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臺灣同志教育體制化的推動歷程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臺灣同志教育體制化的推動歷程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5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 N a. t io na l Chengch i U. ni ve. rs i t. y. 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 碩士學位論文. 臺灣同志教育體制化的推動歷程. The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LGBT Education in Taiwan. 指導教授:戴寶村 博士. 研究生:王駿原 撰. 二○一八 年 一 月.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 N a. t io na l Chengch i U. ni ve. rs i t. y. o~~~Jl jf ~~ t ~ Jf"'- 7, ~ ~ ~~ ·. :ttr•~~~ :~~ ~ \. fa}f~: f if,~ ti.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 N a. t io na l Chengch i U. ni ve. rs i t. y. 謝辭 我的人生總是在試探,關於同志,這個標籤帶給我什麼?. 謝謝戴寶村老師接受我的任性,才讓這篇論文有機會誕生。2014 年春,. 太陽花學運期間,過程中深刻體會到性別在權力結構中一直存在的問題並未. 獲得更深層的檢討省思,當會場中有人舉起六色彩虹旗時,卻遭人議論同志. 何以來混淆訴求?學運過程中不時會看到聽到以「性/別」相關詞彙作為發. 洩情緒的用語,或用以影射各種「關係」,性別在各層面中的困境仍待突破。. 那年六月,我帶著換新的論文計畫大綱,鼓起勇氣在團體論文討論中提. 出更換題目的要求,將原本的區域研究論文題目換成同志議題研究取向,戴. 老師笑笑地問我:「你是同志嗎?」這是我對教授第一次出櫃,成功更換題目。. 這篇論文的完成也要感謝口試委員李淑菁老師與黃季平老師給我的建議與. 指正,以及接受口訪的胡敏華老師、文星蘭老師、劉育豪老師、智偉,還有. 礙於現實壓迫而無法現身的「代理」老師們,謝謝你們,辛苦了。. 大學時引領我閱覽台灣史的許世融老師,沒有您,我大概不會對相關議. 題有熱忱與關注,大學畢業也不會想考台史所。在您的指導下我開始累積台. 灣史的基礎知識,更重要的是,面對人、事、物的態度,如果我的父親如此. 照拂、教導我,大概就像老師您這樣吧!. 在政大四年半的歲月,除了所上課程外加修教育學程,疲憊之餘總有許. 多暖心的陪伴與叮嚀支持我。感謝薛化元老師,當初碩士甄試時,您得知我. 在自傳中透露的家庭狀況和成長背景後不斷鼓勵我,那天十幾分鐘的面試被. 您的每句話溫暖包圍著,希望您一定要照顧好自己的身體。感謝李衣雲老師,. 我印象很深刻您是第一位所上公開聲援婚姻平權的教授。生活上的關心、課. 程中的教學引導,帶給我滿滿的收穫。感謝林果顯老師在必修課程的訓練讓. 我的論文寫作更上層樓,爆掉四次的資格考也勞煩老師掛心提點了。感謝李. 為楨老師給我機會在近代台灣歷史與人物擔任課程 TA,讓教程所學有所發. 揮,培養上台教學及引導學生討論、思考的能力。感謝鄭麗榕老師,在某次.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 N a. t io na l Chengch i U. ni ve. rs i t. y. 課後與我深聊我同志的身分並表達肯定與支持,在所上的臉書社群連署贊成. 婚姻平權一事,由衷感謝。. 求學過程中有太多好友的陪伴了,我真的很幸運。美少女地球防衛本部. 成員潔子、惠子、佩瑜,是戰友、是家人,彼此陪伴走過許多快樂、難過的. 回憶。這四年半的碩士生涯受到眾多關照,謝謝助教嵐妮總在我的碩班生活. 中不小心「卡住」時給我建議;還有威君和菇哥、K 梨、阿良、麥拉、Emily、. 瑞揚大哥、毛毛學長、秋千學姊、仁姿學姊、小游學姊、阿貴學姊、只贏學. 姐、港剛、安廷及學弟妹們;教程課彭明輝老師、金仕起老師、姵閺、柏廷、. 偉倫和弘庭等;一起在景中實習的學務處倩儒良與信慧組長及其他夥伴和前. 輩們;莫名成立「這樣。」的尖尖、黛咪,給我滿滿的能量! . 大學畢業多年依然受到同學及學長姐的照顧,彰化三女神軟屁、那那、. 蠢蠢,有你們無條件支持,是最幸福的事。溺溺、孟姊、寶寶、狐狸、慌慌、. 尼尼、將將、侑儒、呸姨、銅味、渝禎姊姊三不五時的問候和照顧。特別感. 謝將將和侑儒!讓我像弟弟一樣被照料著。. 謝謝熱線教育小組的大家,大班、小 high、楊雁、費宇、達克、澄巽、. 小風、叮叮噹、恰恰、阿黑、張琦、阿蔡、勾勾、智偉等,帶給我更多元的. 思考與同理、傾聽的能力,讓我能在熱線安心地哭、放心地笑。. 最愛的媽媽小蓮和姊姊蛇姬!一直以來我都把內心的愛與感謝藏得好. 好的,讓我想回嘉就是因為那裡有你們。好愛好愛你們,啾~. 感謝至今出現在我生命中的三段緣分,婷婷、James、Evan。雙性戀多重. 枷鎖常讓我不知道如何面對親密關係,我只是真心誠意愛一個人,無關性別。. 真的很感謝 Evan,沒有你,我不會有勇氣出櫃,我也不會想到能為同志這個. 身分做點什麼,這篇論文也是回應對於你的愛,1577 個日子,謝謝你為彼此. 畫下句點。. 如果有天大家不需再談論「同志」,或許那天我們都會更幸福一點吧。. 於 政治大學. 2018.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 N a. t io na l Chengch i U. ni ve. rs i t. y. 臺灣同志教育體制化的推動歷程. 王駿原. 摘 要. 本文試圖釐清 1980 年代末期至 2017 年兩性教育乃至性別平等教育中「同志教. 育」如何形成、推動的過程,而這過程中又遇到什麼困境與瓶頸,進而影響臺灣的. 性別平等教育,而臺灣同志教育的歷史發展與其脈絡,從法源、課綱及官方資料耙. 梳,結合推行同志教育相關人員的口述史訪談,整理臺灣同志教育的推動歷程。. 自 1970 年代呂秀蓮提出「新女性主義」間接影響臺灣社會關注女性議題,1980. 年代關心各種女性議題的婦女團體相繼成立運作,適逢解嚴後教育改革聲浪大起,. 民間團體開始倡議兩性平等教育的重要性,影響臺灣教改中的兩性平等教育工程。. 1996 年底彭婉如事件使《性侵害犯罪防治法》快速通過,依其法規需求,教育部成. 立兩性平等教育委員會並於 1999 年著手規劃《兩性平等教育法》草案。2000 年發. 生葉永鋕事件促使草案更名為《性別平等教育法》。. 在法案誕生後,同志教育在九年一貫 97 課綱中列入分段能力指標,2011 年反. 同志教育行動真愛聯盟事件在此時爆發,2013 年反同團體以婚姻平權議題包裝反同. 志教育行動,透過進入教育部性平會影響教育政策。2016 年至 2017 年地方議會出. 現反同志教材的決議,反同團體更以家長身分干涉教師教學自主權,曲解的指控、. 抹黑與投訴導致學校教師及民間團體在推動同志教育時面臨各種困境。. 關鍵詞:同志、同志教育、性別平等教育.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 N a. t io na l Chengch i U. ni ve. rs i t. y. .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5 第三節 研究回顧 ............................................................................................ 7. 第四節 研究方法 .......................................................................................... 14 第五節 章節架構 .......................................................................................... 15. 第二章 從「兩性」走向「性別」 ........................................................ 19. 第一節 看見性:女權、社會與法律的角力 ............................................... 19 第二節 拓荒:兩性教育在「法」中發芽 ................................................... 24. 第三節 女權團體與兩性教育 ...................................................................... 27 第四節 小結 .................................................................................................. 37. 第三章 性別教育中的「同志」意象 .................................................... 39. 第一節 「兩性」教育的變革 ...................................................................... 39. 第二節 《性別平等教育法》的誕生 ........................................................... 49 第三節 九年一貫課綱中的同志教育 ........................................................... 