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四、第二循環閱讀教學活動的問題與因應

本部分就第二循環的教學活動設計與學生學習工具的檢討做修正,以探究 教師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與因應策略,並將修正結果作為日後 進行閱讀活動的參考。

(一)教學活動設計

第二循環共有兩個單元,教學活動流程大致依照「準備活動、暖身活動、主 題活動、綜合與延伸活動」的步驟來進行。以下分別就教學時間、教學流程、教 學內容三個部分所產生的問題與因應策略做說明。

1.教學時間

在教學時間上的規劃上,主要安排每周進行一堂課 45 分鐘的教學活動,每 一單元以四堂課為主,進行第二循環的教學活動課程後,產生了下列的問題並 提出因應策略。

(1)時間上較為緊迫,彈性運用時間使學校課程進度與閱讀活動都能兼顧 經過第一循環的閱讀活動,學生對於整體時間的掌控與活動的進行,皆能熟 悉並妥善運用。但研究者與同儕教師還是發現,愈接近學校考試,學生的閱讀課 反應就較不如以往。且原本同學可享受的課外書晨讀時間,也被教科書所取代。

研究者與同儕教師以為這是普遍性的狀況,本研究主要希望在學校課程進行的同 時,學生能主動利用課餘的時間接觸課外書閱讀。但對於學校的基礎課程的教

101

育,也同樣不能偏廢,才能收相輔相成的功效。往後閱讀活動的帶領,要將時間 延長,在進行學校相關基礎教育的同時,能一併兼顧額外的閱讀教育活動。

T2:今天的閱讀活動似乎沒有前幾次的活絡,同學的發言只集中在某幾位同學生上。

T1:是啊!剛剛觀課的時候,有一兩個同學還拿起課本在讀書,或在背單字,是因 為待會要考試嗎?

T:班上閱讀課完就是自習的時間,最近要段考了,班上的複習考試比較多,有這 樣的舉動,也是可想而知。

T3:我自己的班前兩天學校的晨讀時間,都快輪為考前課程複習時間,但我也沒有 硬性規定一定要讀課外書,我想等考試考完後,情況可以改善吧!

T:閱讀課的時間我已經排除了段考當周的時間,就是希望學生能在閱讀課時將心 思都放在活動上,學生還是容易被考試帶著走喔。

T1:但就是希望在課餘時間時,讓學生能接近好書、善用好書、閱讀好書,那怕只 有一些時間沉浸閱讀,也是一種進步。

T:是啊!這也是課程能一直進行下去的動力啊! (訪同 0417-0302) (2) 教師備課、觀課與議課的時間不足,利用課餘時間加以討論

同儕教師的教學配課上與研究者不太相同,在初期進行教師同時備課、觀課 與議課的時間上必須花費較多的時間,有時則利用課餘與下班時間加以討論與設 計教材。但隨著備課、觀課與議課次數的增加,老師之間的默契與熟悉度皆已足 夠,進行的過程則更顯順利,對於研究者的教學與修正上,更有助益。

非常感謝共同參與的三位同儕教師,在身兼自己的任教工作之時,還必須撥冗參 與研究者的教學活動。在為期將近四個月的閱讀活動中,必須在備課、觀課與議 課中要全程參與實在是勉為其難。往往都是利用午休時間或教師的休息時間,額外 進行備課與議課討論,為了盡量安排三位老師都能參與觀課,有時還要麻煩行政進 行調課事宜,若不是三位老師的鼎力協助,相信也是很難完成整個研究。

(札 0427-0101) 綜合上述,研究者在面對學生學校課程的規劃中,有時要兼顧學校的課程又 要有充裕的時間進行閱讀教學,往往有著力不從心的狀況。且家長對於學生課業 的看重,雖然在研究者的教學過程中全力支持閱讀活動,但依然不時詢問學生在 課業上的表現是否有所影響,有時只能縮短閱讀活動或利用班級零碎時間,如:

早修、班會及自習時間來加以補充,但學習要呈現完整而系統化的成效不易。

再者,教師因為不熟悉的備課、觀課與議課的運作,教學初期花費許多時間

102

在學習、規劃與設計。但隨著次數與時間的增加,教師間的協同教學也更加成熟,

讓研究者在教學上能接受更多的意見,而進行修正。此結果與趙勤(2004)、薛雅 慈(2013)的研究結果相同:教師形成相互學習的教研文化,相互開放教室,建立 集體備課與教學問題會診制度;而教師教學、自信與習性都改變,教師也形成對 話的學習共同體。

2.小組間的協同學習

(1)學生參與度的不足,教師導讀改以學生導讀為主

在第一循環時,文本的引導皆由研究者自行開始,往往發現部分學生反應不 及,或呈現疑惑的表情。因此研究者在第二循環時,利用第一單元《牧羊少年的 奇幻之旅》,將整個旅程設計成一幅地圖,再由小組間進行自我的導讀,研究者 在巡視各小組的時候,發現各組都能侃侃而談,更加熟悉文本的內容。

