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節 運動介入後研究對象游泳能力在探索級中的改善情形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一節 運動介入後研究對象游泳能力在探索級中的改善情形"

Copied!
3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本研究依據Sherrill水中樂趣及成功模式,製作水中運動教學訓練,考 量到研究對象身體特點與需要的原則,依據研究對象身體右側肢體中度障 礙無法使力之情形,以研究對象為中心依其體育能力與需要來設計體育教 學活動,在教學目標上的擬定,課程內容的選擇、教具器材的應用和教學 方法的變通上,對教學方法加以適當的修正與運用,來觀察主要針對加強 肢體障礙研究對象其游泳能力動作表現之影響,及瞭解其學習適應情形(吳 而謨、周文博,1993)。本章就研究者於教學訓練期間採多方面蒐集資料,

依據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進行彙整,並對文獻探討再做進一步的解釋,研 究結果的呈現是以研究對象的訪談、學習單、教師觀察表、教學日誌等加 以分析歸納、製表。主要分四節說明,第一節為運動介入後研究對象游泳 能力在探索級中的改善情形、第二節為運動介入後研究對象游泳能力在進 階級中的改善情形、第三節為運動介入後研究對象游泳能力在漂浮技巧中 的改善情形、第四節為運動介入後研究對象在學習適應上變化情形敘述之。

第一節 運動介入後研究對象游泳能力在探索級中的改善情形

Sherrill水中樂趣及成功模式之探索級中包含十項教學訓練課程,因研究 對象身體右側肢體受損無法使力之情形下,在此階段的教學訓練課程中,

研究對象對於需要獨自完成的大動作項目或是有不定向的教學訓練項目,

(2)

前測中屬於完全不能完成動作訓練能力指數,而有藉助外力或靜止不動的 教學訓練項目,其前測時屬於大多需要協助完成動作訓練能力指數。經過 多次的教學訓練課程介入後發現,研究對象在第四次教學訓練介入後各項 教學訓練均能在有協助之下逐一完成動作訓練,甚至有些教學訓練項目可 以獨自完成。

一、結果

依據教學訓練介入所得動作完成能力結果(表五),從動作完成能力結 果分析做以下幾點說明:

(一)整體表現

隨著教學訓練的開始,研究對象對於在水中的適應能力和各項技能都 在上升,從完全不能完成(0級)到一半需要協助(2級)再到皆可獨立完 成(4級),逐漸呈現遞增的趨勢。

1.一些難度較高開始要求有需要手腳肌力的項目。如獨立進入及離開

水中等,從完全不能完成(0級)到大多需要協助下(1級)就能夠

完成,並能夠保持穩定的表現。由於訓練的課程較短,如需要讓研

究對象達到皆可獨立完成的程度(4級),還應該安排更長的訓練

課程時,以及更積極的引導和鼓勵才能達到。

(3)

2.在第2-4級次的教學訓練課程內容,對於研究對象來說,內容比較容 易一些,一開始就能完成訓練要求,並達到訓練效果;隨著節次的 增加,在短時間就可以達到皆可獨立完成(4級)的效果。根據教 學訓練觀察,該研究對象在運動訓練介入四、五次課程後,就可以 達到皆可獨立完成的效果。

3.第5-9級次的教學訓練課程內容,一開始大多需要的協助(1級),

隨著課程的遞增,很快可以達到一半協助的狀態(2級),根據觀 察平均在六節課程的時間可以達到皆可獨立完成(4級)的效果。

(二)獨立完成動作項目分析

從教學訓練課程中結果可知,需要獨立完成的動作項目,例如獨立進 入及離開水中(圖二),由於這一過程研究對象需要去除對水的恐懼感,

克服對自身游泳能力的顧慮,因此其進步速度較慢。根據觀察資料記錄,

前三節課要開始進入及離開水中的動作項目,每每要花十至十五分鐘練 習,最後是藉由教學椅來輔助研究對象完成動作項目。根據圖二分析可得:

1.獨立進入及離開水中的技能訓練,在短課程內沒有辦法完成,而且 隨著課程的上升,至少三節課後才可以勉強的完成動作指數1級,

即大多還是需要協助的狀態,但經過後三次獨立進入及離開水中的

技能訓練課程,研究對象在需要一點協助的情況下已經能夠穩定地

完成動作。

(4)

2.獨立進入及離開水中的難度很大,要求的課程時間越多也才會越對 動作能力的指數的提高有影響,因此需要的課程時間會比較多,需 要更長期的訓練和堅持。

3.獨立進入及離開水中的訓練意義重大,對獨立進入及離開水中技能 訓練,能夠克服研究對象對水的恐懼,極大地鍛鍊研究對象的自理 能力和信心,提高探索級動作完成指數,更好發揮水中教學訓練的 效果。

(三)藉助外力的動作項目具體分析

因有藉助外力的動作項目具有相當大的安全感,其進步速度較需要獨 自完成的動作項目快,例如握著老師的手走過游泳池(圖三)。

1.握著老師的手走過游泳池,這個級次的教學效果會隨著教學訓練介 入的節數的上升,而動作的完成指數也越趨近皆可獨立完成(4 級),同時達到皆可獨立完成(4級)的動作完成指數會趨穩定的 狀態。

