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的國家認同 的國家認同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的國家認同 的國家認同"

Copied!
4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四章 第四章 第四章

第四章 李登輝時代 李登輝時代 李登輝時代 李登輝時代「 「 「 「中華兒童叢書 中華兒童叢書 中華兒童叢書 中華兒童叢書」 」 」 」中 中 中 中 的國家認同

的國家認同 的國家認同

的國家認同( ( (1986.11 ( 1986.11 1986.11- 1986.11 -- -2001.6 2001.6 2001.6 2001.6) ) ) )

本章探討的是在李登輝執政期,為童書發行的第五期到第七期。第五期出版 時間跨越了兩蔣後期及李登輝時期,然為求童書討論之完整性,及李登輝的政治 舞台即將展開,因此仍將第五期分歸屬於李登輝時代。同樣的,第七期童書亦跨 越兩個領導階段,也由於李登輝的政治主張之延續,與陳水扁時代的本土化色彩 有著承接的意味,因此第七期同樣在本章討論。而本章分成三節,試圖觀察李登 輝政府對各期「中華兒童叢書」造成的改變及影響,並依據各期童書呈現的國家 認同內涵方式及其塑造的國家認同對象,進行討論。

第一節 第五期(1986.11-1991.6)

第五期出版的 143 本童書中,其中具備國家認同意識的童書共有 39 本,且 幾乎為中、高年級兒童的讀物。這期童書所呈現的國家認同內涵類型,計次的結 果分別是土地認同為 39 本,歷史認同有 30 本,文化認同 32 本,最後為國族認 同 17 本。(見表 4-1)

(2)

表 4-1 第五期國家認同類型的「中華兒童叢書」列表

書名 作者 繪者/攝影 類別 出版日期

1 中國書法的認識 黃去非 黃去非 藝術類 1986.12.20 v v v

2 板橋林家花園 何兆青 何兆青 藝術類 1986.12.20 v v

3 雕竹的藝術 那志良 編輯小組 藝術類 1986.12.20 v v

4 蘭嶼的故事 謝釗龍 楊恩生 文學類 1986.12.20 v v v

5 北海岸之旅 楊茂樹 楊茂樹 健康類 1987.04.20 v v

6 風雨之夜 邱傑 陳永順 文學類 1987.05.20 v v v

7 成吉思汗 謝國興 林順雄 文學類 1987.12.20 v v v

8 菱角糖 陳玉珠

陳維霖/賴要

健康類 1987.12.20 v v

9 鹿港之旅 施懿琳 陳秋松 文學類 1988.06.20 v v v

10

中國古典寓言故事- 列子

范文芳 曹俊彥 文學類 1988.12.20 v v v v

11 學書法 秦麗花 林琨祥 藝術類 1988.12.20 v v v

12

中國古典寓言故事- 呂氏春秋

吳璧雍 陳秋松 文學類 1989.06.20 v v v v

13

中國古典寓言故事 ---莊子

賴芳伶 洪義男 文學類 1989.06.20 v v v v

14 高 中國古典寓言故事 李宗慬 徐秀美 文學類 1989.06.20 v v v v

(3)

---韓非子

15 先民的遺跡 楊仁江 楊仁江 藝術類 1989.06.20 v v v v

16 歷史的痕跡 劉還月 劉還月 藝術類 1989.06.20 v v v

17

中國古典寓言故事 ---戰國策

陳萬益 陳粵豪 文學類 1989.06.21 v v v v

18 中 十位美術家的故事 張瓊慧 張瓊慧 藝術類 1990.04.20 v v v

19 台灣的火車 陳啟淦 陳啟淦 科學類 1990.04.20 v v

20 歲月的腳步

心岱、李 益興

心岱、李益

藝術類 1990.04.20 v v v v

21 溪澗的鳥 何華仁 何華仁 科學類 1990.04.20 v

22 蘇東坡 楊明麗 陳永模 文學類 1991.04.20 v v v v

23 中國的服飾 陳夏生 陳夏生 藝術類 1991.04.30 v v v

24 台灣綠寶藏 林朝欽 林朝欽 科學類 1991.04.30 v

25 珊瑚宮探祕 鄒燦陽 蔡永春 科學類 1991.04.30 v

26

臺灣早期開發---花 東地區

鍾淑敏 簡蒼榕 文學類 1991.04.30 v v v v

27 上元 曹俊彥 曹俊彥 文學類 1991.06.20 v v v

28 中國的民俗 莊伯和 莊伯和 藝術類 1991.06.20 v v v

29

臺灣早期開發---宜 蘭地區

廖風德 陳敏捷 文學類 1991.06.20 v v v v

30 中 臺灣早期開發---桃 陳運棟 林鴻堯 文學類 1991.06.20 v v v v

(4)

竹苗地區

31 中國的天文學 張嘉鳳 嚴凱信 科學類 1991.06.30 v v v

32 中國的音樂 許常惠 許常惠 藝術類 1991.06.30 v v v

33 中國的算學 陳登源 陳維霖 科學類 1991.06.30 v v v

34 中國的醫學 崔玖 陳永模 科學類 1991.06.30 v v v

35 高 跟小元談中國建築 王鎮華 王鎮華 藝術類 1991.06.30 v v v

36

臺灣早期開發---中 部地區

黃富三 陳麗雅 文學類 1991.06.30 v v v v

37

臺灣早期開發---雲 嘉南地區

石萬壽 龔雲鵬 文學類 1991.06.30 v v v v

38

臺灣早期開發---澎 湖地區

許雪姬 曹俊彥 文學類 1991.06.30 v v v v

39 綠島遊蹤 潘小雪 楊恩生 文學類 1987.12.30 v

小計 39 30 32 17

接下來將依土地認同、文化認同、歷史認同、國族認同分別舉例討論。

一、土地認同

土地對於國家認同的重要性,從「日本人侵佔台灣,雖然對原住民和漢人相 當壓制,但心態上卻把台灣當成他們國土的一部份,因而大量移民,有計畫的開 發。」

1

可以看出,殖民母國對於殖民地的重視,就如同自己的國土一樣,故特 別強調形塑的是對母國的認同,這樣的書寫,是這套童書中首見。

本期出版特色中,有六本以台灣開發為主題的童書,像是最早出版的《台灣

1 鍾淑敏,《台灣早期開發花東地區》,(台北:台灣書店,1991),頁 43。

(5)