60 第四節 小結 .................................................................................................. 69. 第四章 校園中同志教育的推動 ............................................................ 71. 第一節 推動同志教育的背景與資源 ........................................................... 72 第二節 反對同志教育行動與團體的成形 ................................................... 84 第三節 校園推行同志教育面臨的衝擊與抵抗 ........................................... 92. 第四節 小結 ................................................................................................ 108 第五章 結論 .......................................................................................... 111. 徵引書目 ............................................................................................... 115 附錄 胡敏華老師、劉育豪老師、鄭智偉主任訪問紀錄.......................12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 N a. t io na l Chengch i U. ni ve. rs i t. y. 表次 表1 國民中小學性別平等教育課程綱要能力指標概念架構表 ..................... 6. 表2 1980年代成立之臺灣婦女相關團體 ....................................................... 20. 表3 性別教育相關法律中教育宣導之條文 ................................................... 22. 表4 1988年婦女新知基金會兩性教育相關活動期程 ................................... 30. 表5 國編版中小學教科書中的性別偏見內容 ............................................... 32. 表6 直轄市、省轄縣市議會反對同志教育相關議案 ................................. 10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 N a. t io na l Chengch i U. ni ve. rs i t. y. .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性別之於人類社會一直被視為理所當然、理應如此,如同「背景」一般. 的存在,它對個人的影響常被忽略、限制。國家經由出生時的外顯性徵賦予. 每個人身分證號碼開頭「1」與「2」的差別,社會化的經驗建構我們從外表、. 動作、談吐等條件判斷一個人是「先生」或是「小姐」,感情世界裡男女要. 相愛,長大以後結為「夫妻」,這一切都簡約地將我們分為「男性」與「女. 性」並對每個人「強制異性戀」,非黑即白、非是即非。但這世界上就是有. 一群人,他們並不被輕易地置入「男或女」的角色,或是「該與異性相愛相. 戀」這樣簡單的二分法中,有個名詞稱呼他們──「同志」。. 1980年代後的臺灣同性戀運動初露新苗,「同志」一詞的使用大約是在. 1990年代後,適逢臺灣解嚴,與許多被禁止的聲音一樣,「同志」的身影也. 開始活躍。 11986年祁家威先生與其同性伴侶至地方法院辦理公證結婚登記. 遭拒,同志相關人權議題在戒嚴時期亦被當時的政府視為「麻煩」。2同一年. 白先勇先生的男同志小說《孽子》改編成電影上映,經由媒體媒介讓同志相. 1 更精確來說「同志」一詞是1989年第一屆香港同志電影節時,香港導演林奕華以「革命尚 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之意鼓勵同性戀者。爾後同志一詞被廣義使用於指涉同性戀、雙. 性戀、跨性別、雙性人等非異性戀多元性別認同者。 2 祁家威,〈我的同運四十年,還不到放棄的時候〉,《女人迷》(2016.10.28),網址:. https://womany.net/read/article/12038,檢索日期:2017年5月10日。.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 N a. t io na l Chengch i U. ni ve. rs i t. y. .2. 臺灣同志教育體制化的推動歷程. 關議題更快速地傳播並為人所知。 3不過若以多元性別為主的教育變革則更. 晚一些。. 在臺灣的學校場域中,「同性戀」等詞語的運用有著不同的文化意涵。. 過往保守的教學場域文化中「同性戀」是幾乎不被提及或被否定的身分,時. 至今日在許多學生次文化中「同性戀」依然隱含著負面的意味,即使個人性. 別氣質與性別認同不一定有關,但該詞彙仍常與最顯而易見的個人性別氣質. 連結,多半用以訕笑、輕鄙的形態存在於學生間的互動中,使用的詞彙如「娘. 娘腔」、「男人婆」、「搞gay」等,都重傷著不同於社會主流文化認知的人們。. 在筆者的生命經驗中,中小學求學階段時曾發生因為自己性別氣質不夠. 陽剛、喜歡靜態活動等原因,被同學訕笑「娘炮」、「死gay」,當時老師的處. 理亦相當不妥,為了平息班上對我的笑罵,要我在同學面前脫下褲子讓大家. 「驗明正身」,雖然後來我並沒有照做,卻也在我心中留下傷痕。往後的求學. 歷程中,仍不斷聽見、看見性別偏見、歧視的情事。. 在筆者進入研究所第一年遇到反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定的太陽花學. 運,學運過程中反覆出現許多人們「習以為常」,具性別歧視的語句、脈絡. 甚至行為,例如「姦恁娘」、「臭膣屄」等國罵用語,臺灣大學教授范雲為此. 發言:. 只有女人才可以喊「幹拎娘」!這有兩個意義,第一個,. 對同志致敬。第二個,跨世代的戀情是值得鼓勵的。只有女生. 可以喊「幹拎娘」!男生給我喊「幹拎杯」。如果做不到這一. 點,不要跟我說臺灣的性別有希望了!4. 3 莊慧秋主編,《揚起彩虹旗-我的同志運動經驗1990-2001》(臺北市:心靈工坊,2002),. 頁256。 4 陳瑞榆、黃璨瑜,〈太陽花運動內的性別政治〉,《公視新聞議題中心》(2014.4.16),網.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 N a. t io na l Chengch i U. ni ve. rs i t. y. 第一章.緒論 .3.. 或者像是從馮光遠先生語帶雙關地影射馬英九前總統與金溥聰先生同. 性的「特殊性關係」開始,學運過程中也出現相同用語用來譏諷馬、金兩人。. 也有員警在個人臉書上貼文提到:「北上立法院抓女暴民…套子我帶了,準. 備被我幹爆吧!」一段話,被網友轉貼到PTT網站上引發廣大討論。5在我們. 的生活中,「性別」就像一幅幅照片的背景:我們總是能輕易看到焦距上的. 重點物件,卻忽略掉焦距以外模糊的背景。性別在現今社會早已被「背景. 化」,生活上經常聽到的詞語如「姦恁娘」、「臭膣屄」等在去脈絡化下,雖. 然被視為發洩情緒的用語,使用起來十分自然、完全沒有「疑慮」地掛在嘴. 邊作為語助詞,實則透漏了父權體制仍藉由語言文字持續對女性、甚至同志. 造成壓迫。. 臺灣的性別教育在歷經了二十餘載的歲月後依然存在著根深柢固的性. 別偏見與歧視,在尋常時候不小心吐露出來,就像是已烙印於內心的桎梏無. 法輕易卸除。不論在教育學、社會學、心理學、政治學、語言學、歷史學等. 學門中,「性/別」相關議題的檢視、回顧與探究從未停歇,而「教育」又. 是影響個人、群體乃至社會、國家的重要關鍵,透過性別教育我們認識性別、. 學習性別,正因為人的多樣性,在社會中對於性別教育的觀點自然也有許多. 樣貌,掌握「性/別教育」的闡釋權、話語權、教授權變成影響個人與社會. 的手段之一。. 臺灣社會恐懼同志的氛圍一直存在,在學校教育中,九年一貫90暫綱中. 的重大議題「兩性教育」於2005年更改為「性別平等教育」,納入「性別認. 同」的主要概念(其次要概念包含性取向、多元的性別氣質)後,臺灣社會. 出現若干反同團體如「真愛聯盟」等發起抗議「反對把孩子教成『同志』」. 址:http://pnn.pts.org.tw/main/2014/04/16/太陽花運動內的性別政治/,檢索日期:2017年5 月10日。. 5 〈揚言幹爆學運女暴民,警察被判緩刑〉,《自由時報電子報》(2014.8.27),網址: http://news.ltn.com.tw/news/society/breakingnews/1091296,檢索日期:2017年5月10日。.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 N a. t io na l Chengch i U. ni ve. rs i t. y. .4. 臺灣同志教育體制化的推動歷程. 的同志教育。隨著「婚姻平權」的議題主導了臺灣社會對於同志權益的討論. 面向後,反同團體「臺灣宗教團體愛護家庭大聯盟」、「下一代幸福聯盟」等. 亦轉向進攻「同志婚姻」,2017年5月24日司法院公布釋字第748號解釋文【同. 性二人婚姻自由案】後,同志婚姻權益訴求的進展達到最高潮,其解釋文內. 容:. 民法第4編親屬第2章婚姻規定,未使相同性別二人,得為. 經營共同生活之目的,成立具有親密性及排他性之永久結合關. 係,於此範圍內,與憲法第22條保障人民婚姻自由及第7條保. 障人民平等權之意旨有違。有關機關應於本解釋公布之日起2. 年內,依本解釋意旨完成相關法律之修正或制定。至於以何種. 形式達成婚姻自由之平等保護,屬立法形成之範圍。逾期未完. 