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全球化指標與排名之研究及其對台灣高等教育發展方向之啟示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全球化指標與排名之研究及其對台灣高等教育發展方向之啟示"

Copied!
3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2)

Journal of Management & Operations September 2010, Number 2/3, pp. 223-255

The Study on Globalization Index and Ranking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in

Taiwan

Su-Chin Chen

Abstract

The quantities of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HEIs)in Taiwan are now more than 160. Furthermore, with the declining birth rate and public fund, HEIs are asked to be more competitive to survive, and think how to find out the differentiators which will enable an institution to outperform the others. Thus, this study aims to examine the A. T. Kearney/Foreign Policy Globalization Index from 2001 to 2007, which ranks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key emerging markets worldwide based on four dimensions, i.e. economic integration, personal contact, technological connectivity and political engagement. Countries ranked top 10 have their differentiators to facilitate globalization, such as strong performance of economy, increasing international contact, growing importance of technology, and higher engagement of domestic/ international politic affairs, those are essential to the globalization ranking. From the analysis above, the implications for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in Taiwan are proposed: expansion of diversified funding, promotion of individual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application of technology and(re)cultivation of talent, and adoption of integrated management and strategies. Thus, the implications proposed can help universities to deliberate upon the capacities and niche in order to make difference in the education market.

Keywords: globalization, globalization index, differentiators, higher education in Taiwan, higher education

(3)

壹、緒論

二十世紀末在以知識經濟為主的社會裡,網路通訊的發達促進了國 際間的交流,許多跨國組織或跨國企業紛紛興起,除了打破國土疆界的 屏障,形成無疆界的知識社會外,也逐漸建立起全球化的秩序,包括在 資金流動(如股匯市)、人才流動(跨國聘用高科技人才)及資訊流動 (網路、電視、電話)等。因此無論已開發、開發中或未開發國家,都 無可避免地受到影響。因此,當全球化透過資訊科技的力量而在各地展 開之際,似乎全球化已悄悄地定義了二十一世紀的社會特性。然而,全 球化是什麼?全球化背後的價值到底為何?全球化是否已然成為集體 意識?這些問題其實一直存在支持與反對的聲音,因為全球化從一開始 就導致弔詭與複雜,一派論者認為全球化透過科技資訊、旅遊、媒體等 方式促使不同文化間互相接觸融合,也使全球時空距離壓縮,例如 D. Harvey 與 A. Giddens 的論述;然而,也有另一派以馬克斯思想來解釋 全球化為資本主義開闢新市場,使其權力遽增,進而在世界意義的建構 與解碼上扮演一種霸權的(hegemonic)角色(引自游美齡、廖曉晶, 2006:1),其支配地位則帶來社會不公平(inequality)與貧窮(poverty), 例如收入,但這種說法似乎都過於簡化而忽略其他重要因素,因為此差 異與其歷史發展、經濟成長、物價、薪資、福利政策及教育政策等皆有 關,因此造成不公平的情形並非全然與全球化或貿易自由化有關。 英國倫敦政經學院教授 John Gray 在美國 911 恐怖攻擊事件後曾表 示全球化時代已結束(The era of globalization is over)。果真如此嗎?前

聯合國安理會主席 Kofi Annan 曾說過:「全球化是生活上的事實,但我

(4)

退,凡此,似乎都諷刺了人類想要將世界發展為平的(flat)的全球化 夢想。 無論是經濟、政治、文化或環境等面向,全球化使得彼此的依賴程 度逐漸增加。然而有何方式可衡量全球化?該從哪些面向來衡量?衡量 的深度與廣度為何?這些問題事實上都存在著爭議與強權主觀意識,且 全球化的概念也因涉及層面過於廣泛,而不易以當前有限的統計測量方 式來給予一個周全且公允的說明,且各種評比除了偏重不同外,其結果 也常被選擇性地採用,例如台灣,以當前最為人所熟知的,且評比結果 也為行政院經建會所採用的二個競爭力指標,一個是從 1989 年開始公 布競爭力排名,至今已近二十年的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nstitute of Management Development, 簡稱 IMD)的世界競爭力評比(The World Competitiveness Scoreboard ), 另 一 個 則 是 世 界 經 濟 論 壇 ( World Economic Forum, 簡稱 WEF)於 1979 年開始的全球競爭力報告(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 GCR),不過這二份評比是著重於「競爭