2.握著老師的手走過游泳池的教學訓練,一開始的動作完成的能力就

可達到一半需要協助(2級),隨著節數的上升,短時間即可達到

皆可獨立完成(4級)。

(5)

3.握著老師的手走過游泳池的教學訓練中,可以看出研究對象需要老 師介入的時間短,並且可以在四節課內就達到皆可獨立完成動作(4 級)的效果。

4.由此我們可以在游泳教學訓練活動中,對有藉助外力的動作項目的 訓練,使得研究對象能夠在水中隨心所欲的活動,增進研究對象的 自信心及安全感,不時以改變動作訓練方式,以增加全身關節活動 的機會;並藉由水的阻力,讓研究對象在學習中增強肌肉的耐力,

從而更能發揮水中教學訓練的效果。

(四)經過探索級課程的水中教學訓練學習,對各項動作完成能力前後做

比較分析得知,針對研究對象的水中教學訓練課程練習,可使研究對

象對需要獨自完成的動作項目、有藉助外力的動作項目的動作完成能

力有明顯提升。透過Sherrill水中樂趣及成功模式教學訓練課程,以漸

進式、有系統的動作學習方式,除了讓研究對象逐步學習動作技能及

增加全身關節活動之外,研究對象以及研究對象的家庭對課程的接受

度會越來越高。使得水中教學訓練成為十分有意而且接受度高的水療

性活動。由學習單、教學訪談及教學日誌顯示,教學訓練課程中的氣

氛都很好,課程內容對游泳能力的提高有明顯幫助;在學習單及訪談

中瞭解,研究對象對本研究的教學訓練課程深感興趣,非常期待教學

訓練課程的到來,且主動提出希望能多加教學訓練課程的時段,由此

(6)

可見研究對象對游泳訓練的期待感和接受度。其探索級各項前後測所 得結果如圖四。

表五 水中教學訓練學習探索級動作完成能力結果

等級 項目 節次 1 2 3 4 5 6

1 獨立進入及離開水中 0 0 0 1 1 1

2 扶著扶手沿著游泳池走 2 2 3 3 3 4

3 握著老師的手走過游泳池 2 2 3 4 4 4

4 獨自站立 2 2 3 3 4 4

5 拿著浮板走過水池 1 1 2 2 3 3

6 獨自雙腳跳或單腳跳躍 1 1 1 2 2 2

7 雙手劃水行走 1 2 2 2 3 3

8 以不同移動方式經過水池 1 1 1 2 2 3

9 使用吸管吹泡泡 1 1 2 2 3 4

10 吹著乒乓球經過水池 0 1 1 1 2 2

數字代表:0 完全不能完成;1 大多需要協助;2 一半需要協助;3 只需部分協助;4 皆可獨立完成

(7)

0 0 0

1 1 1

0 1 2 3 4

1 2 3 4 5 6

教學訓練介入節次 動

作 完 成 能 力 指 數

圖二 獨立進入及離開水中

2 2

3

4 4 4

0 1 2 3 4

1 2 3 4 5 6

教學訓練介入節次 動

作 完 成 能 力 指 數

圖三 握著老師的手走過游泳池

(8)

0 1 2 3 4

動 作 完 成 能 力 指 數

前側 0 2 2 2 1 1 1 1 1 0

後測 1 4 4 4 3 2 3 3 4 2

獨立進入及 離開水中

扶著扶手沿 著游泳池走

握著老師的 手走過游泳

獨自站立 拿著浮板走 過水池

獨自雙腳跳 或單腳跳躍

雙手划水行

以不同移動 方式通過水

使用吸管吹 泡泡

吹著乒乓球 通過水池

圖四 探索級各項前後測圖

二、討論

現代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文明水準的進步,為肢體障礙患者的康復提供 了各種可能(Lepore, Gayle, & Shawn,1998),其中,水中教學訓練對肢體障 礙患者幫助起著重要的影響作用;水的浮力、壓力、慣性,從熟習水性到 治療性游泳,不但有益於身體的復健、增強心肺功能而且從游泳運動中更 可建立起信心,對心理建設社會適應也有幫助(武而謨、周文博,1993)。

本研究所採用的探索級的教學訓練模式,不僅應用在肢體障礙研究對象學 習水中活動,對於腦性麻痺的兒童亦有相當大的幫助(陳琬甄,2004)。

本研究則以一例左側出血性腦中風導致身體右側肢體受損的高二女生作為

(9)

研究對象,運用 Sherrill 的水中樂趣及成功模式,以研究對象為中心依其體 育能力與需要,用創造性的方式設計教學活動,並能藉助教具器材的適當 修正與改變,調整各種身體活動方式,進而達到以復健為主,進一步繼續 升學的目的。

