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Adjustment and mental health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Adjustment and mental health"

Copied!
2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中文部分中文部分

中文部分

王以仁(1982)。台灣省國民小學所在地台灣省國民小學所在地台灣省國民小學所在地、台灣省國民小學所在地、規模大小與教育素質有關因素之規模大小與教育素質有關因素之規模大小與教育素質有關因素之規模大小與教育素質有關因素之 調查研究

調查研究調查研究

調查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財印(1992)。國民中學導師背景因素國民中學導師背景因素國民中學導師背景因素、國民中學導師背景因素、期望水準與管教態度對學生學業期望水準與管教態度對學生學業期望水準與管教態度對學生學業期望水準與管教態度對學生學業 成就影響之研究

成就影響之研究成就影響之研究

成就影響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 雄市。

王鐘和(1983)。適應與心理衛生適應與心理衛生適應與心理衛生。台北市:大洋。 適應與心理衛生

任秀媚(1986)。山地單語與山地雙語兒童語文能力與智力之比較山地單語與山地雙語兒童語文能力與智力之比較山地單語與山地雙語兒童語文能力與智力之比較。國立台 山地單語與山地雙語兒童語文能力與智力之比較 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行政院主計處(2002)。中華民國統計月報中華民國統計月報中華民國統計月報。台北市:作者。 中華民國統計月報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1999)。原住民族教育內涵與實施之規劃研究原住民族教育內涵與實施之規劃研究原住民族教育內涵與實施之規劃研究。台 原住民族教育內涵與實施之規劃研究 北市:作者。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2000)。八十八學年度原住民族教育調查統計報告八十八學年度原住民族教育調查統計報告八十八學年度原住民族教育調查統計報告。 八十八學年度原住民族教育調查統計報告 台北市:作者。

李亦園(1978)。都市中高山族的現代化適應。載於中央研究院成立五十週中央研究院成立五十週中央研究院成立五十週 中央研究院成立五十週

年論文集年論文集年論文集,年論文集,2222,717-739。

李亦園(1983)。山地行政政策之研究與評估報告書山地行政政策之研究與評估報告書山地行政政策之研究與評估報告書。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 山地行政政策之研究與評估報告書 究所專案研究報告。台北市:中央研究院。

李亦園(1990)。我國山胞教育之方向定位與課程內容設計研究(一)。。載 於山山胞教育研究叢書之二胞教育研究叢書之二胞教育研究叢書之二(頁 15-32)。台北市:教育部。 胞教育研究叢書之二

李亦園、許木柱(1985)。台灣高山族的現代適應問題:一些初步發現及其 理論意含。科學發展月刊科學發展月刊科學發展月刊,科學發展月刊,13131313(11),1413-1425。

李亦園、歐用生(1992)。我國山胞教育之方向定位與課程內容設計研究 (二)。。載於山胞教育研究叢書之四山胞教育研究叢書之四山胞教育研究叢書之四山胞教育研究叢書之四(頁 121-144)。台北市:教育部。

李振賢(1998)。多元方式入學的高中學生學業成就與生活適應之比較研究多元方式入學的高中學生學業成就與生活適應之比較研究多元方式入學的高中學生學業成就與生活適應之比較研究。 多元方式入學的高中學生學業成就與生活適應之比較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2)

李建興、簡茂發(1992)。縮短山地與平地學校教學效果差距之改進方案研 究。載於山胞教育研究叢書之四山胞教育研究叢書之四山胞教育研究叢書之四(頁 95-120)。台北市:教育部。 山胞教育研究叢書之四 林文達(1983)。教育機會公平性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報國立政治大學學報國立政治大學學報國立政治大學學報,,48484848,87-115。

林金泡(1981)。臺灣北部地區的都市山胞。中國論壇中國論壇中國論壇,中國論壇,12121212(7),21-28。

林金泡(1990)。都市原住民教育問題與展望。原住民文化與教育通訊原住民文化與教育通訊原住民文化與教育通訊原住民文化與教育通訊,,9999,

13-15。

林進材(1992)。城郊地區國小高年級學生學校適應比較研究城郊地區國小高年級學生學校適應比較研究城郊地區國小高年級學生學校適應比較研究。國立台灣師 城郊地區國小高年級學生學校適應比較研究 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義男(1993)。國中學生家庭社經背景、父母參與及其學業成就的關係。

輔導學報輔導學報輔導學報

輔導學報,,16161616,157-212。

周文欽(1982)。國中學生的社會背景國中學生的社會背景國中學生的社會背景、國中學生的社會背景、心理特質與學業成就心理特質與學業成就心理特質與學業成就心理特質與學業成就、、升學意願的升學意願的升學意願的升學意願的 關係關係關係

關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周文欽(1991)。台北市外來高中學生的就學成因台北市外來高中學生的就學成因台北市外來高中學生的就學成因、台北市外來高中學生的就學成因、生活適應及相關因素研生活適應及相關因素研生活適應及相關因素研生活適應及相關因素研

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周天賜、吳武典(1980)。國中文化貧乏學生身心特質之調查研究。中國測中國測中國測 中國測 驗學會測驗年刊

驗學會測驗年刊驗學會測驗年刊

驗學會測驗年刊,,27272727,395-417。

周維萱(2002)。紐西蘭原住民政策之研究紐西蘭原住民政策之研究紐西蘭原住民政策之研究-紐西蘭原住民政策之研究-以毛利教育為例以毛利教育為例以毛利教育為例以毛利教育為例。國立台灣師 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天泰、吳家瑩(1995)。原住民國小之教育革新原住民國小之教育革新原住民國小之教育革新原住民國小之教育革新::娑婆噹國小之個案研究娑婆噹國小之個案研究娑婆噹國小之個案研究。 娑婆噹國小之個案研究 教育部專案研究報告。台北市:教育部。

吳哲豪(1988)。阿美族城鄉遷移與生活調適之研究阿美族城鄉遷移與生活調適之研究阿美族城鄉遷移與生活調適之研究-阿美族城鄉遷移與生活調適之研究-以原住地東部富田社以原住地東部富田社以原住地東部富田社以原住地東部富田社 區及移居地台北近郊山光社區為例

