表達人民的

意見及需要 11.38 37.59 37.59 10.60 2.85 3.44 0.93 14.我們的政府官員,例如總統、

行政院院長、縣長,大都能為民 服務,做好他們份內的事

5.89 17.76 29.05 28.36 18.94 2.63 1.15

15.大多數的政府官員,都會愛惜

公家的財物,不浪費資源 5.50 8.24 17.37 37.78 31.11 2.19 1.13 分量表平均分數 2.61

註:加*為反向題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三、「政治功效意識」面向

由表4-1-6可得知受試學生在「政治功效意識」分量表中的測試結 果,其分量表積分為6~30,全體受試者平均得分為19.01,平均每題得 分為3.17分;而從表4-1-6中可知,50.64%的國中學生會以投票的方式 表達人民意見,平均得分最高,為3.66分,推論可能是學生透過公民課 中民主知識的學習及透過參與學校的各種自治活動,學習到人民是國 家的主人,應該積極表達對政府、政策的看法,因此讓學生的政治功 效意識有日漸高升的現象。

(8)

表 4-1-6:「政治功效意識」分量表各單題平均數摘要表

「政治功效意識」分量表題項

*16.一般公民沒機會對政府的施

政表達意見 18.84 24.93 36.21 16.09 3.93 3.39 1.08 17.政府對於緊急事件的處理,

如:突發的大地震,能夠迅速有 效率

10.30 22.67 31.60 25.12 10.30 2.98 1.14

*18.對於政府的決策,我一點影

響力也沒有 10.60 22.28 38.76 15.31 13.05 3.02 1.15 19.如果多數人民,針對不合理的

政策向政府反應意見時,這些政 策將獲得改善

10.60 28.95 32.09 19.24 9.13 3.13 1.12

20.我長大後一定要去投票,讓政

府了解人民的需求 24.73 25.91 42.60 4.02 2.75 3.66 0.98 21.政府對於大眾輿論提出的建議

或批評能虛心的檢討或接受 7.851 21.10 30.91 27.66 12.61 2.84 1.13 分量表平均分數 3.17

註:加*為反向題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四、「政治疏離感」面向

本分量表乃由對政治的「冷漠感」及「無力感」所構成,由表4-1-7 可得知受試學生在「政治疏離感」分量表中的測試結果,其分量表積 分為7~35,全體受試者平均得分為16.7,平均每題得分為分2.39;而從 表4-2-5中可知,此分量表各題作答結果均呈低度的政治疏離感,表示 現階段國中學生的政治疏離感並不嚴重。

(9)

表 4-1-7:「政治疏離感」分量表各單題平均數摘要表

「政治疏離感」分量表題項

22.反正候選人的競選支票常常在 當選之後跳票,因此有沒有選舉 都無所謂

3.53 8.73 32.09 30.62 25.03 2.35 1.06

23.只要管好自己的事就夠了,政

府的好壞與我無關 4.04 6.31 24.83 36.95 27.88 2.22 1.05 24.政治是政治世家、富商名流的

事,與我們並無多大關係 2.45 14.13 26.60 33.27 23.55 2.39 1.07 25.為了避免麻煩,政治的事還是

少管為妙 6.80 17.04 38.52 25.32 12.32 2.81 1.07 26.我們今天建設成就多半是人民

努力的成果,和政府沒有很大關

5.50 13.54 39.94 30.42 10.60 2.73 1.01

27.國家大事有政府決定就好了,

我不必去關心 0.79 4.32 23.26 45.54 26.10 2.08 0.86 28.不管什麼選舉,選誰都一樣,

所以不必去投票 1.18 3.53 30.62 38.57 26.10 2.15 0.89 分量表平均分數 2.39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五、「政治參與傾向」面向

由表4-1-8可得知受試學生在「政治參與傾向」分量表中的測試結 果,其分量表積分為7~35,全體受試者平均得分為22.44,平均每題得 分為3.21分,可得知國中學生之政治參與傾向偏正向積極,推論可能是 近年來,人民接觸公共事務、政治訊息的機會較以前頻繁,且人民也

(10)

知道參與政治可以直接或間接影響政府、監督政府,因此政治參與傾 向積極。而從表4-1-8中可看出國中學生對關懷社會、關心時事的態度 傾向積極反應,但對於選舉相關活動則傾向消極反應,如29、33、35 題的平均得分皆低於3,推論可能是因為如:黑金、黑函、過多的競選 旗幟和文宣造成髒亂等不良的選舉文化所致,各政黨與候選人應檢討 改進以淨化選舉風氣。

表 4-1-8:「政治參與傾向」分量表各單題平均數摘要表

「政治參與傾向」分量表題項

29.我希望將來能夠參選民意代 表,這樣才能對政府的重要決策 與施政有所影響

7.36 18.94 38.37 20.31 15.02 2.83 1.12

30.我們應該響應政府或民間團體

發起的慈善或關懷社會的活動 33.66 38.18 24.14 2.75 1.28 4.00 0.90 31.我經常注意國內的政治新聞,

例如選舉、示威抗議等 9.42 28.56 35.72 16.39 9.91 3.11 1.10 32.選舉時,如果父母忘記去投

票,我會提醒他們記得要去投票 10.60 20.41 45.54 12.46 10.99 3.07 1.09 33.選舉時,我會閱讀候選人的傳

單或相關報導 4.32 30.32 38.96 12.95 13.45 2.99 1.07 34.雖然我們只是學生,但也要了

解和關心國家的政策 20.51 44.46 30.72 2.36 1.96 3.79 0.86 35.長大後,如果遇到選舉時,我

會為自己喜歡的候選人拉票、助

3.93 10.80 45.93 24.24 15.11 2.64 0.99 分量表平均分數 3.21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11)

