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華民國圖書館協會(2008)。2008 世界書香日「閱讀宣言簽署」活動實施 計畫。取自

http://www.lib.ntnu.edu.tw/exhibition/bookday.htm

王美宜(2000) 。心智圖法教學運用於國中九年級原住民學生閱讀理解能力 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2OjNpE 王英君(2000)。國小閱讀障礙學生閱讀理解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王開府(2008)。心智圖與概念模組在語文閱讀與寫作思考教學之運用,國 文學報,43,263-296。

王開府,潘麗珠,鄭圓鈴,吳惠花,黃惠美,陳俐伶,施教麟,王秀梗,

鄭潔慧(2008)。 國語文心智圖教學指引。台北:教育部。

安富海(2010)。課堂:作為學習共同體的內涵及特點(碩士論文)。取自 http://www.hi138.com/jiaoyuxue/jiaoyulilun/201007/234975.asp 佐藤學(2010)。學校的挑戰:創建學習共同體(鐘啟泉譯)。上海:華東。

(原著出版於 2006)

佐藤學(2012)。學習的革命:從教室出發的改革(黃郁倫、鐘啟泉譯)。台 北:天下雜誌。(原著出版於 2006)

佐藤學(2013)。學習共同體:構想與實踐(黃郁倫譯)。台北:天下雜誌。 (原 著出版於 2012)

何碧茹(2009)。心智圖法對國中輕度智能障礙學生閱讀理解之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何琦瑜、林玉珮、張瀞文(2008)。國中生學習大調查:年級愈高,學習動

126

機愈低落。親子天下,3,155-160。

何琦瑜(2009 年 12 月 3 日)。學生閱讀習慣男不如女。親子天下。取自 http://www.cna.com.tw/ShowNews/Detail.aspx?pNewsID=200912030 余民寧 (1997)。有意義的學習—概念構圖之研究。台北:商鼎。

吳清山(2002)。知識經濟與教育發展。初等教育學刊,12,1-18。

呂燕智(2009)。專訪 OECD 官員史萊克談未來人才:培養學習熱忱越早越 好。商業週刊,1109,82-84。

李家同(2013)。大量閱讀的重要性(2 版)。台北:五南。

李連珠(1992)。早期閱讀發展之一:兼談家庭閱讀活動。幼兒教育年刊,

5,109-126。

汪榮才(1995)。國小學生之後設認知與科學文章閱讀理解。國民教育研究 取自 http://210.240.1.43/~readpaper/index.php?id=403

幸曼玲(2008 年 6 月)。)閱讀的心力歷程與閱讀教學。教師天地,154,4-8。

林文生(2013 年 5 月)。以學習共同體的理念分析適性教學的概念及其實踐 經驗。朱惠芳(主持人),適性教學,十二年國教課程與教學學術研討 會暨各階段適性教育工作坊計畫書,淡江大學。

林文寶(2000)。台灣地區兒童閱讀興趣調查研究。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 委員會。

林美琴(2013)。教出國中生的閱讀力。台北:天衛文化。

林翠釵(2000)。許兒童一個未來—談兒童閱讀。社教資料雜誌,267,3-6。

林燕琪(2006)。心智圖法對國中學習障礙學生閱讀理解教學成效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柯華葳(1993)。語文科的閱讀教學。台北: 心理.

柯華葳(2006)。教出閱讀力。台北:天下雜誌。

柯華葳(2009)。教出閱讀力 2:培養 Super 小讀者。台北:天下雜誌。

127

洪碧霞教授(2013 年 2 月 25 日)。PISA 素養,決定一生的關鍵能力。取自 http://tw.myblog.yahoo.com/jw!rRSDA_aBGBisPBAQ8i8K5Wxz

洪蘭(2000)。教養的迷思。台北:商周。

洪蘭(2005)。閱讀,讓妳的腦更有創造力。科學人,45,42-45。

洪蘭(2006)。大腦的主張。台北:天下雜誌。

夏林清與中華民國基層教師協會 (1997)。行動研究方法導論:教師動手作 研究。台北:遠流。

孫易新(2002)。心智圖法基礎篇 Mind Mapping 進階篇多元知識管理系統 2。台北:耶魯。

張青松(2013)。學習共同體在國文教學之實踐成效與建議-以 101 學年度 中正高中一年國文科為例。中等教育,64(3),117-127。

張世忠(2003)。從建構取向觀點探討一門非同步教學課程之行動研究。中 原學報,31(4),391-402。

張佳琳,2010。有效促進理解的閱讀教學方法。教育能力與專業發展期刊,

3,83-90。

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

張春興(2005)。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

莊淇銘教授(2013 年 9 月 4 日)。閱讀的功能。基隆市閱讀教育電子報。

取自: http://210.240.1.43/~readpaper/index.php?id=403

許素甘(2004)。展出你的創意:曼陀羅與心智圖的運用與教學。台北:心 理。

徐俊龍(2013 年 5 月)。營造快樂多元的學習─以學習共同體概念與實踐的對話為 例。宋佩芬(主持人),學習共同體,十二年國教課程與教學學術研討會暨各 階段適性教育工作坊計畫書,淡江大學。