區及移居地台北近郊山光社區為例區及移居地台北近郊山光社區為例

區及移居地台北近郊山光社區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 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洪麗晴(1996)。原住民與非原住民國小學童推理表現與策略使用之差異研原住民與非原住民國小學童推理表現與策略使用之差異研原住民與非原住民國小學童推理表現與策略使用之差異研 原住民與非原住民國小學童推理表現與策略使用之差異研

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胡幼慧、姚美華(1996)。一些質性方法上的思考。載於胡幼慧(主編),

(3)

台北市:教育部。

徐慕蓮(1987)。個人及家庭因素影響國小新生學校生活適應之研究個人及家庭因素影響國小新生學校生活適應之研究個人及家庭因素影響國小新生學校生活適應之研究。國立 個人及家庭因素影響國小新生學校生活適應之研究 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凌平(2001)。原住民國小學生族群認同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原住民國小學生族群認同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原住民國小學生族群認同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原住民國小學生族群認同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以屏東地以屏東地以屏東地以屏東地 區為例區為例區為例

區為例。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高淑芳(2000)。八十八年度原住民族教育調查統計報告八十八年度原住民族教育調查統計報告八十八年度原住民族教育調查統計報告。行政院原住民委 八十八年度原住民族教育調查統計報告 員會專案研究報告。台北市:行政院。

馬賴古麥(2002)。原住民族教育法之回顧與展望原住民族教育法之回顧與展望原住民族教育法之回顧與展望。2005 年 5 月 10 日,取原住民族教育法之回顧與展望 自 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IA/091/IA-R-091-092.htm 陳枝烈(1996)。都市原住民兒童適應問題之探討-二個兒童的晤談。原住原住原住 原住

民教育季刊 民教育季刊民教育季刊

民教育季刊,,1111,33-57。

陳枝烈(1997)。台灣原住民教育台灣原住民教育台灣原住民教育。台北市:師大書苑。 台灣原住民教育

陳依玫(1987)。「你瞭解他嗎?」。時報周刊時報周刊時報周刊,時報周刊,476476476,53-57。 476

陳怡君(1994)。台北區公立高中學習策略台北區公立高中學習策略台北區公立高中學習策略、台北區公立高中學習策略、學習興趣及性向與英學習興趣及性向與英學習興趣及性向與英學習興趣及性向與英、、數兩科數兩科數兩科數兩科 學業關係學業關係學業關係

學業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麗華(1996)。國小師生對原住民的認知印象及對都市原住民學童的接納國小師生對原住民的認知印象及對都市原住民學童的接納國小師生對原住民的認知印象及對都市原住民學童的接納 國小師生對原住民的認知印象及對都市原住民學童的接納 態度研究態度研究態度研究

態度研究。教育部教育研究委員會專案研究報告。台北市:教育部。

陳麗華(1997)。族群意象與族群距離:都市小學班級裡的元漢族群關係探 討。載於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論與實際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論與實際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論與實際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 87- 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論與實際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114)。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黃美英(1985)。都市山胞與都市人類學:台灣土著族群都市移民的初步探 討。思與言思與言思與言,思與言,23232323(2),194-219。

黃美英(1988)。異鄉的邊緣人-原住民的都市適應與文化認同。文星文星文星文星,,118118118118,

80-87。

黃政傑(1996)。質的教育研究質的教育研究質的教育研究:質的教育研究:方法與實例方法與實例方法與實例方法與實例。台北市:漢文。

黃茂夫、高淑芳、胡悅倫、溫寶珠(1996)。原住民學生在平地或山地就讀原住民學生在平地或山地就讀原住民學生在平地或山地就讀 原住民學生在平地或山地就讀 之學習成效差異研究

之學習成效差異研究之學習成效差異研究

之學習成效差異研究。台灣省政府教育廳專案研究報告。台中縣:教育 廳。

(4)

黃順利(1999)。以社會心理學理論解析原住民困境。原住民教育季刊原住民教育季刊原住民教育季刊原住民教育季刊,,141414, 14 86-94。

黃貴祥(1988)。學習目標學習目標學習目標、學習目標、學習技巧學習技巧學習技巧、學習技巧、自我概念與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自我概念與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自我概念與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自我概念與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瑞琴(1999)。質的教育研究方法質的教育研究方法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市:心理。 質的教育研究方法

許木柱(1989)。泰雅泰雅泰雅、泰雅、阿美兩族與漢人的族群關係阿美兩族與漢人的族群關係阿美兩族與漢人的族群關係:阿美兩族與漢人的族群關係:族群刻版印象與族群族群刻版印象與族群族群刻版印象與族群族群刻版印象與族群

互動的分析互動的分析互動的分析。論文發表於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主辦之「族群關係與 互動的分析 區域發展研討會」。台北市:中央研究院。

許木柱(1992)。山胞輔導措施績效之檢討山胞輔導措施績效之檢討山胞輔導措施績效之檢討。台北市: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 山胞輔導措施績效之檢討 委員會。

許木柱、李亦園(1987)。社會文互變遷與高山族青少年問題:以環山泰雅 族為例的初步研究。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24242424,281-297。

教育部(1994)。八十二學年度山胞教育研討會實錄八十二學年度山胞教育研討會實錄八十二學年度山胞教育研討會實錄。台北市:作者。 八十二學年度山胞教育研討會實錄 教育部(1997)。中華民國原住民教育報告書中華民國原住民教育報告書中華民國原住民教育報告書。台北市:作者。 中華民國原住民教育報告書

郭丁熒(1988)。教師權力類型教師權力類型教師權力類型、教師權力類型、學生參與心態與學生學校適應行為關係之學生參與心態與學生學校適應行為關係之學生參與心態與學生學校適應行為關係之學生參與心態與學生學校適應行為關係之 研究研究研究

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郭生玉(1981)。心理與教育研究法心理與教育研究法心理與教育研究法。台北市:精華。 心理與教育研究法