六、「民主素養」面向

由表4-1-9可得知受試學生在「民主素養」分量表中的測試結果,

其分量表積分為7~35,全體受試者平均得分為28.61,平均每題得分為 4.09分,而從表4-1-9中可看出分量表各題平均得分相當高,均在3.00 以上,顯示出國中學生之民主素養傾向極為積極且深表認同,此與王 志嫻(1999)的研究發現相符。如此現象對我國持續推行民主教育和 邁向民主之發展,是極為有利的條件。

表4-1-9:「民主素養」分量表各單題平均數摘要表

「民主素養」分量表題項

36.學校應有申訴管道,讓學生反

應他們對某些規定的不滿 42.20 30.03 21.10 3.53 3.14 4.05 1.03

*37.和大部分人不一樣的意見,

是不應該提出來的 37.78 37.88 18.84 3.53 1.96 4.06 0.94

*38.從近年的政治現象看來,台

灣實在不適合實行民主政治 27.18 22.67 37.10 9.13 3.93 3.60 1.10

*39.每個人的希望和要求都不相 同,所謂民意也只是形式,政府 施政實在不必花太多時間徵詢民

39.16 32.29 22.67 4.32 1.57 4.03 0.97

40.如果執政黨的表現不好,我們

應該換另外一個政黨來做做看 29.83 34.05 30.62 2.75 2.75 3.86 0.97 41.政府在處理政治事務時,需了

解人民的想法,不可由少數官員 做決定

55.35 26.99 14.52 1.96 1.18 4.33 0.88 42.政府和人民一樣,都應該遵守

法律 79.59 11.29 7.95 0.39 0.79 4.69 0.70 分量表平均分數 4.09

註:加*為反向題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12)

綜合言之,台南縣國中學生的政治功效意識、政治參與傾向、民 主素養傾向積極正向,但在「政治信任感」方面的反應則較不理想,

這點值得執政當局深入瞭解原因。雖然台南縣國中學生政治態度傾向 積極,但多數題目的每題平均得分未超過4.0,因此尚有待政府、學校、

家庭、社會等各政治社會化媒介發揮功能,強化國家未來主人翁的政 治態度,使其符合民主國家的需要。

(13)

第二節 個人背景和國中學生政治態度相關性之分析

根據本研究理論架構,影響政治態度的因素相當多,包括性別、

父母族群、家庭社經地位、班級幹部經驗、大眾媒體接觸、父母管教 方式、教師教學方式等背景因素,本研究依照各變項性質分別採用獨 立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考驗本研究所提出的個人背景因素 對國中學生政治態度之影響;本節即在驗證研究假設二:不同背景的 國中學生,其政治態度有顯著差異。

壹、不同性別的國中學生在政治態度的差異分析

本研究以獨立樣本t檢定分析比較不同性別國中學生之政治態度,

受試者在各種政治態度的平均值、標準差與t考驗及其Sig值分析結果,

如表4-2-1所示。

表4-2-1:不同性別之國中學生政治態度t檢定摘要表 變項 性別

男生(N=529)

女生(N=490)

平均數 標準差 t 值 Sig.

男 2.98 0.283 總量表

3.00 0.270

-1.060 0.289 男 2.47 0.766

國家認同感

女 2.52 0.753

-0.979 0.328 男 2.62 0.713

政治信任感

女 2.61 0.653

0.301 0.764 男 3.15 0.670

政治功效意識

女 3.19 0.660

-0.843 0.400 男 2.47 0.700

政治疏離感

女 2.30 0.681

3.852 0.000***

男 3.21 0.571 政治參與傾向

女 3.21 0.626

-0.040 0.968 男 3.99 0.638

民主素養

女 4.20 0.527

-5.620 0.000***

* p < 0.05 ** p < 0.01 *** p < 0.001

(14)

由表4-2-1顯示,以性別為自變項、各構面因素為依變項,進行顯 著性差異t檢定,發現男學生的政治態度平均數為2.98,女生為3.00,t 值為-1.060(p=0.289>0.05),未達到0.05以下顯著差異,表示在整體 政治態度上,性別並沒有顯著差異。此研究結果與張雪君(1995)、

王錦雀(1997)、翁志宗(1998)相符。

進一步分析不同性別的學生在政治態度各分量表上的差異,其結果

如下:在「政治疏離感」與「民主素養」上,男女兩組經 t 考驗結果,

達統計上顯著差異水準;亦即因性別之不同,而於上述兩者有不同之 認知。而針對上述兩因素進行男、女平均數之比較,發現「政治疏離 感」以女生之得分較低,表示女生的政治疏離感較低,即政治興趣較 高;「民主素養」以女性之態度較積極。而在「國家認同感」、「政治 信任感」、「政治功效意識」、「政治參與傾向」上,t 值未達統計上 顯著差異水準,表示男女在此四個分量表上並無顯著差異。

