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節將對二戰後日本防衛政策中的主要演變及其相關措施進行敘述,而政策主 要是著眼在相關法律、閣議決定(類似行政命令)與行政措施等等。本節將以「順 敘」的方式,透過三個小節分別敘述各個時期日本防衛政策的演變。第一小節將 說明冷戰時期的防衛政策,第二小節說明 1990 年代的防衛政策,第三小節說明 2000 年以後的防衛政策。

(一)冷戰時期的防衛政策

冷戰時期,日本最大的假想敵非蘇聯莫屬,在 1976 年版防衛白書的第一章「國 際情勢的變化」中,「蘇聯」一詞總計被使用 42 次。且該章對於國際情勢的走向 做出了不樂觀的判斷,如提到「蘇聯軍事能力的增強與對外姿勢將使東西方的關 係更加嚴峻」。63而另一方面,作為唯一遭受過核武攻擊過的國家,日本對於核武 議題也十分敏感。在防衛白書之中,核武器相關的內容也佔了非常大的篇幅,討 論冷戰時的日本防衛政策時,蘇聯的威脅與核武的議題一直都是核心問題。1957 年 5 月 7 日,時任日本首相的岸信介總理於參議院預算委員會中提出了絕不持有 核武器的看法,這也成為了「非核三原則」的基礎。64未持有核武的國家遭受核 武的攻擊機率相對也較小,但「並非絕對不會」,為保持日本的主權與安全,核 武的嚇阻力依舊是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除了傳統武力之外,日本也需要美國的 核子保護傘(核の傘)。

63 防衛廳,1976,《日本の防衛―防衛白書昭和 51 年版》,東京:防衛廳,第一章:

http://www.clearing.mod.go.jp/hakusho_data/1976/w1976_01.html,2016/2/18。

64 予算委員会,1957,〈第 026 回国会予算委員会第 24 号〉,參議院:

http://kokkai.ndl.go.jp/SENTAKU/sangiin/026/0514/02605070514024a.html,2016/2/19。

39

80 年代,雷根上台後採行新保守主義,以解決越戰的負面遺產與日漸高昂的 政府債務。其中一項重要的政策即是要求各盟國負擔起更多的防衛責任,日本自 然也在此列。中曽根内閣以地緣政治學的觀點制定了所謂的「中曾根航路帶」的 戰略方針。透過日本先天上的地緣政治學優勢,能夠阻止蘇聯潛艇通過宗谷、津 輕與對馬三大海峽,使日本成為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艦」。65但在討論為何需要封 鎖海峽前,我們必須要先討論該時期的核武策略。

核子武器的攻擊目標可以分成三種。第一,以敵國主要城市為目標,目的在於 殺死大量敵國人民。第二,對高價值目標進行精準打擊,目標在於重創敵方實力。

第三,以敵方核武器(核彈發射基座等等)為目標進行打擊,阻止敵方使用核武器 進行報復性的回擊。而核武器的載體可以分為基座、車載、機載與潛載,其中基 座由於目標較為明顯,很容易遭受到攻擊。車載、機載與潛載之中,又以潛載核 武的生存力最高。第一擊(Pre-emptive nuclear strike)之後,大量人口死亡,社會秩 序瀕臨崩壞(或是已經崩壞),地上與空中的科技產品也因為核武器的電磁脈衝 (EMP)而大量失效,使用基座、車載或機載核武進行反擊顯得困難。為有效嚇阻 敵國的核武打擊,保有第二擊能力(second-strike capability)將有利於國家的延續及 生存,此時潛載核武的存在便變得十分重要。66

蘇聯的四大艦隊包含波羅的海艦隊、太平洋艦隊、北方艦隊以及黑海艦隊,波 羅的海艦隊如要從波羅的海出發,通過大西洋以靠近美國本土,勢必非常容易受 到美國及其盟友的攔截。但如果太平洋艦隊從海嵾威等等遠東基地出發,通過太 平洋以接近美國本土,相較起來後者的可行性明顯較高。