早期開發花東地區》的系列介紹。這一系列將台灣分成北、中、南、東以及離島 區域的開發史2,各冊皆包含台灣各地地理、風物、歷史、文化等內容,可說兼 具四項認同內涵。

這六本童書作者皆是當代研究台灣史的重要學者,透過考據嚴密的文史資料 和遺址,以立足台灣的觀點,揭開台灣發展的面紗。有助於兒童對台灣的認識,

進一步強化兒童對台灣的認同,使台灣研究不再受到中國本位的侷限。因此,從 台灣土地出發是十分重要的一環,像是讓兒童認識台灣的山河壯麗,如「玉山,

這座山高達三千九百五十二公尺,是台灣第一高山,也是東亞最高的山峰。」

3

又如「濁水溪為台灣第一大河,…河床也是台灣最寬的。溪上的橋,如西螺大橋、

中沙大橋,長度更是全台灣最長的;而溪中的黑卵石,則為製造硯台最好的材料。」

4

便是最佳的教材。

另外,本文在研究時也發現這系列童書,在介紹各地的開發時,呈現三項特 點:

第一,台灣的根源起於台灣本土。台灣有自己古老的史前文化,像是在雲嘉 南地區發現的左鎮人,台灣東部發現的長濱文化,皆是台灣舊石器時期的文化,

後有原住民接續發展。在過去國民黨威權教育時代下,這些史實是不被教導的,

教科書也不會將台灣歷史列入教材。而是灌輸台灣人的先祖是黃帝,讓台灣人自 認為是炎、黃子孫之後代,以為自己是中國人的錯誤教育。終於在這些童書中,

稍微獲得釐清。像是在《台灣早期開發花東地區》一書中提及,台灣東部並非漢 人較早前往,反而是荷蘭人探金活動,較漢人早開始。5另外,到了清領時代將 台灣東部視為「番界」禁區,鮮少接觸6,清朝視之為「化外之區」,為政令不及

2 第五期出版的台灣開發史有《台灣早期開發花東地區》、《台灣早期開發桃竹苗地區》、《台灣早 期開發宜蘭地區》、《台灣早期開發中部地區》、《台灣早期開發雲嘉南地區》、《台灣早期開發 澎湖地區》。

3 石萬壽,《台灣早期雲嘉南地區》,(台北:台灣書店,1991),頁 5。

4 石萬壽,《台灣早期雲嘉南地區》,(台北:台灣書店,1991),頁 21。

5 鍾淑敏,《台灣早期開發花東地區》,(台北:台灣書店,1991),頁 15。

6 鍾淑敏,《台灣早期開發花東地區》,(台北:台灣書店,1991),頁 15。

(6)

的地方。這些內容都間接的印證,台灣並非上承黃帝,下接文、武、周公的中國 系統。此外,台灣早期人類的來源,根據人類學的考證,可能來自於太平洋各島 嶼的矮黑人,最早定居於雲嘉南地區的民族,部份則是來自東北亞鄒族、台灣海 峽對岸的平埔族或是閩粵地區的漢族。7也說明台灣島上種族薈萃,族類繁多,

也並非全為漢人。

直到 1995 年新課程「認識台灣」開始實施,才真正的讓台灣歷史編入正式 教材當中。在 1995 年之前,「中華兒童叢書」能出版台灣開發歷史的童書,可說 是創舉。這樣的突破,當然也逐漸釐清台灣有著自己的發展歷程。

但不能否認的是台灣為移民社會的事實。在台灣這樣特殊的環境下,漢人社 會因盛行養子、養女習俗而混淆,或者單身漢人與台灣原住民的通婚8,所產生 的新血統9,皆逐步顯示在漢人開拓台灣的過程中,台灣與中國血統相連結的論 點開始瓦解。

第二,漢人扮演的是「後期」進入台灣歷史舞台的角色。對於台灣的開發,

不可否認來自中國的漢人扮演重要的角色。早期台灣在開墾階段,漢人的確是開 發者,像是漢人吳沙拓墾宜蘭溪北,和日後溪南地區的開發,及漢人群居時衍生 的械鬥事件等,都為漢人移民開發史留下重要一頁。

漢人進行土地開拓,並且建造水利,利用多樣的開墾組織,建構在台灣的漢 人社會,逐步形成街市、村莊,強化行政組織,移植原鄉的漢人文化,雖然已成 為台灣的新住民,卻仍念念不忘原鄉,不免令人質疑其對土地的認同。這樣的例 子不少,像是鹿港人總是說著「為了表示不忘本源,便以泉州做街道的名稱,以 便時刻向後代子孫叮嚀:『泉州是咱們的老家!』

10

另外,原住民與漢人之間的互動關係描述也與前幾期的陳述有所不同,像是

7 石萬壽,《台灣早期開發雲嘉南地區》,(台北:台灣書店,1991),頁 22。

8 黃富三,《台灣早期開發中部地區》,(台北:台灣書店,1991),頁 47。

9 黃富三,《台灣早期開發中部地區》,(台北:台灣書店,1991),頁 44。

10 施懿琳,《鹿港之旅》,(台北:台灣書店,1988),頁 32。

(7)

《台灣早期開發宜蘭地區》一書寫到:

宜蘭地區原住民的人口,不僅沒有增加,反而越來越少,尤其是在漢人移 入後,情形更為嚴重。這是因為漢人佔了原住民的土地,使得原住民的生 活更加困難。11

相較於前幾期,漢人總是在篳路藍縷的情況下開拓台灣,而原住民則是野蠻、兇 狠的,這樣的書寫,當然與中國意識下的歷史教育有關,國民黨政府的刻意隱瞞 和遺忘,扭曲了漢人侵入原住民的文化及生活的事實。本期童書如此論述,顯然 已較前幾期開放而尊重少數族群,敘述能比較回歸客觀的史實。

第三,終戰後是台灣開發最進步的時期。這些可以培養台灣土地認同的童 書,雖然已經正視台灣本身的歷史,但可惜的是,這些開發史的出版,並未因為 台灣解嚴或終止戡亂時代,讓思想、言論全然開放,因為這些童書仍然在書中稱 讚國民黨政府所謂的德政。而且台灣歷經數個不同階段的殖民歷史中,總是特別 推崇國民黨政府在台灣的政績。以花東地區的開發為例,書中敘明:

日本佔領台灣期間,承襲了清朝的東部開發成果,使得花東地區的開發有 了進一步的成果。不過,台灣東部發展史中進步最大的一段時期,仍以光 復後的這段時期最具代表性。12

可能是這些童書礙於官方出版系統,且仍屬國民黨統治,不免俗要稱讚一下政府 的貢獻吧。

在李登輝擔任總統時代,台灣的兒童開始有機會接觸到台灣本土歷史發展。

從「土地」開始,培養對台灣的認同和情感。這是截然有別於過去兩蔣時代,以 虛幻的土地想像,配合「歷史、文化」兩種手段,來型塑中國認同的目標。可惜 的是,台灣開發史的介紹內容,文字較多且難,呈現專業的知識性內容,因此兒