針對以上之結果,可能原因為近年來台灣社會隨著經濟成長與教 育普及,女性教育程度提升;且隨著社會的多元,男女平權觀念普及,

所以參與政治不再是男性的特權,女性亦會關心政治,積極了解與爭 取應有的權利,因此男女在政治態度上並無顯著差異。

貳、不同父母族群的國中學生在政治態度的差異分析 一、父親族群對學生政治態度之影響

以「父親族群」為自變項,探討是否因為父親族群之不同,而於政

治態度等各構面因素之認知有所顯著性差異。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加 以分析,結果如表 4-2-2,由表 4-2-2 可知,不同父親族群的國中學生 之政治態度 F 值為 5.273(p=0.000<0.001),即在整體政治態度上,

父親的族群不同之學生在統計上有顯著差異。換言之,父親族群是影 響學生政治態度之重要變項。進一步分析不同父親族群的學生在各項

(15)

分量表上的差異,分述如下:

(一) 在國家認同感方面:不同父親族群的學生在統計上具有顯著差 異(F=13.229, p =0.000<0.001),達到0.001以下顯著差異,以 Scheffe法進行事後比較,得知父親為客家人的學生,其國家認 同感顯著高於父親是原住民的學生。劉秋霞(1998)、曾欣儀

(2001)、傅曉芬(2002)發現不同父母族群之國中、高中、

國小學生其國家認同會有顯著差異,與本研究結果相符。

(二) 在政治信任感方面:不同父親族群的學生在統計上具有顯著差 異(F=6.812, p =0.000<0.001),達到0.001以下顯著差異,以 Scheffe法進行事後比較,得知父親為閩南人及客家人的學生,

其政治信任感高於父親為原住民的學生。

(三) 在政治功效意識方面:不同父親族群的學生在統計上具有顯著 差異(F=3.921, p = 0.004<0.01),以Scheffe法進行事後比較,

得知父親為閩南人、客家人、外省人或其他族群的學生,其政 治功效意識均高於父親為原住民的學生。

(四) 政治疏離感方面:不同父親族群的學生在統計上具有顯著差異

(F=5.420, p = 0.000<0.001),以Scheffe法進行事後比較,得 知父親為閩南人的學生,其政治疏離感高於父親為客家人的學 生。

(五) 政治參與傾向方面:不同父親族群的學生在統計上具有顯著差 異(F=6.492, p = 0.000<0.001),以Scheffe法進行事後比較,

得知父親為外省人的學生,其政治參與傾向高於父親為閩南人 的學生。

(六) 民主素養方面:不同父親族群的學生在統計上不具有顯著差異

(F=1.927, p = 0.104>0.05)。但王錦雀(1997)卻發現大陸各

(16)

省籍、本省客家籍學生的民主素養較本省原住民積極。其是否 因研究對象、地區不同,而有所差異,有待進一步研究。

表 4-2-2:不同父親族群之國中學生政治態度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變項 項目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FSig. Scheffe 1 閩南人 840 2.982 0.264

2 客家人 50 3.104 0.337 3 外省人 77 3.063 0.307 4 原住民 4 2.652 0.000 總量表

5 其他 48 2.969 0.334

5.273 0.000*** (2)>(4)*

1 閩南人 840 2.445 0.751 2 客家人 50 2.844 0.685 3 外省人 77 2.948 0.755 4 原住民 4 1.800 0.000 國家認同感

5 其他 48 2.233 0.638

13.229 0.000*** (2)>(1)*

(2)>(5)*

(3)>(1)*

(3)>(5)*

1 閩南人 840 2.619 0.677 2 客家人 50 2.772 0.673 3 外省人 77 2.396 0.576 4 原住民 4 1.400 0.000 政治信任感

5 其他 48 2.800 0.836

6.812 0.000*** (1)>(4)*

(2)>(4)*

1 閩南人 840 3.160 0.663 2 客家人 50 3.293 0.755 3 外省人 77 3.251 0.520 4 原住民 4 2.000 0.000 政治功效意識

5 其他 48 3.139 0.753

3.921 0.004** (1)>(4)*

(2)>(4)*

(3)>(4)*

(5)>(4)*

1 閩南人 840 2.418 0.693 2 客家人 50 2.017 0.745 3 外省人 77 2.241 0.658 4 原住民 4 2.857 0.000 政治疏離感

5 其他 48 2.440 0.639

5.420 0.000*** (1)>(2)*

1 閩南人 840 3.176 0.582 2 客家人 50 3.400 0.757 3 外省人 77 3.423 0.606 4 原住民 4 4.000 0.000 政治參與傾向

5 其他 48 3.131 0.538

6.492 0.000*** (3)>(1)*

1 閩南人 840 4.074 0.601 2 客家人 50 4.300 0.683 3 外省人 77 4.121 0.520 4 原住民 4 3.857 0.000 民主素養

5 其他 48 4.071 0.522

1.927 0.104 -

* p < 0.05 ** p < 0.01 *** p < 0.001

(17)