莊明貞(1984)。國中學生學校生活素質與學校適應行為的關係國中學生學校生活素質與學校適應行為的關係國中學生學校生活素質與學校適應行為的關係。國立台灣 國中學生學校生活素質與學校適應行為的關係 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新竹教育大學(2004)。原住民教育統計調查原住民教育統計調查原住民教育統計調查。2005 年 10 月 22 日,取自 原住民教育統計調查 http://www.ntctc.edu.tw/~aboec/education/education.htm

張世平(1983)。高中生的教師期望高中生的教師期望高中生的教師期望、高中生的教師期望、父母期望父母期望父母期望父母期望、、自我期望與學業成就的關自我期望與學業成就的關自我期望與學業成就的關自我期望與學業成就的關

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坤鄉(1996)。原住民國中學生中途輟學相關因素與形成過程之研究原住民國中學生中途輟學相關因素與形成過程之研究原住民國中學生中途輟學相關因素與形成過程之研究-原住民國中學生中途輟學相關因素與形成過程之研究-以 屏東縣為例

屏東縣為例屏東縣為例

屏東縣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張氏心理學辭典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市:東華。 張氏心理學辭典

(5)

大學教育學系。

張建成、黃鴻文(1993)。光復以來台灣山胞之教育成就及其家庭因素的探光復以來台灣山胞之教育成就及其家庭因素的探光復以來台灣山胞之教育成就及其家庭因素的探 光復以來台灣山胞之教育成就及其家庭因素的探

討((第一階段研究成果報告第一階段研究成果報告第一階段研究成果報告)第一階段研究成果報告)。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案研究報告。

台北市:國科會。

張隆盛(1989)。花蓮縣宜昌國小山地學生學科成就報告。山胞教育研究叢山胞教育研究叢山胞教育研究叢 山胞教育研究叢

書之四書之四書之四-書之四-縮短山地與平地學校教學效果差距之改進方案研究縮短山地與平地學校教學效果差距之改進方案研究縮短山地與平地學校教學效果差距之改進方案研究縮短山地與平地學校教學效果差距之改進方案研究。教育部專

案研究報告。台北市:教育部。

張雯(2002)。都市原住民文化傳承的教育人類學探討都市原住民文化傳承的教育人類學探討都市原住民文化傳承的教育人類學探討:都市原住民文化傳承的教育人類學探討:看一位卑南族婦女看一位卑南族婦女看一位卑南族婦女看一位卑南族婦女 的生命經驗

的生命經驗的生命經驗

的生命經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曉春(1974)。台北地區移民調適初步調查研究。思與言思與言思與言,思與言,12121212(13),21-22。

張家銘(譯)(1993)。A.Giddens 著。社會學社會學社會學社會學((下下))。台北市:唐山。

傅仰止(1985)。都市山胞研究的回顧與前瞻。思與言思與言思與言,思與言,23232323(2),76-100。

傅仰止(1987)。都市山胞的社經地位與社會心理適應。中國社會學刊中國社會學刊中國社會學刊中國社會學刊,,111111, 11 55-79。

傅仰止(1988)。都市山胞的社經地位與社會心理都市山胞的社經地位與社會心理都市山胞的社經地位與社會心理處境都市山胞的社經地位與社會心理處境處境處境。行政院國家科學委 員會專案研究報告。台北市:國科會。

傅仰止(1989)。都市山胞認同移居地的社會心理成因都市山胞認同移居地的社會心理成因都市山胞認同移居地的社會心理成因:都市山胞認同移居地的社會心理成因:評初移意願評初移意願評初移意願評初移意願、、團體團體團體團體 期望期望期望

期望、、族群偏見族群偏見族群偏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案研究報告。台北市:國科 族群偏見 會。

傅仰止(1991)。台灣原住民族的都市暫留與認同台灣原住民族的都市暫留與認同台灣原住民族的都市暫留與認同。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台灣原住民族的都市暫留與認同 專案研究報告。台北市:國科會。

楊孝嶸(1992)。台灣地區山胞教育資料蒐集台灣地區山胞教育資料蒐集台灣地區山胞教育資料蒐集、台灣地區山胞教育資料蒐集、整理與問題分析研究整理與問題分析研究整理與問題分析研究整理與問題分析研究。教育 部教育研究委員會專案研究報告。台北市:教育部。

楊國樞(1986)。中國國民性與現代生活的適應。載於葉英堃、曾炆煋(主 編):現代生活與生理衛生現代生活與生理衛生現代生活與生理衛生(現代生活與生理衛生(再版再版再版再版))(頁 71-86)。台北市:水牛。

楊溫柔(1987)。國一學生學業成就不理想原因之調查與輔導。測驗與輔導測驗與輔導測驗與輔導測驗與輔導,

858585,1639-1640。 85

雅柏甦詠(2002)。原住民族教育的虛相與實相。原住民族教育季刊原住民族教育季刊原住民族教育季刊,原住民族教育季刊,27272727,

(6)

123-137。

蔡中涵、林天生(1992)。山胞教育師資之培育研究山胞教育師資之培育研究山胞教育師資之培育研究。台北市:教育部教育 山胞教育師資之培育研究 研究委員會。

蔡淑鈴、瞿海源(1993)。比較台灣各族群之教育取得。人文及社會科學研人文及社會科學研人文及社會科學研 人文及社會科學研

究彙刊究彙刊究彙刊,究彙刊,3333(2),19。

蔡毓智(2001)。都市原住民學生的教育困境都市原住民學生的教育困境都市原住民學生的教育困境。2005 年 10 月 22 日,取自 都市原住民學生的教育困境 http://www.nhu.edu.tw/~edusoc/art/ar04.htm

劉貞蘭、許添明(1999)。原住民學校與社區溝通之困境。花蓮師院學報花蓮師院學報花蓮師院學報花蓮師院學報,,9999,

285-306。

劉慶中、藍瑞霓(1991)。從教育行政觀點評估高屏地區山地與平地國中九 年國教成效之差異。載於高敬文(編著):高屏地區山地與平地國中實高屏地區山地與平地國中實高屏地區山地與平地國中實 高屏地區山地與平地國中實 施九年國教成效差異評估研究