成相關法律之修正或制定者,相同性別二人為成立上開永久結. 合關係,得依上開婚姻章規定,持二人以上證人簽名之書面,. 向戶政機關辦理結婚登記。6. 面對具最高權威性的大法官釋憲,反對修改民法保障同性婚姻的保守團. 體似乎體認到同性婚姻勢在必行,因此將反同志議題的矛頭又重新轉回「同. 志教育」,藉由地方議會干涉中小學性別教育、自行培育性別教育種子講師. 等方式試圖抹滅同志教育。當然在同一時間,學校與社會民間團體也有眾多. 支持同志教育的能量,默默為了同志教育付出。是故在《性別平等教育法》. 擬案、頒布、修訂的過程中,對於臺灣同志教育的意義與發展產生什麼影響?. 而這二十幾年來的臺灣社會與學校教育又如何面對同志教育?這些思考成. 為本研究行文的重要依據。. 6 司法院大法官解釋,〈釋字第 748 號 【同性二人婚姻自由案】〉(2017.5.24),網址:. http://www.judicial.gov.tw/constitutionalcourt/p03_01_1.asp?expno=748,檢索日期:2017年5 月30日。 .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 N a. t io na l Chengch i U. ni ve. rs i t. y. 第一章.緒論 .5..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本文論述的時間場域為1990年代至2017年現今。自1980年代末期開始,. 婦女新知協會在中小學的教科書與教學內容中檢視省思其兩性刻板印象等. 問題,積極倡議兩性平等教育,此時還沒有相關法規保障「性別」。. 到了1990年代,不論在政壇上、社會上開始醞釀著兩性平權的意識與氛. 圍,然而在1996年底大力推行婦女參政保障名額的民進黨婦女部主任彭婉如. 遇害身亡,震驚當時臺灣社會,同時亦影響臺灣女權提升的進展,相關女性. 團體與同志團體發起「女權火,照夜路」大遊行,要求政府與社會正視女性. 的權益。在各方壓力下,立法院於1996年底迅速通過《性侵害犯罪防治法》,. 其中該法第八條第一款明訂「兩性平等之教育」課程應包含於每學年至少四. 小時以上的性侵害防治教育課程中。 7不過當時並未有「兩性教育」相關專. 法,為配合《性侵害犯罪防治法》之規定,教育部於1997年3月成立「兩性. 平等教育委員會」著手規劃各級學校單位的兩性平等教育相關事宜。8. 隨著女權受到注視與兩性平等教育法草案的研擬工程持續進行,兩性平. 權議題逐漸為人所知,保障兩性工作權益的《兩性工作平等法》(後於2007. 年更名為《性別工作平等法》)於2002年1月公布,2005年2月又頒布《性騷. 擾防治法》,而《性別平等教育法》則在2004年6月制定完成並公布,回顧這. 二十幾年從兩性教育到性別教育,除了關注了兩性議題外,「同志教育」的. 發展又有何變化?. 若按法規的更迭來看,2004年對於性別平等教育而言是重要的一年,早. 前因《性侵害犯罪防治法》的需求而在教育部下設立的「兩性平等教育委員. 7 《性侵害犯罪防治法》(1996.12.31),網址:http://lis.ly.gov.tw/lglawc/lglawkm#,檢索日期:. 2017年9月4日。 8 〈重大議題:性別平等教育〉,《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2003.3.31),網址:. http://teach.eje.edu.tw/data/files/20150120/gender.doc,檢索日期:2017年4月26日。.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 N a. t io na l Chengch i U. ni ve. rs i t. y. .6. 臺灣同志教育體制化的推動歷程. 會」終於有了專法規範、推動與保障的依據,令人難過的是在《兩性平等教. 育法》草案的研修過程中發生了屏東縣高樹國中學生葉永鋕因性別氣質受排. 擠等因素而不幸逝世,其中「兩性」的概念因而走向「性別」。然而一開始. 在《兩性平等教育法》草案乃至《性別平等教育法》草案中的立法目的仍停. 留在追求兩性平權、校園環境人身安全及性騷擾、性侵害防治教育等層面,. 故「多元性別」概念在一開始的學校課程綱要規畫中並不明顯,一直要到《性. 別平等教育法》公布後第二年才有明顯的更動。. 2006年教育部針對《性別平等教育法》確立,修正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 課程綱要,將重大議題中的「兩性教育」更改為「性別平等教育」。9這其中. 融入多元文化教育的概念,並在主題軸「性別的自我瞭解」中「性別認同」. 的主要概念裡加入「性取向」、「多元的性別氣質」(見表1),教育中的「性. 別」不再只有「男、女」二元化的觀點,多元性別的概念開始受到重視。. 表1 國民中小學性別平等教育課程綱要能力指標概念架構表. 主題軸 主要概念 次要概念. 性別的自我了解 身心發展 身心發展差異. 身體意象. 性別認同 性取向. 多元的性別特質. 生涯發展 不同性別者的成就與貢獻. 職業的性別區隔. 性別的人我關係 性別角色 性別角色的刻板化. 性別互動 互動模式. 表現自我. 9 2005年3月31日的臺國字第 0940039183號函中將「兩性教育」議題修改為「性別平等教育」. 議題。.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 N a. t io na l Chengch i U. ni ve. rs i t. y. 第一章.緒論 .7.. 性別與情感 情緒管理. 情感的表達與溝通. 情感關係與處理. 性與權力 身體的界限. 性與愛. 性騷擾與性侵害防治. 家庭與婚姻 多元家庭型態. 家庭暴力. 性別與法律 權益與法律救濟. 性別的自我突破 資源的運用 資訊、科技與媒體資源的運用. 校園資源的運用. 社會的參與 對公共事務的參與. 社會建構的批判 社會文化中的性別權力關係. 多元文化中的性別關係. 01020. 304050. 607080. 90. 第一季 第三季. 東部中部北部資料來源:97年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重大議題-性別平等教育. 因此本文將針對1980年代末期至今的性別平等教育中「同志教育」如何. 形成、推廣,過程中遇到什麼困境與瓶頸,又如何影響臺灣現在的性別平等. 教育,研究焦點係同志教育體制化的歷史發展並整理其脈絡,故須從其法源. 流變與課程規章耙梳,再藉由長期於學校推行同志教育教師的經驗歷程建構. 口述歷史訪談資料,補充、整理臺灣校園中同志教育的推動歷程。另外,由. 於「同性情慾」、「同性戀」、「同志」一詞在歷史各時期界有不同的意義與變. 化,本文將依行文的時代脈絡交替使用。. 第三節 研究回顧. 本文旨在了解臺灣同志教育的推動與發展,同志教育在課程綱要中屬於.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 N a. t io na l Chengch i U. ni ve. rs i t. y. .8. 臺灣同志教育體制化的推動歷程. 性別平等教育的一環,從一開始的兩性教育到性別平等教育的變遷過程其實. 即象徵多元性別受到重視,臺灣的同志教育應運而生,但臺灣社會對於同志. 議題仍存在著過時的誤解與無知的恐懼,同志教育在校園中的推廣出現許多. 阻力與待解決的難題。因此關於性別教育發展與推動的相關研究是本文首先. 需要瞭解的部分,接著進入本文核心「同志教育」的推動歷程。在其他相關. 研究中使用歷史學研究方法建構同志教育發展史的專文並不多,多是以實踐. 研究、教材教法分析或以「同志」為題幹的延伸性研究為主。以下將分為三. 項回顧:. 一、臺灣兩性/性別平等教育發展. 藉由了解「兩性平等教育」與「性別平等教育」的發展,多元文化影響. 下性取向與性別認同被置入性別教育中,多元性別教育、同志教育開始受到. 重視的脈絡能更清楚地呈現。. 時任教育部兩性平等教育委員會委員的蘇芊玲在〈臺灣推動兩性平等教. 育的回顧與前瞻〉文中簡要說明臺灣兩性平等教育的歷時性變遷與法令草案. 的推動。10臺灣推動兩性平等教育與世界各國一樣,均與女性主義與婦女運. 動的興起有關,本文提供了清晰扼要的脈絡梳理出自1980年代開啟的兩性平. 權議題觸及教科書檢視,到1990年代兩性平等教育擴張並蓬勃發展的時期,. 加上《性侵害犯罪防治法》的巨大推力,相關教育的補足與修正在此時全面. 展開。但若是缺乏專門法律的支持,這股改革能量也勢必衰敗,因此《兩性. 平等教育法》的研擬與推動是完善整個兩性平等教育最根本的基礎。蘇芊玲. 在文末提到,歷經1980年代後近二十年的累積醞釀,早前所謂「兩性」平等. 教育早已無法囊括多元性別的概念,這似乎暗示著「兩性平等」的概念將邁. 入「性別平等」的多元視角,提供本文一項重要的線索。. 10 蘇芊玲,〈臺灣推動兩性平等教育的回顧與前瞻〉,《兩性平等教育季刊》,14(臺北,. 2003.1),頁13-1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 N a. t io na l Chengch i U. ni ve. rs i t. y. 第一章.緒論 .9.. 在法規的層面上如何從「兩性」逐漸更迭為「性別」?陳惠馨在〈教育. 部「兩性平等教育法草案」的立法與內容說明〉一文中提到,教育部於1997. 年3月7日成立「兩性平等教育委員會」以推動兩性平等相關議題的政策制. 定、監督與推動。11即使教育部透過訓委會所頒布的《兩性平等教育實施方. 案》、《各級學校兩性平等教育實施要點》及《教育兩性平等教育委員會設置. 要點》等規定,仍缺乏法律位階的規範作為全面推動兩性平等教育的基礎。. 因此在1999年於工作計畫中提出「研擬兩性平等教育法草案」的研究案。值. 得注意的是法案名稱的討論則在該計畫小組的35次會議中不斷被提出,許多. 與會學者質疑為何是「兩性平等教育法草案」而不是「性別平等教育法草. 案」?研究小組確實發現兩性平等教育一詞事實上已無法包含逐漸獲得重視. 的「性別平等問題」。12隨後陳惠馨在其另一篇專文〈性別平等教育法-臺灣. 性別教育之繼往與開來〉裡承續該計畫小組之成果報告,交代了性別平等教. 育法在研擬程序。