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翻譯語篇與現代漢語回指的比較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翻譯語篇與現代漢語回指的比較研究"

Copied!
10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台東大學語文教育學系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陳光明 博士

翻譯語篇與現代漢語回指的比較研究

研究生:曹怡仁 撰

中華民國九十六年七月

(2)
(3)
(4)

謝誌

「以後妳回想起這段日子,應該會是你人生中最沒壓力,很快樂但又很充實 的一個求學階段。」這段話是我媽媽在過去這三年裡,經常跟我說的話。

三年不算長也不算短的時間裡,我從漢語的門外漢,踏進了語文教育的世界 裡,引領我的陳光明老師是最大功臣,一路上,他對我的包容與指導,不是用這 篇致謝詞就能夠說完的。另外,林壽華老師與溫宏悅老師對我的指點,我點點滴 滴的感激實在不知道該如何說清楚。

求學的過程中,除了有老師們對我的提攜,學長姐毓仁、家楓、敬堯、雅茹,

你們對我的鼓勵讓我更有動力往前邁進;瓊媚、淑琪、裕欽、昌運、昱成,你們 真的是一群很好的戰友;少均、雅婷、韻竹、美娟、亭君,謝謝妳們忍受我的胡 鬧與給我的幫助。

這些日子,山的那一邊,對我持續關心和照顧的朋友,你對我的包容是讓我 可以恣意無理取鬧。我心中的感念,不是三言兩語能夠表達的。

讓我感到更幸運的是我還有國中死黨在台東替我撐腰,每當在課業上和生活 上面臨低潮時,聽我發牢騷也好,陪我逛夜市也好,十年的友誼總是適時的伸出 援手。這三年來真是麻煩你了,我的摯友。

當然,不管是朝夕相處的爸媽與毛毛,還是台南的哥哥與美國的姐姐,對我 來說,你們都是這本論文能完成的最大幕後推手。說感謝或許太疏遠,但我真的 只想得到用感謝表達我內心對你們的感覺。

生命中總有不斷的驚喜與挑戰,加油吧!共勉之~~

曹怡仁 謹誌

(5)

翻譯語篇與現代漢語回指的比較研究

國立台東大學語文教育學系碩士班 曹怡仁

摘要

本研究試圖比較現代漢語與由英語翻譯成漢語的語篇中回指的表現,語料文 體限制在敘述文。運用徐赳赳《現代漢語篇章的回指研究》,對三種不同形式的 回指,零形回指、代詞回指和名詞回指所採用的研究方式。研究方式分別為從多 動詞句子看零形回指的所指表現,線性結構和層次結構,與名詞回指在篇章中的 分佈情形。

從多動詞句子看零形回指的所指表現會有兩種情況:句首施事者與句內零形 回指同指和異指兩種情形。現代漢語和翻譯語篇在同指和異指的表現上並沒有太 大的差異。

透過線性結構和層次結構分析代詞回指在篇章中的表現,線性結構運用的是

Givon 的回數法,計算出話題/參與者延續性的強弱。現代漢語中代詞回指所得到 的平均值為 2.52,而翻譯語篇所得為 1.54。在層次結構中,代詞單位在現代漢語 中最多可以包含十個個實例,而翻譯語篇最多只能接受八個實例。

(6)

名詞回指可分為五種形式:同形、部分同形、同義、上下義和比喻等。透過 根節點、狀態和位置探討名詞回指在篇章中的分佈情況。

研究者認為現代漢語和翻譯語篇在回指的表現上差異如此小,主要有兩個原 因:(1)現代漢語歐化的情形;(2)譯者專業化的程度高。根據以上的研究,研 究者提出建議希望能對日後的研究有所幫助。

關鍵字:漢語、翻譯、回指、篇章

(7)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ranslated Text and Chinese Anaphora

Graduate Institute of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Education National Taitung University

TSAO I JEN

Abstract

This study aims at comparing anaphora in Chinese texts and English-to-Chinese translation texts. By Xu’s Anaphora in Chinese Texts, researcher tried to observe zero-anaphora, pronoun-anaphora and noun-anaphora through three different methods.

The three methods are the reference of zero-anaphora in multi-verb sentence, pronoun-anaphora emerging in liner structure and hierarchical structure, and noun-anaphora distributed over the texts.

The reference of zero anaphora in multi-verb clause demonstrates two situations:

the semantic role of agent and zero-anaphora are co-referential and not co-referential.

There is little dissimilarity between these two situations.

Pronoun-anaphora was analyzed by liner structure and hierarchal structure. Liner structure was computed by Givon’s look-back, to compute the value of topic/

participant continuity. The average value of pronoun-anaphora in Chinese is 2.52; the average value in English-to-Chinese is 1.54. In hierarchal structure, pronoun-unit can contain ten tokens in Chinese text; however, it can only contain eight tokens in English-to-Chinese text.

Noun-anaphora can be divided into five types: identical repetition, apposition, partial repetition, superordinate/ hyponymy, and figurative/ metaphorical usage. These

(8)

five types noun-anaphora have been elaborated in terms of root node, position, state and role.

The researcher thinks there are two reasons to explain Chinese and

English-to-Chinese are alike: Europeanization of Chinese and professional translators.

The researcher discussed and made suggestions based on the research findings, which might serve as reference for future studies.

Key word: Chinese, Translation, Anaphora, Text

(9)

目 次

摘要……… Ⅰ Abstract……… Ⅲ 表目次……… Ⅷ 圖目次……… Ⅷ

第一章 緒論………1

1.1 前言………1

1.2 研究動機與目的………1

1.3 研究方法………3

第二章 文獻回顧………4

2.1 前言………4

2.2 英語回指研究………4

2.3 現代漢語回指研究………5

第三章 現代漢語回指情形………13

3.1 前言………13

3.2 現代漢語零形回指研究………14

3.3 現代漢語代詞回指研究………21

(10)

3.4 現代漢語名詞回指研究………32

3.5 小結………39

第四章 翻譯語篇的回指情形………40

4.1 前言………41

4.2 翻譯語篇的零形回指研究………42

4.3 翻譯語篇的代詞回指研究………48

4.4 翻譯語篇的名詞回指研究………53

4.5 小結………59

第五章 結論………61

參考文獻………64

一、中文部份………64

二、西文部份………65

(11)

附錄

附錄一 定義………70

附錄二 句首施事者與句內零形回指同指—單一人物情況………72

附錄三 句首施事者與句內零形回指同指—複雜人物之定語形式………81

附錄四 句首施事者與句內零形回指同指—複雜人物之介詞賓語形式…………82

附錄五 句首施事者與句內零形回指異指—施事者轉換………83

附錄六 句首施事者與句內零形回指異指—施事者增加………84

附錄七 代詞回指—第三人稱單、複數(他、她、他們)………85

附錄八 語料中的名詞回指鏈………91

(12)

表目次

表 4-1“他、她和他(她)們"充當的三種成分………49

表 4-2 五種名詞回指對象在篇章中的分布………54

表 4-3 節點出現位置………55

表 4-4a 五種節點在主位位置和述位位置的分布………55

表 4-4b 五種節點在主位位置和述位位置的分布………56

表 4-5 子節點的狀態分布………56

表 4-6a 充當修飾詞和中心與的節點在主語和賓語位置上的分布………57

表 4-6b 充當修飾詞和中心與的節點在主語和賓語位置上的分布………57

表 4-7 作為中心詞的名詞節點分布………58

表 4-8 作為修飾詞的名詞節點分布………58

圖目次

圖 3-1 名詞代詞所處的次………24

圖 3-2 名詞代詞層次分佈………27

圖 3-3 根節點在段落和小句中出現的傾向………27

圖 3-4 現代漢語代詞單位中的實例分布情形………35

圖 3-5 概念系統………37

圖 3-6 同一系統和衍推系統………37

圖 4-1 翻譯語篇代詞單位中的實例分布情形………52

(13)

第一章 緒論

1.1 前言

幾乎在任何語言中都有回指的情況,然而,句法學家所看到的回指特色不盡 然與語意學家觀察到的回指情形相同。也就是說,雖然同樣使用回指,但不同的 著重層面,所得到的不同結論,只是在在顯示出回指在語言表現上的重要性及差 異性。而從語言間的對比情況,更能具體了解在不同語言間回指形式的變化。