二、母親族群對學生政治態度之影響

以「母親族群」為自變項,探討是否因為母親族群之不同,而於政

治態度等各構面因素有所顯著性差異。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加以分 析,結果如表 4-2-3,由表 4-2-3 可知,不同母親族群的國中學生之政 治態度 F 值為 4.531(p=0.001<0.001),即在整體政治態度上,母親 的族群不同之學生在統計上有顯著差異。換言之,母親族群是影響學 生政治態度之重要變項。進一步分析不同母親族群的學生在各項分量 表上的差異,分述如下:

(一) 在國家認同感方面:母親族群不同的學生在統計上具有顯著差 異(F=11.787, p =0.000<0.001),達到0.001以下顯著差異,以 Scheffe法進行事後比較,得知母親為外省人的學生,其國家認 同感顯著高於母親是閩南人、客家人、原住民的學生。而劉秋 霞(1998)、曾欣儀(2001)發現不同族群之國、高中生其國 家認同會有顯著差異,與本研究結果相符。

(二) 在政治信任感方面:不同母親族群的學生在統計上具有顯著差 異(F=2.773, p =0.026<0.05),以Scheffe法進行事後比較,卻 未發現任何一組的平均數達顯著差異。

(三) 在政治功效意識方面:不同母親族群的學生在統計上不具有顯 著差異(F=0.367, p =0.833>0.05)。此與張雪君(1995)的研 究結果相符。

(四) 政治疏離感方面:不同母親族群的學生在統計上具有顯著差異

(F=5.905, p = 0.000<0.001),以Scheffe法進行事後比較,

得知母親為原住民的學生,其政治疏離感高於母親為閩南人的 學生。

(五) 政治參與傾向方面:不同母親族群的學生在統計上具有顯著差

(18)

異(F=9.298, p = 0.000<0.001),以Scheffe法進行事後比較,

得知母親為客家人的學生,其政治參與傾向最積極。

(六) 民主素養方面:不同母親族群的學生在統計上不具有顯著差異

(F=0.906, p =0.460>0.05)。

由表 4-2-2、4-2-3 可知,父母族群為影響台南縣國中學生政治態度 之重要因素。台灣因為地理環境與歷史因素,自古以來為移民社會,

也因為各族群的語言、生活習性有所差異差,產生了今天豐富而多元 的文化貌,不論各族群的政治立場與主張為何,大家都應容忍差異、

尊重差異、欣賞差異,追求一多元和諧的社會。

(19)

表 4-2-3:不同母親族群之國中生政治態度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變項 項目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FSig. Scheffe 1 閩南人 860 2.983 0.271

2 客家人 25 3.175 0.231 3 外省人 74 3.051 0.312 4 原住民 12 2.859 0.147 總量表

5 其他 48 2.998 0.329

4.531 0.001*** (2)>(1)*

(2)>(4)*

1 閩南人 860 2.451 0.757 2 客家人 25 2.936 0.519 3 外省人 74 2.968 0.740 4 原住民 12 2.133 0.261 國家認同感

5 其他 48 2.317 0.693

11.787 0.000*** (2)>(1)*

(2)>(5)*

(3)>(1)*

(3)>(4)*

(3)>(5)*

1 閩南人 860 2.605 0.679 2 客家人 25 2.740 0.778 3 外省人 74 2.499 0.577 4 原住民 12 3.067 0.521 政治信任感

5 其他 48 2.775 0.847

2.773 0.026* -

1 閩南人 860 3.160 0.672 2 客家人 25 3.247 0.379 3 外省人 74 3.205 0.556 4 原住民 12 3.333 0.888 政治功效意識

5 其他 48 3.181 0.758

0.367 0.833 -

1 閩南人 860 1.762 0.696 2 客家人 25 2.023 0.732 3 外省人 74 2.216 0.660 4 原住民 12 2.418 0.372 政治疏離感

5 其他 48 2.152 0.626

5.905 0.000*** (4)>(1)*

1 閩南人 860 3.179 0.583 2 客家人 25 3.834 0.709 3 外省人 74 3.353 0.631 4 原住民 12 2.952 0.613 政治參與傾向

5 其他 48 3.202 0.535

9.298 0.000*** (2)>(1)*

(2)>(3)*

(2)>(4)*

(2)>(5)*

1 閩南人 860 4.088 0.601 2 客家人 25 4.269 0.660 3 外省人 74 4.068 0.609 4 原住民 12 3.905 0.070 民主素養

5 其他 48 4.060 0.519

0.906 0.460 -

* p < 0.05 ** p < 0.01 *** p < 0.001

參、不同父母社經地位的國中學生在政治態度的差異分析

(20)

本研究對於社經地位之計算在第三章已說明(表3-3-2),而有效 樣本之父母社經地位分佈如表4-2-4。

表 4-2-4:父母社經地位次數分佈表

分 類 等 級 次 數

(百分比)

合 計

第一級 28

(2.7%)

高社經地位

第二級 263

(25.8%)

291 人

(28.5%)

中社經地位

第三級 532

(52.3%)

532

(52.3%)

第四級 196

(19.2%)