13因此在法規發展部分,該工作計畫的會議紀錄與總報告. 提供本文重要的參考依據。. 至於從社會民意的層面上來看「兩性」轉變為「性別」的關鍵,無疑是. 在研擬兩性平等教育法草案的過程中發生了葉永鋕事件,2000年4月20日屏. 東縣高樹國中學生葉永鋕被發現受傷倒臥在學校廁所內,被緊急送醫後仍不. 幸逝世。當時的新聞報導與〈兩性平等教育季刊〉在第12、13期均大幅刊文. 關於葉永鋕事件的相關討論與後續發展,其中在〈性別氣質與校園文化〉一. 文裡對於「不同於主流的性取向或性別氣質」的學生在校園、甚至個人生活. 場域中會受到何等不堪的對待有詳盡的描述。14在此事件後,許多學者體認. 11 陳惠馨,〈教育部「兩性平等教育法草案」立法與內容說明〉,《兩性平等教育季刊》,. 14(臺北,2003.1),頁25-33。 12 陳惠馨,〈教育部「兩性平等教育法草案」立法與內容說明〉,頁26-27。 13 陳惠馨,〈性別平等教育法-臺灣性別教育之繼往與開來〉,《性別平等教育季刊》30(臺. 北,2005.2),頁115-129。 14 兩性平等教育季刊編輯小組,〈性別特質與校園文化〉,《兩性平等教育季刊》,12(臺.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 N a. t io na l Chengch i U. ni ve. rs i t. y. .10. 臺灣同志教育體制化的推動歷程. 到學校教育推動「兩性」平等教育需要更全面地保障「性別」才行,進而促. 成「性別」平等教育的產生。. 李淑菁在〈「性」與「性別」教育的分合與競逐〉一文後半部深入淺出. 地將臺灣的性教育、兩性教育乃至性別平等教育進行整理,說明臺灣性教育. 及性別教育的分合與競逐,在過程中提到由晏涵文帶入臺灣的性教育在具組. 織性、團體性的優勢下迅速發展擴及至學校教育中,隨後1990年代女權團體. 將兩性教育的議題捧出檯面亦在教改中融入學校課程。在時代的變遷下,「多. 元」概念逐漸影響臺灣的性/別教育發展,性教育試圖涵蓋「性別」的概念,. 兩性教育亦逐漸擴充至性別平等教育,在臺灣逐漸形成混淆的性與性別之. 分,究竟是誰包含著誰?然而這一切並不是最重要的部分,兩者間可相互重. 疊,並藉此展開對話的契機,破除混淆不清的部分使學校中的教師能更加清. 楚何謂「性別平等教育」。15. 若要綜觀臺灣的性別發展史,滕德政的博士論文〈臺灣性/別教育推動. 歷程及發展之研究(1945-2015)〉係目前為止的相關研究中頗為完備的著. 作。16文中將臺灣的性/別發展按推動演變的歷程大致分為三個階段,從1945. 年至1980年代戒嚴時期的臺灣由政府主導家庭計畫的「生理性知識教育傳. 播」,解嚴後1980年代至2004年間由蓬勃發展的民間組織主導理念與立法倡. 導的「心理性刻板迷思破除期」,到後來2004年至2015年「文化性體質工程. 改造期」,民間組織推動倡議的主動性遠高於政府,而政府部門則對其予以. 回應。推動內涵則分為「性教育」、「兩性教育」、「性別教育」三期,該文所. 奠定的臺灣性別發展背景研究對本文極具啟發性。然而該文在「同志教育」. 北:1998.2),頁56-94。. 15 李淑菁,〈「性」與「性別」教育的分合與競逐〉,《性別教育:政策與實踐》(臺北: 學富文化,2015),頁134-176。. 16 滕德政,〈臺灣性/別教育推動歷程及發展之研究〉(花蓮:國立東華大學課程設計與潛 能開發學系教育博士班博士論文,201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 N a. t io na l Chengch i U. ni ve. rs i t. y. 第一章.緒論 .11.. 論述的部分相對稀少許多,此一缺漏是本文能透過口述歷史及更多史料完善. 的部分。. 二、同志教育在學校場域的實踐. 教材教法的實踐研究在學術領域有豐碩的研究成果,而性別平等教育的. 部分亦是如此,受到課綱中重大議題的操作模式規範,學校教師多是以融入. 式教學的模式將性別議題帶入課程中,相關研究成果多為問卷形式之量化研. 究,本文則針對相關質性訪談之研究進行回顧。李淑菁在《性別教育:政策. 與實踐》一書中提到:「近幾年來政府通過許多關於教育上性別改革的法令. 與行政命令,但政策是一回事,實踐上卻可能呈現不同的圖像。」這段話說. 明了政策與實踐上的落差,而這落差又來自社會文化與宗教脈絡的因素,以. 及政策本身詮釋的問題。17實際上在現實的教學場域中,教育政策與教學實. 踐的落差一直存在著,尤其同志教育的政策與實踐落差更是明顯。這個落差. 在卓耕宇〈臺灣同志教育的回顧與前瞻〉該文中提到一個重點或許有關聯—. 正因為「恐性」、「恐同」的思維仍影響著現今的臺灣社會,同志教育即使有. 法源依據和課綱規定,在推行時仍可能需要面對來自社會的壓力與家長的不. 理解、反彈。18導致部分教師為了避免「麻煩」而在性別平等教育中選擇操. 作較為「安全」、「無爭議」的議題。. 林宜薇〈國小教師實踐同志教育研究〉以九位小學教師在學校場域中實. 施同志教育的實踐研究,並將臺灣的同志教育以性別平等教育發展歷程中的. 三大事件分為四個階段發展歷程:2000年葉永鋕事件、2004年實施性別平等. 教育法、2008年「性取向」納入九年一貫課程綱要。19透過文章的整理以事. 17 李淑菁,《性別教育:政策與實踐》,頁9。 18 卓耕宇,〈臺灣同志教育的回顧與前瞻〉,《性別平等教育季刊》58(臺北:2012.6),頁. 99-106 19 林宜薇,〈國小教師實踐同志教育研究〉(花蓮:國立東華大學教育與潛能開發學系多元. 文化教育碩士班碩士論文,201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 N a. t io na l Chengch i U. ni ve. rs i t. y. .12. 臺灣同志教育體制化的推動歷程. 件為斷限方式來為臺灣同志教育發展進行分期能讓人快速明瞭該三大事件. 對於同志教育的影響力,也顯現同志教育發展的緊密性與持續性。該研究提. 供本文對於臺灣同志教育發展的再思考,是本文書寫臺灣同志教育發展歷程. 的基石。. 李祐忻在〈探究國中校園裡同志教育潛在課程的樣貌〉一文將校園裡的. 潛在課程視為是同志教育的管道之一,而現今的校園潛在課程依然處於異性. 戀霸權的氛圍。20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在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中規範性別平等. 教育為重大議題,但在藉由教科書進入到教學場域後,正式課程中的「同志」. 議題被教師削弱或無視,不過「同志」的討論並沒有因此消失於校園間,而. 同志議題除了從教師影響學生外,同志學生向教師出櫃對於教師而言也是一. 種同志教育,這樣互動正衝擊著現今學校場域內恐同的文化。然而在十二年. 國教開始逐步運作的現在,同志教育是否依然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是本文可. 以追蹤補充其時序變化脈絡的部分。. 另外,王雅各〈大學校園中的性取向教學〉一文以他在1990年代起於國. 內大學校園場域的教學歷程中異性戀社群對於同志的畏懼、排斥和迫害經驗. 內化到大學生的心中,而這些偏見與歧視的產生就是當時的學校教育缺乏. 「性取向」教育。21該文寫在兩性平等教育法草案草擬階段,似乎提醒著眾委. 員「性取向」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視。. 同志教育不僅僅是對「學生」的教育,卓耕宇在〈當夫子遇到酷兒:談. 校園中的同志議題〉提到學校教師同仁與教官對於「同志」的誤解進而影響. 對於同志教育的看法,以及對同志學生的偏見,在許多情況下進行同志教育. 20 李祐忻,〈探究國中校園裡同志教育潛在課程的樣貌〉(高雄: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 碩士論文,2014)。 21 王雅各,〈大學校園中的性取向教學〉,《兩性平等教育季刊》15(臺北:2001.5),頁101-10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 N a. t io na l Chengch i U. ni ve. rs i t. y. 第一章.緒論 .13.. 的教師更需要的是向學校同仁進行「同志」議題的培力。22 . 三、學校同志教育的外部社會資源. 早在2004年《性別平等教育法》公布之前,臺灣民間性別相關團體便積. 極投入「同志」相關議題的工作中,例如成立於1998年的社團法人臺灣同志. 諮詢熱線協會(下文簡稱熱線)。此外亦有各地的同志相關組織團體紛紛加. 入這場追求同志平權的漫長道路,如社團法人臺灣露德協會成立的彩虹天. 堂23、財團法人臺灣紅絲帶基金會成立的GisneyLand風城部屋等。. 而其中熱線長期在教育方面的資源挹注更具有其代表性的貢獻,賴鈺麟. 〈臺灣同志運動與同志諮詢熱線之研究〉以分析熱線的組織運作模式來檢視. 政府與民間團體間對於同志議題的態度與影響,可以看出政府部門對於同志. 議題變遷的跟進速度早已慢於民間團體的腳步,加上同志團體及其他社會團. 體間的合作擴張整個同志教育資源的能動性。24賴鈺麟在熱線中的服務經驗. 為該文提供更深入精闢的見解,同時也提到同志運動的目標是改變社會對於. 同志議題的看法,最根本的方式就是「教育」,熱線中的教育小組及其他性. 別、同志團體在推廣同志教育的部份是本文認為相當重要的社會資源。. 同志教育的社會資源在教學場域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蔡宏富於〈在教. 室說故事的同志運動:同志諮詢熱線的校園同志教育實作分析〉一文中探討. 熱線教育小組志工講師進入學校場域協助第一線教師進行同志教育的實作. 分析研究,基於現行《性別平等教育法》的法規要求,「同志」相關概念在. 國、高中教育階段是必要的課程內容,但落實在現實學校場域的課程中又面. 22 卓耕宇,〈當夫子遇到酷兒:談校園中的同志議題〉,《兩性平等教育季刊》23(臺北,. 2003.6),頁36-41。 23 彩虹天堂於2013年正式更名為社團法人臺灣基地協會。 