力」。事實上,真正以「全球化」來評估各國發展的有二份主要報告,

(5)

全球化指標亦非隱喻未來世界發展之趨勢或發展重心,亦即並非要求各 國去迎合全球化指標而發展,但卻是可以讓各國去思考其發展之優勢、 劣勢、機會與威脅(SWOT)。 無可諱言的,全球化發展程度之高低常與國家競爭力有某種程度上 的相關,而談到競爭力,教育總是其中一項指標,尤其是在人力培育上 扮演很重要角色的高等教育。以台灣歷年在 A. T. Kearney/ Foreign Policy 的全球化排名位置約為中等1的情形及大學在世界上的排名2 看,全球性競爭力的提升是有待加強,也因此有必要從全球化的視野來 思考未來高等教育之可為。凡此皆可見全球化與高等教育之間應有其相 關性,這是本研究所著重而欲在文末探討之處。

然而,雖然 A. T. Kearney/ Foreign Policy 於 2001 年起開始建構全球 化指標並調查各國發展程度,且逐年修改指標及其內容,不過此調查所 關注之重點於 2008 年時已有所更動,其對象不僅由影響人類生活甚鉅 的「城市」取代了原先的「國家」層級,在分析面向上也有所不同3 (A. T. Kearney/Foreign Policy, 2008)。由於分析方向與內涵已與先前七年的 模式有所不同,因而本研究並未將 2008 年之結果納入研究範圍,僅將 該年度之結果做為參考。

是以,本研究以 A. T. Kearney/ Foreign Policy 於 2001 年至 2007 年 針對全球 50 至 72 個國家之全球化程度所進行之調查結果為範圍,以內 容分析法針對以下問題進行探討: (一)分析全球化指標及內涵,包括這七年來指標及內涵的變化; (二)分析這七年來排名在前十名的國家為何,以及其在哪些面向 1 台灣在 2002~2007 年之整體排名為 34、36、36、36、35、37,而總樣本數除 2007 年為 72 個國家外,其餘皆為 62 個國家。 2 高等教育全球性的排名主要有:(一)英國《泰晤士報》的高等教育增刊(簡稱 THE-QS) 公布的世界大學排名(World University Ranking)。2008 年,我國唯一入榜的是排名 124 的台灣大學,較前一年退步,未能如願進入世界百大;(二)中 國 上 海 交 通 大 學 的世界 大學學術排名,採用國際認可的學術成果與學術表現作為主要評比指標,對全球大學進行 排名。在 2007 年的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中,台灣大學和清華大學分別居 161 及 167 名;(三) 西班牙世界大學網路調查(Webometrics Ranking of World’s Universities)則以各大學學術 上網的表現為評比標準,目的在鼓勵學術分享,2008 年之評比結果中,台灣大學排名 70。 3

(6)

的表現突出;

(三)根據全球化指標及排名來觀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重心; (四)從全球化的發展提出對台灣高等教育發展方向上的啟示。

貳、A. T. Kearney/ Foreign Policy 的全球

化指標

美國 Foreign Policy 雙月刊與國際知名的全球策略顧問公司 A.T. Kearney 合作,從 2001 年開始逐年針對全球 50 至 72 個國家的全球化 程度評量其排名,其目的在於了解各國在政治、經濟、科技與個人等指 標面向的整合程度,或者說是檢視全球整合的趨力。本節以全球化指標 (globalization index) 之各面向及各指標之變項內涵等相關數據資料 為分析範圍(A. T. Kearney/ Foreign Policy, 2001-2007),除瞭解指標建 構及其內涵之變化外,亦可發現全球化發展之趨勢,而其結果則整理如 後面附表 1。

(7)