65 小谷哲男,2006,〈シーレーン防衛―日米同盟における「人と人の協力」の展開とその限界〉

《同志社法学五八巻》,京都:同志社大學,五八巻,頁 198。

66 浦野起央,2006,《地政学と国際戦略》,東京:三和書籍,頁 271。

40

基於前述的假定,以地緣政治學的觀點來看,鄂霍次克海將會成為蘇聯艦隊最 好的活動範圍。隨著核子動力潛艇(Nuclear submarine)與潛射導彈飛彈(SLBM)的強 化,美日兩國也感受到了來自於遠東蘇聯基地的威脅。對此,「三海峽封鎖論」

應運而生。顧名思義,這一項戰略考量即為在宗谷、津輕與對馬三大海峽設下封 鎖網,以阻止從海嵾威等等基地出發的蘇聯艦隊進入鄂霍次克海或是太平洋。

1982 年的日本防衛白書第一部第二節提到:「以蘇聯的世界戰略來看,近年來遠 東蘇聯軍的增強以及軍備現代化與北方領土、千島列島與鄂霍次克海的地緣重要 性息息相關。」67

圖 2-1 日本附近海域圖 筆者自繪

67 防衛廳,1982,《日本の防衛―防衛白書昭和 57 年版》,東京:防衛廳,第一部,第二節:

http://www.clearing.mod.go.jp/hakusho_data/1982/w1982_01.html,2016/7/14。

41

而如果要探究防衛政策的執行層面,我們可以參考「防衛力整備計畫」。日本 政府基於安全保障方針(如防衛計畫大綱等等)而制定數年一期的防衛力整備計畫。

與防衛計畫大綱最大的不同是,防衛計畫大綱中有著更多的政治與國際考量,而 防衛力整備計畫則更接近於實務。但實際上防衛力整備計畫比防衛計畫大綱更早 出現,防衛力整備計畫可以分為舊防衛力計畫大綱(第 1 次到第 4 次防衛力整備計 畫)、轉變期的 53、56 與 59 中期業務評估(中期業務見積もり)與新防衛力計畫大 綱(昭和 61 年、平成 3、8、13、17、23 與 26 年中期防衛力整備計畫)。1976 年(昭 和 51 年),第一份防衛計畫大綱通過閣議,而從此之後,所有的防衛力整備計畫 皆是根據防衛計畫大綱所編撰。本小節將簡約地說明冷戰時期防衛力整備計畫的 變遷,其餘的部分則將在後兩小節說明。

1957 年 6 月,通過國防會議與閣議的決議(當時首相為岸信介),第一次防衛力 整備計畫正式誕生。為了符合最低限度防衛能力的目標,開始整備所謂的「骨幹 防衛力」。本計畫不只擴編陸上自衛隊以填補在日美軍人數的減少,另外也確立 了海空自衛隊的體制。1961 年 7 月,第二次防衛力整備計畫通過閣議,以「對抗 常規兵器為主的局部戰」為計畫中心,提高陸海空的總體防禦能力。1966 年 11 月,第三次防衛力整備計畫通過閣議,而三次防更是奠定了現今日本陸海空自衛 隊的基本架構。1971 年,第四次防衛力整備計畫通過閣議,然後在「第四次防衛 力整備計畫策畫之際的情勢判斷與防衛構想」一文中有著以下這樣的記述:「對 於核武的威脅,我們將依靠美國的嚇阻力。」及「對於間接侵略與小規模的直接 侵略,日本將自力排除。而面對超過上述狀況的情形時,日本將與美國合作以排 除侵略。」68由此我們也能夠發現,防衛力整備計畫雖然在名義上似乎只是屬於 省廳等級的計畫書,但實際上其中的內容卻涵蓋了很大一部分的日本國家戰略意