本研究的安排如下:第二章先對英語和漢語中使用篇章學或言談分析的方式 分析回指的文獻進行回顧。接著,將於第三章對徐赳赳的《現代漢語篇章回指研 究》一書中,所提及的研究方法作詳細的說明。第四章仿造徐赳赳對現代漢語的 回指方法,對應在翻譯語篇的回指研究上,分析出翻譯語篇中回指的表現方式。

第五章將比較現代漢語和翻譯語篇兩者在使用回指的異同,並加以說明造成兩者 異同的可能原因。

1.2 研究動機與目的

在Halliday 和 Hasan 合著《英語中的銜接》(Cohesion in English, 1976),承 接了語言中系統功能的觀念,並提出了英語中銜接理論的重要性。銜接理論中的 銜接手段有語法層與詞彙層,其中的語法層的表現形式有「照應」(reference)、

「替代」(substitution)、「省略」(ellipsis)和「連接」(conjunction)等四類。此 處的照應指的是語篇中一個成分用另一個成分的參照點。幾乎在各種語言中,都 可以看到照應的現象。因此,在語言學中,如句法學、語用學、語義學等都對照 應的現象感到興趣。而不同研究領域對於照應的翻譯方式也不盡相同。見附錄 一。從篇章學的角度分析此類議題時,多半使用「回指」(anaphora)一詞。根

(14)

據徐赳赳(2003)對回指關係的認定是:

“某個成分(人物、事物、事件、概念、現象等)引進篇章後,如再次提及,

作者可能重複使用這個成分,也可能不再重複使用這個成分,而是使用另一個成 分來指稱前一個成分,這一前一後兩個成分之間的關係,稱為回指關係。"

閱讀者對於篇章中出現回指時,若無法正確指認時,很容易產生誤解的情 形。而回指所出現的形式可能會有:名詞回指、代詞回指和零形回指等三種。這 三種不同形式的回指皆有可能出現在英語與現代漢語的篇章之中。例如:

(1)Thailand’s Phi Phi islandsare close to paradise.

(2)Charm Tong was about six when her parents sent herto a Catholic……

(3)Charm Tong rose just after dawn for English lessons, Ø attended Thai high school during the day, and Ø took Chinese classes in the evenings.

(4) 十二月可以看到渡邊在羅勃馬遏爾改拍自國際暢銷書的《藝妓回憶 錄》中演出主席一角──又是一個居於保護人的掌權人物、又是一部 好萊塢鉅片中的重量級角色。

(5)查通表示,她是這份報告的共同執筆人。

(6)他們如此開頭,然後 Ø 堆砌上大量的故事……

在例(1)中的 paradise 與 Thailand’s Phi Phi islands,和例(4)中的渡邊與

(15)

一個居於保護人的掌權人物,代表的是名詞回指的關係。例(2)中 Charm Tong 與her,以及在例(5)中查通與她之間的關係屬於代詞回指。而例(3)與例(6)

中的主語,與後面小句中的動作施事者一致,但後方小句中的主語並未使用任何 具體形式表達,此情形即屬於零形回指。

Givon(1983)對英語中口語型態的回指現象,做了深入的分析。口語中的 回指形式大多以名詞或代詞回指為主,有時為了強調主要人物,還會使用向左轉 位或向右轉位,讓聴話者能理解說話人的重心所在。另外,儘管英語與現代漢語 中的回指已分別有不少研究者提出具體的成果,如Givon(1983),陳平(1987)

等。但目前並未有從英語作品中,搭配現代漢語的翻譯,儘管不同的語言,都有 回指現象,但還是會根據語言本身的語法,來使用不同形式的回指。因此,可藉 此比較始原語(source language)與目標語(target language)在使用不同回語形 式的異同。除此之外,儘管同樣使用現代漢語來詮釋文章,但翻譯語篇在選用不 同的回指形式時,也可能會有不同的考量。在翻譯作品中,譯者如何兼顧始原語 的原味,又不違反目標語的語法規則是一門大學問。本研究也希望透過分析兩種 語言間的差異後,特別是在代詞回指和零形回指的部份,讓語言學習者能夠更精 準的掌握住作者所要表達的涵義。

1.3 研究方法

徐赳赳在《現代漢語篇章回指》一書中,對不同形式的回指做了詳盡的說明。

從零形回指、代詞回指到名詞回指,徐赳赳分別使用了三種不同的研究方法,三 種不同的方法能表現出回指的特色。除了研究方法,徐赳赳還說明了三種不同形 式的回指在篇章中出現的位置與可能受到的制約。研究者將於本研究的第三章對 這三種研究方法與制約因素做出完整的說明,在此就不再多做詳述。

(16)

第二章 文獻回顧

2.1 前言

雖然在研究回指的文獻不少,但本研究所探討的回指現象試以系統功能語言 學的角度來分析,因此,在文獻回顧上,僅針對使用言談分析或以篇章學的面向 來分析回指現象的文獻為主。本章將分兩部分探討研究回指的文獻,在英語的回 指文獻中,研究者以Givon(1983)使用言談分析的方式來研究話題標誌。而現 代漢語對回指的研究中,研究者回顧了陳平(1987)使用話語分析探討漢語零形 回指、徐赳赳(2003)回指在現代漢語篇章中的表現,以及許余龍(2004)以民 間故事和報刊文章為語料,探索篇章回的語用功能。

2.2 英文回指研究

在大多數的「話題標誌」(topic-marking)研究中,都將重心放在「向左轉 位」(left dislocation)與「向右轉位」(right dislocation),向左轉位或向右轉位是 指將名詞短語移至句首或句尾,而原處使用代名詞做代換,多用於非正式文體或 口語的情境下。這些研究多半探討詞序的話題性和話題持續性在語境中的作用。

一般來說,可接受向右轉位的語言,詞序較有彈性,如西班牙文,主題往往隨著 評論出現;但使用向左轉位的語言,詞序較無彈性,主題卻引領著評論出現。

Givon(1983)所採用的語料是一位來自新墨西哥地區,年約五十五歲的中 年男子,他用口述的方式說出1979 至 1980 年他在新墨西哥的生活。Givon 將這 位中年男子敘述的故事作成逐字稿,再進行分析。由於敘述故事的男子僅具有中 學學歷,且生活中鮮少有機會使用書面文字,所以他所闡述的故事在文體上相當

(17)

口語化。

研究話題標誌需要考量在語境中如何使用在適當的位置,然而,話題標誌的 體現方式,不單單只有向左轉位和向右轉位,還有多種話題標誌的結構,如零形 回指或代名詞。所以,在分析語料時也都將這些具有話題標誌結構的名詞組納入 計算的範圍內。分析語料的方法上採用「回數法」(look-back)和「衰減法」

(decay),並且僅有第三人稱的主語列入計算範圍內。

透過計算結果發現,話題延續性和話題可預測性,會與話題在句內的篇幅大 小有關,也就是說,如零形回指在句子內部並沒有具體的形式,僅具有話題標誌 的結構,但它卻最具有話題預測性。再者,詞序較嚴格的語言在話題的可預測性 上會比詞序較有彈性的語言來得高。

Givon 在本篇所探討的口語型態的話題標誌,運用兩種不同的計算方式,讓 實驗結果更具可信度。

2.3 現代漢語回指研究

為了了解現代漢語回指的現況,本節將分別對陳平(1987)《漢語零形回指 的話語分析》、徐赳赳(2003)《現代漢語篇章回指研究》與許余龍(2004)《篇 章回指的功能語用探索—一項基於民間故事和報刊語料的研究》三本書做簡略的 描述。

2.3.1 漢語話語結構中的零形回指

陳平(1987)以漢語話語結構做為分析的主軸,探討三個層面:(一)零形

(18)

回指的適用範圍;(二)零形回指的使用條件:制約因素的多樣性;(三)話語結 構特徵對於零形回指的制約作用。

因為零形回指所出現的形式僅具有意思上的成分,卻缺少詞與形式上的表 現,所以本篇所分析的零形回指在話語結構中所指的範圍僅包含(一)謂語動詞 的支配成分;(二)主謂謂語句、名詞謂語句、形容詞謂語句等非動詞謂語句中 的主語。

在漢語話語中,零形回指出現的頻率高於英文,但漢語本身不是一個形態標 誌豐富的語言,因此,零形回指對象的使用與判斷格外的重要。所以,在話語結 構中,受話者為了要確定說話者零形回指對象的先行詞,有諸多因素需要考量,

如句法、語用認知等。

零形回指在話語結構特徵上的制約作用,主要表現在所指對象的連續性。連 續性又可分為微觀連續性與宏觀連續性,探討先行詞與回指對象,分別在各自句 子中的地位決定了微觀連續性,如下例。

(7)A:我看見大兄弟了。

B:他在哪兒?

