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節將分為三小節,第一小節將分析中國的「國防文獻」,以理解冷戰後中國 防衛政策之變遷。第二小節將敘述現今的中國戰略與其對區域及世界的影響。第 三小節將透析中日之間在安全觀上互相影響的因素,以對日本安全觀進行更一步 的理解。

(一)從國防文獻來分析中國冷戰後安全觀之變遷

本節將研究範圍限制在後冷戰時期,研究材料則為中國的各項國防文獻。嚴格 來說,中國並沒有一部名叫「國防文獻」的政府文件,在此,國防文獻指的是 1995 年「中國的軍備控制與裁軍」、1998 年至 2010 年每兩年發表一次的「中國的國防」、 2013 年的「中國武裝力量的多樣化運用」與 2015 年的「中國的軍事戰略」總計 12 分文件。雖然皆屬於國防方面的白皮書,但中國並未像日本一樣每年出版防衛 白書,可能是因為中國尚未建立定時出版白皮書來解釋政策的習慣。不論如何,

這些國防文件在表達自身安全觀、宣揚戰略上仍具有一定的意義。

109

首先,最早的國防文獻可以追朔到 1995 年的「中國的軍備控制與裁軍」此一 文件。此時,國際間瀰漫著理想主義的氛圍,世界各地都有裁軍與限縮軍備的動 作,中國自然也在其列。中國的軍備控制與裁軍一文宣告中國將裁減一百萬常備 軍,一面是對應國際情勢逐漸穩定。不需面對來自外國的大規模入侵。另一方面,

中國開始了軍隊現代化的浩大工程。中國的國防方針也從過往的「人民戰爭」開 始向「現代戰爭」的方向前進。

1998 年的「中國的國防」白皮書指出「有的國家仰仗軍事優勢對他國進行軍事 威脅,甚至武裝干涉。不公正、不合理的國際經濟舊秩序仍在損害著發展中國家 的利益。」此段內容無疑是對冷戰後由美國所主導的國際體系進行了抨擊,90 年 代後半,改革開放的成功使中國萌發了挑戰現有秩序的企圖,以追求一個對於中 國更加「公正而合理」的國際體系。2004 年的「中國的國防」白皮書指出「加強 海軍、空軍和第二炮兵建設,謀求作戰力量結構協調發展,提高奪取制海權、制 空權以及戰略反擊能力……增強在近海遂行海上戰役的綜合作戰能力和核反擊 能力。」人民解放軍在建政以來,即以陸防為方針。究其原因,第一,因為中國 沒有多餘的資本可以投資在海空軍上。第二,中國的安全觀自古以來即是以「賽 防」為主,自海上來的敵人數量有限,而陸地上的威脅卻有可能摧毀整個國家。

表 4-2 中國海軍戰略的變遷

時間 方針 主要戰略

50 至 70 年代 沿岸防禦 防止敵軍登陸,會同陸軍執行反登陸。

80 至本世紀初 近海防禦 確保黃海、東海與南海之安全。

本世紀初以後 近海防禦;遠洋防衛 維護中國的海外利益,強化核打擊能 力,參加國際性安全保障合作。

參考來源:中國軍事科學出版社,《戰略學》,頁 207。

110

111

(二)現今的中國戰略與其對區域及世界的影響

本小節將分析現今的中國國防戰略,並探討其對區域及世界之影響。在日本防 衛省防衛研究所編著的「中國安全戰略報告 2016」此一報告書中,其分析的對象 主要為中國海軍、空軍、導彈力量與聯合作戰四項。為了要執行區域介入或是反 介入行動,海空軍的合作與導彈的打擊是必不可少的要素。

圖 4-2 中國海軍新型船艦數量之推移

資料來源:日本防衛研究所,《中國安全戰略報告 2016》,頁 11。

自 90 年代以來,中國海軍的新型驅逐艦、護衛艦與潛艇數量大幅度增加,2012 年「遼寧號」航空母艦啟用,目前還有兩艘中國國產航空母艦正在製造階段。同 時,中國積極開發新型預警系統。2015 年,空警 500 預警機開始生產。空警 500 屬於第三代預警機,在運算能力、輕量化與雷達系統上都較空警 200 更為優秀。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1991 1995 1999 2003 2007 2011 2014

新型驅逐艦及護衛艦(包含旅滬級、旅海級、現代級與旅洋級等等) 新型潛艇數量(包含晉級、商級、宋級及元級等等)

112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2010 2015

截擊 對地攻擊 作戰保障

113

中國的空軍結構亦發生了重大的變化。過去中國空軍的主要作戰目的為「截擊」, 亦即為迎擊侵入中國領空的敵方飛行器。但近年來,中國空軍的機群逐漸從空優 轉向為多功能用途,包括針對地面目標攻擊的能力(對地攻擊)與作戰保障能力 (ISR、補給與運輸)。中國的新戰略不只體現在裝備上,2013 年 3 月,中國人民解 放軍井岡山艦和玉林艦組成的井岡山艦兵力群到達南沙海域,並在中國轄下的數 個島礁附近進行巡航。同時,蘭州艦、衡水艦與預警機、殲擊機、轟炸機等等空 中部隊進行了登陸訓練。152中國進行了為數眾多的聯合作戰演練,志在要能鞏固 海權,排除目標島嶼的敵軍並進行佔領。中國積極強化反艦與奪島能力,企求能 夠反制美國的介入(反介入.區域拒止),同時強化其在東海、南海甚至是台灣海 域的控制能力。中國認為約有 150 萬的平方公里的領海、50 餘島受到他國的實際 統治,而基於這樣的認識,維護主權、確保海上資源變成為了中國在海洋權益上 的主要目標。153