該提升教學訓練活動課程是否能夠達到預期的目的和效果,取決於幾

個基礎的方面。首先要考量其本身基本運動能力,瞭解研究對象身心障礙

狀況,並設計樂趣化教學課程以符合其身體活動能力;其次,教學者在實

施過程中,也需要瞭解如何導引研究對象完成動作學習,並對於研究對象

的感受要盡量的傾聽與適時給予回饋,進而使其增加自信心去完成更多的

成功機會,促進學習新動作的動力(林建宏,1998)。從該過程中可以看

出,這個階段的教學訓練貫徹了 Sherrill 水中樂趣與成功教學模式,也達到

了第一階段的教學目的,即幫助研究對象克服對水的恐懼心理,學習在水

中環境活動肢體掌握一些基本的活動技巧。在幫助研究對象達成第一階段

的目標的同時,也讓研究對象對下一階段的練習有了很高的接受度和配合

度。因此,第一階段教學訓練的成功與否,對整個水中運動訓練教學模式

是非常重要的一步,進而才能引發水的媒介作用,真正發揮水療所產生的

許多有形無形的潛在功能(林曼蕙,2003),讓水療在醫學、復健及運動

領域受到重視。

(10)

若能提供輕鬆且能引起高度學習及配合意願的復健服務,將大大改善 所有障礙的情形、減輕家長照料的負擔、大幅節省社會及國家醫療等種種 資源(王亭貴、楊智超、張權維,1995)。同時,我們也要考慮到,在教學 訓練的階段對研究對象而言,主要是克服對水的恐懼心理,學習在水中環 境活動肢體掌握一些基本的活動技巧,因此,這個階段是屬於比較容易完 成的教學訓練;從探索級教學訓練課程的良好氣氛,和研究對象對進一步 游泳訓練的期待,教學訓練結果顯示有顯著改善,證明第一階段的教學訓 練是非常成功的,為下一階段的教學訓練實施建立了良好的基礎。但是,

我們從獨立進入及離開水中這項難度較大的教學訓練項目的結果來看,對 研究對象要掌握教學訓練階段的訓練內容,掌握更高的運動技巧,達到生 理和心理的完全獨立,還需要一個長期的鍛鍊過程,這需要研究對象以及 研究對象家庭的不懈堅持,和教學者或運動研究人員不斷的摸索和實踐才 能完成。

第二節 運動介入後研究對象游泳能力在進階級中的改善情形

Sherrill水中樂趣及成功模式之進階級中有十一項動作教學訓練課程,運

動介入的教學訓練過程中發現,該階段的動作介入訓練,對教學研究者來

言是另一個挑戰。

(11)

一、結果

依據該階段教學訓練介入所得動作完成能力結果分析,做以下幾點結果 說明:

(一)運動訓練介入教學階段的整體表現

隨著進階級運動介入教學訓練的開始,研究對象面臨更多運動技巧的 學習和訓練,由於各項運動技能難度在上升,研究對象從完全不能完成到 在一半需要協助下可以完成並穩定保持,逐漸呈現遞增的趨勢(如表六)。

1.針對研究對象的身體狀況,所設計較強平衡能力的動作(如在協助 下做出平躺動作)進展不如其他項目動作明顯。

2.進階級階段第1-2級次的教學訓練的內容,對於研究對象來說,第 1-2級次的教學訓練比較容易一些(圖五),一開始就能在一半需 要協助狀態(2級)下完成訓練要求,並達到訓練效果;隨著節數 的增加,該研究對象只需要時間的為四節或五節課程,在短時間 內就可以達到皆可獨立完成(4級)的效果。

3.第3-5級次需要鍛鍊較強的平衡能力,針對研究對象身體右側肢體

受損左右側行動不平衡的身體情況,依靠水中的浮力,鍛鍊研究

(12)

對象協調和平衡的能力。從一開始教學訓練介入到訓練課程結束 時,研究對象在一半需要協助(2級)的情況下就能夠完成,這跟 研究對象的神經和肌肉功能的恢復狀況相關。因為這部分的功能 恢復是一個比較緩慢的過程,短時間內難以看出明顯的效果,經 過針對性的鍛鍊,可以達到放鬆肌肉張力,促進神經肌肉的恢復,

促進身心平衡發展的功能。

4.第6-7級次和11級次的教學訓練結果顯示,從一開始的完全不能完 成(0級)或大多需要協助(1級)到一半需要協助(2級)再到只 需部分協助(3級)就能完成,說明研究對象對水中運動有安全感 和自信心,並且腿部的力量得到了增強。如能長期有效地堅持,

將大大激發研究對象對水的感覺,並且增強信心,加強腿部的肌 力,為進一步提升打下良好基礎。

(二)運動技能與互動能力的項目分析

一些難度較高,開始要求有運動技能與互動能力的項目,如在大浮片

上做出仰泳動作等,經過三節課之教學訓練介入以上的學習,有了一些進

步與改善,從完全不能完成(0級)到在大多需要協助下才能夠(1級)勉

強完成(圖六)。根據部分訓練的結果如下:

(13)

1.在大浮片上做出仰泳動作的技能訓練,在短課程內沒有辦法完成,

而隨著課程的上升,至少三節課後才可以勉強的完成動作指數1 級,即大多需要協助的狀態;但經過後三次在大浮片上做出仰泳 動作的技能訓練,研究對象在大多需要協助的情況下已經能夠穩 定地完成動作。