A:他在村西頭的曬穀場上。

(陳平,1987)

首句中的大兄弟是後面兩句回指對象『他』的先行詞,換句話說,大兄弟從 首句評論的地位,到了二、三句後轉為話題的地位。而討論先行詞與回指對象各 自所在的句子間關係為宏觀連續性。

微觀連續性受先行詞的啟後性與回指對象的承前性等兩因素制約,這兩種因

(19)

素與話語內容展開模式息息相關。啟後性的強弱和使用零形回指的可能性有關,

啟後性最強的所指對象可能以下列三種情況出現,(一)主語的身分;(二)存現 動詞後的名詞性成分;(三)普通及物動詞後的賓語成分。另一方面,承前性主 要觀察回指對象與先行詞關係的疏密,所以,承前性的強弱緊密地影響微觀連續 性的強弱。

然而,宏觀連續性的強弱關鍵卻在話語結構中,先行詞和回指對象分別所處 的句子間的連繫,此連繫關係有線性順序與層次關係兩個部分。線性順序著重於 先行詞與回指對象在各自的句子間是否有其他句子,若有其他句子則宏觀連續性 會變得較弱,如下例。

(8)虎妞服下去神符,陳二奶奶與童兒吃過了東西,虎妞還是翻滾的鬧。

(陳平,1987)

例(8)中的首句先行詞虎妞距離回指對象出現,中間還有插入其他句子,

因此,宏觀連續性中的線性順序相較較弱,因此,回指對象仍以虎妞出現,避免 讀者混淆。但用層次關係來討論宏觀連續性時,則是從句法結構或語義結構來評 斷先行詞和回指對象的關連性,如下例。

(9)田云知道,小剛這一去,Ø 三年五載是回不來的,Ø 不禁心中一陣 發酸。

(陳平,1987)

雖然例(9)句子中的第三小句與第四小句各有一個零形回指,但因第二小 句與第三小句的層次屬於一致,但卻不同於首句,所以讀者能理解第三小句的零

(20)

形回指的指稱對象是小剛。而最末句與首句屬於同一層次,所以最末句的零形回 指的指稱對象是田云,一但零形回指隸屬於不同層次的小句,也就不至讓讀者判 讀錯誤。

陳平(1987)對於漢語零形回指的話語分析有著詳細的闡述,但對於語料來 源並未有清楚的說明,若有補充此部分,相信讀者會較容易了解其語料的時空背 景,對於研料分析也會更明瞭。

2.3.2 漢語篇章中的回指

徐赳赳(2003)研究範圍包含人物、事物和事件的回指現象。研究的主題分 別是零形回指、代詞回指和名詞回指。因為研究的主題不同,作者針對個別研究 主題而選擇適用的語料及研究方法。所有的語料皆發表於大陸地區的《人民日 報》、《北京晚報》、《法制文萃報》及《北京青年報》等報刊中的敘述文。不同於 其他文體,敘述文中的人物角色富有多樣性,再者,在話語分析中,敘述文被視 為最典型的語料。因此,在研究這三種不同回指形式時,敘述文應該是最適合的 文體。

在零形回指的研究中,首先提到的Li & Thompson。Li & Thompson 早在 1979 年就對句首零形回指做了相關研究,並以《水滸傳》與《儒林外史》作為分析的 語料。陳平(1987)是大陸地區第一位從話語分析的角度來做漢語零形回指研究 的學者。You(1996)提出三項分析零形回指的原則,分別為最近原則、首要原 則和分離原則,利用這三項原則,就算不單獨依賴語用信息,仍可找到零形回指 的先行詞。最後,Lee(2002)研究在漢語中找回零形回指主語所指的對象應具 備的原則,並在漢譯英的文章中,處理零形回指應該注意的問題。

作者以多動詞的句子為主要分析對象,作為研究零形回指對象所指涉的情

(21)

形。在多動詞的句子中,通常會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動詞或動詞詞組,例如:

(10)大夫i只用a幾十秒 Øi做完b檢查就 Øic筆 Øid處方……

徐赳赳(2003)

例(10)中的 i 皆屬大夫的零形回指形式,而句中的動詞詞組有四組。因此,

作者透過這樣的句型研究:零形回指對象的指稱情況和讀者如何從上下文理解並 判斷零形回指的對象。必須先知道句首的先行詞與句內的零形回指對象是否為同 指,這會關係著使用不同策略。在句內零形回指對象的所指研究中,可分為施事 者與零形回指對象是否同指。零形回指的制約因素有兩個:指稱距離與詞彙意 義。從統計的結果中發現,大部分的零形回指仍以最接近名詞或名詞詞組最為指 稱對象。而詞彙意義主要根據Chomsky(1981)對動詞帶賓語的句子的研究,以 動詞或動詞詞組所具有的特性,再推演到分析零形回指對象的所指對象會起何作 用。

代詞回指研究將重心放在第三人稱單數代詞在篇章中的分布情形。Li &

Thompson(1979)對於漢語第三人稱也曾做過研究,他們認為還是應當以語用 作為基礎,再加上語義和結構等因素,才能完整的解釋出漢語第三人稱出現的原 因。在此作者運用線性結構和層次結構等方式來加以分析。在線性結構中,使用 的是Givon(1983)的「回數法」(look-back)。運用回數法必須將句子的相隔數 和代詞之間的數量比算出來,才得以測量出話題/參與者延續性在代詞回指中的 強弱,例如:

(11)在他1去世前的頭個月裡,他2著了魔似地工作。/使管裡的同志為 他3列了一個統計表。/從 1987 年 3 月 11 日,他4外出看病和購物共 32 次,/與此同時,他5撰寫了各種調研材料多達 30 份。他6在去世 前幾天,幾乎每天完成一份調研稿。/11 月 22 日,是他7以身殉職的

(22)

日子。/就在這一天,他8又寫完了人生的最後一個篇章----《巴爾 幹外長會議和巴 爾幹局勢》。

徐赳赳(2003)

此小段中平均每個小句中都有一個他,有此可得知,此段的代詞回指延續性 相當強。在層次結構中,集中重點在代詞與名詞或名詞詞組在篇章中的層次關 係,一般來說,在篇章中名詞詞組的層次會高於代詞詞組,這也就是通常在主題 段中,第一次出現的人物以名詞詞組的比例較高。然而,透過 Li & Thompson

(1979)所做的實驗發現,使用代詞的時機是具有多樣化的,但卻有隱含的規律 性存在。所以,為了避免歧義現象,代詞在篇章中出現還是需要受限於人物、情 節、時間、連詞和結構等的制約因素。

名詞回指的研究中,Tai(1978)進行漢語與英語的對比分析,從分析中發 現在不同的層次中,人們使用回指和理解回指時的制約因素。以廖秋忠(1986)

的分類為基礎,作者將名詞回指分為五類:同形、部份同形、同義、上義或下義 和比喻。同形主要的特徵是先行詞和名詞回指對象在形式上完全一樣。在部分同 形的情況中,主要是藉由增加或減少先行詞中的文字,來達到其目的,如:淘金 博物館用博物館來簡稱。為了要進行同義的語詞替換,人們通常會利用職業、家 庭成員、綽號等方式。此處所提到的上義或下義有可能是具體-综合的概念,例 如:玫瑰花-花;但也可能是部分-整體的關係,如:記憶體-電腦。在篇章中,

有時先行詞以上義詞的概念出現,有時則是名詞回指的部份是上義詞,分辨的標 準應從整體篇章來看。比喻中的名詞回指比例並不高,分別有明喻、暗喻及轉喻 三種情形。除了討論五種名詞回指在篇章中體現的形式,還分別從根節點、位置、