24 賴鈺麟,〈臺灣同志運動與同志諮詢熱線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 士論文,200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 N a. t io na l Chengch i U. ni ve. rs i t. y. .14. 臺灣同志教育體制化的推動歷程. 臨各種壓力:家長的質疑、校方高層的顧慮等,導致「多元性別」教育最後. 仍停留在「兩性」教育。為了「配合」老師教育小組志工講師必須在面臨這. 樣的狀況下小心處理入班演講的內容與議題,連帶在這個同志教育實踐的場. 域裡出現更多其他問題(例如去「性」等),最後釋出的同志教育變成異性. 戀期待下的「正確的性別教育」。25所以即便有像熱線這樣的同志團體提供學. 校教師可使用的外部資源與能量,但這股能量在進入教學場域後又會因為現. 實壓力的考量產生質變,這些同志教育外部資源的形成與被使用亦為本文的. 重點。. 綜合上述研究,同志教育是本文的核心議題,然而沒有性別教育何來同. 志教育?若以時序演進的脈絡觀之,囊括同志教育的「性別平等教育」其立. 法歷程與施行「性別平等教育」是本文第一步需要建構的歷史背景,再來是. 同志教育在學校教學場域中實踐的歷程,這是一條隱晦而漫長的路。本文的. 研究價值在於,立基於上述研究的背景建立,將同志教育推動歷程加以整理. 脈絡化後,本文亦會加入數名資深同志教育教師及同志教育相關組織工作人. 員的口述歷史紀錄端詳臺灣同志教育在教學場域中的變化及影響,藉以檢視. 臺灣同志教育的推動歷程。. 第四節 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方法採用文獻分析與口述歷史,文獻部分以中華民國立法院議. 案文書公報及教育部公開資料要為主,官方刊物、報紙雜誌等媒體資料庫為. 輔。透過立法院議案文書、立法院公報可以清楚了解性別相關法規的設立緣. 由及目的,本文將耙梳《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性侵害犯罪防治法》. 及《性別平等教育法》三者,在其中整理中華民國法規從「兩性」走向「性. 25 蔡宏富,〈在教室說故事的同志運動:同志諮詢熱線的校園同志教育實作分析〉(臺北:.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 N a. t io na l Chengch i U. ni ve. rs i t. y. 第一章.緒論 .15.. 別」的歷程。而教育部從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的90暫綱、92課綱及97課綱中規. 範國民中小學課程規劃中須有若干重大議題,其中包含了「性別平等教育」,. 在教學課程上採用融入式教學,將性別平等教育的概念與意旨放入各科目教. 學中,乃至十二年國民教育中的性別平等教育在課綱中的角色,另外尚須由. 教育部公報與相關報告書等出版品整理相關教育政策的變遷。. 在刊物與報章媒體部分,教育部於《性侵害犯罪防治法》後設立之「兩. 性平等教育委員會」定期出版《兩性平等教育季刊》(更名為《性別平等教. 育季刊》),是國內性別平等教育相關議題集大成之刊物,於1998年1月開始. 發行至今。26民間團體的雜誌發行如《婦女新知》、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的. 《性/別教育通訊》亦為本研究重要的史料文本,另外尚有國內各家報紙媒. 體採訪、報導關於性別平等教育及同志教育者均為本論文參酌資料之一。. 除了文獻整理與分析外,本文亦結合藉由口述訪談在教學場域中長期實. 施、教授同志教育相關課程的資深學校教師及校外講師共五名,均於教學現. 場推動性別平等教育乃至同志教育逾十年者,其中又有在《性別平等教育法》. 尚未立法的年代便已著手同志教育的教師與民團工作者。希望由口述史訪談. 試圖將他們在學校場域內推動同志教育的歷程與實務面上遇到的問題、困難. 和回饋化為歷史的一部分記錄下來,與整理的文獻內容相互結合,藉此歸納. 臺灣同志教育的歷史歷程。. 第五節 章節架構. 本文共計五章,除了第一章緒論與第五章結論外,其餘章節以「女權運. 動影響兩性教育」、「性別教育在學校教育中的發展歷程」及「推動同志教育. 的資源與困境」為主題進行闡述,試著勾勒出臺灣同志教育發展與推動的歷. 26 隨《性別平等教育法》的立法,《兩性平等教育季刊》於第27期更名《性別平等教育季刊》. 發刊。.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 N a. t io na l Chengch i U. ni ve. rs i t. y. .16. 臺灣同志教育體制化的推動歷程. 程,各章節安排說明如下:. 第一章 緒論. 本章節內容包含本文研究動機、研究目的,以及觸及臺灣同志教育議題. 之相關研究的回顧,並說明本文欲呈現之內容架構。. 第二章 從「兩性」走向「性別」. 本章節試著從政府公開資料、性侵害犯罪防治法及性別平等教育法的立. 法過程建立臺灣性別教育的發展,如何從二元的「兩性」觀點更迭至多元的. 「性別」觀點,進而影響後續臺灣同志教育的產生。. 第一節 看見性:女權、社會與法律的角力. 第二節 拓荒:兩性教育在「法」中發芽. 第三節 女權團體與兩性教育. 第三章 性別教育中的「同志」意象. 本章節欲了解學校教育中同志教育的推動歷程,首先立足於教育學相關. 研究的成果,了解從教育部設立「兩性平等教育委員會」至公布《性別平等. 教育法》後,學校中的性別平等教育變遷之歷時性觀點:如何突破「兩性教. 育」邁向「性別平等教育」?《性別平等教育法》的立法回顧與其對後續九. 年一貫課綱中的多元性別概念及同志教育又有何影響?. 第一節 「兩性」教育的變革. 第二節 《性別平等教育法》的誕生. 第三節 九年一貫課綱中的同志教育. 第四章 校園中同志教育的推動. 承續上一章建立的同志教育融入學校教育的時序圖像,本章節鎖定於校.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 N a. t io na l Chengch i U. ni ve. rs i t. y. 第一章.緒論 .17.. 園中的同志教育在實際推動中遭遇的難題與困境,先以性別平等教育法通過. 前後的學校氛圍的變化理解「同志教育」推動的必須性,接著從學校內部的. 教職員同仁及學生對於同志教育議題產生的「內憂」與學校外部不理解、甚. 至反對同志教育的家長、團體壓迫同志教育的「外患」,來看臺灣同志教育. 推動歷程中的篳路藍縷。. 第一節 推動同志教育的背景與資源. 第二節 反對同志教育行動與團體的成形. 第三節 校園推行同志教育面臨的衝擊與抵抗. 第五章 結論.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 N a. t io na l Chengch i U. ni ve. rs i t. y. .18. 臺灣同志教育體制化的推動歷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 N a. t io na l Chengch i U. ni ve. rs i t. y. . 第二章 從「兩性」走向「性別」. 理念與政策的推動往往有相輔相成的關係,理念支持政策的形塑與確. 立,政策保障理念的實施與發展。男女平等早在1946年12月25日制定的中華. 民國憲法中明立,其第二章第七條平等權中提到:「中華民國人民,無分男. 女、宗教、種族、階級、黨派,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過「男女」兩性. 的平等在長久以來的臺灣社會(或者說大部分的人類社會)中僅是「理想」. 正緩慢地接近「成真」,即使有「憲法」與相關法規的規範,社會與文化結. 構中強盛的父權羈押著女性及非主流性少數者的狀況依舊存在。. 教育被視為改變社會的力量,透過各種形式的教育,人們學習知識並體. 察現況,更長的時間是待在「學校」這個場域內進行知識的汲取,除了家庭. 教育與社會教育外,學校教育是對於個體發展最重要的指標之一,而中華民. 國訂定的相關教育法規及教育部揭櫫的課程綱要中引導學校教育的發展方. 向。是故本章將探討臺灣社會對於「兩性」、「性別」的概念的改變,何以影. 響官方教育政策的設定與確立,以及受多元文化概念影響下同志教育的「誕. 生」。. 第一節 看見性:女權、社會與法律的角力. 1996年底發生了震盪臺灣社會與女權運動的「彭婉如命案」,是臺灣兩. 性平權議題「被迫」受到重視的轉捩點。早在此前,甫自美國求學返臺的呂. 秀蓮在1970年代的臺灣積極推行相對於官方婦女團體的「新女性主義」,並.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 N a. t io na l Chengch i U. ni ve. rs i t. y. .20. 臺灣同志教育體制化的推動歷程. 發表〈男性中心的社會該結束了吧?〉的演講為開端,藉以衝撞當時臺灣男. 尊女卑的父權結構。27然而在戒嚴時期與強大父權結構的壓迫下,呂秀蓮提. 倡的新女性主義在臺灣的發展並不順遂,1979年底發生美麗島事件,呂秀蓮. 等人在1980年入獄服刑。所幸女權運動並未因此停歇,有組織性地爭取女性. 權益的開端在1980年代,相關婦女團體分別因應不同的訴求而在這個年代相. 繼成立(表2)。. 表2 1980年代成立之臺灣婦女相關團體. 組織名稱 成立時間 成立主要目的. 財團法人婦女新知基. 金會. 1982年成立「婦女新知雜誌. 社」. 1987年11月成立「財團法人. 婦女新知基金會」. 倡議婦女議題、爭取. 婦女權益、改變婦女. 處境. 財團法人主婦聯盟環. 境保護基金會. 1987年1月成立 女性參與公共事務、. 環境保護. 財團法人臺北市婦女. 救援社會福利事業基. 金會. 1987年8月成立「臺灣婦女. 救援協會」. 1988年9月登記「財團法人. 臺北市婦女救援社會福利. 事業基金會」. 破除婦女買賣、慰安. 婦議題與性別暴力防. 治. 財團法人現代婦女基. 金會. 1987年成立 性侵害與家庭暴力處. 理. 社團法人臺北市晚晴. 婦女協會. 1984年1月成立「拉一把協. 會」. 1988年6月成立「社團法人. 破除社會對離婚婦女. 