11 廖風德,《台灣早期開發宜蘭地區》,(台北:台灣書店,1991),頁 19。

12 鍾淑敏,《台灣早期開發花東地區》,(台北:台灣書店,1991),頁 44。

(8)

童在閱讀上,可能難以引起興趣。加上在內容方面,仍以闡述漢人、終戰之後的 國民黨政府的政績,貶低日人統領台灣時期的現象。

除了台灣的開發史以外,尚有旅遊台灣的遊記類童書,以輕鬆活潑的旅行遊 記,來介紹台灣的鄉土,包括文物古蹟、自然景觀的介紹,民俗技藝的傳承,或 是特有的地方信仰、家族大姓等主題。

就以《鹿港之旅》來說,鹿港是台灣早期開港通商的大城,時至今日依然是 台灣獨具特色的城鎮。在台灣發展史上,鹿港有著獨特的地位,「鹿港位居台灣 西海岸,瀕臨台灣海峽,和泉州的(虫甘)江距離最近,商船來台灣就由這裡登陸,

航程最迅速,因此發展成早期全台灣第二大城市。當時有所謂「一府二鹿三艋舺 的說法,台南、鹿港、艋舺並列為台灣三大都會,那種繁榮、熱鬧的情景可以想 見。」

13

從商業港口,成為文化古都,每一個地方都有著濃厚的獨特風味。不 論從古樸的廟宇、山門重簷的建築、為防止風沙而設的九曲巷、用來驅邪止煞的 石敢當、宗族觀念強烈的家族特質、文風鼎盛蓬勃的特色等等,都是屬於鹿港獨 有的特質。因此,認識台灣重要城鎮的童書,似乎可以強化對台灣的認同作用。

不過,事實並非如此,像是書中提到:

著名的「龍山寺」,根據專家說,鹿港龍山寺是全省最古典…是台灣極少 可以媲美中國大陸古剎的寺院之一,是台灣紫禁城。14

作者仍認為鹿港龍山寺,僅是一座次級的中國樣式的特色建築罷了。各種古色古 香的建築,只能媲美中國,仍是標榜中國的優越,無法由此建立自主的台灣認同。

讓台灣的兒童可以親自蒞臨,親身體會台灣鄉土特色及文化之美15,雖然有 助於台灣意識的建立,然而《鹿港之旅》一書即使兼具了土地、文化和歷史認同 的內涵,卻非全然以台灣主體意識為基礎,反而是台灣土地及中國文化的綜合

13 施懿琳,《鹿港之旅》,(台北:台灣書店,1988),頁 5。

14 施懿琳,《鹿港之旅》,(台北:台灣書店,1988),頁 12。

15 施懿琳,《鹿港之旅》,(台北:台灣書店,1988),頁 38。

(9)

體。此固然因為書中所介紹的靜態建築、動態的人口移動,都是與中國連結有關,

但更根本的原因應該是作者本身的國家認同已經認同中國,因而不自覺的仍以中 國為宗了。

另一書,《綠島遊蹤》同樣以遊記的方式介紹綠島,帶領兒童認識綠島的自 然環境和生態。作者也提到綠島的名字來由,是到「本省光復」後才改名,這是 因為其原名「火燒島」,被當地人認為十分不吉利。16本來全書似乎不見任何中國 色彩,是十分難得的認同台灣土地的一本童書,然而從「本省光復」一詞來看,

作者仍在行文中不自覺的流露出對中國的認同。理論上,介紹台灣自然景觀的童 書最無中國意識,最能激發對台灣的認同,但作者的中國意識實無形中展露出來。

綜合上述討論,本期透過土地來強化國家認同的童書,除了以知識的傳遞為 主的類型,像是科學類的《台灣綠寶藏》,藉由介紹台灣的自然環境及綠生態,

引導兒童去重視環保的議題,傳達給兒童要保護台灣、珍惜台灣的訊息,或《北 海岸之旅》這一類以介紹台灣北海岸之美的童書以外,多數的童書仍避免不了以 中國為宗的認同觀。

二、文化認同

本期的童書表現在文化認同上十分多元,像是以「中國」認同為宗的童書,

就包含了對中國科技成就、藝術表現和思想發展等類型,且十分明確的表現中國 認同。以下就幾本童書做介紹。

先就科學類的童書進行討論。首先,《中國的醫學》是一本十分艱深的讀物,

作者催玖為山東煙台縣人,是醫學專業人士。

17

文中介紹中國中醫學問的發展源 流,從植物藥、動物藥的發現到歷代名醫及醫治技術的介紹,都是本書的內容。

而催玖寫作這本書的目的,在於宣揚中國的醫學、醫書等研究的成果豐碩,並且

16 潘小雪,《綠島遊蹤》,(台北:台灣書店,1987),頁 23。

17 催玖,《中國的醫學》,(台北:台灣書店,1991),作者簡介。

(10)

點名在台灣的醫學中,中醫領域被忽視,本末倒置的一味重視西醫的醫療制度的 不當。因此,作者在文中發出感嘆,並認為身為「中國人的我們」,應該以中華 民族為榮,積極重振中醫醫療制度,使中醫再度成為世上強勢醫學。

18

從中可看出,作者希求兒童對於中國的中醫發展有所認識和認同,並能對中 國的偉大醫學研究產生敬佩之心,並且能在閱讀後與作者恢復中醫地位的訴求相 互呼應。這是透過為中國醫學的成就,發出不平之鳴,爾後能重振中國醫學的偉 大。

另一本科學類的童書是《中國的算學》一書,道盡中國算學發展已有五千年 的歷史,從「數」的出現,結繩記數到甲骨文的使用,沿用二千多年的「竹子算 法」、珠算,到近代西方「筆算」的引入,將中國發展算學史的路程一一說明。

中國各朝各代算學史上的名人、名著等,都利用這本兒童小書介紹給兒童認識,

其亟欲全盤托出中國算學的偉大,溢於言表。

第三本科學類童書—中國的天文學》,說明天文學與中國人的生活密不可 分。中國古代觀測「天象」以輔助中國以農立基之根,各朝各代皆有卓越的天文 家發明重要觀測儀器,更是值得中國歷史一書再書。此外,天象、天文的觀測和 中國的皇權觀念亦有相關,但多少是過於迷信的。其他有關天文的神奇傳說,不 少流傳後世,甚至成為中國人生活風俗的一部分。

