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不同背景變項之自閉症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差異情形

第五章 討論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之自閉症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差異情形

一步探究性別、年段、學業成就、家庭社經地位、教養方式、同儕關 係、社群網路等變項對於自閉症青少年整體心理健康與各層面的影響,

逐一討論如下:

一、性別

本研究結果顯示,自閉症青少年的社交活動及自我認同,會隨著性 別而有顯著差異,尤其是女生的人際關係要比男生好,女生比較沒有人 際方面的困擾,不過,由於本研究女生樣本數過少,無法作為統計實證 推論。

二、年段

本研究結果顯示自閉症學生會因年段而在心理健康上有所差異,國 中組的正向樂觀優於高中職組,高中職組在生理健康及活潑外向比國中 組來的正向。顯示自閉症國中生的想法較高中職生來的正向積極,也比 較容易感到幸福滿足。但是,高中職自閉症學生在生理健康及社交互動 優於國中生。

推論高中職學生因為年齡的增加,整體生理及心理發展日益成熟,

找到自己的優勢能力,對於自己的障礙也較能接納,並有比較好的社會 互動技巧。此外,本研究高中職組以高職生居多,可能是就讀自己喜愛 且擅長的科別,也可能參加多個感興趣可以發展專業的社團,認識喜愛 相同興趣的同好,容易結交朋友,且找到優勢激發潛能,因而高中生活 相對輕鬆愉快,生理相對健康以及具有較佳的社會互動。但是高中職可 能面臨就學就業,甚至異性交往的壓力,使得受試學生的正向樂觀狀況 低於國中生。

90

而國中自閉症學生除了面臨身心快速變化外,還要經常面對不同授 課老師及需要跑班等典型中學教育環境,讓自閉症青少年處於不穩定及 相對不支持的環境中,可能導致其壓力與焦慮。此外,青春期學生一般 對交友需求高,然自閉症學生因其固有特質及笨拙的社交技巧,使其四 處碰壁,可能更加深其社交焦慮。

White 等人(2009)研究指出,亞斯伯格症青少年社會焦慮與身體焦 慮高於一般青少年,年齡越大的自閉症者焦慮表現越顯著。自閉症青少 年在學習過程中,不得不與同儕密切相處,但同處青春期的同學可能不 是忍受度高的好夥伴。年齡漸長,心智逐漸成熟,會讓自閉症青少年的 自我懷疑或孤立感慢慢消退,也慢慢釐清自己的優缺點。年紀越長,他 們對於社交生活、朋友、參與的活動、生活秩序及步調有較多的選擇與 自主性(Attwood,2009)。

三、學業成就

本研究結果雖顯示自閉症青少年之心理健康表現不因學業成就的不 同而有所差異。但研究參與者中有 48%的學生屬於低成就,有 53%的學 生目前最擔心的項目是學業方面的問題。且研究參與者智力中等以上有 近五成,此結果與張正芬、陳美芳(2007)的研究相近,智力中上的亞斯 伯格症學生,會有學業成就落差大等學校適應方面的困難。梁偉岳 (2000)的研究也有類似結果,資源班學生對學業學習及自我概念相對不 滿意。

然而學業成就似乎並不影響其心理健康狀況,推論除學業成就外,

或許在社團上或其他方面尚能將其優勢表現出來,提升其自信心。此 外,本研究高中職組以高職生居多,高職除學業學習外,尚需要職業訓 練、職場實習、考取證照等多元課程活動。另外,目前中學社團活動選 擇性較多,或許者能找到激發潛能的社團,讓其發揮所長,因而學業成 就壓力相對減少許多。

91

四、家庭社經地位

本研究結果顯示,自閉症青少年之心理健康表現會因學生之家庭社 經地位的不同而有所差異。研究結果顯示,自閉症青少年開朗情緒、自 我認同以及整體身心健康狀況會隨學生之家庭社經地位的不同而有所差 異。此研究結果與多數研究結論相同,即來自高功能的家庭的學生之生 理自我、家庭自我較正向(徐錫穎,2006;林怡汝,2014)。謝意芬