隨著中國旅居在外的公民數量以及貿易額度(中國經濟的對外依存度超過百分 之六十)逐漸增加,海上航路的安全也是被受注目的議題。2008 年 9 月 17 日,中 國籍的貨輪於馬丁灣遭到索馬利亞海盜攻擊,船員其後獲釋。這也激起了中國對 於遠洋護衛的重視,2009 年 1 月 6 日,中國艦隊抵達索馬利亞外海進行護衛行動。

2016 年 2 月 25 日,中國國防部發言人吳謙表示中國將在吉布提建設基地,吉布 提位於非洲東北部亞丁灣的西岸,正好位於蘇伊士運河與紅海的航道之上,具有 非常重要的戰略地位。154中國在祭出「一帶一路」政策的同時,積極組建海軍以

152 倪光輝,2013,《我軍登陸作戰能力快速提升》,北京:人民日報:

http://cpc.people.com.cn/n/2013/0327/c83083-20929412.html,2016/4/28。

153 新華網,2009,《中國主權海域一半遭侵佔 好島嶼被瓜分殆盡》,北京:新華社:

http://news.qq.com/a/20090303/000865.htm,2016/5/24。

154 路西,2016,《中國海軍立足印度洋,吉布地保障基地動工》,倫敦:BBC:

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2016/02/160225_china_djibouti_port_navy,2016/4/28。

114

保護其海上交通線(SLOC)。155但是,中國「積極」的海洋政策也引起了周邊國家 的不安,在東海與日本發生主權糾紛,而南海的狀況更是混亂,中美越菲等等國 家皆在此區角逐勢力。中國為保其一帶一路之政策,海軍常進出印度洋,此次設 置吉布提基地,自然也會受到印度的高度關注。中國在積極強化其海洋權益與安 全的同時,也與既有的海洋秩序開始發生碰撞。

(三)中日之間在安全觀上互相影響的因素

1995 年,台海危機發生,美國派遣航母戰鬥群前往台灣海峽以防止衝突激化。

面對美軍在台灣海峽的航母戰鬥群,中國顯得束手無策,此次事件也成為了中國 開發東風 21D 等等導彈的契機。156而在面對中國的「反介入.區域拒止」方針,

日本也深受其影響。2014 年 10 月,京都附近的美軍基地開始配備海基 X 波段雷 達,該雷達屬於美國的陸基中段防禦系統(Ground-Based Midcourse Defense)的一 環。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認為「該舉破壞東北亞的和平與安定,並使該地區 的國際關係更加複雜化」。1572015 年 1 月 14 日,日本內閣決議通過新預算案,預 算包含了一艘神盾艦的建造費用,並計畫在 2018 年湊齊八艘神盾艦,以組成完 整的飛彈防衛網。158日本主張強化飛彈防禦系統(Ballistic Missile Defense)以及認可 集團自衛權中「保護遭到導彈攻擊的美國船艦」之部分,是為了因應北韓的導彈 威脅。但實際上,其中對於中國的牽制則是不明自白。

155 SLOC 為 Sea Lines of Communication 的慣用縮寫。

156 防衛研究所,2015,《中國安全戰略報告 2016》,東京:防衛省,頁 35。

157 NewSphere,2014,《京都へ米軍ミサイル防衛レーダー配備》,東京:NewSphere:

http://newsphere.jp/politics/20141024-3/,2016/4/29。

158 財務省,2015,《平成 27 年度予算政府案-防衛関係予算》:

http://www.mof.go.jp/budget/budger_workflow/budget/fy2015/seifuan27/,2016/6/12。

115

中國實行反介入方針的主要理由還有鞏固其「海上交通線」(Source lines of code),

從東海、南海、印度洋直到馬丁灣,這一條航路對於中國來說意義重大,同時,

對於日本亦是如此。中日兩國同為石油輸入國,確保通往石油輸出國的航道安全 屬於國家存亡問題,中國在東海與南海一帶企圖建立「海洋新秩序」的各項行為 也使中國與日本等等諸國之間產生了矛盾。如果以新現實主義的觀點來看,中國 的實力增強自然會想要擴大更多領土、取得更多權力,並且更加鞏固自己的生存 空間。但實際上,背後還有更深層的原因。2012 年 8 月 27 日,中國官媒環球時 報刊登出了一篇以「中日開戰將使中國洗刷一個世紀恥辱」為題的新聞,該文中 提到:「如果中日發生新戰爭,它一定是中國人在心理上洗刷一個多世紀恥辱的戰 爭。無論其他什麼樣的戰事,都不如中日戰爭更適合扮演這樣的角色了。」159這 樣的言論也反映出了中國某些對外強硬派亟欲擊敗日本的想法。

清帝國於甲午戰爭中被日本帝國所擊敗,二戰時中國國土大半也遭到日本佔領,

戰敗的羞恥寄存在了中國的民族記憶之中,這也給予了中國一個非常直截了當的 理由來發展海權-「擊敗日本,洗刷過去戰敗的歷史」。中國與日本至今依舊因 為歷史問題而交惡,在領土問題上更是吵得不可開交,其中所謂的「國民感情」

自然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中國在安全觀上的改變,進而使日本安全觀也發生 了質變。中國證明自身價值的方法之一為「建立中國模式」,也就是由中國所主 導的國際秩序。而面對中國,日本則是尋求「擁有共同價值觀」的西方盟友之支 持,阻止中國破壞既有的國際秩序。馬漢認為「商業繁榮得益於和平而非戰爭」,

自然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中國在安全觀上的改變,進而使日本安全觀也發生 了質變。中國證明自身價值的方法之一為「建立中國模式」,也就是由中國所主 導的國際秩序。而面對中國,日本則是尋求「擁有共同價值觀」的西方盟友之支 持,阻止中國破壞既有的國際秩序。馬漢認為「商業繁榮得益於和平而非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