施九年國教成效差異評估研究施九年國教成效差異評估研究

施九年國教成效差異評估研究(頁 79-94)。屏東市:國立屏東師院。

蔣嘉媛(1998)。原住民學生升學優待政策之評估研究原住民學生升學優待政策之評估研究原住民學生升學優待政策之評估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原住民學生升學優待政策之評估研究 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盧強(1986)。山地國中學生自我概念山地國中學生自我概念山地國中學生自我概念、山地國中學生自我概念、生活適應與學業成就調查研究生活適應與學業成就調查研究生活適應與學業成就調查研究生活適應與學業成就調查研究。國 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謝明霖(1986)。山胞遷村與環境調適之研究山胞遷村與環境調適之研究山胞遷村與環境調適之研究-山胞遷村與環境調適之研究-以苗栗南庄鄉遷村為個案研以苗栗南庄鄉遷村為個案研以苗栗南庄鄉遷村為個案研以苗栗南庄鄉遷村為個案研

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謝高橋(1985)。都市人口遷移與社會適應都市人口遷移與社會適應都市人口遷移與社會適應-都市人口遷移與社會適應-高雄市個案研究高雄市個案研究高雄市個案研究高雄市個案研究。台北市:巨 流。

謝高橋(1989)。台台灣山胞移居都市後適應問題之研究灣山胞移居都市後適應問題之研究灣山胞移居都市後適應問題之研究。台北市:行政院研 灣山胞移居都市後適應問題之研究 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謝高橋(1991)。台灣山胞遷移都市後適應問題台灣山胞遷移都市後適應問題台灣山胞遷移都市後適應問題之台灣山胞遷移都市後適應問題之研究研究研究研究。台北市:行政院研 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簡茂發(1978)。父母教養態度與小學兒童生活適應之關係。教育心理學報教育心理學報教育心理學報教育心理學報, 111111

11,63-86。

(7)

簡茂發(1985)。台北市高中學生家庭社經背景台北市高中學生家庭社經背景台北市高中學生家庭社經背景、台北市高中學生家庭社經背景、教師期望與學業成就的關教師期望與學業成就的關教師期望與學業成就的關教師期望與學業成就的關

係。台北市:台北市政府研考會。

關復勇(1986)。山地學校與平地學校之比較。山地文化山地文化山地文化,山地文化,7777,7-8。

羅皓誠(1996)。高雄地區聯考生與自學方案分發生學校生活適應之比較研高雄地區聯考生與自學方案分發生學校生活適應之比較研高雄地區聯考生與自學方案分發生學校生活適應之比較研 高雄地區聯考生與自學方案分發生學校生活適應之比較研

究。高雄醫學院行為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譚光鼎(1997)。阿美族的教育及其問題之探討。原住民教育季刊原住民教育季刊原住民教育季刊,原住民教育季刊,8888,1-27。

譚光鼎(1998)。原住民教育研究原住民教育研究原住民教育研究。台北市:五南。 原住民教育研究

譚光鼎(1999)。教育與族群。載於陳奎熹(主編):現代教育社會學現代教育社會學現代教育社會學(頁 現代教育社會學 93-124)。台北市:師大書苑。

譚光鼎(2002)。原住民學生適應與流失問題-新竹縣原住民學生的探究。

原住民教育季刊 原住民教育季刊原住民教育季刊

原住民教育季刊,,27272727,45-67。

Arkoff,A.(1968).

Adjustment and mental health

.New York:McGraw-Hill.

Bogdan,R.C.,& Biklen,S.K.(1998).

Qualitative research for education: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methods

(3rd ed.).Boston:Allyn and Bacon.

Bruyn,S.(1966).

Human perspective in sociology

.New York:Prentice Hall.

Burger,H.(1968).

Etho-Pedagogy: A manual in sensitivity with techni- ques for promoting cross-cultural teaching by fitting ethni pat- terns

.Albuguerque,NM:Southwestern Cooperative Educational Laboratory.

Cross,W.E.(1987).A two factor theory of black identity:Implications for the study of identity development in minority children.In M.J.Rotheram & J.S.Phinney(Eds.),

Children's ethnic socialize- tion

(pp.71-83).London:Sage.

Dillard,J.L.(1972).

Black English :Its history and usage in the United States

. New York: Anchor Doubleday.

Eisner,E.W.(1991).

The enlighten eye

.New York:Macmillan.

(8)

Flanagan,J.C.(1974).

Project talent:The American high school student

. Pittsburgh: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Gibson,M.A.,& Ogbu,J.U.(1991).

Minority status and schooling:A com- parative study of immigrant and minorities.

New York:Garland.

Hamilton,C.(1964).The negro leaves the sout.

Demography,1

(1),273- 295.

Hess,R.,& Shipman,V.(1965).Early experience and socialization of cognitive modes in children.

Child Development,36

,869-886.

Jencks,S.H.(1972).

Inequality:A reassessment of the effects of family and schooling in America

.New York:Basic Books.

Johns,H.R.(1981).

A population geography

.London:Harper&Row.

Johnson,N.J.,& Sanday,P.R.(1971).Subcultural variables in one urban poor population.

American Anthropologist,73

,128-143.

Kluegel,J.R.(1990).Trends in whites' explanations of the black-white gap in socioeconomic status,1977-1989.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 view, 55

(4),512-525.

Lazarus,R.S.(1969).

Patterns of adjustment and human effectiveness

(2nd ed.). New York: McGraw-Hill.

Lazarus,R.S.(1976).

Patterns of adjustment

(3rd ed.).New York:McG- raw-Hill.

LeComte,M.D.(1987).Bias in the biography: bias and subjectivity in ethnography research.

Anthropology & Educational Quarterly,18

, 43-52.

Lee,E.(1966).A theory of migration.

Demography,3

(1),26-40.

Ogbu,J.U.(1978).

Minority education and caste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9)

Proctor,T.B.,Feldshuser,J.F.,& Black,A.K.(1986).Early admission of selected children to elementary school:A review of the research literature.

Journal of Education Research,80

,70-76.