2.在大浮片上做出仰泳動作的難度很大,當研究對象要參與水上運動 訓練學習時,對浮具與器材還不是非常熟悉,有某種畏懼心理,

因此前三次的進展不大。這需要教學研究者給予研究對象更多的 自主性,鼓勵研究對象對浮具與器材的探索行為。

3.當研究對象暫時做不到或者行為錯誤的時候,不要責怪,否則研究 對象會不願意配合。即使動作有誤,也不要去糾正,應該用正確 的提示反復支持,當研究對象有了進步時,應積極給於鼓勵,在 這個過程中,耐心是很重要的。

4.即使研究對象做的動作可能毫無意義或者進展緩慢,也要讓他們完 成或只給於少許的幫助,因為主動活動的效果要比被動活動的效 果強很多。

5.在大浮片上做出仰泳動作的訓練意義重大,長期而有效的堅持對獨

(14)

立進入及離開水中技能訓練,能夠鍛鍊研究對象對器材的運用能 力,從而極大地提高運動介入的動作完成指數和信心,為進一步 掌握更高的運動技巧奠定良好的基礎,以發揮更好水中教學訓練 的效果。

(三)各項前後測所得結果分析

經過進階級課程的教學訓練介入,對各項動作完成能力前後比較(圖 七)分析,可知改善具有顯著性,使其研究對象對運動介入教學訓練項目 的動作完成能力有明顯提升。

1.針對研究對象的水中教學訓練的課程練習,可使研究對象對需要進 階級的動作完成能力有明顯提升,對某些特定性的項目鍛鍊,例如 平衡能力及難度較大而需要運用器材和浮具的運動完成能力項 目,有比較明顯的提高。

2.課程時間越多會越對動作完成能力的指數提高有影響,從運動訓練

介入到各種運動能力的設計和練習,六小時的課程時間有限,如能

安排更長的訓練課程,讓研究對象有更多的機會掌握技巧及培養能

力,因此需要的課程時間會比較多,也需要更長期的訓練和堅持。

(15)

表六 水中教學訓練學習進階級動作完成能力結果

等級 項目 節次 1 2 3 4 5 6

1 將臉放入水中 2 2 3 3 4 4

2 吹泡泡 5 秒 2 3 3 4 4 4

3 用手碰池底或腳指頭 0 1 1 1 2 2

4 水中拾物 0 0 1 1 1 2

5 在協助下做出平躺動作 0 0 1 1 1 1

6 老師拉著浮板前進 1 1 2 2 2 3

7 獨立跳入水中 1 1 1 2 2 3

8 在大浮片上做出仰泳動作 0 0 0 1 1 1

9

改變姿勢:從蹲姿變站姿或由站姿

變蹲姿

0 1 1 1 2 2

10 水中遊戲:請你跟我這樣做 0 1 1 1 2 2

11 由背後抓著池邊扶手做踢水動作 0 1 1 2 2 3

數字代表:0 完全不能完成;1 大多需要協助;2 一半需要協助;3 只需部分協助;4 皆可獨立完成

(16)

2

3 3

4 4 4

0 1 2 3 4

1 2 3 4 5 6

教 學 訓 練 介 入 節 次 動

作 完 成 能 力 指 數

圖五 吹泡泡 5 秒

0 0 0

1 1 1

0 1 2 3 4

1 2 3 4 5 6

教 學 訓 練 介 入 節 次 動

作 完 成 能 力 指 數

圖六 在大浮片上做出仰泳動作

(17)

0 1 2 3 4

動 作 完 成 能 力 指 數

前測 2 2 0 0 0 1 1 0 0 0 0

後測 4 4 2 2 1 3 3 1 2 2 3

將臉放入 水中

吹泡泡 5

用手碰池 底或腳指

水中拾物

在協助下 做出平躺 動作

老師拉著 浮板前進

獨立跳入 水中

在大浮片 上做出仰 泳動作

改變姿 勢:從蹲 姿變站姿

水中遊 戲:請你 跟我這樣

由背後抓 著池邊扶 手做踢水

圖七 進階級各項前後測圖

二、討論

鑒於在第一階段探索級良好的訓練基礎上,此階段針對研究對象加強 平衡能力與肌力的訓練,鍛鍊運動技能,培養模擬能力及互動能力,強化 下肢軀幹肌力強度,提高穩定控制的功能。結果顯示,經過進階級課程的 教學訓練介入,對各項動作完成能力前後比較分析,改善具有顯著性,這 說明經過進階級的課程訓練,研究對象的肌力訓練取得顯著效果,對運動 介入教學訓練項目的動作完成能力有明顯提升。

進階級運動介入教學訓練使得研究對象面臨更多運動技巧的學習和訓

(18)

練,由於各項運動技能難度在上升,研究對象從完全不能完成到在一半需 要協助下可以完成並穩定保持,逐漸呈現遞增的趨勢。而針對研究對象的 身體狀況,所設計需要較強平衡能力的動作(如在協助下做出平躺動作)

