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心理健康之內涵與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心理健康之內涵與相關研究

健康是完整的生理心理及社會的一種全完安適的狀況,心理健康是 構成健康不可或缺的條件 (WHO,2010)。衛生署對健康的定義是「身 體的、心理的、社會的健全狀況,而心理健康是指個人在思想行為感受 上能適度的協調,能與人相處、接納自己,並且適應社會生活。」(衛 生署,2008)。世界衛生組織(WHO)將心理健康定義為「心理健康是一 個安適的狀態,個體了解自己的能力,能夠因應生活上普通的壓力,並 能進行有效能的工作,對社會有所貢獻。」(WHO,2010),並認為心理 健康的決定條件在於生理、心理與社會等三個因素。由此可知,一個真 正健康的個體不論在心理或生理都屬於健康狀況,並且能適應社會生 活。

心理健康是一抽象的概念,國內外學者們對心理健康一詞有著不同 的見解,以下將其學說論點分述之:

壹、心理健康的內涵

張春興(2006)認為心理健康是一種持續的心理歷程,一個心理健 康的人,能充分發展其身心潛能,其具備的特點如下:認同自身能力、

樂於工作;情緒穩定,能與他人建立和諧的關係;了解自己,並有解決 問題的能力等等,心理健康不只是沒有心理疾病,而是一種生活適應良 好的安適狀態。國外學者普遍認為心理健康之基本特質有:對現實有覺 察能力、表達及適當控制情緒、擁有健康性格與良好人際關係,以及可 以正向的看待自己(Derlega & Janda, 1981;Shi & Chen, 2004)。

近年來心理健康的研究,從大量探討憂鬱、沮喪等負向病態觀點轉 向正向心理學所關注的正向情緒、正向特質與正向組織的研究。

Seligman 和 Csikszetmihalyi(2000)提出正向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顛覆心理學學界長期研究負面病徵的傳統,指出「正面思 考」對人們幸福扮演的關鍵角色。心理治療不應該只作為改正個人的缺

25

失,還要幫助個體發掘長處。因此正向心理學透過快樂、主觀幸福感的

「正向經驗」,自我決定、創造力等「正向特質」,從人際關係、文化規 範、家庭影響等「正向組織」去探討個體心理健康。

綜合上述,歸納心理健康之意涵,可以發現心理健康者所共同擁 有的特性,包含:生理健康、保持情緒的平衡、具好奇心幸福感、接納 自己、自我實現、良好的人際關係、對社會環境有正向的覺知、、家庭 幸並且適應社會生活福和諧、積極樂觀追求目標等。

貳、心理健康的測量 一、心理健康的測量指標

健康是完整的生理、心理及社會的一種全完安適的狀況, 並認為 心理健康的決定條件在於生理、心理和社會因素(WHO,2010),我國用 來測量國人心理健康也以生理、心理、社會三大層面作為分量表的向 度;(一)生理層面:包括生理困擾、生理症狀、失眠、慮病等;(二)心理 層面:包括心理失調、憂鬱傾向及焦慮傾向、整體心理功能概況,其中 憂鬱及焦慮為多數心理健康相關量表採用之分量表;如《貝克憂鬱量表 (BDI-II)中文版》、《貝克焦慮量表》、《CATS 量表中文版》(三)社會層面 的分量表則有人際困擾、社交技巧、家庭與社會適應力等。

心理健康的測量指標,可分為消極與積極兩種觀點來探討,隨著正 向心理學興起,對於心理健康的測量、也逐漸從消極觀點轉變為積極觀 點,亦不乏同一測量工具中同時兼具兩種觀點者。本研究選取的研究工 具《青少年身心健康量表》即兼具消極與積極兩種觀點(盧奐均、黃財 尉、李美遠,2013)。

本研究乃依據積極正向的心理健康之內涵從健康、幸福、預防及正 面的角度來探討個人的心理健康,以正向角度探討青少年在人際、家 庭、情緒、健康與自我認同等方面能否達到適應、幸福或滿意的狀態,

故選取《青少年心理健康量表》,以及自編「學生基本資料問卷」以及

26

「家長基本問卷」作為了解學生現況與評量自閉症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狀 態。本研究選取的自閉症學生,多具中等以上的智力,因此,在題意理 解上、作答上應無太大困難。研究者希望透過自閉症青少年的自我評 量,輔以家長的觀察問卷來了解了解其身心健康現況,並探究影響其身 心健康的原因。

二、評量心理健康的方法

評量心理健康方式通常利用相關心理評量工具或方法,如:觀察 法、晤談法、自陳量表等收集資料後整合並分析目前個案的心理 、行 為與特性。說明如下:

(一)觀察及晤談

可透過對自閉症青少年的生理及心理狀況的觀察和晤談方式,以了 解學生的心理健康情形,缺點是較費時,優點是可深入了解學生的生理 及心理狀況是否良好。如採直接觀察、文件蒐集方法(林怡汝,2014;

謝意芬,100;高惠娟,2007;崔嘉真,2011;吳采玲,2012)。

(二)他評

當受試者年紀過小或答題能力有限時,通常透過其他人的評定,

如家長、教師、同儕或相關輔導、醫療評估人員。教師及家長由於和學 生長時間相處,可以觀察到學生的心理狀態及問題傾向。他評方試的缺 點是易受個人主觀意識或他人影響而失去可信度。優點是可以因應部分 學生在語言溝通表達的限制。如從家長調查與訪談教師、專業人員的觀 察紀錄,來了解其身心狀態,如幼兒情緒能力評量表(Emotional

Competency Rating Scale for Young Children)、行為與情緒評量表 (BERS)(Behavioral and Emotional Rating Scale)等。

27

(三)自我評量

以自陳量表的方式,透過學生自我評量,了解學生的身心健康狀 態。國內外研究結果顯示亞斯伯格症青少年能夠自我覺察情緒問題,並 且能夠表達自己的想法(Farrugia & Hudson, 2006;高惠娟,2007;王正 茹,2008)。可發現國中以上的青少年各方面能力日益成熟,研究方式 可以從家長調查或訪談,進而由他們自行填寫或深度訪談。並且學生依 據自己的知覺、感受、思考可以呈現真實的心理狀態。透過受試者的自 陳表,可能會因為自我防衛機制或偽裝作答的答題,而影響而影響到評 量的效度。

28