(sovereign nations), 61 個非獨立區域(dependent areas)及 6 個有爭 端區域(disputed territories),若僅以主權國家之數量而論,受調查的 這 72 個國家在規模上僅佔全球主權國家約 1/3,但卻佔全球總人口數 約九成以及 97%的全球經濟,在數據上的優勢增加了指標的說服力, 因此對全球化發展之評比確實有其影響力。 綜觀之,從擴展之趨勢可觀察到,研究之範圍已從核心國家漸次擴 展到半邊陲國家與邊陲國家(或者已開發國家到開發中國家),而人口 數亦有高度的代表性,除可避免調查結果之偏頗於已開發國家,而能有 更全面周延的瞭解外,亦可審視其他非核心國家在各面向之發展程度及 趨勢,以及其處於全球化發展之全球相對排名位置。

二、就指標而言

2002 年該指標進行大規模的重整,此後並無太大變動,主要異動 有三方面:

(一)整合了 2001 年之「產品與服務」(goods and services)及「金

(8)
(9)
(10)

愛爾蘭 0 2 4 6 8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年份 排 名變化 愛爾蘭 新加坡 0 1 2 3 4 5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年份 排名變化 新加坡 貨幣在短期內急劇貶值,造成貨幣體系和股市的崩潰,以及由此引發的 大批外資撤逃和國內通貨膨脹的巨大壓力,新加坡的經濟發展亦難以倖 免而蒙上了一層陰影,但在經歷此風暴後,新加坡的表現逐漸好轉,探 其原因,主要為經濟整合面向的表現良好,例如 2003 年與美國簽訂雙 邊自由貿易協定,促進貿易、外資投入與證券投資的成長(A. T. Kearney/ Foreign Policy, 2005),以及電子產品需求量佔出口的 60%。此外,其國 民的跨境接觸對全球排名亦有相當貢獻,如 1998 年每人平均每年撥打 國際電話高達 390 分鐘,而國際旅遊也近乎其總人口的三倍(A. T. Kearney/ Foreign Policy, 2001)。

圖 2 新加坡歷年之排名變化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自 A. T. Kearney/Foreign Policy (2001-2007) 圖 3 愛爾蘭歷年之排名變化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自 A. T. Kearney/Foreign Policy (2001-2007)

(二)愛爾蘭

圖 3 為愛爾蘭的排名情形,其中在 2002~2004 年榮登第一名,近 來則稍有下滑趨勢,原因在於外資轉向亞洲及東歐(A. T. Kearney/ Foreign Policy, 2006)。 愛爾蘭強勢的重商政策與英語環境吸引了海外投資者的目光,從 2002 年起連續三年榮登第一名寶座,除了對外資給予優惠稅率、採用 國家發展計畫(National Development Plan)以改善基礎設施及政府效 能外,政府在通訊及銀行資產的私有化也為投資帶來契機,以及加入歐

元區4(euro zone)皆是重要因素,而龐大的外匯更使其與全球其他國

4

(11)

瑞士 0 1 2 3 4 5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年份 排名 變化 瑞士

家形成高度的整合(A. T. Kearney/ Foreign Policy, 2002, 2004)。 在資訊科技方面,愛爾蘭也成功吸引投資者前來,例如 Microsoft、 Intel、Gateway 及 Global Crossing 即稱愛爾蘭這個「矽島」(Silicon Isle) 是他們在歐洲的家,也因而使得愛爾蘭從高科技之發展中獲益,外資投 入穩定成長,甚至金融交易的資金流量也大幅增加,使其成為國際金融 交易的重要中心,例如都柏林國際金融服務中心(Dublin’s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ervices Center)。此外,在觀光旅遊及電信通訊基礎設備方面

的成長也極為快速(A. T. Kearney/ Foreign Policy, 2002)。

(三)荷蘭

(12)

(四)瑞士

瑞士的表現大致穩定(圖 5),其居民教育程度高,而內需市場小,

因此創立的全球性公司具高度之競爭力(A. T. Kearney/ Foreign Policy,

2001),金融服務中心也擁有大量的資金流入與流出,而在 2001 年,平

均每人在海外投資所得部分約有 7,670 元美金。另外,瑞士還是著名的 觀光勝地,2001 年入境觀光者高達一千一百萬人,而瑞士居民平均每 年出國次數也有 1.85 次,僅次於捷克(A. T. Kearney/ Foreign Policy, 2003)。