低社經地位

第五級 0

(0%)

196 人

(19.2%)

經變異數分析結果,不同家庭社經地位之學生其政治態度的差異情 形,可從表4-2-5看出:低家庭社經地位、中家庭社經地位及高家庭社 經地位三組之政治態度在統計上並未達顯著差異(F=2.444,p=0.087

>0.05),顯示國中學生之政治態度,並不因其家庭社經地位之高低而 有顯著差異,此研究結果與陳秋燕(1994)、王錦雀(1997)相同。

進一步分析不同家庭社經地位學生在各項分量表的差異,發現除 了「國家認同感」達顯著水準外(F=8.475,p=0.000<0.001),其餘 分量表並未達顯著水準。經Scheffe法之事後比較分析,發現高家庭社 經地位的學生,其國家認同高於低、中家庭社經地位的學生。

(21)

表 4-2-5:不同父母社經地位之國中學生政治態度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變項 項目 個數 平均數 標準差 F Sig. Scheffe

1 低社經地位 196 2.97 0.28 2 中社經地位 532 2.99 0.28 總量表

3 高社經地位 291 3.02 0.28

2.444 0.087

1 低社經地位 196 2.41 0.67 2 中社經地位 532 2.44 0.75 國家認同感

3 高社經地位 291 2.64 0.81

8.475 0.000

***

(3)>(1)*

(3)>(2)*

1 低社經地位 196 2.56 0.65 2 中社經地位 532 2.63 0.71 政治信任感

3 高社經地位 291 2.63 0.67

0.671 0.511 -

1 低社經地位 196 3.20 0.69 2 中社經地位 532 3.13 0.68 政治功效意識

3 高社經地位 291 3.21 0.62

1.703 0.183 -

1 低社經地位 196 2.45 0.68 2 中社經地位 532 2.38 0.70 政治疏離感

3 高社經地位 291 2.36 0.70

1.172 0.310 -

1 低社經地位 196 3.16 0.64 2 中社經地位 532 3.22 0.57 政治參與傾向

3 高社經地位 291 3.22 0.61

0.734 0.480 -

1 低社經地位 196 4.03 0.63 2 中社經地位 532 4.12 0.56 民主素養

3 高社經地位 291 4.06 0.64

1.840 0.159 -

* p < 0.05 ** p < 0.01 *** p < 0.001

(22)

肆、擔任班級幹部次數不同的國中學生在政治態度的差異分析

經變異數分析結果,擔任班級幹部次數不同的國中學生其政治態 度的差異情形,可從表4-2-6看出:經常性擔任幹部、偶爾擔任幹部及 沒有幹部經驗三組之政治態度達顯著差異(F=2.971,p=0.028<

0.05),顯示國中學生之政治態度,因幹部經驗而有顯著差異。

進一步分析擔任班級幹部次數不同的國中學生在各項分量表的差 異,發現各分量表在統計上均達顯著水準。經Scheffe法之事後比較分 析,發現經常擔任幹部的學生,其在政治態度各面向均較偶爾擔任幹 部、不曾擔任幹部的學生積極正向。

表 4-2-6:班級幹部次數不同之國中學生政治態度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變項 項目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F Sig. Scheffe

1 無 343 3.04 0.28 2 擔任過 1 次 248 3.23 0.25

總量表

3 擔任過 2 次 428 3.53 0.29

2.971 0.028* 3>2*

2>1*

1 無 343 2.35 0.70 2 擔任過 1 次 248 2.49 0.70

國家認同感

3 擔任過 2 次 428 2.62 0.84

3.027 0.008** 3>2**

2>1**

1 無 343 2.44 0.64 2 擔任過 1 次 248 2.55 0.70

政治信任感

3 擔任過 2 次 428 2.68 0.71

3.281 0.005** 3>2**

2>1**

1 無 343 2.97 0.66 2 擔任過 1 次 248 3.02 0.63

政治功效意識

3 擔任過 2 次 428 3.19 0.69

3.791 0.024* 3>2,1*

1 無 343 2.62 0.70 2 擔任過 1 次 248 2.46 0.68

政治疏離感

3 擔任過 2 次 428 2.02 0.70

3.891 0.021* 2>3*

1>3*

1 無 343 3.01 0.58 2 擔任過 1 次 248 3.13 0.61

政治參與傾向

3 擔任過 2 次 428 3.24 0.60

4.293 0.001** 3>2**

2>1**

1 無 343 3.72 0.63 2 擔任過 1 次 248 3.89 0.65

民主素養

3 擔任過 2 次 428 4.11 0.53

4.102 0.001** 3>2**

2>1**

* p < 0.05 ** p < 0.01 *** p < 0.001

(23)

伍、每週收看新聞次數不同的國中學生在政治態度的差異分析

經變異數分析結果,每週收看新聞次數不同的國中學生其政治態 度的差異情形,可從表4-2-7看出:經常性收看新聞、偶爾收看新聞及 很少收看新聞三組之政治態度在統計上並未達顯著差異(F=1.863,p

=0.156>0.05),顯示國中學生之政治態度,並不因每週收看新聞次 數而有顯著差異。此研究結果與陳義彥(1977)對大學生之研究所得 結果相符,而陳文俊(1983)之研究中也曾指出大眾傳播媒介對中學 生的政治態度雖有影響,但其影響相當有限。