歧視. 27 呂秀蓮,〈男性中心的社會該結束了吧?〉,《大學雜誌》64(臺北:1973.5),頁40-4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 N a. t io na l Chengch i U. ni ve. rs i t. y. 第二章.從「兩性」走向「性別」 .21.. 臺北市晚晴婦女協會」. 財團法人勵馨社會福. 利事業基金會. 1988年成立「臺北市財團法 人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 會」. 2001年登記「財團法人勵馨. 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 少女援助與雛妓救援. 資料來源:筆者整理自各組織公開資訊,. 婦女新知基金會,網址:www.awakening.org.tw/;.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網址:http://www.huf.org.tw/;. 婦女救援基金會,網址:https://www.twrf.org.tw/tc/index.php;. 現代婦女基金會,網址:https://www.38.org.tw/index.asp;. 臺北市晚晴婦女協會,網址:http://warmlife.iwomenweb.org.tw;. 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網址:https://www.goh.org.tw/。. 1980年代婦女團體因為各種不同的需求與目的紛紛成立,綜觀前述婦女. 團體的成立宗旨與工作目標,其實暗示著當時的臺灣社會對於「女性」有哪. 些的限制甚至壓迫,例如女性參政、女性的話語權、女性作為物品的交易、. 離婚後受到歧視的女性等。然而保障人民的「法律」卻無法在適當時機提供. 女性任何援助,加上整體社會與文化結構對於女性的不友善迫使這些婦女團. 體誕生。. 當法律條文的規定與保障無法滿足社會需求時便是開始要求修繕法律. 的開端,在中華民國法律中,若以廣義的「性別教育」檢視法規條例,基本. 上包含1995年制定《兒童及少年性交易防制條例》、1996年制定《性侵害犯. 罪防治法》、2001年制定《兩性工作平等法》、2004年制定《性別平等教育法》. 及2005年制定《性騷擾防治法》五者,端看這五部法律除了《性別平等教育. 法》外,其他四部法律在其法條中針對教育宣導的條文(表3)提供政府機. 關、組織團體及學校單位等對於「性別」相關規範的基準。.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 N a. t io na l Chengch i U. ni ve. rs i t. y. .22. 臺灣同志教育體制化的推動歷程. 表3 性別教育相關法律中教育宣導之條文. 法律名稱 教育宣導相關條文(依現行條文). 兒童及少年. 性剝削防制. 條例. (2015.2.4). 第一章 總則. 第四條 (高中以下學校應辦理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教育. 課程或宣導之內容). 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每學年應辦理兒童及少年性剝削. 防制教育課程或教育宣導。. 前項兒童及少年性剝削教育課程或教育宣導內容如. 下:. 一、性不得作為交易對象之宣導。. 二、性剝削犯罪之認識。. 三、遭受性剝削之處境。. 四、網路安全及正確使用網路之知識。. 五、其他有關性剝削防制事項。. 性侵害犯罪. 防治法. (2015.12.23). 第七條 (性侵害防治教育課程) 各級中小學每學年應至少有四小時以上之性侵害防. 治教育課程。 前項所稱性侵害防治教育課程應包括: 一、兩性性器官構造與功能。 二、安全性行為與自我保護性知識。 三、性別平等之教育。 四、正確性心理之建立。 五、對他人性自由之尊重。 六、性侵害犯罪之認識。 七、性侵害危機之處理。 八、性侵害防範之技巧。 九、其他與性侵害有關之教育。 第一項教育課程,學校應運用多元方式進行教學。 機關、部隊、學校、機構或僱用人之組織成員、受僱. 人或受服務人數達三十人以上,應定期舉辦或鼓勵所屬人. 員參與性侵害防治教育訓練。. 性別工作平. 等法. (2016.5.18). 第二章 性別歧視之禁止. 第八條 (教育訓練性別歧視之禁止). 雇主為受僱者舉辦或提供教育、訓練或其他類似活.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 N a. t io na l Chengch i U. ni ve. rs i t. y. 第二章.從「兩性」走向「性別」 .23.. 動,不得因性別或性傾向而有差別待遇。. 性騷擾防治. 法. (2009.1.23). 第一章 總則. 第五條 (中央主管機關掌理事項). 四、關於推展性騷擾防治教育及宣導事項。. 資料來源:筆者整理法務部全國法規資料庫,網址:http://law.moj.gov.tw/Index.aspx. 1995年7月制定的《兒童及少年性交易防制條例》一開始係為《雛妓防. 治法》草案,該草案擬定的緣由是為了補足《兒童福利法》及《少年福利法》. 中並未保障兒童及少年性交易者權益的部分(特別是雛妓)。28《兒童及少年. 性交易防制條例》的制定在某種程度上回應了早在1980年代就開始關心雛妓. 性交易、買賣議題的婦女團體組織數年的耕耘,也呼應1989年聯合國通過之. 《兒童權利公約》的精神。值得注意的是,在該條例中訂定關於性交易的教. 育宣導課程,其中第一章第四條明訂「兒童及少年性交易防制課程或教育宣. 導內容」是廣義的性別教育相關法條中最早見者:. 本條例所稱兒童及少年性交易防制之課程或教育宣導內. 容如下:. 一、正確性心理之建立。. 二、對他人性自由之尊重。. 三、錯誤性觀念之矯正。. 四、性不得作為交易對象之宣導。. 五、兒童或少年從事性交易之遭遇。. 六、其他有關兒童或少年性交易防制事項。. 在該條例第一章第三條第二款中提到:「法務、教育、衛生、國防、新. 聞、經濟、交通等相關單位涉及兒童及少年性交易防制業務時,應全力配合. 28《立法院公報》2656號,82:57(1993.10.21),頁7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 N a. t io na l Chengch i U. ni ve. rs i t. y. .24. 臺灣同志教育體制化的推動歷程. 之,各單位應於本條例施行後六個月內訂定教育宣導等防制辦法。」各行政. 單位必須規劃針對兒童及少年性交易防制的教育宣導課程。因此教育部於. 1996年3月13日公布《教育部辦理兒童及少年性交易防制教育宣導辦法》,並. 於2006年12月25日因應《性別平等教育法》立法,修正第三條規定將有關性. 交易防制教育宣導工作修改由各級教育主管機關所設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 負責辦理。其中第四條明確規定:「各級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學校、社教機. 構於研訂課程與教材、發行各類出版品、製作廣電節目及舉辦相關活動時,. 應依本條例第四條加強兒童及少年性交易防制教育之宣導。」在那個封閉的. 年代,逐步帶起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對「性」的重視。. 然而該教育宣導辦法只規定性觀念、性自主權與性交易防制的相關內. 容,對於形成一套完整的性別平等教育仍然不足。要到制定《性侵害犯罪防. 治法》後,其中第八條第一款性侵害防治教育課程中才見「兩性平等之教. 育」。29因此《性侵害犯罪防治法》被視為催生性別平等教育的重要法案。. 第二節 拓荒:兩性教育在「法」中發芽. 若追溯《性侵害犯罪防治法》的訂定歷程,1980年代末期開始《婦女新. 知》雜誌大幅撰述女性在婚姻與情感關係中的性暴力議題,其中性侵害更是. 該雜誌關注的重要議題之一,主要原因係1980年代臺灣的大眾媒體對於性暴. 力的報導,每每著重於嚴重性暴力案件,至於所謂「情節輕微」、定義模糊. 的性騷擾則少有關注。30這迫使《婦女新知》除了在文宣上傳遞關於兩性暴. 力的防治與援助宣導外,同時追求修繕法律與執法過程對於受暴女性的保. 障。. 29 因應2004年訂定之《性別平等教育法》,該法條於2011年10月25日修正其中第三款為「性. 別」平等之教育。 30 方瑄,〈性別‧權力‧啟蒙:《婦女新知》中的女性關懷(1982-2008)〉(臺北:國立臺. 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2009),頁16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 N a. t io na l Chengch i U. ni ve. rs i t. y. 第二章.從「兩性」走向「性別」 .25.. 1994年3月17日立法委員潘維剛提出《性侵害犯罪防治法》草案,積極. 回應了當時後在臺灣沸沸揚揚的性騷擾、性侵害及性暴力議題,並與相關婦. 女團體合作盼達到建立法律與改變社會觀念的效果。31 然而1980年代末期至. 1990年代初期的臺灣社會,對於「女性受暴者」的偏見及不友善依然明顯,. 受暴女性在父權結構的有色眼鏡中往往被視為引導犯罪、受害的肇因,檢討. 受暴女性「為什麼會被性騷擾/性侵害」,或是將女性視為需要被保護的個. 體並忽略或扭曲其「性自主權」,立法委員李慶雄在《性侵害犯罪防治法》. 草案審查會議中的言論便透露此一意識:. 過分的強調性自主權,換言之,可以和別人通姦,在這種. 情況下,你可以告我離婚,但不可以告我負刑事責任,如此,. 才是真正具有性自主權。……女性要強調性自主權,不是從這. 個地方出發,而且在臺灣社會中過分強調女性自主權並不恰. 當;我們所應強調的,應自對婦女的性保護觀點出發。民法所. 謂夫婦同居之義務,其中包括性的交付……所謂同居必須在同. 一房間、同張床上,同時得提供性的服務,這是「義務」,由. 不得你「自主」。32. 