Rumbiak,M.(1985).Nimboran migration to Jayapura- Irian Jaya.

Pacific Viewpoint, 26

(1),206-211.

Sack,W.H.(1987). The high achieving sioux indian child:Some prelimi- lary findings from the flower of two soils project.

American Indian and Alasks Native Mental Health Research,1

(1),37-51.

Sigelmas,M.S.,Lee,E.,& Welch,S.(1991).

Black Americans' view of ra- cial inequality-The dream deferred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 sity.

Vaughan,G.M.(1987).A social psychological model of ethnic identity development.In M. J. Rotheram, & J. S. Phinney,(Eds.).

Children's ethnic socialization

.London:Sage.

Wilson,S.(1977).The use of ethnographic technology in educational research.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47

(1):245-265.

Yaungman,M.B.(1979). Assessing behavioral adjustment to school.

Bri-

tish Journal Educational Psychology,49

,258-264.

(10)
(11)

附錄一 第一次訪談大綱

一、您能否簡單說明一下您的家庭狀況?

二、您是原住民,能否請您說明一下您對自己是原住民的看法?

三、您能否簡單說明一下自己的各種適應狀況?

四、您能否說明一下自己從小到現在的求學經驗?

五、您能否說明一下目前(高中階段)最大的困擾是什麼?有沒有什麼辦法 可以改善的?

六、您對自己的成績是否滿意?您認為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改善的?

七、您對自己將來有什麼樣的期望?

(12)

附錄二 第一次訪談大綱【修訂版】

壹、家庭狀況背景

一、您能否簡單說明一下您的家庭狀況

引導內容包括家庭經濟狀況、父母親的教育程度及對子女的期望、兄弟 姐妹之間的感情及一般家庭生活狀況等。

二、您是原住民,能否請您說明一下您對自己是原住民的看法

引導內容包括父母親是否都為原住民?有沒有值得驕傲或遇到挫折的例 子?

三、您能否簡單說明一下自己的各種適應狀況

引導內容包括學校生活適應、學習適應、心理適應及師生、同儕關係等。

四、您能否說明一下自己從小到現在的求學經驗?

引導內容包括最喜歡或最討厭的科目、最得意的表現、印象最深刻的老 師或同學、學校生活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等。

五、您能否說明一下目前(高中階段)最大的困擾是什麼?有沒有什麼辦法 可以改善的?

引導內容包括課業學習、師生關係、同儕關係、生活管理、異性交往問 題或家庭問題等。

六、您對自己的成績是否滿意?您認為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改善的?

引導內容包括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學習動機、時間管理等方向。

七、您對自己將來有什麼樣的期望?

引導內容可從升學或就業二個方向進行。

(13)

附錄三 第二次訪談大綱

一、家庭狀況

1. 你現在家裡還有哪些人?(現在和誰住在一起?)

2. 請說明一下你父母親的工作性質和大約收入?

3. 你自己認為家裡經濟狀況如何?家裡有哪些電器設備?

4. 你和父母親感情如何?有沒有常在一起聊天(聊些什麼)、或一起出去玩

(常去哪裡)、或一起做什麼樣的休閒活動?

5. 你和兄弟姊妹感情如何?有沒有常在一起聊天(聊些什麼)、或一起出去 玩(常去哪裡)、或一起做什麼樣的休閒活動?

6. 你在家裡常做哪些家事?

7. 你有沒有自己的房間及書房?你在哪裡唸書?

8. 在家裡誰督促你的課業?

9. 你平常在家裡做哪些休閒活動?

10.能否說明一下在家裡平常和假日的作息時間?(如唸書、看電視、玩電腦、

唱卡拉 OK、打球或其他活動的時間分配)

11.你父母親最常做的休閒活動有哪些?(如喝不喝酒啦?唱歌、看書、看電 視,或者還有其他什麼的都可以)

12.你父母親現在會不會打你或罵你?(為什麼或什麼情況下才會)

13.你怕不怕你爸爸媽媽?為什麼?

14.你父母親的管教方式應該屬於哪一種?你習慣嗎?

15.你父母親對你有什麼期望?(希望你將來做什麼工作或唸什麼科系)

16.你家附近原住民多不多?鄰居有沒有常到你們家?如果有都在一起做些 什麼事?

二、族群意象

17.你是哪裡人?住在現住地多久了?

18.你父母親是否都是原住民?哪一族人?

19.你的原住民名字是什麼?

20.你會不會說原住民族語?是否流利?

21.你能否說明一下,因為自己是原住民而感到最驕傲(或最高興)的一件事?

22.你能否說明一下,因為自己是原住民而感到最難過(或最痛苦)的一件事?

23.你是原住民,從小到現在有沒有因為自己是原住民而受到什麼樣的禮遇?

24.你是原住民,從小到現在有沒有因為自己是原住民而受到什麼樣的排斥?

(14)

25.你認為原住民在哪一方面比較具有專長?你個人具有哪些專長或興趣?

26.你對自己是原住民有什麼樣的看法?

三、求學經驗

27.能否說明一下你在國小的求學經過?(國小唸哪裡,印象最深刻的一件 事、一位同學和一位老師?為什麼?)

28.能否說明一下你在國中的求學經過?(國中唸哪裡,印象最深刻的一件 事、一位同學和一位老師?為什麼?)

四、學校生活適應

29.你在學校裡和同學相處得如何?你認為原住民身分與同學之間的相處有 沒有影響?

30.你在學校裡和老師相處得如何?你認為原住民身分與老師之間的相處有 沒有影響?

31.你對學校的校規、班規適不適應?有沒有被獎勵或記過(什麼情況下)?

五、學習適應

32.你在學校裡最喜歡的科目有哪些?成績如何?為什麼?

33.你在學校裡最討厭的科目有哪些?成績如何?為什麼?

34.你在學校裡參加過什麼社團或參加過什麼比賽?

35.你在學校裡最喜歡做哪些活動或參加過什麼活動?

36.你在高中學校裡有什麼印象最深刻的事?(請舉一項)為什麼?

六、自我了解

37.你認為自己最大的優點、缺點是什麼?