這三本書的目的,皆是希望傳達認同中國文化的情感,因為這些科學技術的 發展是被視為中國偉大的成就,自然顯揚中國人的智慧與偉大,增強了對中國的 認同。

除了科學成就以外,另一類是發揚中國思想的偉大的童書讀本,也是這一期 出版的主題系列之一《中國古典寓言故事》系列。自古中國儒家思想最為盛行,

但道家莊子、法家的韓非子也同樣被列為偉大思想家之列,因此中國的思想百家

18 催玖,《中國的醫學》,(台北:台灣書店,1991),頁 69。

(11)

爭鳴。而為了介紹中國的思想及智慧,又不想假以拗口難讀的思想家的語錄,來 引導兒童閱讀,作者便透過寓言故事的方式,讓兒童更容易瞭解中國的思想哲 理,並培養兒童對中國思想仰慕之情。

另外,以中國藝術為主的童書,也是典型的文化認同讀本。像是《中國的音 樂》

19

一書,將中國的音樂類型分成宮廷音樂,包括雅樂、燕樂和鼓吹;此外,

也有為士大夫專用的音樂,如詩歌、琴樂;另一種則是民間音樂,其中可加以分 門別類為說唱音樂、戲劇音樂、民間器樂、舞蹈音樂及民間信仰音樂;最後是二 十世紀的新音樂,此類型受到西風東漸及時代潮流的影響甚大,像是中國在其抗 戰時期便出現所謂的抗日歌曲等。這本書採圖文並茂的編排,因為作者希望兒童 不僅培養出對音樂的欣賞能力,且能深入的瞭解中國浩瀚的音樂文化

20

。是以,

這也是讓兒童藉由瞭解藝術文化,進一步認同中國的方式。

另外本期出版介紹台灣的童書中,也有以文化、藝術為主的童書。像是《先 民的遺跡》《歷史的痕跡》《歲月的腳步》這三本介紹台、閩古蹟建築的書。首 先,以《歲月的腳步》為例,該書的作者介紹台灣各地重要的人物及古蹟,像是 著名的王得祿其為嘉義太保鄉人,是台灣在清領統治時期官位最高的人,也因此 其死後安葬的墓地成為重要的歷史和古蹟,鄉里也以其官職命名為「太保」。又 伴隨許多神奇的傳說,將王得祿更加英雄化,觀其墓園規模、雕刻石像,皆比照 中國清朝官員的範示,備受重視,被列為國家一級古蹟;另外「孔廟」的文教宣 傳功能也十分重要。過去祭孔大典中國為朝野上下重視的國家大事,除了為紀念 孔子偉大人格之外,還有彰顯尊師重道、崇儒重文的含意,因此全台各地皆有大 小不等的孔廟建築。雖然這些文物處於台灣本土,然而背後仍是表彰著中國意 識,就像是遍佈全台各地的孔廟,暗喻著國民黨政府掌控台灣教育,塑造孔子的 崇高地位,就連孔廟的建築形式也都象徵中國儒家的精神。因此,這些文化仍是

19 許常惠,《中國的音樂》,,(台北:台灣書店,1991)。

20 許常惠,《中國的音樂》,,(台北:台灣書店,1991),頁 56。

(12)

滲透著中國的氣味。

另一書《先民的遺跡》中,利用導覽台灣古蹟的方式寫成,也點出了作者認 為古蹟的重要性和維護的必要。像是書中提到「古蹟是一個國家歷史和文化的代 表,古蹟越多,說明了這個國家的歷史悠久,文化越深遠,而他們的國民也就越 足以自豪!」

21

,且「看到古蹟會使人發思古之幽情,緬懷先人的成就,策勵未 來,因此古蹟的存在,具有文化上的重要意義。」

22

,又如「「參觀孔子廟不僅 在欣賞廟宇的崇高偉大,同時也景仰至聖先師以及先賢的德行與思想,進而使我 國悠久的歷史文化能更加發揚光大。」

23

並在文末加以呼籲「希望身為中華兒女,

每個人都有端正的品行和愛護國家文物的情操,這樣才能得到別人的敬重。後代 子孫也都能看見我國文化資產的風采,瞭解先民的歷史。」

24

以上皆可以看出作 者認為瞭解古蹟的歷史,可以培養愛國的情感,古蹟是一個國家的生命,應該要 維護愛惜的觀念。

然而,作者在介紹台灣古蹟時,所期待發揚的文化卻非台灣本土文化。像是 介紹到台南億載金城時寫到「億載金城在當時的國防上相當重要,又能反映日本 侵略我國(指中國)的野心和沈葆楨保國衛民的精神。」

25

,又如描述熱蘭遮城 的歷史「日本佔領台灣以後,熱蘭遮城的命運更加悽慘…民國十九年為了舉行『台 灣文化三百週年紀念』展覽會,又把海關宿舍拆掉,在上面見了一座西洋式的樓 館…」

26

,再如「歷經滄桑的赤崁樓,正是一部活生生的歷史,不僅說明荷蘭人 佔領台灣的史實,也蘊含了中國社會生活的演變過程,台灣被日本佔領的辛酸,

以及對古蹟維護的觀念,最後形成今天的中國式面貌。」

27

可以觀察到除了古蹟 蘊含的歷史之外,無不強調當時外患(指日本)入侵,中國奮力抵抗的一面。另 外,也可以看到國民黨政府指責日本統治台灣時,毀壞文物的不當,目的是引起

21 楊仁江,《先民的遺跡》,(台北:台灣書店,1989),頁 8。

22 楊仁江,《先民的遺跡》,(台北:台灣書店,1989),頁 12。

23 楊仁江,《先民的遺跡》,(台北:台灣書店,1989),頁 56。

24 楊仁江,《先民的遺跡》,(台北:台灣書店,1989),頁 51。

25 楊仁江,《先民的遺跡》,(台北:台灣書店,1989),頁 8。

26 楊仁江,《先民的遺跡》,(台北:台灣書店,1989),頁 19。

27 楊仁江,《先民的遺跡》,(台北:台灣書店,1989),頁 33。

(13)

兒童仇日的共鳴。而在《鹿港之旅》亦有同樣的描述,「台灣割讓給日本後,日 本政府為了將中國傳統文化從台灣人民的心中拔除,廢止書院講學,把文開書院 改為『北白川宮紀念堂』(北白川宮為日本親王,曾經在台灣駐留),任由日軍進 駐,恣意污損先聖形象,書院中的藏書也遺失殆盡。」