128

夏正、江趙勤(2004)。試論學習共同體的培植-以上海寶山區團結小學的 實踐為例。博士文苑,95-104。

高蓮雲(1992)。國小學童休閒閱讀現況之研究。初等教育學刊,1,43-49。

郭重吉(2012)。彰化科學教育的推展。科學發展期刊,474,66-70。

陳雅玲(2007)。人的大腦秘密。商業週刊,999,95-100。

陳玉娟(2009)。心智圖教學法對國中身心障礙資源班學生繪圖學習與閱讀 理解之成效。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2OjNpE 教育部(2003)。教學創新九年一貫課程問題與解答。台北:教育部。

曾慧蓉(2009)。電腦心智圖教學對國中低閱讀理解能力學生閱讀成效之影響。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佛光大學,高雄縣。

馮秋萍(1998)。台灣地區國小五、六年級兒童課外閱讀行為研究:以國立 政治大學附設實驗學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淡江大學,

台北縣。

黃玉輝(2001)。重塑兒童閱讀圖像-建構新世紀閱讀策略〈上〉。師說,158,

47-57。

黃郁倫(2011)。激發學習的快樂與潛能-「學習共同體」在日本教育改革 中的導入及實行。教師天地,171,39-42。

詹孟傑(2012)。培養孩子的閱讀力。課程與教學,4,45-52。

賈英俠(2010)。學習共同體理論對學習環境設計的啟示(碩士論文)。取自 http://www.hi138.com/jiaoyuxue/jiaoyulilun/201006/234674.asp 賈馥茗(1985)。教育原理。台北:三民。

電子報小組(2013 年 5 月 6 日)。國中晨讀 123 把握早晨好時光。教育部電 子報。取自 http://epaper.edu.tw/topical.aspx?topical_sn=789 廖凰伶(2000) 。直接教學與全語教學對國中低閱讀能力學生閱讀理解表現

129

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賓靜蓀(2010)。教師共學部落 找回老師的熱情。親子天下雜誌,17。

齊若蘭(2003)。哪個國家學生閱讀能力最強?。輯於:齊若蘭、游常山、

李雪莉著。閱讀-新一代知識革命。台北:天下雜誌。

歐用生(1994)。提升教師行動研究的能力。研習資訊,11,1-6。

歐用生(1996)。教師專業成長。台北:師大書苑。

潘慧玲(2013)。學習領導與學習共同體的理論與實踐。載於「學習領導與 學習共同體計畫」諮詢團隊共識營手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蔡駿暉(1996)。建構主義與合作學習-專訪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 鄭晉昌教授。教育研究雙月刊,49,13-15。

鄭雪玫(1991)。兒童圖書館理論/實務。台北:台灣學生。

鄭毓霖(2003)。國小高年級學童閱讀理解能力與批判思考表現之關係。(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

薛雅慈(2013 年 5 月)。因應十二年國教時代啟動教室學習革命的新契機:國中 教師以學習共同體啟動新學習型態之研究。宋佩芬(主持人),學習共同體,

十二年國教課程與教學學術研討會暨各階段適性教育工作坊計畫書,淡江大 學。

謝惠萍(2013 年 5 月)。以學習共同體教學提昇國三生數學學習成效之行動研究。

宋佩芬(主持人),學習共同體,十二年國教課程與教學學術研討會暨各階段 適性教育工作坊計畫書,淡江大學。

藍慧君(1991)。學習障礙兒童輿普通兒童閱讀不同結構文章之閱讀理解輿 理解策略的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 北市。

顏美鳳(2002)。台北縣國小六年級兒童閱讀興趣調查研究。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2OjNpE 羅偉宸(2011)。運用心智圖法於國文科教學對國二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影

130

響。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2OjNpE Bromley, K.,Vitis, L. I.,& Modlo, M.(2005)。圖像化學習―在不同課程領域使

用圖像組織(李欣蓉譯)。台北:遠流。(原著出版於 1998)

Gagne, E. D.,Yekovich, C. W., & Yekovich, F. R.(1998)。教學心理學:

學習的認知基礎(岳修平譯)。台北市:遠流。(原著出版於 1993)

Geiger, G.R.(2004) 。杜威:科學的人文主義哲學家(John Dewey in perspective)。(李日章譯)。臺北縣: 康德。(原著出版於 1992)

Goodman, K. S.(1998)。談閱讀(On reading)(洪月女譯)。台北:心理。(原 著出版於 1993)

Dewey, J.(2013)。民主與教育(2 版)(林寶山 主譯/何美慧、康春枝、簡 成熙、陳淑嬌、方德隆、梁瑞安、陳淑敏、黃昌誠、陳枝烈、莊勝義、

蘇永明 合譯)。台北:五南。(原著出版於 1916)

Buzan, T.(2007)。心智魔法師(陳素宜、孫易新譯)。台北:耶魯。(原著出版 於 1974)

Buzan, T.(2007)。心智圖聖經(The Mind Map Book)(孫易新譯)。台北:

耶魯。(原著出版於 1997)

Buzan, T.(2007)。開啟記憶金庫-心智圖法記憶術(孫易新譯)。台北:耶魯。

(原著出版於 1998)

Vygotsky, L.S.(1998)。思維與語言(李維譯)。台北:桂冠。(原著出版於 1978)

二、西文文獻

Dewey, J. (1903). Logical conditions of a scientific treatment of

morality.Chicago, IL :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31

Kadushin, A. (2002). Supervision in social work (4th ed.). New York, NY :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Dole, J. A., Duffy, G. G., & Pearson, P. D. (1991). Moving from the old to the new: Research 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instruction. Review 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