狀態和角色等四個面向來說明五種名詞回指的分佈。

此外,同樣在名詞回指的單元中,作者根據Matthiessen(1995)所提出的例 示概念知識結構,發展出適合分析名詞回指的「概念系統」(Ideational System)。

(23)

所以,從觀察篇章中得出:具有連繫功能的名詞或名詞詞組,如何串起不同的名 詞鏈,而這些不同的名詞鏈又是如何在篇章中形成一個系統。在這個概念系統中 又可分為例示系統與時空系統。例示系統是使用不同的名詞回指鏈所組成的,這 些名詞回指有可能是利用同義或比喻的方式來體現。在時空系統中,考量到地點 的轉變或時間的變化,都可使篇章內容產生推進。所以,概念系統讓整個名詞回 指所受到的制約與特性,清楚的在篇章分析中顯現出來。

此書對於現代漢語中的回指情形分析的相當清楚,而且引用大量例子,讓讀 者容易了解。但並未提為何三種不同形式的回指各用不同的方式來說明,或許作 者想要突顯不同回指的特性,但這卻會造成因方法不一,而無從了解三種不同形 式回指的使用上的異同之處。

2.3.3 從語用探討篇章回指

徐余龍(2004)以 van Dijk(1980)篇章處理模式為研究架構,集中研究重 點在確認回指的過程中,有哪些語言提示手段或稱提示語能幫助人們理解回指。

研究方式除了使用理論假設,並結合實證分析,也就是說,運用假設指稱對象的 可及性與先行語的主題性為回指確認的理論模式。再透過語料分析,分析的語料 來源分兩個部份:一為從第一、二卷的《中國民間故事選》挑選出的18 篇民間 故事,另一部份取自香港理工大學翻譯研究中心所建立的漢語報刊語料庫。

除了透過篇章處理模式為研究架構,還以認知心理學和語言學作為篇章回指 確認的基礎。從認知心理學來看,話語間的回指似乎還能以說話者的肢體語言來 做臆測,但要能成功解讀筆者的指稱對象,就必須靠指示詞語與指稱對象在大腦 中所建立起的聯繫關係。另外,從一段連貫的篇章來看,會對同指關係產生影響 的有篇章、句法和語意結構。所以,提到篇章回指的功能時,認知心理學與語言 學就成為研究的根本。

(24)

在分析先行語的主題性與指稱對象的可及性的過程中,要先確認的是回指主 題的所指對象,也需要關切可定位主題和可推測主題與依賴的實體在篇章中的關 連性。而指稱對象提供了讀者語義關係的線索。在主題性與可及性的兩相輔助 下,讀者更能快速且正確的理解回指。

為了要確認篇章回指理論的理論假設,除了有語料,還必須將每一類回指在 篇章中的分佈精準的計算出來,驗證的方式採用Ariel(1990)的方法,主要確 認在篇章中回指語和先行語之間出現的其他指稱詞的數量,並考慮影響指稱對象 可及性的三項因素:間隔距離、一致性和競爭度。驗證的結果與當初所假設的大 抵相同。甚至經過語義和語用的交叉分析,仍然可使指稱語在篇章中獲得正確的 確認。

本書中為了讓理論更有依據,採用了民間故事作為語料。分析的過程很清 楚,研究者也有將結果進一步的說明。但研究主題範圍包含太廣,容易造成核心 問題不易聚焦。此外,應將性質相似的篇章編排在一起,例如,第六章『篇章中 的主題管理』,若緊接於第三章『語篇實體的主題性』,應當會比放在第五章『驗 證方法與數據庫建設』之後來的好。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也會較容易理解其各 階段作者所想表達的涵義。

2.4 小結

Givon(1983)從話語分析的角度切入,主要探討的是口語型態中的話題標 誌;陳平(1987)也使用話語分析來探討漢語的零形回指;徐赳赳(2003)研究 現代漢語中篇章回指的分布情形,並使用了三種不同方式來解釋回指現象;許余 龍(2004)以民間故事和報刊作為分析的語料,從中分析篇章回指的語用功能。

研究者希望藉由比較現代漢語和翻譯語篇中的敘述文,發現篇章回指在表現上的 異同。

(25)

第三章 現代漢語回指分析

3.1 前言

回指的分析從不同的研究角度切入,可以得到不同的結果。陳平選擇以言談 分析的角度進行研究,徐赳赳則是選擇以篇章語言學作為研究的工具,本研究採 用徐赳赳研究漢語的研究方式分析翻譯語篇。徐赳赳在《現代漢語篇章回指研究》

一書中,針對三種不同形式的回指,零形回指、代詞回指和名詞回指,使用不同 的研究方法進行詳盡的分析。雖然,使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可能無法看出不同回指 的共通特性,但藉由三種不同的方法卻可以看到零形回指、代詞回指和名詞回指 在篇章中的獨立特性。

徐赳赳對三種不同的回指形式提出的三種研究方式,分別是以多動詞句子作 為分析零形回指對象的語料,透過線性結構和層次結構討論代詞回指在篇章中的 分布情形以及在概念系統中的名詞回指現象。在多動詞的句子中,首要分析句內 零形回指的所指,與判斷句內零形回指對象的制約因素,在這之後,才能對零形 式的所指有較明確的判斷方式。代詞回指先是使用線性結構分析,主要運用 Givon(1983)的話題延續性來做為分析範圍,採用回數法來測量指稱距離;另 一方面,從層次結構來分析代詞回指,將重點放在代詞與名詞在篇章中的層次關 係與代詞單位的層次體現。在名詞回指的研究中,徐赳赳將名詞回指對象分了五 類,並從根節點、位置、分布與角色分等來分析名詞回指在篇章中的分布情形。

除此之外,徐赳赳還利用概念系統來看名詞回指在篇章中的使用情形與結構。

在徐赳赳的研究結果中,三種回指在篇章中的特性及限制可以明確地呈現出 來。從篇章的角度來分析回指,可能會有上下文的語篇制約,但多了變化回指形 式。本章對《現代漢語篇章回指研究》做深入的說明,所舉的例子也全出自此書,

章節分配如下:3.2 討論的是零形回指在現代漢語中,多動詞句子內部的零形回 指現象,進而分析零形回指對象的制約因素與零形式的所指判斷。3.3 針對第三

(26)

人稱單數代詞回指情形,藉由線性表現與層次表現的分析,挖掘出第三人稱代詞 在篇章中的特性。3.4 利用徐赳赳提出五種不同形式的名詞回指,透過這些不同 形式的名詞回指,加以分析在篇章中出現的位置,對篇章中的名詞回指使用概念 系統作說明。

3.2 零形回指

3.2.1 前言

在句子中,沒有使用實質形式的回指,稱為零形回指。陳平(1987

﹝1991:182﹞)舉了以下的例子:

(1) 唐明德i驚慌地往外跑,Øi撞到一個大漢j的身上,他i看清了那人j 的 眉眼,Øi認出那人j是誰。1

對於這個句子,陳平認為第二小句與第四小句的主語 Øi與第三小句的 他都是回指第一小句的中唐明德,而 Øi就是零形回指。徐赳赳以多動詞句子做 為分析零形回指的主要對象,多動詞句子指的是句子內部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動 詞,句子間沒有停頓的符號。此外,除了首要動詞(動詞 a)的施事者須以代詞 或名詞的面貌出現,其後所出現施事者須以零形回指(Ø)的身分出現。符合以 上幾點特色才足以列為多動詞句子。例如:

1 陳平使用 i 和 j 來表示句子中出現的人物,但本研究使用徐赳赳標記的模式,使用數字排列句 子中出現的人物順序,英文字母的排列是照著句子中出現的動詞順序,句中的零形回指則使用 Ø 來表示。

(27)

(2)大夫1只用a了幾十秒 Ø1做完b檢查就 Ø1c筆 Ø 開d處方,……

例(2)中大夫與 Ø1是同指,而該句中出現了用、做完、下和開等四個動詞,

但是在做完、下和開等動詞前的施事者皆以零形回指身分出現,徐赳赳就是以類 似這樣的句子:一個句子中具有兩個以上的動詞,才能做為分析零形回指的語料。

徐赳赳對於零形回指的研究有別於過去的零形回指研究,過去的漢語零形回 指研究著重於漢語句首零形的回指研究(Li 和 Thompson(1979)、陳平(1987)、