28

相反的在古蹟文物的維護方面,作者也不忘讚揚國民黨政府的「德政」。像 是「台灣光復後,書院因乏人管理而殘破不堪,加上民國六十四年的一場大火,

更將大半建築燒得面目全非,真是令人痛心。好在,政府從民國七十年開始,逐 年撥出大筆款項,禮聘專家學者擬訂計畫一一重修。」

29

,又如「正在興建的民 俗街,政府撥下大筆款項,計畫從民國七十五年八月開始,到七十九年八月為止,

以四年的時間,分三項完成這項工程。…這項史蹟重建的工作非常有意義,將來 造訪鹿港的遊客,踩踏古老的巷道,撫觸具有傳統特色的舊式建築時,一定更能 抒發思古的幽情了。」

30

從中表現出國民黨政府之功德和高尚,重視文物古蹟的 價值。殊不知,這僅是國民黨政府文教宣傳的一環罷了。作者則掉入愛國情操的 迷團中,仍錯愛別人國家而渾然不知。

此外,前幾期的童書中對於原住民文化和性格的醜化,在本期的童書也有了 不同的闡釋。像是「漢人在移墾過程中,也吸收平埔族文化,例如中部有不少地 名是由「番」語翻譯過來的。」

31

又如「農村兒童在稻穀收割後,…將蕃薯放入 土窯,並將土窯踏平,以土塊熱熟蕃薯來吃的童戲,也是向平埔族學習的。」

32

再如「戰後,隨政府播遷來台的許多退除役官兵,也都大批湧進東部,…他們大 都和原住民通婚。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後,他們早已打破和本地人之間的隔閡,

三者之間,相處融洽,逐漸形成文化熔爐,展現了東部地區特有的風味。」

33

在顯示了漢、原文化交融的一面,原住民並非始終與漢人敵對。「平埔族由於人

28 施懿琳,《鹿港之旅》,(台北:台灣書店,1988),頁 10。

29 施懿琳,《鹿港之旅》,(台北:台灣書店,1988),頁 10。

30 施懿琳,《鹿港之旅》,(台北:台灣書店,1988),頁 30。

31 黃富三,《台灣早期開發中部地區》,(台北:台灣書店,1991),頁 37。

32 黃富三,《台灣早期開發中部地區》,(台北:台灣書店,1991),頁 39。

33 鍾淑敏,《台灣早期開發花東地區》,(台北:台灣書店,1991),頁 50。

(14)

口少,而且欠缺統一、深厚的文化傳統,因此對漢文化的影響有限。反而是漢人 移民在台移植、發展原鄉文化,進而同化平埔族。」

34

在文化位階上,在地原住 民文化仍舊不敵外來漢人文化的同化。「先民也將家鄉的文化模式移植到台灣 來,於是台灣由原住民為主體的社會轉變成以漢人為主體的社會,使移民對新鄉 產生了強烈的認同感。」

35

三、歷史認同

本期的童書粗略分成介紹中國歷史的童書及台灣歷史的童書兩類,如表 4-2。

表 4-2 第五期童書列表

中國歷史 台灣歷史

書名

中國書法的認識 雕竹的藝術

中國古典寓言故事-列子 中國古典寓言故事-呂氏春秋 中國古典寓言故事-莊子 中國古典寓言故事-韓非子 中國古典寓言故事-戰國策 蘇東坡

中國的服飾 中國的民俗 上元

中國的天文學 中國的音樂 中國的算學 中國的醫學

跟小元談中國建築 先民的遺跡

臺灣早期開發---雲嘉南地區 臺灣早期開發---澎湖地區 臺灣早期開發---中部地區 臺灣早期開發---宜蘭地區

臺灣早期開發---桃竹苗地區 臺灣早期開發---花東地區 十位美術家的故事

台灣的火車 歷史的痕跡 板橋林家花園 鹿港之旅

數量 17 11

說明:39 本童書中,有 11 本無法歸屬,包括:《北海岸之旅》、《菱角糖》、《溪 澗的鳥》《珊瑚宮探祕》《台灣綠寶藏》等知識類型的童書。

本期在強調台灣的歷史發展時,在內容上仍認為與中國有密不可分割的關

34 黃富三,《台灣早期開發中部地區》,(台北:台灣書店,1991),頁 41。

35 黃富三,《台灣早期開發中部地區》,(台北:台灣書店,1991),頁 56。

(15)

係。好比說從「宜蘭的開發史,就開發的方式而言,可分為原住民時期、民間私 墾時期、官民合作開發時期…」

36

就可以瞭解,歷史是難以切割的,所形成的認 同也容易混淆。當然,歷史是可以選擇的,像是「歷經滄桑的赤崁樓,正是一部 活生生的歷史,不僅說明荷蘭人佔領台灣的史實,也蘊含了中國社會生活的演變 過程,台灣被日本佔領的辛酸…」

37

這段話述說著台灣擺脫不了殖民地的命運,

卻試圖掩蓋終戰以後台灣進入另一個殖民政權的事實,這就是執政者掌握了歷史 解釋權力的結果。

歷史是可以捏造的。「祭典時,用敵首祭天神,以祈求耕獵豐收,添丁攘疫。

這種習俗直到日據初期還盛行,並非因吳鳳被殺後就已告革除。」

38

,或是「作 為平埔族、鄒族與漢人交易仲介者的通事,時常有仗勢欺壓先住民,遭致先住民 報復遇害的事件發生,吳鳳被阿里山鄒族民殺害,正是這種案例中較著名的一 個。」

39

這兩段皆以原住民的獵首文化為例,而「吳鳳傳說」感化原住民的惡風,

便是一段殖民政權的文教宣傳而已。此外,「先住民」一詞,在原住民抗議用「番」

的稱呼,希望用「原住民」一詞,國民黨政府卻不同意,堅持改為「先住民」 此書沿用了這樣的名詞,顯見國民黨政府及學者仍一貫的不肯尊重原住民。

因此從本期的童書中探知,歷史認同容易混淆和假造,即使是台灣的歷史,

在認同上仍舊以中國為宗,再度顯示台灣認同和中國認同的混淆和拉扯。

四、國族認同

《鹿港之旅》一書在本期最具代表性,除了土地、歷史和文化認同外,也同 時兼具了國族認同的表現,像是「鹿港居民百分之九十是泉州人,你們聽我講台 語,腔調是不是有點奇怪?」