進展不如其他項目動作明顯,鑒於研究對象的身體狀況,平衡能力的恢復 還需要很長的過程。總的來說,整個第二階段的教學訓練極大地提高運動 介入的動作完成指數和信心,為進一步掌握更高的運動技巧奠定良好的基 礎,以發揮更好水中教學訓練的效果。美國 Grader 在 1983 年提出多元學習 理論,不同人擅長不同的教育方法學習,在水中教學訓練中也是如此。針 對不同的身體狀況及接受能力,選擇水中的運動遊戲作為教學訓練,會得 到更好的訓練效果。當某些方面的動作訓練進展緩慢時,需要讓研究對象 瞭解,動作的進步是個緩慢長期的過程,鼓勵研究對象的自主運動,對訓 練中的進步都加以鼓勵。

如能長期接受水中的運動訓練,就能夠進一步增加行走的能力,學習

和互動能力方面得到增強,從而達到游泳能力提升的目標。運動訓練課程

的時間長短,決定動作能力的指數的提升的高低,從運動介入訓練到各種

運動能力的設計和訓練,課程的時間有限,如能安排更長的訓練課程,能

夠讓研究對象有更多的機會掌握技巧及培養能力,因此需要課程訓練和堅

持的時間是屬於長期。在此階段教學訓練中,一些難度較高,開始要求有

運動技能與互動能力的項目,如在大浮片上做出仰泳動作等,經過三節課

之教學訓練介入以上的學習,從完全不能完成(0 級)到在大多需要協助下

(19)

就能夠(1 級)勉強完成,有了進步與改善。傅秀媚(2002)及劉金枝(2002)

兩位學者的研究結果指出,遊戲顯得充滿趣味而容易,它可以助長個人的 滿足感並建立積極,自我概念和成就感,透過玩水遊戲去除對水的恐懼感,

提升對自我的認知。製作水中運動教學訓練的項目,要儘量考量到研究對 象身體特點與需要的原則,以研究對象為中心依其體育能力與需要來設計 體育教學活動,在教學目標上的擬定,課程內容的選擇、教具器材的應用 和教學方法上靈活變通(武而謨、周文博,1993)。使研究對象的身體肢 體障礙部位得到針對性的鍛鍊,掌握浮具和部分器材的初步運用,也使研 究對象不會因為難度的增加產生失望和畏難的心態,對水中教學訓練充滿 信心和樂趣,並能從中獲得成就感,有益於生理和心理的建設,研究對象 能順利接受下一階段的訓練。

第三節 運動介入後研究對象游泳能力在漂浮技巧中的改善情形

Sherrill水中樂趣及成功模式之漂浮技巧訓練包括有十一項動作教學訓 練課程,經過先前兩階段的課程之教學訓練介入後,研究對象對此階段的 動作訓練經由水的浮力有比較多的回應及進步學習。

一、結果

Sherrill水中樂趣及成功模式第三階段漂浮技巧的運動訓練介入,整體

結果(表七)分析,以下列幾點敘述之:

(20)

(一)漂浮技巧整體表現

隨著第三階段的訓練開始,漂浮技巧注重平衡和協調能力的訓練,幫 助肌肉伸展。觀察該階段對研究對象在多項教學訓練方面上的結果顯示,

研究對象從完全不能完成(0級)或大多需要協助下可以完成(1級),到 一半需要協助完成(2級)階段,如俯臥漂浮,吹泡泡10秒等動作項目皆可 獨立完成(4級),明顯呈現遞增的趨勢,說明研究對象的平衡和協調能力 以及水中運動技巧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1.從打水、手腳部動作、換氣等熟練地獨立完成的過程中,漂浮技巧 的各項訓練的動作完成能力明顯提升(圖八),說明在前兩個階段 的訓練基礎上,研究對象的學習能力與獨立能力有顯著增強。

2.經過漂浮階段的訓練,藉由引導性的教學介入,讓研究對象在三 個階段中接受有系統性、循序漸進的水中運動訓練,激發了研究對 象適應水中環境的潛能與效能,得到了適應能力、平衡能力,耐力 的訓練,增加其體適能,增強了游泳技巧,提高了自主活動能力,

增強其信心和毅力。

(二)高難度運動技巧動作項目分析

一些難度更高,如做出體操動作,如:站立或是用手走路、前滾翻、

後滾翻、豚跳(圖九),以任何姿勢入水二分之一游泳等,有比較多的顧

(21)

慮,因而出現進步緩慢的現象。如進一步增強信心,給予更多的鼓勵和耐 心,安排更長的訓練課程,應該能夠讓研究對象得到更多的進步。結合訓 練日記,對這部分分析如下:

1.不勉強研究對象接受高難度的動作訓練,而是鼓勵患者積極主動參 與,允許研究對象在運動訓練過程中有一定的自主性動作,並加 以鼓勵,讓研究對象有挑戰搞難度動作的興趣和信心。