進一步分析每週收看新聞次數不同的國中生在各項分量表的差 異,發現除了「民主素養」外,其餘分量表在統計上均達顯著差異水 準。茲將差異情形分述如下:

(一)在「國家認同感」方面:每週收看新聞次數不同的學生在統計 上具有顯著差異(F=10.440, p =0.000<0.001),很少收看新聞 及偶爾收看新聞的國中學生,其國家認同感高於經常收看新聞 者。此現象可能與電視台的政治立場及其播報新聞的角度有 關,詳細情形則待進一步研究。

(二)在政治信任感方面:每週收看新聞次數不同的學生在統計上具 有顯著差異(F=4.300, p =0.014<0.05),很少收看新聞的國中 學生高於偶爾及經常收看新聞的國中學生。此現象可能與新聞 報導政府弊案有關,詳細情形則待進一步研究。

(三)在政治功效意識方面:每週收看新聞次數不同的學生在統計上 具有顯著差異(F=10.484, p =0.000<0.0001),經常收看新聞及 偶爾收看新聞的學生高於很少收看新聞的學生。

(四)政治疏離感方面:每週收看新聞次數不同的學生在統計上具有 顯著差異(F=8.390, p =0.000<0.0001),很少收看新聞的學生

(24)

高於偶爾收看及經常收看新聞的學生。多關心國家事務可減少 政治疏離感,提高政治興趣。

(五)政治參與傾向方面:每週收看新聞次數不同的學生在統計上具 有顯著差異(F=9.516, p =0.000<0.0001),經常收看新聞及偶 爾收看新聞的學生高於很少收看新聞的學生。

(六)民主素養方面:每週收看新聞次數不同的學生在統計上不具有 顯著差異(F=1.952, p =0.142>0.05)。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大眾媒體影響人類生活極深,無論是傳統的 印刷資料、報章雜誌、網際網路,資訊的流通是無遠弗屆。個人在大 眾傳播媒介長期的傳播功能之下,因接收大量政治訊息,將塑造出對 政治體系的基本信念。透過新聞媒體,民眾不僅可以瞭解政治環境、

掌握政治的運作與政府的作為,減少政治疏離感,對於自己的政治影 響力也更具信心。

(25)

表 4-2-7:每週收看新聞次數不同之國中學生政治態度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變項 項目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F Sig. Scheffe

(1) 0~1 次 195 2.96 0.26 (2) 2~3 次 404 3.00 0.24 總量表

(3) 4 次(包含以上) 420 3.00 0.32

1.863 0.156 -

(1) 0~1 次 195 2.61 0.75 (2) 2~3 次 404 2.57 0.75 國家認同感

(3) 4 次(包含以上) 420 2.36 0.76

10.440 0.000*** (1)>(3)*

(2)>(3)*

(1) 0~1 次 195 2.69 0.71 (2) 2~3 次 404 2.58 0.65 政治信任感

(3) 4 次(包含以上) 420 2.53 0.71

4.300 0.014* (1)>(3)*

(1) 0~1 次 195 2.98 0.62 (2) 2~3 次 404 3.18 0.63 政治功效意識

(3) 4 次(包含以上) 420 3.24 0.70

10.484 0.000*** (2)>(1)*

(3)>(1)*

(1) 0~1 次 195 2.56 0.76 (2) 2~3 次 404 2.31 0.64 政治疏離感

(3) 4 次(包含以上) 420 2.38 0.71

8.390 0.000*** (1)>(2)*

(1)>(3)*

(1) 0~1 次 195 3.04 0.56 (2) 2~3 次 404 3.23 0.60 政治參與傾向

(3) 4 次(包含以上) 420 3.26 0.60

9.516 0.000*** (2)>(1)*

(3)>(1)*

(1) 0~1 次 195 4.03 0.59 (2) 2~3 次 404 4.13 0.57 民主素養

(3) 4 次(包含以上) 420 4.08 0.62

1.952 0.142 -

* p < 0.05 ** p < 0.01 *** p < 0.001

陸、父母管教方式不同的國中學生在政治態度的差異分析

以父母管教方式為自變項、各構面因素為依變項,進行顯著性差 異t檢定,發現父母管教方式為民主式的學生,其政治態度平均數為 3.005,父母管教方式為權威式的學生則為2.936,t值為-3.105(p =0.002

<0.01),在統計上達到顯著差異,表示在整體政治態度上,不同父母 管教方式有顯著差異,父母管教方式為民主式的學生,其政治態度較 積極。此與陳現義(2002)的研究發現相符。

進一步分析不同父母管教方式的學生在政治態度各分量表上的差

(26)

異,其結果如下:在「政治信任感」、「政治功效意識」、「政治疏 離感」、「民主素養」上,經 t 考驗結果,達統計上顯著差異水準;亦 即因父母管教方式之不同,而於上述四面項亦有不同。父母管教方式 為民主式的學生,其「政治信任感」、「政治功效意識」、「民主素 養」的得分較高,表示態度較積極,而「政治疏離感」的得分較低,

表示疏離感較不嚴重。但在「國家認同感」、「政治參與傾向」上,

未達統計上顯著差異水準,表示不同父母管教方式的學生在此兩個面 向上並無差異。

家庭是一個成長的的搖籃,也是一個人社會化的開始,父母是子 女人格的陶冶者、價值判斷的導師。因此,父母應多採民主式的管教 方式,多溝通與輔導,並讓其參與家庭事務的決策,讓孩子體驗民主 生活之真諦,如此較能培育民主社會所需之具有參與特質的公民。

表4-2-8:不同父母管教方式之國中學生政治態度t檢定摘要表 構面 / 因素 項目 個數 平均數 標準差 t Sig.