40

,又如「台灣俗語有『鹿港人說話不相同』的說

36 廖風德,《台灣早期開發宜蘭地區》,(台北:台灣書店,1991),頁 5。

37 楊仁江,《先民的遺跡》,(台北:台灣書店,1989),頁 33。

38 石萬壽,《台灣早期雲嘉南地區》,(台北:台灣書店,1991),頁 26。

39 石萬壽,《台灣早期雲嘉南地區》,(台北:台灣書店,1991),頁 56。

40 施懿琳,《鹿港之旅》,(台北:台灣書店,1988),頁 32。

(16)

法,鹿港人這一口濃濃的鄉音,的確和台灣其他地方的人不同。…其實,鹿港話 就是泉州話,比起台灣其他地方,更能保有中國古音特色呢!」

41

即使已經在台 灣落地生根,但「語言」的表現卻仍舊是中國的,而鹿港人著實以此為傲。

另外,像是「在民間,媽祖是『仁孝之神』『航海之神』,更是『三教之神』,

人們對祂的崇敬,正是中華民族講求『仁愛』和『孝順』的崇高表現。」

42

,又 如「我們希望身為中華兒女,每個人都有端正的品行和愛護國家文物的情操,這 樣才能得到別人的敬重。後代子孫也都能看見我國文化資產的風采,瞭解先民的 歷史。」

43

,再如「在開拓宜蘭的過程中,充分的流露出堅毅奮鬥、篳路藍縷的 中國人性格,值得後世子孫景仰及效法。」

44

彰顯作者從宗教信仰、歷史或文化 上,無時無刻展現了對於中華民族的國族認同及宣揚。

總括而論,第五期童書的國家認同塑造,所欲達到的認同目標,仍是以中國 為宗,並未因為台灣題材的童書而改變。不過,在土地認同上,開始介紹台灣風 土、自然生態,的確有助於兒童對台灣認同意識的開展。其他方面的認同手段,

依舊不離中國或中華民國為宗旨,顯見國民黨政府在本期僅是透過認識台灣的手 段,同樣進行著中國的文教宣導罷了。

第二節 第六期(1991.10-1996.4)

1990 年代開始,台灣的政治發展上,終止了動員戡亂,台灣成為更加民主、

自由化的國家,一連串的政治革新,民選直轄市長、省長、總統,台灣人民可以 更確實的透過投票展現政治權力。然而,在邁向民主與自由的政治境界的同時,

台灣人在國家的認同上,更加混淆和矛盾。因此,在這樣的政治環境下,本文更 加關心第六期的童書在中國認同與台灣認同上可能形成的拉鋸。

41 施懿琳,《鹿港之旅》,(台北:台灣書店,1988),頁 32。

42 楊仁江,《先民的遺跡》,(台北:台灣書店,1989),頁 47。

43 楊仁江,《先民的遺跡》,(台北:台灣書店,1989),頁 51。

44 廖風德,《台灣早期開發宜蘭地區》,(台北:台灣書店,1991),頁 53。

(17)

在第六期出版的「中華兒童叢書」,本文從 130 本童書中挑選多達 48 本,作 為探討分析的資料,來研究台灣在 1990 年代初期的國家認同趨向。以下所列書 目,呈現土地認同的童書有 48 本,歷史認同為 36 本,文化認同 36 本,國族認 同 28 本。(見表 4-3)

表 4-3「中華兒童叢書」國家認同童書(第六期)

書名 作者 繪者/攝影 類別 出版日期

1 中國大地

陳國彥/

江碧貞

陳敏捷 社會類 1991.10.30 v v v v

2

中國文學的故鄉 (上)

賴芳伶 陳士侯 文學類 1991.10.30 v v v v

3 中國的繪畫 王耀庭 王耀庭 藝術類 1991.10.30 v v v 4 中國思想淺話 尉天驄 陳永模 文學類 1991.10.30 v v v 5 太魯閣之旅 劉克襄 蔡進鴻 社會類 1991.10.30 v v v 6 平凡中的偉大 樸月 劉建志 社會類 1991.10.30 v v v 7 阿里山的火車 陳啟淦 陳啟淦 社會類 1991.10.30 v v v 8 探訪雪霸 徐如林 簡滄榕 社會類 1991.10.30 v

9

臺灣早期開發---北 部地區

溫振華 林傳宗 社會類 1991.10.30 v v v v

10

臺灣早期開發---高 屏地區

湯熙勇 賴馬 社會類 1991.10.30 v v v v

11

臺灣早期開發---總

溫振華 林鴻堯 社會類 1991.10.30 v v v v

(18)

12 墾丁旅行日記 王家祥 徐建國/蔡岑 社會類 1991.10.30 v

13 玉山行 陳列

蔡靜江/蔡進

社會類 1992.04.30 v

14 傳統中國 謝國興 林鴻堯 社會類 1992.04.30 v v v v 15 舞龍 李秉彝 李秉彝 健康類 1992.04.30 v v v 16 高 一代文豪---歐陽修 樸月 林鴻堯 文學類 1992.10.30 v v v v 17 近代中國 謝國興 林順雄 社會類 1992.10.30 v v v v 18 對聯的故事 管家琪 吳鴻富 文學類 1992.10.30 v v v

19

臺灣美術家---廖 繼春

陳長華 廖繼春 藝術類 1992.10.30 v v v v

20

臺灣美術家---顏 水龍

劉文山 顏水龍 藝術類 1992.10.30 v v v v

21

唐代大散文家---韓

蘇尚耀 陳維霖 文學類 1993.04.30 v v v v

22 海岸河口的鳥類 郭智勇 郭智勇 科學類 1993.04.30 v

23 曾鞏 賴芳伶 洪義男 文學類 1993.04.30 v v v v 24 王安石 張明麗 張振松 文學類 1993.10.30 v v v v 25 恆春半島的故事 心岱 徐仁修 文學類 1993.10.30 v v v v 26 柳宗元 黃慧芬 徐秀美 文學類 1993.10.30 v v v v 27 九岸溪人 林輝熊 何雲姿 文學類 1994.04.30 v v v 28 平原郊野的鳥類 郭智勇 郭智勇 科學類 1994.04.30 v

29 中 低海拔山區的鳥類 郭智勇 郭智勇 科學類 1994.04.30 v

30 張大千傳奇 張建富 張建富 藝術類 1994.04.30 v v v v 31 中 中海拔山區的鳥類 郭智勇 郭智勇 科學類 1994.10.30 v

32 民主的對話 莊淇銘 曹俊彥 文學類 1994.10.30 v

(19)

33

臺灣美術家---陳

陳長華 陳進 藝術類 1994.10.30 v v v v

34 中 高山海拔山區鳥類 郭智勇 郭智勇 科學類 1995.04.30 v

35

羅東---一個原名猴 子的小鎮

李潼 楊瀚智 文學類 1995.04.30 v v v v

36 人在橋上 琦君 雷驥 文學類 1995.10.30 v v 37 王維 琴涵 陳永模 文學類 1995.10.30 v v v v 38 李白 羅宗濤 羅茵緹 文學類 1995.10.30 v v v v