另一方面,參與性侵犯相關議題討論的人士,除了婦運界外,尚包括支. 持婦運的男性專家學者,如:晏涵文、詹益宏、柴松林等人;或是不具婦運. 意識的女性專業人士,如:黃瑪麗。他們挾專業權威且帶有指導性的言論,. 甚至可能出現與婦運者唱反調之處。如晏涵文認為,透過性教育得以使人學. 會為自己的性行為負責,使之走上美滿家庭,必能減少不健全的、病態的人. 來危害社會。而如此言論中,隱含了組成「美滿家庭」乃是健全公民必然且. 最佳之選擇的暗示;又如女性要別人尊重,要從敬重自己作起;男女在生理. 31 《立法院公報》2691號,83:17(1994.3.17),頁197-210。 32 《立法院公報》2717號,83:43(1994.6.8),頁242-24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 N a. t io na l Chengch i U. ni ve. rs i t. y. .26. 臺灣同志教育體制化的推動歷程. 上性荷爾蒙不同,性衝動、慾望、行為模式也不同,使得男性具侵略性、衝. 動強,這種原始的慾望有時克制不住等觀點的提出。33. 以上的論述反應當時臺灣社會在父權結構脈絡下依然隱性地將女性視. 為男性的附屬,部分學者仍受「生理」因素主導的思維看待兩性關係,忽略. 了「心理」及其他因素的可能性,也是晏涵文等學者以醫學、公共衛生角度. 看待性暴力時的缺漏,並且陷在「女性受害、男性加害」的思維中,藉由強. 化女性的弱勢面使之獲得更多「關懷」,並無助於破解父權結構對女性的迫. 害,而是要透過國家訂定更為明確的法令及政策,讓法律提供性別弱勢者最. 低限度的保障,讓教育改變人們對於性別的最基本認知。. 但在《性侵害犯罪防治法》最初版本的草案中並未提及藉由教育宣導消. 弭性暴力,而是訴諸醫學「治療」性侵害加害者。直到在1996年底發生彭婉. 如命案後,1996年12月23日擱置兩年餘的性侵害犯罪防治法草案再次重啟草. 案審查,在此次的草案提案版本中,增列第八條「性侵害防治教育」規範各. 級中小學每學年至少有兩小時以上性侵害防教育課程,該法條的審查過程中. 立法委員王天競及翁金珠則針對時數的規定提請修正,最後定案為「每學年. 四小時」的課程。34立法委員范巽綠在此次的審查會議上指出:. 彭婉如的死亡,讓社會大眾了解到,臺灣婦女長久處於家. 庭中的婚姻、亂倫暴力,及學校、社會中性暴力事件……。由. 於目前社會上對於強暴案件的發生有迷思存在,多位專家學者. 的研究顯示,事實真相與一般大眾的認知是有差距的,所以必. 須從教育著手。35. 33 方瑄,〈性別‧權力‧啟蒙:《婦女新知》中的女性關懷(1982-2008)〉,頁165。 34 《立法院公報》2894號,86:2(1996.12.31),頁99-100。 35 《立法院公報》2894號,頁86-8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 N a. t io na l Chengch i U. ni ve. rs i t. y. 第二章.從「兩性」走向「性別」 .27.. 1990年代連續發生鄧如雯殺夫事件、彭婉如命案、白曉燕命案,衝擊著. 當時社會的各種傳統性別觀念與想像,但多數人並未察覺在男尊女卑的父權. 社會壟罩下帶給女性。甚至非主流性別特質的壓迫,在學校、社會間接連不. 斷發生性侵害與性暴力事件時才注意到受迫害的性弱勢者,性別議題不再是. 關起家門自己解決不得外揚的事。范巽綠委員認為藉由教育改造社會大眾對. 兩性關係的認知是最關鍵的作法,而不是透過嚴峻的罰則恫嚇加害者,忽略. 了對於一般大眾兩性關係概念的增能。. 第三節 女權團體與兩性教育. 臺灣兩性教育的法規訂定始見於1996年制定的《性侵害犯罪防治法》,. 但完整地《性別平等教育法》則遲至2004年才完成立法,然而民間團體早在. 法規訂定前就已持續推行兩性教育相關工程。倡議兩性平權與女性議題的. 《婦女新知雜誌》在1982年2月發刊,可說是當時兩性平權意識推廣的重要媒. 介,《婦女新知雜誌》第一期的發刊詞便提到:. 隨著社會的進步,從前一些對婦女不公平的立法,需要重. 新修定,同時在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上,推行適合. 男女平等的兩性教育,才能達到最初婦女們爭取人格獨立的理. 想……。36. 婦女新知雜誌的創立早已代表一種教育理念傳遞的形式,在那個尚未有. 法規將兩性平權議題納入學校教育的年代,藉由書報媒體媒介的傳播達到另. 一種社會教育的可能。因此在1980年代臺灣的女權運動可說是如火如荼地展. 開,逐一檢視臺灣兩性不平等的社會結構及其影響,教育是最直接且具長期. 效益的方法。. 36 婦女新知雜誌社,〈發刊詞〉,《婦女新知雜誌》1(臺北:1982.2),頁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 N a. t io na l Chengch i U. ni ve. rs i t. y. .28. 臺灣同志教育體制化的推動歷程. 一、追求教育中的男女平權. 1987年解嚴後因應急遽變遷的政治、社會局勢,臺灣教育界開始掀起教. 育改革的浪潮,自1970年8月第五次全國教育會議後睽違近18年後,1988年2. 月召開第六次全國教育會議,以「為我國邁向二十一世紀高度開發國家的文. 化基礎與人力資源預作準備,策訂教育長程發展計畫」為主題。37這次會議. 的與會人員除了中央及地方政府教育主管單位官員外,主要以大學、學院首. 長及各級學校首長遴選代表為主,並沒有提供社會大眾或相關民間團體任何. 參與意見的管道。38致使民間團體對於臺灣解嚴後第一次的全國性教育界盛. 會感到不解與質疑,人本教育促進會、新環境主婦聯盟以及婦女新知基金會. (下文簡稱婦女新知),特地邀集了四十多個關心教育的民間團體與各界熱心. 人士,率先於1988年1月31舉辦「全國民間團體教育會議」,並提出三大訴求. 「教育正常化」、「保障教育機會平等」及「使教育內容與時代環境同步」。39這. 一次全國民間團體教育會議亦相當關心臺灣的兩性教育及普遍存在的性別. 歧視問題,時任婦女新知基金會秘書長曹愛蘭在會議中指出:. 我國職業婦女已經佔了47個百分比。許多婦女在各行各業. 也都有相當傑出的表現,男女兩性在未來的時代潮流中將更趨. 平等,但是在教科書中,仍然套用傳統的刻板印象,把女性的. 角色界定在母親和家務操作者這個層面。40. 李元貞也提出在政府開始著手改善一元威權的國民教育時,應同時注意. 威權教育下隱藏的「性別歧視」教育,他認為教科書中的性別歧視仍過分強. 37 《第六次全國教育會議報告》,頁28。 38 《第六次全國教育會議報告》,頁33-69。 39 黃玲娜,〈徹底改革教育護衛下一代的成長環境-全國民間團體教育會議紀實〉,《婦女. 新知》70(臺北:1988.3),頁1。 40 黃玲娜,〈徹底改革教育護衛下一代的成長環境-全國民間團體教育會議紀實〉,頁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 N a. t io na l Chengch i U. ni ve. rs i t. y. 第二章.從「兩性」走向「性別」 .29.. 調父權的意識形態,傳遞男尊女卑的傳統思想,教科書中的兩性論述失衡嚴. 重,顯示出教科書中男主女附的思想,再者是「男女有別」的思想將兩性在. 公共生活中及家庭生活裡做不同的劃分,強化了刻板的兩性角色觀念,甚至. 經常忽略或扭曲女性對於政治、經濟、文化上的歷史貢獻。41. 學校教科書充斥各種性別偏見與刻板印象的課文內容,某種程度上反應. 出性別概念在日常生活中的「背景化」,一般大眾並不會思辨個人之於性別. 及社會的相關議題,把關於「性別」的一切視為「本應如此」時,課本中就. 出現了語言偏失、刻板印象、隱而不見、偏差失衡、違反事實、零碎切割等. 呈現性別歧視的論述與內容。42因此在這次會議中,婦女新知協會提出五點. 對於當時教育改革的意見,該意見的第三點及第四點分別提到:. 三、全面檢討現行教科書內的性別歧視現象,反對將兩性角色. 刻板化,反對忽視女性角色對歷史文化及社會公共活動的. 貢獻。. 四、要求在各級學校中教導學生正確而健康的性教育及兩性關. 係。43. 有鑑於1980年以來興起的女權意識及接連不斷被媒體披露的性暴力事. 件,追求兩性平等不再只訴求社會救援與法律保障,婦女新知所提出的五點. 意見中就有兩點建議在學校教育中加入性教育及兩性關係的概念,可惜的. 是,一如多數由民間團體提出的教育政策建議,兩性教育的意見並沒有在隔. 日(1998年2月1日)舉辦的第六次全國教育會議中被注意及重視,全國教育. 會議就在眾多高官的禮讚下「隆重而圓滿」的閉幕了。. 41 黃玲娜,〈徹底改革教育護衛下一代的成長環境-全國民間團體教育會議紀實〉,頁4-5。 42 James A. Banks & Cherry A. McGee Banks,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Issues and perspectives,. Boston: Allyn & Bacon, 1989, pp. 106-123. 43 黃玲娜,〈徹底改革教育護衛下一代的成長環境-全國民間團體教育會議紀實〉,頁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 N a. t io na l Chengch i U. ni ve. rs i t. y. .30. 臺灣同志教育體制化的推動歷程. 二、自立自強:婦女團體倡議兩性教育. 在政府的政策上無法獲得正面的處理及回應,婦女新知在1988年二月開. 始進行一連串的兩性教育倡議活動(表4)並主要著重在學校教科書的兩性. 議題呈現,以社會教育的演講活動為輔,因此1988年是民間力量企圖扭轉兩. 性教育重大的開端。. 表4 1988年婦女新知基金會兩性教育相關活動期程. 時間(1988年) 活動內容. 一月 ‧全國民間團體教育會議. 為護衛下一代的成長環境,並使民間意見能得到教. 育部主辦的「全國教育會議」之重視與慎重討論,. 乃在元月卅一日上午,就「教育正常化」、「保障教. 育機會平等」及「使教育內容與時代環境同步」進. 行討論。. 二月 ‧教科書性別歧視分析統計. 整理中小學課本內容,舉出嚴重的性別區隔及男女. 刻板印象,以免下一代人格發展形成不正確的價值. 觀。. 