(五)加拿大

加拿大的全球排名波動較小(圖 6)。較之 2001 年的美國人口中擁

有網路者約佔總人口的 35%,加拿大則佔 41%(A. T. Kearney/ Foreign

Policy, 2002),2003 年更高達半數,而每千人中就有五百人擁有個人電

腦,甚至許多企業在 2002 年至 2003 年間選擇在加拿大設立客戶服務中 心 (call centers),利用較低廉的工資、英語能力及文化連結等優勢, 把許多客戶服務中心從美國吸引過來,而且與美國接壤,許多企業紛紛 選擇加拿大,而此情形正反應出加拿大在科技上的卓越能力(A. T. Kearney/ Foreign Policy, 2005)。另外,其經濟活動也極為頻繁,以 2002 年的表現來看,企業向外投資的金額約佔全球外資的 6.5%(A. T. Kearney/ Foreign Policy, 2004)。

(13)

二、北歐國家—瑞典、芬蘭、挪威、丹麥

在 2002 年全球化指標的科技面向排名的前十名中,北歐國家就佔 了四名:挪威、瑞典、芬蘭及丹麥。除了經濟的繁榮發展外,由於地理 位置孤立,在支持性的政策環境下,網路溝通的便利性使得地廣人稀的 北歐國家得以和外界聯繫(A. T. Kearney/ Foreign Policy, 2002),更見證 了全球整合的變化趨勢中科技的重要性,因此像瑞典、芬蘭和挪威都紛 紛將其在傳統機械及製造業的技術轉移到資訊科技,並將國家推向貿易 與投資的經濟面向,例如從 Clark(1998)在研究大學轉型路徑時發現 其中一所芬蘭個案大學-Joensuu 大學,其森林系即利用高科技創新方式 改善金屬及電子工業,並將所製造出來的機械再應用於林木業,因此政 府從傳統林木業看到了可為創新高科技工業帶來利潤的契機。 瑞典國內市場小,居民教育程度高,而所創立的全球性公司足以和 其他國家競爭,特別是透過電信科技及網路而與其他國家接軌,例如居 全球領導品牌的行動電話公司易利信(Ericsson),以及在 1998 年有 39% 的瑞典居民使用網路。此外,芬蘭和挪威的網際網路主機更是居高,每 一千名居民就有超過 70 個安全伺服器直接和全球網際網路連結,因此 資訊科技使得芬蘭在面臨競爭壓力時得以透過出口市場及其科技人才 來因應,例如諾基亞(Nokia),而能大幅提昇其貿易與投資量(A. T. Kearney/ Foreign Policy, 2001)。

(14)

外,2008 年四月,人口僅有 410 萬的紐西蘭與全世界發展最快的經濟 體、擁有 13 億人口的中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取得比其他國家更優勢 的競爭地位(中國廣播公司,2008),更可想見未來在經濟整合面向將 會有蓬勃之發展。 澳洲在 2002 年的外國直接投資較前一年多二倍,達 157 億美元, 尤以汽車業的表現最為亮麗,例如福特及三菱汽車即以澳洲做為區域性 運作及研發中心,而此亦反映出澳洲之吸引力在於能結合高生產力及低 成本支出,因此其排名從 2003 年的第 21 名上升至 2004 年時第 13 名(A. T. Kearney/ Foreign Policy, 2004)。

香港雖然不是主權國家而無法參與國際條約或聯合國事務而在「政 治承諾」面向中加分,但從其在 2007 年首次進入前十且名列第二即可 看出其在「經濟整合」與「個人接觸」二大面向的突出表現(A. T. Kearney/ Foreign Policy, 2007)。 約旦在 2007 年首次進榜第九名,因為其在「政治承諾」面向的表 現突出,積極參與條約簽訂及聯合國安全維護任務,確實為其全球化程 度加分(A. T. Kearney/ Foreign Policy, 2007)。