38.你目前最大的困擾是什麼?為什麼?(請說出三項)

39.請你針對以上的問題,提出你認為可以解決的辦法?(三項分別說明之)

七、生涯規劃

40.你希望將來從事哪方面的職業,為什麼?

41.你希望自己將來唸大學的哪些科系,為什麼?

42.你了不了解這些科系的必備條件或哪些科目須加權的?

(15)

附錄四 訪談結果檢核表

一、您覺得資料分析的內容哪部分有誤解?(請詳細說明)

二、您覺得資料分析的內容哪部分有所欠缺或不足的?(請詳細說明)

三、當看完整體的資料分析後,您有什麼看法?

四、當看完整體的資料分析後,是否有哪些資料是您不願意呈現出來的?(請 詳細說明)

五、您覺得研究者(陳老師)在整個研究的過程中:

(一)和您相處的情況如何?

(二)對您的態度如何?

(三)您對研究者有什麼期待或看法嗎?

六、如果依照您的意見修改後,是否同意將這份資料全部納入成為我論文的 一部份。(校名和人名部分會做保密)

□同 意 □不同意 感謝您再次的協助!

謹 祝 學 安

陳老師 敬上 94.03

(16)

附錄五 第一次訪談紀錄【範例】

訪談時間:94 年 3 月 13 日 13:00 地點:個別諮商室 學生編號:F

分析編碼 訪 談 紀 錄 詮 釋 分 析

F-Ⅰ-6-1

F-Ⅰ-6-2

R1-1:父母親在做什麼工作?

F1-1:工作性質和台電一樣。

R1-2:在裝電纜?

F1-2:對、對。

R1-3:那工作不是蠻危險的?

F1-3:應該吧!

R1-4:每個月薪水大約多少?

F1-4:不知道耶!

R1-5:那媽媽呢?

F1-5:她做到月底。

R1-6:原來在做什麼?

F1-6:原來在做 CD 盒的塑膠片。

R1-7:常常要加班嗎?

F1-7:沒有,可是 12 小時 R1-8:都做白天的嗎?

F1-8:對啊!做白天的,7 點半到晚上 7 點半。

R1-9:你回到家都是誰煮飯?

F1-9:爸爸啊!

R1-10:那你不會煮飯嗎?

F1-10:不會,哈哈(靦腆地笑聲)。

R1-11:爺爺奶奶有沒有住在一起?

F1-11:沒有,他們住在花蓮。

R1-12:妹妹幾年級?

F1-12:國三。

能關心、了解父母親的工 作性質

(17)

F-Ⅲ-4-1

F-Ⅰ-6-3

F-Ⅰ-6-4

F-Ⅰ-6-5

F-Ⅰ-1-1

R1-14:功課呢?

F1-14:功課中間。

R-15:那你呢?

F1-15:我,哈…現在在班上後面。

R1-16:那你跟爸媽之間感情如何?

F1-16:都很好。

R1-17:無話不談?

F1-17:嗯,跟媽媽。

R1-18:平常跟媽媽都聊哪些?

F1-18:無話不談,學校的事情、自己的事情都聊。

R1-19:男朋友?

F1-19:沒有交。

R1-20:你在家裡唸書,有你自己的房間嗎?

F1-20:有。

R1-21:哪你唸書都在自己的房間?

F1-21:對!

R1-22:那你家裡經濟上有沒有問題?

F1-22:沒有。

R1-23:你自己是原住民,你國小在哪裡唸書?

F1-23:中山國小。

R1-24:桃園的中山國小?

F1-24:對。

R1-25:你在桃園市出生?出生就住在市區?

F1-25:對。

R1-26:國小階段,當同學知道你是原住民,有沒 有什麼樣的感覺?

F1-26:沒有,因為直到懂事應該是 3、4、5、6 年 級吧。3、4 年級都還好;5、6 年級因為班 導是原住民。

個性相當開朗,雖成績不 好,也能坦然面對

從其言談中的喜悅感,可 感受到她和母親的關係 相當好

經濟收入並不多,但仍能 欣然接受

(18)

F-Ⅳ-3-1

F-Ⅳ-1-1

F-Ⅳ-1-2

F-Ⅱ-5-1

F-Ⅳ-1-3

F-Ⅳ-3-2

F-Ⅳ-4-1

R1-27:學習上有沒有同學因為你是原住民會笑 你,或者?

F1-27:沒有啊!

R1-28:其實原住民同學應該都很好啊,會不會?

F1-28:哪有多好啊!

R1-29:應該很好啊,除了功課稍微差一點外,同 學也不會在意啊,其他也都不錯啊?

F1-29:哪有?

R1-30:你運動好嗎?

F1-30:喔,不好不好。

R1-31:唱歌?才藝呢?

F1-31:唱歌…嗯,還好,有參加過合唱團。

R1-32:你在求學過程,有沒有因為「原住民」這 三個字,受到什麼樣的「待遇」或「歧視」?

F1-32:拿獎學金的時候,感覺不錯,同學們會講 為什麼你有,而為什麼我沒有這樣子。嗯,

他也很想當原住民這樣子。

R1-33:有沒有因為什麼事,老師或同學對原住民 有排擠啦,或什麼的?

F1-33:沒有哩,因為我很乖 R1-34:那父母親都是原住民?

F1-34:對 R1-35:花蓮?

F1-35:對

R1-36:那他們搬來桃園多久?

F1-36:嗯,七十……六吧,結婚就來了。

R1-37:你們住家附近的鄰居原住民多嗎?

F1-37:當初搬去的時候沒有,不過現在蠻多的。

同儕之間並無族群的排

族群正面意象不強烈

對原住民政策----福利部 分感受較深

有族群群居現象

(19)

F-Ⅳ-5-1

F-Ⅲ-4-1

F-Ⅲ-4-2

F-Ⅲ-2-1

F-Ⅱ-6-1

F-Ⅲ-1-1

F-Ⅲ-4-3

F-Ⅱ-5-2

R1-38:晚上會常跟原住民鄰居來往嗎?

F1-38:很少,我們家很少客人。

R1-39:你在學校有什麼生活適應上的困擾?

