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 一 一 一)劉三妹 劉三妹 劉三妹 劉三妹

在文檔中 客家山歌之節奏研究 (頁 47-50)

劉三妹是位女性,是大家公認的歌仙,關於她的傳說有下列版本。

1111、、、屈大均、屈大均屈大均《屈大均《《廣東新語《廣東新語廣東新語》廣東新語》》卷八》卷八卷八〈卷八〈〈女語〈女語女語女語‧‧‧‧劉三妹劉三妹劉三妹劉三妹〉〉〉〉 在這本書記載兩廣地區歌仙「劉三妹」:

新興女子有劉三妹者,相傳為始造歌之人。唐中宗年間,年十二,淹通經 史,善為歌。千里內聞歌名而來者,或一日,或二三日,卒不能詶和而去。

58參見陳運棟:〈從歷史角度談客家民謠的九腔十八調〉,頁 10-11。

59李壽粦:〈論客家山歌的起源〉,《歷史月刊》第 244 期(2008 年 5 月),頁 83。

三妹解音律,遊戲得道。嘗往來兩粵溪峝間,諸蠻種類最繁,所過之處,

咸解其語言。遇某種人,即依某種聲音作歌。與之倡和,某種人奉之為式 。嘗與白鶴鄉一少年登山而歌,粵民及傜、僮諸種人圍而觀之,男女數十 百層,咸以為仙。七日夜歌聲不絕,俱化為石。士人因祀之於陽春錦石巖。

巖高三十丈許。林木叢蔚,老樟千章蔽其半,巖口有石磴,苔花繡蝕若鳥 跡書。一石狀如曲几,可容臥一人,黑潤有光,三妹之遺跡也。月夕輒聞 笙鶴之音。歲豐熟,則彷彿有人登巖頂而歌。三妹今稱歌仙,凡作歌者,

毋論齊民與狼、傜、僮人、山子等類,歌成,必先供一本祝者藏之,求歌 者就而錄焉。不得攜出,漸積遂至數篋。兵後,今蕩然矣。60

從這個故事,可知唐中宗時就有劉三妹其人,歌曲是由她創造的。她能依 照聲音創作曲調,後來變成石頭仍然受人祭拜,後人尊她為歌仙。

2222、、、梅縣傳說、梅縣傳說梅縣傳說 梅縣傳說

相傳在唐代,在梅縣的松口地方,有個著名歌手,叫劉三妹,聰明伶俐,

擅於隨口編歌,又有一副天生的好歌喉,每當勞動餘暇,三妹總要邀集男 女歌手唱和對答,她的歌名傳遍了閩粵贛邊,各地歌手都來找劉三妹對 歌,絡繹不絕。有一天,劉三妹同一群女伴正在梅江河邊洗衣服,看見從 上游漂來一只船。船上站著一個秀才,還未靠岸,秀才就對河邊洗衣服的 婦女「喂」了一聲,問道:「各位大姐,請問劉三妹住哪裡?」三妹一聽,

搶先反問:「先生,你找劉三妹做什麼?」秀才答道:「找她對歌,我就不 信對不贏她!」三妹又問:「那你有多少山歌,敢同她對駁?」秀才手指 船艙唱道:「講唱山歌我就多,船上載來七八籮,拿出一籮同你唱,唱到

60(清)屈大均:《廣東新語》卷十二〈詩語‧粵歌〉,收錄於《筆記小說大觀》,頁 261。

明年割番禾。」三妹一聽,暗自好笑,隨口唱出:「河唇洗衫劉三妹,借 問先生哪裡來?自古山歌從口出,哪有山歌船載來?」「從」與「松」客 家話同音,三妹借諧音雙關嘲諷秀才,秀才翻了半天歌書,也答不上半句,

自知不是三妹對手,只好掉轉船頭。自此,三妹的名聲,也傳遍了客家各 地。61

這個傳說留下令人印象深刻的「自古山歌從口出,哪有山歌船載來?」這兩 句膾炙人口的山歌,說明客家山歌注重歌詞的靈活與即興。其次與《廣東新語》

等其他地區的劉三妹傳說比較,會讓人覺得梅州地區的劉三妹的形象沒有過度神 化,比較貼切人民生活。

3、

、、、鍾敬文的說法鍾敬文的說法鍾敬文的說法鍾敬文的說法

鍾敬文先生認為,劉三姐(妹)是嶺南一帶歌圩風俗的女兒,而不是唱歌風俗 的始祖。歌圩風俗歷史悠久,在其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必將產生許多傑出的民間詩 人、歌手,彼等之詩才、歌藝及種種逸事,廣受群眾注意,因而在民間流傳。62 有關劉三妹的傳說,鍾敬文先生曾做一表,呈現於下。

表一63劉三妹資料整理

分類

編號

書名或篇名

作者

三妹籍貫 三妹時代 敵手姓名籍貫 賽歌地點 供祀地點

61梅縣地區民間文藝研究會、梅縣地區群眾藝術館:《粵東客家山歌》,1981 年 5 月內部資料版,

頁 235-236。轉引劉曉春、王維娜、揭英麗著:《客家山歌的當代傳播與影響》,頁 7。

62劉曉春、王維娜、揭英麗著:《客家山歌的當代傳播與影響》,頁 8。

63編號一至五是參考鍾敬文:《民間文藝叢話》,頁 95。編號六轉引自朱自清《中國歌謠》,頁 26-27。

編號七是口天著,謝樹新主編:〈客家山歌瑣談〉《客家歌謠專輯第一集》(苗栗:中原苗友雜誌 社),頁 4。

《廣東新語》

在文檔中 客家山歌之節奏研究 (頁 4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