You(1996)和 Lee(2002))。但徐赳赳將重點放在現代漢語中多動詞句子內部的 零形回指現象,進而分析零形回指對象的制約因素與零形式的所指判斷。

3.2.2 研究動機與目的

漢語的零形回指研究在過去都是研究當零形回指出現在句首位置的情況,但 徐赳赳希望從多動詞句子中發現零形回指的分布情形。在多動詞句子中主要處理 的問題有兩個,一為零形回指指稱對象的指稱情況,以及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

如何理解和判斷文章中的零形回指對象。

徐赳赳對零形回指研究的語料是書面語的敘述文,主要取自 1989-1991 年《人 民日報》上的敘述文。此外,有些許篇章來自中國大陸各大報,如《北京日報》、

《光明日報》等,有些地方為求與英語做對比,還列出少許的英文句子,但徐赳 赳並未註明英文句子出自何處,因此無法得知英文句子的出處為何。

3.2.3 研究方法與步驟

徐赳赳共收集了 550 個多動詞句子,分析句內零形回指對象的所指時,所需 要處理的狀況可能是句首施事者和句內零形回指對象同指和句首施事者和句內

(28)

零形回指對象異指。當施事者和零形回指對象同指時,還可分為“單一人物"與

“複雜人物"兩種情形。單一人物2指的是整個句子僅出現一類人物,在這類型 的句子結構單純,讀者能較容易的判斷出零形回指對象的所指對象。例如:

(3)工人們1都在觀察著a和 Ø1等待著b

在例(3)中,工人們是這句話的主語,觀察著是這句的第一個動詞組,在 和後方的等待著,是第二個動詞組,但和與等待著之間少了具體形式的主語,使 用的就是零形回指,因為結構單純,所以讀者很容易判斷這個零形回指的所指對 象就是這句的主語—工人們。

複雜人物出現的位置介於動詞 a 和動詞 b 之間,這邊所討論的複雜人物是以 定語形式出現的人物和以介詞賓語形式出現的人物。例如:

(4)a. 姚部長1湊到a2的跟前 Ø1b:……

  b. 醫生1定期上門a為她2 Ø1檢查b Ø1治病c……  

例(4a)中,我是以定語的方式呈現,而姚部長和我呈現異指關係。但(4b)

中,她是在介詞為後方出現,醫生和她也是異指的關係。

在句首施事者和句內零形回指對象會導致異指的情況,可能是句子中的“施 事者增加"或“施事者轉換"所形成的。例如:

2單一人物指的可能是一個人,也可能是一群人,考慮的不是人物的單複數,而是對象相同就可 算是單一人物。

(29)

(5) (周仕學1)率領a美國旅行團 50 餘人2 Ø1+2來到b天壇公園。

例(5)是施事者增加的情況。動詞 a 後引進新的人物美國旅行團 50 餘人,

由新的人物和原來動詞 a 的施事者(周仕學)一起擔任動詞 b 的零形回指對象 Ø1+2。施事者轉換雖然同樣也是在動詞 a 後引進新的人物,但是新的人物會與動 詞 b 前的零形回指對象同指,也就是說,動詞 b 前的零形回指對象會與句首施事 者異指。

為了要判斷句內零形回指對象,「控制理論」的確能夠提供某些方法來認定 多動詞句子的零形回指對象,而徐赳赳所採用的是「指稱距離」(referential distance)和「詞彙意義」,藉這兩個面向來探討施事者和零形回指對象的制約因 素。指稱距離指的是運用 Huang(1984)提出的「一般控制規律」(Generalized Control Rule, GCR),藉由此規律,零形回指會視最接近它的名詞性成分作為自己的先行 詞。例如:

(6) They told me that Mary expected that John would promise[eto come].

  他們告訴我瑪麗期望約翰會答應來。

在例(6)中,句中的主語是 they,句子還包含了兩個子句,兩個子句的 主語分別是 Mary 和 John,在 John 引領的子句中,to come 前出現了零形回指,

根據「一般控制規律」便可找出 to come 的零形回指的對象是 John。

另一種制約因素來自詞彙意義,主要指的是動詞 a 的詞彙意義。透過分析 動詞 a 的意義與特性,判斷該動詞是否為控制動詞3。句子內的動詞 a 屬於主語控

3 漢語的控制動詞包括(1)補語子句的大代號主語受母句主語控制的「主語控制動詞」

(30)

制動詞時,零形回指對象跟句首主語同指;當句子內的動詞 a 為賓語控制動詞 時,零形回指對象反而跟動詞 a 的賓語同指。例如:

(7)a. John promised Bill﹝PRO to feed himself﹞.

  約翰答應比爾自己進食。

b. John persuaded Bill ﹝PRO to feed himself﹞.

  約翰說服比爾自己進食。

例(7a)是主語控制的句子,所以句中的 PRO 指的就是句首施事者 John,

但例(7b)是賓語控制動詞,因此句中的零形回指對象與動詞賓語 Bill 同指。

當零形回指的所指不能藉由「一般控制規律」判斷時,就必須尋找其他方式。

實際上,因為零形回指出現的位置在句子內部,加上徐赳赳所選用的語料都是出 現在報紙上的敘述文,所以篇章和語用也會左右零形回指所指的判別因素。這讓 徐赳赳提出判別所指的方式時,也將語境和語用列入考慮的範圍內。「語境」

(linguistic context)指的是篇章中的上下文。少了語境的輔佐,某些零形回指對 象的所指是無法判別的,或是在判別上會有困難。讀者在有語境的情況下,可以 有充足的證據來幫忙判別零形回指的所指。

除了語境,徐赳赳在語用因素上提供了兩種方式:語音形式與世界知識來輔 助零形回指所指的判定。徐赳赳提到胡裕樹(1983)使用語音停頓,進行區分「主 謂詞組作賓語」和「兼語式」。例如:4

(subject-control verb),此類型的動詞又可分為三小類:(a)以主語為義務來源的義務類情態動 詞,如‘喜歡、想(要)’等,(b)「動貌動詞」(aspectual verb),如‘開始、繼續’等,(c)‘設法、

準備、拒絕等。(2)補語子句的大代號受母語賓語控制的「賓語控制動詞」(object-control verb),

此類動詞也可分為三類:(a)使役動詞,如‘要(求)’、‘強迫’等,(b)表示推舉的動詞,如‘選 舉’、‘派’等,(c)表示認定的動詞,如‘認’等。(湯廷池,2002)

4 ----表示語音停頓處。

(31)

(8)a. 我希望----大家來。

b. 我請大家----來。

例(8a)屬於主謂詞組作賓語,而例(8b)是兼語式。在例(8b)中,來前 面應有個零形回指。

徐赳赳利用黃衍(1991)所舉的例子來說明以世界知識來輔助零形回指所指 的判定,他的例子是:

(9)a. 病人說服醫生﹝Ø 明天給他開刀﹞。

b. 醫生說服病人﹝Ø 明天給他開刀﹞。

在例(9a)的情況下,閱讀者會將回指對象看作與醫生同指。而閱讀者看例

(9b)時,自然也會將零形回指對象和醫生做同指的聯想。雖然兩句的主語和賓 語做交換,但閱讀者會運用人類的基本知識加以辨別零形回指的所指。

3.2.4 研究結果

前面提到,零形回指的出現情況可能有施事者和句內零形回指同指與異指的 兩種情形。施事者和句內零形回指對象同指的情況下,複雜人物以定語出現的人 物這類型句子有 19 句,占整體的 3%,這當中句首施事者與定語形式出現的人 大多異指。另外,以介詞賓語形式出現的人物,也幾乎都是異指的情況,徐赳赳 分別觀察了『為、把、給、向』四個介詞,而語料中有介詞賓語形式出現的人物 句子有 24 句,占全部多動詞句子的 4%,而所有使用介詞賓語形式出現的句子 中,僅有在『為』句的介詞賓語和零形回指呈現同指的情況,其餘的都與零形回

(32)