2.可以在完成前兩個階段的水中訓練的基礎上,發揮創意,結合當時 的環境刺激,如給予音樂、畫面的刺激,讓研究對象對高難度的 體操動作解除顧慮,反而對動作充滿嚮往。利用水的浮力作用,

完成在陸地上做不到的動作,發揮水中運動訓練的潛力。

3.訓練時制定切合實際的目標,若目標太高,研究對象不可能完成,

就會產生顧慮和畏難情緒;每天進行訓練的時間不宜太長或次數 過多,以避免研究對象有挫折感。

4.告訴研究對象真實的情況,讓研究對象瞭解動作的完成是個緩慢長

期的過程,需要不鬆懈的堅持。如果告訴研究對象能夠幾天就會

有提高,而幾天後沒有明顯變化,會使研究對象感到失望,喪失

信心。

(22)

5.在這個階段,水中運動訓練要結合日常生活和功能訓練,給研究對 象在生活中鍛鍊的機會,增加生活自理能力,如進食、穿衣、盥 洗等,增強日常生活中的能力,從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促進康 復的信心。

(三)漂浮技巧各項前後測所得分析

經過漂浮技巧運動訓練教學學習課程的介入後,對其動作完成能力前 後比較做分析(圖十)得知,其改善具有顯著性,並使研究對象對漂 浮技巧運動訓練項目的動作完成能力有極大的提升。

1. 經過漂浮技巧運動的教學訓練學習,對各項漂浮技巧動作完成能 力前後比較分析得知,可使研究對象的動作完成能力有明顯提升。

2.在需要平衡技巧的動作項目,實施教學訓練前期研究對象從完全不 能完成(0級) ,例如改變姿勢、仰漂、水母漂及做出體操動作等,

經過課程的教學訓練練習後,動作完成能力已達一半需要協助(2 級)以上的能力指數。在需要自主運動和獨立放鬆的動作項目,如 吹泡泡10秒,俯臥漂浮,水母漂及手划水前進,經過8節課的訓練,

已經達到了均可完全獨立完成(4級)的程度。證明研究對象的自

主運動已經得到了顯著的提高,也證明研究對象已經建立了水中運

動的信心。

(23)

3.課程時間越多會越對動作能力的指數的提高有影響,八小時的課程 時間有限,而研究對象的漂浮訓練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效果。更長的 訓練課程,能夠讓研究對象有更多的機會掌握技巧及培養能力。

表七 水中教學訓練學習漂浮技巧動作完成能力結果

等級 漂浮技巧 節次 1 2 3 4 5 6 7 8

1 吹泡泡 10 秒 2 2 2 3 3 4 4 4

2 正面抓著扶手踢水 1 1 1 2 2 2 3 3

3

改變姿勢:站立、在協助下將臉

朝下平躺、站立

0 0 1 1 2 2 2 3

4 俯臥漂浮 1 1 2 2 2 3 3 4

5

改變姿勢:站立、在協助下將臉

朝上仰躺、站立

0 0 0 1 1 1 2 2

6 仰漂 0 1 1 1 1 2 2 3

7 使用浮板做踢水動作 1 1 2 2 2 2 3 3

8 水母漂 0 1 2 2 3 3 4 4

9 手劃水前進 2 2 3 3 3 4 4 4

10 以任何姿勢入水二分之一游泳 1 1 1 1 1 2 2 2

11

做出體操動作,如:站立或是用

手走路、前滾翻、 後滾翻、豚跳

0 0 0 1 1 1 1 2

數字代表:0 完全不能完成;1 大多需要協助;2 一半需要協助;3 只需部分協助;4 皆可獨立完成

(24)

1 1

2 2 2

3 3

4

0 1 2 3 4

1 2 3 4 5 6 7 8

教 學 訓 練 介 入 節 次 動

作 完 成 能 力 指 數

圖八 俯臥漂浮

0 0 0

1 1 1 1

2

0 1 2 3 4

1 2 3 4 5 6 7 8

教 學 訓 練 介 入 節 次 動

作 完 成 能 力 指 數

圖九 做出體操動作

(25)

0 1 2 3 4

動 作 完 成 能 力 指 數

前測 2 1 0 1 0 0 1 0 2 1 0

後測 4 3 3 4 2 3 3 4 4 2 2

吹泡泡 10

正面抓著扶 手踢水

改變姿勢:

站立、在協 助下將臉朝

俯臥漂浮

改變姿勢:

站立、在協 助下將臉朝

仰漂 使用浮板做

踢水動作 水母漂 手划水前進

以任何姿勢 入水二分之 一游泳

做出體操動 作,如:站 立或是用手

圖十 漂浮技巧各項前後測圖

二、討論

經過前兩階段的訓練,到漂浮技巧訓練階段,研究對象已逐漸瞭解水 性,因此恢復部分知覺能力,配合在水中練習閉氣、韻律呼吸、伸展與活 動身體或變換姿勢等知覺與動作整合的練習,學習得到有用的動作技能,