39

亂世孤臣父女淚--- 蔡邕與蔡琰

樸月 王金選 文學類 1995.10.30 v v v

40 溥心畬傳奇 張建富 張建富 藝術類 1995.10.30 v v v v

41

臺灣美術家---李 石樵

陳長華 李石樵 藝術類 1995.10.30 v v v v

42

臺灣美術家---楊 三郎

陳長華 楊三郎 藝術類 1995.10.30 v v v v

43 珊瑚礁海岸 陳育賢 陳育賢 科學類 1996.04.30 v

44 雅美族神話故事 周宗經 洪義男 文學類 1996.04.30 v v v

45

臺灣美術家---林 玉山

陳長華 林玉山 藝術類 1996.04.30 v v v v

46 認識蘭陽溪 汪中和 汪中和 科學類 1996.04.30 v v v

47

中國文學的故鄉 (下)

賴芳伶 陳士侯 文學類 19992.04.30 v v v v

48 金門風情 王素涼 鍾易真 文學類 1996.04.30 v v v

小計 48 36 36 28

(20)

第六期出版的童書,在台灣主題的童書數量上首度超越中國題材的童書。45據此 可初步推論,認為第六期應該是塑造台灣意識發展的重要階段。

一、土地認同

謝國興在本期編纂了兩本人文社會系列的童書,分別為《傳統中國》《近代 中國》。其中《傳統中國》在書中分為四個部分介紹中國,分別是講述中華民族 的形成的「黃土文明」單元,介紹中華世界的模型的「秦漢帝國」,訴說民族文 化的播遷的「治亂循環」和宣揚中國傳統科技的光輝的「先人智慧」,此四個單 元。書本的內容可以看出不論是民族、政權、族群移動和科技的發展,都是根植 於這塊黃土上的,而台灣也在其中,因此書中寫到:

跟中國文化有直接關係的,是生存於新石器時代的人類,…在全國各地,

包括台灣在內,都有新石器文化的遺跡…46

然而,考古遺址的文明發展階段等同,用來認定台灣與中國的文化有直接關係,

這是很不恰當的,實有誤導兒童的現象。

另一書《中國大地》,從開天闢地的傳說開始介紹中國的發展,盤古開天、

女媧造物的神話,造就了中國大地,成為中國土地的創世神話,而人類是由天地 萬物幻化而成,生於斯、長於斯,中國人的生活、飲食習慣、物產便與這塊大地 息息相關。因此,書中以地理與物產的方式,介紹中國北粟南稻的農作,以及邊 疆民族的特殊飲食方式,最後回歸中華民族的融合特質47。本書透過多民族共創 中國多采多姿的文化內容,藉此強調台灣是中國熔爐的一部份。

綜觀全書仍然以立足於中國土地的觀點,來宣揚所謂的「我國」等同於「中 國」的概念,然而書中又出現不少缺漏及錯誤。像是領土的歸屬,全書多次強調

45 根據表列的書單統計,台灣題材共計 27 本,首度超越中國題材(21 本)的童書數量。

46 謝國興,《傳統中國》,(台北:台灣書店,1992),頁 6。

47 陳國彥,《中國大地》,(台北:台灣書店,1991),頁 43。

(21)

中華民國包括蒙古和台灣48,這些地區的人們生活方式和習慣,也就順理成章是 中國的一部份49,就是明顯的錯誤。同時,也在書中批判了共產黨對於藏人的迫 害,像是「共產黨進到西藏以後,人民信仰的自由被限制了,活佛的權力也被剝 奪了。」50這樣的批判,不僅無法符合政治主權不及中國大陸的事實,且僅是一 種無病呻吟罷了。況且,早期台灣同樣在國民黨政府統治的白色恐怖之下,人民 的自由一樣被剝奪,國民黨的行徑與共產黨對付藏人如出一轍,卻絲毫不見其反 省和檢討,可見國民黨仍自認為代表中國的正統。

第三本是以台灣鄉土為題材的童書-《羅東—一個原名猴子的小鎮》。本書作 者是為專業的作家李潼,其著作的作品中和台灣鄉土有關的童書不少。

51

李潼將 其對羅東的認識,以文字的方式描述,配合本書使用生動的照片,來介紹羅東這 個小鎮。

52

全書在內容上,大致可分為幾部分,包括地理位置的認識,羅東是台 灣最小的繁榮城鎮;自然環境方面,鄰近太平山盛產檜木,是台灣檜木生產重鎮,

故羅東又稱為木材之都;有趣的羅東地名歷史由來;冬山河和羅東公園的在地風 情,點綴羅東小鎮的豐富樣貌。算是一本藉由認識台灣鄉土,引導兒童對於所居 住的台灣有更深切的情感,進而認同台灣的童書。

像是羅東地名的由來及改變,原本是與當地原住民相關。如:「羅東原名『老 懂』,在原住民的語言中指的是『猿猴』的意思,後來漢人移民進入時才改以諧 音的羅東來命名。」53,又如「羅東住民都喜歡這個與猴子有關的地名由來。喜 歡做學問的人,則偏愛把羅東拆字強解,說『羅』是四維,也就是禮義廉恥,『東』

48 陳國彥,《中國大地》,(台北:台灣書店,1991),頁 7、19、38、43。第 7 頁介紹中國的行政 區,第 19 頁介紹生產分佈,第 38 頁地形及第 43 頁族群,都寫到中國包括大陸、台灣、蒙古、

西藏等地。

49 陳國彥,《中國大地》,(台北:台灣書店,1991),頁 33、46、47、49、50。刊有蒙古人的服 裝、交通工具、藏人生活的圖片。

50 陳國彥,《中國大地》,(台北:台灣書店,1991),頁 52。

51 李潼著有《少年噶瑪蘭》、《迎媽祖》、《屏東姑丈》等與台灣鄉土有關的作品。

52《羅東---一個原名猴子的小鎮》一書的照片是由身為羅東人的楊瀚智擔任攝影師所拍攝。

53 李潼,《羅東---一個原名猴子的小鎮》,(台北:台灣書店,1995),頁 8。

(22)