指是異指的關係。而施事者和句內零形回指對象異指的情況下,要能符合施事者 增加的條件,通常會與動詞 a 的語意有所關係,動詞本身的語意要能引導出新的 人物的,新的施事者才容易配合出現。此外,若是動詞 b 後又有新的人物,很有 可能會造成動詞 c 之後的零形對象又有新的變化。5例如:

(10) (小高1)陪a2Ø1+2b Ø1+2c他的一個親戚3 Ø3幫忙d

在例(10)中,動詞 c 去後還出現了新的人物親戚,因此動詞 d 幫忙前的零 形回指已產生了改變。

根據統計結果,零形回指對象有 561 個,在施事者和零形回指對象的制約因 素中,符合「一般控制規律」的有 518 個,佔了全部的 91.7%。而一般控制規律 之所以行得通,徐赳赳認為人類大腦的短期記憶特色可以解釋零形回指的使用方 式。但是,當判別零形回指對象的所指對象時,限制條件越清楚,指稱距離可能 越不受一般控制規律限制,而零形回指和所指之間又會產生了另一種判別關係。

例如:

(11) (張國基1)在第三次僑代會上接替a庄希泉 Ø1擔任b全國僑聯主席。

在例(11)中,雖然離 Ø1最近的是庄希泉,但事實上零形回指對象應是張 國基,這就與「一般控制規律」相違背,因此,徐赳赳認為在判斷零形回指對象 的所指對象時,指稱距離的確是一個重要因素卻不是唯一的因素。而詞彙意義要 做為零形回指對象的制約因素時,就單小句來看,零形回指對象是很清楚的。但 從篇章的角度來分析,動詞的屬性並不見得足以控制零形回指對象。

5 徐赳赳在書中並未說明當句首施事者與句內零形回指異指時,施事者增加和施事者轉換在他的 語料中各有多少例子。

(33)

另外,在零形式的所指判斷上,語境提供的協助不僅只有判斷句內零形回指 對象的所指。當句首施事者沒有出現時,勢必也會影響到句中零形回指對象的所 指判斷,此時也能藉由上下文將空缺的句首施事者給補上。除此之外,有的零形 回指在小句內找不到適切的先行詞,或是句子內部具有可能造成歧義現象的先行 詞,也是可經由語境,才能為零形回指找到正確的所指對象。至於使用語音的形 式來判斷零形回指的所指時,胡裕樹的觀點的確可以解決在書面語中,辨別是否 有零形回指對象的問題。而在語用因素裡的世界知識,最大的關鍵在於人們已經 有了先備知識,若是少了先備知識,就無法辨別零形回指的對象了。

3.3 代詞回指

3.3.1 前言

代詞回指在篇章中出現時,意味著作者使用代名詞來指涉前文已提過或下文 會提及的名詞。例如:

(12)但是,當血與火的戰斗在考驗著每一個人時,他1卻帶頭把子女送上 了老山前線。部隊出發的那天,老余1給孩子整理好行裝,撫摸著他 的頭,噙著淚花說:“孩子,給爸和媽爭口氣,給家鄉父老爭口氣!"

在他帶動下,全縣圓滿完成了當年的徵兵工作。6 (《人民日報》1988 年 12 月 16 日)

6 本節中劃線之詞表示句中使用名詞表現的主要人物。

(34)

例(12)句中先出現的是他,之後出現老余,這裡的他就屬於代詞回指。零 形回指與代詞回指的形式,都是為了要符合語言交談時的經濟原則。但是,在書 面語中,零形回指的表現較不受人稱影響,不管是第一人稱還是第三人稱,體現 時的自由度都較高。反觀代詞回指,篇章中的第一人稱與第二人稱都幾乎是出自 對話裡,所以讀者在判別第一或第二人稱時,面對的複雜度也較小。而第三人稱 除了能表現在對話中,在陳述的過程,第三人稱的回指也會隨著人物的增加而影 響代詞回指的複雜度。因此,徐赳赳在代詞回指的研究上,針對的是第三人稱單 數,希望藉由線性表現與層次表現的分析,挖掘出第三人稱代詞在篇章中的特 性,並從研究結果中分析第三人稱代詞篇章中出現的制約因素。

3.3.2 研究動機與目的

過去Li 和 Thompson(1979)對漢語做了零形回指和第三人稱的回指現象等 研究,以語用作為基礎,並搭配語義和結構因素,以便理解漢語篇章中使用第三 人稱的代詞回指情形。既然在篇章中第三人稱代詞回指理解的複雜度高於第一與 第二人稱,因此,徐赳赳針對了第三人稱代詞做細部分析。研究的語料來自 1986-1988 年報紙上的敘述文,共有 85 篇。分析時,以小句做為計算的單位,有 關泛指的人稱代詞「他」在此不做任何討論。

3.3.3 研究方法與步驟

研究第三人稱代詞回指時,徐赳赳分別透過「線性結構分析」與「層次結構 分析」。在線性結構分析中,從探討『他』7的格位分佈開始,到『他』和名詞之 間的語序列,最後是代詞『他』和話題的延續性。而在層次結構分析中,先從『他』

7 在此使用『』的記號標示代詞,與「」的專有名詞記號做區分。

(35)

與名詞在篇章中的層次看起,接著分析一個代詞單位中代詞『他』的分布情形以 及一個代詞單位內的層次體現,之後才從篇章中看代詞單位的循環。

3.3.3.1 線性結構分析

『他』隨著人物在篇章中的發展,依據線性的次序觀察其變化,這種結構就 屬於線性結構。首先從『他』的格分布來看,就句法的角度看,『他』能在句子 中擔任主語、定語和賓語的角色。在篇章裡,『他』在不同格的出現頻率上應該 是不同的。照理說,使用人稱代詞的情況是在名詞之後,例如:

(13)春節前夕,(被譽為 “流浪歌星" 的台灣歌手)潘安邦趕到北京,Ø 參加中央電視台主辦的春節聯歡晚會。在緊張的排練之餘,我採訪了 他。

在例(13)中,先用名詞的方式帶出潘安邦,之後使用了 Ø 與代詞他。不過,

除了這種情形,也有可能會有「前指」(cataphoric reference)的狀況。篇章中若 出現前指,讀者最先閱讀到的會是代詞之後才會是名詞。例如:

(14)他‧

倒下了。不是倒在他‧

眷戀的祖國,而是倒在異國的土地上。一年前的 11 月 22 日下午,南斯拉夫首都貝爾格萊德陰雨霏霏。中國駐南

斯拉夫大使政務參贊李文祥正式利用這各星期天趕寫年終總結。

在例(14)中,讀者不難將首小句與第二小句出現的『他』與第二段才出現 的李文祥做連結,這種表達方式往往可以吸引讀者往下文看。

(36)

從句子內部的格位分布看到篇章的出現情形,針對的其實就是代詞『他』在 話題的延續性上的強弱。Givon(1983)對話題延續性分了三個類型,分別為「主 題延續性」(thematic continuity)、「行為延續性」(action continuity)和「話題/參與 者延續性」(topic/participant continuity)。徐赳赳使用話題/參與者延續性來檢測『他』

的回指情形,並以「回數法」(look-back)來測量指稱距離。使用回數法時,必 須先計算出段落內部兩個『他』之間或名詞和『他』之間相隔的句子數,將此數 稱為「值」(value),而將『他』的數量稱為「實例」(token)。值的總數除以實 例的總數後可得一個平均值,這個平均值能反映出話題/參與者延續性的強弱。

值越大,延續性越弱;值越小,延續性卻越強。例如:

(15)翰伯同志是 1988 年 8 月凌晨去世的。臨終前一天 25 日上午,他1還 去三聯書店參加《讀書》雜誌社每月一次的服務日活動,和編輯們謀 辦刊物的事,和著譯者們談選題編書的事。誰也沒想到,這次會見竟 是他2 和出版界和讀書界同志們和朋友們的最後一晤,此回一別竟永 訣。9 月 8 日向他3遺體告別時,人們在頻頻呼喚他4,他5已不在聲 息了。

在例(15)中,他1與翰伯同志同指,兩者之間相隔一個小句,所值為 1;

2和他1之間隔了 5 個小句,值為 5;他3的值為 2,他4和他5的值各為 1,整 個小段的代詞「他」有 5 個,值是 10,所以平均值為 28。以同樣的方式對於名 詞回指和零形回指做計算,比較三種不同形式的回指表現在話題/參與者延續性 上的強弱。