使殘障肢體得到充分伸展,是這個階段的主要訓練目的。第三階段的訓練

結果顯示,經過教學訓練課程結束後,在需要平衡技巧的動作項目,實施

教學訓練前期研究對象從完全不能完成(0 級),例如改變姿勢、仰漂、水

母漂及做出體操動作等,到動作完成能力已達一半需要協助(2 級)以上的

能力指數,說明研究對象對動作平衡能力有明顯提升;對需要做出體操動

(26)

作難度較大項目的訓練課程,運用器材和浮具的幫忙,經過分階段性的練 習,其動作訓練完成能力有顯著的提高。闕月清(2005)提出適應體育教 師在進行適應水中活動時,除了應具備愛心、耐心、信心、和完全接納與 包容的態度外,更應具備專業知能,在以水環境的教學上,充分考量失能 學生的特殊需求,以創造性的方式設計教學活動,並能藉助教具器材的適 當修正與改變,調整各種身體活動方式,使每一位失能學生,都有機會接 受樂趣化的水中身體活動,建立有意義的學習經驗,進而促進身心的健康。

漂浮技巧訓練經過對肢體伸展的鍛鍊,注重平衡和協調能力的培育,

該階段對研究對象在多項訓練方面的前後對照,完成指數明顯呈現遞增的

趨勢。說明研究對象的平衡和協調能力以及水中運動技巧得到了極大的提

升;從打水、手腳部動作、換氣等熟練地獨立完成的過程中,漂浮技巧的

各項訓練的動作完成能力明顯提升,說明在前兩個階段的訓練基礎上,研

究對象的學習能力與獨立能力在不斷增強。劉金枝(2002)亦指出研究對

象知覺能力與動作技能之增加,有助於自我概念與身體形象的提升,並進

一步提升對游泳技能訓練之成效。經過漂浮階段的訓練,經過整個三訓練

階段的前後的表現比較比較分析,說明經過引導性研究對象三個階段系統

性、循序漸進的水中運動訓練,激發了研究對象適應水中環境的潛能與效

能,得到適應能力、平衡能力、耐力的訓練,增加其體適能,增強游泳技

巧,提高了自主活動能力,亦增強康復的信心和毅力。研究對象在自我概

念、自信心增強、獨立執行表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

(27)

透過 Sherrill 水中樂趣及成功模式之教學訓練課程,以漸進式、有系統 的動作學習方式,讓研究對象逐步學習動作技能及增加全身關節活動,去 除對水的恐懼感,針對研究對象加強平衡能力的訓練,鍛鍊運動技能,培 養模擬能力及互動能力,強化下肢軀幹穩定控制的功能,漂浮技巧訓練階 段,研究對象已逐漸瞭解水性,恢復部分知覺能力,配合在水中練習閉氣、

韻律呼吸、伸展與活動身體或變換姿勢等知覺與動作整合的練習,習得有 用的動作技能。卓俊辰(1990)、賴復寰(1998)兩位學者亦在學術上發 表過,不論是哪一種類型的缺陷所造成的失能,以及失能的不同程度,加 上其他因素,都會大量減少失能學生們活動的機會,以致使他(她)們在 動作技能學習受到嚴重的限制,進而影響健康體適能與社會人際方面的發 展。在提倡多元教育的方針下,水中活動對失能學生而言,是一個理想的 復健活動。本研究在第三階段的運動訓練教學中發現,研究對象知覺能力 與動作技能之增加,不但在身體康復上有了顯著的效果,亦有助於自我概 念與身體形象的提升,培養研究對象的自我認識和自信心,逐漸達到了身 心復健的目的,如能結合進一步的訓練,能夠得到更好更快的提升,達到 完全的身心康復,取得學習與社會參與預期目標。

第四節 運動介入後研究對象在學習適應上變化情形

本研究之學習適應變化情形共分為一、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改善;二、

動作能力方面的提升;三、社會及情緒行為方面的穩定。

(28)

一、生活自理能力方面

生活自理能力缺乏以及功能鍛鍊的缺少,使研究對象的生理和自理能 力受到影響。水中運動教學訓練對研究對象的生活自理能力改善作用顯 著,能夠增進研究對象自信心及改善情緒。在本研究對象身體右側肢體受 損無法使力之情形下,經過三個階段教學訓練課程發現,研究對象能自行 進食、穿衣、如廁,生活自理能力已達到正常,還能夠完成更精細的動作 如用右手擠牙膏等,與運動訓練教學介入前,生活自理方面更得心應手,

而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對實現進一步的康復目標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二、動作能力方面

本研究對象在教學訓練課程未介入前,在動作能力方面是右側肢體偏 癱,能自行緩慢行走,但不能跑跳及右手無法進行抓握,書寫已改用左手。

經過十週 20 節課後,手部抓握能力是改變最多的部分,推測這是橫爬岸邊

移動訓練所致,使得在日常生活中如握筆或拿重物上有進步;而因為經常

在水中活動,所以臉部對水的排斥已減少很多,嘴巴碰到水知道要吹泡泡

或吐出來,並且較不容易嗆到水,口腔動作功能訓練一直是身心障礙者主

要的訓練重點之一(許雅玲等人,2002)。在游泳技巧能力上,也因教學訓練

的介入,可握住浮板做 25 公尺的仰泳動作技巧。

(29)