(15)

英國在這七年的排名除了 2001~2003 年分別位居第八、第十及第 九名外,2004 年起已從前十名中排除,穩居在第十名之外的第十二名 達四年之久,對於一個泱泱大國而言,如此的表現似乎顯得差強人意。 儘管如此,英國在政治承諾方面的表現仍是促使其在全球化排名佔有一 席之地的主因。 美國除擁有龐大的國內市場外,其電子商務安全系統居全球領導地 位,顯示出其網路連結之發達,並有效促進商業活動及個人通訊(A. T. Kearney/ Foreign Policy, 2002),因此在 2004 年起進入前十名榜單,不 過其排名並不穩定。2006 年的排名上升至第三名,主因在於外資大量 投入,以及挹注大量經費於國際和平維護工作。不過,美國在支持自由 貿易與簽訂條約方面之表現並不佳(A. T. Kearney/ Foreign Policy,

2006)。2007 年美國排名大幅下滑,雖然貿易仍成長 12%,但外國直接

投資卻短少 60%,推究其因乃是受到 2004 年美國創業法案(The American Jobs Creation Act of 2004)對企業雇用當地勞工給予減稅誘因 的影響,使得外資減少(A. T. Kearney/ Foreign Policy, 2007)。

(16)
(17)
(18)
(19)
(20)
(21)

者,如中國、肯亞,其表現也較低。儘管如此,仍有例外情形,亦即新 加坡,其雖名列全球化指標之鰲頭,但相對於有類似發展程度之其他國 家,其在 Freedom House 指標之表現則顯得低落(A. T. Kearney/Foreign

(22)
(23)
(24)
(25)

募款計畫擬定優先次序外,明確的募款目標及預定數額更能接觸到關鍵 對象或機構。此外,募款本身更是一種附加價值的創造過程,透過此過 程可以得知校友、社會大眾或工商企業是否認同大學之辦學理念或績 效,甚至引導社會資源投入文化教育建設。

(三)投資收入

為因應高等教育發展趨勢,提昇教育品質,增進教育績效,2002 年修正通過的《國立大學校院校務基金設置條例》,其中所列之投資項 目包括:1.存款公民營金融機構;2.購買公債、國庫券或其他短期票券; 3.以研究成果、技術作價無償取得之股權;4.以捐贈收入投資於與校務 或研究相關之公司與企業;5.其他具有收益及安全性,並有助於增進效 益之投資(全國法規資料庫,2001)。在私立學校部分,私立學校亦可 在當年度預算項目支出剩餘款項部分,經學校法人報經法人主管機關同 意後,得於其累積盈餘二分之一額度內轉為有助增加學校財源之投資 (全國法規資料庫,2008)。因此,從法源上來說,政府是同意各公私 立大學透過投資作為而為自己創造收入的,然而,各大學在投資項目上 仍趨保守,以定存於金融機構為主,缺乏資產配置效率(范麗雪,2009)。 以美國耶魯大學之大學基金會為例,其投資委員會的成員主要為來 自各大投資證券公司、資產管理公司及基金公司的耶魯大學校友,其對 市場的動向相當敏感,使耶魯大學的投資配置緊隨市場的變動外,其降 低收益率相對穩定的傳統投資的資產配置方式,轉而增加更為激進的另 類投資,如房地產、私人股權投資、絕對回報產品(absolute return), 因此資產在十年內翻轉三倍(財團法人東海大學學術發展文教基金會, 2008)。不過,相較於香港浸會大學則是採用較為保守的作法,其聘請 專業投資基金經理管理大學的捐贈及非香港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 (University Grants Committee, UGC)的基金,而這些經理人採用了資 產分類專業項目的管理方法來管理大學之投資組合,分別有環球股票投 資,亞洲股票投資及定息工具投資(香港浸會大學,2008)。

(26)