F1-39:困擾?…嗯,高中比較大,因為進來的分 數和別人差很多,然後就跟不上。

R1-40:壓力很大囉?

F1-40:大喔(苦笑),很大!

R1-41:和同學相處呢?

F1-41:相處就沒有問題。

R1-42:你很乖?

F1-42:對啊!

R1-43:看的出來你很乖,男女同學之間都沒問題?

F1-43:對啊!

R1-44:也沒交男朋友?

F1-44:沒有。

R1-45:交了男朋友可能就會吵架了?

F1-45:哈哈…。

R1-46:老師呢?

F1-46:也沒有。

R1-47:那你最大的問題就是功課?

F1-47:嗯!

R1-48:你最喜歡的功課是什麼?

F1-48:數學。

R1-49:最喜歡數學?(訝異)喜歡歸喜歡那成績 呢?

F1-49:嗯嗯(傻笑)…很爛!

R1-50:怎麼會這樣?哪有沒有尋求老師的協助?

F1-50:沒有。

最大的困擾似乎在學業 成就吧

生活適應良好

師生關係良好

(20)

F-Ⅱ-1-1

F-Ⅱ-1-2

F-Ⅱ-6-2

F-Ⅱ-1-3

F-Ⅱ-6-3

R1-51:不敢問?為什麼?

F1-51:不曉得。

R1-52:看到老師會怕?

F1-52:其實也還好,懶吧!

R1-53:最喜歡數學,數學又很爛,那怎麼喜歡得 起來?

F1-53:就喜歡算,可是不算的時候,數學就很爛,

不喜歡考試,可是喜歡算。

R1-54:意思就是說,如果自己想唸的時候,就很 投入的一直寫下去?

F1-54:對對對,就這樣。

R1-55:那不會的時候,你怎麼解決?

F1-55:不會就自己算,然後就翻書啊,然後或者 是問同學。

R1-56:喔!想盡辦法一定要解決?

F1-56:對對對對。

R1-57:只要不考試,你就很喜歡?

F1-57:對對對對。

R1-58:那其他科目,你會不會有同樣的狀況?

F1-58:其他科目老師用逼的,不唸不行,會被當。

R1-59:哪有沒有喜歡其他的科目?

F1-59 答:沒有。

R1-60:就單單喜歡數學?

F1-60:對!

R1-61:英文好嗎?

F1-61:嗯,不好!

R1-62:那怎麼辦?

F1-62:不知道ㄝ!哈…(苦笑)!現在在救ㄚ!

興趣與成就之間落差很 大且言談中似乎表達了 他不太喜受約束的本性

相當堅決的表達喜歡數

適度的督促,仍會使他唸

尚能了解自己的缺點,也

(21)

F-Ⅲ-4-4 F-Ⅱ-5-3

F-Ⅱ-6-4

F-Ⅳ-2-1

R1-64:你是否從國小就喜歡數學?

F1-64:對啊!國小、國中數學成績還不錯,但高 中數學層次實在差太多了,太難了!

R1-65:在你求學過程裡面,從幼稚園到現在,你 覺得哪一件事情最得意!最有面子!或印 象最深刻的?

F1-65:嗯!小學二年級有一次考第一名。然後…

參加合唱團吧,覺得很開心!

R1-66:你參加合唱團,唱 Saprano(女高音)?

F1-66:沒有,我女低音。

R1-67:有沒有獨唱過?

F1-67:沒有。

R1-68:在班上呢?

F1-68:也沒有,害羞。

R1-69:你在學校中碰到大約有六十位老師,有沒 有令你印象最深刻的?

F1-69:嗯,就那位原住民老師。

R1-70:為什麼?

F1-70:因為她是原住民啊!(哈…)

R1-71:因為她是原住民?就這樣,總有她吸引你 的地方啊?

F1-71:沒有。

R1-72:那位老師有沒有特別照顧你?

F1-72:有。

R1-73:哪一方面,生活上或學業上?

F1-73:嗯,生活上沒有啊,但好像有看過我的日 記!

以下略

小學成績似乎還可以 唱歌----是否真的是原住 民的天份

個性仍然比較屬於內向 型的

族群認同感強烈,只因為 那位老師是原住民就特 別喜歡她,就連自己也說 不出理由的喜歡她

(22)

第二次訪談紀錄【範例】

訪談時間:94 年 4 月 2 日 12:00 地點:個別諮商室 學生編號:B

分析編碼 訪 談 紀 錄 詮 釋 分 析

B-Ⅰ-2-2

B-Ⅰ-1-1

B-Ⅰ-6-4 B-Ⅰ-7-2

B-Ⅰ-8-3

B-Ⅰ-6-5

B-Ⅰ-1-2

R-2-2:請說明一下你父母親的工作性質和大約收 入?

B-2-2:爸爸、媽媽都是建築工人,收入各約 2-3 萬。

R-2-3:你自己認為家裡經濟狀況如何?家裡有哪 些電器設備?

B-2-3:我們家應該算是低收入戶吧! 家裡有一台 DVD 播放器、音響,其他就如電鍋等等家 電用品。

R-2-4:你和父母親感情如何?有沒有常在一起聊 天(聊些什麼)、或一起出去玩(常去哪 裡)、或一起做什麼樣的休閒活動?

B-2-4:我和父母的感情普通,不常聊天。夏天偶 而會去漁港或溪邊烤肉,其他時間都是在 學校或跟別人出去。

R-2-5:你和哥哥、妹妹感情如何?有沒有常在一 起聊天(聊些什麼)、或一起出去玩(常 去哪裡)、或一起做什麼樣的休閒活動?

B-2-5:感情普通。我哥哥住在學校,不常回來;

妹妹才四歲,根本很少聊天。

R-2-6:你在家裡常做哪些家事?

B-2-6:我好像做蠻多的,像掃地、拖地啦!洗衣 服、晾衣服啦!煮飯、洗碗啦!這些我都 常做。

R-2-7:你有沒有自己的房間及書房?你在哪裡唸 書?