8 此處研究者有不同看法,研究者認為他1與翰伯同志之間的值為 2,他2和他1之間隔了 4 個小 句,值為 4。整個小段的值應為 12,所以平均值為 2.4。

(37)

3.3.3.2 層次結構分析

從層次結構中看代詞回指,主要基於篇章中,代詞『他』和名詞不屬於同一 層次的假設。徐赳赳使用樹狀圖來表示,如圖 3-1:

                  Noun

          Pro. 1 Pro. 2 Pro. 3 (圖 3-1)名詞代詞所處的層次

徐赳赳從三個面向來證實這個假設:

(1)名詞的出現使閱讀者建立該名詞所代表的人物形象具體化,當代詞『他』

出現時,閱讀者容易對腦中已建立的人物形象進行連結。因此,名詞的層 次應高於代詞。

(2)篇章中,延續性越強,名詞與代詞『他』的控制範圍越小;延續性越 弱,名詞與代詞『他』的控制範圍越大。

(3)只要佔據了主題段與主題句的位置,不管是名詞或代詞『他』,層次自 然就提高了一層。篇章中的主題段是將主要敘述人物第一次引進的地方,

一般來說,主題段位在篇章中的第一段或第二段,通常也是整各篇章中的 論述中心。換句話說,若是由『他』佔據了主題句,整個段落將受到『他』

的控制。

接著,再從代詞單位中看『他』的分布情況。所謂的代詞單位是指從某個名 詞出現後,到下次名詞回指出現時,加上這過程中出現的『他』,表示的就是一

(38)

個代詞單位。其中,一個代詞單位裡至少要有一個『他』。例如:

(16)“出力不討好"這句俗話正可用在顧威身上。他1明知當演員比當導 演容易,可他2還是非改行當導演(原文如此)。許多人勸他3別自討 苦吃,但他4終於還是半路出了“家"。48 歲的顧威是學表演的,……

在例(16)的句子中,從顧威開始的代詞單位,中間出現了 4 個『他』。整 個代詞單位的範圍可小可大,小至一個句子,大至可能跨越兩個段落。在徐赳赳 所收集的語料中,有篇文章全文共 22 個段落,只出現一次名詞,其餘的地方都 使用代詞回指,一共出現了 27 個同指『他』。徐赳赳用這樣的代詞單位對蒐集來 的 85 篇語料進行統計,總計有 358 個代詞單位。

儘管在同一個段落中的同一個代詞單位,仍然也有可能可以在劃分成不同層 次。將一個代詞單位看作是一個小故事,根據語義,再細分成數個情節,自然的 就會形成不同的層次了。而在整個篇章中,因為代詞單位的範圍不一定。為了要 觀察代詞單位在篇章中循環關係,徐赳赳從觀察段落與代詞單位之間的關係開始 看起。主要透過蒐集來的 257 個實例中,計算出代詞單位的數量分布。除此之外,

徐赳赳預測,以同樣的模式觀察「零形式單位」應該會有不同結果,零形式單位 的循環應該是會在段落內部,很少會有超段落的情況。

3.3.4 研究結果

從線性結構來看代詞『他』的分布,徐赳赳收集的 1273 個有『他』出現的 句子,結果顯示『他』在句子中充當主語的成分共有 787 個實例,佔了全部的 61.82%。徐赳赳推測,在敘述文中,人物往往是論述的重點,而主語又是句子中

(39)

的主題。如此一來,在主語、賓語和定語這三種格位中,代詞出現在主語的格位 情況是最多的。另外,有些動詞屬於非及物動詞,此類型的動詞不帶賓語,所以 賓語出現的情況又會比定語來的少。

徐赳赳利用話題/參與者延續性分別看代詞『他』、名詞與零形式的延續性,

結果顯示零形式的延續性最強,名詞的延續性最弱。從零形式、代詞與名詞的形 式來看,零形式完全沒有實質的表現形式,而代詞與名詞的性質相近。徐赳赳假 設人們在閱讀的過程中,習慣將相似的事物聯想在一起,因此,就算將代詞與名 詞之間的指稱距離拉長了,人們還是可以將同指的代詞與名詞在大腦中聯繫起 來。所以在線性結構中,零形式的延續性最強,代詞次之,而名詞最弱。

從層次結構中看代詞與名詞的分布時,根據徐赳赳的統計,主題段中使用名 詞表示第一次出現的人物占 90%;主題句中使用名詞表示第一次出現的人物占 71%。根據這樣的結果,徐赳赳認為,層次結構分布趨向如圖 3-2:

Text

N1 N2

Pro1 Pro2 Pro3 Pro4        (圖 3-2) 名詞代詞層次分佈

  徐赳赳在這方面所收集的語料有 143 個段落,甚至有高達 120 個段落,全段 內沒有同指的名詞,只有代詞 “他"的出現。所以從數據看來,一旦代詞在段 落中佔據了主題句,整個段落就會受到代詞“他"的控制。而在徐赳赳所選的語

(40)

料中,代詞單位中的實例分布如下:

現代漢語代詞單位中的實例分布

116 79

50

32

17 17 12 9 10 3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一個 二個 三個 四個 五個 六個 七個 八個 九個 十個

單位(個)

(圖 3-3)現代漢語代詞單位中的實例分布

圖中顯示,在代詞單位中有一個代詞的有 116 實例,代詞單位中有兩個代詞 的也有 79 個,在徐赳赳的語料中,甚至可以接受一個代詞單位中含有 10 個代詞。

Li 和 Thompson(1979)對漢語第三人稱的研究證實了代詞『他』在使用上 的多樣性,但在篇章中,徐赳赳仍舊認為『他』的分布是受到幾項因素的制約。

於是,徐赳赳從『人物』、『情節』、『時間』、『連詞』及『結構』著手進行討論。

1. 人物制約

篇章中出現了人物,才有可能進一步出現代詞回指。篇章中的人物若單一,

就算代詞回指出現頻率很高,仍然不容易造成閱讀者的混淆。但若篇章中的 人物有兩個以上,人物出現的情況交錯複雜,使用代詞回指,就容易造成理

(41)

解上的困難,在這種情形下,大多使用名詞進行回指。例如:

(17)朱韶如是江西省分宜縣楊橋煤礦開拓區工人聶根林的愛人,家中有 6 口人,全靠老聶一人的工資維持生活。去年三月,朱韶如 3 歲的小兒 子被火燒傷,住月花費上千元,仍留下破相,連進時都困難。今年 4 月,朱韶如夫婦正苦於無錢送小兒子到上海整容時,(13 歲的)老二 又不幸被汽車剮傷住進醫院。這使(本來經濟上就十分拮据的)朱韶     如一家陷入了困境。

(《中國婦女報》1989 年 10 月 6 日)

在例(17)中出現的人物共有四人,但這四人在此小段出現的情況交錯複雜,

所以沒有以代詞作為回指的方式,而採用了名詞回指,為的就是讓整體的指稱清 楚明確。

2. 情節制約

故事從開始、進行到結束這整個過程也都會左右代詞與名詞的出現情況,一 般來說,在下面幾種狀況中,通常會出現代詞或名詞回指的情形:

(1) 某人物引進篇章後,之後有關敘述這個人物的情節裡,情節的起頭都偏 向使用人物的名詞或代詞。

(2) 在一個故事中,某人在第一個情節中出現,第二個情節出現了第二個人,

之後的第三個情節又回過頭討論第一個情節中的人,這時,第三個情節 中的人物就傾向於運用代詞或名詞。

(3) 敘述文體的篇章裡,某個人物說完話後,在後面的情節中若再次提到這 位說話者,作者也趨向使用代詞或名詞來代表這位說完話的人物。

3. 時間制約

(42)

篇章中用來對一個事件時間上的限定表示的詞可分為兩類,時間點與時段。

例如:

(18)a. 他固定每天下午五點下班。

b. 他工作時間從早上九點到下午五點。

例(18a)的下午五點屬於時間點,而例(18b)的早上九點到下午五點屬於 時間段。不管哪一類,通常在時間詞之後所接的小句,表示新的事件,所以會以 代詞或名詞作為主語。如果以表示時間的詞組結構形式來區分,又可分為名詞性 的詞和具有動詞的小句。例如:

(19)伍禪同志 1904 年 8 月 31 日出生於廣東省海豐縣。1929 年他1赴日本 留學,1931 年 九一八事件後回國,創辦刊物,宣傳抗日。抗日戰爭 爆發後,他2前往沙撈越,……

(《人民日報》1988 年 12 月 25 日)

在例(19)的句子中,1929 年屬於名詞性的詞;抗日戰爭爆發後屬於有動 詞的小句。

徐赳赳收集了 373 個具有名詞性的時間詞的小句,從中發現在時間詞(短語)

後出現的小句,其主語使用代詞的比例高達 54.42%。而時間詞後出現語音停頓 在代詞當主語的情形中佔了 86.70%,而零形式當主語的狀況卻只有 21.59%,徐 赳赳推論,主語是代詞時,時間詞修飾了整個句子,形成狀語的概念,藉由停頓 可有所區隔;而零形式當主語時,小句間的聯繫較為緊密,因此偏向不使用逗號 做停頓的效果。另外,在使用有動詞的小句當做時間詞時,句子中的主從句主語

(43)

關係是徐赳赳所想探討的,特別是在主從句的主語是同一個參與者時,摘錄的 17 個例子中,以從句使用零形式,主句使用代詞做主語的情況最多。

4. 連詞制約

連詞也會影響到後方緊接著出現的小句主語類型。徐赳赳選出使用頻率較高 的 6 個連詞:但是、可是、然而、於是、不過和因為,共 78 句。在所有連詞後 方的小句,以代詞作為主語的共有 50 句。可見運用連詞時,人們傾向使用代詞 作為小句中的主語。

5. 結構制約

有時作者為了達到特別的修辭效果會在文章結構中做變化,會在文章中重複 使用代詞來強化想要傳授的概念。例如:

(20)他‧

自 1982 年入廠以來,6 年時間完成了 13 年的工作量,多創產值 63 萬多元。按小時計算,他已跨入了 1995 年。6 年來他節約工具、鋼材、

卡具價值 5.5 萬元:

他‧

曾 6 次在工廠的勞動競賽中立功,連續 6 年評為廠先進生產者,今 年上半年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他‧

最近被工廠提前授予 1988 年廠先進生產者標兵稱號,場黨政工青組 組織聯合做出向他學習的決定;

他‧

以頑強的誠實的勞動證明自己的存在和價值。

(《人民日報》1988 年 12 月 21 日)

在例(20)中,整各段落還可以再細分成幾個小段落,這些小段落的第一句 主語都使用『他』。閱讀者在閱讀時,很容易了解作者想要強調的重點。

(44)

3.4 名詞回指

3.4.1 前言

名詞回指在句子或篇章中的表現方式有很多,對於指涉的對象,有可能會以 同義詞或局部同形的表達詞等多種方式來取代原先的先行詞。徐赳赳根據廖秋忠

(1986[1992:45]對指同的分類,以名詞回指對象分成五大類:『同形』、『部 分同形』、『同義』、『上義/下義』和『比喻』。

同形:名詞回指對象和先行詞在形式上完全一樣,先行詞使用什麼字,名詞 回指對象也是使用哪幾個字。例如:

(21)(兩年前因氣喘病在泰國突然猝死的名歌星)鄧麗君,身後留下複雜 的債務問題。鄧麗君身前在香港赤柱買下的一棟 3 層豪宅正在求 售,……

例(21)句中,首句的先行詞是鄧麗君,接下來再次出現的名詞回指就是同 形的鄧麗君。

部分同形:名詞回指對象和先行詞在形式上部份雷同,名詞回指對象有一個 或數個字與先行詞一樣,但並不是與先行詞一模一樣,此外,也有可能是將先行 詞增加字成為新的名詞回指對象。例如:

(22)近來,不少文學名著改編的電視劇屢遭評論界發難,常常慘遭滑鐵盧,

在此番背景下,20 集電視劇《青春之歌》在籌拍階段,業內人士對籌 劃人員發出警告:……圈內圈外如此關注《青》劇,其焦點無非是《青》

(45)

劇會否在步名著改編失敗的後塵。

例(22)中第一次出現的名詞《青春之歌》是先行詞,接下來出現的名詞回 指用《青》,就是採用部分同形。

同義:先行詞與名詞回指形式不同,但意義相同,所以閱讀者仍瞭解該名詞 回指取代的是前面出現的先行詞。例如:

(23)隨後一段時間裡,徐銀鳳用農藥 “殺死"自己親生兒子的事,成了 人們街談巷議的話題…… “(這)婆娘真夠歹毒的,怎忍心殺死自 己的親兒子?"

例(23)中,先行詞為徐銀鳳,在那之後,該人物再次出現時,使用婆娘作 為取代先行詞的同義名詞回指。

上下義:名詞回指若使用上下義的狀況,則該名詞回指與先行詞不僅先行詞 形式上有所不同,其語意上還有範圍大小之分。例如:

(24)印度野生動物種類繁多,在印度各個邦的林區裡,繁衍生息的有孟加 拉虎、亞洲獅、大象、犀牛、豹子和其他珍稀動物。

例(24)中的孟加拉虎、亞洲獅、大象、犀牛、豹子和其他珍稀動物相對於 印度野生動物就是下義與上義的關係。大多數的情況都是先行詞做上義用,但偶 爾也會有先行詞做下義的狀況。

(46)

比喻:名詞回指對象將先行詞明喻、暗喻或轉喻。例如;

(25)田宗慶和朱本美成了情人之後,便開始聯手撈錢。(這對)“天堂鳥"

可以說是各顯神通,比翼齊飛,配合默契。

例(25)的田宗慶和朱本美是該句的先行詞,而天堂鳥就是比喻先行詞得來 的名詞回指。

從徐赳赳收集的 300 篇敘述文中,以同形的名詞回指出現的比例最高,佔整 體的 52.74%,而以比喻形式出現的名詞回指對象只有 18 個,占 0.72%。同形的 名詞回指出現比例高的原因可能在於不容易產生歧義現象,讀者在閱讀上可以很 迅速的瞭解名詞回指對象的先行詞,雖然透過比喻形式出現的名詞回指比例較 低,這可能跟作者使用上的困難度與讀者閱讀上的辨別度有關,但事實上,使用 比喻形式的名詞回指可以為文章本身增添精采。

篇章內部經由不同型式的名詞回指,可讓文字表現更為精彩,介紹了五種名 詞回指對象後,在篇章中仍必須藉由一些制約因素來控制名詞回指出現的情況。

(1)形式制約:若作者使用同形或部分同形的名詞回指,對於讀者要找回 先行詞是相當容易的。

(2)中心詞語義的制約:先行詞與名詞回指對象之間如有語義上的連結,

將回指對象找回先行詞也會較於方便。徐赳赳引用 Duffy 和 Rayner(1990)做的 例子,若是在先行詞是 robin(知更鳥),名詞回指對象是 bird(鳥)的情況下,

受試者很很快就能找到先行詞。但如果先行詞是 goose(鵝),名詞回指對象是 bird(鳥),則受事者需要花較長的時間才能找到先行詞。Duffy 和 Rayner 認為雖 然鵝也是鳥類,但西方人對鳥的典型概念就是知更鳥,所以在先行詞與名詞回指 對象的關係若是越緊密,對於閱讀者判斷先行詞也是越有利。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一、重視身心障礙者福利及人權,已是當前全球的普世價值觀,各國政府無不將之視為施

影片: 20210601 公視手語新聞 - YouTube.

畫分語言範疇(language categories),分析學者由於對語言的研究,發現

48   《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374 號,第 12 冊,第 459 頁下欄第 3 行至第 460 頁上 欄第 13

在撰寫網頁應用程式 HTML 的語法當中,以下何者錯誤?(A)<a>是用來製作超連結的標記(Tag) (B)HREF 是一個在<a>與</a>中指定其他

• To introduce the Learning Progression Framework (LPF) as a reference tool for designing a school- based writing programme to facilitate progressive development

Associate Professor of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and Center of Teacher Education at National Central

同等級指 曾擔任手 語翻譯員 命題委員 暨評審委 員者或取 得手語翻 譯技術士 監評資格 人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