向,其以投資方式來開闢財源除必須承擔風險外,也需要考慮到師生的 權利。相較於香港浸會大學較保守的作法,耶魯大學成功的另類投資確 實需要龐大穩定的財源。不過目前國內大學普遍將收入用於基礎設施之 建設或定存,對於投資也趨向保守,此情況當然與風險責任之歸屬有相 當程度的關係。儘管如此,投資畢竟是需要遠見與魄力,若能透過專業 經理人對市場動向的觀察,或可為大學帶來另一額外的財源,而當財源 多元化後,其實也正代表著高等教育機構在經營管理上的自主性提高, 以及在自我定位上的努力與自我肯定。 在財政緊縮之際,大學確實需要為自己找出一條新財路,與其消極 依賴政府逐漸減少的經費補助,不如積極另覓財源,透過多元化的管 道,將所得之財源加以整合應用,對於大學的經營管理模式的轉變、經 費的自由裁量權與永續發展是有相當助益的。

二、促進個人國際化經驗

在全球化指標中的「個人接觸」主要透過國際觀光旅遊、匯兌與通 訊來評量個人的國際化經驗。以高等教育言之,促進個人國際化經驗的 方式有很多,最直接的就是鼓勵學生出國留遊學或教師至國外進行講學 或研究。Th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IIE)主席 Allan E.

(27)
(28)
(29)
(30)

參考文獻

中國廣播公司(2008,4月7日)。紐西蘭與中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2008 年4月7日取自 http://www.bcc.com.tw/news/newsview.asp?cde=661316 王曉玟(2007)。藍色新星—愛沙尼亞/小國快飛。天下雜誌,385,2008 年4月3日取自http://ad.cw.com.tw/cw/europe/article02.asp 全國法規資料庫(2001)。國立大學校院校務基金設置條例。2008年4 月4日取自http://law.moj.gov.tw/Scripts/Query4A.asp?FullDoc=all& Fcode=H0030025 全國法規資料庫(2008)。私立學校法。2008年4月8日取自 http://law.moj.gov.tw/ Scripts/newsdetail.asp?no=1H0020001 車筱慧(2008,3月20日)。星國徵才—上千科技人探究竟。自由時報電 子報。2008年4月4日取自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mar/30/ today-e8.htm 姜麗娟(2008)。在全球化時代裡高等教育課程國際化的課題探討。研 習資訊,25(6),11-20。 范麗雪(2009)。國立大學校務基金之資產配置與投資分析。高等教育, 4(2),39-66。 香港浸會大學(2008)。財務處簡介。2008年4月4日取自 http://www.hkbu.edu.hk/~fohome/ introc1.doc 徐偉傑(譯)(2000)。全球化。台北市:弘智文化。(Malcolm Waters, 2000)

財團法人東海大學學術發展文教基金會(2008)。The Yale Endowment

Fund 耶魯大學基金的投資理財。2008年4月8日取自

http://www.tefa.thu.edu.tw/

eip/download/attdown/0/The%20Yale%20Endowment%20Fund耶魯 大學基金的投資理財.doc

(31)

http://giving.ntu.edu.tw/donate/giving00.html 國際日報(2007,7月14日)。台灣短缺5-10萬高科技人才。2008年4月4 日取自http://www.chinesetoday.com/news/show/id/1169 教育部(2007)。教育統計年報。2007年2月22日取自http://www.edu.tw/ EDU_WEB/EDU_MGT/STATISTICS/EDU7220001/indicator/ 3-8.htm?open 教育部(2009)。培育優質人力促進就業計畫:方案九—大專校院遴聘業 界專業教師方案實施要點。2009/12/28取自 http://140.111.34.155/plan_detail.php?sn=9 郭為藩(2004)。轉變中的大學:傳統、議題與前景。台北市:高等教 育。 陳永昌(2006,4月30日)。台灣工研院赴北美延攬高科技人才。大紀元。 2008年4月4日取自http://epochtimes.com/b5/6/4/30/n1303681.htm 陳素秋、黃冠文(譯)(2005)。全球議題。台北縣:韋伯文化國際。(John L. Seitz,1999) 游美齡、廖曉晶(譯)(2006)。洞悉全球化。台北縣:韋伯文化國際。

(Tony Schirato & Jen Webb,2003)

湯堯(2000)。學校經營管理策略:大學經費分配、募款與行銷。台北 市:五南。 湯堯、成群豪(2003)。高等教育經營。台北市:高等教育。 楊朝祥(2002)。高等教育新學期再出發。國政分析。2009年2月3日取 自http://www.npf.org.tw/post/3/1633 戴曉霞(2006)。世界一流大學之卓越與創新。台北市:高等教育。 A. T. Kearney/Foreign Policy (2001). Measuring globalization. Foreign

Policy, 122, 56-65.