(2003) 對兩位高功能自閉症者的質性研究指出家人關係的親疏,會影響 他們的自我概念,尤其影響情緒自我概念與對自己的看法。林怡汝 (2014)也指出輕度自閉症孩子易受家庭狀態而影響其自我概念。

五、父母教養方式

一般而言,父母的管教的方式對家庭氣氛及親子關係有極大影響,

若父母採取接納支持與信任的教養方式,易提升孩子的自我價值感及自 信心、積極正向的自我概念,以及較好的生活適應(Dusek, 1996;施玉 鵬,2002;胡舜安,2003)。徐春蓉(2001)的研究指出,父母若採取冷漠 拒絕專制等負向管教態度,其子女容易自卑、焦慮、害羞傾向,且有較 低的自我價值感等。

但本研究結果顯示,不同家庭教養方式對於自閉症青少年心理健康 表現並沒有顯著差異。究其原因,可能如下:在本研究在「家長基本資 料問卷」題目設計中,將父母教養方式分為民主式、權威式、放任式及 民主權威式四種,由於民主權威式佔近六成,故將其他三種教養方式整 併為一大類,導致變項間未完全獨立導致結果無顯著差異。

六、被告知為 ASD 年齡

雖然本研究的結果顯示,自閉症青少年之心理健康表現不因被告知 為 ASD 的年齡不同而有所差異。但不可否認的,自閉症者自我接納及 同儕、教師與父母對自閉症標籤的看法與支持,是其發展正向自我概念

92

的關鍵(王正茹,2007;劉姿伶,2011;謝意芬,2003)。本研究有 23%

的研究參與者是在國高中階段被告知,此階段孩子的成熟度、接納度較 國小階段略佳,因此延後告知就心理衛生觀點而言,可能有其優點。由 此可知,若能提供社會支持與接納環境,也可促成自閉症的自我接納,

增進心理健康。

本研究研究可作為家長何時告知孩子為自閉症身分的時機的參考,

當孩子有人際困擾,或自覺跟別人不同時,此時家長可以好好跟孩子說 明,一起陪孩子共同面對。如 Nick 指出,可以提供額外資訊,如自閉 症的獨特性或自閉症的知名人士等,來幫助他自我了解,避免因缺乏了 解而造成負面的自我形象(王慧婷譯,2010)。或如天寶.葛蘭汀提醒家長 找到孩子的優點,不要著眼於缺陷部分,多開發專長,讓其成為嗜好或 未來就業職能,提供其分享的機會,建立自尊(廖婉如譯,2012)。

七、同儕關係

研究結果顯示,自閉症青少年之心理健康表現不因學生之人際關係 的不同而有所差異。然而在本研究「學生基本資料問卷」中,有近五成 的受試學生擔心自己的人際問題,有 57%家長擔憂孩子的人際方面,顯 然與本結論不符。推論其原因,也許是社交生活在青春期變得更加複 雜,本研究同儕關係以朋友數目為自變項,或許師長或學校大環境的支 持與接納也是穩定其情緒,使其擁有正向心理健康的因素。Lewinsohn 等人(1994)指出缺乏社會支持是青少年憂鬱的社會心理危險因子之一,

個體若能獲得社會支持,則能穩定情緒增進幸福感,提高自我肯定等,

進而增進心理健康(高千雲,1999),Kim 等人(2000)指出,亞斯伯格症 青少年在學校環境中,同樣也需要支持與接納,在缺乏支持的環境下,

會使情緒問題更加嚴重。若能提供支持與接納系統,則可以減少情緒困 擾,進而提升心理健康。

93 沛錡,2005;謝明達 2005;陳玫如,2006)。網路可以快速擴展青少年 生活經驗,滿足他們探索外在世界的好奇,並可藉由各種角色扮演的過 程提供他們實現自我、展現成就感及尋求自我認同的機會(施香如,

1998;游森期,2001)。

本研究受試學生在「學生基本資料問卷」中,關於參加臉書及

94

第三節 影響自閉症青少年心理健康情形之預測變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