三月 ‧「兩性平等教育」座談會. 鑑於國民教育中對兩性角色的塑造非常偏頗,特邀. 各界人士商談,希望能促成教育部對教科書中的性. 別教育進行改革。. 九月 ‧至全省各地文化中心辦理「兩性平等教育」巡迴演. 講,共十一場。. 十月 ‧推動男女合校合班,重視性教育活動. 健康的兩性關係,應建立於男女正常交往的成長環. 境下,而非完全隔離,製造神祕。.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 N a. t io na l Chengch i U. ni ve. rs i t. y. 第二章.從「兩性」走向「性別」 .31.. 重視性教育,也將使兩性和諧相處能力更為圓熟。. 十一月 ‧完成「兩性平等教育手冊」編印. 將對國中國小教科書中兩性不平等現象資料統計. 出結果,印成小冊子,發寄各新聞、教育單位,讓. 各界清楚當今教育、社會問題之根源何在。. 資料來源:筆者整理自婦女新知基金會,《財團法人婦女新知基金會的現在過去與未來》,. 臺北:婦女新知基金會,1989,頁9-13。. 二月的全國教育會議結束後,會議中完全沒有提及兩性教育課程與其相. 關規劃,婦女新知遂於3月6日舉辦「兩性平等教育座談會」,邀請當時的教. 育部國教司第二科科長韓繼綏出席座談會,座談會中與會人員提到幾點建議. 與看法:. 1. 兩性平等社會才和諧。. 2. 營造嶄新而健康的單親形象。. 3. 教科書編輯委員幾乎全是男性。. 4. 應廣徵意見並拋開刻板印象。. 5. 敦促教育部完成改革計畫。44. 在進行一連串對於此次教育改革會議的闕漏提出批評與建議後,韓繼綏. 科長承諾將會把本次座談會的分析結果及建議帶回教育部,並表示教育部也. 將會責成國立編譯館,盡快修定教科書內容。45. 除了由韓繼綏科長將座談會資訊帶回教育部作為教科書修繕的建議. 外,婦女新知並沒有停下腳步,旋即展開教科書上性別意識的檢討,將當時. 44 趙登美,〈校園內的男尊女卑-兩性平等教育座談會〉,《婦女新知》71(臺北:1988.4),. 頁1-3。 45 趙登美,〈校園內的男尊女卑-兩性平等教育座談會〉,頁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 N a. t io na l Chengch i U. ni ve. rs i t. y. .32. 臺灣同志教育體制化的推動歷程. 由國立編譯館負責發行的小學至中學人文社會科學類教科書一一羅列檢視. 其中的性別偏見與歧視問題,尤其以國語文、社會科(歷史、公民)及高中. 的家政科為主,內容中充斥著各種「理所當然」的性別偏見(表5)。. 表5 國編版中小學教科書中的性別偏見內容. 項目 教科書性別偏見細目. 文字使用. 及敘述. ‧肯定女性相夫教子角色者,歌頌烈女節婦。. ‧諷刺女性沒有從政能力。. ‧規範女性的行為與儀態。. ‧美滿的家庭形象是父母及一子一女的組合,父親為決策. 者、母親為照顧者。. 文本及歷史. 人物揀選. ‧課本人物性別失衡,男女比例約為9:1。. ‧課文中的具權威性的職業均為男性,女性則為家務負擔. 者。. ‧歷史課程中沒有現代女性的典範,幾乎為男性歷史人物. 獨霸。. ‧生活與倫理課程中十八德目中幾乎由男性主角獨佔,女. 性為主角僅「秋瑾」在正義德目中出現。. 圖片影像. 呈現. ‧插圖中男女出現比例懸殊,其內容有男主女副的現象。. ‧男性的人物插圖多呈現如參與公共事務、動態運動與活. 動。. ‧女性的人物插圖幾乎為處理家務則或從事靜態活動與照. 顧家人的形象。. 資料來源:筆者整理自. 婦女新知雜誌社,《兩性平等教育手冊》,臺北:婦女新知基金會,1988,頁2-27。. 婦女新知基金會,〈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教科書中的性別歧視系列之一〉,《婦女新知》. 71(臺北:1988.4),頁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 N a. t io na l Chengch i U. ni ve. rs i t. y. 第二章.從「兩性」走向「性別」 .33.. 婦女新知雜誌社,〈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教科書中的性別歧視系列之二〉,《婦女新知》. 72(臺北:1988.5),頁12-13。. 婦女新知雜誌社,〈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教科書中的性別歧視系列之三〉,《婦女新知》. 73(臺北:1988.6),頁12-13。. 婦女新知雜誌社,〈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教科書中的性別歧視系列之四〉,《婦女新知》. 76(臺北:1988.9),頁9。. 婦女新知雜誌社,〈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教科書中的性別歧視系列之五〉,《婦女新知》. 77(臺北:1988.10),頁14-15。. 婦女新知雜誌社,〈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教科書中的性別歧視系列之六〉,《婦女新知》. 78(臺北:1988.11),頁18。. 婦女新知雜誌社,〈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教科書中的性別歧視系列之七〉,《婦女新知》. 79(臺北:1988.12),頁21。. 婦女新知在1988年11月完成的國編版教科書內容的性別檢視實際上是. 立基於教科書中男女兩性的不平等現象,反思課文中解嚴後仍存在威權領袖. 至上的觀念,女性的地位與角色在受到束縛的狀況下更有利於男性統治的正. 當性。除了文字內容的性別偏見外,課本的插圖中也瀰漫著性別刻板印象,. 由圖像的展現男性與女性分工及其角色的「範本」,持續以「男女有別」合. 理化「男尊女卑」的傳統觀念,長期下來性別偏見內化的程度便愈加深入,. 讓學子們更加無法察覺它的存在,視之為「理所當然」。. 這個時期推動的兩性平等教育是相當「荒蕪」的階段,僅僅由民間婦女. 團體與部分關心兩性教育的團體組織藉由雜誌宣導男女平權意識,並督促教. 育部等相關官方機關對於學校教育中的課程及教科書進行檢討修訂,仍有不. 足之處,因此婦女新知著手辦理各地的兩性平等教育巡迴演講,不論在正式. 課程或潛在課程中,教育現場第一線的教師才是最重要的兩性平等教育推. 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 N a. t io na l Chengch i U. ni ve. rs i t. y. .34. 臺灣同志教育體制化的推動歷程. 三、由「兩性」看見「性別」的契機. 有賴於民間婦女團體積極結合各組織能量推著政府政策往前走,過去不. 被看見的女性平權意識在呂秀蓮提出新女性主義後,婦女團體在1980年代的. 發展如雨後春筍,逐步推動男女平權兩性教育,值得注意的是,婦女團體不. 斷倡議的兩性教育是「男女」平等的教育,從教科書中偏見與歧視的整理及. 相關會議與出版品中都可以看到,這時期的兩性教育中即便有提到「性別」. 的字眼,卻仍未有「多元」的概念,從彭婉如在某次接受《婦女新知》訪談. 的對話中就可看出當時候女性對於「兩性平等」認知一部分的縮影:. 問:你如何選擇孩子的玩具?. 答:因為只有一個男孩,我不會去買娃娃之類,在家裡他玩金. 鋼,到別人家跟別的小朋友玩巴比娃娃我們也不反對。46. 彭婉如在訪談最後提到:「我們並沒有刻意強調兩性平等,但讓他知道. 當男生沒有什麼特別優越的。」47這段對話中雖呈現出當時候至少有兩性平. 等認知的女性對於孩子的玩具選擇並沒有過多干涉,卻也可發現他們並不會. 主動提供「巴比娃娃」等所謂「女生」的玩具給男孩,言談中除了透露對於. 物件(玩具)的兩性化外,同時也意味著當時的性別意識僅僅是「男女」平. 權,多元性別的概念尚未被看見。. 一直以來社會上關於「同性戀」的觀點都還存有某種程度的誤解、偏見. 與歧視,包含同性戀衝擊傳統價值觀的想像、同性戀與性病及愛滋病的污名. 化連結等,甚至在婦運團體中也出現對於同性戀的異見。1995年9月20日,. 包含胡淑雯、蘇芊玲、古明君、王蘋等數名從事女權運動先聲在女書店開啟. 對於臺灣婦女運動中非主流價值女性的討論,其中女同志就是這波議論熱潮. 46 婦女新知雜誌社,〈開放的性教育-專訪彭婉如〉,《婦女新知》95(臺北:1990.4),頁4。 47 婦女新知雜誌社,〈開放的性教育-專訪彭婉如〉,頁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 N a. t io na l Chengch i U. ni ve. rs i t. y. 第二章.從「兩性」走向「性別」 .35.. 的重點之一。48在婦女新知等婦女團體推行各種女性平權相關的立法倡議與. 婦女援助活動時,被動員的群眾中就有許多女同志婦運者,且在倡議的議題. 中「女同志」也是重要的成員,婦女新知很快地體認到女權運動是否需要女. 同性戀的視野?是否需要女同志運動的路線?但在過程中,其內部也察覺婦. 女義工對於「同志」議題的困惑:. 義工們多少會接觸到和女同性戀有關的訊息,因此就會很. 想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敦煌詩歌導論》〈第二章、釋道詩歌〉「第一節佛教詩歌」 [註 5] 以及汪泛舟《敦煌僧詩校 輯》「第三部分修道禪觀」 [註

第三節 研究方法 第四節 研究範圍 第五節 電影院簡介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電影片映演業 第二節 服務品質 第三節 服務行銷組合 第四節 顧客滿意度 第五節 顧客忠誠度

一、 依據性平法第 17 條第 2 項規定:

[r]

[r]

第一節 中國和朝鮮的數學交流 第二節

在現行的 99

中華民國八十四年八月三十日 教育部台(84)參字第○四二七六三號令訂定發布 中華民國八十六年四月九日 教育部台(86)參字第八六○一七四一七號令修正發布第二條、第三條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