A. T. Kearney/Foreign Policy (2002). Globalization’s last hurrah? Foreign

Policy, 128, 38-51.

(32)

A. T. Kearney/Foreign Policy (2004). Measuring globalization. Foreign

Policy, 141, 54-69.

A. T. Kearney/Foreign Policy (2005). Measuring globalization. Foreign

Policy, 148, 52-60.

A. T. Kearney/Foreign Policy (2006). The global top 20. Foreign Policy,

157, 74-81.

A. T. Kearney/Foreign Policy (2007). The global top 20. Foreign Policy,

163, 68-76.

A. T. Kearney/Foreign Policy (2008). The 2008 global cities index. Foreign

Policy, 169, 68-76.

Clark, B. (1998). Creating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ies: Organizational

pathways of transformation. Oxford and New York: Published for the

IAU Press by Pergamon Press.

Donat, B. (2001). International initiatives of the virtual university and other forms of distance learning: The case of the African virtual university.

Higher Education in Europe, 26(4), 577-588.

Drori, G. (2007). Information society as a global policy agenda: What does it tell us about the age of globalization? (Abstrac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arative Sociology, 48, 297-316. Retrieved April 1,

2008, from http://cos.sagepub.com/cgi/content/ abstract/48/4/297 García, M. (2001). The virtual university of the Monterrey Technical

Institute. Higher Education in Europe, 26(4), 541-545.

Guri-Rosenblit, S. (2001). Virtual universities: Current models and future trends. Higher Education in Europe, 26(4), 487-499.

Infoplease (2009). A Profile of the World-Government and Economy. Retrieved March 31, 2010, from

http://www.infoplease.com/ipa/A0004373.html%20#A0004376 Marginson, S., & Sawir, E. (2006). Unversity leaders’ strategies in the

(33)

the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Higher Education, 52, 343-373. University Business (2005). Foreign students decline: Numbers drop from

數據

圖 2    新加坡歷年之排名變化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自  A. T. Kearney/Foreign Policy (2001-2007) 圖 3    愛爾蘭歷年之排名變化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自  A
圖 4 為荷蘭的歷年排名情形。荷蘭的歷史發展是非常經濟走向的,
圖 6    加拿大歷年之排名變化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自 A. T. Kearney/Foreign Policy (2001-2007)加拿大024681012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年份排名變化加拿大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締約國雙方應加強在標準化與度量衡措施上之共同合作,並以促進締

事實上,彙整金融海嘯前後之成長表現,2003 年至 2007 年全球平均 經濟成長率為 5%左右,但是在金融海嘯之後的 2008 年至 2014

表5-7 PHLX 之標準化全球外匯選擇權

National Mathematics Magazine 後來改名為 Mathematics Magazine,而這份期刊最早的 名稱是 Mathematics News Letter,各自之發行期數及年份如下:. Mathematics

聯合國(UN)氣候小組 9 日發佈指標性報告,表示全球暖化瀕臨失控邊緣,就算 各國極力減少碳排放,20 年內地球溫度仍將提高

聯合國(UN)氣候小組 9 日發佈指標性報告,表示全球暖化瀕臨失控邊緣,就算 各國極力減少碳排放,20 年內地球溫度仍將提高

一九八八年,世界佛教徒友誼會第十六屆大會由美國西來寺主辦,星雲大師在一九八六

就難以攻克,縱使克之也難於守之。所以,「從當時的環境條件觀之,一二四○年遠征(實 為一二三九年發兵,一二四○年焚寺)主要目標是偵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