(1)權威 187 2.94 0.21 總量表

(2)民主 832 3.01 0.29

-3.105 0.002**

(1)權威 187 2.53 0.82 國家認同感

(2)民主 832 2.48 0.75

0.860 0.390 (1)權威 187 2.41 0.60

政治信任感

(2)民主 832 2.66 0.69

-4.469 0.000***

(1)權威 187 3.00 0.61 政治功效意識

(2)民主 832 3.21 0.67

-3.809 0.000***

(1)權威 187 2.57 0.65 政治疏離感

(2)民主 832 2.35 0.70

3.907 0.000***

(1)權威 187 3.22 0.63 政治參與傾向

(2)民主 832 3.20 0.59 0.265 0.791 (1)權威 187 3.88 0.59 民主素養

(2)民主 832 4.13 0.59

-5.274 0.000***

* p < 0.05 ** p < 0.01 *** p < 0.001

(27)

柒、敎師教學方式不同的國中學生在政治態度的差異分析

以敎師教學方式為自變項、各構面因素為依變項,進行顯著性差 異t檢定,發現敎師教學方式為民主式的學生,其政治態度平均數為 3.38,敎師教學方式為權威式的學生則為3.00,t值為3.519(p = 0.001

<0.001),在統計上達到顯著差異,表示在整體政治態度上,因不同 敎師教學方式而有顯著差異,教師教學方式為民主式的學生,其政治 態度較積極。此與段盛華(1988)、曾欣儀(2001)的研究結果相符。

進一步分析不同敎師教學方式的學生在政治態度各分量表上的差 異,其結果如下:在「國家認同感」、「政治信任感」、「政治功效 意識」、「政治疏離感」、「政治參與傾向」、「民主素養」等面向 上,經 t 考驗結果,達統計上顯著差異水準,即不同教師教學方式,而 於上述六面項亦有不同。教師教學方式為民主式的學生,其「國家認 同感」、「政治信任感」、「政治功效意識」、「政治參與傾向」、

「民主素養」的得分較高,表示態度較積極,而「政治疏離感」的得 分較低,表示疏離感較不嚴重。

表4-2-9:不同教師教學方式之國中學生政治態度t檢定摘要表 構面 / 因素 項目 個數 平均數 標準差 t Sig.

(1)權威 52 3.00 0.23 總量表

(2)民主 967 3.38 0.28

-3.519 0.001**

(1)權威 52 2.32 0.88 國家認同感

(2)民主 967 2.83 0.75

-4.234 <0.001***

(1)權威 52 2.79 0.81 政治信任感

(2)民主 967 3.14 0.68

-3.482 0.001**

(1)權威 52 3.01 0.84 政治功效意識

(2)民主 967 3.62 0.65

-4.231 0.001***

(1)權威 52 2.98 0.88 政治疏離感

(2)民主 967 2.56 0.68

3.446 0.001**

(1)權威 52 2.96 0.55 政治參與傾向

(2)民主 967 3.22 0.60

-3.117 0.002**

(1)權威 52 3.74 0.59 民主素養

(2)民主 967 4.09 0.60

-3.317 0.002**

(28)

第三節 國中學生政治態度之相關性分析

本節將依研究假設三,探討政治態度彼此之間是否具有相關性。

以皮爾遜積差相關(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的統計方法分 析政治態度總量表與六種政治態度分量表之間的相關,其統計分析的 結果如表4-3-1。

由表4-3-1所呈現的國中學生之政治態度與各分量表的相關矩陣可 得知,政治態度與各分量表之間皆呈現顯著相關(P<.001),且除了 政治疏離感與政治態度呈顯著負相關(即政治疏離感愈低,政治態度 愈積極)外,其餘之國家認同、政治信任感、政治功效意識、政治參 與傾向、民主素養,則均與政治態度成顯著正相關。至於各分量表間 之相關情形,分述如下:

一、國家認同感與其他政治態度

「國家認同感」與「政治參與傾向」呈顯著正相關。即對國家的 認同愈強烈的學生,愈傾向積極參與政治。

二、政治信任感與其他政治態度

「政治信任感」與「政治功效意識」、「政治參與傾向」呈顯著正 相關。政治信任感較高的學生,對政府官員、政府政策及政治現象較 信任,也愈有信心採取行動影響政府政策。本研究之「政治參與傾向」

與選舉有關,研究結果顯示對政府官員或政策較信任的學生,較願意 參與選舉、投票,故其政治參與傾向較高;而「政治信任感」與「政 治疏離感」呈負相關,顯示對政府作為或政府官員愈不信任的學生,