S6:由我先開始說,就依序下去,待會請記錄長幫我們將討論的內容,再記錄在學 習單上。

S9:那我們採故事接龍的方式,如果不太熟悉,可由其他組員火力支援,應該這樣 會比較有趣。 (觀研 0326-0201) (2) 資優班學生加入產生強者越強的情形,提醒學生體認學習共同體的精神 由於資優班學生的加入,明顯感受到學生發表的熱絡程度增加許多,但發言 集中在資優班及語文能力表達較佳同學的現象也是與時俱增,往往不經意的表現 出領導者的行為,如:給予指示型的行為、對同學表現出較為優勢的言語、態度,

而原先班上能發表的學生則感到較為怯場。同儕教師與研究者皆在閱讀活動中觀 察到這一點,因此研究者於課後隨即利用個別訪談的時間與五位資優班同學進行 溝通,針對研究者觀察到的情形對五位同學加以提點與說明,重申學習共同體的 概念與精神,讓資優班同學能發揮所長而加以協助其他同學。因此研究者利用課 餘時間進行訪談,了解學生的想法並給於學習共同體的相關精神。讓資優學生在 發展其才能之時,能適時運用其優勢對於相對弱勢的學生給予更多的協助,也讓 其他學生願意提出他們的疑惑,並尋找解答。

S17(這堂課的角色是小組長):讓我們把握時間,針對剛剛學習單上的問題,每個 人都提出自己的看法,先請記錄長簡單紀錄,最後我們再歸納一下大家的意見。

S31(資優班):不用問 S2,他一定不會,平時在課堂上也沒有看見他在發表,很多 時候他都趴在桌上,每堂課都被老師念一下他的態度。所以我們提出意見就可以了。

103

T:這一堂課大家都有權利發聲喔!在民主的社會當中,我們必須相互尊重、平等 對待才是喔!有任何意見都要提出來,不要小看自己的能力。

(觀研 0403-0201) T:老師在上一節課發現你們每個人的口語能力都很不錯喔,在問題的發表上也很 熱絡,這是一個很好的現象。

S32:老師,我們之前在資優班常常有口語發表與辯論的機會,而且我覺得上一堂 的問題都還蠻簡單的,我看其他人都不太發表,自己就滔滔不絕了。

T:老師很讚賞你們能帶動班上討論的氣氛,但能不能將能力拓展出去,影響其他 的同學,讓他們也能學習你們的優點,或是將你們的想法與意見跟其他同學分享,

提供同學更豐富的知識內容。 (訪同 2-0410-0105) 在趙勤(2004)、張青松(2011)、薛雅慈(2013)的研究結果中提出,學生在過 程中形成搭檔制,並於課堂間互教互學;且在團隊合作的模式下,體認分工合作;

而學生更能產生尊重與接納多元的態度,因群性的提升而產生學習的遷移。

然而在研究者的研究中並非如此,因研究對象成員程度上差異甚大,反而造 成領導者的狀況出現,研究者觀察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發現,資優學生的同理 心、耐心不足,自我優越感較強烈;然而學習弱勢學生不能自願提出自我的問題,

去尋求理解。雖然研究者不斷的提醒概念以求改善,並試著在小組討論中給予雙 方互學的機會,但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情形依然還是發生,是此為研究教學現 場所出現的難題,因此有待進一步加以探究與改善。

3.教師的教學內容

(1) 學生不能掌握時間充分討論,教師要適時進行引導或示範

閱讀活動的焦點在於提問與討論,但有時學生的討論會亂無章法或淪為閒 談。必須適時經由教師教學引導與示範,讓學生更能融入閱讀活動,或是在學生 討論後而教師統整之。學習共同體中雖是強調以學生為主體,但青少年在現階段 依然是好玩與嬉戲的階段,有時討論的狀況將出現在無謂的瑣事上。因此第二循 環中除給予小組討論時間,研究者更在教學時間上安排教師的示範與引導,使教 學的效果上能相輔相成。

T:在進行小組討論之前,老師先將書中一些概念作釐清,待會同學的討論才能集 中焦點。書中所提的蘇格拉底是個虛構的人物,但在歷史中的蘇格拉底則是一位有 名的希臘哲人。蘇格拉底自比產婆,從談話中使對方逐漸了解自己的無知,而發

104 現自己的錯誤,建立正確的知識觀念。

S6:書中蘇格拉底也是用同樣的方式來激發主角,似乎跟歷史上的希臘哲人是一樣 的。

師:沒錯,待會的討論中,你們就可以這樣的方式進行討論與探索。藉由不斷的提 問,讓彼此對主題的想法更加清楚。 (觀研 0326-0105) (2)學生討論易偏離方向,教師於課程中適時串連並統整

研究者的教學對象為今年國一的學生,因是第一次進行閱讀課,且以全新的

研究者的教學對象為今年國一的學生,因是第一次進行閱讀課,且以全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