68田村重信、杉之尾宜生,2004,《教科書.日本的安全保障》,東京:芙蓉書房,頁 63。

42

圖。1976 年,防衛計畫大綱正式出爐,因為當年適逢昭和 51 年,故該大綱又被 稱為 51 大綱。由於防衛力整備計畫著重於裝備上的改良,缺乏後方支援部門以 及制度上的改進,導致防衛政策全盤上的平衡失調。除了前述的問題以外,預算 上的分配以及公眾關係上的管理也漸漸成為了棘手的問題,防衛政策必須更加全 面性而且能夠應對未來的情勢。與過去的防衛力整備計畫不同的是,防衛力整備 計畫多是以五年為一期進行規劃,而中期業務評估則是三年為一期,可分為 53 中業、56 中業與 59 中業。雖然中期業務評估僅經歷三屆且涵蓋時間也只有短短 的九年,但其重要性依舊不可忽視,如 53 中業對於人員教育、反潛防空與電子 戰等等以往較缺乏關注的層面投注更多心力。1985 年 9 月,昭和 61 年中期防衛 力整備計畫通過閣議決定,61 中期防作為第一個中期防衛力計畫,象徵著日本在 於防衛政策的策劃上進入了新的時期。61 中期防對 1986 年到 1990 年的日本防衛 政策制定了詳細的新計畫,如自衛隊編制的合理化、地對空飛彈系統的建置及反 登陸作戰能力的強化。

表 2-1 防衛大綱與防衛力整備計畫制定年份

大綱制訂前 1 次防(1958)、2 次防(1962)、3 次防(1967)、4 次防(1972)

51 大綱(1976)

53 中業(1980)、56 中業(1983)、59 中業(1986) 61 中期防(1986)、03 中期防(1991)

07 大綱(1995) 08 中期防(1996)、13 中期防(2001) 16 大綱(2004) 17 中期防(2005)

22 大綱(2010) 23 中期防(2011) 25 大綱(2013) 26 中期防(2014)

括號內數字為配合日本稱呼之年份 筆者自行整理

43

隨著冷戰走向尾聲,時間也從昭和來到了平成。1990 年 12 月,日本內閣通過 新中期防衛力整備計畫,因為計畫起始年份為平成 3 年,該計畫又被稱為 03 中 期防。本計畫對後方支援系統,特別是通訊指揮與技術開發層面進行系統性的整 合。

(二)1990 年代的防衛政策

1991 年 12 月 25 日,蘇聯總統戈巴契夫宣布辭職,二戰結束以來維持了近五十 年的冷戰,因為蘇聯的瓦解終告結束。隨著兩極體系的崩潰,各地的權力系統出 現真空,原先因為冷戰的對立而被壓抑住的民族和宗教衝突也開始失去控制。如 伊拉克因為債務問題侵略科威特,導致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對其軍隊進行武力 驅逐。日本雖然對聯軍提供了 130 億美元的支援(日本是支援金額最多的國家),

但在戰後日本並沒有出現在科威特的感謝名單一事,引來了日本朝野非常大的震 撼。日本也意識到除了資金,人員上的協助也是十分重要的。1992 年,日本國會 通過國際和平協力法(或稱 PKO 協力法),根據該法規定,自衛隊可以在執行聯合 國維和行動、國際人道援助或國際和平協力事務等等前提下,出發至海外執行任 務。69

1993 年 3 月,北韓宣佈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引發北韓核武危機。另一方 面,1995 年第三次台灣海峽危機發生。肇因該年 6 月,李前總統登輝拜訪其母校 康乃爾大學,雖然其訪問屬於非官方性質,但依舊引來了中共的不滿。1995 年 7 月 21 日至 7 月 28 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西鉛山導彈基地發射了總計 6 枚的導彈,

69 原法條:国際連合平和維持活動等に対する協力に関する法律。

44

並在其後進行了大規模的軍事演習,目的在於對我國進行施壓及恫嚇。1996 年 3

並在其後進行了大規模的軍事演習,目的在於對我國進行施壓及恫嚇。1996 年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