三、社會及情緒行為方面

在情緒管理方面有一些的改變,其表現目前情緒穩定;會安慰師長,

喜歡與人聊天說話,對回歸普通班的生活感到壓力。本研究雖主要在於動 作的改善,且實施時間也不長,因此在推及社會性方面較無太多深入的研 究。經過三個階段的水中運動訓練前後比較發現,肢體障礙患者自主感和 獨立感大大加強,信心和康復的動力增強,從被動運動到成為訓練活動的 積極配合者和主動參與者。在學校輔導室及特教組極力配合,加強其生活、

學習、生涯及心理輔導,讓本研究對象從中獲得更多的情緒穩定及抒發的 管道。並從教學日記裡瞭解,訓練課程開始與結束前後對比,研究對象與 研究者有更多積極的互動與交流,可以看出研究對象已經在情緒行為方面 有明顯的進步。

四、討論

綜合以上結果,發現研究對象對於語言表達、手部抓握、移位、轉位、

行走、上下樓梯能力、動作的平衡、協調、整體體能、水中適應、身體健

康等日常生活能力已有明顯的進步。這教學訓練結果與林曼蕙學者在 2000

年提出研究結果相吻合,「經由水中運動訓練發現對於身心障礙者心理情

緒的反應、抓握及放鬆肌肉力量的學習都有明顯的進步」。另一位謝武進

學者(2003)在對一名腦性麻痺兒進行游泳復健教學後,也發現學習後其

游泳能力、社會性、語言認知及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均有明顯的進步,且

心理認知的成長使建立學習其他事物的信心,由此可見對身心障礙患者實

施水中運動訓練教學的相關研究結果可達顯著的影響。

(30)

本研究在社會性方面的能力無多大改變,但其他部分幾乎都有改善,

特別是對水的親近與喜愛,而在水中的表現及關節活動度範圍的增進,讓 研究對象的身體活動能力比以往有更大的發展空間。適宜水中運動訓練活 動,促進肢體障礙患者形成良好的自我概念,並在訓練的過程中發展培養 良好康復心態和行為,克服自身弱點。闕月清學者於2005提出,由於在水 環境中對於身心障礙者的肌力、肌耐力、柔軟度與心肺功能,都有良好的 促進功能,故在水環境中的身體活動,以水為教學活動設計介入,對整個 身體所形成的阻力具有四肢與軀幹等全面性的效果。一旦在水環境中熟悉 水性進步,而且親水能力提高,就可以在水環境中進行可以提升健康體適 能的身體活動。進一步而言,水中活動是一種理想的健身運動,人在水中 活動時,是利用水的浮力與推進力,加上肢體的動作,克服水阻力,使身 體向多方向移動,適合於男女老少,不限於身心障礙患者,是一種大眾化 而不受年齡限制的活動。

在目前進行僅此三個階段 20 節課的水中運動訓練,即可明顯感受出

研究對象的進步,在將來希望經過更加有效的水中運動,能更有效增進肢

體障礙患者生理的能力表現,對於心理層面的成長亦能有所幫助,引導肢

體障礙患者認識自己的優點、增強自信心,取得在社會及情緒行為方面的

進步。例如 Traci (2002)用系統化、階段性的訓練,循序漸進,掌握為實

現特定的目標使自己的肌肉運動,經過自我動作的完善獲得獨立性,增強

康復的動力和信心,建立積極的思考和行為模式,改善社會及行為學方面

(31)

的表現。本研究對象接受三個水中運動訓練課程後,經過三個階段的水中 運動訓練前後比較發現,肢體障礙患者自主感和獨立感大大加強,信心和 康復的動力增強,從被動運動到成為訓練活動的積極配合者和主動參與 者,可以看出研究對象已經在情緒行為方面有顯著的改變。

因此,三個階段的水中運動訓練不但使該研究對象在動作能力方面取得

提升,增強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改善,也有效地促進情緒行為方面的穩定發

展。本研究是水中運動訓練對肢體障礙學生游泳能力影響之個案研究,亦是

為整體全面發展水中運動訓練提供一份詳實的依據。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在「心房」進行課堂或體驗 式學習活動後,學生能以表 情符號表達自己的情緒,令 學生能以多元化的途徑表達 情緒,以便老師深入了解學

興趣Motivation 是學習的原動力 John Biggs, 2009... 規劃課程時考慮三個條件: 教師動力、能力 學生能力

貼近學生生活 增加學習興趣 善用應用機會 提升表達能力 借用同儕協作 提升學習動機 豐富學習經歷

,希望邀請同學每天做適量體能活動。同學可以把 每天做運動的時間記錄於第7

• 對探索科學和科技世界產生 興趣及懂得有創意地運用科 技,並能綜合和應用科學與 科技的知識與能力,以解決 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目的:讓學生多了解自己的能力 和升學就業取向,因應學生 不同的性格及興趣等作出.

基礎數學有啥用 能否研究你的夢 數字要把我作弄 加速心臟的跳動

基礎數學有啥用 能否研究你的夢 數字要把我作弄 加速心臟的跳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