B-2-7:我沒有自己的房間,也沒有書房。家裡某 個小角落塞張桌子就充當書桌了。

收入雖不多,但自認為是 低收入戶,依賴性似乎重 了些

親子間互動不多

與兄妹之間的互動也不多

能分攤家事

家庭狀況不佳,且家庭中 並不重視讀書

(23)

B-Ⅰ-3-1

B-Ⅰ-7-3

B-Ⅰ-7-4

B-Ⅰ-4-4

B-Ⅰ-4-5

B-Ⅰ-4-6

B-Ⅰ-5-1

B-Ⅳ-1-3

B-2-8:沒人理我,我爸爸媽媽教育水準也不高,

好像都是唸小學的吧!

R-2-10:能否說明一下在家裡平常和假日的作息時 間?

B-2-10:平常大概會抽一小時打球,二個小時吃 飯、看新聞,剩下的時間就看書或寫作 業。假日上午或中午到學校看書,下午四 點多打球。

R-2-11:你父母親最常做的休閒活動有哪些?

B-2-11:三五天就跟姑丈喝酒,平常則是看電視。

R-2-12:你父母親現在會不會打你或罵你?

B-2-12:不會打我,但媽總是會因意見與價值觀的 不同而吵架,但我認為真正最可怕的其實 是她老愛翻舊帳。

R-2-13:你怕不怕你爸爸媽媽?為什麼?

B-2-13:不怕,只覺得媽有時候很無理取鬧、莫名 其妙。

R-2-14:你父母親的管教方式應該屬於哪一種?你 習慣嗎?

B-2-14:應該算是放牧式的吧!就是放牛吃草ㄚ!

從小就這樣了,不習慣也得習慣ㄚ!

R-2-15:你父母親對你有什麼期望?

B-2-15:爸爸是希望我可以唸完大學,媽媽則希望 我能找個出社會後好賺錢的科系唸,完全 不管我的興趣和性向。

R-2-17:你是哪裡人?住在現住地多久了?

B-2-17:我是台東人,住在這裡十年有了。

R-2-18:你父母親是否都是原住民?哪一族人?

B-2-18:父母都是原住民,ㄣ-超驕傲的!

R-2-19:你的原住民名字是什麼?

B-2-19:我的原住民名字叫做 Bai-Lang(白浪)。

R-2-20:你會不會說原住民族語?是否流利?

在家裡讀書似乎排在最後 一項

他不太能接受媽媽的管教 態度

他不太能接受媽媽的管教 態度

父母親的管教態度應屬放 任式的

父母的期望似乎以「錢」

為出發點

具強烈的族群認同感

(24)

B-Ⅳ-6-1

B-Ⅳ-1-4

B-Ⅳ-3-5

B-Ⅳ-3-6

B-Ⅳ-2-4 B-Ⅱ-5-4

B-Ⅳ-1-5

B-Ⅳ-2-5 B-Ⅳ-3-7

B-2-20:會啊!我日常對話還算可以。

R-2-21:你能否說明一下,因為自己是原住民而感 到最驕傲(或最高興)的一件事?

B-2-21:是原住民就很驕傲啦!更何況我爸爸媽媽 都是阿美族的!

R-2-22:你能否說明一下,因為自己是原住民而感 到最難過(或最痛苦)的一件事?

B-2-22:ㄣ…沒有吧!

R-2-23:你是原住民,從小到現在有沒有因為自己 是原住民而受到什麼樣的禮遇?

B-2-23:有些老師會很照顧我,也有同學羨慕我會 講母語,因為他們自己連閩南語或客家話 都不會說。

R-2-24:你是原住民,從小到現在有沒有因為自己 是原住民而受到什麼樣的排斥?

B-2-24:好像沒有喔!

R-2-25:你認為原住民在哪一方面比較具有專長?

你個人具有哪些專長或興趣?

B-2-25:大部分的原住民好像在藝能科方面比較 好。我個人的專長在管樂,興趣則是體育 方面。

R-2-26:你對自己是原住民有什麼樣的看法?

B-2-26:我覺得原住民可以融入漢人社會,但絕對 不 能 忘 記 自 己 的 傳 統 文 化 和 自 己 的 名 字,不要將抽煙、喝酒、嚼檳榔等陋習影 響下一代發展。要收斂、檢視自己的行 為,使大家對原住民都有好印象。

R-2-27:能否說明一下你在國小的求學經過?(國 小唸哪裡,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一位同 學和一位老師?為什麼?)

B-2-27:我國小唸中正國小。最忘不掉的是五、六 年級班導楊老師,對我來說老師猶如父

父母常以族語交談導致的 結果

具強烈的族群認同感

原/漢之間的學生似乎沒 有很強烈的族群意識,是 社會多元化的所導致的現 象嗎?

族群意象中認為原住民在 音樂、體育方面較具專長

具族群融合的概念,但不 希望被同化,認為原住民 族群中仍有一些陋習,而 這些陋習是導致漢人對原 住民的負面印象所在

教師的關愛與付出,學生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新加坡於 2001 年頒布新綱要,數學教材從統一版本開放至六種版本,本研究據 以考察的國小數學教科書是 2003 年 Times Media 出版國小一至五年級 My Pals are here!Maths

對外發行。 1 1995 年,星雲大師再次有感於編輯一套面向廣大佛教初

例如,參閱:黃啟江,《因果、淨土與往生:透視中國佛教史上的幾個面 相》〈第六章·從佛教研究法談佛教史研究書目資料庫之建立〉,(台北:臺 灣學生書局,2004 年),頁 237-252; Yasuhiro

學博士,現為上海大學文學院教 授,兼任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認為它注重對四大師的研究而忽視支援這些大師布教活動的庶民之信仰的研 究。[13]

配合小學數學科課程的推行,與參與的學校 協作研究及發展 推動 STEM

本研究將針對 TFT-LCD 產業研發單位主管與研發人員進行 探討,並就主管於研發人員對職能重視程度作差異性分析。因此

Leung, Shuk-Kwan S.; Chou, Hui-Chi(2012).A Survey Study on Parental Involvement in Mathematics Learning for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 Proceedings of the 36th Conference 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