久而久之對政治的不滿會愈強烈,其政治疏離感也會愈高。

三、政治功效意識與其他政治態度

「政治功效意識」與「政治參與傾向」「民主素養」呈顯著正相 關,與「政治疏離感」呈負相關。表示愈認為自己將來對政治有所影

(29)

響力的學生,愈能從參與政治中獲得回饋與滿足,進而更積極參與政 治,故其政治參與傾向高,且其政治疏離感自然會愈低。

四、民主素養與其他政治態度

「民主素養」與「政治功效意識」、「政治參與傾向」呈顯著正 相關,與「政治信任感」、「政治疏離感」呈顯著負相關。民主時代,

公民有參與公共事務,選舉及投票的權利;而「政治功效意識」則是 扮演公民的重要條件,也是政治參與的心理準備,因此,政治功效意 識越高,民主素養越高;民主政治也滿足了個人參與政治活動的需求,

因此,高度的「民主素養」降低了「政治疏離感」,而「政治疏離感」

低,也較樂於參與政治活動。而「民主素養」與「政治信任感」呈顯 著負相關,表示民主素養是對民主政治的情感反映,不代表對執政政 府的支持度、滿意度的情感反映。

五、政治疏離感與其他政治態度

「政治疏離感」與「政治功效意識」、「政治參與傾向」、「民 主素養」呈顯著負相關。其關係分析已有前述,不再複述。

六、政治參與傾向與其他政治態度

「政治參與傾向」與「國家認同感」、「政治信任感」、「政治 功效意識」、「民主素養」呈正相關,與「政治疏離感」呈負相關。

其關係分析已有前述,不再複述。

數據

表 4-1-2:有效樣本之基本資料分析表  變    項  項    目  次 數  百分比 (1)男 529  51.9% 性別  (2)女 490  48.1%  (1)閩南人 840  82.4%  (2)客家人 50  4.9%  (3)外省人 77  7.6%  (4)原住民 4  0.4% 父親族群  (5)其他 48  4.7%  (1)閩南人 860  84.4%  (2)客家人 25  2.5%  (3)外省人 74  7.3%  (4)原住民 12  1.2% 母親族群  (5)其他 4
表 4-1-7:「政治疏離感」分量表各單題平均數摘要表  「政治疏離感」分量表題項  非 常 同  意  %  同 意 %  無 意 見 %  不 同 意 %  非 常 不 同 意  %  平 均 得 分  標 準 差  22.反正候選人的競選支票常常在 當選之後跳票,因此有沒有選舉 都無所謂  3.53  8.73 32.09 30.62 25.03  2.35  1.06  23.只要管好自己的事就夠了,政 府的好壞與我無關  4.04  6.31 24.83 36.95 27.88  2.22  1.
表 4-2-3:不同母親族群之國中生政治態度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變項  項目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F 值 Sig.  Scheffe 1 閩南人 860 2.983  0.271  2 客家人 25  3.175  0.231  3 外省人 74  3.051  0.312  4 原住民 12  2.859  0.147 總量表  5 其他 48 2.998 0.329  4.531  0.001***  (2)&gt;(1)*(2)&gt;(4)* 1 閩南人 860 2.451  0.757  2
表 4-2-5:不同父母社經地位之國中學生政治態度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變項  項目  個數 平均數 標準差 F 值   Sig.  Scheffe 1 低社經地位 196 2.97 0.28 2 中社經地位 532 2.99 0.28總量表  3 高社經地位 291 3.02 0.28 2.444  0.087  1 低社經地位 196 2.41 0.67 2 中社經地位 532 2.44 0.75國家認同感  3 高社經地位 291 2.64 0.81 8.475  0.000***  (3)&gt;(1
+4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複選通過標準:國語文性向測驗成績達平均數正 2 個標準差或 PR97 以上,外 語文性向測驗成績達平均數正 1.5 個標準差或 PR93

(二) 依【管道一】複選鑑定,數學及自然性向測驗成績兩科均達平均數正 2 個標準 差或 PR97

(二) 依【管道一】複選鑑定,國語文性向測驗成績達平均數正 2 個標準差或 PR97 以上,外語文性向測驗成績達平均數正 1.5 個標準差或 PR93

推理論證 批判思辨 探究能力-問題解決 分析與發現 4-3 分析文本、數據等資料以解決問題 探究能力-問題解決 分析與發現 4-4

例如,參閱:黃啟江,《因果、淨土與往生:透視中國佛教史上的幾個面 相》〈第六章·從佛教研究法談佛教史研究書目資料庫之建立〉,(台北:臺 灣學生書局,2004 年),頁 237-252; Yasuhiro

在整個學與教過程中,教師按不同因素(如課程和學習目標、學生的興趣、能力和需要等)運 用適切的學與教策略 [

母體分配 樣本平均數 的抽樣分配 抽樣誤差與 非抽樣誤差 樣本平均數 的平均數與. 變異數

在【逐步解析 1】中,共需要輸入 2 個答案,為了避免「後面 輸入的答案(數學分數)」取代「前面的答案(國文分數)」,我 們要利用 2 個不同的變數來區別兩者,並以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