則代表旭日東昇,朝氣蓬勃,這雖嫌嚴肅正經,卻也頗有自我教化的功效。」

54

然而,後人特意的說文解字,將地名硬是與中國禮教、道德劃上等號,反而喪失 該地名由來的趣味及真意。

此外,《羅東—一個原名猴子的小鎮》在書中描寫到羅東全鎮的建設特殊,

像是「在全鎮的市容、建設方面,羅東著名的冬山河親水公園和全河設計,不僅 表現精緻,也可說是日本風格設計翻版,卻被認為有違台灣應當承襲的中國文 化。然而,若能瞭解台灣歷史中的多元文化發展、累積和融合,只要對台灣人有 益、親和的文化,都不該有意識型態上的水土不服。55」作者在政府出版的童書 中,能主張台灣主體意識的價值,凸顯台灣自有的風格,批評不受中國建築型態 之拘限或特定意識型態的壓迫,才能走出台灣的自主,宣揚台灣被壓抑的土地認 同,真正呈現台灣文化。

本期除了上述的童書以外,也有很多以台灣的生態為主題的童書,像是介紹 鳥類的童書,如《平原郊野的鳥類》一系列,便是介紹台灣多元地形所依存的鳥 類。其他有關台灣的地貌或自然環境的童書,同樣也可以讓兒童親近台灣這塊土 地,更加瞭解台灣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以及在此土地上的所有生物,都是為 了使兒童熟悉自己生活的環境,進而產生認同。

二、文化認同

本期仍有以中國文化為宗的例子,像是《中國思想淺話》一書提到「這裡所 說的中國古代人,實際上就是指我們這個民族而言…,我們下面要談的中國思 想,實際上就是中國的民族智慧。在這一共同的基礎、共同的理想、共同的態度 之下,它不僅包含了孔子、老子、墨子、莊子、孟子、朱熹、王陽明等人,所先 後建立的思想系統,同時也包括了在這系統中所孕育出來的中國人共同具有的精

54 李潼,《羅東---一個原名猴子的小鎮》,(台北:台灣書店,1995),頁 14。

55 李潼,《羅東---一個原名猴子的小鎮》,(台北:台灣書店,1995),頁 34。

(23)

神。」

56

還是一貫讚揚中國的口吻。

既然中國文化意識的鼓吹逐漸削弱,台灣文化自然有著明顯的發展。像是《羅 東—一個原名猴子的小鎮》一書,除了表達對於台灣土地的強烈認同之外也兼具 了強烈的台灣文化認同,像是宜蘭當地歌仔戲是台灣本土戲劇,書中便介紹了當 地歌仔戲的發展:

本地歌仔戲拙趣可愛,中山公園歌聲舞影不斷,客串的演員,和來去自如 觀眾,彼此欣賞。鑼鼓鏗鏘的北管樂,高亢嘹亮,恰如長達七十年械鬥的 歷史。…宜蘭是台灣歌仔戲的發源地,隨興的演唱,接近台灣歌仔戲最早 形式—落地掃。57

相較於「中華兒童叢書」於第三期出版介紹「國劇」的書,終於在第六期李 登輝時代,台灣的本土戲劇獲得重視,喚醒台灣人重視本土藝術,不再依附於中 國文藝發展之下,足以從真正的台灣文藝來建構台灣人的認同。

此外,本書也展現了羅東的人文薈萃,像是台灣本土小說作家黃春明的出生 地;孕育了蘭陽舞蹈團;藍蔭鼎也是羅東著名的藝術家。書中便以藍蔭鼎的生平 為例,其家是世居當地的大家族,由於藍蔭鼎的母親偏房的身份,讓他在家族中 受到不公平的對待,加深他的內向個性,只好寄情於繪畫當中,並且到日本、韓 國深造,其學畫過程中體驗到,「最本土化的題材,也是最國際化的題材。」58 此其創作也與鄉土有著密切的關連,也間接點出本書的核心價值-「從本土情懷,

走向台灣」。

本期另一項出版特色,就是大量介紹台灣的美術家。前幾期「中華兒童叢書」

台灣人物的介紹,多與抗日革命有關者。直至第六期大量出版台灣藝術家的故 事。由於集中介紹台灣畫家,對於其他領域的人物故事卻不多,這可能仍有其政

56 尉天驄,《中國思想淺話》,(台北:台灣書店,1991),頁 4。

57 李潼,《羅東---一個原名猴子的小鎮》,(台北:台灣書店,1995),頁 23-24。

58 李潼,《羅東---一個原名猴子的小鎮》,(台北:台灣書店,1995),頁 53。

數據

表 4-1  第五期國家認同類型的「中華兒童叢書」列表  序 號  年 級  書名  作者  繪者/攝影  類別  出版日期  土地認 同  歷史認 同  文化認 同  國族認 同  1  中  中國書法的認識  黃去非  黃去非  藝術類  1986.12.20  v  v  v  2  高  板橋林家花園  何兆青  何兆青  藝術類  1986.12.20  v  v  3  中  雕竹的藝術  那志良  編輯小組  藝術類  1986.12.20  v  v  4  高  蘭嶼的故事  謝釗龍  楊
表 4-4「中華兒童叢書」國家認同文本(第七期)  序 號  年 級  書名  作者  繪者/攝影  類別  出版日期  土地認 同  歷史認 同  文化認 同  國族認 同  1  高  悠遊臺灣  柯明雄  柯明雄  文學類  1996.10.30  v  v  v  2  高  明代官像畫  張建富  張建富  藝術類  1996.10.30  v  v  v  3  中  臺灣美術家—洪瑞 麟  陳長華  洪瑞麟  藝術類  1996.10.30  v  v  v  v  4  中  臺灣美術家—廖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應標示中華民國製造或中華民國台灣製造,...但輸往美國以外之無邦交國 家或地區者,得標示台灣製造或同義之外文」規定,廠商出口本國產製之貨品

確認課程教材重點 擴展教與學的策略

在重工業方面,由於國家經濟的巨幅變化,亞 塞拜然的工業發展在 1995 至 2008 年之間取得重大 成就,1994

主題論文一: : :善用 : 善用 善用 善用「 「 「小報 「 小報 小報 小報」 」 」 」創意 創意 創意 創意、 、 、 、開展 開展 開展「 開展 「 「 「大報 大報 大報」 大報 」 」新局

後來,筆者選修了由著名中國佛教史專家牧田諦亮先生開設的「中國佛教史」課程,同

民國 104 年開始,身障生考試歷史考科將依據 101 學年度實施之「普通高級中學課程 綱要」之「歷史課程綱要」(簡稱「101 課綱」)命題

常生活的課題,增加學生對中國歷史、中 華民族和文化,以及國家發展的興趣;整

年級 教學重點 學科活動 價值觀及態度 三年級 主題:粵劇 中文科:認識粵劇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